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考技能考核最标准回答

2024-05-04

执考技能考核最标准回答(共3篇)

篇1:执考技能考核最标准回答

车工技能考核标准

1.职业概况

1.1 职业名称:车工。

1.2 职业定义:操作车床,进行工件旋转表面切削加工的人员。1.3 职业等级: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

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 家职业资格一级)。

1.4 职业环境:室内,常温。

1.5 职业能力特征:具有较强的计算能力和空间感、形体知觉及色觉,手指、手臂灵活,动作协调。

1.6 基本文化程度:初中毕业。1.7 培训要求 1.7.1 培训期限

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晋级培训期限:初级不少于 500 标准学时;中 级不少于400 标准学时;高 级不少于 300标准学时;技 师不少于300 标准学时; 高级技师不少于 200 标准学时。1.7.2 培训教师

培训初、中、高级车工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中级以上

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 训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高

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 训高级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 2 年以

上或相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1.7.3 培训场地设备

满足教学需要的标准教室,并具有车床及必要的刀具、夹具、量具和车床辅助设备等。1.8 鉴定要求

1.8.1 适用对象: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1.8.2 申报条件:

——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 年以上,经本职业中级正

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 5 年以上。

(3)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 7 年以上。

(4)取得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中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中等以上职业学校 本职业(专业)毕业证书。1.8.3 鉴定方式

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理论知识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技能操作考核采

用现场实际操作方式。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均实行百分制,成绩皆达 60 分以上者

为合格。技师、高级技师鉴定还须进行综合评审。1.8.4 考评人员与考生配比

理论知识考试考评人员与考生配比为1:15,每个标准教室不少于 2 名考评人员;技能操

作考核考评员与考生配比为 1:5,且不少于 3 名考评员。1.8.5 鉴定时间

理论知识考试时间不少于 120min;技能操作考核时间为:初级不少于 240 min,中级不少于 300 min,高级不少于 360 min,技师不少于 420 min,高级技师不少于 240 min;论文答辩时间不少于 45 min。

1.8.6 鉴定场所设备

理论知识考试在标准教室里进行;技能操作考核在配备必要的车床、工具、夹具、刀具、量具、量仪以及机床附件的场所进行。2.基本要求 2.1 职业道德

2.1.1 职业道德基本知识 2.1.2 职业守则

(1)遵守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2)爱岗敬业、具有高度的责任心。

(3)严格执行工作程序、工作规范、工艺文件和安全操作规程。(4)工作认真负责,团结合作。

(5)爱护设备及工具、夹具、刀具、量具。

(6)着装整洁,符合规定;保持工作环境清洁有序,文明生产。2.2 基础知识 2.2.1 基础理论知识(1)识图知识。(2)公差与配合。

(3)常用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知识。

(4)常用非金属材料知识。2.2.2 机械加工基础知识(1)机械传动知识。

(2)机械加工常用设备知识(分类、用途)。(3)金属切削常用刀具知识。

(4)典型零件(主轴、箱体、齿轮等)的加工工艺。(5)设备润滑及切削液的使用知识。(6)工具、夹具、量具使用与维护知识。2.2.3 钳工基础知识(1)划线知识

(2)钳工操作知识(錾、锉、锯、钻、绞孔、攻螺纹、套螺纹)。2.2.4 电工知识

(1)通用设备常用电器的种类及用途。(2)电力拖动及控制原理基础知识。(3)安全用电知识。

2.2.5 安全文明生产与环境保护知识(1)现场文明生产要求。(2)安全操作与劳动保护知识。(3)环境保护知识。2.2.6 质量管理知识(1)企业的质量方针。(2)岗位的质量要求。

(3)岗位的质量保证措施与责任。2.2.7 相关法律、法规知识(1)劳动法相关知识(2)合同法相关知识。

3.工 作 要 求

本标准对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的技能要求依次递进,高级别包括低级别的要求。在“工作内容”栏内未标注“普通车床”或“数控车床”的,均为两者通用(数控车工从中级工开始,至技师止)。3.1 初级职业功能

