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林子散文

2024-04-25

老家林子散文(精选11篇)

篇1:老家林子散文

老家林子散文

昨晚梦到老家的那片林子了。

林子是属于大队的,里头有三个躲在山窝的茶场,四周是满山的杉树和灌木,最醒目的是立在山顶的那座土砖屋,那是守林老头的家。林子正好处在两个乡的界线上,那时的路没有现在方便,每逢赶集乡邻都会从穿过林子的这条弯曲小道经过。每到三月,值采茶好时机,整个林子好似藏了许多的鸟儿一样,叽叽喳喳,队上的女人和小孩子都聚集在此。记得那时采一斤茶能赚五分钱,大人们手脚麻利的一天可以赚几块钱。我们小屁股跟着大人们一天也混个毛把钱,那个高兴劲呀,主要是第二天可以用这钱对付自己这张馋嘴。在家随便弄个塑料袋就可以加入他们的队伍,女人一边采茶一边家长里短,我们小屁股则在茶树底下钻来钻去嬉戏,只有大人们说,看我采了多少时才会认真的采会茶。大伙采完茶都会在守林老头的堂屋里等着他过称,整个屋子都会充满着新鲜的茶香。大人们都陆续走了,只留下我们这帮小屁股歪歪七七的坐在老式四方木桌前,吵闹。老头一边收着我们小屁股的茶叶,一边会皱着眉头叨唠:“你们这帮细家伙采的茶咯还呷的呀?老木叶比茶尖还多,看咯,这是谁摘的?还有树叶子和石头子!”接着我们小屁股都会笑得要死,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玩了,到最后还不就一顿乱摘。老头说归说的,钱会照样给的,心里头还是蛮喜欢我们这帮小屁股的。

守林老屋的屋前是一大片乡下说的那种猪屎梨,梨子皮深酱色,很厚,咬下去梨肉还是蛮甜。刚到梨子成熟时,小屁股就从家中提着桶呀,棍呀来这打梨吃。小屁股弄吃的下手都好狠的,一棍下去连着梨树叶全都给打下来,还要砸坏许多梨。守林老头他只站在屋前假装生气的吼两句,只当是来了一群孙猴子大闹天宫。其实我们不来打梨,守林老头也会将梨打下然后挨个送到我们家里的。

四周那片杉树林我是最熟悉的,每年一批长大的杉树都会让队上砍掉,重新种上新的.杉树苗。只到十月间,我们就会带着工具到这片林子打柴火。因为我们家乡的植被很丰富,乡邻们都是烧柴火的,特别是这种干透的杉树杆很好烧的,烧起来就像放鞭炮一样噼叭的响。直到现在我还笑老公家后的山光秃秃的,讲是没有娘家山清水秀,他当然会不以为然。那时我和弟会分工合作,我们先会选一个所谓的地盘子,他用棍子将那些干了的树枝打下来,我负责捡。望着打下来的干树枝几乎都可以将树下小灌木盖住了,很有成就感!捡好聚在一堆用藤条捆好,再挑回家。虽第二天,肩膀会有点疼,竟会不知累,伙伴一喊又会跟着去的。

现在住在城里,很少能回去。娘家门前修了一条水泥路,很少有人绕着林子走那条小道去镇上了。我是故意要求母亲走的,其实只是想去看一眼林子。路上的草长得都看不清路了,路也因此窄了许多。早上过去,整个裤腿都是湿的,林子真的是荒了,茶场没有人来料理,茶树都枯了,倒是四周的杉树在疯长。

看过老家的林子,就好像看到这样恍惚,虚妄而绝美的人世。会在某一时间里感慨万千,体会着温暖和残酷。我知道那是我们都在经历,还在经历的,还将经历的碎片一样的斑驳人生罢了!

篇2:老家林子散文

在1950年2月的阴冷空气中,在母亲的咳嗽声中,我提前降临在老家一所不错的宅院中。据说我小时候瘦得可怜,头小得就如热水瓶的盖子。母亲因体弱没有奶,好在爷爷开着个南北杂食店,奶奶就从店里拿来核桃碾碎,用热水冲成汁水,用棉花团蘸着喂养我。母亲去干活赚钱,奶奶担起家里的杂务,是奶奶在生活上对我精心的照料,才使我这个不足月、少而断奶的瘦猴子,慢慢成了一头小牛。

奶奶对我的关心照顾可谓无微不至。小的时候,心里想要什么,就去找奶奶,可是我又说不出来想要什么,就跟在奶奶后面低低沉吟着,从房间跟到灶间,又从灶间跟到房间,奶奶就说,你想要什么,我给去办,可我还是说不出来,奶奶就说出我想要的东西。我的心思被奶奶一眼看穿,奶奶就千方百计去想法办来。于是家里有了一句传谣:“‘奶奶’一声,豆腐变饼。”

大姐去农村工作,就只有节假日回家,她对我也很关心的。她发工资拿回家来,有时候还会给我一个五分的硬币。这五分钱,我可以到志华公公的地摊上看五本连环画,可以看三次西洋镜,还可以买五颗硬糖,可以买100颗炒豆……可我总是不舍得用,把五分角子捏摸得油油发腻,才花掉一分钱,然后把找回的四分钱捏摸得油油发亮,才不舍地又花去一分钱……

老家有着亲人的点点辛劳,也有着亲人的丝丝关爱。

在最艰难的岁月,母亲带着我们爬上老家的山野。山野生长着各种植物,有黑色薄薄地贴盖着地面的“地神”,有荠菜,马兰头,鱼腥草之类的野菜;还有山坎蓬蓬绿色的启发鲁班发明了锯的芦柴,孕育着将来会开出高高摇曳的芦花的我们称之为“茅茎”的胚蕾……

隔壁邻舍海根老爹,拢洋回来,总会送给我们两条大鲳鱼。在那个时期,世情多变,人情如纸,也许只有在大海里磨砺过的人才会这样讲义气,不持世利。

就这样海味与山珍的组合,成了我家最佳的菜肴。我们就在老家山的养育下,在海的资助下,度过那个多蹇岁月,迎接新的生机。

1994年我调离老家,来市城工作。母亲就一个人孤苦伶仃地生活在老家,居住在老屋。虽然我们儿女们多次要接她来城里,可母亲总是推托,怕给我们增加麻烦,宁愿自己含辛茹苦。

