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复习大纲

2024-04-13

总结复习大纲(精选6篇)

篇1:总结复习大纲

第一章

1.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讯的知识。

2.信息形成知识:人们正是通过获得信息来形成知识,从而认识事物、区别事物和改造世界【医生通过大量病例信息的分析和研究,最终找到医治疾病的知识和方法】。

3.信息与数据关系:信息是经过加工以后、并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数据。只有经过解释,数据才有意义,才成为信息。比如天气预报中的气温。【信息一定是数据,而数据不一定是信息;对某人来说是数据的东西,对另一人来说可能就是信息】 4.信息的分类(按照管理的层次):战略信息、战术信息、作业信息。5.信息的特性:①.事实性

②.时效性

③.不完全性

④.等级性:

战略级(决策信息):制定战略要大量地获取来自外部的信息,往往把外

部信息和内部信息结合起来进行预测【如产品投产、停产,新厂选择厂址,开拓新市场等】

战术级(管理信息):管理控制信息主要来源于企业内部【如月计划与完

成情况的比较,库存控制等】

作业级(操作信息):作业级信息全部来源于企业内部,用于解决经常性 的问题,他与日常活动有关,并用以保证切实地完成具体任务。【如每天统计的产量、质量数据,打印工资单等】

⑤.变换性

• ⑥.价值性:索取一份经济情报,或者利用大型数据库查阅文献所付费用是 信息价值的部分体现

6.信息量的多少是由消除对事物认识的“不确定程度”来决定的。

消除的不确定程度大,则发出的信息量就大;消除的不确定程度小,则发出的信息量就小。如果事先就确切地知道消息的内容,那么消息中所包含的信息量就等于零。因为该消息没有“不确定型东西”需要消除。

7.一个信号所取得的信息量与出现该信号的概率成反比

8.知识:是对意识的反映,是对经过实践证明的客体在人的意识中相对正确的反映。知识的特点是可以共享,可以跨越时空传递,可以重复使用,可以再生(知识创新)。

数据:未经组织的数字符号

信息:经过解释,有意义的数据,具有目的性

知识:用于生产,有价值的信息

智能:是指人们有效运用信息和知识的能力

如:财务数据是数据,经过报表整理之后成为信息,再经过分析处理之后提供给决策者某些商品可能是今后的热点商品,称为知识,决策者使用这些知识之后获取利润,称为智能。9.系统:是由处于一定的环境中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并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集合。

10.系统的特征:整体性、目的性、相关性、环境适应性

11.系统的基本组成要素:输入要素、输出要素、转换机制、控制机制和系统目标 12.系统的类型:按其组成可分为自然系统、人造系统和复合系统。

13.信息系统:是一个人造系统,它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目的是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14.组织中各项活动表现为“四流”:物流、资金流、事务流和信息流 15.信息系统:信息处理系统+信息传输系统。

16.信息系统的类型:按处理对象分为

作业信息系统:是处理组织的业务、控制生产过程和支持

办公事务,并更新有关的数据库。包括:

• 业务处理系统:如产量统计、成本计算和库存记录等。• 过程控制系统:指用计算机控制正在进行的生产过程。【如炼钢炉温度自动控制系统】

• 办公自动化系统:以先进技术和自动化办公设备(如文字处理设备、轻印刷系统等)支持人的部分办公业务活动。管理信息系统:【对作业信息系统提供的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加工整理,向管理者提供管理和决策所需要的信息,主要面向管理与决策。如库存作业系统和库存管理信息系统的区别】

17.信息系统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①.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 System,简称EDPS)(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早期计算机首先用于财务部门的工资数据处理,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而非管理】

②.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MIS)(20世纪 70年代~至今)【最大的特点:高度集中】

③.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SupportSystem,简称DSS)(20世纪90年代~至今)【MIS与DSS的区别:MIS为管理者提供管理所需要的信息,而DSS不但提供信息,而且还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

18.一个组织的管理职能主要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大方面,其中任何一方面都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

