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综合征

2024-04-30

代谢综合征(精选8篇)

篇1:代谢综合征

抵抗素研究与代谢综合征

抵抗素(Resistin)是一种由脂肪细胞特异性分泌和表达的内分泌激素,是存在于血浆中的富含半胱氨酸的分泌性蛋白质,属于抵抗索样分子(resistin-like molecules.RELMs),又称FIZZs(found in inflammatory zone)家族成员[1].

作 者:刘玲玲 车至香  作者单位:山东省立医院检验科,济南,250021 刊 名: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ISTIC英文刊名:JOURNAL OF MODERN LABORATORY MEDICINE 年,卷(期): 23(3) 分类号:Q571 R589 关键词: 

篇2:代谢综合征

本文作者:朱红亮、郭宏敏 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体现了治未病“防病传变”的思路,郭红敏等[1—3]认为MS病理基础以肝肾阴虚为本,痰瘀互结为实,发展到后期,邪气深入,渐入脉络,致使脉络瘀阻不通,继而发生心脑血管靶器官损害。因此予以养阴和瘀剔络法,保护血管内皮,稳定斑块,力图减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频率。

从治未病研究中规划防治代谢综合征策略

虽然有治未病思路作为指导,但临床缺少相应规范化防治策略,为MS患者提供治未病措施的参考,所以有必要经过充分的临床科研进行实践论证与归纳总结,形成完善的防治MS临床指南。

首先应当增加治未病研究的关注度与投入:统观全世界医学研究资源的分配状况,愈是在广大人们群众需要的促进健康和疾病防治领域,被研究者关注的程度愈低,研究资源投入愈少;反而在少数人易患的疑难杂症领域所花费的经费则愈多[4],这极大的浪费了医学科研资源。所以应当转变科研观点,把目标投向MS这样发病率较高的慢性疾病。除了病房以外,结合体检中心、治未病中心、三高门诊、社区医院等MS病人临床数据收集,以全面分析MS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次需要选择治未病研究的方法与内容:治未病研究存在相关问题有待解决,例如:治未病手段丰富多样,其研究内容选择面较广,且对不同的病患而言存在差异性,确定研究方向存在一定难度;在研究过程中需要推广治未病思想,充分调动病患的依从性和积极性;另外需要选取相应的临床观察指标,以作为疗效的参考等。因此在设计研究路线时,需要克服相应的困难,了解目前临床治未病的不足之处,在不同阶段的MS患者防治中寻求不同的治未病方案,观察生活方式改变、中医药干预的治疗效果。这些治未病措施得到充分的.试验依据后,应当进行归纳总结,投入到临床中,为更多的MS病人提供帮助。

治未病宣传使防治代谢综合征策略发挥充分价值

MS的罪魁祸首是人群缺乏相关的健康知识,在学校教育中缺乏系统的健康教育版块,以至于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迷失了自我,或埋头于工作之中,或恣意的享乐,挥霍着自己的健康。当众多MS患者得知,病魔缠身是自己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的,之后都纷纷表示后悔不已,可见治未病的潜在价值所在。不仅需要通过治未病研究整理的MS防治措施,而且要通过宣教,得到广泛运用,才能真正从根源上控制MS。

首先可以尽医生所能,鼓动病人对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进行宣传,亦可在院内集中MS病人,以及MS高发人群如干部、教师等,来院体检时开展健康讲座,将治未病研究防治策略进行相关辅导;其次治未病应当走入社会,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大型健康课堂等健康教育工作,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介,发表科普文章,举办讲座,并组织医护保健人员走进社区进行活动,通过义诊、咨询、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进行宣传[5];最后应该把健康素材编制成教材推广到中小学,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接触健康知识,参与到治未病的队列中去。

篇3:代谢综合征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研究对象均来自2009年8月至2010年5月上海市徐汇区田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共363例, 留取晨尿标本。MS的临床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拟定的CDS2004标准制订[4]: ( 1) 超重和 ( 或) 肥胖: 体质量指数 ( BMI) > 25 kg·m2; ( 2) 空腹血糖 ( FPG) >6. 1 mmol·L- 1和 ( 或) 75 g葡萄糖负荷后2 h血糖 ( 2 h PG) ≥7. 8 mmol·L- 1和 ( 或) 确诊为糖尿病并治疗者; ( 3) 血压≥140 /90 mm Hg和 ( 或) 已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并治疗者; ( 4 ) 三酸甘油 ( TG) ≥ 1. 7 mmol·L- 1和 ( 或) 高密度脂蛋白 ( HDL-C) 男< 0. 9 mmol·L- 1, 女< 1. 0 mmol·L- 1。具有上述4项中的3项即可确诊。

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有良好的依从性、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及剔除标准: 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 合并心血管、脑血管或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以及精神病, 未完成随访, 或未完成观察指标检测者。

1. 2调查方法

1. 2. 1观察人员使用统一设计的调查表, 参加临床调查研究的医护人员均接受研究相关的培训, 各项观察指标的检查均由专人负责完成。

1. 2. 2观察指标 ( 1) 一般资料: 由临床医师调查患者年龄、性别、饮食及运动习惯, 以及高血压、糖尿病、 高脂血症的疾病史和家族史等。 ( 2) 生物学指标: 固定一位护士检测MS患者的身高、体量、腰围、臀围和血压等, 血压测量2次后取其平均值。计算BMI, 根据WHO西太平洋地区肥胖症特别工作组提出的亚洲成人体质量分级建议[5]分析BMI值分布情况。根据中国成年人群适宜的腰围数标准[6], 分析男、女患者腰围分布情况; 根据中心性肥胖标准[7], 分析男女患者腰臀比 ( waist to hip ratio, WHR) 分布情况。

