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人性

2024-04-11

感悟人性(精选12篇)

篇1:感悟人性

稿件来自:1002班 郭睿韬投稿类型:故事乐园投稿时间:2010年10月14日

感悟人性

—读《格列佛游记》有感 对于生活,我们可以做出感悟。对于人,我们同样可以做出感悟。人,是伟大的?是自私的?是渺小的?是贪婪的?是„„对于有关人的种种问题,《格列佛游记》可以做出解释,人的欲望,英国当时的政治,智慧的渺小„„

《格列佛游记》是著名讽刺家斯威夫特所作,整个作品拥有强烈的讽刺色彩。虽然是童话,但中间没有梦幻,更多的是对人性,对英国当时政治的批评与讽刺。书中分为四部分游记,其中“大人国”“小人国”两部分。以在大人国、小人国的经历,强烈抨击英国的18世纪资本主义统治。特别是在大人国一章中,国王、贵族那种没有德行的行为,可笑又令人厌恶。人性的贪婪,被放大了,这就是当时的统治。瞧不起人、固执己见的王族,有着为所欲为的行为。在第三部分中,主人公来到一个只有数学与音乐的国家,四处的荒地没有人耕种,富丽堂皇的房屋视为愚蠢。有着向上精神的人,要么被贵族的好高骛远的风气感染,要么被人视为傻子,在无边的痛苦中生活。读着这些,我在心中给自己盯上了一颗钉子。这颗钉子就是反思。我不断反思着人那无休止的欲望,这是这欲望造成可笑、荒唐的场景。在最后一章“慧骃”

国,也就是慧马国中,我再一次想到人与人之间的残暴,争权夺利,这有意义吗?从慧马们的言行中,可以深深感受到他们无边的,深沉的智慧,但同时又是单纯、天真的智慧。我又在想,如果人能简单一点,单纯一点,像婴儿那样不受影响,这“人性”应该是多美的词语呀!

故事是简单的,含义是深刻的,斯威夫特笔下的童话游记,却是经过岁月沉淀的人才能真正的完全的读懂。从来看不惯讽刺作品的我,却被极具讽刺色彩的作品吸引。也许,比起泰戈尔的深情,徐志摩的多情所能表达出的人性美来说,《格列佛游记》对人性的批评,更能对人进行一种深入的净化,使人性愈发纯洁、简单。或许,我的想法是幼稚的,因为我没有经过岁月的打磨,但,我更愿意保留身上的幼稚,因为简单即是美。

人,是繁杂的,是形形色色的。世界因善、恶相存多姿多彩,世界不可能没有愚蠢。没有愚蠢,人就是麻木的,我们只能去向善,一次次净化自己。

愿世间多一些简单。

篇2:感悟人性

感悟人性作文800字

在昨天我回家的路上,我从的士的广播中听到了这样一篇报道:深圳有一个专用墨汁、石蜡制造红薯粉的窝点被警方发现并捣毁。而据这个厂的老板说,他是从东莞学来的,而东莞还有几十家像这样制作红薯粉的厂家。

听到这样一篇报道,我震惊了。

现在的人究竟是怎么了。竟然沦落到这种样子,连吃的东西里都敢这样掺假。他们的道德呢?良知呢?人性呢?

我曾看过这样一本书,里面讲述的是人类的发展史。

在最初的远古时期,人们都非常诚信,辛苦劳动。

而到后来,人群中渐渐出现了狡猾,好吃懒做之徒。

到了现在,竟出现了这样的人。

难道人类大脑发达了,科技进步了,换来的只是这种结果吗?

人们都说诚信是可贵的,可在这种人眼里,诚信一文不值。

现在的人性丧失的不只是诚信,还有更多。

我去过北京的圆明园,而那里的景象更令我震惊。

去圆明园之前的`日子里,我看过圆明园的介绍,那是一个令人悲伤,痛苦的地方。

在我的想象中,那里本应该是充满了阴霾的空气,庄重、肃穆的。

可是,到了那里,我才发现跟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晴空万里,到处充满了欢乐。孩子们在奔跑,大人们在欢呼着照相,一对情侣坐在椅子上旁若无人地说笑。

看着这一切,我又想起了百年前英法联军 火烧圆明园的场景。

两幅天壤之别的场景。

看着眼前这一切,我很想问问他们,耻辱呢?愤怒呢?起码的人性呢?

篇3:感悟人性

这是一篇情深意切的优美散文, 文章描写了普通家庭祖孙三代春日散步的情景, 作者用温暖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一家人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画卷, 诠释了中年人身上的责任与爱, 谱写了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 引领我们在轻松的散步中, 体会着血浓于水的亲情, 享受着平凡而简单的幸福生活。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独立思维能力, 他们不喜欢被动接受知识, 而是希望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获得更多的知识, 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在探究中不断被激发, 同时, 他们的分析、理解、审美、筛选、口头表达等能力也在智慧的交流中得到全面提升。因此, 我们以“分歧”为突破口, 采用圈点批注、合作交流的方式, 一层一层地撩起“分歧”背后的浓浓情意, 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加工, 触摸文字里的温度, 聆听作者的心声, 达到和文本、作者、文字共情共鸣的状态, 进而反思自己的行为, 树立正确的亲情观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积累“分歧、各得其所、粼粼”等词语;通读文章, 感知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多种朗读的方式,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 品读文章清新质朴的语言, 感受人性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用心发现亲情、感受亲情并珍爱亲情, 做一个有责任、有爱心之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欣赏品读文本, 从词语、语句两方面揣摩、品味文章文辞质朴而寓意深刻的特点。

难点:揣摩人物心理, 感悟文本表达的浓浓亲情和中年人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过程

1.初读, 感知“分歧”

课前, 播放歌曲《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营造温情的学习氛围。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并概括内容。

设计意图:以温情歌曲导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通过自由朗读, 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并在不知不觉中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对作品的理解中。这一设计符合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的情境学习, “听”是让学生入境, “读”是让学生入文, 是学生自主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

2.品读, 化解“分歧”

(1) 教师引导学生勾画“分歧”:母亲要走大路, 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 小路有意思。面对这个“分歧”, 他们一家中的谁来解决呢?

