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证明题

2024-04-25

高中数学证明题(精选6篇)

篇1:高中数学证明题

新课标立体几何常考证明题

1、已知四边形ABCD是空间四边形,E,F,G,H分别是边AB,BC,CD,DA的中点

(1)求证:EFGH是平行四边形

(2)若

BD=AC=2,EG=2。求异面直线AC、BD所成的角和EG、BD所成的角。

C D H证明:在ABD中,∵E,H分别是AB,AD的中点∴EH//BD,EH同理,FG//BD,FG

(2)90°30 °

考点:证平行(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1BD 21BD∴EH//FG,EHFG∴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22、如图,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中,BCAC,ADBD,E是AB的中点。求证:(1)AB平面CDE;

(2)平面CDE平面ABC。E BCAC证明:(1)CEAB AEBE

同理,ADBDDEAB AEBEB C 又∵CEDEE∴AB平面CDE

(2)由(1)有AB平面CDE

又∵AB平面ABC,∴平面CDE平面ABC

考点: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判定

D3、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是AA1的中点,求证: AC1//平面BDE。

证明:连接AC交BD于O,连接EO,∵E为AA1的中点,O为AC的中点 ∴EO为三角形A1AC的中位线 ∴EO//AC1 又EO在平面BDE内,A1C在平面BDE外

∴AC1//平面BDE。考点:线面平行的判定

4、已知ABC中ACB90,SA面ABC,ADSC,求证:AD面SBC. 证明:∵ACB90°BCAC

又SA面ABCSABC

BC面SACBCAD

A

D

1B

C

D

C

S

A

C

B

又SCAD,SCBCCAD面SBC考点:线面垂直的判定

9、如图P是ABC所在平面外一点,PAPB,CB平面PAB,M是PC的中点,N是AB上的点,AN3NB(1)求证:MNAB;(2)当APB90,AB2BC4时,求MN的长。证明:(1)取PA的中点Q,连结MQ,NQ,∵M是PB的中点,M

P

∴MQ//BC,∵ CB平面PAB,∴MQ平面PAB∴QN是MN在平面PAB内的射影,取 AB的中点D,连结 PD,∵PAPB,∴C

A

PDAB,又AN3NB,∴BNND

N ∴QN//PD,∴QNAB,由三垂线定理得MNAB B

1

(2)∵APB90,PAPB,∴PDAB2,∴QN1,∵MQ平面PAB.∴MQNQ,且

MQBC

1,∴MN

2考点:三垂线定理

12、已知ABCD是矩形,PA平面ABCD,AB2,PAAD4,E为BC的中点.

(1)求证:DE平面PAE;(2)求直线DP与平面PAE所成的角. 证明:在ADE中,ADAEDE,AEDE ∵PA平面ABCD,DE平面ABCD,PADE

又PAAEA,DE平面PAE(2)DPE为DP与平面PAE所成的角

在Rt

PAD,PDRt

DCE中,DE在RtDEP中,PD2DE,DPE300 考点:线面垂直的判定,构造直角三角形

15、如图2,在三棱锥A-BCD中,BC=AC,AD=BD,作BE⊥CD,E为垂足,作AH⊥BE于H.求证:AH⊥平面BCD.证明:取AB的中点F,连结CF,DF.∵ACBC,∴CFAB.

∵ADBD,∴DFAB.

又CFDFF,∴AB平面CDF.∵CD平面CDF,∴CDAB.又CDBE,BEABB,∴CD平面ABE,CDAH.

∵AHCD,AHBE,CDBEE,∴ AH平面BCD. 考点:线面垂直的判定

篇2:高中数学证明题

2011-04-22 21:36:39|分类:|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2011/04/2

2从命题的题设出发,经过逐步推理,来判断命题的结论是否正确的过程,叫做证明。

要证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就是证明凡符合题设的所有情况,都能得出结论。要证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出一个反例说明命题不能成立。证明一个命题,一般步骤如下:

(1)按照题意画出图形;

(2)分清命题的条件的结论,结合徒刑,在“已知”一项中写出题设,在“求证”一项中写出结论;

(3)在“证明”一项中,写出全部推理过程。

一、直接证明

1、综合法

(1)定义:一般地,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理、定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综合法.(2)综合法的特点:综合法又叫“顺推证法”或“由因导果法”.它是从已知条件和某些学过的定义、公理、公式、定理等出发,通过推导得出结论.2、分析法

