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老家的优美诗歌

2024-05-06

描写老家的优美诗歌(精选16篇)

篇1:描写老家的优美诗歌

秋天来了

风推着金黄

一路念念叨叨

惹恼的金黄猛然低头

扑进长满双茧的老手

枝头的叶耐不住寂寞

含着湿润的雨露相互送吻

一片一片。片片传递

红,绯红,占领上空

试与晚霞分红妆

南飞的.雁阵

用一双双翅膀掀开微凉的水面

一尾鱼摔起一声响

古胴色的皱褶若涟漪荡漾

余晖下,摇曳多姿的芦苇

把一首渔晚曲送出了门

篇2:描写老家的优美诗歌

一、白居易(唐)《春题湖上》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二、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

三、冯延巳《谒金门》

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捋红杏蕊。

篇3:让优美的描写扮靓你的写作

描写就是用色彩鲜明、立体感强、生动形象的文字语言把表述对象的状态, 生动、具体地描绘出来, 给人以栩栩如生、身临其境之感。它是一种“形神兼备”的表述方法, 是记人、叙事、写景类文章的主要表述方法之一。什么是描写?描是描绘, 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

写文章, 只有通过描写, 才能做到“绘声绘色”、“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历历在目”、“惟妙惟肖”。这是因为作者通过具体的形象化的语言写人、状物, 把客观对象写得有声、有色、有昧、有形, 使人有亲临其境、如睹其人、如闻其声、如嗅其味、如见其色、如历其事的感觉。

最近学习的美文《三颗枸杞豆》就运用了生动细腻的描写。写自然环境, 生动细腻;写人物外貌、动作、神态, 细致传神。

自然环境描写, 又称景物描写, 是对人物活动的自然景物进行的描写。

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有:

(1) 写景衬托人物心情;

(2) 写景点明时令、地点;

(3) 写景表现人物关系;

(4) 写景表现人物性格。

例如:课文写小山沟:“我的故乡是一个小山村, 有山有水。尤其是门前的山沟, 长满了各种各样的树木, 里边还有小松鼠、小兔子……山谷里的树林成了我的乐园。”形象地表现了这里是“我”的乐园, 同时也表现了大自然对一个孩子的吸引力。

“一只大花蝴蝶冒冒失失撞在我额上, 又慌慌张张飞走了。”“大花蝴蝶飘飘荡荡落在一朵蒲公英上”既写出大花蝴蝶飞的状态, 又写出“我”的贪玩。

太阳“这时, 太阳快要西沉。透过林隙, 我看见它像一个红色的车轮, 就要滚进西边的山沟里去了”等这些自然环境的描写生动、细致, 极富感染力、表现力。

人物描写主要指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 细致传神。

“那人慢慢地站起来, 手里拄着一根桦木削成的棍子, 微风吹着他颤颤摇摇的身体, 似乎一根根筋骨都能从衣服外面数出来。那两只眼睛, 像开得大大的窗户, 嘴唇发紫, 像成熟的桑葚。”细致描写了三叔的动作、外貌, 突出了瘦弱、有病这一特征。

“说到这里, 他的眼睛闪射出一种异样的光辉, 瘦瘦的脸颊上升起两朵红晕。”通过对神态的细腻描写, 从中我们体会到仔细观察后有所发现的兴奋。

“我小时想做一个建筑师, 但又讨厌建筑学上那些个复杂的公式, 就放弃了。这一摞书, 是我第二个理想, 想当一名作家, 写了几篇稿子, 寄出去被退回来了, 我又灰心丧气, 不干这伤脑筋的事儿了。这一棵树, 是我第三个理想, 想当一名生物学家, 后来又觉得生命的起源、遗传和变异、蛋白质的人工合成等问题竟是那么复杂和渺茫, 我又颓唐[颓唐 (tuítánɡ) 精神萎靡]了。第四个理想还没有建立, 命运忽然对我说:‘算了吧, 你该回老家了!’”

从三叔的语言描写里我们可以体会出他总结出的自己一生的教训和悔恨:遇难而退, 一事无成。

“是呵, 有点烫手, 还得费点力气。但把它一捉到手, 就变了, 变成一个圆圆的金盘子。里面放满了五彩的宝石。太阳的光芒都是从这些五彩的宝石上放射出来的, 所以才这么亮。”

三叔和“我”关于太阳的对话意味深长, 告诉我们要真正做到捉住时间、捉住生命是不容易的, 是要付出努力的。但只要我们捉住了时间, 生命就会变得有意义、有价值。

因此, 我们想让自己的文章内容充实, 言之有物, 立体感强, 充满诗情画意, 语言生动流畅、表现力强, 就离不开对自然环境、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做细致的观察, 生动细腻的描写。

摘要:描写就是用色彩鲜明、立体感强、生动形象的文字语言把表述对象的状态, 生动、具体地描绘出来, 给人以栩栩如生、身临其境之感。它是一种“形神兼备”的表述方法, 是记人、叙事、写景类文章的主要表述方法之一。什么是描写?描是描绘, 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

关键词:观察,描写,写作

参考文献

[1]《文章写作原理》, 管金麟, 河南大学出版社。

篇4:描写秋天的优美诗歌

老家菊花盈盈灿烂

今晨,满目苍凉

秋风冷冷潇瑟

云淡风清的秋

天空旷寂

一丝丝风吹过

淡淡的云烟化作缕缕思念,飘入心底

清晨散步于青山绿水旁

湖边的大树枝头,花,又落了

落花飞舞

划出一圈圈花的旋律

慢慢地静静地

飘落在我的手心里

残留的余香

轻轻萦绕在指缝间

那已逝的夏的灿烂气息

在这落花飞舞里旋出自己的最后辉煌

不期然里

一场小雨,打散了这幅落花轻舞的美丽画面

秋意,终于布满了这个城市里

看着这落花随风飘零

心情如同随着忧伤飘散在这风中不知何时起

是怜惜着这落花凋残?

