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工作汇报

2024-04-11

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工作汇报(精选8篇)

篇1: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工作汇报

郴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苏仙区分局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汇报

“6.13会议”以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坚持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凝心聚力、锐意创新,紧紧围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中心,认真履行城管行政执法职能,不断改进执法方法,拓宽服务领域,提高行政效能,努力为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加大查处力度,优化建设工程施工环境 以优化建设工程施工环境为重点,严厉查处违法乱搭乱建行为,协助做好清理解决征地拆迁补偿安置的工作。一是重点监管,严厉整治。加大巡查力度,特别是对白鹿洞镇、白露塘镇、郴资桂公路沿线等建设区各建设项目进行重点监管,及时发现辖区范围内未办理规划手续的违法建(构)筑物:1.对爱莲湖广场费志忍等七户违法临时构筑物依法进行了立案调查、下达了《临时拆除决定书》,努力确保市委市政府从南非引进的外资项目如期开工。2.对高职院红线建设区域内违法修建养猪场的上白水6组村民李全贵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书,并多次派出执法人员上门对当事人进行宣传教育。经过协调沟通,督促当事人对违规修建面积达420平方米的养猪场进行了自行拆除,确保了高职院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3.对在柿竹园有色金属工业园院内违法建筑面积117平方米的棚架结构当事人白露塘村7组李桂芽、陈力、陈志3位村民进行了查处,依法强制其停止施工,限期改正,为 出口加工区的可持续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今年以来,共制止和查处擅自改建、扩建、新建建筑物和构筑物4185.7平方米,进一步遏制了辖区内乱搭乱建行为。二是完善机制,加强协调。进一步加强与建设区内各乡镇、市规划部门、市局规划支队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完善信息交流机制和联动执法机制,构建违法建设综合治理工作网络,增强规划执法工作效果。三是全时覆盖,主动服务。实行错时上门服务制,把规划执法人员分为两组,一组按正常时间上班,一组利用中午和晚上休息时间上门给违规违章户进行说服教育,通过全时段的执法服务,以诚心换真心,赢得市民的理解。四是以人为本,人性执法。积极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协助抓好征地拆迁补偿安置专项治理工作。本着先安置,后拆迁的思路,做好各建设项目征地拆迁和违法建(构)筑物强制拆迁工作,加强沟通交流,取得市民信任,积极联系劳动保障等相关职能部门,为因拆除而无法生活的困难户提供培训再就业机会,用有弹性的“软”性执法与拆迁“钉子户”碰“硬”。

(二)破解管理难题,优化城市市容市貌环境 狠抓市容市貌管理,创新工作举措,积极开展各项集中整治,攻坚破难,优化市容市貌环境。1.突出一个重点。以校园周边环境整治为重点,对市一中、市二中、苏仙中学、市十七中、四完小、五完小、湘南附小、区幼儿园等学校周边市容市貌进行大力整治,营造舆论氛围,加强巡查监管,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清除占道经营260余户,取缔流动摊点165个,清除乱贴乱画1300余处,经过整治,校园周边市容市貌明显改观。2.破解两大难题。以拆迁占道报刊亭、取缔马路市场为突破口,提升辖区市容市貌质量,切实做好前期宣传教育工作。对辖区内占道经营报刊亭下达了询问调查通知书、限期拆除通知书等法律文书,要求其经营者在规定期限内自行拆除,现已拆迁占道报刊亭3个;对杨家湾占道为市行为和曹家坪超门面经营行为进行多次集中整治,共出动3个大队120余人次,依法收缴30多张桌子案板,对超门面经营户下达限期拆除通知书41份,清理流动摊点157个,积极还路于民,提升辖区市容市貌质量。3.创新三大举措。以解放思想活动为契机,积极创新市容管理思路:一是全面推进“执法进社区”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城管志愿者” 和“城管进学校”活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城市管理。二是联合区城管环卫部门,实行城管执法与环卫管理捆绑包干制,积极构建部门联手的“大城管”工作格局。三是在辖区部分路段开展门店招牌统一规范试点工作,统一制作门店招牌,规范招牌的规格和样式,提升市容市貌,美化靓化城市。

(三)提高行政效能,优化政务环境

一是积极建设行政效能长效机制。以提高行政效能,优化政务环境活动为着眼点,进一步完善和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政务公开制、首问责任制、等七项行政效能建设制度。制作了“三牌一图”,有效增强政务工作的透明度、规范度和亲民度。二是切实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积极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引导干部职工树立危机忧患意识、开拓创新意识、责任大局意识,积极转变观念,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狠抓干部职工业务知识学习,将“学绩”纳入“考绩”,把干部职工每个季度的考试成绩与考核 结果挂钩。组织开办了“物权法与依法行政”法制培训班,认真开展执法人员职业道德培训和岗位职责培训。三是狠抓来信来访和提案议案的办理、落实回复工作。对群众的来信来访和电话投诉,每案必复,抽样验绩。对案件查处情况实行跟踪督查,对已办投诉案件每月抽样进行电话回访,验证办访绩效,共落实并回复投诉方案件达68起,经电话回访投诉方,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在98%以上。在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过程中,认真落实定领导、定办理人员、定责任、定时间、定质量和包落实、包回复、包满意的“五定三包”责任制,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1件,政协委员提案3件,回复率、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均为100%。

(四)围绕中心工作,全心服务重要节会

在全国林业灾后重建工作会议、旅游产业会议、国际小水电会议和元旦、春节等重要节会活动中,倾力配合,加大辖区市容市貌管理力度,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制,遇特殊情况时,实行24小时轮班制,特别加大了会议参观路线沿途的市容市貌监管力度。在高考期间,我局切实履行职责,安排专人,实行定人、定岗、定责轮流值班,在考生入场、离场时段,实行定点监控与徒步巡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有效监管,优质高效地完成了上级交办的各大节会迎接和服务任务。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各种矛盾汇集,执法环境不优。辖区内规划严控区内建房用地矛盾、村民因利益驱使、规划安置尚未完全到位等因素,是造成白鹿洞镇、白露塘镇违法建筑日趋严重的主 要原因。乡镇村民法律意识淡薄,抵触情绪较高,部分市民群众对城管执法工作不理解,不支持,造成规划执法环境不优,市容管理环境欠佳,执法阻力增大。

二是财政体制不顺,工作经费拮据。随着城市管理要求不断提高,我局执法管理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工作开支也不断增加。此外,由于执法行为不断规范,市民城市管理自觉意识不断提高,罚没收入呈逐年减少态势,加上建局时间短,财政体制不顺,工作经费紧缺,无拆违经费预算,经费拮据成为困扰我局工作顺利开展的主要瓶颈。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在下一阶段工作中,我局将完善各项制度,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一是进一步做好优化建设工程施工环境工作,积极协调解决征地拆迁安置问题;努力破解管理难题,开展集中整治,优化城市市容市貌环境,近期重点是做好东塔公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力保障湘南起义八十周年纪念活动顺利开展。二是建章建制,健全行政效能各项制度,提高行政执法工作效率;进一步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及时发现乱搭乱建行为,把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三是加大城管执法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乡镇村民的法律意识和城市意识,用真诚的态度,扎实的工作赢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优化执法环境,减少执法阻力。

二00八年八月

篇2: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工作汇报

为扎实推进“优化发展环境年”活动,唱响“解放思想、合力攻坚、苦干实干、全面争先”主旋律,区行政服务中心严格按照区优化办《优化发展环境十项重点任务分解》的通知要求开展工作,通过实施免费服务、代办服务、网上服务、短信服务、有形市场服务等“五项服务”及完善社会监督体系、规范人员管理、最大限度发挥信息技术作用等“三项保障”,即:“5+3”工作模式,全力打造“优质高效服务窗口”,提升社会美誉度。目前,中心共有进驻单位24个,窗口工作人员77名,管理人员7名。涉及行政许可事项73项,非许可类行政审批事项34项,行政监管事项14项,服务事项2项,共计123项。各类事项按时办结率为100%,中心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及各界群众的肯定,群众非常满意率达到98%以上。主要做法:

一、创新服务模式,拓宽服务渠道

区行政服务中心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紧紧围绕优化发展环境年活动,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常规,创新思路,主动服务,从5个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并收到了较好社会效果,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

(一)免费服务。为进一步方便群众,区行政服务中心为前来办理事项的企业和群众免费提供材料复印、打印、电话、传真、上网查询等服务,举全中心之力为企业实行无偿代办服务。在二楼大厅专门开辟了“免费服务区”,添置了电脑、复印机、打印传真一体机、碎纸机等设施;聘请了专门的工作人员,为群众提供免费服务。免费服务既解决了群众的经济负担,又提高了办事效率。到目前,已免费复印27万张,得到群众的一致赞扬。

(二)代办服务。为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中心全面落实项目无偿代办制。为此,中心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开展项目代办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代办范围、代办内容、成立了“项目代办办公室”,作为项目审批代办统筹、协调、督办机构,明确了与重点项目审批有关的发改、环保、住建、工信、电力、商务、人防、地震、气象、消防、水务、工商、质监、国税、地税等窗口的负责人为项目代办员,为项目单位无偿提供全面的政策法规、审批程序、申报资料、表单填写等“一次性告知”服务。在此基础上,中心制定了代办员工作规程,明确要求项目单位首次来中心办理业务时,要求项目代办员第一时间将项目信息报中心项目代办办公室,由中心项目代办办公室启动项目包办“绿色通道”:立即组织召开项目联审会,进行联审联办,变“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批”;能即办的当场办理,不能当时办结的,由代办员或项目代办办公室负责对项目办理的有关环节进行跑办,区行政服务中心负责全程督办。中心要求各窗口要主动与项目单位及有关乡镇、沿海工业区、经济开发区等单位联系,掌握投资项目信息,提前介入,指导项目单位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确保落户我区的投资项目顺利施工、办证(照)乃至投产;并与该企业结成对子,长期帮助指导其办理相关审批业务。通过开展投资项目无偿代办服务,从根本上转变了窗口工作人员坐等、审核的审批方式,取而代之的是窗口工作人员站在企业角度,为企业提前服务,提前指导,在正式申报审批之前,帮助将所需材料全部按规定准备完善,减少了审批过程中的审核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实行项目无偿代办服务以来,中心及各窗口已累计为广东物资唐山物流有限公司、万力控股有限公司等66个项目提供了无偿代办服务,受到外来投资者一致好评,受到群众自发赠送锦旗6面。并组织有关窗口负责人4次深入沿海工业区、经济开发区现场指导服务,有力地推动了项目建设。

(三)网上服务。中心积极改革传统行政审批方式,全面推行网上审批服务。将进驻中心的事项全部纳入网上审批系统。使企业和市民通过互联网即可完成项目申报、材料准备和提交受理,减少企业和市民多次往来中心办事的麻烦,减少了群众负担。

(四)短信提醒服务。中心研发了“自动短信提示系统”,将审批事项的重点环节和办理结果通过短信及时告知办事群众,使办事群众随时掌握自己申报事项的办理进度,既监督了限时办结制落实情况,又增加了审批环节的透明度。

(五)有形市场服务。为推进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能,优化发展环境,依托行政服务中心建立了高标准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整合了区内建设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产权交易、经营性土地招拍挂等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实现了“阳光交易”。

为扎实推进“优化发展环境年”活动,唱响“解放思想、合力攻坚、苦干实干、全面争先”主旋律,区行政服务中心严格按照区优化办《优化发展环境十项重点任务分解》的通知要求开展工作,通过实施免费服务、代办服务、网上服务、短信服务、有形市场服务等“五项服务”及完善社会监督体系、规范人员管理、最大限度发挥信息技术作用等“三项保障”,即:“5+3”工作模式,全力打造“优质高效服务窗口”,提升社会美誉度。目前,中心共有进驻单位24个,窗口工作人员77名,管理人员7名。涉及行政许可事项73项,非许可类行政审批事项34项,行政监管事项14项,服务事项2项,共计123项。各类事项按时办结率为100%,中心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及各界群众的肯定,群众非常满意率达到98%以上。主要做法:

一、创新服务模式,拓宽服务渠道

区行政服务中心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紧紧围绕优化发展环境年活动,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常规,创新思路,主动服务,从5个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并收到了较好社会效果,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

(一)免费服务。为进一步方便群众,区行政服务中心为前来办理事项的企业和群众免费提供材料复印、打印、电话、传真、上网查询等服务,举全中心之力为企业实行无偿代办服务。在二楼大厅专门开辟了“免费服务区”,添置了电脑、复印机、打印传真一体机、碎纸机等设施;聘请了专门的工作人员,为群众提供免费服务。免费服务既解决了群众的经济负担,又提高了办事效率。到目前,已免费复印27万张,得到群众的一致赞扬。

(二)代办服务。为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中心全面落实项目无偿代办制。为此,中心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开展项目代办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代办范围、代办内容、成立了“项目代办办公室”,作为项目审批代办统筹、协调、督办机构,明确了与重点项目审批有关的发改、环保、住建、工信、电力、商务、人防、地震、气象、消防、水务、工商、质监、国税、地税等窗口的负责人为项目代办员,为项目单位无偿提供全面的政策法规、审批程序、申报资料、表单填写等“一次性告知”服务。在此基础上,中心制定了代办员工作规程,明确要求项目单位首次来中心办理业务时,要求项目代办员第一时间将项目信息报中心项目代办办公室,由中心项目代办办公室启动项目包办“绿色通道”:立即组织召开项目联审会,进行联审联办,变“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批”;能即办的当场办理,不能当时办结的,由代办员或项目代办办公室负责对项目办理的有关环节进行跑办,区行政服务中心负责全程督办。中心要求各窗口要主动与项目单位及有关乡镇、沿海工业区、经济开发区等单位联系,掌握投资项目信息,提前介入,指导项目单位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确保落户我区的投资项目顺利施工、办证(照)乃至投产;并与该企业结成对子,长期帮助指导其办理相关审批业务。通过开展投资项目无偿代办服务,从根本上转变了窗口工作人员坐等、审核的审批方式,取而代之的是窗口工作人员站在企业角度,为企业提前服务,提前指导,在正式申报审批之前,帮助将所需材料全部按规定准备完善,减少了审批过程中的审核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实行项目无偿代办服务以来,中心及各窗口已累计为广东物资唐山物流有限公司、万力控股有限公司等66个项目提供了无偿代办服务,受到外来投资者一致好评,受到群众自发赠送锦旗6面。并组织有关窗口负责人4次深入沿海工业区、经济开发区现场指导服务,有力地推动了项目建设。

(三)网上服务。中心积极改革传统行政审批方式,全面推行网上审批服务。将进驻中心的事项全部纳入网上审批系统。使企业和市民通过互联网即可完成项目申报、材料准备和提交受理,减少企业和市民多次往来中心办事的麻烦,减少了群众负担。

(四)短信提醒服务。中心研发了“自动短信提示系统”,将审批事项的重点环节和办理结果通过短信及时告知办事群众,使办事群众随时掌握自己申报事项的办理进度,既监督了限时办结制落实情况,又增加了审批环节的透明度。

(五)有形市场服务。为推进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能,优化发展环境,依托行政服务中心建立了高标准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整合了区内建设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产权交易、经营性土地招拍挂等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实现了“阳光交易”。

二、规范管理,为各项服务的落实提供保障

(一)完善社会监督体系。

1、聘请社会监督员。为完善和强化社会监督机制,及时掌握社会各界对中心审批服务的意见和建议,中心聘请了12名社会监督员,明确了社会监督员工作机制。并由中心主任带队,对4名社会监督员所在企业进行了走访,面对面听取企业诉求,为企业排忧解难,并为2家企业代办了相关审批手续。

2、重新制作了综合监督台。为增加中心工作的透明度,提高群众满意度,在一楼门厅制作了综合监督台。中心对外公开窗口工作人员照片、社会监督员、项目代办员的姓名、职务和工作编号,请社会各界进行监督。

