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具制作大赛作品

2024-04-14

生物教具制作大赛作品(精选13篇)

篇1:生物教具制作大赛作品

“小学教具设计与制作大赛”实施方案

为全面推进我校自制教具的研制开发,倡导教师利用新材料、新技术,改革传统实验、开发新方法,促进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我们决定在2014年4月中下旬开展教具设计与制作大赛的活动。具体目的如下:

1.为丰富校园生活,营造良好的校园学术科技氛围; 2.提高老师的科研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检验我们教师的专业技能,迎接县市的教具设计与制作大赛。

一、活动主题

科技·实践·创新·成长·环保·简易

二、活动对象

全体教师

三、活动时间

2014年4月10日至5月15日

四、活动内容(每人至少一件,多不限)

1、可供小学数学和语文教学使用,帮助教育教学的,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教具。

2、力、热、电、光、声学方面的科学教具,能够体现物理学基本原理。

3、可供学生训练肢体语言和实践技能的体育教具。

4、其他具有教育意义的教具。

五、征集教具的要求

1.教学性

(1)体现课程教学目标要求:教具较好地实现教材、教法、教具之间的有机联系,有利于达到教学目标。

(2)有利于实验教学:教具适用于物理实验、科技活动、技能训练。能够较好发挥实验教学的学习知识、掌握方法、练习技能

(3)有利于对所学知识的了解、理解和运用:针对教学与实验中的重点、难点、切入点、兴奋点发挥独特作用。

(4)作品要用便利贴附上说明,包括教具名称、制作材料、教具用途、创新点等。

2.科学性:科学原理正确,基本原理正确,无科学性错误。3.创新性

(1)设计新颖、构思巧妙:教具设计新颖,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有明显促进作用。

(2)选材和工艺技术巧妙:材料注意选用近身、常用、环保和可循环利用的物品,工艺技术合理巧妙,不刻意追求精美。

(3)注重信息技术与传统实验教学的结合:教具能够将信息技术与传统实验教学有机地结合,体现当代科学技术的特征,能有效地改进教学和实验效果。4.趣味性

(1)引发学习兴趣:能够有效引发学生感知兴趣、操作兴趣、探究兴趣和创造兴趣。(2)促进积极思维:教具能够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和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抽象概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3)有利于学生在参与、互动、合作中学习 5.实用性

要求教具取材容易、制作简便、使用方便、安全环保。

六、评奖方案

评审组长:吴宗河校长 评审副组长:包能近

评审组员:陶志乐 陈书友 龚慧文 施德恩 周东升 廖诗全

由评审组长择时间和地点评审作品,暂定在5月10日下午,会议室评审

八、奖项设置

(1)一等奖 两名(2)二等奖 三名(3)三等奖 五名

西旸小学

2014年4月8日

篇2:生物教具制作大赛作品

1.为了给同学们提供一个科研交流平台,丰富校园生活,营造良好的校园学术科技氛围;

2.提高同学们的科研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推进我院学生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4.检验我院学生的专业技能,运用专业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

一、活动主题

科技·实践·创新·成长

二、活动对象

物理学院、教科院全体学生

三、活动时间

2011年12月1日至12月15日

四、活动内容

1、力、热、电、光、声学方面的物理教具,能够体现物理学基本原理。

2、可供幼儿园使用,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教具。

五、参赛流程

1、填写项目申报书(见附件1)并上交

2、教师对申报书进行评审,评审出一般项目和重点资助项目。对于重点资助项目,学院给予该团队一定的经费购买材料制作教具

3、上交已制作好的作品并展出。

4、评委评出各项奖项,优秀作品收藏供以后学习。

六、活动具体时间安排1、12月5日前完成申报书填写; 2、12月6日由老师审批申报书;

3、12月7日一般项目团队开始购买材料进行教具制作。对于重点资助项目,发放项目经费;

4、12月13日前上交作品; 5、12月15日展出。

七、征集作品的要求

1.教学性

(1)体现课程教学目标要求:作品较好地实现教材、教法、教具之间的有机联系,有利于达到教学目标。

(2)有利于实验教学:作品适用于物理实验、科技活动、技能训练。能够较好发挥实验教学的学习知识、掌握方法、练习技能

(3)有利于对所学知识的了解、理解和运用:针对教学与实验中的重点、难点、切入点、兴奋点发挥独特作用。

(4)作品要用便利贴附上说明,包括作品名称、制作材料、作品用途、创新点等。

2.科学性:科学原理正确,基本原理正确,无科学性错误。3.创新性

(1)设计新颖、构思巧妙:作品设计新颖,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有明显促进作用。

(2)选材和工艺技术巧妙:材料注意选用近身、常用、常见物品,工艺技术合理巧妙,不刻意追求精美。

(3)注重信息技术与传统实验教学的结合:作品能够将信息技术与传统实验教学有机地结合,体现当代科学技术的特征,能有效地改进教学和实验效果。4.趣味性

(1)引发学习兴趣:能够有效引发学生感知兴趣、操作兴趣、探究兴趣和创造兴趣。

(2)促进积极思维:作品能够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和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抽象概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3)有利于学生在参与、互动、合作中学习5.实用性

要求作品取材容易、制作简便、使用方便、安全环保。

八、奖项设置

(1)一等奖两名(2)二等奖三名(3)三等奖五名(4)最佳创新思维奖一名

最佳实用价值奖一名 最佳外观设计奖一名

九、经费预算

1、重点资助三十个项目,每个团队提供100元经费,总共三十个队,合计3000元。

2、奖状制作,三十张共30元。

3、奖品:笔记本,每本13元,8本共104元;钢笔每支15元,两支共30元。合计134元。

4、全部经费合计3164元。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团委、学生会

教育科学学院团委、学生会

2011年11月30日

附件1:

奇思妙想教具设计与制作大赛项目申报书

篇3:生物教具制作大赛作品

一、教具装置图

自制教具装置如下图所示。

二、教具特点及用途

1. 特点

(1) 实用性:取材容易, 结构简单, 易于操作, 安全可靠, 造价低廉。

(2) 启发性:通过模型的建构, 将难以直接研究的对象形象简单化, 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思考, 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 互动, 合作交流。

(3) 科学性:以本模型为依托,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有利于学生学习抽象的科学知识, 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4) 多功能性:本模型可用于DNA平面结构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教学;转录成的RNA的碱基序列, 与作为模板的DNA单链的碱基序列之间的碱基是互补配对关系的教学;还可用于遗传密码的特点———不间断性、不重叠式、简并性的教学。

(5) 美观性:底座白色, 五种碱基有白色、红色、黄色、深蓝色、浅蓝色, 可谓五彩纷呈。

2. 用途

本教具可模拟以下微观现象:DNA平面结构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教学;转录成的RNA的碱基序列, 与作为模板的DNA单链的碱基序列之间的碱基是互补配对关系的教学;还可用于遗传密码的特点———不间断性、不重叠式、简并性的教学。

三、制作材料

塑钢双排滑道 (长900毫米, 宽75毫米) 、扣板 (2米) 、五种不同颜色 (红、黄、白、深蓝、浅蓝) 的硬塑料板各一张、黑色的贴纸一张。

四、制作方法

(1) 将扣板的接缝槽剪切下来, 修剪成两段, 每段长800毫米 (最多可安放20个碱基) , 宽30毫米。

(2) 以塑钢双排滑道为底座 (充当两条脱氧核苷酸链) , 将上述已准备好的长条分别安放在滑道里, 用四个阻头将滑道两端固定。作为安放碱基的座位, 碱基在其上可自由滑动, 并可随时变更碱基种类。

(3) 用五种不同颜色的硬塑料板剪成可以互补配对 (A与T或U, G与C) 的五种碱基 (长90毫米, 宽40毫米) 。黄色代表A, 白色代表T, 红色代表G, 深蓝色代表U, 浅蓝色代表C。

(4) 用黑色贴纸剪成五种大写英文字母:A、T、U、C、G, 再将字母分别贴到相应颜色的硬塑料板的两面。这样五种碱基就做好了。

五、使用方法

图4、图5两张照片为安放碱基的底座, 碱基在底槽中可自由滑动。这两条底槽相当于两条脱氧核苷酸链。

图6是DNA的平面结构, 教师可提前把碱基安放在一侧, 让学生参与动手把另一条链上的碱基放在相应位子上, 体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变换一条链上碱基排序, 相应互补链也随之改变, 千变万化, 体现了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图7中含有T碱基的链为DNA模板链, 通过转录过程, mRNA上的碱基排序如何呢?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把mRNA上碱基排序完成。强调与DNA双链间碱基互补配对不同:RNA链中与DNA链的A配对的是U, 不是T;与DNA另一条链的碱基序列基本相同, 只是DNA链上T的位置, RNA链上是U。

图8是mRNA单链, 借助模型明确密码子概念。遗传密码的特点之一是不间断性:若在mRNA中间插入或删除1~2个碱基, 结果如何?运用模型演示得出结论。

遗传密码的特点之二———不重叠式:针对图9中阅读顺序为:UCA、GAC、UGC;重叠阅读顺序为:UCA、CAG、AGA、GAC等。改变mR N A单链碱基排序, 让学生来阅读, 加深对不重叠阅读的理解。

遗传密码的特点之三———简并性:变换某一固定座位上碱基种类, 每次改变后, 让学生查密码子表找出对应的氨基酸种类。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其中, 体会某些R NA碱基变化不会引起相应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改变———简并性。

生物学科所传授的知识大多数是具体的、抽象的概念, 也多是以具体的内容为基础的, 直观教学在整个生物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下面谈谈该教具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六、本教具在教学中的应用

(1) 在必修2第三章第2节DNA分子结构的教学中, 让学生运用此模型体会DNA平面结构中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教师从四种碱基 (A、T、C、G) 中随机抽取20个安放在一排滑道的座位上, 而另一排滑道的座位让学生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把对应的20个碱基安放在相应的位子上。

(2) DNA虽然只含有4种脱氧核苷酸, 但是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却是千变万化的。通过用此模型的演示, 让学生体会并理解DNA分子具有多样性, 可以贮存大量的遗传信息。DNA分子的碱基对特定的排列顺序说明DNA分子具有特异性。

(3) 在必修2第四章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中, 运用此模型演示转录成的RNA的碱基序列, 与作为模板的DNA单链的碱基序列之间的碱基是互补配对关系。RNA链中与DNA链的A配对的是U, 不是T;与DNA另一条链的碱基序列基本相同, 只是DNA链上T的位置, RNA链上是U。

(4) 在必修2第四章第3节遗传密码的破译教学中, 运用此模型帮助学生理解遗传密码的特点———不间断性:信使RNA的三联体密码是连续排列的, 相邻密码之间无核苷酸间隔。所以, 若在mRNA中间插入或删除1~2个碱基, 则其后的三联体组合方式都会改变, 不能合成正常的蛋白质。用此模型演示, 还可让学生理解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不重叠式。例如, 如果RNA分子UCAGACUGC的密码解读顺序为:UCA、GAC、UGC, 则它不可以同时解读为UCA、CAG、AGA、GAC等。用此模型演示, 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遗传密码的简并性。由于简并性, 某些RNA (DNA) 碱基变化不会引起相应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改变。

