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5检测题

2024-04-29

高中数学必修5检测题(精选6篇)

篇1:高中数学必修5检测题

高中语文(必修5)检测题

一,积累运用(20分)

1,下列各组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3分)

A流憩育jīnB 蜂窠送núo憎恶zâng 犬吠.qì 尺牍.dú投奔.bân矜..kě 傩...fãi

C髭须zī 欺侮寂 cãnD付梓为qián..wǔ讥诮.qiào 岑..zǐ箭镞.zǔ喧阗.tián犍.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成语,句义最贴切的一组是()(3分)

(1)话本以描写精彩动人的情节和塑造

(2)外国有些诗人狂起来可了不得!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的神威。

(3)诗人只是含蓄地点拨你,然后给你以般的想象的自由。

(4)政府如果放任房价上涨,甚至将其看作是刺激经济的手段,往往会。

A 栩栩如生 惊世骇俗 天女散花 望梅止渴B生动活泼 惊世骇俗

C 生动活泼 惊天动地 天女散花 饮鸩止渴D 栩栩如生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

B

4,” 5。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注:①此词大约写于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或七年,辛弃疾时任湖南转运副使和安抚使。②潇湘:潇水和湘水,在湖南零陵县汇合之后称潇湘,这里指耒阳地区。诗词讲究通过“炼字”来传神,这首词前两句中哪个字有这种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答:7 这首词的下阙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有何作用?请结合内容进行分析。(3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8~11题。(共14分)

《汉文帝赐南越王赵佗书》

皇帝谨问南越王甚苦辛劳意。朕高皇帝侧室之子,弃外奉北藩于代,道里辽远,壅蔽朴愚,未尝致书。高皇帝弃群臣,孝惠皇帝即世,高后自临事,不幸有疾,日进不衰,以故悖乎治。诸吕为变故乱法,不能独制,乃取他姓子为孝惠皇帝嗣。赖宗庙之灵,功臣之力,诛之已毕。朕以王侯吏不释之故,不得不立,今即位。

①已遣人存问,修治先人冢。

伤良将吏。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独人之父母,得一亡十,朕不忍为也。

邻国。

8,对下列家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3分)

A前日闻王发兵于边(战事)B(嫌弃).C得一亡十,朕不忍为也(逃跑)D故使贾,谕告王朕意(明确)..

9,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3例句:悦亲戚之情话 .

A 当其时,长沙苦之BD 朕欲定地犬牙相入者

10)(3分)

A

B

C

D

11①(2分)

②(3分)

12~15题。(共20分)

中国的批评家和艺术家觉得有几种树因为有特别的线条和轮廓,所以特别适于作些情感发生联系。在这些树木中,最杰出的是松树、梅树、竹树以及柳树。

人们对于松树的欣赏也许是最显著的,而且是最有诗意的。松树比其他树木更能表现出清高的性格。世间有各式各样的美,温柔的美,文雅的美,雄壮的美,庄严的美,峥嵘的美,纯然的力量的美,以及古色古香的美。松树因为具有这种古色古香的美,所以在树木中占有着一个特殊的地位,有如一个态度悠逸的退隐的学士,穿着一件宽大的外衣,拿着一根竹杖在山间的小道上走着,而被人们视为最崇高的理想那样。同时中国人在欣赏松树的时候,总要选择古老的的松树;越古越好,因为越古老是越雄伟的。当一个人站在松树下仰望它时,他感到松树的雄伟,年老,和一种独立的奇特的快乐。老子曰:“天无语。”古松也是无语的。它静默的、恬然自得的站在那里;它俯视着我们,觉得它已经看见许许多多的小孩子在成长了,也看见许许

多多的壮年人变成老年人。它跟有智慧的老人一样,是理解万物的,可是它不言,它的神秘和伟大就在这里。....

梅树一部分由其枝丫的浪漫姿态,一部分由其花朵的芬芳而受人们的欣赏。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在我们所欣赏的众树之中,松、竹和梅是跟严冬有关系的,我们称之为“岁寒三友”,因为松和竹都是常青树,而梅又在残冬和初春开花。所以梅树特别象征着清洁的性格,那种清爽的、寒冷的冬天空气所具有的清洁。它的光辉是一种寒冷的光辉,同时它和隐居者一样,在越寒冷的空气中,它越加茂盛。它和兰花一样象征者隐逸的美。宋朝一位诗人和隐士林和靖说:他是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的。他在西湖的隐居之地孤山,今日常常有诗人和学士的游迹,而在他的墓下便是他的“儿子”鹤的墓。讲到人们对于梅树的芬芳和轮廓的欣赏,这位诗人在下的两句诗里表现的最为恰切: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一切诗人都承认这两句诗最能够表现出梅树的美,要找到更恰当的表现方法是不可能的。

们往往看见画家把一两块石头和几枝竹画在一处。

中国女人的细腰为“柳腰”易种植,所以在中国,有些地方满植着柳树,蔓延数英里之远;造成一片“柳浪”。不但如此,金莺喜欢栖息在柳枝上,因此无论现实生活上或艺术作品里,柳树和金莺常常是在一起的。,有改动。(410个字)(6分)结合文章的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⑵,这种美该如何理解?

