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与人共同发展--企业文化的浅析与思考

2024-04-29

企业与人共同发展--企业文化的浅析与思考(共6篇)

篇1:企业与人共同发展--企业文化的浅析与思考

【摘要】企业文化是促进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在这个人性解放和人们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时代,企业文化的构建应该将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紧密相连,构建一种重视企业员工、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本文作者对此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企业文化;共同发展;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企业文化作为社会大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客观地存在于每一个企业之中。优秀的企业文化,将极大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反之则将削弱企业的组织功能.。正如 《财富》 杂志评论员文章所指出,世界500 强胜出其他公司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公司善于给他们的企业文化注入活力。那么,在这个人性解放和人们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时代,企业应该如何培养和构建自己的企业文化呢?作者认为,只有将员工个人与企业共同发展这样一种理念植根于企业的文化之中,才能使企业文化适应新时期企业发展的需要。

一、企业文化的含义

通过对国内外的综合性研究可以知道,从企业文化的具体概念方面可以将企业文化划分为两种主要的认识:(1)狭义的界定。企业文化属于一种精神性的文化,体现出了企业的形成特色,涵盖了企业的感情、习惯、意识和思想等领域;(2)广义的界定。企业生产过程当中所逐渐形成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总和便是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经营管理当中的人性措施以及硬性措施,体现出了深层文化与表层文化两个方面。企业文化是在长期的运营和生产过程中逐步培育出来的,是企业员工的行为规范、共同信念以及共同价值标准,全面的体现出了企业管理与组织的领导艺术。

二、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1 能够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文化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企业文化所发挥的作用是生生不息的。众所周知,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的资产,是一笔无形的财富,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备着重要的价值,与此同时,这项无形的财富和资产还能够为企业创造出有形的价值,进而推动企业不断的壮大和不断的发展。

2.2 具有重要的导向性

企业文化有着重要的导向性。一方面,企业文化中的经营哲学在很大层面决定了企业处理问题的原则和经营的思维方式,这些原则与方式正确的指导着经营管理者作出有助于企业发展的决策,指导企业职工运用正确的方法着手于生产和经营活动;另一方面,企业文化是企业目标的重要指引。企业的目标决定了企业发展的方向,缺少了目标的指引,企业就会迷失方向。因此,企业应当以完美的企业文化出发,运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制定发展的目标,以正确且科学的发展目标来不断的指导员工从事经营与生产活动。

三、如何建设企业与人共同发展的企业文化

3.1 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发展观

处于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时代的中国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种挑战是产品质量、科技含量、品牌形象等反映企业综合能力的角逐。人、财、物等生产要素在现代工业化社会的生产中相比较而言,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荀子曾说过:人为万物之灵,故为天下贵。美国学者汤姆·彼得斯等在《赢得优势——领导艺术的较量》一书中称:管理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人的问题,只有尊重每一个员工与其价值和贡献,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成功企业的实践经验也告诉人们,只有认识到人是主体,才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增强员工与企业共生共荣的整体意识和凝聚力。日本企业和美国企业的成功管理模式都是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日本企业突出关心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关系融洽。如日本企业家堤

宜城天气预报 iyd

义明的成功经营之道就是关心员工的生活,与员工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美国一些成功企业的经营之道是建立在尊重员工,而且是尊重每一个作为个体的人,创造一种使员工能施展才华,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基础上。我国企业要在全球经济的激烈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重塑企业的人本化管理模式,使全体员工拧成一股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能力。

3.2 人力资本优先投资

企业的持续发展是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企业的竞争表现为以快制胜,快鱼吃慢鱼。按企业成长理论的观点,企业成长与发展的动力,来源于企业内部人、财、物等资源的高效运动。人力资本体积为企业人力资源中知识与智能的凝结,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无法复制和很难转让的资源。而且,财务、物质资源能充分使用,是可以耗尽的,但作为企业的人力资本是很难耗尽的,也同时是不断积累地,企业只有有效的利用和开发它们,它们还会增值。人力资本具有无穷的开发潜力,并且能够能动地刺激企业去扩张、去发现和利用那些未知的、未被利用的资源。可见,企业的人力资本不仅会随着经营活动的进行自动蓄积起来,还可能自发地、有意识地去刺激增长,从而加速企业内资源的蓄积与运动。不少企业就把“人力资本增值快于财务资本增值”作为企业发展的一条根本战略。

让人力资本增值快于其他资本增值就是要对人力资本优先投资,当今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体会到人力资本是一种潜在回报率最高的资本,对人的重视归根结底是对投资回报的重视。企业在贯彻有效增值人力资本和优先投资人力资本时应将之贯彻于求之、用才、激才、育才、留才等各个环节中,应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的机制,当然其中一条重要方式就是不断的培训。对于培训,许多企业有太多的疑虑:担心企业付出的成本过高,担心培训后员工离职,担心培训是花钱没有效果等。这里就需要企业对培训有效的管理体系和正确认识。培训一定需要进行科学有效的培训设计,包括培训内容分析确定,培训课程开发,培训过程管理,培训效果评估等,提高培训的效率和质量。企业应让自己的员工从工作期间的培训中得到好处,如果不是这样,企业吸引不了优秀员工。此外,还应将培训纳入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中,员工培训后,技能提高了,应该给予他们更好的职位、待遇和发展空间,重新进行工作定位等。

3.3 贯彻人性化管理

人性化管理是重视人性本质和人性发展的管理方法,它并不排斥科学管理的方法,但强调科学管理的方法要符合人性,有助于人性的发展,其方法主要有:

(1)注重员工的存在。一些企业管理层整天忙乎应酬、勾兑,车来车去,闭门运筹,脑子里只有利润,没有员工,如此忽视员工的存在,必定带来人性的焦虑和无望,必定导致员工对群体的冷漠和疏远,企业则难以有大的发展。注重员工的存在,就是要不断以员工被证明是存在的为前提来处理企业的一切事务,这样员工才会接受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经营目标,是个人的工作方向和企业的经营方向趋于一致。

(2)鼓励员工的参与。人不仅是“经济人”,还是“社会人”,人通过组织而获得的力量必然大于人本身的力量,人本来就是合群的,员工对组织的参与越深则越能体现员工在组织中的存在,也就越能认同组织理念和文化,从而越能达到个人目标服从组织目标的要求。鼓励员工参与不能停留在口号上,应赋予员工沟通权、知晓权、建议权、议事权、监督权、批评权和参与决策权。只有员工的积极参与,才能让员工产生归宿感,组织才有凝聚力。

(3)尊重员工的情感。人都有感情,人与人之间都需要情感沟通。具有共同情感体验的人,才能以共同情感为基础,一致实现组织的目标。组织的分裂,既是组织目标和理念的分裂,同时也是共同情感的分裂。企业员工得到情感重视和情感满足后,员工就会相互支持、相互协作、相互体谅,从而产生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组织才会有良好的工作氛围,企业才能大踏步的发展。

(4)培养员工的学习。社会的不断变革,经济的高速发展,科技的突飞猛进,是企业内

外环境变化加速,企业员工如不及时更新知识,组织如不加强学习,则很难在社会有立足之地。人的本性就是需要学习的,员工如果在企业中学不到知识和技能,素质得不到提高,也就无法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将受到严重影响,企业就得不到发展的后劲。企业应不断培养员工的学习意识,提供绘员工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模式,是员工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获得竞争力,企业在不断发展中才有竞争力。

(5)推动员工的自我实现。人不仅有物质追求,更有精神追求,精神追求其实就是人生意义的追求。企业的经营理念与员工的人生追求的意义如果协调一致,员工才能与企业共命运,共患难,企业才能有强大的生命力。所以企业应主动推进员工的自我实现,给员工锻炼成长的机会,给员工自主行动的机会,给员工接受挑战的机会,给员工升迁重用的机会,给员工追求和实现新目标的机会。这样才能使员工的物质利益追求和精神升华的追求相结合,从而使员工和企业的价值双双实现。

