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融资风险论文

2022-04-16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加深,已有非常多的外贸公司在金融机构的支持之下正在努力尝试不同国际贸易方式中的融资方法。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国际贸易融资风险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际贸易融资风险论文 篇1:

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对策研究

国际贸易融资,是指银行围绕贸易商的资金需求与资金流动规律,结合国际结算的各个环节,为其办理国际贸易业务而提供的资金融通便利,也是促进进出口贸易的一种金融支持手段。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只有十几年的历程,贸易融资服务中银行面临的风险和问题比较复杂,尤其是信用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国家风险以及法律适用等等都能得到体现。所以,无论是在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品种,还是在贸易融资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技术上,国内商业银行还有一段较长远的路程要走。

1.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国际贸易融资也在各家银行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不断发展。由于发展历史较短,其仍旧存在不少的问题,尤其是在需要成熟技术的贸易融资风险管理方面尤为严重。

1.1风险管理机制和制度体系仍需健全完善

一是风险预警机制不健全,缺乏对风险的早期防范。目前国内商业银行预警机制如贸易融资风险预警模型、快速预警防范制度等尚不健全,尤其是相关重要风险指标如资本充足率、盈利能力、流动性水平等数据暴露出的问题往往比较突出,风险预警系统缺乏真实的数据基础。

二是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不完善,特别是缺乏专门的中间机构,以至于风险管理的职责无法明确,工作的专业化水平无法提高。

三是风险分摊机制不健全。有的银行目前没有形成一个包括总行、存款保险机构和金融同业在内的风险分摊机制,单个银行的流动性清偿问题无法通过风险分摊机制得到及时有效化解。

1.2对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认识不足

近年来,虽然目前中高级管理人员对贸易融资业务盈利能力和改善资产质量方面的作用有了一定了解,但对其伴随着的风险却缺乏足够的认识,落实到具体的风险管理手段上显得力度不够。有的认为贸易融资只需要开立信用证或出具单据就可以赚取客观的手续费,期间无需动用实际资金,是一个无风险、一本万利的产品;有的则认为贸易融资业务规则是国际惯例,付款承诺是刚性的,所以夸张的认为贸易融资业务操作难度大、风险大,以致对贸易融资持保守态度,从而限制了业务的正常发展。

1.3行业内的无序竞争加大了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

由于贸易融资业务在我国发展的时间不长,市场环境尚不完善,各项约束机制还不健全。各家银行一方面紧急参与贸易融资业务的市场竞争,另一方面贸易融资产品太过单一,市场上交叉业务相似产品较为严重,造成的后果就是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在这种情形之下,各家银行为了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纷纷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客户,在对客户的资信和财务状况审查上却越来越松。例如有的银行采取不收保证金就进行授信开证,有的是在保证金不足且抵押担保手续不全的情形下就开立远期信用证,这些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严重破坏了行业管理的标准,从而加剧了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

1.4法律环境不完善引发的问题

法律环境的不完善,会给整个行业带来发展的困扰,无形中也加大了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程度。例如,贸易融資业务涉及到货物的抵押、质押、信托、担保等行为,这些行为都要求在法律上予以界定。但从目前来看,我国在这方面的金融立法明显滞后于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甚至有些业务中的常用术语在法律中尚无明确的规范和界定。这也大大的增加了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程度。

2.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控制策略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范围和数量的不断扩大,商业银行的国际结算不断有新业务推出,与之相应的贸易融资业务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其潜在的风险也在不断地增长和变化。在当今各大银行国际业务竞争中,贸易融资风险管理能力是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拥有完备的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体系的银行将无疑获得更大的胜出机会。

2.1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分散策略

风险分散策略是指商业银行就其所承担的各种性质不同的风险,利用各种风险之间的相关程度取得最佳的风险组合,即使得总体风险水平最低,又能够达到资产保值或提高盈利的目的。一是贸易融资授信期限风险的分散,即根据长短期资金来源对授信业务期限进行合理组合,以实现来源与运用的期限对称;二是贸易融资产品种类风险的分散。产品种类分散是指针对同一客户实施不同贸易融资产品组合的方式,从而达到风险分散的目的。