还是叹息自己的命运是否也会如它?

此时,心是平静的

心湖惊不起一丝的涟漪

落花入眼,是落入了心里,化成一道明媚的伤

风停雨亦停

这个早晨过去了

带走了所有的夏的繁华

此时的这个季节

突然变得如此的寂寞

花已沉沉的睡在大地母亲的怀抱里

那传来的声声叹息

篇5:描写春雨的优美现代诗歌

穿街过巷直抵我的窗扉

天空又下起淅沥小雨

驻足窗前,不饰妆容的我

一夜无眠,珠泪横流

坚毅、温暖的你曾是我的全部

而我却要选择离开你

怅惘疼痛的心犹如被钢刀剥离

遗落在无人的街区

海市蜃楼的恋情

直面纷扰现实是如此的不堪一击

我们有太多太多的问题

我不忍你忧心难堪

更怕冒失任性的我毁了你

无形的鸿沟横亘阻挡我前行

我要沉淀重塑自我

我要纯净无华纵情

外面的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

我的爱恋碎落在初春的雨丝里

作者|晨露,本名王立新

篇6:描写青海湖的优美诗歌

(一)

要说西湖是江南美女的话,

那么青海湖就是高原姑娘卓玛。

西湖,

是江南水乡的一位十分古典的美女,

她的确很美,

从古至今,美了几千年了。

可是,青海湖,

却是一位具有浓郁西部风情,

而又极具藏族特色勤劳善良的姑娘,

她的名字叫卓玛。

她也美,美了不知道多少年了。

西湖,有西子的故事,

西湖,,有白素贞的传说。

而青海湖也有它的历史风韵,

它有文成公主的故事,

王母娘娘的传说。

所以各有千秋,

不必比来比去。

(二)

青海湖的蓝,

蓝得纯净,

蓝得深湛,

也蓝得温柔恬雅。

那蓝锦缎似的湖面上,

起伏着一层微微的涟漪,

像是小姑娘那水灵灵、

蓝晶晶的眸子。

青海湖,

她蓝似海洋,

可比海洋要蓝得纯正;

青海湖,

她蓝似天空,

可比天空要蓝得深沉。

绿绿的草原,

蓝蓝的湖泊,

蓝蓝的天空,

还有白白的云朵。

那白云飘飘像是哈达一样了,

它将祝福送给了,

远道而来的宾客,

也通过他们,

向中国向世界送去了,

青海湖的永远的祝福。

(三)

青海湖,

一个字大,

意想不到的大,

无与伦比的大。

就如同大海一样的大,

虽然没有大海那样宽广无比,

但是它拥有大海一样的,

气魄和胸怀。

再说了,在西部,在高原,

这样大的湖泊,

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在中国西部,

什么都大,

大漠、大山、大河、

大峡谷、大戈壁、大草原,

还有就是大湖泊青海湖了。

它很好的诠释,

演绎亮丽了这一特色。

到青海湖,

你就知道中国西部,

有多大了,

大的让你眩晕,

令你窒息。

(四)

曾经领略过西湖的妩媚、

东湖的清丽、

南湖的辽阔,

以及鄱阳湖的帆影、

玄武湖的桨声、

昆明湖的笑语……

我幻想着,

当年大自然,

在创造青海湖的时候,

一定毫不犹豫地甩下,

那些精细的刻刀,

酣畅淋漓地挥舞着,

最大的画笔,

一抹黄,一抹绿,

一抹蓝……尽情泼洒。

因此,留下了这,

没有丝毫粉饰和雕琢的湖,

留下这粗犷的美,

自然的.美,质朴的美。

漫步青海湖,

仿佛又响起了,

在那遥远的地方,

这首耳熟能详的西部情歌。

姑娘卓玛也许又转过身来,

回眸一笑了吧!

不管有没有卓玛姑娘在,

那微笑却永远在高原传扬。

青海湖,不就是卓玛吗?

它永远在笑着,

永远那样美丽,

那样迷人。

(五)

看看那美丽的湖水吧,

湖边金黄金黄的油菜花,

在蓝天下像是地毯一样铺展开来,

湖水蓝的令你心跳加快,

激动的不得了,

而且有的地方简直就是青绿色,

青绿的令人发指。

而油菜花又是金黄金黄,

金黄的令人无法想象。

蓝色与金黄色交相辉映,

青绿色与金黄色又对比鲜明,

的确恍若仙境了,美不胜收。

青海湖的水没有大波大浪,

更没有惊涛骇浪,

象一块温润晶莹的巨大宝石。

平静爽滑,

安详恬静,

应了温柔如水这句俗语。

无论什么人,

即便有再多的忧烦,

再暴躁的情绪,

再不安的心境,

来到青海湖安静温馨的怀抱,

心态也会平缓安定下来,

变得心平气和,

波澜不惊。

你的心仿佛被这静谧安详、

舒缓柔和、

温情脉脉的水波所融化,

化为湖中一粒水滴,

一道柔波,一泓淡蓝……

你会在它温柔的怀抱中陶醉……

安睡……溶化……

(六)

倒淌河的水,

满载着古老而优美的传说、

挟带着文成公主的相思,

和离愁百转千回地流向青海湖。

穿过日月山口,

放眼望去,

竟不知何处是天际?

