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绩效体系设计方案

2024-04-26

组织绩效体系设计方案(精选6篇)

篇1:组织绩效体系设计方案

绩效管理体系设计方案 目 录

第一部分 总则 2 一 目的 2 二 释义 2 三 基本目标 2 四 基本原则 2 五 适用范围 2 六 考核者 2 七 被考核者 3 八 绩效管理内容 3 九 绩效考核时间和频次 3 十 绩效管理程序 3 十一 绩效评价等级标准 4 第二部分 公司绩效管理 4 一 释义 4 二 公司绩效管理内容及考核频次 4 三 个人绩效与组织绩效挂钩方式 5 第三部分 部门绩效管理 5 一 释义 5 二 部门绩效管理内容及考核频次 5 三 月度绩效管理实施 6 四 季度度绩效管理实施 6 五 绩效管理实施 6 第四部分 管理人员绩效管理 6 一 释义 6 二 绩效管理内容及考核频次 6 三 季度绩效管理实施及结果整合 7 四 绩效管理实施及结果整合 7 第五部分 非管理人员绩效管理 7 一 释义 7 二 绩效管理内容及考核频次 7 三 月度绩效考核实施及结果整合 7 四 季度绩效管理实施及考核结果整合 8 五 绩效管理实施及考核结果整合 8 第六部分 绩效管理结果应用 8 一 释义 8 二 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 8 三 绩效改进计划 9 四 薪资调整 9 五 员工发展档案 9 六 降/免职 9 第七部分 KPI指标的设定 9 一 销售体系 9 二 技术体系 10 三 生产体系 10 四 管理支持体系 10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 总则 一 一 目的

为了建立和优化某某公司的绩效管理体系,使绩效管理成为管理者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手段,提高公司运行效率;保证薪酬管理体系的动态、持续发展,成为员工激励的有效方式;为构筑系统、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打下良好基础,保证某某公司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特制订本规程。二 二 释义

绩效管理是通过对某某公司核心价值理念与价值驱动因素的判断,依据一定的程序、规则和方法,对某某公司各部门、员工和管理者的工作过程和工作产出进行综合管理与评价。三 三 基本目标

1.1.通过绩效管理体系实施目标管理,保证员工行动与核心价值取向和整体战略目标相一致,提高在市场竞争环境中的核心竞争能力与整体运作能力。

2.2.通过对部门工作业绩的评估,促进其实现整体业绩的改善与提升及人员的团队合作精神。

3.3.依靠制度性的规范与约束,建立起自我激励、自我约束、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

4.4.通过绩效管理帮助每个员工提升工作绩效与工作胜任力,实现员工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与辉煌,同时建立适应企业发展战略的人力资源队伍。

5.5.在绩效管理的过程中,促进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形成开放、参与、沟通的团队氛围,增强企业凝聚力。四 四 基本原则

1.1.公开性原则:考核者要向被考核组织、被考核者明确说明考核的标准、程序、方法、时间等事宜,使考核有透明度。

2.2.客观性原则:考核要做到以事实为依据,对被考核组织和被考核者的任何评价都应有事实根据,避免主观臆断和个人感情色彩。3.3.开放沟通原则:在整个考核过程中,考核者和被考核者要开诚布公地进行沟通与交流,考核结果要及时反馈给被考核者,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并提出今后应努力和改进的方向。发现问题或有不同意见应在第一时间内进行沟通。

4.4.差别性原则:对不同类型组织、不同类型被考核者进行考核评价时,要根据不同的工作内容制定切合实际的标准,考核的结果要适当拉开差距,不搞平均主义。

5.5.常规性原则:绩效管理是各级管理者的日常工作职责,对下属部门及下属员工做出正确的评价,帮助下属改善工作业绩是管理者重要的管理工作内容,绩效管理必须成为管理者常规性的管理工作。

6.6.发展性原则:绩效考核是通过约束与竞争机制促进个人及团队的发展,因此,考核者和被考核者都应将通过绩效管理手段提高工作绩效作为首要的目标。任何利用考核手段打击、压制、报复他人和小团体主义的做法都应受到制度的惩处。五 五 适用范围

本绩效管理规程适用于以下组织和人员: 1.1.某某公司下属各部门;

2.2.所有某某公司正式员工,但不包括以下人员: 2.1.2.1.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2.2.2.2.兼职、特约人员

2.3.2.3.试用上岗时间不足20天者

2.4.2.4.考核期休假、停职时间逾考核周期的1/2者

2.5.2.5.严重违反某某公司规章制度,应当按照奖惩条例及国家法律惩处的员工 六 六 考核者

在本绩效管理规程中,绩效管理的实施者为各级、各类被考核组织、被考核者的直接上级,考核者必须将绩效管理作为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成为提升管理水平和管理效果的有效途径。在绩效管理过程中,考核者有责任指导、帮助、激励被考核者的工作,被考核组织和被考核者的工作表现和业绩是考核者业绩的重要体现。

行政管理部和品质保证部作为监管部门,根据公司对工作纪律和产品质量的要求,对各部门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若发现违纪现象,第一时间通知对方所在部门管理者,作为员工在考核期内的重要表现记录,并作为员工在考核期内绩效考评的依据。七 七 被考核者

本绩效管理规程的被考核者包括两部分:被考核组织(部门)和被考核个人(管理者和员工)。

被考核者有权了解绩效管理的规则、程序和方法,有权知晓考核结果,并对不公正的绩效考核结果进行申诉。八 八 绩效管理内容

绩效管理所关注的是被考核者在考核期内的工作表现和业绩,被考核者工作之外的言行和表现不作为本绩效管理规程的考核内容。

1.1.从被考核对象角度,绩效管理内容分为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1.1.1.1.组织绩效是对组织(即各部门)工作表现和业绩的评价。1.2.1.2.个人绩效是对组织中个人工作表现和业绩的评价。

2.2.从绩效管理的指标内容体系出发,绩效管理分为任务绩效、周边绩效和管理绩效。

2.1.2.1.任务绩效是与被考核者(组织)的职责(职能)直接相关,从工作任务、工作结果的角度,对工作的数量、质量、时效性等方面进行评价。结合工作产出确定衡量标准。2.2.2.2.周边绩效与对达成工作职责、任务,以及对组织运行有影响的支持性工作因素直接相关,涉及到工作责任心、团队合作、客户服务等方面。以行为描述的方式来评价,它包括人员的周边绩效和组织的周边绩效。2.3.2.3.管理绩效是与管理者的管理过程直接相关,涉及决策与授权、计划与组织、人员和团队管理等方面,以行为描述的方式进行评价。

