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财产安全论文

2022-05-12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学生财产安全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辉南县森林防火意外灾害急救处理机制存在各类问题,主要是机制构建、防火工具配置缺乏、人民群众急救处理思想不足等,笔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后,提出了构建辉南县森林防火意外灾害急救处理机制的建议,如构建新型森林防火意外灾害急救处理机制;利用财政优势进行重点森林防火工具配置;全面加强对当地人们群众森林防火意外灾害急救处理思想教育。

第一篇:大学生财产安全论文

大学校园财产犯罪的空间视角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犯罪有愈演愈烈之势,尤其是财产犯罪的比例明显提高,这对校园安全构成了挑战。环境犯罪学重视空间对犯罪行为的影响,注重经由对环境的治理来预防和减少犯罪的目的。本文基于问卷调查和访谈,探索大学校园财产犯罪的空间特征,并提出针对性的校园安全解决方案。

[关 键 词]环境犯罪学 大学校园 财产犯罪空间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上海学生国家安全教育课题“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建设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旭(1983-),男,安徽淮南人,华东理工大学党委办公室,博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国家安全理论研究;冯承才(1983-),男,山东泰安人,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青少年犯罪、青少年社会工作。

近些年,全国大学生犯罪总体犯罪数据虽没有发布,但是一些区市已发布了大学生犯罪的数据和案例,如苏州吴中区有关大学生犯罪率的数据显示,2017年大学生犯罪率比2015年和2016年分别增加了67%和75%,大学生犯罪率上升速度惊人,同时侵财犯罪较为突出,占到了大学生犯罪较高的比例。?譹?訛针对当下大学生侵财案件较为严重的状况,本文主要对盗窃和抢劫两类财产犯罪空间类型进行研究。通过文献资料分析,现有的研究不太深入,缺乏大学校园的环境因素与财产犯罪之间关系研究,特别是没有就校园环境对大学生犯罪产生的机制进行深入分析,对校园环境与财产犯罪的空间机制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而环境犯罪学认为,环境因素(指除了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之外的环境空间)与犯罪行为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通过改变空间环境中的犯罪要素可以达到预防和减少犯罪的目的。?譺?訛因此,以犯罪空间的研究和治理作为突破口则成了非常重要的切入点,环境犯罪学恰恰为分析犯罪空间如何促成犯罪行为的发生提供了新思路,并为通过空间治理以达到预防和减少大学校园内财产犯罪提供实践指导。

本文将以上海市HL大学财产犯罪为研究对象,以环境犯罪学作为理论基础对其空间环境状态及对大学生财产犯罪的影响机制进行研究,并通过CPTED的理论实践框架对大学生财产犯罪空间提出针对性的治理手段。作者对上海市某大学进行了为其两个月田野调查,所采用的资料搜集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法、实地走访和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主要针对的是HL大学徐汇校区在校大学生,主要的问题有:有无失窃和被抢劫的经历;失窃和被抢劫的场所、时间;有无听说其他同学有无失窃和被抢劫的经历;失窃和被抢劫的场所、时间;失窃和被抢劫的原因;谁实施了偷盗和抢劫行为等。问卷分别在HL大学餐厅、图书馆、教学楼、大草坪等场所发放。总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86份,有效问卷273份,有效率为91%。实地走访是在问卷调查结果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观察空间的特征,以此总结出大学校园财产犯罪的空间状态、方位特征等。

访谈主要是针对有失窃或被抢劫经历的30位大学生,以及曾经实施过偷盗和抢劫的5位学生。对于有失窃或被抢劫经历的大学生,主要是了解失窃或被抢劫的经历、当时的空间状態。对于实施过偷盗和抢劫行为的大学生,主要了解他们为什么实施犯罪行为、他们利用了哪些空间环境特征实施了财产犯罪行为、以及这些大学校园的空间环境是如何对他们的犯罪行为产生影响的。笔者还对负责大学校园安全的5位工作人员进行了访谈,主要是对经常发生财产犯罪的路段、区域和场所的空间类型和特征进行了解。