清爽的山风吹透了,

身体的每一个关节,

湛蓝的天空、

漂浮的白云几乎伸手可触,

如茵的绿草犹如柔美的锦缎,

铺开在绵延起伏的山峦上。

漫山遍野的经幡迎风招展,

轻轻诉说着远古的文明,

与神秘的传说。

平坦笔直的“天路”无限延伸,

在远处与天相接,

雄浑的歌曲在耳边回响: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哎……

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

从此山不再高路不漫长,

各族儿女欢聚一堂。

我独自默默地伫立着,

任大脑在美中陶醉,

任心潮在美中起伏。

我曾经领略过西湖的妩媚、

东湖的清丽、

南湖的辽阔,

以及鄱阳湖的帆影、

玄武湖的桨声、

昆明湖的笑语……

可是此时,

我却被青海湖的质朴所震慑,

原先那些华丽的感慨,

被一股大自然的魅力所推翻了。

(七)

青海湖的确是神秘的,

也是神奇的。

它是高原明珠,

是青藏高原上的蓝宝石。

不知是谁的呼唤,

在这里千年的传响着,

不知是谁的期盼,

在这里千年的传递着,

也不知是谁的思念,

在这里千年的流淌着。

它就这样从远古,

走到了今天,

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

日夜不停的流淌,

它依旧那样的,

蔚蓝、美丽、迷人。

这里的一切是大美的,

天真的、澄净的,

就像高原上空,

飘过的白云,

丰富而单纯,

篇7:诗歌中的景物描写

在这里的“景物”是指自然景物和某些器物、动物,还有某些场景,而“描写”也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描写,现代汉语的描写和叙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叙述),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描写)。层层的叶子中间点缀着些白花(叙述),有袅娜的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描写)。但是由于受字数、押韵等的限制,古诗歌中的描写一般分为三种情况:一、基本同于现代汉语的描写,如,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二、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叙述,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三、仅仅用一个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也算描写),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在这里我们要谈到中国古典诗歌中一种非常特殊的修辞方式(或者说是一种奇特的句式)———列锦,即全句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里面没有动词或形容词谓语,却同样能起到写景抒情、叙事述怀的效果。

以上说的是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明白了什么是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我们再来看高考题在诗歌中的景物描写上的设题角度,具体说来,一般分为下面三个角度:一、描写的景物特点是什么;二、诗歌是怎样写景的;三、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下面我们就从这三个角度结合实例来分析一下。

一.描写的景物特点是什么

这一问题可以层层深入地来提问:诗歌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诗歌描写了哪些意象———创设了怎样的意境(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诗歌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此类问题可以从下面角度来考虑答题:先将诗歌中的景物一一列举,再总结其共同点,如都是冷色调的景物,都是早春时节的景物等,然后结合诗人情感看意境特点,如凄清、荒凉等。即:景物+景物特点+意境(氛围或者画面)+情感。我们可以从画面色调来推断意境特征,进而把握诗人的情感。一般说来,如果画面色调是鲜活、明快、昂扬向上的,那意境就是优美、恬淡、闲适的,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就是愉悦的;如果画面色调是阴暗、凄冷、低沉的,那意境就是萧索、凄迷、荒凉的,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就是忧伤的。当然,也有例外,有时诗歌中也会出现以乐景衬哀情的例子。

二.诗歌是怎样写景的

这一问题可以变形为:诗歌是怎样描写景物的———诗歌是怎样来营造意境的———诗歌是怎样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诗人情感的。此类问题,实际上是在考查表现手法,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考虑。1、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等);2、写景的顺序(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由夜晚到白天、由乐景到哀景等);3、写景的角度(由视觉到听觉、由声到色;4、用笔(大处着墨、粗笔勾勒、工笔细描等);5、描写的手法(动静结合、虚实相映、有声衬无声、侧面描写衬托、想象和联想等)。以上方面诗歌中有几条就回答几条,在回答景物描写手法时,因为这些景物都与作者情感有关,所以有时要考虑景物对情感的烘托和渲染作用。

三.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此题也可变形为:这首诗在情和景的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分析景与情的关系,就要明确景与情的结合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示例: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诗中两处描写自然景物,其作用有何异同?

答案:都采用了衬托手法,前者写红叶青山的美景,以明丽的色彩反衬别离之愁,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别离的难忍。后者写满天风雨凄凄、暗淡的景色,正衬黯然神伤的别离之情。

