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2022-04-23

摘要:加强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这是我们党对马克思理论的发展与创新,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理解的深化。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生命线,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因此对思政教育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和谐社会思想政治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和谐社会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篇1:

和谐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与作用

摘 要:社会转型与分层,已致使社会出现不和谐状况。对此,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为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新的方向。站在和谐社会的高度审视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我们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关键词:和谐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地位;作用

重视和谐是中国儒家思想的内在精神和显著特征。儒家的和谐思想包含了两种和谐关系:其一是指人与自然的和谐,把天、地、人看成一个统一、平衡、和谐的整体;其二是人与人的和谐,倡导建立起以“仁”为核心的人际交往关系,通过“成己成人”来达到自我身心的和谐以及与他人的和睦相处,达到社会的和谐有序。儒家伦理文化历来推崇“和为贵”思想,提倡在均衡中化解矛盾,强调用“和而不同”的方法解决社会矛盾,用“执两用中”来综合治理国家,实现社会和谐。这几个方面为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可贵的思想资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提出,是我党对新时期社会发展趋势的科学认识和合理构想,也是我党对中国古代儒家和谐思想及马克思主义社会观理论的批判继承和创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关键时期提出的事关全局性的一项重大任务。毫无疑问,构建和谐社会涉及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在这个系统的运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地位?思想政治教育对和谐社会的构建能起何作用?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必须探讨和回答的新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在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的地位

思想政治教育在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究竟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其对和谐社会的功能价值如何才能体现?一方面,必须承认,思想政治教育属于非实体要素的社会性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本身不能直接体现社会结果,也就是说,在结果形态的和谐社会里直接看不到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痕迹,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已经转化为实体要素的社会性活动。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需要的,而且是显性的社会化活动,有其独特的社会功能和表现形态。具体说来,第一,将党关于和谐社会构建的思想转化为实体要素的社会性活动之中。众所周知,任何实体要素的社会活动都是人的活动,三大文明的创建活动也不例外。思想政治教育则是要通过自己的工作,也就是实施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将党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转化为活动者的思想,进而转化为社会文明活动主体性的指导倾向,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真正贯注于社會文明活动之中。第二,在三大社会文明之间实现和谐社会思想的传递和转化。“和谐”不是事物独立型的状态,而是在事物的联系互动中体现出来的。三大文明之间本身也有一个联系互动、和谐发展的问题。如在经济活动中如何导入精神理念的问题,又如精神文明的创建不能脱离实际物质条件并能够满足现代经济的发展要求等等。然而如何实现相互的沟通和支持?当然有很多的办法和途径,但从我国现实的情况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是最普遍而有效的方式。也就是说,三大文明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互助要求,大多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获得传递,从而促进三大文明之间的和谐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是由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所决定而又为其服务的。作为客观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整个社会以及社会生活的其他现象有着内在的本质联系。

当今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与发展,社会不可避免地在竞争中出现有差异性的各种社会阶层,社会分层已经导致社会在许多领域中出现不协调、不和谐的状况。正因如此,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我们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才能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促使社会健康和谐的向前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的作用

(一)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实现社会政治的整合

社会最基本的和谐,是人们在政治上、思想上的和谐。这种和谐突出地表现为全体人民拥有共同的理想和信念,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由于社会转型所带来的社会利益关系复杂化、思想观念多元化,加之西方敌对势力的“西化”图谋,使得我国政治不稳定的因素不断增多。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凝聚、激励作用,保持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引导教育社会全体成员,有利于强化党的政治整合功能,有效地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保证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

(二)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民主法治首先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其次要使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首先要让全民普法教育不断推进,使广大公民的法律意识得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民主精神和护法精神的培养来增强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引导人民学法、知法、懂法、用法,自觉维护社会知情权、社会参与权、意志表达权、民主监督权,正确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三)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协调社会利益矛盾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的事业,不是少数人能够完成的,也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必须动员、团结各民族、各阶层、各方面人士共同奋斗,而这,正是思想政治教育要做的事情。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利益集团不断重新分化、组合,利益以及价值取向也越来越多元化,协调社会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思想政治工作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引导人们正确看待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和情绪反映,为制定和完善有关政策提供客观的社情民意依据,从源头上减少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的产生;可以让不同的利益群体有合法表达利益要求的机会,增进彼此间的沟通、了解,化解不满情绪,保持社会的秩序性与公平感、正义感。