母亲为我们,总是考虑得细致具体。那年她生病了,也不告诉我们。到了年底,她去求签问师,说年底是关隘,于是她就艰难地跪拜观音,祈求让她顺利度过年关,让儿孙团聚合家欢快过个欢乐年;否则在年节之时害儿孙临丧奔波,那是她最大的不安。母亲把自己的生死病痛放在一边,考虑的只是我们的快乐、平安。

老家的山水养育了我,老家的亲人哺育了我。母亲的爱汇聚了老家的深情。于是一种幸福,一种感激,一种心存诚意对养育之恩、关爱之情的.竭尽报答的心愿总在激跃跳动……

老家是伴着岱衢洋渔场的兴盛而兴盛的,而当大黄鱼流失匿迹,老家面对时局的变幻,生态的变换,却波澜不惊,泰然处之,从容自若,“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凭岛山的原真本色,将五石岗的幽丽、大沙碗的繁茂、石笋坑的壮观、红山崖的奇妙、马足岗的挺拔、沙岭的涛声、冷峙海风、观音的云雾、钓岛的风情展示奉献,开创渔家乐,呈现新气象。

老家发挥着“衢山”通衢大道,四通八达的水域特点,紧跟着时代的脚步,迈向新的里程,如今已成为长三角联运的的一个新型港口、中转码头的重要一员。

老家作为悬水之岛,已经打开了走向外面世界的通道。二十世纪的六七十年代,三天才有一班的航船,从岛城经四个多钟头风浪颠簸,才远远停泊在老家港湾的洋面上,得用一只舢舨似的渡轮,一小船一小船地把客人载到客轮上,又一小船一小船地把轮船上的客人载到码头。碰到风,那就无法进出。1983年,在琵琶栏长堤对岸,一个可以成为省内记录的码头建成了,那600多米的引桥,如一条水龙屈伸在波动的海面。一个靠渡轮上船的时代就这样结束了。如今快艇,车度一天多班,上海、镇海、宁波都有直达船班。过去四个钟头的航程,现在只要一个多钟头时间。老家正在快步迈进,正在变化发展。

篇3:老家的春天散文

在乡下,已应是农家孩子挎着篮儿,握着铲儿,满山遍野撒欢儿的时令了。可是,在这座灰颜色的水泥城里,虽然已是农历三月,春天的气息,依然还是不曾得见。上个周末,儿子兴奋地告诉我,明天,老师要带他们去儿童公园寻找春天了。于是,我和妻子高兴地给他准备了小水壶,食品和一些零用钱,并于翌日清晨早早起来送他去集合。看着孩子欢欣的样子,我从心里为老师的举动叫好。在那个早晨的校门口,我们与其它家长一样,分享了孩子们的欢乐,每个人脸上都是笑……

中午,孩子回来了,我问,找到春天了吗?他说,没有,不知道春天在哪里。我说,仔细想一想,孩子,公园里都有些什么?

“有小火车,有大飞机,有转转马……”孩子如数家珍般扳着小手指为我说出一大串名词儿来。而我,却没有说出一句话来。我从心里可怜起这些城市孩子来。他们的童年,是比我们富裕多了,但却又是缺了太多的色彩呀。于是,我决定带孩子回老家一趟,顺便去看望父亲和母亲。

那个傍晚,我仿佛走入了孩提时的一幅童话。从古镇外下车后,我们步行着往小镇走去。在温柔的暮蔼中,小镇的上空飘摇着缕缕淡白色的柴烟;笼罩着蒙蒙烟雨的湿黑色的古城墙角,鲜亮地开放着一树粉红色的桃花;牧归的羊群挟带着浓郁的青草气息,此起彼伏地咩叫着向城门走来……重归故园,我感受到了儿时投入母亲怀抱的心情。好奇的儿子满眼都是欢乐和欣喜,追逐在羊群的后面用稚嫩的嗓音学小羊羔叫……

第二天晌午,我带着儿子去田野上替耕耘的父亲驾牛扶犁。一举起牛鞭,我便甩掉了身上的毛衣、线衣乃至背心。在冬衣里囚禁了半年的肌肤急切而贪婪地啜饮着田野上的阳光和风。胸、背、臂膊是彻至骨头的舒惬和快活。我简直被这难得的幸福陶醉了……攻进城市的办公室后,我们丢弃了多少美好的东西呀……

后晌,农活做完了,我领着儿子在田野上挖野菜。散落着牛粪块的酥软的黄土地上,已星星点点地抛洒着扯开了叶片的水灵灵的嫩苦菜……每一条小径旁,都醒目地撑举起一顶顶小黄伞的薄公英。可食者还有:肥嫩的灰灰菜,鹅黄的扫帚菜,美丽如一幅幅精致图案的地丁草……很快,我们便采满了手中的小筐。在河边,儿子躺在翻飞着美丽的彩蝶的绿茵茵的草滩上努着小嘴巴吹柳笛儿,我挽起裤管站在清澈见底的河心里淘洗野菜。童年生活的重温让人心里充满了一种说不出的感动。和煦的晚风将焦渴的心房灌满了甜蜜和湿润……

“找到春天了吗,童儿?”我赤足踢着水底的小石子儿问满脸汗渍、在草地上打滚儿的儿子。

“找到了,你看!爸爸,你看!那儿!那儿!”儿子用小手指着河边碧绿的柳梢,小河里浅绿的青蛙衣,以及身下的小草和田野上点缀着的星星小花。指了一会儿后,他像懂了什么似地大声喊道:

“爸爸,老家的春天可真多呀!”

【土牛又叫起来了】

昨夜,我又听到了“土牛”的叫声。“呜——呜——”底气十足,如雷贯耳,从窗外那块被儿子称作“荒原大地”的田野上传来。睡梦中,它紧紧攫住了我的灵魂。朦朦胧胧里,我披衣出门,赤足走在“荒原大地”小径上,向着那土牛吼声的田野尽头走去。

田野上月光如水,脚下是松软的黄土地。土地上绽放着一朵朵墨色的蒲公英,刚刚拱出地面的黄蒿芽的芳香充斥着我郁闷沉重的心灵,我的内心充满了希望……然而,当我终于走出发出吼声的田野的尽头时,那如雷的吼声却又从田野的另一头传来。我满腹怅然,仰望着宽厚的苍宇,用心灵向那荒原大地呼唤着:“土牛啊,你去哪里了?”梦幻中无情的现实又让我重复了儿时的徒劳。

儿时,每当春末夏初时,洒满阳光的田野上便开遍了我们赤裸的足印。那怒放着的星星小黄花的薄公英和四肢舒展软软地铺洒在地面上的苦苦菜诱惑着我们跑过一片片田野,攀过一道道山梁。最使我们天真的心灵入迷的,就是那晌午时分了。

