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之美丑范文

2022-05-21

第一篇:人性之美丑范文

(英语毕业论文)《雾都孤儿》中人性美丑分析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从语用原则视角分析政治演讲中的语用策略 浅谈高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与课堂互动

关于《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悲剧人生的分析 《石头天使》中哈格形象的女性主义解读 论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The Charm of Female Independence in Jane Eyre 浅析小说《教父》中教父的心理转变及其成因 马丁伊登的自杀根由

麦都思眼中的中国宗教形象 英语动画片中的中国元素探究

Analysis on the Withdrawal of Feminism in The Great Gatsby 《红字》中珠儿和相关元素的象征涵义 美国牛仔和牛仔文化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主义 从《警察与赞美诗》看欧亨利式结尾 英文电影中俚语的翻译策略

试比较中美中学历史教育中历史思维的培养

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研究与培养——以天河中学学生为例 论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女扮男装现象

An Analysis of Huckleberry Finn’s Personality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惠特曼的《草叶集》 中西方商务礼仪的差异

试析《旅游巴士》中的犹太文化内涵 英语非作格动词语义特征和句法属性研究

英汉禁忌语对比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及翻译策略 从英汉动物成语比较中英文化差异 英语报刊新闻标题的特点及解读

对《别对我说谎》中非言语因素的分析

The Glossology and Translation of Rhetorical Devices of Harry Potter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American-Context Chinese Movies 对中英组织文化差异的跨文化研究

英汉“拉”类动词的语义成分和词化模式的对比分析 美国校园俚语发展的促动因素看美国的自由精神 汉语对英语语法学习的负迁移

解读《女勇士》中“乡村医生”里的鬼

A study on Lin Yutang’s Translation standards:faithfulness,fluency and beauty 论纳撒尼尔霍桑《牧师的黑面纱》中的象征

Language Features and Translation Skills of Business English Contract 中国文学作品中的歇后语的英译-以红楼梦为例 意象手法在《永别了,武器》中的使用 浅析奥斯丁的女性意识

浅谈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论“看,易,写”方法在旅游翻译中的应用 对《雾季的末日》主题的解读 刍议美国情景喜剧中的美国俚语

An Analysis of the Distorted Human Relations in The Grass Is Singing 论女同性恋成长小说--简析珍妮特.温特森《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 英汉颜色词语义对比研究

徒劳的追求——对《宠儿》中黑尔的悲剧分析

An Analysis of Vampire Image in Fevre Dream by George Martin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论莱辛作品《又来了,爱情》中妇女失爱的原因 浅谈《傲慢与偏见》中奥斯汀的婚姻观 中西建筑文化差异及其形成背景分析

女性人格的双重性——从心理学的角度对比分析凯瑟琳和简爱 王尔德家庭道德观在《认真的重要性》中的体现

《老人与海》的象征意义分析

守望何物--《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困惑 英汉思维模式差异的对比研究 礼貌原则在国际商务信函中的运用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中西方商务谈判

方言电视节目收视群体特点及社会影响分析

马克吐温在<<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中对人类社会的深切关注 An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on Chinese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奉献与救赎:浅谈欧.亨利小说的宗教精神 中学英语教师素质提高的途径探索

中国英语学习者道歉言语行为的中介语石化现象

Analyzing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The Call of the Wild 语用移情及其在英语学习中的运用 美国俚语的社会文化特征 论《织工马南》中的象征意义

语法翻译法视角下的中学生英语家教辅导

Cultural Conflicts in Daisy Miller—An Analysis on Henry James’ International Theme The Religious Thoughts in The Pilgrim’s Progress

“理想化”和“反理想化”--《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主题辩析 简爱女性意识分析

浅析从《刮痧》中反映出的中西文化差异 《愤怒的葡萄》中的圣经原型 浅谈来自《圣经》的英语习语

An Analysis of Gothic Features in Poe’s The Cask of Amontillado

从生态批评角度解析杰克伦敦的动物小说《野性的呼唤》和《白獠牙》 《红字》中珠儿与《雷雨》中周萍之比较 浅析《两个新嫁娘》中的不同婚姻观

Conversational Humor in American Sitcoms——A Case Study of The Big Bang Theory 从目的论角度研究中式菜名英译(开题报告+论文 )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87

88 The Social Significance of The Merchant of Veni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dern Society 89 论《双城记》中的反讽

90 浅析爱伦坡短篇小说《黑猫》中的象征手法和心理描写

91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英语言语幽默的翻译—以《老友记》为例 92 进退维艰的女性—《儿子与情人》的女性主义分析 93 简析美国个性化教育对家庭教育的积极影响 94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了不起的盖茨比》 95 论商业美学指导下的英文电影片名翻译 96 全身反应法在学龄前儿童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97 从《热爱生命》看杰克.伦敦的生命观 98 文化差异对商标翻译的影响及翻译策略 99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100 肢体语言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分析