请学生在文中继续勾画, 并呈现答案:一切都取决于我。因为母亲老了, 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儿子还小, 他也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在外面, 总是听我的。

学生在文字的筛选中, 初步感知“我”身上所承担的重任, 是家庭的中坚力量。

设计意图:不动笔墨不读书, 勾画圈点是学语文最有效的方式。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 培养习惯远比传授知识重要。教师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能为其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 面对这样的分歧, “我”是如何解决的?为什么要这样解决?

学生采用圈点批注的方式, 深入地阅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 进行品析与朗读, 理解作者的情感, 在两头不能兼顾时, 遵循照顾长辈、孝心为先的处事原则。

设计意图:品味积累语言是本课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感受作品中人物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在勾画圈点中品读思考, 在朗读品味中感悟文本所折射出的浓浓情意。

(3) 当“我”决定走大路时, 母亲却改变了注意, 这是为什么?投影呈现: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 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学生在交流合作中, 能用正确的语言赏析:运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抚摸时动作的轻柔, 表现出母亲的慈祥及对孙儿的疼爱。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注重赏析方法的提炼, 让学生掌握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灵活运用。

(4) 出示结尾句, 理解主题。

师:请同学们用温情的语言读出结尾处的画面之美, 读出孝心之美。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整个世界”等关键词的品味与重读, 进一步理解中年人所肩负的责任与爱, 以及尊老爱幼的主题。

设计意图:散文的语句优美, 意境深邃。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品味语言, 在体会文章人性美的基础上探寻语言美, 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 在本节课上, 我们通过对语言的反复推敲, 让学生理解内容, 体味情感, 并将自己内化的情感通过朗读展现出来, 这也是语文教学的至高境界。

余映潮曾说过:“小步轻迈”是教学细节化之形, “细腻品读”是教学细节化之神。所以在教学时, 我们以“分歧”为主线, 按照“起分歧—解分歧—悟分歧”的思路, 一步步走入文本的纵深处, 理解作品所散发的人性之美, 于朗读品析中体悟真情, 与作品产生情感共鸣。这一设计, 充分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融合, 使得整节课洋溢着温情。

3.悟读, 回味“分歧”

师:愿同学们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点点滴滴, 孝敬、体谅父母的苦心。

在背景音乐声中, 学生欣赏父母为自己艰辛付出的一组组图片, 在教师的深情解读下, 心灵为之共振, 思绪也荡漾开来, 情感达到高潮。

设计意图:高尔基说过“文学即人学”, 音乐和图片最能撞击人的心灵, 所以我们以这样的方式结束课堂, 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自己从家中得到的温暖与爱, 对亲情的理解得到升华, 从而唤醒感恩意识。将语文课堂延伸到生活, 真正落实新课程中情感教育的重要地位。

4.作业设计

师:请同学们回家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如捶捶背、洗洗碗等, 并写下感受。

链读《狠爱》一文, 走近文中的母亲, 感受爱的多样性。

设计意图:巧借《狠爱》一文, 让学生深刻地体悟到爱的多样性, 并引导他们将感恩之心内化为感恩之行, 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意识, 培养他们的健全人格, 实现大语文的教育情怀。

设计亮点

1.“四步”整合, 生亮点

(1) 情境与兴趣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伊始, 一首温情的歌曲《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带着学生走进爱的世界, 浓浓的情意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诱发学习兴趣与动机。课堂中, 教师深情的语言引导, 问题情境的创设, 一步步带着学生走进文本纵深处, 体悟情感的美妙。课堂结束时, 教师伴随着音乐声播放学生的亲情照片, 配以真挚的语言讲述他们之间的动人故事, 于感恩气氛中将课堂推向高潮。课后, 教师和家长通过QQ交流、电话沟通等方式关注学生的感恩之行, 将语文教学渗透于日常生活中, 践行全面发展的语文素养观。

(2) 朗读与体悟

“文章不厌百回读”“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都强调了朗读的重要性。所以在本节课中, 我们设计了“初读”“品读”“悟读”三个主要环节, 以“读”代“讲”、以“读”促“情”、“读”出真情味、“读”出内心忧。其中, 在品读环节中, 我们还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分角色读等形式, 将朗读进行到底, 于朗读中剥开故事背后的情感花苞, 让朗读的花香飘满课堂, 驻满心间。

(3) 拓展与提升

语文教学不仅要关注文本本身所传递的信息, 还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语言表达的训练, 因此, 有效的拓展必不可少。在课堂接近尾声时, 我们巧妙地引导学生对他们的父母真情告白, 这让父母们感动不已, 并教育他们要继续关心父母、孝顺父母。在此基础上, 引导学生利用课后时间链读《狠爱》一文, 使其透过文字去感知爱的不同方式, 并真正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4) 目标与达成

结合文本, 依据学情, 我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目标, 并采用“任务引领”和“方法指导”的方式来分解目标, 如在任务引领层面, 由“课前的任务单”“微视频”的导航到“课中的问题情境”解读, 再到“课后的资料助读”的提升, 逐步达成教学目标;在方法层面, 注重运用圈点勾画法、语言品味法、朗读体验法等多样方法, 让课堂更加灵动鲜活。

2.“两点”渗透, 巧创新

(1) “三线”并行, 统领全篇

“三线”包括: (1) 知识线:故事内容—人物分析—情感把握。 (2) 能力线:课前自读—课中品读—课后悟读。 (3) 情感线:感知亲情—理解亲情—体验反思。“三线”的切入, 统领全篇, 糅合了新课程的创新教学观念, 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做到有的放矢、方向明确。

(2) 课内外一体化, 做到融会贯通

课内外一体化, 即课前有效指导—课内重难点解析—课外交流与探索。在这三步学习法的指引下, 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教师教得如鱼得水。尤其是课前, 教师制作的微视频、为学生量身定做的学习方案, 给学生焦灼的心灵送去了慰藉, 让他们在课上听得轻松、学得自信, 无形中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同时, 在设计方案时, 教师对问题的提出、方法的指导等都要经过几番斟酌, 这也是对教师能力的考量, 是其快速成长的极好通道, 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篇4:感悟人性的本真

欣赏《泰坦尼克号》中船撞上冰山后的片断,然后讨论:

1.在死亡面前,最能展现一个人的本色,谁都可以抓住这个机会造就英雄业绩,谱就英雄乐章,在泰坦尼克号沉没之时,你认为有哪些人称得上是英雄,为什么?

