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再审申请书

2024-05-03

成功再审申请书(精选10篇)

篇1:成功再审申请书

刑事再审申请书(申诉成功)

刑事再审申请书

申请人:xx,男,1969年6月19日出生,xx省满城县人,汉族,原系xx市xx区xx乡乡长。xx年月17日因涉嫌贪污罪被刑事拘留,xx年,被xx市中级人民法院以贪污罪、挪用公款罪终审判决判处有期徒刑年,XX年刑满释放,现居住于xx市xx区政府宿舍。联系电话:

申请人因不服xx省xx市中级人民法院(xx)保刑终字第xx号刑事判决,依据《刑事诉讼法》第204条之规定,提出再审申请。

申请事项

依法撤销xx省xx市中级人民法院(xx)保刑终字第xx号刑事判决,对本案进行再审,并依法宣告申请人无罪。

事实与理由

一、两级法院在事实认定方面存在明显错误

申请人担任xx市xx区xx乡乡长期间,于xx年x月x日给本乡xx村发放占地补偿款时,截留了其中xx元,以申请人个人名义存入东风路邮政储蓄所。截留的xx元是征地部门给付的超出土地标准部分补偿款,目的是用于本乡学校校舍的修缮,该行为是经过xx乡党委书记赵同良、担任乡长的申请人以及乡里其他领导干部共同研究确定的。以申请人名义存入储蓄所,原因之一是该款是账外资金,以个人名义存储,花销方便,二是因为申请人是乡长。

xx区人民法院以及负责二审的xx市中级人民法院均认定申请人的上述行为构成贪污。申请人认为这一认定存在错误。贪污罪是国家工作人员借职务之便,将数额较大的公款据为己有的行为。申请人既无将公款据为己有的主观目的,也没有公款据为己有的客观行为,因此不能认定上述事实为贪污。具体理由是:

第一:虽然截留的xx元公款以申请人名义存储,但是,存款是担任土地所会计的xx办理的,存折也是他负责保管。申请人个人无法支取使用该公款;

第二:存折上的公款除了支取xx元用于包工头xx修路外,还有部分用于乡政府干部的其他公务开支。申请人从来没有从该存折支取任何款项用于个人开支;

第三:该存款是乡里主要领导和会计等人都了解的公开事情,申请人怎么可能据为己有?

xx年19月申请人为了帮助堂妹xx完成银行揽储任务,将xx元公款,以个人名义存入了农行裕华路办事处xx储蓄所,同年12月26日为帮助他人完成揽储任务,又将该xxx元转存到xx县xx信用社。两级法院认定申请人该行为构成了挪用公款罪。

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为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盈利活动的行为。申请人为了帮助他人完成揽储任务,将土地所公款以个人名义存入金融机构,但是,存折同样是由土地所会计xx掌管,该存款凭折支取,申请人没有挪用公款归为个人使用,也没有进行非法活动,更未进行盈利活动,甚至存款的利息都是归土地所所有。事实上,土地所的公款只是换了一个存放方式而已,银行储蓄是可以随时支取的,所以不会影响到公款的使用。

二、本案关键证据没有出示质证

在案侦查阶段,检察机关提取了作为证据的几份存折,办案人员把与案无关的申请人个人存折还给了本人,把作为贪污和挪用公款的存折作为证据予以扣押。存折的户头、存款数额、交易记录是本案定罪量刑的关键证据。该存折是从会计xx手中提取,其中的支取项目有乡政府的会计账目可以证实是用于公务,没有归个人使用,存折的提出和支取项目足以证明申请人没有贪污和挪用公款。在一审法院开庭审理时,公诉机关没有出示这些重要证据。

三、本案证据存在矛盾

本案证人赵同良,时任xx乡党委书记,他在一审庭审前曾亲自书写证词,证明申请人没有贪污行为。判决认定了申请人曾经从截留款存折中支取xx元付给包工头xx,这一事实证明申请人个人名下的存款是用于公务目的,如果是申请人将截流款据为己有,怎么会作为公款支出?再有,如果是申请人将截流款据为己有,怎么会由单位会计掌管存折?

四、本案有新证据证明原判据有错误

xx年元月10日,当年担任xx乡土地所会计的xx为申请人出具了书面证言,证明申请人担任乡长期间,将公款以个人名义存储,申请人个人没有掌管存折,个人没有支取使用过存折上的款项。

综上所述,申请人认为原审二审法院未依法审查、纠正一审法院的错误判决。为此,特申请上级人民法院对此案立案再审,撤销二审判决,宣告申请人无罪。

此致

xx省高级人民法院

申请人

****年**月**日

附:xx省xx市中级人民法院(xx)保刑终字第xx号刑事判决书复印1份,xx书面证明1份。

篇2:成功再审申请书

(2017)冀民申2463号

再审申请人(一审被告、二审上诉人):。住所地:石家庄市长安区丰收路沿东街31号。法定代表人:王秀英,该公司董事长。委托诉讼代理人:刘键,河北律师。委托诉讼代理人:温素鹏,律师。

被申请人(一审原告、二审被上诉人):韩凤英,女,1963年4月21日生,汉族,住石家庄市长安区。

再审申请人因与被申请人韩凤英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一案,不服河北省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2016)冀01民终5996号民事判决,向本院申请再审。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进行了审查,现已审查终结。