(1)定义:一般地,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为止,这种证明的方法叫做分析法.(2)分析法的特点:分析法又叫“逆推证法”或“执果索因法”.它是要证明结论成立,逐步寻求推证过程中,使每一步成立的充分条件,直到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为止.二、间接证明

反证法

1、定义:一般地,假设原命题不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了原命题成立,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2、反证法的特点:

反证法是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它是先假设要证的命题不成立,即结论的反面成立,在已知条件和“假设”这个新条件下,通过逻辑推理,得出与定义、公理、定理、已知条件、临时假设等相矛盾的结论,从而判定结论的反面不能成立,即证明了命题的结论一定是正确的.3、反证法的优点:

对原结论否定的假定的提出,相当于增加了一个已知条件.4反证法主要适用于以下两种情形:

(1)要证的结论与条件之间的联系不明显,直接由条件推出结论的线索不够清晰;

篇3:高中数学证明题

问题已知a>0, b>0, 且a+b=1.求证:

思路一从结论逆行考虑问题, 去寻觅结论成立的一些条件, 往往会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要证原式, 即证4 (ab) 2+4 (a2+b2) -25ab+4≥0, 又由a>0, b>0, a+b=1, 即证4t2-33t+8≥0, 即证或t≥8 (舍) .易知显然成立, 从而得证.

思路二“作差”后因式分解比较与0的大小.

思路三“作差”后分离常量.

法1“作差”法.

法2 基本不等式法之一.

t+2t=t+116t+3116t2t116t+1516t12+15164=334.

法3 基本不等式法之二.

t+2t=32t+2t-31t232t2t-31t28-314334.

点评 法4比法3更为简洁.

法4 考察结论“对号函数y=t+kt (t>0, k>0) (0, k]上单调递减, 在[k, +) 上单调递增”.

∵函数f (t) =t+2t (0, 14]上单调递减,

f (t) 14+8=334.

法5 求导法.

f (t) =t+2tt (0, 14].

求导:f (t) =4t2-2t2<0, 则函数f (t) 在 (0, 14]上单调递减, f (t) 14+8=334.

思路四 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探索命题的证明.

法6 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

m=t+2tt (0, 14].作g (t) =t2-mt+2, 则函数g (t) 在 (0, 14]上至少有一个实根, 从而可得m334.

法7 联想直线斜率的结构式.

m=t2- (-2) t-0=ΚAΜt (0, 14], 其中A (0-2) , M (t, t2) , 则动点M的轨迹是抛物线y=x2的一段弧y=x20<x14.由数形结合, 可得m334.

思路五 对T直接化简变形.

Τ=a2b2+a2+b2+1ab=a2b2+ (a+b) 2-2ab+1ab=ab+2ab-2=t+2t-2.

利用以上对不等式①的证明的任一方法均可.

思路六 由“t14”朝着“目标式”步步逼近.

t141-t1-14=34 (1-t) 2916 (1-t) 2+12516

, 又由1t4, 故 (1-t) 2+1t254

∴命题成立.

思路七 考虑问题条件的转化.通过“均值换元”“三角换元”达到减元的目的.

法8 均值换元.

a=12+tb=12-t|t|<12, 则有Τ= (a2+1) (b2+1) ab=t4+32t2+251614-t2251614=254.

法9 三角换元.

a=sin2θb=cos2θθ (0, π2) Τ=sin4θ+cos4θ-2sin2θcos2θ+24sin22θ= (4-sin2θ) 2+164sin22θ.sin22θ14-sin22θ4-1=3.4-2sin22θ+1625.1sin22θ14

(4-sin22θ) 24sin22θ254命题成立.

点评 各种思路和方法间不是相互孤立的.

等的关系体现了数学的对称美和统一美, 不等关系则如同仙苑奇葩呈现出了数学的奇异美.等与不等形影不离, 存在着概念上的亲缘关系, 是中学数学中最广泛、最普遍的关系.

摘要:不等式的证明, 方法灵活多样, 是高考数学中常见的一类题型, 也是高中数学中的难点之一.本难点着重培养学生数学式的变形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学生面对这类问题往往无从下手, 本文就一道高考题给出了一些解题的思路, 以供参考.

