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解析几何教学研究

2024-04-29

高中解析几何教学研究(通用6篇)

篇1:高中解析几何教学研究

高中平面解析几何有效教学策略分析オ

平面解析几何是高中数学的基础内容之一,它是一门锻炼学生解析能力、计算能力和作图能力的综合性学习内容,同时也是体现数形结合解题思想的思维锻炼性学科.本文通过图例结合的方式,联系实际教学,详细地阐述了高中平面解析几何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高中解析几何是高中数学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它的题目思维锻炼量大,题型灵活,所以部分同学难以完全理解平面解析几何的解题方式,这也给老师的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困难.想要做到有效的教学,就应该做到数图结合,总结归纳简洁明了的教学策略.这样才能促进教学进程的推进.一、灵活利用平面几何中的定义进行解答

定义是数学的基础,根据长时间的教学经验,能够灵活利用定义并严谨遵循定义进行解题的学生,往往在碰见变化多样的难度较高的题型时,同样可以做出漂亮的答案.就以下面的平面解析几何中的最值问题为例.已知直线a满足4x-3y+11=0,直线b满足x=-1,同时,一个动点P在曲线C:y2=4x上运动,求动点P到直线a、b距离之和的最小值.根据定义,我们可以迅速画出曲线图.从P点向直线b作垂线段PQ,连结PF,动点P到直线b的距离可以转化为线段PF,这样便可看出距离和的最小值为F到直线a的距离d=3.所以,定义法是平面解析几何中的金钥匙,因为在定义法中明确的标明了定直线与定点以及定点与顶点间距离不变的关系,想要用最简洁方便的方法解出这道题的答案,就应该熟练掌握定义,并巧妙地加以运用,迅速找到最值问题中的突破口.而突破口一旦找到,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定义在数学中是最严谨的存在,一切问题的延伸都依靠着定义的支撑.而定义有时却是最绕口难懂,让学生们最容易忽略的存在.部分老师有时甚至会在课堂上说“要是定义不懂就算了,能解题就行”之类的话,这样不仅是给学生们一个错误的导向,更是大大降低了学生们的探知欲望.由此可见,定义的了解是多么重要,老师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同样也需要加以重视.[HJ]

三、不忽略备课的过程

对于高中平面几何的教学,一般老师都拥有较多的参考书,上课讲解的题目一般也是直接从参考书上照搬下来,有些老师不进行备课,直接按照数学书上的步骤讲解,不给学生进行解题方法的拓展,甚至有时部分老师会直接让学生看着书理解.这样做不仅不能提高教学的效率,还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俗话都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想要帮助学生“砍去”平面解析几何这棵大树,就不应该荒废教学备课这个“磨刀”的过程.同时,也只有备好课,认真筛选上课时讲解的内容,才能在课堂上用最精简的时间,教出最好的效果,学生也能最大可能的吸收最多的知识.所以,想要在平面解析几何中达到最有效的教学,备课是不可缺少的部分.高中平面几何不仅是以后大学几何学习中的基础,学习习近平面几何更是能够锻炼到学生们的空间能力和思维能力.平面几何带给学生们的有利影响是长久性的.想要学生学好平面几何,除了平时的练习,更离不开老师的有效教学.老师在引导学生的道路上任重而道远.

篇2:高中解析几何教学研究

一、对“解析几何”数学知识的深层次理解

(一)感悟解析几何的学科特点

解析几何学科的特点是运用代数的方法来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具体的说:过去研究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我们通常是使用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同位角相等,则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则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则两直线平行.在解析几何中,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则是依据两条直线的斜率,当两条直线的斜率存在时,依据斜率与截距就可以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再例如,过去判断直线与圆是否相切,依据切线的判定定理;现在则可以通过联立直线与圆的方程,通过解方程组,得出方程组的解得个数确定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平面直角坐标系不仅能够使平面上的点与有序数对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还可以将曲线与方程之间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进一步将图形的几何性质和一些数量之间的关系建立起一种对应的、必然的、因果的关系.(二)“解析几何”知识结构

解析几何是17世纪数学发展的重大成果之一,是高中数学的经典内容.其实质是用代数方法研究图形的几何性质,体现数形结合的重要思想.高中解析几何的学习大致分成三个阶段:学生在高一阶段的必修2中学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进入高二年级,在选修1-1或2-1中学习“圆锥曲线与方程”.理科还要学习选修 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高三阶段,我们还对这些构成解析几何的经典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复习.可以看出,对解析几何的学习不是一步到位的,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符合认知规律的螺旋上升.那么,贯穿解析几何的教学的主线在每个学段如何体现?如何让学生从接触解析几何的第一天起,就感受到其内容的核心与精华,了解这段内容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通过学习《高中数学解析几何教学研讨》这门课程后,我学到很多理论,并结合平日的教学实际,对以上的几个问题我有了更深层次的想法。

二、“解析几何初步”的教学策略以及学生学习中常见的错误与问题的分析与解决策略

(一)重视曲线与方程的教学

曲线与方程的概念是解析几何学科的理论基础.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发生过变化的.课标之前的教材基本上是将这部分内容安排在直线的方程之后.学生对曲线与方程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直观的认识之后再提出理论上的要求.新的课程标准是将这部分移到选修 2列.这样的做法目的有两个,首先是让学生增加了直观感受,在正式学习概念之前,有大量的实例作铺垫.在学习了直线和圆的方程之后,才接触曲线方程的概念.这样学生在理论上认识曲线与方程的概念之前就已经有两种曲线的感性的认识.认识的基础比以前更加雄厚了.第二个目的就是改变了文、理科学生相同的要求的现象.课程标准之前的教学大纲对文科、理科的学生在这方面的要求是相同的.现在文科学生的选修 1-1 中删去了曲线与方程的内容,一方面不影响文科学生对圆锥曲线的研究,另一方面体现了文科、理科学生在数学学习上要求的差异.对于理科学生从理论上尽可能的完善,而对文科学生的要求则侧重在具体的曲线特性的研究.曲线与方程的概念一共两句话,曲线上每一个点的坐标都适合方程;以方程的任一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上.在学习曲线与方程的概念的时候,教师一般都会注意纯粹性与完备性,会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设计例题,来巩固落实概念.然而在结合具体的曲线学习的时候,教师对曲线与方程的概念的强调会有不同程度的削弱.(二)体会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几何图形的过程

