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解析论文

2022-04-22

摘要为促进高校金融类本科教育教学在新媒体时代下的改革与创新,笔者以《新媒体时代下高校金融类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方案研究》为课题,从新媒体相关概念解析入手,对新媒体时代下高校金融类本科教育教学现状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地剖析,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全面而深入地探究了新媒体时代下高校金融类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方案,给出了笔者具有代表性的个人建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解析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解析论文 篇1:

电子商务专业《互联网金融》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摘  要:在电子商务专业《互联网金融》课程教学中,存在教学过程设置不合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师资参差不齐等问题,文章从课程总体思路设计、改善教学方法、完善教学体系等方面对该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论证,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教学改革

互联网金融是指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电子商务与互联网金融的联系密切。许多大型电子商务企业的业务范围已开始向互联网金融领域扩张,如涉足网络支付、互联网金融产品销售、互联网银行等业务,并成为重点发展方向。为此,目前国内诸多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发展的培养目标中,已将培养具有金融知识素养与互联网运营的复合型互联网金融人才纳入到培养目标体系中,并在专业课程开设方向上增加互联网金融方向。由于课程设置较新,在该课程的教学上,应结合教学目标和学校实际发展情况,设立完善和统一的课程规划,综合性地评价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实现对课程体系不断优化。

一、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互联网金融》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过程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比重偏低

目前,采用专业课、公共课、专业基础课的划分,是大多数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主要课程设置模式。《互联网金融》课程作为电子商务方向专业课之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目前,由于受到实训平台较少、缺乏实践操作资金以及投资风险性等影响,《互联网金融》课程难以使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与参与,缺乏灵活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由此,对学生理解互联网金融业务运作基础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二)教学方法滞后,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在目前《互联网金融》教学中,大多依然采用传统的理论灌输式教学方法,只是一味的讲解知识要点,介绍互联网金融的基础理论、业务模式,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尽管教师按时完成了课堂教学计划,但学生不具备较高的学习效率。很多学生因为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兴趣不浓,久而久之,对该课程的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同时,因为教师忽视了学生的承受能力和学习特征,没有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学不能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师资参差不齐,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随着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教师教学能力方面,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互联网金融相较与传统的金融学课程,更体现多学科综合性及实践性,需要教师具备更为全面的知识体系、信息技能、完善的专业结构与实践经验,能对传统金融理论以外的理论透彻掌握,具有较好的信息技術基础,并能从应用角度对业界实践进行分析。但目前很多教师综合素养不够全面,不具备完善、全面的专业知识结构与实践经验,不能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互联网金融》课堂教学应用演示,对于提升电子商务专业互联网金融专业教学质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制约。

二、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互联网金融》教学总体思路和教学设计

(一)教学总体思路

培养学生金融的知识素养,理解互联网金融业务运作基础,增强控制和防范风险意识,使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互联网思维进行金融案例与事件分析,是《互联网金融》课程的教学目标。为此,在教学的总体思路上,应着重培养学生以下方面的能力:一是对互联网金融的理论、业务模式、相关概念等基础知识充分了解;二是具备运用第三方支付、网上银行、网上证券、众筹等互联网金融实务运作的能力;三是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最新动态充分了解,具备专业研究能力,以及分析某一互联网金融领域案例或事件的能力。四是加强互联网金融风险意识,具备风险识别与应对的基本能力,并强调金融从业规范及职业道德的遵守。

(二)课程教学设计

1. 课程导入与概述。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互联网金融应用案例导入,使学生增加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切身体验,从学习和研究角度来看待常用或常见的网络支付、转账、余额宝/零钱通理财、轻松筹等产品,了解它们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属性与归属的业务模式范畴,引发学生走入课程,产生兴趣。进而对传统金融基本概念、功能、金融市场与机构体系作为课程基础补充,对互联网与金融结合发展的路径、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业务范畴与模式,互联网金融相关理论进行概述性讲解。

2. 互联网金融业态模式。在本部分中,对互联网金融各种业务模式按照数字货币、网络支付、互联网借贷、网络众筹、供应链金融等业务类别,分专题进行讲解。在各个专题的学习中,重视教学案例的运用,如用比特币的原理与特性讲授数字货币,以支付宝与微信支付的对比讲授网络支付,以拍拍贷的平台运作模式与新彩虹系列产品讲授互联网借贷,以点名时间的兴起、发展与转型来讲授网络众筹等,在案例运用过程中充分使用互动式教学手段,使学生广泛运用互联网平台拓展课堂知识点,更多从应用视角对互联网金融业务模式理解掌握。