九 九 绩效考核时间和频次

对不同职位体系、不同层次和不同考核指标,采用不同的考核时间和频次。具体参见以下章节关于考核内容和考核频次的部分。

十 十 绩效管理程序

对任何被考核者(组织)实施绩效管理时,原则上都按照以下程序执行。1.1.任务绩效 步骤一:计划

§ § 考核期初考核者与被考核者就本考核期内的工作任务进行沟通; § § 考核期初行政管理部将相应的绩效管理表格分发至考核者,考核者与被考核者在工作任务确认栏中共同签字确认; 步骤二:工作执行

§ § 任务变更--被考核者在考核者的指导下开展工作。若环境发生变化导致工作任务变化,考核者与被考核者就变化的工作任务沟通,双方在任务变更栏中签字; § § 考核者对被考核者在考核期间的重要工作表现进行记录,作为考核评价的客观依据; 步骤三:考核实施

§ § 考核期结束,考核者根据双方沟通的工作任务,按照绩效管理体系要求的评价标准评价被考核者的任务绩效;

§ § 被考核者将评价结果送交行政管理部,由其对考核分数进行整合,并会同被考核者(组织)的间接上级对评价结果进行审核; 步骤四:考核申诉与绩效面谈

§ § 行政管理部将整合并审核后的评价结果通知考核者(组织)。考核者就审核后的评价结果与被考核者进行面谈沟通,并与被考核者达成工作绩效改进计划;

§ § 考核者和被考核者就绩效考核结果在规定时间内签字。如被考核者对考核结果不满意,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填写绩效管理申述表,提出申诉; § § 已签字确认的考核结果,行政管理部留存一份备案,同时被考核者所在部门做相应备案。对提出申诉的,行政管理部将申诉表及相关材料送交被考核者的直接上级进行复核;

§ § 对于提出申诉者,行政管理部将考核者直接上级的复核结果通知申诉者。由申诉者在申诉及复核通知单上签字,并将该复核单一式两份分别交由申诉人所在部门和行政管理部留存;

§ § 没有申诉的考核结果作为最后的考核结果。已申诉的,申诉与复核通知单上的结果为最后考核结果。2.2.周边绩效和管理绩效

对于同一组织和个人来讲,周边绩效和管理绩效每一周期的评价内容都是一致的。对于周边绩效和管理绩效的考核程序从步骤二开始,同任务绩效的考核程序。

十一 十一 绩效评价等级标准

在对被考核者任务绩效、周边绩效与管理绩效的指标、因素及综合结果进行评价时,均按等级评价的方式进行处理,具体的等级标准分为五级: 等级 目标达成情况 说明

A(9-10分)出色 145%以上 工作绩效始终超越本职位常规标准要求,通常具有下列表现:在规定的时间之前完成任务,完成任务的数量、质量等明显超出规定的标准,得到来自客户的高度评价。135—145%

B(7-8分)优良 125—135% 工作绩效经常超出本职位常规标准要求,通常具有下列表现: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要求完成任务并经常提前完成任务,经常在数量、质量上超出规定的标准,获得客户的满意。115—125%

C(5-6分)可接受 105—115% 工作绩效经常维持或偶尔超出本职位常规标准要求,通常具有下列表现:基本上达到规定的时间、数量、质量等工作标准,没有客户的不满意。95—105% D(3-4分)需改进 85—95% 工作绩效基本维持或偶尔未达到本职位常规标准要求,通常具有下列表现:偶有小的疏漏,有时在时间、数量、质量上达不到规定的工作标准,偶尔有客户的投诉。75—85%

E(1-2分)不良 60—75% 工作绩效显著低于常规本职位正常工作标准的要求,通常具有下列表现:工作中出现大的失误,或在时间、数量、质量上达不到规定的工作标准,经常突击完成任务,经常有投诉发生。60%以下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 公司绩效管理

一 一 释义

公司绩效管理是对公司下属各部门的任务指标完成情况的综合评价。对公司的绩效评价,根据经公司董事会批准的《规划》进行。公司绩效评价结果作为考核期内公司员工绩效薪酬发放的部分依据,对组织内全体员工的最终绩效都有影响。通过公司绩效管理,提高组织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 二 公司绩效管理内容及考核频次

对于公司的绩效管理针对任务绩效部分进行,具体考核指标依据年初董事会批准的《规划》。根据业务性质的不同,分为四个体系:职能管理体系、技术体系、生产体系、销售体系。对于不同业务性质的部门,绩效管理的时间和频次有所不同。

1.1.属于职能管理体系、技术体系的部门,考核频次——季度。2.2.属于生产体系、销售体系的部门,考核频次——月度。

三 三 个人绩效与组织绩效挂钩方式 管理层级/职位系列 基本工资 绩效工资 公司绩效 部门绩效 个人绩效 高级经理

60%

30%

10% 中层经理 技术

60%

20%

15% 5% 职能 70% 10% 15% 5% 销售 50% 15% 20% 10% 职员 技术 80% 10% 10% 5% 职能 70% 5% 10% 15% 销售 50% 10% 15% 25%

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 部门绩效管理 一 一 释义

部门绩效管理是对某某公司各业务体系的部门—生产体系、销售体系、技术体系、管理体系和职能体系的工作计划、计划指标完成情况进行的总体评价。部门绩效结果对部门内全体员工的最终绩效都有影响。通过部门绩效考核,提高部门内部成员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 二 部门绩效管理内容及考核频次

根据各部门的业务类型不同,划分为:生产体系、销售体系、技术体系、管理支持体系。

生产体系 注塑车间总装车间 销售体系 营销部驻沪办

技术体系 产品部模具部(含加工组)模具改善部品质保证部

管理支持体系 行政管理部后勤保障部设备部生产副总办财务部供应部信息中心营销策划

对不同体系的部门考核对象,采用不同的考核内容和考核频次。所属体系 任务绩效 周边绩效 生产体系 月度

销售体系 月度

技术体系 季度

管理体系 季度

支持体系 季度 季度

支持体系的工作多为常规性任务,对其任务绩效的界定范围为非日常性的、以项目形式运作的工作。

三 三 月度绩效管理实施 生产体系和销售体系——

月度绩效考核结果即为月度任务绩效考核结果。

四 四 季度度绩效管理实施 1.1.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 季度绩效水平=季度任务绩效 2.2.支持体系

季度绩效水平=季度任务绩效*0.4+季度周边绩效*0.6

五 五 绩效管理实施 1.1.生产体系和销售体系

绩效水平是月度绩效管理结果的综合。绩效水平=∑(月度任务绩效)/12。2.2.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

绩效水平是季度绩效管理结果的综合。绩效水平=∑(季度绩效)/4。3.3.职能体系

绩效水平=∑(季度绩效)/4*0.6+∑(季度绩效)/4*0.4。

第四部分 第四部分 管理人员绩效管理 一 一 释义

管理人员绩效管理是对管理者工作进行的综合评价。采用自我评价和直接上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管理者的工作产出、工作态度、管理职责的履行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在人事上给予不同待遇,进而强化管理者的危机观念、管理意识,提高业务和行政管理能力。