3、公布服务承诺。将窗口和工作人员的服务承诺和无偿代办服务电话,在监督台及门户网站对外公布,加大社会监督力度和代办服务知晓度。

4、建立投诉机制。监督台公布了举报电话:即,纪委监察局举报电话:8189960,行政服务中心主任手机:***及办公室电话8282499,随时受理投诉。同时,中心安排1名专门服务人员,在一楼门厅正常值班,除为群众提供主动问询服务外,重点是接受群众的投诉与评价,并建立台账,每月汇总,作为中心规范管理及对工作人员月度考评的依据。

(二)规范人员管理。

1、保持窗口工作人员队伍的稳定。为确保窗口工作人员相对稳定,窗口工作人员原则上满两年方可轮换,无特殊情况,不经中心同意,不得擅自调换窗口工作人员。

2、强化中心管理人员的责任。一是管理人员分包大厅。中心管理人员分包4个大厅,主动为群众提供各项服务,包括:咨询、引导、代填表格等服务。在为群众提供服务的同时,对大厅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监管。对迟到早退、串岗聊天、在电脑上干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不按规定着装和挂牌上岗等违规行为进行及时制止,并记录在案与考核奖惩挂钩。二是强化考评。重新修订和完善了中心各项规章制度,落实月考评、季汇总、年终综合评定工作机制,即:中心每月根据窗口工作人员的业务完成情况、群众满意度评价结果及遵章守纪情况,对每个窗口工作人员进行百分制评定,评定结果由中心以通报形式向社会及原单位公布,并落实奖惩;每季度对月考评结果进行汇总,评出“优秀服务窗口”、“优秀服务标兵”和“青年先锋岗”,以通报形式向区领导、本单位及社会公布。年终业绩考核由中心统一组织实施,奖励、评优指标单独使用。并对不适应窗口工作或工作不负责任的人员随时提出调换。三是发挥典型和先进的引领作用。选出了民政局窗口、地税局窗口、工商局窗口为先进服务窗口典型,环保局窗口董桂芹同志为先进个人典型,通过总结事迹,进一步弘扬正气,掀起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使全体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

3、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用。一是中心自主研发了四重群众满意度评价系统,即:①即时评价,群众在每项事项在窗口办结之后,设在该窗口的群众满意度评价器自动发出语音提示,请群众为该窗口工作人员的服务进行评价,群众可通过按键方式对窗口工作人员的服务进行当场评价;②综合评价,中心在一楼门厅通过触摸式电脑,为群众提供阳光服务系统,内设群众满意度评价系统,群众可通过该系统对窗口工作人员、对窗口和对中心服务、环境、办事效率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③网上评价,群众还可通过登陆中心互联网网站,对中心及工作人员进行网上评价;④电话回访,由中心管理人员每月抽取10%的办事群众,通过电话形式对其回访,了解群众对各窗口提供服务的满意程度,作为中心评价窗口工作人员的补充,为办事群众搭建起全方位的投诉评价平台。二是完善电子监管,提升整体服务水平。中心升级网上审批系统,加强项目审批全程监控,及时发现和纠正办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超时办理等违规现象。对即将出现的超时办理和已经出现的超时办理现象,系统将分别给出“黄牌”警示和“红牌”警告,并由中心工作人员对该窗口提出警告。在此基础上,开发限时办结语音提示系统和超时警示系统。对即将到期的承诺件,通过各窗口工作电脑、“阳光服务系统”,以语音和动画的形式,于每天上午定时提醒,确保不出现一例超时办理现象。三是规范窗口工作人员工作状态。通过大厅安装的视频摄像头,随时监控各服务窗口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对违规人员当即予以警示,实现对窗口工作人员的有效即时监督,避免工作时间聊天、上网等行为。

4、以活动为载体,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中心坚持从加强教育、严格管理、强化监督入手,以活动为载体,加强对全体窗口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一是扎实开展了“五个一”建设活动。中心以加强全体党员干部思想道德建设为目标,扎实开展了“五个一”建设活动。即“一堂”、“一队”、“一牌”、“一传播”、“一帮扶”。成立“道德讲堂”。作为中心思想道德建设的传播阵地,通过“诵一段国学经典、讲一个道德故事、做一番心灵感悟”活动,以“我听、我看、我讲、我议、我选、我行”的方式,让全体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的道德素养;成立“雷锋志愿服务队”。为进一步实现便民、利企,提高社会美誉度,中心成立“雷锋志愿服务队”。为企业提供上门服务,送政策、送服务,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打造“优质服务品牌”。中心为提高服务质量,强化服务举措,提出打造“优质服务品牌”的倡导。全体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人人都是发展环境,人人代表丰南形象”的服务理念,真正实现品牌效应;建立精神文明网络宣传阵地。为提高党员干部思想道德建设,依托中心门户网站,建立精神文明建设宣传网页,将活动开展情况及活动效果及时上传网络,使每名工作人员都成为精神文明的实践者和传播者;确定一个帮扶对象。每名工作人员根据窗口实际确立了一名帮扶对象。通过提供政策咨询、上门服务、业务回访等形式为帮扶对象提供帮扶服务。二是认真开展“岗位廉政教育”工作。中心着力强化岗位廉政风险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珍惜现有岗位,认清权力风险,增强廉政意识,提高抵御风险能力,通过开展“廉政荐读、算廉政账、看廉政片”等活动,促进广大党员干部遵纪守法、克己奉公、权为民所用、忠实履职,营造廉荣腐耻的氛围,提高全体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三是深入开展“月度主题学习教育”活动。中心以一个月为周期,每月确定一个主题,开展主题学习教育活动,使学习教育活动与工作“两促进、两不误”。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使中心全体工作人员为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三)规范项目进驻。

按照“进驻是原则,不进驻是特例”的方针,重新确定进驻行政服务中心办理的行政审批和服务项目,确保与重点项目建设密切相关的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及行政监管事项全部纳入行政服务中心办理,经过前期调研,确定了与投资项目、企业和群众密切相关的41项应进事项全部进驻行政服务中心。

三、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进一步精简审批要件和审批环节。中心始终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工作主线,以提高“五项指标”为工作目标,目前已对66项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行政监管事项的审批环节进行了简化,共减少审批环节77个,共有38项各类事项缩短了办理时限,累计缩短办理时间124个工作日,时限压缩率达到57.7%,即办件由原来的25项增加到35项,现场办结率达到100%。

下步工作打算:

一、规范有形市场服务。

进一步规范招投标行为,打击假借资质现象,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优化市场环境。一是提高报名环节门槛,由纪检监察部门会同建设主管部门加强工程招标报名监督,投标人除具备必要的资格条件外,投标代理人要提供其与投标单位之间的工资关系及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方面的证明材料;实行在报名、购买招投标文件、交纳投标保证金、开标现场、退缴投标保证金等五个环节必须由同一代理人办理的制度,以此控制出借资质现象发生。二是实行中标项目经理公示制度。除在开标时要求投标单位项目经理必须到场参加开标会议外,中标项目的项目经理在中标公示中公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办理项目部登记时,按中标公示的项目经理进行登记,无特殊情况不准更换。三是实行合同备案制度,招标人与中标人签订合同内容,必须与招标文件中合同条款一致,并由主管部门审核备案。四是实行合同履行跟踪制度。纪检监察部门以及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等组成联合检查小组,不定期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检查,对假借资质,签订阴阳合同等违法行为予以严惩。

二、指导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构筑服务“新平台”。

为加强社会管理与创新,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指导各乡镇(街道)建设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并落实“岗位责任制”、“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投诉管理制”等管理规定。对乡镇(街道)范围内的行政事项进行全面梳理,以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审批服务事项为重点,确定进驻便民服务中心审批范围。进驻以长期为主,个别单位可根据自身职能特点,选择季节性进驻或临时进驻。将区行政服务中心网上审批系统延伸到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依据互联网实现两级网络对接。乡级代办员负责相关部门审批事项的审批代办,网上预审事项相关材料审核,通过审批网络平台,上报行政服务中心对应审批窗口,经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受理、审批后下达审批结果。通过区、乡两级联网,形成以区行政服务中心为平台,以乡镇为节点的审批网络,实现部门与窗口、窗口与乡镇的信息互换互通,网上受理审批。