工作内容 技能要求 相关知识

(一)读图与绘图 能读懂轴、套和圆锥、螺纹及圆弧等简单零件图 简单零件的表达方法,各 种符号的含义

(二)制定加工工艺 1.能读懂轴、套和圆锥、螺纹及圆弧等简单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2.能 制定简单零件的车削加工顺序(工步)3.能合理选择切削用量 4.能合理选择切削液 1.简单零件的车削加工顺序 2.车削用量的选择方法 3.切削液的选择方法

(三)工件定位与夹紧

能使用车床通用夹具和组合夹具将工件正确定位与夹紧 1.工件正确定位与夹紧的方法

2.车床通用夹具的种类、结构与使用方法

(四)刀具准备 1.能合理选用车床常用刀具 2.能刃磨普通车刀及标准麻花钻头 1.车削常用刀具的种类与用途

2.车刀几何参数的定义、常用几何角度的表示方法及其与切削性能的关系

3.车刀与标准麻花钻头的刃磨方法

一、工艺准备

(五)设备维护保养 能简单维护保养普通车床 普通车床的润滑及常规保养方法

(一)轴类零件的加工

1.能车削3 个以上台阶的普通台阶轴,并达到以下要求:

(1)同轴度公差:0.05mm(2)表面粗糙度:Ra3.2μm(3)公差等级:IT8 2.能进行滚花加工及抛光加工 1.台阶轴的车削方法 2.滚花加工及抛光加工的方法

(二)套类零件的加工

能车削套类零件,并达到以下要求:(1)公差等级:外径IT7,内孔IT8(2)表面粗糙度:Ra3.2μm套类零件钻、扩、镗、绞的方法

(三)螺纹的加工 能车削普通螺纹、英制螺纹及管螺纹 1.普通螺纹的种类、用途及计算方法 2.螺纹车削方法

3.攻、套螺纹前螺纹底径及杆径的计算方法

二、工件加工

(四)锥面及成形面的加工

能车削具有内、外圆锥面工件的锥面及球类工件、曲线手柄等简单成形面,并进行相应的计算和调整 1.圆锥的种类、定义及计算方法 2.圆锥的车削方法

3.成形面的车削方法

(一)内 外径、长 度、深度、高度的检验

1.能使用游标卡尺、千分尺、内径百分表测量直径及长度 2.能用塞规及卡规测量孔径及外径

1.使用游标卡尺、千分尺、内径百分表测量工件的方法 2.塞规和卡规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二)锥度及成形面的检验

1.能用角度样板、万能角度尺测量锥度 2.能用涂色法检验锥度

3.能用曲线样板或普通量具检验成形面 1.使用角度样板、万能角度尺测量锥度的方法 2.锥度量规的种类、用途及涂色法检验锥度的方法 3.成形面的检验方法

三、精度检验及误差分析

(三)螺纹检验 1.能用螺纹千分尺测量三角螺纹的中径 2.能用三针测量螺纹中径

3.能用螺纹环规及塞规对螺纹进行综合检验 1.螺纹千分尺的结构、原理及使用、保养方法 2.三针测量螺纹中径的方法及千分尺读数的计算方法 3.螺纹环规及塞规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3.2 中级职业功能

工作内容 技能要求 相关知识

(一)读图与绘图 1.能读懂主轴、蜗杆、丝杠、偏心轴、两拐曲轴、齿轮等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工作图

2.能绘制轴、套、螺钉、圆锥体等简单零件的工作图 3.能读懂车床主轴、刀架、尾座等简单机构的装配图

1.复杂零件的表达方达 2.简单零件工作图的画法 3.简单机构装配图的画法普通车床

1.能读懂蜗杆、双线螺纹、偏心件、两拐曲轴、薄壁工件、细长轴、深孔件及大型回转体工件等较复杂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

2.能制定使用四爪单动卡盘装夹的较复杂零件、双线螺纹、偏心件、两拐曲轴、细长轴、薄壁件、深孔件及大型回转体零件等的加工顺序使用四爪单动卡盘加工较复杂零件、双线螺纹、偏心件、两拐曲轴、细长轴、薄壁件、深孔件及大型回转体零件等的加工顺序