这个时辰,田野的两头,美丽的岚气在隐隐地流动着……赤足光背、满脸汗水的我们,瞪大眼睛呆呆地望着那美妙的气象。然而,最使我们动心的,还是那田野里传来的“呜——呜——”的吼声了。声音极似牛吼,又比牛吼更深沉、雄浑、有力,传播得也更远。犁地的老人说:那是土牛在嚎哩。土牛嚎,是因为耕种的节令到了,在棚圈里困乏了一个冬天的耕牛都驾犁走四方了,而被神人在地下压了千年的土牛却依然被关在地下出不来,所以,土牛嚎,是作为自己久遭囚禁、不得发挥的生命而悲愤哀号……

“为什么不把它挖出来呢?”我们围着老人急切地问。他们说,挖是挖不出来的,土地是无边的深厚哩,只有心灵纯洁的孩童的应答声,才能使压在土牛身上厚厚的土层訇然飞散。这需要耐心,更需要机灵。

老人说,要日日追寻它的吼声,找到那发生吼声的准确的地方,那位置会有个一般人发现不了的极度微小的气孔,这时,它全停止呜咽哀哀地问你:“让我出来吗?”而你,要不失时机地赶快应答道:“你出来!”它便能訇然飞出,成为忠于你的一头灵性的耕牛。土牛是神力无边的天牛,它不吃不喝,不拉不撒,只会日日夜夜不停地为你开拓。谁能得到一头土牛,谁便是世界上最有福气、最富贵的人了。

于是,每到晌午,挖野菜的伙伴们都回家了,我还在田野上来回奔跑着追寻土牛。可是,每次,我以为我已准确地找到时了它的囚处,趴在地面上仔细地寻觅那神奇的气孔,捕捉那要求解放的回声时,而往往突然,在田野的另一头,却又蓦地传来土牛的吼叫。每到这种时刻,我总要趴在黄土地上难受半天,为自己追求的可闻而不可及而伤感。啊,贫穷的,苦难的,天真的,无邪的,透明的,彩色的童年啊……

虽然离开乡间已十多年了,我已成了一名尊重科学的教书育人的教师,但那土牛的吼声仍日夜萦绕在我的耳际,困扰着我的灵魂。于是,在梦醒的第二日,我又牵上3岁的儿子去田野上寻找土牛。

或许,在陕北高原哭嚎了几千年的土牛,在儿子一代的手里,能够得到解放。

【月光、雪地、背柴的路,还有那难忘的麦秸垛】

一看到这个标题,我便心里发酸。这一瞬间,我这颗至今仍不失为天真的心已回到了乡间------我那贫穷、落后、令我伤感,我那纯朴、美好、令我怀恋的故乡。我想起那万籁俱寂的乡村雪夜,那轮瑟瑟在迷蒙太空的孤孤冷月,那道压弯了我柔嫩的腰背的背柴的山路,还有那熟稔的、亲切的、至今仍散发着温暖气息的麦秸垛。

明智地说,一个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山村孩子,竟然异想天开地迷上了“写作”这门本应属于贵族雅人最起码也应是有闲阶级的东西,实在是件不应该的事情。的确,如果我不识字,如果我不知道世界上还有“文学”这门学问,不要通过文学知道山外的世界竟然是那样的精彩,不要知道人这个“高级动物”,在吃饱穿暖后还有那么多的目标要去奋斗;不知道一个男人在这个世界上,文要著书立说,武要开疆拓土,建功立业,要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要成为一个于社会有大贡献的人,这一生,我想,我应该是会过得比较轻松的,最起码,忧郁和苦闷绝不会成为我负重心房的常驻之客;我的`人生,也许不会有那些大起大落的灾难。

我以为,生活,大概是这样的,一个安于温饱,没有幻想的人,永远都是满足的或曰非常容易满足的。没有那些不着边际的“崇高、美好、远大”的追求,自然,也便不会有失望、绝望,以及由此而滋生的难以摆脱的永无休止的痛苦了。

那些给乡间存有一本半本旧书的“识字人”劈柴、担水、推磨、滚碾子借来的残破不全的书,那时,它竟是那样地对我富有魅力。

我像一个坠入情网的初恋少女,对它充满炽爱,如痴如狂。通过那一扇扇窗口,我走进了一个个神奇的世界,忘记了饥饿,忘记了寒冷,超脱了所处的环境;我欢笑,我流泪,为山外神奇的世界而惊叹,为那些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英雄而折腰,为那些苦难中的人们而忧伤,为书中那些正直高尚的主人公的命运担惊受怕,哀痛愁郁。清贫而无邪的童年啊!

那苗捻子拧得小小、昏暗摇曳的油灯,无疑,是给补衣的母亲和纳底的姐姐的。在父母的叱骂声中,我不得不放下手中的书(他们认为我读的是没用的“闲书”),在冥冥之中想着我的主人公的下一步命运。这个时候,我最大的希望是能给谁揽工挣上几角钱,买上二斤油,再燃起一盏灯……

一盏只属于我的专用煤油灯。那失踪的柯察金怎么样了?那昏死的牛虻醒过来了吗?快点!快点!天快亮了!巡逻的哨兵正向你走来!终于,当被冷风吹破的窗孔透进一束光线时,我抱着偷偷装在怀里的书走出了窑。

多好的月光呀,多好的雪地!莹莹洁洁,如水如银!从此,晚上,我便去院子读书。终于,眼睛坏了,月光和雪地上,我再也辨认不清那些亲切的字,眼前是雾一般的朦胧,烟一般的迷茫……当时,甚至在许多的年月里,我都没有把它当成一回事儿,但当我人生的一个重要的关头:一九七七年的春天,因为眼睛的近视被取消提干,粉碎了青春少年的职业军人梦时,我才感到了痛苦。啊,我的眼睛,我的被月光和雪地蹂躏了的眼睛,在决定我命运的时刻,你竟是这样残酷地报复了我!