101 从《没有国家的人》看一个无政府主义者对人性的呼唤 102 超验主义思想在惠特曼诗歌中的体现 103 英汉禁忌语对比分析

104 《芭芭拉少校》中的现实主义

105 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隐喻的语用功能分析 106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口语教学 107

108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色彩的象征意义(开题报告+论) 109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英社交称谓

110 Study on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Legal English Translation 111 《彼得潘》中的“成长”主题 112 “适者生存”——浅析飘的主题 113 论顺句驱动在英汉同声传译中的运用 114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 115 《简爱》中的女性主义

116 理智的喜剧,情感的悲剧析《理智与情感》中的婚姻观 117 红色,英汉词汇差异的文化理据 118 从《红字》看霍桑的政治观 119 浅析中国式英语问题及对策

120 幽默元素在英语电影和电视剧中的翻译 121 Scarlett’s Pragmatism in Gone with the Wind

122 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小说中的英雄式人物的刻画 123 浅析广告英语中的修辞

124 肢体语言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与作用 125 浅析《洛丽塔》中亨伯特的分裂人格 126 论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死亡观 127 《洛丽塔》悲剧结局因素探析

128 《觉醒》女主人公-艾德娜追求自我的过程 129 模糊语在新闻报道中的语用研究 130 《魔戒》中的现实主义初探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131 论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 132 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自然意象

133 An Analysis of Tragic Consciousness in A Farewell to Arms 134 《格列佛游记》对理性的反思与批判 135 中西面子观比较研究

136 刺激学生学习英语的情感因素的手段的研究 137 Symbolism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 138 从跨文化角度对品牌名称的研究——以化妆品品牌为例 139 从《唐老鸭》看赵健秀的男性主义 140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英语禁忌语探析

141 跨文化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及应对技巧

142 An Analysis of Tess’s Tragedy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143 从自我认同角度再析《简爱》

144 浅析英汉词汇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及其成因 145 从童话看中西方儿童教育的差异 146 杰克伦敦对马丁伊登悲剧的影响 147 杰克的悲剧与海明威的世界观 148 浅谈英语在未来的国际地位

149 从《红字》和《荆棘鸟》看宗教禁欲主义下的爱情 150 从功能对等理论谈中国小吃名英译

151 从《丧钟为谁而鸣》看海明威死亡情节成因

152 从《嘉莉妹妹》分析西奥多.莱塞对人性欲望的理解

153 《觉醒》与《欢乐之家》中的女性形象和女权思想之比较 154 英汉恐惧隐喻对比研究

155 灰姑娘文学形象在西方文化中的发展和演变研究 156 英语单词记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 157 方位词的文化内涵与翻译

158 《围城》所反映的中西文化差异分析

159 On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160 刘易斯小说《巴比特》中的都市景观和人物描写分析 161 旅游宣传品的翻译 162

163 中美商务谈判的风格差异

164 论《马丁伊登》中一个成功者的幻灭

165 从“房间”意象看英国当代社会悲剧——哈罗德.品特作品解读 166 企业文化构建的话语分析路径 167 化妆品商标的文化内涵与翻译 168 商标语的翻译

169 《小妇人》中四姐妹的命运

170 归化异化策略下文化负载词的汉英翻译 171 《爱玛》中的女权思想解读 172 英语广告双关语的语用功能 173

174 On Dynamic Equivalence and Theory of “Three Beauties”—with Xu Yuanchong’s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Translation of Tang Poems as an Illustration 175 论《宠儿》中的象征意象

176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爵士乐时代的新潮女郎

177 维多利亚时期的艺术对文学的影响——以白衣女人为例 178 论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179 从传播美学分析国内畅销知名化妆品广告中的译文 180 Interpretation of Qian Zhongshu’s Sublimation Theory 181 思维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182 奥巴马演讲词中的委婉语研究

183 从约翰邓恩的“奇思妙喻”中透视他矛盾的情感观 184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185 英汉亲属称呼语与中西家庭教育模式差异

186 英语专业学生议论文写作中连接词使用情况研究

187 Influence of Cross-Cultural Differences o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Idioms 188 从奥运菜单看中式菜肴英译名规范化程度

189 安吉尔的精神悲剧—分析哈代笔下人物的心理发展过程 190 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看张谷若《德伯家的苔丝》的翻译 191 论初中生英语学习资源策略培养 192 广告英语中委婉语的语用研究 193 中英死亡委婉语翻译的跨文化研究

194 英文电影欣赏与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xx学院案例 195 从《雾都孤儿》看查尔斯.狄更斯的善恶观

196 海明威笔下的另类反英雄——评《艾略特夫妇》和《雨中的猫》中的男性形象 197 论商务英语广告的语言特征

198 Analysis of The sound and the Fury 199 从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看商业广告的英汉翻译 200 《野草在歌唱》中野草的象征寓意解读

第二篇:评点《红楼》之美感悟人性之真

编者:编审:

班级:组别:姓名: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走进《红楼梦》。

2、指导学生运用评点法鉴赏《红楼梦》。

3、精读精彩片段,品析《红楼》之美,提高阅读能力及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

运用评点法品读《红楼梦》片段 [学习难点]

材料的解读与领悟[学法指导]

阅读前言、后记和目录,了解作者和背景;做笔记,写摘要,做批注,作评点,列提纲,制卡片等等;略读和精读相结合。 [课时安排]

课前阅读全文,一节课交流,一节课展示。 [知识链接]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雪芹”是他的别号,又号芹圃、芹溪。约生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卒于乾隆二十七年(1763)除夕或次年除夕。曹家的祖上本是汉人,约于明永乐年间迁到辽东,后被编入满洲正白旗。清初时他的高祖曹振彦随清兵入关,立有军功,曹家成为专为宫廷服务的内务府人员,家庭开始发达起来。他的曾祖曹玺的妻子当过康熙的保姆,而祖父曹寅小时也作过康熙的伴读。曹家几代人世袭江宁织造,成为财势熏天的“百年望族”。后被抄家,从此一蹶不振。曹雪芹一生经历了家庭极盛而衰的过程,饱尝人世艰辛世态炎凉,这给他创作《红楼梦》奠定了深厚的生活基础。

从《红楼梦》的第一回来看,曹雪芹对这部小说似乎考虑过好几个书名,文中提及的有《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乾隆四十九年甲辰(1784)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在此以前,此书一般都题为《石头记》,此后《红楼梦》便取代《石头记》而成为通行的书名。《红楼梦》的版本我们可以暂时理解为80回本和120回本。

《红楼梦》以宝黛爱情故事为中心线索,在贾府这一世代富贵之家从繁盛到衰败的过程中,写出了以贾宝玉和一群红楼女子为中心的许多人物的悲剧命运,反映了具有一定觉醒意识的青年男女在封建体制和封建

家庭遏制下的历史宿命。这里面包含了曹雪芹自身的家庭和个人背景以及他对人生的认识。

《红楼梦》前五回在全书艺术结构中有特殊的意义,前五回不仅是全书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引线,而且是整个悲剧的一个缩影,几乎所有重要人物都在这儿埋下了种子、形成了胚胎。

读《红楼梦》先要读懂前五回,读的时候要克服文字方面的困难。

[片断节选]

(一)宝黛初会

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二)熙风出场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璃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意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

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第三回《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三)探视宝玉

只见宝钗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向袭人说道:“晚上把这药用酒研开,替他敷上,把那淤血的热毒散开,可以就好了。”说毕,递与袭人,又问道:“这会子可好些?”宝玉一面道谢说:“好了。”又让坐。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得就红了脸,低下头来。宝玉听

得这话如此亲切稠密,大有深意,忽见他又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只管弄衣带,那一种娇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不觉心中大畅,将疼痛早丢在九霄云外。……

宝玉半梦半醒,都不在意。忽又觉有人推他,恍恍忽忽听得有人悲戚之声。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却是林黛玉。宝玉犹恐是梦,忙又将身子欠起来,向脸上细细一认,只见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不是黛玉,却是那个?宝玉还欲看时,怎奈下半截疼痛难忍,支持不住,便“嗳哟”一声,仍就倒下,叹了一声,说道:“你又做什么跑来!虽说太阳落下去那地上的余热未散,走两趟又要受了暑。我虽然挨了打,并不觉疼痛。我这个样儿,只装出来哄他们,好在外头布散与老爷听,其实是假的。你不可认真。”此时林黛玉虽不是豪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利害。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词,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学习过程]

一、激情导入,感知作品艺术之高

二、整体感知,概述作品思想内容

三、方法指导,探导阅读评点之道

评点法是一种研究性的学习方法。在阅读过程中,圈圈点点,心有所感,笔墨追录,三言两语,生动传神。可以评点字词,也可评点句段;可以评点人物,也可评点情节、环境等。

问:“宝黛初会”精彩红外绝伦,你怎么看呢?试作评点。

四、放飞思想,细致点评人物之美

1、抓住细节,挖掘形象之美

熙凤出场的描写,极具特色,读过之后,你有哪些“意见”呢?请抓住人物的肖像、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适当地做出点评。

2、善于比较,品鉴个性特色

《红楼梦》中有欢笑,也有眼泪。第三十四回写到宝玉遭到他父亲贾政的一顿痛打之后,躺在怡红院里养伤,众人纷纷前来探视,表达自己的关切之心,但表现各异,态度不一。第一个前来探望的是宝姐姐,她的神情、动作、语言有着怎样的深意呢?黄昏时分,姗姗来迟的是林妹妹,从她的表现中你又读出哪些丰富的内容呢?