前面已经提到教师可以适当增加平面几何问题的解析法证明.有一些教师因为工作需要一直在高中任教,缺乏对整个中学教材的全面了解.在对教材的把握上很难做到得心应手,翻转自如的境地.特别是数学的许多内容,初中、高中的教学内容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把握不好,教学中教师就陷入被动的地步.例如: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知识,对于上述函数的图像已经比较熟悉,如果我们在高中讲解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时,把学生的认知基础当成零来处理教材,显然是不恰当的.如果我们适量的引入一些几何证明的问题,学生会觉得亲切,与以往的知识建立了联系.如果题目选的恰当,恰当的标准是所选的题目使用传统的、学生熟悉的演绎推理的方法很难解决,但是使用解析法很简单,想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研究初中的教材,积累相应的资料,才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三、通过课例来谈谈不同学段对解析几何思想方法的探究实践

我们重温了课标对解析几何的教学要求,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与过去大纲版的变化。如教材的分层设计,这种处理方式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关注学生初高中的衔接.我们认真揣摩各学段的教学要求,在此基础上,以解析几何的思想方法为主线,以课例为载体,增加一线教师操作的可行性和实效性,对各学段解析几何的教学内容、要求、教法进行具体、深入的探索研究.把理性的思考和具体的课例结合起来,开展了此次校本教研活动.三个年级的研究课题是的课题分别为:高一: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高二:直线与圆锥曲线;高 三:解析几何专题研究

设计例说:

课例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研究教材: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的重点是帮助学生初步体会解析几何的思想历程:将几何问题代数化——处理代数问题——分析代数结果的几何含义——解决几何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直线和圆都有了代数形式,我们就可以用代数的方法来研究几何问题了.这与初中阶段我们直接借助几何图形来研究其形状、大小、位置关系不同.实际上我们是在用代数方法研究平面几何问题.另一方面,用代数方法研究问题也不是全新的、没见过的,初中已经将点和有序实数对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只是没有系统地接触解析几何的思想方法罢了.在这里体现了初高中在知识上的的衔接.

教法学法分析:

在本章的前半部分,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与圆的方程,知道在直角坐标系中,直线和圆可以用方程表示,(从形到数).通过方程,我们研究了直线间的位置关系,点到直线的距离等,(用数研究形).这些处理问题的方法的共性是都需要把几何问题代数化,先用方程表示直线和圆,然后再通过代数运算解决有关问题.结合对例题的讲解分析,我们突出用坐标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三步曲”:第一步: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用坐标和方程表示问题中涉及的几何元素,将平面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第二步:通过代数运算,解决代数问题;第三步:把代数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结论.对解析几何的思想方法有了初步体验.这是我们继续研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基础.

作为承上启下的部分,这也是后面学习圆锥曲线的基础.由于学习内容由低到高有递进关系,我们希望前一层级的学习对后一层级有积极影响,即学生遇到新问题时,能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探究,找到新旧的联系,主动解决后面问题.

主要教学环节:

1、对解析几何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的回顾:

让学生初步体验解析几何的研究方法,为以后学习圆锥曲线奠定基础.

2、设置情境、问题新知:

(1)在初中,怎样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这个问题是与初中知识的衔接,回忆平面几何中如何判定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

(2)通过直线和圆的方程怎样判断它们的位置关系?

让学生认识到我们是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有利于保持学生知识结构的连续性,同时开拓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体验研究位置关系的方法的多样性.平面直角坐标系成为沟通平面几何、解析几何的纽带,对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我们总结出两种判断方法:

从几何角度,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的大小关系刻画直线与圆位置关系;这样把几何位置关系转化为距离的代数计算.

从方程观点.利用直线与圆的方程组是否有解研究曲线间的位置关系. 本质上说,两种方法都是用坐标法解决问题.

我们认为两种方法无所谓优劣,强调在掌握共性(方程的方法)的基础上注意个性(圆心距与半径的关系).前者更好地挖掘了圆特有的几何特征,简化了代数运算,比联立方程组的方法快捷.可以看出用解析法解几何题时,对几何对象的几何特征的不同挖掘,转化的代数形式不尽相同,带来的解法是互异的,这在学生的后续学习中体现得更明显.联立方程组的解法有着很好的认知基础和可持续发展性.学生可以根据求两条直线交点问题的经验,想到判断直线与圆的交点个数也可以通过研究方程组的解来解决.把形的问题(求直线和圆的交点)转化为方程组的实数解的问题(数的问题).充分体现了解析几何中利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思想方法.这个解法又成为后续研究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的“通法”.

所以这里的讲授突出了两点:几何要素(确定直线和圆的几何要素、确定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几何要素)以及在几何要素引导下的代数变形,最终要回到几何上,体现对几何问题的研究.例题围绕这两点设计:

3、例题研究: 例1.(1)直线:(2)直线:(3)直线:围

对于(3),分析优解:直线与圆恒有公共点圆上或圆内.突出对图形的认识.

本题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熟知直线和圆中参数的几何意义体会参数对求法的影响.强调画图.不是纯代数的推导.

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围绕直线和圆,还会产生哪些新问题(如求切线、弦长等)如何解决等.

课例2: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研究教材:

我们继续采用高一学段研究直线与圆所用的坐标法,通过方程组研究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作为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中的一种,在必修学段已经做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其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等可以类比、借鉴,用来处理直线与其他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椭圆作为三种圆锥曲线的重要代表,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更是解析几何的经典内容.由于它的几何性质比圆更复杂,所以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比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更难把握.

鉴于高三阶段我们还要对这部分知识做系统的复习和提炼,所以这节课肩负着承上启下的任务.

研究学生:

在学习了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的基础上,学生已经掌握了直线和圆的几何要素和它们的代数表示.掌握了确定这些基本图形位置关系的几何要素,以及如何运用代数的方法讨论这些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用坐标法研究几何图形的经验.

直线经过的定点(0,1)在和和

和C:C:

C:,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的位置关系()恒有公共点,求m的范在本模块中,学生完成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基本性质的学习,再次体验了几何要素代数化的过程.体会了几何直观带来的好处.

主要教学环节:

1、回顾复习,唤醒回忆:

(1)在必修2中我们研究了直线与圆的哪几种位置关系?如何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呢?

前一学段的学习是后一学段的基础,前面的知识会在后续学习中得到巩固、拓展和深化.学生的学习就是在这种多次反复、螺旋上升中完成的.

(2)用解析几何的方法研究问题的思路是什么?