更多的时候,我是在山上读书。对于我们这些农家孩子,是不存在什么星期天和节假日的。而由于贫困,烧煤,自然更是不可能的。于是,星期日和假期的每天,只要是天气没有什么意外的情况,我们都要去那十几里外的山上砍柴。除了充饥的窝头和解渴的生红薯,还有一件东西装在我身上,那就是一本也许已破得只剩下几页的既无头无尾又无名无姓的书。在几个小时的拼命后,柴砍好了,捆起来了,这时是小伙伴们歇息的时间,躺在高高的山岗上,凝望着随风漂浮的游云和一动不动地“飞定”在高天上的苍鹰,身心超脱了,一股庄严的情感充溢在我们心间。大家一语不发,默默地沉浸在这紧张劳作后的享受之中。这时候,必有一衣衫褴褛、满脸汗渍、又瘦又小的孩子从怀里掏出一本书来,那便是我。

待到日西斜,我们背起柴往回走,这时候,这本书是抱在胸前的。书中那些美好高尚的东西,伴随着我走过一程程坎坷、艰难的崎岖小路……

其实,我最盼望的,还是雪天了。一场厚重的雪,铺天盖地封了山路,这便是我久盼的假日到了!在这种天气,父母对我们是不加约束的。雪野上是套野鸽的,河道上是滑冰的,官路上是奔跑的……写到此,我的眼睛又湿润了,贫穷啊,你这恶魔,你凭什么夺走理应属于我们的童年的欢乐?当那些肥肥胖胖、干净漂亮的城市孩子在游戏时,我们却被一根无形的鞭子赶到了山上,去负荷那与我们年龄极不相称的重担,过早地品尝人生的艰辛,过早地操心家里的日子,儿童的天性被彻底扼杀!对这不公的世界,为一颗颗童心的失落,至今,我不知道该如何说出疼痛的感受。

从内心来说,我更爱套野鸽,爱滑冰,爱“打仗”,但我还有任务,何况,求爷爷告奶奶好不容易借来的书又来催了。在河道上和雪野上疯狂地奔跑上一阵后,打麦场是我的永久阵地。在麦秸垛腰部的向阳处挖一个洞,钻进去躺着。空中是一道道一缕缕仿佛能看得见的丝丝寒流,天上是被寒流击打得无精打采的太阳,以及它发出的淡淡的,虽然清冷,但在无风处依然能散出些许温暖的光芒,它正好照在我的书页上和身体上。凛冽的风从洞外哀鸣着掠过,对于全身埋在母亲怀抱般的麦秸垛中、承蒙了日神关爱的我,它无可奈何。那些日子的整天整天,我都在我自己筑的温暖的窠里度过。麦秸草香甜的气息,随同那书上的知识,汩汩地流入我干渴、饥饿、待哺的心田……

篇4:老家四季散文

老家的春天。群山桃红柳绿,百花盛开。杏花刚谢,桃花又开;樱桃花刚落,苹果花又开;还有那有名无名的花儿点缀其间,整个山峦变成了一片花的海洋。登高望远,满眼尽是花开的喜悦,美不胜收。假若身临其境,那是另一番景致,走进了万花丛中,整个人儿几乎被鲜花包围了,香气袭人,沁人肺腑,令人心旷神怡。尤其是那一片连一片的洁白的苹果花,更是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春风吹来,草木绿了。柳树绽开新芽,碧草绿满山坡。山上绿了,坡里绿了,村庄绿了,就连河岸的柳树也绿了。这远远近近、高高低低、深深浅浅的绿,蜿蜒成了绿的波涛。那是醉人的绿,着实让人心儿醉。

老家的春天里,蝴蝶在蹁跹,蜜蜂“嗡、嗡”地绕着花儿转,燕子在呢喃着叫春天,村子的红男绿女说笑着穿行在田野、果树间,悠长的牛歌飘荡在茫茫的田地间,整个田野、村庄充盈着多么浓郁的诗情画意啊!不,这就是一幅自然、灵动的乡村春色图。

老家的夏日里,知了在歌唱夏天的到来,高一声、低一声地叫;孩子们听着知了的叫声,紧追慢赶地去粘知了;布谷鸟绕着金色的滚滚麦浪,在“割谷、割谷”地叫;布谷鸟一叫,成熟的麦子就该收割了,夏日里的一片片金黄,也是夏日里的一道道风景,微风吹送,翻卷起一轮又一轮黄色的波浪,手拿银光闪闪的镰刀割小麦的镜头一闪而过,不见了往日里的镰影刀光,代之而起的是一辆辆收割机在滚滚麦田里欢唱,伴随着隆隆机声,似黄色波涛一样的麦粒已流进了晒场,夏日的麦香也是老家的一道风光。

夏日的的牵牛花张开了甜蜜的笑脸,朝着我微笑,记得夏日里回老家的时候,到了街门东侧一隅,一束束牵牛花“牵”住了我的双腿,吸引了我的眼球,攫住了我的心,我知道有“夏养牵牛”之说,在夏天群芳争艳的百花园里,牵牛花是十分受宠的,我忍不住上前用手轻轻地触摸了一下牵牛花,她害羞似的微微动了一下,我也只好就此作罢,不忍心掐下她,因为她在吹着“喇叭”,歌唱家乡夏天的美丽。

炎炎夏日里,正当人们焦躁、干渴、烦闷的时候,老家的大樱桃、小樱桃、杨梅、西瓜、甜瓜、黄瓜一齐赶来登门了,这是特意赶来为乡民们消暑纳凉的,琳琅满目,到处都是。今年夏天回老家吃的最多的是樱桃,每每品尝樱桃的时候,我总是在仰望或想象着老家那一片片樱桃林,其实我是在咀嚼着老家的夏天和浓浓的亲情。

老家的夏夜那是浸润着过去浪漫的余韵、张扬着现代屡屡气息的美妙夜晚。如今的夏夜,老家人仍有围坐在一起说古典的,说者仍带有过去老家说书者的遗风,说得津津乐道,听者也像过去听书人那样鸡啄米似的点头,听得津津有味;如今老家的街头巷尾,大多是凑到一起唠家常的,唠唠天气,聊聊家庭,拉拉儿女的孝顺,还要借着夜光讲村野乡邻的奇闻怪事,还要侃侃沙场阅兵、九寨沟地震、特朗普访华……家事、国事、天下事一股脑融入这浓浓的夏夜里,乡话的余韵也慢慢消失在这夏夜里。

老家的秋天,那是迷人的季节,也是果农们心中充盈着丰收希冀的季节,他们心中最喜的就是秋季的收获。带着晨露、披着月光,奔忙在散发着浓郁丰收味的希望田野上,采摘着苹果,捶打着秋粮,田野里不时爆发出阵阵男女果农的欢笑,笑意写在脸上。