试着抓住细节,对宝姐姐与林妹妹的表现进行比较评点。

五、课堂小结,激发阅读名著之趣

六、课后反思

GYYW——张朝霞——

被金钱埋葬的高老头

—— 《高老头》导读设计

编者:张朝霞编审:

班级:组别: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巴尔扎克及其《人间喜剧》,激发学生阅读《高老头》这部小说的兴趣。

2、合作交流,理清小说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深入探索,揣摩小说主题;拓展延伸,挖掘小说

社会意义。

3、了解法国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金钱社会对人性的异化。让学生认识到“金钱诚可贵,亲情价更高”。

[学习重点]

用情节带领学生走进小说,看人性在金钱面前的扭曲。 [学习难点]

联系社会现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课时安排]

课前阅读全文,一节课交流,一节课展示。

[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巴尔扎克是十九世纪法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小说总集《人间喜剧》“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

雨果在巴尔扎克的葬礼上说:“在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属于头等的一个,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出类拔萃的一个。他的才智是惊人的,不同凡响的,成就不是眼下说得尽的……”

莫里亚克指出:《人间喜剧》是神书,是巴尔扎克人物之林的条条大道。“” 泰纳《巴尔扎克论》:“金钱问题是他最得意的题目……他的系统化的能力和对人类丑处的明目张胆的偏爱创造了金钱和买卖的史诗。”

作家莫洛业说:“巴尔扎克不仅仅是十九世纪的优秀作家,他堪称最伟大的小说家,这在今天几乎是一致的看法。”

人道主义斗士法朗士对文体非常苛求,他深情地说:“他是他那个时代的社会的洞察入微的历史家。他比任何人都善于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从旧制度向新制度的过渡。”他特别强调:“从塑造形象和深度来说,没人能比得上巴尔扎克。” [学习过程]

一、深情导入

二、了解小说情节

问题1:为什么两个女儿会如此对待自己的父亲?如果你是高老头的女儿,你会怎么对等父亲呢?

问题2:让我们回头看高老头最终命运如何。深受打击的高老头病倒在床,临终之际,他多么希望两个女儿

来看他。大家猜一猜,高老头的两个女儿会良心发现来看望他,给他送终吗?

三、分析人物形象

问题3:高老头曾这样说过,“我一向对她们百依百顺,小姑娘想入非非的欲望,都给她们满足。十五岁就

有了车!要什么有什么”。造成这种结果高老头自身有没有责任?

问题4:高老头带着满腔的遗憾与愤怒离开了这冷漠的人民,当拉斯蒂涅为筹款治丧在“纽沁根夫妇与雷斯

多夫妇两处奔走”时,他们以“父亲死了,都悲痛得了不得”而拒绝会客。在送葬的行列里,出现的只是这两家“有爵徽的空车”。拉斯蒂涅目睹了发生在高老头身上的这一幕幕悲剧,他卖掉金表安葬了高老头。随着高老头的埋葬,他也埋葬了自己最后一滴温情的眼泪。如果你是拉斯蒂涅,面对这一切,你该何去何从?

四、探究小说主题

问题5:通过对小说情节、人物的了解,大家发现小说中人物的所作所为都受到什么的驱使?金钱,他

们都是金钱的奴隶!到底是什么样的社会现实造就了这一幕家庭丑剧?请大家阅读手上的资料后讨论小说的主题,巴尔扎克在这里要揭露什么?批判什么?

问题6:发生在类似的社会背景,表现人与人之间这种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的作口大家还知道哪些?

五、感受小说的社会意义

我们常说“金钱不是万能的”,也常说“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中国还有句古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所以我们人活着不能只是为了钱,否则就会变成金钱的奴隶。

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话想对小说中的人物说,现在请以“我想对××说”的形式写几句话,来表达大家此时此刻的情感。

六、课堂总结

走进《高老头》的世界,我们看尽了人间冷暖。所谓名著,它的魅力肯定绝非仅此而已。小说的艺术魅力还在于呈现给我们富有特征的典型环境、精致的双线结构、典型的人物性格、个性鲜明的人物语言等,这些就需要大家通过阅读原著去细细品味。

七、课后反思

第三篇:呼叫中心管理之:人性化

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呼叫中心产业正飞速地向前发展。呼叫中心的管理实践也越来越深入并趋于精细化、科学化。同时。几乎所有的呼叫中心都在倡导“人性化”管理。或者在很多呼叫中心的文化标语中频频会出现“人性化”的字样。然而,当我们换个角度从座席代表的立场去审视。“人性化”在许多呼叫中心还仅仅是“口号”与“愿景”;或者,当我们借鉴国外一些更为成熟的管理制度。许多呼叫中心离真正的“人性化”还有一段距离。

呼叫中心在国内刚刚兴起时,看到一项项严格而又细致的呼叫中心现场管理制度。说实话为之惊讶甚至于推崇!深深的接纳并认为呼叫中心要创造效率与服务质量。就一定离不开这些条条框框的约束以及准军事化的管理。相信当时许多呼叫中心的运营管理者都有这样的感觉:“集中式管理”是一个优秀呼叫中心所必须具备的。而且正是呼叫中心所具备的特色。所以, 在呼叫中心发展的初始阶段,这一切,也许理所当然。

