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马列作业三

2024-04-17

北师大马列作业三(精选6篇)

篇1:北师大马列作业三

一、单选

1、朱熹在《诗集传》中对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做了简明通俗的说明,其中阐释为“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的艺术手法是()

2、下列不属于《黍离》一诗中的“黍离之悲”的情感是()

悲叹国民不幸

3、我国先秦诸子散文中艺术性最高的著作是()

《庄子》

4、四书是指:()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5、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诗派是()

新乐府诗派

6、其独特诗风被称为“诚斋体”的诗人是()

杨万里

7、中国最早的一部文人词总集是()

《花间集》

8、下列不属于“辛派词人”的作家是()

苏轼

9、下列不属于唐代“古文运动”提出的理论主张的是()

“点铁成金”

10、文集为《昌黎先生集》的作家是()

韩愈

11、《西厢记》的作者是()

王实甫

12、标志着南戏振兴和成熟的戏曲著作是()

《琵琶记》

13、下列作品中不属于话本的是()

《王子猷居山阴》

14、除辉煌的小说价值外,还被称为中古文化百科全书作品是()

《世说新语》

15、代表初期新诗最高成就的是浪漫主义作家是()

郭沫若 16、1921年,与成仿吾、田汉、郁达夫、张资平等组织文学社团“创造社”,提倡个性主义的创作的作家是()

郭沫若

17、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北京”和“上海”为中心分别形成了“京派”和“海派”的文学流派。“京派”重视作品中人性内容的表达,把现代散文界定为个人传情达意的文体。下列作家中不属于“京派”作家的是()

施蛰存

18、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的,尽管快乐的原因是肉体上的物质刺激这一论断出自于()

钱钟书的《论快乐》 19、1930年,强调演剧是“所谓一种政治的辅助工作”,提出了“演剧大众化”、“戏剧走向农村”等口号的左翼剧作家在上海成立的剧社是()中国左翼剧团联盟

20、张承志小说有一种散文化倾向,一种浪漫主义的格调和理想主义精神,下列不属于他的作品的是()

《灵与肉》

二、判断

1、《诗经》所录均为可配乐演唱的乐歌,即歌诗,故其按乐调不同划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正确

2、《楚辞》将我国诗歌创作推向了第一个高峰。

错误

3、《论语》由孔子所著,主要记载了孔子的一些言行。

错误

4、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仁政、王道的主张,强调民贵君轻,主张性善说,强调以仁义为核心的道德修养。

正确

5、陈子昂反对初唐时期沿袭的六朝浮靡文风,高举革新的旗帜,为端正唐诗发展方向做出了重要贡献。

正确

6、孟浩然的诗作代表了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最高成就。

错误

7、唐五代文人词,奠定了后世婉约词的总体风貌,对后世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正确

8、苏轼不但“以诗为词”而且“以文为词”,将豪迈奔放的爱国词推向了高峰。

错误

9、古文运动中的“古文”指的是古典散文,它是和骈文相对立的一种文体。

正确

10、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主要阐释了国家的盛衰、事业的成败都取决于天命的道理。

错误

11、元杂剧剧本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五折一楔子”。

错误

12、戏曲《桃花扇》讲述了复社名士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而将当时的政治斗争全部予以忽略和隐藏。

错误

13、话本是唐宋以来白话中短篇小说的主要文体样式。

正确

14、《世说新语》是刘义庆组织门人编纂的笔记体小说。

正确

15、冯雪峰于1942年出版《十四行集》完全采用现代白话与口语,达到了内在诗情、哲思与外在形式的和谐。

错误

16、周作人散文笔调从容闲逸,别有一种平淡悠远的趣味,其作品《零余者》《写在人生边上》都体现了这种风格。

错误

17、朱自清的散文《给亡妇》以作者对妻子武钟谦的深情厚谊为线索。

正确

18、《画梦录》《还乡杂记》都是何其芳的散文集。

正确

19、老舍不仅是小说家还是剧作家,他的小说作品有《龙须沟》,戏剧作品有《骆驼祥子》。

错误 20、《子夜》的主人公是不乏魄力、才能和实力的资本家吴荪甫。

正确

三、论述

1、试述《爱尔克的灯光》一文中三种“灯光”的象征意味。

答:文中的“灯光”意象具有浓重的抒情意味。故居门前的灯光象征着不可避免走向没落的大家族;哈立希岛上的灯光,即姐姐爱尔克的灯光,是照路的灯,希望的灯,又是生活悲剧和希望破灭的象征;“我的心灵的灯”则是心灵的灯光,与旧居的灯光、爱尔克的灯光有着完全不同的含义,象征着作者对新生活的坚定信念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2、试分析白居易《长恨歌》一诗的艺术特色。答:《长恨歌》是白居易的代表诗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叙事长诗之一。这首诗的前半部露骨地讽刺了唐明皇的荒淫误国,后半部用充满同情的笔触写唐明皇的入骨相思。这样,诗的主题思想便由批判转为对唐明皇与杨贵妃坚贞专一爱情的歌颂。不过,歌颂和同情中仍暗含讽意。这是一首主题思想具有双重性的长诗,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特别是后半部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幻想手法,大大增强了白诗的表现力。人物形象生动,语言和声调优美,抒情写景和叙事的水乳交融,也是《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篇2:北师大马列作业三

姓名:张茜

专业:产业经济学

学号:S100141 指导教师: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在150多年前合著的《共产党宣言》,不仅是世界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争取自由解放的战斗檄文,同时也是取得政权的各国无产阶级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它是马克思主义的萌芽,并对于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阶段依然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关键词:基本思想

历史唯物主义

现实意义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于1848年1月合作为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制定的第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1848年2月第一次以单行本的形式在伦敦用六种文字出版。《宣言》第一次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完整而系统的阐述,它的问世标志着无产阶级的独立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基本形成。《宣言》从发表至今一个半世纪,已用11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各地区出版上千次,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影响最大、传播最广的作品,是革命的工人阶级和共产党人必读的教科书。

