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后管理办法执行程序

2024-05-09

售后管理办法执行程序(共8篇)

篇1:售后管理办法执行程序

武汉市交通基本建设程序管理(试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本市交通基本建设管理,实现交通基本建设程序管理的规范化,确保工程质量;根据国家,省市有关基本建设程序管理规定.结合本币交通基本建设实际,制定本

办法。

第二条 本力法所称交通基本建设程序管理、系指武汉市交通委员会及所属各职能部门,按照职责和分工对我市行政区域内公路、水运、客货站场和委属企事l年性的基本建设项目,捡“四制’”(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资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管理的要求,进行立项、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开工矿分工程验收的管理。

第三条 凡本市交通基本建设新建,扩建,改建等项目;均应遵照本办法执行。

国家及交通部重点交通基本建设项目的管理,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 武汉市交通委员会(以下简称市交委)是全市交通基本建设管理的工管部门。区交通局接管理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交通基本建设管理。市公路管理处、航务管理处、公路运输管理处(以下简称行业归口管理部门)按各自职责;做好交通基本建设程序管理工

作。

市交委审计部门按市交委印发的大交通建设项目审计暂行办法》实行开工前、建设期、竣工决算全过程的审计监督。

市交委监察部门按规定的职权对交通基本建设程序。建设资企管理、工程质量等进行执

法监察。

市交通质量监督站按质量监督有关规定,对交通基本建设工程实施从勘洲整计到竣工验

收的全面质量监督管理.

第二章 立 项 管 理

第五条 建设单位(业主)应根据本市长远规划和交通发展规划、在预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编制项目建议书。项目建议书应具备以下内容:

1.交通基本建设项日提出的必要性和依据;

2.拟建规模和建设地点的初步设想:

3.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设想:

4.资源情况、建设条件、协作关系等的初步分析;

5、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利步估计。

第六条 项目建议书由建设单位(业工)按行业行业归口报送行业归口管理部门进行初审,并邀请质量监督及有关部门同时参入评审。

第七条行业归口管理部门应对建设单位(业主)报送的项目建议书进行认真的研究,并将项目建议书连同初审意见一并报市交委,由市交委计划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论证和有关部门

进行复审。

第八条 市交委计划部门将复审意见,上报有关部门批准的项目建议书既为立项。

第三章 可行性研究管理

第九条 可行性研究是建设单位(业主)和有关部门对交通基本建设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可行和经济上是否合理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并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十条 交通基本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工程项目的背景和依据;

2、工代建设规模。市场预测和确定依据;

3、主要设备和建设标准;

4、资源,原料,动力,运输,供水等配套条件;

5、建设地点,工程布置方案,占地面积;

6、项目设计方案,协作配套条件;

7、环保,规划,抗震,防洪,消防等方面的要求和措施;

8、建设工期和实施进度;

9、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

10、经济评估和社会效益分析;

11、研究并提出项目法人的组建方案。

第十一条 建设单位(业主)将拟定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按业主归口报送行业归口管理部门进行评估和初审,并邀请质量监督及有关部门同时参入初审。

第十二条 行业归口管理部门对建设单位(业主)报送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了初审意见,上报市交委;由市交委计划利问组织有关专家和部门对提交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评估论证,并报有关部门批准。经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是进行初步设计的主要依据。

第四章 工程设计管理

第十三条 交通基本建设初步设计是勘察设计单位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必要

准确的设计资料,进行初步设计。

第十四条

初步设计单位必须是具备相应资格并按资质等级及业务范围承担相应勘察设计任务的专业单位。按国家有关规定,担任交通基本建设勘察设计任务的单位,应主动接受市交通质量监督站对其承担设计工作的资格和质量保证体系的监督检查。

第十五条

交通基本建设项目一般为初步设计。特大型,技术复杂型的工程,还应增加方案设计,技术设计。技术比较简单和方案明确的小型工程,改扩建工程,在修建任务紧急的情况下,可采用一阶段设计,但事前应征得工可报告批准单位同意。

第十六条

初步设计以批准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设计任务书》)为依据进行编制,不得对《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设计任务书》)阶段已经批准的建设规模,技术标准,投资估算等主要内容随意变更;设计文件应符合国家,交通部和省,市地方政府主管部门有关交通基本建设法规,标准,规范,规程的要求;深度满足相应设计阶段的有关规定;初步设计概算与[批准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估算相差不得大(小)于10%,否则有市交委计划部门和行业归口管理部门责成设计单位重新编制。

第十七条 不论交通基本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业主)隶属关系,资金来源和新,改,扩建项目,其设计文件均应按以下程序和权限进行审批;

1,总投资3000(含3000)万元以上的公路项目,1000(含1000)万元以上的水运项目,1000(含1000)万元以上的客货站场项目,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特大桥,独立大桥,长大隧道,500(含500)吨级以上直立式码头,300(含300)吨以上内河航运工程(船闸,航道,船台,滑道等,下同)、一级和高层客货站场的初步设计,由市交委

计划部门组织初审后上报有关部门审批。

2、总投资3O00万元以下的公路项目、l0co万元以下的水运项目、1000万元以下的客货站场项目,以及二级以下《含二级)公路、独立中小桥梁、隧道、m0吨级以下直立式码头、斜坡式码头、V级以下内河航运工程、二级以下(含二级)客货站场的初步设计由行业归口管理部门初审后上报市交委,然后由市交委计划部门上报有关部门审批。