14(4分)

15(6分)“适于作艺术欣赏的对象”?(至少两例,总共不少于60字)四,表达交流(40分)

700字的文章。

》(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请结合这句话的意意思,试

(不少于40字)

思想,它会变成你的言语;注意你的言语,它会变成你的行动;①,②;③,它会变成你。

高中语文(必修5)检测题参考答案:B(núo-nuózâng-zēng)2 C3 D(A“站在”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全局”后加“的高度”;B语序不当,“造成商品房大量积压”和“引起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下降”应调换顺序;C,搭配不当,应删去“和未来发展”。)4 A(B“乐府 神话传说”是普通名词;C 间接引用,后一个逗号应放在引号外面;D 间接引用,去掉冒号,并把句号放在引号外面。)5见教材6“欲”黄昏时分夕阳似落非落、夜幕似降非降的霎那之间的景象。7用典 《招魂》篇。借此表达自己恢复中原的壮举难以实现的满腹哀怨与牢骚。第三,儒冠多误身”(《奉曾韦丞相丈二十二韵》),境。(具备其中一点且句意通顺,即给分)8 C(亡:损失。)9A(10 B(并非“意在诚恳的安抚”,而是给赵佗一个下马威,暗示他不要乱来。)11的信,您想寻找亲兄弟,还希望(我)罢免长沙的两位将军。②一位使者来沟通我们的想法,这是(你我)争执的原因。12 俗);梅树:姿态浪漫,性格清洁;(答案中须有画线的语义)⑴ 神秘,指松树沉默、恬然的生存状态令人景仰,引人思索。

伟大,指松树雄伟、脱俗的外在气质

1分)

⑵(答

141分),由柳枝在风中摇曳的姿态想到与之相似的中国的舞女穿2分)。

15示例: ⑴,它向上奋力伸展的枝干,托起片片舒展的叶子,昭示 ⑵ 温和、古朴的美,它立于故乡的村头,繁茂的枝叶,笼罩着淳两个树木的例子,有对美质的)⑴,保持了自己清洁的人格。(句意解释24分)

18它会变成你的习惯;③ 注意你的习惯;④ 它会变成你的命运。(各1分)

高中语文(必修

2009年9月5

篇2:高中数学必修5检测题

7.若a0,1b0,则有

A.aababB.ababa

C.abaabD.ababa 2222

1,则ABC的外接圆半径为 2

A.23B.43C.D.3 28.在ABC中,若a3,cosA

9.下列函数中,最小值为2的为 11B.ylgx(1x10)lgxx

1xxC.yaa(a1)D.ycosx(0x)cosx2

10.Sn为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S5S6,S6S7,S7S8,以下 A.yx给出了四个式子:

① 公差d0;②a70;③S9S4; ④Sn的最小值有两个.其中正确的式子共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注意:把本大题答案填在第Ⅱ卷对应位置.11.不等式(2x5)(x3)(x4)0的解集为

12.已知数列20, 11,2,-7,…

13.安装在一根公共轴上的三个皮带轮的直径成等差数列,其中最大和最小的皮带轮的直径分别是200 mm和120 mm,则位于中间的皮带轮的直

径为.14.若函数f(x)lg[x2(1k)x3k]的定义域为R,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15.一个各项均正的等比数列,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都等于它前面的相邻

两项之和,则该数列的公比q的值为.16.若4件A种商品与5件B种商品的价格之和不小于22元,而2件

A种商品与1件B种商品的价格之和不大于8元,则2件A种商

品与1件B种商品的价格之差的最大值为.高二数学必修5质量检测试题(卷)2012.1

1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解关于x的不等式x(2m1)xmm0

18.在梯形ABCD中,AB∥CD,∠ABD=, ∠ACD=,AC,=5,求BD的长.64AD

叙述并证明余弦定理.19.20.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已知a1+2a2+3a3+…+nan=(n-1)Sn

+2n(n∈N*).