结束语

总之,在组织的企业文化建设中,贯彻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的理念有助于企业文化更好的发挥作用。企业应当借助于企业文化的力量不断的将企业的发展推进向前,在科学和正确企业文化的指导下,实现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以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洪.浅析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J].价值工程,2010(21).[2]姜泓屹.浅析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外在表现[J].商业时代,2011(24).[3]崔松,马伟.浅析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商贸,2010(26).[4]邱宏.浅析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J].企业技术开发(学术版),2011(9).botxt

篇2:企业与人共同发展--企业文化的浅析与思考

组长:章丽娟

组员:王敏、柏娟、程丽君

黄连侨、钟金平

目录

一、企业与人的关系

彼得·德鲁克关于人与企业关系的阐述:

企业雇用的不仅仅是“人手”,而是一个完整的人,因此企业要注重满足员工价值的自我实现。企业需要员工为企业的发展持续不断地做出贡献,同时,员工需要企业能为其个人的发展提供平台和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与企业的和谐发展,才能真正构建和谐企业,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文化理论的提出

美国阿伦•肯尼迪和特伦斯•迪尔出版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习惯和仪式》专著,是企业文化理论诞生的标志性著作,是第一部以“企业文化”命名的理论著作。

三、企业文化的定义

企业文化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的而树立形成的,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

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行为。

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Corporate Culture或Organizational Culture),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

四、企业文化理论中有关人的定义

企业文化理论中所说的人,虽然主要是指本企业内部的全体职工,但却不限于本企业的职工,还包括顾客,包括向本企业供应链原材料和能源的企业企业内的人,包括本企业所在社区的全体居民,包括和本企业有关系的一切人。

五、企业文化与人的相互关系

人是企业文化理论和实践的中心和主旋律,企业文化的建设与人息息相关。企业应该为了人,关心人,理解人,重视人,依靠人,尊重人,凝聚人,培育人。

企业文化特别重视人的价值,努力创造条件促成人的价值的实现。企业既注意到人对于企业发展的价值,也注意到企业对于人的发展的价值,力求把实现企业的价值和实现人的价值结合起来,统一起来,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人的全面发展,企业的繁荣兴旺,是企业文化理论和实践同时希望达到的两大目标。

一、企业英雄人物定义及类型

(一)企业英雄人物定义

企业英雄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一批具有较高思想文化水平、业务技术能力和优秀业绩的劳动模范、先进骨干分子或英雄人物等。

他们的观念、品格、气质与行为特征都是特定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他们是集中体现企业主流文化而被企业推崇、被广大员工一致仿效的特殊员工,这些人在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起着带头作用,是企业先进文化的体现者,是企业价值观的化身。企业英雄是在企业实践中逐步成长起来的,但最后真正成为人们所敬仰的英雄又需要企业的外在培育,是典型人物良好的素质所形成的内在条件与企业“天时、地利、人和”的客观环境形成的催化力共同造就的。企业在造就英雄时主要应做的工作是:发现英雄 “原型”、注意培养英雄和塑造英雄。

(二)企业英雄人物概念理解及类型 1.概念理解

要理解企业英雄人物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一是企业英雄个体。它包括了三个方面,首先是体现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某个方面,和企业的理想追求一致,被称为“理想性”;其次是在体现企业精神的某个方面上取得了比一般职工更多的成绩,被称为“先进性”;最后是所作所为虽普通,但显示出普通人也能完成非同寻常的工作,称为“可学性”。二是企业英雄群体,也是企业中所有的英雄个体。它也有三个方面的表现,首先是完整的企业精神的化身,是企业价值观体系的全盘体现,即全面性;其次是有体现企业价值的模范;有灌输价值观念、培育企业精神的先进领导;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的设计者,即层次性;最后是在众多英雄人物中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可以相互代替的人,即多样性。2.企业英雄人物类型

多种多样的企业英雄,仍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美国理论家将企业英雄划分为共生英雄(幻想英雄)和情势英雄两大类,而情势英雄又可划分为格式英雄、引导式英雄、固执式英雄和圣牛式英雄四种类型。所谓共生英雄是指优秀企业的创建者,如通用电气公司的托马斯.爱迪生,IBM的托马斯.沃森。他们不仅是企业的创建者,也是企业的所有者,一辈子为他们自己的企业呕心沥血。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中,全体职工都是企业的所有者,也都是企业的主人。任何一个职工,只要自己肯努力,可以成为任何一个层次上的企业英雄。我国的企业英雄,从实际情况出发,可以划分为其中类型:(1)领袖型。有积极的精神境界和理想追求,有整套符合社会主义企业发展规律的价值观体系,常常从这个企业调往那个企业担任领导,但是都能把企业办得很好,许多濒临绝境的企业被他们一一救活。(2)开拓型。永不满足现状,勇于革新,不断进入新领域,敢于突破新水平。(3)民主型。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集思广益,能把许多小股力量凝聚成无坚不摧的大力量。(4)实干型。埋头苦干,默默无闻,数十年如一日。(5)智慧型。知识渊博,思路广阔,崇尚巧干,常有锦囊妙计。(6)坚毅型。越困难干劲越足,越危险越挺身而出,关键时刻挑大梁,百折不挠。(7)廉洁型。身正气,两袖清风,办事公正,深得民心,为企业的文明作出榜样。当然,以上各种类型并不是彼此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交融的。

(三)企业英雄人物的表现方式

1.创业者或者企业家。

正如微软的比尔.盖茨,联想的柳传志,IBM的郭士纳一样,他们身为企业最高管理者,对企业的创办和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具有一定的传奇色彩,本身也是文化的塑造者、倡导者和变革者,他们的事迹,深刻体现了公司的文化的产生、发展和变革,因此,他们当之无愧是企业的英雄,是企业应该宣传的重点; 2.作出突出贡献的员工。

在科研开发、产品创新、管理方法、营销策略、工艺流程等方面的变革和改进,并且经过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为企业管理或者业绩带来了巨大成绩,具有这样行为的员工也是企业的英雄。

比如海尔为了阐释其“赛马不相马”的理念,在其《企业文化手册》里就有这样一则故事:98年,海尔健康型冰箱刚推向市场,就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特别吸引大家目光的是健康型冰箱的包装箱图案设计:两个活泼可爱的“海尔兄弟”拿着气球在欢快地奔跑。包装箱图案为淡绿色,设计新颖,蕴含健康含义。让人想不到的是,参与设计人之一的黄蔚竟然是刚进厂的98届实习生。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她还独立设计了燃气灶灶具面板设计,投入生产已产生了经济效益。是什么让黄蔚有如此作为呢?黄蔚说:“在海尔不论资排辈,企业为每个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自己为何不紧紧把握这个机遇呢!”