篇4:BG野生生物摄影大赛获奖作品

设立于1964年的“BG野生生物摄影师年赛”现由位于伦敦的自然历史博物馆、《BBC野生生物》杂志联合主办,英国BG集团资助。比赛消息在每年春季出版的各期《BBC野生生物》杂志上发布。比赛旨在鼓励全球的摄影爱好者和专业摄影师记录大自然的多样性和它的神奇,以便加深人们对自然界的美丽及其重要性的认识。比赛的获奖、入选作品将在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展出。10月,各奖项的冠亚军得主将应邀参加在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举行的颁奖仪式和作品展的正式开幕式。然后,展览的4个组成部分将陆续在英国的32个美术馆、博物馆、自然中心等地巡回展览。此外,这些精彩的图片还将踏上环球之旅,供世界各地的人们欣赏,2001年获奖作品展出国家有:澳大利亚、德国、荷兰、日本和美国。

二、参赛类别与奖项

“BG野生生物摄影师年赛”分为成人组和青少年组。成人组有12种参赛类别,青少年组有3类。成人组的最高奖为:“BG野生生物摄影师”奖,奖品包括:奖金2000英镑和一个造型为 的青铜雕塑。青少年组的最高奖为:“BG野生生物青年摄影师奖”。奖品包括:奖金500英镑和一个造型为 的青铜雕塑,而且获奖者还将有机会同一位野生生物摄影师共同从事一天的摄影创作。

A. 成人组。参赛类别有12种,参赛者提交的每类照片(彩色反转片)不得超过3幅,每类评出金奖1个,奖金500英镑,银奖1个,奖金250英镑。具体分类如下:

1.英国野生生物——英国境内的野生动物、植物。

2.动物行为 (鸟类动物)——照片的主体应有实际的

动作,评判标准是趣味性和美感。

3.动物行为 (哺乳动物)——评判标准同上。

4.动物行为 (其它动物)——评判标准同上。

5.水下世界——必须在水下拍摄,主体是海洋或淡水

生物。

6.动物特写——近距离拍摄动物。

7.植物的颂歌——照片要突显开花或不开花的植物的

美观和重要性。

8.城市和公园里的野生生物——要以公园或城市以及城市郊区场景拍摄动植物。

9.从黄昏到黎明——必须在日落和日出之间拍摄,主体必须是动物。

10.大自然的构成——用抽象手法展示自然界,评判的标准是艺术价值。

11.自然界——画面必须是使人感觉如同置身荒野,或给人奇特、惊奇之感。

12.人类插足的世界——必须用象征或图解的方式展示人类对自然界的依赖或破坏自然界的约束力。

杰拉尔德·达雷尔(Gerald Durrell) 奖——这是一项特别授予的奖项,专为濒于灭绝的野生生物而设置。优胜者将获得特别委托奖和奖金1000英镑。

埃里克·霍斯金奖(Eric Durrell)奖——设于1991年,为纪念英国最著名的鸟类摄影师埃里克·霍斯金而设立。参赛者年龄限制在18-26岁之间,应提交一组由6幅照片组成的代表作品集。

B. 青少年组。参赛分3组进行:10岁和10岁以下;11-14岁;15-17岁。每组各评出一等奖1个,奖金250英镑,二等奖1个,奖金100英镑。

三、2001年度比赛情况简介

勇于挑战世界顶级野生生物摄影比赛的摄影师来自60多个国家。提交评委审定的参赛作品计19000余幅。评委从中挑选具有艺术魅力的作品,并且更注重在自然条件下拍摄的作品。在评选过程中,隐去了参赛者的个人资料。中国大陆摄影师奚志农先生拍摄的《黑仰鼻猴》获得杰拉尔德·达雷尔(Gerald Durrell) 类金奖。

四、2002年度的比赛

2002年度的比赛将在《BBC野生生物》2002年第1期发布,截稿日期为2002年4月。参赛表详见《BBC野生生物》1月号和各春季号。有意参赛者,现在可从网上索取参赛表格,网址:www.nhm.ac.uk/WildPhoto

篇5:科技作品设计制作大赛策划书

为开拓视野,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科普协会将举办“第四届科技作品设计与制作大赛”,活动旨在激励广大在校大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迎接挑战,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发现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我们将努力把本次比赛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成展示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学校精神风貌的一个重要窗口。

一、活动目的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二、活动主题

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三、组织形式

主办:阜阳师范学院校团委

承办:物电学院团总支,大学生科普协会

四、参赛对象

具有我校正式学籍的全日制在校大学生

五、活动内容

参加比赛的参赛者根据自身的素质和能力组成优势互补的竞赛小组,提出一个具有可行性的作品制作方案。围绕这一方案,提交一份完整、具体、深入的制作计划,计划需阐明作品的制作流程及可行性、所需要的资源、可能花费的资金数额,并提出行动建议,从而使投入实际运作更容易操作。竞赛提倡和鼓励广大学生积极联系校内的相关老师,了解有关科技作品的制作情况和以前比赛的相关成果。

六、比赛流程

1、参与方式:1)以个人组队的方式报名参加比赛(每队3-5人)。各位同学认真学习标准,结合自身的能力和比赛要求,充分做好队员报名的纸质材料和电子档材料。2)以团体组队方式报名参加比赛。报名队伍以班级或学院的名义提交相关信息的纸质材料和电子档材料。

2、比赛形式:1)请联系科普协会相关人员领取报名表,或者个人从阜阳师范学院物电学院网站下载报名表格,在报名表内认真填写清楚自己的队伍详细情况,并在报名截止日期前上交报名表。2)报名表上交后将会由物电学院的老师进行初步审核,通过审核筛选出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筛选出的名单将会在5月8日公布。筛选出的作品设计方案,每组可以领取一定金额的启动资金用于比赛前期材料的购买,资金不足的可以向相关老师另行申请,购买材料的票据必须