一节数学课应该体现知识的核心内容,包括思想方法的渗透,也是数学作为一种理性文化的核心所在.上述流程图是解析几何最核心的部分,理应沉淀下来并在后续的学习中体现认识的螺旋上升.

2、例题选讲与练习:

我们拟从直线与封闭曲线(圆、椭圆)、直线与非封闭曲线(抛物线、双曲线)两方面探索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1、已知直线:位置关系.,椭圆:,试判断直线和椭圆的意图1:体会几何特征是怎样转化成代数形式的;

意图2:通过实例总结判断直线与圆锥曲线交点个数的方法: 直线与圆锥曲线交点个数

直线与圆锥曲线组成的方程组解的个数.最终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问题.

练习:已知直线,椭圆 的长;(1)试判断直线和椭圆的位置关系;(2)若相交,求弦分析:(1)点(0,-2)在椭圆上.与高一的课例1中,处理圆的相关问题类似.说明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还可以利用数形结合、以形助数的方法来解决.体现衔接.

(2)方法1:求出交点坐标,用两点间距离公式求弦长 方法2:设对交点设而不求,简化运算.

回顾处理圆中弦长问题的方法:由于椭圆没有圆的完美对称性,故在圆中利用半径、半弦、边心距组成的直角三角形求弦长的方法失效了.但弦长公式也适用于求与圆有关的弦长.,推导弦长公式,弦长

=

,例2:已知直线中点为,椭圆,相交于A、B两点,若弦的,求中点P的轨迹方程.

思考1:如果是直线与双曲线或抛物线,位置关系如何判断? 思考2:对例2的进一步研究.如,直线和椭圆的方程不变,继续提问:(2)若(3)若弦为坐标原点,且的中点为,且,求直线的方程;,求直线的方程.(4)当k=1时,问椭圆上是否存在一点,它到直线的距离的最小?最小距离是多少?

设计意图:再次体会如何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以点带面,解决多种相关问题.

课例3:直线与圆锥曲线复习背景分析:

高三的复习是在高

一、高二学习基础上的再认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应从整体、系统的高度把握知识,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我们可以以专题研究的方式避免复习在低思维层次上重复:

专题1:几何对象如何代数化

分析体验对几何特征的不同角度的挖掘,转化成的代数问题不同,解决问题的难易程度也不同.2010年北京高考题就是很好的示范. 专题2:化解代数运算的常见思路

思想方法的学习是一个“渐悟”的过程,经过前两个学段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力求高三阶段有所“顿悟”.以专题的形式突破难点,彻底解决学生“听得懂、想不到”、见到解析几何题就联立方程组,算到最后无疾而终的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解一道解析几何题,如何在前面的流程图的指引下,不仅知道该做什么,更知道怎样做!效果立竿见影。

篇3:高中解析几何教学研究

信息技术丰富了高中解析几何教学活动, 赋予了解析几何教学更多的便利性、直观性以及创新性, 能够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实践能力, 能够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而促进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信息技术在高中解析几何教学中应用分析

1. 信息技术在解析几何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在高中解析几何教学中,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的途径主要有两条.首先, 利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解析几何知识具体化.抽象的数学概念、法则、定理等知识均具有生动、具体的现实原型, 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等设备, 将这些现实模型呈现出来, 直观地教授概念、理论等解析几何知识.其次,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演示.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演示演示解题步骤, 强化学生学习解析几何知识的过程, 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的同时, 促进学生的理性认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 开展互动教学.教师可以结合解析几何教学内容的特点, 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设备将需要展现的问题情境呈现出来, 将学生引入到问题解决的氛围当中, 促进学生展开思维, 自主探索, 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2. 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设计

要在信息技术条件下, 合理有序地开展解析几何教学, 就必须进行科学教学设计, 把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具体的解析几何教学设计包括七个环节.第一, 解析几何教学目标分析, 以确定学习主题与教学内容.第二, 学生的特征分析, 以确定学生的认知结构、认知能力和基础知识.第三, 解析几何教学起点确定和先行组织者设计.第四, 创设解析结合教学情境, 设计和提供信息资源.第五,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设计.第六, 设计评价方式.第七, 设计解析几何强化练习.在解析几何教学中, 需要遵循教学设计,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

二、以“圆锥曲线”为例的信息技术条件下解析几何教学

1. 教学内容与目标

“圆锥曲线”是高中解析几何的重点, 其主要内容包括圆锥曲线的概念、图像、性质、方程等.学生需要掌握圆锥曲线的基础知识和蕴含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知识和技能目标是掌握圆锥曲线的概念、图像、性质等基础知识点, 并能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在信息技术条件下,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把握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提高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 激发学生对解析几何的学习兴趣.

2. 学生特征分析

高二学生学习自觉性强, 能够进行独立思考.他们掌握了基础的解析几何知识, 例如圆锥曲线的概念、图像等, 具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 在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方面仍然有所欠缺.

3. 学习资源与教学情境设计

根据“圆锥曲线”的内容特点, 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授课.采用多媒体辅助解析几何教学, 进行直观的教学演示, 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 将抽象的解析几何知识具体化, 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例如, 通过多媒体展示“神舟”九号的视频和图片, 引导学生从实例中抽象出平面图形.

4. 教学过程

教学的主要包括三个环节:提问复习和回顾知识, 情景再现和提出问题, 问题延伸和深入研究.

首先, 提问复习和回顾知识.在这一环节中, 需要重点把握“图像由来”和“曲线定义”两块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演示一个平面从不同的角度截圆锥, 得到双曲线、抛物线、椭圆、圆等, 让学生更直观、更深刻地感受圆锥曲线的形成过程.

其次, 情景再现和问题提出.教师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神舟”九号升空的壮观场面, 引出例题.“‘神舟’九号是中国第三个载人航天器, 于北京时间2008年9月25日发射升空.‘神舟’九号进入预定轨道后, 就开始巡天飞行.这个轨道是一个以地球中心F2为一个焦点的椭圆, 椭圆中心位于原点, 其坐标系如图1所示.地球半径为6371 km, 近地点A和地面相距200 km, 远地点B和地面相距350 km.求:‘神舟’九号飞行轨道的方程.”这道例题以“神舟”九号升空为中的应用价值,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第三, 问题延伸和深入研究.在“神舟”九号升空飞行问题研究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探究“神舟”九号返回的问题, 并设置下面的例题.“某科技小组模拟航天器变轨返回实验, 航天器顺时针运行的轨迹方程:航天器变轨后的轨迹是以为顶点, 以y轴为对称轴的抛物线实线部分, 如图2所示, 航天器的降落点是D (8, 0) , 航天器观测点A (4, 0) 和B (6, 0) 对航天器进行同时跟踪.求变轨后航天器的运行轨迹的曲线方程.”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航天器变轨分行的相关视频, 使学生能够对航天器变轨飞行有直观印象, 在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题.

