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演讲稿

2024-05-21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演讲稿(精选6篇)

篇1: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演讲稿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大家好,我今天讲的专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我参考的书目有:

1,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2,张耀灿,郑永廷等著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

3,陈秉公著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4,苏振芳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

5,仓道来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

这里我不想把这五本书的所有观点,一一罗列,逐一讲解。我想根据这五本书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集中论述部分进行讲解。

举个列子,比如说这五本书都讲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含义”,而“目标确立的意义”只有一本书提到。那我就讲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而目标确立的意义就不做详细阐述。

为了方便一目了然的找到5本书的集中讲解部分(3本以上),我列了一个表格。

一、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含义

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指教育者根据社会的要求与人的发展要求,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一定时期内实施思想政治教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陈秉公:~~~~~~~~~~~~~~~,就是教育者在一定时期内,进行各项思想政治工作,在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心理素质,人格及行为实践等方面所要达到的预想结果。

苏振芳:~~~~~~~~~~~~~~~,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者通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所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预期在教育对象的思想和行动上要达到的状态。

仓道来:~~~~~~~~~~~~~~,指教育主体期望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教育客体的思想品德,政治素养,心理素质以及行为人格等方面所要达到的境界,即一定时期,一定阶段所实施的思想政治教育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评述:通过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5位教授都把“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理解为“一段时期内,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所要达成的预期结果”。但是在具体的目标内容上有些区别,如教育部强调“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而陈秉公,仓道来,苏振芳等在强调“思想政治品德”的同时,还强调受教育者的“心理素质和人格行为”等。

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确立依据

5本参考书中都是从“社会”和“个体”两个方面来考虑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确立依据的。教育部:

1,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

2,教育对象的思想政治品德现状和发展需要

3,历史实践的依据

4,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内部环境包括1,在制定和实现目标中,单位或部门的人力,物力,形象力的条件2,前期目标的完成情况3,本单位领导和群众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基础)

1,3,4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中的前两点都是从“社会”角度来考虑的。

2和4的内部环境中得第三点是从“个体”角度来考虑的。

张耀灿

1,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根本依据)

始终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的总的奋斗目标和根本任务

2,适应人的发展需要

人的发展不仅包括体力和智力的发展,而且包括社会化所必需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发展。既要考虑受教育者思想道德品质发展的现实状况,又要考虑受教育者思想道德品质发展的未来需要。

陈秉公

1,社会依据

2,文化依据

3,时代依据

4,身心依据

5,理论依据

1是从“社会”角度考虑的。陈教授在阐述“文化依据”和“时代依据”时是强调文化和时代在塑造人格中的作用,是适应人的发展需要的。所以2,3,4,5点都可以归为从“个体”角度考虑的。

仓道来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确立要适应和满足教育对象和社会发展的双重客观需要。

适应和满足教育对象的需要的理论依据就是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依赖于人的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有包括1,思想道德素质2,科学文化素质3,心里身体素质4,审美素质。正好对应德智体美。

适应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的现实依据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看出教授们都是从“社会”和“个体”两个角度来考虑目标确立依据的。虽然表达上有所区别,但本质上是一致的。

三、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内容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内容,5位教授明显有两种不同的倾向。一个是以张耀灿,仓道来位代表的把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内容分为“社会目标”和“个体目标”两个层面;一个是着重阐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容的“个体目标”层面,如教育部,陈秉公。

张耀灿

张教授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层次结构,我对这个目标层次结构的理解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内容。

1,个体目标

培养“四有”新人是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的总的要求,它包含着不同层次的个体目标。①思想素质②政治素质③道德素质④心理素质

这里不想把内容展开来讲,这样即费时又费力,大家可以自己借书看。

2,社会目标

① 经济目标。

大家都知道,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通过提高生产力中人的因素的素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② 政治目标。

维护社会制度和政治稳定,巩固国家政权,促进国家政治生活的发展与进步,在我国还要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③ 文化目标。

促进社会的文化发展,建设与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相适应的精神文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

仓道来

1,个体目标

社会主义公民人格,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2,社会目标

着重讲的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教育部

1,总的目标内容。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又具体分了6个方面)2,细化的目标内容。10个方面

具体内容就不展开了,太多。我想说的是不管是“总的目标内容”的6个方面,还是“细化的目标内容”的10个方面,都是从满足人的发展的方面阐述的,也就是只是“个体目标”。陈秉公

1,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德

2,塑造社会主义理想人格

3,引导积极正确的行为实践

以上三点,也是着重阐述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人的发展方面的目标。

评述:为什么会出现两种不同倾向的状况呢?我个人以为,这可能是教授们在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容时,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了。比如说,从狭义上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理解成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对受教育者的培养,于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内容就着重的阐述其“个体目标”层面。而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从广义上理解,不仅突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受教育者的作用,而且强调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社会作用,这就会产生“社会目标”和“个体目标”两个层面。

但是,我认为,既然我们在讨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确立依据时,都是从“社会”和“个人”两个方面来阐述的,那么在阐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容时,就应该对“社会”和“个人”两个层面都要有所反映。所以,我支持张耀灿和仓道来的观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容应分为“社会目标”和“个人目标”两的方面。

四、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类型

一句话,标准不同,划分的类型也就不同。

教育部:1,按时间划分,近期目标,中期目标,远期目标,2,按重要程度划分,主要目标,次要目标

等等,书上共说了5种,这里不多说了。

张耀灿:

目标发展结构,我把它理解成按时间标准分的类。近期目标,中期目标,远期目标。仓道来:

1,依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人数多寡分为:社会目标,群体目标,个体目标

2,根据对个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所着眼问题的性质分为:人格目标,即时目标。

前面说过,我这里只讲解教授们集中论述的部分。像“确立意义”“设计原则”“实施过程”等教授们涉及较少的内容,这里就不多说了,有兴趣的同学自己看。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在看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还没有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时候,我以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会分为什么社会内容,个体内容。没想到看过之后,5位教授在这一点上惊人的一致,都是阐述的思想政治教育个体目标方面的内容。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我仔细一想,人是社会的人,人掌握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思想,政治,道德,心理等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就会起到推动社会发展,实现其社会目标。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就没有必要分的那么细了。

张耀灿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结构决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结构。

1,思想教育(世界观,方法论,人生观,价值观等教育)

2,政治教育(政治理想,政治信念,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情感,政治方

法,政治纪律等,还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3,道德教育(以为人民服务位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加强社会公

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反对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

4,心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健康的情感,乐观的心态,坚强的意志,尤其是在激烈的竞争中勇于进取,自强自立,艰苦创业的意志品质和能力)

我非常赞同张教授的观点。于是对另外4位教授的观点按照这个标准分了下类。

教育部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具体化。

1,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思想教育)

2,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政治教育)

3,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道德教育)

4,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导向,反对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道德教育)、陈秉公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教对象的实际确定的。

1,世界观教育(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教育)