三、全力推进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

篇3:关于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思考

一、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历史与现状

综观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可谓步履维艰、跌宕起伏。回顾改革开放30年,可以发现我国民营经济从萌芽到高速发展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初期的萌芽、起步、徘徊阶段。1979年2月,国家工商管理局召开局长会议,提出各地可以批准一些有正式户口的闲散劳动力从事修理、服务和手工业者个体劳动,但不准雇工。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第一个允许个体经济发展的报告。到1981年底,全国个体工商户已经发展到185万户,私营企业崭露头角。1987年,党的十三大指出,私营经济是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但到1989年下半年以后,受到“左”的思潮的干扰,民营经济举步维艰。

第二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后初步发展阶段。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扩大,单一经济形式逐渐被打破,形成公有经济、合作经济(中外合资)和民营(个体)经济等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社会经济格局。作为国有经济的有益补充,20世纪90年代后,民营经济得到初步发展。党的十五大提出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将私营经济从体制外纳入体制内,民营经济得以迅速发展起来,到1999年,私营企业户数已经达到150.9万户。

第三阶段是21世纪快速高质量发展阶段。进入新世纪,尤其是加入WTO以后,很多地区都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繁荣发展地方经济的突破口,并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优越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可谓开辟了绿色通道。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两次提出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到2006年底,全国个体工商户已经达到2596万户,缴纳工商税4690亿元。

二、我国民营经济环境优化面临的挑战

1. 针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制度不健全。

国内外经验表明,以法律形式保护私有财产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但目前我国现有法律对民营企业的有效覆盖还很不够,法律对民营企业的保护尚显不足。我国现行的调整企业法律关系的法律法规仍然按照所有制投资主体、组织形式、投资区域等原则制定,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等明确了民营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民营企业仍不断受到歧视。如2004年4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和2005年2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都是原则上赋予了民营资本更大的投资空间,准其进人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领域,但具体配套措施却跟不上,操作起来难度很大。

2. 民营经济融资渠道不规范。

融资难是发展民营经济遇到的最大障碍之一。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比重太小,而间接融资缺口又太大。一方面是由于我国不允许私人银行的成立,对其他民营金融机构的审批也很苛刻;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国有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融资存在极大的压抑和不平等,使得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达不到满足。据抽样调查表明,占GDP贡献率2/3的民营企业仅能获得国有银行贷款总额的15%左右。此外,民营企业间接融资难度亦很大。一方面是因为国家禁止民营企业间相互拆借;另一方面是因为民营企业向个人借贷有非法集资的嫌疑。因此,一部分民营企业通过供应商、代理商为其融资,但这种方式不仅成本高、风险大,而且缺乏法律支持。国家政策上的偏好不仅限制了民营企业的发展,而且迟缓了民间金融机构的发育,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单一且狭窄。

3. 民营经济市场准入壁垒高。

市场准入制度是经济制度环境的重要内容,民营经济被定位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已经明确规定:凡法律法规没有禁止民营经济进入的领域,民营经济均可进入,但目前民营经济在将近三十个产业领域仍遭遇不同程度的“限进”,这一情况在电信、石油、烟草、金融、铁路、广播电视等由国家经济垄断的行业和领域表现尤为突出。这主要是因为政府行政权在经济领域介入太深,为民营经济设置了多重壁垒,或是由行政主管部门采取审批制等手段,授权行业内国有企业担任项目业主;或是实施严格的生产许可证制度,排挤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因此,从我国目前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民营经济真正实现在政策和法律上与国有经济、外资经济进入同一竞争领域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4. 针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服务体系不完善。

尽管20世纪90年代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我国民营经济的规模得到迅速增长,但面向民营经济的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都不健全。一是政府面向民营经济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长期以来的经济建设型政府充当了经济建设的主体和投资主体的角色,而在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中却往往处于被动地位。

政府率先构建公共服务体系的领域主要集中于城市中的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基本被排斥在外。其次,面向民营经济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这主要表现在民营企业在登记注册、技术咨询、项目评价、风险投资等方面的关卡过多,为民营企业提供科技培训、信息咨询、金融中介等组织机构过少。同时,真正独立于政府的民间协会数量较少,大部分行业协会属于政府管理体系,不能很好地发挥协会的代表性,难以在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作用。

三、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对策选择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经济未来发展的核心在于毫不动摇地坚持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作为市场化改革的生力军,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因此,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将为完善市场结构、打破垄断提供保障。

1、完善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政策环境。

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法律保障。通过法律法规来规范和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如德国联邦政府推出的《反限制竞争法》、《关于保持经济稳定和经济增长法律的基本条律》,日本制定的《中小企业现代化促进法》、《大规模零售商店法》,美国颁布的《小企业法》、《机会均等法》等都是用来保护和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与国外成功经验相比,我国在制定用以保护和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如民营企业市场准入、政府监管、融资保障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明显不到位。因此,在新形势下,我国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首先要完善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政策环境。一是加快出台有利于民营企业融资的融资法。拓宽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增强民营企业的投资热情。二是加快推出针对民营企业有效监管的政策法规,确保监管部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提高监管质量。三是加强法律宣传,提高各方的执法守法意识,保证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稳定。

2、培育民营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凡是国家法律没有明令禁止民营经济进入的行业领域,都向民营经济开放,凡是我国政府承诺向外资逐步开放的投资领域和国有资本退出的领域,民间资本都可以进入。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家管理层关于民营经济市场进入的原则已经达成一致。但就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来说,这一原则的贯彻却存在明显不足。绝大多数国家经济垄断领域和行业仍然是民营经济的禁区,如能源行业和金融业。要改善民营经济这种市场进入的窘境首先要转变政府职能。政府要从直接干预经济运行中撤出,明确服务型政府职能,从宏观角度对民营经济运行提供服务,加以调控。其次要培育公平的竞争环境。政府作为公权力的行使者,要确保权力行使的效果达到社会效益最大化。因此,在针对发展民营经济这一问题上,政府要减少行政指令在经济领域的应用频率,保证市场运行遵循原有的规律,使民营企业能够在公平、平等的竞争环境中参与市场活动。

3、完善民营经济发展的社会服务体系。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民营经济长期以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逐渐暴露出来,如资金短缺、融资困难、技术落后、信息不灵、人才匮乏、市场竞争力不强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国民营经济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因此,在新形势、新任务下,我国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一是鼓励发展民间行业协会,确保行业协会的独立性。这要求政府要放手对行业协会的管理,使行业协会运作更加规范,增强行业协会的代表性。二是构建民营经济信息网。在现有的星火计划、火炬计划和成果推广计划这三个技术研发计划数据库的基础上,集成建设一个面向民营经济发展的,特别是技术创新方面的数据库资料,促进民营企业技术创新。

4、健全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篇4:关于优化导游人员职业环境的探讨

关键词:导游人员;职业环境;优化

一、引言

根据中国国家旅游局2008年统计数据,旅游总收入1.16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国内游收入8749亿元,入境游收入2839亿元。国内旅游总计17.1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6.3%;国内旅游收入8749亿元,比上年增长12.6%。中国公民出境旅游4584人次,比上年增长11.9%。旅游总收入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85%。据惠州市旅游局统计:2008年惠州市旅游总收入相当于该市国内生产总值(1290亿)的7.48%,旅游创汇10.8亿美元。以上数据显示,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其在国内生产总值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导游是旅游业的灵魂,是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但是,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导游的职业环境却出现了每况愈下的现象,呈现出高离职率态势;高素质人才不愿意进入,很多从业人员也仅仅是把导游当作一种青春饭。对此,为了保证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有必要对目前导游职业环境的现状加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以妥善解决。