白天黄蔚在车间实习,下班后她就来到科研所机房里,她大胆参与了健康型冰箱包装箱设计,利用休息时间,在机房里反复设计。包装箱图案设计获通过后,深受鼓舞的它,又自告奋勇承担了灶具面板的设计。3.长期为企业服务,体现公司价值观的员工。

即使是处于企业工作的一线,并没有什么突出贡献的人员,只要认同企业文化并在工作中体现公司文化,长期兢兢业业为公司作出贡献的员工,也是企业的英雄。尤其对于那些在企业困难时期坚定不移的跟随企业渡过难关,对企业高度忠诚的员工,更是企业不可多得的财富,因为他们对企业的历史非常了解,更能体会企业创业和发展的艰辛,是企业文化的坚决拥护者。

二、企业英雄人物的应具备的条件

如果说价值观是文化的灵魂,那么英雄人物就是这些价值观的人性化体现和组织力量的集中缩影。在强文化中,英雄人物处于关键位置。就像穿着细纹衫的约翰.韦恩(John Wayne)和伯特.罗纳德(Burt Reynolds),他们塑造的英雄一直被员工效仿。英雄是一个大马力的火车头,是人们遇到困难时都会依靠的对象。英雄是一种象征,他们的行为超乎寻常,但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谈论的不是优秀的“科学”管理者。管理的作用是使企业运转起来,而英雄人物则创造了企业。那么,以下通过将管理者和企业英雄人物的对比来说明企业英雄人物应具备的条件:

1.有远见卓识,有敏锐的直觉

管理者首先要具备的素质是坚决果断,但英雄的特 通常不是果断,他们都有敏锐的直觉,他们都有远见卓识,而且除了一项决策— — 一件事是否与他们的远见和梦想一致一之外几乎不作其他的决策。2.喜欢不断尝试

管理者总是匆匆忙忙,而英雄们却悠然自得,因为他们在创造时间。管理者凡事按部就班,而英雄们则喜爱不断尝试。管理者循规蹈矩,英雄们却无拘无束,他们崇尚声势浩大的宣传——对卓越业绩进行奖励和庆祝。3.热衷细节

管理者和英雄都热衷于具体细节,但管理者会把时间用在修饰那些数字上,而英雄却会去修理一座花园,使它看起来恰到好处。4.为追寻梦想冲破规则

管理的规范是做事符合规则的程序,使事隋井然有序。英雄们在追寻自己的梦的准则:如果没有把握是否行得通,那么你就什么也别干。所以虽然企业确实需要管理者以陡“火车”正点运 但它更需要英雄提供前进的动力。

也许在管理领域,英雄越来越不重要了,但在一个企业内部,员工们总是敬重那些是理想和抱负化身的人物。人们并不渴望成为“优秀的”、“成功的”、“聪明的”、“高产的”人,无论管理层如何鼓励人们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但是,他们会有激隋使自己更像某个人,“他不过是个普通人,但你看,他是多么成功!我也可以像他那样成功。”当员工试图寻找个人追求与企业目标之间的现实联系时,就会选择英雄作为榜样,把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各种细小的成功行为作为标杆。今天,只有最了解文化内涵的管理者,才会认识到这一点,并在实践中充分利用它。

企业英雄人物的成功事例不胜枚举,以下举一位“草根族”的创业过程,可以看出企业英雄人物的某些精神和特征: 陈涛,山东北城投资控股集团总裁,陈涛文武学校、济宁北城驾校、山东龙凯天然气投资有限公司、济宁德利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山东辰龙置业有限公司、北城出租车公司、陈涛千万慈善基金、北城投资集团等诸多企业、基金的掌门人,怀着崇高的历史责任感、义务感和使命感,成为当代有志青年中绽放青春光芒、追求卓越梦想的佼佼者。

陈涛,1978年生于山东省济宁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在兄弟姐妹三中排行老二,他没有因为父母的偏爱安于现状、好逸恶劳。陈涛以“追求是胜利的开始”作为座右铭,多年来对新知识和新领域的学习与追求持之不懈。经过近二十年的摸爬滚打,陈涛终于从当年站街头、摆地摊的小商贩发展成拥有数家公司、身家过亿万的著名青年企业家。

陈涛的创富、创业故事,不仅是一部个人传奇,更是一部年轻人的励志经典。从他的经历中,我们不仅可以解读出一个曾经的“草根族”成就自己非凡梦想的闪光轨迹,感受到其良好的素质和过人的胆识,乃至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同时,也会给无数出身平凡,但却渴望成功的年轻人或正处在迷茫困顿期的人们以极大的启发与鼓励。

企业要怎样培育出企业英雄人物 如何培养企业英雄

1.造势与预热。为了塑造企业的英雄,首先要明确公司的企业愿景与企业理念,要让员工清楚的知道公司未来是什么样的,公司倡导的是什么。英雄是愿景的实现者,是理念的体现者,因此,在进行英雄人物和事迹的评选前,要先在公司内 “造势”,宣传公司的愿景和理念,明确评选的规则和要求,让大家在心里先作个“预热”。

2.成立评价小组

在进行企业先进人物和英雄的评选时,如果评选的流程和规则不透明,不科学,那么结果就不会得到员工的认可,英雄人物就不“英雄”了。因此,我们建议要公开评选的规则,由公司专门成立一个临时的评价小组,在每年末开始评选,人员可由总经理或者副总领头,人力资源部、各部门经理或者主管参加。

3.确定评价的标准和流程

1)各部门内部征求:在各部门,从价值观遵从度、业绩达成度和卓越表现度三个维度进行评价,并赋予相应的权重和填写相应的表格;

2)英雄人物的申请和审查:由人力资源部或者企业文化部负责英雄人物的审查,并公布审查结果;

3)英雄人物的评选和奖励:建议由人力资源部或者企业文化部负责。

4.企业英雄的评价

谁是企业的英雄?为什么是他而不是别人?这是进行英雄塑造时非常重要的问题。根据我们对英雄人物的定义,只要是遵循企业文化,为企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人,都是企业的英雄,因此,不要把英雄神话,英雄就在企业普通员工的身边,是企业的楷模。

基于此,在进行英雄的提炼时,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

1)价值观遵从度:对于公司明确倡导的价值观是否遵从,并且有相应的事件和人员证明。比如企业提倡团队合作,那么在进行英雄人物提炼时就要考虑,他的哪些事能够体现团队精神,如果没有重要的表现,就要重新考虑了,否则就不能服众。

2)业绩达成度:如果说价值观遵从度是软性的指标,那么业绩达成度就是硬性的了,我们并不主张因为一件事做的突出,就赋予某人英雄称号,而是要在企业运作中,长期工作业绩突出,拿事实说话,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3)卓越表现度:英雄人物的产生,一定要是有卓越表现的人员,这样的卓越事件可以是科研开发、产品创新、管理方法、营销策略、工艺流程等的变革和改进,并且经过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为企业管理或者业绩带来了巨大成绩。

5.企业英雄的宣传

1)故事理念化。

塑造英雄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宣传公司的企业文化,因此在进行英雄人物事迹的报道时,必须与企业文化相结合,找到英雄事迹与企业文化的结合点。

2)理念故事化。

理念一般比较抽象,公司在进行文化宣传时,要把公司的理念变成具体的事件、故事、寓言和典故,尤其时英雄的先进事迹和故事。比如海尔在其文化手册里,就对每一个理念都附录了相应的英雄事迹进行阐释;蒙牛在其文化手册里,也有关于狮子和羚羊的寓言故事,用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意识;惠普的文化很优秀,他就非常重视“讲故事”,不仅在各种文化手册和宣传品里有“故事”,高层管理者也到处向员工讲故事,传达公司理念。

3)传播的渠道。

英雄事迹要传播的及时和深入,就要做好渠道建设。我们认为,传播的渠道应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会议:在公司的大型会议,如年度员工大会、年度总结会上,高层领导要有意识的对英雄人物和事迹进行宣传,以明确公司的价值观;

培训和研讨: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和研讨,就英雄事迹进行宣传和推广;

活动和仪式:对英雄人物和事迹进行公开表彰,高层主管参加并主持仪式,另外,在公司和部门组织的各种文娱、旅游、生日会等活动中,都要有意识的对公司英雄人物进行宣传和报道;

传播媒介:在文化手册、价值观卡、内刊、公开媒体、局域网、板报、宣传栏就英雄人物和事迹进行报道。

中西方的企业对待英雄是不一样的。西方的企业是在高度市场化和法制化的环境下运作,他们更重视规定和契约,领导者的威信更多的是靠业绩和权利。但在中国企业,领导者权威的树立更多的要靠个人的魅力。同一个领导职位,不同的人去做,效果就可能大不一样。同样,对企业英雄人物的崇敬心理,西方人强调自尊和独立人格,中国人则带有浓重的依附和盲从心理。因此,中国企业塑造自己的英雄人物,一定掌握好度,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对事不对人,不要过分夸大个人的力量,要突出文化和团队的力量,这样才能使英雄平凡化而非神话,使英雄成为企业文化最生动的“载体”!

