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新变化作文

2024-05-16

老家新变化作文(精选16篇)

篇1:老家新变化作文

老家新变化作文900字

“起床了,小懒猪 ,今天我们回老家拜年。”还不到8点,缩在暖和的被窝的我就被老爸给拽了起来。不会吧,要回老家拜年!我有点傻眼了,脑子里马上又闪现出低矮的泥房子,坑坑洼洼、凹凸不平,飞尘漫天的街道,猪圈、牛圈、厕所混搭,满地鸡大便下不了脚的地板,还有一条散发着怪味的小河。“老爸,我不去老家了,行不?”我有点心虚的跟爸爸商量。“不行,今天一定要去,你大伯,叔叔还有舅公舅婆都好多年没见你了!我知道你怕脏,这次不会了,老家这几年不一样了,回去一定会让你大吃一惊的。”我才不信呢,一定是骗我才这么说的,我心里嘀咕着。

匆匆吃过早饭,坐上装满礼物的小汽车,我心里还是忐忑不安,真担心到了老家我的新靴子踩哪?车上欢快的音乐也不能提起我的兴趣。老爸从观后镜看着我一副不高兴的样子说:“别不高兴,到了你就会看到老家原来这么美,别到时候不肯回家哈”。“才不信呢”我撅着嘴。不知不觉我睡着了。

“起来,到了”朦胧中,我被老爸摇醒了。“到了!”我揉揉眼睛,推开车门。“到了?”我缩回脚“老爸,这是哪,不是老家吧?”“怎么不是,你看那不是你舅婆她们!”我赶紧跳下车“舅婆好,婶婶好……”我一边问好,一边忍不住东张西望,好整齐的房子,好宽的`路,还有公园呀!“真乖!快到家里去,大家都在等你们呢。”舅婆摸摸我的头,拉着我的手进了一栋带小院的新房子里。真漂亮!我感叹着。在村委工作的婶婶看我想往外跑的样子,笑着说 “休息一下,我们等会就吃饭,吃完了我再带你们去转转”。“好呀,让我女儿看看老家变成了啥样”老爸点点头说。丰盛的菜肴我吃得没啥滋味,我也急着到对面的公园去看看,好象很不错哟。

吃完饭,我拉着婶婶就走,咦,当年飞尘漫天的街道已不见踪影了,取而代之的是平整、宽阔的柏油路,两边都做了新房。婶婶一边走一边介绍:“这几年我们政府对新农村建设加大了投入,对农民住房改造大力扶持,你们看这条街道和两边的新房就是这几年发展起来的,现在再也不见以前脏乱差的情景了。同时也在开发我们这的原生态旅游资源,关停了破坏环境的污染小企业,那个公园就是以前的小造纸厂拆掉后建的,旁边在建的是老年公寓,环境不错吧!” 真的很好耶,公园是一个由植物、水平台、水景的多样组合的休闲式庭院,旁边就是汀江河,给人一种自然,舒适的体验。“看,好多小鱼!”我跳了起来。“是呀,这几年河岸两边经过治理,河水清了,鱼也多起来了”,婶婶笑着说“我们准备开发漂流项目,公园这边的河岸就是其中一个起漂点呢,到暑假你放假了就回来渡假,保证很好玩。”“我一定会来的,是不是,老爸!”我使劲的拉着老爸的手。“一定一定。”老爸点头看着我笑了,我有点不好意思了!“我们村里已经好多人家都开了农家乐,原汁原味的,不少城里的人都到我们这度周末呢,以后我们这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来的人会更多!”“肯定的,我都不想走了呢”我使劲的点点头。哈哈哈,老爸开心的笑了。

婶婶带着我们转了好多地方,真没想到老家这几年发生着这么大的变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相信老家会变得越来越美丽!美丽家乡,美丽汀州,美丽福建————我的梦!

篇2:老家新变化作文

坐在汽车上,奶奶望着窗外的景色,对我说:“在我的童年记忆里,家乡是一个偏僻的农村。那时交通不发达,实在太落后了,没有人愿意去。”奶奶的喉咙里仿佛 塞了一团棉花,泪珠在眼眶里直打转,但始终没有落下来。奶奶稍稍停顿了一会儿,说:“我们那时住的房子很简陋,一遇到下雨天就漏雨,真是‘屋外大雨连绵, 屋内小雨不断’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听着奶奶的话,看着奶奶的神情,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奶奶看了我一眼,语重心长地说:“在那时好多孩子都上不起 学,不象你们现在,国家实行义务教育,你可要好好学习啊!”“恩”我点了点头。奶奶欣慰地笑了。

我望着窗外,喃喃地说:“现在,中国富民政策这么好,奶奶的家乡一定变了,可变成什么样子了呢?”我带着好奇、激动的心情和奶奶经过几个小时的旅程,终于到了目的`地——奶奶的家乡。

一下车,映入眼帘的是熙熙攘攘的人群,一条摆满小摊的长街。我对奶奶说:“这里这么繁华,是你说的哪个偏僻的农村吗?”奶奶双手拍着大腿连声说:“变了! 变了!全变了!”看着奶奶那高兴的样子,我的心里也乐开了花。我们不知疲倦的转完了大街小巷。黄昏来临了,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街道两旁华灯起放,像一条 条蜿蜒盘旋正待腾飞的巨龙。

这时,一位年迈的老奶奶走到我们面前,对奶奶说:“这不是三妹吗?”奶奶诧异了片刻笑了,说:“你是大姐吧?”老奶奶连声说:“是我!是我!”原来她们是 三十多年前的玩伴。自从奶奶离开家乡后,她们再没有见过面。奶奶说:“大姐一直都没有离开过这里吗?”老奶奶说:“这里是我的家乡,有我童年最美好的回 忆,我的理想就是要把家乡建设的更美好,这不,如今……”老奶奶饶有兴致地摊开两手,原地转了一圈,放声大笑。那笑声是那么的爽朗,那么的自豪,那么的甜 美。