2,政治观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形式与政策教育,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教育)

3,人生观教育(人生理想教育,人生价值观,人生态度,成才、审美和生活方式的教育)4,道德观教育(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5,法制观教育(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社会主义民主教育和纪律教育)

6,创造观教育(进取精神,创造性思维教育和创造性技能教育)

7,健康心理教育(心理健康的意义,心理健康标准,心理防御机制教育)

陈教授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分的太细了。按张耀灿教授的观点我把它归里一下类; 1,3属于思想教育,2,5属于政治教育,4道德教育 6,7属于心理教育

仓道来

1,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思想教育)

2,政治观和民主法制教育(政治教育)

3,价值观与道德观教育

我觉得价值观应和第一点放在一起共同属于思想教育。然后是道德观教育。

评述: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学术界届的论述还是比较一致,比较集中的,分歧也只是表达上的分歧,或者对于某一具体内容归属那一项教育的分歧,也有的学者直接打破这种分类进行直接阐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遇到了一些挑战与危机。比如,国内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思想价值多元化,社会道德滑坡等一些现实问题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出了挑战。还有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遇到了全球化的挑战。我们现在怎么样发展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对上面的挑战,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这是我的一些浅显的看法,不当之处请大家多多指教。

篇2: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演讲稿

词语解释:六五普法

从1886年开始的党中央通知全国普法开始,每五年为制定的一个周期,今年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六五”普法规划的启动年。

更多的普法资料和动态请关注:lifanchina.blog.163.com(摘自)

详细解释:六五普法

2011年5月23日

国家发展改革委今天在北京召开全国发展改革系统“五五”普法总结表彰暨“六五”普法动员电视电话会议,正式启动“六五”普法工作,要求各级发展改革和物价部门要普治并举,加快推进依法行政。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平说,“五五”普法期间,各级发展改革和物价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全系统的统一部署,以增强广大干部法律意识和素质、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为主要目标,紧紧围绕服务发展改革中心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结合实际,创新形式,注重实效,全面完成了“五五”普法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在加快推进全系统依法行政、保障各级发展改革和物价部门正确履行职责、顺利推进发展改革各项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张平强调,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经根据全国“六五”普法规划,编制完成了全国发展改革系统“六五”普法规划,明确了目标和任务。为实现目标任务,各级发展改革和物价部门要充分认识在新形势下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全系统广大干部法律素质和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重要意义,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要突出重点,深入开展法制学习培训;二是要创新形式,大力开展法制宣传;三是要普治并举,加快推进依法行政。并对“六五”普法工作提出了四点明确要求,要求各级发展改革和物价部门加强对普法工作的领导,健全普法工作机制,加强普法队伍建设,改善普法工作物质条件。

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申维辰,司法部副部长、全国普法办公室副主任张苏军,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副主任安建应邀出席了会议。

六五普法内容是什么

六五普法的读本教材摘自于lifanchina.blog.163.com

“六五”普法规划中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继续开展法治城市(区、县)创建,做好法律六进活动,提升法治文化的作用,开展与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创新宣传的形式和载体,建立配套考核验收机制,落实督察责任制,深入全民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六五普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引根据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服务“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六五”普法规划提出,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按照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新要求,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相结合、与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教育相结合、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深入推进依法治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努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主要目标是:通过深入扎实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深入宣传宪法,广泛传播法律知识,进一步坚定法治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推动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环境。

“六五”普法期间的法制教育哪十项主要任务?

根据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需要,“六五”普法规划确定了法制宣传教育的十项主要任务:

一、突出学习宣传宪法

要始终把学习宣传宪法放在首位,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基本原则和基本内容,进一步增强全体公民的宪法意识、公民意识、爱国意识、国家安全统一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观念,进一步形成崇尚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的社会氛围,使宪法在全社会得到一体遵行。

二、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国家基本法律

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重要意义、基本经验及其基本构成、基本特征,深入学习宣传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方面的法律,在全社会形成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围,充分发挥法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规范、引导和保障作用。

三、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

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并自觉践行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的理念,推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四、深入学习宣传促进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

紧紧围绕“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突出服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深入学习宣传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口环境资源、科技进步、农村改革发展、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促进和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五、深入学习宣传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律法规

深入学习宣传与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抗灾救灾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深入学习宣传与维护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等相关的法律法规,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六、深入学习宣传社会管理的法律法规

深入学习宣传与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相关的法律法规,深入学习宣传与信访、投诉、调解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刑事、民事和行政诉讼法律宣传,引导公民依法按程序表达诉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七、加强反腐倡廉法制宣传教育

以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为重点,加强公务员法、行政监察法、审计法和廉政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党纪条规的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反腐倡廉意识,提高廉洁自律的自觉性。

八、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法治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群众文化生活相结合,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文化活动。引导法治文化产品创作和推广,推出精品、创出名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法治文化产品的需求。

九、继续深化“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主题活动

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行业和不同人群的实际,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推动普法向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各方面延伸,大力加强偏远乡村、新建社区、学校、企业和单位以及非公企业、新社会组织等法制宣传,加强城乡接边、集贸市场、流动人口聚居区等法制宣传,努力消除普法死角盲区,实现法制宣传教育全覆盖;根据机关、乡村、社区、学校、企业和单位不同特点和实际情况,努力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水平,提高农民法制观念,提高社区自治和服务能力,培养青少年法律素养和道德情操,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依法经营管理能力,促进单位管理规范化、法治化,不断增强“法律六进”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

十、深入推进依法治理。

深入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深入开展行业依法治理,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社区”、“诚信守法企业”、“依法办事示范单位”等基层法治创建活动,不断提高社会管理法治化水平。

六五普法的重中之重是什么,意义是什么

“六五”普法规划指出,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强调要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把领导干部和青少年作为重中之重。

领导干部是国家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在深入贯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行依法执政的形势下,提高领导干部法律素质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水平至关重要。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守法用法,对于全民普法具有重要表率作用。因此,规划提出要切实加强各级领导干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和依法执政、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能力。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高度重视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抓好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国家长治久安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规划强调要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和接受能力,结合公民意识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同时,“六五”普法规划提出要加强公务员在宪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及与履行职务相关法律知识方面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意识和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把法制培训纳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习培训的重要内容,把依法决策、依法经营、依法管理情况作为考核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重要内容;要加强事业单位和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管理人员法制宣传教育,提高他们依法管理、依法办事能力。要加大对农民法制宣传教育的力度,深化农村“两委”干部法制培训,加强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广大农民遵纪守法意识,提高他们依法表达利益诉求、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能力。

六五普法如何深化依法治理和法治实践活动

深入推进依法治理和法治创建活动,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具体实践和有效途径。“六五”普法期间,要积极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依法治理工作,不断探索、创新和丰富依法治理实践形式。实践中要继续深入推进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总结推广经验,建立健全制度,不断提高创建水平。要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推进部门行业结合自身特点开展依法治理,健全行政执法程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强化行政监督和问责,完善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积极推进法律的有效实施,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要积极开展基层法治创建活动,推进基层依法治理,促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围绕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和社会管理薄弱环节,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专项治理活动,提高社会管理法治化水平。