二 二 绩效管理内容及考核频次

针对不同层次的管理者,绩效管理的内容及实施考核的频次是不同的。管理层次 任务绩效 管理绩效 决策层 季度 中层管理者 季度

管理者的任务绩效即为考核期内所在组织的整体绩效水平。三 三 季度绩效管理实施及结果整合 季度绩效水平=所在组织季度整体绩效 1.1.公司决策层

其任务绩效即为公司季度综合绩效水平季度综合绩效水平=公司季度综合绩效水平

与薪酬挂钩的总体绩效水平=公司季度综合绩效水平2.2.公司中层

其任务绩效即为所在部门季度绩效水平的综合 季度综合绩效水平=所在部门季度绩效 与薪酬挂钩的总体绩效水平=公司季度绩效*1/3+季度综合绩效水平*2/3

四 四 绩效管理实施及结果整合

绩效管理是对管理者在考核内的工作产出、工作表现、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的综合评价。1.1.公司决策层

其任务绩效即为公司绩效水平

综合绩效水平=公司绩效水平*3/4+管理绩效*1/4 与薪酬挂钩的总体绩效水平=综合绩效水平2.2.公司中层

其任务绩效即为所在部门综合绩效水平

综合绩效水平=所在部门绩效*0.75+管理绩效*0.25 与薪酬挂钩的总体绩效水平=公司绩效*1/3+综合绩效水平*2/3

第五部分 第五部分 非管理人员绩效管理 一 一 释义

依据公司绩效管理规程,对从事非管理岗位工作的员工的工作过程和工作产出进行评价,采用自我评价和直接上级评价相结合、间接上级审核的方式。自我评价是公司绩效管理规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是通过被考核者的自我反思、总结、评价,激励被考核者改进工作、端正工作态度,提升工作绩效。同时管理者通过绩效管理监督下属工作、帮助下属改善工作绩效,成为其有效的管理手段。

二 二 绩效管理内容及考核频次

对于员工进行绩效管理的内容分别为任务绩效和周边绩效,只是针对不同职系的员工,考核的频次不同(职系划分—参照薪酬管理体系中的划分方式)。

所属职系 任务绩效 周边绩效 生产职系 月度

销售职系 月度

技术职系 季度 季度 支持职系 季度 季度

对于支持职系的员工,其任务绩效的界定范围同职能组织的界定范围,即非常规的,以项目形式运作的任务。日常性的工作作为周边绩效评价的内容。

三 三 月度绩效考核实施及结果整合

月度绩效管理主要是针对生产职系和销售职系的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进行的考核和评价。月度绩效考核结果的累积成为季度任务绩效的依据。1.1.生产职系

月度综合绩效水平=月度任务绩效考核结果

与薪酬挂钩的总体绩效水平=公司月度绩效*1/6+部门月度绩效*1/3+月度综合绩效水平*1/2 2.2.销售职系

月度综合绩效水平=月度任务绩效考核结果

与薪酬挂钩的总体绩效水平=公司月度绩效*1/5+部门月度绩效*3/10+月度综合绩效水平*1/2

四 四 季度绩效管理实施及考核结果整合 1.1.生产职系和销售职系

季度综合绩效水平=∑(月度综合绩效水平)/3 与薪酬挂钩的总体绩效水平=∑(月度与薪酬挂钩的总体绩效水平)/3 2.2.技术职系和支持职系

季度综合绩效水平=季度任务绩效*0.6+季度周边绩效*0.4 与薪酬挂钩的总体绩效水平=公司季度绩效*1/4+部门季度绩效*1/4+季度综合绩效*1/2

五 五 绩效管理实施及考核结果整合

绩效综合评估是对员工在本内的工作贡献和产出以及其它支持性因素所做的综合性评价。绩效水平是季度绩效的累积。综合绩效水平=∑(季度综合绩效)/4 与薪酬挂钩的总体绩效水平=∑(季度与薪酬挂钩的总体绩效水平)/4 第六部分 第六部分 绩效管理结果应用 一 一 释义

绩效管理结果的应用是指依据对被考核者的考核结果,实施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将绩效管理与其它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联系起来。绩效管理结果主要运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1.作为绩效改进与培训计划的主要依据;

2.2.作为薪资调整和绩效奖金分配的直接依据,与薪酬制度接轨; 3.3.作为职位等级晋升(降)和岗位调配的依据;

4.4.记入员工发展档案,为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二 二 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

在对被考核人员或组织的综合考核结果进行最终处理时,分为5等10级,分别对应不同的绩效工资标准: 等级 目标达成情况 绩效工资比例 说明 A(9-10分)出色 145%以上 150% 超额绩效工资 135—145% 135%

B(7-8分)优良 125—135% 125%

115—125% 115%

C(5-6分)可接受 105—115% 105%

95—105% 100% 基础绩效工资 D(3-4分)需改进 85—95% 85% 75—85% 70%

E(1-2分)不良 60—75% 55%

60%以下 0

三 三 绩效改进计划

各级考核者和被考核者应及时针对考核中未达到绩效标准的因素分析原因,制订相应的绩效改进计划。考核者有责任为被考核者实施绩效改进计划提供指导、帮助以及必要的培训,并跟踪检查改进效果。

四 四 薪资调整

依据绩效考核结果,依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改变岗位薪资等级,从而激励员工在更好地作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享受公司更好的人事待遇。即由原职位薪资等级进入(或降入)职位要求更高(低)、工资待遇更高(低)的上(下)位职位薪资等级。

五 五 员工发展档案

各级管理者应将员工历次考核结果记入员工发展档案,作为员工培训发展的依据。

人力资源归口管理部门有责任依照各公司目前的员工状况,制订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安排组织各部门员工参加培训。员工的岗位轮换、调动也应以考核结果为依据。

六 六 降/免职

对于绩效考核结果为“E”的员工,除按制度规定降低其职位工资等级外,还应酌情给予调离原工作岗位,参加人力资源归口管理部门组织的脱岗培训,经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重新上岗,否则做辞退处理。对于管理人员述职评价结果为“E”的管理者,除按制度规定降低其职位工资等级外,还应在对其综合能力进行全面评价的基础上,人力资源归口管理部门向公司领导提出免职或降职处理建议。

第七部分 第七部分 KPI指标的设定

通过访谈和所收资料,提出初步的部门关键绩效指标。一 一 销售体系(举例)

部门或岗位 关键绩效指标 信息跟踪方式 业务人员 销售额 销售统计 销售费用 财务数据 市场占有率 市场调查

销售线性度 月度销售指标完成统计 货款回笼率 财务数据 客户满意度 满意度调查数据

市场策划 市场数据收集及时准确 报表 市场分析价值 市场结果 品牌知名度 市场调查

促销活动的效果和效率 促销期间的销售增长 广告的效果和效率 市场调查 内部客户满意度 周边绩效评价 管理(部长)费用控制 财务数据 人力资源管理相关指标 指标分析 内部客户满意度 周边绩效评价 二 二 技术体系

