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安全论文

2024-04-14

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安全论文(精选6篇)

篇1: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安全论文

大学生应如何对待婚前性行为?

一、前言

婚前性行为是指未婚者在没有办理合法婚姻手续前的性行为。

而大学生婚前性行为更是一个争议性十分大的一个话题,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又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呢?我是一个女大学生,在我看来,大学生已经是一个能够自主思考,能懂得去负责任,有思想的一个个体。

二、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我通过百度网得到了多份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看法的调查报告。并且通过自己对此课题的搜索,查看了多篇有关报道与专家看法。

描述性研究法:对于已有的现象、规律和理论,我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

三、数据分析

该调查历时两年,开始时间为2007年9月,调查对象为北京、长春、成都、南京、南宁、武汉、重庆等7个城市的8万余高校学生,包括在校本科生、硕士及博士研究生。性行为中采取避孕措施的少

调查显示,60%左右的被调查学生持性解放的观念,70%以上被调查学生对婚前性行为及未婚同居等行为持宽容态度。14.4%的未婚高校学生承认有过性行为,而在首次性行为中采取避孕措施的为47%,在性行为中每次都采取避孕措施的只有28.7%。有过性行为的学生中,有25%以上的学生都经历过意外妊娠。

生殖健康知识掌握较少

调查显示:高校学生对于人类受孕条件、月经特点、女性最易受孕时间、艾滋病传播途径、紧急避孕方法等方面的认知率为50% 70%,医科学生、大学女生认知情况比其他学生好。同时,99%以上的被调查高校学生对口服避孕药的副作用都缺乏正确认识,只有2%左右的学生能正确掌握全部的紧急避孕方法,其中医科学生的掌握率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无显著差别,博士生的掌握率显著高于本科学生。

避孕信息获取途径欠佳

调查显示:包括医科在内的高校学生,大都通过各种媒介自学而获取避孕节育知识。现有获取此类知识前5位的来源为科普读物或报刊杂志(70.1%)、网络(54.6%)、同学朋友(41.6%)、课程教育或专题讲座(33.5%)、广播电视(31.2%)。

有性行为的高校学生获取避孕药具的最主要的三种途径分别是:药店(45.4%)、百货超市(34.4%)及自动售卖机(18.3%)。

高校性教育课亟待完善

调查显示:80%以上的学生对现阶段提供的避孕节育教育不满,90%以上的学生认为大学有必要开展避孕节育相关知识教育,而且多数学生认为应该从大一就开设,越早越好。39.5%的学生希望性教育的形式是课程教育;至于教育内容,与性行为相关的生理和心理,以及避孕节育的实用方法,都有传授的必要。

四、讨论

大学生婚前性行为为何如此严重?

我认为,占一部分大学生中很大一部分对婚前性行为的认知还不够。不能理解婚前性行为会带给我多少危害,并且只为了追求那短暂的快乐和满足自己的私欲而去探索那片还不属于我们的神秘林。还有一小部分大学生是有目的进行婚前性行为,但是又在这其中的绝大部分人还没有负起责任的能力。所以,我觉得这些学生很大部分是冲动、盲目而犯的错。在另一方面来说是受西方“性自由、性解放”的影响;也与我国在学校性知识教育上的薄弱,从古至

今,“性”在我国都是一个十分令人避讳的话题,导致很多学生在上大学之前,只接受过一点点性知识教育或者是没接受过这方面的教育;还有大众媒体宣传的不适当有关。

五、结论

大学生发生婚前性行为一般是在一时冲动、失去自控的前提下发生的,没有避孕。而作为一个理性和社会性的人,在其恋爱和性活动中提倡道德,是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即人在一定社会中性行为的社会义务、责任和权利的规范。因此作为女大学生,一定要坚决抵制婚前性行为,作为男大学生,应该培养高尚的恋爱道德和行为,为女方负责,不要因为一时的满足而遗憾终生。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正视性心理现象,倡导文明的性道德,谨慎对待婚前性行为。

六、参考文献

【1】 周家华 王金凤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8 【2】 中国学生网 文,《大学生恋爱如何应对心理困境》,来源互联网。【 3】 王云峰 文,《大学生性心理指导》【 4】 牵头人为武汉同济医学院计划生育研究所所长熊承良的调查报告,课题是国家“十一五”项目。

大学生经典语录

没有性也不会威胁生命。心与子宫是相连的,伤害子宫一次,就等于伤害心一次,建议别为了一时冲动破坏一辈子幸福。黄金周等于堕胎周性渴望是本能的,性压抑是属于人类的,人之所以可贵,是因为能压制自己的性欲,为爱守贞。贞节教育该改为道德教育,对自己负责,不要影响别人。

如果没有日本的AV,中国性教育根本一片空白。(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篇2: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安全论文

——《应用伦理学》课程调研

不论上一辈的人们如何看待婚前性行为,又如何看待我们这一辈,事实是,在我们的身边,确实存在部分同龄人早已偷偷尝过“爱的禁果”。针对这一现状,社会对“80后”乃至“90后”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展开了声势浩大,持久不息的讨论。有的说当今大学生贞洁观念淡薄了,甚而至于将艾滋病人数量上升的部分责任归于大学生性观念的开放;也有的说基于爱的性无可厚非,法律既然允许大学生结婚,那么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又有何不可?