篇3:新课改带来的新变化

关键词:新课改,学生,老师,学校,新变化

新课标在我校实施已经有4年了, 在重新审视我校这几年来的变化时, 我深切体会到, 4年的课改, 使学生变了、老师变了、学校面貌也变了。

一、学生变了———素质全面发展

课改最大的受益者是孩子!这是我校课改的教师的共同体会。

首先, 学生学习的热情更高了, 这得益于新课标教材的内容更贴近学生们的生活。比如面对形形色色的文化, 尤其是互联网及其他传媒传播的一些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 对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 通过《文化生活》学习, 提高了学生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能力, 有利于学生的成长;通过《政治生活》学习, 学生们懂得了为什么要参与政治生活, 如何参与政治生活, 提高了他们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通过《经济生活》中的商品知识学习, 让学生懂得了将来自己成为生产者必须要为用户着想;货币知识的学习,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知识的学习, 增强环保意识;财政知识的学习, 感受国家发展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可以说, 我们过去教育的一个很大的不足就是扼杀了孩子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 新课改通过学习和教学方式的转变, 使学生学在其中, 乐在其中, 尊重科学, 追求真理。学习不再是一个被动完成学习任务的枯燥过程, 而成了一个孩子们积极主动亲身体验、自我发现、充满乐趣的探索过程。

其次, 参与意识明显增强。我在讲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知识时, 很多学生都会联系当地的村委会、居委会实际提出“我认为”、“我觉得”、“我的看法是”、“我的建议是”等口头语, 甚至提出与书本观点不同的言语, 一只只高举挥动的手成了课堂中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热烈讨论, 激烈辩论的场景, 成了课堂中最生动的画面。

再次, 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逐步增强, 突出表现为学生“问题”意识的逐步形成。比如说, 在讲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时, 有很多学生提出:既然当今社会还有不讲诚信的存在, 国家何不从立法上去完善, 通过法律法规去约束人们的不诚信行为呢。如果说在过去, 我们的学生是把教师传授的东西当真理全盘接受的话, 那么现在学生则敢于对老师和书本大胆提出质疑。

总之, 学生的变化, 切切实实体现了学生在校不仅仅是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 同时也是学会学习, 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

二、教师变了———专业水平进一步提高

课程改革需要高质量教师,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 通过网络等大众传媒工具去浏览知识, 不断地为自己“充电”。

首先, 观念新了。课程改革带来了一场“头脑风暴”式的观念革命。教师观念实现了历史性转变, 表现在:

第一, 课程意识明显增强。以前有些老师备课主要是写些无谓的内容, 比如什么教学目的、教学步骤、教学重点和难点等等, 而且是照搬照抄教师教学用书。而今, 我校教师考虑的只是怎样把规定的内容比较好的教给学生。备课主要是备教法、备材料、备大纲、备考纲了。教师不是置身于课程之外的执行者, 而是课程的创造者。

第二, 教学观和学习观明显改变。过去老师认为教学是知识的传递, 现在认识到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杨梅老师说, 过去认为学生学习就是被动接受知识:听课→记笔记→做作业→考试;教师的教是统一规格、统一要求:复习旧课→引入新课→讲述课文→提问巩固→布置作业。通过4年的实践, 现在则认识到, 学习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特别是在教师的直接参与下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构建, 获得体验, 自我发展过程。

第三, 质量观、人才观更为科学。过去认为高质量的教学就是教会学生知识, 现在认为, 教学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习, 不仅要传递知识、培养能力, 也要培养学生健康情感和良好的个性。

其次, 教学行为切实转变。突出表现在:

第一, 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讲是教师牵着学生走, 学生围绕教师转, 教师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讲得过多, 过细, “满堂灌”过多的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从而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新课标实践告诉我们, 教师对知识的讲解应更多的在思维方式与知识的导向上, 给学生以指点。重在教给学生们的方法, 培养他们一种扩散思维的能力。现行思想政治课教学, 应如何收集材料将更加重要。

第二, 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研究学生的差异, 因材施教, 开展个性化教学。

三、学校变了———文化品位进一步提升

新课程使学校发生了崭新的变化, 主要变现在:

第一, 学校的文化底蕴更浓。学校如何成为具有文化品位和精神感召力的场所, 新课标实施这些年来, 我们学校建设了文化走廊, 其内容分为:一是伟人和名人, 二是中国历史与文化, 三是世界文化的金典, 教师风采与理念。一所学校要想达到一个很好的文化氛围, 最好是让每一面墙壁说话。在一些醒目的墙面上处处都看到文化的效应, 让师生感受到了文化的熏染。

第二, 研究的氛围逐步形成。学校成立了各学科研究小组, 每星期利用2节课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和一次实质性的新课改教学内容中心发言, 打破了那种传统教学几十年一贯制的局面。校长把校内研究作为教学管理和课程实施的一项重要内容抓好落实。

第三, 合作意识逐步增强。合作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生活, 焕发出新的生机, 合作使教师与新课程同行, 与学生共同成长。

篇4:作文命题的现实语境及新变化

2015年浙江省高考语文作文题,由两段材料构成:前一段材料讲“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后一段材料讲“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与去年的作文题相比,没有“综合上述材料”的要求,考生可以就这两种观点,选择一种展开议论即可,或者把两者综合起来。比去年具有更大的开放性。

近年来,浙江省高考语文作文多要求结合自身经历,结合生活,立足身边事,抒发真情实感。社会各界对2015年浙江高考语文作文题,颇有争议。“他们站在各自的经验立场,以单向度的思维,说个人的感受、看法,如果倾听者缺乏对基础教育写作教学的完整认识,对它的历史发展、当下和已经出现的转型看不清,势必导致写作教学无所适从或者走向事情的反面。”①

一、作文命题的“现实语境”

浙江大学陶然教授认为:“看一个作文题目,我们需要放在一个大的现实语境中,才能理解这个题目的意义在什么地方。”(高考阅卷培训时的讲话)如果孤立地去看这个题目,可谓见仁见智。这次作文的命题要放在以下语境来看:

1.偏于感性,忽略理性。

偏感性与偏理性本身无高下之分,不同人有不同的取舍,有人喜欢写小清新类的,有人喜欢写观点明确,立意深刻类的。但是如果一个省的作文甚至全国中学生作文,都偏向一个方向,则有问题了。目前浙江省的作文,一味偏感性,写你的故事,学生为了把自己放进去,便生造例子。我们在批阅时,还要去分辨其故事真实与否。这一类走小清新路径的文章,对于考生将来的实际生存能力并无太大帮助。

孙绍振教授说:“学生误把抒情散文当为唯一的选择,导致学生在写作中辞藻堆砌成风,滥情淹没思想,议论文写作能力日趋薄弱……高校不管是对文科生还是理科生,其教学和考核都应以理性思维为主。在美国和欧洲,入学考试均系理性议论,美国托福作文命题以两难现象为主,法国的作文命题干脆就是哲学化的。地处亚洲的新加坡甚至明确规定高考作文不得写抒情散文。随着世界各国的命题模式不断被介绍到国内,国内命题与世界接轨的追求逐渐明显起来。高考作文命题的开放,就不限于形式上的材料和话题,而是从感性抒情向理性议论开放。”②逻辑思维和理性意识欠缺在我国中学生中极为普遍,这严重影响了中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个人发展。

2.文体杂糅,百搭方式。

现在大量学生写文章,写的大多是文化散文路径类,类似于余秋雨、于丹二人的文化散文以及心灵鸡汤式的文章。这样的文章比较好操作,比较百搭。这种杂糅文体,使“明确文体”成为虚悬的规则。

成人要求,逻辑理性。高中毕业生已接近成年人,他们对社会的认识能力,比我们想象的要高许多。如果去关注一下他们的文综题目,其达到的深度远超出我们的水平。因此,他们写的作文,需要有一定的逻辑理性深度。

对于高考作文所承载的东西,人们希望所有考生都能写,并且写好,这是不现实的。高考要考查的是学生多种写作能力中的一种,例如叙述的能力、议论的能力等。可以每年每次偏重一种,今年高考作文偏重写作中的“议论能力”,考查“初步理性思辨能力”。

二、作文命题的“新变化”

浙江高考语文卷近五年的命题,主要基于“小我”经验的表达,有强烈的道德倾向。从2010年的“角色转换之间”,2011年的“我的时间”,2012年的“站在路边鼓掌的人”,2013年的“童心早泯”到2014年的“门与路”,都暗含着强烈的道德诉求。立足于“我该做一个怎样的人”来命题,迫使考生做出高大上的道德表达,思考如何表达才能取悦阅卷者。

而今年浙江省的高考语文作文题,尽管继续采用新材料作文题型,但呈现出新的变化:

1.限定范围,规定性增强。

如“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让考生针对“作品格调趣味与人品”现象发表见解:或赞成文如其人,或认为文未必如人,或辩证地看。只要是讨论人品与文品的关系,围绕着这三种观点展开讨论,都算切题。任何一种观点,都没有高下之分。审题难度不是很大,重在考查学生的分析说理、语言表达的能力。

但是今年的审题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材料中引用了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元好问的这首绝句余下的部分是:“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这里所说的“安仁”就是《闲居赋》的作者潘岳,潘岳在《闲居赋》里写尽了闲居家中的安乐情景,文章飘逸出尘,可是当达官显贵的车马已经离开很远、荡起浮尘的时候,他还跪拜不起。学生要辨认、理解诗句,需要一定的古诗阅读功底。

对那些基本上不按照题目所给的观点展开讨论,自说自话的文章,一般在35分之下。例如有的考生去写:距离产生美、慧眼识人、透过现象看本质、如何做人、坚守慎独、观人是一种艺术等,属于偏题文。

2.明确要求,文体要纯粹。

如“阐明你的看法”,旨在鼓励考生的个性化“发声”,避免人云亦云。近年来首次提到了“文体明确”。一直以来,浙江卷都是“文体不限”,导致老师和学生都对文体不甚重视,考生习惯于写所谓的“大散文”,即文体杂糅,四不像文体。

3.重视积累,阅读重宽度。

作文设定的话题较为“专业”,需要相应的文化积累,倘缺乏足够的阅读积累,则难免捉襟见肘。近代文章大家吴曾祺说:“大抵鉴别主于识见。驱使恃乎笔力,剪裁赖乎意匠,变化本乎性灵。四者相须缺一不可。”这四样东西,吴曾祺强调:“首先要‘储才,‘储才之法,可蓄之于平时,而不能取之于临时。尝见弟子,懒不读书,枵然无有,一旦振翰操纸,旁徨四顾,神志萧索。”(《涵芬楼文谈·储才第一》)阅读积累太少,制约了学生的发挥。有的考生甚至张冠李戴,出现硬伤,严重影响作文得分,例如: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出自当代著名作家鲁迅。这句话正是他这一辈子最好的写照……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或许也只有漫步于燕园的季老才能写出这样平淡出奇的文字了。一朵花,一只猫,一个人,最安静的环境,最安静的文字,最平静的内心。

4.突出思辨,走向理性。

“作品格调趣味与人品”彼此关系的分析、思考,是写作的重中之重。考生能否有效证明一个观点,让读者心悦诚服,这是一篇议论类文章成功与否的标志,也是判分的重要依据。但有的考生,投机取巧,只是头尾联系材料,中间自管自,游离开去,这样的作文一律判为离题之作。低水平的考生会在罗列现象上做文章,中等水平的考生会想方设法自圆其说,高水平的考生会更多地考虑如何说服读者。

三、考场作文的“三种路径”

批阅了3000多份作文卷,90%以上的作文是议论文,得高分的也大部分是议论文。当然有极个别的是记叙文,但高分极少。对这些作文综合考查,加以分类,发现有以下三种写作路径:

“深入型”的文章。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步曲创作。例如有的学生写“作品与作者”,写到“作家都随着其阅历的增长而成长,他的作品也随着他的成长而成长。普遍来说,人在年青时所写的文章往往富于激情和幻想,文章风格多浪漫热烈,而人一旦进入中老年期,对人世拥有了大量体验,所写出来的文章更注重现实伦理,也更加平静深远。”考生能够就这个问题,结合材料深入下去,而不是仅仅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拓展型”的文章。有的考生,从“文学作品——艺术作品——医生的手术——教师的课堂”,拓展开去。“如果将眼界脱离艺术家,放眼于社会,手术何不是医生的作品,课堂何不是老师的作品?如果一个医生没有医德,教师没有师德,断断是不会进入手术室,走上讲台的。每个人都是作者,每个人的人生都是自己的作品。思想有高度、行为高尚的人必有长久流传的作品。思想低俗的人,其人品自然好不到哪里去,又何谈其作品?”