普法先进人物

更多地区普法先进人物排名lifanchina.blog.163.com(转)

雷天太

2006.10--2007.01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委副书记、副区长、代区长,2007.01--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委副书记、区长。

2011.01--中共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委书记

2010年,历下区将对文化东路、文化西路等道路进行高水平改造,并启动8处副食品市场建设,以提升城市功能,打造宜居宜业魅力区。

12日,历下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雷天太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在报告中,雷天太提到,2010年,历下区将对千佛山西路实施“退商还路”,对文化东路、文化西路、按察司街、趵南路等道路进行改造整治,完善路网结构。实施东护城河通航工程,全面提升两侧环境,实现护城河全线通航。对甸柳、明湖等居民小区,燕文东路、燕文西路等背街小巷,将集中开展整治。另外,历下区还将启动8处副食品市场建设,增设小区停车位和健身路径,进一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雷天太表示,历下将高品质建设生态环境,2010年要增设街头游园和绿地景观,新建改造绿地30万平方米,全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4.8%,人均占有公共绿地达到16平方米。与此同时,为保证居民汛期安全,历下区在2010年将继续推进羊头峪东沟、全福河二期整治,启动黄台南路边沟、马家西沟等河道治理,确保省物业管理学院等3处中水处理站投入使用,同步提升河道防洪行洪和截污能力。

为了进一步提升城乡接合部、风景名胜区、交通干线两侧山体治理水平,历下区还将启动洪山公园二期建设,加快燕翅山治理进度,提高植被覆盖率,打造新的山体景观。

朱凌

拱墅区司法局女局长朱凌

2008年的一个周末,拱墅区司法局局长朱凌一家,到太子湾公园过家庭日。

“景色真不错,但树和灌木过于高大严密,整个太子湾沿线近千米景观通透度很差,游客站在南山路上,看不到太子湾公园深处满目绿景和美丽的九曜山。”

朱凌向市人民建议征集办提了建议:改造太子湾沿线景观。建议得到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批示,而且被完全采纳,经5个月整治,太子湾公园今年3月全新亮相。为表彰这个好主意,朱凌被授予2008“人民建议金点子奖”。

昨天下午,杭州举行2008杭州市人民建议表彰大会,市委宣传部、市政协特邀一组、杭报集团等14家单位获得“人民建议集体奖”;另外还表彰了人民建议金点子奖、人民建议创意奖、人民建议纪念奖。

篇3: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演讲稿

从国内背景来看,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形成的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承担起艰巨的使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这次大会开启了拨乱反正与改革开放的序幕,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十多年来,林彪、“四人帮”大搞禁区、禁令,制造迷信,把人们的思想封闭在他们假马克思主义的禁锢圈内,不准越雷池一步。党内存在权力过分集中的官僚主义,不讲党性不讲原则,思想僵化随风倒。对此,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方针。“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就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了。

从国际环境来说,当时时代主题已由战争与革命转化为和平与发展,也就是说从经济角度来看,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是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世界大势所趋, 我国把主要精力放在经济建设上来, 当时我国生产力水平落后,如何依靠自身力量坚持独立自主,又要对外开放,是对领导干部的一大挑战和考验。由此,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认识到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干部教育事业从来都是同党和国家的历史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反映着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和未来趋势。

二、邓小平干部教育思想内容

(一)首先,邓小平始终把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干部教育的重要地位

1、学习马列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开始了全新的中国革命。邓小平在1985年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不管是新干部还是老干部都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希望党中央能作出切实可行的决定,使全党的各级干部,首先是领导干部,在繁忙的工作中,仍然有一定的时间学习、熟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从而加强我们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马列主义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行动指南,是颠覆不破的科学真理。邓小平投身革命后,总是坚持在具体工作中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他作为中国当代的马克思主义者,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过程中,始终没有丢弃马克思主义。即使时代在进步,作为干部领导也必须学习马列主义思想,相信马克思主义,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并以此为理论指导日常工作。

2、学习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过的正确的理论思想和经验总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丰富的理论基础,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邓小平在制定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重新确立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精辟地概括了毛泽东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三个活的灵魂。毛泽东思想紧密联系着各个领域的实践,一定要全面地学习、宣传和实行。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明确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是领导力量的源泉。邓小平经常教育各级干部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为人民的利益着想。在现代化建设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思想,避免盲从,我们要靠自己,拥有自己的思想、技术。

3、广大干部思想要与时俱进,接受新时代的内容

除了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科学思想,广大干部应该根据实践条件,解放思想,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根据实际情况,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制定正确的道路、方针、方法和政策。邓小平曾提过:“干革命、搞建设,都要有一批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闯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发展和丰富理论知识,不能把思想框起来,照搬照抄书本经验知识,应该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二)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教育,提高干部的社会主义觉悟

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后,如何贯彻执行,如何宣传和学习,关键在干部,干部是决定因素。我们必须深刻把握干部教育和党的路线的内在联系,深刻认识干部的思想状况对党和国家大局的关系,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维护和发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干部应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提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核心是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根本标准制定出来的,也只有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出发,才能把它贯彻执行好。实践证明,什么地方的党风好,党员干部公正无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能得到很好地贯彻执行。反之,什么地方的党风不好,一些人为了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而搞歪门邪道,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会在那里遭到扭曲甚至遭到抵制。有好的党风才能使党员干部发挥表率作用,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三)学习历史知识,借鉴正反经验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现实是历史的延续,改革现实,需要了解国情,符合国情,而国情正是历史的积淀,还要从历史中吸取经验,增长智慧,接受优秀传统,发扬历史积累下来的高尚精神。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发展,作为当代中国的干部,如果不了解中国的历史,特别是我们党的历史,就不可能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发展和建设的规律,也就不能完全承担起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职责。邓小平说:“历史告诉我们,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不行,中国除了走社会主义道路没有别的道路可走。一旦中国抛弃社会主义,就要回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说实现‘小康’,就连温饱也没有保证。所以了解自己的历史很重要。”今天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需要继续从祖国历史中去寻找启示和借鉴。历史上众多精英所焕发出来的忧国忧民和爱国爱民的精神、自我牺牲和奉献的精神、自强不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清正廉洁和勤政敬业的精神等等,更是世世代代教育和鞭策着后来人。因此,为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我们还必须加强对干部的历史教育。

(四)学习管理科学

管理是一门艺术,是一门科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部活动中,是每一个干部的必修课程。邓小平特别强调要提高干部的管理水平。要抓好管理,干部就要学好管理科学。1978年,小平同志指出:“当前大多数干部还要着重抓紧三个方面的学习:一个是学经济学,一个是学科学技术,一个是学管理。学习好,才可能领导好高速度、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干部作为领导,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在管理。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作,包括管人管事,既是全局的控制,又是局部的把握。邓小平是一位杰出的管理家,他的管理艺术堪称一流。在领导工作中,要抓带有战略性,全局性、根本性和指导性的问题。