(1)求a2,a3的值;

篇3:高中数学必修5检测题

一、必修2与选修5的关系

要想把握好不同阶段不同模块教学的重难点和深浅度, 我们首先应该认真研究新教材必修与选修之间的关系, 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层层递进, 由浅入深, 尊重学生的学习心理, 不给学生带来额外困难。

1.内容差异

从内容上不难看出, 必修2在第三章便开始了有机化合物的学习, 分别介绍了甲烷、烷烃、乙烯、苯, 生活中两种常见有机物乙醇和乙酸, 糖类、蛋白质、油脂这些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另外也介绍了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同系物这些重要概念;第四章第二节又介绍了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以及三大合成材料。以上的有机物知识在必修2中所占篇幅不多, 属于较简单的有机物基础知识介绍。在选修5中专门讲有机化学基础, 内容上不仅有对必修2中出现过的有机物结构和性质补充衍生, 还包含有机物命名、研究方法步骤, 酚、醛类物质结构性质介绍及有机物合成专题等。

可见, 在内容上选修5比必修2要更加全面。

2.知识深浅

从知识深浅来看, 选修5类似于有机化学“专题”, 对知识的挖掘更深入、更系统, 是对必修2有机基础知识的一种延伸和归纳总结, 相对系统地讲授有机物的结构性质, 必修2则更显得生活化一些, 联系生活介绍有机物。所以, 从必须2到选修5是由浅入深的学习。

总之, 这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支撑, 要想学好选修5, 首先得认真对待必修2, 打好基础, 尽早适应有机化学学习的思维和方法。若要提高学习选修5的效率, 也要合理复习回顾必修2相关知识, 使教学事半功倍, 学生的有机知识体系会更加系统化、整体化。

二、做好必修2与选修5衔接的几个关键

由此看来, 抓住教材的编排特点和教材之间的相互联系, 将知识有机地整合起来, 将不同模块教材中的相似知识点合理有效地衔接起来, 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对我们提高教学效率, 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和深广度都有重要的意义。所以, 根据本地区教学的特点, 即高一下学期学习必修2, 高二上学期学习选修5, 我们认为这是合理的、顺应学生学习规律的安排, 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有机知识的连贯性。

1.教师首先要充分研究教材, 对教学大纲中两本教材在内容、结构、知识点的异同等进行仔细分析和研究。只有教师先做到心中有数, 把握好两本教材中每个知识点讲解的深广度, 才有利于学生学习逐步递进。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对学过的知识及时主动复习, 对即将要学的知识做到“温故而知新”, 这是学习选修5的一种学习方法。因为必修2是基础, 选修5是在必修2基础上的延伸和深化。所以要想真正在课堂上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 实现自主复习和预习, 才能在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不断补充完善。

3.有效利用导学案进行新旧知识的衔接。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基本学情, 通过编写导学案来配合教学工作, 直观有效地将新旧知识的不同要求和相关问题展示在学案上发放给学生, 这不仅可以帮助师生脱离教辅资料不配套学情的困境, 还可以在教学案编写和使用中促使教师对教材进行研究和把握, 有效引导学生联系新旧知识进行整合和小结。

4.培养学生善于小结的习惯。通过以上三种方式把选修5和必修2知识点结合起来, 并不就万事大吉了, 最后还不能忽视知识的强化和构建的重要性。即在学习完某一物质或某一类物质的相关性质后, 因为这些性质一部分来源于必修2, 一部分来源于选修5, 此时不能只停留在导学案, 而应该培养督促学生形成物质性质、结构书面小结, 自己动手动脑认真反思归纳, 加深理解和记忆, 并强化训练, 才能真正在自己脑海中构建出知识体系。

三、教学案例———选修5第一章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有机化合物常见的分类方法。

2.掌握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

【重、难点】能够辨别有机物的类别及官能团。

【学法指导】

1.复习回顾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的相关知识, 然后认真阅读教材, 体会有机化合物分类的依据和方法。

2.认真领会知识导图中知识点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 完成“温故”“知新”相应内容, 课堂讨论“合作探究”, 巩固重难点, 强化记忆。

3.通过完成课堂知识达标, 检验学习效果, 及时查缺补漏。

4.把学案中自己的疑难问题和易忘、易出错的知识点以及解题方法规律及时整理在典型题本上, 多复习记忆。

【温故而知新】

(一) “温故”

问题1:什么是有机物?在必修2中你所学习过的有机物有哪些?请分别写出它们的名称和结构简式。

问题2:有机物中的碳原子构成了分子骨架, 仔细观察并思考你在问题1中列举出的有机物, 它们的分子骨架有无异同?请你尝试按照一定的依据将它们进行分类。

问题3:有机化合物中, 什么叫做?官能团也是有机化合物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请写出下列常见有机物中官能团的名称和结构简式。

(二) “知新”

问题1:通过预习新知识, 你知道有机物从结构上有哪两种分类方法吗?请你完善下列分类方法:

(1) 按_______分。

如:

(2) 按________分。

问题2:为什么甲醇的性质有别于甲烷?这说明了什么?如何正确理解物质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

【合作探究】

1.具有复合官能团的复杂有机物:官能团具有各自的独立性, 在不同条件下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可分别从各官能团讨论。

2.醇和酚的区别:

篇4:高中数学必修5检测题

一、教材特点

1.突显生活数学化的特点

高中数学必修5教材的总体特点是关注数学情境,强调数学应用,重视数学文化.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是:引言——问题情境——数学模型——应用于现实问题.这样的呈现方式,使得知识内容有来龙去脉,体现“生活数学化”的观点,突显“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后为生活所用”的特点.教材从章头引言的实例分析引入知识,然后给出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抽象出一个数学模型然后再系统学习数学知识,最后再给出几个例题,把数学知识归结到应用的层面上.如在学习解三角形时,章头引言里就提出了“在我国古代就有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明月高悬,我们仰望星空,会有无限遐想,不禁会问,遥不可及的月亮离地球究竟有多远呢?1671年,两个法国天文学家测出了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大约为38500km.他们是怎样测出两者之间的距离的呢……”这个问题是不可及物体的测量问题.本章的许多问题都是这类不可及物体的距离和高度的测量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大家在实际生活中会面临并思考的,这样就使学生认识到“仅依靠初中学习的锐角三角函数,只能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一些测量问题,在实际生活中会遇到许多其他的问题,仅用锐角三角函数就不够了,因此需要进一步学习任意三角形中的边与角的关系”.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这一部分知识时会有熟悉感,会充满好奇,会有动力.然后再通过一个探究,呈现一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归纳、探索出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一般形式,最后再分别通过两个例题,来突出正余弦定理的作用,并在1.2节的应用举例,具体呈现正余弦定理在实践中的应用.在“阅读与思考”这个栏目里介绍了海伦和秦九韶,这充分体现了高中数学新教材关注数学文化的特点,说明数学文化已经从一种理念走进了中学课堂,渗透到数学课的实际教学中.

由(1)知△ADE≌△CBF,

∴AE=FC,

同理AF=EC,

∴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

方法三:利用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由(1)知AE∥CF,

又∵△ADE≌△CBF,

∴AE=CF,

∴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

二、数学问题变式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前面,我们举例说明了数学问题变式的一些方法.但应当指出,问题变式不是为了“变式”而变式,而是要根据教学需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而设计数学变式.其目的是通过变式训练,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形成技能技巧,完成“应用——理解——形成技能——培养能力”的认知过程.因此,数学变式设计要巧,要有一定的艺术性,要正确把握变式的“度”.一般的,设计数学变式,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差异性.设计数学问题变式,要强调一个“变”字,避免简单的重复.变式题组的题目之间要有明显的差异.对每道题,要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感到新鲜.从心理学角度看,新鲜的题目给学生的刺激性强,做题时注意力集中,积极性大,思维敏捷,使训练达到较好的效果.因此,设计数学变式,要努力做到变中求“活”,变中求“新”,变中求“异”.

2.递进性.问题变式要有一定的难度,才能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但是,变式要由易到难,层层递进,让问题处于学生思维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让学生经过思考,能够跨过一个个“门槛”,既起到训练的作用,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3.拓展性.设计数学问题变式,应该力求内涵丰富,境界开阔,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维空间,让学生感到内容充实.因此,所选范例必须具有典型性.一要注意知识的横向联系;二要具有延伸性,可进行一题多变;三要注意思维的创造性、深刻性.

4.灵活性.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数学问题变式训练的方式要灵活多样,力求使学生独立练习和教师启发引导下的半独立练习相结合.同时,根据数学内容,有时可分散训练,有时可集中训练,有时一个题目的变式可分几次完成.充分展现知识螺旋上升的方式.这种灵活的训练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提高大脑神经的兴奋度,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责任编辑黄桂坚)2.系统性更强,提高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行新课改以后,高中数学新教材采用了模块化教学,这使高中数学教材更趋系统化.教材的每一部分知识呈现都是由“问题提出”“问题探究”“抽象概括”“解释说明”“思考探究”“实践操作”等几个部分构成,体现了问题解决的方法: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数学知识的系统化及研究数学问题的一般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也逐渐学会这一研究问题的方法.另外,由“问题提出”“问题探究”到“抽象概括”体现了数学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方法.

