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审申请书的最新范文

2024-05-09

再审申请书的最新范文(精选6篇)

篇1:再审申请书的最新范文

再审是一项重要的诉讼程序制度,也是各国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再审申请书样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与借鉴。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

再审申请书样式1

申请人:__,女,__年X月X日出生,汉族,身份证号码:______X,住__省__X市__X区__X村X组。电话:____X。

被申请人:____有限公司,住所地:__X省__市____号。

法定代表人:__X,公司董事长。

申请事项:

1。依法裁定撤销__X省__X市__区人民法院(20__)X民初字第__号民事判决书;

2。依法裁定重新审理此案。

事实和理由:

__X有限公司诉__买卖合同纠纷一案,__省__市__区人民法院于20__年X月X做出(20__)X民初字第____号民事判决书。申请人认为,该判决书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适用法律错误、程序违法,应予撤销;并应裁定此案重新审理。

一.原判决认定事实不清

1。原判决认为,“被告与原告签订合同后,仅支付了X万元定金,未支付任何货款,原告有理由认为其行为已表明不履行合同”与事实不符。事实是,申请人在与被申请人签订合同后,除交付定金X万元外,还于20__年X月X日付给被申请人货款X万元。对此,有被申请人出具的收据为证。

2。原判决认为,“被告却未按协议支付任何货款且所欠到期款项超过全部货款五分之一是酿成纠纷的主要原因,应承担本案的全部责任。”按照双方买卖合同的约定,只有当购买方拖欠出卖方货款达总货款的五分之一时,出卖方才有权利解除合同。双方约定的首付款为66。8万元。事实上,申请人在合同签订后已经支付了被申请人定金5万元、货款28。25万元,其所欠的款项只有33。55万元,只有总货款的5。52%,根本达不到总货款的五分之一。也就是说,申请人与被申请人约定的解除合同的条件尚未成就,被申请人根本无权单方解除合同。原审法院偏听偏信被申请人的一面之词,事实认定严重错误。

二.原判决证据不足

1。原审法院仅凭被申请人单方委托的鉴定机构作出的价格评估报告书,就认定申请人给被申请人造成的损失为X万元、评估费为__万元。该鉴定机构未经过申请人认可,难免存在偏向被申请人利益,损害申请人利益的问题;该车损失费计算依据是什么?鉴定人应出庭接受质询,但显然原审法院并没有这样做;鉴定机构的资质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不得而知。据业内人士评估,象此案中泵车损失主要就是车辆修理费。在正规的大型专业修理厂修理的话,此车修理费不超过10万元;在小型修理厂修理,修理费也就3到5万元。原审法院以一份显然极不合常理的、有重大瑕疵的鉴定书就认定被申请人的损失为75。4万元,显然是轻率的,也是对原告不负责任的。

2。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在买卖合同中约定,对该车的保险由被申请人承担;但被保险人却违反约定未给该车投保,致使该车在购买后仅一个来月就出了事故,造成车辆受损的结果。如果被申请人按照约定为该车购买了保险的话,即使该车受损也可以获得保险公司的赔偿;正是由于被申请人的严重违约行为,才使得该车受损后,损失无法得到弥补

。退一万步的话,就算该车造成了70多万元的损失,但这损失也是由于被申请人的过错行为造成,而与申请人无关。被申请人理应为自己过错承担不利后果。原审法院无视此事实,让毫无过错的申请人承担车辆损失责任,反而让真正的有过错人坐享利益,显然这是极不公平的。

三.原审法院剥夺了申请人的诉讼权利,存在程序错误,应予纠正。

1。原审法院没有给申请人发传票。既没有寄书面开通传票,也没有给申请人打电话通知开庭。在未将诉状、开庭传票等送达申请人的情况下,原审法院以申请人“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未到庭,视为放弃质证权利”从而缺席判决申请人败诉。显然,原审法院粗暴地剥夺了申请人的法定诉讼权利,使申请人失去了当庭抗辩的机会,造成了申请人重大损失。原审法院违反了《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其所做出的判决是错误的、不公正的。

2。申请人在收到原审判决书后,在法定上述期限内,于20__年5月24日,以挂号信的方式向原审法院提交上诉状。对此,有邮局回执单、上述状副本等为证。原审法院明明收到申请人的上诉状却故意隐匿不立案,致使申请人的上诉权利被原审法院粗暴地剥夺了。申请人又一次失去了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机会。究其原因,在于原审法院漠视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偏袒被申请人。显然是地方保护主义在作祟。

3。被申请人的车辆损失的诉讼请求数额为70万元,而原审法院竟然判决申请人赔偿被申请人75。4万元损失费及1万多元的鉴定费。这严重违反了民事诉讼法的“不告不理”的原则。原审法院的“高水平”,赤裸裸地偏袒被申请人的嘴脸暴露无遗。

综上,__省__市__区人民法院(20__)岳民初字第__X号民事判决书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程序严重违法、裁判结果至为不公。恳请上级人民法院撤销该判决书,查清事实予以改判,以维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此致

__省__市中级人民法院

申请人:__X

__年__月__

再审申请书样式2

申请人:朱黎宾,男,1969年1月19日生,汉族,原上海宝冶工业工程有限公司合同工。住上海市宝山区罗店镇南周村大苏15号,邮编201908,电话66012775

被申请人:上海宝冶工业工程有限公司(简称宝冶公司),注册地上海宝山区蕴川路5300弄1号4—177室,经营地上海宝山区盘古路895号,法定代表人赵新道,副总经理,邮编201900,单位电话36213987

原审法院及已生效判决书案号:一审宝山区人民法院(2009)宝民一(民)初字第2632号;二审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010)沪二中民三(民)终字第498号;申请裁定书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2010)沪高民一(民)申字第872号。

申请再审事由:

原审(一审、二审)法院及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错误,判决不公。申请人不服原审判决,依据《民诉法》第一百七十九条第一款第(一)项及第(六)项之规定,申请再审。

申请再审请求:

1、请求改判支持朱黎宾要求宝冶公司承担社保机构不予报销的医疗费6971.52元外配急用药及材料费4058.35元,高压氧舱治疗费38400元及高压氧治疗期间的护理费23400元(含二次手术后三个月)伙食补贴费10395元,交通费15968元,给付一次性就业补助金前的停工留薪期7个月的工资11089.26元,共110282.13元。