“创新型”的文章。另类的高分作文,某考生写了一篇“小说型”的作文。地道的北漂,通过一位老北漂的遭遇,反思并发出呼吁,而作家这个梦只能藏在我心中,如果不能写想写的东西,作家又有何意义。这是一篇带有虚构色彩的小说,很纯粹,不杂糅,而且契合“人品与文品”的话题。阅卷组经过商量,给了52分的高分,在记叙类的作文中实属难得。

四、商榷之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出题者的本意,是要限定考生的话题范围,避免无边界的泛化写作。但从批改的情况来看,也产生了一个问题:学生大多只是就这个材料来谈,变成了就事论事。而一线教师的作文指导,一般要求学生立足材料,在其基础之上能够生发开去,站在更高层面看问题。是否脱离了一线教学的实际,这是我困惑的一个地方。

“明确文体”,实则考生只有一种选择,就是只能写议论文。从批卷的实际来看,90%的考生写的都是议论文,当然有的并非纯粹议论文。有的考生写了记叙文,大多得了低分。要求“明确文体”,出题者表面上表达的是我不限制考生的文体选择,但实则限定了。“明确文体”,可否随意选择文体,值得商榷。

参考文献:

①胡勤.作文的类型、价值取向与有效性[J].语文学习.2014(7-8)

②孙绍振.理性思维导向及其对抒情性思维的超越[J].语文学习.2014(7-8)

篇5:老家的变化作文

咱们就先说说几年前吧。前几年家乡还没有通上电,人们照明用的是油灯和蜡烛,做饭还要用风闸,只有用力拉才能使火快快烧旺,人们才能很快地吃上香喷喷的饭。有时想和外出的家人谈话都谈不上。一到晚上房子里边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人们没什么干的就在油灯下玩牌,要么就睡觉。

再看看现在,过去的烛台早已经被淘汰了,在用烛台的时候,存在着不少的安全因素,烛台一倒,就会引起大火。现在,家家户户都换上了电灯。做饭用的灶台已经被扒得不成样子了,换上了煤气灶,要是在以前的话,做个饭如果运气不好的话,就回来一阵小雨,把火浇灭了,饭也就做不成了。煤气灶一来,就占据了灶台的位置,煤气灶在屋里,不会被雨淋。有钱的人家更是了不起,已经用上了液化气,做饭也就方便多了。哦!最重要的一点我给忘说了,这就是洗衣服。在很久很久以前,我曾经听姥姥讲过:过去呀!家家都很穷,没有电,洗衣服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每次洗衣服的时候,都要到河边去洗,因为家里面没有自来水,也没有井,所以只能去河边。洗衣服时都是用木棒子来敲打衣服,只要稍不留神就会敲到自己的手,敲一下就会把自己的手敲青。再看一下现在,都用上了洗衣机,洗衣服时不用自己搓了。

总之,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在不断的改善,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原来人们都说:“未来会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耕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割麦不用人,走路不用脚。”没想到这么快就实现了,真不知道这样发展下去还会有什么新鲜东西出现。

篇6:老家的变化作文

一年多没去老家,老家的变化可真大,绿树成阴,玉米熟了,把它摘下来煮一煮,香喷喷的,可好吃了!

以前都得去河边上打水,而现在,只要买一张打水的卡就可以打水了。

以前老家都没有超市,都得去城市里买东西才行,我们离城那儿远着呢,骑着三轮摩托都得走两三个小时,而现在,村子里也建了一个大超市,可方便了,随时随地就可以买到需要的东西,而且离我们老家也很近,很方便。还有以前的马路,太窄了,坑坑洼洼的可难走了,你的车根本进不去。现在老家的公路可宽了,能容得下两个大货车并排行驶。

以前老家也没有车站,只能步行到城里,再坐车到你想去的地方,如果家隔得近的话,就能过去,如果远的话,就得走着过去,现在有了车站,你想去什么地方都行,不像以前那样了。

篇7:老家的变化作文

我和爸爸上山扫墓时,发现原来是一条弯弯曲曲的黄泥路,雨天路滑常常招来一身泥,现在是平坦的水泥地一直通到村公墓的山上,现在行走起来方便多了。

河村到陈家的路本来是田径小路,高低不平,骑车颠簸得厉害。以前老爸带我到陈家太姥姥家,因为下雨天泥路太滑,还摔倒掉到了田里,一身脏。现在路加宽了,水泥路也浇好了,可以开大卡车了。到太姥姥家去,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爸爸的摩托车骑得又快又稳!