2.2国际贸易融资风险抑制策略

风险抑制策略主要针对于大额授信、信用授信或高风险客户等。银行对于贸易融资授信额度的审批具有专门的管理规定:对于已经审批发放的风险较高的客户的管理,通常会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减少授信或停止追加授信。一旦客户出现资金困难,信用下降的情况,应停止新增授信,尽早收回贸易融资款项,减少对该客户债权的最大损失。二是要求追加担保金额、资产抵押或担保人。对于无法控制货权的业务,应采取各种措施了解被授信人的现有资产情况,在紧急情况下,银行应委托律师办理必要的保全手续,以保证自己的权益。

2.3国际贸易融资风险转嫁策略

风险转嫁是指通过担保等方式将未来可能出现的损失转移给第三方的一种做法。当商业银行贸易融资损失不可避免时,就必须采取措施转嫁风险。风险转嫁的一个最重要、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风险的转嫁只是改变了风险的承担者,而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风险。目前,商业银行大多都将风险向担保人进行转嫁,或通过处置抵押或质押的方式来抵消部分或全部风险;对于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市场风险,商业银行大多通过金融衍生工具进行转化。

3.商业银行贸易融资风险管理的具体对策

3.1坚定发展信心,强化贸易融资业务风险防范意识

在当前形势下,商业银行应将防范和化解风险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关注主要客户在金融危机中受影响的情况,关注客户业务的发展趋势。同时,银行系统内应加强联系沟通,共同排查风险问题,同时发掘新的业务契机。国际业务部门应与风险管理部门保持密切沟通,落实各项风险管理要求,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积极提出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建议,在继续以风险控制为核心的前提下,处理好业务增长与风险防范的关系。

3.2加强国际贸易融资风险评估,建立风险决策机制

《巴塞尔协定》第十条规定:银行必须开发利用自己的评级系统,这一系统必须与银行自身所从事的经营活动和规模一致起来。按照《巴塞尔协定》这一原则,商业银行在开展业务时,必须对风险进行必要的识别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把经营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等各类风险降低至最低水平。商业银行对贸易融资风险的评估是指通过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对贸易融资风险的可能性、影响以及后果进行预测和判断,主要目的在于全面、及时、准确地了解融资风险及风险控制状况,及时堵塞风险管理上的漏洞。

3.3扩大覆盖范围,加强贸易融资业务风险防范内控制度

针对日益突出的内部控制问题,央行曾先后发布《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等指导性文件。为有效防范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商业银行需健全覆盖所有贸易融资和国际结算的业务岗位的内控制度,全面加强风险防范体系。一方面应建立独立的、有权威的内部稽核监督机制,这是完善内控制度的保障。商业银行的内部稽核是一种独立的事后评价活动,它在定期或不定期地评价金融机构的各项业务活动的同时,也要对内部控制状况做出及时评价。另一方面应加强信息和安全管理,这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商业银行应当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处理和通讯技术,建立灵敏的信息收集、反馈系统,应当对各种业务档案进行严格管理,建立严格的资料保全制度,以确保各项业务经营及相关活动处于随时可检查、可监督状态。

3.4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素质,增强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是一项技术要求较高、知识面要求较广、操作复杂的业务,从目前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开展的实际来看,要想快速增强银行在此领域风险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当务之急是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素质,防范道德风险的发生。一是要真正引进有道德、有素质、有水平的“三有人才”,对于一些素质不高的人员,或者是素质过硬但道德不好的人员坚决不予录用;二是强化员工的风险的正确认识。对于一些风险程度较高的融资产品应持谨慎态度,在没有成熟风险管理技术的条件下,对于一些高风险业务应给予适当的舍弃。三是制定和完善相关的培训体系,通过采取集中授课、视频学习、现场指导相结合的形式,提高客户经理和外汇会计人员的操作技能,在更好为客户服务的同时,提高自身风险防控能力。■