3、收费公路的改、扩建工程的对步。又讨,由市公路管理处初审后上报市交委转报省

交通厅审批。

4、委属企事业单位的交通基本建设项目,由市交委计划部门初审后上报有关部门审批。

第十八条 初步设计文件批准后不得任意修改,批准的概算不得任意突破,确需变动的,须征得原审批单位同意。初步设计未经批准的交通基本建设项目,不得列入年度计划。

第十九条 交通基本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完成后,建设单位《业主》应将项目前期工作有关批准文•九资料和实施计划按照项日类别分别报送行业归口管理部门编制年度计划或专项工程计划,经市交委计划部门综合平衡后由委下达执行。

第五章 开工建设管理

第二十条 交通基本建设项目列入年度计划后。建设单位(业主)应抓紧做好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市交委相关职能部门按各自职责加强对开工建设的管理。

交通基本建设项目开工前;市交委审计部门对项目准备阶段的经济和财务事项进行审查,并提出审计意见。其中;建设单位(业主)自筹资金安排交通基本建设项目的;必须提供自筹资金有关材料,经建设单位(业主)开户银行、同级财政局、市交委财务部门签证后报市交委计划部门,验证后方可落实安排计划。

市交通质量监督站应对进入交通基本建设施工现场的施工、监理、咨询等单位的资质、业绩;技术和管理水平。信誉等综合能力进行审查,并按资信登记的程序进行登记。交通基本建设实行施工、监理招投标制度,并严格按交通部有关招投标的规定执行。行业归口管理部门主管本行业招投标工作,市交通质量监督站对招投标过程进行全过程监督。

第二十一条 交通基本建设实行开工报告制度。建设单位(业主)申请开工的条件为:

1,交通基本建设资金来源已落实;

2,交通基本建设项目已经列入年度计划;

3,征地拆迁和三通一平已经完成;

4,施工,监理单位人员,设备和设计单位现场代表已经进驻现场,质监手续已办理;

5,施工图满足招标要求,各项合同已签定;

6,已经通过开工前审计。

第二十二条 具备上述条款规定的交通基本建设项目,建设单位(业主)应填报统一制定的《交通工程开工报告》,并按第十七条规定的程序向初步设计审查单位报批。未经允许

不得开工。

第二十三条 交通基本建设工程施工实行“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三级质量保证制度。行业归口管理部门按行业归口加强对公路,水运,客货站场建设项目施工的具体监督管理。市交道质量监督站负责对交通基本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全面质量监督.

第六章 竣工验收管理

第二十四条 交通基本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是对建设工程办理检验,交接和交付使用的一系列活动,是建设程序的最后一环,市交委相关只能部门应加强配合,组织好项目竣工验收

工作,确保工程质量。

第二十五条

交通基本建设项目完工后,交工验收前必须经市交通质量监督站进行工程项目质量检测坚定,未经质量评定或评定不合格的的工程项目不得组织交工验收。未经过交工验收或未通过交工验收的工程项目不得试营运。交工验收工作由建设单位(业主)负

责组织。

第二十六条

交通基本建设项目建成试营运一年后进行竣工验收。未编制竣工决算报告和未经竣工决算审计的工程项目不得组织竣工验收;未经竣工验收或未通过竣工验收的工

程项目不得正式交付使用。

水运和客货站场的竣工验收工作由市交委计划部门和行业归口管理部门按第十七条规

定的程序组织实施。公路工程竣工验收工作按交通部《公路工程验收办法》和省交通厅文件执行。委属企事业单位的交通基本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工作,由市交委计划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第二十七条

交通基本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市交委档案管理部门按《湖北省重点建设项目档案验收方法》的有关规定,负责组织对交通基本建设项目档案资料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档案资料由建设单位(业主)向工程使用单位办理移交手续。未经档案验收或档案验

收不合格的项目不得进行竣工验收。

第七章 资 金 管 理

第二十八条

凡列入部,省,市补助投资的交通基本建设项目以及交通规费等转项资金安排的投资项目,建设单位(业主)要按专款专用的原则.合理使用建设资金,严格遵守财经纪行。严禁挪用平调资金。对那些明知故犯.擅自改变投资用途的建设单位(业主),除停止拨款外,还将追究有关领导人的责任。

第二十九条 已列入上级专项投资或补助投资的交通基本建设项目,自筹资金与补助款必须同步到位,并为专户存入项目开户的专业银行。建设单位(业主)自筹资金不落实的建设项目,市交委计划部门不得安排年度计划,市交委财务部门不得安排年度计划财务支出计

划。

第三十条 凡列入年度补助投资计划的交通基本建设项目,应向市交委财务部门报送资金使用计划并向市交委计划部门和行业归口部门报送工程项目年度形象计划和月进度情况。行业归口管理部门核实工程项目完成情况报市交委计划部门签署意见后,由市交委财务部门

按进度拨付工程项目进度款。

第三十一条 交通基本建设工程项目开工后,建设单位(业主)要向市交委财务部门和行业归口管理部门报送财务年报表,并由市交委财务部门审核决算后批复。对无进度,无报表的交通基本建设工程项目不予拨款。对不实事求是,虚报工程进度的建设单位(业主),将停止拨付工程进度款。

市交委审计部门将按有关规定对工程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审计。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有关单位,有关部门或当事人在实际操作中弄虚作假,违法违纪影响交通基本建设工程进度或造成重大工程质量事故的,按管理权限由各级监察部门按有关规定,造成重大工程质量事故,触犯刑律的提请司法部门追究责任人的刑事责

任。

第三十三条 行业归口管理部门及市交通质量监督站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细

则.据市交委审定后贯彻执行。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市交委负责解释。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实行

篇2:售后管理办法执行程序

1、目的:为了保证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得到落实,规范各岗位操作行为,保证经营药品和服务的质量,制定本程序。