一、 大学校园财产犯罪的空间特征:基于问卷调查的研究发现

问卷调查显示HL大学徐汇校区主要财产犯罪空间为图书馆、自修室、实验室、小公园、灌木丛等区域。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目前HL大学徐汇校区财产犯罪主要呈现出如下特征:

(一) 如表1所示,财产犯罪对象主要为现金、手机、电脑、贵重饰品等

(二) 如表2所示,财产犯罪实施者主要有在校大学生、校外闲散青少年和社会成年人等

(三) 财产犯罪的主要空间分类

如图1、图2所示,盗窃行为发生的主要空间:图书馆、自修室、食堂、实验室等;抢劫行为发生的主要空间:草坪、灌木丛、休闲区域等。

(四) 财产犯罪时间特征

抢劫犯罪以夜间为主。盗窃犯罪以上班、上课、就餐高峰期为主,以及学生自修时暂时离开座位的时间段。

(五) 财产犯罪空间环境状态

主要分为空间物质要素特征和空间氛围两方面,两方面的空间环境状态对大学财产犯罪主体的犯罪动机和心理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促使他们实施如偷盗、抢劫等财产犯罪行为。

二、 大学校园财产犯罪的空间逻辑

空间物质构成要素主要反映的是空间中的物质形态特点,这是大学校园财产犯罪的基本空间条件。对犯罪实施者来讲,其在实施如偷盗、抢劫等行为时,会有意或无意间判断空间物质要素特征是否有利于实施犯罪行为。?譹?訛如果空间物质要素恰恰为他们提供犯罪机会, 那么犯罪实施者往往就会抓住这些机会实施犯罪行为。?譺?訛因此大学校园物质要素与偷盗、抢劫犯罪行为之间存在直接关联。根据调查,大学校园财产犯罪空间的物质要素主要有空间边界、空间隐匿因素、空间通达条件和空间监控能力等四个方面。

(一) 空间的柔性边界

空间边界指的是空间的物质边缘特征。空间边界分为以建筑物为特征的“刚性边界”和以象征物为特征的“软性边界”。空间边界主要功能为明确空间面积和确定空间权属。空间范围是因空间实际物质边界围栏或象征性空间围栏而形成的空间面积范围。空间权属指的是空间实际归属,空间权属人可以是管理者,也可以是空间拥有者,它反应的是空间对犯罪主体的行为约束力,也反映出空间对犯罪目标的保护能力。空间范围明确且空间权属明确,则会给犯罪主体一定的约束压力。而空间权属不明确且空间范围不明晰则会给犯罪主体造成空间权属模糊或混乱,导致空间不能给犯罪主体造成行为威慑力,不能规避犯罪主体的犯罪行为。边界内聚集着犯罪主体和客体,为大学校园财产犯罪的发生提供了基础和前提。

图书馆、宿舍、自修室、实验室等盗窃空间虽有明显的空间建筑边界的特征,属于刚性边界特征类型,盗窃空间的空间范围较为明确。但这些空间作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公共场所,对进出其中的人群未进行有效的身份检验,可以自由出入其中。由于这样的空间边界特征,无法给其中活动的人群以明确的空间归属感,因此活动人群因无法感受到空间的具体归属,导致不管是盗窃的犯罪主体,还是犯罪客体(这里的犯罪客体是指携带犯罪目标的人群)都无法通过空间边界规避盗窃行为的发生。

具体来看,大部分的学生会携带必要的学习用品、手机、现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及贵重饰品进入图书馆、自修室、实验室和食堂等盗窃易发空间,如果有的学生单独自修、用餐和做实验,当遇到离开位置去卫生间、购买物品、打水等情况时,他们主观上会因空间有明显的空间边界,感觉这些空间有较好的安全保障,一时贪图方便,会将个人物品留在座位上,就为盗窃行为创造了条件。对于犯罪实施者而言,因为空间管理归属不明确,导致对他们没有任何的约束感,从而容易引发他们在学生离开座位后实施盗窃的行为。