2、改判支持朱黎宾要求宝冶公司承担工伤继续治疗费至工伤医疗终结。

3、改判支持朱黎宾因支付诉讼代理人的误工费及交通费1000元及原审二级诉讼费20元。

申请再审的事实和理由:

(一)、原审故意回避重要事实,隐瞒真相,申请人有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所谓“查明事实”。

(1)、朱黎宾于2005年11月14日至2007年3月23日期间进行高压氧舱治疗是基于手术后股骨头坏死的特殊情形所必要的治疗,有主治的市六医院医生的医嘱处方和因市六医院无此设备而指定到配合协助的医疗部门,并有收治医疗单位的证明,且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同意的指示及单位主管看望时的同意,又是在停工留薪治疗期内。原审并未查清要点。

(2)、朱黎宾主张的护理费、伙食补助费、交通费是指在高压氧舱康复治疗期间所产生的那部分,并不包括在双方曾经协议过的手术住院范围之内,并不重复,而是未达成协议的部分。(有可计算的住院日期及代理人朱连琴在协议书签名时特别注明上可以查证),原审故意混淆。

(3)、朱黎宾在工伤手术后三年因旧伤处股骨头坏死而于2007年11月19日至2008年1月14日重新住院再次手术是工伤复发确需治疗的事实,原审不肯查明。被申请人宝冶公司不但不予申报朱黎宾工伤复发认定手续,反而于2007年12月5日(治疗住院期间)反而违约违法终止劳动关系,恶意阻止朱黎宾本人申报工伤复发,中止社保(证据有第二次手术住院的市六医院、市八医院出院小结,违法退工单2007年12月5日),而原审对此事关待遇责任的基本事实只字不提。

(4)、宝冶公司于2008年3月20日决定2008年3月7日起第二次退工并终止劳动合同,然而一次性就业补助金和医疗补助金是在2008年9月12日付给朱黎宾,且未经协商一致。原审故意隐瞒,(证据有经济补偿协议书,终止劳动合同给付一次性补助金在内的建行存款凭条)

(5)、朱黎宾至今仍在工伤医疗期间,一次性医疗补助费不是朱黎宾自愿接受的,未经协商一致,未经签收,(证据有疾病证明单,未经签字的经济补偿协议书),原审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二)、原审在认定上脱离事实,颠倒是非,规避法律,混淆责任。

(1)、朱黎宾主张的经社保机构核定不予社保基金报销的6971.52元医疗费及社保机构不予核定的工伤手术医疗时急用外配药材料费4058.35元和因非医保定点医疗单位发票而不予核定的高压氧舱治疗费38400元均在劳动合同存续期间内,工伤医疗必须支付的费用。宝冶公司是负有承担工伤医疗费用的责任单位,虽然在此期间,宝冶公司已为朱黎宾投保社保,但在社保可报范围之外的合理的必要的医疗费用,宝冶公司责无旁贷。原判认为“于法无据”是不对的,那么这部分工伤医疗费用要由工伤职工朱黎宾自负的法律依据何在呢?申请人认为具体发条上的不详的漏洞,并不能成为宝冶公司推脱责任的借口。“公平”是民法的基本准则,原审恰却违背了《民法通则》规定的公平原则。

(2)、原审隐瞒了“协议书”上朱黎宾代理人朱连琴所签“高压氧没提供”的特别注明和按实际时日可以推算得出高压氧舱治疗阶段所产生的护理费、伙食补贴费、交通费并不包括在协议范围之内的事实。原审混称“协议履行完毕”,而不支持朱黎宾主张在高压氧舱治疗期间应得的`护理费、伙食费和交通费,显属偏袒不公。

(3)、朱黎宾主张2008年3月至9月七个月的停工留薪期工资11089.26元是基于宝冶公司违反《上海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规定,实施办法第四十条规定“与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工伤人员并按照本办法规定享受就业补助金后不再享受规定的待遇”,第三十五条规定“工伤人员接受工伤治疗,原工资待遇不变”。申请人有“存款凭单”证明该补助金是在2008年9月12日给付的,尽管宝冶公司在2008年3月已经宣布终止劳动关系,但在其未履行给付就业补助金的情况下,违反办理终止劳动关系的程序,凭空宣布终止劳动关系起至实际给付就业补助金之前的七个月期间,工伤人员懒以维持生活的工薪待遇怎能落空。申请人认为在经济补偿未解决落空之前,劳动关系视同存在,朱黎宾在未享受就业补助金前的医疗期间当然有权主张留薪工资,宝冶公司仍应按合同补给留薪工资至实际给付就业补助金为止。原审只强调劳动关系终止而忽视就业补助金支付日期而断定“于法无据”是片面的,更何况朱黎宾尚在工伤复发医疗期间,经济补偿协议也未经同意。

(4)、朱黎宾主张的“劳动关系终止”后发生的工伤医疗费用,理由有六:其一,是宝冶公司在朱黎宾工伤复发确需治疗的事实发生后不予和不让申报工伤复发认定手续。其二,是在“劳动关系终止”时给付一次性医疗补助金未经协商一致,未经签字,并非自愿接受。其三,工伤治疗仍在继续,一次性医疗补助费1万多元钱远不足以支付未来所需的医疗费用。其四,是在工伤病情尚未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催逼诱骗朱黎宾作伤残鉴定。其五,宝冶公司在朱黎宾工伤治疗过程中退掉社保。其六,宝冶公司与朱黎宾终止的是2007年12月5日重新招工所建立的劳动关系,而不是2002年8月1日招工合同所建立的劳动关系,(证据见经济补偿协议中半个月的补偿金)。

(5)、本案纠纷因宝冶公司拒付待遇而起,朱黎宾因工残疾,无可亲临诉求,只能委托代理,原审即已部分支持,朱黎宾因支付代理人误工费、交通费而要求宝冶公司补偿1000元,符合过错责任原则。原审将其篡改为“朱黎宾主张因诉讼发生的误工费和交通费”而又断定“于法无据”,实属篡改事实,混淆责任。