1. 3主要仪器和试剂

TRACE DSQ气质联用仪 ( Thermo公司) , 单糖标准品 ( Sigma公司) , 硼氢化钠、二甲亚砜、三氟乙酸、乙酸、乙酸酐、氯仿为分析纯试剂 ( 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 1-甲基咪唑 ( ALDRICH, 批号: 76696MMV) 。

1. 4尿液的定性检测和半定量分析

1. 4. 1样品处理嘱患者空腹来医院, 用尿杯留取清晨第1次尿液, 混匀后吸取2 ml置入2 ml试管中, 分别记录患者编号, 标本立即于- 80 ℃ 保存。每个尿样取200 μl, 置10 ml具塞离心管中, 加20 μl氨水和1 ml浓度为0. 5 mol·L- 1Na BH4 / DMSO溶液, 混匀, 40 ℃ 水浴还原反应1. 5 h, 逐滴加入100 μl乙酸破坏过量Na BH4, 加200 μl 1-甲基咪唑, 加1 ml乙酸酐, 混匀, 40 ℃ 水浴乙酰化10 min, 加2 ml水, 混匀, 40 ℃ 水浴中放置10 min, 取出, 加2 ml氯仿, 充分混匀萃取乙酰化产物, 于4 000 r·min- 1离心10 min, 小心吸出并弃去大部分上层水液, 再加5 ml水洗涤氯仿层1次, 吸取下层溶液, 用1 g无水硫酸钠干燥, 置样品瓶中备用。

1. 4. 2检测分析取样品1 μl,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 GC-MS) 检测, 色谱条件如下: 色谱柱, TR-5ms ( 60 m × 0. 25 mm × 0. 25 μm) ; 进样口温度为250 ℃; 载气He; 载气流速1 ml·min- 1。程序升温: 起始温度为140 ℃, 以2 ℃ ·min- 1升温至198 ℃, 保温4 min; 以4 ℃ ·min- 1升温至214 ℃, 1 ℃ ·min- 1升温至217 ℃ , 保温4 min; 以3 ℃ ·min- 1升温至250 ℃, 保温5 min。进样口温度为250 ℃, 传输线温度为250 ℃ , 进样体积为1 μl。离子源为EI, 离子源温度为250 ℃ , 质谱扫描范围为40 ~ 500。

1. 4. 3尿液的半定量分析根据定性分析检测结果, 选择合适的内标, 然后对尿液样本进行半定量分析。 取尿样200 μl, 置12 mm × 15 cm试管中, 加20 μl Allose内标溶液, 操作方法同1. 4. 1, 检测分析方法同1. 4. 2。

1. 6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 0统计学处理软件。变量均值以 ± s表示, 变量频数分布以百分比表示, 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2结果

2. 1一般资料及生物学指标

363例调查对象年龄为35 ~ 91岁, 平均 ( 69. 88 ± 9. 42 ) 岁; 其中≥ 21岁并< 45岁 ( 青年) 6例 ( 1. 65% ) , ≥45岁并<60岁 ( 中年) 46例 ( 12. 67% ) , ≥ 60岁 ( 老年及老年前期) 311例 ( 85. 67% ) 。

调查对象中男136例, 女227例; 男女总比例为0. 60 ∶ 1, 其中≥21岁并< 45岁的男女比例为1∶ 1 ( 3例∶ 3例) , ≥45岁并< 60岁的男女比例为0. 48 ∶ 1 ( 15例∶ 31例) , ≥60岁的男女比例为0.61 ∶1 ( 118例∶193例) 。

调查对象中, 248例 ( 68. 32% ) 有高脂高蛋白饮食的习惯, 67例 ( 18. 46% ) 有睡前加餐的习惯, 50例 ( 13. 77% ) 有吸烟史, 36例 ( 9. 92% ) 有饮酒史, 136例 ( 37. 47% ) 无经常运动习惯, 208例 ( 57. 30% ) 有高血压家族史, 101例 ( 27. 82% ) 有糖尿病家族史, 50例 ( 13. 78% ) 有肥胖家族史, 26例 ( 7. 16% ) 有高脂血症家族史, 341例 ( 93. 94% ) 有高血压病史, 306例 ( 84. 30% ) 有糖尿病病史, 190例 ( 52. 34% ) 有肥胖史, 166例 ( 45. 73% ) 有高脂血症病史。其中合并以上4种疾病中的3种者有162例 ( 44. 63% ) , 合并肥胖、 高血压病、糖尿病有86例, 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有43例, 合并肥胖、高血压病、高脂血症有28例, 合并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有4例, 合并以上4种疾病有64例 ( 17. 63% ) 。

2. 2 BMI、腰围、血压、血脂、血糖情况

BMI范围为17. 97 ~ 37. 11 kg · m- 2, 平均值 ( 25. 38 ± 2. 98) kg·m- 2。其中BMI正常者 ( 18. 6 ~ 22. 9 kg·m- 2) 76例 ( 20. 94% ) , BMI超过正常范围者为79. 06% : 超重者 ( 23. 0 ~ 24. 9 kg · m- 2) 96例 ( 26. 45% ) , Ⅰ度肥胖者 ( 25. 0 ~ 29. 9 kg·m- 2) 166例 ( 45. 73% ) , Ⅱ度肥胖者 ( ≥30 kg·m- 2) 25例 ( 6. 89% ) 。

136例男性患者腰围在77 ~ 130 cm之间, 平均 ( 93. 82 ±8. 00) cm, 腰围> 85 cm者120例 ( 88. 24% ) ; 227例女性患者腰围在74 ~ 133 cm之间, 平均 ( 89. 34 ± 8. 07) cm, 腰围> 80 cm者206例 ( 90. 75% ) 。本组中腰围超过正常范围者占89. 81% 。