1.《宣言》的基本思想

《共产党宣言》中始终贯彻着一个基本思想:是一个具有严密逻辑关系的有机整体:第一,无产阶级的解放是全人类的解放,这是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运动的最终目标。第二,实现劳动者自由的前提是劳动者占有生产资料,这是实现共产主义基本原则即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经济基础。第三,由历史发展必然性所决定的实现劳动者占有生产资料的现实目标是生产资料劳动者集体占有方式,这是共产主义社会特有的生产资料占有方式。第四,实现生产资料劳动者集体占有方式的唯一途径是无产阶级的革命活动,这是建立共产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根本道路。第五,为实现生产资料劳动者集体占有方式必须使用无产阶级所拥有的一切手段,这是为实现共产主义目标而适应历史时代条件所使用的暴力与非暴力方式的总和。其中体现着科学性与价值观的高度统一,历史与现实的高度统一,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高度统一,是唯物主义历史观与唯物辩证法的高度统一。2.《宣言》的启示意义

《宣言》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我们今天的实践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2.1 《宣言》中的实事求是的精神

《宣言》的发表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马克思和恩格斯之所以能得出《宣言》中的预测和结论,是用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认识和分析社会现实的结果。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不断进步,但也有失败,说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迫切需要正确理论的指导。马克思恩格斯阐明了工人阶级运动要有坚强的、稳定的、革命的、先进的政党的领导,于是形成了无产阶级的建党理论,他们亲自参与和领导了国际工人运动,使他们的认识更加现实,因为这都经过了实践检验。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仅仅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他们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作用,同时也意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不能在其社会内部自动解决,因此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斗争的历史任务。所有这些结论的得出都是在现实的基础上分析得出的,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性。

后来《宣言》的序言,也是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当时当地的情况而作的,内容和方法论指导意义都是具体的,现实的,对各国情况的分析准确而科学,做到了实事求是。

2.2 《宣言》中的唯物史观以及“两个必然”

贯穿于《宣言》的是马克思恩格斯此前创立的唯物史观。这种观点认为,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定的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生产关系便由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变成了生产力发展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或快或慢地发生变革,社会形态便相应地发生更替。《宣言》考察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指出,资本主义是“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系列变革的产物”。当封建的生产关系不能适应蒸汽技术为基础的大工业生产力时,资产阶级就代表着新的生产力起来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因此,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统治,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新建立起来的这个社会,仍然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只小过以新的剥削、压迫代替了旧的剥削、压迫,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发展,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无法克服的、决定其它矛盾存在和发展的基本矛盾,解决这矛盾,只有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所以,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也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

应当说,蒸汽技术革命造就的机器大工业生产力及其市场关系,还是处在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阶段或说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发展还主要表现在既定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基础上量的扩张,它进一步巩固而不是削弱资本主义的物质基础;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作为种新的生产关系总体上是适应这种生产力发展状况的。

《宣言》中也明确指出,正是从大工业和世界市场建立的时候起,资产阶级在现代的代议制国家夺得了独占地位。因此,《宣言》以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出现断言“资产阶级的关系己经太狭窄了”,“生产力己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小能适应的地步”,是对当时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水平估计过高,而对其生产关系的适应性又估计不足,是应该做某些修改的。事实上,资本主义建立伊始,其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也有个适应的过程,经济运行机制和国家的经济职能有个发展完善的过程,在此之前,追寻着自由竞争成长起来的资本主义依照传统的惯例让市场来自动调节生产,是市场的盲目性、信息的滞后性导致了经济危机的产生。经济危机也是调节平衡市场关系的主要方式。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伴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新科技革命的兴起,生产力己空前膨胀。生产力发展引起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局部质变,为适应这种变化,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不得不进行调整,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不断增强,干预手段日益完善。如同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的空前高涨使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样,新科技革命以及山此促进的生产力结构、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也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得到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这种革命性的生产力而前所进行的每次调整,都是向社会主义迈出的坚实步伐。还是列宁说的好:帝国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入口。《宣言》所揭示的规律,对于我们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宣言》的现实指导意义 3.1 中国在发展中应实事求是

《宣言》在指导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现实性体现得尤为明显。在我们能坚持认清现实,在我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候,这些问题往往能得到较好的解决。而相反的,就会把我们带入错误的深渊不能自拔。毛泽东在20世纪30年代初就提出“实事求是”,这就是我们党优良的思想路线。在坚持这条路线的时候,我们比较顺利的取得了革命斗争的胜利,但在后来,党内出现了严重的错误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被挤到一边,我们在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走了很多弯路。但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在此指导下向着全面小康社会前进。现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了,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完全离不开在思想路线的指导下的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我们也将继续坚持这一思想路线。马克思的经典作家和我国的实际经验都表明,《宣言》要求高度的现实性,它提供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但不能简单套用,而要实事求是的应用。只有坚持了现实性,才更有利于体现《宣言》与时俱进的发展性和世界眼光的整体性。

3.2 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并没有改变“两个必然”

