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和谐社会论文

2022-04-25

摘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动,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结合自身优势张显其具有时代精神的全新功能,比如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激励功能、充分张扬思想政治教育的信仰定位功能、充分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矛盾调适功能、充分应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疏导防范功能,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谐社会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思想政治教育和谐社会论文 篇1:

浅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摘要]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并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为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新理念;把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努力构建和谐的网络虚拟空间;坚持完善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

社会和谐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不懈追求。2007年6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重要讲话中再次强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所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大学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生军和中坚力量,因此,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高校建设乃至全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曾说过:“动物和自己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动物不把自己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它就是自己的生命活动。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的和自己意识的对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与发展是由我国现实的社会状况所决定的,由社会现实的突出矛盾引发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其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指向相同。我们建设的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样,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指向是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其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与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完全一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这恰好与和谐社会所要求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的全面和谐相一致。

其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和谐社会建设系统工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子系统。社会和谐是社会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各种要素处于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近年来,我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重要经验,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还面临着与新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因此,需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高校作为传承文明、创造知识、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场所,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能够通过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人们实现价值目标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社会和谐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架起一座桥梁。

首先,通过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人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大批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骨干力量在各个岗位上奋发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按照我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使他们形成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并逐步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其次,通过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促进社会的整体和谐。和谐社会的构想将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心理、精神等等各种“音域”共构的一首和美的交响曲。社会不是实体性存在,而是关系性存在。马克思说:“社会不是由个人构成,而是表示这些个人彼此发生的那些联系和关系的总和。”和谐社会是指各种关系的和谐以及各种关系之间关系(即社会结构和秩序)的和谐。和谐社会是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都能够得到妥善协调的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的协调,要求用法治和制度,也要借助于思想政治教育来疏导和引导。和谐社会赖以存在的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和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第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能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和谐,即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和精神文化多样性的统一,突出表现在全体社会成员拥有共同的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条件,即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思想文化。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乃至全社会普遍认同这种思想文化的作用和意义,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国民的性格、气质、精神和思维方式。这是和谐社会的灵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粘合剂。

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策略

当代大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青年,从思想道德状况来看,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务实进取、积极向上、立志成才,表现出了良好的精神状态。但是,近年来,大学生面临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也面临着挑战,一些大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因此,笔者认为,为了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最大限度地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应该采取以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1.树立“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新理念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就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以人为本,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就是要以学生为本,要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满足他们的需要,相信学生、依靠学生。

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者要以民主的精神、平等亲和的态度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主体地位,关心学生,相信学生,主动了解并满足他们健康成长中的需要,注意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尊重他们的知情权、参与权、决定权和选择权。

其次,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相结合。近年来,大学生中贫困学生的思想和实际问题明显增多,矛盾日益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在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的同时,还要着力解决引起思想问题的实际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采取措施,帮助大学生特别是贫困家庭的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和就业等方面的困难,为他们全面和谐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第三,要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历史责任有机结合一起,将传道、授业、解惑与学生人生目标结合在一起。正确看待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合理需求的多样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主导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变消极防范和控制为积极引导和真诚服务。

2.把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现代社会的开放性、复杂性和易变性,尤其是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使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不同程度地导致某些心理失衡、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再加上大学生面临的压力特别是就业压力、学习压力、经济压力等普遍加大,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增多,影响了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诸方面的和谐发展。因此,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把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有效途径,确保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3.努力构建和谐的网络虚拟空间

在当前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应该重视对和谐的网络虚拟空间的构建。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04年7月20日发布的“第十四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到2004年6月30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是8700万,35岁以下占到82%,其中18岁~35岁之间占到64.7%,在校学生群体占31.9%。大学生通过网络查询学习资料,获取生活、服务信息,同时,网络也深刻地改变了大学生们的人际交往模式,可以说网络虚拟空间成为大学生们现实生活空间的延续。面对在校大学生几乎全部“触网”的现实,针对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极易受到网上不和谐舆论的影响,必须坚持日常教育与网络教育相结合,引导大学生文明上网,遵守网络道德,努力构建一个和谐的网络虚拟空间。

4.坚持完善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密切配合,全社会大力支持的“社会工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一是要完善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下、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大力支持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全党全社会共同关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合力。二是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格局。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个大系统的德育概念,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着教育主体的作用。学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家庭是重要场所,社会是大课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契机,面对新形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转变过去那种单打一的方式,构建齐抓共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充分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把三者整合成一个目标一体化的有效系统,努力做到齐抓共管、相互配合,从而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更大合力。

参考文献:

[1]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人民日报,2004-10-15.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3]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5-1-19.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6]胡锦涛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解放军报,2003-12-08.