作者:刘栋

国际贸易融资风险论文 篇2:

我国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加深,已有非常多的外贸公司在金融机构的支持之下正在努力尝试不同国际贸易方式中的融资方法。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我国对外贸易的数量及范围迅速扩大,对外贸易的主体向多层次扩展,国际贸易结算工具呈现出多样化且新业务不断推出,对外贸易业务加速发展,与之相应的国际贸易融资方式亦将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化、复杂性和专业化,然而其潜在的风险也在不断的增长和变化。究其原因主要是国际贸易融资涉及国际、国内两个贸易市场,融合着商业和银行双重信用,因此存在诸多风险。对于我国生产厂家、贸易公司以及商业银行来说,如何把握机遇,扩大国际贸易融资,揽收国际结算业务,最大限度地获取融资效益和中间业务,同时,又要有效地防范和控制融资风险,成为必须解决的紧迫问题。

[关键词]国际贸易;融资;风险

一 我国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现状分析

近年来,中国进出口贸易额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据中国海关初步统计,2010年1月至11月,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6772.77亿美元,同比增长36.3%。其中,出口增长33.0%,进口增长40.3%。面对这种贸易发展形势,如何加强对进出口企业的贸易融资,是各银行拓展海外业务的重点。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融资业务操作管理较粗放,还没有完全建立各种融资业务的严格标准和规范的业务操作流程。开展的国际融资业务以减免保证金开证、出口打包放款、进出口押汇等基本形式为主,而像国际保理和福费廷等较复杂的业务所占比重较小。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量与市场提供的空间相比很不协调。

从国内方面看:

(一)我国商业银行对贸易融资业务的重要性以及可能带来的风险认识不够。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主要开展以存贷款等国内业务为主,而相对于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地开展的就少了很多。虽然这几年商业银行也开始重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但这与我国经济国际化进程相比,有不小差距。再则,我国商业银行对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认识普遍过于极端,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错误地认为国际贸易融资不需实际动用资金,只需出借单据或开出信用证就可以从客户赚取手续费和融资利息,是零风险业务;二是当出现问题后,又认为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很大,采取的措施又导致国际贸易融资授信比一般贷款难,审批时间长,制约了该业务的发展。

(二)我国各银行融资业务无序竞争进一步导致了风险的加大。

随着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各银行纷纷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竞争日趋激烈,为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竞相以优惠的条件吸引客户,对企业客户的资信审查和要求也越来越低,放松了对贸易融资风险的控制,加剧了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

(三)我国缺乏高素质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人才。

我国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时间相对国外时间要短,充分熟悉全部流程的业务人员有限,相关从业人员只熟悉国际结算而缺乏财务核算和信贷管理等方面的业务知识,无法从企业财务资料和经营作风准确判断和掌握客户资信,对国际贸易融资的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没有充分的把握,降低了国际业务的产品功能和市场效果,对其风险也就缺乏了强有力的控制力度。

(四)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法律环境还不完善。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涉及国际金融票据、货权、货物的质押、抵押、担保、信托等行为,要求法律上对各种行为的权利与责任有具体的法律界定,但是我国的金融立法明显滞后于业务的发展。有些国际贸易融资常用的术语和做法在我国的法律上还没有相应的规范。

(五)我国银行内部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体系。

目前我国银行在外汇业务的处理程序方面较为落后,不同的分支行之间、不同的部门之间业务互相独立运行,缺少网络资源共享,缺乏统一协调的管理,以至无法达到共享资源、监控风险、相互制约的目的。

从国际方面看:

首先、现在信用风险仍是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面临的首要风险。某些国外客户的欺骗行为会给我国银行带来风险。其次,现在国际市场行情千变万化,在我国出口的商品价格大幅下跌,季节性因素变化,出现廉价优质的替代品,商品过时滞销,或由于消费习惯的改变等市场条件发生变化时,国外的融资客户就会出现拖延甚至不赎单,对单据百般挑剔,要求降价或者找各种理由拒绝付款。

