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复习总结

2024-05-12

多媒体复习总结(共6篇)

篇1:多媒体复习总结

1.什么是媒体:媒体是信息表示和传输的载体。

2.媒体分类:感觉媒体,表示媒体,表现媒体,存储媒体,传输媒体

3.多媒体技术的定义和特点:多媒体技术就是计算机交互式综合处理声、文、图信息的技术,具有集成性、实时性和交互性。4.多媒体标准:微软提出MPC 5.ISO和ITU联合制定的数字化图像压缩国际标准:JPEG标准,MPEG标准,H.26X标准

6.音频压缩的标准:G.728,G.721,G.722 7.数字化:采样-〉量化-〉编码

8.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教育与培训,咨询和演示,娱乐和游戏,管理信息系统(MIS),视频会议系统,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视频服务系统

9.多媒体数据中存在的数据冗余:空间冗余,时间冗余,信息熵冗余,结构冗余,知识冗余,视觉冗余。(需要扩展)10.彩色空间:

RGB彩色空间,RGB8:8:8方式,HIS彩色空间:H(hue,色调),S(saturation,饱和度),I(intensity,光强度)YUV彩色空间:Y为亮度信号,U,V是色差信号,采样4:2:2 YIQ彩色空间: CMYK彩色空间

11.数字图像格式:TIF,PCX,GIF,TGA,BMP,DVI 12.数据压缩技术:

(1)根据解码后数据与原始数据是否完全一致来进行分类: a.可逆编码(无失真编码):Huffman编码,算术编码,行程长度编码 b.不可逆编码(有失真编码):压缩比可以从几倍到上百倍。常用的有变换编码和预测编码(2)根据压缩的原理划分:

a.预测编码:DPCM系统中的误差来源是发送端的量化器

b.变换编码:预测编码主要是在时域上进行,变换编码则利用频域中能量较集中的特点,在频域(变换域)上进行(K-L变换,最优的变换方式)c.量化与向量量化编码(最优量化器是Max量化器)d.信息熵编码

e.子带(subband)编码 f.模型编码

13.基于DCT有失真压缩编码的步骤:(1)离散余弦变换(2)量化处理

(3)DC系数的编码和AC系数的行程编码(4)熵编码

14.Huffman编码定量:在变长编码中,对出现概率大的信源符号赋予短码字,而对于出现概率小的信源符号赋予长码字。如果码字长度严格按照所对符号出现概率大小的逆序排列,则编码结果平均长度一定小于任何其他排列方式。

15.算术编码基本原理:将编码的信息表示成实数0和1之间的一个间隔(interval),信息越长,编码表示它的间隔就越小,表示这一间隔所需的二进制位就越多。

16.算术编码的特点:a.不必预先定义概率模型,自适应模式具有独特的优点;b.信源符号概率接近时,建议使用算术编码,这种情况下其效率高于Huffman编码。17.JPEG200主要特点:高压缩率(低比特速率);无损压缩;渐进传输;感兴趣区域压缩 18.MPEG-1标准名称为“用于大约高达1.5Mbps速率的数字存储媒体的运动图像及其伴音编码” 19.MPEG-2标准名称为“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息的通用编码” 20.MPEG-4标准名称为“甚低速率视听编码” 21.MPEG编码算法中采用两种基本技术,即为了减少时间上冗余性的基于块的运动补偿技术和基于DCT变换的减少空间上冗余性的ADCT技术

22.在MPEG中将图像分为3种类型:I图像(intra picture),P图像(predicted picture),B图像(bidirectional picture)

预测方法:帧内预测,前向预测,后向预测,双向预测

23.动态补偿技术的作用何目的:主要用于消除P图像和B图像在时间上的冗余性,提高压缩效率。

原理:基于块的运动补偿技术,就是在其参照帧中寻找符合一定条件限制,当前被预测块的最佳匹配块,找到匹配块后,有两种处理方式:一是在恢复被预测块时,用匹配块代替;二是对预测的误差采用ADCT技术编码,在恢复被预测块时,用匹配块加上预测误差。

24.MPEG-4的显著特点:基于内容的编码,更加注重对媒体系统的交互性,互操作性和灵活性。

25.ITUH.261标准化方案的标题为“64Kbps视声服务用视像编码方式”,又称为P×64kbps视频编码标准。P×64kbps视频编码压缩算法采用混合编码方法,即基于DCT的变换编码方法和带有运动预测的DPCM预测编码方法的混合。

26.语音的基本参数包括基音周期,共振峰,语音谱,声强等。语音生成机构的模型由3部分组成:声源,共鸣机构(也称声道),放射机构。语音生成机构模型对应的声源由基音周期参数描述,声道由共振峰参数描述,放射机构则由语音谱和声强描述。

27.多媒体信息的主要的特点:1.多媒体信息存在和表现有多种形式。2.多媒体信息量大 28.光盘的分类:1.CD-ROM只读光盘。2.WORM一次写多次读光盘。3.Rewritalbe可重写光盘

29.光盘工作原理: 只读光盘读原理:只读光盘上的信息是沿着盘面螺旋形状的信息轨道以凹坑和凸区的形式记录的,凹凸交界的正负跳变沿均代表“1”,两个边缘之间代表数字“0” 可重写光盘的擦写原理:(1).磁光式擦写原理

照射单元区域磁化方向与其他未照射单元方向相反,从而产生一个信息存储状态“1”,未经照射单元相当于存储单元“0”(2).相变式擦写原理

两种稳定是反射率高的晶态和反射率低的非晶态(玻璃态)。写过程是把记录介质的信息点从晶态转变为非晶态。擦过程是写过程的逆过程。30.光盘的规范和标准:

1.CD-DA。2.CD-ROM。3.CD-V(video)。4.可录CD。5.CD-I。6.CD-ROM XA。7.Photo-CD。8.Video CD 31.CD-ROM的数据传送速率:150KB/s称为单速,倍速300KB/s,4速600KB/s,6速900KB/s 32.CD-ROM规范及格式:CD-ROM黄皮书标准很大程度的继承了红皮书的内容,但CD-ROM有自己的数据格式。从物理结构来说,CD-ROM同样是把光轨道分为等长的扇区,使用分,秒,扇区的数据编址方法,采用常线速伺服方式。它与CD-DA的不同主要是每个扇区中数据格式的不同。33.DVD光盘:MPEG-1的视频质量具有家用录像机的质量,它的技术促成了VCD产业,MPEG-2的视频质量是广播级质量,由于采用MPEG-2标准的视频数据量很大,为解决其存储问题,研制了DVD(digital video disc),并于1995年完成标准化方案。DVD盘片尺寸与CD相同,容量最高的双层双面盘可达17GB。单面单层DVD盘能够存储4.7GB的数据,存储133分钟的MPEG-2视频。其分辨率与现在的电视相同,并配备Dolby AC-3/ MPEG-2音频质量的声音和不同语音的字幕。

34.声音卡:声音卡或音频卡是处理音频信号的计算机插件,它是普通计算机向MPC升级的一种重要部件。

35.视频卡:分为视频采集卡,视频压缩卡,视频解压卡和视频转接卡。

36.视频采集卡功能:视频采集卡将视频信号连续转换为计算机存储的数字视频数据。37.图像数字化

图像信息的空间分布和亮度(颜色)分布都是连续的,这些连续的信息量必须离散化,离散化的过程即数字化处理过程,它应该包括空间位置的离散和亮度电平的离散化 38.图像扫描仪:光电转换部件是CCD(电耦合器件)

39.触摸屏应包括3个部分:传感器,控制部件,驱动部件。

40.触摸屏按其工作原理可分为红外线触摸屏,电阻式触摸屏,电容式触摸屏,表面声波技术和底座式矢量压力测力触摸屏等。

41.多媒体个人计算机基本的硬件结构可以归纳为:1.一个功能强大的,速度快的中央处理器(CPU)。2.大容量的存储器空间。3.高分辨率显示接口与设备。4.可处理音响的接口与设备。5.可处理图像的接口与设备。6.可存放大量数据的配置等。42.CD-I系统是家庭交互式多媒体系统。