综上所述,原审事实不清,认定错误,适用法律不当,判决不公。朱黎宾申请再审纠正,支持诉请。

此呈

最高人民法院

邮寄附有关证据

申请再审人:朱黎宾

申请日期:2010年7月7日

再审申请书样式3

申请人:胡__,男,汉族,身份证号____________x

地址:__x市工农路__号__室 电话:____________

被申诉人:__x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分行

法定代表人: 许__ 职务:行长

住所地:__x市中山西路188号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

申诉人因劳动争议一案,不服__x市桥西区人民法院作出的(201)西民一初字第00号民事判决书和__x市中级人民法院做出的(____)石民六终字第0046号民事判决书,依法申请再审。

诉讼请求:

1、撤销一二审判决;

2、依法确认被申诉人存在行政不作为,并责令其更新相关信息。

事实与理由

一二审判决与先前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在认定事实上相互矛盾

本案历经一二审,案件争议的焦点问题已经一清二楚:就是在____年4月1日后双方是否存在劳动关系。

关于这一事实的认定,人民法院已经做出朱门的判决进行了认定,围绕这一焦点,双方均举出了证据,用人单位举出了____年4月1日终止劳动合同的公证书。劳动者举出了市中院(____)石民再终字第00041号民事判决书。按照最基本的证据规则,在双方都举出证据的情况下,需要简单比较证据的效力。显然,法院应当采纳劳动者提供的证据。

第一,从效力来看,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显然要高于其他任何证据。

第二,从时间上看,公证书形成于____年4月1日,法院判决形成于____年5月30日,显然属于对劳动关系的重新认定。

第三,从内容上看,市中院(____)石民再终字第00041号民事判决书用了六页的篇幅,不厌其烦的论述了半天,其实就是说明了桥西法院之所以启动再审程序,就是因为____年4月1日终止劳动合同的决定导致原一审判决(____年西民一初字第00468号)无法执行。此后通过启动再审程序最终支持了劳动者的要求实现劳动权益,责令用人单位提供工作岗位的请求,此时公证书已经存在,用人单位在再审的庭审意见里也做了表述,但是没有得到认定。也就是说,公证书的效力,已经得到法院的实体审理,已经被否定。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在用人单位错误解除劳动合同时,劳动者有权要求单位继续履行合同或者同意解除合同并主张赔偿金。在该案中,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合同。既然法院判决最终支持了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请求,责令用人单位继续提供21个月的工作岗位,也就必然认定了双方存在劳动关系。这好比一枚硬币的两个面,既然认定应该提供岗位,说明双方必然存在劳动关系,反之亦然。

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连小学文化的人都能懂的问题。一二审合议庭竟然在劳动者的庭审意见和上诉状里大声疾呼下竟然无动于衷。简直不可思议。

综上所述,原判决在案件处理上站在强势的用人单位一方,偏听偏信;认定事实缺乏必要证据;推理过程逻辑混乱,以偏概全;运用法律缺乏客观公正,所作判决有悖常理,没有贯彻劳动法律法规保护弱势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立法宗旨。

这样的判决,从客观上起到了纵容用人单位继续拖欠工资和打击报复劳动者的恶劣社会影响,不利于和谐劳动关系乃至和谐社会的建设,肯请高级法院认真审查上诉人的请求理由,依法撤销一二审判决,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稳定。

此致

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

申请人

胡__

年 月 日

再审申请书样式4

再审申请人:李国良,男,1957年6月26日出生,汉族,农民,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人,住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左后旗吉尔嘎郎镇;电话:

再审被申请人:吴秀英,女,1953年3月5日出生,蒙古族,农民,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人,住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左后旗吉尔嘎郎镇。

再审申请人因与再审被申请人宅基地纠纷一案,不服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的[(2009)内民提字第212号]<民事判决书>,现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再审申请请求事项:

一、请求依法撤销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的[(2009)内民提字第212号]<民事判决书>,恳请国家最高人民法院依法对本案进行审理;

二、维持通辽市中级人民法院(2006)通民再终字第20号民事判决和(2005)通民终字第578号民事裁定。

三、一审、二审、鉴定费用、再审费用等由再审被申请人承担。

事实和理由一、本案事实1995年11月13日,科左后旗人民政府依据再审申请人李国良的申请,颁发编号为3-36号宅基地使用证;1997年3月19日经科左后旗人民政府批的宅基地,再审申请人李国良的比再审被申请人吴秀英(丈夫陈洪奎)早11天取得。2001年6月15日科左后旗人民政府以吉政裁2001(1)号行政裁决书收回了再审申请人和被再审申请人建设用地指标。再审申请人与2001年10月向科尔沁左翼后旗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经(2001)后民初字第1344号民事判决书确认宅基地使用权归再审申请人所有。

2001年9月25日科左后旗吉尔嘎郎镇政府批地说明:再审申请人李国良合法取得本案争议的宅基地。2001年11月23日,科尔沁左翼后旗人民法院做出(后民初)字1344号强制执行裁定书,再审申请人阔建了再审申请人居住的房屋。被再审申请人不服再审,(2002)后民初字第12号民事判决书撤消了(2001)后民初字第1344号民事判决书;2003年1月16日科左后旗国土资源局做出“陈洪奎、李国梁住宅用地使用权确权面积示意图”但是再审申请人李国良没予认可。

再审申请人不服向通辽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通辽市中级人民法院(2003)通民终字第340号民事判决书维持了科左后旗人民法院再审判决,2003年9月16日被再审申请人,另案请求再审申请人持有的房屋准建证和房屋所有权证予以撤销,科左后旗人民法院中止了本案。

2004年4月1日科左后旗人民政府以后政决字第1号行政决定书撤销了科左后旗人民政府2002年9月10日颁发再审申请人的房屋所有权证(没有证件号),再审申请人不服向通辽市人民政府提出了行政复议。通辽市人民政府以通政复决字(2004)第18号复议决定书维持了科左后旗人民政府的行政决定书,2005年1月经科左后旗人民法院单方委托通辽市规划测绘院对再审申请人宅基地进行了测量,科左后旗人民法院程序违法。2005年1月28日通辽市规划测绘院对再审申请人做出了错误的鉴定,现依照法律规定恳请最高人民法院撤消其鉴定结果重新鉴定。