以上仅是诗歌鉴赏的一个方面,虽然是一个重要的考点,但是仅仅掌握这些还是不够的,同学们还要注意学会其他的切入角度。

参考文献

[1]、黄焕英诗歌景物描写学习方法指导工业《学园》2012.7

篇8:描写青春优美诗歌

青春是快乐的,是忧伤的,是幸福的,还是苦涩的……

青春承载着我太多的梦想,太多的希望,埋于学习,沉静于思考

于是忘了快乐该怎么定义

是友情天地,是一个人独享的孤独寂寞,还是望着窗外的柳树发呆,春去秋来,花落花开,暗自神伤

亲人的离去,父母的艰辛,姐姐的失恋而难过

尝初恋的幸福,品二人世界的.神秘,不被任何人祝福的爱情,在他毕业后就夭折了

看飞鸟划过天空,不留任何痕迹,就像你一样,一去不复返,这是你给我最深的伤……

一抹绿意,一屡清风,一个微笑,一个季节

都让我想起曾经有过的画面

有人说时间可以淡忘一切,而它却加深了我对你的思念,一个眼神,一个微笑……

不知过了多久多久

记忆模糊了你的样子,你的容颜,关于你的一切一切,忘了在哪里

在哪里看到过你

只记得有一个人永远停留在我胸前第二个扣子里

风过后是一屡清凉,你过后是什么呢

是我青春最明媚的忧伤

青春啊青春

忘,你说我怎能忘

篇9:描写冬天优美诗歌

如昨夜遗失的露水

从清晨到黄昏

有多少雨滴,就有多少

诗意的白,对着泥土,落花和流水

把梦拆开,你的背影凌乱,眼神

落寞成干草,话语堆砌成密不透风的墙

我温柔的手只能背诵——

“风景旧曾谙”,“春来江水绿如蓝”

有风的夜晚

听一支曲子就能到天亮

夜的上部想你的好

夜的下部想你的坏

爱情的辞典上

是荆棘和鲜花的缠绵

是词语和词语喘息的失语

而我,是你的偏旁

在梦里写着同一个字到天亮

春色三分

一分用来想你,一分用来梦你

最后一分

篇10:老家的院子的优美散文

来城里十年了,母亲的梦里却依然只有老家的模样。又一年春回大地,邻家的婶子来电话说怕我家院子今年荒掉,想用来种一点油葵,让我们去看看。

当年离开老家,我们走得仓促,父亲突然生病,一家人顾不得望一眼苦心经营二十余年的院落,就来到城里的医院苦苦留守等待,然后在城里的家里照料父亲。父亲走后,母亲就一直住在城里,只有老家有大事情才回去。

车行驶在故乡的河堤上,远远望见我家的香椿树挺拔地伸展着枝丫,两个主杈之间还绑着父亲当年攀树采香椿留下的梯子。每年的这个时候,父亲手里举着一根绑着铁钩的竹竿敏捷地采下一把把嫩嫩的香椿叶子,我们在树下仰头接着,用这些香椿拌豆腐、烙馅饼、炒鸡蛋。

香椿树下就是我家的院子,最初分得宅基时,房前是一处低洼的大坑,父亲利用工作之余和母亲用一辆小推车,不知用了多少个白天黑夜,用一车车的土填平大坑,平整出这片院子,不大的院子从此就成为我家的菜园。

每年谷雨前后,冬天冻结的土地微微返浆,踩上去有一些松动,父母在院子里翻挖、整地、做垄、下肥,把小院布置成一块块整齐的菜畦。韭菜是宿根的,每年都生长在这里,这时开始抽出嫩嫩的绿芽,旁边栽上绿油油的小葱,点上菠菜、豆角、黄瓜、西红柿、茄子的种子,等它们慢慢发芽。黄瓜和豆角长出了长长的丝蔓,我买来了竹竿给它们搭上架子,这可是技术活,由父母来干,我只负责清除菜畦里的杂草。秋天的水萝卜,冬天的白菜,院子里始终满目葱绿。

院子中间的水井,水井前面是一条纵贯东西的“干渠”。我和姐姐一下一下地压动水井的长柄,凉丝丝的净水流进前面的水池,顺着干渠缓缓前进,需要为哪畦蔬菜浇水,就在畦头挖一个口子,顺便把挖下的泥土挡住住水流向前的脚步,使水折向菜畦,滋养着那些秧苗的幼芽。后来用上了机井,压水井始终没有拆掉,立在院子中间。

院子的东边墙角一座高高水箱默默地站着,那是邻家的二叔把一个被人废弃的水箱运回家里,打好基础,注满井水,留作几家人共用浇灌菜园。记得安装的时候,邻居及家人共同动手,像一个大家庭,这座水箱也使得邻里关系更为紧密。挨着菜畦的地方是一座地窖。小时候的冬天,父亲在这里挖一座一人多高的深坑,上面摆上横木,铺上玉米结,盖好土,就成了一座菜窖,下面储藏着供应整个冬天的白菜,我和小伙伴们在上面蹦蹦跳跳,模仿着一出出“地道战”。后来用砖垒砌固定的地窖,不仅仅是白菜,许多过冬的蔬菜都放到里面。地窖四周几株挺拔的果树,春天的时候满树的.梨花,大串的樱桃花;夏天的时候,葱茏的果树遮出一地阴凉,我们拽着树枝忙不迭地往嘴里捡拾桑葚,拽得两手发青,吃得满嘴乌黑,红彤彤的柿子害得我们踮起脚尖也够不到,硕大的石榴压得枝条一颤一颤的。菜园的四周,高大的苜蓿树上粉色的花挤挤挨挨,盛开的月季引得蜂飞蝶舞。晚上,拿一把椅子,坐在阳台上听单田芳说着评书,或者静静地听院子里嘶嘶的虫鸣,美妙极了。

老家的院子承载着我们的欢乐,幼时姐姐在院边划出一块空地,用树枝做成一圈栅栏,里边栽上一些花草,归她自己管理,不允许我靠近半步。我在干渠的末梢挖出一个水坑,妄想給它蓄上水,放进几条小鱼,没想到转眼之间水干鱼亡。