2.老师就学生的讨论发言进行归纳:成就一个英雄的“权利”人人都有,关键在于你是否“运用”这个“权利”,在灾难面前,最能够显现出人性的本色,在生死存亡关头,能够克服恐惧、镇定自若为别人考虑的人都可以称得上是英雄。

本文的人文价值取向到底该如何定位呢?通过本文的学习,是要沉浸在幸福中的学生感受生死抉择的伟大,还是体会舍己为人的崇高;是要引领学生体验遇险时的镇定自若,还是要感悟坚强的人格魅力;是要向学生宣扬英雄主义,还是要引导学生尊重每一个生命?浙江省特级教师虞大明老师是这样无痕地滋养着学生的精神世界的:

[案例]《“诺曼底”号遇难记》课

堂实录片断(桐乡市崇德小学五(1)班学生)

师:在凝望这三幅画面时,有不少同学眼眶里闪烁着泪光,已经被这个故事深深地打动了,已经被英雄船长深深地打动了。同学们,这篇文章还有一个副标题(课件出示:真正的强者是那种具有自制力的人)。你怎么理解自制力?

生:人在某种危险的情况下,不慌张。

师:自制力就是自我控制能力,自我约束的能力。学到现在,你能不能也来说说,真正的强者还是那种怎样的人?(课件出示:真正的强者是那种()的人)

生1:真正的强者是那种临危不惧的人。

师:是的,真正的强者还是那种怎样的人?

生2:真正的强者是那种勇敢的人。

师:有着一颗勇敢的心的人是真正的强者。

生3:真正的强者是外圆内方的人。

师:什么叫外圆内方的人?

生3:表面上很亲和,可心中却很严肃,做事一丝不苟。

师:做事一丝不苟的人也是强者。外圆内方是不是这个意思,他的心是很刚强的,对吗?有着一颗刚强的心的人也是强者。在危难面前能够做到镇定自若的人是强者吗?(是)在危难面前能够做到舍己为人的人是强者吗?(是)具有那种绅士风度的人是强者吗?(是)在这次灾难当中,哈尔威船长无疑就是这样的强者。同学们,这个故事当中,除了哈尔威船长之外,谁也是强者?

生1:奥克勒福大副和洛克机械师。

师:为什么他们也是强者?

生1:因为奥克勒福大副听从船长的命令,临危不惧。

生2:船上的人也是强者,因为他们非常配合船长的救援工作。

师:有没有谁抢在妇女前面?(没有)船上的人在撤离的时候都听从了哈尔威船长的指挥,所以他们也是强者。

生3:“玛莉”号上的船员也是强者。因为他们在“诺曼底”号遇难的时候去帮助他们,所以他们也是强者。

师:“诺曼底”号遇难,谁肇的祸?(“玛莉”号)他们在肇祸之后没有逃窜,没有逃避责任,而是积极地投入到了救援工作当中。所以“玛莉”号的人,“玛莉”号上的船员也是强者。

师:同学们,在这次灾难当中,所有的人都是强者。当然,最令我们感动,最令我们敬佩的强者,是谁?

生:哈尔威船长。

师:想见见这位英雄船长吗?

生:想。

师:请看屏幕——(课件出示哈尔威船长的图片,音乐起)这就是英雄的哈尔威船长!这就是与船同沉的船长!这就是把船视为生命的船长!这就是常年在大海怀抱中的船长!这就是在大海中永生的船长!拿起笔,把你心中最想对船长说的话写下来,表达你对船长的敬佩,表达你心中的感动。

(学生写话。)

师:好,把你最想对船长说的话倾诉出来,表达你心中的感动,表达你对船长的敬佩。

生1:船长,你为我们晚辈树立了一个好榜样,我们永远怀念您!

生2:哈尔威船长,你是个真正的强者。虽然你与船同沉,但你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永远!

师:两个“永远”,表达了她对船长的情感。

生3:船长,你临危不惧,生死关头,把生存的希望让给了人们,你不愧是一个真正的强者!

生4:哈尔威船长,您时时刻刻为别人着想,具有那种镇定自若、绅士风度和舍己为人的精神,我为您这种精神而感动、骄傲。

师:同学们,相信每一个人学了这篇文章之后一定会记住这样一位船长——与船同沉的船长!记住这位常年在大海怀抱中的船长!记住这位把船视为自己生命的船长!记住这位在大海中永生的船长!记住这位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人能与他相提并论的船长!