3.充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突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所在,是对数学知识在较高层次的抽象和概括.数学思想方法是形成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纽带,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高中数学新教材必修5在教材的编写中充分渗透了数学思想方法.例如,在第二章的数列中渗透了数学中的诸多思想方法,如:类比思想(数列与函数的类比、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类比等),归纳思想(等差数列、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数形结合思想(教材30页的例1、例2),方程思想(等差、等比数列中几个基本量的计算),算法思想,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等差、等比数列概念的产生等).因此高中数学教学不应仅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应在讲知识内容的同时不断地渗透相关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领悟到数学的思想方法.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基础知识达到一个质的“飞跃”,从而使数学的学习超脱“题海”,使之更富有朝气和创造性.endprint

4.删繁就简

新教材去掉了一些技巧性强而实用性差的内容,如绝对值不等式、分式不等式、高次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的证明(放在选修系列)等.对基本不等式淡化技巧,强调应用;保留了一些经典内容,如细胞分裂模型、国际象棋问题等;增加了通过实际背景建立不等关系的内容.这就使得新教材贴近生活,更具实用性,发展了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体现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

5.增加实习作业这一版块,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

新教材中许多内容都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究,这样不但使学生学到了知识,而且锻炼了他们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能力.另外,对部分问题的研究还可借助信息技术.如教材94页的用Excel解线性规划问题举例,这不仅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意识.

二、对教师要求

1.转变观念,积极适应新课改

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不仅是教材的实施者,也是教材的研究者和开发者.数学学习与其说是学习数学知识,倒不如说是开展数学思维活动,其中教师的作用在于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建构数学知识,更好地把握数学事实.为此,教师必须理解课程、教材的内容,主动转变教学观念,积极适应新课改.

2.准确把握教材内容,特别关注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能够准确地把握教材内容,只有自己对教材有清晰的认知和准确的把握,才能教活学生,帮助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另外,教师还要特别关注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因为我们的学习最后的着眼点在于指导生活实践,学生带着已有生活经验和背景走进学习,通过对数学知识、经验的提炼、加工,最后把数学放到现实中加以利用,进而对数学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教活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

3.与时俱进,熟练应用信息技术及各种教学软件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信息技术已经渗透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结合,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大便利.解三角形中的测量问题,数据不特殊,而且有精确度的要求,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应用计算器就会很方便、快捷.如,教材94页的用Excel解线性规划问题举例,就是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一个结合.此外,要求我们数学教师能够熟练应用各种教学软件.如几何画板、Matlab、Flash等.会制作电子课件.这些教学软件的使用,会增加我们的课堂容量,使学生在相同时间里获取更多的信息,同时会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生动,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高中数学教师应该与时俱进,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并把它与我们的教学相结合.

4.关注知识的生成过程,淡化技巧,重视通法

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学生亲自参与,经历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今天,教师不能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在教学中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应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去主动建构数学知识.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要淡化技巧,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通性通法,这也是我们学生学习所要达到的一个目标——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相信有了对第一轮新课程改革的实践,我们的教师积极反思、认真总结实践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对新教材的体会更深,我们今后的教学会更有方向性和针对性.

(责任编辑黄桂坚)endprint

4.删繁就简

新教材去掉了一些技巧性强而实用性差的内容,如绝对值不等式、分式不等式、高次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的证明(放在选修系列)等.对基本不等式淡化技巧,强调应用;保留了一些经典内容,如细胞分裂模型、国际象棋问题等;增加了通过实际背景建立不等关系的内容.这就使得新教材贴近生活,更具实用性,发展了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体现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

5.增加实习作业这一版块,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

新教材中许多内容都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究,这样不但使学生学到了知识,而且锻炼了他们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能力.另外,对部分问题的研究还可借助信息技术.如教材94页的用Excel解线性规划问题举例,这不仅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意识.

二、对教师要求

1.转变观念,积极适应新课改

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不仅是教材的实施者,也是教材的研究者和开发者.数学学习与其说是学习数学知识,倒不如说是开展数学思维活动,其中教师的作用在于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建构数学知识,更好地把握数学事实.为此,教师必须理解课程、教材的内容,主动转变教学观念,积极适应新课改.

2.准确把握教材内容,特别关注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能够准确地把握教材内容,只有自己对教材有清晰的认知和准确的把握,才能教活学生,帮助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另外,教师还要特别关注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因为我们的学习最后的着眼点在于指导生活实践,学生带着已有生活经验和背景走进学习,通过对数学知识、经验的提炼、加工,最后把数学放到现实中加以利用,进而对数学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教活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

3.与时俱进,熟练应用信息技术及各种教学软件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信息技术已经渗透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结合,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大便利.解三角形中的测量问题,数据不特殊,而且有精确度的要求,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应用计算器就会很方便、快捷.如,教材94页的用Excel解线性规划问题举例,就是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一个结合.此外,要求我们数学教师能够熟练应用各种教学软件.如几何画板、Matlab、Flash等.会制作电子课件.这些教学软件的使用,会增加我们的课堂容量,使学生在相同时间里获取更多的信息,同时会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生动,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高中数学教师应该与时俱进,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并把它与我们的教学相结合.