19.信息系统对管理职能的支持,归根到底是对决策的支持——管理就是决策 20.决策:是人们为达到一定目的而进行的有意识、有选择的活动。

21.决策过程模型:决策科学先驱西蒙教授在著名的决策过程模型论著中将决策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情报活动阶段、设计活动阶段、选择活动阶段、实施活动阶段

22.MIS和DSS只能提供决策信息,辅助决策;而最终的决策只能由人作出;只定性决策是没有科学依据的盲目决策,只定量决策也是一种非科学的决策。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决定了决策的复杂性

23.决策的三种类型:按问题的结构化程度划分

结构化决策:决策过程和决策方法有固定的规律可以遵循,能用明确的语言

和模型加以描述,并可依据一定的通用模型和决策规则实现其决策过程【如应用解析方法,运筹学方法等求解最佳路径、企业利润保本点的计算、安全库存等问题】

非结构化决策:其决策过程和决策方法没有固定的规律可以遵循;没有固定的决策规则和通用模型可依;决策者的主观行为【如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决策等】

半结构化决策:其决策过程和决策方法有一定规律可循,但又不完全确定,即:有所了解但不全面,有所分析但不确切,有所估计但不确定。这样的决策问题一般可适当建立模型,但无法确定最优方案。【如新产品的开发】

24.通常认为,管理信息系统主要解决结构化的决策问题,而决策支持系统则以支持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问题为目的。

25.应当指出,决策问题的结构化程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人们掌握了足够的信息和知识时,非结构化问题有可能转化为半结构化问题,半结构化问题也有可能向结构化转化,这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不断提高认识的过程。【课后题】

1.1什么是信息?信息和数据有何区别?

答: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课通信的知识。首先,信息时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特征的反映;其次,信息时可以通信的;最后信息形成知识。区别:首先,两者概念不同,信息概念(同上);数据是记录客观事物的、可鉴别的符号。其次,数据经过解释才有意义,才成为信息。而信息经过数据才能有意义,才能对人类有益。1.3如何理解人是信息的重要载体和信息意义的解释者?

答:①人是信息的重要载体: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信的知识,而知识是人的意识的反映,信息经过人的收集、加工、存储、传递,使其对人、组织和社会有作用。

②人是信息意义的可解释者:广义的信息强调“人”本身不但是一个重要的沟通工具,还是信息意义的解释者:所有的沟通媒介均需使信息最终可为人类五官察觉与解释,方算是信息沟通媒介。

1.4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那些方面能给管理者提供支持?

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贮、传递、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的技术。可以说,这就是信息技术的基本定义。它主要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显示信息、分配信息等的相关技术

1,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和产品市场化的速度;

2,将基层业务人员从大量重复的、烦琐的数据处理中解脱出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3,是管理信息系统(MIS)将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全面的信息管理,加强了统计、分析和报告的功能,满足了中低层管理者的需求;

4,是经理信息系统(EIS)和决策与集体决策支持系统(DSS、GDSS),提高了高层管理者的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

1.5为什么说管理信息系统并不能解决管理中的所有问题?

答:管理是一种复杂的活动,它既涉及客观环境,又涉及人的主观因素。由于生产和社会环境的复杂性,也由于事物间复杂的相互联系和事物的多变性等等原因,人们在解决管理问题时不可能掌握所有的数据,更不可能把所有的、待选的解决方案都考虑进去,而管理信息系统解决问题时运行的程序是由人来编写的。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人不能解决的问题,依靠计算机也无法解决。因此,仅仅靠管理信息系统是无法解决管理中的所有问题的。特别是在高层决策和宏观决策中,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人的直觉和判断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和创造性的发挥。可以说,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人们在实施管理时,不仅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还必须运用一套技术和处理方式,这些都是管理信息系统力所不能及的。