篇8:老家新变化作文

关键词: 新课改    高中作文教学    变化    特点

高中语文作文在考试中占据了较大变化分值,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作文教学发生变化,特别是针对现有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较多改良方案。本文就其现状及具体实施方案进行介绍。

1.我国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

1.1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内容空洞缺乏深度。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迫于升学压力,学习方式及内容相对比较死板,在作文方面,学生为了得到较为稳定的分数,很多时候都是根据老师给的写作范围、写作格式进行写作,很难有所突破。在现在的许多高校中,语文老师对于作文的讲课仅仅局限于优秀作文的讲解和背诵,就记叙文、议论文等作文类型的具体写作格式和方法加以讲授,思想被束缚了。长此以往,学生逐渐失去对作文的兴趣,思想始终受限,写作内容没有创意,空洞缺乏深度,写出来的内容千篇一律。

针对这一问题,新课改提出新要求,明确指出,高中语文作文教学需鼓励学生主动多角度观察生活,以自己经历及所见所感为写作题材,最真实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将生活与情感有效结合运用于作文之中,凸显作文内容的独一无二,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要求学生运用华丽的辞藻和复杂多变的句式,更不能胡编乱造,不带情感,这样写出来的论文是经不起细细推敲的,作文教学要讲究求同存异,不应该有固定的模板和模式。

1.2教师对作文教学的无序和懈怠。

现在,高中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方面呈现出三大特点:第一,教学内容紧紧围绕高考作文要求展开,追求稳定的分数,从而不断给学生灌输固定的写作模式和要求,忽视培养学生写作的情感投入及创造性思维,制约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发展;第二,写作手法注重复杂多变,甚至要求作文内容中包含多少种写作手法,要求类似的写作手法不能同时使用等硬性要求,使得学生写作受到很大限制,缺少感情投入的文章,终究不会十分精彩,也就无法体现出作文的独创性;第三,教师在作文题目的布置上面也存在较大问题,作文拟题较为随性,没有明显的计划性,甚至很多题目直接脱离生活,给学生的感觉就是十分遥远,难以触及,致使写作时只能靠自己的理解进行编写,缺乏实质性。

2.提升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对策

2.1丰富学生阅读量。

新课改特别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学生有足够的知识量及应用能力,在这一要求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学就需注重丰富学生的阅读量。高中生活时间十分紧凑,学生很难挤出课余时间阅读课外知识,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合理安排课堂时间,专门设置阅读课供学生阅读一些中外名著或是其他文学作品,以拓宽学生知识面,为其写作积累更多素材。

在文学作品的选择上,教师只是作为一个监督者,而是不发号施令的人,也就是说,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由学生自己选择,顺应自己的阅读兴趣,教师作为监督者,对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进行审查,判定这类作品是否适合其阅读,若适合,则允许其阅读,若不适合,则予以提醒,如果学生没有想要阅读的文学作品,那么教师可以为其提供几类作品作为选择。学生在不断阅读新知识的同时,要善于归纳总结,以获取更多素材,丰富写作内容。

2.2积累有效的写作素材。

上述讲到的丰富学生阅读量是为了积累有效的写作素材,但是光从书本内容搜集写作素材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师需要在作文授课上注重培养学生的素材搜集能力。首先,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实现每周阅读目标,做好相关笔记,并就其内容的核心理念及关键词做好突出记录;其次,监督学生做好周记的写作,但不能明确要求写作的内容,而是应该鼓励其记录真实的生活状态,对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及一些热点新闻进行记录,并发表自己的想法,虽然学生在高中生活节奏很快,没有很多自由时间,但还是存在生活乐趣可以记录的,而新闻类的信息则可以在每天中午的吃完饭新闻联播的时间观看,或是通过报纸杂志等进行搜集;最后,是对人物的分析,在写作过程中,很多时候都会涉及一些著名的人物事件,所以,在平时搜集素材时,这方面也不能忽视,但不能局限于大家普遍知晓的一些人和事,防止写作中大面积出现雷同的现象,丧失作文创意。

2.3增强对生活的感知。

在语文教学中,讲到阅读理解的时候,很多文章内容的理解是需要考虑作者写文章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当时作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答题的,也就是说,文学作家在文章写作过程中是结合实际的,或者说作者的灵感就是来源于生活。所以,高中生在写作文时也需要结合生活实际,这就需要增强其对生活的感知能力。

很多学生觉得高中生活就是“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方式,没有什么值得特别关注的内容,无聊的生活怎么会有丰富的生活经历作为写作素材。其实不然,主要是学生对生活的感知能力不强,不会仔细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所以,教师要努力采取措施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知能力。

提高感知能力的方式比较普遍,最常用的方式就是让学生与社会连接,在学习过程中,讲授更多的社会时政新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话题,不至于与社会脱节,同时增长其阅历,减少在作文中无病呻吟的毛病。

2.4转变观念,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不论在哪里都适用。所以,在写作方面,教师需注重培养学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辅助,提供引导,开发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同时,注重差异性教学,不能一概而论,要始终坚持好文章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结合实际写出来的。

3.结语

新课改对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提出许多新建议和要求,针对当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不仅包括对教师的要求,而且包括对教师的要求,高中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师生间的有效配合。

参考文献:

[1]廖凯.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作文有效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3,35:80-81.

[2]祁克萍.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探究[J].语数外学习(高中语文教学),2014,06:76.

篇9:老家的变化作文

我家旁边有几个邻居他们的都是楼房,我家还保留了以前的瓦房子,有一只非常喜欢来串门的鸡总是偷偷跑进来下蛋,我们也不知道它是谁家养的,因为它每天都会用大半天的时间出来当个旅行家,东走走西看看。

房子旁边有一条河,名叫西江河。平常的时候河水清澈见底,可以看到河底各种各样的鱼儿在欢快的游戏。可是每到下大雨的时候,水的颜色会慢慢变成黄色,水位上涨倒灌的水会淹到家门口。我把它叫作“坏脾气”。爷爷经常到河里捉鱼,有时可以捉到很多,吃不完的鱼爷爷就会把它们晒成鱼干寄给我们。

房子的后山上种满了荔枝树,每年夏天红彤彤的荔枝挂满枝头,引来许多昆虫前来品尝荔枝的甜美。站在山顶可以看见远方的风景,犹如一副美丽的画卷映入眼帘。

篇10:老家的变化作文

老家的变化作文

下了公交车,我沿着我熟悉的巷子,进入了龙头村。以前,这条路很窄,只有自行车、三轮车、小汽车和人可以通过,而且路面又不平,一下雨,这些坑就装满了水。路上灰非常多,只要车一过,就尘土飞扬。以前这里小河非常脏,垃圾到处都是,散发出一股股臭气,闻到就要躲得远远的,