43.VCD播放机由3个核心部件组成:CD驱动器或称CD加载器。MPEG解码器。微控制器

44.DVD播放系统:1.DVD盘读出机构。2.DVD-DSP。3.数字声音/视频解码器。4.微处理器。

45.多媒体工作站的意义和特点:

工作站是市场上一种功能很强的小型计算机系统,一般特点是采用UNIX操作系统,具有GUI接口,很强的图形图像处理功能。多媒体工作站设计成为能同时处理离散和连续媒体信息的工作站系统。

46.多媒体应用软件俄开发过程:1.明确使用对象,了解用户需求。2.选择开发方法。3.准备对媒体数据。4.完成系统集成。47.音频数据:

计算机处理的音频种类通常包括波形音频和MIDI音频(P120)

48.MIDI音频文件是一串的时序命令,它记录下音乐的行为,例如钢琴键,踩踏板等。但是MIDI却有一个严重的缺点,不适合编制口语旁白的音频。49.图像数据

图像一般分为静态对象(通常称图像)和活动的视频。静态图像通常以位映射矩阵的方法来表示每一像素点的颜色数据。(P124)50.视频由光线照射在物体上面,反映在照相机或摄像机的镜头上,这种反射的光便形成电子信号。这些信号可以分为3种颜色的合成,即RGB三色。51.视频标准: NTSC制式:美国

PAL制式:中国,英国

SECAM制式:法国,俄罗斯 52.什么是图形:计算机图形学是研究怎样用计算机表示,生成,处理和显示图形的一门学科。

53.计算机动画使用计算机生成一系列可供实时演播的连续画面技术。

54.计算机动画研究内容:1.运动控制方法。2.动画描述模型与动画语言。3.中间画面的生成技术。4.三维动画中的物体造型技术。5.动画绘制技术

55.多媒体开发和创作环境具有下述功能:1.提供多媒体程序编程的环境。2.超文本、超媒体和多媒体数据管理的功能。3.支持多媒体数据的输入输出。4.应用连接功能。5.多媒体数据制作功能。6.友好的用户界面。

56.多媒体编著工具的功能和分类和典型工具(1).以卡或页为基础的多媒体编著工具。(2).基于图符和事件的多媒体编著工具。(3).以时间为基础的多媒体编著工具。(4).以传统的程序语言为基础的编著工具。

57.多媒体数据的存储环境:1.可更换的硬盘。2.磁带备份介质。3.光盘档案介质。4.磁盘阵列。

58.多媒体数据的传输环境:3种传输方法1.使用可更换得介质进行人工传输。2.使用串行端口实行点对点传输。3.使用网络系统,实现计算机之间的传输。

59.多媒体数据管理的软件环境:1.文件管理系统。2.建立特定的逻辑目录。3.传统的字符,数值数据库管理系统。4.多媒体数据库管理系统。5.超文本和超媒体 60.多媒体数据对数据库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数据量大且媒体之间差异也大,从而影响数据库中的组织和存储方法。(2).媒体种类的增多增加了数据处理的难度。(3).查询的结果是综合多媒体信息的统一表现(4).MDBMS应增加这种处理长事务的能力。(5).MDBMS应提供很强的版本管理能力。

61.MDBMS的组织结构一般可分为3种,即集中型、主从型和协作型。62.扩充的关系数据模型不但能支持格式化数据,也能处理非格式化数据。63.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1).对象。(2).属性。(3).方法。(4).对象类。(5).子类和父类。(6).消息。(7).继承性。(8).多态性

64.(重点)面向对象的数据库模型(未完成P179)65.基于内容的检索技术的特点

(1).从媒体内容中提取信息线索,直接对媒体进行分析,抽取特征。(2).提取特征方法多种多样。(3).人机交互。(4).基于内容的检索采用一种近似的匹配技术。66.基于内容的检索系统实现方法:(1).基于传统的数据库检索方法。(2)基于信号处理理论,即采用特征抽取和模式识别的方法。67.MPEG-7,它的正式名称是“多媒体内容描述接口” 68.MPEG-7的相关概念: 数据 特征 描述子 描述值 描述模式 描述 编码的描述

(MPEG-7的核心)描述定义语言:一种允许产生新的描述模式的描述子的语言,允许扩展和修改现有的描述机制。(P190)69.文本的特点:线性的和顺序的。70.超文本的特点:没有固定的顺序。

71.超文本是由信息结点和表示信息结点间相关性的链构成的一个具有一定逻辑结构和语义的网路。

72.超媒体=多媒体+超文本 73.超文本系统结构模型: HAM模型:分为3层

(1).数据库层:提供存储、共享数据和网络访问功能。

(2).超文本抽象机层:介于数据库层和用户界面层之间,这一层决定了超文本系统结点和链的基本特点,记录了结点之间链的关系,并保存了有关结点和链的结构信息。

(3).用户界面层又称为表现曾,它构成超文本系统特殊性的重要表现。包括用户可以使用命令,HAM层信息(结点和链)如何展示。Dexter模型:也分为3层

(1).存储层:描述成员之间的网状关系

(2).成员内部层:描述超文本中各个成员的内容和结构。(3).运行层:描述支持用户和超文本交互作用的机制。

(4).表现规范:模型中介于存储层和运行层之间的接口称为表现规范。(5).锚定机制:存储层和成员内部之间的接口称为锚定机制。74.链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类型:(1).基本结构链(2).组织链(3).推理链

75.文献模型概述:文献是文章或文本的组合

文献的一般结构:文献的结构包括内容组织和版面安排两个方面。文献模型的基本任务:

(1).能够表示多媒体文献的内容层次性。(2).能够表示多媒体文献的版面布局。(3).能够表示多媒体文献的时间布局。(4).能够将内容与布局对应起来。(P203)76.文献模型:ODA模型和HyTime模型 77.HTML语言:超文本标记语言

78.XML语言:可扩展的标记语言。3个要素:文档定义,XSL,Xlink。XML提供了数据定义机制,目前存在两种方式:DTD和Schema 79.常用的动态网页技术主要有:ASP,PHP,JSP 80.Web系统是采用HTTP协议的超文本系统,其基本结构是一个客户机/服务器模型 81.网络服务器站点镜像特点:为了提高响应速度,减少网络负担,增强系统得强壮性。82.代理服务器的特点:在靠近客户端的合适位置缓存热点访问信息。

83.Web缓存设计的优点:Web缓存可以显著的改善Web系统的服务性能,减少了带宽消耗,减少了用户访问延时,减少了远程Web服务器的工作负荷。Web服务的强壮性加强。84.Web缓存设计的缺点:缺乏合适的缓存代理更新,代理总是系统服务的瓶颈,减少远程服务器的点击率。85.缓存系统的体系结构:

(1).层级缓存结构。(2).分布式缓存结构。(3).混合的缓存结构 86.常用的缓存方式:预装技术,动态置换,部分缓存

87.缓存置换策略:(1).传统的置换策略及其直接扩展。(2).基于键的置换策略.(3).基于费用的置换策略。

88.数据模型就是计算机数据世界中建立的计算机所能接受的对现实世界中所要研究对象的抽象描述。(1).提供一种计算机可接受的信息表示和处理方法(2).能够指出数据构造。89.多媒体数据时空关系建模是多媒体系统的关键问题。90.多媒体系统表现的模型分层次来实现。描述性定义:(1).多媒体表现是多媒体数据的合成再现。(2).多媒体合成主要包括空间和时间合成。

(3).空间合成是同一表现空间域中共存的一系列媒体对象之间的空间特性、位置关系的描述。(4).时间合成是在某一时间域内并发(包括顺序和并行)表现的一系列媒体对象之间的时序关系的描述。