部门或岗位 关键绩效指标 信息追踪方式

三 三 生产体系

部门或岗位 关键绩效指标 信息跟踪方式

四 四 管理支持体系

部门或岗位 关键绩效指标 信息跟踪方式

篇2:组织绩效体系设计方案

绩效考核与激励体系的建立意义重大,有利于提升企业销售业绩、激发营销人员积极性。目前销售公司在薪酬考核体系设计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当前销售公司的薪酬制度极其不合理,如拖欠、制度模糊、同工不同酬、区域政策不统一、责任主体不明确等现象普遍存在,这客观上不能激励团队士气,更不能激活营销骨干成员的潜能,也不利于优秀营销人才的引进;

2、现行销量提成方式以销售额为绝对指标、诱发窜货、低价跑量、高投入低利润等各种短期市场行为,

3、市场管理层、支持层薪酬水平远远低于销售业务层,形成收入结构与层级水平倒挂严重不合理问题;

4、销售业务层提成制度缺乏过程考核,不利于绩效的提高。

一、销售公司薪酬绩效考核体系设计的目的及原则:

1、目的:

① 建立与市场接轨的薪酬体系,吸纳优秀人才加盟,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② 建立以利润管理为导向的绩效考核体系,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有战斗力的、有团队精神的人才队伍;

③ 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绩效考核制度,充分发挥绩效考核体系的激励作用;

④ 逐步向预算制管理转变,促进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企业的赢利能力;

2、原则:

⑤ 简单易操作原则;

⑥ 薪资结构合理性原则;

⑦ 员工受薪公平性原则;

⑧ 激励性原则;

二、薪酬构成及计算方式:

1、薪酬构成:

年度工资总额=基础工资(基本工资+岗位津贴)×12+基础费用补贴×12+年度绩效提成±其他。

说 明:

①年度工资总额:销售公司各岗位员工个人年度收入总和。

②基础工资:即员工的基本工资及岗位津贴。基础工资主要用于保障员工基本生活费用和日常工作开支,主要目的在于方便员工正常工作的开展,增加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岗位津贴为公司将对员工工作给予适当的补贴。

③基础费用补贴主要为交通补贴、通讯补贴、外勤出差生活补贴等。

④绩效提成:该项收入和员工的工作绩效挂钩,即公司对该项工资的构成因素进行考核(包括销量、市场建设质量、资源利用率、团队管理、工作执行情况等),根据公司每月下达的关键考核指标(KPI)进行考核,所有考核结果纳入绩效收入。

⑤其它:该项为销售公司给予其它类考核奖励/处罚;

二、薪酬与绩效考核体系设计:

(一)、薪酬体系设计:

①、薪酬层级设计:

层级类别

岗位名称

行政级别

备 注

管理层

销售公司总经理

总经理级

销售公司副总经理

副总级

大区经理

总经理助理级

销售公司部门经理

经理级

业务层

区域经理

经理级

特派业务员

经理级

行驶区域经理职能的特派业务员

特派业务员

主管级

行驶业务员职能的特派业务员

业务员

员工级

含助理业务员、实习业务员

支持层

销售公司各部门内主管

主管级

营销公司各部门员工

员工级

注:初步暂设六个行政级别,分别为总经理级、副总级、总经理助理级、经理级、主管级与员工级。

㈡、销售公司管理层、业务层、支持层薪酬体系:

①销售公司营销人员基础工资标准:

项目内容岗位

基础工资

备 注

基本工资

岗位津贴

销售公司总经理

1200

1800

销售公司副总经理

1000

1400

大区经理

1000

1000

区域经理

800

800

特派业务员

700

500

行使区域经理职能的特派业务员

700

300

行使业务员职能的特派业务员

业务员

600

250

助理业务员

600

150

②销售公司营销人员基础费用补贴:

1、安徽区域营销人员基础费用补贴具体详见对应年度《销售公司安徽区域营销人员基础费用标准》;

2、省外区域营销人员基础费用补贴具体详见对应年度《销售公司省外区域营销人员基础费用标准》;

㈢、主要考核指标

层级类别

岗位名称

行政级别

考核内容

管理层

销售公司副总经理

副总级

目标销量完成率、工作计划性、费用控制、团队管理

大区经理

总经理助理级

目标销量完成率、工作计划性、费用控制、

市场拓展质量、团队管理

销售公司部门经理

经理级

部门工作计划性、工作完成情况、团队建设及上级主管评价

业务层

区域经理

经理级

目标销量完成率、市场质量建设、资源利用率、辖区人员管理、

其它(根据市场情况下达月度的关键考核指标)

特派业务员

经理级

目标销量完成率、关键指标完成率、客户管理、市场管理、内部管理等

特派业务员

主管级

目标销量完成率、关键指标完成率、客户管理、市场管理、内部管理等

业务员

员工级

目标销量完成率,其它关键指标达成情况(由区域经理提报)

支持层

销售公司各部门内主管

主管级

团队工作完成情况、工作态度、内部配合度及上级主管评价等

营销公司各部门员工

员工层

工作完成情况、工作态度、内部配合度及上级主管评价等

注:具体KPI考核指标另行确定。

三、销售公司绩效提成计算办法:

①、说明:

销售公司现行的薪酬制度完全以销售额进行提成,区域经理/营销人员提成与实际销售额绝对联系紧密,营销人员因其业绩不同而收入差距很大。这使得业绩良好的营销人员因收入已能满足其需要而不愿付出加倍的努力进一步拓展市场,或者即使不努力进行市场开拓仅仅维持现有销量亦能获得较高收入;业绩较差的营销人员因收入太低而很快离开公司,或者因为历史原因市场基础长期不行,新调任的区域经理/营销人员即使花费极大的努力取得翻番的销售额,也因为历史基数较小难以获得相应的提成,同时实际操作中因区域经理个人主管意志随便抬高或者压低分配系数痕迹太明显,制度本身存在明显的合理。

根据集团领导前几天相关薪酬制度调整草案,其中针对县级市场中管理两个或两个以上县城的营销人员仅以年度销售额最高的计算而不累加计算,存在明显的不合理之处。一方面现在安徽区域存在规模销量的县城市场不到10个,在这种制度下县级市场营销人员业绩提成明显缩水,必然带来严重的抵触情绪;另一方面随着高炉家酒渠道扁平化的加速推进,县城市场的开发尤其重要,无疑需要更多优秀的营销人员来对县级市场进行开发,这时候更需要鼓励现在及潜在优秀的营销人员对薄弱县级市场进行开发,若仅按照最高销售额进行提成,将导致这些优秀、有思路的营销人员放弃这种没有结果的投入和付出,更何况现在销售公司人力资源远远不够各县城市场地毯式派驻营销人员。