2、范围:适用于各项质量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与考核过程。

3、职责:负责人、质量负责人、质量管理人员、各相关人员。

4、程序:

4.1、每季度末,质量负责人负责拟定季度质量管理制度执行情况检查与考核计划,内容包括时间、人员安排、检查与考核方式等。

4.2、质量负责人按照计划组织质量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并将检查与考核的结果做好记录。填写《质量管理制度检查考核表》,具体检查程序如下:

4.2.1、检查人员现场对员工进行提问,考核员工对岗位相关的质量管理制度、操作程序的熟悉程度。

4.2.2、检查人员查阅有关质量管理的表格、记录、档案是否完整无缺,是否规范。

4.2.3、检查人员观察员工的实际操作是否符合质量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的要求。

4.3、对检查与考核中发现的问题,检查人员当场提出整改意见和要求,限期整改。

4.4、检查与考核完毕后,质量负责人将检查与考核结果报负责人。

篇3:制造业ERP程序执行的管理思想

关键词:ERP,设计,采购,质量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上了EERRPP软软件,用来解决企业发展的瓶颈,提升升企企业业的管理水平。在国内的企业中,制造造业业是是比较复杂的行业,所谓的制造业,,包包含含的的行业非常广泛,装备制造、电气、节能能环环保保等等,这些企业共同的特点是有销销售售部部、、设计中心、研发中心、生产部、采购购部部、、质质量部、仓库、售后服务部、财务部、、人人事事部部等。其中生产部又可能包含生产车车间间、、计计划科等等。ERP是管理数据的软件件,,更更是是体现管理思想的软件。在制造业中中,,组组织织结构高度相似、业务流程虽然千差差万万别别,,但核心业务有共同的特点,也具有高高度度的的相似性。

销售部是整个ERP流程体系的第一个部门,销售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任何经营活动离开了销售,无法持续下去。跟销售打交道的是客户,ERP须具有客户管理的功能,每个客户应具有唯一的编码,唯一的ID。通过前期录入客户信息,在后续的整个销售大体系中,像销售合同、销售开票、销售回款、销售报价中可以随时调用客户的名称,通过客户ID进行挂接。接下来是销售报价,经过基础报价和商务报价两个步骤。销售报价中最关键的就是加价系数,制定合理的加价系数,对于提高销售收入很有帮助,一个销售合同在合理的范围内多几个点,全年下来对业绩的提升非常明显。ERP成本模块体现出来的利润率,对制定合理的加价系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销售报价之后是销售合同,销售合同中不能仅有订货单位,还需要有结算单位,收货单位。有时候订货单位、结算单位、收货单位不是一个客户。在编制销售合同的时候,直接调用客户信息的数据。在制造业中,销售合同清单的内容不一定就是厂内投产的东西,需要设计中心对销售合同分解,分解成实际投产的东西。销售合同的分解,对于制造业ERP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销售合同中还有收款协议的阶段,比如 :进度款、投料款、验收款等等,以及每个阶段的比例。目前大多数企业没有销售合同的评审阶段,即销售部不管生产能力的大小,是合同就签。在ERP中,销售合同的评审也就是销售合同的审核流程,一方面通知各部门负责人签新合同了,做好准备。另一方面,设计中心要对销售合同进行分解。这是销售合同审核流程的意义。这个审核流程采用工作流的方式进行。在有些企业中,还需要将销售合同与报价单号进行绑定,以便于统计有多少报价单最后签订了合同。既然销售合同签订了,变更也是常有的事。变更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销售合同审核流程还没走完的时候,可以让后续节点把流程打回给编制人进行修改。另一种是销售合同审核流程已走完,这时候的变更,就需要填写变更申请单,经过领导审核后才能进行变更,变更也就是对销售合同进行修改,变更后还需要把流程发给领导进行二次审核。销售发票申请单也是销售部经常需要提报的申请单,由销售部在ERP编制开票申请单,数据从销售合同清单获取,有时因为客户的要求,销售开票的内容跟销售合同清单不一致,在ERP的开票申请单还需要填写实际开票清单。根据销售合同清单获取的ERP开票清单跟实际开票清单的金额必须是一致的,否则ERP禁止保存。销售部编制开票申请单的目的是通知财务部开票,并在ERP填写发票号。也就是说,销售部开票的内容必须和开票申请单的一致,有实际开票清单的按照实际开票清单开票,没有实际开票清单的按照ERP开票清单开票。

销售开票申请的流程如图1。

有了销售合同,接下来就是生产部的排产。ERP的排产算法是较为复杂的,排产的目的是预先发现阻塞点,根据这样的逻辑,对交货期进行倒排,把不同型号的产品,投产计划控制点进行量化,比如 :某种型号产品,在不同的数量区间内,图纸需要需要几天,采购完成需要几天,都预先输入到ERP,ERP只需要根据基础数据,即可自动完成排产。只完成排产是不够的,还需要自动绘制阻塞点,即在哪个控制点,哪个时间段会出现忙不过来的情况,即阻塞点。排产的数据对于生产部具有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就是签订合同以及设计人员进行设计绘图。设计完成后,需要由生产部编制计划。计划是ERP的核心,正因为计划的存在,才能为各部门进行后续的动作,提供数据的支持。

有了计划,才有了采购、生产、外协、入库、出库等动作。采购任务的来源就是物料需求计划、其中的外购件、材料形成采购任务。编制采购合同前,必须有采购任务,但不一定有比价单。有的公司规定,低于某个金额的采购合同不用编制比价单。也就是说,采购合同一定要有采购任务,采购任务就是物料需求计划。但采购合同不一定有比价单。如果有比价单,必须跟采购合同建立挂接关系,如果采购合同走审核流程,那么领导审核的节点可以根据采购合同看到比价单的情况。