经2005年5月13日以(2003)后民初字第1043号判决后,再审申请人取得通辽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裁定书(2005)通民终字第528号裁定如下:撤消科左后旗人民法院(2003)后民初字第1043号判决;驳回被再审申请人陈洪奎的起诉。被再审申请人陈洪奎不服向通辽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通辽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了民事裁定书(2006)通民再终字第20-1号;通辽市中级人民法院(2006)通民再终字判决第20号民事判决生效后经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2009年5月20日作出(2009)内民申字第152号民事裁定,提审本案。2010年12月9日经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2009)内民提字第212号民事判决书判决如下:撤销通辽市中级人民法院(2006)通民再终字第20号民事判决和(2005)通民终字第578号民事裁定;维持科左后旗人民法院(2003)后民初字第1043号判决。再审申请人李国良坚决不服。

1997年3月25日,科左后旗人民政府颁发了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面积70平方米。科左后旗房权证04-010字第023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屋所有权证,2001年6月24日,依据再审申请人李国良的申请,科左后旗人民政府颁发了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申请书)编号:2001、018号,同意建筑80平方米砖木结构3间住宅。具此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申请书)编号:2001、018号及土地使用证和再审申请人阔建了再审申请人居住的屋。2002年7月18日,再审申请人李国良经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左后旗吉尔嘎郎镇土地管理所核发后国用(2002)字第24381号国有土地使用证,合法取得宅基地使用面积1164、30平方米;

2002年10月由科左后旗人民政府颁发给再审申请人李国良<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屋所有权证>建房注册号(15043)。在通辽市人民政府以通政复决字(2004)第18号复议决定书生效后,科左后旗人民政府于2010年8月20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房注册号:15043号,给再审申请人李国良颁发了科左后旗房权证04-010字第0136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屋所有权证,建筑面积181、74平方米砖木结构,住宅房屋所有权证。再审申请人李国良房屋再2002年10月建筑完毕,而被再审申请人吴秀英(丈夫陈洪奎)是在2005年建筑完成的房屋。现在都已经投入使用,拆除谁的房屋都会造成损失。

二、法律依据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的通知>[2002年9月10日法发(2002)13号]第9条的规定:“(一)依法应当受理而不予受理或驳回起诉的;(二)有新的证据可能改变原裁判的;(五)引用法律条文错误或者适用失效、尚未生效法律的;(六)违反法律关于溯及力规定的;(七)行政赔偿调解协议违反自愿原则,内容违反法律或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的;(八)审判程序不合法,影响案件公正裁判的;及<民事诉讼法>第179条”(一)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四)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未经质证的;(六)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五)对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调查收集的;(十)违反法律规定,剥夺当事人辩论权利的;第二款:对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情形,或者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之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一条第(二)项之规定的原文是:”原判决认定事实清楚,但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依法改判“。通辽市中级人民法院(2006)通民再终字第20号民事判决和(2005)通民终字第578号民事裁定是正确的。

综上所述,再审申请人李国良当时没有取到新证据:科左后旗房权证04-010字第0136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屋所有权证;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九条的法律规定提出申请:申请最高人民法院调取2001年11月23日,科尔沁左翼后旗人民法院做出(后民初)字1344号强制执行裁定书卷宗;申请最高人民法院撤消2005年1月28日通辽市规划测绘院对再审申请人做出了错误的鉴定,重新鉴定。恳请最高人民法院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公平判决,以上这些证据和新证据和法律关系再审申请人李国良可以推翻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09)内民提字第212号]判决。维护再审申请人李国良合法权利。

此致

最高人民法院

再审申请人:李x

2011年3月21日

再审申请书样式5

再审申请人:程跃,男,1967年3月4日生,汉族,湖北监利县人,原系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员工,住十堰市东城开发区李家边村,电话:***

再审被申请人: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经济工发区百业路29号,电话:027-84283537

法定代表人:徐平,该公司董事长

因劳动争议一案,申请人不服十堰市茅箭区人民法院(2005)茅民一初字第897号民事判决和湖北省十堰市中级人民法院(2006)十民终(1)字第479号民事判决依法申请再审。

申请再审事由:

一、生效的判决违反了《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第(二)款规定,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

二、生效的判决违反了《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第(六)款规定,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

再审诉讼请求:

1、依法撤消十堰市茅箭区人民法院(2005)茅民一初字第897号民事判决和湖北省十堰市中级人民法院(2006)十民终(1)字第479号民事判决;

2、依法改判被申请人为申请人缴纳1995年1月至2005年3月的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费,并支付申请人经济补偿金9000元;

3、被申请人承担一、二审诉讼费。

事实与理由:

一、原审法院认为:申请人2001年以前与被申请人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下属的商用车市场销售部建立了事实劳动关系,2001年以后是否与被申请人建立了劳动关系,无证据证实,因此判决申请人与被申请人不存在劳动关系,且不为其缴纳各项社会保险,不支付经济补偿金。

申请人认为:原审诉讼过程中,申请人提供证人王昌(班长),孔凡林(同事)证实申请人2001年以前与被申请人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下属的商用车市场销售总部建立了事实劳动关系。被申请人提供的证据证明同一案件的其他当事人,从2003年4月起与十堰合美劳务有限公司存在劳动关系,但并不能说明申请人也和十堰合美劳务有限公司存在劳动关系。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1]14号)第13条的规定,被申请人应对申请人的工作年限负举证责任,而被申请人未予举证,法院则应采信申请人的主张。

根据劳动部《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劳部发[1996]354号)第15条规定“在劳动者履行了有关义务终止、解除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当出具终止、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原湖北省劳动厅《关于规范解除、终止劳动合同手续的通知》(鄂劳力[1999]190号)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均应按照法律规定的实体内容与程序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以书面形式通知另一方,《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和《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书》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凭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争议仲裁申请期限应当如何起算问题的批复》(法释[2004]8号)规定:“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与劳动者发生争议时,劳动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期限应当自收到解除劳动合同书面通知之日起计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法释〔2006〕6号)第一条第(二)项规定“因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产生的争议,用人单位不能证明劳动者收到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书面通知时间的,劳动者主张权利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

