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贸融资风险

2024-04-09

钢贸融资风险(共8篇)

篇1:钢贸融资风险

厂商银 ” 业务风险识别与防控在接连出现企业主“跑路”事件后,钢贸行业最近有些风声鹤唳。源自房地产调控和银根紧缩的压力,已经从温州地域性集中爆发开始向单一行业蔓延。

春节前,有着钢贸背景的福建建阳市上海商会名誉会长、原秘书长,上海和煦钢铁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润铭,以及在江苏无锡钢材贸易行业颇有影响力的福建周宁籍老板——无锡一洲集团董事长李国清先后潜逃,留下巨额债务有待清理。

“(他们)出事后,我们这些做正经钢材贸易生意的,也很难从银行借到钱了,钢贸商今年的日子不好过。”一位从事钢贸业四五年的老板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

近年来,一些钢贸商在各地建钢贸市场,打着钢材交易的幌子,循环囤地融资,利用钢贸市场土地增值、房地产投资以及放高利贷等方式,不断弥补融资成本。银行则围绕钢贸市场定制了很多创新的信贷融资产品,为了迅速做大业绩对风险视而不见。

“只要房地产不跌,这个游戏就可以一直玩下去。”一国有大行东部地区分行人士称。但中央一再表明坚持房地产调控的决心,或将中止这一游戏。钢贸商的“跑路”,也或将成为钢贸市场贷款崩塌的一个起点,给银行敲响了警钟。

“目前仍难以估计银行可能蒙受的损失。”上述国有大行人士指出,但更值得重视的,是所暴露出的银行制度性风险与操作性风险,尤其是商业银行基层经营乱象,“如一颗毒瘤,再不割除将终成大患。”

钢贸圈的融资术

到李国清 “跑路”前,据估计债务已高达10亿元以上,其中一半来自银行。

李国清是江苏无锡一洲钢材贸易市场老板,春节前夕携家人潜逃澳大利亚,因债权人发现后对其提起诉讼而东窗事发。

李国清所控制的一洲集团2009年才成立,到他“跑路”前,据估计债务已高达10亿元以上,其中一半来自银行。

目前,一洲集团已经严重资不抵债,在没有确切债务统计结果情况下,已申请进入破产程序。李国清个人和一洲集团公司相关的债权人高达两三百人,所涉案件数十起,将面临在江苏无锡、上海和李本人老家福建多地法院被起诉。

同样面临巨额诉讼的,还有上海和煦钢铁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润铭。早在去年12月,黄即被发现已携家失踪,尽管他在银行的几百万贷款最后由联保单位凑齐还上了,但仍欠下巨额民间借贷,被债权人起诉到上海闵行区法院。

随着这些事件的相继曝光,由房地产调控和银根紧缩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正在渐次倒下,这一次轮到了钢贸商。

事实上,这些“跑路”的钢贸商已经不是单纯做钢材生意的了。

业内人士称,国内钢贸流通企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分化为三个层次。最底层是单一的钢材贸易商,主营产品只有钢材;中间层是注重产业链延伸的钢贸企业,这类企业以钢材贸易为主业,有的还向下游产业延伸,业务涵盖钢材加工、配送、物流等,有的向上游延伸,拥有钢铁企业,直接生产钢材。

“最高层的钢贸企业其实是个空壳,将企业当做一个融资平台——买地买楼放高利贷。这种模式运作好多年了。„跑路‟的钢贸商都是在最高层,他们不断放大资金杠杆,一旦某个环节出了问题,资金链断裂,只好„跑路‟。”一位熟悉钢贸业运作的驻沪担保公司人士称。

我国每年要生产7亿吨钢材,其中相当一部分要通过钢材贸易商销售出去。由于钢材贸易需要占用巨大的资金,钢贸商通常需要获得融资才能保持正常经营。前述担保人士告诉记者,早在1995年,国内就出现了钢贸融资,最早也最常见的做法是仓单质押,也叫货押或动产抵押。

大宗商品包括钢材便于储存也容易变现,因此企业可以用仓单为抵押物向银行融资,这种融资模式在国外已经运作一百多年,发展较为成熟。上世纪90年代外资行引入后,中资行也开始效仿,先是在经济较发达的浙江一带,后逐渐扩散到其它地区。

钢贸融资第二种模式是互保联保,是福建钢贸商从2003年前后,在上海建立钢贸市场后逐渐发展起来的。“就是几家彼此知根知底的企业联合起来,互相为贷款提供联合担保,任何一家出现还款困难,其他几家都要代为偿还,这样为了减少自身代偿的风险,每家企业都会监督其他企业的运作,可以起到互相制约的作用,从而减少银行的风险。”该人士称。

在互保联保之外,钢贸商还需要引入第三方担保公司,以降低银行授信风险。既可以找专业担保公司,也可以是一般企业提供担保,或是钢贸商自己成立的担保公司,为自己的贷款或相关企业担保,这在钢贸市场亦比较常见。

此外,钢贸商还可以用房产或土地抵押获得贷款,如果是银行的长期客户而且是龙头企业,甚至可能获得无需任何抵押或担保的纯粹授信。

贷款“滚雪球”

据业内人士透露,上海用于质押的钢材总量约为100万吨,是钢材社会库存的近三倍。据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钢铁贸易商会统计,上海有超过1.2万家钢贸企业,是全国最大的钢贸商聚集地。2009年,钢贸产业对上海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度接近3%,同时每年为上海的财政收入提供3.4%的增值税贡献,和12万个就业岗位,是上海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产业。

如上所述,融资渠道的通畅也造就了钢贸业的巨量授信。据一位股份行人士透露,上海地区包括钢材、石材、木材贸易企业在内的“三材企业”贷款规模超过3000亿元。

尽管融资规模巨大,但不管是仓单质押,还是互保联保,至少从表面上看,钢贸类贷款风险并不算大。

“货押一般是对质押的钢材打个折,比如7折,因此只要钢价不会跌到7折以下,银行的贷款应该说就不存在风险。互保联保则是拴在一根绳上的蚂蚱,一般都不会出事,出事了也可内部消化。”上述驻沪担保公司人士称。

据他透露,上海有个钢贸企业曾经从银行借了2个亿,挪用银行信贷资金炒期货,因看错方向,账面浮亏一度高达4个多亿,资金链断裂,老板也跑路了,但这笔贷款因有行业内互保联保、加上商会中各家企业“义务”出资为保全信誉,最后竟然全部填上。

“互保联保的企业中如果有一家企业出现还款问题,为了大家共同的信用,其它企业总是会代为偿付,只要按时还了款,银行一般都会续作贷款,这样不管对企业还是对银行都是共赢的。如果因为一家企业不还款导致银行收紧信贷,要求其它企业提前还款或者还款后不再续作,这条资金链条就会断裂。”他表示。