那时的母亲拖着病躯,从院子里割一些韭菜,收一筐小葱,推着到集市上去卖,贴补一家的生计,后来条件好些了,菜园的收获也年年丰收,除了自家享用,也经常有邻家临时来客,摘一把豆角,割一捆韭菜,母亲总是亲手帮忙。父亲退休了,每天约老友在家里吹拉弹唱,母亲烧几壶开水,泡一壶清茶,大家唱累了,到院子里摘一个黄瓜豪放地嚼着,那时的院子里没有寂寞,充满着浓浓的亲情、乡情。

婶子还是那么热情,这么多年,也亏得她帮我们照看老宅,我们走后,给她留下钥匙,有人租住时帮忙联系,没人住的时候在锄锄园子里的草。我们打开院门,已经犁好的垄沟平行地排列着,即将撒下种子,尽管那时的菜园已经不在眼前了,但听着婶子的介绍,我看到了母亲脸上的笑容。

篇11:描写老家的优美诗歌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描写, 首先要了解有哪些常见的鉴赏角度, 主要是多角度描写——正面描写中光影色彩的渲染和侧面描写中的衬托、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色彩渲染、远近高低观察角度的变化等。各种手法之间可能有交错运用的现象, 具体方法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色彩的渲染、观察角度的变化。

一动静结合

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 可以动静结合, 也可以以静写动, 以动写静, 以动衬静。动静结合往往与衬托相关。

例如,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 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 “挂”字化动为静;王维的《鸟鸣涧》中“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用花落、月出、鸟鸣的动态景物突出了春涧的幽静;王籍的《入若耶溪》中“蝉噪林愈静, 鸟鸣山更幽。”也是以声写静, 以动衬静;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是以动写静;王维的《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描写皓月当空, 青松如盖, 是静景描写, “清泉石上流”山泉清冽, 流泻山石之上, 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 流势增大, 从石上流过, 淙淙有声, 以动衬静, 反衬出了山中的宁静。

二虚实结合

诗歌中, “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像、实事、实境, “虚”是联想、想象或梦中的情景。二者互相联系, 互相渗透转化, 可以达到虚实相生的境界, 丰富诗中的意象, 开拓诗中的意境, 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

例如,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就是想像中美好的仙境, 属于“虚”的内容。

欧阳修的《踏莎行》, 上阕写实, 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阕写虚, 通过描写“行人”想象妻子凭栏远望, 思念“行人”的愁苦之景, 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李煜的《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中的“雕栏玉砌”“故国”是回忆中的景物。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春风十里”, 实景是“尽荠麦青青”, 昔盛更显今衰。

想象是虚写的关键, 虚是为实服务的。柳永的《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设想别后的情景:一舟离岸, 词人酒醒梦回, 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 一弯残月高挂柳梢, 想象中的别后凄凉景象倍增眼前断人肠的离愁。

三色彩的渲染

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 也可以反衬思归的感伤。常常起到以乐衬哀的作用。

例如, 杜甫的《绝句》“江碧鸟俞白, 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浓彩重墨也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 山青翠, 花红艳, 鸟翎白, 碧波绿, 景象清新赏心悦目, 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

骆宾王的《鹅》“鹅、鹅、鹅, 曲颈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鹅洁白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 红掌拨动, 绿水泛波, 红、白、绿三色对比有寒有暖, 鲜明而协调, 在蓝天白云之下, 在绿草如茵的碧水、清澈见底的池塘边, “白毛”与“绿水”比美, “红掌”与“清波”争胜, 多么绚丽的画面, 多么富于童趣和生活气息。真可谓状物如在眼前。

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描写了刚抽新芽的柳枝, 成双成对的黄鹂, 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 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 构成了绚丽的图景。

白居易的《忆江南》中“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是通过红日映花衬水增加了色彩的明亮度, 追忆江南美景。

四观察角度变化

看同一景物, 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 角度不同, 俯视, 仰视, 远眺, 近看, 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 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 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 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例如, 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头两句写了秋山远景, 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 后两句描绘的秋山近景。

又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此诗是作者游观庐山后的总结, 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 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 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 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 谈游山的体会 (心中所想) 。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 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 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的局部而已, 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 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 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世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 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 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 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 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 摆脱主观成见。

五结束语

在历年的高考试题中, 对景物描写的作用的考查类型主要有:景物描写 (季节、时令、地域等) 、场面描写 (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 、色彩描写。鉴赏时的基本思路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 挖掘其深刻的社会属性 (即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试题类型主要是根据景象 (意象) 特点或描摹诗歌图景等来剖析作者思想情感。

篇12:老家的大柳树优美散文

在我老家的宅基地老井旁,栽植有一棵与老井几乎同龄的柳树,毫不夸张地说,它是我们新庄1960年建村以来树龄最长、树干生长最粗、树冠覆盖面积最大的一棵树。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我记事起,在这棵大柳树下,发生过许许多多故事,它见证了我们村庄从小到大整个变迁过程。它的成长过程就是我村成长的一个缩影,至今回忆起来,往事历历在目,同时,也勾起了我和这棵大柳树之间的特殊感倩。

当年栽植这棵柳树时我记得我家的房屋的右侧是生产队盖的三间仓库,大柳树、老井正处于我家住房与仓库房中间正前方十余米开外。那时村庄刚建立只百十口人,大柳树位于全村中央偏南位置,又因为这里有集体的水井和仓库在此,生产队5个干部的办公室也在此,所以,我家和仓库门前空地柳荫下,井台旁,就自然成为全村人开会集会的地方,往大的方面可以说,这里既是仓库重地(其实没多少粮食)兼保管室(集体农具),也是办公室、会议室、文化室,大柳树下,就成为名副其实的会场、饭场、娱乐场,是全村最热闹的地方。