(四)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和谐社会是人们行为规范、人际关系和谐、社会秩序良好的社会。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协调公民人际关系,培育良好的道德风尚,要着眼于增强公民社会责任意识,和谐合作观念,积极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社会之间的关系,自觉履行社会职责,做一个对社会负责任的公民。对此,思想政治工作在其中起着教育、引导公民和协调关系的作用。社会转型使得社会价值从单一化走向多样化,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之风盛行,对道德良知和社会秩序提出了挑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引导公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遵守社会主义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基本道德规范,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增强自觉践行的意识,实现道德社会化,优化社会环境。

(五)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升和实现人的主体性与社会化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对于人的主体性弘扬和社会化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思想政治教育能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一是坚持主导性与多样化的统一。通过理论灌输和行为方式引导, 使人加深对社会主义政治、道德的认同感, 增强自觉践行的意识。同时承认、尊重人的个性和差异, 造就既有高尚思想道德和创新精神、又有社会责任和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和谐社会新人。二是坚持社会目标与人的自我发展目标的统一。增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主体意识, 认清社会目标与人的发展目标的同一性, 用共同的社会目标吸引、引导、凝聚、激励人,把社会目标转化为人的奋斗目标,使人们把各自的发展目标建立在社会目标的深厚基础之上。三是坚持人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社会生活多样化对价值观念系统冲击和影响的加剧,使人的价值追求日益多元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上就会出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冲突”。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价值导向和行为规范功能,鼓励和引导人积极融入社会、参与实践,在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奉献中发挥、实现自我价值。

(六)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具有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还有生态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是通过生态环境教育, 将生态意识、生态思想融合渗透到教育实践活动中,使人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和可持续发展观,自觉与环境和谐相处、共存共荣。生态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一个重要维度。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形势下,人与自然环境的冲突和矛盾日益突显,环境恶化、物种减少、资源匮乏等生态问题已危及到人的全面发展乃至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生态教育,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人们的生态意识和生态道德,引导人们树立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观和环保行为,造福人类、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余玉花.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2005,(7-8).

[2]许冬梅,王玉.构建和谐社会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科技信息,2008,(25).

[3]徐安鑫.构建和谐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5,(8).

(责任编辑/彭巍)

作者:张陈扬 郭鹏飞

和谐社会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篇2:

浅谈构建和谐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摘要:加强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这是我们党对马克思理论的发展与创新,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理解的深化。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生命线,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因此对思政教育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关键词:和谐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

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建设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在此大环境下,对作为社会大系统中一个子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在新的国内外形式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切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的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构建和谐社会,在当前实现“中国梦”远大理想的引领下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发展

“和谐社会”主要是指社会同一切与自身相关的事务保持着一种协调状态,包括社会与自然、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协调,等等。马克思、恩格斯继承和发展前人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成果,在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设想中充分体现了社会和谐的思想,认为未来理想社会既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社会,也是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把实现社会和谐的目标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并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与社会和谐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将社会和谐明确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中,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和谐社会的提出,是我们党在理论创新上的又一次升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可以用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发展期来概括,中国处于经济社会结构整体转型时期,在经济体制方面已经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的确立,在改革开放的带领下,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而来的是各个领域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不仅是组织形式、分配方式等方面,而且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多变性及差异性都有所增强,这就是在思想领域产生的变化,毋庸置疑,当前经济社会体制转型产生的影响具有深刻性和两重性,在这些转变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些新趋势和新特点,如能源资源紧缺,城乡发展、地区发展等不平衡矛盾更加突出。人们对物质文化的需求日益增加,社会利益关系也复杂化,要协调各种利益也更加困难。人与人、人与社会、人自身的关系都出现不和谐现象,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不断增多,因此我们必须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走和谐发展的道路。