然而,风险正潜伏在这些环环紧扣的链条间隙。

“货押最大的风险在于虚假仓单。比如一个钢贸商本来只有价值1000万的货,但他又从别人那里借了1000万的货,虽然仓单质押要求货物存放在第三方仓库,但第三方仓库肯定偏向客户,因为他是从客户方收取仓储费,这样就形成了虚假仓单。钢贸商本来只能贷到1000万,利用虚假仓单就可能贷到2000万。”该人士称。

另外一种情况,钢贸商本来也有2000万的货,但他在这家银行质押贷款后,又去那家银行再质押贷款,而各家银行之间对于质押仓单的信息是互不连通的。“在上海曾经有个钢贸商违约后,银行想实行质押权,结果发现几个亿的仓单质押都是虚假仓单。”

据业内人士透露,上海用于质押的钢材总量约为100万吨,是钢材社会库存的近三倍。“也就说本来只有1吨货,银行却放了相当于3吨货的贷款出去。”一位期货公司人士称。

与虚假仓单质押相比,在钢贸市场中盛行的互保联保贷款蕴藏着更大的系统性风险。“银行规定要营业达到两年的企业才可以贷款,很多人就通过买几家有两年营业资质的贸易公司,分别叫亲朋好友担任法人代表,通过非法增资,做假账目后互保,再通过担保公司担保向银行贷款。发现建立钢贸市场从银行搞钱很容易后,他们就把这种模式复制到其他地方,而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也很欢迎他们,原班人马在一个新的地方建立了钢贸市场后,再与当地银行谈,利用所有的融资方式来搞钱。”上述担保公司人士称。

有钢贸圈内人士算过一笔账,如果贷款1000万,除去费用和担保公司的扣押款,到手700万,而贷款人还要负担1000万的利息,为了应付到期还款,贷款人只能做大盘子,继续扩大贷款,今年贷款1000万明年就要增加到2000万。“所以第一笔贷款到手后就要着手做假账,争取贷到第二笔、第三笔,做到拆东墙补西墙,债务也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

隐蔽“资金池”

经办支行会以利益杠杆把资金需求和供给串联起来,帮助该企业暂时渡过难关,从而延缓钢贸市场贷款风险的暴露。

与背上巨大债务的钢贸商相比,更加发愁的或许是银行。

上述担保公司人士称,钢贸商一直以来都是银行的座上宾。“因为钢贸融资具有质押物易变现、融资规模大、利息高以及能带来很多存款等诸多优势,银行都热衷于给他们提供贷款。尤其是一些在历史上就擅长做钢贸类业务的银行,一方面建立了这方面的客户资源,另一方面也有比较多的管理经验,对钢贸市场的贷款越做越大。”

与此同时,随着国有大行、股份行和城商行之间的人员流动性越来越大,银行人员频繁跳槽也会带着业务和客户走,“这样一些原来不做这类业务的银行也跟着做了起来”。

对钢贸贷款的“欣欣向荣”,一位曾在某股份行担任信贷员的人士直言,与其说是钢贸商求银行,不如说是银行求钢贸商。“除了钢材行业,还有多少其他生产型企业需要那么大量资金,能够帮助银行完成指标?比如一户贷款500万,一组5户,就是2500万,4组就能做到1个亿。一个市场有几百户的商户,一个支行一年做5个亿的指标轻而易举。”

银行吹大贷款的泡沫后,对贷款资金的流向已不能或不愿真正监控。

“钱打到客户账上后,贷款和客户的自有资金混到一块,根本分不清客户用的是自己的钱还是贷款,而且在房价上涨的时候,他们拿去投资房地产或放高利贷,这些钱都能按时还上,银行从业人员也没有动力去真正监测贷款流向。但自从房地产政策收紧以来,钢贸商被套牢或亏损,这个游戏就玩不下去了。”上述担保公司人士称。

上述国有大行人士称,钢贸市场贷款已经事实上绑架了基层银行,没有得到基层银行的回收再贷承诺甚至没有亲眼看到审批批复前,钢贸商是不会逐笔还款的。“假设某钢贸市场贷款全部套进房地产或者高利贷,在与银行达成上述操作默契,借短期高利贷还款再贷,一般钢贸授信期限180天,实际上钢贸商大约是借高利贷10天自己放高利贷170天,如此循环。”对钢贸圈迄今仍只有零星老板“跑路”事件原因,上述人士坦言,钢贸市场贷款是十个茶杯六七个盖,之所以还盖得住是银行还在主动想办法掩盖贷款实情。“老板一旦跑路,就盖不住了。”

据他透露,一些银行通过利益杠杆,在机构内部整合了一个来自本机构贷款的资金池,虽然平时资金都分散在各贷款客户的账面上,但经办支行对辖内贷款客户的资金用途和客户资金头寸了如指掌,因此一旦某企业到期还不了款,经办支行会以利益杠杆把资金需求和供给串联起来,帮助该企业暂时渡过难关,从而延缓钢贸市场贷款风险的暴露。

这个资金池非常隐蔽,审计和监管部门对此基本无能为力,但到经办支行负责人岗位交流调整,这个利益链就会率先断裂,资金链也会随即瓦解,钢贸市场贷款真正崩塌。“钢贸市场贷款的系统性风险好似烈性传染病,而且无法隔离。”该人士形象地比喻道。

“所谓股东利益最大化,到商业银行实际经营中已经彻底异化为各级经营管理者利益最大化。钢贸市场贷款便是最好写照。”该人士称。

篇2:钢贸融资风险

进入21世纪,我国钢铁业提速发展,2011年实际产能已达6.6亿吨。与此相比,近几年全国钢材消费量的增速明显低于产量,2003年以来产量与消费量缺口明显拉大,由此造成短期内钢铁生产企业大面积亏损。2011年1~11月,钢铁行业累计实现利润812亿元,同比下降42.3%。尽管下半年企业实现盈利,但全行业仍有28%的企业亏损,亏损总额165亿元。主要是由于钢铁产能过剩,产业集中度不高,产业结构失衡,铁矿资源严重依赖进口等原因造成。本文以民营钢材贸易企业为立足点,分析对其信贷投放的风险,并对加强钢贸企业信贷管理提出建议。