因此,本小组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以大学生婚前性行为为主题的问卷调查,问卷共有34题,其中33题为选择题,1题为主观题,问题涉及基本信息、家庭背景、恋爱、婚姻、性行为等多个方面,旨在试图了解我们大学生对于这一问题真实的看法。

本次问卷调查形式为匿名网络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网站公开以及复旦学号邮箱形式随机发放,截止至12月15日(周二)晚18时,共回收有效问卷86份,通过IP地址可确认的本校学生有55名,占总人数的63.95%,来自全国其他大学大学生12名,占总人数的13.95%。各年级比例分别为大一27人(31.40%),大二14人(16.28%),大三35人(40.70%),大四10人(11.63%)。男生32人(37.21%),女生54人(62.79%)

·大学生性观念开放?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被调查者(97.67%)都表示不反对在大学期间谈恋爱,仅有两人认为“不怎么合适,大家还没有经济基础,没条件谈”,但并不持绝对反对态度,并且已经有59.3%的被调查者(51人)有恋爱的经历。尽管被调查者们对于恋爱的动机各执己见,但进入心理、生理的成熟期的大学生确实希望可以拥有爱情。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在51名有恋爱经历的被调查者中,已有三分之一的人与恋人发生了性行为且排第一,紧随其后的是“身体亲密接触”(31.37%),而这一行为通常也被认为是“边缘性行为”。

应用伦理学 07300110024 王卉

事实上,并非如此,让我们再来看一些数据。当被问及“现在大学生的性观念开放吗”,超过半数的大学生表示“还行”;又有六成的被调查者表示如果身边有人未婚便有了性行为“和自己无关,没有理由干涉他人”;当被问及“你周围的同学对婚前性行为的看法如何”,八成的大学生则表示“还可以接受”。

“80后”“90后”的大学生并不是在所有方面都是特立独行的,对于这些问题,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模糊的,中性的态度。通过交叉分析发现,即便在有过性经历的17名大学生中,他们对于婚前性行为的态度也仅表示“可以接受”而非“赞同”。由此可见,无论有否性经历,大学生本身对于婚前性行为的看法是模糊不清的,对此持着不置可否的态度。或许是受家长的影响(不到一成的家长允许子女有婚前性行为),大多数大学生不确定自己将来是否会有婚前性行为,处于这样的心理,许多大学生也是直到对方或自己提出要求时才明白自己的态度,因此,社会舆论在谈到大学生婚前性行为时,不应当戴上色眼镜来看待,打上“当代大学生贞操观念淡薄”、“‘80后’提倡婚前性行为”之类的标签。事实上,在谷歌上搜索“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几乎全部都是负面新闻或反对态度,把“大学生”和“性”放在一起,就只能得到这样一个令人遗憾的现状吗?

·“爱至上”让我们踏出那一步

让我们还是用数据说话。

当被问及如何看待婚姻的时候,有超过半数的大学生认为是“神圣的”;又比如,问及“性——让你联想到什么”,六成的被调查者认为是“自然”;以及九成的被调查者认为“先有爱,后有性”;此外,面对“如果自己的性要求被拒绝”,仅有8.14%的被调查者表示“不能接受”。

通过如上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大学生的婚恋观是单纯的,在主流文化导向的影响下,大部分大学生都认为必须先有爱后有性,在一段感情中,爱是基础也是最不能缺失的,相比之下,性只是表达爱的一种比接吻更私密的形式。“爱至上”,是现在大多数大学生对待感情的态度,形成“爱至上”观念的原因有很多,例如社会发展使得家庭多有较好的经济基础等等,本文在此不一一讨论。但,值得注意的是,正是这种“爱至上”的观念使得大学生们不再恪守上一辈的贞操观,从而发生婚前性行为。因此,在调查中只有24.42%的人认为“直到婚前都不可以发生性行为”,也就是说,近八成的大学生有可能会发生婚前性行为,并且有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在“确定互相的感觉的时候”可以发生性行为。事实上,“确定互相的感觉”这一概念非常模糊,却是选择比例最高的。再比如,四成的被调查者第一次与恋人发生性行为是出于“想要占有对方”(排第一),又有21.05%的被调查者是出于“迎合

应用伦理学 07300110024 王卉

在发生性行为的时候只考虑对于对方的感情,也就是说,“只要有爱就可以”。再深入猜测,恐怕许多有性经历的大学生的“第一次”都是在一时冲动之下发生的。相比之下,“反正要结婚”则完全没有被选,那么,大学生究竟是如何看待性与婚姻的?

·婚姻与性没有关系 “非处”也可以接受

传统观念认为,性行为是发生在结婚之后的,一旦有了婚前性行为,“必须要男方负责”,“非对方不嫁(娶)”之类的想法便随之而来,然而当代社会这些想法早已被大学生们抛弃了。在已有性经历的被调查者中,仅有一人认为在发生性行为后对方“要负责,非对方不嫁(娶)”。至于负责不负责的问题则存在比较大的分歧,47.37%的人表示“要负责,但未必和婚姻挂钩”,36.84%的则表示“不用负责,双方都是自愿的”。可见,在大学生看来,婚姻与性是分开的两样事物,正如同恋爱的对象未必是结婚的对象一样。

讨论婚前性行为,“处男/处女”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在此次调查中,我们也确实发现了有男生表示不愿意接受非处女,甚至出现已有性经历的男生坚决不接受非处女。对于这一问题,争议由来已久,更有女性被调查者表示希望可以正确看待地看待处男处女。但值得庆幸的是,大多数男生以及女生,对于结婚对象是否处男/处女还是较为宽容的,过半数的男生不在乎对方是否处女,而六成的女生不在乎对方是否处男。此外,也有一定数量的受调查表示就算不是处男/处女,也愿意勉强接受。或许是出于生理上的差异,女生在这一问题上比男生要宽容得多,在此,我们也希望更多的男生能够摆正心态看待处女。

·总结

面对婚前性行为,当代大学生确实应该有更多的冷静思考,在事前有较充分全面的考

应用伦理学 07300110024 王卉

仅仅是感性的因素是不够的,也应当理性考虑事后的种种可能发生的情况。除了这些大学生应当做到的,学校、家庭则应当给予大学生更多的心理和生理指导与正确的导向,在此次调查者中,有七成的大学生表示大学期间的恋爱是需要正确引导的。

而社会方面,则应当给予更多的理解,而不是让诸如“大学生婚前性行为有哪些危害”这样的新闻标题充斥在网页上。此外,还有许多的人表示对“80后”“90后”的大学生难以理解,拿一些极端的事例说我们过于开放,事实上这只是我们大学生中的一小部分,不能以偏概全。这样的社会环境对于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的大学生是不利的。我们呼吁的是一个开明的、宽容的、能够给我们更多帮助的社会,而不是一个只会说教的社会。

注:

本次调查基于网络调查平台“问卷星”(),全部数据均真实有效,可于该网站查询。

本小组成员:王卉 07300110024 汉语言文学

附:大学生婚前性行为调查问卷

应用伦理学

第1题:您的年级是? [单选题]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第2题:您的父母婚姻情况是

[单选题] A.双亲家庭

B.父母离异 C.父母未婚 D.父母分居 E.丧父 F.丧母

第3题:你觉得你父母对性的看法如何?