二、构建和谐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要求

(一)要坚定理想信念,提供精神动力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构建和谐社会,毫无疑问,也需要人们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和谐社会的建立提供精神粮食。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文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旗帜,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能鼓舞人们积极进取奋发向上。时代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反映了当代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它的力量能够不断激发社会创造力。我们不仅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在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中发愤图强,做出自己的贡献,而且还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例如创业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我们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新型的现代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的,因此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坚持社会主义性质的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保障,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二)要加强道德规范,引导大众思想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不仅包括经济成分、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方面,还包括思想道德方面,表现为多种不同道德观念和思想的出现,并影响和冲击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面对这一客观现实,我们要毫不动摇的坚持社会主义道德在思想道德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将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融入道德思想,加强基本道德规范的培养,引导人们对是非、善恶、美丑进行明确的辨析,正确的认识我国当前思想道德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引导人们把道德原则、道德规范转化为道德实践,及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坚持从身边的一言一行、自觉追求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以引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正确思想导向。一方面,当前我国的道德状况总体呈现出愈来愈好的趋势,社会氛围也正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但另一方面,不可否认的是在市场经济和西方一些不道德生活方式等的消极影响下,我们社会的不良现象也增多了,社会和谐也因此受到了影响。对于这种正确与错误、健康与腐朽并存的现实状况,思想政治教育要理清头绪,对理论是非、先进与落后都要正确的分辨,并认真对待错误和落后的思想观念与认识,以引导人们的思想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三)要坚持舆论监督,调节价值取向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各方面条件的配合,其中包括要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积极健康的道德氛围,一方面,要依靠自律,靠人们的道德良知和道德自觉,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还需要思想道德的社会舆论监督。因为,对于缺乏自律的人来说,没有社会舆论监督,就不可能有道德的行为。只有自律和他律结合起来,才能使人们的思想道德自觉不断加强,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在道德调节过程中,要弘扬真、善、美,抵制假、丑、恶,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形成道德氛围,扶正抑恶,形成强有力的舆论监督和思想保证。由于多种多样文化的涌入,人们受到不同思想观念的影响渠道增加了,影响程度也更加深刻,从而社会价值观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还要发挥宣传与教育的作用,使人们对社会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有一个正确的看法,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利益、局部与整体利益、当前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并且多倾听人们的声音,多了解人们的困难与疾苦,关注人们的情绪,让有不同利益要求的群体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加强交流与沟通,增进理解,从而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调整人际关系,将人们的价值取向调整到有利于国家、集体、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价值方向,最终实现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目的。(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毕京京 张彬.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纲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谷佳媚.构建和谐社会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J].福建论坛,2009.

[4]蔺松菡.构建和谐社会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

[5]黄国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构中的思想政治教育[D].电子科技大学,2008.

作者:廖迎秀

和谐社会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篇3:

和谐社会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功能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能离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呈现出经济、政治、文化、生态价值功能。

[关键词]和谐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

[

张捍东(1967—),男,江西瑞金人,赣南师范学院政法系副教授。(江西赣州341000)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要使社会更加和谐,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的重要思想。胡锦涛同志在2005年2月19日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再次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要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党的发展的历史从正反两方面都告诉我们,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实现党的目标,完成党的任务的根本保证。今天,要实现和完成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与任务,同样不能离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呈现出经济、政治、文化、生态价值功能。

一、经济价值功能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发展经济是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的物质保障。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于经济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能够形成一定的经济文化、经济道德和经济思想,即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以此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行为的价值取向。它不仅激发人们的主体意识、竞争意识,还帮助人们确立效益观念、时间观念、科技意识,进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全面进步。