二 我国国际贸易融资风险成因分析

银行方面的问题:

(一)银行对融资申请人的了解不够全面深入和过于追求市场份额。

在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取得进出口经营资格、从事进出口贸易的情况下,对银行的贸易融资风险审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银行相对重视企业财务因素审查,而对企业销售前景、管理水平、市场潜力等非财务因素的审查则不够重视,这就可能导致因银行不全面深入地了解企业而造成融资风险。再则,由于银行间竞争激烈,各银行纷纷仓促对外承揽业务,对部分自有资金乏、生产技术水平不高、经营效益低下、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风险认识不足,没有通过各种渠道及时把握其资信状况和企业运营趋势,埋下风险隐患。

(二)银行自身技术手段落后,内部管理不力,违规操作的问题。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技术性较强,需要有相应科学完善的内部组织体系运行系统加以支持,这就促使银行对内部营运机制进行不断地改善和调整,使整个业务在相互衔接、相互制衡的情况下高效运转,而目前在一些环节上还存在不足,很多操作需要人工完成,容易发生操作失误。

(三)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人员的素质和水平普遍不高。

当今世界,无论是银行还是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我国银行在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方面的人才缺乏,有限的人才资源也集中在管理层,各家银行从事贸易融资业务的人员,对贸易融资业务的产品特点、外贸、外汇等相关知识不够了解,对相关法律法规理解不够透彻,无法从企业财务资料和经营作风准确判断和掌握客户资信,对国际贸易融资的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没有充分的把握,降低了国际业务的产品功能和市场效果,大大增加了国际贸易融资风险。

企业方面的问题:

(一)进出口企业对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缺少有效的防范措施。

国际贸易融资的特点决定了它的风险大,涉及的风险种类多,但尽管如此,它们是可以预测、能防范的。然而在实践中,那些有效的防范风险的措施并没有得到具体应用。

大多数进出口企业还沿用多年来形成的传统交易方式,对出口风险的认识还停留在控制非信用证业务的层次上。就国家风险来说,在我国还没有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国家风险进行评估、预测,多数情况是通过主观判断。改革开放以来,进出口企业逐步建立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机制,处于自身经济利益的需要以及经历的沉痛教训,一些企业在建立出口风险机制、利用外部的出口信用风险保障措施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大多数进出口企业仍然缺乏风险意识,没有很好地利用出口信用保险。

(二)进出口企业缺乏复合型的高素质业务人员。

虽然我国的进出口企业,特别是国有进出口企业在国际贸

易实践中不断探索,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是必须看到,我国的外贸水平和人员素质,距发达国家还存在相当的差距。当代国际贸易迅猛发展,国际贸易方式也已从过去的单一的商品贸易发展到技术贸易、服务贸易三者并存的局面。贸易融资方式千变万化,日新月异,已从简单、传统的结算与融资的结合,发展到多种融资手段的复杂结合。面对这些变化,我们的外贸人员的知识更新明显滞后于形势。特别是对于初入外贸领域的企业,对复杂的国际贸易风险缺乏应有的估计,对一些国际贸易术语缺乏起码的知识,为了拿到订单,轻率地接受了国外进口商的建议使用DEQ术语,却不了解自己承担了多大的潜在风险,更不会利用银行的贸易融资来避免风险。且对国际贸易融资,如何灵活运用融资手段吸引进口商,从而做成交易,更是知之甚少。因此,常常被对方牵着鼻子走,甚至陷入其设下的圈套。

政府方面的问题:

(一)政府没有对国际贸易融资创造完善的法律环境。

国际贸易结算及融资涉及不同国家之间债权债务的清偿与支付,当贸易对象国出现政局不稳、战争、战乱、外汇管制及制裁等因素,都可能使国际贸易合同难以履行,从而使银行的贸易融资蒙受风险。此外在我国,一些专门的法律有缺失的问题。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涉及国际金融票据、货权、货物的质押、抵押、担保、信托等行为,要求法律上对各种行为的权利与责任有具体的法律界定,但是我国的金融立法明显滞后于业务的发展。有些国际贸易融资常用的术语和做法在我国的法律上还没有相应的规范,例如,押汇业务中银行对单据与货物的权利如何,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债务关系如何,进口押汇业务中常用的信托收据是否有效,远期信用证业务中银行已经承兑的汇票是否可以由法院止付等。在这样的法律环境下,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大大增加。

(二)我国的进出口信贷体系不完善。

从目前情况看,中国进出口银行及以其为基础的出口信贷发展过程仍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出口信贷体系的进一步完善。这些问题主要有:

第一,出口信贷多头经营,分工不合理。

第二,缺乏业务创新。政府有关部门及出口信贷机构对发达国家业务及发展趋向没有深入的研究,出口信贷业务只能用于支持资本货物出口的旧观念还没有改变,使出口信贷支持外贸发展的作用没能充分发挥。

第三,中国进出口银行的定位缺乏立法保证。虽然从设立的初衷和目前情况看,进出口银行发挥着我国官方出口信用机构的作用,但至今国家没有立法确立中国进出口银行的地位。

(三)出口信用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大多数进出口企业仍然缺乏风险意识,没有很好地利用出口信用保险,导致出口信用保险业务没有大范围开展起来,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承保能力有限。出口信用保险作为政策性保险,需要有财政资金做后盾。出口信用保险业务还需要有一定的融资渠道,政府应通过贷款、贴现等方式向出口信用保险机构注入资金,保证其支付能力。

第二,承保条件有限。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的出口和投资多集中在国外出口信用保险机构望而却步的第三世界国家。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见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存在较大的风险。所以银行首先要通过完善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操作,设置合理的防范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组织结构,提高国际贸易融资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来减少风险;其次政府要通过完善与国际贸易融资相关的法律制度,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出口信贷体系,大力发展出口信用保险来减少风险;最后,企业也要努力提高进出口企业业务人员的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国际贸易融资风险,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作者:费伟

国际贸易融资风险论文 篇3:

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及解决对策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间的贸易和业务往来越来越频繁。由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危机的影响,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很多企业出现了资金链短缺的状况。本文以此为基础,对国际贸易融资所存在的风险进行了研究,然后提出了应对和解决这些风险的对策,为保证国际贸易金融业务的良好健康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国际贸易 金融 风险 解决对策

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的对外贸易行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根据我国的海关统计,在2011年我国的外汇收入达到了32755.77亿美元,增长了32%还要多。出口几乎增长了27%,进口增长了43%还要多。但是由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和人民币升值以及国内的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不少外贸企业出现了资金短缺的状况,外包企业的融资问题成为了制约其发展的关键问题。作为国内的金融机构,应该迎合外贸企业的需求并根据外贸企业的业务特点,对以往的传统的融资方式进行创新,为对外国际贸易企业的融资问题提供了一定的解决方案,这种新的业务方式是根据对外贸易企业的订单来开展的,虽然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外贸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是也会给外贸企业带来一定的融资风险。所以解决外贸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风险问题是解决外贸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关键。

1 国际贸易融资的定义与优势

外贸企业的融资是在目前新的经济形势下金融机构针对外贸企业资金短缺所开展的一项业务,目的就是解决外贸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在这项业务中金融机构向外贸企业贷款是以外贸企业的订单为基础的,然后为企业提供一定量的资金帮其渡过难关,还可以为外贸企业在银行的贷款提供一定的担保。目前金融企业针对从事外贸的企业所采取的融资方式由票据兑换,信托的收据以及贴现等。在国内金融企业针对外贸企业的这种融资方式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进行金融业务方式创新的过程中同时以传统的业务领域为主。