物料需求计划,一方面给采购下达任务、另一方面给生产下达任务。但生产的任务需要进一步细化,列出该批次零部件所有的工艺路线,也就是车间路线、外协路线,以及完成时间。数据呈X方向排列。这个计划就是生产计划明细。生产计划明细是生产环节的中枢神经,物料需求计划是整个ERP的中枢神经。生产计划明细根据物料需求计划生成。车间的生产任务全部在生产计划明细的调度下进行。生产计划明细中零部件所要经过的车间,有些是转序、有些是车间从仓库先领用零件,再加工,再入库。车间转序的工序送检、零部件入库的送检,都是以生产计划明细为依据。用生产计划明细控制车间的转序、车间的零部件送检入库。在不同的行业的制造业企业中,入成品库方式差别很大。在大型装备制造业中,成品是拆开入库的,把成品拆分成零部件,不同的箱子放不同的零部件。此时车间入成品库是根据技术部的发货清单中的详细清单办理入库。还有些是不需要拆分的入库,像一台整机可以直接入库,此时是根据投产计划清单的产品来入库的,车间需要做成品送检单,数据源就是投产计划清单。经过质检检验,入到成品库。在车间部分,另外两块是派工和计件工资的计算。派工的意思就是哪个零件,在哪个时间安排给了哪个工人,安排的数量是多少。有些派工单上直接体现出来了工资,也就是派工和计件工资二合一。根据实际来看,不同装备制造业的车间工人工资计算方式差别较大,以生产高低压开关柜的行业来说,先由设计中心根据每一面柜子的配置,计算总价格。即使同样物料编码的柜子,总价也可能不一样。经过流程发送给车间,由车间分摊到工序上,各工序的价格总和应该是柜子的总价格,再由工序分到不同的工人上,该工序的价格应等于工人工资的总和。经过层层的分解,最终把每面柜子的价格,分摊到工人。当月计算工人的工资,以产品最终入库为准,入库了才能算工资。车间另一个重要的业务就是领料,车间从仓库所有领料都需要限额领料计划,限额领料计划由生产计划部门编制。车间的工器具、安全防护用品、耗材等,也可以由车间自己下限额领料计划,在ERP经过领导审核后,到仓库领料。

篇4:售后管理办法执行程序

关键词:立法缺位;协助执行人异议;完善建议

中图分类号:D9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116-01

一、现有的法制环境对于协助执行人异议的缺位

民事诉讼法的第九章关于保全和先于执行的规定(第100条至108条)共计9条,没有关于协助执行人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其中108条规定“当事人对保全或者先于执行的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不停止裁定的执行。”,该条是第九章中唯一设置有当事人对于保全和先于执行的裁定不服,而寻求救济途径的法律条文。纵观整个章节的规定,根本没有利害相关人的救济空间,更遑论协助执行人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其中第152条至173条,共21条法律条文,对于民事诉讼法的第九章的内容进行了解释。第172条规定“利害相关人对保全或者先于执行的裁定不服申请复议的,由作出裁定的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规定处理”①,该条解释对前述救济缺位中利害相关人对于人民法院裁定不服的情形进行了补救,但是关于协助执行人的异议应作何处理,依然没有明确的规定。本解释第158条规定“人民法院对债务人到期应得的收益,可以采取财产保全措施,限制其支取,通知有关单位协助执行。”②,该条中,有关单位的范围没有明确,也没有对关于“有关单位”的认定主体,认定标准及认定程序进行明确的规定。

民事诉讼法二十一章,执行措施的规定部分,第242条、243条规定“人民法院有权对被执行人的虚拟财产和收入进行扣留、冻结、提取等措施,有关单位必须配合。”③第243条第2款对有关单位进行了规定,即“被执行人单位、银行、信用社和其他有储蓄业务的单位”。第251条,也有关于协助执行人的规定。第156条规定,法院采取保全的方法和措施依照执行程序相关规定办理。司法解释158条规定,对到期利益可以保全,通知有关单位协助执行。159条规定,债务人的财产不足以满足保全申请,人民法院可以依债权人的申请裁定该他人不得对债务人清偿。

因此,可以看出,现有的民事诉讼法律及解释对于协助执行人的异议应该作何处理是没有规定的吗,或者说对于诉讼阶段的协助执行人而非执行阶段的协助执行人是没有法律规定的。而这个问题就鲜活的出现在司法人员的面前,虽然肯是定极其个别的,但是我认为,我们法制建设应坚持无以事小而不为,应尽早地处理,引导我们的司法工作。

二、对于协助执行人异议的处理建议

按照法理学的说法,何为良法?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法律主体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因此,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只是规定协助执行人有协助义务,而没有异议的权利是不适当。

并且,认同协助执行人的异议权利也是对于保证我们审判工作公正开展的有效方式,因为多了监督的主体,自然能更好的保证我们对于当事人的保全或者先于执行的裁定是否合法、是否合法进行更为全面的审查。

所以,我认为,协助执行人的异议权利是当然应该得到法律的认可的,当然为了部门法律的精简,我建议只是在民事诉讼法中的保全和先于执行的章节中原则的规定协助执行人有申请复议的权利,而对于具体的处理措施可以通过司法解释作出规定。

纵观现有的法制体系,对于协助执行人异议的处理是缺失的。应该由那个部门处理,挟制执行人的主体适格、异议理由有无道理、对于异议的处理程序都是需要我们司法解释给出说法的。