二、目前导游职业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一)导游从业人员生存环境差

第一,工作复杂且辛苦。导游工作涉及到吃、住、行、游、购、娱,肩负着繁重的体力劳动,一旦上团,奔波在外并且一天只能休息几个小时,加上一些旅行社为了节约成本,把计调、外联的工作也强加到了导游头上,这就更加重了导游工作的负担。旅游活动的关联性很强,导游还要与景区、饭店、宾馆、交通部门打交道,做好各种联络工作,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给游客带来不快。导游接触的是五湖四海的人,要协调不同民风、民俗及语言的差异,应对游客的不同要求,是旅游活动中最关键的角色,既要维护旅行社的利益,又要保障旅游者的权益,同时还要考虑自己的利益。为了保证旅游过程顺利地进行,导游往往要受制于这些利益关系,需要权衡这些复杂关系,常常处于忧虑和困扰当中。面对旅行社的压力,司机的白眼,全陪的指责,游客的无理取闹,以及带团期间需要面对各类精神污染与物质诱惑,心理压力增大在所难免。

第二,职业前景黯淡。现行的导游晋级制度和我国职称制度已完全脱钩,在我国职称制度里,根本没有导游员这样的一个序列。按照我国目前的职业分类体系,导游职业不属于专业技术人员类别,属于旅游及公共游览场所服务人员,归属于饭店、旅游及健身娱乐场所服务人员这一类。因为不属于专业技术人员,导游在一些旅游企业中得不到相应的报酬福利。因导游没有专业技术职称的评定,初级、中级、高级导游对导游人员来说无法体现他们的价值,很少有人把导游作为长期职业来从事,更少人钻研业务提升自己的导游证等级。根据2002年国家旅游局一项全国范围的导游人力资源调查显示,我国现在的导游结构不合理:持有导游资格证书和初级导游证书的人占了绝大多数,为96.3%;中高级导游比例仅占3.7%。再以惠州市为例,市内有1229人持有导游证,而中级导游人员为35人,高级导游人员为4人,特级为0人,中高级导游人员占导游比例的3.17%。导游作为一种职业,更多的是强调导游工作的服务性质,而忽视了它的专业技术性,从而导致了导游作为一种职业,它的上升空间比较小,这种导游职业定位导致了很多高素质的人才不愿意进入。

第三,入行门槛低、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目前,在我国只要具备了高中、中专以上的学历者均可报考导游员,导游人数激增。根据国家旅游局统计,截至2006年9月,我国拥有导游资格证的人数达到47.27万人,执业导游人数达32.05万。我国导游队伍整体学历层次偏低,以烟台市为例,拥有中专和高中学历者为1627人,占46.22%;大专学历者为1355人,占38.49%;本科学历者538人,占15.28%,调查统计中没有发现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我国导游人员大多在就业前未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在旅游接待工作上导游人员的服务质量与实际要求差距较大,无法满足旅游者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我国现有的导游队伍中兼职导游所占比例日趋上升,根据统计兼职导游已超过60%。一些兼职导游由于缺乏基本的导游专业知识,旅行社也缺乏对兼职导游的培训,导致他们的服务质量不能保证,往往成为投诉的对象。

第四,公众形象不佳。以回扣为主体的导游薪金体系从20世纪80年代就逐渐形成了,在行业内部获得了默认。逐渐地,导游对专业技能不去下工夫,而对如何从游客的口袋中把钱掏出来更有劲头。导游曾是“外事工作的一部分”、“城市名片”、“民间大使”,然而曾几何时,昔日的“民间大使”成了牟取暴利的“人头贩子”。说起导游,就会联想到回扣、宰客、欺客等负面话题。社会媒体对导游的批评、指责远多于正面报道,导游在社会上的形象一落千丈。另外在我国,导游一度从旅行社中第一个工作岗位演变成了一种社会职业,多数的导游都是以自由职业者的身份从事旅游服务工作的,由于他们缺乏从业经验,故在处理相关的导游问题时缺乏基本知识与实战技巧,导致旅游顾客投诉,影响了导游的公众形象。

第五,安全隐患大。导游工作在第一线,首先是来自交通工具的风险,只要上团就需要和车辆打交道;其次是来自自然环境的危险;再次还有饮食方面与工作中突发事件等,使导游处于工作安全环境较低的状态。

(二)薪酬体系不合理

2008年中国社科院发布的旅游绿皮书中一篇《中国导游人员生存状况的调查报告》指出,接受调查的导游中,主要收入来源为拿“回扣”所占比例为51%。微薄的基本工资、出团费和无法获得国家认可的回扣再加上几乎没有的小费就是我国多数导游的收入构成。目前旅游市场竞争激烈,在竞争压力和利益的驱使下,各个旅行社只有通过竞相压低价格来吸引游客,并将经营成本转嫁到了导游身上,不断减少导游的基本工资,有的导游甚至没有底薪,出现了导游自垫旅游团费和交纳人头费出团等现象。另外,导游员还要承担淡季时“短暂性”、“季节性”失业,收入来源存在很大风险,这也促使某些导游违规操作,牟取暴利。

(三)管理制度不完善

当前,导游属于旅行社或导游公司直接管理,但事实上,无论是旅行社还是导游公司,都仅为导游提供挂靠,导游的归属不明确,旅游市场环境存在恶性竞争。而我国旅游的相关法律并不完善,对于旅游行业实施监管的法律条文大部分散于各项法律法规的文本中,导致了先行的旅游行业监管法规的可操作性差,在这种情况下,导游的利益诉求更是难以得到保障。

三、优化导游职业环境的途径

(一)改善生存环境

第一,建立职称评定机制。将导游职称纳入专业技术职称范围,使导游从业人员的等级评定制度与专业技术职称挂钩,将导游的等级与薪资、职称等挂钩,鼓励导游参与等级评定,并为等级评定提供公平有利的条件,促进导游职业的终身化。

第二,强化导游培训。培训是提高导游能力和素质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导游福利待遇的最好表现。加强对新导游的培训,同时不断为老导游提供汲取新原料的讲座,或者组织观看优秀电视节目,如“湖湘文化讲坛”、“百家讲坛”等;邀请“国家优秀导游”、“省十佳导游”、“市十佳导游”做讲座或交流,不断提高导游的素质与能力。旅行社和导游公司应为导游制定一套适合其发展的、周密的培训计划,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导游开展培训,增强导游对企业的认同感、回属感,促进导游职业的终身化。

第三,完善企业文化。创建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全面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在淡季组织员工开展拓展训练,不定期地组织娱乐活动,尽可能为导游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多为导游提供与客户交流、交往的机会,使大家感觉集体的优势所在,并让员工能形成“公司是我家,发展靠大家”的意识。企业要尊重、关心、爱护导游,以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第四,导游自身素质要提高。首先,导游自身要对导游这一职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从业观念,作好相关的心理和生理准备;其次,导游人员要有学习意识,了解我国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和形势,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加强学习,丰富自己的学识,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再次,导游职员应加强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增强爱国主义意识、遵守社会公德和旅游职业道德、遵纪守法、热爱本职工作、尽职敬业,从而提高导游的社会地位。

第五,社会支持。社会公众应该给导游一个好的职业环境,旅游者和各媒体公众应从实际出发,正视导游人员的工作付出,多从正面宣传报道导游队伍中优秀典型和奉献精神的事迹,客观、公正、公平地报道导游的功过得失,消除人们对导游的误解,树立导游在旅游者心中的形象,提高导游的社会地位。

(二)改进薪酬制度

薪酬问题是导游最关心的核心问题,因此,建立、健全公平、合理的薪酬制度至关重要。可以从提高导游的工资待遇与相关保障体系入手,使导游改变“干一天涝一天”,“吃青春饭”的思想,解除后顾之忧,扎实工作。利用考核机制来激励导游,要积极改善导游的福利待遇,由于福利反映了企业对导游人员的长期承诺,它能比高薪更能有效地激励导游爱岗敬业。为此,旅行社应为导游交纳养老、医疗保险、人身意外险、住房公积金等,增加其对职业的信心和坚定性。

(三)完善管理制度

应该从旅游体制这一根本上减少恶性竞争,营造宽松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使旅游行业发展走上健康的道路。完善旅游行业相关法律,使导游工作既有法可依又有法律保护导游合法权益。建立行之有效的导游社会信用体系,一方面使得导游有约束感,另一方面对导游行业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导游树立模范典型,给与相应的表彰和奖励。明确导游的归属,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规定导游由旅行社和导游公司治理,所有导游职员都必须与旅行社和导游公司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加强对无证导游的综合治理力度,完善对导游的监视治理。为规范导游市场经营秩序,减轻导游的竞争压力,旅游行政机构应与其他相关部门联合起来,采取有效措施,取缔黑导、野导,净化导游市场。同时应严格执行导游IC卡制度、导游年审制度和建立诚信旅游信息系统,使职业道德败坏、业务素质差的导游无立足之地。

参考文献:

1、彭娇飞.导游职业倦怠干预或疏减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0(2).