调查对象的收缩压平均 ( 137. 90 ± 14. 39) mm Hg, 其中高于正常者 ( ≥140 mm Hg) 158例 ( 43. 53% ) ; 舒张压平均 ( 78. 73 ± 9. 23) mm Hg, 其中高于正常者 ( ≥90 mm Hg) 70例 ( 17. 81% ) 。空腹血糖平均 ( 7. 24 ± 2. 01) mmol · L- 1, 其中高于正常者 ( > 6. 1 mmol· L- 1) 255例 ( 70. 25% ) ; 餐后2 h血糖平均 ( 10. 68 ± 3. 86) mmol·L- 1, 其中高于正常者 ( >7. 8 mmol·L- 1) 270例 ( 74. 38% ) 。三酰甘油平均 ( 1. 59 ± 1. 01) mmol · L- 1, 其中高于正常者 ( > 1. 7 mmol · L- 1) 117例 ( 32. 23% ) ; HDL-C平均 ( 1. 35 ± 0. 37) mmol·L- 1, 其中低于或高于正常者 ( < 1. 04 mmol · L- 1或> 1. 55 mmol·L- 1) 104例 ( 28. 65% ) 。

2.3 MS患者尿代谢产物中糖代谢成分的鉴定

GC-MS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

经GC-MS检测分析, 从363例MS患者尿液代谢产物中鉴定出10个糖类相关成分, 按照对模型的意义大小排列, 依次为4碳糖类成分 ( C41、C42) 、木糖 ( Xyl) 、五碳糖阿拉伯糖 ( Ara) 、肌醇 ( ino C、ino D) 、六碳糖甘露糖 ( Man) 、肌醇 ( ino A) 、塔罗糖 ( Tall) 和葡萄糖 ( Glc) 。

2. 4 MS不同组别之间基线资料比较

本次调查363例患者中有37例患者无糖尿病病史, 且本次调查中空腹及餐后2 h血糖结果均正常, 归为第1组。有14例患者有糖尿病病史, 但本次调查中空腹及餐后2 h血糖结果均正常, 归为第2组。无论有无糖尿病病史, 本次调查中空腹或 ( 和) 餐后2 h血糖结果异常的患者有312例, 归为第3组。采用卡方检验进行3组之间性别比较, 采用One-way ANOVA过程 ( LSD法) 进行3组之间年龄比较。

卡方检验结果提示, 3组之间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方差齐性检验结果提示, 3组样本所在各总体方差齐。LSD分析结果表明, 经两两比较, 3组之间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2. 5 MS不同组别之间尿液糖代谢成分分析

采用One-way ANOVA过程 ( LSD法) 进行3组之间10个尿液糖代谢成分比较, 结果见表1。

从方差齐性检验结果来看, 尿液C41、C42、Ara、 Xyl、Tall和ino D成分在3组之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提示3组样本所在各总体方差齐。 LSD分析经两两比较结果表明, 3组之间尿液C41、 C42、Ara、Xyl、Tall和ino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尿液Man、ino A、Glc和ino C成分在3组之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提示3组样本所在各总体方差不齐。所以, 采用非参数分析方法中的秩变换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此时尿液Man和ino A成分LSD分析经两两比较结果表明, 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均P > 0. 05) 。尿液Glc成分LSD分析结果为第1组与第3组、第2组与第3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均P < 0. 05) , 第1组与第2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尿液ino C成分LSD分析结果为第1组与第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第1组与第2组、第2组与第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均P > 0. 05) 。

3讨论

3. 1 MS患者的一般情况

成人MS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 45岁以上男性、50岁以上女性的患病率明显升高, 65 ~ 69岁患病达到高峰[8]。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MS患者平均年龄为69. 88岁, 其中≥60岁患者占85. 67% , 符合以上文献报道。就性别而言, 女性患者多于男性, 尤其是50 ~ 69岁女性患者显著多于男性, 该结果与文献[9] 报道亦类似。50岁以后女性患者处于围绝经期, 代谢状况变化较男性明显, 这与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有关[9]。雌激素能通过增强胰岛素信号转导, 增加糖、 脂代谢酶的活性[10]。

MS的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本次调查中分别有57. 30% 、27. 82% 、13. 78% 和7. 16% 的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高脂血症家族史。此外, 不合理的生活方式也是MS发病的危险因素。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分别有68. 32% 、18. 46% 、13. 77% 、9. 92% 的患者有高脂高蛋白饮食、睡前加餐、吸烟、饮酒史, 有37. 47% 的患者无经常运动习惯 ( 每周运动少于3次, 每次运动少于30 min定义为缺少运动) 。

从现病史看, 分别有93. 94% 、84. 30% 、52. 34% 、 45. 73% % 的患者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形体肥胖、血脂紊乱病史。由此可见, 在各代谢异常组分中, 以高血压病、糖尿病的发生率为最高。本次调查中有44. 63% 的患者同时合并有3种疾病, 以肥胖+ 高血压病+ 糖尿病的形式最为多见。但亦有研究表明, 以超重/肥胖+ 血脂异常+ 高血压多见[11-12], 同时合并4种疾病者占17. 63% 。

因此, 本病宜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 遵从科学、 健康的生活方式, 包括控制饮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等, 加强对高危人群的血压、体质量、血糖、血脂等监测管理, 病情严重者还应联合药物治疗。

3. 2尿液糖代谢成分检测的意义

尿液作为人体整体代谢终产物输出的主要途径之一, 其代谢物的波动不仅能够反映机体整体代谢的特征, 还可能是局部组织或器官功能异常的外在表现。 而且, 尿液样本因具有取样方便和非侵入性的特点, 而成为代谢组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分析对象。