第一,发现英雄原型。英雄在成长的初期往往没有惊人淡淡的事迹,但是他们的价值取向和信仰的主流往往是进步的,是与企业倡导的价值观保持一致的。企业的领导者善于深入员工,善于透过人们的言行理解员工的心理状态,以及时发现英雄的特征的原型,发现英雄原型非常重要,有高山就有深谷,对英雄原型不要求全,而要善于发现其亮点。

第二,注重培养英雄。即为所发现的英雄原型的成长创造必要的条件,增长其知识,开阔其视野,扩展其活动领域,为其提供更多的文化活动参与的机会,使其增长对企业环境的适应性,更深刻的了解企业文化的价值体系。企业英雄切记脱离员工,应该使英雄具有更广泛的员工基础。第三,着力塑造英雄。通过对英雄原型的言行给以必要的引导,使他们的经营管理活动或者文化活动中担任一定实际角色或者象征角色使其达到锻炼。当英雄基本定型,为部分员工所拥护以后,企业应该认真总结他们的经验,积极开展传播活动,提高其知名度和感染力,使之最终成为企业绝大多数员工所认同,发挥其应有的英雄作用。需要指出的是,在对企业精心宣传过程中绝不能“拔高”,英雄并不是“超人”、“神人”,而是最能脚踏实地的人物,在其发挥作用中应该给与关心和爱护使其能够健康成长。企业英雄的作用

企业英雄具有特殊的品质,体现着企业的人格。没有英雄人物的企业文化是不完备的文化,是难以传播和传递的文化。企业英雄对企业文化的发展有着功不可没的作用。

美国哈佛大学阿伦·肯尼迪和特伦斯·迪尔在《企业文化——企业生活中的礼仪与仪式》一书中指出,企业文化是由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习俗和仪式、文化网络等五个因素所组成的。他们认为“公司文化由价值观、神话、英雄和象征凝聚而成,这些价值观、神话、英雄和象征对公司的员工有重大的意义”。并特别指出,没有英雄人物的企业文化是不完备的文化,是难以传播和传递的文化。

企业英雄人物是企业组织生活中涌现出来的具有较高政治水平、道德素养、业务能力和优秀业绩的先进骨干分子,是企业为了宣传和贯彻自己的价值系统而为企业员工树立的可以直接仿效和学习的榜样,是企业行为和群体行为规范化和合理化的优秀代表,是企业精神实践的集中反映,是企业组织力量的缩影;企业英雄还是是一面旗帜,指引人们开拓前进;企业英雄是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体现,更是企业形象的象征。把那些最能体现价值观念的个人和集体树为企业英雄,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表彰,并根据客观形势的发展不断丰富、充实,这对于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企业英雄是企业价值观的化身,是组织力量的缩影,是企业人物的代表性人物。英雄人物是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的导师,是众人仰慕的对象,在他们身上体现着企业所要弘扬的某些精神,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对内来说,企业英雄人物是员工心目中有形的精神支柱;对外来说,企业英雄赋予企业文化以特色,是企业在公众心目中具有形象态和亲和力。

(一)引导作用

企业宗旨的形成、指导思想的确定、发展目标的导向、社会主义企业性质的体现等等,这些都是企业中方向性和根本性的问题。企业英雄人物的模范带头作用有利于正确的观念形成和坚持。对行为的文化引导,要以企业英雄人物的先进典范事例,多用启发少用教导,多用示导少用督导,多用示范少用强制,这样才合乎企业文化的潜移默化的要求。迪尔和肯尼迪之所以把企业的英雄人物作为企业文化的一大要素,就在于把企业价值观人格化和形象化,使企业成员在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了的环境中逐步仿效,这样就能使企业的宗旨和目标外化为企业成员的行为,达到行为引导的目的。

辽河石油勘探局测井公司进行了学先进、强素质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内容的岗位练兵活动,在活动中,这个公司依据岗位实际确定了队长岗、操作岗、仪修岗等7个岗位,通过理论和实际操作比武大赛,选拔岗位技能或技术专家,在绞车岗和司机岗只取全公司前4名聘为技能专家,受聘的技术、技能专家均享受每月1000元的公司专家级待遇,聘期为一年。与此同时,为充分发挥先进人物的示范导向激励作用,这个公司召开技术技能专家经验交流座谈会,让12名中国石油集团公司、辽河局、本公司三级技术技能专家介绍他们成长经历中的感人事迹,使广大职工认识到自身的差距,找到了奋斗的方向和目标,在职工队伍中形成“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良好局面。

(二)凝聚功能

文化凝聚的力量同经济力量和政治力量相比,显得更为深刻、广泛和持久。一个国家和民族经济上有兴衰,政治上有更迭,但是它的文化生命力却可以跨越国度和时空长期的发挥作用。在一个企业,要使众心变一心,靠的是心与心之间的吸纳力,靠相互之间的认同和相容,使共识变成同心,使多变性行为得以趋同从而协力共进。企业文化的力量首先体现为心理力量,其次才体现为观念力量,这两种力量又汇合在精神力量之中。处于企业各分工层次的企业英雄的作用,犹如高楼大厦中的钢筋铁骨和形成一个个结晶点的石子,起着力的支撑点的作用,这种作用,在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上表现得更为明显。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同理,企业员工只有看到利益之所在,才能产生奋斗的动力,有了利益才能稳定人心,从而稳定队伍。从价值观的角度讲,企业文化就是把企业中的组织利益群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统一起来的文化。只有全体员工真正落实了“利益共享、荣辱共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共同价值观,以三者利益相联系的内聚力才能表现出来。

铁人王进喜是大庆油田的企业英雄。他既是大庆油田企业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又是大庆油田企业价值观的坚定实践者。在1960年4月29日,“五一”万人誓师大会上,王进喜成为大会战树立的第一个典型,成为大会战的一面旗帜。号召一出,群情振奋,战区迅速掀起了“学铁人、做铁人,为会战立功”的热潮。并有一个铁人前面走,千百个铁人跟上来。大会战出现了“前浪滚滚后浪涌,一旗高举万旗红”的喜人局面!1960年,王进喜带领1205钻井队连续创出了月“四开四完”、“五开五完”的好成绩,到年底,共打井19口,完成进尺21258米,接连创造了6项高纪录轰轰烈烈的石油大会战很快取得了显著成果。

(三)规范功能

使企业行为和群体行为规范化和合理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企业英雄人物是企业行为和群体行为规范化和合理化的优秀代表,是企业人格的化身。因此,他们当之无愧地会成为企业整体行为规范化和合理化的“楔子”。企业规章、行为准则、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厂内公约等等,这些都是企业行为和群体行为的规范。企业英雄的感召力就是教育和引导员工接受和服从这些规范的要求,从而自觉地树立自律的意识和律他的责任。通过感召力的作用加之群众性知法、守法和执法活动,行为规范的氛围会很容易形成。良好的风气和传统,由于长期的坚持则会演变为微观环境下的传统,进一步的进化则会得到一流的境界。风气靠树立,习惯靠养成,风气和习惯一经形成才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以企业英雄的爱厂如家、一心为公等精神来弘扬好的传统和风气,抑制坏的风气,是企业文化建设的迫切需要。一种行为要成为定势,除了规范的约束和风气的养成之外,还应该有榜样的示范,典礼仪式的弘扬,才能形成企业的小气候。行为科学研究表明,对于要提倡的行为采取以激励示范为主要内容的正强化措施,效果最好。