原审诉讼过程中,被申请人并未提供证据证明2001年已经解除或终止了申请人的劳动关系,故不能认定2001年以后双方不存在劳动关系。

二、生效的判决认为申请人超过仲裁时效,属于运用法律错误

《劳动法》第82条虽然规定了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但法律另有规定的,应当从其规定。

《劳动法》第72条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

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1991]33号)规定:“企业逾期不缴,要按规定加收滞纳金”。

《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国务院第259号令)第12条规定:“社会保险费不得减免”。第13条规定:“缴费单位未按规定缴纳和代扣代缴社会保险费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者税务机关责令其限期缴纳;逾期仍不缴纳的,除补缴欠缴的数额外,从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千分之二的滞纳金。”

根据以上规定,缴纳社会保险如同国家税收,是具有强制性的,劳动者追索社会保险不应受时效的限制;被申请人没有证据证明申请人2001年以后不在其单位,又没有证据证明申请人2001年已经解除或终止了申请人的劳动关系,那么被申请人就应当为申请人缴纳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费,并支付申请人经济补偿金。

综上所述,本案事实清楚,双方权利、义务明确,原审法院故意违背事实、片面理解法律,故而做出了错误的判决。为维护申请人合法权益,特向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出再审申请,恳切希望贵院依法撤销原判,支持申请人的诉讼请求。

此致

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

再审申请人:__X

__年__月__日

代书人:杨__


篇2:再审申请书的最新范文

申请人

人民法院

****年**月**日()

字第号,申请再审。

请求事项:

(写明申请人要求人民法院解决的具体问题)

事实和理由:

(主要阐述申请人对原裁判认定的事实、适用的法律、法规不当之处,以及所作出的判决结果不公之处。)

此致

人民法院

附:原审

书抄件(或复印件)一份

申请人:

篇3:案外人申请再审的法律研究

一、执行标的物的法律性质

《解释》第五条第一款规定的案外人对“执行标的物主张权利”, 是案外人提起直接申请再审的前提条件之一, 但是《解释》对于“权利”的性质以及范围却没有明确的界定。根据民法基本理论, 财产权利根据其内涵不同, 可以分为物权, 即所有权、担保物权 (抵押权、质押权、留置权) 、用益物权 (如土地使用权) 和债权 (如租赁使用权) 等。由此则产生了广义权利说和狭义权利说, 广义权利说认为案外人可以主张的权利包括物权和债权, 而狭义权利说认为案外人可以主张的权利仅指物权中的所有权和准所有权。笔者认为, 解释第五条所指的权利应当限于物权中的所有权和准所有权, 因此, 债权不属于案外人可以提起再审的权利。对执行标的物享有担保物权和对被执行人有交付或移转登记请求权的案外人, 均不能提起再审申请。但司法实践中, 法院对此掌握的尺度不尽相同。例如笔者在江苏淮安代理的某起民事审判监督案件中, 案外人依据债权提起再审申请, 法院也启动了再审程序, 显然法院采取广义权利说。针对实务中理解上的不同, 我们认为最高人民法院应当尽快明确上述问题。

二、权利人的范围

1、通过分析我国现有的民事实体法的体系及司法实践, 笔者认为, 对于案外人直接申请再审, 从实体法角度分析, 主要应考虑以下权利人: (1) 所有权人, 包含共有物之共有人。案外人对执行标的物享有所有权是排除强制执行的最有力的理由。 (2) 用益物权的权利人。依据我国《物权法》的规定, 用益物权体系主要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等。 (3) 担保物权人。通说认为, 担保物权人可以基于其享有的担保物权提起异议之诉, 以排除对标的物的强制执行, 主要包括质权人、抵押权人、留置权人。

2、占有人、债权人等案外人不宜归入《解释》第五条第一款规定的直接申请再审的案外人的范围。对于占有人, 基于占有的性质考虑, 占有是占有人对物的事实上的管领之力, 并非一项权利, 如果债务人对执行标的物有所有权, 单纯的占有事实并不能成为案外人直接申请再审的理由。对于债权人。由于债权具有相对性, 并不像物权具有绝对、排他的效力, 而且对于案外人因债权受到侵犯而遭受的损失, 可以通过其他途径, 比如另行起诉请求债务人予以赔偿, 而无须一定要针对执行标的物。

三、执行“标的”与执行“标的物”

《解释》第五条第一款规定的“执行标的物”与第二款规定“执行标的”虽然仅一字之差, 但体现出立法者对于第一款规定的案外人直接申请再审的限制, 案外人直接申请再审, 只能针对具体的物主张权利。

执行标的即执行的内容, 可以是给付一定的财产, 包括给付金钱和交付财物或者履行一定的行为。执行标的物是指强制执行所指向的对象, 是被执行人所有的并据以履行法定义务的具体财产。执行标的物不等同于执行标的。执行标的物具有间接性, 也就是说, 执行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执行标的或给付内容不能直接实现时, 人民法院就会依照法律规定改变给付内容并对改变的给付内容采取执行措施。执行措施所指向的执行标的物, 在被依法处分时会涉及案外人的权利和义务, 此时, 对执行标的物享有物权的案外人就可以提出再审申请。

四、案外人申请再审的条件

1、案外人对法院判决、裁定、调解书确定的执行标的物享有实体请求权, 主要是物权。若是法院审判活动或执行活动等造成的程序性损害, 案外人不得申请再审, 案外人也不能以行为或普通债权为对象的裁判提出再审申请。

2、案外人无法通过提起新的诉讼实现其权利的救济。根据笔者的理解, 无法通过提起新的诉讼应当是指案外人的实体权利仍然存在, 但因为超过诉讼时效等程序性事项导致其实体权利无法获得法律救济的情况。再审作为特别救济程序, 如果案外人可以对案内当事人提起诉讼, 应当另案起诉, 不能申请再审。

3、案外人应当在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生法律效力后两年内, 或者自知道或应当知道利益被损害之日起三个月内申请。案外人与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期限是不同的, 案外人对当事人之间的诉讼可能无法及时知晓, 在判决生效后两年之内有可能无法及时提起申请, 如果因超过两年而不保护案外人的实体权利有失公平。《解释》参照诉讼时效的原理规定了三个月的特别申请期限。关于特别申请期限的举证责任, 笔者认为案外人应当对其在两年后知道利益受损这一事实举证, 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案外人的陈述和其他证据, 结合日常生活经验, 判断案外人的申请是否超过法定期限。