销售公司在实施新的薪酬制度时,要结合起开始实行的销售预算制度,通过结合销售预算将薪酬制度的适应性原则和平等性原则有效统一。

②、新的年度绩效提成制度草案:

销售总公司根据各地区历年的销售记录和与该地区销售经理共同确定的市场进行预测,下达销售预算;各地区销售经理将预算的销售额分解,设定本地区销售人员的销售定额;销售人员按销售定额的A%领取定额提成,按实际完成销售额的B%领取达标提成;如果超定额完成销售,则可领取超额部分的C%作为超额奖金。新的销售提成制度就可以按照下列分段函数进行测算:

年度绩效提成=年度销售提成+年度利润提成;

年度销售额提成=A‰×区域年度销售定额+B‰×区域实际完成额;

(实际完成额≤年度销售定额)

年度销售额提成= A‰×区域年度销售定额+B‰×区域实际完成额+C‰×(实际完成额-年度销售定额);

(实际完成额>年度销售定额)

年度利润提成额=区域年度利润×D‰;

区域年度利润=销售收入-成本-费用-税金。

同时为防止营销人员在此薪酬制度下依赖于抬高年度销售定额获取较高收入或者不努力工作,在各地级市和销售大区建立销售排行榜,对地级市最后一名营销人员、大区最后一名未完成定额的营销人员按实际完成销售额占销售定额的比例发放底薪,同时仍按实际完成销售额的B‰发放提成。同时销售公司年度对最后五名营销人员、两名区域经理/特派业务员未完成销售定额的人员进行辞退。相应提成办法可表示为:

年度销售提成=(A‰×年度销售定额)×实际完成额/年度销售定额+B‰×实际完成额(实际完成额<年度销售定额)=A‰×区域实际完成额+B‰×区域实际完成额。

注:大区经理、区域经理等销售提成、利润提成系数【A、B、C、D系数在0-1之间且A+B≤1. 】

不同层级提成系数各不一致,通过区域规模销量/利润及预算进行调节;

由资源管理部负责测算具体系数并报集团批准后采用。

四、销售公司其它补充奖励办法:

①季度奖金:

对季度内各单月及季度累计总销量100%完成的前3名,分别给予区域经理/特派业务员/营销人员奖励一次;奖励办法XXXXXXX;

②半年度奖金:

对半年内各单月及半年度内累计总销量100%完成的前3名,分别给予奖励一次;奖励办法XXXXXXX;

③年度销量120%以上奖金:

年度总销量完成率在120%(含120%)以上的市场,分别给予奖励XXXXXXXXXXX。

④特别贡献奖:

年度总销量完成率前三名的市场,分别给予责任人奖励现金奖,第一名奖金10000元,第二名奖金6000元,第三名奖金4000元。

⑤其它单项奖励:

在组织建设、市场管理、新市场开发和年度总销量等四项指标方面,完成情况突出的给予相应现金奖励。

⑥直销公司大客户部业绩提成奖励:

直销公司大客户部业绩提成在现有(基本工资十提成)的基础上根据完成的销售额与保底销量定之间的差距进行调

篇3:组织绩效体系设计方案

一、平衡计分卡和关键绩效指标法

1. 平衡计分卡

是哈佛商学院教授罗伯特·卡普兰与复兴国际方案总裁大卫·诺顿提出的组织考核模型, 以组织使命、远景、战略为出发点, 在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设定战略目标, 通过系统性分解, 实现横向协同、纵向一致, 综合衡量和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

2. 关键绩效指标法

是通过对组织内部流程的输入端、输出端的关键参数, 进行设置、取样、计算、分析, 衡量流程绩效的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 是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为可操作的工作目标的工具, 是企业绩效管理的基础。

3. 平衡计分卡与关键绩效指标法的关系

平衡计分卡从战略出发, 提出了一套由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组成的指标框架体系。运用关键绩效指标法, 识别出影响各个维度的关键因素, 从而得出关键业绩指标。两者之间是战略与战术、优劣互补的关系, 相互结合、组合运用, 就可以达到服从战略、抓住绩效考核关键指标的目的。

二、企业集团所属科研院所战略目标和特征

企业集团所属的科研院所, 对内为企业集团的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储备和支撑;对外接受政府、外部企业和其他社会机构的委托, 进行技术研发, 同时对外转让产品和技术。因此, 企业集团所属科研院所与其他企业的实质一样, 都是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 都以实现股东的价值最大化为目标。

企业集团所属的科研院所, 除了企业所具有的获利性特征外, 还具有科研开发的长周期性、、高投入、高风险性、累积性的特点, 这也是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设计需考虑的重要因素。

三、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设计

1. 设计思路

首先, 根据科研院所的战略目标和特征, 在平衡记分卡的四个维度上确定各自对应的战略目标。其次, 根据各个维度的战略目标, 识别出支持科研院所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最后, 根据各个维度的关键驱动因素确定关键绩效指标, 形成基于综合平衡卡的战略绩效框架。

2. 平衡计分卡各维度战略目标

依据科研院所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以及其从事科研开发的特征, 通过合理、科学分解, 我们可以在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找到与之相联系的战略目标, 如表1所示。

3. 关键驱动因素分析和指标设计

(1) 财务维度。财务指标作为平衡计分卡最重要一个部分, 是其他三个维度所有指标的最终目标。而驱动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关键因素为:稳定而持续提升的盈利水平和成长能力。因此, 关键绩效指标可以设计为经济增加值和权益报酬率。

经济增加值, 指从税后净营业利润中扣除包括股权和债务的全部投入资本成本后的所得。该指标可以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 并且非常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2]

权益报酬率等于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综合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和资本结构的状况, 全面地体现了企业的财务状况。

(2) 客户维度。科研院所要获得成功发展, 关键是看其能否不断创造出满足客户要求的产品, 一切能够使顾客感受到满足的因素, 集中体现在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等两个方面。实践中, 驱动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关健因素在于服务、质量、价格、品牌, 对科研院所来说, 可以将驱动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的关键因素定量化或定性化, 作为客户维度的关键绩效指标。因此, 客户维度的关键绩效指标可以设计为:衡量科研院所知名度的科研成果产出指标 (行业发展核心技术的研发数量, 知识产权的申报数量, 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的获得数量) 、产品的顾客价值、服务模式创新。

(3) 内部流程。从本质上说, 企业作为一个投入产出的载体, 是通过内部运作即内部流程来实现价值增值的, 所以最终驱动战略目标实现的关键内部驱动要素必然体现在企业的几个重要流程上。对于科研院所来说, 主要流程涉及到“研发一生产—市场开发”或“研发一市场开发”。因此, 实现创新体系建设, 提高创新水平的战略目标, 应该围绕缩短科研项目的周期、减少科研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 提高科研投入产出效率, 创新业务模式展开, 关键驱动因素为:科研管理创新、激励机制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关键绩效考核指标可以设定为:科研组织管理、激励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以及商业模式创。