目前有一些银行也针对外贸企业融资提供了一定的资金融通的方式,但是作为银行审查方式较为严格、刻板不灵活等特点。在国内的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还是以传统的业务为主,比如信用证以及保函等。但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以及全球金融机构业务创新的不断影响下,对于金融企业的业务创新的趋势更加明显和突出,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在实践层面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随着金融机构针对对外贸易企业发展创新了融资的业务模式,这对于对外贸易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使得企业融资的方式变得更加灵活多样,融资的渠道也更为广泛。贸易融资是金融手段的一种,对银行和企业都有利益,其对各方的优势有以下方面。

(1)银行方面。贸易融资对银行业务来说具有风险小的特征,其业务过程的时间周期短,一般在三个月以内完成资金周转,因此对资金进行了较为安全的操作。它是一种面向企业提供的普通贷款,是进行资金运作的理想手段,因为通过贸易融资贷款业务银行能获得较高的利润回報。其收益方式有多重来源,如各种手续费的收取、本币和外币的差价收益、追索权、跟进企业的联系,赢得更多企业的业务。它是现代银行之间增强竞争力的业务手段。

(2)企业方面。企业能获得资金支持,拓展海外市场,是扩充出口的途径。资金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那就是血脉,能为企业带来生计的发展。若一个企业缺乏发展资金,也就不能完成更大规模的发展和赢利点,无法创新技术和购买设备,以增强企业在圈子中的竞争力。通过向银行贷款企业可以满足自身的经营活动,完成商品的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帮助其开拓国际市场,化解资金风险。

2 国际贸易融资所面临的风险

目前国际金融机构所开展的业务使得外贸企业的融资方式更加的灵活融资也更加的方便,但是也形成了更多的较为复杂的风险,包括汇率变化带来的风险,利率变化带来的风险,国家政局变化所带来的风险,由于客户的违约所可能造成的风险,操作过程中的风险以及银行所可能存在的风险。

2.1 汇率风险

由于外贸企业从事的主要业务是国际间的贸易那么由汇率的不稳定以及变化所带来的风险是目前企业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这种变化是由外汇的经济主体或者是持有方所做的某方面的决策所对企业造成的汇率波动所给外贸企业带来的损失。在外贸企业融资的过程中,由于订单所获得的资金非常有可能是外币,外币的汇率的波动和变化必然会对企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有外汇汇率的波动以及其他因素的干扰,那么就很可能会造成外币的贬值因而会对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

2.2 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指的是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的过程中银行的利率也是变化的和波动的,这种变化和波动所给银行带来的收益上的不稳定性就是利率风险,这种风险可能会使银行的收益受到一定的影响。和银行的利率风险相比,国际贸易所形成的利率的风险要复杂的多。国际贸易企业融资所形成的利率的变动所带来的风险和银行的风险类似,也就是由于银行利率的变化会对企业形成一定的影响。对外贸易企业受到利率的影响要更加复杂,其受到的不仅仅是本国利率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也会受到其他国家利率的影响,也就是各个国家利率的变化都会对企业的收益产生一定的影响。目前很多国家的利率水平都是千差万别的,国家对于利率所采取的政策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在外贸企业融资的过程中,如果与外贸企业相关的某个国家的利率发生变化,那么国际间的贸易就会面临更大的融资风险。

2.3 客户违约风险

目前金融机构所针对外贸企业的融资都是以外贸企业的订单为基础的,外贸企业需要金融机构对整个企业的生产环节进行考察,那么这就很可能会造成企业违约的风险。这种由于外贸企业签订订单的客户的违约所造成的违约也叫诚信违约,一旦违约外贸企业将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甚至会导致破产。在国际贸易的过程中很多原因都会造成客户的违约,最为常见的就是资金链的断裂。对于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的大型企业来讲如果其资金链断裂将会给银行或者是金融机构造成巨大的损失。另外,贸易的双方在贸易的过程中产生的不和谐行为也会造成客户的违约。所以在进行外贸活动的过程中不论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很有可能造成客户的违约行为。