(5).多媒体同步是指采用进程来协调时序关系的机制,亦即实现时间合成方法的描述。91.多媒体系统数据模型的层次结构以信息内容组织来看分为3个层次:应用层,信息元层,数据元层

(1).从表现角度来看:

(2).系统对用户的表现如何安排(包括交互能力)?这是上层同步问题,主要通过脚本的描述来解决。

(3).信息元内各元素的时空编排如何?这是中间同步问题,亦即时空合成问题。(4).计算机的具体实现对应于最低层的同步;由系统内部完成。

92.形式化描述:就是用数学的概念或类数学概念来精确地定义和描述信息系统的基本特性(属性和结构等)的一种方法。

93.超文本的形式化描述方法:集合论和一阶逻辑 94.多媒体信息元:

以自上而下的观点来看:具有一定语义的,组成信息系统应用的信息子块。

以自下而上的观点来看:一个或多个媒体数据元经过一定的添加与包装而合成的超数据元。95.信息元的大小:各种多媒体应用的公共需求,即信息元必须满足的特性。96.信息元的合成:信息元的合成主要指多个数据元之间的时空合成,亦即时空关系的描述。不同模型有不同的描述方法。

97.MHEG标准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来分析设计模型。MH对象分为以下几类:(1).输出内容对象(2).一般输入对象(3).投射器对象(4).基本对象(5).合成对象(6).条件与动作

98.表现是把各种媒体信息战是个用户的活动,是多媒体数据的合成再现。99.以时间顺序和空间关系来安排多种媒体的合成表现,即是多媒体同步问题。100.3种基本的同步表示方法:(1).层次化同步(2).基于时间轴的同步(3).基于参考点的同步 101.多媒体对通信的影响(1).多媒体数据量(2).多媒体实时性(3).多媒体时空约束(4).多媒体交互性

(5).分布式处理和协同工作 102.多媒体通信的实现途径: 话路+视频-〉多媒体通信 网络+视频-〉多媒体通信

有线电视+交换功能-〉多媒体通信 103.多媒体通信的关键技术: 声音、视频、动画等的传输技术 数据压缩和解压缩技术 解决多媒体实时同步问题 解决协议和标准化问题

104.在模拟通信网上传输静态图像的电话称为可视电话

105.在模拟通信网和数字网上传输动态或准动态图像的可视电话称为电视电话,分为4个部分:

(1).语音处理部分(2).图像输入部分(3).图像输出部分(4).图像信号处理部分 106.视频会议系统:是一种在位于两个或多个地点的一群用户之间提供语音和运动彩色画面的双向实时传送的视听会话型电信会议业务。107.视频会议系统的类型:(1).高档会议室型(2).桌面会议系统(3).可视电话型

108.视频显示的转换控制的3种模式:(1).语音激活模式(2).主席控制模式(3).讲课模式

109.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结合的产物,它使信息传输和信息加工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信息社会重要的标志和基础。

110.网络对多媒体通信支持的各种方式及特点: 电话交换网:电话网本质上讲是用于模拟语音通信的,经调制解调器可将二进制数据调制成模拟信号,在电话网中传送。以太网:以太网的范围和速度有限,不能完全适应多媒体通信实时性和多媒体种类变换的要求,但对静态多媒体的传输效果还可以。但以太网没有提供QoS的支持,这对多媒体通信来说是一种缺陷。分组交换网:

FDDI:优点:FDDI是一种提供面向连接传输服务的高速局域网,固定分配通信信道带宽。缺点:由于它专用于数据传输,未考虑多媒体数据特性,不能为不同的媒体选择不同的协议、不能动态分配带宽,所以对多媒体通信支持有一定的局限性。

ISDN:2Mbp速率的窄带ISDN可提供标准接口的电信网络,支持多种通信业务,但服务内容有限,带宽也不高,难以满足复杂多媒体通信的要求。111.多媒体通信网的服务质量(看整节P262)112.分布式多媒体系统的基本特征:(分清哪些属于分布,哪些不属于)多媒体集成性 资源分散性

运行实时性操作交互性 系统透明性

113.分布式多媒体系统的层次结构

114.Internet提供两种类型的服务:

可靠的面向连接服务,使用TCP协议,对信息包时延要求不高。

不可靠的无连接服务,使用UDP协议,不保证不丢包,也不保证时延满足需求。115.多媒体网络应该解决下面问题:提高网络带宽,减少时延;减少抖动。解决问题的思路:(1).扩大链路带宽(2).改进Internet协议

116.什么是组播,组播地址的范围,实现条件

组播或称多播是指网上一点到网上多个指定点(同一个工作组内成员)传输信息。D类(224.0.0.0~239.255.255.255)用于组播的地址。为支持组播功能,发送端和接受端及其之间的网络设施都必须具备多播功能。对本地的IP多播,主机节点所需要的环境是:TCP/IP协议栈中可以支持IP组播;软件支持Internet组管理协议(IGMP),这样就可以申请参加组播和接受组播,要有IP组播应用软件。(P273)117.组播路由选择协议:(1).距离矢量组播路由协议

(2).组播开放最短路径优先路由协议(3).协议独立的组播路由协议

篇2:多媒体复习总结

第一章 多媒体技术概述 1.相关基本概念

1)媒体:信息传输、存储和呈现的载体

2)新媒体:艺术与现代数字媒体技术结合的新型媒体形态 3)媒体分类:

a)感觉媒体: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信息形态

b)表示媒体:以模拟或数字编码形态出现的感觉媒体 c)显示媒体:(显示器)d)存储媒体:(光盘)e)传输媒体:(光纤)4)多媒体(技术):融合了两种以上感觉媒体的协同应用系统和技术,以帮助人们获得更丰富的应用体验

5)超媒体:(媒体的媒体)通过超链接技术构成的多媒体系统 6)多媒体技术的特点:

a)媒体形式的多样性 b)媒体技术的集成性 c)媒体应用的交互性

2.应用场景

 多媒体电子消费领域  现代教育技术领域  通信领域

 军事领域管理与决策领域  表演与会展领域  信息可视化领域  物联网工程领域  Web应用系统 3.多媒体技术的体系结构

第二章 数字音频基础 1.声音的相关概念

1)声音的基本物理属性:频率、振幅 2)声音的三要素:音高、音色、音强

3)模拟音频(Analogous Audio):用连续的电流或电压表示的音频信号 4)数字音频(Digital Audio):通过采用和量化技术获得的离散性(数字化)音频数据

5)采样频率:单位时间内采集的样本数,是采样周期的倒数

 CD-Audio采样频率为44.1kHz  一般网络和移动通信采样频率:8kHz 6)量化深度:表示一个样本的二进制的位数(样本的比特数)2.声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功能模块:

a)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 Sampling(采样) Quantization(量化) Code and decode(编/解码) D/A b)Synthesizer:合成器 c)ROM/RAM:波表

d)Mixture:混声器(过滤、去噪、切换单/双声道)3.数字音频编码

1)音频编码:将模拟音频转换成数字音频里并以某种格式存储的技术或过程 2)PCM编码:即通过脉冲编码调制的方式生成数字音频数据的技术或格式

a)PCM的均匀量化:量化阶跃值是常数的PCM量化 b)非均匀量化:量化阶跃值为变量的PCM量化(又称非线性量化)c)μ律压扩:有μ洗漱调节的对数函数型非线性量化PCM编码 d)A律压扩:由A系数调节的分段函数型线性与非线性组合量化构成的PCM编码

3)增量调制编码(DM):通过增量起伏来记录模拟音频信号实际变化过程的数字音频编码(数据量很小,用离散的跳跃信号去仿真(模拟)去逼近输入信号的变化)DM算法描述: y0 = 0; y[0] = 0;

x[0] = 1;

for(ith sampling not end)