申请再审称,申请人已支付了已完工程价款1716996元,不欠付工程款。在一审中,盈佳公司书面申请追加虎跃公司参加诉讼,一审法院不准许追加,导致本案基本事实没有查清。申请人有新证据证明邢楷楷借用虎跃公司资质承接本案工程,邢楷楷又将工程转包给韩凤英,韩凤英只做了少量工程就退出了施工。一审、二审认定韩凤英已完成工程量价款为1506891.2元,缺乏证据证明,且事实认定错误。一审、二审适用法律错误,导致判决结果错误,并产生一项工程,申请人支付两份工程款的严重不公平结果。故请求对本案进行再审。韩凤英提供答辩意见称,原审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答辩人作为实际承包人,以包工包料形式完成了北城国际小区内马路沿西街至沿东街××路面硬化施工工程,并将其中的劳务部分分包给刘心宁。原审法院认定被答辩人应向答辩人支付工程款1339895.2元属于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被答辩人提交的新证据并不能证明邢楷楷借用虎跃公司资质实际履行了涉案工程的施工义务,更无法推翻原审判决。本案无需再追加虎跃公司为第三人参加诉讼,应依法驳回被答辩人的再审申请。

本院经审查认为,一、原审认定被申请人与再审申请人构成事实上的施工关系证据不足。被申请人提供的证据证实其为实际施工人,但不能以实际施工的事实认定被申请人与再审申请人之间存在合同关系,应当查明被申请人是如何进入施工场地成为实际施工人的。

二、原审法院仅以再审申请人与签订的合同不符合行业惯例而不予采用欠妥。既然不予采用该合同,就不应以再审申请人与之间的《北城国际小区内街马路结算表》为标准结算价款。

三、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六条规定,再审申请人请求追加为当事人,应予支持。再审时,应追加为当事人,查明合同施工事实及付款情况,一并处理全部纠纷。

综上,的再审申请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第(二)、(六)项规定的情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第二百零六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三百九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裁定如下:

一、指令河北省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再审本案;

二、再审期间,中止原判决的执行。审判长 张 睿 审判员 张新峰 审判员 宋 威

篇3:案外人申请再审的法律研究

一、执行标的物的法律性质

《解释》第五条第一款规定的案外人对“执行标的物主张权利”, 是案外人提起直接申请再审的前提条件之一, 但是《解释》对于“权利”的性质以及范围却没有明确的界定。根据民法基本理论, 财产权利根据其内涵不同, 可以分为物权, 即所有权、担保物权 (抵押权、质押权、留置权) 、用益物权 (如土地使用权) 和债权 (如租赁使用权) 等。由此则产生了广义权利说和狭义权利说, 广义权利说认为案外人可以主张的权利包括物权和债权, 而狭义权利说认为案外人可以主张的权利仅指物权中的所有权和准所有权。笔者认为, 解释第五条所指的权利应当限于物权中的所有权和准所有权, 因此, 债权不属于案外人可以提起再审的权利。对执行标的物享有担保物权和对被执行人有交付或移转登记请求权的案外人, 均不能提起再审申请。但司法实践中, 法院对此掌握的尺度不尽相同。例如笔者在江苏淮安代理的某起民事审判监督案件中, 案外人依据债权提起再审申请, 法院也启动了再审程序, 显然法院采取广义权利说。针对实务中理解上的不同, 我们认为最高人民法院应当尽快明确上述问题。

二、权利人的范围

1、通过分析我国现有的民事实体法的体系及司法实践, 笔者认为, 对于案外人直接申请再审, 从实体法角度分析, 主要应考虑以下权利人: (1) 所有权人, 包含共有物之共有人。案外人对执行标的物享有所有权是排除强制执行的最有力的理由。 (2) 用益物权的权利人。依据我国《物权法》的规定, 用益物权体系主要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等。 (3) 担保物权人。通说认为, 担保物权人可以基于其享有的担保物权提起异议之诉, 以排除对标的物的强制执行, 主要包括质权人、抵押权人、留置权人。

2、占有人、债权人等案外人不宜归入《解释》第五条第一款规定的直接申请再审的案外人的范围。对于占有人, 基于占有的性质考虑, 占有是占有人对物的事实上的管领之力, 并非一项权利, 如果债务人对执行标的物有所有权, 单纯的占有事实并不能成为案外人直接申请再审的理由。对于债权人。由于债权具有相对性, 并不像物权具有绝对、排他的效力, 而且对于案外人因债权受到侵犯而遭受的损失, 可以通过其他途径, 比如另行起诉请求债务人予以赔偿, 而无须一定要针对执行标的物。

三、执行“标的”与执行“标的物”

《解释》第五条第一款规定的“执行标的物”与第二款规定“执行标的”虽然仅一字之差, 但体现出立法者对于第一款规定的案外人直接申请再审的限制, 案外人直接申请再审, 只能针对具体的物主张权利。

执行标的即执行的内容, 可以是给付一定的财产, 包括给付金钱和交付财物或者履行一定的行为。执行标的物是指强制执行所指向的对象, 是被执行人所有的并据以履行法定义务的具体财产。执行标的物不等同于执行标的。执行标的物具有间接性, 也就是说, 执行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执行标的或给付内容不能直接实现时, 人民法院就会依照法律规定改变给付内容并对改变的给付内容采取执行措施。执行措施所指向的执行标的物, 在被依法处分时会涉及案外人的权利和义务, 此时, 对执行标的物享有物权的案外人就可以提出再审申请。

四、案外人申请再审的条件

1、案外人对法院判决、裁定、调解书确定的执行标的物享有实体请求权, 主要是物权。若是法院审判活动或执行活动等造成的程序性损害, 案外人不得申请再审, 案外人也不能以行为或普通债权为对象的裁判提出再审申请。

2、案外人无法通过提起新的诉讼实现其权利的救济。根据笔者的理解, 无法通过提起新的诉讼应当是指案外人的实体权利仍然存在, 但因为超过诉讼时效等程序性事项导致其实体权利无法获得法律救济的情况。再审作为特别救济程序, 如果案外人可以对案内当事人提起诉讼, 应当另案起诉, 不能申请再审。