2、雷引周,高原.浅议我国的导游新酬制度[J].太原大学学报,2006(3).

3、潘伟,董志文.新《劳动合同法》对兼职导游产生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中国经济与管理科学,2009(6).

4、徐彬,仪晓娜,蒋超.烟台市导游现状调查与管理对策分析[J].当代经济,2008(6).

5、刘佳佳.导游人员素质研究文献述评[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6、向英.如何优化旅游服务人员的职业环境[J].商业时代,2006(25).

7、鲍艺星.导游高离职率的原因及相关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09(20).

8、胡昕.国内导游服务质量提升探讨[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4).

篇5: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工作汇报

根据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从5月11日开始到8月底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吃拿卡要”专项整治活动。在此项活动开展中,我们深刻认识到这暨是县委、县政府推动“加快老区崛起,再造两个左权”优化发展环境的硬性要求,更是我们提升企业品牌形象的现实需要。活动中,我们结合实际、创新推动,慎密提出了“红色电力、绿色能源、金色服务”的三色发展理念,以“抓过程、抓执行、建机制”为基本要求,精心构筑起“思想教育、协同监督、制度约束”三道防线,将活动成效最终体现在建设坚强电网,优化发展环境,服务“项目落地年”和“五区建设”中,让国家电网这一品牌闪闪发光、煜煜生辉。

一、推进电网项目落地,为全县经济发展提供坚强保障。2010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县域经济发展需求,充分发挥电网对全县招商引资的吸引力作用,着力加大电网建设力度,以建设坚强智能电网为引领,大力推进电网建设项目落地,从2009年至2012年累计电网建设投资达5亿余元,源源不断地为左权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好评。一是主网建设突飞猛进。2009年以前,全县只有2座110KV变电站供电,供电容量仅为111500KVA,最高电压等级仅为110KV。当时我们面临着,一方面是左权经济所呈现出的强劲增长态势,一方面是左权电网相当薄弱的现状,时刻感到压力倍增。面对这种形势,2009年以来我们加大项目跑动力度,全力推进电网“升级上档”。先后新建了220KV辽阳变电站、110KV漳河变电站、110KV晴岚变电站等三个重大电网建设项目,目前正在对110KV上武变电站进行主变增容及二电源改造,初步形成了以220KV为中心,110KV为骨干网架,35KV为幅射的坚强供电网络。全县总供电容量已达到了32万千伏安,总供电能力为27万千瓦(当前全县最大负荷为7.5万千瓦),以当前的电网装备水平可至少满足左权5到8年内的用电需求。二是配网建设不断完善。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的契机,加大配网完善力度。积极促成了县政府与晋中供电公司签定了《关于推进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战略合作协议》,先后对35KV堡则、粟城、桐峪、石港口等四个变电站实施了增容和二电源改造,有力地提高了配网供电能力。立足解决城乡居民供电质量,先后对10KV拐儿线、桥选Ⅱ线、麻田线先进行了改造。今年计划对10KV城Ⅱ、Ⅲ线、南Ⅱ线、北线及全县32个台区改造工程实施改造。围绕提升城区供电能力,美化县城环境,将要完成县城北大街及万寿西街电力线路缆化工程。围绕提升居民智能化用电水平,先后对城区、辽阳镇、寒王乡、石匣乡11485户居民安装了智能电表。三是电网科技含量不断提升。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完善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推行变电站无人值守综合自动化,加快电网光纤通信网络建设。县级调度实现了对全县各变电站、线路运行的适时监控,110KV漳河、晴岚变电站实现了无人值班。电网装备的科技含量和自动化水平不断提升。通过持续不断地推进电网建设,为全县实现“崛起”与“再造”提供了坚强的电力保障。

二、整合业扩流程,优化供电审批,严明工作纪律近年来,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用电需求,我们始终以“优质、方便、规范、真诚”的标准,不断整合流程、优化审批事项,努力为全县经济发展营造宽松的供电环境。对符合政策规定的用电审批事项,我们坚决做到“不说不能办,只说怎么办”“能办的事马上办,困难的事想法办,重要的事立即办,所有的事认真办”,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供电保障。一是缩短客户办电时间。立足“便捷、快速、高效”的原则,对公司业扩报装流程进行了整合优化,并全部在营业大厅内予以了公布。对所需的供电审批事项全部实行了一次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为减少客户办电时间,我们对所有的审批事项全部实行了由串联式审批向并联式审批方式的转变。特别是针对全县重点工程建设、重要招商引资项目的用电,我们提前介入、主动服务,开通绿色审批渠道,主动与上级部门对接,力保客户在最短时间内办结用电手续,从用电源头上为客户工程投产达效争取时间。二是提高施工时效。在客户用电审批事项完成后,我们严格执行“三不指定”(不为客户指定设计、施工、供货单位),公司下属的多经企业,在同等条件下公平参与客户工程招投标。中标后,多经企业努力克服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困难,整合优秀施工力量和资源,加快施工进度,全力确保工程建设进度。三是严明工作纪律。为坚决杜绝在客户办进过程中公司员工吃拿卡要行为,我们着力加强了工作作风整顿,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新“三个十条”(供电服务“十项承诺”、员工服务“十个不准”、调度交易“十项措施),对对违反“五不准”,“三个十条”以及有“吃拿卡要”、“生、冷、硬;懒、慢、拖”行为的坚决予以严厉处罚,绝不姑息迁就,形成打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高压态势,提升了服务成效。

三、围绕发展中心、服务全县大局,提升工作成效

2010年以来,随着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深刻认识到电力服务得好与不好,是经济发展的一个硬环境。为此,我们不断在创新服务机制上下功夫,让电力服务的效能与左权经济发展需求相匹配。开设了服务经济“直通车”,对县四大班子交办的工作、经济发展急需要电力支持的项目或是用户的急需,公司领导班子都整合全公司力量,组建项目组,排出实施方案,挂图作战。为此,我们针对不同用电类型着力打造出具有各自服务特色的项目,确保了全县各个行业的用电需求。