MS是一组以胰岛素抵抗为共同病理生理基础的临床症候群。糖代谢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正常情况下食物中的葡萄糖被肠道吸收后, 经门静脉到肝脏, 一部分转化为肝糖原储存起来, 剩余部分进入血循环; 其他单糖如甘露糖、果糖和半乳糖从肠道吸收后, 必须经肝脏转换为葡萄糖才能加以利用。葡萄糖以游离形式在血液中运行, 多通过弥散方式进入体内细胞, 但进入脂肪及肌肉组织, 则需要胰岛素的帮助。葡萄糖进入细胞后, 在己糖激酶的催化下, 由三磷酸腺苷 ( ATP) 磷酸化, 形成6-磷酸葡萄糖 ( G-6-P) 进入糖代谢, 或最终作为生命活动的能源, 或转化为结构多糖以及核糖等功能物质。健康人血循环中的葡萄糖经肾小球滤过, 全部能从肾小管回吸收, 故正常人尿中无糖成分。 如果胰岛素绝对缺乏和 ( 或) 胰岛素生物效应降低, 则造成血糖升高等代谢紊乱以及血管、神经等慢性并发症, 继而表现在尿液产物中有相应的糖类成分表达。

本研究采用了代谢组学常用的质谱分析法, 这是一种先将物质离子化, 按离子的质荷比分离, 然后测量各种离子谱峰的强度而实现分析目的的分析方法。质量是物质的固有特征之一, 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质量谱- 质谱, 利用这一性质, 可以进行定性分析; 谱峰强度与它代表的化合物含量有关, 利用这一点, 可以进行定量分析。我们通过该方法在363例MS患者尿液中鉴定出了10个糖类相关成分, 并对MS患者尿液代谢色谱图进行化合物检索, 鉴定出该10种糖类相关成分分别为C41、C42、Xyl、Ara、ino C、ino D、Man、ino A、Tall和Glc。其中4碳糖类成分为葡萄糖代谢的中间产物。木糖在体内均以结合形式出现, 它是糖蛋白中糖链和丝氨酸或苏氨酸的连接单位。阿拉伯糖在小肠蔗糖酶的作用下能分解为葡萄糖和果糖。肌醇严格意义上讲是水溶性维生素, 能对代谢酶发挥胰岛素样作用。 甘露糖在体内不能很好代谢, 摄入的甘露糖90% 都会在30 ~ 60 min内通过小便排出, 残余尿中99% 会在未来8 h随尿液排出。塔罗糖又称水解乳糖, 至今意义不明。所以, 在患者尿液中检测到以上成分说明了363例MS患者存在尿液糖代谢紊乱现象。

为了进一步分析以上10种尿液糖代谢成分与MS的关系, 我们将363例MS患者分成了无糖尿病病史且本次调查中空腹及餐后2 h血糖均正常组、有糖尿病病史但本次调查中空腹及餐后2 h血糖均正常组和无论有无糖尿病病史, 本次调查中空腹或 ( 和) 餐后2 h血糖异常组, 经过两两比较发现, 3组尿液中的C41、C42、Ara、Xyl、Tall、Man、ino A、ino D成分无显著性差异。提示这些糖代谢成分与MS患者糖尿病血糖控制情况无相关性。但尿液Glc成分与MS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相关。尿液ino C成分可能与MS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相关。提示测定尿液中Glc含量可能可以作为判断血糖控制是否正常的监测指标, ino C可能可以作为补充指标。因此, 今后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尿液糖代谢成分与MS之间的关系, 观察MS患者血糖值的变化与尿液成分检查结果的动态关系, 排除肾脏疾病或肾功能异常引起的肾糖阈异常对尿液成分的影响等, 为临床诊治MS提供更为可靠的客观依据。

参考文献

[1]MEIGS J B, WILSON P W, NATHAN D M, et al.Prevale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in the San Antonio Heart and Framingham Offspring Studies[J].Diabetes, 2003, 52 (8) :2160-2167.

[2]BONORA E, KIECHL S, WILLEIT J, et al.Metabolic syndrome:epidemiology and more extensive phenotypic description.Cross-sectional data from the Bruneck Study[J].Int J Obes Relat Metab Disord, 2003, 27 (10) :1283-1289.

[3]脑卒中、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进一步研究协作组.11省市队列人群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2, 36 (5) :298-300.

[4]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代谢综合征研究协作组.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关于代谢综合征的建议[J].中华糖尿病杂志, 2004, 12 (3) :156-161.

[5]傅祖植.开展与肥胖症相关课题的研究是新世纪的迫切任务[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0, 16 (2) :65-62.

[6]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我国成人体质量指数和腰围对相关疾病危险因素异常的预测价值:适宜体质量指数和腰围切点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2, 23 (1) :5-10.

[7]朱翠凤, 卞苏环, 刘颜, 等.腰臀比值和体质指数在风险预测代谢综合征的应用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06, 9 (17) :1411-1413.

[8]陈蕾, 贾伟平, 陆俊茜, 等.上海市成人代谢综合征流行调查[J].中华心血管杂志, 2003, 31 (12) :909-912.

[9]孙国祥, 周正元, 吴国强, 等.苏州地区代谢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6, 14 (3) :215-216.

[10]周寿红.雌激素与胰岛素抵抗[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05, 13 (3) :390-392.

[11]殷堰, 刘国柱, 庄培悦.广州市某社区中老年居民代谢综合征流行病学特征[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8, 22 (1) :75-77.