每逢夏天的夜晚,皓月当空,凉风习习,隔三差五,生产队长就先到我家,找我父亲汇报商量工作,大柳树下常常成为议事的地点,当然,由我家提供板凳坐。必要的时候,还要召集全村男女劳力白天开会,会场就选择在大柳树下。那时柳树的树荫并不大,可它是全村栽植最早生长最快的树,比起后栽的桑树、槐树、椿树、楝树、杨树等,它还是唯一树干粗、树叶稠、树冠大,遮阴好,所以,以后只要开大会,队长不说改地点,社员们就会不约而同地来到大柳树下,来早的脱鞋一只,往自己屁股底下一垫,席地而坐,相互聊天,而队长讲话就站中间,渴了打井凉水喝几口,热了,自带蒲扇扇一扇。这时,大柳树俨然是这些人的知心朋友,一阵阵风摆柳枝的簌簌响声仿佛听懂了他们的心思,以自己的方式来回应这些人的诉求。这样的局面一直持续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经营权下放到一家一户后,我家的大柳树下再没有全村群众聚会的场面出现,而我们前后两排人家的饭场仍坚持了下来。

说它是饭场,一点儿也不为过。有一首打油诗当时很流行:“豫南人真是怪,睡觉两头拽(平时不一顺头睡觉),吃饭串饭场,做馍像鳖盖(锅贴杂面馍,一种面食)”。其中“吃饭串饭场”是河南南部民间农村的一种习俗,就是邻里之间吃饭不避讳,一日三餐总是端着饭碗围成一个圆场,各自可交流吃的主食内容,这就叫饭场,反映了邻居之间关系融洽,其乐融融。在饭场里,边吃边谈,道听途说也好,奇闻异事也罢,包罗万象,无话不说,既可交流思想,理顺情绪,加深感情,又可获得外界信息,有困难及时相帮,有好事共同分享,是浓浓乡情表达的平台,是家庭邻里团结的象征。因此,我理解串饭场有积极意义,是农村乡下的一种传统习俗,现在这种交流形式近些年也逐渐在淡化。在我家的大柳树下,做饭场位置适中,前前后后,左左右右,谁家吃啥饭,谁家先吃饭,谁家后吃饭,天天是约定成俗,到饭场一看便知。也有小孩子看中了人家的饭好,就直截了当地向人家碗里要,此人不但不生气,还感到很高兴,认为自家的饭做得好吃,有时还撺掇到家盛一大碗,这时就可看到乡下人很厚道,不讲究。凡串饭场者大多是蹲着吃,少部分是坐着吃,边吃边聊,非常快乐。从某种意义上讲,吃饭场也可以说是群众情绪和社情民意的晴雨表,家庭关系好坏的计时器,邻里团结和睦与否的风向标。

说它是娱乐场,一点儿也不虚言。大柳树首先是我和同伴的玩伴,我们一年四季都会像猴子一样在它身上爬上爬下,它一点儿也不烦恼。我这个人称爬树猴的爬树本领就是在大柳树身上炼成的,有时还和伙伴们开展比赛,看谁爬的又快又高又不被摔下。大人看着我们正在爬树,担心一失手会有啥闪失,就阻止不让爬,可是,一转眼的功夫,“嗤、嗤、嗤”,又上树了,不知是运气好,还是技术高,记忆中爬树无数次,我从未摔着过。爬树的游戏玩腻了,就换着法子在大柳树上取乐子,就是每逢春夏秋三季,当细细柳枝丝条婆娑、弯弯柳叶青翠碧绿或苍黄欲坠之时,我们会折断细细的枝条,连同树叶一起编成圆圆的头箍戴在头上,满村子跑,向大人们炫耀自己美美的头饰,每当有人夸耀时,心里就美滋滋的,像喝了蜂蜜一样甜。有时,还会学大人,从树上削细长而柔韧的当年新发的`嫩柳条,捋掉柳叶,学编柳条篮子柳条帽。有时为了美观好看,还把柳条的外衣脱掉,露出白白的柳条,编出的柳编就非常显眼,非常亮丽。当然,开始学编的柳篮柳帽等歪歪扭扭,很不好看,可是拆了再编,编多了熟能生巧,也就好看多了,我的柳编技术就是在刚上初中时学成的,编出的篮子不仅自家用,还送给我家的亲戚用,在娱乐中不自觉地学到了柳编技艺,难道说不是有大柳树的一份功劳吗?