一、民营钢材贸易企业风险分析

(一)钢材贸易模式

目前钢材贸易业务主要有直供业务、代理业务、现货业务、期货业务等模式。现货业务是由贸易商承担采购责任形成库存,贸易商自行销售货物并由本公司指定仓库发货至客户指定仓库的业务。代理业务是代理厂方或客户签订采购或销售合同,承担垫资、控货、物流等相应的责任并收取一定代理费用的业务。直供业务是由贸易商承担采购、销售责任,货物由厂家仓库直接发至客户指定仓库的业务。期货业务是指贸易商通过上海期货交易所,以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获得合约,通过买卖合约或合约交割进行交易。目前,全国约有20万家民营钢铁贸易企业,且主要集中在建筑钢材领域。据统计,建筑领域对钢材的需求约占钢材总需求量的50%。建筑钢材进入壁垒低,需求量巨大,钢材资源容易获取,使得建筑钢材贸易商数量众多。

(二)现货业务模式下的市场风险

1.库存跌价。民营钢铁贸易企业主要通过逢低吸纳、上涨套利来获取利润,为了尽可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现货贸易商库存钢材往往占到总资产的70%以上,市场预期向好时甚至达到90%以上,甚至不惜超额举债囤积钢材。在金融危机形势下,矿石供应商、钢铁生产商、钢材需

求商较量不断,市场不确定因素增加,钢材价格波动频繁,库存跌价损失往往成为民营钢铁贸易企业的主要风险。2008年以来我国钢材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且变动十分频繁,2008年的绝对峰值与绝对低值相差2600元左右。由于钢材贸易利润率和集中度低,2008年如果企业囤积居奇,往往血本无归,经营难以为续。

2.应收账款增加。在经济下行或放缓期间,流通环节将产生大量的欠款,企业应收账款增加。钢材贸易资金占用大,资金回收期较长,而钢材现货贸易又普遍实行了销售量挂钩奖励的措施,民营钢材贸易企业为了扩大经营,往往对下一级销售商或一又通过举债或赊欠进行新一轮

流通。

3.销售量减少。钢筋、线材等民用钢材市场准入门槛低,市场竞争十分激烈,而民用钢材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联系十分密切。当前,民营经济实体固定资产投资明显不足,国家4万亿元刺激投资又主要集中在道路、桥梁、市政等基础建设项目,市场需求的客户结构具有特殊性,只有较大型的民营钢材贸易企业才有资金和实力满足其大宗需求。因此,相当一部分民营钢材贸易企业2008年以来出现了销售持平或下跌,由于完不成销售指标和无法取得钢铁厂或上一级代理商给予的销售量奖金,许多民营钢材贸易企业将面临市场淘汰境地。

(三)其他贸易模式下的市场风险

1.直供业务。直供业务的风险与现货贸易类似,但直供业务的在途库存与现货库存相比,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民营钢材贸易企业融资风险及信贷对策了库存跌价风险,帮助销售商锁定利润。直供业务受货源、物流、销售半径影响,虽然利润空间较小,但在金融危机情况下往

往乐于被采用。

2.代理业务。钢材代理商可分为一级、二级等多级代理商,其利润主要来源于销售佣金(代理费用)和销售量奖励,风险主要来源于销售量下降因素。但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钢铁生产企业最大限度地压低代理商利润,在利益趋动下,代理商不满足于单纯的代理业务,往往会同时囤积存货并进行现货贸易。

3.期货业务。2009年3月27日,中国钢材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正式上市,9月11日完成了第一笔交割“期转现”。钢材期货是钢材贸易从实物属性向金融属性的衍生产品,贸易商只需交存7%~12%的保证金,就能够获得约10倍的期货合约,实现以小博大。同时,期货贸易还能够

“空买空卖”,进行金融衍生产品的炒作,这种乘数效应将极大地增加了贸易商的机会和风险。

(四)民营钢材贸易企业的融资风险

1.负债普遍偏高。民营钢材贸易企业往往缺乏行之有效和理性稳健的财务控制制度,扩张意识强烈,经营盲目扩大,普遍存在超能力举债的现象。有些企业财务报表不实,虚报资产和收入,瞒报负债,不计提坏账损失和存款跌价准备,存货结转办法不合法等,使财务资料不能真

实地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银行很难从财务指标上甄别好坏,进而控制贷款风险。

2.担保能力不强。民营钢材贸易企业融资以法人保证担保、担保公司(会员制)担保、非标准仓单质押、存货质押等担保方式为主,保证担保的能力较弱,仓单质押、存货质押在当前钢材价格急剧波动的情况下,不仅管理难度加大,甚至使警戒线、平仓线的管理措施形同虚设。

3.经营管理水平较差。除了一些大中型的一级代理商,大部分民营钢材贸易企业规模较小,营运能力偏低,经营受到市场和上层销售商的双重挤压,利润空间十分狭小。公司普遍未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管理较为粗放。

4.信贷管理难度较大。民营钢材贸易企业的资金结算以银行承兑汇票和现金为主,商品销售与货款回笼的监管难度较大,加上上述的财务反映不实、担保能力不强等原因,普遍造成银企信息不对称,信贷管理的有效性不足。

二、银行业加强民营钢铁企业信贷管理的建议

(一)信贷投放策略

1.客户选择。坚持审慎投放、择优介入策略,重点支持大型钢铁生产企业的一级代理商和具有区位竞争优势的一级代理商(省市级以上),适当支持具有产品特异性和产品垄断优势代理商,择优支持分销和物流网络健全、市场经验丰富、财务理性稳健、资金实力强、资信良好的大中型代理商和直供商,审慎介入资金实力不强、管理水平较差的二级及以下代理商和中小型现货贸易商。严格控制民营钢材贸易信贷客户从事期货交易。

2.支持强度。从目前频繁变化的市场情况看,银行对民营钢铁贸易企业的支持应有所节制,必须确保企业的现金流能够足额偿还贷款本息,保持企业财务指标健康。根据国务院国资委统计评价局《2008年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数据,物资批发行业的资产负债率为55.7%以下方

为优秀值,笔者认为对大型民营钢材贸易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控制在50%以下为宜,中小型民营钢材贸易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控制在40%以下为好。此外,企业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短期偿债指标都应达到优秀值为佳。

3.信贷品种。为确保信贷资金用于钢材贸易,建议对企业授信以银行承兑汇票为主,收

款人限定在钢铁生产企业或上一级代理商,同时根据企业需要可配套少部分短期流动资金贷款。

4.信贷担保。通常情况下对比各种担保方式,金融资产质押、房地产抵押、仓单质押、担保公司担保(控制放大担保额度)、其他企业担保的担保能力依次降低。鉴于民营钢材贸易企业可供抵押资产较少的实际情况,除金融资产质押、房地产抵押外,建议对此类客户优先选用非标准仓单质押的担保方式,对保管人资质进行严格的认定,在当前形势下应进一步降低警戒线(60%以下为宜)、平仓线(80%~85%为宜);适当开展专业担保公司担保业务,尽可能引导客户以会员制形式组建专业担保公司,适当控制担保放大倍数(以存入担保基金3~5倍为宜,担保基金不得抽走或质押);严格控制保证担保,尤其要控制关联担保、互相担保、循环担保。