篇4:代谢综合征:代谢性疾病的前兆

在这次聚会上,大家从班长住院这件事上或多或少地都意识到了自身的健康危机,谈论最多的不是位子、票子、孩子,而是“身子”。真是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几乎将近一半的同学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健康问题,有的血压高、有的血脂高、有的血糖高,还有的“三高”全沾。不经意间,从事医疗工作的我竟成了这次聚会的主角,我给老同学们重点讲的内容是:生活方式与代谢综合征。

什么是代谢综合征

提起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脂肪肝、痛风等等这些代谢性疾病,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但若提起代谢综合征,恐怕许多人还真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事实上它是许多代谢性疾病的前兆,当你了解了代谢综合征之后就会发现,它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甚至早已存在于你我身上。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代谢综合征的“庐山真面目”:

严格地讲,代谢综合征不能算作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指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高血压、血糖异常、血脂紊乱、微量白蛋白尿、高尿酸血症、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等多种代谢异常在同一个人身上集结的一种病态症候群,它与过去常说的“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或“X综合征”其实是一回事。

如何诊断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尚无一个全球统一的诊断标准,国内外不同的学术组织诊断标准都不完全一样,但其核心内容基本上大同小异。以下介绍的分别是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和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关于本病的诊断标准:

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04年制定的我国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具备以下4项中的3项或以上者即可诊断为代谢综合征:

1、超重和(或)肥胖:体重指数≥25千克/平方米;

2、高血糖:空腹血糖≥6.1毫摩尔/升及(或)餐后2小时血糖≥7.8毫摩尔/升,及已经确诊糖尿病者;

3、高血压:收缩压/舒张压≥140/90毫米汞柱者;

4、血脂紊乱:空腹血甘油三酯(TG)≥1.7毫摩尔/升及(或)空腹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男性<0.9毫摩尔/升、女性<1.0毫摩尔/升者。

国际糖尿病联盟2005年提出的诊断标准是以中心性肥胖为核心,合并血压、血糖、甘油三酯升高和/或HDL-C降低。其具体内容是:

1个必备的条件将肥胖作为诊断代谢综合征的必要条件。这里所说的肥胖特指“中心性肥胖”,而不是一般的肥胖,以腰围作为标准。考虑到种族和性别差异,其标准也不同。欧州男性腰围≥94厘米,女性≥80厘米;中国男性≥90厘米,女性≥80厘米为准。

2个多选条件在有中心性肥胖的情况下,以下4项中有2项达标即可诊断。

甘油三脂(TG)≥1.70毫摩尔/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男性<1.03毫摩尔/升,女性<1.2毫摩尔/升;

血压≥130/85毫米汞柱(或收缩压≥13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85 毫米汞柱);

空腹血糖≥5.6 毫摩尔/升或餐后2小时血糖≥7.8 毫摩尔/升或有糖尿病史。

两相对比可以看出,IDF的诊断标准较我国的标准更为严格。

代谢综合征是如何发生的

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多数学者认为“胰岛素抵抗”是促发代谢综合征的始动因素,其过程可概括为:胰岛素抵抗→继发性高胰岛素血症→糖脂代谢紊乱及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

我们知道,导致“胰岛素抵抗”的首要原因是肥胖,而后者则与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

中年白领是代谢综合征的重灾区。一方面,作为高收入阶层,顿顿美酒佳肴,导致营养过剩,血脂、血尿酸升高。另一方面,工作性质久坐少动,能量消耗不足,导致身体过早发福。再就是,他们作为社会中坚及单位骨干,需要承担超负荷的工作,机体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导致心率加快、周围血管收缩及血压升高。

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现状及其危害

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调查报告,目前在中国城市20岁以上的人群中,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为14%~16%,即每6~7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患有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随年龄而增加,在50~70岁人群中达到发病高峰。需要警惕的是,代谢综合征年轻化趋势非常明显,许多30岁左右的年轻人在体检时查出高血压、血糖偏高、血脂异常、脂肪肝、肥胖等比比皆是,久坐少动、工作压力大的办公室白领问题尤为突出。

由肥胖、高血压、高血糖和血脂异常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组合而成的代谢综合征,早期可能没有什么症状,但其对患者的损害是不知不觉、悄无声息的。从长远角度看,它可以显著增加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危险。代谢综合征患者发生冠心病、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的3倍,如不积极加以控制,还会导致猝死等严重后果。

国外报告的一项针对35~70岁人群的调查表明,在未来7年中,每8个人就会有1人死于代谢综合征,因此,代谢综合征目前已成为一个比较严峻的现实问题,防治代谢综合征已成为各国政府及卫生部门的当务之急。

代谢综合征的高危人群

代谢性疾病发病的高危人群有:

40岁以上者;

有一项或两项代谢综合征组成成分(如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但尚不符合诊断标准者;

有心血管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痛风、多囊卵巢综合征者;

有肥胖、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尤其是多项组合代谢综合征家族史者。

代谢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如果你是代谢综合征的高危人群,临床上又出现身体不适、疲乏无力等自觉症状,就要到正规的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体检,由临床医生给你做出明确诊断。力求做到“四早”,即早检查、早诊断、早预防、早治疗。

代谢综合征的预防与治疗

防治代谢综合征的手段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干预”,要求全面控制各种代谢异常。其中减肥是核心,其最终目的是为了预防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及2型糖尿病的发生。

生活方式的干预

生活方式干预是远离代谢综合征的重要手段。

饮食方面要求低热量、低脂肪(少吃动物内脏、蛋黄、鱼子、奶油及油炸食品)、低盐(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饮食,适当增加水果、蔬菜和粗粮,戒除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

运动方面要求长期坚持规律性的体育锻炼,以达到消耗热量、减轻体重、降低血糖之目的。由于肥胖是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源头,因此,超重或肥胖者应务必做到:

一个信念:与肥胖决裂;两个要素:不多吃一口,不少走一步;三个不沾:不吸烟、不喝酒、不熬夜;四个检查:定期检查血压、查血糖、查血脂、查血粘度;五六个月:减肥不求速成,每月减1~2公斤即可;七八分饱:饮食上要“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吃序颠倒”,即每餐只吃七八分饱,以素为主,营养均衡,进餐时先吃青菜,快饱时再吃些主食、肉类;远离西式快餐。