3. 傳统金融机构的互联网运用。在本部分,主要从银行、证券、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在互联网背景下的转型与发展分专题进行讲解。该部分的教学主要运用实践操作的方式,通过让学生开通网上银行、查询体验纯互联网银行网站,对比传统银行业务办理、网上银行使用、纯互联网银行的使用体验与业务运作模式解析;通过学生进行网上开通证券账户、对比传统券商与纯互联网券商的业务范围与特色,讲授证券投资基本的工具使用与价值投资基础理念,班内组织模拟炒比赛,使学生对证券业务及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发展状况有所了解,并具备基本的证券投资基础技能;通过布置调研任务,让学生广泛查询了解目前保险业务在各电子商务平台场景中的融合,对保险业的传统经营模式与互联网化的优劣势进行探讨,并通过众安保险的案例讲授纯互联网保险平台运作原理。

4. 互联网金融相关的技术应用。在本部分,主要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在互联网金融中的技术支撑与作用原理进行讲解。由于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具备一定的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课程基础,相对于其他经管类专业学生理解技术原理相对较容易。在本部分的教学中主要以案例进行应用讲解,如介绍大数据在互联网征信、金融产品设计与营销、客户适当性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互联网金融机构使用云端进行系统架构、数据存储与运算等,使学生对信息技术是互联网金融的技术属性有深刻理解。

5. 互联网金融风险与监管。在本部分的教学中,从互联网风险的形成、传染机制、识别与评估方法,业界常用的风险防控做法进行讲授,通过热点风险事件作为案例强调金融风险对金融稳定与经济发展的影响。在监管方面,从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作为切入点,讲述互联网金融作为金融创新产物,在目前阶段存在的监管缺失、逃避监管等问题现象,再从国内目前监管体系与监管政策的介绍,强调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发展在合规性、与金融监管的相互推动作用中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培养互联网金融投资的正确价值观,以及从业人员应当具备的合规风险控制理念与职业道德。

三、电子商务专业《互联网金融》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一)改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为适应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需要,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互联网金融》课程教学应不断更新教学思想。针对互联网金融普惠性、与日常生活高渗透性的特点,自主学习性是高校《互联网金融》课程教学应具备的观念,促进学生对这一思想的认知,并采取实践体验分享、专业培训、公司实习等形式加强学生的认知水平,促进学生构建自主学习的思想。另外,技术更新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依托,所以,高校《互联网金融》课程教学变革应关注教学方法的更新,更多应用先进的现代教学技术,进而促进教学水平的增强。改变固有的教学方法,利用各式各样的网络教学资源,增强专业教学的吸引力及趣味性,促使学生对互联网金融学习产生高涨的热情,进而有效提升课程教学的水平。最后,教师应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如利用翻转课堂、对分课堂等形式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促进教学水平的改进。

(二)完善课程体系,提升学生金融业务能力

结合互联网金融特点,《互联网金融》课程应进一步完善课程内容体系设定,丰富课程内容。电子商务专业在设置《互联网金融》课程时,需要对与专业的其他学科的关联性高度重视,利用好电子商务专业涉及知识面广的优势,把握好学生学习领域广度与深度的关系。首先,利用电子商务专业与互联网技术相关课程的基础,重视信息技术教育,促使学生对基本的计算机与互联网应用技能有所了解,提升学生对互联网金融技术属性的理解与掌握水平。其次,由于电子商务专业缺乏金融学科系统性的课程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对金融学与投资学的基础理论进行适度的铺垫与补充,并联系宏微观经济学与网络经济学的相关知识点回顾,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互联网金融的金融本质属性。另外,注重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性与动态性,加强对创新前沿与事件的关注,实时关注业界创新动态与监管动向,对新产品、新技术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讲授,使得学生能深入了解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前沿知识,促使课程制定满足金融行业发展需要,为金融行业供给高水平的人才。最后,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将金融法律、风险识别与应对等相关要点融入到课程教学中,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不断延伸,对课程的综合素养培养目标进行科学合理地构建。