(二)信贷风险防控应注重“八看”

一看经营规模。信贷调查应以现场调查为主,重点调查企业的仓库和库存、物流设施、加工设备、营销网络、从业人数、客户结构、资金流量等信息。调查中应通过核对销售记录和库存分户账等方式,防止企业多计他人寄存存货和谎报销售量。

二看经营模式。重点调查企业从事代理业务、现货业务、直供业务、期货业务的结构及占比,对企业的代理资质及历年销售业绩进行核实,通过比对经营模式和资金实力,分析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三看经营产品。重点调查其经营产品是否有竞争优势,是否具有独特性和垄断性,市场销售预期如何,钢铁生产企业或上一级代理商对其销售业绩的奖惩措施。

四看财务数据。重点调查企业的银行资金结算和纳税情况,通过货款回笼、纳税多少与销售量相佐证,通过银行存款、现金、贴现等数据分析企业的资金实力,通过调查企业的资金结算是否规范、存货结转办法是否得当、是否计提坏账损失和跌价准备等分析其财务是否规范稳健,资产负债、销售盈利是否真实反映。对企业提供的财务资料不能偏信盲从,对存在疑问的财务数据务必查看分账户和历史记录,在核实财务的基础上,将企业的报告期及授信后的偿债指标、盈利指标、营运指标、成长性指标与行业可接受值、良好值、优秀值等进行比较分析。

五看历年资信。应注意调查企业是否存在一个实体、多张牌照、多头融资等情况,对存在此类情况的客户原则上不应介入。对于确实优秀的客户,应对企业的资产、负债、销售、利润等进行勘实分析。应与企业主和主要管理人员进行面谈,详细观察其言行举止,并注意调查企业及企业主、主要管理人员与银行、上下游客户的合作情况和信用履约情况,对存在不良信用、法人面貌不清楚的客户审慎介入。

六看管理水平。客户经理对企业的市场定价和经营战略要有自己的思考,防止企业盲目乐观,冒险激进。对企业的财务控制措施和风险补偿措施,以及企业的企业文化、经营风格、成本控制、员工管理、客户维护情况进行调查,综合分析评价其管理水平的高低。

七看担保能力。对抵质押物须核实其权属是否明晰、价值是否真实稳定、是否易于变现。对保证人应重点核实是否存在关联、互保、循环保,是否具有担保实力。对仓单质押或存货质押,必须落实专门的客户经理或客户经理组进行管理维护。

篇3:由“钢贸融资劫”想到的

近期以来, 基于“经济困难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的判断, 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态势, 呈现两个突出特点:一是经济界人士普遍对于上一轮经济刺激计划的负面影响抱有警惕;二是地方政府出台的经济刺激措施中, 呈现出一种令人忧虑的倾向。目前, 对各省公布的刺激计划总规模有不同估算, 低至7万亿元, 高达15万亿元, 远超2008年年底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出台的“4万亿元投资计划”。

人们的这种忧虑很大程度上来源于“4万亿投资计划”酿出的诸多苦果, 其中表现在钢铁贸易领域尤为明显。从北到南, 冷清已经成了钢材市场的共同特征。而这种冷清在过去五年间, 诸多钢贸商们从未遭遇过。比萧条更可怕的则是, 钢贸企业因为资金链断裂导致的集体违约。一位业内人士透露, 在上海, 已有30多家钢贸企业被银行集中告上法庭。今年8月底到9月底的时间里, 在上海不同区的中级人民法院有30多场的庭审。在钢贸企业集体违约爆发之后, 地方政府开始介入仓库监管。

在众多因素中, 钢贸企业的乱象值得深思。钢铁制品一度是受到银行青睐的一类融资抵押品, 银行再通过以贷转存、存贷挂钩、浮利分费、承兑汇票、配比购买银行提供的理财产品、基金、保险产品等方式, 进一步加大钢贸业的杠杆, 短期内虽扩大了钢贸的繁华, 但副作用已出现, 那就是在钢材市场继续萎靡, 海外订单严重受挫时, 脱离实际需求的钢贸企业更是放大了亏损。

长期以来, 在钢贸流通领域, 还存在着重复抵质押的违规操作。这与钢材货物的特性、银行监管仓库的模式关系密切。而这一模式也在今年拖累了很多开展仓单质押业务的物流企业, 企业经营风险骤然加大, 诉讼之声不断。

篇4:浅谈钢贸企业贷款风险及防范

关键词:信贷;经营;风险管理

一、钢贸企业现状分析

(一)行业进入门槛低,行业竞争力弱

钢贸行业进入市场门槛低,花钱注册个公司就能开业,处于传统行业的底端,技术含量低。虽然受到前几年钢铁行业暴利的驱使,使得一批民营的钢材贸易商迅速壮大。然而,随着市场格局的日益完善,个体的、以家庭为主的钢材贸易商往日风光不再,特别是面临钢材价格的“倒挂”,在出厂价格高于市场销售价格的情况下,使钢材贸易商靠传统的贱买贵卖的盈利模式已经难以盈利,不仅无利润而且亏本经营。

(二)处于供应链下游,受政策调控影响较大

与钢材消费关联度很高的房地产业日益受到政府的关注,目前国内房价上涨的压力,大大增加了宏观经济的潜在风险。为此,国家连续出台了各项旨在抑制房地产业过渡增长的措施,对房地产的供应和需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而对该行业对钢材的需求产生了抑制作用。

(三)在钢铁产业链中处于弱势地位,生存压力大

我国钢贸商主要以民营的中小企业为主。这些企业实力普遍偏低,年销售能力达到千万吨的企业寥寥无几,百万吨以上更不多见,大部分是在十万吨甚至更少。在定价环节,钢厂掌握着钢材价格谈判的主动权;在实物资金周转方面,钢厂一般要求钢贸商先付款,后发货,而下游的需求方如建筑用钢企业大多是采取先货后款。这样一来,处于中间环节的钢材贸易商不但在定价环节的话语权很低,而且还要承担着整个钢铁行业运行中很大一部分的资金供给压力,在钢铁产业链中处于较为突出的弱势地位。

(四)行业平均利润较低,成本压力大

目前我国钢铁行业的现代物流业仍处于小、散、低的落后状态,钢贸企业处于供应链的弱势地位,受钢厂行情波动影响大,在价格上没有话语权。而钢铁行业的发展呈现外包化、专业化、供应链化的特点,这就使原本集中度较低的钢贸企业,正面临日趋增大的成本压力而越来越难以生存和发展,企业倒闭、老板跑路的现象也就在所难免。