(二)制定加工工艺数控车床

能编制台阶轴类和法兰盘类零件的车削工艺卡。主要内容有:(1)能正确选择加工零件的工艺基准(2)能决定工步顺序、工步内容及切削参数 1.数控车床的结构特点及其与普通车床的区别 2.台阶轴类、法兰盘类零件的车削加工工艺知识 3.数控车床工艺编制方法

一、工艺准备

(三)工件定位与夹紧

1.能正确装夹薄壁、细长、偏心类工件

2.能合理使用四爪单动卡盘、花盘及弯板装夹外形较复杂的简单箱体工件

1.定位夹紧的原理及方法 2.车削时防止工件变形的方法 3.复杂外形工件的装夹方法普通车床

1.能根据工件材料、加工精度和工作效率的要求,正确选择刀具的型式、材料及几何参数

2.能刃磨梯形螺纹车刀、圆弧车刀等较复杂的车削刀具 1.车削刀具的种类、材料及几何参数的选择原则 2.普通螺纹车刀、成型车刀的种类及刃磨知识

(四)刀具准

备数控车床能正确选择和安装刀具,并确定切削参数 1.数控车床刀具的种类、结构及特点 2.数控车床对刀具的要求

(五)编制程序数控车床

1.能编制带有台阶、内外圆柱面、锥面、螺纹、沟槽等轴类、法兰盘类零件的加工程序

2.能手工编制含直线插补、圆弧插补 二维轮廓的加工程序

1.几何图形中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圆弧、圆 弧与圆弧的交点的计算方法

2.机床坐标系及工件坐标系的概念

3.直线插补与圆弧插补的意义及坐标尺寸的计算 4.手工编程的各种功能代码及基本代码的使用方法 5.主程序与子程序的意义及使用方法 6.刀具补偿的作用及计算方法普通车床 1.能根据加工需要对机床进行调整 2.能在加工前对普通车床进行常规检查 3.能及时发现普通车床的一般故障

1.普通车床的结构、传动原理及加工前的调整 2.普通车床常见的故障现象

(六)设备维护保养数控车床

1.能在加工前对车床的机、电、气、液开关进行常规检查

2.能进行数控车床的日常保养 1.数控车床的日常保养方法 2.数控车床操作规程

(一)轴类零件的加工能车削细长轴并达到以下要求:(1)长径比:L/D≥25~60(2)表面粗糙度:Ra3.2μm(3)公差等级:IT9(4)直线度公差等级:IT9~IT12

二、工 细长轴的加工方法件加工普通车床

(二)偏心件、曲轴的加工能车削两个偏心的偏心件、两拐曲轴、非整圆孔工件,并达到以下要求:(1)偏心距公差等级:IT9(2)轴颈公差等级:IT6(3)孔径公差等级:IT7(4)孔距公差等级:IT8(5)轴心线平行度:0.02/100mm(6)轴颈圆柱度:0.013mm(7)表面粗糙度:Ra1.6μm 1.偏心件的车削方法 2.两拐曲轴的车削方法 3.非整圆孔工件的车削方法