语文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这些人文内涵伴随着学生的生命成长,因而对他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由于学生是一个个充满个性特点的生命体,他们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同样作为读者的教师对语文材料的反应自然也是多元的。因此,教师对文本材料的解读和价值取向必将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形成、人格完善和综合素质的和谐发展。所以,语文教师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教育是生命的教育,生命教育尊重每一位作为生命体存在的学生。面对“诺曼底”号遇难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虞大明老师站在不同的角度,体验着不同的角色,感悟着相同的人格魅力。他以独到的眼光放弃了英雄主义的宣扬,放弃了怜悯、同情的灌输,而是引导学生感悟人性的本真——坚强。他从课文的副标题“真正的强者是那种具有自制力的人”人手,将“强者”无限地放大,使学生在不同的角色中体悟到了相同的人格魅力——“坚强”。尔后,又利用电影的聚焦艺术将目光不断缩小,最后集中在哈尔威船长这张沉着冷峻的脸上,使“强者”定格,使“坚强”升华。虞老师对文本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明白只有强者才能不惧灾难、战胜灾难。

篇5:《人性的弱点》阅读心得感悟

比较喜欢第一章: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在书中一个实验证明讲到,一只动物如果在学习方面表现良好就可以得到奖励,那它要比学习不好就受到斥责的动物学得更快。而我们人也是这样的,“我们总是渴望赞扬,同样我们也害怕指责。”从书中《父亲错了》中可以更深层的认识到我们不能只顾着去批评别人,我们要懂得“了解一切,就会宽恕一切”,只有去了解他们,明白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我们便会对他人产生同情、容忍以及仁慈之心。“要知道,即使是上帝,如果不到世界末日,也不会轻易审判世人。”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我并不埋怨上帝对智慧的分配不均,因为克服自己的缺陷都已经非常困难了。”所以我们更不要批评、指责或抱怨。

其中感触较深的是第五章,最快速度走向成熟。作为刚成为一名大学生的我们,对当下的生活或多或少有些迷茫,身处不熟悉的环境,又没有过往的经验可以参考的时候,为了适应而照搬别人的生活方式,但大众心理是最脆弱,最容易被牵着鼻子走,往往最后成为环境的奴隶。而人真正的自由是接受生活的各种挑战,在挑战中“保持自己的真正面目。”更是最难的要求,所以我们离成熟更近一步的方法是:不要盲从众。

篇6:《人性的弱点》读后感悟与心得

全书分几篇,我觉得可读性最强的是“如何赢得别人的认可”、“如何更好地说服别人”、“如何让自己更成熟”。

《如何赢得别人的认可》中有一篇文章“错了就马上承认”。卡内基先生讲述了一个他个人经历的小故事:

他家附近有一片人很少的森林,他有一只宠物波斯狗。一天,他带着他的狗在森林里散步,突然他在花园里遇到了一个警察。警察老师问:“你的狗不戴口罩,不系皮带,让它在森林里乱跑。你不知道这是违法的吗?”

如果这一幕发生在中国,我想每个人都会感到惊讶。社区里到处都可以看到走狗。说出来犯法吗?很多养狗的人肯定会说:“遛狗有什么不好?大家不都这样吗?”在大洋彼岸国情完全不同的美国,卡耐基先生此时回答说:“我知道这是违法的,但我认为在这里不会造成任何伤害。”警察老师回答说:“法律不管你怎么想。狗会伤害松鼠,咬小孩。这次我会放你走。如果你还有时间,你必须和法官谈谈。”

卡内基谦恭地服从了这个命令,但因为他和他的狗不喜欢面具,他也不喜欢。所以他决定带狗去森林试试运气。头几天什么事也没发生,但有一天下午,他带着狗跳过一座小山,看见警察骑着一匹栗色的红马。太晚了,狗向前面的警察冲去。不料卡内基先发制人:“现在我犯法了,没有借口了。你上周警告我,如果我再这样做,你会惩罚我,我必须和法官谈谈。”

这个故事说明,你应该先思考自己的错误,再去责怪别人。也许你的自省会带给你想要的结果。

在《如何让你变得更成熟》中,我有一句很深刻的话要和大家分享:

如果别人有两条腿,我只有一条腿;如果别人有钱,我穷;如果我胖,瘦,漂亮,丑,金发,黑发,害羞或者有事业心,任何让我与众不同的东西都有可能是我的缺陷。不成熟的人总是期望自己的缺陷得到特殊对待。成熟的人不会。他们首先认识到自己的差异,然后看是否应该接受或改进。所以,不要在意困难,也许是一个幸运的开始。

篇7:《人性的弱点》读书心得学生感悟

当然,对于像我妈妈这样的已经踏入婚姻生活,和老爸生活很久的人来说,阅读这一章也是非常有益的。我们家很幸福,感谢爸爸妈妈给了我这样一个温暖包容的家,即便如此,我觉得还是有必要抽空介绍给爸爸妈妈看看这一章,希望他们永远幸福快乐!

因为看惯了现实生活中,乃至电视节目上纷纷扰扰的婚姻生活乱象,人们不免产生了疑问:为何原来两个相爱的人,最后变成了怨偶?卡耐基一语道破天机,正是相互之间的指责消磨了婚姻生活的美好。

其实说来说去,不管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都需要多真心地赞美他人。在工作上,由于言语之间导致误解,乃至拳脚相加的例子数不胜数。而同样地,也是由于语言使用不当,把怨气撒到自己的爱人或亲人上,让他们的心灵受到伤害,最终形同路人的例子也不胜枚举。

篇8:感悟人性

在马修老师到来之前, 这里的学生似乎已是无可救药, 撒谎、打架、闹事、偷窃、甚至捉弄老师, 对于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对此, 校长制定的管理准则是“犯错惩罚”, 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然而, 马修老师却无意严惩这些孩子们, 他选择了宽容。马修第一次走进教室便遇到了考验, 捣乱的孩子们乘他不备拿起他的皮包扔来扔去, 教室的混乱恰巧被校长看见, 当校长要严惩那位始作俑者时, 马修却巧妙地保护了那位学生, 孩子们很快地意识到这位老师的不同。乐格克在教室门上做了手脚, 致使学校管理员马桑大叔的眼睛受伤, 马修并没有按照校长的要求把他送到禁闭室, 而是让他去医院照顾受伤的马桑大叔, 乐格克最后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悔恨。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相比于严厉的体罚, 马修对孩子们的尊重、宽容以及适度的惩罚, 不仅没有损害到他们的人格尊严, 而且使孩子们感受到了平等和关爱, 实际上更好地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从而逐渐赢得了孩子们的心。