3、案外人应当在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生法律效力后两年内, 或者自知道或应当知道利益被损害之日起三个月内申请。案外人与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期限是不同的, 案外人对当事人之间的诉讼可能无法及时知晓, 在判决生效后两年之内有可能无法及时提起申请, 如果因超过两年而不保护案外人的实体权利有失公平。《解释》参照诉讼时效的原理规定了三个月的特别申请期限。关于特别申请期限的举证责任, 笔者认为案外人应当对其在两年后知道利益受损这一事实举证, 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案外人的陈述和其他证据, 结合日常生活经验, 判断案外人的申请是否超过法定期限。

4、案外人应当向作出生效裁判的上一级法院申请再审。

五、结语

我国修订后的《民事诉讼法》未从根本上建立再审之诉, 未将再审作为一种诉来看待, 再审程序更多体现为法定机关进行法律监督的程序, 其作为基于当事人诉权行使所形成的诉的程序被淡化。《解释》在这样的立法背景之下对审判监督的制度作了细化, 但是对当事人诉权的保护仍然不够充分, 这一不足在面临案外人申请再审时尤为突出。因此, 我国应建立再审之诉, 有效地保障案外人在申请再审时程序权利。

摘要:司法实践中, 案件当事人启动再审程序一直比较困难。最高人民法院最新颁布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授予了民事案件案外人的申请再审权利。本文试就该司法解释略作评析并分析民事案外人启动再审时所应注意的相关法律问题。

篇4:试论民事申请再审程序的完善

[关键词]民事申请再审程序;完善

1806年,法国《民事诉讼法典》产生了现代民事诉讼。1978年,我国第一次把公民申诉权利载入宪法。我国民事诉讼采取两审终审制加审判监督程序诉讼制度。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存在法定程序或实体错误情形时,只能通过审判监督程序予以救济。审判监督程序是一种特殊的救济程序,是以公权利对存在缺陷生效裁判进行干预为目的,并没有作为当事人诉讼程序设计,当事人仅享有宪法意义的申诉权。1991年起施行的《民事诉讼法》第178条规定赋予了当事人申请再审权利,使当事人通过行使申请再审权利,启动再审程序,纠正错误生效裁判。尽管民事诉讼法赋予当事人申请再审权利,但立法没将当事人申请再审设计为独立再审之诉,而是将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共同作为再审发动主体规定在审判监督程序中,使当事人申请再审处于空置状态,使本有诉讼权地位的当事人申请再审权利淹没于传统职权监督中,当事人意思自治未能有效体现。实践中此项权利与申诉权处于同等地位,突出表现在申请再审启动主体、期限、审理、次数、事由等无限性,影响了判决稳定性和权威性,影响了司法机关形象。民事诉讼法对当事人申请再审权利进行了诉权化的改造,从立法上完善并落实了当事人申请再审权利的诉权地位,为建立以当事人为启动主体的再审之诉打下基础。但民事诉讼法在将当事人申请再审权利作为诉权确定的同时,却对审查方式之听证程序及调解程序未予规定,存在立法缺陷。

司法实践中,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申请再审案件进行书面审查有三种情形:一是对当事人申请再审材料及卷宗材料进行审查后作出处理;二是询问一方当事人后作出处理;三是询问双方当事人后作出处理。但书面审查方式不利于司法公开透明,建立听证审查制度有利于确保案件审查公开。书面审查后决定是否再审很容易滋生关系案、人情案或金钱案。而审查听证则是公开审查、公开听证,各方當事人都参加,还允许其它人员旁听,由听证合议庭决定案件是否启动再审程序,走出了“暗箱”操作,贯彻了审判公开司法原则,增加了司法公开透明。

书面审查对各方当事人享有的权利无司法保障,阻碍了各方当事人诉讼权利行使。法官只能凭主观来判断申请再审的新证据是否足以推翻原裁判。而审查听证是在合议庭主持下,组织各方当事人举行听证,在高度公开、公平的前提下,各方当事人享有申请再审审查的权利,克服了审查法官主观臆断,从而公正、合理地作出是再审还是驳回的裁判。

随着法官素质提高及错案追究制度落实,人民法院每年审结案件绝大多数是调解结案的,纵使裁判案件绝大多数处理是正确的,当事人申请再审案件每年都有所增加。但司法实践证明真正错判应当纠正案件是极少的,绝大多数当事人是不懂法或法律意识淡薄或抱着“再试试看”心态申请再审的,也有些再审案件是在原审过程中法官不注重说服教育,当事人缠诉不休,这些当事人大多都可以通过法制教育和耐心说服使其息诉服判。采取听证审查形式,各方当事人在听证法官主持下,通过当面诉辩和说理,逐步理解裁判理由,克服传统“有理即能打赢官司”的偏见,明白现在打官司靠的是证据,有理没证据、有证据不依法及时提供仍不能打赢官司。只要听证法官能掌握适当时机,向当事人宣传法律,做好思想工作,大多数当事人会放弃再审申请,息诉服判。同时,通过听证中调解程序也可以促成各方当事人达成和解,最终解决纠纷而不再启动再审程序。

传统法官与当事人单方见面的审查方式,容易使法官与当事人基于个人感情、权钱交易等而产生腐败现象,造成司法不公,使当事人怨声载道。而审查听证形式则增加了审查案件透明度,消除“暗箱操作”之嫌,听证法官不再单独与当事人接触,堵断了听证法官与当事人私下不光彩的交易渠道。合议庭参加听证,各听证法官既相互配合又相互监督,能有效地防止关系案、人情案和金钱案发生。

面对繁重审判任务与审判资源严重不足的矛盾,申请再审审查听证形式迫使人民法院慎重启动再审程序,降低启动再审程序的随意性。当事人申请再审采用审查听证形式,既可保障当事人充分行使申请再?审权利,又可限制人民法院随意启动再审程序,有利于节约有限的审判资源。为便于人民法院及时高效地审查处理申请再审案件,减少当事人诉累,节约司法资源,也有必要明确听证的适用范围