(三)螺纹、蜗杆的加工

1.能车削梯形螺纹、矩形螺纹、锯齿形螺纹等 2.能车削双头蜗杆

1.梯形螺纹、矩形螺纹及锯齿 形螺纹的用途及加工方法

2.蜗杆的种类、用途及加工方法

(四)大型回转表面的加工能使用立车或大型卧式车床车削大型回转表面的内外圆锥面、球面及其他曲面工件在立车或大型卧式车床上加工内外圆锥面、球 面及其他曲面的方法

(一)输入程序 1.能手工输入程序 2.能使用自动程序输入装置 3.能进行程序的编辑与修改

1.手工输入程序的方法及自动程序输入装置的使用方法 2.程序的编辑与修改方法

(二)对刀

1.能进行试切对刀 2.能使用机内自动对刀仪器

3.能正确修正刀补参数试切对刀方法及机内对刀仪器的使用方法

(三)试运行 能使用程序试运行、分段运行及自动运行等切削运行方式程序的各种运行方式数控车床

(四)简单零件的加工

能在数控车床上加工外圆、孔、台阶、沟槽等数控车床操作面板各功能键及开关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一)高精度轴向尺寸、理论交点尺寸及偏心件的测量 1.能 用量块和百分表测量公差等级IT9的轴向尺寸 2.能间接测量一般理论交点尺寸 3.能测量偏心距及两平行非整圆孔的孔距 1.量块的用途及使用方法 2.理论交点尺寸的测量与计算方法 3.偏心距的检测方法

4.两平行非整圆孔孔距的检测方法

(二)内外圆锥检验 1.能用正弦规检验锥度 2.能用量棒、钢球间接测量内、外锥体 1.正弦规的使用方法及测量计算方法

2.利用量棒、钢球间接测量内、外锥体的方法与计算方法

三、精度检验及误差分析

(三)多线螺纹与蜗杆的检验 1.能进行多线螺纹的检验 2.能进行蜗杆的检验 1.多线螺纹的检验方法 2.蜗杆的检验方法

篇2:执考技能考核最标准回答

1.1部分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单一, 内部考核体制较为陈旧, 考核内容与社会所需技能的匹配度低。虽然许多高职院校已经进行了课程及考核体制改革, 开展了不同类型的技能竞赛和技能考试, 但是从宏观上来看, 改革没有跟进社会需求。大部分院校对学生的技能考核仍停留在试卷考试成绩上, 以期末考试成绩来考评学生的技能水平。一方面期末考试内容未能真正体现学生技能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 很多学生为了考试而考试, 不利于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知识, 也大大降低了学生对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视程度。

1.2部分高职院校对技能考核的重视度不高, 缺乏统一管理和相应的工作要求, 部分教师和学生对技能考核缺乏了解, 导致专业技能考核类别单一、专业技能资格考试通过率低等现象。再者, 高职院校教师取得职业技能考核资质的专业人才不足, 导致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缺乏过硬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大大降低了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的质量和教学水平。

1.3高等教育职业技能考核制度不够完善, 考核管理工作不够规范, 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有些学校未申请建立相应的考核机构、考核标准不唯一、证书的颁布机构不够权威、证书的考核标准不规范、考核工作存在徇私舞弊现象等。

2高职院校机电专业技能考核标准构建及实施

2.1高职院校应以学生为主体, 贯彻职业技术为核心、注重科技和人文素养的课程设计原则, 合理、规范、科学化地建设机电专业的职业技能课程。可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三大模块的职业技能课程。一是职业基础课程模块, 包含学生就业所需的基本办公软件应用课程、计算机基础课程等。便于学生熟练撰写说明书、数据统计工作等。二是职业技能课程模块, 包含《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等专业技能课程以及CAD、PRO/E、UG等绘图软件课程。三是融入机电专业相关工种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例如在日常课程中加入维修电工、CAD应用工程师等职业技能鉴定相关的课程并在考证前设置技能强化培训课。

2.2高职院校根据所设立的专业课程, 优化相应的技能课程教学方式。应在理论授课的同时加入实际操作, 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 可根据教学目标调整学时和学分的比例, 也可根据具体需要调整相应的课程。例如在《机械制造技术》、《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等课程中, 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边学边做, 即学即练, 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还可以邀请校外实训基地的企业专家和技术骨干对学生进行机电专业岗位的技能指导。主要目的是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实践教学, 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了解实际岗位的特点和所需的技术。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所学的操作能力, 提高学生对技能培养的重视度。