然而,在呼叫中心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常常看到:呼叫中心运营管理水平并没有得到同步、充分的发展,很多呼叫中心甚至于某些大型呼叫中心,仍然还在延续着旧有的那套管理制度,也许还是十年前的那份管理手册。然而,在呼叫中心发展日渐成熟的阶段,这一切,更应该与时俱进。

不久前,看到某呼叫中心的现场管理制度,且不说制度之间的合理性,单单对座席代表在现场的纪律约束,就有七大项以及近三十小项,而且其中许多制度,都牢牢地限制着呼叫中心的灵魂们------座席代表的“工作自由”,在这些制度的字里行间,也能够看到很多十年前呼叫中心现场管理制度的“影子”。 对,没错,我说的是座席代表的“工作自由”,相对于过于“苛刻”的现场制度,我们更倾向于给予座席代表一定的“工作自由”。这里的“自由”是与座席代表更多的发挥主动性所相辅相承的。在管理人员合理的引导下,“人性化”的工作自由,会更多的让座席自主工作、自主提升服务水平的。这需要考验的是管理者的管理能力与水平,而不仅仅是制度有多少条多少章多少页,或者对座席代表的一言一行都一一设定规范与要求。

我们来看一些关于呼叫中心现场管理制度的例子,一起来体会,而且请从座席代表的角度去体会,应该怎样的“人性化”。 案例1: 某呼叫中心现场管理制度要求:工作现场,座席代表如需找班长提问或沟通,必须先举手,否则扣X分。

点评:这是非常明显的“集中式”管理制度,让我想到军人在队列中有事要喊“报告”。当然,我们清楚地知道,呼叫中心往往有大量座席同时工作,而且绝对不允许大声喧哗高喊“报告”,但如此强调座席代表需要与班长沟通一定要举手,否则就要接受惩罚,却也未免过于“军事化”。座席与班长之间,一定要这么森严的规定吗?其实,这恰恰拉大了座席代表与管理人员之间的距离!

对于这项纪律,我们需要规定的是座席代表在呼叫中心不要大声说话,而非“举不举手”这个行为,不是吗?认识到这一点,我们不难找出修改此项制度的办法:“在呼叫中心现场,任何人大声喧哗将不被允许,如需班长帮助或沟通,请举手示意。”这样一来,制度不那么强硬,也更加人性化一些,也体现出班长在现场是为座席提供帮助支持的,只需要举手示意。

案例2:

某呼叫中心关于小休规定:在较忙时,座席代表想去卫生间,打电话通知BCMS专员时,由专员告知不可以去,座席代表不可擅自离开座席,并且座席代表不可一次性休息十五分钟以上。

点评:人有三急是人之常情,是不是因为要保障接通率与服务水平,就可以强制性不允许座席代表这种起码人性的请求呢? 如果排班合理,为什么座席代表不可以一次性休息十五分钟?难道班长的工作职责之一就是每天都要在座席需要去洗手间时做出“可以”或者“不可以”的决定?

与其这样解决问题,更建议采用适当的方式培养座席代表一个好的习惯。比如,将座席代表小休的时间根据所上班次分成几次小休安排,并结合接通率与服务水平要求做进排班计划,每个班次的小休时间基本固定,这样由“固定周期”的小休制度代替随时申请小休的申请。同时,将非“排班小休时间”以外的小休申请作为特殊申请并进行记录考核,这样,座席就清楚知道应该如何利用“排班小休时间”处理个人的事情了。同时,还可以减少当值班长与主管这方面的工作量。 案例3:

某呼叫中心关于病假的规定:座席代表生病如果要请假,必须有三级医院上开具的假条及交费凭证。

点评:这是比较普遍的一项规定。出发点是好的,因为要保证出勤率,通过限定一些条件,避免一些座席代表借故缺勤。但从人性化角度考虑,有时座席代表只是发烧,感冒之类自己吃点药休息一下就可以的情况,而不是一定要去三级以上医院就诊。所以导致,座席代表只好带病坚持工作,或者明明是病假却要申请事假。这里同时也混淆了座席代表生病需要请病假与能不能获得“病假”待遇。

针对这种情况,呼叫中心更应该关注座席代表的健康,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得到适当的休息。我并不鼓励座席代表带病坚持工作,因为本身这对健康无益,也无法保证这种状态下座席代表能够很好地完成工作。至于出勤率的控制,需要关注的那些经常请假的座席代表,找出真正的原因,培养诚实的职业素养。对于那些编造理由请病假的座席代表,给予更为严厉的制度约束。 案例4:

某呼叫中心:话务繁忙时段,座席代表吃饭时间仅为二十分钟(包括从座位走到饭堂,吃饭,喝水,休息加上去卫生间的时间),甚至因此延后就餐时间两、三个小时。

点评:靠临时延长工时这样的做法所带来的是对座席代表身体健康的损害,以及在客户服务请求密集时段服务质量下降的严重影响。要知道,越是话务繁忙时段,恰恰越需要座席代表精力充沛地提供服务。匆忙的就餐时间、就餐后没有适当的休息时间,都不是“人性化”的体现。