(4) 学习与成长。学习与成长维度考评的是企业获得持续发展能力的情况, 内部人员的学习与成长也是企业的价值增加。根据加强科研队伍建设, 提高科研人员能力的维度目标, 结合科研院所知识型和累积性的特点, 关键驱动因素为:提高科研人员的数量和层级、提升科研人员的能力。

实践中, 考核科研人员的数量和层级关键绩效指标有:研发人员所占比重、大本以上研发人员所占比重、中高级以上技术人员所占比重;提升科研人员能力的指标有:培训计划完成率、员工培训率、专家和学术带头人的培养。

(5) 根据四个维度的战略目标, 结合关键驱动因素, 最终设计确定的关键绩效指标见下表:

4. 指标权重建议

在绩效指标体系中, 指标权重的确定是绩效评估的一个重要步骤。指标权重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评估结果的客观公正性。指标权重的分配常用办法有:主观经验法、专家评议法、层次分析法 (AHP法) 、权值因子法等。这些方法在设计绩效指标权重方面各有利弊, 科研院所可以实际情况选择使用。

四、总结

本文通过平衡计分卡的应用, 分别从财务、客户、流程、学习成长维度四个方面, 对延长石油科研院所的绩效评价指标进行了框架设计。结合驱动科研院所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驱动因素和流程指标, 应用关键绩效指标法进行了具体指标的设计, 把绩效考核与企业的战略规划、以及驱动成功的关键指标有机联系了起来。但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 由于非财务指标的构建和权重的确定有一定的难度, 各个科研院所的具体情况也各不相同, 各项指标还需要在实际情况中进行修正或增加, 才能促进科研院所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庆泽.基于综合平衡计分卡的国防科研院所绩效评价体系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 2013.

[2]雷舰.基于EVA-BSC的全新财务分析体系构建[J].财会通讯, 2010, (29) :108-109.

篇4:基于组织战略的绩效考核系统设计

摘 要 本文首先探讨了绩效考核与组织战略间的关系及其整合机制,然后针对我国目前绩效考核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基于组织战略绩效考核系统设计要点,力图为我国组织战略导向下的绩效考核系统设计提供一些思考与借鉴。

关键词 组织战略 绩效考核 系统

在当前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条件下,企业的竞争日益激烈,组织战略的实现对于企业来说显得至关重要。绩效管理在组织战略实现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而绩效考核又是绩效管理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因此,如何通过绩效考核系统体现和支撑组织战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绩效考核与组织战略的关系

绩效考核与组织战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组织战略的制定、实施与评价都离不开绩效考核,通过对每位员工的绩效考评,我们可以改进和提高部门绩效,最终实现组织战略。而组织战略能否最终落实到个人,体现在战略目标能否通过部门层层分解到每位员工身上,在这个过程中,绩效考核通过引导和规范员工的动机、行为,使每位员工为企业的战略目标的实施承担责任。绩效考核与组织战略的传导作用如下图所示:

二、组织战略与绩效考核系统的整合机制

绩效考核与组织战略的整合的整体思路是:1.梳理公司战略定位,明确公司的战略目标;梳理公司主要业务流程、部门职能、关键岗位职责,确定基于组织战略的绩效考核目标。2.设置公司、部门、个人三个层面的战略目标;将战略目标分解到各部门,和目标绩效考核子系统接口。3.制定组织战略完成计划及其阶段性目标;沿着战略完成计划中的主要业务流程和职能职责选取关键岗位KPI,并设计标准和权重。4.在战略实施之前,对各级经理进行培训,使其掌握绩效考核方法,并与各级经理签订目标责任书,进行实际应用在战略实施过程中,注意收集充分的数据和资料。5.在战略实现后,输出绩效考核的结果,并根据员工的绩效给予相应的薪酬。

下图是组织战略与绩效考核系统的整合机制示意图:

三、基于组织战略的绩效考核系统设计

(一)绩效指标与计划设计的形成、分解与落实

绩效指标与计划包括公司、部门、员工三个层面,通过绩效考核过程将组织战略目标分解到各个业务单位,并根据每个岗位的基本职责进一步分解到各个岗位的员工,形成每个岗位的绩效目标,以达到每个岗位员工的工作目标有效整合,形成合力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考虑:如何保证公司级指标与计划对公司战略的有效解析,抓住组织战略的重点?如何保证部门级指标与计划形成对公司级指标的有效分解,保证公司指标的实现?如何进一步把部门级指标分解到岗位,成为员工的考核指标与计划?绩效考核系统只有从战略的高度选择和设计绩效指标,才能使企业整体绩效得到战略性的改进,从而促进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绩效考核标准和方法

(1)绩效考核的标准的选择

绩效考核标准的选择必须结合组织战略,并且要注意定性标准和定量标准的结合。一方面,量化标准的使用能够使考核人与被考核人都有一个明确的考核尺度,以免考核发生太大的偏差;另一方面,有些指标不适合量化,如果把这些指标强行量化,反而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2)绩效考核的方法的选择

绩效考核的方法很多,诸如关键绩效指标法、平衡计分卡法、图评价尺度法、目标管理法等。每一考核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企业应该根据组织战略的要求,结合企业的行业特点、管理规模等情况选取不同的考核方法,取长补短,提高考核结果的可信度。

(三)绩效考核人员培训和数据收集

(1)对考核人员进行培训

在绩效考核的执行过程中,考核者如何进行绩效考核工作?如何收集适合组织战略的绩效指标?如何评价员工?如何与员工进行绩效考核面谈?这些都是绩效考核流程中应该关注的问题。企业应事先对考核者进行培训,使考核者明确组织战略下考核的目的,资料的收集,绩效的反馈等相关事宜。

(2)注意收集考核所需的资料数据

任何考核都必须以一定的事实为依据,不能光凭考核者的主观印象对员工进行评分。否则,势必影响考核的公正性和权威性。所以在考核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收集充分的数据和资料,这也要求考核者要注重平时的资料收集工作,确保考核的动态性和持续性。

(四)绩效考核制度的建立

绩效考核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将绩效考核制度化、规范化,才能真正实现绩效考核的作用。在绩效考核制度中,除了绩效指标与计划、绩效管理流程之外,还需要明确绩效考核的宗旨与目标,明确规定各级部门在绩效管理中的职责与权限,设计绩效考核的公平保障机制,规定绩效考核周期,明确考核信息来源及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范围等。所有影响绩效考核实际执行的环节都应该在考核制度中明确规定,并具有可操作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绩效考核的顺利实施,使其达到组织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方振邦.战略与战略性绩效管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2]武欣.绩效管理实务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3]郭京生等.绩效管理制度设计与运作.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4]林泽炎等.执行绩效管理.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

[5]张大亮.林奕专.绩效管理的系统性分析.企业经济.2004.3.