一次偶然的机会, 马修发现孩子们喜欢唱歌, 而学校当时并没有音乐课, 于是马修开始尝试利用自己所热爱的音乐来改变孩子们。他将所有的学生按高、中、低声部编入了他的合唱团, 这样, 每一个学生在合唱团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孩子们没有任何音乐基础, 马修一方面投入极大的热情耐心地教他们学音乐, 一方面不断地给予他们表扬和鼓励, 从此, 校园里飘扬起孩子们稚嫩、欢快的歌声。马修的孩子们显然不是一群无可救药的笨蛋, 他们一天天地取得进步, 最后, 这个由一群问题学生组成的合唱团竟然受到了社会的认同和赞誉。合唱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学校的气氛逐渐从沉闷变得轻松起来, 师生之间的对立情绪得到了化解, 校园里到处都是孩子们欢快的身影和天籁般纯净的歌声。马修通过合唱团这种方式, 不仅让音乐在潜移默化中净化了孩子们的心灵, 而且, 也使孩子们深切地体会到他们不再是只会捣乱的问题学生, 而是这个合唱团不可缺少的一份子。孩子们从音乐中克服了自卑, 找回了迷失的自信和尊严, 体验到了成功的欢乐和喜悦, 而这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来说是多种重要啊。

对于那些需要特别照顾的孩子, 马修老师也给予了充分的关爱。佩皮诺是个孤儿, 也是班上最小的一个孩子, 因为不会唱歌, 马修每次都亲自把他抱到讲桌上, 让他做指挥助理。这个孩子每周六都会站在校门口, 天真地等待他的父亲来接他回家。他的执着似乎是有道理的, 马修老师最后真的在一个周六的下午把他带回了自己的家。皮埃尔是一位极具音乐天赋的孩子, 马修发现了他在音乐方面的才能, 经常给他单独开小灶, 对他进行了精心的培养, 这名孩子最终成为世界著名的指挥家。

影片的最后, 当马修老师被迫离开“池塘之底”时, 一只只纸飞机从楼上的窗户中飘下来, 每只上面都有孩子们稚嫩的笔迹, 一双双小手在空中挥舞着, 那天籁般的歌声再次响起, 孩子们用他们特有的方式表达出了对马修的感激和爱戴之情。

篇9:熊文韵 人性感悟“空空”

沿着宋庄宁静的道路,我们驱车前行。路过的一幢幢房屋里仿佛都蕴藏着永不完结的之于艺术的渴望。车子终停在了一片湖面旁,晚秋的阳光落在湖上,波光粼粼,熊文韵老师的家便在不远处。院落虽然不大,却十分写意。

因并未见过熊文韵老师,依着她的艺术经历,感觉她应该是充满无限能量的。不过眼前这位身材娇小的艺术家,着实让我有点惊讶。但听到她洪亮的、掷地有声的谈话,这丝诧异便荡然无存了。

熊文韵老师首先就解答了我对于她的那些跳跃性转变的疑惑。她告诉我她当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学的是工笔人物,后到北京中央美院和中国文化研究院进修了两年。之后从北京去到日本。在日本学习了几年的日本画,日本画比中国画更讲究制作上的技巧。再后来她在日本筑波大学学了三年设计。1996年她回到中国,并在中国美术馆办了第一次个展。之后,她的作品就倾向于抽象化。1998年她又在中国美术馆做了一次展览。这之后,她开始接触当代艺术。而这之前,她在日本学习的还是比较传统的,日本的学院派。“从1995年开始,我越来越觉得当时我所掌握的语言已不能充分表达我对于自然与社会的认识。我在95年到96年间用了差不多整整一年的时间做了大量的试验,也就是想找到能充分表达我内心感受的那种形式。这里还有一个前提,就是我在去日本之前,基本上还属于那种对于钱没有什么概念的人。去日本之后,一下子面对那种高度发达的商品社会,很不适应,可以说在日本学画的那几年,我基本上是处在一种自我封闭的状态中,在这中间我差不多每一年都去西藏写生,因为我16岁的时候就已经在阿坝地区插过队,每次去西藏的时候就感觉又找回到了一点自我。”

从1998年开始,熊文韵老师怀着对西藏的那份独特的情怀,在川藏线和青藏线做了三年“流动彩虹”计划。谈到最初的缘由,她说:“我在做前一批抽象作品之后,体会到一种极度空虚与失落感,觉得自己在找到一种形式并把它表达出来之后,就又什么都没有了。这时我又去了一趟西藏,那次去身边还带了一套把那批抽象的东西缩小了的作品,但我在贡嘎机场下飞机的时候,马上就感觉到这批东西和西藏的环境十分不符合,不相衬。于是我去文具店买了一些颜料,开始在自然中寻找可以表现的色彩,同时自己也有感觉的自然物体。”这就演变成后来将单色布块挂于汽车上,汽车在川藏线、青藏线上行驶形成流动的色彩,宛若彩虹。也触动了当地人和进藏人员对于美的追求,对人类破坏自然的关注。“这个计划开始是很个人的。后来才跟环境、人、砍伐树木、交通污染联系上。当时就想通过驾驶员和他们所运载的人的觉悟促进这个地区,这种动态的东西,会让他们突然有对自然美的向往,或是心理有一种不愿让她改变的想法。”

而谈到从“流动彩虹”到“空空”的转变,透露出熊文韵老师对于现实的一种无奈。“因为当年我在国外生活,很理想主义。回来觉得很多人支持‘流动彩虹’计划,当时就决定找一千辆车来做。但最后找赞助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麻烦,我们需要资金能让活动得以实施。那段时间,我往返于日本和中国,在日本逛街购物成了我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一次偶然中,我买了几个时髦的小戒指,爱不释手,戴着给朋友们看,结果被一抢而光。没办法,我就试着去买些珠子鱼线自己穿戒指。很快,我发现自己在这方面很有创造力,编戒指的过程让人废寝忘食,一发不可收拾。当我全神贯注地编戒指时,现实中所要面对的困难统统都被这穿珠引线的简单动作消解掉。在我编的戒指中,一个有四个小触角的戒指触动了我,触角感觉很有生命感,有点像肢体、有点像昆虫、又有点像草,说不清楚。直觉让我决定跟踪这个小精灵,并帮助它完成下一步骤。之后我对这个戒指的造型稍作改动,于是就出现了一个有着三个触角造型的小玩偶,它成为‘流动彩虹’吉祥物,陪伴我继续‘流动彩虹’的路程。”这有着三个触角的小玩偶便是“空空”的最初状态。