(作者单位:山东临沂师范学院)

作者:白海若

思想政治教育和谐社会论文 篇2:

思想政治教育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功能

摘 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动,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结合自身优势张显其具有时代精神的全新功能,比如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激励功能、充分张扬思想政治教育的信仰定位功能、充分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矛盾调适功能、充分应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疏导防范功能,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和谐社会 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教育有其明显的自身优势,与行政手段相比,它更少干预性而更重启迪性;与法律手段相比,它更少强制性而更重理论性;与经济手段相比,它更少物质刺激而更重精神激励性。目前,“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党的执政理念,而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因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推动作用,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构建和谐社会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激励功能

在漫长的中国革命实践中,我们党正是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激励人民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夺取了一个个伟大胜利。在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这种激励作用仍然十分重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如春风化雨,启迪人的思想,感化人的心灵,激励人们前进;通过挖掘人的闪光点,催化和保护人的积极因素,使人燃起自信自强的精神之火;通过榜样感召,使人见贤思齐,不断进取;通过关怀体贴,信任理解,使人心灵得到慰籍,情感得以交融,感情得以亲近,愁结得以祛除,精神得以振奋;通过设置激励目标,增强人的动力,激发人的奋斗热情;通过鼓励参与、鼓励竞争,增强人们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从而有效促进人们积极向上,不断进步。思想政治教育的这种精神激励功能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当然,这种“精神激励”并非是一种单一、单调、单纯地施以说教和精神控制,而是指在充分重视和维护好人们物质利益的同时,以“渗透”和“结合”的方式去同步实施精神激励。要通过这种精神激励让全体人民认识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既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相一致也同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相一致,和谐社会是一个美好的蓝图,是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社会状态,也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理想,这种崇高感和神圣感能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作用和凝聚力作用,增强其时代性和感染力。

二、构建和谐社会要充分张扬思想政治教育的信仰定位功能

信仰的存在,使人的整个精神活动以最高信念为核心,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精神导向,并调动各种精神因素为它服务。它体现着人对价值理想的建构或最高价值的承诺,融系着人对精神家园和终极关怀的寻觅,因而它在根本上影响人的精神生活和社会活动,凝聚或整合着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所以,理想和信仰不但给人以行动的动力和勇气,而且它能塑造人的高尚人格,提高人的思想境界,引导人不断地追求更高的目标,有利于实现自我超越。但一方面,信仰本质上是自由的、民主的,具有主体性、多样性和内在性特征的。社会上信仰现象的多元化从来就是一个基本的现实。另一方面,信仰危机事实上又已成为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基本问题之一,被视为一种“现代性”(modernity)现象。我国目前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种矛盾和冲突愈益激烈和公开化,这很容易引起一些人对社会主义社会合理性的怀疑,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及其发展前景的迷茫,由此导致理想信念上的动摇,心理上的离散和行为上的无所适从。针对此种情况,党和国家又必须高度重视广大群众对理想目标的认同和信仰问题。将广大群众的思想统一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想目标与方向上来离不开思想教育工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精神充实、心灵宁静、信心十足、信念坚定、信仰自由的社会,这尤其需要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尤其需要高度重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作用,因而特别需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党建和宣传思想工作。

三、构建和谐社会要充分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矛盾调适功能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如何妥善地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地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之一。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现阶段的人民内部矛盾既有经济领域的,政治领域的,又有思想文化领域的,各种矛盾在社会经济转型期纵横交织,盘根错节,复杂异常,必须要合理科学地引导和满足人们的需要。而思想政治教育在正确对待个人需要、正确引导群体需要和科学灌输社会需要方面优势明显,大有用武之地。