他们的笑意里蕴含着不小的内容,笑意里定有那一串串挂满了枝头、压弯了腰、偷偷朝着路人笑的苹果,大大的、红艳艳的红富士苹果着实惹人爱。如今的果农们都像那小老板一样,花钱雇人摘苹果,邻里互帮摘苹果,摘着苹果装满了一摞摞纸箱,一箱箱苹果装进了一辆辆大卡车,换回的是一叠叠钞票,塞满了果农们的腰包。大卡车启动了,满载的不仅仅是苹果,更是果农们的欢乐。

笑意里也有那一嘟噜、一嘟噜像珍珠、似玛瑙的葡萄,老家的葡萄美丽着老家的秋天,老家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林果之乡,一进村庄,放眼望去,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种植了大大小小、种类繁多的葡萄树,郁郁葱葱,生机盎然,到了秋天硕果累累,沉甸甸的葡萄挂满了枝头,美不胜收,也为乡村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曾令多少游人和周遭乡村百姓羡慕不已。近年来,老家的果农们从国内外纷纷引进了很多葡萄树苗,葡萄架下染上了“赤橙黄绿青蓝紫”,呈现着一个多彩的世界,“龙眼”“玫瑰香”“泽山1号”“泽山2号”“巨峰”“红提”“红意大利”“金手指”等应有尽有,目不暇接。细细品味着各个品种的葡萄,似乎是品尝着改革的甜头,从口里甜到心里。引进了新品种的,价格也猛增,原来每斤葡萄只卖1元、2元钱,现在每斤都卖到3元、4元多,经济收入年年增,收获的不仅仅是葡萄,更是一种好心情。葡萄架下还装满了秋天的浪漫,到了秋天,老家的大人孩子嘻嘻哈哈地围坐在葡萄架下,吃饭、喝茶、赏月、聊天,享受着葡萄架下的天伦之乐,那是另一种浪漫,天空中皎洁的月光斜照在熟透了的葡萄上,约明约暗,一嘟噜一嘟噜鲜艳的葡萄,似玛瑙,像珍珠,煞是好看,特别诱人,品着葡萄,酸甜可口,沁人心脾,感觉味道好极了,心情自然好极了。

老家的冬天里,那是另一种色彩,处处洋溢着闲适的色彩,老家人身闲心却不闲,大街小巷、集市上,就是老家的男女老少休闲放松心情的好地方。单说那“三八”集,就是老家一股“冬日里的暖流”,使冬日的东西大街灵动起来,“隆隆”的三轮车、摩托车开进了集市;外面的日用百货、菜蔬瓜果走进了集市,欢快的男女老少涌进了集市;冬日的集市超越了春夏秋的热闹,不知是冬日热闹了集市,还是集市温暖了冬日。反正老家冬日的集市分外热闹,有因生活急需赶集割肉、买菜的,有赶集买油盐酱醋的,有到集上捡便宜似的买东西的,也有专门到集上找着熟人拉呱的,还有闲着没事到集上看光景、凑热闹的,整个集市就像一条浑身舞动的长龙,十分灵动。

老家的冬天还有一大美丽的景观。茫茫飞雪飘向了山峦,周围的群山披上了银装,“状元石”“石牛”“石婆婆”们统统换上了洁白的新装,增添了老家冬日里的妩媚;飞雪飘向了田野,田野一如盖上了一床厚厚的棉被,洁白无瑕,十分美丽;飞雪飘向了大树,500多年的古槐就是一道天然的美景,巨大的雪挂、超然的盆景,这是想象不到的景致,就悄然地走进了老家的冬天;飞雪飘向了村庄,一座座瓦屋披上了“百草岭”,错落有致,美丽之极,置身于老家的冬日里,定会给你带来美好的享受。

篇5:牵挂老家散文

父亲老去,母亲孤独,就随着我们在麻城居住。老家就闲置了。

只有奶奶每天去照顾他,仿佛是在照看她迷路的儿子,期望他早点回家。

我回到老家,最多的是眼泪,是沉默,甚至莫名的难以限制的躁怒。屋子里一切越来越旧,记忆仿佛就冷漠了许多。不愿再想起,那些美丽的往昔。

老家就在我的心里隐没,我把自己和父亲的过去隐在里面。只在有月的夜想起,温习流泪的滋味。

屋子里已经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然而他的安全却比东西更叫我在意。我和母亲一直期望他干干净净的,永远保留那曾经温暖的气息。每次回家,母亲总会弯下疼痛的腰,拔草、锄地,清扫院子;擦擦桌子,整理床铺。嘴里总喃喃着:“这还怎么住?”虽然住不了几天又要离开,可是这短短的照顾,还不能淹没理智、淹没过去,却已经安慰了些许。

一个夏日的早晨,醒来的三岁的儿子,光着屁股坐在蚊帐里说:奶奶,蚊子没咬我来,这个家怪好,就是没有爷爷。这句话让母亲又是喜又是难过了好久。我又何尝不是。只是尽力抑住内心的哀愁。

秋天的时候,在山上摘桃子的`一个表叔,看见有三个小女孩爬进了老家,就打电话给二叔。二叔去的时候,那三个不到十一岁的我的妹妹和侄女,正在院子里踩踏寂寞,打搅他的忧伤。孩子不懂事,也不计较什么。可是我的心中却是非常的痛苦,我仿佛看到他无法抵挡脆弱的摸样。无疑我心中伤痕又深了。

世间有什么事抵得了无奈二字?如果是彻底的消失了踪影,纵然难过,也许不必再牵肚挂肠。可是我还是希望他平静而寂寞的存着,在世俗的冷漠的言语里存着,在西风冷雨里存着,只为叫我记得这败旧的院落、破旧的老屋,是我成长的地方,是我的天堂。

篇6:精美散文赏析:老家

偶然性的念头

白菜苗烧开豆腐冰凉

黄豆芽习惯了

与粉条联袂演出

我们搬把小凳子坐下

乐哈哈,笑嘻嘻

再没有一个词语

像今天

激起如此多的涟漪

想象一把刀

切开空间的`阻隔

一步,跨入熟悉的村庄

鱼糕,在蒸笼里,待命

火炉,吊锅里

汤是滚沸的

两千响的鞭炮攀上

屋前的大树

麻雀们也打算来个丰盛的年

灶台上方,挂满腊肉腊肠腊鱼

灶里,火熊熊燃烧

经年累月的旅程

划上逗号。

今晚,不再计划宏大场面

我们喝酒,吹牛

冰挂在屋檐下,晶莹

从辽阔厚实的积雪

扫出一方天地

我们晒太阳

晒衣服

再晒发霉的心事

三千里江山,很远

我在南方暖阳里

摆上烩羊肉、干锅花菜、绿豆元子

以及大肉包,大烧饼

大年将临

篇7:老家的池塘散文

傍晚时分,一阵阵恬躁的知了鸣唱,时而激昂,时而热烈,在一片茂密的小树林间回荡。它穿过草地,穿过水面如镜的学校门前的荷塘,将我的思绪带回记忆中的家乡。

老家门口有一个不算大的半月形水塘,水色清澈、和缓,流动的塘面在阳光下泛起层层波光。村里的老老少少经常会去捕捞些小鱼小虾,打闹声、欢笑声汇成一幅乡关农闲的动漫场景,久久地印在我幼小的心房。