收好,赛后将以多退少补的原则补贴或收回资金。3)筛选出的作品设计方案,每组学生将有一个月的时间用于作品的制作,制作好的作品请保留作品照片以及相关资料的纸质材料和电子档材料,在6月1日前请上交电子档材料。

3、决赛初步确定在6月上旬进行,届时我们将邀请物电学院的老师作为比赛评委,从作品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比。评分细则:设计创意(20分)、制作工艺(20分)、演示效果(30分)、科技内涵(20分)、作品解说(10分)。

4、奖项设置:本次竞赛设特等奖1名,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鼓励奖若干。另设最佳创意奖、最佳演示效果奖、最佳制作工艺奖、最佳人气奖等。各获奖团队和个人均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适当物质奖励。

5、报名方式:通过报名表格进行报名,报名表格可以从物电学院网站下载或者联系科普协会相关人员领取。

6、报名截至日期:4月30日

联系人:付全军 1111111111韩红芸 2222222227、决赛时间:2010年6月上旬(决赛地点:实验楼C楼)

七、活动宣传

1、我们将会通过文件的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此次比赛,并参与到比赛中。

2、我们科普协会将会以写真、海报、横幅等多种宣传方式进行大力宣传。

3、我们协会将向学校申请使用学校的电子屏幕进行宣传。

八、经费预算

前期宣传:海报5张,宣传条幅2幅,写真2张

比赛宣传:海报5张,宣传条幅2幅,写真2张

海报:10张×1元=10元

宣传条幅:4幅×40元=160元

写真:4张×80元=320元

奖品及证书:200元

共计:690元(不包含作品制作的材料费用)

物电学院团总支,大学生科普协会

篇6:生物模型制作大赛

2012年12月11日(星期二)下午,临川二中首届生物模型制作大赛在实验楼2楼生物实验室举行。参赛班级的学生认真准备,精心制作。既体现了学生扎实的科学基础知识,同时又展现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协作精神。同学们制作了一批美观精致的生物模型,如噬菌体模型、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减数分裂模型等,得到了评委老师的一致好评。通过本次大赛,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同时又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现将此次活动评比结果公布如下:

最佳创意奖:《噬菌体结构模型》高三(00)班

《正被病毒侵染的植物细胞结构模型》 高三(32)班

《动物细胞结构模型》高三(22)班

最佳设计奖:《真核细胞结构模型》高三(33)班

《动物细胞结构模型》高三(23)班

《动物细胞结构模型》高三(19)班

最佳制作将奖:《动物细胞结构模型》高三(0A)班

《动物细胞减数分裂模型》高三(25)班

《黑藻细胞结构模型》高三(24)班

篇7:生物标本设计制作大赛策划书

主办单位:共青团东华理工大学委员会

承办单位:化学生物与材料科学学院学生会

活动时间: 20XX年x月---20xx年x月

20xx年x月xx号

一、活动意义

为丰富大学校园文化生活,激发同学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同学们的动手能力,提升想象力和审美能力,现开展面向全校学生的综合技能类活动—生物标本设计制作大赛,

二、活动主题

走进自然,感受生物之美

篇8:巧用废旧光盘制作活动键盘教具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 要七八岁的小学生在几个课时里记住字母键的键位, 并能基本做到指法正确是很难的。而且信息技术教学的课时很少, 间隔时间长, 教师往往用一学期的时间来训练学生的指法都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更不要说由于内容枯燥、键位难记, 会使大多数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信心受到严重打击。如何让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记住键位, 实现“盲打”, 一直是键盘操作教学的重难点。

为了提高键盘操作的教学效果, 我们一直在思索和尝试。经过不断探索, 我们信息技术学科组设计制作了方便、实用、多用的键盘教具 (如图1和图2所示) 。

一、活动键盘教具的特点

1. 低碳环保

用来做键的废弃光盘一部分是我们信息技术学科组自留的, 一部分是在学生中收集的, 在收集和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了废物利用的环保理念。

2. 可视性好, 符合儿童心理

该教具的每个键都按比例比原键放大了近10倍, 即使是最后一排的学生也容易看清楚。同时, 由于是非电子的实物, 学生可以把玩, 使用时心情更放松。

3. 灵活多变, 适于教学生成

不同于传统键盘教具, 该移动键盘的每个键都可以单独取下、移动或随意组合 (我们往往仅摆出与教学相关的部分键, 并对要学习的键位取下讲解) 。这样有利于教师突出重点键位, 特别是对一些组合键的讲解可以促进学生快速掌握。

4. 使用方便, 结实耐用

光盘很轻薄, 而且坚韧, 贴于背面的软性磁铁将光盘垫起约1.5 mm的间隙, 便于取放, 磁力可由磁铁面积大小调控。这样制作出的键具有牢固、轻便、易用、好收藏的优点 (仅一小盒子就可装完所有键, 重约1.5 kg) , 贴于普通铁皮白板或绿板上, 美观大方, 非常便于展示。

5. 制作方便, 成本低廉

制作时, 将光盘分别切成如键位一样的方形, 正面贴上喷绘出的字符, 背面帖上切成方块的软性磁铁 (如图3所示) 。和标准键盘的键数一样, 一共做101个。为了做到大、小写字母的比较教学, 我们在各字母键上还印上了小写字母。

键位符号是用一大张不干胶喷绘而成, 花费一共不到20元。贴的软性磁铁, 花费一共不到50元。废旧光盘不算钱, 这样一共不到70元。制作时我们也请一些学生参与切片的粘贴, 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让学生的学习更生活化, 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丰富了学习途径, 也给教师节约了时间。