4、案外人应当向作出生效裁判的上一级法院申请再审。

五、结语

我国修订后的《民事诉讼法》未从根本上建立再审之诉, 未将再审作为一种诉来看待, 再审程序更多体现为法定机关进行法律监督的程序, 其作为基于当事人诉权行使所形成的诉的程序被淡化。《解释》在这样的立法背景之下对审判监督的制度作了细化, 但是对当事人诉权的保护仍然不够充分, 这一不足在面临案外人申请再审时尤为突出。因此, 我国应建立再审之诉, 有效地保障案外人在申请再审时程序权利。

摘要:司法实践中, 案件当事人启动再审程序一直比较困难。最高人民法院最新颁布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授予了民事案件案外人的申请再审权利。本文试就该司法解释略作评析并分析民事案外人启动再审时所应注意的相关法律问题。

篇4:试论民事申请再审程序的完善

[关键词]民事申请再审程序;完善

1806年,法国《民事诉讼法典》产生了现代民事诉讼。1978年,我国第一次把公民申诉权利载入宪法。我国民事诉讼采取两审终审制加审判监督程序诉讼制度。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存在法定程序或实体错误情形时,只能通过审判监督程序予以救济。审判监督程序是一种特殊的救济程序,是以公权利对存在缺陷生效裁判进行干预为目的,并没有作为当事人诉讼程序设计,当事人仅享有宪法意义的申诉权。1991年起施行的《民事诉讼法》第178条规定赋予了当事人申请再审权利,使当事人通过行使申请再审权利,启动再审程序,纠正错误生效裁判。尽管民事诉讼法赋予当事人申请再审权利,但立法没将当事人申请再审设计为独立再审之诉,而是将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共同作为再审发动主体规定在审判监督程序中,使当事人申请再审处于空置状态,使本有诉讼权地位的当事人申请再审权利淹没于传统职权监督中,当事人意思自治未能有效体现。实践中此项权利与申诉权处于同等地位,突出表现在申请再审启动主体、期限、审理、次数、事由等无限性,影响了判决稳定性和权威性,影响了司法机关形象。民事诉讼法对当事人申请再审权利进行了诉权化的改造,从立法上完善并落实了当事人申请再审权利的诉权地位,为建立以当事人为启动主体的再审之诉打下基础。但民事诉讼法在将当事人申请再审权利作为诉权确定的同时,却对审查方式之听证程序及调解程序未予规定,存在立法缺陷。

司法实践中,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申请再审案件进行书面审查有三种情形:一是对当事人申请再审材料及卷宗材料进行审查后作出处理;二是询问一方当事人后作出处理;三是询问双方当事人后作出处理。但书面审查方式不利于司法公开透明,建立听证审查制度有利于确保案件审查公开。书面审查后决定是否再审很容易滋生关系案、人情案或金钱案。而审查听证则是公开审查、公开听证,各方當事人都参加,还允许其它人员旁听,由听证合议庭决定案件是否启动再审程序,走出了“暗箱”操作,贯彻了审判公开司法原则,增加了司法公开透明。

书面审查对各方当事人享有的权利无司法保障,阻碍了各方当事人诉讼权利行使。法官只能凭主观来判断申请再审的新证据是否足以推翻原裁判。而审查听证是在合议庭主持下,组织各方当事人举行听证,在高度公开、公平的前提下,各方当事人享有申请再审审查的权利,克服了审查法官主观臆断,从而公正、合理地作出是再审还是驳回的裁判。

随着法官素质提高及错案追究制度落实,人民法院每年审结案件绝大多数是调解结案的,纵使裁判案件绝大多数处理是正确的,当事人申请再审案件每年都有所增加。但司法实践证明真正错判应当纠正案件是极少的,绝大多数当事人是不懂法或法律意识淡薄或抱着“再试试看”心态申请再审的,也有些再审案件是在原审过程中法官不注重说服教育,当事人缠诉不休,这些当事人大多都可以通过法制教育和耐心说服使其息诉服判。采取听证审查形式,各方当事人在听证法官主持下,通过当面诉辩和说理,逐步理解裁判理由,克服传统“有理即能打赢官司”的偏见,明白现在打官司靠的是证据,有理没证据、有证据不依法及时提供仍不能打赢官司。只要听证法官能掌握适当时机,向当事人宣传法律,做好思想工作,大多数当事人会放弃再审申请,息诉服判。同时,通过听证中调解程序也可以促成各方当事人达成和解,最终解决纠纷而不再启动再审程序。

传统法官与当事人单方见面的审查方式,容易使法官与当事人基于个人感情、权钱交易等而产生腐败现象,造成司法不公,使当事人怨声载道。而审查听证形式则增加了审查案件透明度,消除“暗箱操作”之嫌,听证法官不再单独与当事人接触,堵断了听证法官与当事人私下不光彩的交易渠道。合议庭参加听证,各听证法官既相互配合又相互监督,能有效地防止关系案、人情案和金钱案发生。

面对繁重审判任务与审判资源严重不足的矛盾,申请再审审查听证形式迫使人民法院慎重启动再审程序,降低启动再审程序的随意性。当事人申请再审采用审查听证形式,既可保障当事人充分行使申请再?审权利,又可限制人民法院随意启动再审程序,有利于节约有限的审判资源。为便于人民法院及时高效地审查处理申请再审案件,减少当事人诉累,节约司法资源,也有必要明确听证的适用范围

最高人民法院对民商事案件强调当判则判,当调则调,调解优先,案结事了,调解贯穿于诉讼的每个环节。民事诉讼法将当事人申请再审权利作为一项民事诉讼制度加以规定,为保障当事人申请再审诉权的正当行使及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得以充分体现,有必要完善民事申请再审的诉讼程序,建立调解程序。实践中,民事申请再审案件的生效判决或调解书中所确定的执行内容往往存在两种情形,一是原生效判决或调解书尚未执结,在案件审查期间可促使双方当事人执行和解,由申请再审人撤回再审申请,人民法院裁定准许撤诉结案;二是原生效判决或调解书已执行,可促使当事人自行和解后处理,但如果当事人一方企业,案件经审查后不符合再审条件,当事人双方又有调解意愿,且需人民法院调解书确定的,人民法院因立法上未设置此程序而无法做到案结事了,社会矛盾不能消除。因此,立法上在当事人申请再审诉讼

程序上设置调解程序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黄松有.<民事诉讼法>修改的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3条、第41条、第125条.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78条、第179条.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若干项问题的解释第19条、第20 条、第21条.