社会需要和个人需要都具有历史性,当社会需要不能及时反映个人需要中新的共同性、根本性需要的时候,或是个人需要跟不上社会需要发展要求的时候,两者的矛盾就有可能激化。显然,思想政治教育,在处理和解决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这对矛盾中,担负着特别重要的任务,具有独特的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在化解矛盾、人际协调、理顺情绪中优势突出。团结融洽的人际关系、不搞内耗,是人们心情舒畅,能够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作上的重要条件。但是,现实生活中人际之间的种种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产生的原因,通常表现为:一是利益冲突,二是观点分歧,三是误会隔阂,四是感情不合,五是委屈心理。对于因利益引起的冲突,一般必须通过人生观、伦理道德等教育来进行调整解决,即使有些冲突主要是依据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来解决,也仍有必要补之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因观点分歧而导致的情绪对立,因误会而发生的猜疑和反感,因心理特质相异的摩擦和不和谐,因受到委屈和不公正待遇而产生的压抑失望情绪等人际矛盾的处理,则是其他手段所鞭长莫及的,唯有通过深入细致、艰苦反复的思想政治工作,去启发觉悟、沟通心灵、消除误解、协调关系,使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

四、构建和谐社会要充分应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疏导防范功能

社会稳定是社会和谐的前提。一个稳定的社会不一定是一个和谐的社会,但一个和谐的社会必定是一个稳定的社会。保持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而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则是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针是疏导,即对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不是强制压服、简单堵塞,而是疏通开导、说服教育。采用民主的方法、讨论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可以达到使后进者感动、感化和感染的效果,使不同意见得到交流和统一。而且,由于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思想领先的原则,即把思想工作做在前头,它可以在主体思想意识和外部行为的状态发生之前,对主体进行有效预防,防患于未然,或减轻其为害程度;可以通过思想交流与沟通,及时化解人们心理上、情绪上的不满、焦虑和怨恨情绪,使人们的心理由不适应、不平衡向适应、平衡转化,从而有效地化解矛盾,消除不稳定因素。思想政治工作是建立在对人们所处客观外界条件的正确认识和人们心理活动的科学把握的基础之上的,因而完全能够发挥其预见性、预期性和预防性功能,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因势利导,把消极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或者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这样的功能是其他手段所难以取代的。

和谐美好的社会,需要脚踏实地的艰苦奋斗,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参与。在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有的功能,号召人们做到“人人有责任、人人有行动、人人有贡献”,那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就能早日变为美好的现实。

(作者单位: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山西太原 030000)(责编:贾伟)

作者:金 莹

思想政治教育和谐社会论文 篇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和谐社会建设

摘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既是影响社会发展的潜在力量,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决定着未来社会发展的走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创新教育方式与方法,进一步提高和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思想基础、智力支持、促进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背景;和谐社会;作用

进入21世纪后,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并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胡锦涛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1]。大学生既是影响社会发展的潜在力量,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决定着未来社会发展的走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作用,深入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是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时代背景

1、经济全球化

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趋势没有改变,世界经济格局大变革、大调整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2]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全球问题的凸显,使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紧密,在了解国外的思想政治教育状况下,可以弥补我国高校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存在的不足。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种价值观和意识形态领域相互碰撞、相互渗透。全球化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企图控制世界的手段,甚至已经演变为某些国家的意识形态。西方发达国家不仅争夺市场和经济的主导权,同时也向发展中国家大肆宣扬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进行文化的扩张和渗透。

2、文化多元化

多元文化的相互碰撞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多元文化一方面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拓宽了大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大学生对社会各种思想道德现象的敏感程度和理解能力,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另一方面多元文化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高校大学生面对着多元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由于社会经验欠缺,文化选择能力较弱、批判辨别能力不强,其思想极易受到多元文化的干扰。在现实生活中,许多高校学生屈从于美国的大众文化和消费主义,盲目崇拜、试图模仿,削弱了爱国意识,从而陷入价值文化的误区,即多元文化的影响下,极易形成的两种文化价值理念:虚无的全球主义价值观和机械的西方主义价值观。多元文化对高校学生价值观、理想信念和行为方式等方面造成的混乱和错位,给大学生的思想及心理带来强烈冲击和震荡,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3、教育大众化