大柳树下其次是我们娱乐和学习的地方。春天,当暖风拂面柳枝初绽时,我就会爬树取最幼嫩的枝条,用剪刀把它剪成几节,每节一中指长,然后双手握紧,向左右方向使劲拧,把中间的白色柳枝拧动拔出,只留薄薄的柳枝皮,把一头的皮稍微掐掉外层,最后放在嘴里像吹喇叭似的使劲吹响,一手拿着吹,另一只手还不时边捂边放,“呜哇——呜哇——”柳笛声声,音脆嘹亮,每逢此时,那个高兴劲儿甭提啦!夏天,正赶上暑假,我们小学生一边在树下做假期作业,一边在树下玩各种游戏。像两人玩最简单的是下土棋,比如“憋死牛”、“蚂蚁上山”、“下大方”。复杂一点的下军棋、下象棋,下跳棋。可以利用夏季吃掉的杏核、李核、桃核等,玩“崩杏核”、“砸桃核”、“砸李核”、“抓七子”。还可以三至四人玩打扑克中的“武松拿炸弹”、“争上游”、“打对门”、“斗地主”等。秋天,白天我们在大柳树下玩捉蛐蛐、斗蟋蟀,比谁捉豆地的蝈蝈叫的响,叫的时间长;晚上,借助皎洁的月光,组织一伙同伴,玩起“捉迷藏”、“挑兵”、“老鹰捉小鸡”等游戏。冬天,当白雪皑皑冰冻严寒之际,我们小伙伴只要是雪住天晴,就会在大柳树下堆雪人,打雪仗;还会搬起一只脚,金鸡独立,玩“斗鸡”、摔跤游戏,一直蹦的摔的满身是汗才肯罢休。

大柳树下农闲时还搭过戏台唱戏、放过露天电影;走乡串村的民间艺人曾经在此玩过皮影、耍过弥猴、锔缸锔锅锔过盆;游乡串户做小生意的曾在此吹过糖人捏过面人,摇响不浪鼓叫卖针头线脑顶针发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队长爱听说书的,他就在农闲的白天和夜晚,请我们邻村绰号“王嘴子”说书匠,在大柳树下给社员说评书《岳飞全传》。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历史上北宋“民族英雄岳飞爱国抗金的故事,开始我听不懂,尽管是在家门口,我听一会儿就瞌睡上床了,可是,在奶奶的劝说下,我坚持认真听了几次,后来居然也听上瘾了,岁月沧桑,风雨如磐,弹指一挥间,几十年过去了,岳母刺字“精忠报国”和“岳飞枪挑小梁王”的故事至今我还记忆犹新,从此也激发我喜爱文史喜爱写作,上中学就偏读文科,追根求源,就是因我听书上瘾所致。后来我跟随王嘴子,只要三里五村夜晚有说书唱戏放电影,我不顾一切也要前去凑热闹,真好。

记不得是上世纪的80年代末还是90年代初,大柳树的树身直径我和二弟合抱过,正好有四臂合围粗,树冠遮阴有半亩多地,可能是风水好,生长极为旺盛。后来树冠已覆盖邻居家的地盘,影响了人家院子的树木生长,本来削枝整杈还可再生长几年,而父亲一贯坚持“睦邻友好甘于吃亏、不做损人利己的事”原则,在邻家并没要求立马放掉的情况下,他还是请了几家亲戚帮助,忍疼割爱把这棵大柳树放倒挖掉啦。后来,很长时间父母都没跟我和二弟讲,还是我回家看不到大柳树了,一问才知树干已被大锯锯成了一大摞宽宽的木板,父亲已打算用它做家具了,尽管我于心不忍,想埋怨几句,可是话到嘴边还是咽回去了。既然树早都变成了木材,再埋怨还有什么用呢?再说,大柳树终究还是要放倒的,只能在心头默默记下它的好吧!

老家的大柳树,尽管你只是属于有生命而不会说话的植物,你不是动物像牛像马那样的生灵,但是在我的心目中,你是我童年的玩伴,你是我的神木。我的成长有你无私的庇护,我的家庭人丁兴旺生活幸福有你的一份贡献,我村的人旺财旺发展快速变化巨大有你作历史见证。

老家的大柳树,你胸怀博大,默默无闻,把一生的绿荫献给了人们,把艰难困苦留给了自己,像天然的一把巨伞,为人们时时刻刻遮阴挡雨。你意志坚强,无私无畏,狂风吹不倒你,暴雪压不垮你,洪水冲不走你,像一位忠诚的卫兵,日日夜夜为我家站岗放哨,悄无声息!

老家的大柳树你像一支蜡烛,在黑暗中挥洒泪水照亮了光明,熬干了孤苦伶仃的自己;你像一位母亲,为了家乡的绿化,孕育出多少根衍繁生命的柳枝,插柳成荫华盈大地!