三、结语

篇4:高中解析几何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 解析结合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114-02

解析几何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难点之一,高中阶段的解析几何对学生的要求较高,要求学生要具备较高的数形结合思想,能够灵活的利用坐标轴把几何问题转化成代数问题,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几何问题。也因此要求教师必须提高高中解析几何教学效率,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激活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在动机,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模型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进而强化学生对解析几何基本思想的理解和应用。下面浅谈一下高中解析几何教学策略。

一、开展探究式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探究式教学是新课改大力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越来越被一线教师所关注,并应用到教学中。在高中解析几何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建构解析几何知识,对数学形成正确的认识,对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有着极大的作用,而且也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探究式教学中应注意: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探究式教学以“问题解决 ”为主线,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为主攻。在开展探究式教学前教师应对解析几何各节内容的教学目标进行充分的分析,做到从教材体系上准确的把握教学内容,理清其前后关系。与此同时,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掌握学生的学情,做到心中有数,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而学生的学习欲望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所以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的利用现实的、有趣的数学情境去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探究学习活动中。

2.紧扣主题,提出猜想假设

猜想是一种探索性思维,纵观数学史中许许多多重要的数学结论都是基于客观观察、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猜想而得出的。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而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其猜想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的领悟能力。在解析几何教学中让学生经历从基础知识、技能到感受数学美、真谛再到创造数学的过程,可以极大的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多为学生创设情景,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的对问题的条件与结论、拓展的走向、解题的思路等作出有效的猜想。当然猜想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顺风的,当学生无法作出猜想戛然而止的时候,可以采用多角度提问的方式去启发学生;当学生提出的猜想不够大胆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采用逆向思维、类比思想等方法再次进行猜想;当学生无法提出猜想时,应引导学生通过个人的猜想转化为集体的共同猜想。总之,在学生提出猜想的前应先引导学生充分理解题意,只要这样才能紧扣主题,提出有效的猜想,从而培养学生的独创意识。

二、强化运算,提升学生的求简能力

强化学生数与式的运算能力,可以为学生正确解答解析几何及其与三角、函数、立体几何等等综合的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中,教师应教会学生合理设计算法,监控学生的运算方向,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思”与“算”的关系,让学生在“繁”中发现“简”,提升学生的求简能力,让学生具有迎难而上和耐心细致的品质。

如,推导“平面内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从下面几个方面由教师一步一步的书写解题过程,示范给学生看:

(1)当直线的斜率存在且不为0(即),可记为

(2)过直线外的一点且垂直于的直线的方程为?

(3)听过加减消元解方程组,得直线与 的交点(即垂足)满足?

(4)点到直线的距离为?

(5)当直线的斜率为0(即)时,点到直线的的距离为?

(6)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即)时,点 到直线的的距离为?

最终得出结论:点到直线的距离为,当直线的斜率为0或是不存在的时候,可以绕开公式直接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定义计算。

分析:此案例设计中渗透了分类与整合的思想,思维的严谨性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不仅要讲算理,还要讲算功,通过教师的一步步示范推导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只要根据算理耐心仔细的计算就一定会得到收获,要明白解决问题不仅依赖于方法,还要有良好的计算能力来保证方法的有效运用。此外,上述案例的学习还为学生学习用面积法、最短距离法等方法推导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做好了铺垫,为学生新内容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一定方法来源。

三、结束语

探究式教学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探究兴趣和探究能力的重要方法,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了,那么学习的兴趣自然就会高,而重视运算能力的提升,是为学生更好的学习解析几何打下坚持的基础,当然提高高中解析几何教学的远不止这两点,更多的教学仍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断的探究、总结、创新,从而更好的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卢彩欢. 解析几何的实践教学法——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引导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12)

篇5: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解析(4篇)

第一篇:高中化学实验改进建议

化学是高中阶段学习的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而化学实验则是化学课程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之一。但是,目前许多化学实验教学在教学方法、实验内容等多方面存在缺陷,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对高中化学实验所存在的缺陷加以总结,并进一步通过分析给出改进的方向和相关建议,对提高高中化学课程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化学;化学实验;改进建议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是人们时常提及的一句俗语,这句俗语虽然有所偏颇,但是从中也可以看出化学课程在高中学习阶段中的重要性。而化学实验是化学课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通过实验可将抽象的化学知识转化为更加直观的实验现象,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极大地提升教学效果。化学实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目前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却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化学课程的学习成效。对化学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梳理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化学实验在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改革大背景下的化学教学要求建立以科学探索为主体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并强调学习情境的活泼性和学生的亲身实践。不论从知识技能、方法过程,还是从学习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来讲,化学实验都是不可或缺的。对于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

1.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普遍会有学生反映教学内容太过抽象,知识点晦涩难懂,久而久之,学生难免会失去学习兴趣。将教学过程与良好设计的实验相结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化学课程的趣味性,以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逐渐培养起学习兴趣之后,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学习欲望,并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自我满足,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2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

高中阶段,化学课程学习对许多学生来说是有一定困难的,将化学实验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有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和概念的掌握,理解化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化学实验技能,从整体上降低课程的学习难度,并使学生认识化学物质之间相互反应的规律,在客观事实的支持下,形成正确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1]在实验操作与实验现象的观察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完成自主学习的过程。

1.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生在掌握实验方法和相应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在实验之前培养自身的质疑精神,在实验遇到新状况时,能够从科学的角度对现象进行解释,并在实验中培养质疑思维,并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推广到日常生活中,在遇到课程之外的问题时,也能够以这样的角度为切入点寻求解决方法,并在这样良性循环过程中,形成科学价值观。另外,化学实验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化学实验本身就是以现象为出发点,总结规律的科学研究方法,有利于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实验中出现的现象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实验中提升创新能力,并习得科学的研究方法。

1.4有助于学生养成严谨的实验态度 实际上,化学实验本身就是一个通过实验论证观点的过程,在化学课程中穿插实验,在其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能够系统性地培养科学的精神和态度,系统性的实验过程能够磨练学生的心性,形成不畏艰难的钻研精神,以实验方法和科学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学生观察现象、总结规律的能力。同时,实验往往需要与他人配合完成,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总体来说,实验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正在以独特的方式改变着教育的模式和观念,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是大有裨益的。