验证“两个必然”的结论,不能依据一时一地的范例,而必须以整个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矛盾斗争的历史过程作为依据。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都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二者之间的斗争和此消彼长要经历多个阶段的多次反复,才能分出高低。当前社会主义国家所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只是社会主义开始新的飞跃前的自我调整和完善过程中的暂时曲折,而资本主义的再度风光,也只是资本主义在其整个衰退过程中的暂时辉煌,都是必然过程中的偶然现象。这些现象并不能成为否定“两个必然”结论的唯一依据,也不能成为否定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理由。资本主义具有腐朽性和垂死性,是由其基本矛盾决定的。理论上的资本主义与现实中的资本主义是存在着一定差距的。我们既要承认资本主义的合理性、现实性和先进性,又不能因此而看不到其腐朽性和垂死的本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命题是成立的,不可动摇的,但需要时间和条件才能得到充分证实。我国80年代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功业已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的困难是前进道路上的暂时曲折,社会主义的前途还是一片光明的。具体就资本主义而言,战后出现的新情况,并没有改变《宣言》中所揭示的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中的新情况表现为:经济在一定时期内较为稳定的增长;经济危机的爆发周期和表现形态呈现出若干新特点;工人阶级的构成和生活状况有了变化,阶级矛盾尚未激化。然而,无论是新技术革命还是对生产关系的非本质调整,都没有也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以及由这个矛盾派生出来的种种矛盾。我们研究当代资本主义,应该从世界范围去考察。一些原本落后的国家和地区,抓住发达国家产业升级、国际分工发生变化的机遇,走上了经济高速发展之路。这曾经是某些西方国家作为“自由世界的橱窗”来加以夸耀。但是从80年代中期开始,至97年7月以来的几次债务危机和金融危机,它们从属性上说只能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只不过危机的成因和表现形态更加复杂罢了。马恩在《宣言》中论证了资产阶级对付危机所能采取的办法,认为“这不过是资产阶级准备更全面更猛烈的危机的办法,不过是使防止危机的手段愈来愈少的办法。”这一论断与今天的现实是相吻合的。4.结语

《宣言》的一般原理,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我们至今仍然是在《宣言》所构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大框架中活动。我们有时只重视生产关系而忽视了发展生产力,其根本失误在于没有倾听实践的呼唤,没有深刻领会唯物辩证法的精髓。这只能证明我们的失误,而不能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过时”。《宣言》为我们提出了一项大任务,至今我们还远远未能完成。这并不证明我们无能,也不能认为《宣言》提出的是“空想”,因为只要正确理解《宣言》的精神,便会得出“这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最长最美最伟大的新纪元,新时代。”《宣言》永远是鼓舞我们前进的旗帜!参考文献:

[1]马克思:《共产党宣言》,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3]侯惠勤:“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性”江西社会科学,2007,(11)。[4]“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0,(1)。[5]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篇3:北师大马列作业三

教学目标:

(1) 通过“猜想——实践——验证”, 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 初步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 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学会用数学眼光分析、观察生活中的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摸球盒、转盘

教学设计:

一、故事引入, 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故事:《生死签》

很久以前, 有一个犯人被带到国王面前处死。这个国王喜欢抽签, 而且盒子里只有两张签, 一张是“生”, 一张是“死”, 抽到“生”就可以获救, 抽到“死”就会被杀死。请问, 如果这个犯人只抽一张结果会是什么?一定吗?

但是陷害这个犯人的官员故意把盒子里的两张签都写上了“死”字, 请问, 这时犯人只抽一张签结果会是什么?一定吗?他会抽到“生”签吗?一定抽不到也就是不可能会抽到。

通过故事,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初步了解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板书:可能性

可能 (不一定) 一定不可能

二、合作探究, 亲身体验

老师这节课为大家安排了一个摸球游戏, 让同学们共同学习和探索可能性的知识。

(1) 介绍学具, 将学生分成5个小组, 每个小组依次分得一个纸箱 (每个纸箱放置球的情况如下:球的大小和轻重一样, 第一个纸箱全部放白球, 第二个纸箱全部放黄球, 第三个纸箱放3个白球、5个黄球, 第四个纸箱放3个黄球、5个白球。第五个纸箱不放黑球) 。

(2) 介绍摸球规则:每个小组共摸球20次, 每次摸出1个球, 记录下其颜色后, 放回纸箱后, 再进行第二轮摸球。

(3) 操作体验, 小组合作进行摸球游戏并记录摸球情况。

设计意图:亲身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一定的,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并初步感受摸球可能性的大小与球数量的联系。

(4) 汇报各组的摸球情况:第一组摸到的球全部是白球;第二组摸到的全是黄球;第三组摸到黄球的次数多;第四组摸到白球的次数多;第五组没有摸到黑球。

(5) 质疑:为什么每组摸球的情况不一样呢?

(6)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猜想。

(7)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结果:第一个纸箱放的全是白球, 所以一定摸到白球;第二个纸箱放的全是黄球, 所以一定摸到黄球;第三、四个纸箱放有2种球, 所以可能摸到黄球, 也可能摸到白球;第五个纸箱没有放黑球, 所以不可能摸到黑球。

三、验证猜想, 异中求同

(1) 让各个小组打开纸箱, 看看纸箱放球情况是否符合同学们刚才的猜想。

(2) 延伸:如果第五组的同学一定要摸到黑球, 该怎么办?

如果要让摸到黑球和白球的可能性一样大, 怎么办?

设计意图:异中求同, 验证摸球可能性的大小与球数量的直接关系, 培养学生的放射性思维。

四、实际应用

(1) 试一试:1) 先让学生按题中要求进行摸球游戏活动, 然后思考题出的问题, 小组内交流。接着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2) 让学生再次经历“猜想——实践——验证”的探索过程, 进一步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联系生活实际, 说说街头转奖的骗局) 。

(课本85页练一练)

(2) 分析从下面四个箱子里, 分别摸一个球, 结果是哪个?连一连。

【出示课件】学生在分析的时候可能很容易找到“一定是白球”“一定不是白球”这两个该连接的盒子, 但是对于“很可能是白球”“白球的可能性很小”会有一些争议。这里需要通过演示活动来帮助学生辨别“很可能”与“可能性很小”两者表达事情发生的程度大小。