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是有明确原则和坚定信念的公司。这些原则和信念似乎很简单,很平常,但正是这些简单、平常的原则和信念构成IBM特有的企业文化。老托马斯〃沃森在1914年创办IBM公司时设立过“行为准则”。正如每一位有野心的企业家一样,他希望他的公司财源滚滚,同时也希望能借此反映出他个人的价值观。因此,他把这些价值观标准写出来,作为公司的基石,任何为他工作的人,都明白公司要求的是什么。老汉森的信条在其儿子时代更加发扬光大,小托马斯〃沃森在1956年任IBM公司的总裁,老沃森所规定的“行为准则”,由总裁至收发室,没有一个人不知晓,如:l、必须尊重个人。

2、必须尽可能给予顾客最好的服务。

3、必须追求优异的工作表现。这些准则一直牢记在公司每位人员的心中,任何一个行动及政策都直接受到这三条准则的影响,“沃森哲学”对公司的成功所贡献的力量,比技术革新、市场销售技巧,或庞大财力所贡献的力量更大。

(四)企业英雄的文化塑造功能

企业文化的功能不仅仅是外在引导和规范,更不是以简单的凝聚为目的,企业文化还应该有一种内在塑造功能,即在企业塑造形象,塑造美的生活的同时,通过企业英雄人物的精神的弘扬,塑造一大批高素质的员工。企业文化要根据凝聚群体发展企业的需要,实事求是的根据新情况创造新观念——即企业意识,启迪人的思想,教化人的意识,使企业群体意识适应企业的振兴和发展。正确的观念给人带来正确的思想,正确的企业意识给员工带来健康的心理,高尚的精神带来旺盛的活力。成功的企业都是通过企业精神的弘扬,其中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之一就是通过对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迹的弘扬,使企业成员的精神处于一种活跃的状态。企业英雄人物是职业道德的楷模。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企业道德建设的目的是使企业成员之间充满爱心:领导爱员工,员工爱岗位;企业爱员工如亲人,员工爱企业如家庭。

篇3:企业与人共同发展--企业文化的浅析与思考

冀中能源能够发展到今天这样一个规模, 成为河北省排头兵企业, 是先进的企业文化为冀中能源提供了原动力。两年来, 冀中能源在创造财富、服务社会、造福员工、做强做大中逐步构建起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聚和文化, 促进了企业的大融合、大发展、大跨越。

先进的企业文化能改变一个企业的命运

说起企业文化, 我们都不会忘记我们省的一位国企改革的先行者——马胜利。他在马不停蹄地兼并了省内外36家企业后, 却“马失前蹄”, 这成为中国第一个兼并重组失败的案例。其主要原因之一, 就是当时的改革家心中光有企业却没有重视文化。而冀中能源历经六次跨地域、跨行业、跨所有制重组跨越, 其势波澜壮阔, 其效聚变倍增, 原因就在于重视企业文化, 注重文化融合, 使先进文化成为企业发展之魂。

过去, 企业文化在我们企业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深入发展, 企业文化越来越强地体现出它渗透经济、融入经济、干预经济的本质特征。对于企业来说, 真可谓“成也文化, 败也文化”。

冀中能源在重组之初, 有全国特困煤炭企业36家中的4家。重组之后, 天没变, 地没变, 人的精神面貌变了, 企业效益就变了。邯矿、井矿、张矿等单位, 由“穷困潦倒、濒临破产”变为“实力雄厚、生机勃勃”;康保、长城、涿鹿等单位, 由“骡子拉煤”的“县大队”变为“综采综放”的“正规军”;峰峰、股份等煤业子公司的资源储备, 从“在原地打转转”变成了“走出去画圈圈”。重组的大型国企华药, 班子不动, 动了一些“老习惯”, 换了一股“精、气、神”, 就从亏损几个亿迅速变为盈利几个亿。组建河北航空, 使集团的产业单元由“黑”到“白”又到“蓝”, 创造了河北航空的新纪元。两年多来, 冀中能源企业资产从400亿元增加到800亿元, 销售收入从400亿元增加1000亿元以上, 煤炭生产能力从3500万吨增加到7000万吨以上, 主要经济指标都实现了翻番, 特别是销售收入, 提前5年实现了2015年的奋斗目标。

冀中能源所属企业之所以都能够大发展, 就是因为“不断创造历史”核心价值观, “敢为人先、奋发图强”的企业精神, 始终牢记在冀中能源人的心中, 并认真落实在行动上。这印证了:当今时代, 文化越来越成为企业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越来越成为企业综合实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用之不竭的源泉

我们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 重点把握了以下几点。

其一, 企业文化必须着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今中国人的灵魂旗帜, 而以“不断创造历史”为主要内容的冀中能源核心价值体系,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冀中能源的具体体现, 是灵魂旗帜落地生花的“企业版”。

其二、集团文化必须充分吸收所属成员企业丰富的文化积淀。有人说, 煤炭企业的文化积淀就如同煤层一样深厚。冀中能源联合组建之前的邢矿、邯矿都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 后来联合重组的井陉矿务局、峰峰集团更是具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华北制药也有50多年的历史。这些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积淀了许多优秀的文化。煤炭企业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文化品格, 华药集团至真、至美、至善的文化追求, 航空集团精益、精细的文化特质, 这些都是冀中能源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厚沃土。

其三, 企业文化必须体现出领军团队的鲜明印记。企业文化核心理念往往是企业家团队思想的浓缩。冀中能源领导团队以其胆识、魄力、果敢、自信, 给企业集团注入了“不断创造历史”的“军魂”, 在联合重组和快速发展的一个个硬仗中打出了企业一往无前的气势, 打出了企业上下同欲的境界, 打出了企业蒸蒸日上的效益, 书写了一个做强做大、跨越发展的时代传奇。

其四, 企业文化必须促进全体员工实现价值最大化。冀中能源不断地把社会人转化为企业人, 把知识分子转化为管理和技术专家, 把农民工转化为产业工人, 在推进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同时, 也促进了全体员工价值的最大化。

我们认为, 具有普遍意义的企业文化, 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源远流长、独树一帜、形神兼备、落地生根、穿越时空、创造历史。

成熟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必须坚持的性格

在市场经济中, 许多人只看见资本这一只“看不见的手”, 而往往忽视了企业文化这另一只“看不见的手”, 常常一手重、一手轻, 一手硬、一手软, 一手实、一手虚。企业集团中的企业之间, 通过联合重组、并购控股、参股合作等方式联接在一起, 资本是基本纽带。然而, 大量的事实表明, 如果没有文化的融合、再造, 只能是形聚神散, 名为“集团”但“集”而不“团”。

企业文化建设, 离不开个性化的原则。

首先, 集团文化要在整合中融合, 既不神化, 又不俗化。

冀中能源重组至今, 有十大子公司, 是典型的重组型企业集团, 各子公司出身不同、背景各异、产业多元。面对这些, 冀中能源把自身的文化定位在集团文化, 进行了不断的思考和实践。对于企业文化, 我们没有故弄玄虚, 也不人云亦云, 而是把握集团、子公司、矿厂三个层面的实际, 结合组建方式、管控模式、发展战略、愿景使命等进行定位思考, 归纳提炼出冀中能源集团的“聚和文化”。聚和文化的核心元素是“聚、大、搏、强、和”。冀中能源是“生于聚、基于大、赢于搏、志于强、兴于和”, 聚是基础, 大是境界, 搏是精神, 强是目的, 和是根本。