提到“空空”,就不能不谈到宋庄。在第六届中国宋庄文化艺术节开幕式现场,可爱的五个“空空”形象煞是吸引观众眼球。熊文韵老师在宋庄的生活让“空空”进入了另一个发展阶段。2003年,熊文韵老师在798创办了空空工作室,开始在那里进行“空空”的设计制作。2006年,她开始画曼陀罗形式的“空空”。但随着798越来越热闹,她开始觉得不安。“我有很大一部分时间被分割,朋友来的很多,要应酬。那个地方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房租越来越贵……”2008年,在著名现代艺术批评家栗宪庭老师的推荐下,熊文韵老师搬来宋庄。“我一直想有自己的院子,很幸运能来到宋庄。本来还留着城里的房子,可一旦住在这里,就越来越不想回城里。于是便把工作室的东西全部搬过来。这边生活很健康。我的生活节奏和心境都发生了变化。离城市远了,少了许多与人交往聚会的机会。我有足够的时间仔细观察大自然的变化。”

这次艺术节的主题是“跨界”,而对于熊文韵老师来说,早已引领了“跨界”的潮流。“流动彩虹”从最初的个人创作到后来形成的环保活动已经体现了艺术的强大力量。“现代物质文明对环境,对人的传统价值观念的破坏非常大。西藏地区的环境被破坏得很严重。作为一个画家,我不能去解决,但我可以通过这个计划唤起人们对于环保的重视。”

熊文韵老师的社会责任感更体现于她去年参加嫣然天使基金——挽救唇腭裂儿童活动。当时的她不顾自己身体不适,随李亚鹏带领的医疗队去阿里救治当地的唇腭裂儿童。在医院里,孩子们接受手术前后都很难受,熊文韵老师就在病房里与他们聊天,教他们画画,分散他们对于疼痛的注意力。最后,她把孩子们的画制作成一幅大图,李亚鹏将这幅图带到嫣然天使基金慈善晚宴上进行展示,令在场的嘉宾都感受到了唇腭裂儿童的痛苦与心声。

与熊文韵老师聊天,让我深深被她对于艺术的热情所感染,创作过程的愉悦令她快乐、满足。“空空”的不同阶段,也是她不断对人本性的感悟。“空空”也许是她,也许是你,也许是我们每一个人。

篇10:精选有关人性的弱点读书心得感悟

我想得到少女们?我想要从他身上得到些什么?

如果我们这么卑鄙而自私,不从别人身上得到什么,就不愿意给予别人一点快乐或是真诚的赞许——假如我们的心胸比一个酸苹果还小,我们理应遭受失败。

哦,是的,我却是想从那人身上得到些什么!我想要获得一些无价的东西,而我已经得到了。我得到了满足感,因为我做了一件不需要他报答的事。这种感觉即使过了很久以后,任然会在回忆中流淌和歌唱。

人们的行为有一条首要的定律。这项定律是:永远使别人感觉受到了重视。

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改怎样去对待别人。

如何做?何时做?在什么地方做?答案是:随时随地。

平时的客气话,像对不起麻烦你....,你能费心.....,你会介意吗?谢谢你!——这些简短的话像润滑油一样,缓和了日常单调的生活中的冲突,同时也表示出一个人的良好素质。

这是一条质朴的真理,几乎所有你遇见的人都感觉自己某方面比你优秀,而有一个方法可以深入他的心底,就是让他觉得你真诚地承认了他的重要性。

让他人感觉到他很重要——真诚地这样去做。

范文九:

为什么一定要证明人家的错误呢?你这样做会让人家喜欢你?你为什么不给他留一点面子呢?他并没有征求你的意见,他也不需要,你为什么去跟他争辩呢?永远不要去钻牛角尖。

天下只有一种方法是解决争论的最佳途径——那就是尽量避免争论。

你无法赢得争论。因为你如果失败了。自然是输家;如果赢得了辩论,还是输家。为什么呢?假定你辩论胜了对方,把对方的意见批驳得体无完肤,甚至证明了他是神经错乱,那又怎么样呢?你会很高兴,可是对方如何呢?你使他感觉到自卑,你伤了他的尊严。他会憎恨你获得胜利。而且——一个人会固执地坚持,他的观念不会改变。

篇11:感悟人性

老和尚地下写了这四道题:

2+2=4;4+4=8;8+8=16;9+9=19。

徒弟们纷纷说道:师父您算错了一道。

老和尚抬起头来,慢慢地说道:是的,大家看得很清楚,这道题是算错了。可是前面我算对了三道题,为什么没有人夸奖我,而只是看到我算错的一道呢!

做人也是这样,你对他十次好,也许他忘记了,一次不顺心,也许会抹杀所有。

这就是100-1=0人性的道理!

老话说得好: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

有些人习惯了得到,便忘记了感恩,不是每个人都懂“良心”两个字!

纵然你有千般好,,一个不好,就推翻了你所有的付出;哪怕你掏心掏肺,一个不对,就会罪上加罪,说你狼心狗肺!

现实中的有些人类:帮他百次不记恩,半次不帮就记恨!

非得让某些人给你上一课,你才知道:竭尽全力的给予,不是赢得一颗真心,就是感受一次寒心!

非得让某些事给你一个打击,你才明白:有情有义的帮助,不是收获一份真情,就是换来一次教训!