(3) 问题:下面三个地方的冬天下雪吗?请用“一定”“很少”“不可能”说一说。

【出示课件】首先可以和学生说明:北方地区冬天比较寒冷 (冬天会下雪) , 内陆地区, 如江西省的冬天怎样? (学生回答) , 南方沿海如广西、海南等地属于亚热带气候, 冬天不太冷, 不会下雪;让学生说一说“武汉”“海南”和“哈尔滨”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 查一下这几个地方的气候特点以及各季的平均气温, 然后让学生分析“下雪”时气温的特点。再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 判断各地下雪的可能性。

(4) 说一说活动。用“一定”“不可能”“可能”说说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一步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五、全课小结

篇4: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

关键词:分层作业;操作性作业;开放性作业;人文性作业

长期以来,语文作业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作业内容日渐封闭僵化,仅局限于学科知识范畴,远离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根据这一理念,语文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教师面对性格特征、思维方式、兴趣爱好、智力潜能和学习能力千差万别的学生,设计作业时应该充分考虑这些差异,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不能搞一刀切、齐步走。在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研究设计分层作业

教师根据课本的难易程度,将作业设计成不同类型的分层作业。学困生做一级题目,保质保量完成生字、词语、背诵等巩固练习,达到教学目标的最基本要求;中等学生做二级题目,主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知识综合性简单应用;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完成难度和综合性较强的三级题目。这样的设计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课堂活动,都能在练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乐趣。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向更高层次挑战,保护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例如:教学《火烧云》一文后,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分层练习:

1.朗读全文,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全文,摘录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3.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全文,能根据课文描写顺序和方法仿写一篇写景的作文。

二、研究设计操作性作业

教师应设计运用学生的手、眼、口、脑等多种感觉器官协同活动才能完成的作业,鼓励学生以看、听、触、闻、尝、摸和想象等多种手段感受知识的存在,进行学问的探究,合作同完成生动活泼的操作性作业。

1.画一画。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许多多写景状物的文章或古诗,这些诗句勾画的意境如诗如画。如果能让学生拿起画笔,把课文中的语句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教师何乐而不为呢?例如:学习《翠鸟》、《我爱故乡的杨梅》之后,我让学生分小组画画美丽机灵的翠鸟,画几枝让人垂涎欲滴的杨梅。学生表现得非常兴奋,绘画的积极性很高,同一学习小组的学生互相合作:有人铺纸、有人研墨、有人调色、有人执笔作画,有人落款,作业完成的过程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都想象不出那种热烈的场面,作画的质量也非常高。十几分钟以后,一只充满灵性的的翠鸟飘飘然跃于纸上,几枝让人垂涎欲滴的杨梅红的发黑,这样的作业让老师爱不释手,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老师们平时就应该在设计研究操作性作业上多花些时间和心思。

2.做一做。对于一些实验性强、便于操作的课文,教师可以在学习课本的基础上设计研究操作性作业,让学生亲自动手试一试,运用科学的知识做实验,在观察、比较、验证中,巩固知识,延伸生活经验。例如:学习《乌鸦喝水》、《曹冲称象》、《捞铁牛》课文之后,我试着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这样一个科学实验:每组同学找一个装了半瓶水的细嘴高颈玻璃瓶,然后往瓶子里面装小石子,看瓶子里面的水能不能很快升到瓶口。实验结果所有小组瓶子里面的水都上升到了瓶口,证明乌鸦终于喝到了水。

三、研究设计开放性作业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学习的天地很广阔,语文学习的触角应该伸向小学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教师设计研究开放性作业就是要求学生冲破课堂封闭的藩篱,向校内校外延伸,向社会生活延伸。让学生通过课外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巩固应用深化课本上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社会综合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太阳》这篇课文之前,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预习作业,将全班学生根据学习任务不同分成数据搜集组、资源探测组、生态环保组、宇宙探秘组、字词佳句组。全班学生人人有任务,人人主动参与,在各小组合作的基础上举办班级性的展示活动。检查预习的结果出乎意料的全面,学生搜集到许多有关太阳、地球、其他星球和环境保护的资料,有文字有图片,而且数据全面、材料详实、观点新颖、构思奇特、语言精彩。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有看有听有说,思维活跃,首先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其次课堂上随机生成了许多非预期性问题,学生回答的非常准确全面,收到了预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这大大超出了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达到了科学运用教材和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双赢目的。

四、研究设计人文性作业

小学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美育教育功能,对学生精神思想方面的影响是深远的,甚至是一辈子的事情。所以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在设计研究作业时首先考虑作业的人文性,力求小时在完成作业时,既能增长见识,又能陶冶情操。纵观小学语文一直六年级的课文中,有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爱国篇章,例如: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等,然而,至少有一半的小学生不了解中华民族辉煌沧桑的历史,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也不是那么强烈,甚至不知道什么是热爱祖国的行为。鉴于这些原因,语文课程有责任有义务承担起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责任。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不妨可以做一做下面这些尝试。

1.阅读爱国历史书籍,如《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国成语故事》等,然后让学生简单讲述自己对每个故事的感受。

2.关注时事政治,通过《新闻联播》《新闻快车道》等新闻渠道,了解国际国内最新时事政治。

3.阅读伟人名人的事迹和格言,如《名人传记》、《周恩来小时候的故事》、《雷锋日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书籍。这些作业的设计,都是为了在学生脑海中构建一个清晰的民族形象,既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名篇,更是学生以后学做人的一面明镜。教师可以设计《寻找名人的足迹》、制作《名人录》等活动,还可以以板报、班会的形式话英雄、赞名人,这样,既能从榜样身上汲取力量、得到鼓舞,找到人生道路上前进的“路标”,又能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篇5:北师大马列作业三

如果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那么没有邓小平就没有中国今天的崛起!这两个人物都是我十分崇敬的历史伟人。而且邓小平更是为新时代的中国,找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其中离不开对马克思的深刻理解。《邓小平南方讲话》一部经典的著作,诠释出邓小平同志适应时代的对马克思的精辟理论。