[单选题] A. 非常保守,决不允许子女有婚前性行为

B. 一般般,最好不要出现婚前性行为 C. 非常开放,是否有性行为是子女的自由

第4题:你与父母讨论过有关性方面的问题吗? [单选题] A. 有 B. 没有

第5题:在您从小接受的家庭和学校教育中,有否接受过性方面教育?A.从不

B.有过,但层次不深

C.有,从小就一点点的灌输

第6题:您对大学生在校期间谈恋爱的基本看法是

[单选题] A. 应禁止 B. 应限制 C. 应正确引导 D. 应任其发展

第7题:您认为大学生谈恋爱合适吗

[单选题] A.挺合适的,大家年纪相当,共同点多

B.顺其自然,不是一定要谈,但如果遇到合适的也不反对 C.不怎么合适,大家还没有经济基础,没条件谈 D.一点都不合适,上大学是学习的,又不是谈恋爱

第8题:您认为大学生谈恋爱的动机 [多选题] [多选题]

07300110024 王卉

[单选题]

应用伦理学 07300110024 王卉

寻求精神寄托,克服寂寞

B.别人都恋爱,自己没有觉得没有面子 C.寻觅真爱或者毕业后的结婚对象 D.别人强烈追求,自己不好意思拒绝 E.被对方某一方面的优点给吸引 F.满足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 G.促进双方的学业 H.缘分使然,情投意合 I.大学的氛围比较适合恋爱

J.大学里少了恋爱,人生就不完整

第9题:您认为恋爱的最佳时期是什么 [单选题] A.大学以前 B.大学阶段 C.大学毕业以后

D.无所谓,遇到合适的就行

第10题:您如何看待婚姻

[单选题] A.可有可无 B.法律的约束 C.爱情的坟墓 D.神圣的

第11题:您的恋爱经历有(如果没有请转至第15题)[单选题] A.从来没有 B.一次 C.两次 D.三次

E.四次或以上

第12题:您与恋人交往过程中所发生过最亲密的接触是 [单选题] A.牵手 B.搭肩 C.拥抱 D.接吻

E.身体亲密接触 F.性行为

第13题:在公共场合,你能接受的情侣间最亲密的接触是

[单选题] A.牵手 B.拥抱 C.搭肩 D.接吻

应用伦理学 07300110024 王卉

14题:你拒绝过恋人的何种身体接触要求

[单选题] A.牵手 B.拥抱 C.搭肩 D.接吻

E.身体亲密接触 F.性关系 G.没有拒绝

H.没有提过这方面的要求

第15题:恋爱期间会发生性行为吗?

[单选题] A.会 B.不会 C.看情况

第16题:性,让您联想到——

[多选题] A.肮脏 B.羞耻 C.神秘 D.高尚 E.纯洁 F.自然

第17题:电视节目中出现一些关于性的镜头,你会觉得如何?

[单选题] A.很正常,只是一些生活镜头而已 B.可以接受,但最好不要出现 C.很排斥,不会再看下去了

第18题:平时看报纸杂志,你会不会有意识的避免一些有关性的报道或图片?A.会,因为觉得害羞或不能接受 B.无所谓,认为这是正常的。

第19题:您觉得现在大学生的性观念开放吗

[单选题] A.开放 B.还行 C.不知道 D.不太开放 E.很不开放

第20题:你觉得你周围的同学对婚前性行为的看法如何? [单选题] A.非常排斥 B.还可以接受 C.非常开放

[单选题

应用伦理学 07300110024 王卉

21题:对大学生发生性关系的看法是

[单选题] A.基于爱情就可以 B.双方愿意就可以 C.应受到道德的谴责 D.应受到行政处分

第22题:您觉得爱与性的关系是

[单选题] A.先有性,后有爱 B.先有爱,后有性 C.有爱,无性 D.有性,无爱

第23题:如果自己的性要求被对方拒绝,您觉得

[单选题] A.无所谓,爱才是重要的 B.不能接受

C.可以接受,再找时机吧 D.我绝对不会提

第24题:您认为恋爱多久可以发生性行为

[单选题] A.随时可以

B.需要加强了解时 C.确定互相的感觉时 D.热恋中

E.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 F.直到婚前都不可以

第25题:是否有过性经历(如果没有,请跳到29题)[单选题] A.有过 B.没有过

第26题:首次与恋人发生性行为时的心态是

[单选题] A.反正要结婚 B.处于好奇 C.欲望得到满足 D.迎合对方 E.想占有对方 F.不知道怎么回事

第27题:您认为发生性行为后是否要对对方负责

[单选题] A.要负责,非对方不嫁(娶)B.要负责,但未必和婚姻挂钩 C.要负责,要赔偿

D.不用负责,双方都是自愿的 E.不用负责,开心就好

应用伦理学 07300110024 王卉

不想再见到对方,无所谓负不负责

第28题:如果您身边有人未婚便有了性行为,您会怎样看待他(她)? [单选题] A. 觉得他(她)道德败坏 B. 和自己无关,没有理由干涉他人 C. 羡慕他(她)

D. 觉得是件正常的事情,没什么

第29题:认为拒绝婚前性行为是守旧?