(三)加强价值引领,将思政教学融入专业课程教学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应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专业课程的教学与思政课程教学不应分割,在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应充分考虑纳入思政教学环节。互联网金融是近年来金融产业与互联网创新结合的产物,在快速发展与渗透的过程中,违规展业、逃避监管、欺诈跑路等行为也数见不鲜。《互联网金融》课程作为电子商务专业培养互联网金融方向人才的专业课程,应在人才培养的源头上把关,在课程体系和教学环节中纳入思政教育内容,结合专业知识与案例内容,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与操守。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养

教师综合素养是提升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首先,倡导互联网金融专业老师不断学习掌握相关知识体系,丰富知识储备。另外,还要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能对高水平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和网络教学资源充分运用。最后,作为实践应用性较强的课程讲授者,教师应抓住深入企业实践的机会,积攒业界工作体验与经验,提升对专业的理解能力,提高业务水平,在教学中体现业务深度与专业性。

(五)制定更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为了科学评价实践教学效果,必须有效实施科学的课程体系评价方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使师生都能对自身存在的不足及时查找,并且对教学模式和方案不断调整和改善。需要由教师、学生和企业三个方面构成主体,共同实施评价方案。从不同的立场和观点,全面客观的评价《互联网金融》教学。结合教学目标和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实际发展情况,构建完善和统一的课程体系,综合性的评价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实现对课程体系不断优化。

四、结束语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对人才有着更加迫切的需求。然而,当前《互联网金融》课程还存在缺乏实践性等一系列问题。通过改善变教学方法、完善课程体系、加强价值引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制定更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金融业务能力、将思政教学融入课堂、提高教师综合素养与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搭建平台和创造条件。在实践中,笔者所在高校目前为电子商务专业1个专业88名学生开设了《互联网金融》课程并实施教学改革,学生兴趣与学习热情较高,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同时,将《互联网金融》课程改革纳入到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向上更为合理,以此真正提高《互联网金融》教学水平,为培养更多应用型的互联网金融人才提供优质平台。

参考文献:

[1]李建军,吕勇斌.互聯网金融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8(05):64-68.

[2]赵培培.《互联网金融》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J].福建电脑,2018,34(03):71-72.

[3]梅媛.互联网金融下的高职院校金融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6(12):158-160.

[4]詹浩勇,冯金丽.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下金融学专业实训教学优化探析[J].对外经贸,2015(11):132-134.

[5]汪连新.互联网金融和大数据时代金融学课程改革及人才培养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32):189-191.

[6]米高磊,吴金旺.基于学习体验的在线课程设计与实践——以“互联网金融”公共课程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7,27(11):92-98.

[7]林培光,刘理争,聂秀山,等.计算机类专业互联网金融方向知识体系构建[J].计算机教育,2017(08):135-138.

[8]郑迎飞.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思考——以《投资学》课程为例[J].高教学刊,2019(04):141-143.

[9]邵腾伟.财经类专业的《互联网金融》课程设置[J].教育教学论坛,2017(17):37-38.

[10]郭文娟.网络背景下《互联网金融》课程实践教学探索[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6(06):145-146.

作者:何璇芳 杨自辉

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解析论文 篇2:

新媒体时代下高校金融类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方案研究

摘 要 为促进高校金融类本科教育教学在新媒体时代下的改革与创新,笔者以《新媒体时代下高校金融类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方案研究》为课题,从新媒体相关概念解析入手,对新媒体时代下高校金融类本科教育教学现状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地剖析,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全面而深入地探究了新媒体时代下高校金融类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方案,给出了笔者具有代表性的个人建议。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 高校 金融 本科教育 教学现状 改革方案

0 引言

隨着互联网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媒体逐渐走进校园,成为教学领域的一个强有力工具。新媒体应用在教育领域中主要可以体现在三种教育模式上:微课、慕课以及翻转课堂。这三种不同的教育模式都有自身独有的特点及优势。就拿慕课来说,慕课不仅能够为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工作中提供一系列系统化的优质教学资源,还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最大程度的降低学生对老师、家长的以来,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接受全面且完整的教育。总而言之,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媒体技术各有千秋,将新媒体运用在高校金融类本科教育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在授课过程中选择最佳且有效的教学手段,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而且可以改善其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以提高其教学实效性。