其次, 集团文化要在融合中创新, 既统一规范, 又各具特色。

对于集团文化建设, 集团该统一什么、不该统一什么, 是搞两统一、三统一还是几统一, 国内学术界尚未形成共识。冀中能源根据自身实际搞了两个统一, 一是规范统一了核心价值体系, 二是规范统一了视觉识别系统, 并提出了“一主多优、和而不同”的独家观点。这样做, 既考虑到子公司文化和母公司文化的统一性、整体性, 又兼顾到子公司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文化冲突, 促进了文化融合。

实践中, 我们大力推进子文化建设, 实现文化的落地与深植。峰峰集团打造的“登峰文化”, 提升了精细化管理水平;邯矿集团培育的执行力文化, 提高了企业运行效率;张矿集团通过“垣”文化建设, 凸显“高效、健康、发展”的丰富内涵;股份公司、邢矿集团突出打造安全文化和个性文化, 形成了多个文化建设亮点。实践证明, 最具个性、最有特色的, 才是最具共同价值和普遍意义的。个性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标志, 也是企业文化生命力所在。

第三, 集团文化要在创新中发展, 既一以贯之, 又不断出新。

企业文化有规律, 无定势, 是个动态的东西, 不会也不能一成不变, 必须随着时代和形势的变化不断赋予新的内涵。

譬如, 冀中能源原来提出的文化元素是“聚、大、搏、强”, 在联合重组的实践中, 又增添了“和”的元素, 形成了今天的聚和文化。还有“一主多优、和而不同”中的“一主”, 现在的含义是价值观、视觉识别的两个统一, 将来根据企业多元化、多品牌发展的实际, 将着重强调核心价值观的统一。

理论是灰色的, 而实践之树常青。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进程中, 我们看到实践正在为灰色的理论注入鲜活的生机。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 我们正在思考:如何用生态文化推进低碳运行和生态企业建设, 促进冀中能源可持续发展;如何用“人人享有尊严”的人文理念, 温暖人心, 照亮人性, 让员工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如何用包容理念去丰富和谐文化, 使冀中能源实现包容性增长……

篇4:企业文化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关键词:主体性;经济人;道德人;人格

社会发展的终极价值是人的全面发展。市场经济中物质产品的增加和精神产品的创造,都是由于它们是人的发展所必须的而获得“财富”的价值和意义。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是因为人的发展决不是个人生命的保持和延续,而是作为“文化动物”对自己生命存在的优化、提升和超越,这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含义。企业文化对人的发展的作用比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更为突出也更有意义。

一、企业文化能够全面提升人的主体性意识

市场经济是主体性经济,是人本经济。在经济运行中激发人的主体性意识和提升人的主体性地位对经济发展有突出作用。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就是对人的人格独立性、主体自主性等人性的内在规定的认可和尊重。企业文化尤其凸显和促进人的主体性的发挥,而且系统地确定人的主体性的全维度存在。主体性是一个动态系统,由三个子系统或层次构成:主体的需要性、主体的精神性和主体的实践性,这三个子系统或层次相互依存、相互促动,不可分割。企业文化恰恰体现了人的主体性的三个层次。

人的主体性作为人的需要性、精神性、实践性统一的整体,可以概括为“我性”,通过“从我出发”、“承认我”、“服务于我”、“满足我”到最终“实现我”,这个过程正是企业文化以人为本的内在意含。因此,企业文化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背景下系统全面提升人的主体性,最终达到“我性”的不断升华。

同时,企业文化的约束功能还能防止人们主体意识的极端化。在现代性进程中,人们获得了空前的自由,其主体性意识日益觉醒,并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争取自己的权利和利益。然而,个体的主体意识是一种在自我与他人社会两极分离对立的范式中确证自我、追求自我利益的价值意识。当人们第一次通过日常生活感受到自己拥有了自由权利,第一次自觉意识到自己应当拥有个人的自由权利时,往往以为自由就是无规定的为所欲为,为了自我利益可以不择手段,可以把道德要求、伦理规范、承诺信誉均置之度外。而企业文化正是在提升个体主体意识、尊重个人主体性的前提下重塑个体的集体责任意识,并在个体与集体、个体与社会的互动机制中确认个体的主体意识。

二、企业文化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培养人的一种归属感和集体责任感

现代市场经济使整个社会共同体瓦解成了一个人们追求各自利益的竞技场,个人完全蜕变为一种脱离社会规定的“无标准自我”,这种“自我”其实是根本不存在的,一个人只有处在其他“自我”中才能成为“自我”,离开群体的存在,“自我”不过是一个毫无根据的幽灵。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最基本的社会单元是血缘家庭,“家”是个体的归宿,在家内人是安全的,人与人之间是和谐、亲密的,是可以互相依赖的。个人从“家”中的独立与解放,是现代性进程借助于市场经济力量造就的最伟大的社会成就之一,人们不得不走出“家”门。市场经济社会中另一个主要的、基本的社会单元是企业,然而,在企业与个人,企业内人与人之间如何建立一种类似“家”与“家人”的关系?能完成这一使命的不是社会的法律法规,也不是企业的规章制度,只能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能够把企业营造成一个没有血缘纽带的“家”,能把个体不同的价值理念联系起来,培植一种共同的意志。在这样一个团体中,个人是可以重新获得归属感和依赖感的。同时,企业文化所蕴涵的内在道德律令会使个体意识到,既然生活在群体中,个人就不应该以自我私人的价值作为唯一的价值,而应该追求群体共同的善或共同的美德。这使人树立起一种个体对群体的责任感。同时,这也是个体走出“小我”,成就“大我”的人性升华。

三、企业文化利于经济人和道德人的统一整合

“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构建的基础,是西方经济学关于人性的基本假设,是市场经济关系的人格化。“道德人”也是一种理论抽象,是人的道德活动的人格化。

事实上,经济与道德是统一的。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离开人们的道德观念、道德原则,经济无从发展。同时,道德又以经济为基础,否则道德只能成为空中楼阁。这种经济与道德的统一性客观要求人的两种属性,即经济属性与道德属性在人格层面上的统一,这种统一是在人们思维中的统一,是在人的文化形态上的统一。而能够把人的物质和精神统一起来的是企业文化,它首先尊重个体对自身利益的追求,在此基础上又引导个体以实现群体目标为己任,也就是说,它既引导人们追求个人利益,又引导人们追求社会利益;它既提倡物质利益的追求,又提倡精神利益的追求;它促使人们追求自身权利的同时,又促使人们履行义务,从而促成权利与义务的平衡。企业文化在生产实践中促进了经济人与道德人这两种人的基本属性的统一与融合,它使人既注重物性又注重德性,从而促进了人在物质机体层面和精神价值层面的全面发展。

四、企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人摆脱特定历史时期的“存在的孤独”[1]境况

在社会转型时期,基于共同文化道德信仰基础而形成的人际承认信赖关系解体,人们便陷入一种无“家”可归的境地。个人虽然获得了自身独立与自由,但个体在“家”及周围生活世界的和谐状态被毁灭,周围的一切成为“非我”的他在,在“家”的稳定安全感为偶遇的一次性交往中的不确定性所替代。原先依赖血缘情感与内在信仰所维系的承认接纳信任关系,为现在依托外在契约合同与强制约束所取代。人们获得独立自由的同时失掉了情感的可信赖性、行为的可依赖性和交往的可期待性。这就是萨特所说的“存在的孤独”、人是被抛到自由中来的境况。这种孤独是无对话、无依托、无所信赖的本体论孤独。现代性社会工具理性的高度发达、消费主义的日益刺激,又不断地强化了这种存在的孤独。在对物的无限贪求中,生命的价值关切、高尚的存在意义、社会伦理的规范要求、人格的完善等都悄然崩塌,唯一可信赖的就是物的现实确定性。因此,人在现代性进程中不断被异化、物化。