大众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主要表现在:第一,教育对象复杂化。扩招后,高等教育的入学门槛降低,大学生质量的参差不齐,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度加大,需要解决和引导的问题更加多变和复杂。第二,学生心理问题日益严重。大众化时代,大学生总体上已不再是一种稀缺资源,学生在就业、升学等方面面临着很大的成功压力。特别是近年来,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面临失调,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这不仅使高校学生看不清自己的前进方向,而且影响学生心理的发育与完善,心理问题日益严重,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1、构建和谐环境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促进学校、社会、家庭等各种教育主体的和谐发展,对和谐社会的构建起到积极地引导与促进作用。大学生是最具创造力的优秀群体,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创新人才的最重要来源。因此,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从客观上不仅为构建创新的和谐社会准备了良好的物质条件,而且主观上又为探索构建和谐社会的长效机制和创新机制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2、夯实思想基础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协调发展的社会,各部分的良性运行,需要与其相适应的思想基础作为强大的精神支撑。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指导地位,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优秀人才的重要任务,能否为社会主义建设输出合格的接班人,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重点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深入高校学生的内心,精心培育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相承接、与和谐社会要求相吻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培养高校学生以和为善、以和为美、以和为贵的共识,促进发挥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大学生的思想领域中的引领作用,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思想基础,成为进一步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巨大力量。

3、提供智力支持

一个社会是否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有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共同的理想信念使各种具体的利益关系各得其所和谐地联系在一起,鼓舞高校学生万众一心、无私奉献、迸发出无尽的创造活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具有远大理想目标的创新型人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引导学生形成高尚的德行,为和谐社会造就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这也是人自身与自然与社会与他人和谐相处的基础,反映了高校育人的根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遵循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形成的特点和规律,凝聚人心,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最终达到学生自我成长和全面发展的目的,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

4、促进社会发展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3]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政治、社会深刻变革的重要时期,经济、信息全球化迅速发展,各种文化、思想相互激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十分重要的任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是本着促进学生整体素质与个性特长的和谐发展,塑造大学生的和谐人格,本着为我们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根本任务和目标,不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人人平等、团结友爱、和衷共济的氛围,逐步展现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相适应的崭新风尚。当大学生融入家庭、融入社会时,他们已形成的思想行为又会对其周边人群产生良好的影响,对于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和谐社会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要求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校园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等都在变化发展,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在不断的创新之中。

1、观念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夺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根本出发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要条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并积累了很多有效的经验,但不可否认的是,面对新的、变化了的形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观念、内容、方法、途径等诸方面还存在种种不适应的地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创新尤为重要。

2、内容创新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其方法多种多样,首先应从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改革上入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存在形式是一种结构关系,主要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诸多内容之间的整体性、有序性和层次性关系。我们要重视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间的关系,科学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结构体系,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时代性和针对性,使之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

3、方法创新

在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为适合和谐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必须有所创新,即:传统模式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伦理教育及法治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及社会教育的和谐互动。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途径创新进行了几方面的尝试:其一,应将思想政治教育以一贯之,常抓不懈;其二,采用多种有效方式,对学生进行持续的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其三,注重情感教育与理性教育的结合;其四,注重教育实践和社会实践。

4、价值创新

历史经验表明,无论任何时候,共同的价值信仰都是全社会共同的精神支柱,为社会的发展指示前进的正确方向,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激励和智力支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有着共同价值信仰和道德行为规范的社会。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应当加倍重视大学生的价值观建设,以具有凝聚力的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核心价值来引导大学生,帮助他们塑造蕴含着社会共同价值观念的品质,在培养大学生的劳动能力的同时,注重其社会能力的提高,促进其全面发展。

注释:

[1]胡锦涛:http://news.sina.com.cn/pl/2012-07-25/052424838757.shtm

[2]温家宝: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00306/08013237254.shtml

[3]胡锦涛: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6/4984989.html

作者:杨海霞 谭林 董海浪

上一篇:高校护理健康教育探析论文下一篇:妇产科护理学实验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