春天,经过三冬的洗炼,池塘边开满了蒲公英,有白的、有粉红的、风一吹,花絮纷飞,空气中弥漫着沁人的幽香。妈妈就像这蒲公英,从嫁到我们这不出名的村庄开始,一年四季,辛勤老作,养儿育女。虽经历过无数艰难困苦,从无怨言,我们不富裕的家在她悉心打理下时时也充满和熙的阳光。妈妈常年在池塘边洗衣服,我们就围着妈妈的身边捉迷藏,和村里其它小孩子一起追着彩云跑,在风中轻快地唱着妈妈教给我们的儿歌。这时,妈妈就会放下手上的衣服,抬起头来,看着我们会心一笑。有月亮的晚上,妈妈就会带着我们绕着池塘散步,并且给我们讲很多重复的外婆教给她的故事,虽然我们分不清真假,但也听得津津有味。妈妈的讲述就像池塘里轻快的流水,从遥远的地方一直来到我们的跟前,她柔和的话语、爽朗的笑声也早已融入池塘的水中,融入我们的心田。

夏天,池塘边开满了好多木槿花,洁白而芬芳。我们在木槿树下嬉戏、追逐,这时候妈妈便扯着高亮的嗓子喊我回家吃饭,而我正在惊叹一簇簇花瓣怒放的壮美,它开在空中,少许又会掉落在池塘里,池水荡起一丝丝涟漪。跌落在水面的花瓣随风慢慢地飘散开来,入水的声音至今还在我少年的记忆中留下莫名的感动。

秋天,池塘里可以看到肥硕的鱼、虾、黄鳝,最多的还是泥鳅。妈妈俨然就是一个捕鱼高手,一抓一大把。秋蝉久不久地在木槿树上哼唧几声,似乎为妈妈鼓掌加油。黄昏,妈妈会把我们家的各种罐子和小缸全部放进池塘里,等待第二天的收获。这些个东西象征着我们家的“富裕”和幸福,对我来说,它们带给我的印象,连同妈妈擦拭汗水的.微笑,别样的美。多少年后,这份难忘的情怀又化作成无尽的凄凉。

冬天,妈妈经常一个人在池塘边散步,可爱的小黄会一直跟在她的身旁。池塘里的水不再流动,塘面也结下一层薄薄的霜。妈妈坐在池塘边,向着远方凝望,似乎在寻找什么,更像探求夕阳的入口。她那安然自若、宁静的神态,给我留下了一生无法破解的神秘。

篇8:重回老家初中散文

——题记

远方的汽笛声响了起来,我提着大包小包的行李跟着两个身影踏上回家的征途中,我依旧一脸的不情愿,但我无法阻挡父母思乡的热切之情,想重回故土的渴望。

我是厌倦的,一个丁点大的小院,两个土茅舍,坐北朝南的四间房屋,这是农村的特色,还有那整夜的虫鸣声,我无法入眠,沙石滚滚的道路,一不小心就会摔倒,泥泞的土地飞溅出阵阵污水,车轮压过的土地,高低不平,尤其是那蚊虫的叮咬最刻骨铭心。

想着小时候所遇到的这些事 使我心惊胆战,默默许愿:这是最后一次回到老家,青烟笼罩的屋顶上, 犬的叫唤,宁静的农舍里散发着自家腌菜的气味,白瓷碗的碰撞,下象棋时的怒吼!风笛的回旋都在交织着一种音符的节奏声。风缓慢的吹着杂草丛中傲立的蒲公英。

这也许就是村里人所讲的乡韵情趣。河中跳跃的鱼儿吐着水泡,荡起一阵又一阵的微波,漂泊在水面上的嫩叶像一叶扁舟,划一朵又一朵的浪花,巍峨耸立的山峰,苍翠茂密,在炎热的熏烤下也没有屈服,依旧那样的活力焕发,我知道这是农村的风景,这是老家的特征。我踏着光滑的石板桥,走过绵长幽静的林间小路,行驶与荒草杂乱的田野。

来到自家的大门前,门上是那深深的刻痕显得有些破损,但依然可以看清字迹:安居多福,我用力的推开锈痕斑斑的铁门与父母一起走了进去,还和十年前一样,一点也没变,葡萄藤缠满了小棚,棚下是那年代已久的桌椅。吱扭吱扭响声非常刺耳,那一个个清绿的枣挂满了枝条,叮当的钟声又抱起时来,灰尘布满的灶台上摆满了干柴,炉里是那刚烧完的灰烬。我走进了里屋,掀开门帘,狭窄的木床,宽厚的土炕 香炉里还有未烧完的半根短香,盘子里是向财神爷摆放的贡品,大葱刺鼻的气味,陈醋酸涩的浓味,炒菜时飘着的油烟,放盐与辣椒时的刺眼,我急忙跑出房屋 被熏得流泪的`双眼已眨不开了视线中所能看见的一切。乡村的晚风是柔和的,抚摸着脸上的烦躁,那民间小曲正在每家每户传出,舒缓着紧张的气氛,反复拍着身旁飞来的蚊虫,吃着老家的传统美食,一时间所有的埋怨已消散,只有享受和疲惫,躺在炕上呼呼的睡了起来。

虽没有城市的繁华与热闹就有民间的安静与休闲,所以没有城市的大鱼大肉却有民间的传统美食,这一次重回老家,我深切的感受到,只有家才是最舒适的地方,千丈高的树木总会叶落归根,这一次我彻彻底底的明白了。

篇9:老家印象散文

那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彩、绿油油的麦田、清澈的河流、阵阵的蛙声、高低不平的土路,亲人的陪伴,热情的家乡人……所有的一切,无不在勾勒出老家的独特的美!