个人觉得,诉讼保全或者先于执行的协助执行人异议,当然的属于审前程序,不应该简单地就“协助执行”几个字就认为其为执行程序,因为当事人的法律问题还没进行审理,没有对案件事实、基本法律关系进行认定,直接认为协助执行人的异议是执行程序上的问题,这种做法实际上既是忽视了当事人的法律利益,也是忽视了民事诉讼法的基本规定。因此,对于诉讼保全或者先于执行的协助执行人异议的处理应该交给审判部门处理,或者说应该交给具体的承办法官处理,理由如下:其一、他们对于案情有更全面、更清晰的认识,交给他们处理能更好地保证处理结果的合理;其二,我们法院系统,或者说我们的基层法院,司法资源极其匮乏,如果将这个异议分给其他的司法人员处理,可能更能保证处理的公正,但是却是将有限的司法资源进行了再分配,不必要的加重了法官的业务量,同时,间接地,损害了其他案件当事人的诉讼利益。

对于“有关单位”的主体范围的认定,我认为司法解释应该尽早地释明。最高法的解释中,对于债务人的到期利益的保全裁定,债务人的单位,有储蓄业务的金融机构是有协助执行的义务。但是这条解释适用范围是相当有限的,其他类型的协助执行人的异议,对于如何对于适格“有关单位”进行认定,没有依据。

同时,在程序上,为了协调各方当事人或者协助执行人的利益,我认为,对于协助执行人异议的提出时限,以及审查时限都是应该做出具体的规定。建议,异议的提出时限参照当事人提交答辩状的时限,即受到《协助执行通知书》后,简易程序的案子不超过十五天,普通程序不低于十五天,不超过一个月。而法院对于协助执行人异议的处理时限,因为异议上的说理一般都是很明晰的,因此建议,不超过三个工作日,无论其异议是否成立,都用裁定的方式作出回应。

显而易见的,对于协助执行人异议的裁定是不会损害协助执行人的直接实体权益的,因此,对于该裁定,协助执行人不应该有上诉的权利,也不应该有向上级法院申请复议的权利,这是为了当事人的权利能及时得到法律的救济而做出的利益衡量。

同时,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中,应该明确可以适用《协助执行通知书》的法律前提,对于协助的方式也应该有明确的规定。

注释:

①《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适用的若干解释》第172条

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适用的若干解释》第158条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43条、242条

参考文献:

[1]常怡著,《民事诉讼法学》(第二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篇5:产品售后服务程序

明确售后服务工作中各部门的职责及工作流程,确保质量承诺的严格履行,更好地为客户做好服务。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制作且已交付客户的产品的售后服务工作;对在制产品的用户反馈,可参照本规定。3 职责

3.1营销中心负责将客户质量投诉及整改过程中内外部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配合售后服务组做好整改现场的相关服务工作。

3.2 品管部负责客户质量投诉的受理,对售后服务工作质量进行监督和检查;对质量问题产生的责任单位提出考核意见。

3.3技术部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对客户的质量投诉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方案。

3.4 售后服务组负责整改方案具体实施阶段的总体协调与指挥,负责整改质量、整改时间及整改成本的控制,对整改中相关数据进行记录及备案,对整改结果进行跟踪。

3.5 生产运营部负责质量问题整改的人员组织、物料准备、工器具准备及具体实施。4 工作程序

4.1营销中心对客户反馈的产品质量问题,应先对是否属于我公司的责任做初步判断,如不是,耐心向客户做好解释工作,如是我公司的责任,及时填写“产品质量信息反馈单”,经部门负责人签字后送品管部。

4.2品管部对“产品质量信息反馈单”做好台帐记录并将信息及时通知技术部。

4.3技术部根据“产品质量信息反馈单”反映的情况,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原因分析,制定初步整改方案,营销中心根据初步整改方案与客户沟通、调整直至整改意见达成一致。

4.4品管部根据“产品质量信息反馈单”填写“产品质量整改意见书”中内容栏及整改方案栏,并将“产品质量整改意见书”传递至售后服务组。

4.5售后服务组根据“产品质量整改意见书”做好整改前准备工作,确定整改时间并通知营销中心。

4.6营销中心通知客户整改时间并协助售后服务组做好整改现场接洽工作。

4.7生产运营部根据“产品质量整改意见书”的整改方案及售后服务组的指令,落实整改所需人员、物料及工器具。

4.8售后服务人员在现场质量整改结束后,需由客户在“产品质量整改意见书”的客户意见栏签字盖章确认。售后服务人员回公司后将“产品质量整改意见书”交品管部备案。

5档案管理

5.1 营销中心应建立客户档案及质量反馈、质量整改台账。5.2 品管部应建立质量信息及整改档案,负责对“产品质量信息反馈单”、“产品质量整改意见书”及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及保管,并按公司档案管理规定将上述资料定期归档。

5.3 售后服务组对经手的整改项目建立台账,并对整改中发生的费用进行记录,提供相关考核部门。产品的跟踪服务

对于已经整改设备,售后服务组负责定期(原则上每年组织一次)客户走访,主动了解客户对产品的使用情况和其它服务需求。7 附件

(1)售后服务及保证措施(2)产品售后服务流程图(3)产品质量信息反馈单(4)产品质量信息登记表(5)产品质量整改意见书

附件1:

售后服务及保证措施

我公司一贯把服务视为产品质量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服务质量是企业的形象和产品质量的延伸。通过优质、热情的售前和售后服务使业主方感到物有所值。加强售前、售中、售后服务,把“超前服务”、“全过程服务”、“终身服务”贯彻在产品制造、安装、调试和维修的全过程。