二、使用方法和效果

1. 单一键位教学

讲个别指法键位时, 可以只出示学生应该掌握的键位, 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增加单个键位的教学效果, 如“Ctrl”“Shift”键等。同时取下和贴上时对学生也有强化键位记忆的作用, 如在讲用于定位的“F”和“J”键时, 将键贴在空键盘格子上突出显示, 有利于强调这两个键的位置, 让学生认识起定位作用的“F”和“J”键的重要性及它们的位置。

2. 相邻键的位置教学

在训练“盲打”前, 需要学生逐步记住键位, 此时可按序逐个出示, 并摆放在空键表上, 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 便于记忆。比如, 教学基准键位时, 先仅将定位的“F”和“J”键贴在空键盘格子上, 让学生先认识, 然后再逐步贴上“D”“K”“S”“L”等键, 清晰地呈现它们位置关系。同样, 在讲手指分工时, 可仅摆出相应的一列键, 让学生清晰地观察它们的相互位置关系。再如, 在功能键教学内容中, 讲到单个大写字母输入时, 要用“Shift”键, 但到底如何击键呢?用左边的, 还是右边的呢 (特别是对于“B”“T”等键学生容易出错) ?这时选出几个键来举例, 就能突出重点, 加强教学效果。

3. 开展拼键盘比赛, 增强学习趣味性

每一个键可自由移动, 赋予了呆板固定的键位“灵动的生命”, 我们在识记键位的过程中经常开展拼键盘比赛。例如, 让学生在空键位表上对一叠打乱了顺序的键进行填位排列, 比赛速度;又如, 将键盘上的个别键的位置故意弄错, 看谁最快找出来;再如, 指定从键盒里找出相应手指管的键, 并贴上去……在一次次愉快的游戏过程中, 学生对键盘的记忆准确度和速度大大增强, 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

4. 发动学生创意, 开展自主学习

除了教师设计的一些训练记忆键的方法外, 我们还发动学生来创编。学生们创编出“找朋友” (找出该键上下左右的键) 和“填胖手指” (画出很粗的手指, 将键分别装入该范围) 等游戏。我们发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们非常喜欢, 于是又创设了“小小活动键盘”, 就是用一张A4纸打出指法键位, 贴在一张厚一点的色卡纸上, 请学生剪出每一个键, 然后开展组内学习和小组间的比赛。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很高, 效果非常明显, 三年级的学生在练习一学期后, 已超过了四年级学生的打字水平。

5. 展示键位, 营造氛围

在没有教授指法的那一段时间, 我们将这些键都贴在学校的信息技术展示栏里, 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随意浏览, 既营造了学习氛围, 又帮助学生从部分到整体地识记键盘的结构与组成。这对于学生全面了键盘, 激起学习兴趣有一定作用。

三、结束语

篇9:玩教具制作四则

制作意图:孩子们最喜欢投篮运动了,会移动的篮筐正符合他们的需求,不但可以定点投篮,还可以来回移动,增加投篮的乐趣。在投篮的过程中,既锻炼孩子们的上肢力量和瞄准能力,又体验到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制作材料:硬纸壳、透明胶、废旧广告纸、毛线。

制作过程:

1.用剪刀将硬纸壳剪成长条,用透明胶把两边固定好做篮筐的架子(图1)。

2.在架子上缠好毛线做成篮筐(图2)。

3.用废旧广告纸团成纸球。

玩法一:

一部分孩子站在固定的位置拿好篮筐,另外一部分孩子站在篮筐的远、近、直角、斜角等不同位置投篮(图3)。

玩法二:

一部分孩子拿着篮筐轻轻移动,另一部分孩子拿着纸球追赶随机投篮(图4)。

家乡的抽油机

制作意图:在我们的家乡处处都能看见漂亮而且能干的抽油机,大家对它非常感兴趣,仔细观察后发现,用废旧材料就可以制作出一个好玩简易的抽油机,也让大家初步了解抽油机利用杠杆原理的科学小知识。

制作材料:废旧纸盒、剪刀、螺丝钉、双面胶(见图1)。

制作过程:

1.用剪刀把纸盒剪出圆形、半圆形、长方形、长方体等形状(图1)。

2.把长方形和半圆形用双面胶固定,抽油机的“机头”就做好了(图2)。

3.用螺丝钉把圆形和做好的“机头”连在一起(图3)。

4.把剪好的两个长方体固定在大一点的纸盒上做抽油机的底座和架子(图4)。

5.用螺丝钉把连好的“机头”分别固定在两个长方体上,抽油机就做好了(图5)。

6.大家都来试一试,轻轻转动突出的螺丝钉,抽油机就可以转起来工作了(图6)。

向前冲的小船

制作意图: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对松紧带非常感兴趣。“向前冲的小船”正是利用松紧带具备弹性这一特点,让静止的事物变得运动起来。

材料准备:废旧塑料瓶、果冻盒、电线、松紧带、各色即时帖等。

制作工具:剪刀、刻刀、锥子等。

制作过程:

1.用刻刀在塑料瓶的一面刻出长方形,作为船面(图1)。

2.用锥子在塑料瓶和果冻盒的底部各挖出3个小孔(图2)。

3.用电线分别穿入塑料瓶和果冻盒底部中间的小孔,把塑料瓶和果冻盒连接并固定(图3)。

4.把松紧带分别穿入塑料瓶和果冻盒底部两侧的小孔并系牢(图4)。

5.简单装饰塑料瓶和果冻盒(图5)。

玩法:

将船后面的船桨(果冻盒)旋转,便使船后的松紧带拉伸开来,当手松开时,松紧带的收缩弹性使船桨飞快旋转,水中的小船便飞快的向前冲去。

有趣的压水井

制作意图:孩子们对水的流动总是充满了无限的好奇,有趣的压水井给孩子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水是怎样从下面流到上面的呢?为什么用力水流就大呢?孩子们边探索边玩耍,不亦乐乎!