[单选题] A.非常赞同 B.比较赞同

C.不一定,每个人有各自的文化背景 D.不太赞同 E.非常不赞同

第30题:您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是

[单选题] A.非常反对 B.反对 C.无所谓 D.可以接受 E.赞同

第31题:你的性别是

[单选题] A.男 B.女

第32题:(这题男生做)您在选择自己的妻子时,会

[单选题] A.坚决不接受非处女

B.虽然不是处女,但是还是勉强接受 C.不在乎对方是否是处女

D.如果自己是处男,就不接受非处女

E.如果自己不是处男,就无所谓对方是否为处女

第33题:(这题女生做)您在选择自己的丈夫时,会

[单选题] A.坚决不接受非处男

B.虽然不是处男,但是还是勉强接受 C.不在乎对方是否是处男

D.如果自己是处女,就不接受非处男

E.如果自己不是处女,就无所谓对方是否为处男

篇3: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安全论文

一、关于如何看待性

“性”在我们传统观念里不便于公开谈论, 这种观念目前仍然影响很多人。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 关于恋爱和性的这一次课, 学生们的表现也最显“羞涩”, 不过, 就课堂提问和讨论情况看来, 大学生们对这一主题关注度可以说是最高的。或许正是受这种传统“羞涩”的影响, 在我国, 学校这种正规途径给学生们提供的性知识较少, 而国内诸多的调查研究都显示:学生们了解性相关知识的途径更多是通过电台、报纸网络等媒体[5、6], 由于媒体传播信息的多元性和不完整性, 导致部分大学生对性的认识出现偏差, 如电影电视中大量出现婚前性爱的情节, 会让很多青年人认为性爱就是爱情的一种表达;再如很多情感纠纷调节类节目, 把部分婚前同居的情感纠纷案例也搬上台前, 这也或多或少会给观众一种婚前同居很正常的暗示。一方面是媒体宣扬的性爱的自由表达, 一方面是传统的贞操观念, 因此青年人在遇到相关问题时会感到困惑矛盾也就不奇怪了。一是要让学生认识到性欲是人类一种正常的生理需要, 既然是正常的就需要正视, 而不是回避和压抑。有了这个前提, 课堂上老师才能大大方方地讲, 学生也能轻轻松松地听。因此, 这里就需要向学生澄清中国传统封建思想中关于性的一些落后观念, 如性是羞耻的、肮脏的、不可公开谈论的等等。二是作为人类的性, 必然需要受到一些道德法律的约束, 而这种约束也一定要适度, 否则过度就可能给个人带来心理压力, 甚至导致神经症的发生。20世纪初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Sigmund Freud, 1856~1939) 详细论述过相关思想。他认为, 性欲是人类最强烈的动机;性欲压力若得不到充分排放就会成为心理病态的根源。但同时, 他又提出, 性必须受约束且应当有适当的渠道来疏导, 否则文明就会毁灭[7]。

二、中国性相关历史和西方性自由革命的介绍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 我们通过对历史知识的了解, 可以总结历史发展规律, 吸取历史经验教训, 进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行为。而这一部分内容在面向大学生的性教育课上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它解决了一个“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问题。前面讲到如何看待性和对待性, 单纯地这样讲, 说教性较强, 恐难说到学生心里, 正视和约束到底该如何把握;约束到底有没有必要;为什么性问题处理不当, 人类文明会有毁灭的危险等等这些疑问, 都可以通过对相关历史资料的了解得以解决。受媒体和周围同学的影响, 很多大学生在性的问题上容易从众, 相关历史资料的介绍也可以促使学生们对自己以往性态度的再思考。具体内容方面应该既包括我国历史上关于性的研究成果、观念以及给人们带来的影响, 也包括西方性自由革命的前前后后史料的介绍。详略方面, 关于我国的资料可以简要介绍, 目的是要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上从春秋时期到清朝, 人们对性的态度的演变, 以及重点了解对于性的压抑和封闭从何时开始及对民间的影响。西方性自由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因素以及由女权运动一步一步的演变, 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群体活动的盲目性和极端性以及在当时复杂的众多历史背景因素影响下, 性自由革命发生的合理性。之后的几十年, 西方国家遭受了这场革命带来的一系列恶果, 如欧美国家非婚生儿的迅速增多, 离婚率飙升, 青少年犯罪现象激增, 性病种类迅速增加, 甚至艾滋病的出现等等都让人们重新思索性自由革命一些主张的合理性。根据以上这些史料, 可以重点向学生强调:性本身有着无穷的魅力和创造力, 过度压抑不仅会扼杀人类的活力和创造力而且会让人罹患各种心理疾病;相反如果完全放开, 不加以任何约束, 性也具有巨大的破坏力毁灭力, 如艾滋病的致命性传染性, 这甚至可以看作大自然对人类滥性的警告。在人类历史的任何时期任何社会总会有极少数的人在性的问题上比较自由, 无视所在社会的性道德, 这些毕竟是少数人, 对社会不会产生致命性的伤害, 不过性自由革命的恶果告诉我们, 如果大多数人都加入到性自由的行列, 我们的社会就会伤痕累累, 甚至面临毁灭的危险。因此这也说明适当适度的性约束性道德是必要的, 是我们每一个人共同组成了人类社会, 恪守必要的性道德也是个人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关于性教育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瑞典和美国这两个国家, 可以说这两个国家的性教育都经历了一个从专注传授生育知识到强调性道德等人格方面内容的过程[7、8、9]。这部分内容的介绍可以有效帮助大学生们判断分辨从各种途径了解的性知识的可取性。