我们实验室有很多同学共同使用,在中午或者傍晚的时段,很多同学都会把自己的东西放在实验室就去吃饭了。去年,新版的IPAD开始售卖了,有的学生也买了,放在实验室也不管,但是我真的很喜欢,本来自己要去买的,也不是买不起,但是我实在没有忍住,就拿走了。(对其中一位犯罪大学生的访谈资料整理)

如草坪、灌木丛、休闲区域等抢劫易发空间基本属于完全开放特征,这些空间属于柔性边界特征,因此任何人都可以突破边界而不受身份检验,自由进出其中。同时,这些空间属于户外空间,并且空间面积一般较大,因此犯罪客体无法充分感知空间环境中的风险因素,从而导致实施抢劫的犯罪主体有机可寻。此外,这些空间属于公共区域,且为户外空间,一般没有具体的管理部门宣布这些空间的管理归属,空间权属模糊不明确,实施抢劫的犯罪主体会感受不到空间权属带来的约束感而实施犯罪行为。

具体而言,这些空间一般属于学生闲暇活动空间,经常会聚集一些学生,他们或者休闲娱乐,或者单独学习,或者是学生情侣约会,一方面,这些犯罪客体会因空间面积较大而无法感知空间中的犯罪因素,从而放松警惕,降低了自我防卫意识,这导致实施抢劫的犯罪主体有机可寻。另一方面,这类空间边界特征为软性边界,无明显的建筑物体围栏,空间归属也不明确,这就会导致犯罪主体因为无法感知空间权属约束感,难以对他们产生空间心理威慑而产生抢劫行为,也便于他们在实施抢劫行为后迅速撤离。以上这些空间边界特征成为犯罪主体实施抢劫行为的重要判断标准。

那天,我和我女朋友在小树林坐着聊天,天气很凉爽,我们聊得比较开心,也没怎么注意到那个脏兮兮的小孩,只知道他从我们身边经过,过了一会我们要走了,才发现我的一个包不见了。(对其中一位失窃大学生的访谈资料整理)

有些人在那个小树林聊天,有时候把包放在石桌上,他们就去另外的地方拍照或者打电话去了,根本就不管自己的物品,我去拿他们的东西,他们也不知道,所以,对大学生下手很简单。(对其中一位校外犯罪青少年的访谈资料整理)

上述分析可知,无论是空间硬性边界抑或是软性边界,大学校园偷盗或抢劫的犯罪主体及其犯罪客体都能轻易突破、进入这些财产犯罪空间。同时,因空间面积较大(尤其是抢劫空间面积较大),导致犯罪客体无法感知空间中的犯罪风险因素,引发他们放松警惕,降低了自我防卫功能,让犯罪主体有机可寻。此外,财产犯罪空间的权属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混乱和模糊,导致偷盗和抢劫的犯罪主体感受不到空间归属带来的监管压力,罪错目标也无法把握和感知空间内不安全因素。加之犯罪客体所携带的一些诸如现金、手机、电脑等物品,会刺激一些犯罪主体的偷盗和抢劫欲望。因此,空间范围边界漏洞或空间归属模糊将无法规避偷盗和抢劫风险,这将导致犯罪主体产生罪错动机,从而实施偷盗和抢劫行为。

(二) 空间的隐匿特性

空间隐匿性反映了大学生犯罪主体在财产犯罪空间中实施盗窃、抢劫行为的曝光程度。根据作者调查,空间隐匿要素有两个物质特征,一是空间遮挡,二是空间照明状态。空间遮挡指的是大学校园财产犯罪空间中植物、物体、建筑物等引起的遮挡效果,它反映的是空间物质对其中活动人群的视线遮挡状态,如果空间遮挡性好,对其中的犯罪主体会提供较为便利的犯罪掩护条件,促使犯罪主体实施如偷盗、抢劫等犯罪行为。空间照明状态是指空间中自然光照和灯具光照在空间中的投射状态,反映的是空间中的光亮程度。光照度不高的空间,空间亮度低,会导致自然监视力量薄弱,极易产生空间监视死角,会为盗窃和抢劫等行为提供较为有利的实施条件,也会导致犯罪主体在实施犯罪行為后容易利用光照条件逃逸和掩护,不易被发现。这也是犯罪主体实施盗窃、抢劫等犯罪行为的重要考量标准。