——题记

每逢清明节将至,根据我们当地的风俗,为了寄托我们对逝去亲人的相思,我们都会给那些逝去的亲人们送去纸钱,以示我们对他们的思念。像往年一样,爸爸、妈妈、叔叔和婶婶,都会一同前去给爷爷、奶奶送去纸钱。而今年却稍有些变化,因为他们一行中多了一个我。由于常年在外上学、工作后又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来看爷爷奶奶。已是几年未回的老家,今天不知将以什么样的面貌,来迎接我这个久别的人?满怀着激动的心情,开启了老家之旅。

一大早,太阳公公就已用它那暖洋洋的温暖,拥抱着我们每个熟睡的人儿。按捺不住那激动的心情,早早的我便喊爸爸、妈妈起床了。然后和妈妈一起准备早餐,吃过早饭后,我们开始准备回老家要带的东西,妈妈忙着做大肉,爸爸忙着去街上买烧鸡,我忙着为爷爷奶奶准备一些水果,虽然这些东西他们不可能真的能吃,但是,这也是我们对爷爷、奶奶的一份孝心。所有的东西都备齐后,我们便开始向老家出发了,今天,路边的花儿开得如此的艳丽,鸟儿们在前面欢快地带我们驶向老家的路,一切的场面都是如此的美好!

终于到达老家了,叔叔、婶婶已等了多会。我们便一起出去看爷爷、奶奶了。通往爷爷奶奶的“家”有两条路:一条是宽阔的水泥大路,一条是崎岖不平的土路;经过一番讨论后,爸爸说:“土路稍近一些,另外,那条土路已经几年未走了,让我们一起走上一走,再去回味回味那年的味道吧!”于是,我们一行人就一同走向那条熟悉而亲切的老路。本来就提到能回老家高兴不已的我,此刻听到爸爸说,要走那条留下那么多美好童年回忆的老路,内心的喜悦,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这条老路,如今再走起来,显得是那么的熟悉、那么的亲切,那些美好的童年片段,一一浮现在我的脑海:春天里,和妈妈一起在花丛中追赶蝴蝶;夏日里,在河边,追着哥哥一起欢快地去河里抓鱼,结果弄了个“狗啃泥”的景象;秋收时,爷爷、奶奶在田地里耕作,而调皮的我,在后面蹦蹦跳跳地在田地里抓蛐蛐;冬日里,和小伙伴们一起去美美地欣赏河边的芦苇雪景……

此刻,再次走在这条路上,虽已没有了童年的味道,那些美好的曾经,也就只能化为美好的时光回忆。如今,哥哥已经远在上海,爷爷奶奶已去了“天堂”,小伙伴们也都已各奔东西了……但是这些年过去了,这里的自然之美并没有褪去:田地里还是绿葱葱的,一望无际的田地里的麦苗,在竞相地伸展着属于他们的“婀娜多姿”;河边的水虽褪去了不少,但是,还是那样的清澈,成群的青蛙在河里欢唱着,你一跳,我一跳,形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河岸旁开着各色的花,一朵、两朵……五颜六色的,伴着各种野草,为这个美丽的春天增添了不少的美感;抬头望去,那参差不齐的野树(不是人们刻意去种的,自然长出来的树)也已慢慢抽出新芽,它们也已迫不及待地要去拥抱春姑娘了;仰望天空,那蓝蓝的天空,在白白的云朵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的“靓丽”,像是被打扮出嫁的姑娘般那样闪亮!我们一行置身于这样的自然美景中,让人无不感到的,是一种满满的幸福感!此刻,真的想说:“老家真美!”

这条路上,虽然自然的美观并没有退去,但是已经很少有人行走了,一路上,并没有见到熟悉的路人,一切显得是那么的安静,也许正是这种自然的安静,才编织出了这条老路的独特美!

沉醉于大自然的美景中,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到了老家村头,安静的场面,突然被对迎面而来的一位精神抖擞的.老人打断,他热情地打着招呼:“大林(爸爸的乳名)你们回来了,可是有一段时间没回来了,给你爹娘送完纸钱,今天回来可就别走了,一会去我家吃饭去!”我抬头望去,原来是儿时在老家居住时,我们的邻居朱爷爷。看到朱爷爷,我赶忙向他问好,询问他的身体状况,还记得儿时爸爸妈妈不在家时,我可是经常去他家蹭饭的,呵呵……那场景犹如发生在昨天一样,虽然我长大了,朱爷爷变老了,但是他带给我的爱永远存在。爸爸回应朱爷爷的话说:“大爷,不用啦,我们去地里看看我爹娘,就回去了,这儿离我们现在的家又不是很远,等有时间了,再回来陪您说话!”老人这下脸上似乎有些失望了,然后笑着说:“咋,还嫌弃我们农村人,以前就能在我家吃饭,现在就不行了?”呵呵,妈妈笑着回答道:“真不用了,大爷,谢谢您,你之前对我们的照顾,我们都一直记着呢,以前都老麻烦您,另外,下午珍珍还要赶着回学校上课,所以就不再麻烦您了!”朱爷爷听到这些话,笑着回答说:“好吧,那以后有时间了,要常回老家看看。”朱爷爷这些淳朴的话,让我又一次感到了浓浓的爱意、浓浓的家乡情。

穿过村庄,来到一片田地里,我们便到了爷爷奶奶的”家“,爸爸、妈妈、叔叔、婶婶和我,给爷爷、奶奶送完纸钱,妈妈说:“爹、娘,你们活着的时候,都不舍得花钱,那是生活不好;现在生活都好了,给你送的钱,你们该花就花,东西想吃就吃。我们现在每家发展得都还不错,你们尽管放心……”虽然这些只是简单的话语,但是,这应该是给爷爷、奶奶捎去的让他们安慰的话语。我默默地祈祷着:“愿爷爷、奶奶在天堂安好!”

向爷爷、奶奶告别后,我们走在返程的路中,此时的我们,又置身于这自然美景之中,为了记录老家中的美好画面,我提议要去采集一些这些美的瞬间。爸爸应允后,我欢呼雀跃着,去寻找老家的春之美,去寻找童年的影子:去河边、去树边、去田地里,时而蹲下身子,时而踮起脚跟,慢慢地去记忆这大自然赐予老家的美!