4.关注知识的生成过程,淡化技巧,重视通法

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学生亲自参与,经历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今天,教师不能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在教学中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应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去主动建构数学知识.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要淡化技巧,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通性通法,这也是我们学生学习所要达到的一个目标——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相信有了对第一轮新课程改革的实践,我们的教师积极反思、认真总结实践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对新教材的体会更深,我们今后的教学会更有方向性和针对性.

(责任编辑黄桂坚)endprint

4.删繁就简

新教材去掉了一些技巧性强而实用性差的内容,如绝对值不等式、分式不等式、高次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的证明(放在选修系列)等.对基本不等式淡化技巧,强调应用;保留了一些经典内容,如细胞分裂模型、国际象棋问题等;增加了通过实际背景建立不等关系的内容.这就使得新教材贴近生活,更具实用性,发展了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体现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

5.增加实习作业这一版块,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

新教材中许多内容都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究,这样不但使学生学到了知识,而且锻炼了他们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能力.另外,对部分问题的研究还可借助信息技术.如教材94页的用Excel解线性规划问题举例,这不仅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意识.

二、对教师要求

1.转变观念,积极适应新课改

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不仅是教材的实施者,也是教材的研究者和开发者.数学学习与其说是学习数学知识,倒不如说是开展数学思维活动,其中教师的作用在于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建构数学知识,更好地把握数学事实.为此,教师必须理解课程、教材的内容,主动转变教学观念,积极适应新课改.

2.准确把握教材内容,特别关注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能够准确地把握教材内容,只有自己对教材有清晰的认知和准确的把握,才能教活学生,帮助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另外,教师还要特别关注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因为我们的学习最后的着眼点在于指导生活实践,学生带着已有生活经验和背景走进学习,通过对数学知识、经验的提炼、加工,最后把数学放到现实中加以利用,进而对数学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教活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

3.与时俱进,熟练应用信息技术及各种教学软件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信息技术已经渗透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结合,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大便利.解三角形中的测量问题,数据不特殊,而且有精确度的要求,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应用计算器就会很方便、快捷.如,教材94页的用Excel解线性规划问题举例,就是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一个结合.此外,要求我们数学教师能够熟练应用各种教学软件.如几何画板、Matlab、Flash等.会制作电子课件.这些教学软件的使用,会增加我们的课堂容量,使学生在相同时间里获取更多的信息,同时会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生动,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高中数学教师应该与时俱进,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并把它与我们的教学相结合.

4.关注知识的生成过程,淡化技巧,重视通法

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学生亲自参与,经历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今天,教师不能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在教学中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应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去主动建构数学知识.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要淡化技巧,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通性通法,这也是我们学生学习所要达到的一个目标——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相信有了对第一轮新课程改革的实践,我们的教师积极反思、认真总结实践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对新教材的体会更深,我们今后的教学会更有方向性和针对性.

篇5:高中数学必修5检测题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有关测量距离的实际问题,了解常用的测量相关术语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同时培养学生运用图形、数学符号表达题意和应用转化思想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由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或几个三角形,然后逐个解决三角形,得到实际问题的解 教学难点:根据题意建立数学模型,画出示意图

三、教学设想

1、复习旧知 复习提问什么是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以及它们可以解决哪些类型的三角形?

2、设置情境

请学生回答完后再提问:前面引言第一章“解三角形”中,我们遇到这么一个问题,“遥不可及的月亮离我们地球究竟有多远呢?”在古代,天文学家没有先进的仪器就已经估算出了两者的距离,是什么神奇的方法探索到这个奥秘的呢?我们知道,对于未知的距离、高度等,存在着许多可供选择的测量方案,比如可以应用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方法,或借助解直角三角形等等不同的方法,但由于在实际测量问题的真实背景下,某些方法会不能实施。如因为没有足够的空间,不能用全等三角形的方法来测量,所以,有些方法会有局限性。于是上面介绍的问题是用以前的方法所不能解决的。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在科学实践中的重要应用,首先研究如何测量距离。

3、新课讲授

(1)解决实际测量问题的过程一般要充分认真理解题意,正确做出图形,把实际问题里的条件和所求转换成三角形中的已知和未知的边、角,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求解

(2)例

1、如图,设A、B两点在河的两岸,要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测量者在A的同侧,在所在的河岸边选定一点C,测出AC的距离是55m,BAC=51,ACB=75。求A、B两点的距离(精确到0.1m)

提问1:ABC中,根据已知的边和对应角,运用哪个定理比较适当? 提问2:运用该定理解题还需要那些边和角呢?请学生回答。

分析:这是一道关于测量从一个可到达的点到一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的问题,题目条件告诉了边AB的对角,AC为已知边,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很容易根据两个已知角算出AC的对角,应用正弦定理算出AB边。解:根据正弦定理,得 AB = AC sinACBsinABCsinABC55sin75 = 55sin75 ≈ 65.7(m)

sin(1805175)sin54 AB = ACsinACB= 55sinACB= sinABC答:A、B两点间的距离为65.7米

变式练习:两灯塔A、B与海洋观察站C的距离都等于a km,灯塔A在观察站C的北偏东30,灯塔B在观察站C南偏东60,则A、B之间的距离为多少?