一是矢志保证重点工程建设用电。紧紧围绕“能源工业强区”建设,在华能左权电厂500千伏送出、高速公路建设、金隅水泥供电批复,煤矿企业供电工程及送电,循环工业园区等事关左权经济发展的用电需求中,开通绿色服务通道,主动深入各重点工程施工现场和各企业进行调研,举全公司之力加快项目报批、审核、施工,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电力保证。共改迁和架设10KV线路 16.3公里,安装变压器10565KVA/24台,有效地保证了施工进度。二是全力支持重点企业发展。煤炭是全县主要的经济支柱,2009年随着全县煤炭资源整合,五大煤矿集团企业的入住,为全县经济腾飞和产业转型搭建了可靠平台。围绕煤矿企业的用电需求,我们积极转变服务方式,不断优化业扩流程,主动深入各企业及时了解掌握企业项目总体情况和用电需求,确保了企业用电。截止目前,潞安阜生、五里堠煤业公司已经送电,佳瑞公司计划在本月15日送电。三是立足“三农”需求,铺架富民道路,保证农民增收。我们围绕全县现代农业发展和“一县一业”“一村一品”“村村通”工程的实施,不断加大电网扶持力度,全力实施了新农村电气化村和路灯亮化村建设。两年共计投资110万元,先后完成了粟城、突堤、麻田、桐滩、堡则村电气化村建设正在实施当中,完成了19个村的路灯亮化建设。2012年计划实施30个村路灯亮化,目前正在施工当中。围绕全县生态庄园经济发展,我们认真落实“三新”农电发展战略,加快农网建设与改造,全面提高农电服务质量,为生态庄园经济保驾护航。在粟城茂丰庄园、和会生态庄园等一大批经济实体的用电需求方面,加快手续报批,采取灵活多样的服务方式,共安装变压器1200KVA/16台,架设10KV线路25公里,确保了用电需求。累计用于生态庄园经济投资达30余万元。紧紧围绕全县农村农田水利建设、农村路网建设的电力需求,不断加大帮扶力度。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采取低价格安装或租赁等形式,为麻田、拐儿、芹泉等乡镇农民的农业灌溉提供用电便利。共安装变压器800KVA/12台,架设10KV线路6公里,低压线路9公里,对缓解旱情,促进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最快的服务、最优的价格,为全县农田水利建设提供帮扶,完成了20余眼打井灌溉电力建设。通过矢志不移地推进“三农”帮扶,为全县“三农”发展注入了活力,提供了保障。四是立足便民需求,拓宽服务渠道。深入开展了打造城市“十分钟缴费圈”、“农村村村设点”工作,在县城新增代收点6个,新增自动缴费机3台,推出了农村专职电工进村蹲点收费等新举措,有效解决了客户缴费难的问题,提升了服务质效。

通过矢志不移地推动公司转型跨越,2011年里公司先后顺利通过了省级文明和谐单位复验,被山西省电业工会联合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状”,被省公司授予“电网先锋党支部”,被山西省公安消队总队授予“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达标二星级单位”,被晋中市总工会授予“五星级职工之家”,被晋中供电公司授予“先进单位”,连续三年荣获县委、县政府“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单位”、“作风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篇6: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工作汇报

为不断优化我区经济发展环境,营造良好的招商氛围,根据***《关于对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调度督查的通知》的精神,结合《***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的分工要求,现汇报如下:

一、明确行政许可事项,简化行政许可前置申报材料。

根据市级下放的审批事项,明确行政许可事项为: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登记表)审批;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排污许可证的审批(区属企业);关闭、闲置或拆除污染防治设施许可。取消没有法规依据或者与行政审批无关的申报材料;需要提交申请报告或申请书的,简化为“申请表”;合并内容相似的申报材料。

二是全面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切实做到优质高效服务。严格对照《山东省不纳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目录》要求,对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清理,共包括水利、农林牧渔、公路交通、城市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与服务类(不涉及土建的)及其他共六类行业,共60个项目类别,确保把行政审批清理到位。对保留的审批事项,批程序简化到位。开辟项目审批“绿色通道”,严格按照承诺审批时限办理,确保把审批时间压缩到位。需上级环保部门审批的事项,及时转呈,主动为服务单位牵线搭桥,指派专人全程跟踪无偿服务。

三、进一步落实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归并行政审批服务职能,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服务质量,构建“审管分离、权责一致”和“审批一条龙、服务一站式”的行政审批工作新机制。

四、加大对重点项目的扶持力度。努力争取更多的环境容量,支持鼓励重点项目建设。对重大建设项目,积极向上级申请环境容量指标;积极协助投资方和招商引资单位到省、市环保部门办理审批手续。

五、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全力优化营商环境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虽然我局的在营商环境中的环保方面有了较大改善,但仍然不够宽松,审批效率、服务企业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1)健全运行机制。行政许可办公室要全面梳理和优化行政审批工作流程,建立健全窗口运行、工作考勤、绩效考评、责任追究等长效管理运行机制,科学规范管理;理顺和完善审批与事后监管的协调运行机制,做到有效衔接和反馈。

篇7: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工作汇报

今年以来,我局领导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发展工业工作,积极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和市领导对加快实体经济发展指示,切实促进工业稳增长和降成本,实现工业经济稳健增长,取得了很好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成效

(一)工业发展质量日趋明显。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保持全市前列,达到27.86%;1-7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实现144.3亿元,同比增长15.5%,总量及增速分别位列两县两区第一和第二;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完成23.6亿元,同比增长45.6%,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19%。

(二)产业调整集聚效应增强。

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集聚。新能源产业集群新增金风科技风电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已签约落户,琦泉生物质发电、聚力新能源已开工建设。生物医药集群新增肯泰医药、大卓药业、泰和制药、东阳制药、万和制药等11个医药项目正在平整土地。新材料集群新增埃索凯年产15万吨高纯度硫酸锰、5万吨电池正极材料项目。

(三)优化营商服务成效突出。

积极申报各级技改、中小企业专项发展及市县域工业奖励资金;搭建融资交流平台,4家企业已落实惠企贷3270万元,积极推荐广西工业新兴产业融资担保等,降低企业成本。积极协助做好电力改革,组织37家企业申报电力直接交易,已审批33家。通过争取,今年下达乡村振兴(园区基础设施项目)补助资金3650万元,超过历史年份下达的量,占全市同类资金37.8%。

二、工作措施

(一)领导重视,责任明确。

局长主持召开班子会议讨论局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年”事项,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责任,结合工业发展情况制订我局服务企业年活动方案。

(二)深入调研,摸清情况。

通过走访、座谈、发放调查表的方式了解企业存在困难和问题,明确服务事项。4月27日上午,会同园区管委组织部分规上企业业主、在建项目业主和2家计划上规企业业主在管委会议室召开“服务企业年”调研座谈会,积极寻找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进行跟踪服务。

(三)加强沟通,营造氛围。

认真做好企业(项目)存在问题的梳理,并与企业、园区管委、住建局、国土局等部门沟通协调,做好问题的分类反映,为精准服务提供参考。深入企业,对《关于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北政发〔201x〕14号)进行宣传解读,让政策深入业主心。同时,组织企业业主参加上级举办的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政策解读讲座,使各级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政策措施家喻户晓,为落实政策奠定良好的基础氛围。

(四)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企业竞争力。

推动以优化产业调结构为导向的培育产业集群发展行动计划,重点发展绿色环保产业,加快推进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制糖企业战略重组,促进制糖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积极服务推进肯泰医药、琦泉生物质发电、聚力新能源等一批集群项目。推广信息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提高工业信息化水平,培育一批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示范企业,加快推进九联食品、远大玻璃、卓能新能源智能工厂项目建设。引导企业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系,搞好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鼓励企业提升技术开发费用,增强核心竞争力。

(五)主动服务,确保实惠到位。

积极搭建政银企沟通平台,进企服务,积极推荐担保贷款以及其他形式融资服务,特别是

“惠企贷”业务的开展,进一步减轻融资成本。组织申报电力直接交易,33家公司在用电竞价中得到了优惠,减轻了企业生产成本。园区在电力、自来水报装服务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报装时间比规定时限均提速50%以上。组织琦泉、中医药产业园等项目申报自治区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组织平吉制糖、怡丰蓝天、泰盛木业等3个企业申报节能技改项目资金扶持。组织卓能公司申报自治区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示范。协调市级部门对腾飞锌业、卓能新材料、南海化工等4个项目进行验收。通过服务促进企业做大做强,项目加快建设。

三、企业参与扶贫情况

九联食品公司参与委托企业经营扶贫贷款超3000

万元,参与群众获得金融扶贫产业化委托经营分红,委托经营资金10万元,年分红1万元。宣传倡议卓能新能源、邦琪药业等30多家公司参与扶贫捐款近100万元;中国铁塔钦州分公司、东昌木业、泰盛木业、远大玻璃、宏兴科技、阜康食品等企业通过慰问、提供水泥建房、提供就业岗位等方式支持扶贫工作开展。