第二章

1.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和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收集、传输、加工、保存、维护和使用的系统。它能实测国民经济部门或企业的各种运行情况,能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能从全局出发辅助决策,能利用信息控制国民经济部门或企业的活动,并帮助其实现规划目标。它又是一门综合了管理科学、系统理论、计算机科学的系统性边缘科学 2.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①.它是一个为管理决策服务的信息系统【信息管理的目的就是为管理者进行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②.为组织进行全面管理的综合系统平【片面的信息管理会导致片面的决策; 只有综合的信息管理才能产生科学的决策】

③.人机结合的系统【MIS和DSS只能辅助决策,而不能代替人进行决策】 ④.与现代先进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系统【现代管理方法如:线性规 划法、赢亏平衡法等】

⑤.多学科交叉的边缘科学【管理信息系统科学的三要素是系统的观点、数 学的方法和计算机的应用】

3.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纵向概括了基于管理任务的系统层次结构(也称纵向结构);横向从管理的组织和职能上概括了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也称横向结构)。

4.从管理决策问题的性质来看,在运行控制层上的决策大多数是属于结构化的问题,而在战略管理层,大多数决策属于非结构化决策问题,管理控制层所作决策问题的性质,介于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之间

5.从信息处理的工作量来看,一般业务处理的信息处理量较大,层次越高,信息量越小,形成金字塔型系统结构,塔的底部表示结构明确的管理过程和决策【处理具体的事务,信息量最大】,而顶部则为非结构化的处理工作和决策【只处理低层收集整理过后、对决策有用的信息,所以信息量少】。如图2.2所示:

较 高非层结 战次构略的化 管管决理理策

基管

层行理决管动 结控理策构和制和支 化监文持决控运行控制书 策工作 日常业务处理

6.影响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环境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 生产过程的特征

※ 组织规模

※ 管理的规范化程度

※ 组织的系统性

※ 信息处理和人

第三章

1.管理信息系统必须要有网络和数据库。

2.从客观事物到信息,再到数据,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和描述过程,这里经过了三个世界(或称领域):现实世界、信息世界和计算机世界。

①.现实世界:指人们头脑之外的客观世界,它包含客观事物及其相互联系;

②.观念世界:又称信息世界,是现实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客观事物在观念世界中称为实体,实体的特性称为属性,实体之间的关系称为联系。

③.数据世界:是信息世界中信息的数据化。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及其联系,在数据世界中用数据模型描述。

3.概念模型基本概念:

实体(Entity):可以相互区分的客观事物; 属性(Attribute):实体的某一特性; 码(Key):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 域(Domain):属性的取值范围; 实体型(Entity Type):相同属性的结构集合; 实体集(Entity Set):同型实体的集合; 联系(Relationship):实体之间的特征关系.事物之间的联系可分为两类:实体内部的联系(如实体各属性之间的关系)和实体之间的联系。4.E-R图:

例1:教学管理中涉及到学生、课程两个实体,用E-R图可表示为此E-R图中实体的相关属性如下:

学生实体,属性:学号,学生姓名,所属系,年龄

课程实体,属性:课程号,课程名,先行课程号

选课联系,属性:学号,课程号,成绩,学期

解:

例2:用E-R图来表示某个工厂物资管理的概念模型。

物资管理涉及的实体有:

※ 仓库:属性有仓库号、面积、电话号码;

※ 零件:属性有零件号、名称、规格、单价、描述;

※ 供应商:属性有供应商号、姓名、地址、电话号码、账号;

※ 项目: 属性有项目号、预算、开工日期;

※ 职工: 属性有职工号、姓名、年龄、职称。

这些实体之间的联系如下:

(1)一个仓库可以存放多种零件,一种零件可以存放在多个仓库中,用库存量来表示某种零件在某个仓库中的数量;

(2)一个仓库有多个职工当仓库保管员,一个职工只能在一个仓库工作;(3)职工之间具有领导-被领导关系,即仓库主任领导若干保管员;

(4)供应商、项目和零件三者之间具有多对多的联系。即一个供应 商可以供给若干项目多种零件,每个项目可以使用不同供应商供应的零件,每种零件可由不同供应商供给。记录供应的数量 解:

例3.科室有科名、科地址、科电话等属性;病房有病房号、床位数等属性;