(五)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知识

邓小平在《目前的形式和任务》讲话中提过:“今后的干部选择,特别要重视专业知识。”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是适应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步伐加快。干部如果不能适应这一新形势,不及时掌握新知识,就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也就难以承担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的重要职责。这就要求领导干部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经验,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更好地担负起这项艰巨使命。当前,一些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和素质能力还不完全适应,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有的领导干部不愿学习新东西、不愿拓宽新视野,导致知识结构老化、思想认识僵化、干事能力退化。领导干部应充分认识到: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就必须更加认真地学习、更加全面地学习、更加深刻地学习。

三、邓小平干部教育思想特色

(一)鲜明的时代性

邓小平站在时代的高度和视角来思考、设计新时期的干部教育路线。他以睿智的目光,从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关系重大格局变化中,看到了一个以和平和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新的时代的到来;看到了以经济为基础、以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的严竣态势;看到了中国面临着全新的兼具机遇与挑战的国际环境;看到了处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党所面临的新矛盾和新问题。邓小平同志根据对中国国情和世界局势的深刻把握,在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创新的基础上,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思和设计了一整套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和发展战略,同时也为干部教育工作赋予了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内容,使干部教育工作不断创新和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

(二)高度的战略性

“事未至而预图,则处处常有余;事既至而后计,则应之常不足”。干部必须思考战略问题,全局问题。战略性就是要高瞻远瞩,驾驭全局。邓小平作为伟大的战略家,无论在中央工作,还是在地方工作或军队工作进行决策过程中,始终善于从战略全局的高度上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既要求全党讲大局,而他自己也总是身体力行进行统揽全局的决策,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蓝图进行总体设计。邓小平站在世界格局的高度,缜密思考,把握实力发展的契机,既立足现实,又着眼于长远,设想未来,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设计了近、中、长期的分三步走的总体发展战略目标。他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发展战略中,始终把干部教育作为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和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一个根本问题。

(三)显著的实效性

干部教育要注重实效,从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上考虑问题。理论与实践结合是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特点,也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一大特点。干部教育要收到实效,就必须克服理论脱离实际,“唯书不唯实”的现象。邓小平同志针对学习中存在的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等不良倾向,他说:“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邓小平同志明确要求干部认真学习经济学、科学技术知识和现代管理知识。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干部培训的效果,要求干部教育要达到提高干部的“政治水平、文化水平、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学以致用,使干部成为忠诚于党的事业,又精通业务的行家里手。

(四)独特的创新性

一个干部如果没有创新精神,在思维方式上、工作方式上跳不出框框、本本的藩篱,只知唯书、唯上,墨守成规,是不可能有大的建树和作为的。领导干部要具有开拓创新的魄力,要具有创造性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邓小平推崇领导干部的创造性,是因为他认为固步自封和全盘接受都是行不通的。“我们要向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方法以及其它一切对我们有益的科学和文化,闭关自守、固步自封是愚蠢的。”在开拓新道路的进程中,干部要尊重实践,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从中国的现实和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出发总结新经验,创造新办法,做出大胆创新的决策。

努力探讨和把握邓小平干部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和特色,对搞好当代的干部培训和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应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学习、研究、宣传和实践邓小平干部教育思想,把干部教育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把我们党的干部教育事业搞得更好更扎实。当前干部教育既要继承和发扬好传统教育特色,又要进行干部教育体制改革,冲破与现代化建设发展下不相符的条条框框,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一套新型的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干部教育制度。

摘要:邓小平干部教育思想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干部教育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在新时期、新任务和新要求面前, 学习和领会邓小平的干部教育思想不仅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也有着深刻和长远的理论意义。本文从邓小平干部教育思想的背景切入, 深刻剖析了邓小平干部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和特色, 并探析邓小平干部教育思想对于当前我国干部教育的重要启示。

关键词:邓小平,干部教育,内容,特色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

[3]刘俊杰.1995年以来邓小平干部教育思想研究综述[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 2010, (04) .

[4]段贵忠.邓小平干部教育思想研究[J].山西成人教育, 1998, (09) .

[5]龚联军.试论邓小平干部教育思想[J].理论学习与探索, 1998, (04) .

[6]陈文光, 任登菊.论邓小平干部教育思想[J].理论与改革, 1999, (03) .

篇4: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演讲稿

【关 键 词】主题班会;励志教育;目标;内容;活动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1-0142-03

励志的“励”是指磨炼、振奋之意;“志”是指有志气、志向、志趣,有追求上进的决心和刃气及做成某事的气概,决定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励志”就是磨炼、振奋志气、意志,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集中心思致力于某种目标。“励志教育”,就是指运用心理学、成功学的原理和自我效能理论,通过系统、科学的教育,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成就动机,培养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能力,较为系统、全面地培养成功品质,激发学生潜能的教育。简而言之,就是激励学生明志、锐志、砺志、行志,并积极创造条件实现志向的教育。

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认为,教育过程不仅需要从外部解放成长者,而且应是解放成长者的内部力量。包勒诺夫认为,“唤醒”可以使主体的人在灵魂震颤的瞬间感受到从未体味过的内在敞亮,他因主体空前张扬而获得一次心灵的解放。当前学校德育实效性不强,“政教处和班主任常常是消防队员、环卫所工人、派出所民警、心理咨询师”,管理者与班主任整天忙东忙西、疲惫不堪,但见效甚微。其主要原因之一实行的是“灌输”的教育,是外部力量强加于主体内部的教育。

主题班会是围绕一个专题,在班主任的组织和指导下,以班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班级中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而开展的一种生动活泼的自我教育活动。它是开展励志教育的有效载体。理由:(1)它是一种“唤醒”的教育。它通过对学生人格心灵的唤醒,使学生真正认识自己和自己所处的世界,认识自己存在的处境、生命的历史和未来的使命,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具有自我意识和充满生命希望的人,使学生置身于生活世界和价值世界之中,打开人与“我”、“我”与世界的隔阂,让学生去体味、创造生活的价值与意义。(2)它是目标明确、计划周全、内容系统、方法多样的教育。在主题班会活动中实施和开展一系列励志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力、自信心、人际关系、团队精神、自我激励、思考方法等这些决定学生终身发展的成功品质;让学生认识自己的发展潜能,发现自身潜在的优势,学会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最大程度地实现自己的潜在价值。