篇13:春天的老家诗歌

这个世界不属于我

譬如这满地跑的车水马龙

譬如这漫天飞的高楼大厦

这个世道也不属于我

譬如这一把把印有中文或洋文的票子

譬如这一本本盖有五星或国徽的本子

这个世界不属于我

但总有一些事物是属于自己的

譬如老家屋檐下的这一株雨后春笋

就非亲即故、非我莫属

这个世道不属于我

但总有一些东西是属于自己的

譬如田头这一棵返青的小麦

在我的心头就重过了一根金条

城里没的乡下必然有

譬如这年年看着长大的春天

身上没的心里必然有

譬如这心头的旧时月色

今天没的明天必然有

譬如这每天升起的朝阳

还譬如这古老的.蓝天白云

还譬如这年轻的青山绿水

还譬如这亲切的五谷杂粮

还譬如这纯朴的父老乡亲

现在,作为一个邻家女孩

一朵桃花就张开了她红润的双唇

正在与一只早起的鸟儿商量

篇14:月亮老家的诗歌

沉沦的天空

不会出现星光

路灯下的我

注视着街上行走的影子

悠悠回乡路

隔着一层厚厚的雾

时光隧道

唯有火车在穿梭

家与我

其实就是一条线

父母在那头

而我已经被绑在这一头

锥栗花开了

家里最忙的时候

也是我

最容易想家时刻

稻谷飘香

父母早已年迈

渺茫的水田

变成他们人生油画

喜欢家乡的.月

与那静静的夜

父母叮嘱

陪着我过着无数月夜

月光最亮地方

属于心里那故乡

哗啦,水田

总会玉碎银盘在摇晃

月亮最大之时

是躺在老家阳台上

每当月亮升起

老家一直呆在月亮湾

月色醉美瞬间

在童年时光荏苒

哗啦啦,溪流声

夹杂着幼时嬉戏余音

端起月饼吃

总喜欢问妈妈谁圆

妈妈总是笑着说

它与太阳团圆也不多

我把明月挂天上

思念变成梦见它

记住了妈妈说的话

篇15:诗歌景物描写学习方法指导

一各种修辞手法

在古代诗歌中, 借代、比喻、拟人、对偶、夸张等都是常见的修辞手法, 学生应加以重视。在分析鉴赏时, 必须把握修辞效果。因此学生不但要善于发现修辞手法, 且能说明作用。如比喻是为了更形象生动;比拟是把事物人格化, “雁引愁心去, 山衔好月来”。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反问为了强调;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对偶是为了增强诗词的音乐美, 表意凝练, 抒情酣畅, 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

二衬托对比

衬托是有主次之分, 两者相比较一方为另一方服务, 从而突出主要的一方的手法, 它分为正衬与反衬。对比是相并的两方内容相反, 目的在于突出不同点的手法。

如元代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 散作乾坤万里春。”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衬托、对比的手法, 突出了梅花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

三动静结合

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 也可以以静写动, 以动写静, 以动衬静, 还可以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颔联描写皓月当空, 青松如盖, 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 流泻山石之上, 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 流势增大, 从石上流过, 淙淙有声, 以动衬静, 反衬出山中的宁静。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 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 “挂”字化动为静。

四虚实结合

在景物描写中, 虚是联想想象之景, 如回忆想象未来或幻想幻觉之景;实指当前视听之景, 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像、实事、实境。

“虚”主要包括: (1) 神仙鬼怪和梦境, 例如,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就是想象中美好的仙境。 (2) 已逝之景之境, 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雕栏玉砌”“故国”是回忆中的景物。 (3) 设想未来之景,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想象别后之景。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 溪桥柳细, 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 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 盈盈粉泪, 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 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阕写实, 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阕写虚, “行人”想象妻子凭栏远望, 思念“行人”的愁苦之景, 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五声色结合, 绘形绘色

诗歌中把声音和色彩相结合, 构成活泼且又绚丽的一幅幅画面, 景物如在眼前, 富有生活气息。如王维的《田园乐》, “桃红复含宿雨, 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 莺啼山客犹眠。”诗中前两句绘形绘色, 运用色彩美, 展现了一幅美丽图画:红红花瓣上带着隔夜雨滴, 碧绿的柳丝在早晨轻烟中更是迷人可爱。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 成双成对的黄鹂, 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 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且明丽, 构成了绚丽的图景。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 也可以反衬思归的感伤, 如杜甫的另一首《绝句》“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就是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 山青翠, 花红艳, 鸟翎白, 碧波绿, 景象清新, 赏心悦目, 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

六观察角度的变化与远近高低的顺序

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前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 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 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 生机勃勃, 鲜艳夺目, 清新刚劲, 形象鲜明, 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描写要有层次性——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等。苏轼的《题西林壁》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同一景物, 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 俯视, 仰视, 远眺, 近看, 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 变化万千。

七白描工笔

描写景物采用白描法, 是指以简洁、质朴的语言, 粗线条地勾画景物轮廓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绘景, 往往能取得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那么, 白描法绘景有什么特点呢?一是绘景的语言要朴素、简洁, 只寥寥数笔, 便勾勒出景物的特征, 突出景物的特色。二是景物描写鲜明、准确, 它要求的是既简洁, 又传神。

如聂夷中《田家》“父耕原上田, 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 官家已修仓。”这首诗运用白描手法, 寥寥数笔勾勒出父子辛勤劳作、管家修筑粮仓的画面, 表现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工笔是指对事物注重细部, 进行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如苏轼的《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 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采撷生活中的两个小景, 以白描手法加以表达, 融情于景, 构造了一种别有情趣的美感。

此外, 景物描写诗还从多种感官出发, 运用侧面描写, 对景物展开描述, 如白居易《夜雪》, “已讶衾枕冷, 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 时闻折竹声”。从触觉、视觉、听觉出发, 表现夜雪之大。

篇16:描写我的老家的作文

我爱那儿的山,山是那么的高,是那么的绿,让人忘不了它。竹子种满了山,整座山啊,看起来是那么有生机。一年四季都是那么翠。勤劳的村民在山上种了一些茶树,等春天来了,我们就上山去采茶。把那最新最嫩的茶叶给摘下来,放进篮中,交递给大人。风儿不时佛在脸上,暖暖的,使人神清气爽。

我爱去溪边洗衣服,因为在那儿可以一边洗,一边看小溪。两岸许许多多的树木,有高的`,有爱的,长长地枝丫伸出来,拂过小溪的脸颊;树林间长满了各种花草,有红的,有黄的,给小溪穿上了美丽的衣裳。水面上的鸭子,不时低头瞅瞅自己那美丽的羽毛,左瞧右瞧,不时的“嘎嘎”叫两声,也不知在说些什么;水中的小鱼,不时的跃出水面,及其一个个银色的水圈,渐渐扩大,慢慢相交,往岸边荡去。

上一篇:软环境整改报告下一篇:书记不严不实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