1、优质:我公司出厂产品均经严格检验测试,保证产品100%合格。

2、快捷:在接到用户的求助电话,售后服务人员能在4小时内作出答复,省内24小时、省外48小时内到位,及时解决用户在使用中的问题,尽最大的努力减少用户的损失。

3、全面:我公司对用户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售前、售后服务,专业维修人员定期走访用户,随时了解所提供产品的运行情况,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尽快解决。

4、售前服务

1)为用户提供全面、详细的设备性能参数,以供设计和使用人员选择参数和推荐产品。

2)根据用户工程的实际情况,主动、热情、诚挚地协助用户合理的选择适用产品。

3)主动向用户介绍公司的售后服务标准和对用户的承诺。4)主动响应招标文件的各项条款。

5、售后服务

1)及时向需方提供按合同规定的全部技术资料和图纸。有义务在必要时邀请需方参与供方的技术设计审查。

2)严格执行双方就有关问题召开的会议纪要或签定的协议。3)我公司提供的各种产品,按行业贯例质保期为一年。4)根据合同规定和用户要求,我公司提供设备安装所需的技术服务。

5)按需方要求的时间到现场进行技术服务指导。6)按需方要求对有关人员进行相关设备的安装、调试、使用、维护技术的业务培训。

7)接到需方反映的质量问题信息后,在4小时内作出答复,售后服务人员省内24小时、省外48小时内到位,做到用户对质量不满意,服务不停止。

8)对用户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意见调查,以此作为考核维修服务质量的标准。

篇6:售后服务控制程序

文件编号

XXX-QP7.5.4-2016

版本版次

B/0

文件名称

售后服务控制程序

1目的为规范售后服务工作,满足用户的需求,保证用户在使用我公司产品时,能发挥最大的效益,提高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和信任度,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特 制定售后服务控制程序。

2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销售产品的安装、维修、技术支持,对顾客进行产品的操作与维护培训,质量信息的反馈,以及产品备配件的供应等。

3权责

3.1售后服务部负责产品交付后的装机,以及装机后调试和对客户进行操作培训的工作。

3.2售后服务人员需经过生产企业技术培训并通过考核后取得企业售后服务上岗证方可上岗。

3.3商务部负责电话回访设备使用情况、装机情况、培训情况,并对服务过程进行客户满意度调查。

3.4

售后服务部负责客户设备使用问题的报修、设备定期上门维护的工作。

3.5

售后部负责解答客户有关设备的技术咨询工作。

3.6

售后部负责建立客户服务档案。

程序要求

4.1

装机

4.1.1

产品发运到客户方后需在销售人员、物流配送人员以及客户方代表三方在场情况下进行开箱验收。如发现产品外包装有明显破损销售人员应予以记录,并将情况反馈给物流公司,若因此产品受到损伤应要求物流公司赔付。

4.1.2

产品到货后由客户方进行查验,确认到货产品与合同标注产品是否相同,产品配置是否满足顾客需求。

4.1.3

顾客验收完毕由售后服务人员进行装机,装机过程应按照操作规程执行,严禁野蛮装配。

4.1.4

装机完毕后对设备进行运行调试、验证,确保设备性能参数满足客户需求。

4.1.5

设备调试、验证完成确认无误后,应对客户进行设备操作培训,并予以记录。

4.1.6

设备安装完成后需填写《装机单》并有客户签字确认。

4.2

报修

4.2.1

接到客户报修信息后售后服务人员在预定响应时间内到达客户现场,进行设备维修服务。

4.2.2

维修过程中要避免野蛮操作,应利用携带的专用监测设备进行问题原因查找。

4.2.3

问题原因确认后应告知客户,如需要更换配件或产生维修费用的应征得客户同意后予以处理。

4.2.4

问题原因排除后需填写《维修记录》,并由客户签字确认,必要时应对客户进行再次培训。

4.3

定期维护

4.3.1

建立《客户设备定期维护保养计划》并按计划实施上门维护保养。

4.3.2

实施保养前应先与客户沟通,确认上没维护时间,确保上门维护工作顺利实施。

4.3.3

维护工作完成后填写《维护保养记录》并有客户签字确认,如需要可对客户进行在培训。

4.4

以上记录涉及的各类记录均应归档到《客户服务档案》中以备查阅。

装机过程

报修过程

定期保养

开箱验机

预约保养时间

报修信息

到场检测

客户验收

开展维护保养

装机

确认原因

完成告知用户

调试

告知客户

培训(必要时)

排除原因

客户培训

维护保养记录

培训(必要时)

装机单

维修记录

客户服务档案

4.5商务部负责电话回访设备使用情况、装机情况、培训情况,并对服务过程进行客户满意度调查。对客户反馈的违反售后服务原则的行为,以及售后服务人员服务态度、责任态度的不良反馈报告售后服务部主管领导,售后服务部对责任人进行相应处罚,并予以内部通报。

4.6

对于客户以任何方式的技术咨询服务,售后服务部均应及时响应给予客户满意解答。并对客户咨询问题予以记录,并且定期汇总。对于客户咨询的突出问题,采取忠告性通知的形式告知全体客户,执行《忠告性通知控制程序》。并对产品操作指导说明文件进行修订,使客户使用更加方便。

4.7

《客户服务档案》由售后服务部保存,保存条件按照《记录控制程序》执行。

5相关文件

5.1《记录控制程序》

Ryzur-Qp4.2.4-2016

5.2《忠告性通知控制程序》

Ryzur-Qp8.5.1-2016

相关记录

6.1

《装机单》

6.2

《客户培训记录》

6.3

《维修单》

6.4

《客户设备定期维护保养计划》

6.5

篇7:售后管理办法执行程序

为了保证股票发行审核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提高发行审核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现对《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工作程序执行指导意见》(证监发[2001]54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有关内容补充规定如下:

一、除《指导意见》第二部分关于会议议程第7条规定的“在发审委委员对复审公司形成审核意见之前,请公司的有关负责人或其代表(不超过三人)到会向委员陈述公司的情况、回答委员提出的问题”之外,在股票发行审核工作会议(以下简称“发审会议”)对公司发行申请进行初审、再审时,也请公司或主承销商代表(不超过三人)到会接受委员的.询问。

二、未获发审会议通过的公司应及时落实发审委审核意见,并在收到审核意见之日起1个月内向发审委提出复审申请。未能按时提出复审申请的,中国证监会将直接对公司发行申请作出不予核准的决定。

三、通过发审会议的拟发行公司的会后事项监管按照《关于加强通过发审会的拟发行证券公司会后事项监管的通知》(证监发行字[2002]15号)及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执行。《指导意见》附则第一款“发审会议表决通过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如果在财务会计资料有效期内未能发行股票,公司应当补充新的财务会计资料和其他信息并修订招股说明书,有关职能部门初审后提请发审会议重新审核表决”的规定废止。

四、根据《指导意见》附则第二款、《关于加强对通过发审会的拟发行证券的公司会后事项监管的通知》(证监发行字[2002]15号)和中国证监会的其他规定,对已通过发审会议审核但发生了重大变化的拟发行证券的公司,需提请发审会议重新审核。此类发审会议(以下简称“会后事项发审会”)将按照证监会关于召开发审会议的有关规定和程序执行,并遵守以下特别规定:

(一)会后事项发审会的参会委员不受是否审核过该公司的限制。

(二)会后事项发审会应对公司完整的申请文件进行审核。

(三)会后事项发审会上,如果召集人认为有必要,可请公司或主承销商代表(不超过三人)到会陈述公司情况、回答委员的询问。

(四)会后事项发审会对公司发行申请进行表决时,委员只投同意票和反对票,不设暂缓表决。公司获得的同意票达到出席会议委员人数2/3的为通过。

(五)会后事项发审会只召开一次,其结果为最终审核结果,证监会根据审核意见依法对公司发行申请作出是否核准的决定。

(六)证监会的其他规定。

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二○○二年七月十八日

篇8:浅析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是指法院在穷尽执行措施后无效果时,或是由于某种特定情形的出现,被执行人客观上无财产或者客观上无法查到财产,使得执行程序不能或不可能再继续进行,从而先行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并停止采取执行措施,是一种执行案件退出机制,但是属于不免责的终结执行。债务人仍负有继续履行的义务,申请人可依据新的事实、证据和线索申请法院再次启动强制执行程序。在全国清理执行积案中,中央政法委和最高人民法院明确了对无财产可供执行的的案件,采取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结案方式。2015年新的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也对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适用作出了规定。终结本次执行作为结案方式与终结执行的区别在于,终结执行是由于特殊情形导致案件执行程序彻底结束永远停止了,执行程序结束以后不再恢复执行,比如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被撤销了,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案件的权利人死亡的情形,执行程序没必要继续进行而终结执行。中止执行是指执行过程中出现一些特定事由,比如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的情形,使得执行程序无法正常继续,暂时停止执行程序,待中止事由消失后,再恢复执行,属于在短时期内就有恢复执行可能性的案件,由于中止执行在执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统中不作结案处理,不能退出执行程序,所以一些法院在执行过程中,很少裁定中止执行。由于无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数量较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在近年来,司法实践中适用比较广泛。

二、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终结本次执行适用案件范围不明确

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的案件,要穷尽财产调查措施才能认定为无财产可供执行。“穷尽财产调查措施”具体包括了哪些财产调查的手段?如何判断是否用尽了所有应当用的调查措施?因为具体到每个案件执行情况的差异,相应的财产调查方式也不尽相同,如被执行人是自然人的案件和被执行人是法人案件,是否采取了所有必要的财产调查的具体手段判断标准是不一致的。对于“无财产可供执行”的认定标准理解上也有差异,有的观点强调法院穷尽执行措施后未发现被执行人财产和其他收益的就可以认定为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也有观点强调在6个月的执行期限内不能找到被执行人或被执行人财产的认定为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无财产”是指无任何财产还是无可以依法执行的财产,以及对哪些财产属于是可供执行的财产,在执行实践中,各种理解都存在。在有些案件中被执行人的财产是出于动态变化中的,很难具体确定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裁定终结本次执行适用案件的条件中,表述的概念本身具有不确定性,在运用时需要法官自由裁量,对于适用案件范围就很难明确,若适用过于宽松会滋生法院消极执行,申请执行人的权利难以得到保障,且终结本次执行程序不是一种使案件实质退出执行的方式,后续的再次申请执行会使得案件反复进入执行程序。

(二)再次申请执行程序的具体操作流程不规范

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申请执行人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财产的,可以再次申请执行。在我国没有建立统一的财产登记查询制度,申请执行人调查财产线索的权利有限,调查的方式单一,再次进入执行如果仅依靠申请人提供被执行人明确的财产线索,导致再次申请执行程序过于严格,不利于申请人权利保护。实践中会由于申请执行人寻找财产线索,再次申请启动执行程序,花费的金钱和时间成本太多,承担的执行风险又高,导致法律赋予了申请人再次申请执行的权利,可是想要真正使这些程序运作起来最终实现自己的权利却异常困难。