小学生作文大全

这里以前没有楼房,都是茅草房和土木结构的瓦房。但现在,一切都变了。

现在,龙头村也有些城市的气息。那条窄窄的土路,变成了宽宽的水泥路,连卡车都可以过去了。坑坑洼洼的公路也变成了平坦的公路了,坐车过去也不会像以前抖来抖去。而且,不管刮多大的风,灰尘和垃圾也不会再现型了,空气也干净了许多。小河也是清澈见底,河面也略宽了许多。我看见许多楼房,要不是那棵梨树,我还真找不到奶奶家呢!奶奶家地面上贴满了地砖,墙面刷的雪白,灯也变得非常华丽,连那17英寸的电视也变成了40英寸的液晶电视,连哥哥姐姐的房间都安装了电脑!

篇11:老家的变化作文

我的老家在安庆市宿松县,这是全国落后的贫困县。记得我第一次回老家的时候,山路崎岖不平,我们坐在一辆破旧的面包车上,许多人拥挤在一块,腿没地方搁,连喘气都困难,我的心都悬到嗓子眼了,深怕一不小心,车子翻下悬崖峭壁。更要命的是,我呕吐不停,甚至连黄疸都快吐出来了,不但得不到同情,还遭人恶心和白眼。

今年春节,爸妈看我长大了,体质也变好了,要我一起去老家过年。我哭着喊着“不去,不去,就是不去!”爸爸对我使尽各种手段哄我,承诺给我多买书,我才勉强答应。谁知,这一去,让我真的耳目一新。

家乡的路变宽了,铺上了厚厚的水泥,我坐在舒适的大客车上,一路哼着小曲儿,好不惬意。马路两旁,一座座小楼房整齐排列,许多人开着私家车,创业归来,衣锦还乡,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来到爷爷家,爷爷早早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饭菜,穿上了过年的新装在门口迎接我们,衣服上的花纹漂亮又时髦,再也不穿补丁衣服了。早晨,爷爷奶奶用着卫生的牙刷牙膏,早餐还吃上了城里人吃的牛奶面包。爷爷拿着手机,兴致勃勃的和亲朋打电话,互相问好。电视换成了四十二寸的超大电视,装上了数字信号,大年三十,一家人围在电视机旁,回首过去,展望未来,其乐融融。爷爷高兴的说:“我们有医保社保,生活有保障,日子有盼头,过的是从未有过的好日子!,你们在外好好工作,不要牵挂我们。”

篇12:新变化承载新期待

金融风险如何管?

“什么是中国经济最大的风险?我认为最大的风险仍然是金融。”在两会期间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忧心忡忡地说。厉以宁对地方融资平台风险提出警告,认为“这是要预防的一个风险”。他表示,城镇化不能走老路,不能一窝蜂而起,大量花钱,这些都会促成金融方面危机的发生。

不可回避的是,在连续多年的强劲增长后,银行业已经进入风险高发期,理财业务、信托产品等表外资产带来的流动性和信用风险面临严峻挑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如何应对这些逐渐暴露出的风险?

“必须加快金融立法、修法工作的进度和步伐。”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张红力看来,法律制度的健全,是金融业保持稳定、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基石。全国政协委员、审计署副审计长董大胜建议,各级地方政府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建设规模要和地方财力相适应。同时,加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重视和管理。

东方资产顾问梅兴保委员建议,要注意防范影子银行和不规范理财业务的风险。银监会副主席蔡锷生委员则表示,未来银监会对银行理财等业务的监管强度将进一步升级,会尽快出台金融机构破产条例,规范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

综合经营怎么推?

关于下一步金融业如何发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提高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竞争力。”随着我国金融业改革步伐的加快,金融机构已经步入“大资产管理”时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综合化经营趋势取代原有的“银证保”界限分明格局。

业内人士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金融业改革将不再是一个金融部门的“单兵独进”,而是同时涉及银行、证券、基金、信托等多行业乃至全领域。“实际上,已经有多家银行都投资设立了保险、基金和金融租赁公司。”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看来,银行申请基金、信托、租赁、保险等一系列牌照与信贷业务形成合力,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推进,综合化经营已经被视为金融业未来发展的不二路径,但风险也可能紧随而至。“在大资管和开放大格局的情况下,我们特别要注意完善风险防控体制,也要加强和完善兼容监管。”全国政协委员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说。

房贷政策怎么调?

“新国五条”细则一出台,立即引起社会关注。接下来,各地以及各大银行房贷政策具体将如何进一步调整成为社会各界以及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两会期间举行的记者会上强调,将继续运用结构性的信贷政策控制房价,部分措施将加大力度。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则表示:“对于房价来讲,几年前就已经开始运用一些结构性的政策,比如说首付款比例和专门针对房贷的利率,还有专门针对房地产的一些价格调整措施等。”证监会主席(时任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对此持赞同态度,中行今年将进一步严控房地产开发贷款。

全国政协委员、银监会副主席蔡鄂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房贷政策需要观察一、二、三线城市房价变化以及居民收入等因素来综合考虑,在房地产信贷政策上,今年不会比去年宽松。但根据不同需求者的情况会有不同调控的幅度和范围。”

而全国政协委员梅兴保则建议,有关房地产信贷新政策、房产税以及商品房预售制等政策应和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一并考虑。

篇13:老家的变化作文

记得我小时候,家乡还是土路,而且杂草丛生,凹凸不平。夏天踩一脚泥,冬天踩一脚雪。而且到了晚上就一片漆黑。现在就有了很大的变化。

现在老家修了沥青路,不但没有土了,连汽车都可以开进来。村子里街道整齐干净。每天都有专门的人打扫。原来在晚上一点亮光都看不见,现在道路两旁建了路灯,到了晚上打开灯,看得清清楚楚,几乎和白天一样。原来在老家买东西或去医院都很不方便,现在每个村子里都有了农村合作超市,里面的东西应有尽有。要是黑夜不舒服,就得摸着黑去卫生所。要是离得远的话,就很容易耽误病情。现在卫生所变多了,晚上也有路灯了。去卫生所也很方便,而且卫生所的医疗条件也好多了。原来家乡到处都是垃圾,现在也有专门的垃圾池了,现在村子修了健身娱乐的场所,每天凌晨和傍晚有很多人来锻炼。到了晚上大家又扭起了大秧歌。每天都高高兴兴的。