保证服务水平,需要的是准确的人力测算以及合理的排班管理,而不是以牺牲座席代表用餐时间为代价。我非常喜爱呼叫中心的座席代表,他们是整个呼叫中心最重要的人!也是最可爱的人!他们在呼叫中心的前线,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大量的工作,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所以,该休息的时候,就应该让他们得到休息。 案例5:

某呼叫中心设有全年全勤奖励,在一年工作时间内如无病假、事假的座席代表将会获得一定的奖励。

点评:运用适当的激励制度,提高座席代表的工作热情与奉献精神,同时保持一个较好的出勤率水平,这本无可厚非。但作为一个正常的社会人,谁能保证一年之内没有一天身体不适,没有一次遇到事情需要在工作时间处理?全年全勤奖励制度的导向又是什么?难道是要引导座席代表要不知疲倦、不问世事?显然,我们找不出太积极的意义。

人性化管理的出发点其实是需要我们在关注“工作”的同时,也关注座席代表的“生活”。呼叫中心管理应该考核与关注的,不是座席代表有没有请过假,而是要合理控制座席代表请假的次数与请假原因。如果一个座席代表经常性请事假,需要通过认真的沟通了解其请假的真正原因,比如是不是工作压力大的一种逃避表现;是不是家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呼叫中心当然也离不开制度与规范。我们在强调“人性化”管理的同时,也同样坚定并且更要善于运用呼叫中心制度化管理。只是,我们现阶段更为关注的是:如何更进一步或者从真正意义上做到“人性化管理”。

在呼叫中心运营管理中,许多呼叫中心特有的制度与规范值得我们去权衡与平衡,故希望以本文及案例为启发,带动有关于“呼叫中心人性化管理”的更多思考与实践。作为一名呼叫中心运营管理从业者,真诚呼吁:我们的职责,是使座席代表更快乐的工作,而不是单纯传递越来越多的压力!

第四篇:如何理解人性化执法之论(推荐)

文章标题:如何理解人性化执法之论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在同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这一目标又被具体化为“维护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看出,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社会舆论的中心议题。和谐社会首先必须是一个尊重人权、以人为本的社会,这是和谐社会的起点。公安机关作为执法者

不能威严有余而仁善不足,既要尊重法律的权威,又要体现人性的关怀,以保障人们法律、权利上的公平,自觉做到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的有机结合。也就是说,公安机关要把人性化执法服务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新的平台,从而构建新型的和谐的警民关系。

一、正确认识和理解人性化执法

“人性化执法”顾名思义,有两点意思:一是“人性化”,二是“执法”。这两点相辅相成,但其中也有主次关系,即以“执法”为主,要合理运用执法权,保障守法者的合法权益,对违法者予以处罚;在公证执法的同时,彰显人文关怀,提高群众对执法行为的满意度和支持率。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告诉我们,教人尊重法律、热爱法律、信仰法律是第一重要的理念。这就要求执法者首先要端正执法意识。在规范执法程序和不违法的前提下,适当给予公民柔性的人文关怀,尊重人的人格,维护人的权利,体恤人的需求,顾及人的感受,其实质就是亲民执法,让习惯于领教法律的威严的民众享受到法律的温情。

法律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意志和理智的体现。的确,法律是无情的,是不受人的情感控制的理性的制度安排的,它的本质是一种刚性的规范。法律条文的每一个细节都是经过立法机关反复斟酌,不断修正的,因此它的内容极其严密,任何一条都没有商量的余地,从这点看,法律有其严酷的一面。但也要看到,制定法律的目的是为了让社会更加有序、和谐和安宁。

法律不但有惩罚犯罪的作用,也有服务社会,倡导优良社会风气的功能。现代法治的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在不违反法律具体规定的前提下,法律的执行可以采取一些灵活的方式,以此体现法律的人文关怀。

笔者以为,“人性化”执法,是执法的深化与完善,是执法态度、服务方式等发生变化的外在体现,与“一般性”执法没有本质的区别。它既强调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要对监管相对人充满人性,也要保证监管相对人和全体社会成员在守法和接受监督管理时对执法者要支持与配合。因此,人性化执法实质上是执法工作的优化和执法质量的提高,以促进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和法制社会的完善。并不是因为强调人性化,执法人员就可能会执法不严,减弱执法力度,对不法行为、抗法行为一味迁就忍让,坚持“骂不还口,打不还手”,导致执法工作不能有效实施,执法质量受到影响,甚至受到人身伤害。如果是这样的话,就有悖于人性化执法的本意,是对人性化的异化,也不是法制建设的初衷。

二、正确理解人性化执法与严格执法的关系

人性化执法与严格执法并不是互相排斥,更不是互相抵触,而是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相互统一的。