老师指导学生画图,建立数学模型。解略:2a km 例

2、如图,A、B两点都在河的对岸(不可到达),设计一种测量A、B两点间距离的方法。

分析:这是例1的变式题,研究的是两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测量问题。首先需要构造三角形,所以需要确定C、D两点。根据正弦定理中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个内角与一边既可求出另两边的方法,分别求出AC和BC,再利用余弦定理可以计算出AB的距离。

解:测量者可以在河岸边选定两点C、D,测得CD=a,并且在C、D两点分别测得BCA=, ACD=,CDB=,BDA =,在ADC和BDC中,应用正弦定理得

AC = BC =

asin()= asin()sin[180()]sin()asinasin = sin[180()]sin()计算出AC和BC后,再在ABC中,应用余弦定理计算出AB两点间的距离 AB = AC2BC22ACBCcos

分组讨论:还没有其它的方法呢?师生一起对不同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变式训练:若在河岸选取相距40米的C、D两点,测得BCA=60,=60 ACD=30,CDB=45,BDA 略解:将题中各已知量代入例2推出的公式,得AB=206

评注:可见,在研究三角形时,灵活根据两个定理可以寻找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但有些过程较繁复,如何找到最优的方法,最主要的还是分析两个定理的特点,结合题目条件来选择最佳的计算方式。

4、学生阅读课本4页,了解测量中基线的概念,并找到生活中的相应例子。

5、课堂练习:课本第14页练习第1、2题

6、归纳总结

解斜三角形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分析:理解题意,分清已知与未知,画出示意图

(2)建模:根据已知条件与求解目标,把已知量与求解量尽量集中在有关的三角形中,建立一个解斜三角形的数学模型

(3)求解: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有序地解出三角形,求得数学模型的解(4)检验:检验上述所求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意义,从而得出实际问题的解

四、课后作业

1、课本第22页第1、2、3题

2、思考题:某人在M汽车站的北偏西20的方向上的A处,观察到点C处有一辆汽车沿公路向M站行驶。公路的走向是M站的北偏东40。开始时,汽车到A的距离为31千米,汽车前进20千米后,到A的距离缩短了10千米。问汽车还需行驶多远,才能到达M汽车站?

解:由题设,画出示意图,设汽车前进20千米后到达B处。在ABC中,AC=31,BC=20,AB=21,由余弦定理得

AC2BC2AB223cosC==,2ACBC31432则sin2C =1-cos2C =2,31sinC =

123, 31353 62所以 sinMAC = sin(120-C)= sin120cosC-cos120sinC =在MAC中,由正弦定理得 MC =ACsinMAC31353==35 62sinAMC32从而有MB= MC-BC=15 答:汽车还需要行驶15千米才能到达M汽车站。

篇6:高中数学必修5检测题

命题人 赵海玲 2016—11——28

一、默写(16分,每空2分)

(1)叶子出水很高,______________。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______________;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______________。

(2)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______________;又像笼着轻纱的梦。(3)匪我愆期,______________。将子无怒,______________。(4)桑之未落,______________。于嗟鸠兮,______________。

二、基础知识(25分,每小题5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敛裾(jū)梵婀玲(ē)房檩(lǐn)蓊蓊郁郁(wěnɡ)

B.颓废(téi)普陀山(tuó)隽永(jùn)数以万计(shù)C.譬如(pì)椽子(chuán)朝荣(zhāo)浑浑沌沌(hún)D.歧韵(qí)细腻(nì)鲈鱼(lú)千里迢迢(tiáo)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此时此刻,我不由想起了五十多年前_____________的岁月。

(2)亲切的称呼、简单的对话,__________了受压抑者的共同的思想感情。(3)足联主席布拉特说:“关于国际足联在比赛中蓄意___________韩国的一切指控都是没有依据的。”

A.度过 沟通 偏袒 B.渡过 沟通 偏袒 C.度过 连通 偏向 D.渡过 连通 偏向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我奉劝你,填写志愿时,不要又想报北大,又想报南大,总是那么见异思迁....