篇10:梦里老家抒情散文

“乡愁是一杯酒,乡愁是一朵花”。我的梦里老家不是风光旖旎的秀丽江南,也不是麦浪滚滚的华北农村,而是鹤煤棚户区里那一排排建于50年代的简陋窑洞房。

我是在鹤煤棚户区里长大的孩子,我的家座落在鹤壁市山城区汤河桥西的“鹤煤机修厂工人村”,是一大片煤炭职工居住的窑洞房。就是那一排排棚户区窑洞房,承载了我50多年挥之不去的美好记忆,承载了我50多年的美丽乡愁。如今,那些破旧的窑洞房早已拆迁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十几栋带保温层的米黄色新楼房,并且是集中供暖。漂亮整洁的新型小区有个好听的`名字:叫“鹤煤馨苑二区”。

因结婚与工作,我早就离开了“鹤煤机修厂工人村”,如今住在鹤壁市新区的现代化新楼房里。而那些建于50年代的棚户区窑洞房,对我来说感情极深,成了我一生牵挂的梦里老家。拆迁时,我抱着相机里外拍了个够。如今,看着棚户区窑洞房的老照片,我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窑洞房虽然简陋、拥挤,但我家在那里足足住了四十多年,我儿时、少年时的美好记忆,都储存在那里。

我家是1959年住进“鹤煤机修厂工人村”的,我家住窑洞房最西头两间,共40平方米。家门口的院子很宽敞,种了许多树。当时我全家老少一共6口人,三代,父主外妈主内,日子虽艰苦,但其乐融融,与邻里老幼也相处得十分融洽。

我的孩提时代是在60年代度过的,那时的我根本不懂忧愁为何物,虽是一个小女孩,穿着补丁衣服,可我这个小女孩比男孩子还淘气,能上树,能爬房,敢下河捉鱼摸虾。衣服兜里装着鼓鼓的沙包、石子和橡皮筋,天天疯玩疯跑,一双布鞋穿不了多久底就透了,还不敢同妈妈说,就自己找几张破纸垫上。

我家门口有棵大槐树,每到春季四月,上面开满了洁白的槐花,一嘟噜一串的,煞是喜人。香气扑鼻的槐花招惹了许多工人村的小孩,吵着要吃。于是,我就爬到树上,去摘那些开得最旺的槐花,然后一串一串地往下扔,让大家去抢,我则得意地在树上哈哈大笑。回头再看看我一身灰土不说,手上、胳膊上被槐树枝和槐刺挂得一条条血印。有时衣服也挂烂了,鞋也磨破了,少不了下来挨母亲一顿吵。但吵归吵,母亲一进屋,我又蹭蹭几下爬上了另一棵比槐树更高的大杨树上去看风景。

再一点就是不顾危险上房子玩,看谁的胆子大。我同几个男孩子踩着木梯爬上窑洞房的房顶,或扑腾扑腾地来回疯跑,或不顾危险爬到房檐上去摘酸枣。大人们在屋里听见房上有人,就出门吆喝我们滚下来。这时,房檐上立刻露出一排小脑袋,冲着大人摇头晃脑地傻笑,根本不听大人们的警告吆喝。我当时伸伸脑袋往下看:“呦,好高呀,房下的大人们那么矮小,直看得人眼晕。”后来,有个厉害的邻居大叔掂根棍子上房来撵,我们这群淘气包才悻悻地下房。

那时的窑洞房在我眼里,是那样的宽敞、温馨、舒适。我们院一共两栋对脸窑洞房,10户人家,60多口人。虽偶有邻里摩擦,但大家相处得十分融洽,彼此以诚相待,无话不谈。平日里端碗串门,互尝饭菜;大人打孩子,邻居家是最好的庇护所;张家外出锁了门,就将钥匙放到李家;王家来了亲戚,刘家必得登门拜会;一家出了事,9户全来帮忙。工人村最快乐的时光是过年,那时没有电视,大年三十晚上,母亲将火墙烧得热热的,全院的小孩都挤在我家过除夕,吃花生、嗑瓜子,高兴极了。屋外北风呼啸,白雪飘飘,屋内暖暖和和,温馨无比。大家互相逗乐取笑吹牛,你挤我,我抗你。一会她给他起个外号,一会他给她出个洋相,来点文雅的,就是唱歌、讲故事、做游戏。那个开心劲,让人一辈子都忘不了。

篇11:梦回老家散文

昨晚梦回老家的老宅,准确的说应该是今晨的样子,因为在7点半的闹钟响起,才止住了梦的继续。

原来我老家的房子是那种大平房,开间和进深都很大的那种。梦的内容不是主要,而是因为梦回老家老宅,想起了一些事情。在那里有我小时候的快乐,在那里有我和爷爷奶奶的相处的时光,在哪里也有一些懵懂与将来浅浅的向往。

记得在老家时,那个时候的家里确实比较穷,印象当中吃的最好的一般是买的那种2块钱晒干了的阳干鱼和村头打的豆腐,最好的就是杀一支爷爷奶奶养的土鸡,就是我们最好的饭菜了。有时爷爷奶奶手头紧的时候都是吃的酱菜度日。这些生活困难的记忆一直影响着自己的很长时间。后来生活条件改善了,日子也就慢慢好了。

那个时候,每当到了夏天就会和堂弟一起去河里游泳,经常是玩的晚饭都不及时回去吃,那个时候伯伯就会拿着竹棍,赶着我们回去。有时伯伯不让我们下午玩水,我们几个小伙伴就会中午跑到窑厂的深水潭玩水,玩够了就在中午的太阳低下暴晒,直至衣服干了之后才回去。有时还会和伙伴们一起跑到别人菜地里偷来辣椒、茄子什么的,躲进麻田搞起烧烤,吃完之后美美的各回各家。

记得有一次,几个小伙伴去放野火,不小心野火竟然引燃了禾场的稻草,害怕之余我们就都跑回了家,再就是听说整个大队的稻草都烧完了,现在想来都不好意思。有时我们又会去钓虾子,钓了或卖,然后用这钱买雪糕,或直接拎回去做菜整进肚子里。

记得有一次,村子里一位老人去世,我们几个小伙伴跑去看道士的说唱,突然我看到了道士布置的.道布上一条画着的蛇,当时就有点不舒服,跑回家就病了。然后就是一直哭,从下午吃饭一直哭到半夜。爷爷奶奶没办法,竟然使用的是请我们村里面的“菩萨”看了,端回来一碗水,水里面是那种哀悼逝者的黄纸。那个时候小,爷爷奶奶让喝,我就直接将满碗的水喝了。不过第二天就奇了怪,竟然好了,我当时并没有多想,可现在想起觉得挺有意思的。

那个时候在村里才念到小学二年级就随着父亲的工作调动到处读书去了。到了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是在我们镇上读的书。那个时候回老家就开始变得越来越少了,包括现在也就过年回去的样子。

上一篇:旧三字经全文解析下一篇:第七章-第一节证券组合管理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