从调节方式上讲,严格执法体现刚性,“人性化”执法体现柔性。但这种调节方式上存在的差异,并不排斥“刚性”与“柔性”的统一。严格执法强调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较为排斥人的意识情感等主观因素;“人性化”执法强调提供高质量的执法服务,强调尊重与保护当事人和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两者通过正确处理好打击与保护、公正与效率、执法与守法的关系而实现辨证统一。今年春运期间,某大队民警在邻近河南的一条高速公路执勤时曾查获一辆号牌为豫A27039的报废、套牌大客车。该车核载34人,实载50人,超载16人,是一个流动演出卖艺的和尚戏班。交警从预防交通事故、保障乘客生命财产安全的角度出发,严格按照法律的有关规定,作出强制报废车辆、卸客转运的处理决定,当得知这车乘客身无分文、回乡困难的情况时,巡逻民警马上向上级报告。最后,从人文关怀的角度,一些民警共同筹集资金帮助乘客们回乡。领到回乡补助费,乘客们非常感激,并称赞交警既严格执法、又热情服务,真心实意帮助了他们。

从运作方式看,严格执法与“人性化”执法互为条件、互相补充。“人性化”执法是以严格执法为前提的,“人性化”受到“法制化”的制约,不存在脱离或凌驾于严格执法之上的“人性化”执法,否则“人性化”执法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人治”,而非现代社会的“法治”。需要强调的是,我们所倡导的“人性化”执法已并非传统的“人情”、“礼义”等带有封建色彩的执法活动,而是蕴涵了尊重人的价值和人文关怀为表征的社会主义新型法治精神。人性化执法是情、理、法相结合,提高执法质量,产生执法良性效应的有力体现。

从价值目标看,现代执法的根本目的已不是单纯惩罚犯罪和因果报应,而是通过法律手段挽救、帮助、教育、感化当事人和犯罪嫌疑人改过自新。在这个层面上,纯粹的简单处罚不仅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执法效果,而且还可能强化他们

与公安机关的紧张和对立,而“人性化”执法的微妙之处就是借助对当事人和犯罪嫌疑人内心世界的启迪,来唤醒他们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北京同一地点违章百余次被罚万元,被罚者长时间未得到警示的“杜宝良现象”就是一个典型,它所暴露的表面上是执法制度的缺陷,实质上是执法者的失职,客观上难免造成“为罚款而执法”的恶劣影响,导致社会矛盾。《道路

交通安全法》是根据《行政处罚法》而制定的,行政处罚的目的不是为了罚款,而是维护交通秩序,制止交通违法行为的发生,可以看出,105次的处罚行为有悖于《行政处罚法》的目的,北京交警这一执法的实际效果远远背离了立法进行交通管理的初衷,更谈不上体现立法精神。“杜宝良现象”告诉我们,法治社会不仅需要完善法律、严格执法,而且需要科学执法、公正执法,要充分体现执法为民、人性化执法理念。

三、公安机关如何正确把握人性化执法

人性化执法是执法的深化与完善,是执法态度、服务方式等发生变化的外在体现,它提倡以人为本,注重服务质量。人性化执法应体现出提示在先,教育在先,普法在先,处罚在后的人性化执法特点。

(一)改变传统的“管制型”执法思维。执法者首先要从思想观念上真正实现突破,改变传统的“管制型”执法思维。强化执法者“执法为民”的意识,建立和维护与行政相对人和谐的关系。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公安机关做为执法者,既是代表人民政府的执法者,又是维护人民利益的服务者,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参与者。因此,在执法中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充分发挥其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促进全社会形成尊重法律、维护法律、信仰法律的良好风气,为管好城市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人性化执法要从群众利益出发,为群众排忧解难,增进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赖,增强凝聚力,化解矛盾,减少上访、上告等不安定因素,避免社会多元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对正常社会经济秩序的干扰和破坏。执法者只有与管理对象交心,增进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相互了解,在工作中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才是解决问题的治本之策。在依法办案的前提下,执法者要态度和蔼,言辞礼貌,使处于弱势地位的当事人充分表达意志,依法行使权利,对当事人的特殊困难予以同情和帮助,就会使当事人减少敌对情绪,服从处罚决定,确保法律的正确实施。人性化执法对执法者的执法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执法手段只柔不刚,则法无权威;只刚不柔,则难得民心。人性化执法刚柔相济,通过规劝、引导、协调、疏导、教育、服务等方法,将大量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既方便群众,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维护了社会稳定,又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开展生动的法制教育过程中,提高群众的道德水平,增强群众的法制意识。