(三)终结本次执行案件彻底终结方式不完善

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案件具有再次执行的可能,申请人发现财产线索后申请再次执行,会使得案件重新进入执行程序,再次执行也会出现不同的执行结案方式。如果出现以下四种结案方式: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内容全部执行完毕、裁定终结执行、裁定不予执行、当事人之间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并履行完毕,那么案件的执行程序就彻底结束了。还有一种情况是根据申请执行人提供的财产线索展开调查,6个月执行期限内,仍然没有找到被执行人可供执行的财产,法院会再次裁定终结本次执行。且司法解释规定再次申请不受申请执行时效期间的限制,也没有明确申请再次执行是否有相应的次数限制,如果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如果长期无法改善,启动再次执行程序审查不严格,就会陷入“终结本次—再次执行—再终结本次”式的怪圈。对于这种情况的出现,没有相应的彻底终结案件的执行方式。

三、规范适用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思考

(一)加强对终结本次执行案件档案的有序管理,对终结本次执行案件的具体执行情况登记造册

终结本次执行后,再次执行虽然多数法院会交由原承办人办理,如果原承办人调离岗位,或者因为其他原因不能胜任,也可能由其他承办人继续执行,案件分到其他承办人时要对之前裁定终结本次执行时具体执行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就需要调阅之前的案卷,由于终结本次执行案件再次进入执行程序的可能性较高,随时可能查阅此类案件的卷宗,对于案卷的管理也需要加强,要保持案卷材料完整,避免丢失或者损坏影响执行程序的进行。因为对再次申请执行没有期限和次数的限制,终结本次执行案件可能会反复进入执行程序,每次申请再次执行以及进入执行程序后具体的执行情况应该登记造册,执行法官要在终结本次执行案件的结案报告中明确案件执行的详细内容,方便当事人全面了解法院执行工作的开展以及案件承办人员根据执行的具体情形顺利完成工作。

(二)再次申请执行区分财产调查程序和执行实施程序

将财产调查程序作为案件执行实施程序的前置程序,对申请进入再次执行程序的案件,应当先根据申请人提供的财产线索,通过财产调查程序尽可能使被执行人财产状况达到确定性要求,将不具备执行条件的案件在调查程序结束后进行登记,并向申请人发放不予再次执行的书面通知,财产调查程序开展不视为执行程序的启动,不计算执行期限。只作为是否应当重新进入执行程序的实质审查方式,且只调查申请人提供的财产线索是否属实。对于通过财产调查发现有可供执行财产的,应当尽快采取相应措施,进入执行程序。间隔相应时间后,如果申请人能够再次提出被执行人财产线索的,应当重新启动财产调查程序,进入新一轮循环。这样将财产调查程序与执行实施程序区分开,可以有效避免不具备执行条件的案件随意进入执行程序导致无法结案形成积案,如果对于是否再次启动执行程序只做形式审查,申请人只要提供了申请材料和财产线索就进入执行程序,那么财产调查结束后没有可供执行财产的案件就要在执行期限截止前再次终结本次执行,执行案件程序的进入和退出会反复无休止。

(三)结合执行程序的实际运行,探索更加合理的结案考核制度

长期以来,法院执行案件以执行结案率作为考核执行工作成绩的重要标准,由于执行程序不同于审判程序,执行程序有其独特性。执行工作的开展受到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如果仅以执结率作为考核方式是否合理?有待商榷。因为个案本身的差异性,有的执行案件标的额小,被执行人财产状况良好,执行工作开展顺利,这种案件容易结案,比起一些执行起来比较困难的案件,执行法官的工作量不同,如果仅以执行结案率考核执行工作,会导致执行案件的同质化,用同样的执行手段处理不同的案件,不注重执行效果,只看重执行效率。考核工作执行成绩应当综合考量执行结案率、当事人满意度、创新的执行工作方法等因素,重点以执行兑现率为考核执行工作的标准。

(四)进一步完善终结本次执行案件的实质退出执行方式

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申请执行人发行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申请再次执行,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完全执行到位的案件,执行完毕意味着自动退出执行程序,对于未完全执行到位的案件的退出程序区别对待。对符合结案标准的案件,申请人书面同意退出执行程序的,直接裁定退出执行程序。属于法院依职权决定应当退出执行程序的,由案件主办人提出意见,提交合意庭评议决定后裁定退出执行程序。再次终结本次执行的裁定书应当载明已执行的内容和未执行的内容以及退出执行程序的主要理由,对于申请执行人的权利未完全实现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如果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线索的,可再次提出申请执行。对于法院依职权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有异议的,可以向法院提出复议请求。

摘要:我国2015年《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规定:对经过财产调查未发现可供执行的财产的案件可以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我国有相当一部分无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近几年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的案件数量越来越多,适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终结本次执行程序适用案件范围不明确,彻底终结方式不完善,以及再次申请执行的具体操作流程不规范等问题不容回避,本文试图对规范适用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提出一些建议,实践中需要加强对终结本次执行案件档案的有序管理,对终结本次执行案件的具体执行情况登记造册;再次申请执行应当区分财产调查程序和执行实施程序;结合执行程序的实际运行,探索更加合理的结案考核制度;还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终结本次执行案件实质退出执行的方式。

关键词:终结本次执行,再次申请执行,不免责的终结执行,财产调查程序,结案考核制度

参考文献

[1]马文庆主编.多维视角下的实践探索[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2.

[2]王亚新.社会变革中的民事诉讼[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3]石时态.民事执行权配置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

上一篇:学校书法教育开展方案下一篇:小学学校社会实践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