篇4:议论文不是数学证明题

各位看官,《老残游记新编》主打篇目“近年目睹作文之怪现状”——遍观议论,文将不文。乍看观点鲜明,实例丰富,洋洋洒洒,论证有力,齐整有序,而至滴水不漏;再看结构呆板,数学模式,死守步骤,干瘪无味,套路刻意,实为简单肤浅。且劝诸生:文章不是无情物,老师都是有心人,作文不是纯粹证明,思维不可浅尝辄止,有我有感手写我心,多想心思拓展引申。文之为文,有情有魂!

【考纲概述】

高考议论文写作要求:观点明确,论证有力,论据充实。因此有些老师和同学据此得出一个写作公式:论据1+论据2+论据3=观点。这样,就把议论文当成数学证明题了。

走在最前,落于最后

不要总羡慕那些站立云端之上的人,其实站得太高更容易跌落,他们害怕跌落;不要总轻视最底层的人,他们在承受巨大的压力。所以说,世上最痛苦的人有两种:一种是走在最前端的人;一种是走在最后的人。

一条犹如长龙的队伍,第一个人很快地就买到了物品,而最后一个在焦急不安中等待着。第一个之所以能是第一,说明他必须比其他人来得更加早,他害怕,他担心:“我会不会是第一个?不是怎么办?”最后一个人痛苦地等待,他也害怕,他也担心:等轮到他了是否还会有;轮到他了是不是变凉了,变烂了,变质了。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超越日本,位居世界第二。美国一直在围堵中国,企图阻碍中国的发展。美国为什么这样做?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站立云端。但美国又处在痛苦之中,他自己被中国超越,因此总是处处提防着中国,与中国为敌,甚至叫嚣“中国威胁论”。而非洲一些国家因历史原因,在世界队伍中,落于最后。他们处在水深火热的痛苦之中,忍受着饥饿、寒冷、疾病等一系列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身处云端,走在最前,便就幸福,便就没有痛苦吗?不,他们最为痛苦,因为他们害怕跌落,害怕自己领先的位置被人取代。落于最后的人就无忧虑吗?不,他们最为痛苦,因为他们忍受着种种苦难,承受着最为巨大的压力,被忽略,被轻视。世界上最痛苦的人莫过于此:身处云端,害怕跌落;落于最后,压力巨大。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啊,相煎何太急!曹丕、曹植都是曹操的儿子。曹操死后,曹丕子承父业,建立魏国,正所谓“最前面的人”。曹丕却处在痛苦中,害怕兄弟夺权,便命曹植作七步诗,若作不出来,便要杀他。至亲兄弟却如此,不就是因为曹丕身处云端,害怕跌落吗?身处云端并不幸福,甚至最为痛苦。害怕跌落,因为不知道下面是不是无底深渊。

好比学生,第一名的人总是害怕被超越,虽然第一总会喜悦,但也最为痛苦;最后一名的人得面对家长、老师,在巨大的压力中痛苦徘徊。世界上最为痛苦的两种人:第一名、最后一名。

大雁南飞,带头的大雁会时刻担心后面的一群大雁是否都能跟上;最后一只会害怕跟不上,迷了路,回不了家。群雁南飞:二雁最苦,第一与最后。

世界上最痛苦的人便是身处云端的人,他们害怕跌落;落于最后面的人,他们承受巨大压力。所谓“最穷人”与“最富人”。“最穷人”每天都在忧虑生活问题:“下一顿呢?下一顿怎么办?”最富人每天都在担心:“钱藏哪儿?被偷了怎么办?”