1 新媒体时代下高校金融类本科教育教学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国内外金融领域迎来了一个又一个的春天。金融领域的不断发展不仅对人才需求数量越来越多,而且对这些人才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教育行业就更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大力推进金融类本科人才培养工作,以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为基础提高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金融类本科教育的实效性,增强学生未来走向社会的发展竞争力,同时也为国内外金融领域输送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然而,从当前发展现状来看,国内金融类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仍然存在着几个问题,主要体现在:

(1)教师缺乏国际型人才培养观念。受到经济全球化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国内外经济已经形成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发展现状。而且我国金融类本科学生同样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就业形势,如果这些学生只把就业目光放在国内企业,那么他们很可能不能得到一个理想的工作岗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重要阶段,金融类领域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型领域,更需要有大量的专业人才提供支撑。培养国际型人才不仅有利于提高国内金融类本科学生未来发展竞争力,同时也是建设国际“一流高校、一流学科”的重要体现。但实际上,国内金融类本科教育工作者并没有转变他们的人才培养理念,未能以培养国际型金融领域人才为方面,缺乏培养国际型人才的观念,不符合学生未来发展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国内金融领域企业的发展。教师缺乏培养国际型金融人才的观念,那么他们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一般不会培养学生把未来发展目光放在国际金融市场的意识,所以一旦这些学生到国外寻求发展,他们将会感到非常的吃力。

(2)教学方式老套。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媒体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不仅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工具,同时还弥补了传统多媒体教学方式的不足,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多样性。部分金融类本科教师并没有试着将这些新媒体教学工具应用到课堂教学过程,仍然习惯于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教学方式比较老套。不可否认,多媒体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教学优势,比如能够让教师把教材上那些枯燥乏味的金融理论知识以一种直观且生动形象的图片或是动态的小视频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众所周知,金融领域瞬息万变,如果学生不懂得将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而只会生搬硬套那么他们就不可能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有所建树。教师对教学方式的选择对学生学习知识有很大的影响。教学方式老套,一方面体现在教师只会非常浅显地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给学生上课,每天只是按部就班的“课前制作课件、课上讲解课件”,并没有在课上给学生带来比较新颖的教学元素,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另一方面则体现在教师教学习惯方面,这些教师都习惯搞“一言堂”,并不会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只会单方面地给学生“灌输”知识,并不考虑学生对知识的理论和吸收情况。

(3)实践教学模块有待完善。对于金融类本科学生而言,他们除了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以外,同时还要对金融市场有足够的敏感性,能够通过研究金融领域发展规律预测其未来发展方向,从而降低企业未来发展风险,同时让企业成为第一波敢吃螃蟹的群体。当然,为了让金融类本科学生具备这样的能力,单纯地依靠理论教学是很难实现的。因此,这就要求金融类本科教师要重视实践教学模块,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基础,大力推进实践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然而,有些金融类本科院校甚至授课教师都并不重视实践教学。比如,有些学校用于实践教学的基础设施以及配套的练习软件都已经过时,很多功能都并不完善,所以对于学生而言,这些练习软件可有可无对于他们实践综合能力的提升并不能产生很大的作用。由于教师不注重实践教学环节,所以他们只是简单地教会学生如何操作软件进行模拟练习,然后就充当一个“甩手掌柜”,并未有效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练习进行融合,不利于学生学以致用。

2 新媒體时代下高校金融类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方案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不仅给广大师生群体创造了更优越、更方便快捷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同时还为高校金融类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作为新媒体时代下的高校金融类本科大学生,他们必须要把握好时代发展机遇,既要通过学习理论知识来充实他们的充满,同时还要在实践练习中突破自我,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我。针对新媒体时代下高校金融类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金融类本科教师要把人才培养目光放长远一些,要有国际化人才培养意识,既要保证学生能够满足国内金融市场对人才提出的各项要求,同时还要让学生具备国际型金融领域人才的能力,提高学生未来发展竞争力。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灌输国际金融领域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在考虑问题时能够在国际金融市场这个大环境下进行思考,引导学生朝着国际型金融领域专业人才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利用好各种网络资源自主学习,为更好地培养国际型金融类本科人才做好准备。