2.4 操作风险

目前针对国际贸易企业进行融资的业务是银行的主要业务之一,这项业务的特点使得在企业融资的每个环节中都有可能产生风险。目前在我国银行针对国际间贸易的融资业务还处于初始阶段,业务开展过程中的各项流程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并且在针对国际贸易提供金融支持的初始阶段,各个银行为了争抢这份业务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漏洞。这些漏洞会对银行的收益造成较大的影响。

2.5 银行资信风险

在外贸企业进行融资的过程中外贸订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国际间的结算方式更加便捷的情况下,在企业与客户进行国际贸易的过程中银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银行的资信问题也是造成企业融资过程中风险的管家因素之一,资信较好的银行能够保证企业融资过程中的风险降到最低。

2.6 国家风险

国际间的贸易和贸易双方所在国家的企业有着重大的关联,双方在其本国内政治局势的稳定、外汇以及各种金融政策是否稳定,都会对国际间贸易的融资产生深远的影响。比如向一些战事较为紧急的国家出口物品如果得不到联合国的允许,那么这笔交易就很难收到货款。如果在进行国际金融贸易的过程中不注意这个问题就很可能会出现国际间贸易的坏账。所以外贸企业所在国家的政局以及经济金融政策是否稳定对于企业的融资风险具有非常大的影响。

3 防范对策与建议

3.1 丰富资产结构,化解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是由于外贸企业所从事的商业活动的特点决定的,如果想要尽量避免这些风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利用金融衍生的产品,也可以通过对企业资产结构的丰富来降低风险,使得汇率的风险降到最低。目前我国国内的绝大多数银行都针对国际贸易提供了资金融通的业务,银行逐年所涉及的国际间贸易的金融服务也是越来越多,如果银行所开展的针对外贸企业的融资是单一的,那么就会降低抵御风险的能力。所以在为外贸企业进行融资提供金融产品的过程中要保证外币的非单一性,这些外币的多样性会对利率的变化起到对冲的作用,进而有效地降低汇率变化所带来的风险。

3.2 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对冲利率风险

目前在我国利率的市场化进程在不断地加快,银行在为国际贸易企业提供金融产品的同时会产生更加复杂的利率风险,这种利率风险一方面是由国内的利率市场化的进程造成的,另外,国外货币的利率变化也会给银行的金融业务带来一定的风险。合理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控制与对冲利率风险是目前最为有效的通过合理的利用金融工具能够有效地减少利率变化给企业所带来的风险。随着金融业务不断的创新,我国的国债业务也在不断发行,这对于融资过程中风险的规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3 慎重选择代理银行

提供金融产品服务的银行对于国际间贸易的融资风险的规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较好资信的银行能够使得企业融资的业务顺利进行,具有较差资信的银行就很有可能会给贸易融资带来较大的风险。所以在开展这项业务之前,要对贸易所涉及国的金融政策进行了解,避免由于國家的金融政策所给企业带来的融资的风险。

3.4 完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法律法规

在我国国际间的贸易金融服务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国与国之间的贸易金融业务由于相应的法律法规的规范,使国际间贸易金融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作为我国的相关法律部分应该加强对于涉及到国际间贸易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规的研究,找出国际间金融业务可能存在的缺陷,以解决协调问题,使得国际间的金融业务有法可依,使得国际间的金融业务得到有效规范。

4 结语

通过上面的论述可以发现国际贸易融资这种业务方式为企业的融资降低了风险,也使得融资的渠道更加多样融资的方式更加灵活,这种国际间贸易融资业务在我国才刚刚开展,处于业务发展的初期,但是相对于传统的金融来讲其具有较高的风险,只有认清这些风险,找到降低风险的方法,才能使得这项国际贸易金融业务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耀民,李季刚.“一带一路”视角下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策略[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6(02).

[2] 郑雅元,罗雪梅.广西中小型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及风险控制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6(14).

[3] 陈晓桦.基于供应链的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模式创新[J].财会通讯,2016(23).

[4] 吴迪.“一带一路”建设中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趋势及建议[J].甘肃金融,2016(11).

作者:林俊

上一篇:农村经济增长研究论文下一篇:经济辐射理论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