不要落于最后,要勇往直前;不要担心跌落,云端之上风景未必最好。世界上最痛苦的是两种人:走在最前,落于最后。走在最前的人跌落也没关系,沿途风光无限。

[范文解析]

本文开篇提出论点:走在最前和走在最后的人是世上最痛苦的人。然后罗列众多自然的、社会的、中国的、外国的、现在的、过去的事例来证明论点。最后重申观点,仅此而已。显然,本文除了证明“走在最前和走在最后的人是世上最痛苦的人”这个观点之外,没能给读者提供有益的人生启示。只是为证明而证明,像是在解答一道数学证明题。这是对议论文写作的一种误解。

我们写文章,特别是写议论文,不仅要提出观点,证明观点,更重要的是在论证观点的同时,对读者进行规劝引导,为读者提供有益的人生启示。

[范文例举]

走在最前,落于最后

有人认为,世界上有两种人最痛苦:一种是走在最前面的人,另一种是走在最后面的人。可是,我并不认为走在最后面的人最痛苦。

生活速度的加快逼着我们加快脚步,可是我们为什么不能试着让自己的生活慢下来呢?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压力呢?何为压力?不过是人与人相比,落后的那个人感受到的痛苦。生活那么美好,他们仅仅因为走在别人后面而选择了最愚蠢的方法;如果他们愿意用乐观的心态面对落后,那么将会有多少家庭可以继续快乐的日子。为什么总要争第一呢?走在最后的人也有一鸣惊人的机会。别为你的落后感到痛苦,落后只是为了让你更好地前进。

古人云:“胜者为王,败者为寇。”难道失败的人就是最痛苦的人吗?不,看看轨道上行驶的火车吧。几百年前,史蒂芬将他发明的火车在轨道上试行时,当时一辆马车的速度都能超过火车,于是人们认为史蒂芬的火车只是一堆烂铁,可史蒂芬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他并不为失败而感到痛苦。在他的努力下,高速火车终于问世。在高速发展的现代,当时的马车早已不见踪影。试想:如果当时的史蒂芬为自己的落后感到失望、痛苦,也许也就不会有今天的高铁了。

走在最后的人未必痛苦,人生总是要面对各种失败,如果只是因为一次失败而痛苦,因为走在最后而痛苦,我们的人生岂不少了很多乐趣?落后只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前进。

时间会忘记很多人,但是时间不会忘记那些蓄势待发的人。作为一名歌手,朴树的歌真是少之又少:10年前的一张专辑和一首《平凡的路》。整整相距10年,10年中,朴树应当是走在最后面的人,可他并不为此感到痛苦,而是蓄势待发,等待那个不平凡的《平凡的路》。落后的人也许是个幸福的人,未必是痛苦的人。走在最后,也许会看到别样的风景。

落后是常有的,有时候走在最后也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你现在正走在最后,请不要痛苦,作一个乐观的人,蓄势待发,等待着一鸣惊人。

[范文解析]

本文作者论证观点时,不是为证明而证明,而是给了读者几个启示,比如,“落后只是为了让你更好地前进”和“落后是常有的,有时候走在最后也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你现在正走在最后,请不要痛苦,作一个乐观的人,蓄势待发,等待着一鸣惊人”等句充满了人生教益。

[类文生成]

一篇议论文,首先要有启发性。那种为说理而说理、心中没有读者的议论文,既没有说服力,也没有启发性;其次要有现实性,所谓现实性就是在论证完观点后,一定要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不要脱离现实生活,空说道理。比如一篇《人生的“出”与“入”》的高考满分作文,作者论证完数学家“在推算过程中经常客观地审查自己的步骤和数据,就可能不会留下这个遗憾了”这一观点后,进一步引申“科学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常常有人后悔自己什么做得不好,什么不该做,事后再多的悔恨也于事无补,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对‘出’的意义有一个更好的认识”。这种引申说理的写法会使读者得到启发和教育。

[有感写作]

请以“逼,然后飞”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切忌当成数学证明题。

篇5:电大离散数学证明题参考题

1.设G是一个n阶无向简单图,n是大于等于3的奇数.证明图G与它的补图G中的奇数度顶点个数相等. 证明:设GV,E,V,E.则E是由n阶无向完全图Kn的边删去E所得到的.所以对于任意结

点uV,u在G和G中的度数之和等于u在Kn中的度数.由于n是大于等于3的奇数,从而Kn的每个结点都是偶数度的(n1(2)度),于是若uV在G中是奇数度结点,则它在G中也是奇数度结点.故图G与它的补图G中的奇数度结点个数相等.

k条边才能使其成为欧拉图.

2证明:由定理3.1.2,任何图中度数为奇数的结点必是偶数,可知k是偶数.