三、如何看待贞节观

如前文调查资料显示, 很多大学生赞成婚前性行为, 可是同时却有较浓重的贞操观念, 部分调查也表明在婚前性行为的接受度方面男生较女生更高, 女生相对来说更加传统保守[1]。江剑平等在有过婚前性行为的学生调查中发现, 在发生性行为的目的上, 有一半的大学生是为了发展爱情, 在一时冲动下进行的。但在男性中, 为了“满足自己的要求”、“追求感官快乐”、“排除孤独”和“怕对方变心”而发生性行为的比例明显高于女生[10]。范淑云等也发现“少数大学生认为同居解决自己的生理需要, 自己未来结婚对象肯定不会是同居人, 持这种观点多为男生”[3]。更为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尤其是男性在处理贞节问题上仍然有双重标准, 对自己的要求较宽松, 对未来婚姻伴侣却比较苛刻[11]。因此, 鉴于以上种种情况的存在, 在课上非常有必要就贞节观方面的问题作简要讲解。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贞节观主要是限制女性, 指女子不失身和从一而终的操守。与传统的贞节观相比, 现代的贞节观继承了传统贞节观对人们性关系方面的约束, 同时也加强了对男性的要求, 男女双方互相忠诚专一, 这样的约束对于家庭稳固, 社会稳定是非常必要的[12]。除此之外, 可以重点向学生介绍以上提到的调查结果, 指出目前开放与保守并存的矛盾现状, 尤其在个人身上的矛盾表现 (比如男生) 。另外提醒学生, 因为还有很大一部分人非常在意是否纯洁, 再加上影响恋爱关系的因素较多, 今后是否能够走入婚姻殿堂还未为可知, 尝试婚前性行为可能会影响今后的婚姻幸福, 尤其对于女生, 受到的负面影响会更大。现在很多人主张贞节观是封建糟粕, 应该抛弃, 可是影响了中国人几千年的贞操观念不是说该抛弃, 它就能一下子消失不见的。按照荣格的集体无意识 (collective unconscious) 理论来解释, 虽然人们意识上可以做到认为贞节观不重要, 不过在不可知不可控的无意识层, 这股能量仍然可能挥之不去, 为夫妻双方的婚姻幸福埋下隐患。还有需要指出的是, 很多女生尤其是本来有贞节观的女生, 在爱的光环笼罩下, 由于种种原因———比如为爱奉献、觉得将来会结婚、害怕拴不住男友等———跟男友发生性关系, 然而大学期间的恋爱走向婚姻的毕竟是少数, 真到分手的时候, 这些女生会体验到强烈而持久的道德焦虑, 甚至无法开始新的感情。对于这样的情况也需要提醒学生, 在决定尝试婚前性行为的时候就考虑到将来万一分手自己是否能够接受。鉴于部分学生在中学时期就已经失贞, 在这部分内容的最后要特别提及这种情况, 如果自己已经跟恋人分手, 并且无法接受失贞的事实, 要知道当时还年轻, 对感情对未来考虑不周, 因此犯下了错误, 对于已经犯下的错误要从中吸取教训, 避免以后再犯, 从内心原谅自己, 而不是陷入自责焦虑的泥淖。重新设置恋爱关系的底线, 勇敢追求新的感情和幸福。

四、如何看待恋爱目的和对爱情理解存在差异的情况

如前文所述, 目前价值观多元, 大学生恋爱目的多种多样, 对于爱情的理解也存在差异。恋人之间的浪漫情话, 说的人可能是为了讨对方的欢心, 而听的人却可能会以为这是一种爱的承诺。一个是为了将来结婚, 一个是为了大学期间有个伴儿, 这样的两个人谈恋爱, 彼此对这段关系倾注的热情和精力肯定是不同的, 而且将来其中一个人想分手, 另一个人却可能一时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 甚至需要长时间心理方面的调适。受个人主义思想的影响, 很多大学生在恋爱中只看重感觉, 感觉淡了就认为没必要再在一起, 这种观点忽视了爱情的社会属性, 而成熟健康的爱情不仅需要彼此的热情, 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出亲密和承诺的成分, 否则只有感觉注定这段感情是短命的。在这里笔者给学生们的建议是:在恋爱关系中, 真诚相待, 多沟通多交流, 并且坚持必要的底线。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觉得不合适, 分手是很正常的事, 要充分考虑到恋爱关系中的复杂性, 涉及个人底线的情况要特别需要谨慎对待。

五、结语

大学生性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领域, 以上这些大学生性教育的内容安排, 主要围绕婚前性行为这一主题展开, 基于多年对大学生的问卷、访谈调查和教学实践的总结, 可行性强, 学生反响良好, 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崔翔, 张皓翔.当代大学生性观念调查报告——以吉林大学本科生为例进行分析[J].法制与社会, 2010 (10) :172~

[173] 2.项传军.90后大学生性心理状况的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 20 (1) :129~131

[3] .范舒云, 张彩峰.大学生性观念、性态度的调查分析[J].全科护理, 2011, 9 (8) :2133~2134

[4] .郭霞.对大学生性观念及婚恋态度的调查与思考[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2003 (3) :18~21

[5] .张夔, 郑涌.大学生性知识获取途径及与性心理健康的关系[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0, 32 (23) :2482, 2502

[6] .李浩初, 余冰.大学生性知识性教育途径调查[J].青年研究, 2003 (10) :39~44

[7] .杨素萍.从安全性行为到“性纯洁”——论美国性教育策略的变革[J].外国中小学教育, 2007 (6) :47~50

[8] .胡佩诚.对青年性教育和咨询的思考-从瑞典的经验谈起[J].青年研究, 1997 (8) :36~39

[9] .李东风.中西方性教育的历史发展对我国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启示[J].福建论坛 (社科教育版) , 2008 (12) :147~149

[10] .江剑平, 黄键, 黄浩, 林玮.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和性态度现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01, 22 (1) :11~12

[11] .王剑峰.当代医科类大学生恋爱观调查——以福建医科大学和福建中医药大学为例[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11 (5) :52~55

篇4: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安全论文

日前,玛丽斯特普国际组织向记者提供了一份西安大学生生殖健康调查报告。青少年如何获取生殖健康知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志愿者小高两年前开始做“同伴教育宣传员”,她定期和十几个同学围坐一圈,相互交流爱情观,也向同学们传递学到的科学的性知识,开始大家很羞涩,但渐渐接受了这种方式,也愿意和她交流“小秘密”。今年4月,专门从事青少年生殖健康知识宣传咨询的玛丽斯特普国际组织(全球生殖健康领域三大非官方公益组织之一)对陕西学前师范学院、西安思源学院的234名大学生,进行了关于大学生生殖健康的问卷调查。

主持此次调查的玛丽斯特普你我健康服务中心主任周安秦说,调查中五成的学生认为,性行为属于正常的生理需求,但有仅一成的学生认为很肮脏,感觉很罪恶。周安秦说,可见学生们对性知识还有误区,对于没结婚又处于性欲旺盛期的青少年,性自慰是最安全和正常的发泄途径,医学证明自慰不会伤害身体,统计显示九成的男性和八成的女性都有过自慰行为,没有人规定自慰的次数,只要你能精力充沛地迎接每一天的生活工作,即使比较频繁也没什么,很多人认为自慰有害,是因为过了自己的“度”,或因此而产生的心理负罪感而导致。