盗窃行为需要利用良好的空间隐匿效果才能顺利实施。在空间遮挡效果方面,盗窃空间中的图书馆、自修室、食堂和实验室等会因为书架、图书、书桌、实验设备、空间建筑物等形成良好的遮挡效果,犯罪主体会利用空间中这些物品的遮挡效果盗窃学生的电脑、手机、现金和其他贵重物品,同时,通过这些物体提供的空间遮挡掩护,致使其中的学生和管理人员无法观察犯罪主体的偷盗行为和逃逸路线,方便罪犯在实施偷盗之后顺利逃逸。在空间照明状态方面,尤其是夜晚时段的设施陈旧的图书馆、自修室和实验室,因为光源缺乏,导致空间中某些区域由于空间遮挡和光照不足而显得较为昏暗,这样的空间昏暗条件有利于犯罪主体通过身体隐匿而不易被觉察,伺机而动对空间中的犯罪客体实施盗窃行为。这样昏暗的空间条件同样便于犯罪主体在完成偷盗行为后逃离现场而不易被觉察和追捕。

图书馆下手最方便了,因为这里东西很多,很多学生把电脑、包等物品都放在位置上,我进去也没有人问我,有时候把包拿走,混进书架中,谁都看不见,虽然直接拿走也行,但是心理有时候怕怕的,把包放到桌子下面翻一翻也没有人注意,混进书架区域,更是没有人看得到。(对其中一位校外成年犯罪人的访谈资料整理)

空间进出口的治理方面,应加强学校主要出入口对于进出人员的身份核验,防止一些校外不法人员进入空间实施偷盗和抢劫等财产犯罪行为。同时,在偷盗和抢劫易发空间出入口设置身份验证设备,使一些身份异常人员禁止其进入其中,同时各类空间进出口也不宜过多。

(四) 空间景象治理策略

纽曼认为,通过对空间景象治理可减少犯罪刺激,也可达到减少和预防犯罪的目的。?譹?訛空间景象治理应包括两种治理措施,一是减少空间刺激;二是优化空间环境质量。

大学管理者需要对这些空间的刺激信息进行全面了解,通过对空间的光照、设备、空间整洁度、空气气味等进行明确规定,达到空间环境优化。

对于户外空间,按照破窗理论的假设,这类空间由于疏于管理,导致环境脏乱差,容易使人迷失其中。因此大学校园管理者可多渠道募集资金,通过粉刷、绿化等对这些空间进行环境优化。

(五) 空間目标强化策略

目标强化可增加罪错实施的难度和风险,如对财物进行安全保管。本文的目标强化主要是针对空间内师生的财物安全。在所有的财产易发犯罪空间中,都要加大宣传力度,让人们加强对自身携带财物的自我保护。如大学各场所等应该增设“贵重物品存放区域”。在女性自我防卫方面,应加强对女性,尤其是女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如在学校的课程中,增设女性自我保护课程,并教授自我防范术等。

(责任编辑:肖舟)

Key wordsenvironmental criminology; university campus; property criminal space

作者:李旭 冯承才

第二篇:健全森林火灾急救处理机制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摘要:辉南县森林防火意外灾害急救处理机制存在各类问题,主要是机制构建、防火工具配置缺乏、人民群众急救处理思想不足等,笔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后,提出了构建辉南县森林防火意外灾害急救处理机制的建议,如构建新型森林防火意外灾害急救处理机制;利用财政优势进行重点森林防火工具配置;全面加强对当地人们群众森林防火意外灾害急救处理思想教育。笔者希望这些建议能够促进辉南县森林意外灾害急救处理机制不断完善,从而使得辉南县森林火灾不断减少,并促进辉南县森林资源健康发展。

关键词:急救机制;灾害急救处理;森林防火

近年来,我国森林火灾疫情不减,森林资源损失不小,也使得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受到了一定的威胁。辉南县政府也正在积极构建新型森林防火意外灾害急救处理机制,但由于各地森林区域研究不足,涉及问题处理不及时等,从而使得其急救处理机制建设不足。本文进一步研究辉南县森林防火意外灾害急救处理机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1 辉南县森林防火意外灾害急救处理存在的问题