又根据定理4.1.1的推论,图G是欧拉图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图G不含奇数度结点.因此只要在每对奇数度结点之间各加一条边,使图G的所有结点的度数变为偶数,成为欧拉图. k故最少要加条边到图G才能使其成为欧拉图. 2

五、证明题

1.试证明集合等式:A(BC)=(AB)(AC).

证:若x∈A(BC),则x∈A或x∈BC,即x∈A或x∈B且x∈A或x∈C.

即x∈AB且x∈AC,即x∈T=(AB)(AC),所以A(BC)(AB)(AC).

反之,若x∈(AB)(AC),则x∈AB且x∈AC,即x∈A或x∈B且x∈A或x∈C,即x∈A或x∈BC,即x∈A(BC),所以(AB)(AC) A(BC).

因此.A(BC)=(AB)(AC).

2.对任意三个集合A, B和C,试证明:若AB = AC,且A,则B = C.

证明:设xA,yB,则AB,因为AB = AC,故 AC,则有yC,所以B C.

设xA,zC,则 AC,因为AB = AC,故AB,则有zB,所以CB.

故得B = C.

3、设A,B是任意集合,试证明:若AA=BB,则A=B.

许多同学不会做,是不应该的.我们看一看

证明:设xA,则AA,因为AA=BB,故BB,则有xB,所以AB.

设xB,则BB,因为AA=BB,故AA,则有xA,所以BA.

故得A=B.

2.设连通图G有k个奇数度的结点,证明在图G中至少要添加

1.试证明命题公式(P(QR))PQ与(PQ)等价.

证:(P(QR))PQ(P(QR))PQ

((PQR)P)Q

PQ(吸收律)

(PQ)(摩根律)

2.试证明(x)(P(x)R(x))(x)P(x)(x)R(x).

分析:前提:(x)(P(x)R(x)),结论:(x)P(x)(x)R(x).

证明(1)(x)(P(x)R(x))P

(2)P(a)R(a)ES(1)(存在指定规则)

(3)P(a)T(2)(化简)

(4)(x)P(x)EG(3)(存在推广规则)

(5)R(a)T(2)(化简)

(6)(x)R(x)EG(5)(存在推广规则)

(7)(x)P(x)(x)R(x)T(4)(6)(合取引入)

2.设集合A={1,2,3,4},B={2, 4, 6, 8},判断下列关系f:A→B是否构成函数,并说明理由.

(1)f={<1, 4>,<2, 2,>,<4, 6>,<1, 8>};(2)f={<1, 6>,<3, 4>,<2, 2>};

(3)f={<1, 8>,<2, 6>,<3, 4>,<4, 2,>}.

解:(1)f不能构成函数.

因为A中的元素3在f中没有出现.

(2)f不能构成函数.

因为A中的元素4在f中没有出现.

(3)f可以构成函数.

因为f的定义域就是A,且A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B中的唯一一个元素与其对应,满足函数定义的条件.

三、公式翻译题

1.请将语句“今天是天晴”翻译成命题公式.

解:设P:今天是天晴;

则命题公式为: P.

问:“今天不是天晴”的命题公式是什么?

2.请将语句“小王去旅游,小李也去旅游.”翻译成命题公式.

解:设P:小王去旅游,Q:小李去旅游,则命题公式为:PQ.

注:语句中包含“也”、“且”、“但”等连接词,命题公式要用合取“”.

3.请将语句“他去旅游,仅当他有时间.”翻译成命题公式.

解:设P:他去旅游,Q:他有时间,则命题公式为:PQ.

注意:命题公式的翻译还要注意“不可兼或”的表示.

例如,教材第164页的例6 “T2次列车5点或6点钟开.”怎么翻译成命题公式?这里的“或”为不可兼或.

4.请将语句“所有人都努力工作.”翻译成谓词公式.

解:设P(x):x是人,Q(x):x努力工作.

篇6:经典数学证明题

(25分)2.AB为y1x2上在y轴两侧的点,求过AB的切线与x轴围成面积的最小值.(25分)

3.向量OA与OBOA1OB2,OP(1t)OA,OQtOB,0≤t≤1PQ

1在t0时取得最小值,问当0t0时,夹角的取值范围.(25分)

5,使得sinx,cosx,tanx,cotx为等差数列.(25分)

25.圆内接四边形ABCD,AB=1,BC=2,CD=3,DA=4。求圆半径。

6.已知一无穷等差数列中有3项:13,25,41。求证:2009为数列中一项。4.存不存在0x

7.是否存在实数x使tanx+(根3)与cotx+(根3)为有理数?