二、钢贸企业贷款存在的风险因素

(一)受市场及政策因素影响存在的风险

一是宏观经济波动及政策调控给钢铁行业带来了不确定性。钢铁行业与宏观经济相关性较强,是典型的周期性行业。自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虽已在复苏,但进程较慢,为了尽可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钢贸必定大范围囤货,甚至不惜超额举债囤积。而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对钢铁产品的需求大幅萎缩,钢贸企业面临着全行业的销售形势下滑,库存和销售成本增加等诸多不利因素,好转局面难以在短期内扭转的形势下,库存跌价损失直接导致钢贸企业利益受损,从而导致因资金链断裂引发米诺骨牌效应。

(二)钢贸企业自身因素存在的风险

一是钢贸企业自身抵御风险能力不足。钢贸企业作为钢铁生产企业的下游行业,依附于钢铁生产企业而生存,在2008年国内为应对金融危机,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和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量资金刺激需求的背景下,随着钢铁产品市场需求的旺盛,以钢铁贸易为主的企业大量出现,呈现一片繁荣的景象。这些钢贸企业以快进快出为主要运作模式,对市场需求变化缺乏应有的研判和相应的应对策略,再加上钢贸企业大都是小、零、散的企业,原始积累少,抗风险能力弱,在市场需求发生逆转的情况下,致使贷款出现风险。

二是钢贸企业复杂的关联关系给贷款带来不利影响。钢贸商户与钢材市场、担保公司之间往往存在复杂而隐蔽的关系。此外,多数借款人与保证人之间存在关联关系,主要表现为:钢材市场实际控制人或钢贸企业自己成立担保公司,为关联企业商户融资提供担保;关联钢贸商户组建联保体办理信贷业务。

(三)银行信贷经营与管理存在的风险

一是缺乏前瞻性的风险预判。钢贸企业迅速发展的时期,为抢占市场份额,各家银行采取各种营销措施和手段,向钢贸企业投放了大量贷款。由于对钢铁行业及市场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缺乏对钢贸行业风险前瞻性的预判,存在过于乐观的估计,导致向钢贸企业贷款集中。

二是对信贷资金流向监控不够。随着市场竞争加剧,钢材贸易利润率降低,有的钢材贸易企业为牟取高额利润,不惜铤而走险,介入高风险交易,还有的企业将借助钢材贸易等渠道获得的银行信贷资金,转手投向民间高息借贷,风险隐患极大。

三是贷后管理不易。钢贸企业大多是民营企业,很多甚至是夫妻店,员工只有几个人,根本谈不上建立稳健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规范的经营管理制度,造成信贷人员很难掌握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对其资金流向和用途无法了解或控制。

三、加强信贷经营与管理的措施建议

(一)密切关注行业变化,化解存量贷款风险

由于系统性风险已经影响到存量贷款的安全,尤其目前钢贸企业处于最困难的时期,但一旦经济进入上行通道,钢铁行业需求将趋于旺盛,钢贸行业随之会产生积极性改善。因此,银行应重点支持有实力但目前处于暂时困难的钢贸企业,督促钢贸企业商会、协会、专业市场成立小企业互助公司,组建企业联合体,实施联贷联保,分散钢贸贷款风险。但对那些贷款出现预期或潜在风险较大、抗风险能力弱的小钢贸企业,应尽快退出,或压缩存量贷款规模。

(二)加强钢贸客户选择,满足合理信贷需求

严格客户准入标准,从源头上把控风险。一是将资本实力大小、信用评级优劣、财务杠杆高低、市场地位强弱、现金流量状况作为筛选钢贸企业优质客户的重要依据,重点支持大型钢铁企业的一级代理商和具有区位竞争优势的一级代理商;二是根据经营策略、购销渠道、结算方式的差异,实施差别化授信策略,重点限制自营型钢贸企业;三是准确了解钢贸企业贷款的真实用途,合理测算企业资金需求,根据交易结构及流转周期合理安排授信产品及期限。

(三)强化交易背景审核,牢守真实性管理底线

以客户背景、交易关联性、资金流向和标的物托管为重点,采取交叉比对、抽样询证、现场检查等多种形式加强交易背景审核,切实防范“假客户、假报表、假交易”,认真分析企业的还款能力,切不能以担保、抵押或第二还款来源的可靠性代替企业还款能力。

(四)及时化解潜在风险,遏制信贷风险冒出苗头

篇5:钢贸行业风险排查报告

一、风险排查情况概述

根据监管部门和总、分行对重点行业风险的管控要求,我支行结合《关于对钢贸等重点行业的风险预警提示》,针对小企业条线涉及钢贸行业的存量业务进行了全面细致的风险排查工作,并形成风险排查报告。

排查对象:XX有限公司。我支行为XX有限公司发放流动资金贷款XX万元,期限X年,基准年利率上浮XX%,执行年利率X%,按月还息,到期还本,现还款记录良好。

二、区域环境介绍及分析

哈尔滨区域经济环境的全面改善给金融业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但与此同时也给金融行业带来巨大的挑战。近年来,随着内蒙古银行、锦州银行等城商行的入驻,哈尔滨地区金融同业竞争愈演愈烈;另外,哈尔滨经济发展不确定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产业结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尚未完全解决,这从某种程度上导致了贷款区域集中度、客户集中度、产品集中度的提升,增加了银行的投资风险隐患。

三、行业风险现状分析

钢贸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资金占压非常大。近年来,受 经济下行及国家加强房地产调控和清理整顿地方融资平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钢价开始大幅下跌,钢材滞销日益严重,钢贸企业经营愈发困难,特别是上海银监局和银监会相继发布钢贸行业贷款风险提示 后,商业银行普遍收缩钢贸贷款规模,钢贸行业资金紧张局面更加严峻,贷款风险开始显现,钢贸行业贷款违约率、不良率逐渐攀升。

正因为如此,我行小企业条线在新增钢贸企业贷款的发放过程中,切实落实总行、分行对钢贸行业贷款的审批制度及“三法一指引”的相关要求,在客户的选择上均选择行业优质客户,同时加强对贸易背景真实性的审核,严格审查贷款抵押物价值以及担保公司的资质和实力,确保贷款担保真实有效。目前,我行小企业条线钢贸企业客户XX有限公司贷款资金均按照合同约定用途使用,无被挪用情况发生,还款来源稳定,未出现风险预警信息。

四、客户(含保证人)经营情况分析

(一)客户经营情况:

XX有限公司成立于X年X月,注册资本X万元整,主要经营钢材零售及批发业务。该公司供货来源充足,与全国知名的钢材生产厂家建立了稳固的供货渠道;销货渠道稳定,产品销路畅通,其经营网点遍布哈尔滨市各大钢材市场。据贷后检查的监测结果与企业反馈的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初,该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正常,未出现重大人事变动,主要财务科目无重大变化,财产负债结构合理,盈利能力较强,在我行对公户现金流稳定,具有良好、稳定的贷款偿还能力。

(二)担保公司情况:

该笔贷款由XX有限公司提供担保。

五、存量业务资产质量分析 目前,该笔贷款属于小企业条线十二级分类中正常类贷款,贷款用途真实,企业现金流量充分,盈利情况正常,主要经营指标稳定,还款记录良好,还款意愿强烈,符合小企业条线正常类贷款标准。

六、存量业务风险缓释情况分析

篇6:钢贸融资风险

一场涉及钢贸业的信贷危机正在长三角地区快速蔓延,行业系统性风险危如累卵。个别钢贸商跑路事件,使得行业历经十余载建立起来的诚信联保系统和行业信誉,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证券时报记者获悉,近一个月来,无锡地区已连续立案多起钢贸商跑路事件,涉案金额从40万元到亿元不等。在无锡下辖的江阴市,市政府为此成立了专项维稳组、金融组和司法组,连日来会同当地主要钢贸市场负责人、商会会长,紧急商议控制事态的解决办法。

一份20多页的公安通缉资料,将当前无锡地区钢贸业资金链几近崩盘的现状,清晰地展现在证券时报记者面前。资料显示,今年年初以来,无锡地区已立案十几起钢贸案件,涉及贸易商和担保公司,案件类别包括诈骗、虚报注册资本、注册资本抽逃甚至故意伤害罪,一洲集团李国清、陈元元亦赫然在列。记者粗略估算,通缉资料涉案金额超过3亿元。

截至记者发稿前,从相关人士处获悉,无锡一洲钢贸市场近日已向法院申请破产,相关资产清算或在6月展开。然而,这或许只是钢贸业资金危机的冰山一角。

钢贸商遭遇信贷危机

在无锡,记者见到了当地某大型钢材交易市场总经理张策、某钢材城负责人刘民庆。张策指着无锡市友谊钢材市场5月14日提交的一份《关于请求政府协调银企关系的报告》告诉记者,这段时间是贸易商还款、转贷高峰期,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当地银行突然收紧信贷规模,增加保证条件,“无异于急刹车,已经造成商户集体恐慌”。

上述报告显示,友谊钢市固定资产约5亿元,入驻钢贸企业总资产规模约14亿元,钢市成立的中正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和三盈投资担保有限公司的总贷款规模约20亿元。据记者了解,在无锡,类似友谊钢市规模的钢材市场有数十个,其中已有多家在5月后陆续向当地金融办递交类似报告。

实际上,无锡只是钢材现货市场从发端地上海向长三角甚至内地转移的众多城市中的一个。据江苏省相关商会不完全统计,江苏全境有钢材市场(包括钢贸物流企业)近150家,注册钢贸企业2万多家,从业人员近10万人,信贷总规模600亿元以上,其中无锡近300亿元,苏州约200亿元。

回到钢贸业发源地上海。证券时报记者获得的一份上海市钢铁服务业协会于5月6日致市金融办的文件显示,截至去年年中,上海钢贸企业在各银行的贷款余额达1510亿元,钢贸企业作为主发起人的担保公司在保余额为298亿元。

在这份文件中,协会言辞恳切地细陈了当前当地钢贸业现状,从化解银行信贷资金风险、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恳请市金融办协调全市金融机构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并提出建立上海钢铁物流产业应急风险金制度等建议。文件显示,上海每年钢材贸易总量已逾1亿吨,流入量约占全国钢材销售总量的10%。

难以承受的融资成本

“防抢、防盗、防钢贸”,银行业这句顺口溜反映出如今的行业融资窘境,也让钢贸商们多少有些心寒。在他们看来,2010年前,整个行业发展相对平稳健康,银企关系也很融洽,信贷游戏是这场行业噩梦的根源。

时间退回到3年前。2009年不论对于银行还是对于钢贸业,都是令人欢欣的“盛宴”之年。身为福建人的刘民庆告诉记者,当地做生意的传统是缺钱时相互拆借,担保联保就由此产生。不过在彼时陡然增加的信贷额度面前,传统开始被颠覆。

“2009年时贷款审批相当宽松。”刘民庆告诉记者,当年年初,在辖内工行某支行行长的不懈造访下,钢材城决定推广一笔3亿多元的低息贷款。他回忆说:“当时我们这5名员工连续多日加班后,终于在月底凌晨,把市场内51家商户的贷款额度和保前审查资料整理好交给工行。”

谁也不曾想,3年时间,足以让这个行业来个彻底转弯。

2011年下半年以来,钢价持续萎靡、融资成本高企、应收账款周期拉长,此前资金杠杠地快速放大的钢贸业多头受难。张策告诉记者,近一个多月,他主管的钢市已有100多辆私车被贱卖用于偿付贷款利息,“除非走投无路,否则有谁会去卖车?卖车钱又能多支撑几个月?”。

在江阴一家成立较早的钢材市场里,记者见到了从事钢贸业多年的刘建。2004年怀揣300万元来到江阴打拼的他,现在负债千万。谈及这两年的经营困难,除了钢价不振,刘建提到最多的就是融资成本飙涨。

“2010年前公司销售额是2亿~3亿元,2008年~2009年资本金积累到2000万元,为了做大规模,2009年贷款约2000万元。”刘建几近绝望地告诉记者,去年起贷款成本跳涨,一年仅利息和承兑费用就达400万,赚的钱连利息都还不上,客户欠款一时收不回,贷款又很快到期,企业已是岌岌可危。

据刘建称,贷款下来后,企业要拿着银行开具的银票去贴现。基准贷款利率上浮后再加上承兑贴现利率,实际年融资成本超过20%,有时还要买银行搭售的保险、基金产品。

除了贷款紧箍咒外,时下的钢贸危机也由行业自身盲目扩张所致。无锡某下辖市福建商会会长吴丕林对记者坦言,钢贸贷款中的确有部分是流向房地产、矿产等非钢行业甚至资本市场,投资亏损或者长周期行业短期难盈利,都是引发行业危机的原因。不过他也表示,3年前高速公路、隧道、地铁等市政工程大范围铺开,很多贸易商为拿下钢材供应合同,先行垫付了开工资金,“一概而论肯定不对”。

退去光环的联保模式

与商户老板一样走投无路的还有担保公司。因行业资金体量大、周转快,在长三角地区乃至内地兴建的钢材仓储交易市场中,无数担保机构相伴而生。在这轮钢贸危机中,担保机构由于规模偏小、关联交易复杂,在对辖内商户自救的过程中不仅收效甚微,反而面临资金抽干、难以为继的困境。