一、励志教育的目标与内容设计

我校励志教育有七大教育模块,共21个教育主题,教育目标分为:各主题的教育目标、三维目标和总目标。具体内容详见表1:普通高中励志教育的目标与内容体系。

二、实施励志教育之主题班会设计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主题班会能否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成效,有赖于一个可行性、可操作性强的活动方案。我们规定了统一的结构和格式。一个完整、可行的班会活动方案一般应包括以下项目。主题班会教案的撰写格式:活动主题、背景、目的、准备、时间与地点、主持人与参加人、步骤与操作方法、要求与注意事项、活动反思。对各部分尤其对班会主题、教育目标、班会选材等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要求。

(一)班会主题的时代性、新颖性

民办学校学生很多来自于富裕家庭,见多识广、思想敏锐、极易接受新事物,能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过时的、陈旧主题往往不受学生欢迎。为此,班主任们在主题确定上突出时代性,将最近发生的学生们共同关心的、感兴趣的话题作为班会主题。同时,在拟定题目时,在表述规范、意义明确的基础上,力求新颖生动、上口易记,以吸引学生眼球,增强活动的魅力。如,《我有我色彩——正确认识自我》、《我的未来我作主——学会生涯规划》、《我的未来不是梦——树立远大志向》、《寻找生命中的“大石块”——学会管理时间》、《诚信是做人的根本》等。

(二)教育目标的集中性、明确性

马卡连柯有这样一段名言:“在开展活动的时候,教育的意图愈隐蔽,教育的效果愈好。”我想强调的是,在设计活动的时候,教育的目标愈清楚,教育的效果愈好。我认为这两个提法不但不矛盾,反而是相辅相成的。我们的主题班会在教育目标的设定上,有两种表述方法:分知识、情感、行为由易到难三类目标排列,或者分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这三类目标。同时强调目标的集中性,即不在于多,而在于清晰可操作。如,主题班会“青春的磨难提高承受牲折能力”的目标是:(1)让学生了解人生中遭受挫折是不可避免的;(2)让学生体验挫折的积极作用;(3)使学生学会合理运用心理防御机制,提高抗挫折能力。这些就是按第一类表述的。

(三)班会选材的生本性、生活性

主题班会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度,而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所选择的内容和材料。为此,我们根据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考虑他们的兴趣和需要,尽可能地选择那些他们喜欢的、共同关心的材料,同时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选择发生在他们身边的甚至与他们息息相关的内容。比如《情绪ABC》,在夏老师组织开展游戏活动“天使和魔鬼”中,组织者夏老师运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常见的情绪困扰问题,如同学关系、考试、生活适应、父母关系等等,引导同学们应用情绪ABC理论,去除内心中的“魔鬼”——不良信念,迎接“天使”的到来——良好信念,学生们觉得很“受用”。

(四)参与学生的主体性、全员性

让全体学生参与进来,而不是少部分唱主角,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内在热情和欲望,这是主题班会成功的标志。“记住!你的管教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别人来管理的人。”这句话精辟地告诉我们:班级管理也罢,德育也罢,主体是学生,而非班主任。班会活动中,组织者(班主任)是配角,学生唱主角。从班会主题的确定、材料的选择、活动的准备、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效果的反思与反馈,学生们都参与其中,大家都出谋划策,集思广益,想法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不让班里出现“被遗忘的角落”。尤其引导内向、不善交流的学生参与进来。主题班会让每个学生主动展示自我,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讲,让他们情不自禁地说之、唱之、舞之、蹈之、动之,主动、积极地投身活动之中,都能有所感触、有所收获、有所改变。

(五)呈现形式的丰富性、多彩性

高中学生活泼好动,思想活跃,对新事物特别好奇,兴趣广泛,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参加新颖活泼、趣味性、知识性、文体性、竞争性、富于幻想的教育活动。在主题班会的形式上,我们在考虑主题内容要求的同时,也注重呈现形式的丰富性、多样性。想方设法采取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组织和开展活动。其表现在:一是主题班会本身形式的丰富性。如,论理式班会、演讲式班会、交流式班会、综艺式班会、竞赛式班会、辩论式班会、实践式班会、模拟式班会等;二是“多彩”,主要指环境布置、环节设置、情绪渲染、素材选择等带有色彩性的要素。同一个主题、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教室环境布置,采用不同的形式开展。班主任们不搞一刀切,不千篇一律。

(六)活动实践的体悟性、延续性

篇5: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演讲稿

——如何精准把握思想品德教学内容和目标?

石门寨中学 戴春艳

确定教学目标主要分三步走,第一步就是读教材,知道教材这一课讲什么内容;第二步看课标,尤其是课标解读,看看每一内容要求的范围、程度;第三步做学情分析,了解在这个问题上学生的已知、需求和困惑。分别从三个方面来跟大家谈一谈吧。先从教材说起,教师应该怎样围绕教材内容设定教学目标?

一.如何围绕教材内容恰当设定教学目标

我们所用的教材都是经过专家的认真思考,层层的审核,应该说其中的教学资源是非常典型和有价值的,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最重要资源。教材内容是根据课标及具体教育目标,精心安排且适合学生学习、参与、活动、体验、内化及实践应用的综合内容。在“我与他人和集体”这部分内容中,思想品德学科的教材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情境化:教材以图片、故事、心理测试等方式创设了学习的情景,为学生的思考提供了平台。

生活化:教材的设计就是以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为背景,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为背景,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解决学生面临的生活问题,注重从学生生活感受中总结提高,注重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得出结论。

思维化:教材用设问思考、讨论争辩等方式呈现了思维的过程,在过程中注意形成概念、观点、结论,帮助学生体会与感悟,避免灌输给学生,即使是有些定论性的东西,也要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结论。

活动化:教材的每一个观点的介绍和形成都是借助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使课文生动形象,具有可读性和操作性;而且使学生能自然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综合化:综合性是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体现在教材上,如一册教材中,既有心理、品德的内容,也有法律方面的内容。体现在问题中,如对同一件事、同一个问题从心理、道德、法律、国情等角度去探讨。

“我与他人和集体”的教材内容,是围绕学生的交往展开的。必须理清教材内容,才能找准知识点,才能明确教学方法,从而设定恰当的教学目标。要准确理解教材编者的意图,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领会,从对教材整体性的把握,如一册书或一个单元的设计意图、逻辑结构、中心内容等,到每一课到底讲了几个问题,关系是怎样的,重点内容是什么等都要梳理清楚。理清教材内容,可以简要地概括以下几点。

1、研读教材,首先要读标题,标题是其下面内容的中心思想,帮助教师整体把握教材。如八年级上册第五课课题为《多元文化“地球村”》,通过课题名称可以看出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是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其次读内容,以明确每一个中心思想下面包涵哪几个知识点。如第五课下面有两个框题《世界文化之旅》和《做友好往来的使者》,可以看出本课包括两大内容:一是了解世界上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独特文化,体会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二是面对如此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如何在保护好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外来文化,加强不同文化沟通了解,使本民族文化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弘扬。读标题,要讲究顺序,由大到小,由宏观到微观。从单元到课到框题到目,只有按照这种顺序读,才能不丢失任何一个知识点,才有可能正确理解所讲内容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而把握好教学的侧重点和角度。读内容:具体到每一课,首先要看正文宋体字,共分几段,都有哪些内容,每点内容有几个层次。再看虚线框部分,展示了什么案例?设计了什么样的活动?提出了什么问题?与正文是什么关系?教材中的资源链接和名言警句是什么?什么意思?为什么要选取这些连接和名言警句?——这些为知识目标的设定提供依据。