8.已知对任意x均有acosx+bcos2x>=-1恒成立,求a+b的最大值

9.某次考试共有333名学生做对了1000道题。做对3道及以下为不及格,6道及以上为优秀。问不及格和优秀的人数哪个多?

15.的整数部分为a,小数部分为b 1求a,b;

2求a2b2ab; 2

bb2bn 3求limn

2n2n16.1x,y为实数,且xy1,求证:对于任意正整数n,xy

122n1

2a,b,c为正实数,求证:abc3,其中x,y,z为a,b,c的一种排列 xyz

17.请写出所有三个数均为质数,且公差为8的等差数列,并证明你的结论

x2y2

18.已知椭圆221,过椭圆左顶点Aa,0的直线L与椭圆交于Q,与y轴交于R,ab

过原点与L平行的直线与椭圆交于P

求证:AQ,AR成等比数列

19.已知sintcost1,设scostisint,求f(s)1ss2sn

20.随机挑选一个三位数I

1求I含有因子5的概率;2求I中恰有两个数码相等的概率

21.四面体ABCD中,ABCD,ACBD,ADBC

1求证:四面体每个面的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

2设三个面与底面BCD所成的角分别为,,,求证:coscoscos1

222..证明当p,q均为奇数时,曲线yx2px2q与x轴的交点横坐标为无理数

23.设a1,a2,,a2n1均为整数,性质P为: 对a1,a2,,a2n1中任意2n个数,存在一种分法可将其分为两组,每组n个数,使得两组所有元素的和相等

求证:a1,a2,,a2n1全部相等当且仅当a1,a2,,a2n1具有性质P

24.已知a,b,c

都是有理数;

25.(1)一个四面体,证明:至少存在一个顶点,从其出发的三条棱组成一个三角形;

(2)四面体一个顶点处的三个角分别是

二面角; 23,arctan2,求的面和arctan2的面所成的326.求正整数区间m,n(mn)中,不能被3整除的整数之和;

27.已知sincos的取值范围;

28.若limf(x)f(0)1,f(2x)f(x)x,求f(x); x02

29.证明:以原点为中心的面积大于4的矩形中,至少还有两个格点。

ex

30.求f(x)的单调区间及极值.x

31.设正三角形T1边长为a,Tn1是Tn的中点三角形,An为Tn除去Tn1后剩下三个三角形内切圆面积之和.求limnAk1nk.32.已知某音响设备由五个部件组成,A电视机,B影碟机,C线路,D左声道和E右声道,其中每个部件工作的概率如下图所示.能听到声音,当且仅当A与B中有一工作,C工作,D与E中有一工作;且若D和E同时工作则有立体声效果.求:(1)能听到立体声效果的概率;

(2)听不到声音的概率.33.(1)求三直线xy60,y

1x,y0所围成三角形上的整点个数; 2

y2x1(2)求方程组yx的整数解个数.2xy60

34.已知A(1,1),△ABC是正三角形,且B、C在双曲线xy1(x0)一支上.(1)求证B、C关于直线yx对称;

(2)求△ABC的周长.2r0,使得35.对于集合MR,称M为开集,当且仅当P0M,{PR2PP0r}M.判断集合{(x,y)4x2y50}与{(x,y)x0,y0}是否为开集,并证明你的结论.36.求最小正整数n,使得I(

12123i)n为纯虚数,并求出I.

37.已知a、b为非负数,Ma4b4,ab1,求M的最值.

n、si、n38.已知sic为o等差数列,sin、sin、cos为等比数列,求

1cos2cos2的值.

239.求由正整数组成的集合S,使S中的元素之和等于元素之积.

40.随机取多少个整数,才能有0.9以上的概率使得这些数中至少有一个偶数.

41.yx2上一点P(非原点),在P处引切线交x、y轴于Q、R,求PQ

PR.

42.已知f(x)满足:对实数a、b有f(ab)af(b)bf(a),且f(x)1,求证:f(x)恒为零.

上一篇:加气站安全教育下一篇:基层工会主席于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