2化学实验中所存在的问题

化学实验在高中阶段的重要性已经被诸多学者所认识到,众多学校也开始了实验教学改革,改革的成果不尽相同。目前,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些许问题,具体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2.1实验现象模糊不清

教师经常在教学中辅以实验,一旦实验所需得到的现象模糊,很难使学生产生清晰的印象,并且会增加学生的疑惑心理,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例如,在金属燃烧焰色反应实验当中,实验要求最好以煤气灯来形成火焰,而不是酒精灯。但课堂实验很难提供完备的实验器具,教师通常以酒精灯作为替代品,而酒精灯所产生的火焰本身会具有黄色,在金属燃烧色的观察时,将会影响观察效果。学生观察不到应有的实验效果,只能机械地记忆课本上所提供的实验结果,造成理解不深刻、记忆困难的情况,课堂演示实验应有的教学效果没有达到,反而给学生造成了困惑。

2.2实验结果难以达到,实验现象异常

在许多化学实验当中,对试剂的量、实验环境等要求都非常精细,微小的差别都会造成实验失败,导致实验结果难以达到,甚至出现实验现象异常的情况。例如,在眼镜反应实验当中,氨水的量十分难以控制,很难得到明亮的眼镜;过氧化钠放置过久就很难达到滴水生火进而引燃燃烧物的情况。反应溶液浓度的大小、酸碱度的控制、实验顺序都很容易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另外,某些实验因为实验前提的要求较高,实验装置、药品等因素不合理,很难产生应有的实验效果。例如稀硝酸和金属铜反应获得一氧化氮的实验,化学平衡受压强的影响实验等等。[2]

2.3实验复杂、耗时较长对教学效果造成负面影响

高中阶段,某些实验相对繁琐,实验仪器的复杂性较高,这些实验往往有很多操作步骤,在实验演示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老师的操作、复杂的实验仪器所吸引,进而导致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不仔细,在对实验进行分析时无所适从,例如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实验等等。同时,复杂的实验步骤也对教师的操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容易产生操作失误,不但不能观察到实验效果,甚至还会对人身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例如,氯气与氢气见光后爆炸的实验等。化学实验中,有许多实验并不是即时反应的,某些实验的耗时非常长,尤其是有机反应实验。这样的实验反应过程少则几小时,多则几天,学生很难观察到实验结果,对教学效果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例如,次氯酸见光分解的实验等等。

2.4实验污染性难以控制,安全性难以保障

化学实验中,使用的试剂、反应产生的所得物中,许多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特别是某些实验中产生的有毒气体,实验中,往往没有对这些气体进行有效处理,虽然对整体大气环境的影响非常轻微,但是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心理造成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环保意识。例如,在黑面包反应实验当中,浓硫酸本身具有危害性,在反应过程中也会大量的释放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具有十分刺激的气味,严重影响了周围环境。[3]另外,许多化学实验室非常危险的,目前广泛存在实验安全性预备不足的情况,因化学实验对教师学生的人身安全造成伤害的案例也屡见不鲜。化学实验必须在保证学生与教师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严格遵守实验的安全规定,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例如,浓硫酸的稀释实验、锅热反应等等。

2.5实验脱离教材,缺少与其它学科间的互通

虽然化学实验是化学课程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但是,仍有许多重要的理论和概念穿插其中,这些理论和概念对课程的理解和学习非常重要。许多理论和概念并没有实验印证,学生只能通过课本死记硬背这些理论和概念,学习效果不佳。另外,化学课程在高中阶段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但是,化学在高中阶段的课程体系中相对独立,与其它学科的联系性不强,学生很难进行系统性学习。

3高中化学实验的改进方向

高中阶段,化学课程中的化学实验不可或缺,然而目前,化学实验整体上存在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严重性不容忽视。这些问题需要得到解决,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施行:

3.1改善实验内容,增强其趣味性和引导性

长久以来,化学实验都给学生一种单

一、枯燥的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化学实验发挥其重要作用,关键在于学生对实验的掌握和理解程度。而学生学好化学实验的关键在于兴趣,只有有了兴趣作为引导,学习效果才能事半功倍。[4]因此,在实验设计的过程中,应特地注意趣味性环节的植入,在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增强学习兴趣,为自主学习提供便利。

3.2改进实验流程,增强实验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科学性和安全性是开展化学实验的前提条件。首先,化学实验的设计不能违背所需遵循的自然规律,并根据实验原理,合理选择实验仪器和实验材料,所用的实验仪器尽量简捷安全。在实验设计阶段,需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实验对反应试剂、反应环境的要求,并全局考虑实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对实验中所产生的有害物质,也要严格按照相应的要求进行处理。其次,应在实验安全可靠的基础上,尽量将实验流程加以简化,方便在课堂上进行演示,以获得良好的演示效果。

3.3改善实验方法,增强反应效果

实验效果、实验耗时会关系到学生的观察,因此反应效果应尽量明显,反应耗时应尽量少。可考虑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增强实验的反应程度、减少实验的反应耗时,也可使用新技术、新方法对实验的仪器和方法加以改善。例如,氯化氢和安琪反应产生白烟的实验中,通常是将两根分别沾有浓氨水与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产生白烟,反应效果通常不够明显。若使用棉花分别蘸取浓氨水和浓盐酸,置于烧杯中,并遮蔽烧杯口。经改善后,实验反应更加剧烈,反应效果更加明显,也更利于学生的观察。另外,实验方法、实验步骤的改进也能够给予学生以启发意义,使学生们了解到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实验,将会得到完全不同的效果。

[1]陈永胜.浅谈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不足与改进[J].学周刊,2018(1).[2]周卓娜.高中化学实验改进的探究与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2018.[3]孙奇文.高中化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研究[J].化学教育,2018(37).[4]于荣华.普通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实施现状及改进对策的研究以大连市几所高中为例[D].辽宁师范大学,2018.作者:朱金鑫 单位:临海市大田中学

第二篇:高中化学教学趣味化学实验运用

??: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趣味化学实验的开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促进高中化学教学改革。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应当巧妙地运用趣味实验进行教学导入、突破重点难点、拓展学生思维,促进良好化学教学效果的实现。