[作者简介]蔡学军,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篇5:再审申请书的最新范文

江赔偿一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审申请人张宽

再审被申请人季有江

再审申请人张宽因与再审被申请人季永江赔偿一案

二○○九年三月二十六日

篇6:再审申请书的最新范文

一、当事人申请再审权的概念辨析

(一) 程序启动权

再审之诉, 就是将宪法所规定的申诉权利, 将当事人对生效裁判的申诉权利, 提升为一种诉讼权利。[1] 《民事诉讼法》第178条, 明确了当事人是再审程序启动的主体, 由此可知, 当事人享有再审程序的启动权。当事人作为再审程序的启动主体, 要想享有进入审判的诉讼权利, 前提是必须取得合格的“诉者”身份;诉权是当事人民事诉讼法上“实然”的权利, 也就是基于诉权, 当事人取得“有权”向法院申请再审的权利。而该项诉权通过当事人的行使转化为程序的启动权, “诉权”给予当事人参与再审程序的场景, 而启动权则给予当事人打开场景的钥匙;当事人申请再审是打开场景的行为, 而钥匙就是其手中打开场景的权利。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作为当事人手中的一项权利, 由其行使来启动再审程序, 是一项程序启动权。

(二) 裁判请求权

从民事诉讼的“私权”角度而言, 请求裁判权是指民事争议的当事人向法院提出请求, 要求法院做出正义判决的一项私权利。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作为一项请求权, 其最基本内涵应该是一项程序性的权利, 明显区别于审判权、检察权等。同时, 该项权利是一种可选择性的权利;当事人可自由行使的一项程序性权利, 当事人基于其自身的意思表示, 其可选择请求法院审理裁判, 也可选择放弃请求法院审理裁判, 法院、检察院都无权干涉。作为一项受益性的权利, 实质上是请求法院积极地予以公正裁判, 从而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以维护。再审程序一旦启动, 审判权有效实行, 不管结果偏向何方当事人, 对双方当事人都是公正的, 也维护了判决的既判力和审判的公信力。所以, 笔者认为, 从再审程序的价值取向上看, 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是一项受益性的裁判请求权。

(三) 期待公正审判权

从当事人的程序启动的期待夙愿来看, 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除了期待能启动再审程序外, 更为期待的是程序被启动背后能被公正审判的心愿;从权利的价值取向来看, 审判权的存在是以保障当事人的裁判请求权等权利为价值取向的, 裁判请求权是审判权存在的前提。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 从权利的价值取向以及诉权的角度, 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是作为再审程序启动主体的当事人享有的向法院请求裁判, 并期待获得公正审判的一项程序性请求权。

二、当事人再审申请权的法理内涵

(一) 程序主体性原则

当事人的程序主体性原则是从诉讼制度“为谁而存在”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的。程序当事人以及利害关系人, 不仅不应沦为法院审理活动的客体, 相反, 应赋予对程序的进行有利害关系的人以相当的程序保障。”[2] 我国学者江伟的观点表达的是程序为谁而存在的问题, 他的观点明确地表示程序为当事人而“活着”, 当事人是推动程序向前发展的主体。从当事人的程序主体性原则角度, 法院和法官应当赋予和尊重当事人的主体地位。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有自主、自治的权利, 能够自主决定是否起诉或撤诉、起诉和权利主张的范围以及提供何类证据, 并且能够自主选择判决或调解的结案方式, 其表现为是否需要接受再次审判的选择权;一旦行使了, 该项权利就得到了实现, 也随之归于消灭, 新的当事人的权利也会在再审程序被启动之后生发出来。当事人就应当预见由此可能带来的结果并为此负责。程序主体性原则它所强调的是诉讼当事人的主体性, 仅是程序上的主体, 为的是实现程序性的正义。由此看出, 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向法院行使了, 不论法院是否决定启动再审程序, 只要当事人行使了该请求权, 它就符合法律对程序运行的要求, 也就体现了程序的正义。当事人应成为诉讼活动的实质参与者和主要支配者, 整个程序都尊重当事人的意志和尊严, 保障其行为自由。站在法哲学的角度, 对再审程序启动主体之一的当事人, 在程序启动过程中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从哲学意义上的主体, 到由法所统摄的现实世界的法权主体, 再到诉讼程序之主体, 当事人之主体姿态经历了一个由精神领域到物质领域、由“应然”世界到“实然”世界不断展现的过程[3] 。

由此可见, 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所要求的当事人应当得到应有的尊重正是程序主体性原则的基础和应有之意;当事人程序主体性原则内在的精神之一是赋予当事人广泛的“自主决定”的权利, 并应免受审判权的干扰, 它从以“权力”为中心的诉讼制度转变为以“当事人权利保障”为中心。这正是当事人申请再审权的价值所在。

(二) 处分原则

1.从“私权自治”角度

当事人申请再审权是公民私权领域的一项程序性权利, 它的存在是基于处分原则的内在要求的。当事人的处分权原则的确立最主要是基于对当事人“私权”的尊重和保护考虑, 也体现了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的最大区别。从宏观的角度而言, 处分原则所包含的当事人的处分权包括对实体权利和程序权利的处分两个方面, 而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属程序权利的处分权, 一方面是再审程序的申请启动权, 这主要体现的是对古罗马法中的“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的诉讼规则的延续。另一方面是攻防手段的选择权, 民事诉讼过程中, 当事人采取何种诉讼策略、手段, 均由其自己决定。这正如日本著名法学家兼之一所言:“当事者以什么样的事实作为请求的根据, 又以什么样的证据来证明所主张的事实存在或者不存在, 或是否希望启动再审, 都属于当事人意思自治领域”。[4] 解决民事案件的一个重要司法原则是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 对诉讼程序的起始、终结以及具体诉讼权利的支配和处分, 均应以当事人本人的意思而定。从这个意义上讲, 无论承认与否, 程序主体在诉讼程序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为一定的诉讼行为。而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为当事人提供了选择行使或放弃的空间, 是由当事人的意志来管理该项权利的。