{ if(x[i-1] == 1)

y[i] = y[i–1] + ;

} else y[i] = y[i-1]-;

if(yi> y[i])x[i] = 1 else x[i] = 0;

第三章 音频数据处理程序设计 1.音频数据格式分析

波形音频文件格式:存储数字音频样本序列的格式文件,该文件直接记录的音频的波形 WAVE波形音频文件:使用最广泛,遵从RIFF格式标准

 文件结构:RIFF WAVE Chunk、Format Chunk、Fact Chunk、Data Chunk  wav数据的bit格式形式:

 单声道8bit量化、双声道8bit量化  单声道16bit量化、双声道16bit量化

2.音频回放与编程接口

1)使用PlaySound函数 2)使用MCI函数

3)基于DirectShow开发包的应用程序:目标是简化在Windows平台上创建数字媒体的任务,通过将应用程序从数据传输、硬件区别、同步中隔离出来 诸多挑战:

a)多媒体流包含大量需要被快速处理的数据 b)音频和视频必须同步

c)数据来源很多:本地、计算机网路、广播、摄像机 d)数据格式繁多:

Audio-Video Interleaved(AVI)Advanced Streaming Format(ASF)Motion Picture Experts Group(MPEG)Digital Video(DV)e)应用程序并不能预见终端设备上的硬件

4)基于Media Foundation开发包的应用程序 3.基于MF的音频转码程序设计

第四章 无损数据压缩编码 1.熵编码

1)算术编码(Arithmetic Coding)

2)行程编码:可用索引+索引对象(重复对象)的方式来表示

2.字典编码

1)第一类字典编码:用指向早起曾经出现过的字符串的指针来表示当前被编码字符串

算法:LZ77算法、LZSS算法(LZ77的改进版)2)第二类字典编码:从输入的数据流中创建一个短语词典,后续数据流中若出现词典中的短语,则可用该短语在词典中的索引表示该短语,而不需要输出短语本身

算法:LZ78算法

第五章 数字图像基础 1.色彩及其模型

1)色彩的概念 2)色彩的三特性

a)亮度:色光的明暗程度,由色光所含的能量决定 b)色调:颜色的类别 c)饱和度:色调深浅的程度

3)色彩模型:对三维色彩空间中的可见光子集的一个描述 4)RGB模型:用红、绿、蓝三种基本颜色表示其他颜色的模型

RGBA模型:A表示Alpha通道(一般用作不透明度参数,0%表示完全透明,100%表示完全不透明)5)CMYK模型:用物质吸收光的数量表示色彩的方式(青C,品M,黄Y,黑K)6)HSV模型:

a)色相(H):色彩的基本属性 b)饱和度(S):色彩的纯度 c)亮度值(V):颜色的明亮程度

2.数字图像的概念

1)数字图像:用二维像素矩阵表示的图像

2)像素:图像平面中特定位置的一个点,具有一定的颜色属性 3)二值图像:像素值仅仅为两种颜色的图像

4)灰度图像:像素值分布在RGB色彩空间中的灰度线上的数字图像 5)色彩图像:由三幅原色图像(红、绿、蓝)融合而成的图像 6)真彩图像:像素值直接表示了颜色属性的彩色图像

7)伪彩图像:像素值不直接表示颜色值本身而表示了颜色在调色板中索引的彩色图像 8)图像分辨率:图像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像素数的乘积 3.图像的存储格式

1)BMP文件格式

2)BMP文件的数据存储格式

a)非压缩格式: b)压缩格式:

 BI_RLE_8编码:一个字节表示一个像素,二个字节为一个编码单元

 BI_RLE_4编码

4.图像压缩技术

JPEG的格式

第六章 图像处理程序设计 1.图像的基本操作

1)利用系统函数显示图像 2)利用打点函数显示图像 2.滤波与合成

1)卷积运算 2)高斯模板

第七章 数字视频基础 1.模拟电视信号分析

1)模拟电视系统的主要概念: a)扫描:逐行扫描、隔行扫描 b)电视制式 c)彩色模型 2)模拟电视信号分析

a)电视信号的调制过程 b)复合电视信号 c)分量电视信号 d)S-Video信号

2.模拟视频信号的数字化

1)数字化方法

a)先分离再采样 b)先采样再分离 c)采样频率 d)每行有效样本数 e)采样格式

f)视频图像的公共交换格式

3.数字视频数据格式

1)YUV文件格式 2)AVI文件格式

第八章 数字视频编码 1.视频编码原理

1)视频数据分层 2)视频图像的类型

a)frame:采用帧内编码的图像 b)P-frame:采用单向预测编码的图像 c)B-frame:采用双向预测编码的图像 3)P/B图像的处理过程 4)块匹配标准

a)绝对差 b)均方差 c)平均绝对差 5)最佳匹配宏块搜索算法 a)二维对数法 b)三步法 c)对偶搜索法

2.H.261 3.H.263 1)支持更多格式

2)运动向量的模式不受限制 3)基于语法的算术编码 4)高级预测模式 5)P/B帧模式 4.MPEG-1/2 1)MPEG-1采用了I、B、P的帧分类 2)MPEG-1帧内量化表与帧间量化表不同 3)MPEG-2采用分场压缩技术

4)MPEG-2的DCT系数行程编码之子形扫描方式 5.MPEG-4 1)MPEG-4的基本概念

a)视频对象:视频图像序列中的同一个物理对象 b)视频对象区:位于一个图像中的视频对象 2)MPEG-4的编码方法

a)帧视频对象编码 b)任意视频对象的编码 c)轮廓编码 d)纹理编码

3)MPEG-4面向对象的表示与交互式框架

第九章 MPEG音频 1.听觉系统的感知特性

1)对响度的感知 2)对音高的感知 3)掩蔽效应

2.MPEG Audio的心理声学模型 3.MPEG Audio编解码系统

1)系统结构 2)部件分析

a)多相滤波器组:将输入信号分层32个频率子带 b)编码器 c)心理声学模型

d)心理声学模型如何作用于编码器:计算所谓信掩比,通过SMR来调节量化深度

3)MPEG Audio的编码分层:层

1、层

2、层3(MP3)

第十章 光学存储媒体 1.基本技术

1)光盘的构造 2)光盘驱动器的构造 3)通道编码

2.激光数字唱盘CD-DA:Red Book 1)帧、扇区和区的概念 2)CD-DA的数据率与容量计算 3.CD-ROM:黄皮书 4.Compact Disk Write Once

第十一章网络组播技术 1.组播的概念

1)广播:将源端数据发送到一个网络中的所有主机的传播方式。广播使用广播地址

2)单播:将源端数据发送到网络中的某个特定主机的传播方式。单播使用特定主机地址

3)组播:将源端数据发送到网络中的一组主机的传播方式。组播使用组地址 2.组播的应用:远程会议、Web缓存更新… 1)组播与广播、单播的比较

a)广播(Broadcast):  将一个数据拷贝发送到网络中的所有主机  实现简单(Simple), 但是效率不高(inefficient) 即使主机对该数据不感兴趣也必须处理它  因此占用了主机的CPU资源  会产生广播风暴“broadcast storms” b)多个重复的单播(Replicated Unicast):  发送者依次向各接收主机发送相同的数据  发送者必须事先知道每个接收主机的地址  通讯量在发送方过于集中, 但比较可靠(Reliability => per-receiver state, separate sessions/processes at sender)

3.IP组播的体系结构 4.IP组播模型:RFC 1112 5.IP组播地址

6.IP组播地址到链路层组地址的映射 7.群组关系管理协议 8.组播路由

第十二章视频会议系统 1.视频会议系统的概念

1)基本定义:

 视频会议系统:利用通信设施(如卫星模拟传输线路、电话网、有线电视传输网、计算机网络、互联网)传输文本、音频和视频数据,实现分布式会议功能的多媒体应用系统 2)用途:

 各类不同规模的远程会议  远程教育  远程协同工作

3)视频会议系统的一般组成:  会议终端  会议控制器  多点控制单元(MCU)2.传输拓扑结构分析

1)全互联结构

2)星形结构(基于汇聚点的传输方式)3)网络层源根组播结构 3.一种桌面会议系统的应用

篇3:中考复习的利器——多媒体

关键词:多媒体,辅助,激发,效率,中考复习

近年来, 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 给学校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 利用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 能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尤其是在九年级紧张的中考复习阶段, 复习的知识面广、容量大、内容多、时间紧、任务重, 如果能恰当引入多媒体进行教学, 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 形成完整的网络体系,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能增大课堂教学容量,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使多媒体真正成为中考复习的一把利器。下面谈谈多媒体在中考数学复习中的具体应用。

一利用多媒体, 构建知识网络, 引导学生系统复习

在中考数学第一轮复习中, 要对三年的基础知识进行全面梳理和回顾, 内容较多, 有些内容可适当利用多媒体课件, 依标据本, 对知识点进行分类分块, 构建知识网络, 并提出复习中的重难点。在每个知识点的复习中进行分层显示, 诱导学生深入浅出, 从而达到提纲挈领、融会贯通, 系统地掌握有关基础知识的效果。在每个知识块复习完后, 利用多媒体课件, 增加专项训练及中考题型演练, 巩固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

二利用多媒体, 做好课前复习、课后总结

中考复习时间紧、进度快、复习内容多, 学生前面复习过的知识很容易就遗忘了, 每节课要拿出5分钟对上节课复习过的知识进行巩固。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 精选题目, 让学生进行课前“热身”, 及时小测反馈。另外, 每个知识点复习完后, 利用课件将这期间做过的题中易错的典型题目汇集起来, 让学生讨论出错的原因, 避免再次出错, 理清解题思路, 掌握解题方法, 从而降低学生重复出错的概率。

三利用多媒体, 激发学生上复习课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催化剂, 学生只有产生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才有可能形成强烈的学习欲望。可见,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保证, 是提高复习效果的重要条件。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

中考复习课枯燥, 学生都不爱上复习课, 再加上数学内容抽象, 又没有新知识提不起兴趣, 直接影响复习效果。如何在复习的过程中激发兴趣, 做到生动形象, 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呢?多媒体在数学复习中的应用可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例如在复习图形平移和旋转内容时, 学生对图形的特征虽然了解, 但应用把握不定, 我在设计课件的这一内容时, 采用动画显示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例如, 可以使三角形自左飞入, 然后按动画叠放次序播放, 将所要平移的三角形自动缓缓沿着移动的方向移动, 让学生能体会到平行移动由移动方向和距离决定, 加深了对平移的特征的掌握。在复习基本尺规作图这一内容时,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用直尺和圆规在黑板上画给学生看, 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如学生走神, 教师画时部分学生不注意看, 教师作图时, 身体遮挡住部分学生视线等。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情形就大不一样了。我们可以先用多媒体演示作图的步骤和基本方法, 由于用多媒体演示, 手段新颖, 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给学生留下的表象深刻。演示结束后, 教师再在黑板上示范, 最后让学生独立作图。这样的教学过程设计, 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 使学生对几种基本尺规的作图方法清楚明了, 教学效果好。又如在复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内容时, 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日出的动画图片, 观察太阳升起的过程中与地平线的三种位置关系, 从而加深学生对圆与直线的三种位置关系:相交、相切、相离的理解。通过直观画面展示问题, 不仅让学生体会到知识与生活相联系, 而且把生活中的知识上升到学习的内容上, 提高学生上复习课的学习兴趣。

四利用多媒体, 增大课堂容量, 提高复习效率

复习课教学容量比以往的常规教学容量大。一堂课的时间有限, 一节课复习的知识也是有限的。而每堂课的强度又非常大, 在这种时间与强度不成正比的情况下,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是最合理的。在数学复习过程中, 常常遇到一些比较费时的活动, 如大量的板书内容, 而这些活动并非课程所要达到的目标, 但为了达到复习目的, 又不得不经过这些活动, 在课堂45分钟内, 如仍采用传统的手写板书, 则会消耗课堂大部分时间, 如不板书只是口头说明, 则往往词不达意。这时如采用多媒体技术的快速显示功能, 不仅能解决课堂内大量板书的问题, 还可大大增加课堂教学容量, 高效率地利用课堂时间。例如, 在复习和探究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这一内容时, 要经过列表和作图比较烦琐的两个步骤, 若是教师一步步在黑板上板书画图, 非常浪费时间, 教师几乎很难再拿出更多时间去讲解函数的性质。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后, 利用计算机则可以很快给出函数值和画出函数图像, 就可避免在课堂内书写大量的板书, 能节省大量的时间。又如在复习完每个章节板块后以及在第二、第三轮复习阶段, 总需要做一些跟进性的练习题、中考题、压轴题。若把这些题目利用多媒体显示在屏幕上, 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材料、更多的练习机会和更多的表现学生能力与成就的机会, 这样大大节省了板书的时间, 增大了教学容量, 提高了复习效率。

五利用多媒体, 变静为动, 突破难点

教学难点能否突破, 是一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数学很多知识都是抽象的, 而中学生知识贮备有限, 缺乏生活经验, 他们往往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进行概括和做出判断, 在他们的头脑里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 他们的抽象思维过程, 仍然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持。采用多媒体动态图像演示, 借助其丰富的媒体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示出来, 让学生更清晰、准确地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 学习的难点就会迎刃而解, 而且突出其较强的刺激作用, 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 促进学生建构知识。如在复习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时, 运用多媒体可使其中一个圆移动, 产生与另一个圆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的各种动态位置关系, 并在旁边显示两圆的半径R和r, 动态显示两圆圆心的距离d, 学生就可以一目了然, 动态地复习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和两圆半径与圆心距的数量关系, 外离:d>R+r;外切:d=R+r;相交:R-r<d<R+r;内切:d=R-r;内含:0≤d<R-r。

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达到很好的复习效果。类似这样的课件还有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等。

动态几何问题近几年受各地中考的青睐, 又是中考的一个难点。在中考复习中, 用多媒体可突破这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尤其是几何画板, 运动点和围绕点旋转及沿着某一方向平移等都是很容易办到的事。如用几何画板引导学生探索旋转的性质, 这比学生自己动手探究要快捷、准确, 并且形象直观。再如在研究点动型、线动型、形动型的有关问题时, 学生感觉较困难, 若包含其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情况学生感觉更困难, 若将它们的运动情况用课件展现在学生面前, 学生就可以了解其变化特征, 抓住其临界状态, 以静制动, 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从而培养学生解决这一中考难点题型。

六利用多媒体, 展示学生练习, 增强课堂互动

中考数学复习的过程, 也是学生练习、思考及交流互动的过程。学生完成的练习, 他们独特的解题思路, 有争议的思想及错误、典型的解法等, 可通过多媒体展示, 让学生对展示的内容有序地进行交流, 培养学生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 从而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 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从而达到整体提高全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技能的效果。

篇4:多媒体与高三英语总复习

关键词:多媒体;英语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344-01

多媒体就是多重媒体的意思,可以理解为直接作用于人感官的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各种媒体的统称,即多种信息载体的表现形式和传递方式。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存在着有益的优势互补关系。只有做到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有机地结合,才能发挥其最大效能。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给英语教学改革带来契机。我校紧跟步伐,购置了相关设备,使得所有老师都能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以计算机为工具,以网络为资源,以语言交际为主线,探索多媒体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的模式,实践证明,它能为高三英语总复习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丰富教学形式,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课本、一本参考书和一块黑板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外语教学模式一直占据着中学英语教学的主导地位。而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创设了交互式教学环境,只有交互式多媒体教学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和其它感觉器官,从而获得最佳的认知效果。外语教学正向着多媒性、综合性、开放性的方向发展。尤其注重语言学习者的语言使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旨在培养学生多视角,多维的思维方式,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多媒体教学方法的优点:

在中学阶段,英语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相比,无论教材的设置、课堂的教学以及课余的活动等都是动态型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展现生动活泼、形象逼真的画面,仿真的交际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一些需要学习的单词、对话以生动形象的画面、音响表现出来,从而使学生置身于以英语为主要对话的语言环境中,轻松体验英语的实际运用,激发起学习兴趣,寓教于乐,玩中学,学中玩,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增强教学过程中的交互性。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语言材料,创设了真实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边欣赏录像,边听课文录音,在课堂交际活动中,提高学生在日常用语、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练习和表达能力。;

3、课堂教学容量大。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是课堂教学的中心任务。过去的英语教学学生参与面少,语言实践机会少。我们可以把重点、难点、词汇、课文朗读、练习题都编制成课件,利用其超文本功能,把板书、各种图表、动画等编制在一个软件里保存和使用。课堂上,教师只要操作计算机,就可以在完成相同内容的情况下大大节省时间,把更多时间用于指导学生巩固训练,开展语言实践活动,从而加速了课堂教学和训练的节奏,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4、有利于解决特别复杂的问题。能够比较彻底的分解知识技能信息的复杂度,减少抽象信息在大脑中转为形象信息的转换过程,充分传达教师的教学意图,使得教学过程中难点和重点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即时反馈信息,反馈越及时越有利于学习。实践证明: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结果比不了解积极性要高。

众所周知,高三复习时间很有限,尤其是英语学科的复习,时间短,任务重。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复习完高考考纲所要求的项目,除了精心备课以外,还要把知识点设计成课件,借助多媒体才有可能更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因为多媒体所创设的情境更为形象、生动, 简洁明了,通俗易懂,为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提高了教学效果。下面我从四个方面叙述多媒体辅助教学在高三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一、多媒体在语法复习课中的应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加课堂信息量的输入,尽量为每位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比如,在复习虚拟语气这一语法项目时,教师可以把教学重点、难点和近几年高考的考点、练习等设计编制成课件,大大节省了讲解和板书时间,突出了该项语法知识的重、难点,。同时,多媒体辅助教学还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及时反馈,老师在课件中设计了一些练习,或利用软件中原有的练习,及时检测,巩固提高。

二、多媒体在课文复习课中的应用

我们复习课的内容在选材上不是简单地重复旧知识,而是要精挑细选,确保内容充实,质量上乘。以人教版必修课本Book 4 Unit 5 Theme Parks 的阅读课为例,通过阅读,我们确定本课的重要内容有:单词enjoy,短语have sth.done和句型such...that作为重点。

就拿enjoy来说吧,这个动词要求其后只加动名词作宾语。我们不妨再把类似的几个只能用动名词作宾语的动词和短语串起来讲,用PPT的形式展现出来.这类动词有:enjoy;risk;be worth;consider;keep;practice;mind;give up;quit;can't help;suggest;advise;insist on;stick to;persist in;finish;complete;succeed in

上面的词可以编成一个顺口溜:“喜欢冒险,值得考虑。继续练习, 最忌放弃。忍不住建议,坚持就是胜利”。也是用PPT的形式展示给学生。

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运用多媒体,不仅可以向学生输入很多信息,还可以让难点、重点变得直观易懂。

三、多媒体在试卷评析课中的应用

试卷评析课是复习时采用最多的课型之一。如果只是从头讲到尾、照本宣科,学生肯定会处于被动局面。学生参与面小,语言实践机会就少。实践证明,学生英语能力的形成,靠的是自己的英语语言实践。那么,怎样才能把试卷评析课上得有理有据,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呢?

就拿书面表达来说吧,我们在批改完书面表达之后,会将学生的共性毛病进行总结。比如,there be 句型与另一谓语动词连用的现象;大小写不分、标点符号乱用的现象等,都可以用课件的行式展示出来。另外,书面表达的卷面非常关键,我们可以把学生有代表性的作品,分优、良、中、差等档次后,以图片的形式制作成PPT 播放给学生对比学习以图片的形式制作成PPT 播放给学生对比学习,建议学生以评卷老师的角度,给每一篇习作打分,让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领悟到优秀作文应具备哪些优点,这样做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多媒体在讲座中的应用

在高三复习冲刺阶段,引进多媒体教学手段之后,老师可根据自身水平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准备讲座的内容,可以在网上下载相关话题的讲座视频,然后在班级同时播出,让学生在教室里观看,同时也让他们免受风吹雨打或烈日暴晒之苦。

参考文献:

[1] 李 红,多媒体教学在教学工作中的运用,《内江科技》,2008年第2期。

[2] 吕 娜,外语多媒体教学环境的构建与应用,《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8年1月。

篇5:《多媒体技术》复习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多媒体计算机系统中,内存和光盘属于(D)。

A、感觉媒体

B、传输媒体

C、表现媒体   D、存储媒体

2.目前多媒体计算机中对动态图像数据压缩常采用(C)。

A、JPEG    B、GIF

C、MPEG     D、BMP

3.(B)使得多媒体信息可以一边接收,一边处理,很好地解决了多媒体信息在网络上的传输问题。

A、多媒体技术

B、流媒体技术

C、ADSL技术

D、智能化技术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多媒体技术在商业中的应用的是(D)。

A、电视广告

B、产品电子说明书

C、销售演示

D、视频会议

5.下面属于多媒体的关键特性是(B)。

A、实时性   B、交互性

C、分时性

D、独占性

6.为了使作品开发更有针对性,应该认真分析(B)。

A、开发目的B、使用对象

C、内容结构

D、开发过程

7.从美术设计角度来说,背景的色彩应选择冷色调,下列哪项属于冷色调(B)。

A、红

B、蓝

C、橙

D、黄

8.以下(B)不是国际上流行的视频制式。

A、PAL制

B、NTSC制

C、SECAM   D、MPEG

9.有n幅分辩率为800×600的256色图像,一张3.5寸的软盘能装下几幅?(D)

A、0

B、1

C、2

D、3

10.在多媒体系统中,最适合存储声、图、文等多媒体信息的是

(C)。

A、软盘

B、C盘

C、CD-ROM

D、ROM

11.把时间连续的模拟信号转换为在时间上离散,幅度上连续的模拟信号的过程称为(B)。

A、数字化

B、信号采样

C、量化

D、编码

12.视频信息的最小单位是(B)。

A、比率   B、帧     C、赫兹

D、位(bit)

13.通常,计算机显示器采用的颜色模型是(A)

A、RGB模型

B、CMYB模型

C、Lab模型

D、HSB模型

14.根据多媒体的特性判断,以下(A)属于多媒体的范畴。

A、有声图书 B、彩色画报  C、文本文件  D、立体声音乐

15.下列方法中,不能从CD上获取声音的是(A)

A、直接从CD上复制并粘贴到硬盘上

B、利用超级解霸工具把整个音轨抓取下来

C、边播放CD上的声音,边用Total

Recorder录制

D、利用Windows

Media

Player的“从CD复制”功能

16.(D)是多媒体技术最主要的特征。

A、数字化

B、集成性

C、多样性

D、交互性

17.(B)使得多媒体信息可以一边接收,一边处理,很好地解决了多媒体信息在网络上的传输问题。

A、多媒体技术

B、流媒体技术

C、ADSL技术

D、智能化技术

1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多媒体技术在商业中的应用的是(D)。

A、电视广告

B、产品电子说明书

C、销售演示

D、视频会议

19.在多媒体作品开发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做的是(D)。

A、规划设计

B、素材的采集与加工

C、可行性分析

D、需求分析

20.为了使作品开发更有针对性,应该认真分析(B)

A、开发目的B、使用对象

C、内容结构

D、开发过程

21.从美术设计角度来说,背景的色彩应选择冷色调,下列哪项属于冷色调(B)

A、红

B、蓝

C、橙

D、黄

22.(B)是决定多媒体作品视觉效果的关键因素?