我美丽的老家啊!你越来越美丽,这是许许多多老家人的贡献,我长大以后,一定要努力学习。把你建设得更加富饶。

篇14:老家的变化作文

一、老家的楼房

以前,郫县的楼房屈指可数,一条街上只有两三座楼房,大家都住平房。可如今却大不相同:整齐的楼房、矗立的百货商场……远处,建筑工地的响声响彻云霄;近处,新盖的大楼正在剪彩……在新年的鞭炮声中,老家的楼房仿佛也在欢庆,企盼新一年里有更多朋友。

二、老家的交通

这次回老家,第二个让我耳目一新的是老家的交通。以前,从郫县到成都市里要走1个多小时,而且是“自古华山一条道”。如今,从成都到郫县修了轻轨,而郫县也新修了几条又阔又长的柏油马路……最让我大开眼界的是:一进村,昔日的土路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条笔直的水泥路……

三、老家的绿化

老家的变化令我感触最深的是老家的绿化。从前,村里的空地垃圾满地。如今,这种景象已经一去不返了:原来的臭水沟变成了清澈见底的小溪。春天,小树长出来嫩芽;夏天,长出了浓密的枝叶;秋天,果实缀满枝头;冬天,小树银装素裹,好像在沉睡。

篇15:老家的变化作文400

儿时的记忆,今日已经面目全非,高高的住宅,气派的办公地,宽宽的马路,和东南西北包围着县城的公园,一个崭新的城市,更本不象个小县城,很时尚,也很温馨。

我的老家是一个煤炭基地,大大小小的煤矿分布在县城的周围,原来环境很不好,拉煤的车把路压的坑坑洼洼的,黑灰弥漫在空气里。

而现在建设文明县城,扩了路,栽了树,引了水,治理的有模有样。一下高速,通向县城的外环路就很美,中间挖了河道,栽了树,真的是小桥流水,绿树成荫,这条路修了很长时间,现在还没修通,还得绕一下才能上去,这是因为在架天桥,据说今年的国庆节剪彩,通车,我的家就在这条路不远的地方,是在县城的南边,原来是个小村庄,我妈妈曾是这里的小学校长,所以就在这里盖了房子,住了下来,一晃就是四十年了,现在县城扩大南移,我们村已经快成了中心,和妈妈绕了一大圈,更本找不见当年的影子,妈妈指点这说着这里原来是什么什么的,我已经看不出来了,村里的大多数人家都盖了新房子,也有不少小二楼,三楼,不少大门前也停放着汽车,这里的人们过者安逸,舒适的生活。

走上几分钟便来到森林公园,天黑的时候这里的广场放着音乐,人们跳着欢快的健身舞,平时也有几百人,据说人多的时候能有上千人,何等壮观,人们有多喜欢这样干净,舒适,绿树,音乐,灯光,绿草,鲜花的地方。

篇16:把握新变化决胜新四级

变化一:考试各部分顺序调整

四、六级考试改革项目组和考试委员会公布的样卷共分为六个部分,根据考生答题的顺序,依次为:写作测试、快速阅读理解、听力理解、仔细阅读理解、完型填空和翻译。样卷结构、各部分答题时间安排和所用答题卡见表1。

表1

样卷答题时间共125分钟。考试开始后,考生首先在答题卡1上完成写作部分。30分钟后,监考员发试题册,考生在接下来的15分钟内需要完成快速阅读理解部分的试题。然后,监考员收回答卡1。考生继续在答题卡2上完成其余部分试题。因为两大变化之一的考题顺序变化最突出地表现在卷一的写作与快速阅读两部分,所以我们就这两个方面着重做一些分析。

写作考查的是考生的语言输出能力,通过这部分测试,能反映出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从历年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成绩看,有相当一部分考生作文成绩不理想,全国平均分一直在6~8分徘徊,作文部分也因此成为学生失分最多的一项。而即将施行的新四级考试把写作调整到第一部分,更会给考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那么如何从容应对四级作文考试呢?笔者将从考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给大家提出一些复习建议:

1.关于写作词汇匮乏

从考生作文中发现,大部分考生的写作词汇量都仅限于初、高中词汇,只会用一个单词来表达一个概念,比如“高兴”,就只想到“happy”,不会用“cheerful”或“in a good mood”;“喜欢”就只会用“like”,不会用“be fond of”或“enjoy”。词汇源匮乏、表达单一,致使阅卷老师很难从文中找到亮点,分数自然就不会提高。另外无法正确拼写单词,也是影响写作水平提高的“拦路虎”。可见为写作而增加词汇量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考生们应该在平时的练习中总结出一些写作常用词汇,当然背熟大纲中所列出的词汇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关于应试作文中的中式思维

由于考生头脑中还没形成良好的英语表达习惯,因此写作文时总是根据汉语的表达习惯遣词造句、字字对译,在句法结构和语法上经常出错。语法和句型是英语写作的基本要素,作文中的语法错误是扣分比较严重的一项,考生从初中接触英语就开始学习语法,如果单项测试语法知识或概念,一般很少犯错误,但在考查综合能力的作文中,错误就会大幅度增加,写出“I up to the university 18 years old”、“women are half side sky”等令人啼笑皆非的句子。