制作材料:矿泉水桶、小压力桶、饮料瓶、塑料油桶、奶粉桶、拖把杆。

制作过程:

1.把饮料瓶的上半部分去掉,在两端穿入绳子,用红花、数字进行装饰,接水的小桶便做好了(图1)。

2.在一个奶粉桶上打出两个相对的长方形孔,在另一个的上方打出一个圆孔,并把两个奶粉桶的底部去掉(图2)。

3.把拖把杆穿入有长方形孔的奶粉桶(图3)。

4.把小压力桶装在矿泉水桶上,然后依次把有圆孔的奶粉桶和长方形孔的奶粉桶固定在上面(图4)。

5.然后剪出水草小鱼泡泡等装饰桶身,有趣的压水井便大功告成了(图5)。

6.孩子们时而一人压水一人接水;时而两人合作压水;时而按数字的顺序排好队接水;有时候还按小桶上的单双数做游戏呢(图6、7)。

篇10:生物教具制作大赛作品

主办单位:共青团东华理工大学委员会

承办单位:化学生物与材料科学学院学生会

活动时间: 20XX年x月---20xx年x月

20xx年x月xx号

一、活动意义

为丰富大学校园文化生活,激发同学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同学们的动手能力,提升想象力和审美能力,现开展面向全校学生的综合技能类活动—生物标本设计制作大赛。

二、活动主题

走进自然,感受生物之美

三、活动名称

生物标本制作大赛

四、比赛时间

20xx年x月x日(如有改变,另行通知)

五、活动地点

东华理工大学(南昌校区)核工楼

六、活动对象

东华理工大学全体在校学生

七、活动策划安排

此次比赛将分专业组和非专业组,专业组包括全校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其他的均为非专业组。组队成员不限年级、专业、班级,可自由组合,但非专业组不得与专业组组队。

此次活动有三个比赛项目

1、植物压片制作标本

2、植物叶脉标本的制作

3、动物标本的制作

每组队员可选择其中一个参加比赛,也可同时参加植物压片制作标本和植物叶脉标本的制作,其它的组合都不准许。

(一)前期宣传

1.海报宣传:活动报名前一个星期,在各个宿管站、西南食堂、三教、院板张贴海报,对此次活动进行宣传;

2.广播宣传:通过东华之声宣传本次活动,突出时间地点;

3.网络宣传:在校园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上进行宣传。

通过以上宣传措施确保大部分同学了解到本次活动,达到全校动员效果。

(二)报名方式

1.以小组形式参加比赛,限三人一组。

2.班级报名表汇总到各班长,然后统一交给化生材学生会;

3.4月25、26、27、号在青春广场现场报名。

注:报名截止日期:20xx年4月27号(如有变动,另行通知)

(三)活动流程

组队报名---参赛选手查阅生物标本制作的方法---组织人员讲解注意事项---进行比赛(45分钟)---提交作品---评委评分---优秀作品展览---颁奖

八、奖项设置

专业组 一等奖:1组

二等奖:2组

三等奖:3组

最佳创意奖:2组

优秀奖:若干组

非专业组 一等奖:1组

二等奖:2组

三等奖:3组

最佳创意奖:2组

优秀奖:若干组

附件一:

生物标本制作大赛参赛人员汇总表

(植物压片制作标本)

序号

队名

队长姓名

队员

队长联系方式

备注

1

2

3

4

5

6

7

8

9

1

2

3

4

5

附件三:

生物标本制作大赛参赛人员汇总表

(植物叶脉标本的制作)

序号

队名

队长姓名

队员

队长联系方式

备注

附件四:

生物标本大赛队长登记表

(植物叶脉标本的制作)

序号

姓名

学院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备注

附件五

生物标本制作大赛参赛人员汇总表

(动物标本的制作)

序号

队名

队长姓名

队员

队长联系方式

备注

附件六

生物标本大赛队长登记表

(动物标本的制作)

序号

姓名

学院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备注

附件七:

实验操作(叶脉)

1、洗叶片:用清水洗刷一下叶片。

2、配制溶液:称取5克碳酸钠,7克氢氧化钠放入烧杯中,加入2L水混溶,使之溶解,制成溶液。

3、加热:把溶液放到电炉中加热,快沸腾时把叶片浸入溶液内,此时把电沪温度调低些,边加热边用玻璃棒搅拌,使各叶分离,受热均匀。加热时间长短要根据叶片而定,可以过两三分钟取一片子出来观察,直至叶片变成褐色,或当叶的表面有凸泡出现的时候,叶肉容易脱落即可。

4、清洗:停止加热,用镊子取出叶片,放入盛有清水的小塑料桶中漂洗干净(一般在两次以上)

5、刷洗:将叶片放在瓷盘子中,加入一层水,把毛笔打斜(与水平面大约成45度角)顺叶脉轻轻地刷净地肉,刷时注意:只向一个方向刷(绝对不能来回刷),以免将叶脉刷坏。刷时先从背面开始,刷净背面再刷正面,主叶脉边沿处可用敲出法。刷洗干净后用吸水纸(或草纸)吸去多余水分。

6、漂白:将叶脉放入20%的双氧水(或漂白粉)漂白。

7、清洗:取出叶片,用清水洗净,去除药物,再用吸水纸(或草纸)吸去多余水分。

注意事项:

1、叶片的选择:叶脉粗壮、清晰、细密、叶肉较厚、坚韧的叶片的叶片,且叶形美观,叶片即将落下,又不很老的时候。

2、可能对制作叶脉书签产生影响的因素:碱溶液浓度大小、煮的时间的长短、树叶的不同类型、清除叶肉的不同方式等。

篇11:可拆式典型车刀教具的设计与制作

为全面落实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探索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制度, 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基于教育部将“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为高职教育的定位, 和注册入学的招生政策调整这两大宏观背景下, 为充分体现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方针。教学方法和手段应该建立在学生具体实际情况分析的基础上, 以实用、直观为指导思想, 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用具。本课题选择《机械制造基础》的相关教学内容, 来探索新形势下的教学用具。

2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与主要内容

《机械制造基础》是机械制造专业群的专业平台课, 是重点课程。培养学生具有合理选择零件材料、机床、刀具以及确定典型零件加工方法的基本能力, 为机械制造、数控加工、模具设计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其中关于刀具的认识, 要求学生熟悉刀具的几何参数, 为切削用量的选择、打好基础。对于刀具的三面两刃一尖即:前刀面、主后刀面、副后刀面、主切削刃、副切削刃、刀尖, 由于在实物刀具上可见可触, 比较好理解。但是对于刀具的标注角度即几何参数具体为刀具的前角、后角、主偏角、后偏角、刃倾角, 由于要建立在一个新的坐标系——基面、切削平面、正交平面的基础上, 大部分学生由于机械制图基础知识的薄弱, 空间想象能力欠缺, 加之实物刀具的切削部分比较小, 很难想象出这些角度。通过制作一个认识刀具角度的教学用具, 达到帮助学生直观、感性认识刀具几何参数的目标。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充分调研相关资料, 收集素材, 分析可行性, 绘制教具图纸, 寻找适合制作教具的材料;经过不断实践与尝试, 确定教具的材料;寻求适合该种材料的加工方式;具体制作教具。

3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以往《机械制造基础》课程里, 关于切削刀具部分内容, 一般采用PPT演示, 以及黑板板书绘图, 讲解刀具几何参数。由于大部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欠缺, 只有少数部分学习好的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如果通过制作实物辅助学生理解基面、切削平面、正交平面以及和刀具的各个面相交构成的角度, 增加了可视性, 直观性, 具体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后续的实践教学比如莱尼立达班的同学, 自己刃磨刀具起到了很好的帮助作用。设计的教具如图所示。

4 设计制作及实施效果

按照图纸效果图, 选择材料, 预先想用木材的, 操作下来发现太难施工了。于是选用了有机玻璃, 为了达到立体效果, 采取按图纸1:1的比例裁剪有机玻璃, 然后用玻璃胶水粘接, 刀体用白色有机玻璃制作。切削平面用一块整体的平面, 在其上面找到与切削刃相切的一点, 粘接上基面, 同理, 在同一点粘接上正交平面, 正交平面分成两块, 这样, 就如图所以, 很清楚地看出前角、后角及刃倾角。为了更明显地显示, 我用彩色笔把基面和正交平面分别涂上蓝色和红色。此教具的优点是可以拆卸, 使用的时候, 先出示刀具刀体部分, 让学生认识刀具的三面两刃一尖, 然后在学到刀具几何角度的时候, 加上三个面组成的直角坐标系。找到原先的记号点, 将其与刀体吻合, 自然就很清楚地看出各个面之间的关系, 从而找到相应的角度。基面与前刀面之间的夹角即为前角γo, 切削平面与后刀面之间的夹角即为后角αo, 这两个角都是在垂直于正交平面的投影里才能看到。在垂直于切削平面内, 可以清楚地看到切削刃跟基面之间的夹角即为刃倾角λs。

此教具更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认识刀具的几何角度, 经实践证明, 效果非常显著, 几乎每个同学都能借助这个刀具认识到前角、后角、刃倾角的实际角度。

参考文献

[1]钮平章.机械制造基础[M].冶金工业出版社2012 (08) .

[2]刘党生.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08) .

[3]陆剑中.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06) .

篇12:教师自制教具的设计与制作

一、把握理念,满足教学要求

首先,自制教具的设计要以人为本,必须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通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努力使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其次,自制教具的制作要符合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自制教具的实践运用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满足教学的要求。最后,自制教具的设计要能够满足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需要。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制教具不但能方便开展实验教学,而且能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能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科学严谨,符合认知规律

自制教具的设计原理需要体现科学性,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开展探究实验。所谓科学性,就是运用自制教具开展实验所使用和说明的原理要正确的、科学的,要充分体现科学的严谨性。同时,还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例如,学生的认知活动遵循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顺序,螺旋式上升的认知规律等。在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要强化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开展自制教具设计制作和实验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等。

三、 大胆创新,突破传统观念

要设计和制作一套好的自制教具,需要在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善于观察和思考,从教学重点、难点入手,发现存在的问题,根据科学原理,突破传统的实验方法,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例如在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三节《声音的特性》教学中,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要求是将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到示波器上,观察不同频率的音叉声音的波形,效果虽然很好,但是在教学条件落后的学校,特别是在农村初中学校一般都没有示波器,甚至音叉都没有。那么如何演示聲波的振动、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呢?这就需要突破传统思维和观念,对学科实验器材进行大胆创新,设计出精巧、新颖、价廉的自制教具。其中就有一位农村中学的教师结合第二章《光现象》的教学内容,利用简单的小平面镜、激光笔、空铁罐和橡皮膜等设计制作了一个自制教具,不仅能形象地显示出声波的变化,还能表现出声波震动与响度、振幅之间的关系。

四、 激发兴趣,师生共同参与

在自制教具的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创思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自制教具的设计、制作和使用的过程中来,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互相帮助和合作精神,还有利于学生掌握新知识、巩固旧知识,深刻理解实验原理,并将抽象的原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五、 简单实用,方便制作使用