1.1 急救处理机制不完善

目前,辉南县森林守护人员少,且没有先进的防火设备,也没有水源储备,还没有针对森林建立自动报警装置系统,绝大多数山区基本上没有火灾急救处理机制。只要出现火灾就是媒体宣传,出动县级区域火警,但由于时间过长,到了森林火灾地时,已出现火势过大,而不能迅速扑灭。而在森林深处,基本无防火基础设施。同时,急救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最终使得辉南县森林防火意外灾害急救处理问题多,使得森林损失严重。

1.2 偏远山区森林防火灭火工具严重缺乏

目前,辉南县偏远山区的森林防火和灭火工具相对落后,一些山区甚至连灭火器都没有配备,多数森林出现数公里无水源,也没有急救扑火的装置。当发生火灾时只能人工带上灭火器等进山灭火。还有的就是没有建储备灭火水池,没有自来水控制灭火系统等,同时,火灾报警装置也不足,森林防火灭火工具严重不足。在进行灭火急救时,工具设施使用不够或是根本没有,最终导致森林资源毁损严重。

1.3 当地人民群众森林防火意外灾害急救处理思想认识不足

近年来,森林地区当地居民不断外搬和进城工作,进城的人群一年回来次数少,其森林防火意识本身不足,而对森林防火意外灾害急救处理的思想更落后。大多数留守老人心里没有森林防火意外灾害急救处理意识,即使火灾发生了,他们没有足够的意外灾害急救处理办法,出现手慌脚乱,根本不能进行灭火处理。而地方的火警对森林火灾认识也不足,缺乏对森林火灾急救演练。

2 构建辉南县森林防火意外灾害急救处理机制的建议

2.1 构建新型森林防火意外灾害急救处理机制

辉南县应进行森林防火意外灾害急救处理机制的构建,即要建立急救短波通讯网络,使用直升飞机定投短波通讯网络微型基站后,实现救火处通讯保持畅通。还有建立专门的组织,进行意外灾害急救处理。其涉及的急救处理机制需要以构建新型的机制,要以人、工具、通讯网络、自动报警装置、急救组织、当地群众自发组织等一同来构建新型森林防火意外灾害急救处理机制。

2.2 政府加大资金投入进行重点森林防火工具配置

辉南县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进行森林防火工具的配置,由于辉南县森林资源面积广,其涉及的火灾规模各不同,各地区应根据其当地火灾的最大规模进行配置防火工具,其工具包括手动灭火器、就近建储水池、自来水灭火系统、手动高压喷水灭水装置等,还应建立人工防火报警装置、立短波通讯装置等。最终要充分利用财政资金进行森林防火工具配置。

2.3 全面加强当地人群森林防火意外灾害急救处理思想教育

近年来,当地人群防火防森林自然灾害思想不足,为此,辉南县政府应建立远程森林防火防灾网络教育工程,实施对当地人群进行网络教育和手机APP教育,还应建立当地人群影响力人物防火救灾的榜样教育机制,更需要建立森林防火意外灾害急救处理工作组,要通过工作组平时进行宣传和教育,更需对外来流动人口进行必要的教育,从而促进当地人群思想意识不断提高。

3 结语

总之,辉南县森林防火意外灾害急救处理机制存在很多问题,笔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后,提出了构建辉南县森林防火意外灾害急救处理机制的建议。笔者希望这些建议能够促进辉南县森林意外灾害急救处理机制不断完善,从而使得辉南县森林火灾不断减少,促进辉南县森林资源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郭旭东

第三篇:哪些财产为夫妻一方特有财产

根据《婚姻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夫妻一方的财产:

(一)一方的婚前财产 依物权法关于所有权取得的原理,夫妻一方在婚前取得的财产应属个人财产。如果该财产的取得权利发生于婚前,而财产的实际取得在婚后的,也属婚前财产,应属夫妻个人财产。