周安秦说,正因为中国人自古以来对性行为的谨慎态度,即使现在青少年对“性”的态度开放很多,仍是有自身的判断和安全性行为的意识。

篇5:正确对待大学生婚前性行为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内容提要:“性”在过去,是家长,学校与社会一直避免孩子接触的敏感话题;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观念的日益开放,青少年们开始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关于“性”的知识,对于“性”的思想也开始发生变化。随之,发生婚前性行为的比率也在不断增加。作为在校的大学生们,该如何正确看待这一行为,又该怎样避免自己不受伤害,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 大学生,婚前性行为,调查,原因,危害

婚前性行为是一个较为广泛的概念。性科学研究按照性欲满足程度的分类标准,将人类性行为划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核心性性行为,即两性性行为:二是边缘性性行为,如接吻、拥抱、爱抚等;三是类性行为。本文所指的婚前性行为属第一种范畴,它是指男女双方在恋爱期间发生的性交行为。其特点是双方自愿进行,不存在暴力逼迫;没有法律保证,不存在夫妻之间应有的义务和责任;容易产生一些纠纷和严重后果。

发生婚前性行为的大学生,往往是受西方“性自由、性解放”观念的影响,而不过多思考地跨越了性的界限。当今社会对大学生恋爱过程中的婚前同居、婚前性行为现象众说纷纭,即使在大学生群体中,对此也看法不一。有些人认为在双方自愿的情况下,同居不失为一种恋爱的方式,且有益于彼此的更深了解和交流;另外一些人会考虑,一旦发生关系后,万一恋爱失败,会给双方,尤其是女方造成巨大的身心创伤。那些发生关系或同居后的大学生恋人有多少最终步入婚姻殿堂,我们无从得知,但大学生恋人发生婚前性行为、同居的日益普遍确是我们不能忽视的一个事实,这应该引起大学生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关注与思考。

一组对2600名大学生调查后的数据: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普遍比较开放,“不刻意追求,但感情成熟时,也不介意发生”的占70.4%%,认为“不道德”和“不应该”的仅占7.2%而承认有婚前性行为的,男生达29.7%%,女生达12.9%%。而另一组120人的调查中,对于影响婚前性行为、同居的因素,排名首位的是感情,占39%,其次是发生关系的后果。这表现出大学生普遍还是把感情放在首要的位置,这也与大学生还没走入社会、思想比较单纯有关。当被问到认为同居一般情况下是出于爱多还是出于欲望多时,选择出于爱多的占28.33%,选择欲望多的占32%,选择爱欲参半的占30.8%,其余选择“不知道”。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同居还是感性大于理性。支持婚前行为的理由: 一是感情基础论。只要两性之间感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婚前性行为的发生是很自然的事,性行为就是感情升华的结果,为了真情而发生性行为是应该的,人就是感情动物,情之所至,性行为的发生不可阻挡。有人认为婚前性行为在当今这个开放的世界是被人接受的,两性之间感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发生性行为。这种行为会加深两性的感情,如果是真心相爱,发生性行为未尝不可。当然要注意采取一些避孕措施。

二是人之本性论。人发育到了性成熟期,性欲的产生是正常的生理、心理现象,是人的本性之表现,而人的本性力量是巨大的,不能人为地去压抑,也是压抑不了的。人是万物之灵,人是世间最尊贵的,人的天然欲望应该得到尊重,如果人为压抑就是违反自然、违反人的天性。对此,任何法规甚至法律顺应的应该是一种合理的人性,而不是想方设法自以为是地去压抑。所以,人们应该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三是人身自由论。对于性成熟的人是否同异性发生性关系,同谁发生性关系是他自己的自由,他人不应干涉,也无权干涉。而且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人类文明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人类自身的解放程度已经很高,性的解放是人类文明的成果之一,所以,每个个体的人都应该分享到这一成果,得到性自由,而对人的性自由进行限制甚至是惩罚,是不人道的,性自由是人的精神自由的组成部分,没有精神自由,人怎能称其为人!

四是基本人权论。性权力是人的基本权利,既然是基本人权,就不能被剥夺。对人权应该有更广泛的理解,除了政治方面以外,要更多地吸取西方的人权观,对每个成年人来说,其基本人权包括很多方面,性权力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应该得到保护,要尊重人权,就必然尊重人的性权利。所以,社会舆论应该对婚前性行为采取宽容态度,对婚前性行为的宽容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五是身心健康论。婚前性行为从一定角度讲对人的身心健康是有利的。从科学的角度讲,尤其从心理学方面讲,如果成年个体过分压抑自己的性欲望,或者说性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会引发一些心理问题。佛洛依德的理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构成,本我指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潜意识的结构部分,具有强大的非理性的心里能量;自我指人格中的意识结构带理性;超我指人格中最文明的部分,人的本我原始欲望,特别是性的本能欲望非常强。如果超我过度地压抑本我,也就是说,超我过度以道德力量来压抑本我中蕴涵的原始性冲动,不让其得到合理的释放,而压抑自己,以致于变得焦虑抑 郁,甚至导致心理障碍,影响身心健康。

六是法律界限论。很多从法律角度对婚前性行为进行了辩护,认为婚前性行为不能一概而论,要做具体分析,关键看是否超越了法律界限,虽然婚前性行为不受法律保护,但没有哪一部法律一般性地禁止婚前性行为,所以只要不是重婚同居,就不应受到指责、反对。反对婚前性行为的观点:

一是影响幸福论。在女性中持这种观点者较多,认为:“在中国这样一个比较传统的社会里,人是否有婚前性经历,是决定未来婚

姻是否幸福的最关键性因素之一,特别是对女性来说尤其如此。因为中国的男人大多很小心眼,在性的问题上很自私,宽以待己,严于律人,特别在乎所谓的女人贞操。”“你付出了贞操,很可能落个不检点、放荡,对方反而会瞧不起你了,你将失去平等的地位和尊严。”“婚前性行为,一般来说会影响到自己未来的婚姻家庭幸福。”“如果两个人最终不能结婚,一旦失贞,以后还怎样面对其他的男性,自己的终生幸福将毁于一旦。”个别男性则认为:“发生了性关系,如果将来不能结婚,会有愧疚感,也愧对将来的妻子;另外,会使新婚蒙上阴影,新婚之夜的幸福也就没有了,影响婚后生活和谐。”“不能因为一时冲动付出终身的幸福”等等。