1.思想政治教育对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精神动力价值。生产力,归属于经济基础的范畴,而思想政治教育则归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根据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规律,不难看出,思想政治教育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积极或消极的作用。从思想政治教育与生产力诸要素中最主要的因素劳动者的关系看,劳动者是首要的生产力,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人的发展。首先,激发人的活力,即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作用在于使人们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和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加速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其次,变革生产关系。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人们认识到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新的适合构建和谐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的必要性,使劳动者具有坚定的思想政治信念、坚忍不拔的思想政治品质投入到构建和谐社会生产关系的实践中去,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在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中起着推动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能使劳动者对激发科学技术的目的性和重要性有明确认识。它培养劳动者的思想品质,能调动起劳动者掌握专业技术知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思想政治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方向保证价值。思想理论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解放生产力,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思想前提,对经济的发展起着导向和调节的作用。从人类文明发展史来看,任何一种社会,在经济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都要以自己的思想体系影响社会生产,制约经济的发展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灌注于人,就成为经济建设的有力保证。首先,它保证我国改革开放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产生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其次,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巩固和发展。最后,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政党运行。

3.思想政治教育对经济进步的环境营造价值。毋庸置疑,任何社会形态的物质生产和经济发展都要受到思想意识的支配,而思想意识又有先进与后进之分,要促使物质生产及经济建设的提高和发展,就必须破除落后的、不和谐的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对经济进步的重要作用之一,就在于扫除精神障碍,创造一个良好的、和谐的精神环境。具体地说,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促使人们全面地、辩证地看待经济的进步问题,使人们的眼光从片面的、狭隘的纯经济增长的旧框框中解放出来,代之以全面的系统的科学的发展观念,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总的方法论意义上的指导。首先,形成有利于经济进步的认识环境。其次,形成有利于经济进步的道德环境。最后,形成有利于经济进步的社会心理环境。

二、政治价值功能

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起着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促进社会政治发展的作用。其政治价值内容重点涵盖传播政治意识、引导政治行为、造就政治人才、和谐政治关系。

1.社会精神生产的价值。和社会的物质生产一样,社会的精神生产也是构成社会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根本上说,精神生产服从并服务于社会物质生产。在整个精神生产领域中,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和哲学等在社会意识形态,即思想上层建筑起着指导和决定作用。我们党就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控制社会的思想上层建筑,从而实现对精神生产的导向和调节,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限制和取缔与党的建设相对立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产品,揭露和批判与构建和谐社会相对立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公众政治舆论方向,净化社会的精神领域,鼓励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产品,使精神生产和精神产品直接为现实的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服务。

2.政治关系再生产的价值。思想政治教育历来被视作为再生产既定的政治关系的重要工具。政治关系基于经济关系之上的诸种社会关系的集中、综合的表现,是从事一定政治活动的人们之间的内在、本质的关系。这种政治关系的再生产的价值主要是通过促进教育者,尤其是青年的政治社会化,实现政治角色的认同而实现的。所谓青年的政治社会化,就是指青年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学会从价值标准、行为规范、政治态度、理想信念等方面采用社会已确立的政治标准来衡量、约束自己,使自己达到内化并和社会保持同一。今天,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时期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功能,就是要通过各种途径,系统地对广大青年一代进行主旋律的教育,其中,包括共产主义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集体主义道德观和各种行为规范的教育等,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这样才能使未来各级党政领导权力都牢牢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手里。

3.促进社会政治稳定和发展的价值。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要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化为群众的思想和行为,从而有利于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贯彻落实;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反馈来自基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倾听群众的呼声,使之成为领导决策的依据。思想政治教育在这种纵向和横向的社会联系和交往中,对于协调党和人民的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政治稳定,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增强民族凝聚力,起着十分重大的作用。江泽民说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任就落在了思想政治教育上。当然维护社会政治的稳定和发展,仅靠思想政治教育还不够,还应和社会的其他功能系统,如法制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立体的功能网络,从而达到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政治发展的目的。

三、文化价值功能

和谐社会的建设不仅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也包括精神文明。而且,精神文明是整个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所谓精神支撑,就是它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发展方向。它体现了和谐社会中人的精神面貌和社会公共道德水准,而且还在某种程度上制约和规定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路径。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建设,主要是通过发展先进文化建设来实现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其特有的文化价值功能。