篇5:绩效计件工资管理体系方案

计时:

欧美公司常采用,生产团队较稳定(月流失3%以内)。工厂普遍重视工业工程,SCM,品质管理,注重培养技能全面的多能工。

计件:

内地、台湾工厂采用较多,特别在电子厂普遍存在,工厂订单和物料到料普遍不稳定,员工流失率较高(月流失5%以上)。因为计件强调的单工位效率,所以员工以单技能工为主。

计件薪酬能暂时提高工作效率,但是会降低员工全面发展技能的意愿和团队创新意识;随着单纯劳动力普工转型为高技能的知识性技工,工厂会更加尊重多技能,团队合作和创新意识;计时的体制将会到来。

工资体系

分为二大部分:所有计量均以产量与质量挂钩。A:工基本工资:

作为保障员工基本工资,以出勤标准为肌醇,完成当日任务为条件。当日任务以8个小时核算,完成任务后的业绩计为计件工资。全勤与缺工,按厂规相关事项执行。B:业绩工资:以积分方式作为基础,换算成工时。

以保障生产成本可控和鼓励员工多劳多得、能者多得原则。正常生产时,完成任务后的业绩计为计件工资,即业绩工作。非正常生产时按出勤计算。

一、工艺分类记分方式及标准:首先应做好产品《工艺流程表》的每个工艺分数分布表。每个工艺,用单位时内所产生的数量换算成分数。单位:分/件或分/米。

1、在打板及试产时制订首次每个工艺的记分标准。

2、正式生产正常一周内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首次制订的计分标准,确认调整后的计分标准成为正常生产的计分标准。

3、连体件工艺可用长度或体积做基数进行换算。例如:开料、平刨、压刨、四面刨等无法成为成品单独件的工艺。

4、打板及试产时不列入正常生产范围,所计分数只作为业绩参考,所得记录资料供制订标准使用。

二、记分标准适用范围:

1、直接参与作业的人员,每天一次统计记录,必要时可分三次统计记录。

2、以领班为单元,由领班记录每位员工的所得分数,完成后交由一级管理人确认。

3、技工、文职、品管等非直接参与人员不在直接记分范围。此类员工以所属责任范围内的所有员工的分数业绩成为考核标准之一。

4、非全职现场班、组管理人员,直接参与作业的所得分数同时会作为管理业绩考核之一。

5、全职管理人员以所属责任范围内的业绩作为考核之一。

三、统计及记录责任权利:

1、记录由领班根据产品《工艺流程表》的每个工艺分数分布表进行现场登记。

2、领班作为第一经手人,应以公平、公正、负责任的态度行为,在现场与员工核对好数量及质量。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有权要求员工做相应处理工作,直至达到质量要求的才登记入表。如不把好准确数量及质量关所造成的后果,领班作为第一责任人进行问责。

3、员工应积极、认真、诚实配合管理人员做好统计记录工作,努力做好质量,不得无理取闹。如在记录数量或质量上有疑问时有权与领班核对,无法确认时可向上一级要求协助解决。

4、生产部负责人应及时追收生产现场数据同时核对、确认分数记录表,发现异常时应及时处理解决。

5、由生产部确认的分数记录表,交由人事部人员做统计资料并上报公司。

绩效计件工资管理

计件工资是按照合格产品的数量和预先规定的计件单位来计算的工资。它不直接用劳动时间来计量劳动报酬,而是用一定时间内的劳动成果来计算劳动报酬。

是指按完成产品的数量来计算报酬的一种工资形式。即,工资是用工人完成的合格产品数量乘以规定的计价单价计算得出的。

计件工资可分个人计件工资和集体计件工资。个人计件工资适用于个人能单独操作而且能够制定个人劳动定额的工种;集体计件工资适用于工艺过程要求集体完成,不能直接计算个人完成合格产品的数量的工种。

计件工资计算的主要依据是计件单价,即工人完成每一件产品的工资额。一般按各该等级工人的日(小时)工资率除日(小时)产量来确定。计算公式如下:

计件单价=某等级工人的日(小时)工资标准/日(小时)产量定额 若按工时定额计算计件单价,计算公式为:

计件单价=某等级工人的日(小时)工资标准*单位产品的工时定额

计件工资具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1、直接计件工资。计件工人按完成合格产品的数量和计件单价来支付工资;

2、间接计件工资。按工人所服务的计件工人的工作成绩或所服务单位的工作成绩来计算支付工资。

3、有限计件工资。对实行计件工资的工人规定其超额工资不得超过本人标准工资总额的一定百分比;

4、无限计件工资。对实行计件工资的工人超额工资不加限制。

5、勒紧计件工资。工人完成定额的部分按同一计件单价计算工资,超过定额的部分,则按累进递增的单价计算工资;

6、计件奖励工资。产品数量或质量达到某一水平就给予一定奖励。

7、包工工资。把一定质量要求的产品、预先规定完成的期限和工资额包给个人或集体,按要求完成即支付工资。

关于计件工资方案

一、工资方案原则:因事设岗、因岗定资(岗位基础工资)、因效(益)定奖(绩效工资),在体现按劳分配的基础上充分调动不同岗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目标工资(总额)分布:总负责人拿定额工资(由公司决定),以下拿岗位绩效浮动工资,平均为:主负责人3000-3500元、部门负责人2500-3000元、部门副职2200-2800元,员工1500-2200元。

三、工资构成:岗位基础工资(等级)+岗位绩效工资(绩效工资基数*岗位价值系数*绩效考核系数)。

计件工资管理办法

一、薪资制度

1、实行计件工资制度的背景

工资分配的最大的特点是运用“微分积分法”推行计件工资制。生产的产品款式种类及工序繁杂,每种十几道加工工序,在这种情况下,通常不宜实行计件工资制。工人的心理很矛盾,大部分员工及管理渴望竞争,获取高工资收益,但又要求稳定,希望得到一份固定的收入,因此赞成实行计时工资,不赞成实行计件工资。在生产任务紧时,要求员工加班,往往遭到他们的回绝,所以,该厂采用了一种特殊的计件工资制。

2、微积分计件法

利用“微分积分法”实行计件工资制的基本操作步骤如下:(1)微分法,将加工工序分解到最小加工单位。

(2)积分法,加总某款式某工序各最小加工单位的加工时间乘以各最小单位数。(3)计件单价的计算。

3、工资制度

计件工资制只是工资支付形式,具体的工资制度是结构工资制,包括几大单元:(1)计件工资。这是保障工资,为950元,凡任务量饱满,技术操作熟练,方法得体,不加班,表现好的员工都可以得到每月950元工资。