刘民庆名片上的两行字显示了他的双重身份:既是钢材现货市场总经理,也是一家担保公司董事长。在无锡,类似刘民庆身份的钢市负责人不在少数。

钢贸担保的运作模式一般是:由担保公司开展保前审查,以商户入股或交保证金形式筹资组建,视商户具体情况向银行提出贷款需求。通常担保行为限定在一个钢材市场内,不涉及社会担保。

记者了解到钢贸担保还有个特点就是市场内各商户可自由结合,以4~8户组成一个联保小组。联保小组所有成员为组内任一成员的融资行为进行担保,共同承担该商户的融资担保责任。经担保公司审批通过后,担保公司与申请贷款商户所在联保小组的全体商户签订反担保联保协议,再向银行推荐申请贷款的商户名单和金额。

联保模式起源于福建,是当地人团结互帮特点在钢贸业的折射。对此,建行上海某支行负责信贷的副行长对证券时报记者总结,这种担保可概括为“保证金+联保信用共同体+担保公司信用担保”。

尽管不情愿,但吴丕林还是痛心承认,这种担保模式已经被证明失败,“行业上行期一荣俱荣,非常时期则是一损俱损”。刘民庆告诉记者,在以自有资金为商户垫付银行贷款后,目前无锡地区多数担保公司现金流已接近于零,部分联保小组为偿还高额利息,开始向高利贷拆借。

吴丕林认为,跑路案件中,确有恶意违约之人,由此带来的影响却是行业历经十多年建立起来的诚信体系和担保体系遭到冲击,面临瓦解。

上述建行副行长告诉记者,除面临行业系统风险外,钢贸担保还面临融资方式、市场管理和关联交易等风险。融资方式风险,是指商户起家的部分资金是来自民间借贷,形成规模后再置换成银行贷款,而民间借贷的逐利性就是一有风吹草动便随即抽走,增加了担保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市场管理风险,是指担保机构对商户不构成硬性约束,不能完全控制其账外交易;关联交易风险,是指联保商户间有错综复杂的亲邻关系,容易形成关联操纵,一旦其有异地商铺,就存在异地关联交易的可能。

同样的行业大环境下,为什么跑路事件率先在无锡集中爆发?对此,张策和刘庆民解释,一是无锡钢市多成立于2000年后,相比上世纪90年代起步的上海钢市,商户从业经验少、抗风险能力弱;二是无锡地区联保建立在4~8个商铺基础上,比沪上的联保规模小,一家商铺资金出问题后会迅速波及开;三是无锡银行系统的信贷收缩快。

篇7:钢贸人才低迷

时间:2007-5-30来源:点击量:10编辑:

随着钢材价格进入下降通道,由钢贸企业人才低迷造成的企业竞争力、企业凝聚力、企业赢利力弱化短板凸现。老总们不得不面临痛苦的抉择,是减员、减量,还是增员、转型。笔者曾在沪上某优秀的钢贸企业担任过人力资源主管,对上述问题曾进行过浅薄的分析,笔者认为,这与钢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绩

效考核”密切相关。

一、错误的绩效考核会使企业和个人丧失前途。

绩效考核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绩效考核对企业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意义。遗憾的是,很多钢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与部分贸易企业决策者,对引入绩效考核的认识恰恰停留在“觉得该引入”阶段。认为只要引入了,就可以根据绩效大小给员工的业绩和薪水划分等级,可以给不出绩效的员工不用加

薪水或升职等。这样的认识其实与绩效考核制度的目的产生了背离。

通常,引入绩效考核企业的人事主管认为,管理者最重要的责任就是要对员工进行考核。尽管在每次考核时都要花费大量的精力与时间,他们也不管这样的考核,是否和提高企业人才竞争力有多大关系,任其精力分散到公司内部事务中,降低企业整体对外关注度,降低企业对外竞争力。这种考核的结果就是加速人才低迷,就是能力出众的人带头辞职,就是内部竞争导致团队瓦解等,造成丧失企业与个人前途的严重后

果。

二、绩效考核与人才力资源管理。

其实,成功的绩效考核在被引入时,就着眼于提高员工士气,使公司绩效持续发展;吸引并留住能够创造良好业绩的员工;提高员工的自我管理能力等。只从技术层面引入绩效考核制度,而没有认识到引入的目,仅能算有人事管理,因为这样的人事主管还停留在招聘、考核、解聘的管理流程里。快速变化的外部竞争环境,对企业内部员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人事主管应全面转型为人力资源管理者。通过绩效考核对员工过去的工作绩效予以奖励,并对员工潜在的能力进行分析,引导员工走向自我管理。这样的绩

效考核才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精神所在。

三、对自我管理型员工进行投资型绩效考核是走出人才低迷的途径。

员工成为自我管理型人才时,他们对工作环境的要求、对工作团队的要求、对企业服务的要求,对个人价值实现的要求,比对单纯物质的要求更高。因此,对自我管理型员工进行投资型绩效考核,即赋予员工今后也能分享到企业发展利益的权利,(股权、期权等)是凝聚人才的唯一途径。当企业内部自我管理型员工渐渐增加,企业的活力与绩效也就开始显现。创新业务、创新价值、创新环境的人才,与能够改变目前业务、价值和环境的人才开始出现,这些为企业增值的人才将通过自身能力完成新的资源组合,为企业开

篇8:钢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研究

关键词:钢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风险

一、前言

钢铁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行业, 在我国工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08年以来全球性金融危机对国内外的经济增长造成了不利影响, 我国钢铁行业也遭遇了较大的困难和挑战。目前, 全球经济在经济危机后艰难复苏, 钢铁行业依然面临很多问题:生产经营不理想, 产能过剩问题依然突出, 价格出现剧烈波动, 全行业的盈利空间十分有限, 环保问题压力很大、银行融资额度收缩等等。作为为钢铁工业和钢铁生产企业提供重要原材料的钢贸企业, 经营多为大宗原材料, 例如, 进口铁矿石、煤炭、铬矿、锰矿、镍矿、铁合金、生铁、废钢等。品种多、数量大。企业特点是资金密集、轻资产化、资产负债率高、利润率低、经营风险高、产业链比较长。