(2)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教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相比之下会越来越丰富,教学方式会越来越多样化。借助于新媒体技术,教师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有关金融类专业最前沿的信息,从而更好地把握当前社会发展的动态趋势,进而保证其教学内容的实效性。我们知道,教师对教学方式的选择对整个课堂教学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作为金融类本科教师他们既要看到多媒体教学方式的优势,同时还要意识到其局限性,并根据教学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将新媒体与多媒体教学方式有效融合,完善教学方式。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慕课学习任务,并要求学生能够去按时完成相应的线上练习,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的工作。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聊天工具来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上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强化课堂互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完善实践教学。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高等院校正在积极加强“双创”教育,金融类本科高校作为金融领域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更应该发挥出自己的作用,以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重点,完善实践教学。首先,学校要加强实践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及时更换那些不能使用或者已经过时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软件,为教师更好地开展实践教学工作奠定基础;其次,教师要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端正教学态度,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想,更要用一些实际案例来帮助学生验证理论知识,完善教育结构,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让学生能够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要求。

3 结束语

一言以蔽之,从当前新媒体时代下高校金融类本科教育教学现状来看,国内金融类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仍然存在着几个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高校金融类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为促进高校金融类本科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就必须针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与创新。

参考文献

[1] 张传良.台湾高校金融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的借鉴——基于台湾东海大学与福建江夏学院金融本科教育的比较[J].教育教学论坛,2015(34):225-227.

[2] 丁竹君.试论金融教学的适应性改革——多媒体网络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2(04):52-55.

[3] 周荃,胡奕.多媒体教学——传统教学手段的历史性转型[J].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2):69-71.

[4] 刘颖,秦世民.证券投资学课件网络化的教学价值求证[J].河北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学报,2004(01):28-30.

作者:杨冰清

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解析论文 篇3:

数学专业拓办统计与金融数学方向的教学改革

摘要:借鉴工科的培养模式,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加强社会适应性的实践教学,引入“国家资质资格”考试的引导工作,探索研究“订单式”人才模式,做好毕业学生“毕业双证”的实践教学改革,为数学专业拓办统计与金融数学方向提供一定的示范作用。

关键词:数学专业;统计与金融数学;教学改革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是一个传统专业,长期以来培养目标单一,只培养数学研究人员与数学教师,大多数高校都是从事师范生的培养与教育,如何确保数学专业毕业生的质量,增强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成为现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2012年9月,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等文件(教高[2012]9号),明确提出了“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的要求”,给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在保持传统专业特色的基础上如何拓办新兴专业指明了一条道路。[1]我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是历史悠久的一个专业,长期以来从事师范生的培养与教育。为适应我校把“以工为主,石油化工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建设目标,拓展数学与应用数学非师范专业方向,结合自身实际和工科的办学模式,我们及时调整了专业发展方向,设置了统计与金融数学专业方向,并在人才培养及教学课程设置上做了相应的改革。

一、借助工科的办学思路,拓宽数学等传统专业的办学方向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方向的设置和调整,应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应知识创新、科技进步以及学科发展需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高教育的需求,同时应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适应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并且应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条件,促进学校办出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

二、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基于数学基础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借助学校工科的办学模式,我们在专业培养目标集中体现了“数学知识基础扎实,统计实践能力深厚,金融应用能力强,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为人才培养目标,这与以前只培养数学研究人员与数学教师有了本质上的区别,首次提出了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

三、深化课程改革,建立完善课程体系

围绕着人才培养目标,在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加强能力结构知识的培养。做到既体现工科背景下数学专业的特色,又突出侧重统计、金融领域应用的特点的理论课程设计。[2]