最高人民法院对民商事案件强调当判则判,当调则调,调解优先,案结事了,调解贯穿于诉讼的每个环节。民事诉讼法将当事人申请再审权利作为一项民事诉讼制度加以规定,为保障当事人申请再审诉权的正当行使及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得以充分体现,有必要完善民事申请再审的诉讼程序,建立调解程序。实践中,民事申请再审案件的生效判决或调解书中所确定的执行内容往往存在两种情形,一是原生效判决或调解书尚未执结,在案件审查期间可促使双方当事人执行和解,由申请再审人撤回再审申请,人民法院裁定准许撤诉结案;二是原生效判决或调解书已执行,可促使当事人自行和解后处理,但如果当事人一方企业,案件经审查后不符合再审条件,当事人双方又有调解意愿,且需人民法院调解书确定的,人民法院因立法上未设置此程序而无法做到案结事了,社会矛盾不能消除。因此,立法上在当事人申请再审诉讼

程序上设置调解程序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黄松有.<民事诉讼法>修改的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3条、第41条、第125条.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78条、第179条.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若干项问题的解释第19条、第20 条、第21条.

[作者简介]蔡学军,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篇5:再审申请书

申请人:任鸿波,男,汉族,1971年1月1日生,现

住石家庄市水源街61号5号楼501。

被申请人:史路荣

请求事项:

1、依法撤消石家庄市新华区法院(2008)

新民一初字第13号民事判决书;

2、依法撤消石家庄市中级法院(2008)石

民一终字第00248号民事判决书;

3、依法判决史路荣购买的其前夫杜国宽的房屋买卖无效;

4、依法判决任鸿波的房屋买卖合同有效,史路荣和杜国宽协助办理过户手续;

5、诉讼费由被申请人负担。事实与理由:

我在1998年12月17日购买了房屋一套,就是我现在居住的房屋。房主杜国宽市林业局干部,当时此房屋还没有房产证(单位房改房),故未办过户手续,而是只履行了实际房屋交接手续。买房经过 :房主杜国宽将房屋卖给了正大中介有限公司,当时正大中介给我出示了杜国宽的房屋证明(包括其购买房屋产权单位开的交费收据;房屋产权单位林业局同意其出售的证明;其本人与正大中介签的房屋买卖契约),并查

验了房屋。于是我就同正大中介签定了买卖契约并实际交接了房屋。后来我多次找他们都未办成过户。2002年杜国宽明知自己已将房屋卖掉,还将房屋典当给了中陆典当行并办了抵押手续(典当行没有到我家查看房屋,我和家人一直住着)。我直到2004年典当行在我家门上贴告示催杜国宽还款才知道。

2004年8月,正大中介与杜国宽未经我同意在石家庄仲裁委员会达成调解书,解除正大与杜国宽之间的买卖契约,该房返还给杜国宽,杜国宽返还正大房款。正大与杜国宽的调解手续在石家庄新华区法院执行期间,我向法院如实陈述了自己作为第三人的全部购房经过和依据后,新华法院没再执行。

2006年杜国宽与典当公司在石家庄桥东区法院调解把房屋给典当。桥东法院在执行期间找我让我腾房,我也向桥东法院作了陈述出示了证据,桥东法院没再执行。

实际上他们三家串通一气坑骗我,因为房屋升值了。

我只能告正大中介一家,因为我跟其他人没有直接利害关系。于是我向石家庄仲裁委提起诉讼,后经仲裁委仲裁,正大中介的原始股东赔偿我。

我的案件在中级人民法院执行。正大要求撤消仲裁的申请后,其又故意不到庭,被中级人民法院终审裁定按撤消申请处理。他们又用同样的理由要求执行庭不予执行仲裁。执行局的法官姚生友以正大公司已经注销为由,对仲裁不予执行。

此房屋是在杜国宽转给他前妻之前已经存在纠纷并且还未解决(杜国宽与正大中介的仲裁未履行,我与正大中介的仲裁未履行被不予执行)的情况下,将此房屋过户,史路荣告我侵权于法于理都是不对的。

综上所述,一、二审法院案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适用法律错误,实体处理不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78条、第179条第一款

(二)项、(三)项之规定,特提出再审申请,恳请准许。

此致

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

申请人:任鸿波

篇6:再审申请书

申请人性别民族出生年月日籍贯现住址联系电话

申请人对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法院年月日作出的()深宝法民初/重字第号判决书不服,申请对本案再审。

请求事项:

事实与理由:

此致

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法院

附:原审判决书复印件一份

申请人

篇7:再审申请书

再审申请人(一、二审诉讼地位):„„(自然人应写明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民族、职业、住址及有效联系电话、邮寄地址,自然人职业不明确的,可以不表述;外国籍或港澳台地区的自然人,应注明其国籍及所处地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列明名称、住所地。以下当事人均应按此要求写明基本情况)。

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 „„(写明姓名、职务、有效联系电话、邮寄地址)。法定代理人(或指定代理人): „„(写明姓名等基本情况)。

委托代理人: „„(委托代理人是律师的,写为“委托代理人:XXX,XXX律师事务所”;委托代理人是基层法律服务所工作者的,写为“委托代理人:XXX,XXX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者”;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工作人员受所在单位委托代为诉讼的,写为“委托代理人:XXX,该公司(或厂、村委会等)工作人员(可写明职务)”;委托代理人是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的,写为“委托代理人:XXX,性别,民族,出生日期,职业,住址”;委托代理人是当事人近亲属的,还应当在住址之后注明其与当事人的关系)。

被申请人(一、二审诉讼地位): „„同再审申请人。

一审被告、二审被上诉人(或生效裁判中的其他称谓): „„同再审申请人。

再审申请人XXX因与被申请人XXX„„(案由)纠纷一案,不服XXX省中级人民法院(XXX)XXX字第XX号民事判决(裁定或调解书),向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再审请求: „„(写明要求撤销或者如何改变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等具体的在申请求)。

申请再审所依据的法定情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第„„项(对调解书申请再审的,应写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一条)申请再审。具体事实、理由如下:

„„(逐项写明申请再审所依据的事实、理由)。

此致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

再审申请人:(签字或盖章)XXX年XX月XX日

篇8:成功再审申请书

一、当事人申请再审权的概念辨析

(一) 程序启动权

再审之诉, 就是将宪法所规定的申诉权利, 将当事人对生效裁判的申诉权利, 提升为一种诉讼权利。[1] 《民事诉讼法》第178条, 明确了当事人是再审程序启动的主体, 由此可知, 当事人享有再审程序的启动权。当事人作为再审程序的启动主体, 要想享有进入审判的诉讼权利, 前提是必须取得合格的“诉者”身份;诉权是当事人民事诉讼法上“实然”的权利, 也就是基于诉权, 当事人取得“有权”向法院申请再审的权利。而该项诉权通过当事人的行使转化为程序的启动权, “诉权”给予当事人参与再审程序的场景, 而启动权则给予当事人打开场景的钥匙;当事人申请再审是打开场景的行为, 而钥匙就是其手中打开场景的权利。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作为当事人手中的一项权利, 由其行使来启动再审程序, 是一项程序启动权。

(二) 裁判请求权

从民事诉讼的“私权”角度而言, 请求裁判权是指民事争议的当事人向法院提出请求, 要求法院做出正义判决的一项私权利。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作为一项请求权, 其最基本内涵应该是一项程序性的权利, 明显区别于审判权、检察权等。同时, 该项权利是一种可选择性的权利;当事人可自由行使的一项程序性权利, 当事人基于其自身的意思表示, 其可选择请求法院审理裁判, 也可选择放弃请求法院审理裁判, 法院、检察院都无权干涉。作为一项受益性的权利, 实质上是请求法院积极地予以公正裁判, 从而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以维护。再审程序一旦启动, 审判权有效实行, 不管结果偏向何方当事人, 对双方当事人都是公正的, 也维护了判决的既判力和审判的公信力。所以, 笔者认为, 从再审程序的价值取向上看, 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是一项受益性的裁判请求权。

(三) 期待公正审判权

从当事人的程序启动的期待夙愿来看, 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除了期待能启动再审程序外, 更为期待的是程序被启动背后能被公正审判的心愿;从权利的价值取向来看, 审判权的存在是以保障当事人的裁判请求权等权利为价值取向的, 裁判请求权是审判权存在的前提。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 从权利的价值取向以及诉权的角度, 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是作为再审程序启动主体的当事人享有的向法院请求裁判, 并期待获得公正审判的一项程序性请求权。

二、当事人再审申请权的法理内涵

(一) 程序主体性原则

当事人的程序主体性原则是从诉讼制度“为谁而存在”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的。程序当事人以及利害关系人, 不仅不应沦为法院审理活动的客体, 相反, 应赋予对程序的进行有利害关系的人以相当的程序保障。”[2] 我国学者江伟的观点表达的是程序为谁而存在的问题, 他的观点明确地表示程序为当事人而“活着”, 当事人是推动程序向前发展的主体。从当事人的程序主体性原则角度, 法院和法官应当赋予和尊重当事人的主体地位。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有自主、自治的权利, 能够自主决定是否起诉或撤诉、起诉和权利主张的范围以及提供何类证据, 并且能够自主选择判决或调解的结案方式, 其表现为是否需要接受再次审判的选择权;一旦行使了, 该项权利就得到了实现, 也随之归于消灭, 新的当事人的权利也会在再审程序被启动之后生发出来。当事人就应当预见由此可能带来的结果并为此负责。程序主体性原则它所强调的是诉讼当事人的主体性, 仅是程序上的主体, 为的是实现程序性的正义。由此看出, 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向法院行使了, 不论法院是否决定启动再审程序, 只要当事人行使了该请求权, 它就符合法律对程序运行的要求, 也就体现了程序的正义。当事人应成为诉讼活动的实质参与者和主要支配者, 整个程序都尊重当事人的意志和尊严, 保障其行为自由。站在法哲学的角度, 对再审程序启动主体之一的当事人, 在程序启动过程中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从哲学意义上的主体, 到由法所统摄的现实世界的法权主体, 再到诉讼程序之主体, 当事人之主体姿态经历了一个由精神领域到物质领域、由“应然”世界到“实然”世界不断展现的过程[3] 。

由此可见, 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所要求的当事人应当得到应有的尊重正是程序主体性原则的基础和应有之意;当事人程序主体性原则内在的精神之一是赋予当事人广泛的“自主决定”的权利, 并应免受审判权的干扰, 它从以“权力”为中心的诉讼制度转变为以“当事人权利保障”为中心。这正是当事人申请再审权的价值所在。

(二) 处分原则

1.从“私权自治”角度

当事人申请再审权是公民私权领域的一项程序性权利, 它的存在是基于处分原则的内在要求的。当事人的处分权原则的确立最主要是基于对当事人“私权”的尊重和保护考虑, 也体现了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的最大区别。从宏观的角度而言, 处分原则所包含的当事人的处分权包括对实体权利和程序权利的处分两个方面, 而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属程序权利的处分权, 一方面是再审程序的申请启动权, 这主要体现的是对古罗马法中的“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的诉讼规则的延续。另一方面是攻防手段的选择权, 民事诉讼过程中, 当事人采取何种诉讼策略、手段, 均由其自己决定。这正如日本著名法学家兼之一所言:“当事者以什么样的事实作为请求的根据, 又以什么样的证据来证明所主张的事实存在或者不存在, 或是否希望启动再审, 都属于当事人意思自治领域”。[4] 解决民事案件的一个重要司法原则是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 对诉讼程序的起始、终结以及具体诉讼权利的支配和处分, 均应以当事人本人的意思而定。从这个意义上讲, 无论承认与否, 程序主体在诉讼程序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为一定的诉讼行为。而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为当事人提供了选择行使或放弃的空间, 是由当事人的意志来管理该项权利的。