2、把握教材还要理清关系,也就是要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如教材正文内容有两种字:宋体,用于表达和分析基本事实,一般概念、观点和结论。楷体,用于提供教学活动所需资源,如介绍有关事例和资料等。宋体字内容是教学的结论和正确导向,要求学生懂、信、用,文字表达准确、规范。如:

楷体字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或为学生活动提供活动设计、引导和素材,增强教材的可读性,活动围绕教学内容,趣味性强,文字活泼。

教学中准确分析其中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关注点,如对学生 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的培养、学生与父母沟通技巧的培养等,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策略——确保能力目标的设定具有实效性。

3、挖掘教材就要 “找讲点 ”即教育价值。比如说,教材讲解是否到位?哪些点可以忽略?哪些点可以补充进来?归纳的结论有无其它可能?特别是对学生道德认知、道德判断等方面能否带来改变与提升?“我与他人和集体”部分,主要体现在八年级的教材中。八年级是学生向青春期过渡的主要时期,面临因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等各种问题引发的心理矛盾,需要帮助他们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帮助、指导他们处理好不断扩展的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交往关系和权利义务关系。八年级教育的主题是学会交往与合作,维护权利,履行义务。弄清楚这些,就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设定找到了支撑。

八年级下册第八课《消费者的权益》第二框《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教学中,清华附中朝阳学校的常鸣老师这样设计了教学过程:

这样的问题设计并不是引导学生关注某一个知识点,也不是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而是引导学生理解消费者权益受到侵犯时,如果大家都嫌麻烦、费事、抱着没多少钱就算了的态度,那么我们就无法对经营者进行监督,更无法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市场环境。这里面渗透了教师对教学内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深入理解。在教学即将结束时,常老师又设计了一个环节:

这样的事情在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作为消费者个人,不要发票可以得到优惠,如一瓶饮料等,于自己是有利的;但是从国家的角度而言,餐馆就是在偷税漏税,损失的是国家利益。教师在这里是引导学生思考作为一个消费者的责任。这一课的教学中,常老师对教材教育价值的挖掘很到位,而且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贯穿了教学始终。

二.如何依据课标恰当设定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我与他人和集体”部分由三方面内容构成。一是“交往与沟通”,这一主题主要围绕青春期的人际交往和社会性发展而设计,共分为五个教学内容点。前两个内容点介绍了交往礼仪、交往与友谊对个人成长的意义、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及危害;后面分别从与父母、老师、同龄人交往的三个侧面,提出了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增进感情与建立友谊,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等要求。与这一主题相对应的总体目标是:知道交往、礼仪与友谊对个人生命成长与社会发展的意义,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孝敬父母,增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与能力;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增进与教师的感情;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分寸。

八年级上册第七课《友好交往礼为先》第一框《礼貌显魅力》的教学中,教师进行了这样的设计:从两个字“您”和“怹”入手,解释了对人的礼貌首先是尊重,就像这两个字一样——把人放在心上!而且,这个设计还引导学生理解,礼貌绝不是个人的事,它一定是在与他人交往、在社会交往中不容忽视的。

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文明礼貌带给自己的快乐以及对人生发展的价值,愿意做有礼貌的人,乐于以礼待人。

能力目标:逐步学会以礼待人,与人交往时做到语言文明、态度和气、举止优雅,并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表达自己的礼貌。

知识目标:懂得讲文明、有礼貌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是社会交往的需要,是尊重他人的表现。

不难发现,教师的这一设计,准确的切入到教学目标的落实上,所以精准把握《课程标准》对教师恰当设定教学目标实现教学有效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二是“在集体中成长”,这一主题主要围绕初中学生社会性发展过程中,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而设计。五个教学内容点分为两个层面的关系问题:一是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二是在集体生活中正确处理自己与同学的关系。在集体生活中正确处理自己与同学的关系,要求学生自觉做到换位思考、宽容他人、与人为善、诚实守信、平等待人,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只有做到这些,我们才能实现自己在集体生活中的更好成长。与这一主题相对应的总体目标是:正确认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体会团结的力量;学会理解和宽容,尊重、帮助他人;敢于竞争,善于合作;努力做富有正义感的诚实人。

视频:清华附中朝阳学校的 常鸣老师八年级上册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第三框《平等尊重你我他》的教学片段。常老师创设的三个情境:

 在学校遇到校长、老师、清洁工和保安,你会怎么做? 平等待人与尊老爱幼是否矛盾?

 坐地铁,遇到衣服很脏、汗味很重的民工,你是什么态度?

经过学生讨论和教师的引导,最后得出:“平等尊重——尊重他人的劳动、不用语言和行为侮辱他人”。

这一设计是在对《课程标准》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完成的,完美地落实了教学目标。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突出了思想品德学科的学科价值。

三是“权利与义务”,这一主题围绕与初中生密切相关的权利和义务而设计。五个课程内容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及其行使的要求,进而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人身权利、受教育权、经济权利、消费者权益,并促使其履行相应的义务。与这一主题相对应的总体目标是:了解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认识到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教育权利、经济权利和消费者权益受法律保护;树立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各项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对公民的权利,态度是积极的,但是对义务会忽视。这就容易出现这样的现象:即学生不断的强调自己的权利,把自己在生活遇到的一点点的侵权行为就上升到法律的高度,觉得任何人对自己的一点侵权行为,都应该告到分院、赔偿损失。因此,在设定教学目标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有意识的进行引导。在八年级下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第二框《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老师进行了这样的设计:出示材料,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些姓名给生活带来的是便利还是不便?