作为一篇影响了中国现代发展的巨著,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讲话让人领悟很多。在这里我大概介绍一下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是:

第一,阐述了要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第二,阐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第三,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和判断各项事业是非得失的标准;

第四,对反对错误倾向做出了新概括;

第五,对台经济发展战略和科学技术的作用做出了新概括。

在南方谈话中,精辟地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经验,明确地回答了这些年来经常困扰和束缚我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更加系统,形成了科学体系。实践证明,南方谈话具有纲领性的意义,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进入了新境界。

通观全问,邓小平同志用每个老百姓都能看懂、听明白的话,向我们讲述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意义以及其他的许多内容,这也很好地表现了小平同志让老百姓感受到亲和力。

在一开始,小平同志就讲到了,我们的改革的本质不仅同革命的本质相同,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同时也表明,这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的创新意识。过去,认为只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而根本没想过要通过改革来解放生产力,也从来就没听说过。但是,小平同志提出来了这样一个观点,不仅如此,他还强调要在改革中将发展生产力同解放生产力相互结合。

没有人会忘记中国革命的胜利是怎样来的。对!是中国的人民、老百姓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用枪杆子取得的,这是共产党人与人民之间亲密合作的完美成果。假想,如果没有老百姓,我们可爱的党也许就不能取得胜利了。所以,小平同志在谈话当中,强调了老百姓在改革当中所具有的非同凡响的意义:我们改革的实际目的就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改善老百姓生活,让老百姓能够走上幸福的小康之路,最终让老百姓肯定党的劳动成果,给予党无限的支持和拥护。与此同时,小平同志立即提出了要达到这样一个巨大目标的唯一方法就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社会主义。

小平同志在接下来的讲话当中提出,“随着实践的发展,该完善的完善,该修补的修补,但总的要坚定不移”,“即使没有新的主意也可以,就是不要变,不要使人们感到政策变了”,这明显完全是从老百姓的角度来观察和思考问题,可以看出,小平同志对老百姓的心理了解是如何地深刻,同时,也可以看出,小平同志把全局牢牢地把握在手中,紧紧抓住在改革中以不变应万变。

在小平同志看来,改革就必须得大胆,需要有敢闯的精神,不能畏首畏尾,而这也正是中

国改革开放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只有凭借一点闯的精神,一股劲才可能走出一条好的新路来,要知道,世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一开始就有百分之百的把握,确定能够万无一失的,而这也正是小平同志的观点。改革成功的先决条件之一就是在改革当中,“总结经验,对的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小平同志把握住了改革的好时机,一心就决定把中国的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他冒着来自各方面的许多压力。他将改革的判断标准放在了那些反对者的面前: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离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在改革开放的实际当中,小平同志完全地考虑到了这三方面的问题,所以当别人电脑心办特区就是搞资本主义的时候,小平同志清醒地告诉他们,我们不是搞资本主义那一套,我们只是为了引进过外先进的东西来壮大我们自己的国营企业和乡镇企业。我们也不需要怕资本主义会从我们这里带走太多的利益,因为我们从他们那里得到的技术和管理,还有为我们打开的市场已经足够补偿我们的了。

小平同志从一开始就强调说,发展我们自己,关键就是要发展经济,而且在经济的发展当中,我们要走社会主义的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同时能发展时就发展,坚决不能阻挡,有条件的地方还要把握住机会,快一点发展,这样才讲效益,讲质量地发展下去,即使搞外向型的经济也不会害怕了。不仅如此,我们发展得好的地方,还能带动那些稍微落后的地方,从而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这在当时看来,是一个全新的观念。同时,农业和工业,农村和城市,如果一直保持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这将是一个非常生动、非常有说服力的发展过程。

在小平同志讲话的后半部分,他的重心放在了科技和教育上。他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经济要发展得快一点,就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首先,对于科学,我们要提倡,要有“靠科学才有希望”这样的意识。而在讲话当中,小平同志还不忘记告诉海外的中国知识分子,中国的发展需要他们,同时,他们也会从中国的发展当中获得他们想要得到的。在小平同志眼中,教育也是非常之重要的,因为教育下成长的中国的明天和希望。在教育的时候,我们不能把形式主义的东西灌输给年轻人,应该要把毛主席的实事求是的精神交给他们。为了能够给我们的事业班子注入活力,他强调必须引进年轻人,并且强调老一辈应该协助新一辈好好地完成我们的事业。

最后,小平同志再次强调,我们在改革当中应该要勇往直前,要有不怕的精神。

整篇讲话内容虽然不过区区几千字,但是,却将中国改革开放中已经遇到和将要遇到的问题统统都给涵盖了进去,充分做到了简洁、明了,不讲究形式主义的优良作风。

小平同志的讲话是非常具有价值和重大意义的,而我们正是沿着他的讲话精神,让中国走到了今天的辉煌!

所谓一百个人读马哲就有一百种马哲思想,我想读这本书也不例外。经过和同学的大致讨论,他们也无疑认为在《邓小平南方讲话》中体现的马列思想与当时中国的国情相适应。但是当中我们也存在几个需要商讨的问题,例如在南方讲话中,邓小平同志的理论并不是有很多人理解,邓小平同志通过了一系列的后备工作才艰辛使这些正确的理论为广大民众接受。理论的更新这是否说明当时的马列主义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脚步,还是因为中国的情况太特殊的缘故?我们都在这个观点各持己见。而我则认为是中国自身情况并不符合马列理论中社会

发展的一般过程的结果。还例如在坚持马列主义中,引入西方的经济管理方式,是否对中国的经济文化甚至于政治文化带来冲击?如何坚持我国的政体在长期的文化,政治,经济交融中,仍然能保持社会主义形态,坚持马列主义思想不动摇等等?而事实证明,谈话明确提出的两个“不等于”: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为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奠定了基础。邓小平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很完美的解决了发展中的思想问题!

