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2022-10-16

1 加强大学生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 情感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构想, 使我们得以新的视角和站在更高的位置上对情感教育进行更理性的思考, 建设和谐社会包涵了要实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学会共同生活作为未来教育的四个目标之一。共同生活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本理念, 人的社会存在决定了人必须在群体中生存和发展, 人类彼此依赖、相依为命、共生共存的, 人类的“共同利益”需要人们树立整体生存的责任意识。学会共同生活, 需要保持一种友善和同情。情感是和谐的基础、和谐社会的核心。一个只有钱、没有情的社会不可能是和谐的社会。

其次, 情感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在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中, 比较多的注重学生的知识、技术的培养, 关注的是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而对于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关注不够。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类的感情, 从来就不会有, 而且也不可能有人类对于真理的追求。”《列宁全集》第20卷255页) 。一个没有感情的人从来没有过, 也不可能对真理的真正追求。健康的情感不仅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 也是青年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健康的情感并非天生就有, 它必须经由教育获得。教育的一个特定目的就是要培养感情方面的品质, 特别是人和人的关系中的感情品质。我们现在面对的青年学生, 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 他们中先天情感畸形的人不在少数, 因此情感教育并非只是个别问题, 也是一个普遍问题, 迫在眉睫, 任重道远。

大学生作为青年中思想最活跃的一个阶层, 正处于情感、智力和体力充分发展的时期, 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 都处在迅速变化的过程中, 处于从不成熟到逐渐成熟的过渡时期。虽然他们生理上渐趋成熟, 但由于阅历较浅, 社会经验相对不足, 独立生活能力不强, 对亲情、友情、爱情还缺乏足够的认识, 而且又很敏感, 易于受社会上流行的各种思潮的冲击, 很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问题。健全的情感催人奋进, 病态的情感却使人萎靡。所以, 大学生的情感活动具有加强和推动心理活动的调节功能, 在思想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 必须注重情感, 运用情感, 充分发挥情感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先导作用。

2 前大学生情感的主要特点

2.1 不稳定性

大学生是一群正在成长的青年, 心理内部的需要结构不断在发生变化, 其追求有一定的独特性, 且价值观念尚不平衡、不稳定, 时常处于波动、迷惘、抉择之中, 其心理成熟又落后于生理成熟, 因而大学生的情感是不稳定的。他们不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感, 喜怒哀乐溢于言表, 且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任何心理刺激都会引起心灵的振荡。他们时而热情激动, 慷慨激昂;时而沉郁悲观, 怨天尤人。他们的情绪和情感不仅起伏不定, 而且易受感染, 他们既可以表现出为真理、为正义做出惊人的豪壮行动, 也可能由于狂热愤怒, 而做出一些追悔莫及的蠢事, 比如出于“哥儿们”义气, 为朋友两肋插刀, 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层次性

由于大学生受个体的差异、成长环境的不同、受教育条件的殊异, 先天的、后天的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大致由城市和乡村学生两大部分组成, 地区和教育水平差异使得城市大学生和乡村大学生的心理情感出现明显的分层。城市大学生视野开阔, 新生事物阅历丰富, 同等条件下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比乡村大学生要强一些, 因而在大学的工作和生活方面表现出较高的自信;乡村大学生则只能在学习方面寻找自信。另外由于乡村大学生经历更多的苦难, 所以心理承受能力要比城市大学生强一些。从宏观上看, 城市大学生比较外向, 易动、易躁、易受打击;乡村大学生则相对斯文, 能够独立面对挫折。农村学生家庭经济相对落后, 他们更了解辛勤操劳和养育的艰辛, 是自己的求学生涯为父母留下了一方清贫, 强烈的亲情支撑着他们;而城里的学生与农村大学生相比, 经济条件较好, 身心无太大的压力, 生活学习也相对轻松, 更主要的是他们对父母的辛勤操劳、养育艰辛等感情不深, 因而他们对亲情似乎有些淡漠。

阶段性

大学生的情感发展是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由简单到丰富的渐进过程。

一年级学生涌动着成为大学生的自豪感, 对一切感到新鲜、好奇, 体验到新生活的轻松和愉快;由于非理想的专业、院校, 以及自己在班级中位置上的落差, 会感到失望、迷惑和自卑。同时, 会产生压力和紧迫感;陌生的环境和不适应, 往往产生恋旧感。

二年级学生适应性情感增强, 专业思想趋于稳定, 学习兴趣浓厚, 求知欲强, 思维活跃, 独立感、自尊感和自信心得到发展。他们的人际交往渐多, 建立友谊, 感情密切, 爱好广泛, 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社会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美感进一步发展, 情绪和情感较为平稳。

高年级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明显增强, 社会性情感日趋丰富, 更多地关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思考人生价值, 紧迫感和忧虑感明显, 留恋学校和同学。

丰富性

大学生是一个极其敏感的群体, 其内心体验极其细腻微妙。他们对与自身有关的事物往往体察得细致入微。随着文化层次的提高, 生活空间的扩大, 他们的思维空间急剧延伸, 这些都导致其情感越来越丰富而深刻。受社会、文化变迁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更多地表现出情绪的开放性、大胆性、情绪内容的丰富性, 以及与传统文化矛盾而带来的情绪矛盾性、冲突性, 由急速变化的现代社会引起的情绪应激程度增加而导致的紧张性、压抑性增强等等。同时在顺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 情感具有脆弱性、不成熟性。

3 实施情感教育的途径

针对当代大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现时期高校情感教育的重点是了解学生的需求, 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 激发学生的潜能, 促进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探究, 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生命的尊严, 在成长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共享学习与成长的双重快乐。

3.1 加强情感教育,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良好情感是以正确认知为基础的。加强大学生情感教育, 要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主线。首先是学校和广大教师要确立“以人为本”和“知识学习、能力培养、情感培养并重”的办学理念, 并以这样的办学理念统领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其次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制订人才的情感培养计划, 提高各类人才培养方案的针对性。要开设大学生情感培养课程, 采用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的办法, 设置一定的学分, 对大学生的情感培养有“学成”要求。再次是在专业教育中渗透, 将情感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教育教学, 示范带头或主动引导, 将专业的教育教学和情感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还要加强师资建设, 形成强有力的教育教学队伍, 教师良好的敬业精神、严谨治学的态度、高尚的人格和情操、充分的精力投入无疑会言传身教给学生, 教师自身的情感能力水平、指导水平也影响着学生的水平。

摘要: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冲击, 使大学生的情感出现了新的特点, 表现出认知和行为矛盾, 急需引导。为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必须把加强大学生的情感教育, 使情感教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情感,情感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谐社会

上一篇:浅析建筑工程企业在“营改增”环境下的税收筹划下一篇: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中女性激素水平变化与妊娠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