2.从“程序利益”角度

当事人的合意反映了民事诉讼内在的、客观的要求。也就是说, 当事人只有在不压抑自己意愿的前提下与对方共同形成了使双方都满意的关系, 才是解决纠纷的最为理想的途径, 也实现了程序存在的意义。而民事诉讼法承认当事人处分权的目的, 不仅仅是为了保障当事人对系争实体权利的支配权, 也是为了使当事人藉此追求程序利益, 以同时维护其受宪法保障的财产权、自由权等。[5] 笔者认为, 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所要实现的是对再审程序启动之后期待得到公正审判的程序利益, 它的存在以已存在的实体利益为前提, 在当事人的自由支配下得以行使。它的存在同时也体现了当前法律环境之中当事人“私权自治”理念与当事人追求程序利益的契合。

三、对保障当事人申请再审权的建议

(一) 明确当事人申请再审权的适用案件类型

笔者建议将其适用的案件类型明确为三类:1) 涉及人事的案件 (除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解除婚姻关系的案件) ;2) 损害案外第三人利益的案件;3) 原审存在根本有违审判的正当性等案件。同时, 建议立法机关将此纳入再审申请制度的司法解释范畴, 以保障实现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民事诉讼法》应当明确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的具体行使范围, 尽量避免模糊规定。当事人的某些诉讼权利具有一定的行使范围, 这个范围规定不明确, 或者确定的范围过小, 不仅均将意味着该项诉讼权利的内容不充分, 而且在行使时缺乏可靠的保障。[6] 因为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是否有效, 将由法院来审定。也正是基于此, 法律对当事人诉讼权利行使上的任何模糊规定, 事实上都是对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强化, 同时是对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能量的削弱。

(二) 确定再审程序启动主体行使权限的次序

首先, 对于“涉及人事的案件”及“涉及案外第三人利益的案件”, 先由当事人选择是否行使申请再审权, 如果当事人主动行使申请再审权的, 检察机关则无需行使抗诉权;如果当事人放弃行使申请再审权的, 检察机关不得依职权提起抗诉, 除检察机关基于检察监督职能对严重违反程序正义的私权益案件提起抗诉外。

其次, 对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事由于《民事诉讼法》第179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 对比检察院抗诉事由的规定, 我们不难看出两者事由是相同的。当事人的申请再审的事由尽管与检察院的抗诉事由完全一致, 但从案件的性质和检察权、审判权等公权力的分工方面看, 当事人申请再审权的适用案件的类型与检察抗诉权适用案件的类型是不可能相一致的。对于因“原审存在根本有违审判的正当性等案件”, 当事人如果与检察机关同时行使再审程序启动权时, 建议法院应优先受理当事人的请求;如果当事人明确表示放弃行使申请再审权的, 检察院认为程序问题严重, 影响裁判的公信力的, 检察院可以依其检察监督权提起抗诉;若此时检察院不行使抗诉权的, 法院认为有必要的, 可以依职权启动再审程序。基于对法院裁判的既判力考虑, 既没有侵犯当事人的诉讼处分权, 又保障了当事人的基本诉讼权利。

最后, 当法院的启动权、检察院的抗诉权与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行使存在次序时, 笔者认为, 法院的启动权应当置后, 属于保障公私权力 (利) 的最后道防线, 而不应该完全取消法院启动再审的权力。因为再审程序的司法价值取向更为注重的是程序的救济功能。[7] 在再审程序启动权限的设计问题时, 应对所需救济的利益进行一定的衡量, 对确实有必要救济的才能给予救济。

(三) 适当规制当事人申请再审权

一方面, 尽管《民事诉讼法》对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期限方面增加了一个例外规定, 即:“二年后据以做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 以及发现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 徇私舞弊, 枉法裁判行为的, 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但是, 此次的立法修改却未将当事人对生效调解书申请再审的期限做出明确地规定, 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笔者认为应当对当事人对生效调解书的申请再审期限问题进行详细的规制, 以确保当事人申请再审权行使的秩序价值。

另一方面, 《民事诉讼法》对于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的行使次数没有具体规定, 容易产生当事人滥用申请再审权的现象, 产生不必要的诉累。所以, 基于当前我国法院对当事人申请再审的受理程度, 笔者建议立法明确规定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的行使次数及相关的救济措施, 适当规制当事人申请再审权的合理、合法地行使。

四、结束语

站在诉讼法理的角度, 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所要求的当事人应当得到应有的尊重正是程序主体性原则的基础和应有之意;而当事人的处分权原则的确立最主要是基于对当事人“私权”的尊重和保护考虑, 申请再审权的享有和自主行使是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的程序主体性地位的要求和体现。面对当前《民事诉讼法》对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的保障尚存在不足, 笔者认为从前上述三点建议尤为重要, 并深信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特别是民事程序法的发展, 人们对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的认识将不断加深, 当事人申请再审权也将得到不断完善。

摘要:当前诉讼法对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实现没有加以系统确定, 忽略了当事人申请再审权的处分机能和程序利益。本文从当事人的程序主体性原则和处分原则入手, 以“私权自治”理念和“程序利益”角度为支点, 分析该项权利存在的必要性, 对保障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提出了三点建议。

关键词:当事人申请再审权,程序主体性原则,处分原则,建议

参考文献

[1]江必新.论创新和完善审判监督纠错机制[J].人民司法, 2011, (15) .

[2]江伟主编.中国民事诉讼法专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8:2-3.

[3]黄娟.当事人民事诉讼权利研究——兼谈中国民事诉讼现代化之路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35.

[4][日]兼之一, 竹下守夫.民事诉讼法[M].白绿炫译.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5.

[5]邱联恭.程序选择权之法理——着重于阐述其理论基础, 并准以展望新世纪之民事程序法学[A].民事诉讼法之研讨 (四) [C].台北:台湾三民书局, 1993:580.