总的来说,邓小平同志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设计师,更是有现代中国特色马列主义思想建筑师!

07计算机1班

0704050015

篇6:北师大马列作业三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本单元的学习活动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包括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和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四则运算的实际应用。本单元内容的安排不是单纯以学习计算法则的形式出现的,而是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及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等相关规定的合理性,从而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数感。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学习两步混合运算,是进一步发展学生混合运算能力的需要,又是进一步学习三步混合运算及小数、分数混合运算的基础和有效工具。

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运算能力,会计算两步的连加、连减、连乘、连除运算,能结合具体情境分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些都为学习混合运算,理解并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奠定了基础。

1.通过具体情境,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起的作用,并掌握相应的运算。

3.通过思考、自主探究,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问题意识、探索精神、协作交流意识,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小熊购物”“买文具”“过河”等多种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探索运算顺序。当一个算式中有两步计算时,就需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计算。可以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体会“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的作用,体会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混合运算先算乘除后算加减,以及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先算括号里面的是符合实际的,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并非人为的强制性规定。

3.精心选择练习,组织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多层次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小熊购物

课时

买文具

课时 过河

课时

练习一

课时

小熊购物。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2.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式题。

3.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师:星期天,小熊胖胖和好朋友壮壮一起去逛食品超市买好吃的,你们想一起看看吗?说说你们从图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图中几种食品的价钱:饼干每包4元,面包每个3元,糖果每袋5元,蛋糕每个6元,花生每包7元。

•我知道了胖胖想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

•我看见图中的壮壮拿着20元钱。

师:同学们发现的信息真多!你们想到什么问题了呢?

生:胖胖应付多少元?

师:胖胖应付多少元呢?我们一起来探究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好吗?

【设计意图:以小朋友们喜欢的小故事开头,让学生从情境图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为本课的学习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师:要解决“胖胖应付多少元”的问题,你是怎么想的?

生:从图中我们已经知道一个面包是3元,那么我们就可以先计算出胖胖买4个面包用的钱数3×4=12;然后加上买一个蛋糕用的6元钱,这样胖胖一共要付的钱数就是12+6=18。

师:淘气和笑笑是这样列式的,你能看懂吗?说说是什么意思。

学生可能会说:

•淘气是先计算买4个面包的钱,然后加上买1个蛋糕的6元钱,这样就算出了胖胖一共要付的钱数。

•笑笑是用买蛋糕的钱数加上买面包的钱数,算出胖胖应付的总钱数。

师:你发现他们的算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呢?

生1:他们列的算式里都有乘法和加法两种运算,计算的时候都需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生2:他们列的算式一个是用买蛋糕的钱加买面包的钱,一个是用买面包的钱加买蛋糕的钱。

师:你觉得为什么要先算乘法呢?

生:我们只有先算出了买4个面包的总钱数,才能加上买蛋糕的钱,才是胖胖应付的总钱数。

师:壮壮有20元,如果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元?你能帮壮壮算一算吗?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生:我们已经知道每包饼干4元,那么买3包饼干用的钱数,就是计算4的3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3×4=12;壮壮有20元,买饼干剩下的钱就是应找回的钱数,用减法计算20-12=8。

师:你能写出综合算式吗?说说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综合算式是20-3×4,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师:结合上面解决问题的过程,想一想:在有乘法和加、减法的算式里,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

生: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师生小结:在有乘法和加、减法的算式里,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师:结合小熊购物的情境,跟小组的同学说说每个算式的意思,再算一算。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师:把你的想法说一说吧!

学生可能会说:

•20-2×7表示壮壮如果买2包花生应找回多少元。

•5×3+4表示如果买5个面包和1包饼干一共需要付多少元。

•5×3+4还可以表示如果买3袋糖果和1包饼干一共需要付多少元。

•4×6-20表示如果壮壮买4个蛋糕还差多少元。

•4×6-20还可以表示如果壮壮买6包饼干还差多少元。

【设计意图:在解决具体情境中的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针对两种不同的乘加算式进行比较,发现两种列式虽然不同,但是解题思路是一样的,并且向学生介绍了什么是综合算式,帮助学生认识到以后在解答这类应用题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列综合算式的方法来解答。】

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一节课的内容,既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总结学习经验,培养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

.注重趣味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生动的学习素材和思考的空间。在教学中,让学生们喜欢的小动物小熊走入课堂,以学生熟悉、感兴趣的购物事件作为教学的切入点,给学生提供了可观察、可思考的材料,为枯燥的学习增添了趣味色彩。

2.大胆放手,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学生提出“胖胖应付多少钱”的问题后,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算法多样化的数学思想。

3.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享受收获的快乐。在鼓励学生列出几个乘加、乘减算式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形象具体地说明了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这样既给学生提供了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又让学生充分地进行了自主探索、发展创造、讨论交流,使学生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体。

A类

.跷跷板乐园有3个跷跷板,每个跷跷板上有4人在玩,还有7人在旁边看,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观察下图,求一共有多少人。

B类

3.妈妈买来25个橘子,吃了几个,剩下的每5个放一盘,结果正好放了4盘,一共吃了多少个橘子?

4.请你帮小兔算一算。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3×4+7=19

2.3×5+4=19

B类:

3.25-5×4=5

4.4×-7=9

教材第3~4页“练一练”

.4×5+3=23

3×6+1=19

2.说一说略。49 72 74 94 50 54

3.50-4×8=18

8×2+4表示买2张成人票和1张儿童票共用多少元。

50-4×5表示拿50元钱买5张儿童票后还剩多少元。

8×7-50表示拿50元钱买7张成人票还差多少元。

4.10 12 66 38 8 74

5.2×8+34=50

6.24-4×5=4 4×8-24=8

买文具。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师:今天我们陪笑笑和淘气一起去学习用品超市看看好吗?说说你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1:从图中我知道了英文本每本4元,算术本原价每本3元,现价5本10元。

生2:淘气拿着20元钱,要买3本作文本,售货员阿姨说3本作文本一共18元。

生3:我还知道笑笑要买1本作文本和1本英文本。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获取的数学信息很全面。那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学生可能会说:

•笑笑一共需要多少元?