学生认为姓名权就是名字完全可以依据自己的愿望、喜好、个性等来决定,是纯粹自己的事情。面对越来越多奇、特、怪、异、生僻等姓名的出现,带来的社会交往的问题和社会资源的大量浪费,教师应该在帮助学生明确权利的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姓名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它关乎个人与他人、社会的交往。于是教师又出示了这样一张幻灯片,引导学生不要忽略,即使个人的姓名权,其中也包含着公民的社会责任与义务,而这正是教师教学目标的落脚点。

三.怎样分析学情为恰当设定教学目标提供依据

现在大家基本上有这么一个共识,依据教材确定教学重点,依据学情来确定教学难点,可见了解学情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也知道,学情除了是确定教学难点的依据,它还是确保教学目标有效达成的关键。

了解学情是教学的出发点,科学的分析学情,才能为教学目标的设定提供依据。学情,就是包括学生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学习方法及已有知识经验等在内的总和,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基础。而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对学生情况的分析,还应该包括学生的生活经历(家庭教育状况)、思想状况、道德发展水平及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等。一般在思品学科的学情分析中主要包括一下几方面主要内容:

(1)了解学生的知识经验、能力基础,分析学生学习教材的认知障碍;

(2)了解学生的思想需求和道德需求,把握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分析学生学习教材的思想疑点和道德认知困惑;

(3)了解学生思想行为上的亮点,将之作为教学资源。在“我与他人和集体”这一部分内容中,学情的分析主要应该围绕学生在交往中遇到的烦恼、问题展开。只有准确的了解了学生的状况,才能使教学设计有针对性,设定的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实际,并能通过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否则,往往使得教学目标成为一句空话。

首先,当前教育改革和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不再是单纯的接受和存储知识。这必然要求老师更加关注学情,才能制定更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

其次,学生自身特点不断发展变化。现在的学生有着丰富的信息来源,头脑中会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加之学生个性的自由释放和家庭教育方式的多样化,社会上的一些影响会通过家庭传导给学生,掌握住学生的真实思想,才能使教学目标顺利达成。

要做到有效分析学情,应注重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思想和行为进行观察,并经常做一些小问卷、简单的访谈,了解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整体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心理发育特点。在思想品德课日常教学中,还需要特别注意观察了解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及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

学情分析是系统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学情的准确分析与把握,与恰当设定教学目标、有效设计教学活动、合理选择教学策略等存在极为紧密的互动关系。

对学生情况进行分析的方法很多,很多老师日常教学主要是凭借教学经验和随意性观察,但是要使得对学情的分析更具科学性,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有意识观察法及建立学情档案等方法。这些方法的使用,应本着短小、简单、易操作的原则,在帮助教师有效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又不给教师增加过多负担。如针对一课时教学内容设计问卷,问题设计符合学生心理、年龄和认知水平,不引起学生反感;把有主题的访谈落实在与学生的随意交流之中,但要及时做好记录;教师养成平时有意识观察的习惯,日积月累,就会增强对学情的准确把握的能力。

四.如何把握教学重点

1、什么是教学重点 ?

所谓重点,是教材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中心内容,是教师安排教学结构的主要线索,是教师必须着重阐明的部分,学生必须牢固掌握的部分。

2、教学重点应具备哪些特点?

(1)应当是对完成教学任务最具有影响、起关键作用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带有结论性的基本观点。

(2)应当是与当前社会生活或学生思想实际密切联系的、能够有效解决现实问题、具有现实意义的那部分概念、原理和观点。

(3)应当是教材中与其他学科知识相交叉或有关联的、对多学科综合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有影响的概念、原理和观点。

3、教学重点确立的依据有哪些?

(1)教学目标(课程标准):课堂教学过程是为了实现目标而展开的,确定教学重点是为了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以便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只有明确了这节课的完整知识体系、框架和教学目标,并把课程标准、教材整合起来,才能科学的确定教学重点。

(2)学生实际:学生是课程学习的主体,教学重点应该是针对学生的学习而确立的。因此我们要了解学生、研究学生。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状况,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和思想状况,了解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有经验的教师往往通过课堂提问、课后辅导、分析试卷等方法,分析学生的疑难所在,以之作为今后教学相应内容是确定重点的借鉴。

4、如何在教学中突出教学重点?

(1)分清主次。特级教师支玉恒说:“那种把教材所有内容无巨无细都钻得深而透之做法,并非聪明之举。如果进而把这些内容都纳入教学计划当中,则更是弊多利少。面面俱到其实是面面不到。浅尝辄止、水过地皮湿式的教学,也是绝对不可取的。因此吃透教材,首先是吃透教材的重点内容。”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时要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可以围绕中心问题合理变动顺序,力求从系统发展的过程中突出中心环节,做到既有中心、又有向心力,使教学内容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

(2)围绕重点作必要的补充,以求课堂讲授内容具体、深入、明确,使重点更加突出、丰满。对于非重点的教学内容,则予以适当精简,概而述之。

(3)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予以切实保证,使重点部分得以讲清讲透。

5、课例

课例 1:《做诚信的人》 课标要求:“领会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正确认识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 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障碍分析:

1.“怀疑”:现阶段的初中生是在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对当前社会诚信的失落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从小被家庭和学校告知,要提防社会中的不诚信行为,使得他们对社会产生一种怀疑和提防的心态。

2.“矛盾”:学生渴望得到的与其说是诚信的人格,不如说是防止欺诈侵害的技巧;他们既期盼社会诚信状况的进步,有时自己又做出不诚信的行为。

3.“盲目”:学生尚未把自身行为与诚信明确建立联系,对自身行为所带来的诚信后果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根据这样的学情,可见,帮助学生认识到诚信是赢得社会信任的基础,赢得他人和社会的信任对于提升自我价值、抓住人生机遇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很必要的。最终确定的教学重点:诚信与人生价值的关系,产生追求诚信人格的渴望。

课例 2:《心有他人天地宽》

确定的教学重点:在我与他人关系不同层面的问题情境中,如何做到宽容,宽容的表现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重点,分层次设计问题情境,突出教学重点。

五.如何确立教学难点

1、什么是教学难点 ?

教学难点是相对于学生的知识、经验、能力和思想实际水平来说的,是指教材中学生最不容易理解或接受的那部分概念、原理和观点。

2、教学难点确立的依据有哪些?

(1)对于学习的内容,学生缺乏相应的感性认识,因而难以开展抽象思维活动,不能较快较好地理解。

(2)在学习新的概念、原理时,缺少相应的已知概念、原理作基础,或学生对已知概念、原理掌握不准确、不清晰,使学生陷入了认知的困境。所以,让学生明白这些概念的内涵是教学时必须解决的难点问题。

(3)已知对新知的负迁移作用压倒了正迁移作用。即已学过的知识在对学习新知识时,起了干扰作用,因而在已知向新知的转化中,注意力常常集中到对过去概念、原理的回忆上,而未能把这些概念、原理运用于新的学习之中,反而成为难点。

(4)教材中一些综合性较强、时空跨越较大、变化较为复杂的内容,使学生一时难以接受和理解。而这些内容往往非一节课所能完成,这是教学中的“大难点”。因此这类内容在教材处理和教学方法选择上都是难点。备课时,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对可能出现的教学难点做出判断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教学中的主观主义和盲目性,切实做好理论联系实际。

课例一:《做诚信的人》

教学难点:领会诚信的核心是善,能在不同的生活情景中做到诚信。

确立的依据是: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中,诚信具有复杂性和情境性,学生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各种诚信行为背后的核心,才能真正增长诚信的实践智慧。