:高中化学;趣味实验;问题;意义;对策

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的学科。对于高中化学的教学而言,化学实验的开展,对于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探索实践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趣味化学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开展,对于提高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良好教学效果的实现具有更加积极的意义。我们知道,趣味化学实验作为一种操作简单、现象鲜明、过程有趣的实验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化学知识的热情,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应当巧妙地运用趣味实验的开展,全面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性。

一、当前高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高中化学教学中,受到高考压力、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依然采取传统化的知识灌输、题海战术,学生长期被动接受知识,化学思维受到极大的束缚,难以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总结起来,当前的高中化学教学存在如下问题:首先,知识灌输,机械记忆。要谈起教师的知识灌输教学模式,我想不用多说,所有人都会明白,因为这毕竟是多年来教师亘古不变的教学模式。在这种知识灌输式教学模式之下,学生们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是被动接受知识的主体;到了高三总复习阶段,教师们惯用的教学手段就是题海战术,让学生通过大量地做题,机械的记忆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其次,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的开展效果不好。一方面,教师缺乏开展化学实验的意识,虽然新课程改革对教师化学实验的开展有了明确的硬性的规定,但是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一些教师依然偷斤减两,运用大量的理论课程代替实验课程,从而影响了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另一方面,在化学教学中,部分学校在实验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较为薄弱,实验器材的匮乏,是影响教师开展化学实验的重要因素。基于以上几点因素:当前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开展不容乐观,效果不甚理想,不利于学生化学学习能力和效率的提升。

二、趣味化学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开展的意义

对于高中化学的教学而言,趣味化学实验的开展,具有很多积极的意义:

1.有利于改变传统落后的课堂教学模式

趣味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开展,主要方式是教师结合教学的内容,通过一些有趣的化学实验的开展,在课堂导入环节、新知识的讲解环节、重点和难点环节给学生开展。这样的教学模式,和传统的知识灌输式教学模式是完全不同的。尤其是在新知识的教学中,教师通过一些有趣的化学实验进行导入,设置疑问和悬念,让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进入知识课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而言是具有积极意义的,远比教师直接给学生讲解和灌输知识显得更加的有意义。由此可见,趣味化学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开展,有利于改变传统落后的课堂教学模式。

2.有利于提高化学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对于化学这样一门极具科学性的学科而言,教师要想全面、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是比较难的。而趣味化学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开展,则能够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我们知道,趣味化学实验不仅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还能够彰显化学知识的奥秘,让学生在观察和总结研究实验的过程中,获得不一样的体验和感悟。而正是因为趣味化学实验本身所具有的趣味性,让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显得更加的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趣味化学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开展的有效性对策

既然趣味化学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开展具有如此积极的意义,那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趣味化学实验的开展具有哪些有效的对策呢?

1.运用趣味实验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课堂导入是一个关键性的环节。有效的课堂导入,能够在瞬间吸引学生的眼球,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促进课堂学习效率的提升。因此,作为高中化学教师,应当紧密结合趣味实验的导入,促进良好教学效果的实现。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铁盐和亚铁盐的相关知识时,就可以运用一个茶水变色的趣味小实验,让学生对铁盐和亚铁盐的性质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在茶水变色小实验中,教师就是巧妙地运用铁的性质,让学生观察到不一样的茶水颜色,激发学生探索化学知识的热情。在这里,基于篇幅限制,笔者不再赘述实验的整个过程,如果教师们感兴趣,可以通过互联网资源查询实验的过程和方法。

2.运用趣味实验,突破重点难点

对于高中化学的教学而言,关于重点和难点知识,教师不应当再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予以完成。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趣味实验的开展,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困难的知识一下子变得直观而易懂,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促进学生化学学习效率的提升。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金属的化学性质该章节的内容时,就可以通过钠的氧化的化学趣味实验,让学生观察钠的切口在空气中氧化变暗的过程,然后问学生:为什么钠在空气中会氧化变暗?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进入课堂,学习的效果将会非同一般。

3.运用趣味实验,拓展学生思维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而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化学思维的形成显得格外关键。但是,传统的知识灌输式教学模式,则不利于学生化学思维的形成。因此,教师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可以通过趣味化学实验的开展,有效地拓展学生的化学思维,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在趣味实验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改变过去演示实验的现状,让学生亲手实验,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总而言之,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趣味化学实验的开展,有效地改变传统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全面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化学思维,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1]范杰.趣味化学辞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作者:张伟 单位:遵义市第二十一中学

第三篇:高中化学实验课教学的有效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课程,在我们的教学中,需要时刻的关注到学生的学习问题,让学生们能够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参与到化学的实验中去。但是我们知道,高中的化学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根据学生们普遍反映的情况来看,其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是不够到位的,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也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是必须要通过实验的课程来加以跟进的,让学生们在实验的过程中能够及时的做到对知识点的巩固和复习。本文就围绕着浅谈高中化学实验课教学的有效性做出了一些探讨。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高效课堂

化学是一门理科的课程,学生们在初中的时候才开始接触到这门课程,那时候的课程还是比较的简单的,但是进入到高中以后,我们的学习就会变得有一定的难度了,在基础的知识的背后,会存在一定的拓展方面的问题,这就要求学生们要有一定的化学的思维模式。而我们知道,化学的建立就是存在于实验之中的,因此,在学习的时候我们也不能够背离其道,要将我们的学习全方位的发展,让学生们在学习的时候能够充分地考虑到实验的重要性,用实验去检验真理,体验实验的乐趣。

一、引导学生参与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参与探究意识

新课程的改革,对于我们的教学也提出了一定的新的要求。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要求教师将我们的课堂还给学生们,让学生们做课堂的主人,在学习的时候能够更加的主动,积极的配合教师给予的任务,和同学们相互配合,将自己的学习做到更好。对于我们的化学来说,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很多的学生在初中刚开始接触到化学的时候觉得化学还是比较简单的一门学科,但是我们要知道,学生们在初中是刚接触到化学,学习的知识也是比较的入门的,但是进入到高中之后,其方程式的表达以及题目的设置都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一定的拓展,并且需要大量的实验来支撑。因此,在高中的化学课堂中,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能够处在一个实验的环境中,将化学的学习发挥到最大的优势。在化学的课堂中,教师可以先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下来,让学生们了解到反应的原理,然后根据课本的步骤,将所需要的器材和物品都准备好,开始进行初步的实验探究。我们可以做一份实验报告的表格,将反应的现象以及得出的结论记录下来。我们的教师可以将操作的过程逐步的分解,让学生们能够明白其中的原理和每一步会发生的现象,然后展示给我们的学生。学生们在这种分解的过程中会对一个化学方程式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在脑海中也会有非常深刻的印象。学生们在初步的感悟到反应的原理之后,会逐渐的对这些表现的现象感兴趣,在化学的学习中能够更加的主动,投入自己更多的热情,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技能。而学生们在掌握到实验的方法之后,可以逐步的参与到探究的环境中去,培养自己的探究意识,让自己知道,化学的学习是离不开我们的实验的,需要学生们对实验起到高度的重视,在学习的时候能够充分地运用到实验认证的思想,使得自己的思维更加的严谨。