药物干预

对于生活方式干预后效果仍不满意者,应加用药物治疗,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针对组成代谢综合征的各个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如降压、降糖、调脂等等。

目前认为,“胰岛素抵抗”是导致代谢综合征的中心环节,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及双胍类药物(如格华止)可分别改善外周及肝脏的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是代谢综合征的首选治疗药物。此外,此类药物还可通过降糖、调脂、抗纤溶、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减轻炎症反应等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具有潜在的器官保护作用。

美国曾对25~44岁存在糖代谢受损人群进行二甲双胍降糖和生活方式干预,结果发现可以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同时切记心存幻想,别以为有了药物就可以放松饮食与运动的治疗。

专家提醒

篇5: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是指腹部肥胖、糖调节受损或2型糖尿病、高血压和血脂紊乱、胰岛素抵抗、高尿酸血症、微量白蛋白尿等以引起多种物质代谢异常为基础的病理生理改变,促发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危险因素的聚集,最终导致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的临床综合征。对临床1月一6月收治的7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代谢综合征患者7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28~ 79岁,平均年龄43岁。均符合中华医学会代谢综合征(n etabol,ic syndrom e, M S)诊断标准。多食易饥、疲乏无力、怕热多汗、皮肤温暖湿润(尤以手足掌、脸、颈、胸前、腋下等处皮肤红润多汗),平时可有低热,危象时有高热。

1. 2方法治疗主要是要有效减轻体重,减轻胰岛素抵抗,控制血糖,改善脂代谢紊乱,控制血压等。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D、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H),其次可以选用p受体阻滞剂、嗓类利尿剂和钙离子拮抗剂。

2护理

2. 1运动指导减轻体重,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纠正代谢紊乱;强健体魄,增加身体抵抗力。轻至中等强度体力活动,从较低强度开始,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提倡每日进行,20 m in开始,逐渐增加到1~2 h沮。有氧运动,如骑自行车、擦地板、散步、跳舞、行走、跑步、骑车、爬楼梯等,同时在生活中增加运动的成分,如以步代车、以爬楼梯代替坐电梯等。

2. 2用药护理护士要了解各类药物的作用和代表药物及作用机制。减肥药物目的是减轻体重。常用药物有西布曲明(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和5-轻色胺再摄取,减少摄食)和奥利司他(抑制胃肠道胰脂肪酶,减少脂肪吸收)。二甲双胍和噻唑烷二酮二酮类药物(C7.D S),胰岛素增敏制,通过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减轻胰岛素抵抗,二甲双胍还有降低血糖的作用。降脂药常用药物有贝特类和他汀类。降压药降压目标是收缩压多130mm Hg(lmm Hg--0.133kPa),舒张压多80 m m H goACE丁的代表药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培睬普利、福辛普利等。ARH的代表药物有科素亚、安搏维和代文等,它们小仅有较好的降压作用,还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2. 3病情观察注意严密监测患者的脉搏、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及血糖、血脂、体重、体型的变化,及时发现各种危险因素,提供诊疗依据。嘱咐患者坚持按时按量服药,观察疗效和小良反应。观察患者饮食、睡眠、排便及活动状况,及时给予干预和协助。定期进行心电图、凝血系列、血粘度、血管H超的检查,及时发现异常,去除潜在/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

2. 4心理护理很多疾病与心理和情绪因素有密切关系,又称心身疾病,这类疾病的发生、发展都小同程度受到心理、社会、情绪等各方面的影响。正确评估和分析MS患者的心理,理顺环境因素对MS患者的影响,进行有效地针对教育,疏通心理,解除生活、工作压力,鼓励保持愉快的心态,培养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

3结果

经治疗,65例治疗护理效果满意,5例因并发症病情加重。

4讨论

MS是心血管病的多种代谢危险因素在个体内集结的状态。MS主要由肥胖、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等组成。MS的中心环节是肥胖和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是MS的基本特征。防治的主要目标是预防临床心血管病、2型糖尿病,使肥胖、血糖、血脂、血压等务必达到控制标准。向患者讲解代谢综合征的危害,代谢综合征有多种危险因素聚集,且其效应小是简单相加,而是协同加剧。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控制体重在理想范围。合理饮食:限制总热量,限制饱和脂肪酸和食盐的摄入。多食蔬菜和水果,选择全谷物、高纤维的食物。合理分配营养,总热量的40%~50%由糖类饮食提供,减少简单糖类(如水果、果汁、麦芽糖等)摄入,增加复合糖类(如谷物、薯类、大豆、麦片)摄入。摄入蛋白质0.8~ 1.0 g/Qcg d),月旨肪及饱和醋肪酸供能分别总热量的30%及10%,增加膳食纤维含量2035 g/d,通过选择瘦肉、蔬菜、脱脂或低脂(含脂量为1%)奶制品等保证每天摄入的胆固醇300 m g,尽量少食用添加糖的饮料及食物,少摄取食盐,并注意补充可溶性纤维及富含异黄酮、木质素的植物雌激素食物,如大豆、葛根。特别对于妇女,富含植物雌激素的食物可减少停经后妇女甘油三的升高,减少MS的发生。提倡每日进行轻至中等强度体力活动30min,如骑自行车、擦地板、散步、跳舞等叫。抽烟、戒烟、早戒烟。代谢综合征发病主要与其饮酒量有关,适量饮酒通过减少胰岛素抵抗,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改善高凝和炎症前状态,有利于MS的防治,而过量饮酒则可增加肥胖、糖尿病、高三酞甘油血症、高血压的发病率,从而促进MS的发生,要提高饮酒对健康危害性的认识,消除社会上小良因素的影响,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查字典范文网