有学者认为,文化是个人活动及其所构成的集体活动(特别是精神活动)创造出并使个体的人在其中运行的“关系场”。笔者认为能够与这一描述相匹配的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对于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具有积极作用,在信用社会中,人们相互尊重、相互依赖,主动承担自己的责任,在人—我、社会—个人一体中合理把握自身的存在,以一种共在共生的价值精神作为生命灵魂。因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有保障的,而信任就是存在的不孤独。更重要的是,企业文化可以促进人性的升华,能够促使人们道德观念的内化,包括对人生的信念;对生命意义的正面理解;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对存在意义的重新勘定。总体上说是使人摆脱灵魂的孤独。可见,企业文化对社会信用体系的重建及对人的内在精神世界的重塑,能够使人摆脱目前我国特定的过渡时期存在的外在的“存在的孤独”及内在的“生存的孤立”境况。

五、企业文化建设是塑造高素质人格的重要途径

企业文化以提升人的价值为宗旨,它与人格塑造有着内在的联系。企业作为社会生产力的载体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最活跃的细胞,蕴涵于其中的企业文化对人格的塑造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论,其核心就是对人的重视,以人为中心,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这种管理理念本身就能极大地激发员工的热情,满足人的基本需要,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首先,企业价值观作为企业及其员工行为方式和交往准则的观念化,来源于员工对个人和企业共同目标和共同利益的认同感,是一种共享的价值观。共享价值观能使企业建立一个合作信任、友爱团结和奋进的企业文化环境,它在满足员工物质需求的同时,特别注重满足其精神需求,赋予了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使企业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时,促进了员工的成长与发展。企业价值观的建立还培植了员工的个性意识、自我意识、主体意识、责任意识,从而使员工的个性获得更加充分的发展。

其次,企业精神提供了一种高昂的、充满进取精神与活力的精神氛围,为员工人格的升华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支持,它激励员工的自豪感和使命感,能够催人奋进,使人不甘平庸落后。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能极大地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主体人格得到升华。

再次,企业道德规范的培养强化了人们的道德精神和责任意识。良好的道德规范有利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安定和谐的人际关系,进而形成人们崇尚理想和情操的道德人格,使人树立起严肃的道德责任感,能主动地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成为高度自律的人。

最后,企业文化创造的良好氛围激励员工追求高层次人格的实现。企业文化所创设的平等、民主、人人受到尊重的气氛,能够激发员工的主人翁精神,主动自觉地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并能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发展和自我价值实现做出贡献。良好的文化氛围还体现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人际关系的和谐能够减少内耗,净化人的心灵,使人在温馨、融洽的环境中享受到工作和创造的张力与乐趣。

此外,提高综合素质的全员培训能使员工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人格的独立和完善,最根本的一点是使人不断获得能力并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企业文化一方面注重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另一方面又重视提高人的能力素质,从而为全面塑造人格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最重要的是,企业文化为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共享的价值观及共同的精神信念、共同的道德准则也提供了一种范式,从而能够在全社会范围内提升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作为社会性动物具有两种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饥思食、寒思衣等是人的自然属性。人作为社会存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的自然属性也可以不断社会化。人的两种属性决定了人的需要、动机和意志等,个体在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中,使人性不断升华。然而,人的发展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告子说:“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孟子·告子上》)这说明人性是可以引导和转化的。而对人性的引导是一个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人的发展是一个包括物质需要的满足、文化素养的提高、精神境界的提升、价值观念的现代转化等多维度的系统工程。在这个过程中,文化力的作用逐渐凸显。企业文化则是把人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个体发展与集体发展统一起来的关结点,因而企业文化对人的全面发展与进步能起到极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夏耕,余源培.一个“孤独”者对自由的探索——萨特的《存在与虚无》[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25—37.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5:56—57.

篇5:企业与人共同发展--企业文化的浅析与思考

利润是企业生存之本,也是存在的目的。同时企业应承担其社会责任,为经济繁荣作出贡献。要追求利润,公司必须发展、兴旺————兴旺在于管理,管理关键在于文化。

一、什么是企业文化?

它是一种意识形态在企业中的体现,是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每一位员工都知道怎样去工作对公司有利,而且都能够自觉自愿地去做,时间长了便形成一种习惯、一种牢固的“观念”,并约束着自己的行为。

二、为什么要建立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工具,它使员工产生积极的思想意识,具有强大的激励作用。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使员工团结、融洽、配合默契,在员工中造成强大的凝聚力。

管理一个企业,制度建设是必要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如果没有与之相辅相成的文化建设,仅仅依靠制度来管理也是不行的,毕竟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制度是要靠人来执行。之所以经常出现制度执行不到位,管理环节理不顺的情况,关键还是对于人的管理没有到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文化服务于发展,一种优秀的文化给企业带来长久的生命力。我们要靠文化约束自己的行为,为公司发展竭尽所能。

三、在文化建设中重点提倡“德文化”

把“德”作为文化的精髓,它是企业文化的基础。“德文化”体现在员工高尚的人格上,我们要追求完美、用最高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德”能够孕育和激发员工的责任心,有了责任心、才有执行——业绩——价值。

一个人的品德可以通过勤奋、敬业、忠诚等品质来表现,员工的品德修养是外界认识企业、认知品牌的最直接途径。员工能够融入企业文化中,对待工作保持严谨认真的态度,才能保证每一种产品的高品质。

四、怎样建设企业文化?

“品正至上、塑造未来”作为至正道化的企业宗旨,我们应该树立自己的品牌,设计出符合至正道化发展的企业文化。

1、建立完善的公司管理制度,如员工手册、质量管理体系等

2、建立部门管理制度以及作业指导书等

3、工作中任何环节都要依据公司制定的流程进行操作

在建立完善以上制度及流程后,要组织员工培训、学习,使其深刻理解,体现公开、透明、民主、平等。从制度管理过渡到文化管理,清楚我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怎样去做。

4、业绩考核,全员参与

5、我们公司有“先进党支部”以及“工会”等组织,还可成立“员工代表大会”,让这些组织代表先进的文化造成良好的氛围,影响公司每一位员工,使至正公司无处不体现着文化的存在。

6、公司文化应深入到实际工作中,加强宣传力度

7、规范文明礼仪行为,培养良好的品德修养

8、公司组织活动应尽可能全体参加,这样形成有效沟通、了解、信任,确定共同的目标关系

企业文化需要设计、宣传、培养,使公司所有员工真正地对文化有深刻的理解,文化应与我们的工作实际相结合,这样才有生命力。企业是一个强调整体协作的团队,我们要具备良好的品行,加强沟通、相互学习,增强团队凝聚力。

公司与个人是共同体,不是对立的。我们用“公司利益=个人利益”的观念去对待工作,用文化建立共同的价值观。

在此,感谢至正公司,感谢我们的工作,它丰富了我们的阅历,锤炼了我们的人格。

附:智库

1、员工不学习,将被企业淘汰;企业不学习,将被市场淘汰

2、学习永远不嫌晚,早学一天就会早用一天、早一天产生价值

3、思考固然重要,却不能改变企业;行动才能改变企业

4、如果你不想做一件事,你一定找得到理由;如果你想做一件事,你一定找得到方法

5、锅里有东西,碗才装得满———员工与企业是生命共同体

6、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由于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

7、再妙的借口,对事情本身一点作用也没有

8、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一个工作粗糙的人生活肯定也是粗糙的9、企业竞争是员工素质竞争

10、公司要有名气,团队要有士气,个人要有志气

11、拥有优良产品及服务的公司,就将拥有无限的发展机会

12、不重视小问题,有可能: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13、细心的聆听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的尊重

14、员工忠诚是企业用“心”换来的,只有企业用“心”,员工才会“安心”