[6]张晋红, 余明永.民事诉讼改革与当事人诉讼权利的检讨和完善[J].法学评论 (双月刊) , 2000, (06) .

篇9:成功再审申请书

关键字: 拍卖裁定 救济 再审

引言:从一个案例说起

X市压缩机公司因与C县英轩实业有限公司纠纷一案,经当地县人民法院判决压缩机公司败诉,并对压缩机厂的土地与房产进行了查封与拍卖。C县人民法院于2010年10月15日签发了查封压缩机厂房屋与土地的裁定书,并于2012年11月27日对查封的土地和房产进行了拍卖。事实上,在C县人民法院查封压缩机厂的土地与房屋之前的2010年9月25日,J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查封了压缩机厂名下的所有土地与房产,并与2012年5月和2013年3月进行了续查封。因此压缩机厂的土地与房产始终处于S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查封状态。压缩机厂因此向英轩实业所在的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了再审申请,S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根据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民商事案件申请再审须知》和《民事诉讼法》第154条和225条的规定,对裁定再审、发回重审、准许或者不准许撤诉、中止或者终结诉讼等诉讼程序性裁定及财产保全、先予执行裁定、执行程序中的裁定申请再审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因此裁定该案再审申请不予受理。此裁定作出后,压缩机厂认为: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08条"人民法院裁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后,除作出保全裁定的人民法院自行解除和其上级人民法院决定解除外,在财产保全期限内,任何单位都不得解除保全措施"规定可知,只有查封裁定的J市中级人民法院才有权对压缩机厂的土地与房产进行拍卖,而C县人民法院无权拍卖压缩机厂的土地与房产。因而申请再审。对于此案,笔者认为,S市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受理压缩机厂的再审的理由只单列法条不讲法理无法令申请人信服。基于此,笔者针对本案中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当事人再审的理由作出法理分析,从而为司法实践的运行提供建议。

一、民诉裁定再审救济问题

在我国的民事诉讼法中,裁定是指人民法院对民事审判和执行程序中的程序问题以及特殊的实体问题所作出的具有结论性、权威性的判定,是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的重要方式之一①。当执行裁定出现错误时必然需要有相应的救济措施予以救济。《民事诉讼法》第154条对裁定的适用做了规定,而针对各裁定错误的救济方式却规定的较为分散。比如依据《民事诉讼法》第154条第二款不予受理裁定 、驳回起诉裁定、驳回管辖权异议的裁定可以通过上诉予以救济。很少允许当事人申请再审;只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 208 条做出规定:对不予受理、驳回起诉的裁定,当事人可以申请再审。那么其他的裁定,比如本案中压缩机厂针对C县人民法院错误裁定拍卖自己的土地和房产能不能通过再审的方式救济呢?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民商事案件申请再审须知》中关于执行程序中的裁定申请再审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是否具有法理基础呢?

综合《民事诉讼法》以及最高院和最高检的一些批复可以看出我国的立法中明确规定的可以申请再审的只有不予受理、驳回起诉、按撤回上诉处理的裁定。因此就出现本案中压缩机公司因为C县人民法院的错误裁定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符合《民事诉讼法》第200条第6项规定而向人民法院申请再审而不予受理。我们都知道: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提起再审的主体包括当事人、人民法院、检察院;而大多数的上述司法解释主要规范的都是由检察院向法院提请抗诉再审。那么针对执行程序中的裁定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是否符合法理和法律依据呢?

二、本案中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法理分析

事实上,不仅仅是S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执行程序中的裁定错误不允许申请再审,在司法实践中,当前人民法院针对执行程序中的裁定错误申请再审一般都不予受理,据笔者查阅资料所知某法院裁定执行白美才申请执行白德才财产案中,后白德才针对此执行裁定向法院提出再审,法院最后经审判监督部门审查后以受理了白德才的再审申请。那么人民法院普遍对执行裁定的再审申请不予受理的法理依据是什么呢?理论界普遍认为非讼程序当中应适用非讼法理。而非讼法理要求在非讼程序中由职权主义快速推进程序进行,采职权探知主义而不适用辩论主义。由此,对当事人的主体地位一般而言保障较弱。法院以职权推进程序、调取证据而不必听取当事人意见。更特殊的是,非讼程序并非为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设立,并不确定实体权利义务,因此,一般其裁判不具有羁束力和既判力,法院可以依职权变更或者撤销。基于以上非讼法理,在非讼程序过程中作出的裁定和结果性裁定,当事人都不可声明不服。②正是基于此诉讼法理,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民商事案件申请再审须知》规定:对裁定再审、发回重审、准许或者不准许撤诉、中止或者终结诉讼等诉讼程序性裁定及财产保全、先予执行裁定、执行程序中的裁定申请再审的,人民法院不予受。

另一方面讲:法院作出的裁判一经生效就具有既判力效力,不容更改。我国本着"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特地在民事诉讼程序中设置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纠错审判程序--审判监督程序,以作为纠正人民法院已发生法律效力的错误裁定的一种补救程序。民诉法第一百七十七条规定的审判监督程序针对的对象是"法院已发生法律效力的确有错误的判决、裁定",有人据此主张生效执行裁定发现错误的当然适用于审判监督程序。实践中有的法院也依此操作。仅从第一百七十七条的字面文义解释,似乎生效错误执行裁定的纠错也适用审判监督程序,但笔者认为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因为:

(一)执行权与审判权本质差别决定了执行裁定不能适用审判监督程序。审判与执行都是民事诉讼中保护当事人民事权利的程序。二者构成民事诉讼的一个完整过程。但在本质上二者存在根本区别。

(二)从立法体例上讲,《民事诉讼法》中审判监督程序是审判程序一编中的一章,而审判程序与执行程序是各为一编,分别为总则指导下相互独立的不同部分。审判监督程序的效力不应及于执行程序。