篇6:代谢综合征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提出“新基础教育”理论,主张“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她致力于重建一种课堂教学新理念,让课堂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让课堂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的生命价值,在这种研究倾向推动下,有幸观摩了我校老师展示的一节校级公开课“蛋白质的代谢与三大营养物质的关系”,整节课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让人耳目一新,这节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这节公开课中,教师不是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进行灌输,而是把学生当作活生生的人进行培养,在培养过程中教师依据生物学科的特点、规律,遵循新陈代谢的轨迹,引导学生走向更加完整、和谐的境界。鉴于生物课的丰富性与多元性,我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与阐释教师对课堂的把握和展示。

1、激发兴奋点

良好的教学环境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以此为中介促进学生智力活动的进行和个性的发展。上课伊始,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把上一节课的内容进行回忆,并顺利地导入新课当中,足见教师驾驭教材和课堂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创设情境,问题探究—激发思考,提出假设——引导分析,自学导读——师生交流,练习巩固。其中问题探究,分组讨论,交流讨论结果,可诱导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小组的交流,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评价时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并及时激励和点拨,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动力,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

2、播种知识点:

教师教学时不是简单的向学生灌输全部教学内容,而是激活与播种知识,让学生进行思考与运用,促使学生智力的生成,通过蛋白质的三个来源和三个去向,把握知识的内在结构与联系,注重知识的深化与应用,通过讲解三大营养物质的关系,使学生形成辨证统一的思想,建立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通过营养与健康让学生联系当今健康教育与饮食研究的新进展,重视知识的提升与联想,同时教师不失时机的制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受课堂教学的魅力。如展示课件——人体消化系统、蛋白质代谢过程、练习题。让学生将纵向知识与横向知识结合起来,从图形观察、认真思考、口头表述,让学生将静态知识与动态知识结合起来,完成重、难点的突破。

3、建立支架点

围绕学习主题,教师有意识地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分解,设计成一个个知识框架。如将蛋白质代谢分为三个去路,再教会学生记忆必要的口诀,三大营养关系分为五个问题进行自学导读,然后将学生引入框架中让其进行探索,探索初,教师采用提问、演示等方法进行启发引导;探索中,教师适当提示,让学生探索、交流,达到对新知识较全面、正确的理解,最终完成对新知识的建构,促进知识的生成。

4、培植生长点

在这节课中,教师尽力营造支持性、宽松性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小组讨论与合作,尽可能的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发展,在合作学习中增知,在探究学习中创新。但遗憾的是,因为是借班上课,分组讨论和自学导读时,设计问题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情,学生闪光点不多,因时间紧,讨论交流没有充分展开拔高,课堂预期的效果不佳,学生参与面不广,气氛较沉闷。

5、授课中教师的闪光点

这是一节务实、扎实的课,老师基本功过硬,教师对学生的反馈,敏感性强,善于捕捉各种教育机会,多媒体课件制作科学严谨,起到了为教学服务的辅助作用。教师课堂语言清晰,声音宏亮,节奏感强,教态自然,亲切、从容,课堂上有多处师生真实人格的彰显与张扬,因此,整个课堂展示出了老师与部分学生智慧的闪现,创新的共鸣。

听课后教学反思:

1、授课内容反思

本节课内容涉及过多,但难点“三大营养物质关系”突破不够,这一知识点在高考中多次出现,(图形变化,思维能力)试题,我校学生以往得分偏低,应引起重视。

2、课堂评价反思

对学生的多元评价,还嫌不足,比如,有一男生两次回答问题,一次比一次好,说明该生善于探索,且知识面较宽,善于积累等等,还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教师都要及时准确点评,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内在动机,不断促进和强化不同层次的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真正落实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理念。

3、今后课堂教学建议

建议今后应继续尝试把课堂还给学生,相信学生,让课堂真正充满生命的活力。

4、教学反思的激发

高老师在上公开课之前进行了试教,主动的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分享同事对教学的理解,直面自己教学中的问题,积极寻找最佳的教学思想与教学对策,上公开课后,与我校生物教师交流,主动构建学习共同体,积极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客观梳理自己的教学思绪,这种意识的反思推动了教师更深层的思考与学习,促使教师的实践能力不断提高,专业能力不断发展,引发的专业体验就会进一步激发教师敬业精神,促进教师人生价值和生命的实现。

篇7:代谢综合征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提出“新基础教育”理论,主张“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她致力于重建一种课堂教学新理念,让课堂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让课堂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的生命价值,在这种研究倾向推动下,有幸观摩了我校老师展示的一节校级公开课“蛋白质的代谢与三大营养物质的关系”,整节课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让人耳目一新,这节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这节公开课中,教师不是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进行灌输,而是把学生当作活生生的人进行培养,在培养过程中教师依据生物学科的特点、规律,遵循新陈代谢的轨迹,引导学生走向更加完整、和谐的境界。鉴于生物课的丰富性与多元性,我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与阐释教师对课堂的把握和展示。

1、激发兴奋点

良好的教学环境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以此为中介促进学生智力活动的进行和个性的发展。上课伊始,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把上一节课的内容进行回忆,并顺利地导入新课当中,足见教师驾驭教材和课堂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创设情境,问题探究—激发思考,提出假设——引导分析,自学导读——师生交流,练习巩固。其中问题探究,分组讨论,交流讨论结果,可诱导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小组的交流,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评价时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并及时激励和点拨,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动力,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

2、播种知识点:

教师教学时不是简单的向学生灌输全部教学内容,而是激活与播种知识,让学生进行思考与运用,促使学生智力的生成,通过蛋白质的三个来源和三个去向,把握知识的内在结构与联系,注重知识的深化与应用,通过讲解三大营养物质的关系,使学生形成辨证统一的思想,建立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通过营养与健康让学生联系当今健康教育与饮食研究的新进展,重视知识的提升与联想,同时教师不失时机的制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受课堂教学的魅力。如展示课件——人体消化系统、蛋白质代谢过程、练习题。让学生将纵向知识与横向知识结合起来,从图形观察、认真思考、口头表述,让学生将静态知识与动态知识结合起来,完成重、难点的突破。