A、文字

B、图像

C、声音

D、动画

23.有n幅分辩率为800×600的256色图像,一张3.5寸的软盘能装下几幅?(D)

A、0

B、1

C、2

D、3

24.下列文件格式存储的图像,在缩放过程中不易失真的是(D)。

A、.bmp

B、.psd

C、.jpg

D、.cdr

25.把时间连续的模拟信号转换为在时间上离散,幅度上连续的模拟信号的过程称为(B)。

A、数字化

B、信号采样

C、量化

D、编码

26.将相同的或相似的数据或数据特征归类,使用较少的数据量描述原始数据,以达到减少数据量的目的,这种压缩称为(A)。

A、无损压缩

B、有损压缩

C、哈夫曼编码

D、预浏编码

27.通常,计算机显示器采用的颜色模型是(A)。

A、RGB模型

B、CMYB模型

C、Lab模型

D、HSB模型

28.要录制声音,除了要具备声卡、麦克风等硬件设备外,还要具备录音软件,下列不属于录音软件的是(D)。

A、Windows的“录音机”

B、Goldware

C、Sound

Farge

D、Media

Player

29.下列方法中,不能从CD上获取声音的是(A)。

A、直接从CD上复制并粘贴到硬盘上

B、利用超级解霸工具把整个音轨抓取下来

C、边播放CD上的声音,边用Total

Recorder录制

D、利用Windows

Media

Player的“从CD复制”功能

30.(C)年,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多媒体系统Amiga延生。

A、1945

B、1946

C、1985

D、1986

31.以下属于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是:(B)。

(1)远程教育

(2)美容院在计算机上模拟美容后的效果

(3)电脑设计的建筑外观效果图

(4)房地产开发商制作的小区微缩景观模型

A、(1)(2)

B、(1)(2)(3)

C、(2)(3)(4)

D、全部

32.要将模拟图像转换为数字图像,正确的做法是:(C)。

①屏幕抓图

②用Photoshop加工③用数码相机拍摄

④用扫描仪扫描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全部

33.衡量数据压缩技术性能的重要指标是(A)。

(1)压缩比

(2)算法复杂度

(3)恢复效果

(4)标准化

A、(1)(3)

B、(1)(2)(3)

C、(1)(3)(4)

D、全部

34.在多媒体课件中,课件能够根据用户答题情况给予正确和错误的回复,突出显示了多媒体技术的(D)。

A、多样性

B、非线性

C、集成性

D、交互性

35.FLASH动画制作中,要将一只青蛙变成王子,需要采用的制作方法是:(A)。

A、设置运动动画

B、设置变形动画

C、逐帧动画

D、增加图层

36.要想提高流媒体文件播放的质量,最有效的措施是:(A)。

A、采用宽带网

B、更换播放器

C、用超级解霸

D、自行转换文件格式

37.MPEG2压缩标准的文件格式是(D)。

A、AVI

B、JPG

C、MPEG

D、DAT

38.MIDI音频文件是(D)。

A、一种波形文件

B、一种采用PCM压缩的波形文件

C、是MP3的一种格式

D、是一种符号化的音频信号,记录的是一种指令序列。

39.用于加工声音的软件是(C)。

A、FLASH

B、premirer

C、cooledit

D、winamp

40.以下可用于多媒体作品集成的软件是(A)。

A、Powerpoint

B、windows

media

player

C、Acdsee

D、我形我速

41.想制作一首大约一分半钟的个人单曲,具体步骤是(B)。

①设置电脑的麦克风录音

②在COOLEDIT软件中录制人声

③从网上搜索伴奏音乐

④在COOLEDIT软件中合成人声与伴奏

⑤在“附件”的“录音机”中录制人声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①⑤③④  D、③①⑤④

42.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可更快捷和有效地对文本信息进行加工表达,以下属于文本加工软件的是(A)。

A、WPS

B、搜索引擎

C、Windows

move

maker

D、IE

43.要从一部电影视频中剪取一段,可用的软件是(C)。

A、Goldwave

B、Real

player

C、超级解霸

D、Authorware

44.一同学运用photoshop加工自己的照片,照片未能加工完毕,他准备下次接着做,他最好将照片保存成(C)格式。

A、bmp

B、swf

C、psd

D、gif

45.下图为矢量图文件格式的是:(A)。

A、MCS

B、JPG

C、GIF

D、BMP

二、简答题

1.超文本和超媒体具有哪些特点?

答:超文本和超媒体的特点包括:

(1)多种媒体信息。超文本的基本信息单元是节点,它可以包含文本、图形、图象、动画、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而且它的信息表现方式和大小等都可根据所要表现的主题自由选择、组合,不需要严格的定义。

(2)网络结构形式。超文本从整体来讲是一种网络的信息结构形式,按照信息在现实世界中的自然联系以及人们的逻辑思维方式有机地组织信息,使其表达的信息更接近现实生活。

(3)交互特性

。信息的多媒体化和网络化是超文本静态组织信息的特点,而交互性是人们在浏览超文本时最重要的动态特征。

2.促进多媒体技术发展的关键技术有哪些?

(1)CD-ROM解决了多媒体信息的存储问题;

(2)高速计算机网络可以传送多媒体信息;

(3)多媒体信息高速处理的硬件环境;

(4)多媒体压缩技术、人机交互技术和分布式处理技术的出现促进了多媒体系统的产生

与发展。

3.简述数据压缩技术的三个重要指标。

(1)压缩前后所需的信息存储量之比要大;

(2)实现压缩的算法简单,压缩,解压缩速度快尽可能地做到实时压缩和解压缩

(3)恢复效果要好,要尽可能的完全恢复原始数据。

4.说出一个音频信号转换成在计算机中的表示过程。

答:一个音频信号转换成在计算机中的表示过程为:

(1)选择采样频率,进行采样;

(2)选择分辨率,进行量化;

(3)形成声音文件。

5.什么是多媒体技术?

答:多媒体技术是计算机交互式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文本、图形、图像和,声音,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系统并具有交互性的技术。

6.数据压缩技术的三个主要指标是什么?

答:数据压缩技术有三个主要指标:

(1)是压缩前后所需的信息存储量之比要大;

(2)是实现压缩的算法要简单,解压缩速度快,尽可能地做到实时压缩和解压

(3)是恢复效果要好,要尽可能地恢复原始数据

7.什么是虚拟现实技术?

答:虚拟现实是一项与多媒体密切相关的边缘技术它通过综合应用图像处理、模拟与仿真、传感、显示系统等技术和设备,以模拟仿真的方式,给用户提供一个真实反映操作对象变化与相互作用的三维图像环境,从而构成一个虚拟世界,并通过特殊的输入输出设备给用户一个与该虚拟世界相互作用的三维交互式用户界面。

8.简述音频卡的主要功能。

答:音频卡的主要功能如下:

(1)音频的录制与播放;

(2)编辑与合成;

(3)MIDI接口和音乐合成;

(4)文语转换和语言识别;

(5)CD—ROM接口;

(6)游戏棒接口等。

9.简述数字相机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答:数字相机是一种采用电荷锅合器件CCD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作为感光器件,将客观景物以数字方式记录在存储器中的照相机。数字相机的特点是图像数字化,易于进入计算机存储和加工,而且数字相机的存储器可以重复使用。

10.简述获取图形、静态图象和动态视频的方法。

答:多媒体计算机最常用的图象有三种:图形、静态图象和动态视频(也称视频),获得这三种图象可用下述方法:

(1)计算机产生彩色图形、静态图象和动态图象;

(2)用彩色扫描仪,扫描输入彩色图形和静态图象;