1.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是一个目的系统,一定的社会观念、思想、知识、习惯、风俗等文化因子,如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相一致,则以积极的姿态加以吸取、编整,纳入其教育的体系。反之则予以摒弃,甚至以批判的方式,拒斥出教育体系,确保教育目的的顺利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对文化的选择功能,大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肯定性选择,即吸收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的文化因子。在肯定性的判断基础上,吸收积极的文化因子,并进而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轨道,使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二是否定性选择,即对与思想政治教育异向的文化因子的排斥,抵制与清除劣性文化对受教育者的侵害,借以使思想政治教育获得反推力。对此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应从事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吸收和批判改造。二是对西方文化合理借鉴和批判改造。

2.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传播变异功能。思想政治教育从本质上讲,是指社会或社会集团用一定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这里讲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就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文化,即政治文化。它所要达到的目的是实现个体的政治、道德的社会化。作为传播政治文化的基本手段,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现象,而且也是一个教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的每个公民能过各种途径(包括学习、模仿、影响等)获得政治态度、政治信仰、政治知识和政治情感。同时,社会凭借各种手段,传播政治信息和意识形态,使人们接受政治生活的思维和行为的基本模式。思想政治教育之文化变异性功能,即是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改变社会文化内容与结构,使其不断发展的功能。建国后,思想政治教育通过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教育,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培养,在改变旧文化、形成社会主义新文化方面所起的作用是深远持久的。在现代条件下,通过促进各种思想观念的现代化,从而推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建设。

3.政治教育的文化渗透、创造功能。当今社会,社会文化除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等主流文化以外,还有如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家庭文化等的非主流的各种亚文化形态,这些亚文化现象有一定的自发性,其中包括一些不健康的因素。思想政治教育应发挥自己的文化渗透功能,在传播社会主流文化的同时自觉吸收各种亚文化中的合理成分,将社会主流文化流到各种亚文化中去,引导其发展方向,调节社会文化冲突,创建良好的文化交流、文化吸收、文化融合氛围,以促进主流文化的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创造功能在于为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造就大量具有创造活力的人,尤其是一大批具有创造发明能力的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在直接参与政治文化的创造、传播的过程中,对政治文化进行整理,组合,并以最恰当的方式进行传递,实现着他的文化价值。

四、生态价值功能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要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而且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大量事实表明,如果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往往会影响人与人之间关系、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不能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就在于使生态意识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中,对人们进行生态教育,从而明确人在生物圈中、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清楚地认识人类面临生态环境恶化的挑战,从而树立生态意识,为调控生态平衡,达到协调而采取积极的对策。

1.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责任感和生态责任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在于帮助人们使事实认识与价值认识统一起来,道德责任和生态责任统一起来。一方面学校和社会进行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和生态学知识的教学,使生态学的准则成为一种行为规范,而另一方面“人——自然”道德的教育则进一步赋予这种行为规范以道德、伦理学的意义。它培养人们的道德良心、道德信念,使生态的责任感深入人的心灵并与道德责任感溶合在一起,从而形成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崇高道德情操。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人类的精神文明层次不断得到提升,使他们能在与自然交往中克服自我的近视与短视,以人类的生存发展为根本出发点,抛开既得利益,来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当前和长远、局部和全局的关系,从而使人类和自然和谐相处。

2.形成人们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思想。千百年来,在人类与自然关系中存在的是一种“人类中心观”,这种观念认为人类始终是自然界的主人和征服者,自然界一切必须服从于人类的利益和需要,人类对自然拥有绝对的使用和开发权,认为只要对人类有利,对其他存在物所采取的任何掠夺行为,都是合乎道德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纠正人们的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帮助人们形成生态意识和生态思维,了解人类只是自然大家庭一名成员,与其他成员之间只能是和睦共处,爱护与关心,惟有这样,人类的自我实现和幸福才能得到连续延绵和可靠保障。因此,批判地吸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避免“人类中心论”观念的负面影响,理应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直面的现实境遇。

[参考文献]

[1]肖景华,洪向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25个理论热点[M].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

[2]项久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3]朱春珠.和谐本质与精神境界[M].求索,2005,(5).

[4]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

[5]马德普.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论[M].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

[6]司马云杰.文化价值论[M].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

【责任编辑:刘清荣】

作者:张捍东

上一篇:英语教学教会学生质疑论文下一篇:启发式教学的数学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