。B.日寇入关后,他拒绝参加救亡组织,而是选择了苟延残喘....,不问政治。C.认识他五年了,他的生活没有一点起色,反而压力越来越大,每次见到他都是一副怨天尤人....的样子。D.截至目前,“新爱丽舍”的月均销量已突破5000辆,更有部分市场出现入不..敷出..的局面。4.选出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

A.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他的优秀散文有《春》《荷塘月色》《绿》《背影》等。

B.郁达夫,原名郁文,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五四”时期与郭沫若、成仿吾等人发起成立创造社。其小说代表作是《春风沉醉的晚上》《沉沦》《薄奠》等。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0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D.现代散文作家陆蠡的《囚绿记》用拟人的手法写景状物,赋予景物“性格”“气质”,取得了特殊的艺术效果。

5、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有了这许多树,小屋就有了许多特点。树总是轻轻摇动

着。,;,;而,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

①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 ②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

③小屋的别致出色,乃是由于满山皆树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①③②

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 6—8题。(20分)

兰溪棹(zhào 桨)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6、该诗写的是

(季节)的情景。(3分)

7、第二句用了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兰溪水的。第三、四句写的是

的场面。(9分)

8、这首诗,从头到尾没有写到“人”,也没有写到“情”,却为什么读来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8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27分)

从一个微笑开始

刘心武

又是一年春柳绿。

春光烂漫,心里却丝丝忧郁,问依依垂柳,怎么办?

不要害怕开始,生活总把我们送到起点,勇敢些,请现出一个微笑。

一些固有的格局打破了,现出一些陌生的局面,对面是何人?周遭何冷然?心慌慌,真想退回到从前,但是日历不能倒翻,当一个人在自己的屋里,无妨对镜沉思,从现出一个微笑开始,让自信、自爱、自持从外向内,在心头凝结为坦然。是的,眼前将会有更多的变故,更多的失落、更多的背叛,也会有更多的疑惑、更多的烦恼、更多的辛酸;但是我们带着心中的微笑,穿过世事的云烟,就可能沉着应变。努力耕耘,收获果实,并提升认知,强健心弦,迎向幸福的彼岸。

地球上的生灵中,惟有人会微笑。群体的微笑构筑和平,他人的微笑达成理解,自我的微笑则是心灵的净化剂。

忘记微笑是一种严重的生命疾患,一个不会微笑的人可能拥有名誉、地位和金钱,却一定不会有内心的宁静和真正的幸福,他的生命中必有隐藏的遗憾。

我们往往因成功而狂喜不已,或往往因挫折而痛不欲生。当然,开怀大笑与嚎啕大哭都是生命的自然悸动,然而我们千万不要将微笑遗忘。

惟有微笑能使我们享受到生命底蕴的醇味,超越悲欢。

他人的微笑,真伪难辨。但即使虚伪的微笑,也不必怒目相视,仍可报之以一粲。

即使是阴冷的奸笑,也无妨还之以笑颜。微笑战斗,强似哀兵必胜,那微笑是给予对手的饱含怜悯的批判。

微笑毋需学习,生而俱会,然而微笑的能力却有可能退化。倘若一个人完全丧失了微笑的心绪,那么,他应该像防癌一样,赶快采取措施,甚至对镜自视,把心底的温柔、顾念、自惜、自信丝丝缕缕捡拾回来。从一个最淡的微笑开始,重构自己灵魂的免疫系统,再次将胸臆拓宽。

微笑吧!在每一个清晨,向着天边第一缕阳光;微笑吧!在每一个春天,面对着地上第一针新草;微笑吧!在每一个起点,遥望着也许还看不到的地平线„„

相信吧,从一个微笑开始,那就离成功很近,离幸福不远!

9、第⑤段“世事的云烟”指什么?(请从文中找答案)(6分)

“世事的云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第⑤-⑨段中,作者联系现实生活,有针对性地谈到了“微笑”的作用,请分条概述。(9分)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1)第③段中的“开始”和“起点”,在上文和下一段中都有照应的句子,请分别找出来。(6分)

上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下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

1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A.此文是一篇耐人寻味的哲理散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表现了微笑是一个饱含热情、拓宽心胸、获得成功与幸福的基础。

B.作者认为,一个不会微笑的人可能拥有名誉、金钱、地位,但不一定会拥有宁静的内心和真正的幸福。

C.微笑毋需学习,但存有微笑心绪的前提是心存温柔、顾眷、自惜、自信的情感。

D.倒数第二段运用了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拥有微笑心绪的人对瞬间之美的捕捉,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E.作者选取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表情“微笑”入手,表现自己对生命、生活的深层感悟,做到了以小见大、托物言志。

五、语言运用题目:(12分)

仿照画线语句的结构和修辞,再写一个句子。

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

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篇:酒店后勤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公文标题行间距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