篇6:多媒体软件设计与制作复习提纲

1.掌握actionscript语言的系统自带的常用属性(_x, _y, _xscale, _yscale, _xmouse, _ymouse, _rotation, _visible, _alpha)

_x和_y属性:它们代表影片剪辑在场景中的水平坐标和垂直坐标。_xmouse和_ymouse属性:通过设置该属性可获取鼠标光标在屏幕中的坐标位置。xscale和_width属性:它们决定影片剪辑在水平方向上的显示宽度。yscale和_height属性:它们决定影片剪辑在垂直方向上的显示高度。_rotation属性:设置该属性可以旋转影片剪辑。_alpha属性:它代表影片剪辑的透明度。

_visible属性:该属性决定影片剪辑是否可见。

2.掌握ActionScript语言系统自带的常用函数(goto, play(), stop(), on(), with(), startDrag(), stopDrag(), duplicateMovieclip(), lineStyle(), moveTo(), lineTo(), function(), onClipEvent(), setProperty(), getProperty(), updateAfterEvent(),getByteLoaded(),getByteTotal(), Math.floor())【on是用来设定场景上按钮的鼠标/键盘事件的处理程序,该命令只能用在场景上的button instance。on语句的用法如下: on(mouseEvent){statement;}】

【允许您使用 object 参数指定一个对象(例如影片剪辑),并使用 statement(s)参数计算该对象内的表达式和动作。】

【StarDrag”命令,允许用户拖动指定的影片剪辑。该影片剪辑将一直保持可拖动,直到通过对 MovieClip.stopDrag()的调用明确停止为止,或者直到另一个影片剪辑变为可拖动为止。在同一时间只有一个影片剪辑是可拖动的。】

【lineStyle():指定 Flash 用于后续 lineTo()和 curveTo()方法调用的线条样式,在以不同参数调用 lineStyle()方法之前,线条样式不会改变。可以在绘制路径的中间调用lineStyle()以为路径中的不同线段指定不同的样式。】

【moveTo():将当前绘画位置移动到(x, y)。如果缺少任何一个参数,则此方法将失败,并且当前绘画位置不改变。】

【lineTo():

【stopDrag():停止当前的拖动操作。】

【duplicateMovieClip(元件名称,新元件名称,深度)】

【设置属性值setProperty可随时修改舞台中影片剪辑的属性,如透明度、坐标值、高度和宽度等。其表达方式如下: setProperty(target, property, expression);其中的target表示影片剪辑对象的目标路径,property表示对象的属性,expression表示对象属性的值。setProterty(ABC,_y,150);表示把名称为ABC的影片剪辑的Y坐标值设置成150】

【获取属性值getProperty是指取得影片剪辑的指定属性值并返回,其表达方式如下:

getProperty(instancename, property);】

3.掌握ActionScript语言系统常用的语句(if语句,for语句,)4.懂得flash动画中元件和实例的含义区别

元件是指在flash创作环境中创建过一次的图形、按钮或者影片剪辑,可在整个文档或其他文档中重复使用。元件是flash舞台中的“演员”,可表演不同的角色。

元件从“库”中进入“舞台”就被称为该元件的实例。实例就是指位于舞台上或嵌套在另一个元件内的元件副本。实例可以与它的元件在颜色、大小、功能上有差别。编辑元件会更新它的所有实例,但对元件的一个实例应用效果则只会更新该实例。

5.懂得flash帧的类型和在动画中的主要含义 关键帧、空白关键帧和中间过渡帧。

1.关键帧的定义与操作

(1)定义:关键帧定义了一个过程的起始和终结,又可以是另外一个过程的开始,当帧内容发生变化时应当插入关键帧。关键帧具有延续功能,只要定义好了开始关键帧并加入了对象,那么在定义结束关键帧时就不需再添加该对象了,因为起始关键帧中的对象也延续到结束关键帧了。

(2)插入关键帧:将鼠标移到时间轴上表示帧的部分,并用左键单击要定义为关键帧的方格,后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菜单中选“插入关键帧”。

(3)复制关键帧:选中要进行复制的某个帧或某几个帧,选择“编辑/复制”菜单,然后在拷贝放置的位置选择“编辑/粘贴”菜单。

(4)清除帧关键帧:选中欲清除的关键帧,击鼠标右键并在弹出菜单中选择“删除帧”。

2.过渡帧

两个关键帧之间的部分就是过渡帧,它们是起始关键帧动作向结束关键帧动作变化的过渡部分。在进行动画制作过程中,我们不必理会过渡帧的问题,只要定义好关键帧以及相应的动作就行了。过渡帧用灰色表示。

3.空白关键帧

在一个关键帧里,什么对象也没有,这种关键帧,我们就称其为空白关键帧。

6.掌握flash动画层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层产生怎样的动画效果?

在flash中图层有普通层、遮罩/被遮罩层、引导层/被引导层这5类(各层之间可以方便地进行转换),其中遮罩/被遮罩层是成对出现的。

引导层:在 Flash 的图层面板中,有个添加引导层图标,点击它可添加新的引导图层。引导图层就是用来设置运动路径的图层,它所起的作用在于确定指定对象的运动路线。

遮罩层:层是透明的,上面的层的空白处可以透露出下面层的内容,Flash的遮罩层跟这个原理正好相反,遮罩层的内容完全覆盖在被遮罩的层上面,只有遮罩层内有内容的地区可以显示下层图像信息。就象探照灯似的,黑色的背景上,只有一个探照灯,灯光打到什么地方就显示出该处的内容。

7.懂得Flash动画场景的含义和作用

一个Flash作品可以由若干个场景组成,每个场景都分别拥有各自独立的动画内容。每个场景中的层和帧均相对独立。在播放时,Flash会自动按场景的顺序进行播放。

一个或几个场景就可以组成一个影片。

8.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具有何作用

地位:多媒体课件是连接教学双方的桥梁和纽带,是实现CAI过程的中介或载体。

作用:1.提供多元化信息展示2.有利于培养学生多维化思维方式3.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步骤4.为教学提供大容量和集成化的信息资源

9.多媒体课件包含哪几种类型

资料、工具型

课堂演示型

个别化系统交互学习型 操练复习型

教学游戏型

10.多媒体学软件开发的步骤有哪些?

项目定义、教学设计、系统设计、稿本编写、数据准备、软件编辑、试用评价、形成产品

11.教学软件中必须包含形成性练习的设计,形成性练习的设计应包括哪几方面的设计内容?

形成性练习可设计为游戏方式和问题提问方式。

问题提问形式形成性练习设计应包括:

1.提问方式的设计

2.应答方式的设计

3.反馈方式的设计

12.多媒体教学软件中,有好交互界面的设计包含哪几方面的设计 文本交互的设计 热区交互的设计

移动对象交互的设计 按钮交互的设计

点击对象交互的设计 热键的设计 菜单交互的设计 限时限次交互的设计

13.多媒体课件的选题原则是什么

较为抽象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主题单一的教学内容 ;

能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优势的教学内容 ;需以学生为教学活动主体的教学内容

14.如何对一个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设计?

确定并分解教学目标;分析学生特征;教学内容设计

15.多媒体课件必须符合哪些基本要求

正确表达学科知识内容;反映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具有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具有诊断评价、反馈强化的功能

16.如何对多媒体课件的屏幕进行设计

显示方式的设计、颜色搭配的设计、字体形象的设计

17.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对设计多媒体课件有何意义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一般包括课程标准、教材和课程等等。当下正值新课程改革,基于生成性教学思维理念,人们对于教学内容有了新的认识。“教学内容,系指教学过程中同师生发生交互作用、服务于教学目的达成的动态生成的素材及信息。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既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相联系,又不同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18.如何绘制多媒体课件系统功能图

19.如何书写多媒体课件的文字稿本和制作脚本

上一篇:人事助理下一篇:员工事假病假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