自制教具的制作简单、方便实用直接关系到它的推广和使用。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在制作材料来源渠道窄、制作经验缺乏的情况下,更需要设计出材料容易找、制作简单的方案,特别是需要学生自己动手的自制教具,更不能提出高要求、高标准的方案。例如,在九年级第十二章第五节《牛顿第一定律》一节的惯性实验内容中,演示实验要求通过簧片把小球和支座之间的木片打出时,小球不会随木片飞出,而是落在支座上,但是簧片和支座都不容易找。有一位教师通过改进这个教具,仅仅使用了一大一小的方形木块,各自通过绳子绑在铁架台上,并叠在一起,在它们同时摆动时,用一块挡板挡住下面的大木块,在上面的小木块继续摆动的现象来说明惯性的现象。不仅简单易操作,而且学生也很容易找到材料自己做实验。另外,设计和制作出的教具还必须安全环保,保障师生的健康和安全,特别是利用废弃的医用材料时需要特别注意。

综上所述,设计和制作自制教具看似简单,其实它是一项小而精的系统工程,是对教师的专业知识、综合素质的整体考验。其设计、制作和运用的过程在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等方面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是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篇13:生物教具制作大赛作品

不久前在网上看到《化学教学》2003年第7期95页和96页上介绍的两种C60结构模型的制作方法, 仔细阅读后, 深深被云廷先和孔令建两位老师的聪明才智所折服。但同时想证实一下这两种方法是不是真像两位老师所说的那样简单、快捷, 更想比较一下我和两位老师的制作方法谁的更简单、快捷, 于是我根据两位老师文中所述方法进行了仿制。

在仿制的过程中, 也许是本人的动手能力差的缘故, 感到并不像两位老师所说的那样简单、快捷。作图是两位老师所述制作方法中最关键、难度最大, 也是花费时间最多的环节因为, 如果作图不精确, 最后制作出来的C60结构模型就不规范、也不美观。所以, 如果解决了作图难的问题, 两位老师的方法就真正地简单、快捷了。

为寻求更简便的制作方法, 笔者根据两位老师的方法进行了多次仿制。经过多次的尝试后, 笔者发现, 如将两位老师的方法进行综合, 制成一块“C60结构模板”, 再利用模板进行制作, 则在几分钟内即可制作完成, 而且制作出来的C60结构模型更规范、更美观。现将“C60结构模板”的制作方法介绍如下, 供同行参考, 希望对提高各位同仁的教学效果能有所帮助。

1. 制作材料

硬纸片 (或医院里检查身体时照片用的底片, 如有装饰用的水晶板则更好) 、透明胶布。

2. 制作方法

(1) 用硬纸片分别制作一个边长相等的正六边形和正五边形;

(2) 用正六边形按图1在硬纸片上作图;

(3) 用正五边形按图2补充作图;

(4) 用小刀和铁尺将正六边形和正五边形组成的图形沿边线完整地切割下来 (正六边形与正六边形、正六边形与正五边形的公共边不切, 如图3所示) , 并保留边框的完整 (如图4) ;

(5) 将图3沿正六边形与正六边形、正六边形与正五边形的公共边对折后, 用透明胶布将对折后相邻而不相连的各边粘接起来, 即得到一个全封闭的足球形的C60结构模型;

(6) 图4即为前文所述的“C60结构模板”。再次制作时, 只要用铅笔沿模板内框 (图4所示的白色部分) 的边缘描绘下来, 重复上述的 (4) (5) 两步, 即可在几分钟之内制作出一个全封闭的C60结构模型。每制作一个C60结构模型, 同时又得到一个C60结构模板, 使C60结构模型的制作真正变得简单、快捷。

二、可燃性气体爆炸极限探究装置

1. 装置图 (如图5)

2. 使用方法

(1) 丁烷-空气混合气爆炸实验及其爆炸极限的测定

①丁烷-空气混合气爆炸实验

在装置的上面两管中注入适量水, 并使左管中保留适量空气。压下打火机阀门, 就会发生响亮的爆炸声, 海绵球被冲出。

②丁烷气爆炸极限的测定 (如图6)

在上面两管中注入适量水, 左管上口塞上海绵球, 调整右管高度, 使两管中液面相平, 记下左管中空气的体积数;轻压打火机阀门向管内充入丁烷气, 记下此时管内气体体积, 取下打火机上的导气管, 压下打火机点火器, 就会发生响亮的爆炸声, 海绵球被高高掀起。调整右管高度, 利用右管中的水排出左管中残留气体, 重复上述操作, 并调整空气和丁烷气的体积比, 即可探究出丁烷气在爆炸极限。

(2) 氢气-空气混合气爆炸实验及其爆炸极限的测定

①在装置的上面两管中注入适量水, 并使左管中保留适量空气, 左管上口塞上海绵球;电解至负极集气室集满氢气, 打开负极集气室开关, 向上面左管中充入适量氢气, 取下打火机上的导气管, 压下打火机点火器, 就会发生响亮的爆炸声, 海绵球被掀起。

②氢气爆炸极限的测定 (如图7)

在上面两管中注入适量水, 左管上口塞上海绵球, 调整右管高度, 使两管中液面相平, 记下左管中空气的体积数;电解至负极集气室集满氢气, 打开负极集气室开关, 向上面左管中充入适量氢气, 取下打火机上的导气管, 压下打火机点火器, 就会发生响亮的爆炸声, 海绵球被高高掀起。调整右管高度, 利用右管中的水排出左管中上次实验的残留气体, 重复上述操作, 并调整空气和氢气的体积比, 即可探究出氢气的爆炸极限。

参考文献

[1]云廷先.也谈C60分子模型的制作[J].化学教学, 2003 (7) .

[2]孔令建.C60分子模型快捷制作[J].化学教学, 2003 (7) .

上一篇:87三年一期评语下一篇:从法律法规建设看我国电子政务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