四、存在的问题

(一)融资难不同程度存在。

“惠企贷”要求“上一税收不少于5万元”,很多刚竣工企业无法享受到“惠企贷”政策;行业性限贷加剧了行业企业的困难,同时企业反担保物不足等也影响了企业融资。

(二)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成本。

产业配套不齐全,排水、供水、供气等设施建设仍没跟上发展的需要。

(三)企业运营成本偏高不同程度存在。

物流成本过高,园区企业物流受道路限行等影响不同程度增加了运营成本,黄屋屯桥、大寺桥载重车无法通行、九大路准备维修限行。

五、下一步工作对策建议

(一)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扶持。

需地方配套资金较多。特别是园区道路、供排水系统等项目需要地方配套资金较多,对于县区吃饭财政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财政支出。建议市、自治区加大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提升园区硬件,促进工业招商。

篇8:关于优化招商引资发展环境的调查

一、基本情况

(一) 重视程度明显提高

近年来, 为优化招商引资发展环境, 微山县县委、县政府先后召开了多次会议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考核奖励办法及实施细则, 公开处理了几起“三乱”案件, 产生了良好的效果。适应形势需要, 建立了行政审批中心, 对审批、收费实行“开放式办公、一站式服务”, 社会各界对此给予充分肯定。实行县级领导包重点项目责任制, 对项目进展情况实施有力的监督, 有效地制止了干扰企业发展的不法行为。各镇街领导也经济深入企业一线, 调查研究, 掌握情况, 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二) 服务意识明显增强

多数部门能识大体、顾大局, 以服务发展、推动发展为工作出发点, 严格办事程序, 公开服务承诺, 制订了一系列服务措施, “三乱”行为大大减少。县行政审批中心建立健全了一整套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 各驻入单位实行挂牌服务, 把办事程序、条件、时限及收费标准向被服务人公开。明确了由专门银行进驻代收, 避免了坐收坐支、乱收乱支现象, 实行行政审批事项分类管理, 明确办理时限, 简化审批程序, 减少了中间环节, 缩短了审批周期。

(三) 收费项目明显精简

微山县县政府加大了对审批收费项目的清理力度, 行政审批项目由原来的505项压减为229项, 压减率达54.65%。286个执收单位中54个被停止收费。512个收费项目取消53项、暂停12项、合并12项、减少14.45%。2315个收费标准降低803个, 比原来减少34.68%, 仅此两项, 每年可减轻企业负担近3000万元。

(四) 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结合严打整治关键斗争, 对“三乱”、“四霸”和一批黑恶势力, 进行了公开处理或集中公开审判, 严厉打击了不法分子嚣张气焰, 净化了社会风气, 市场秩序明显好转。环境的优化, 推动了招商引资的深入发展。两年来, 全县合同引进项目195个, 合同利用外资53.5亿元, 实际到位资金38.8亿元, 已有180多个项目开工建设。煤炭、化纤、电子、制药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户, 对全县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存在问题

(一) 思想认识方面

尽管招商引资、加快发展的大气候已初步形成, 但是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没有充分认识优化发展环境的重大意义。有的对优化发展环境的政策措施支持不力, 配合不紧, 落实不到位;有的存有小富即安、“靓女不愁嫁”思想, 对个别招商引资项目看不上眼、上不了心、贴不上身。尤其个别具体执法执纪人员和园区周边村庄的群众, 不能正确处理好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的关系, 服务意识差, 只“管理”不服务, 效率低下, “吃、拿、卡、要、报”问题严重, 甚至有的强装强卸、画地为牢, 公然干扰、阻挠、破坏工程建设项目, 没有形成重视、关心、支持经济发展的社会氛围。

(二) 政策方面

一是政策落实不力。个别部门受部门利益驱动, 一些过时的政策规定, 明明已经宣布废止, 但是由于跟他们的利益息息相关, 在实际工作中仍起作用。二是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主要表现在优惠政策难落实, 奖励比例过高难兑现。有的政策没有跟着项目走, 尤其是在土地使用、收费标准上还存在门槛过高, 办事程序繁琐的现象。

(三) 服务方面

虽然部门负责人对优化发展环境、提高工作效率, 向社会提出了公开承诺, 但仍有极少数单位对下属人员疏于教育、管理、监督, 造成单位内部上下不合拍, “两张皮”现象严重, 使服务承诺流于形式。有的部门缺乏“放水养鱼, 养鸡下蛋”的意识, 受利益驱动、返还比例的影响, 觉得能“多收多得”, 部门之间不协调, 相互掣肘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 资金方面

一是融资渠道不畅。一些招商项目由于原始积累少, 受资金的制约, 仅满足于“小步快跑”。加上目前还没有一个成形的民营企业担保公司或商会组织, 有的金融部门也存有嫌贫爱富心理, 阻碍了项目的膨胀发展。二是招商引资后续财力不足。在项目跟踪服务上, 也普遍受资金制约, 为一个项目安家落户, 各项投入都不少, 为了不让客商觉得“小气”, 就连最基本的办公经费也要按月算计着花, 唯恐入不敷出, 超出预算。

(五) 行政审批方面

一是行政审批中心现为常设临时机构, 不利于加强对入驻部门的管理。管理人员和窗口工作人员也存在选派不固定的现象。二是个别职能部门抱着部门权利不放, 对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执行不力, 有的部门未能将所有项目移入审批中心公开办理, 不执行最低收费标准, 该免收的不免收, 致使一些优惠政策出现梗阻、棚架。窗口服务人员大都是派驻单位的普通人员, “定盘子”的在原单位, 审批大厅又没有派驻单位的审批专用章, 在受理审批项目后, 还要回原单位办理, 造成盖章、请示“两头跑”。三是办公设施不配套、场所拥挤, 制约了审批项目进入。由于大多数项目审批手续靠微机管理, 有的还要查阅一些档案材料, 由于设施不配套, 这些工作目前只能在原单位办理。

三、几点建议

(一) 广泛宣传发动,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和宣传画册、资料、大型标牌等宣传工具, 向社会特别是执法部门的工作人员、项目周边的干部群众, 加大优化招商引资环境的宣传力度, 树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 事事关系招商引资和“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观念, 积极营造良好的招商氛围。

(二) 完善政策规定, 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在用足用好上级优惠政策的同时, 进一步完善在土地、税收及配套服务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抓紧修订完善地方配套政策规定, 使其符合上级的有关政策、WTO规则和本地实际, 增强可操作性。对引进的项目在收费、用地、产权转让等方面给予最大限度的优惠, 对引进技术、资金、人才的有功单位和人员给予奖励。并把所有优惠政策、收费项目、收费标准以及各部门的服务承诺, 集结成册, 下发到各部门、有关企业、镇街及村 (居) , 接受社会的监督。

(三) 转变工作作风, 创造优质的服务环境

不断完善提高行政审批中心的服务功能, 把一时不能进入“中心”的审批项目, 通过微机联网, 实行远程监控, 纳入“中心”管理。实行行政审批中心专用章, 按照服务承诺, 实行一条龙办公, 一站式服务, 大力推行政务公开, 简化行政审批程序, 实行限时办理, 减少收费项目, 降低收费标准, 做到多指导不干预, 多服务不设卡, 多帮忙不添乱, 多协调不扯皮。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单位, 严格实行票款分离、罚缴分设、收支两条线管理, 降低或取消按比例返还的做法, 避免坐收坐支、乱收乱支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四) 成立贷款担保公司, 积极改善融资环境

随着金融机构风险控制意识的增强, 对企业贷款审批更加严格, 手续更加完备, 加上金融部门也普遍存在“近富者宽、近贫者严”的心理, 融资难成为制约外来企业发展的“瓶颈”。由财政、法人、自然人共同出资, 成立企业贷款担保有限责任公司, 实行股份制运作方式, 实行一级法人管理。

(五) 抓好载体建设, 不断提升硬环境

以道路建设为突破口, 继续保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强劲态势, 年年都搞几个新项目, 不断提升城市化水平。抓好工业园区建设, 加快园区路、电、水、讯等基础设施建设, 形成特色鲜明、科技含量高、布局科学合理、聚集优势明显的园区经济群体。按照城市商贸成线, 专业市场连片, 农村集市为网的市场格局, 打造招商引资的有效载体。

(六) 坚持打霸治乱, 创造优良的投资环境

上一篇:圆梦计划方案下一篇:企业信息化系统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