国际贸易融资一般来说是指商业银行针对进出口结算的各个环节提供的资金和信用融通的融资活动, 国际贸易融资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减免保证金开证、进口押汇、提货担保、出口押汇业务、打包放款、外汇票据贴现、国际保理融资业务、福费廷等。钢贸企业在国际贸易以进口各种大宗原材料为主, 信用证是最主要结算方式和主要的贸易融资方式。商业银行对钢贸企业的国际贸易融资额度一般纳入统一授信管理, 根据钢贸企业的资质状况、财务状况为客户核定一个最高授信额度, 并分别按业务品种的不同为客户核定一个分项授信额度。钢贸企业进口商品时一般都是在商业银行的授信额度范围内对外开立90天或者180天的远期信用证, 信用证到期后一般采取押汇处理。进一步拓展融资的空间。其他的融资方式手续较繁琐, 融资成本也相对较高, 国内大型钢贸企业很少采用。

二、钢贸企业在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钢贸企业经营的大宗商品通常涉及金额大、价格波动频繁、采购销售周期长, 对进口方和提供融资的银行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在当前的宏观经济环境中, 钢铁行业进入微利时代, 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 银行对钢贸企业的的授信额度进一步降低, 这使得钢贸行业的融资成本进一步提高, 钢贸企业的资金持续紧张, 风险进一步加大。因此, 钢贸企业的融资风险也在不断上升。

1. 企业套现融资风险。

由于国家信贷政策的不断收紧, 钢贸企业贷款难度不断加大, 传统的融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钢贸企业对资金的需要, 钢贸企业进口商品具有大批量、高货值、易变现、易控货、整船运输的特点, 易于进行融资操作。在实际业务操作中, 如果钢贸企业开立远期信用证为180天, 而钢贸企业拿到现货销售完毕不到60天的时间, 企业可以使用这笔资金直到180天后再支付给银行, 就相当于有一笔短期融资。国际贸易的套现行为, 加大了进口融资的风险。在钢贸企业资金紧张的情况下, 企业可能将该批货物再次质押给其他银行或者托盘的贸易公司, 以便获得更多的流动资金贷款, 从而进一步放大了进口融资的风险。

2. 商品价格下跌和汇率风险。

在当前的宏观经济环境下, 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 钢贸企业经营困难, 利润率较低。钢贸企业进口的大宗原材料, 涉及金额比较大, 进口周期长, 货物从装港发运到达中国港口这段时间, 就存在着价格继续下跌的风险;如果货物价格下跌, 将来的回款就无法覆盖信用证金额, 从而形成风险。例如铁矿石10万吨整船进口, 如果单价下跌1美元/吨, 钢贸企业将要承受60多万元人民币的损失。钢贸企业普遍轻资产化, 没有什么实际资产, 整体抗风险能力差, 除了商品销售收入作为还款来源外没有其他收入来源, 因此进口大宗商品的融资风险也在不断上升。

钢贸企业在国际贸易融资过程中, 也要考虑到汇率对融资成本的影响。近一段时间,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改单边持续升值的势头转为持续波动, 对钢贸企业影响很大。特别是有些商品定价权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时, 利润率极低, 加上融资成本和汇率变动所造成的损失, 钢贸企业可能在进口商品时产生巨额亏损。

3. 货物监管风险。

国际贸易融资是以国际结算作为依托的, 当钢贸企业完成进口商品销售之后, 所得的利益作为银行贸易融资的还款来源, 融资的去处和还款的来源联系紧密, 因此掌握货权在国际贸易融资中十分关键。如果银行采用的是货物质押的话, 监管方的风险在货物流转中的风险是不可忽视的, 监管方的管理能力和资质就直接影响着质押物的有效性。如果监管方资质差, 管理不规范, 必然会引发银行授信业务风险。在实际操作中, 有些钢贸企业与监管方或者仓库方相互勾结, 制造虚假仓单进行重复质押, 一旦发生违约行为, 作为还款来源的货物可能已经被企业处置掉, 或者出现货权争议, 增加了融资银行的风险。

三、解决钢贸企业融资中存在主要问题的措施建议

银行应该对整个融资的全流程密切监管, 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在国际贸易融资前应对钢贸企业的资质进行详细考察, 除了对企业的规模、净资产、负债率、盈利能力和现金流等指标进行考核外, 还应注重其经营范围和经营情况、业务历史、资质信誉情况以及违规行为等方面的考察;更应针对贸易背景, 企业的最终用户和上下游情况做详细的调查, 包括对监管方进行详细的考察, 考察监管的经营资质, 企业信誉状况, 落实仓库监管。在融资过程中, 货物到港后应及时掌握货权, 落实仓单质押, 并注重对仓储企业或监管仓库的定期检查, 防止钢贸企业用货物进行二次质押融资。银行应熟悉钢贸企业融资商品特性、市场行情、交易规则, 跟踪商品销售价格, 货物的商品价格下跌时, 应及时通知客户追加保证金;对客户的资信状矿、财务状况做动态跟踪, 根据业务的实际情况, 对钢贸企业的授信额度进行动态调整。

从目前的宏观经济环境来看, 外部经济环境好转需要时间, 国内经济增速放缓, 内需下降, 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增速有所下降, 钢铁行业持续低迷。在这种市场秩序日趋复杂的形势下, 钢贸企业应该建立严格的内控体系, 针对价格波动风险和汇兑损失风险提前作出预案, 针对不同的融资方式对各个环节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加以控制。跟踪市场行情, 踏准市场节奏, 进行波段操作, 避免经营中的价格风险。针对汇兑风险, 钢贸企业应该根据自身企业经营特点, 有针对性地购买银行的其他衍生产品或者在期货市场上做套期保值操作, 规避汇兑损失风险。如果钢贸企业进口商品为进口代理, 还应该对下游客户进行充分的资质考察, 建立完善的代理进口制度;价格下跌时, 及时通知客户追加货物保证金, 避免发生代理进口的货物到港客户因为价格下跌而拒收货物产生的违约风险。提高企业人员素质, 建立培训机制, 加强对相关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从而有效地保证贸易经营的顺利进行。

国家正在积极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 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对钢贸企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可以显著降低钢贸企业的外汇风险。汇率波动对钢贸企业进口大宗原材料影响很大, 一般的国际贸易都采用美元计价结算, 即本币—美元—再本币, 产生两次汇兑, 钢贸企业进口原材料到港再销售最终客户再购汇对外付款。实际操作中, 有些钢贸企业为了规避波动风险, 常常通过银行进行衍生品交易, 虽然可以锁定一定汇率风险, 但会产生额外的费用, 增加企业融资成本。如果使用人民币跨境结算, 可以采用人民币直接支付, 可以有效规避部分外汇风险, 节省汇兑成本, 降低融资费用, 从而降低钢贸企业财务成本, 也有利于提高资金周转效率, 加快资金周转, 也更容易锁定利润。

参考文献

[1]吕均.解析大宗商品贸易融资[J].中国外汇, 2010 (9)

上一篇:石墙镇古路口小学2015年度党员干部冬训工作总结下一篇:开学典礼的精彩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