2.3高职院校应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 加强实践性的培训教学。培训教学主要包括知识技能培训、操作技能培训和技能证书培训。知识技能培训是指对机电专业学生进行CAD绘图培训、PRO/E培训、工程项目设计图设计等;操作技能培训是指培养机电专业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机电维修技能等专业技能;技能证书培训是指引导学生考取机电专业工程师的相关证书。而在以上培训的各个环节, 都应有相应的现场技能实训和培训。例如:《数控典型零件加工》、《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等都可以在校内实训中心集中教学, 同时还可以在学校设立相应的数控加工实训室、电工技师考核实训室等, 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有效增强教学效果。同时还可以在校内举办机电专业实际操作技能大赛, 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鼓励学生多参与相关的技能培训课程。可以将学生送入校外实习基地进行生产见习, 邀请优秀的企业专家进行专题讲座。通过这些活动, 学生可以对就业岗位有直观的认识及体验, 对就业有更深入的理解。

2.4高职学校应不断提高教师的技能水平,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学生技能培养提供后盾支持力量。只有教师掌握了过硬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技能及专业考核标准, 才能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一方面, 学校可以通过招聘专业技能人才和优秀教师引入优秀人才;另一方面, 学校可以聘请机电行业的企业专家对专业老师进行培训, 安排教师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下企业锻炼, 帮助教师更新知识, 掌握新技术、新工艺, 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提升专业教学水平。

2.5相关部门及高校应不断完善职业技能考核工作平台。相关职业技能鉴定管理部门应定期与企业、学校进行交流, 做好整体指导和技能鉴定调控工作, 组织专业人员及时开发、更新题库, 使题库更贴近生产实际。同时应完善职业技能鉴定的管理体系, 强化考评员队伍建设, 加强考务管理, 规范考核程序, 严把质量关, 保证技能鉴定科学、公正、客观、规范, 确保国家技能资格证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高校应深化教学考核改革, 将学生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纳入学分考核体制中, 建立年度考核体制, 真正将职业技能考核深入到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中, 不断健全高校内部考核体制, 提高教学与技能鉴定的衔接性。

摘要:技能考核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机电专业技能考核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技能考核标准的构建及实施措施, 有助于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机电专业的考核体系, 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机电专业,技能考核,构建,实施

参考文献

篇3:执考技能考核最标准回答

关键词 正态分布 体育考核标准 数学模型

【中图分类号】G807.4

体育技能评价是学生体育学业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是技能评价的主要手段。就定量评价而言,不同的体育项目所包含的定量指标不同,例如篮球的定点投篮次数、上篮时间;田赛运动的高度与远度;足球颠球的次数等,而每一个项目的定量考核标准又是衡量学生技能学习程度的标尺。这些标准在现实中往往是由不同的教师或不同的项目团队凭借经验来制定的,项目间或性别间标准又没有经过统一的协调,使得不同项目、不同性别间学生的等级或得分分布很难达到均衡,学生的体育成绩会出现选择性误差,这样的标准制定方法使得学生在选课的时候变得功利起来,学生的注意倾向于哪门课容易得高分,哪门课或哪个老师的课难以通过,这与“三自主”课程建设的初衷是相悖的。因此,运用科学的方法,制定符合不同項目、不同性别的技能考核标准确是很有必要。

1 建立体育考核标准数学模型的指导思想

2.1 体育技能考核是学生体育学业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的实施要有利于激励和促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主动性。

2.2 由于体育学习内容的多样性,考核标准的制定要适用不同项目的考核,且不同项目间等级率(分级率)应一致。

2.3 标准中等(分)级的划分采用通用的五级制即优(90~100)、良(80~89)、中(70~79)、及格(60~69)、不及格(低于60),等级与分级可互相换算。

2.4 各等(分)级在学生整体成绩中所占的比例的设定应该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段、不同性别的运动水平及各校学生体育学业评价的组成及组成部分的权重为依据。本文以等(分)级比例:优秀15%,良好30%,中40%,及格10%,不及格5%为例。

2 建立体育考核标准数学模型的算法依据

正态分布也称常态分布,它在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中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一种分布。教育规律表明,学生的智力水平,包括学习能力,实际动手能力等呈正态分布。因而正常的考试成绩分布应基本服从正态分布。体育学习中技术与技能的形成受到相互独立的多种因素影响,又难以肯定哪种因素起了主要作用,因此,可以认为体育技术与技能考核的成绩是符合正态分布的。