(二)处理好“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的正确关系。程序公正是指执法过程的公正,实体公正是指执法结果的公正。一般说来,人们所追求和期望的是结果公正即实体公正。实体公正是执法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但如果没有程序公正,要实现实体公正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的。要实现执法公正,必须确保程序公正。只有将执法活动纳入公正程序的轨道,执法活动才能摆脱任意性的支配,排除非法律因素的干扰;只有做到程序公正,才能使人民群众对执法行为具有公正的感觉。因此要确保程序公正,首先,执法人员观念要更新。要增强平等保护行政相对人意识,依法平等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对当事人应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依法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其次,要大力提升执法者的执法技能和法律素质,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后,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涉及的法律法规面广、法律法规条文旁杂,执法者在全面掌握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执法钻研、执法开拓、执法创新,既要实现一职多能,又要术业有专攻。另外,需要有机制作保障。作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一方面要执行好法律程序,做公正执法的典范;另一方面要接受执法监督机关和社会各界的监督,确保整个执法活动严格依法进行。

从警为民,做老百姓的贴心人;执法为民,做人民利益的忠诚卫士;服务为民,做人民的忠实公仆。人民警察必将成为新的历史时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忠实践行者。

《如何理解人性化执法之论》来源于,欢迎阅读如何理解人性化执法之论。

第五篇:《黑天鹅》影评——何苦过分压抑人性之恶

《黑天鹅》影评

——何苦过分压抑人性之恶

影片的最后,临近死亡的女主妮娜,露出久违的笑容:“我体会到了完美,我完美了。”这是我唯一一次看到妮娜以如此轻松的口气说话,如释负重。与其说她体会到了演出的完美,倒不如说她体会到了解脱时的快感。

——题记

《黑天鹅》讲述的是女主妮娜自幼学习芭蕾舞,技艺出众,一心想完成自己和母亲的心愿——成为演出的主角。纽约剧团为重拍芭蕾舞剧《天鹅湖》,总监托马斯决定海选新领舞,且要求领舞者要分饰黑天鹅和白天鹅。最后,托马斯选择了妮娜。但在影片的前大半段,一向乖巧的妮娜能饰演好白天鹅的角色,却因为无法释放自己从而无法演绎好妩媚诱惑的黑天鹅。

妮娜的母亲曾是芭蕾舞者,母亲说:“因为生你,毁了我的事业。而且我不想你走回我的道路(妮娜的母亲一直是舞剧的配角)。”她不断地训练妮娜,要求妮娜,她把自己未完成的愿望(成为舞剧的主角)强加到妮娜的身上。虽然妮娜真心喜欢芭蕾舞,但从小有意无意地接受“我要成为主角”这观念,背负着要莫大的压力,似乎成为演出的女主,似乎达到演绎的完美,才能对得起自己,才能补偿自己对母亲的“过错”,才能挣脱母亲的束缚,自由开心的生活——自以为成为主角就意味着生活的全部。

母亲称妮娜是sweet girl(乖女儿),可她却不知不觉地将自己的女儿养育成了poor girl(可怜女)。“是你欠我的”,“你要还我”,“你不许不乖”这些强烈欲望把人性恶的一面压抑。但压抑、没表现性本恶的一面,不代表人性的恶就能从此消失——何况人性之恶的本性压根儿无法消除。

妮娜被选为《天鹅湖》的领舞者当天,母亲做了蛋糕,妮娜说会胖且胃不舒服,不想吃。母亲喜悦的脸瞬间阴沉下来,冰冷道:“那就倒了吧。”妮娜阻止,强颜欢笑,继而顺从母亲。在影片的前半段,妮娜表面很乖,从不敢违抗母亲的意义,不敢疯玩,不敢钉耳钉,不敢晚回家,不敢穿性感的衣服……在母亲思想的控制和禁锢下,妮娜成了乖乖女,不敢触碰不好的事物。但无论善与恶,都是本性的一部分。真实的欲望被压抑,妮娜的生活毫无生气与活力,她甚至活在了严重的抑郁的氛围当中。片中大量的与性释放有关的场景体现了妮娜双重人格的挣扎与破裂释放。而双重人格导致的自残是她发泄压抑已久的愤懑与怨恨的途径之一。

真正演出时,妮娜释放自己被压抑和禁锢许久的真实的另一面,她将自己的黑暗面淋漓尽致地演绎出来,完美成功地展现了黑天鹅的妩媚、诱惑、邪恶,她的演出赢得全场掌声。

故事的最后,白天鹅坠崖瞬间,伤口绽放出一朵绚丽的花,鲜血四溅。倒地后,妮娜露出就为的笑容,她说:“我体会到了完美了,我完美了。”她用生命换取了解脱,解脱铸造了她的完美。

黑天鹅和白天鹅的角色不仅仅是存在于《天鹅湖》的芭蕾剧中,也同时存在于妮娜的的身上,同样,两者也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身上——人性善恶本来就同时存在我们的心中。我们要做的不是排斥和压抑本性之恶,而是接纳和坦然面对恶的存在,平衡心中的善与恶,适当正确地表现自己恶的一面。一味避免与压抑恶的存在,它迟早会以另一种更可怕的形式出现与爆发,比如《黑天鹅》中妮娜

得了双重人格而自残——最终,酿造了难以承受的后果。

上一篇:沈冰的沉浮范文下一篇:色彩词短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