做好基础理论课程教学的改革。紧抓本专业教育教学特点,增强时效性,为社会服务,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添加适用性内容。理论课程的设计上,完善三大课程平台的建设:①设立数学平台课程。淡化经典数学基础课程设置,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设立数学平台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离散数学结构、微分方程、概率论、数理统计、计量经济学、运筹学、营销学、数学模型与实验等。②设立统计平台课程。侧重统计学科的要求,做好统计能力及计算分析课程的设置。统计平台课程:统计学原理、多元统计与分析、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随机过程和随机分析、经济预测和决策。③设立金融数学平台课程。培养学生宽厚的金融学理论基础和专业理论基础,金融数学平台课程:最优化方法、金融学、金融数学、金融工程学、金融时间序列、商业银行会计、保险学、证劵投资学、营销策略、寿险精算学、金融风险管理。④借助工科培养模式,做到“工理结合”,深入改革实验与实践课程,力求加大应用性训练。在人才培养方案上,我们设置了长达43周的实验、实践类课程。主要实践教学环节:营销实践,国家职业资格教学,社会实践(暑假),营销策划,数据分析(抽样调查),统计学软件,金融实务训练,虚拟金融投资等。

四、精心统筹安排,优化各个模块之间的课程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内容是专业方向设置的主要手段,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分析各门课程的联系与区别,改革传统数学教育教学体系,使之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经济需求,工作重点放在教学内容的整合与优化、组织与管理等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性教学设计环节上。

1.整合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力求做到:淡化经典数学理论要求,强调基本概念理解、基本运算掌握和基本数学思想的贯通,做到“必需的一定讲、够用为主、技能为上”的标准来删减理论、设置实验、设计实践,科学地处理教学内容的取舍并注意不断的更新。[3]

2.构建特色鲜明的统计、金融数学课程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以解决实际统计、数理金融、证券、保险问题的初步能力,逐步加深学生对现代经济市场基本概念和利用数学工具研究经济市场的前沿问题,以提高对统计金融实际的“感觉”和直观能力。

3.构建适合数学专业、合乎工科能力层次的“递进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内容体系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技术应用或综合技能三大模块构建。基本技能侧重统计、计算的操作性,专业技能注重金融技术应用性,技术应用或综合技能强调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综合实践性,增设如金融业务模拟、财务业务模拟等综合性营销业务模拟,实现实践内容多样化。

五、以培养数学应用、统计应用、金融应用为三个“职业定位”为导向,做到“淡化数学学科、强化统计、金融专业,按照企业的需要和岗位来对接”

以培养数学人才、统计应用人才及金融适用人才的三个职业方向,因此在构建专业选修模块上侧重于学生学习数学、统计、经济、金融等基础理论,在修完必修课程后,学生可依据不同方向的职业定位进入专业选修课模块的学习阶段。专业课程可按以下几种就业趋势进行设置:①国家公务员序列。如统计、财政、审计、海关部门、信息调研中心。②商业银行。四大行和股份制商行、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驻国内分支机构。③各类证券公司,含基金管理公司,上交所、深交所、期交所。④金融控股集团、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担保公司,各类信托投资公司、金融投资控股公司、投资咨询顾问公司、大型企业财务公司。⑤信息调查分析公司。各类需要简单数据统计统计及基础金融业务的企业。

六、以社会导向为基准,做好社会需求适应性的研究与实践,随时做好人才培养方案的补充与更新

1.重视企业对信息调研,统计、决策管理,将“数据分析(抽样调查)”、“经济预测与决策”课程与社会相结合,与企业需求衔接,修改实验大纲及方式,为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做到能与社会对接,与用户相适应。

2.做到学生“毕业双证”的实践教学改革。开拓信息,做好国家资质资格考试的引导工作,开设并引导学生参加相应的统计师从业资格、证劵分析师从业资格、理财规划师从业资格、信息调查员从业资格、精算师从业资格、金融分析师等考试引导工作。

3.做好“工”、“理”结合。借鉴工科的培养模式,多出社会,在学生毕业就业时做好“订单式”人才模式设计。

数学专业拓办统计与金融数学方向是新生事物,如何从“老牌”师范专业中拓办新型非师范方向,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实用性统计与金融复合型人才,其教学改革的研究和专业建设成为了急需探索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等文件的通知[Z].教高[2012]9号,2012(10).

[2]姜礼尚,徐承龙.金融数学课程体系、教材建设及人才培养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8,(10):11-13.

[3]袁军.金融数学研究综述与展望[J].商业时代,2008,(13):68-69.

基金项目:广东石油化工学院2013年重点教研立项,理学院2012年重点教研立项。

作者简介:李伟勋(1971-),副教授。

作者:李伟勋 李中

上一篇:喉癌术后人工气道的护理论文下一篇:低成本实现良好医疗服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