(2)浮动工资。浮动的确定运用综合指数和表现指数。

综合指数1-25,考虑相对静态的因素包括:学历、工龄、工种特殊性(技术要求、上岗时间、责任、强度);动态的因素仅包括加工量。表现指数0.7-1.2,超过1者为特奖获得者,表现差者为1以下,表现指数体现了的重罚特色,建立员工考评细则(设置惩罚登记及条款。惩罚原因之多,内容之细,应量做到全面不留死角及争论点。)

4、特殊贡献奖。

每个员工都有机会获得特殊贡献奖或升级的机会。员工在厂工作期间对公司做出特殊贡献行为,得到公司评定认可的,应给予一次性的鼓励。

二、人力流动情况评估

人员流动原因性质,可能会因执行不同的工资制度有所改变。计时工资制的人员流动原因大都认为工资低、加班时间长、不区分员工产能而人为关系定工资、不公平等背景,计件工资制的人员流动原因大都会认为管理苛刻、责任负担重。对此,公司应相信自己的管理机制,相信能依靠竞争潜力发展企业,因而选择适合自身的机制。

三、计件测算的基本方法

1、计件测算的对象是熟练的工人,操作程序必须是必要的,方法必须是合理的。因此测算时判断是否正确至为重要,一定要有工作经验的人员或主管一级参加掌握,不宜用欧冠一般文员。

2、整体的计件思想采用的是微分再积分的办法,避免因款式及工序繁杂多样而造成大量的重复工作。*微分法:

先把最基本的加工单位列出来,所谓最基本单位必须是不能再分割的最小加工单位,如焊点,扣链圈,一次走刀(车花)等。测出最小加工单位的合理必要的加工时间,我们认为微分的测算,是整个公司计件工作的基础之基础,必须认真对待,所有测算资料必须整理送秘书处存档。

为使最小加工单位测算更精确,在计件核算过程中,如一个小孔,一次补灰,一次走刀等,估算出最小加工单位合理必要的加工时间;再将不同孔、走刀尺寸等级归类(不同尺寸加工时间不同)如打孔分为A、B……E各不同登记:再定出每一等级的加工时间。分级归类工作应符合生产实际,准确方便可行。主管人员应与有经验员工一起实际调查讨论,修订后再归类报公司审查确认。

*积分法

某款式某工序单位工量的纯加工时间h应等于各最小加工单位加工时间乘以各最小单位数后之总和。

这项工作的归档应写明款式,工序,最小单位名称,数量总值。

3、计件单价的计算:

计件单价=950/(26*8*3600)*(h1+h2)

式中:950元为月基本计件工资,26/月日*8/日时*3600/时秒。结果:*元/秒 H1=纯加工时间(秒)

H2=必要加工准备时间,如必要时间的调机、测试、取放工件周期等(秒)。H2同样可采用以每个最小单位动作作为基本单位测算整理归档,如其它工序有同样的动作时便可参照。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而论,h2应与加工次数有关,而与加工量无关。对于同种类型的产品,我们亦可以采用类比法直接算出计价单价。即算出一种计件单价后,同类产品的另一种款式的计件单价只须从理论上算出h1的比例系数,h2保持不变。无需重新测算。因计件单价中的h2是指单位重量的加工准备时间,因此很多情况下,h2应等于一次加工准备时间除以交货量。交货量发生变化时,h2随之变化。

采用微分积分法必须注意:

*计件测算的对象是十分熟练的工人,操作程序必要方法得体。如操作本应用右手,而由于习惯非要用左手,加工时频繁倒手拿工具的员工不应作为测算对象。再如每次动作是否是最近的距离,因走的路线不当,延长了时间,不宜作测算标准。

*计件测算的人员一样要有工作经验的人员参加,不宜用一般文员。理论上实行微积分计件后,基本不用监督工人的工作态度及积极性了。

4、各种计件资料的表格设计及负责归档,由专职部门负责。

篇6:组织文化体系建设方案2

一、原因分析:

企业组织文化是企业组织的基因密码,它是直接决定企业能否持续稳定发展,实现健康长寿的决定性因素。L公司企业组织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归纳几句响亮的口号,设计几个漂亮的形象,远不能构建出强势企业文化。

二、调研诊断:

1、调研的目的:建立以“诚信、和谐”为核心价值观,具有激励、约束、凝聚、导向等功能,以人为本、特色鲜明、兼容并蓄、讲求实效,对内有较高向心力,对外有较大影响力的企业组织文化体系。

2、计划制定:

(1)通过座谈会、现场观察、实地走访及调阅有关文件、资料、档案等措施,广泛收集有关材料、信息和各种情况。了解员工对L公司组织文化建设理解存在的问题与需求。

(2)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与加工整理。在必要时,对相关问题再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将相关信息有效地整合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效地反映多方面内容的整体。

(3)依托中国传统文化,“以中为体,以西为用”,运用辩证统一的方法分析梳理企业文化在各个层面上的相互关系。

3、诊断分析:

总结归纳L公司企业价值观念,构建企业价值观念体系,以为企业组织确定一个统一的指导思想和价值目标。根据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应对解决,提高L公司员工对企业文化组织建设的重视与理解,努力形成一个有效的组织文化建设体系。

(1)配合人力资源部同步建设培训系统、薪酬福利系统、员工关系等阶段,让员工更具归属感、方向感、信任感,亲如一家。

①培训系统:以时间为节点,竖向规划培训;以职位为界点,横向规划培训;培养内部讲师、储备讲师等人才;作业员、文职、中层管理人员、基层班组长、技工、高层管理人员等分门别类开展培训;适当开展室外拓展培训。

②员工薪酬福利系统:建立薪酬制度,按岗定薪,以不同的级别,按级定薪,以不同的工作年限,按龄定薪(龄是指工龄);逐步完善如生日、生育、结婚红包、生病慰问、各项津贴、节日物资补贴、住宿条件、保险、体检、娱乐休闲设施等物质型福利。

③员工关系:组织开展座谈讨论会,增强员工、部门间的交流;员工协助计划,针对员工工作及生活中的问题给予特殊情况特殊处理的帮助;设立意见箱,听员工的心里话,倡导员工合理化建议,加强改善管理。

(2)后期规整改善及巩固阶段:定时跟踪检查L公司文化体系建设的工作开展情况,遇到障碍想办法改善,找到错误的源头,举一反三;切忌虎头蛇尾,遇到问题马上退缩;持续引进创新,融合新元素,打造适合L公司的文化之路。

三、全新的L公司组织文化体系:

我们需要把一种适合L公司的理念、价值观、精神提炼出来,然后把这些提炼出来的东西深入到每一个公司员工的心中。公司各层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以推动总公司科学发展为目标,结合实际,讲求特色,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服务总公司发展的重要途径,确保企业文化建设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文化需要沉淀,企业文化建设更是一

上一篇:三踝骨折康复训练需要注意什么下一篇:2015年上半年江苏省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