要想写出好文章,除了具备一定的词汇基础之外,还要会运用准确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更要学会运用英美思维方式组句成段,所以平时要加强笔头练习,不断巩固提高,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通过这几年对四级作文题目的分析,笔者发现其中描述类应用文体逐渐增多,议论文逐渐减少,考生作文容易出现模式化的弊端。但这也不代表以后的四级作文都是描述文体,笔者认为,以后的作文考题会向多样化,避免模板化的方向发展。从以上分析看,尽管写作要求没变,但这部分的考试难度还是增加了,考生们必须积极备考写作,在考试中有个好的开始,积累信心,才能决胜全局。

考卷第二部分安排的是快速阅读,也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新题型。快速阅读要求考生在15分钟内阅读完一篇1200字左右的文章并做完其后的10道题,其中前7道题是判断正误,后3道题是填空,答案基本都是原文中出现的原词。快速阅读的技巧在于通过对逻辑关系连词的把握,理清文章发展脉络、快速把握文章主旨、略读和查读以对文章后的题目作出有效判断和填写。另外考生在平时训练的时候,要坚持泛读一定量的文章,并注意通过对逻辑关系、标点符号乃至一些特征语言信息点的快速浏览,把握文章发展主线。

变化二:听力分值加大

第三部分是听力测试,听力的分值比例将由原来的20%提升到35%,体现了四级改革的目的之一,即把以前以阅读为主的测试,转向以听说为主、兼顾读写的测试体系,避免出现“哑巴英语”,以提高学生的英语交流和沟通能力。

短对话

短对话部分由原来的10题减至8题,共8分,样卷中的8道题全部摘选于以前的旧题,说明这部分题型的出题思路和以前相比没有太多变化。考生只要掌握四级短对话中常出现的题型、把握每种题型的做题关键,在听题时看清选项、确定题型,就可以轻松应对。下面来看看短对话的题型分类:

1.人物动作行为题

选项特征:动词原形或带to的不定式

典型问题:What is the man going to do? What does the man suggest the woman do? What will the man most probably do?

做题技巧:抓对话中的动词,原词作答或在选项中找同义替换。

例:样卷12题

W: I'm going to Martha's house. I have a paper to complete, and I need to use her computer.

M: Why don't you buy one yourself? Think how much time you could save.

Q: What does the man suggest the woman do?

A) Save time by using a computer.

B) Borrow Martha's computer.

C) Buy her own computer.

D) Stay home and complete her paper.

正确答案是C。

2.判断人物职业题

选项特征:选项都是职业名词

典型问题:What does the man do?

What is the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

做题技巧:首先抓住场景词汇,确定场景;其次一定要抓准说话人的语气,以判别身份。

例:样卷14题

W: Mr. Watson, I wonder whether it's possible for me to take a vacation early next month.

M: Did you fill out a request form?

Q: What is the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

A) Teacher and student.

B) Manager and office worker.

C) Doctor and patient.

D) Travel agent and customer.

正确答案是B。

3、数字计算题。

选项特征:选项都为数字,常考价格和时间运算。

做题技巧:听数字、记笔记、熟悉和差倍数的关系。

4、对话主旨题

选项特征:名词或动名词结构。

典型问题: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做题技巧:听清第一个人的话,因为其含有主题,第二人的话则是补充。

例:样卷16题

W: Wow! I do like this campus: all the big trees, the green lawns, and the old buildings with tall columns. It's really beautiful.

M: It sure is. The architecture of these buildings is in the Greek style. It was popular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 here.

Q: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 An art museum.

B) A college campus.

C) A beautiful park.

D) An architectural exhibition.

正确答案是B。

5. 意义解释题

选项特征:四个选项全部是长句,而且很有可能四个选项的主语是相同的。

典型问题:What does the man mean?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is con-versation?

做题技巧:把握说话人的主要意图。正确答案往往是原文意思的推理,而干扰项中通常含有对话中的原词。

例:样卷11题

W: Simon, could you return the tools I lent you for building the bookshelf last month?

M: Uh, well, I hate to tell you this... but I can't seem to find them.

Q: What do we learn from the convers-ation?

A) The man hates to lend his tools to other people.

B) The man hasn't finished working on the bookshelf.

C) The tools have already been returned to the woman.

D) The tools the man borrowed from the woman are missing.

正确答案是D,missing是原文意思的推理。

长对话

新四级样卷中增加了两篇长对话,出题模式类似于现行托福考试中听力的Part B,每篇3~4题,共7题,分值比例为7%。长对话中涉及的话题和场景与短对话相关,比如样卷中Conversation Two的话题范围和词汇就是图书馆场景。

在这里考生们要注意总结四级听力常考的十大场景:学习选课场景、打工场景、天气场景、看病场景、图书馆场景、租房场景、交通出行场景、餐馆场景、减肥场景和邮局场景。英语是一种模式化的语言,在固定的场景里出现的词汇和表达也相对比较固定,平时注意按照场景记忆高频词汇和习惯表达,在四级听力对话部分可以达到未听先知的境界。

段子题

段子题(passage)仍为3篇,共10题,每篇3~4题,分值比例10%,样卷中三篇文章均选自历年真题,这部分的出题思路没有任何变化。

复合式听写

复合式听写中词汇听写由原来的7个增加至8个,每空0.5分,句子听写仍保持3句不变,每句2分,复合式听写部分总共10分。从样卷上看,复合式听写在命题上体现出一种趋势:词汇考查变难,后面三个句子的听写难度有所降低。词汇听写中的8个词,仍然是以考查实词为主,尤其是名词、动词是重中之重,但词汇难度明显提高,如officials、negotiate、competition、exchange和 environ-mental,很多同学对这些单词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看起来认识,听起来未必熟悉,所以平常背单词时,应该多注意单词的发音,树立听觉形象。而句子听写难度有所降低,需要填的内容在上下文中就能够找到对应。比如样卷第45题:

Russia had signed the Kyoto Protocol, but has not yet approved it. The agreement takes effect when it has been approved by nations that produce at least 55 percent of the world's greenhouse gases. (45) (答案:But currently, nations producing only 44 percent have approved the Protocol. Russia produces about 17 percent of the world's greenhouse gases.)

上一篇:导数的概念试题含答案下一篇:空乘自我介绍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