•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

师:同学们都积极开动脑筋,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下面我们一个一个地来解决吧!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所熟悉的买文具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笑笑一共需要多少元?跟小组同学说说关于这个问题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谁愿意代表自己的小组,把你们的想法告诉大家?

生:从情境图中我们已经知道,3本作文本一共需要18元,那么一本作文本的价格就是18÷3=6;笑笑买了1本作文本和1本英文本,已知英文本的价格是每本4元,所以笑笑应付的钱数是6+4=10。

师:你能列成综合算式吗?应该先算什么?

生:列成综合算式18÷3+4,在有除法和加法的算式里,应该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师:说得很好。那么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该怎样解答呢?说说你的想法。

生:已知每本算术本的原价是3元,关键就是算出每本算术本的现价。我们已知现在5本算术本需要10元,所以每本算术本的价格是10÷5=2,这样2元就比3元便宜了3-2=1。

师:说得很棒!能列出综合算式吗?在这个算式里先算什么呢?

生:列成综合算式是3-10÷5,在有除法和减法的算式里,应该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师:结合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同学们看看在有除法和加、减法的算式里,我们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在有除法和加、减法的算式里,要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

师生小结: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师:下面的做法对吗?

生:第二种做法是正确的。不参加运算的部分要抄下来,这样等号前后的部分才是相等的。

强调:脱式计算的时候,不参加计算的部分一定要抄下来,必须保证等号前后的部分要相等。

师:你能解决下面的问题吗?试一试。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跟大家说一说?

生:根据淘气所说的上次2支钢笔花了16元,我们可以算出上次1支钢笔的价钱是16÷2=8,而图中信息告诉我们现在1支钢笔的价钱是7元,这样淘气所买的钢笔就贵了8-7=1。列成综合算式就是

16÷2-7

=8-7

=1

师:结合上面的情境图说说下面算式的意思,并算一算。

生1:算式3×7+12表示的是买3支钢笔和4支自动铅笔一共需要多少元。计算过程是

3×7+12

=21+12

=33

生2:算式5-12÷4表示的是1支自动铅笔的原价比现价贵多少元。计算过程是

5-12÷4

=5-3

=2

【设计意图:在具体问题情境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理解在有除法和加、减法的算式里,先算除法后算加、减法的合理性。】

师: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了在有除法和加、减法的算式里,要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

•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设计意图:加深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理解和记忆,促进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注重解决问题思路的分析,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本节课在组织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组内交流、班内汇报,使学生在质疑中理清解题思路。

2.教学中并没有单纯地讲授记忆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而是让学生结合解题思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理解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合理性,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归纳总结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A类

.一个比一个贵多少元?

24元买了4辆,买一辆和一架共需要多少元?

B类

2.一共需要多少辆高空缆车?

还差几条船?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27÷3-8=1 24÷4+4=10

B类:

2.30÷6+2=7 45÷5-8=1

教材第6~7页“练一练”

.14÷2+5=12 5-12÷3=1

2.说一说略。7 6 3 25 38 18

3.9-56÷8=2

9+18÷6=12,表示单买1盒酸奶和1瓶绿茶需要多少钱。

3×9+15=42,表示单买3盒酸奶和1桶饮料需要多少钱。

4.24+40÷8 15-6×2 35÷5-4

=24+5

=15-12

=7-4

=29

=3

=3

5.23 33 50 0 56 9

6.20÷4-2=3 20+3×4=32

一套风景图片比一套鲜花图片贵多少元?20-2×4=12

过河。

.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

2.初步理解、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3.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方法。

重难点:掌握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把分步算式写成综合算式。

师:淘气和笑笑在河边说什么呢?你想知道吗?仔细看图,说说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男生有29人,女生有25人。

•我知道一条大船能坐9名同学,一条小船比一条大船少坐3人。

师:观察得很细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生1:如果同学们都坐大船,需要多少条?

生2:如果同学们都坐小船,需要多少条?

师:是啊,这些问题该怎么解决呢?我们一起来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吧!

【设计意图:以谈话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新课的教学创设良好的氛围。】

师:如果同学们都坐大船,需要多少条?说说你的想法。

生:已知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可以计算出坐船的总人数是29+25=54,且已知每条大船可以坐9人,54是9的几倍就需要几条大船,所以需要54÷9=6。

师:综合算式写成这样行吗?为什么?

生:这样写不行,如果写成这样就要先算除法,不能先算加法了。

师:是啊,在有除法和加法的算式中,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可是要正确地解答这道题,需要我们先算出总人数,才能算出需要大船多少条,也就是说这道题要求我们必须先算加法再算除法,这该怎么办呢?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如果能讨论出结果,教师就加以强调:小括号有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在含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如果学生没有得出正确的结论,就需要教师告诉学生小括号的作用,以及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师:如果54人都坐小船,需要多少条呢?在小组里讨论并尝试列综合算式解答。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尝试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师:把你的想法跟大家说说。

生:我们先要计算出每条小船能坐几人,已知每条小船比每条大船少坐3人,说明每条小船能坐9-3=6;然后计算54是6的几倍,就需要几条小船,列式是54÷6=9。列成综合算式的时候要想先算减法,就必须要用到小括号,即 54÷

=54÷6

=9

师:你能独立解决下面的问题吗?试一试吧!

学生尝试独立分析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后,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说想法。

应该先算剩下多少人,再算需要几辆小车,所以列成综合算式是 ÷8

=24÷8

=3

对于解答正确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师:看一看,说一说用÷8还能解决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会说:

•一本书有70页,已经看了46页,余下的想用8天看完,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有70元钱,买书包用去了46元,剩下的用来买每本8元的笔记本,可以买多少本?