3、建立支架点

围绕学习主题,教师有意识地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分解,设计成一个个知识框架。如将蛋白质代谢分为三个去路,再教会学生记忆必要的口诀,三大营养关系分为五个问题进行自学导读,然后将学生引入框架中让其进行探索,探索初,教师采用提问、演示等方法进行启发引导;探索中,教师适当提示,让学生探索、交流,达到对新知识较全面、正确的理解,最终完成对新知识的建构,促进知识的生成。

4、培植生长点

在这节课中,教师尽力营造支持性、宽松性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小组讨论与合作,尽可能的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发展,在合作学习中增知,在探究学习中创新。但遗憾的是,因为是借班上课,分组讨论和自学导读时,设计问题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情,学生闪光点不多,因时间紧,讨论交流没有充分展开拔高,课堂预期的效果不佳,学生参与面不广,气氛较沉闷。

5、授课中教师的闪光点

这是一节务实、扎实的课,老师基本功过硬,教师对学生的反馈,敏感性强,善于捕捉各种教育机会,多媒体课件制作科学严谨,起到了为教学服务的辅助作用。教师课堂语言清晰,声音宏亮,节奏感强,教态自然,亲切、从容,课堂上有多处师生真实人格的彰显与张扬,因此,整个课堂展示出了老师与部分学生智慧的闪现,创新的共鸣。

听课后教学反思:

1、授课内容反思

本节课内容涉及过多,但难点“三大营养物质关系”突破不够,这一知识点在高考中多次出现,(图形变化,思维能力)试题,我校学生以往得分偏低,应引起重视。

2、课堂评价反思

对学生的多元评价,还嫌不足,比如,有一男生两次回答问题,一次比一次好,说明该生善于探索,且知识面较宽,善于积累等等,还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教师都要及时准确点评,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内在动机,不断促进和强化不同层次的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真正落实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理念。

3、今后课堂教学建议

建议今后应继续尝试把课堂还给学生,相信学生,让课堂真正充满生命的活力。

4、教学反思的激发

高老师在上公开课之前进行了试教,主动的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分享同事对教学的理解,直面自己教学中的问题,积极寻找最佳的教学思想与教学对策,上公开课后,与我校生物教师交流,主动构建学习共同体,积极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客观梳理自己的教学思绪,这种意识的反思推动了教师更深层的思考与学习,促使教师的实践能力不断提高,专业能力不断发展,引发的专业体验就会进一步激发教师敬业精神,促进教师人生价值和生命的实现。

篇8:代谢综合征

1.1 对象

选取我市体检市民中脂代谢异常患者与无脂代谢异常者各50例, 分为异常组与对照组, 年龄介于16~65岁之间, 男53例, 女47例。两组间性别年龄按比例分配。

1.2 方法[2]

⑴基本参数测定:分别测量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 (HDL) ﹑低密度脂蛋白 (LDL) , 测量身高时需赤脚, 精确到1cm;测量体重时赤脚, 精确到0.1kg。⑵诊断标准:我国诊断标准: (1) 超重或 (和) 肥胖:体重指数 (BMI) 25; (2) 高血糖:空腹血糖≥6.1mmol/L, 及 (或) 餐后2h血糖≥7.8mmol/L, 及 (或) 已确诊为糖尿病并进行治疗; (3) 高血压:血压≥140/90mmHg, 及 (或) 已确诊为高血压并进行治疗; (4) 血脂紊乱:空腹血甘油三酯≥1.7mmol/L, 及 (或) HDL<0.9umol/L (男) 或1.0umol/L (女) 。上述4条中具备3条MS诊断成立。⑶统计方法: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受试者基本参数测量比较, 见表1

注:两组比较P<0.01

注:两组比较P﹤0.05

3 结语

近年来, MS的发病率逐年增高, 我国上海调查显示:MS的发病率在14%~18%。MS不但发病率高, 而且可继发机体重要脏器的损害, 现已确认其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3], 美国2002年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报告Ⅲ (NCEP-ATPⅢ) 指出:MS的主要结局为心血管疾病, 也可引起或加重肾脏病变[4]。成人不同种群研究结果表明, 内脏或腹腔内脂肪积聚与MS的发生密切相关。肥胖﹑血脂异常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在生命早期已经存在。MS的脂质代谢异常, HDL降低和LDL的升高, 尤其是其中低密度脂蛋白比例增高, 若脂代谢异常持续存在, 即可引起或加重肾脏损害, 促进肾小球硬化。本临床分析显示:在脂代谢异常的基础上, 若合并有肥胖﹑高血压﹑高血糖, 则MS的发生率明显升高。脂代谢异常组MS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此结果证实:脂代谢异常与MS的发生显著相关。

综上所述, 脂代谢异常与MS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脂代谢异常组MS危险因素增加。建议我国人群, 若发现血脂异常应积极治疗, 力争血脂达标, 才能有效防止代谢综合症的发生, 从而预防心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娄东辉, 陆强, 马春明, 等.青少年腰围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8, 28 (3) :194~196.

[2]HirschlerV, ArandaC, De Lujan CM, et al.Can waist circum-ference identify children with the metbolic syndrom[J].Arch Pediatr Adolesc Med, 2005, 159:740~744.

[3]KLEIN B E, KLEIN R, LEE K E.Components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iabetes in Beaver Dam[J].Diabetes Care, 2002, 25:1790~1794.

上一篇:如何看待莫言获奖下一篇:对年轻党员的素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