二、结合实验探究,突破重点难点

在化学的课程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使用到探究式的实验方法。而我们的探究式的实验方式一般都是由一定的猜想开始的,在实验的初期阶段,会有一份实验报告的表格,在第一栏是我们的猜想阶段。因为我们不是初次的接触到化学的实验,在实际的运用的时候可以根据以往的经验和学习到的知识大胆地进行猜想,看看方程式中有哪些分子和原子存在,根据这些物体的性质猜想得到的结果会是怎么样的。在进行了合理的猜想之后,往往能够对化学方程式有一个比较详细的了解,能够对反应的原理进行一个合理的分析,而学生们能够在实验的过程中进行归纳和总结,将相同原理的方程式进行分类,在下一次实验的时候可以进行对比的实验,看看其反应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以此区别于其他种类的形式,达到对化学实验的高级认知。我们发现,学生们在进行实验的时候一开始往往都是比较遵循课本中所体现的步骤的,这能够让学生们对实验的基本步骤做到详细了解,在实验的过程中更注意到求知性和准确性,能够确保我们的实验是非常的科学严谨的。而在学生们对基本的知识掌握得比较详细的时候,也可以开始自己设计一些小实验,同样运用到探究的方式,看看自己的猜想是否是合理的,这样通过实验来验证的方式对于学生们来说是十分的有利的,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们在学习的时候更加的积极主动,并能够不断地拓展自己的学习思维,使他们在学习化学的时候将实验的方式深入到自己的内心,做到用科学的实验验证自己的学习,为自己的日后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开展课外实验,延伸学生学习

课堂的时间总是比较的有限的,因此,我们不能只局限于课堂的实验教学,在课后的时间内,也需要引入一些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们能够延伸自己的学习。在课外的时候,我们可以设置开放的实验室,让学生们进行小组的合作模式,进入到实验室中完成自己想要学习的实验,而对于生活中的一些小现象,也可以带入到我们的实验室中进行研究,看看其与自己的猜想是否一致。我们知道,生活中的很多现象是十分的相似的,但是他们的原理却是不尽相同的,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可以将其进行合理的验证。但是对于教师们来讲,还是需要注意到一定的安全性的,虽然是课外的实验,也是要由我们的教师在一旁加以引导的。毕竟对于化学的实验来说,有些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的,只有在保证了孩子们的安全之后,才能够在实验中让孩子们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四、小结

总而言之,在我们的高中化学的教学中,是脱离不了实验的教学的。对于学生们来讲,其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完成自己的实验,在实验中感悟到真理的正确性,培养自己的实验探究精神。

[1]石敏.关于案例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高考(综合版),2014(3).

[2]彭庆国.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教书育人,2014(7).作者:宋素珍 单位:江苏省沭阳县华冲中学

第四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分析

??:化学是高中教育阶段的重点学科之一,对于学生化学素养以及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引导学生参与实验探究是教师应当重点思考的问题之一。素质教育理念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教学手段被应用到了化学实验教学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文中将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提高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途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

高中化学知识的难度以及知识的数量都有明显的增加,而高中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不足,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并不到位,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问题与困难。而实验则可以将抽象的化学知识具体、形象的展示出来,并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获得直接的知识体验。因此开展高效的实验教学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但是当前化学实验教学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应当对此予以重视,并创新实验教学方法。

一、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实验教学模式较为死板

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师往往将应对高考、提升学生的应试成绩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在此情况下,实验教学并不受重视。在课堂上,教师多采用单一的灌输模式展开实验教学,将实验过程、原理、实验注意事项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记录,教学模式极为单一,此时,实验教学显得极为枯燥,学生对实验过程的认识不够深刻,甚至会逐渐丧失对实验的学习兴趣,这对实验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升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二)学生没有亲自参与实验的机会

为了追赶教学进度,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学习、复习理论知识,教师很少给予学生机会亲自参与实验,实验教学仅停留在表面上。很多实验并不能在课堂上全面展开,教师仅简单为学生进行实验演示,学生无法深刻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他们对实验操作的了解不足,不能灵活掌握实验知识,这对学生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养的发展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三)实验要求过于宽松

有时教师会给予学生一定的机会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但是却并没有严格约束学生的实验行为,要求极为宽松,如教师并没有对学生使用实验试剂的行为予以管理,致使实验中出现较多的问题,最终影响实验的结果,甚至导致实验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这不仅影响着学生实验能力的发展,也影响着学生科学思维的形成,学生不能够以严密的逻辑思考、分析、解决问题。

(四)实验常常被多媒体技术替代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技术手段被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多媒体技术就是其中之一。这些辅助手段的使用极大地丰富了课堂形式与内容,但是有些教师过于依赖这些技术或错误的将辅助手段当做课堂的全部,利用多媒体技术代替实验操作,所有的实验都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展示,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但是学生不能够亲身参与操作,也不能全面观察到实验现象,实验的真实性明显不足,实验教学不够深入。

二、提高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一)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为了保证探究式教学模式可以顺利实施,教师应当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要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并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设计实验活动。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保证态度的温和,使学生能够放松心情,愿意将自己的疑惑告知教师,这样教师才能够使教学活动合理化,使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同时在课堂氛围的营造方面,教师还应当将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起来,通过视频、动画以及音频等内容展开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从视觉与听觉上感知实验内容,加深对实验的理解与认知。

(二)应用生活资源展开实验教学

化学物品的名称复杂、性质特征各异,学生在学习与记忆中可能会遇到较多的困难,此时教师为了降低学习难度加深学生的记忆,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资源进行实验教学,如用盐代替氯化钠、用酒精蜡代替酒精灯等,教师可以将实验中所需的漏斗、蒸发皿、玻璃棒等器材列举出来,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物品与之有相似之处,或者可以替代这些实验器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与联想能力将被极大的激发,在学习与记忆的过程中,可以有效运用联想法,加深对知识点的认知。同时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的操作能力将得到极大的提升,他们的自信心与学习兴趣也将有所增强。