值得注意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规定:“一方婚前个人所有的财产,婚后由双方共同使用、经营、管理的,房屋和其他价值较大的生产资料经过8年,贵重的生活资料经过4年,可视为夫妻共同财产。”该规定颇值商榷。第一,该项规定创制了物权的取得时效制度,但我国现行民法尚无物权的取得时效制度,因此,该规定没有立法根据。第二,该项规定没有区分财产的原物与添附。夫妻一方的婚前个人财产作为原物并未包含夫妻双方的财产投入和劳务投入,若将其转化为夫妻婚后共有财产则有悖于物权法律制度的规则。第三,该项规定不利于人们树立劳动创造财富的正确观念,如果适用不当会助长有的婚姻当事人滋生不劳而获的思想。因此,针对实际中的问题,应该特设规定,明确夫妻一方的婚前财产为夫妻一方的特有财产,不因夫妻关系的存续而发生改变。当然,当事人间另有约定的除外。

《婚姻法》修订案施行(2001年4月28日)后,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中的上述规定将失去效力。

(二)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 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所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是专门用于夫妻一方的治疗费用,应属夫妻特有财产。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医疗费用的支出在前,医疗费用的赔偿在后,而医疗费用提前支出是用夫妻共有财产支付的,则在医疗费赔偿获得后,应扣除预先支付的部分。

(三)遗嘱或赠与合同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 根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继承分为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方式。遗嘱继承是指按照遗嘱人生前所立的遗嘱来确定继承人及遗产处理的一种继承方式。在遗嘱继承中,遗产的继承人及其继承遗产的数额都是由被继承人在遗嘱中明确指定的。国家确立遗嘱继承制度,是为了使公民能够充分行使对其个人财产的所有权,按照自己的意志处分遗产,选择自己忠实可靠的遗产继承人。如果将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依遗嘱继承的方式继承所得的财产,作为夫妻共同财产,规定为夫妻双方共同所有,实质上是改变了遗嘱的内容,是与《民法通则》中的所有权制度、《继承法》中的遗嘱继承制度相矛盾的,不仅违背遗嘱人的意志,而且是对遗嘱人对自己所有的财产享有的处分权的无理限制。遗赠也属如此,因此,本次《婚姻法》修订将遗嘱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规定为夫妻特有财产。不过本规定似乎还不够彻底,因为在法定继承中,《继承法》有关法定继承人的范围、顺序、遗产分配原则等内容,是立法者根据在一般情况下被继承人可能具有的意志制定的,将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依法定继承取得的财产作为夫妻共同财产,变相扩大了继承人的范围,违背了被继承人的意志,显有不当。

夫妻一方受赠的财产,包括受赠人接受他人赠与或接受他人遗赠所得的财产。赠与是一种合同,赠与合同是一方(赠与人)自愿将自己所有的财物无偿地给予对方(受赠人)所有,而对方 (受赠人)也表示接受的协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受赠,包括接受遗赠所得的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根据赠与(包括遗赠)的法律特征可以看出,在赠与这一民事法律关系中,赠与人与受赠人都是确定的,是不可替代的。赠与人所以将自己的财产赠与受赠人,是由赠与人的主观意志所决定的;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只赠与给受赠人,而不赠与其他人,包括不赠与给受赠人的配偶,都是赠与人对自己所有的财产行使所有权的一种表现形式,都是合法的。如果将夫妻一方受赠所得的财产,作为夫妻共有的财产,实际上就是对赠与人对自己所有的财产行使处分权的一种限制或否定(部分否定亦为否定),是违背赠与人意志的。而这种对赠与人处分权的限制或否定,是没有理论依据的,也是与民法对财产所有权的有关规定相冲突的,所以,是不恰当的。本项明确规定,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妻一方的财产为夫妻特有财产,颇值赞同。

(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具有严格的个人性质,应属夫妻特有财产,司法实践中,也一直将之视为夫妻个人财产。《婚姻法》本次修订只是对司法实践的进一步确认。

(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这是一个比较灵活的规定,以便《婚姻法》更好地适应变化着的形势。

作者:佚名

上一篇:计算机研究生论文下一篇:大数据精准营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