做人大方可以,但要遇到知恩图报的人,不然你的.一片好心就是白费;

做人善良可以,但要碰到通情达理的人,不然你的良苦用心就是浪费;

篇12:感悟人性

每到学年末,都是令校长头痛的日子。因为一到学年末,学校要对教职工进行考核评优。评优的名额是十分有限的,而 “优”,不仅是对教师一学年工作的肯定,更是教师职称评定的重大砝码,尤其是近几年,评优与奖金挂钩,使得“利益”冲突更加明显。所以基本上每年考核工作结束之后,每个学校总会有教师不满意,发牢骚、讲怪话的,也不在少数。细思量之下,除了教师自身的原因,学校管理层面上的因素是不是更大些?我们的考核评优是否真正做到了公平合理?除了量化考核分数,有没有更人性化,让教师心服口服的考虑?

我们周围,有不少学校,考核评上“优秀”的人,换来换去总是那几个。有的教师辛苦了一年,早出晚归,勤勤恳恳,感觉自己总能拿个“优”了吧?结果考核的结果,拿优的还是那几个。甚至个别学校出现了有的教师基本上每年都能拿优,而有的教师工作了几十年,从来没有拿到优。诚然,我们不去置疑拿“优”的教师确实有其优秀之处,但是,没拿到优的教师难道就没有可取之处吗?

近两年来,我校大力改进了学校考核制度。不仅有量化的考核,更有人性化的考虑,使学校评优评先出现了“风平浪静,一团和气”的可喜局面。

我校的考核制度,分为必备指标和评比指标两部分。

必备指标包括:

1.一学年中无发生安全责任事故(以行政会议认定为准)。

2.一学年中无发生体罚现象(以家长举报并核实为准)。

3.第一学期定量在85分及以上。

4.第二学期定量在90分及以上。

评比指标包括:

1.第一学期定性在4A及以上为A级,其余为B级。

2.第二学期定性在4A及以上为A级,其余为B级。

3.第一学期学科成绩在年段均分以上或接班有显著进步或竞赛辅导成绩明显为A级。其余为B级。

4.第二学期学科成绩在年段均分以上或接班有显著进步或竞赛辅导成绩明显为A级。其余为B级。

5.教师民意测评全校有效票中得票率居前1/2位次前为A级,其余为B级。

达到必备指标是评优的基本条件,而这一条件,学校绝大多数教师都能达到;然后根据评比指标中达到4A以上的教师,作为评优的候选人,通过民意测评、学校行政会议考核、学校考核领导小组进行综合评定。其中考核指标中的民意测验,只作为参考依据(为了避免教师小团体的出现,及照顾埋头苦干型的教师,民意测验不作主要依据);最后还要考虑近几年的得优情况,下个学年是否参加职称评定等诸多因素,制订了“两个优先考虑,一个暂不考虑”的原则:近三年没得过优秀的,优先考虑;今年评职称的,优先考虑;本学年度评上各级各类先进的,暂不考虑。(即评优与评先,在同一个学年度内不可同得。这一举措,既避免了荣誉集中的现象,又使荣誉出现最大限度的均衡化。)

今年的考核,出现了考核小组成员无一人得优的情况,但小组成员都没有任何意见,也没有人为自己争取荣誉,反倒是多方面为其他教师考虑,力争考核更加合理,更加人性化。而考核小组无人得优的考核结果,也使广大教师更为信服,更相信考核的公平性。因此在考核结果通知教师本人,并签字认同的时候,全校八十多位教师,无一人有意见、发牢骚,都是高高兴兴地签字。

如此考核评优,由于全面照顾了教师的感受,实行了人性化的管理,因而得到了广大普通教师的认同,激发了全体教师的积极性。近两年,满足评优基本条件的教师人数越来越多,我校的教学质量更是稳步上升,不论是竞赛获奖,还是重点高中的录取率,普高的升学率,都在乡镇学校中名列前茅。

通过考核制度的改革、实施及广大教师的反响,证明了人性化的管理,在学校管理中极为重要。

人性化的管理,要学会倾听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别人尊重的愿望。作为学校领导,要对教师进行有效的管理,就必须尊重教师,倾听教师的呼声,了解教师的疾苦,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有什么高兴的事,有什么忧愁的事,他们工作中有什么成功的地方,有什么困惑,对学校的工作是支持还是反对,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对这些问题有个比较清醒的认识,就可以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不仅如此,倾听也是让教师参与决策的重要途径。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让每一位教师以不同的形式参与学校各项工作的决策与管理,对于树立教师的主人翁精神,改善心理气氛,使学校集体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完善学校的工作目标都具有很大的好处。因此,学校工作方针的确立、工作方案的制订,都应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渠道,请教职员工参与讨论、提出建议和修改意见,学校领导者应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对教师提出的合理意见或建议应予以采纳。如果学校的各项决策只有几位领导参与,学校领导又独断专行,不能虚心听取教师的意见,教师就会产生一种被冷落、被轻视的感觉。长此以往,教师与学校领导必然形成一种隔阂,甚至产生对立情绪,这对于增强学校内部的团结、搞好学校的各项工作是十分不利的,也必将导致出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局面。

为了更多地倾听教师的心声,我校尝试了在领导班子之外成立了咨询评议小组,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咨询评议小组由十一个普通教师组成,他们不仅是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桥梁,也是学校领导班子与教师沟通的桥梁。有的教师在领导面前可能有所顾忌,不太愿意提意见和建议,而在同是普通教师的评议小组成员面前,就不会有那么多忌讳,因此,能够把教师真正的心声传递上来。咨询评议小组每学期召开2~3次咨询评议会议,收集广大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会议记录呈交学校领导班子讨论解决。比如今年四月的一次会议中,咨询评议小组反映不少班主任都提议“教室黑板报用颜料出刊太浪费,擦洗也很不方便,影响墙面整洁,建议使用彩色粉笔。”相关负责领导马上采纳了这条建议,受到了班主任的好评。