(三)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实验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让学生可以在实验中获得直接的体验,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实验。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思想,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让学生有机会展开实验操作。在实验开展以前,教师可以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实验的基本流程,并严格提出要求,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然后再让学生分组展开实验操作。例如在氢氧化铝的制备实验中,教师可以选用一种方案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意识到实验的基本过程以及操作要点,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自己制订实验方案,并写出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最后展开实验操作。这能够加深学生对氢氧化铝分解、制备知识的认知与理解程度,提升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四)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有效结合到一起

为了保证实验课堂的有序展开,教师应当将理论与实验有效结合到一起,让学生能够在实验中验证理论,也能够以理论为指导展开实验,例如在《金属的腐蚀与防护》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将实验相关的基础理论内容告知学生,并引导学生思考铁生锈的原因,然后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当实验结果与自身的猜想相符合时,学生将会产生成就感与自信心,使探究式教学能够真正有所收获。

三、结语

素质教育对高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凸显出来,但是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实验教学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如教学模式死板、学生不能亲自参与实践、实验教学过于宽松、实验被多媒体所取代等。为了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实际效果,首先,教师应当积极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其次,应当应用生活资源展开化学实验;再次,可以引导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最后,还应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有效结合到一起。

[1]郭淑真.如何提高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17(3).

[2]朱章洋.浅析如何提高高中化学的实验教学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7(8).

[3]燕永梅.提高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途径探究[J].新课程(下),2015(2).

篇6:高中解析几何教学研究

立体几何在历年的高考中有两到三道小题,必有一道大题。虽然分值比重不是特别大,但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就如何学好立体几何谈几点建议。

一 培养空间想象力

为了培养空间想象力,可以在刚开始学习时,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模型用以帮助想象。例如:正方体或长方体。在正方体中寻找线与线、线与面、面与面之间的关系。通过模型中的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观察,逐步培养自己对空间图形的想象能力和识别能力。其次,要培养自己的画图能力。可以从简单的图形(如:直线和平面)、简单的几何体(如:正方体)开始画起。最后要做的就是树立起立体观念,做到能想象出空间图形并把它画在一个平面(如:纸、黑板)上,还要能根据画在平面上的“立体”图形,想象出原来空间图形的真实形状。空间想象力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胡思乱想,而是以提设为根据,以几何体为依托,这样就会给空间想象力插上翱翔的翅膀。

二立足课本,夯实基础

直线和平面这些内容,是立体几何的基础,学好这部分的一个捷径就是认真学习定理的证明,尤其是一些很关键的定理的证明。例如:三垂线定理。定理的内容都很简单,就是线与线,线与面,面与面之间的关系的阐述。但定理的证明在出学的时候一般都很复杂,甚至很抽象。掌握好定理有以下三点好处:

(1)培养空间想象力。

(2)得出一些解题方面的启示。

(3)深刻掌握定理的内容,明确定理的作用是什么,多用在那些地方,怎么用。

在学习这些内容的时候,可以用笔、直尺、书之类的东西搭出一个图形的框架,用以帮助提高空间想象力。对后面的学习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三总结规律,规范训练

立体几何解题过程中,常有明显的规律性。例如:求角先定平面角、三角形去解决,正余弦定理、三角定义常用,若是余弦值为负值,异面、线面取锐角。对距离可归纳为:距离多

用心爱心专心

1是垂线段,放到三角形中去计算,经常用正余弦定理、勾股定理,若是垂线难做出,用等积等高来转换。不断总结,才能不断高。

还要注重规范训练,高考中反映的这方面的问题十分严重,不少考生对作、证、求三个环节交待不清,表达不够规范、严谨,因果关系不充分,图形中各元素关系理解错误,符号语言不会运用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具体来讲就是按课本上例题的答题格式、步骤、推理过程等一步步把题目演算出来。答题的规范性在数学的每一部分考试中都很重要,在立体几何中尤为重要,因为它更注重逻辑推理。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同学来说,考试的每一分都是重要的,在“按步给分”的原则下,从平时的每一道题开始培养这种规范性的好处是很明显的,而且很多情况下,本来很难答出来的题,一步步写下来,思维也逐渐打开了。

四逐渐提高逻辑论证能力

立体几何的证明是数学学科中任一分之也替代不了的。因此,历年高考中都有立体几何论证的考察。论证时,首先要保持严密性,对任何一个定义、定理及推论的理解要做到准确无误。符号表示与定理完全一致,定理的所有条件都具备了,才能推出相关结论。切忌条件不全就下结论。其次,在论证问题时,思考应多用分析法,即逐步地找到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向已知靠拢,然后用综合法(“推出法”)形式写出

五典型结论的应用

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对于证明过的一些典型命题,可以把其作为结论记下来。利用这些结论可以很快地求出一些运算起来很繁琐的题目,尤其是在求解选择或填空题时更为方便。对于一些解答题虽然不能直接应用这些结论,但其也会帮助我们打开解题思路,进而求解出答案。

我相信,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做到了以上六点,那么任何题目也会迎刃而解。

六“转化”思想的应用

我个人觉得,解立体几何的问题,主要是充分运用“转化”这种数学思想,要明确在转化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有什么联系,这是非常关键的。例如:

1.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转化为两条相交直线的夹角即过空间任意一点引两条异面直线的平行线。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转化为直线与直线所成的角即斜线与斜线在该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角。

2.异面直线的距离可以转化为直线和与它平行的平面间的距离,也可以转化为两平行平面的距离,即异面直线的距离与线面距离、面面距离三者可以相互转化。而面面距离可以转化为线面距离,再转化为点面距离,点面距离又可转化为点线距离。

用心爱心专心 2

3.面和面平行可以转化为线面平行,线面平行又可转化为线线平行。而线线平行又可以由线面平行或面面平行得到,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同样面面垂直可以转化为线面垂直,进而转化为线线垂直。

4.三垂线定理可以把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垂直转化为空间的两条直线垂直,而三垂线逆定理可以把空间的两条直线垂直转化为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垂直。

以上这些都是数学思想中转化思想的应用,通过转化可以使问题得以大大简化。

上一篇:南太平洋重要岛国商标申请制度介绍下一篇:I’m?watching?TV.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