二是承担责任论。婚前性行为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是对自己和对方都不负责任。首先无论男女性生活都应该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应该是灵魂深处的体验,是高级的精神活动,切不可随意为之,否则就是自甘堕落,不负责任。其次婚前性行为不是孤立的,甚至也不仅仅是当事人个人的事情,是终身大事,它涉及到很多方面,比如父母的态度、对社会风气的影响、对周围人的影响等等,每一个有社会责任感,对他人有责任感的人,都会持很慎重的态度。再次男女之间应该互相负责任,发生婚前性行为的人都是缺乏责任心的人,都是自制力很差的人,有的甚至是互相玩一玩。

三是违反道德论。从我国传统文化儒家文化要求看,婚前性行为是不被容许的,就当今社会而言,婚前性行为,会带来几大弊端: 其一: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婚前性行为的发生,必定会导致更多的男女对自己的自律放宽,对自己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社会上会有更多不道德的行为产生,一夜情等行为会更加泛滥,这点自律一放宽,其他的遵纪守法又何谈保证呢?这样会导致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增加,此乃从社会角度讲。其二:不利于家庭的稳定。两个人的婚姻,应该是完美的婚姻,婚前放纵的行为,将会沿袭到婚后的生活当中来,使得这份婚姻禁不住时间的考验,双方对对方的付出,才能换回对方对自己的回报。同时,更多的诱惑将摆在婚姻面前做更多的挑战,让这份本不稳固的婚姻岌岌可危,造成离婚率的高度上扬,此乃从家庭角度说。其三:不利于人类的自身健康。婚前性行为,冲击着传统道德,让人们失掉基本的礼义廉耻,让自尊自强斯文扫地,一个没有自尊的人,是心理极度不健康的,并且,更多的临时性行为,将各种性病广泛传播,将极大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特别是艾滋病的危害。

老师们的意见反映了父母一辈,以及社会对这一现象普遍化趋势的忧虑与担心,这在一方面显示出两代人显著不同的观念,另一方面也应使大学生以更为审慎的态度对待婚前性行为。大部分老师对大学生恋爱期间发生性行为是不支持的,认为大学生心智还不够成熟,经济上不独立,一旦发生意外(怀孕等),无法承担起责任。

社会科学研究所的赵维泰先生认为: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可理解但不可取。大学生在年龄、生理上都已成熟,因此不能再单纯地说‘婚前性行为’的对错。主要问题不在于这个行为是发生还是没发生,而在于应该以一个正确的态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以感情好为理由而发生婚前性行为,可以理解但不可取。对于在校学生来说,婚姻本身是不可预期的,而且作为学生主要任务还是学习。

性的吸引在爱情中具有根本的意义,这是不言而喻的。性爱是情爱的重要生理基础,是爱情展到一定程度的自然而然的流露;然而,它又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如果脱离控制,也有可能变成一场灾难。

青春期性生活也会给婚后夫妇生活带来阴影,抹上不愉快的色彩。倘若性生活造成怀孕,则更使双方陷入窘迫之中,特别是女方将要承担更多的不幸。她们首先感到自己做了不体面、见不得人的事,为了避免被周围的人或同学、同事发觉,精神上承受了相当大的负担。同时,为了人工流产便暗中服药自行坠胎,或者偷偷摸摸进行人工引产手术,弄不好会造成感染,损害身体健康,可能造成子宫内膜炎、急性输卵管炎、盆腔炎、腹膜炎等一系列的妇女病。如果大出血,还有生命危险。总之,少女的性行为,是一件非常有害的事,甚至葬送了一生的幸福和健康,奉劝少女们,一定要自尊自爱,珍惜自己的青春年华,以学习为重,抛弃一切邪念,抵制他人的引诱,理智从事,关好情欲的闸门。

大学生自己应该有更多冷静的思考,切不可盲目,要尽快让自己成熟起来,应在事前有较充分全面的考虑,出现意外怀孕或恋爱失败的情况应冷静处理,切不可做出过激行为;学校和家庭方面应给予大学生更多的心理和生理指导,给予他们正确的导向;而社会方面应给予更多的理解,应反省不良性文化在社会上普遍传播给大学生的不良导向,而不应成为悲剧的促成者。

篇6:大学生婚前性行为之我见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与西方国家经济及文化的不断沟通融合,社会涌现出一个新的问题——婚前性行为。具统计27.7% 的男性与34.4% 的女性坦言目前他们有稳定的恋人。有过婚前性行为的,男生15%,女生13%。首次发生性关系的平均年龄男生为 18.7岁左右,女生为 19岁左右,年龄呈越来越小的趋势。,现在女大学生的处女率仅是38%,这些数据反映了婚前性行为在大学生中也非常普遍。前一阵子和同学聊天中发现,大家对婚前性行为的接受程度已经那么高了,而实际发生了婚前性行为的也不在少数。总结下原因,可能与我们是社会学的学生,平时这方面内容接触得多,又是思想相对成熟的研究生有关。但这便引起了我对婚前性行为的思考,对于目前谈得很多的大学生结婚问题,也有一些看法。

婚前性行为,总是被社会主流文化所不容。中国的传统文化,向来是“男女授受不亲”,结婚也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女孩的贞节比什么都重要。虽然受西方思想的影响,社会开放了很多,但大多数发生婚前性行为的人,并不会认为这是天经地义或是荣耀的事情,而常常采取地下的方式。