15、执行力的衡量标准是按质按量完成自己的任务

李鹏

篇6:企业与人共同发展--企业文化的浅析与思考

张扬

摘要:近年来,随着旅游观念的转变,人们对文化享受的追求越来越高,文化旅游掀起一轮热潮,但相比于这种旅游资源,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才是旅游市场更加关注的重点。在此背景下,加快旅游文化资源的产品开发建设显得尤为迫切。本文从文化旅游企业的角度,分析了中国民间刺绣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旅游市场对民族刺绣产品的需求 ,探讨开发中国刺绣旅游产品的措施。

关键词:文化旅游,民族刺绣,旅游产品,文化保护

文化旅游是被国际社会普遍看好的重要旅游形式,也是许多国家、城市及地区用来作为区别于其他国家、城市及地区形象和特征的重要营销卖点。尽管文化旅游活动几乎在历史上的每一个时期都存在,但是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它才成为国际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有着5000年文明历史的中国来说是一个机遇。

中国刺绣作为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有着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如何实现刺绣工艺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开发,成为国内各旅游企业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推进和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这一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刺绣工艺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现代工业生产出来的大量实用性刺绣品,取代了传统刺绣文化产品,长期以来的刺绣工艺文化的传承、发展模式逐渐被打破,短短20多年,就使已经使用、传承了几千年的传统刺绣工艺面临着失传、消亡的局面,使用了几千年的绣品迅速被现代工业绣品取代,年轻人不屑于学习、传承刺绣老艺人的技艺,随着老人们的过世,流传了千百年的古老艺术,由于得不到

继承而流失。经济和全球化的冲击,使本来就脆弱的传统文化艺术迅速地消失,经济方式的改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传统刺绣工艺继承、传承出现危机。

依据当前刺绣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旅游市场现状来看,刺绣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商要想真正做大刺绣文化产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确立科学的刺绣工艺文化保护、传承与开发的战略

中国刺绣产品上所绣的各种装饰、仿物、寓意的花纹图样,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经济、审美等多重价值。因此,对于刺绣工艺文化保护、传承与开发,首先应当从战略的角度上理清思路,要有步骤、有计划地保护、传承与开发苗族刺绣工艺文化,形成一个有机的、科学的、可行的保护、传承与开发的总体思路。

1.以市场为导向的开发战略。针对不同的群体,刺绣市场可以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针对传统刺绣需求的市场,另一部分是现代刺绣需求的市场。传统需求市场一般是外国人和研究者,这部分的市场需求量较少,但价格昂贵;另一部分即现代市场,这部分需求量大而价格便宜,消费群体主要是国内普通民众。在传统需求市场中,刺绣应当按照国际市场需求,企业接合同、收购、加工,苗族人民按照式样加工、销售,绣品销往国际市场;现代消费市场中绣品要融合现代流行的潮流,比如绣花内衣、绣花手袋、绣花背包、绣花窗帘和桌布等日常用品。

2.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的发展战略。在刺绣保护、传承与开发过程中,应当采取可持续发展战略,处理好刺绣工艺文化开发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关系。刺绣工艺文化的开发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当地群众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对刺绣工艺这一传统民族文化的自觉保护意识。刺绣旅游产品开发商要落实刺绣工艺文化开发收益的合理分配,兼顾地方政府和当地群众的利益,以及相关者的利益,让当地群众得到切实的经济利益,让他们成为刺绣工艺文化保护、传承与开发的主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保证,为了让刺绣工艺文化在当今社会中得以传承与发展,应在刺绣文化传承地区举办刺绣工艺培训,协助政府教育更多的人学习刺绣,准备充足的人才和后备力量。

3.以塑造精品为核心的经营战略。要想让刺绣有品位、上档次,在刺绣设计和创作中就必须从思想上跳出现在的程式化、单一化、雷同化的框架,走精品化、品牌化的道路,这是各旅游企业开发刺绣工艺产品的理性选择。品牌是一种复杂的符号,它最持久的涵义应是它的价值、文化和个性,它代表着经营者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质量性能、效用满足程度以及市场定位、文化内涵、消费者的认知程度等。然而,目前刺绣工艺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都没有大品牌,进而影响了刺绣的市场形象与市场拓展,这需要旅游企业不断强化和加强。

二、制定刺绣工艺文化产权和旅游产品开发的具体对策与措施

旅游企业在保护、传承与开发刺绣工艺文化过程中,不仅要从战略的高度上理清思路,统筹规划,还要实施切实可行的与之适应的配套对策与措施,来指导传承和开发刺绣旅游产品的行为活动。

(一)刺绣知识创新化、文化产权化。

一个健全的文化产权保护法律体系是保护、传承与开发刺绣工艺文化的前提,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才能让保护工作顺利进行。从实际发展来看,将刺绣工艺文化通过法律手段的形式加以保护,是最为有效的保护措施。因此,建立健全地方性及全国性的民族文化保护的法律法规十分迫切,也是必须的。除此之外,从长远来看,面对现代化所带来的外来文化,刺绣工艺文化应采取包容开放的态度,积极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刺绣工艺文化,使自身获得再次提升与发展。

(二)刺绣精品化、品牌化。

作为中国重要的文化旅游产品之一,刺绣工艺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必须实行精品化、品牌化战略。

1.保持刺绣手工制作技术。刺绣工艺是中国一种古老的传统手工艺,也体现地方文化的价值所在。一般刺绣工艺的掌握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时间的长期学习和训练,从现在开始着手总结、记录刺绣工艺的知识,培养刺绣工艺的后继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

2.刺绣工艺的精益求精。要求每一道工序都精益求精,才可能保证产品质量,塑造刺绣精品,产生品牌效应。

3.刺绣品的精加工。从个刺绣文化地区旅游发展的战略角度和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要求,都需要刺绣向精品化发展,使刺绣制品真正成为中国文化旅游产品中的精品和拳头产品,进而在竞争激烈的商品生产中赢得市场。

4.刺绣品的包装。精美的包装,可以增加苗族刺绣的附加值,提升刺绣价格,让苗族刺绣上档次、有品位。

(三)刺绣产品化。一个企业强大与否,除了经济实力支撑以外,产品创新的力量也非常重要。目前,已有不少旅游企业把文化产品作为重要业务收入。刺绣文化旅游产品同样兼备可操作性,具体做法有:

1.刺绣在旅游经济中找到了一条新的保护、传承与开发的道路,成为旅游观光中游客争先购买的地方文化商品,成为了解地方文化的一种途径。旅游观光和刺绣工艺文化融为一体,使古老的刺绣工艺文化得以保护和传承下来。

2.刺绣在旅游发展中,作为旅游产业的一种附属产品,得到了规模化、产业化的创新与开发,使得古老的刺绣工艺文化走向新生,得以传承和发展。

3.吸取刺绣工艺文化的部分因素,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审美要求,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开发新的工艺品、绣品,抛弃过时绣品,保存富有特色的刺绣工艺文化,在创新中传承。

4.树立刺绣工艺文化理念,引进新的技术,扩大刺绣工艺文化的外延,形成新的中国刺绣。利用现代技术,使刺绣的生产规模化、产业化,开发出有地方特色的刺绣,在产业化的过程中,保护、传承和开发刺绣工艺文化。

5.在旅游景点,设置刺绣艺人的现场表演和传艺项目,让国内外游客身临其境地去观赏、了解、学习、体验、分享刺绣创造的乐趣。

6.把地方习俗与刺绣工艺文化相融合。众所周知,苗族是一个有着自身独特的文化的民族,他们的刺绣工艺是我国民族民间工艺的杰出代表。苗族最有特色的节日文化,如“过苗年”、“七月七”、“羊马节”、四月八、三月三等,应当借这些节日习俗吸引社会各界的机会,宣传普及苗族刺绣工艺文化,在传统节日庆典、民俗活动和民俗旅游开展中传承和保护刺绣工艺文化。

上一篇:中畦小学青年教师结对帮扶计划下一篇:学十八大精神,树科学司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