(三)从实际运作过程看,根据民诉法第一百八十四条之规定,适用审判监督程序实际上就是重新适用一审程序、二审程序进行审理。一审、二审的审理程序在诉讼法中都有明确的规定,而执行裁定究竟是按照什么程序作出法律并无规定。

注释:

①常怡主编:《民事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18页。

②王林清,刘鹏飞:《民事裁定再审问题研究》,载《法学评论》2012年第4期。

参考文献:

[1]王林清,刘鹏飞:《民事裁定再审问题研究》,载《法学评论》2012年第4期;

[2]黄良友:《论民事再审之诉的客体》,载《河北法学》2005年第6期;

篇10:再审申请书

申请人(原审原告、上诉人):某县某镇某村民委员会

住址:.........法定代表人:韦某,村委主任。

代理人:蒋万君,华胜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申请人(原审被告、被上诉人):某县某镇人民政府

住址:..........法定代表人:陈某进,镇长。

因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土地权属纠纷一案,申请人不服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1992)南中法民上字第141号民事判决及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2005)桂民申字第462号驳回再审申请书,特提出申请再审。

申请事项:

1、请求再审法院对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因土地权属纠纷一案,进行再审,支持申请人在原一审和二审中的诉讼请求;

2、一审、二审及再审的诉讼费用由被申请人承担。

基本案情:

某公社(现某镇,以下简称公社)为了搞好南蒲公路两侧绿化,于1971年决定借位于某县某镇陶瓷厂至五象岭烟墩分场地段属申请人集体所有的高官岭、老虎岭一带面积为605.72亩的山地植树造林。双方约定:申请人借出山地,保留山权,并承诺成林后申请人集体用材经公社同意可砍伐,但山林分益问题未约定。公社企业办于1975年牵头成立良庆公社林场(以下简称林场),申请人没有参与管理。林场与南宁市柳沙园艺场、申请人第十生产队于1975年底至1976年初分别发生纠纷,在申请

人没有参与的情况下签订了两份协议。公社于1980年初又借用申请人一片山地办砖厂,并承诺给申请人5%的提成却未兑现。申请人多次交涉未果,便于1987年以借山造林收入分益纠纷向当地县政府提请仲裁,并要求收回原大队的所有山地。县政府于1988年作出处理意见,以上述两个协议是申请人与林场达成解决“山界纠纷”的协议,“协议仍然有效,应予维持”为由,把借山造林的山地划归为林场。申请人无奈之际诉至法院,但一审、二审法院均以“县政府处理决定合理合法”为由不予支持。于是,申请人向广西区高院申请再审也被驳回。

申请理由:

一、一审、二审法院认定事实错误。

1、错误地把申请人原本享有的该山岭的所有权认定为只有使用权。申请人于1962年“四固定”时把该山岭分给各生产队管理,直到公社于1971年借山造林时,该山权未转移。但是二审法院却错误认为:“双方当事人诉争的山岭原权属上诉方使用”。

2、把申请人从未参加签订的1976年两个协议强加给申请人,错误认定为申请人与对方“订有协议将争议的山岭划给良庆乡林场”并多年来按此协议履行。二审法院判决第二页关于“一九七六年为绿化交通环境和促进社队的林业发展,双方订有协议将争议的山岭划给良庆乡林场管理至今,多年来双方均按协议履行”的认定错误。首先,协议一是公社背着申请人与第三者进行的,属于无权处分;其次,协议二中的黄朝荣从未得到集体授权,无权代表申请人签订协议,即使他是大队干,其代表权也是非常有限的;申请人下面第十大队与林场签订的协议属于无权处分,并且该林场无法人资格。

二、一审、二审法院认定证据错误。

1、错误地把上述两协议作为该山岭划分权属的依据。

如前所述,鉴于黄朝荣的无代表资格、权限以及申请人第十生产队和邕宁县良庆公社的无权处分,两审法院错误的把上述两协议作为确权依据此显然错误。

2、错误地把申请人的内部经营管理活动认定为申请人履行“协议”的证据。

1981年实行林业生产改制以前,山地所有权为申请人所有,申请人对其小生产队的经营使用范围进行调整,完全是内部的管理活动。二审法院把这种与上述两个协议无关的活动扯上关系,错误地认定为申请人履行“协议”、同意把自己借出的山岭划给林场的证据。二审判决书第二页称“大队并于同年六月另调拨山地给生产队。协议各方也履行协议条款”是错上加错。

三、一审、二审法院及再审法院驳回再审申请适用法律错误。

1、二审法院把适用于程序问题的规定适用于实体判决错误。

二审法院适用我国《森林法》第十四条,但忽略其第三款(对政府处理前置的山林确权纠纷还可起诉),从而断章取义,把县政府的错误处理决定当作正确的东西来维护。

2、再审法院驳回再审申请适用法律错误。

再审法院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1982)桂政36号《稳定山林林权、完善林业生产责任制暂行条例》

第四条“四固定后经有关方面协商同意或经政府批准作了调整的,一律有效”的规定,认为原审法院将上述两协议及邕宁县政府的确权作为判决的依据正确,显然错误。首先,本案中的“有关方面协商同意”,也就是上述两协议,但是如前所述属于无权代理及处分。其次,本案中的“经政府批准整”,也就是邕宁县政府的确权决定,但其是建立在无效协议之上的错误决定。

3、被申请人至今都不享有该山岭的所有权。

诉争的山岭权原属申请人,被申请人只是借山造林,其未经批准征地、也没有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手续,该山岭权根本没有发生转移。

综上所述,一审、二审法院认定事实、证据及适用法律错误,导致判决结果错误,请贵院依法对此案进行再审。

此致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

申请人:某县某镇某村民委员会法定代表人:

上一篇:藏东波密-察隅地区新元古代-寒武纪波密群研究新进展下一篇:法斗乡2011年减轻农民负担自检自查情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