2.从“程序利益”角度

当事人的合意反映了民事诉讼内在的、客观的要求。也就是说, 当事人只有在不压抑自己意愿的前提下与对方共同形成了使双方都满意的关系, 才是解决纠纷的最为理想的途径, 也实现了程序存在的意义。而民事诉讼法承认当事人处分权的目的, 不仅仅是为了保障当事人对系争实体权利的支配权, 也是为了使当事人藉此追求程序利益, 以同时维护其受宪法保障的财产权、自由权等。[5] 笔者认为, 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所要实现的是对再审程序启动之后期待得到公正审判的程序利益, 它的存在以已存在的实体利益为前提, 在当事人的自由支配下得以行使。它的存在同时也体现了当前法律环境之中当事人“私权自治”理念与当事人追求程序利益的契合。

三、对保障当事人申请再审权的建议

(一) 明确当事人申请再审权的适用案件类型

笔者建议将其适用的案件类型明确为三类:1) 涉及人事的案件 (除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解除婚姻关系的案件) ;2) 损害案外第三人利益的案件;3) 原审存在根本有违审判的正当性等案件。同时, 建议立法机关将此纳入再审申请制度的司法解释范畴, 以保障实现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民事诉讼法》应当明确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的具体行使范围, 尽量避免模糊规定。当事人的某些诉讼权利具有一定的行使范围, 这个范围规定不明确, 或者确定的范围过小, 不仅均将意味着该项诉讼权利的内容不充分, 而且在行使时缺乏可靠的保障。[6] 因为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是否有效, 将由法院来审定。也正是基于此, 法律对当事人诉讼权利行使上的任何模糊规定, 事实上都是对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强化, 同时是对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能量的削弱。

(二) 确定再审程序启动主体行使权限的次序

首先, 对于“涉及人事的案件”及“涉及案外第三人利益的案件”, 先由当事人选择是否行使申请再审权, 如果当事人主动行使申请再审权的, 检察机关则无需行使抗诉权;如果当事人放弃行使申请再审权的, 检察机关不得依职权提起抗诉, 除检察机关基于检察监督职能对严重违反程序正义的私权益案件提起抗诉外。

其次, 对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事由于《民事诉讼法》第179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 对比检察院抗诉事由的规定, 我们不难看出两者事由是相同的。当事人的申请再审的事由尽管与检察院的抗诉事由完全一致, 但从案件的性质和检察权、审判权等公权力的分工方面看, 当事人申请再审权的适用案件的类型与检察抗诉权适用案件的类型是不可能相一致的。对于因“原审存在根本有违审判的正当性等案件”, 当事人如果与检察机关同时行使再审程序启动权时, 建议法院应优先受理当事人的请求;如果当事人明确表示放弃行使申请再审权的, 检察院认为程序问题严重, 影响裁判的公信力的, 检察院可以依其检察监督权提起抗诉;若此时检察院不行使抗诉权的, 法院认为有必要的, 可以依职权启动再审程序。基于对法院裁判的既判力考虑, 既没有侵犯当事人的诉讼处分权, 又保障了当事人的基本诉讼权利。

最后, 当法院的启动权、检察院的抗诉权与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行使存在次序时, 笔者认为, 法院的启动权应当置后, 属于保障公私权力 (利) 的最后道防线, 而不应该完全取消法院启动再审的权力。因为再审程序的司法价值取向更为注重的是程序的救济功能。[7] 在再审程序启动权限的设计问题时, 应对所需救济的利益进行一定的衡量, 对确实有必要救济的才能给予救济。

(三) 适当规制当事人申请再审权

一方面, 尽管《民事诉讼法》对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期限方面增加了一个例外规定, 即:“二年后据以做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 以及发现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 徇私舞弊, 枉法裁判行为的, 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但是, 此次的立法修改却未将当事人对生效调解书申请再审的期限做出明确地规定, 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笔者认为应当对当事人对生效调解书的申请再审期限问题进行详细的规制, 以确保当事人申请再审权行使的秩序价值。

另一方面, 《民事诉讼法》对于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的行使次数没有具体规定, 容易产生当事人滥用申请再审权的现象, 产生不必要的诉累。所以, 基于当前我国法院对当事人申请再审的受理程度, 笔者建议立法明确规定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的行使次数及相关的救济措施, 适当规制当事人申请再审权的合理、合法地行使。

四、结束语

站在诉讼法理的角度, 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所要求的当事人应当得到应有的尊重正是程序主体性原则的基础和应有之意;而当事人的处分权原则的确立最主要是基于对当事人“私权”的尊重和保护考虑, 申请再审权的享有和自主行使是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的程序主体性地位的要求和体现。面对当前《民事诉讼法》对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的保障尚存在不足, 笔者认为从前上述三点建议尤为重要, 并深信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特别是民事程序法的发展, 人们对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的认识将不断加深, 当事人申请再审权也将得到不断完善。

摘要:当前诉讼法对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实现没有加以系统确定, 忽略了当事人申请再审权的处分机能和程序利益。本文从当事人的程序主体性原则和处分原则入手, 以“私权自治”理念和“程序利益”角度为支点, 分析该项权利存在的必要性, 对保障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提出了三点建议。

关键词:当事人申请再审权,程序主体性原则,处分原则,建议

参考文献

[1]江必新.论创新和完善审判监督纠错机制[J].人民司法, 2011, (15) .

[2]江伟主编.中国民事诉讼法专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8:2-3.

[3]黄娟.当事人民事诉讼权利研究——兼谈中国民事诉讼现代化之路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35.

[4][日]兼之一, 竹下守夫.民事诉讼法[M].白绿炫译.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5.

[5]邱联恭.程序选择权之法理——着重于阐述其理论基础, 并准以展望新世纪之民事程序法学[A].民事诉讼法之研讨 (四) [C].台北:台湾三民书局, 1993:580.

[6]张晋红, 余明永.民事诉讼改革与当事人诉讼权利的检讨和完善[J].法学评论 (双月刊) , 2000, (06) .

上一篇:女生节晚会主持稿下一篇:灵璧五中安全知识竞赛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