课例二:《心有他人天地宽》

教学难点:宽容是有原则的,宽容不能突破维护社会正义的底线,这要求学生既要宽容大度,又要坚持原则。确立的依据是:初中生尚未建立牢固的是非观,缺少辩证智慧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因此,帮助他们理解“宽容要有原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课例三:《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教学难点:掌握换位思考的方法,在实际生活中落实“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确立的依据是:现在的独生子女自我中心意识强,往往关注自身多,不习惯站在他人的立场上体验别人的情感世界,在实际的道德实践中,不会换位思考,也难以与人为善,以致伤害他人情感的事时有发生。所以要进行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教育。

课例四:《我有肖像权》

教学难点:公民在依法维护自身权利的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肖像权的义务。

确立的依据是:初中学生刚接触法律知识,对法律赋予公民肖像权的具体内容并不了解,而现实生活中对别人肖像进行恶意丑化的行为,或在网络中恶搞别人肖像、擅自使用他人肖像、以营利为目的侵犯他人肖像权的行为,又给学生的认知带来的混淆。而权力与义务相统一的观点又较为抽象,故成为难点。

课例五:《财产留给谁》

教学难点:当继承权发生争议时,我们应有的态度:既要依照法律规定又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确立的依据是:初中学生刚学习完法律之后,倾向于用法律手段来解决一切问题,这对启发他们从道德的角度思考问题来说,之前的内容可能会起到负迁移的作用,故成为难点。

3、如何突破教学难点

突破教学难点的方法很多,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复杂为简单,或变生疏为熟悉,其目的都是为了化难为易。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运用直观的方法加强学生的感知,如多媒体辅助法。

(2)创设情境、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由抽象到具体,由一般到特殊。

(3)补充材料、化解难点。对于一些结论性难点,化解的方式是需要引进一些典型的事实材料,并以材料为依据进行分析,从而化解难点。

(4)对于易混淆的内容,运用对比方法区分各自的特点,如表格比较法。

篇6: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演讲稿

----读孙宏斌老师《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有感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央16号文件)颁发实施已整五年,在这五年里,各大高校争相积极探索践行思想政治教育,可谓“摸着石头过河”。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同时也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自然备受各方注意,尤其是在言论与思想堪称自由到极点的高校。诚然,高校领导的决心是坚定的,相关部门行动是实际的,但是效果如何呢?八个字概括: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思想政治工作相对疲软,很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长期以来,我们只重视思想教育的填鸭式灌输,却忽视了人格教育和人格的培养。个人认为,人格是思想的基础,缺失了的人格怎能产生深入人心的思想。在这里我说的人格是社会大背景下的人格,而非单独个人的人格,更确切的说,社会人格或者说人格的社会化,是通过一个相对长时间的共识所形成的。在这个充斥了“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观的时代,传统的“无我”、“忘我”的精神境界已成了“非主流”,周围更多的是改革开放后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带来的西方“金钱至上”的观念和思想。人格在金钱的诱惑下扭曲、变质,人已经不是纯粹的、高尚的、奉献的人。

以往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把力气花在正面的、显性的教育,花在外部灌输上,而很少从人格和人的心理角度来深化思想政治工作,使思想政治工作失去日常化和潜移默化的效应,而仅仅成了可有可无的面子工程。国家和政府在思想政治教育上花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但收效甚微,究其根本,便是为触及社会化的人格,没有将错误的人格观念引导到正途。

中国传统教育十分重视从小培养人的自觉性,并主张通过“修养”建立自觉意识,但是在当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烈碰撞的大背景下,人已经渐渐失去了自觉性,更多的是随大流、跟大队,认为人多的总是好的,但殊不知,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人格的形成应当是自然的,道德的养成也是如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当以诱导为主,逐渐引导被教育者建立良性人格。强制教育建立在对人的威胁和制裁的基础之上,不符合人的受尊重和服人以理的心理,即使短时间内有成效也是建立在浮萍之上,没有根基,最终终会因根基不牢而倒塌。

上面说了那么多,无非就是想说明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格的培养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诚如孙宏斌老师所说的,最大的问题便是找出问题,现在既然问题找到了,那鄙人不才,就自问自答一番,来试着解决一下问题。

一、自觉性教育。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外部灌输是社会教化的过程,人的自觉性过程是个体内化的过程。只有单一的外部填鸭式的灌输,而不注重于社会个体内在化了多少人格要素和思想观念,人格的培养完全是一句空话。而如果只有人的自觉性的培养,不注重社会教化,只自己闭门造车、独善其身,那这样培育出的人格也将因缺乏社会总体大方向教化而缺失。只有将外部灌输与自觉性教育结合,外部灌输为表,自觉性修养为里,表里结合,促成社会教化与个体内化相融合,才能将人格培养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

二、日常化教育。日常化教育,使人格教育的内容和人格的培养与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结合起来,而非脱离现实的形成一些乌托邦式的极端人格和习惯。人是社会性的群体性的动物,人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形成某些被公众所认可的人格和习惯,而这些被认可的人格和习惯将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吸收消化。再者,日常化教育覆盖面广、普及率大,对于社会化的人格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到家庭大到国家,日常化普及化的教育在不经意间影响着人格和习惯的形成。

三、诱导式教育。人格是在社会化过程中个人所自主形成的人生格局和操守,因此人格的形成应该是自然的而非强制的,道德的养成也应如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当以诱导为主,并通过受教育者内在能动分析,逐渐引导被教育者建立良性人格,同时以教育为辅,积极传授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认同度强、接受度高的思想传播给受教育者。强制教育建立在对人的威胁和制裁的基础之上,不符合人的受尊重和服人以理的心理,过量采取强制的灌输式教育只会另目标与现实更加偏离,最终导致思想教育与人格培养分道扬镳。

四、启发式教育。教育是一种内发的思维活动,是把某种隐藏在身体和心灵内部的东西引发出来的手段。教育是一种顺其自然的而非强制式的活动,因此教育应以个人内化为主。人格教育与思想教育和文化教育一样,应当想办法激发受教育者的探索热情和思考习惯,并在受教育者思考人生和社会问题达到“愤”和“悱”的临界状态下,教育者适时启发提点,就能使受教育者“如醍醐灌顶”、“余音绕梁,三日不绝”,顿然醒悟,从此对思索出的人生道理铭心刻骨。

五、无形化教育。人格无形,思想也无形,无形的思想在无形中影响着无形的人格。把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日常言行作为受教育者的样板和标准树立起来,使受教育者不知不觉地受到良好人格、习惯和思想品德的影响、养成和感染,进而建立与教育者一致的人格、习惯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就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在无形化教育下,受教育者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将自己的人格和习惯与教育者的预期相一致。《礼记•大学》中的那一句话:“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正应验了这种效应。

人格的内化需要思想的支撑,思想的升华也需要人格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势必需要引起各方关注。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还是人格自我提升,其根本目的便是提升“人性”,最终达到人性的社会化,提升社会化的精神层次,并通过提升精神层次满足人类物质文化需求。

上一篇:安全施工论文下一篇:军训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