……

只要学生回答合理就给予肯定。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小括号的作用,要想改变运算顺序就必须用到小括号。认识到在含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小括号外面的。】

师:今天我们在列综合算式时用到了什么符号?算式中有了它,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这一节课的重点知识,强调小括号的作用,促进学生掌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9

=54÷9

=6

答:需要大船6条。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地感受到要想先算加法,可是运算的顺序又不允许,就只有在算式中添上小括号,改变原有的运算顺序,这样就可以使列出的算式符合解决问题的要求。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而且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巧妙地设计学生喜欢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探究知识的新天地。我们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活动过程,练习形式应多样化,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多角度巩固强化新知。

3.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算法多样化。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应允许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学生可以分步解答,也可以列出综合算式解答。

A类

.甲商店售出24包果冻,乙商店售出32包果冻,每8包果冻装一箱,售出的这些果冻可以装几箱?

B类

2.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9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8=7

B类:

2.÷9=10

教材第9~10页“练一练”

.三班有男生和女生各18人参加队列和团体操表演;队列表演时,同学们站成4行;团体操表演时,3个男生和3个女生组成一个图案。

÷4=9 36÷=6

2.说一说略。35 9 9

3.÷6=3

4.5组图案中黑点和白点一共有多少个?买5套这样的衣服一共需要多少钱?

5.÷6=6 19-4×4=3

用买一袋大米的钱买了一桶方便面,剩下的钱还可以买多少袋面条?

÷6=10

6.20-2=18 可能买的是第一种糖,18÷2=9;

可能买的是第三种糖,18÷6=3;

可能买的是第四种糖,18÷9=2。

7.÷3=3

2×=16

15÷=5

练习一。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学生进一步体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2.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认识含有小括号时,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熟练掌握有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3.通过练习,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重点:通过练习熟练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的作用。

难点:能正确熟练地进行混合运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师:同学们,第一单元“混合运算”的学习到这就要结束了,关于这部分内容,你们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跟大家说一说。

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了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我知道了在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

•我能够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

师:这些知识,你们是真的掌握了吗?看看下面的问题你们能解决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复习,回忆所学知识点,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复习整理的能力。】

师:从图中你们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我看到第一幅图中有气球,每排有6个,共有3排,其中小狗已经打爆了4个。

生2:我知道了第二幅图中有16只小猴子和20只小狗,它们要坐小火车,小火车的每节车厢可以坐6只小动物。

生3:我知道了第三幅图中有48只小动物要坐船,每条大船可以乘坐8只小动物,每条小船比每条大船少2个座位。

师:小狗和小猴一共能坐满几节车厢?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跟大家分享一下?

生:要想知道小狗和小猴一共能坐满几节车厢,就必须先计算出小狗和小猴一共有多少只,即16+20=36;已知每节车厢有6个座位,所以36是6的几倍就能坐满几节车厢,算式是36÷6=6。综合算式是÷6,计算的时候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再算小括号外面的除法。

师:结合情境图在小组里说一说,算式3×6-4和48÷分别表示的意思,并算一算。

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教师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计算算式3×6-4的时候,要先算乘法3×6,表示每排有6个气球,3排共有18个气球;然后算减法,18-4表示的是小狗打爆了4个还剩下14个气球,所以3×6-4这个算式表示的是还剩下多少个气球。

•计算算式48÷的时候,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8-2=6表示大船有8个座位,小船比大船少2个座位,这样每条小船有6个座位;然后算小括号外面的除法,48÷6=8表示的是如果48只小动物都坐小船需要8条小船,所以48÷这个算式表示的是如果48只小动物都坐小船,需要小船多少条。

师: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在小组里交流并尝试解答。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对于表现好的学生提出表扬和鼓励。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问题情境,学生头脑中再现学过的混合运算的知识,体会混合运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总结发言。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一节课的内容,既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总结学习经验,培养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

.本节课主要是练习混合运算,学生有一定的基础,计算的正确率较高。本节课另有一个重点:通过观察情境图,引导学生获得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解决问题要求学生尽量用综合算式来解决,特别提示小括号的正确运用。

2.要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的条理性。要尽量去引导学生自己多思考、多表达。学生做得对,就让他们自己说说是怎么想的;学生做得不对,就把错误指出来,让全体学生引以为戒,从而使犯错误的同学对错误的认识更加深刻。

A类

.学校图书室的面积是8500平方分米,用边长是9分米的正方形瓷砖铺地,100块够吗?

B类

2.操场上有9排同学,每排人数同样多,张红站在第五排,从排头开始数她是第4个,从排尾开始数她是第8个,操场上共有多少个同学在做操?

3.有两袋糖,一袋是84粒,一袋是20粒,每次从多的一袋里取出8粒放入少的一袋里面,经过多少次才能使两袋糖的粒数相等?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9×9×100=8100 8100平方分米<8500平方分米 不够。

B类:

2.×9=99

3.÷2÷8=4

教材第11~12页“练习一”

.5×4+6=26 ÷6=5

20-3×5=5

0-24÷3=2

2.说一说略。25 38 8 9 7 0 9 8

3.4.3×4+1×3=15

5.12÷6=2 2元<3元

小男孩儿买的饮料便宜,每瓶便宜3-2=1。

6.45÷=5

7.有3排气球,每排有6个,小狗打爆了4个;有16只小猴和20只小狗,每节车厢可坐6只小动物;大船有8个座位,小船比大船少2个座位,共有48只小动物。

÷6=6

3×6-4表示还剩多少个气球。2 14

48÷表示如果48只小动物都坐小船,需要几条小船。8

上一篇:教师职称述职报告下一篇:7分钟感恩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