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李爱兰等对北京市5 所高校1310 名在校本科大学生进行了性观念的调查。其中半数以上的学生同意在双方相爱、双方的朋友关系稳定、双方正准备结婚的情况下婚前性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对大学生性行为的调查中,27.7% 的男性与34.4% 的女性坦言目前他们有稳定的恋人。有过婚前性行为的,男生15%,女生13%。首次发生性关系的平均年龄男生为 18.7岁左右,女生为 19岁左右,年龄呈越来越小的趋势。这是关于本科生的调查,我觉得研究生中的比例应该要更大一些。很多学者谈到婚前性行为的危害,亢丽娟说,从医学角度来看,和谐性行为需要安全、私密、舒适的环境,而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多数在隐蔽状态下进行,常常伴着内心恐惧、紧张、害怕、担心怀孕及不道德感、羞愧感和罪错感,容易引发性反应抑制和性焦虑的产生(亢丽娟,2005)。亢丽娟还提醒说婚前性行为有染上性病和艾滋病的危险。刘红芬则从女大学生利益的角度来说,有的大学生由于对性知识了解甚少,安全措施不当,同居以后导致怀孕,作了人流,患上妇科疾病,甚至终身不孕,由此带来心理和生理上的莫大损伤,这无疑对女大学生的学业、前途和终生幸福造成不良影响(刘红芬,2005)。范宝华把同居这样一种婚前性行为的形式提升到社会道德的高度,认为大学生同居对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与责任意识是一种冲击,这种冲击是违背主流文化而对社会的整体运行不利的。这种现象如不及时遏制 ,将会迅速扩大,从而可能导致“性开放”,甚至“性泛滥”这样一种现实(范宝华,2005)。史成礼教授也提醒青年 , 婚前性行为有着很多的缺点,如感情不稳固,容易分手;男子求新意识较强,容易更换性伴;造成乱交,性混乱;使性病难以控制;;会有未婚先孕的后果,给计划生育造成困难;不符合婚姻法和社会道德规范等等。

据 浙江大学的相关调查,大学生中平时有性冲动的占87%,其中男生为96.31%,女生占68.7%,发生过边缘性行为的更是几乎与谈恋爱的比例相等。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出现性冲动是正常的现象,符合人类性生理、性心理发展的自然规律。虽然婚前性行为有这样或那样的危害,但是很多大学生却事实上还是去做了的。我要说的是,大学生群体总体来说,是一个理性的群体,他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们对于自己人生各个阶段都有明确的规划,他们很清楚大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学习,也很清楚社会竞争带给他们的压力。在爱情面前,他们选择把性当成了爱的升华,本也是无可厚非的。

就像上面提到的调查,半数以上的学生同意在双方相爱、双方的朋友关系稳定、双方正准备结婚的情况下婚前性行为是可以接受的。现在的女大学生,虽然受西方开放思想的影响,但还是会把贞操看得很重要,并不是那么随随便便的。爱情固然可以让人冲昏头脑,但身处社会竞争压力下的大学生,仍然会带着现实的思考。我们同学聊天的时候,经常会说到的是,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遇到合适的人,才能修成正果,顺利走进婚姻的殿堂。的确,太年轻了,爱情经不住考验;异地恋,岁月冲淡了一切;最重要的,当然是人合适了,人合适了,因为时间空间等客观原因分手的大有人在。高中阶段的恋人,到大学异地恋分手的有多少;工作找不到一起,自然分手的又有多少;而大一大二时的恋人,有多少会对将来有个打算,分分合合,在我们身边一直发生着。而到了研究生阶段了,从自己或是身边同学的经验中学到了很多,也成熟了很多,这时候选择恋人,就不再太在乎对方的外表,更看重内在了,择偶标准也更现实了起来;更重要的是,到了结婚年龄了,更多地为将来考虑了,我所认识的有恋人的同学,几乎都把现在的恋人当成以后的结婚对象,盘算着以后在哪里工作,什么时候结婚等等。而有的恋人,因为一方已经工作,有经济基础,在外租房一起居住。当然,以本科研究生阶段作为分界线不太合适,毕竟,各人成熟的程度不一样,也有很多人高中阶段的恋情维持到现在,早就为未来作好了憧憬并努力去达成了。

话说当年十三岁的秦始皇嬴政第一眼看到冯姜的时候就便对他说我要和你野合,野合就是我们所说的性交。它能够这么说是要根据他的地位和环境,但是从侧面来看,这不是反映了一个人的正常需要吗?在看看现在的职场上,一夜情的情况不是越来越普遍了吗?而从我的角度来看,婚前性行为是可以接受的,但要加个前提,就是要做好防御措施,现在女大学生的处女率38%,在现在这个社会没有必要组织婚前性行为,但是前提一定要做好措施。

性行为是成年人的本能需要,是一种文化,他可以较深刻的反映某种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在我国,“性”一直都是比较保守的,有一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等原因,人们对“性”的态度和性行为方面也呈现出一种越来越开放的态势,随之而来的是婚前性行为的增多,这里的婚前性行为有几个特点,1婚前性行为发生的频率增多。2婚前性行为的对象不专一。3婚前性行为没有做到足够的安全措施,导致女方怀孕堕胎的情况非常严重。4婚前性行为发生的原因不合情理,主要是过于草率和布什完全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之上等,这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而且社会对婚前性行为的道德约束力不断下降,我们对婚前性行为的道德评价也陷入了一种混乱状态。

首先,我们要承认婚前性行为是成年公民的自由和权力,但应该在一定的道德和法律允许范围之内,我们主要做的教育和约束公民防止一些不道德的不合理的犯法的婚前性行为的发生,如果成年的情侣双方发生婚前性行为是建立在单纯的爱情基础上的;时间里在双方完全自愿的基础之上的;是做好安全措施并不传说怀疑和堕胎的情矿的,一旦怀孕了或者要堕胎的时候,双方应该具有欧承担起责任和义务的能力;最后就是不能影响到其他人,比如说有些人在一些公共场合或者宿舍进行性行为而影响了公众。如果不符合以上条件的我们就可以认为其行为是不合理不道德的,甚至是违法的,我们应该对这一的婚前性行为和现象加以约束和制止,共同建立一个文明、健康是性文化国度,而不是像日本这样一个和美国等这样一个性文化堕落的国度。

就我个人来说,我对婚前性行为有这样的看法,1婚前性行为本不是现代社会特有的,只是在工业化社会之后,随着性的解放和女性主义的发展等等原因促使了婚前性行为以及各种不道德行为的泛滥,我国也正处于这样的阶段。2婚前性行为何不合理,道德不道德不能“一刀切”的下结论,我认为评判婚前性行为何不合理,道德不道德应该有指标,一是它的发生是建立在什么之上的,二是他是否做好安全措施,三是行为者是否完全自愿,四是 行为者是否已经成年和足够成熟,五是其行为是否对其他人造成负面影响。

我觉得,成熟的恋情可以以性作为升华,而我相信,大多数大学生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不会轻易地发生婚前性行为。

上一篇:无非法书籍保证书下一篇:第九课《粉刷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