标准正态分布的数学模型是随机变量X的概率分布密度函数:

通过u值代换: ,其函数式为

3建立体育考核标准数学模型的步骤

3.1制作正态曲线的分布草图(如图1)

该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在正态分布图上将各等级的比例构画出来,使其具有直观性。

3.2 计算出从-∞到各ui值所围成的面积(概率)。

该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为查正态分布表以求出各等级的ui作准备。

3.3 查表(正态分布表)求各等级的ui

该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找出各等级标准的变量的值。

3.4 求各等级标准的原始成绩

该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变量标准化的公式将各等级的ui值还原成xi值,即各等级的实际标准。

4 建立体育考核标准数学模型案例

案例:测得上两届学生乒乓球技能考核项目“一分钟对练有效击球次数”的平均数 =45次,标准差S=7.714次,经检验,原始数据服从正态分布。现要建立本届学生本考核项目的考核标准,假定本届学生的该项成绩与上两届学生成绩具有相同的正态分布,那么,通过对各等级的人数比例设定为:优秀15%,良好30%,中40%,及格10%,不及格5%,即可求出各等级的成绩标准,具体计算方法及步骤如下

4.1 制作正态曲线分布草图(图1)

再按例中的要求,按照大致的比例划出各个等级的区域(各个区间),以及各等级的最低限值ui。从图1中可知,凡考核成绩在u1及上成绩的,均达到了优秀;在[u2,u1)区间里的均为良好。同理凡在考核成绩在u4这个位置以下的,均为不及格。由此,可以看出,要制定各个等级的标准,实际上就是要求出各个等级的下限值。

4.2 计算出从-∞到各ui值所围成的面积(概率)。

根据图1已知各等级的面积为

优秀:[u1,∞)的面积(概率)为P{u1≤u<∞}=0.15

良好:[u2,u1)的面积(概率)为P{u2≤u

中等:[u3,u2)的面积(概率)为P{u3≤u

及格:[u4,u3)的面积(概率)为P{u4≤u

不及格:(-∞,u4)的面积(概率)为P{-∞

因正态分布表里所给出的面积(概率)值都是从-∞到某个ui值所围成的,所以为求出本例的各ui值,必须求出从)-∞到各等级ui值所围成的所构成的面积(概率)。根据已知条件有

(-∞,u1]的面积(概率):P{-∞

(-∞,u2]的面积(概率):P{-∞

(-∞,u3]的面积(概率):P{-∞

(-∞,u4]的面积(概率):P{-∞

由于P{-∞

(-∞,u5]的面积(概率)=P{-∞

(-∞,u6]的面积(概率)=P{-∞

4.3求各等级的ui值

根据正态分布表内的面积(概率)找对应的ui。

P{-∞

P{-∞

P{-∞

P{-∞

4.4 求各等级的标准

根据u值公式 =uS+

优秀标准: 1=u1S+ =1.04×7.714+45=53次

良好校准: 2=u2S+ =0.13×7.714+45=46次

中等标准: 3=u3+ =-1.04×7.714+45=37次

及格标准: 4=u4S+ =-1.65×7.714+45=32次

5,结论

5.1 根据体育技术与技能考核的成绩是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密度函数算法,结合体育规律,计算出原始数据的均值 和标准差S,制定符合不同项目、不同性别的技能考核标准是可行的。

5.2 本文所举例的数学模型为: 优=1.04S+ ; 良=0.13S+ ; 中=-1.04S+ ; 及=-1.65S+ ; 不及﹤-1.65S+ 。(优秀率15%,良好率30%,中率40%,及格率10%,不及格率5%)。

5.3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东西南北差异大,对于等(分)级的人数比例设定可根据校、地区的实际情况而定。

参考文献

[1] 丛平湖.体育统计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

[2] 贾俊平等.统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7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评价协会教学改革与教育质量评价研究立项

上一篇:值得你铭记一生的感恩故事下一篇:治学之道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