不仅如此,咨询评议小组的成员还负责把学校的决议传递下去,并做好解释工作。比如,在今年的考核前,一位老师在聊天的时候说道:“我今年考试都考了第一,班级也带得很好,要是再不给我优秀,也说不过去了。”一位评议小组的成员听在耳里,记在心里。考核的时候,结合考核细则和人性化的考虑条件一看,这位教师近三年已经有了一个优了,而且近几年都不会评职称,暂时不在考虑之列。于是,评议小组的成员在平时闲聊的时候就给她细讲了学校的人性化条件,并委婉地告诉她,优秀今年估计是不能评了。这位教师马上很理解地说:“那是,要先考虑评职称的老师,我没有也没关系。”平等关系上的沟通,避免了教师的不理解,保证了学校制度的实施,也促进了更加人性化的管理。

人性化的管理,要学会赏识

人性化管理就是一种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以充分挖掘人的潜能为己任的管理模式。

作为知识分子,教师这个群体是比较特殊的,他们往往更看重的是精神方面的赞赏、鼓励,更注重的是自己事业上的成就感。我们常常会看到有教师撰文,提倡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其实,从激发教师的积极性方面来讲,“赏识”更是一剂学校管理的“特效药”。

记得几年前,由于职高的调整,我校从职高调过来几位教师。其中一位教师,由于工作踏实,当年学校就把她列入基层先进的候选人。虽然由于那时她与其他教师还不熟悉,并没有被选上,但她还是很感动,她说:“我在职高工作近十年,从来没有与这些荣誉接近过,调过来才半年,就提我评基层先进,真是想不到!”从此,她在工作上分外努力,任劳任怨,处处为学校着想,在自身业务竞赛和辅导学生竞赛中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并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可以这样说,赏识成就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这个例子充分说明,作为知识分子,教师往往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关注,特别看重上级对自己的赏识,也特别明白知恩图报这个道理。有很多教师,当他们看到自己的业绩被学校领导认可,自然会激发一种成就感与自豪感,进而竭尽全力地工作。教师们一旦发现自己的付出有了成果,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那么,学校今后开展各项工作,领导就能得心应手了。教师们也就能和校长同吃苦、共患难,一心一意地协助校长办好心目中的“理想校园”。在这种氛围中,广大教师积极进取,干劲十足,何愁学校的办学质量上不去呢?

反过来,无论教师做出了多少努力,校长都视而不见,这必将寒了教师的心,严重挫伤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产生:“反正干好干坏一个样,还是混日子吧!”的心态。更不能用冰冷的量化考核分数,堵死了教师的责任心和上进心。常听到有的教师发牢骚:“反正拼死拼活都拿不到一个优,我为什么要累死累活啊?”“反正评来评去都是那几个,什么时候轮得到我啊?我为什么这么使劲啊?混呗!”

作为校长,我们要明白,一所学校要发展,关键在教师,而且关键在绝大多数教师,只靠几个特别“优秀”的教师,是无法支撑起整个学校的。因此,校长要善于运用“赏识”,调动起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鼓足他们的干劲,让他们为学校的发展多做贡献、做好贡献。这样,学校的声誉和办学效益才会提高,学校才能处于良性发展之中。

人性化的管理,要学会宽容

学校领导者与教师的关系,无时无刻不处于矛盾之中,各种冲突时有发生。如教学工作的安排、教学评价、经济利益的分配、情感纠葛等等都可能导致教师和学校领导之间产生矛盾。有的教师遇到矛盾,会用消极的态度抵制学校的任何决策,而有的教师可能会采用比较过激的方式,直接与校领导发生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学校领导要具备海纳百川的胸襟,首先对自己的言行作实事求是的反省,若错误在自己,应以较高的姿态主动、诚恳地检讨自己,承担责任,并向教师赔礼道歉,以争取教师的理解,这样就能够化干戈为玉帛,同时,教师也能体会到学校领导的宽宏与大度。

我校有一名教师,业务水平不错,但个性比较散漫,经常不遵守劳动纪律,工作上比较消极,教学业绩不佳,在校领导与之沟通中经常发火拍桌子骂人。但校级领导都没有放在心上,只对事不对人。通过多次耐心沟通,这位教师终于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被校领导一贯宽容的态度所感动,随着他工作态度的转变,所带班级的教学成绩也直线上升,对于学校布置的额外任务也能积极的完成,不再消极怠工。在今年的优秀评定中,经过综合评议,他被评为优秀级。

在一般人看来,与校领导吵过架,肯定是拿不到优秀了!但是,我校领导对事不对人的宽容大度的行事方式,折服了全体教师。老师们都说,这下更有干劲了!

由于对学校进行了人性化的管理,我校教师的积极性都被空前地调动起来了;人性化的管理,使每位老师都有了被认同的机会,被赏识的喜悦,这一切,都成了教师成长的动力。近两年来,我校先后被评为浙江省示范初中、浙江省I类标准化学校、浙江浙江省课外导读先进集体、浙江省新生代征文最佳组织奖、宁波市青年文明号、宁波市绿色学校、宁波市卫生先进单位、慈溪市首批师德师风达标学校、慈溪市先进集体、慈溪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集体、慈溪市班集体先进单位,慈溪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工会、慈溪市廉政文化进校园示范点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学生的学风和纪风得到了很大的改观,学校的教学成绩进步显著,重点中学上线人数和普高率居于全市前列,各项学科竞赛位于非城区组前三名,近两年有356人次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2008年度,教师中有53人次在各级各类业务竞赛中获奖,三十多篇论文在各种刊物发表或交流。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个体,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学校每一项荣誉的取得,每一项成绩的获取,都与每个教师的努力分不开,不管荣誉的大与小、轻与重,都是教师们团结协作、奋力拼搏的结果。只有运用人性化的管理,调动起每位教师的积极性、责任心,才会有效地促进学校的良性发展。

上一篇:社会新阶层调查报告下一篇:盛德路桥后勤部门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