医生有姓名、职称、年龄、工作证号等属性;病人有病历号、姓名、性别、年龄等属性。其中,一个科室有多个病房、多个医生,并有一名医生为科室主任;一个病房只能属于一个科室;一个医生只属于一个科室,但可负责多个病人的诊治,并每次记录诊治时间及诊治情况;一个病人的主治医生只有一个。设计该计算机管理系统的E-R图。

解:

5.范式应用:

1NF的定义:属于第一范式的关系应满足的基本条件是元组中的每一个分量都必须是不可分割的数据项

1NF→2NF: 一个关系模式R不属于2NF,就会产生以下几个问题:

①.插入异常:假若要插入一个新学生,但该生还未选课,即这个学生无CNO,这样的元组就插不进S-L-C中,因为元组主码不能为空;

②.删除异常:假定某个学生不再选修任何一门课,此时CNO将为空,则其他信息 6

也被删除了,从而造成删除异常;

③.修改复杂:某个学生从数学系(MA)转到计算机科学系(CS),这本来只需修改此学生元组中的SDEPT分量,但因为S-L-C中含有SLOC属性,因而还必须修改元组中的SLOC分量;

例:关系模式 S-L-C(SNO,SDEPT,SLOC,CNO,G),某中SLOC为学生的住处,并且每个系的学生住在同一个地方。

此关系模式的主码为(SNO,CNO)。函数依赖有:(SNO,CNO)→G SNO→SDEPT SNO→SLOC SDEPT→SLOC(因为每个系的学生只住一个地方)解:解决的办法是用投影分解把关系模式S-L-C分解为两个关系模式

SC(SNO,CNO,G)S-L(SNO,SDEPT,SLOC)综合例题:

设关系模式

R(S#,C#,GRADE,TNAME,TADDR),其属性分别表示学生学号、选修课程的编号、成绩、任课教师姓名、教师地址等意义。

如果规定每一个学生学一门课只有一个成绩;每门课只有一个教师任 课;每个教师只有一个地址(此处不允许教师同名同姓)。

(1)试写出该关系模式R基本的函数依赖集和候选码;(2)试把R分解成满足2NF的模式集,并说明理由;(3)试把R分解成满足3NF的模式集,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

(1)基本的函数依赖为:

{S#,C#)→GRADE C#→TNAME TNAME→TADDR} 候选码为(S#,C#)

(2)由于(S#,C#)→TNAME和C#→TNAME,因此R不是2NF。;

当一门课有100个学生选修时,其教师名就重复100次,存在着数据冗余和操作异常问题。

R应分解为R1(S#,C#,GRADE)和R2(C#,TNAME,TADDR),R1和R2都满足2NF的模式。

(3)R1已是3NF,但R2不是3NF。由于在R2中存在C#→TNAME和

TNAME→TADDR,即存在非主属性对码的传递函数依赖,所以R2不是3NF。当一个教师开设多门课时,在R2中教师地址重复多次,依然存在数据冗余和操作异常问题。R2应分解为R21(C#,TNAME)和R22(TNAME,TADDR),此时R1,R21,R22都属于3NF.6.计算机网络:用通信介质把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和其他网络设备连接起来,实现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7.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是人们头脑中的逻辑性结构,它分为五种基本类型: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和网状型,实际上的网络结构可能是它们中某几种的混合类型。

8.计算机网络从功能上可分为两部分:

※ 资源子网 ※ 通信子网

9.计算机网络根据网络应用范围和应用方式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

局域网(LAN)广域网(WAN)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Internet

第五章

1.诺兰阶段模型:把计算机应用到一个单位(企业、部门)的管理中去,一般要经历从初级到成熟的成长过程,这就是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理论。

第一阶段:初装【一般,“初装”阶段大多发生在单位的财务部门】

第二阶段:蔓延平【各部门各自开发,如人事部门的员工数据和财务部门的员工数据等,数据难以共享】

第三阶段:控制【大多数的计算机没有真正的用于管理】 第四阶段:集成 第五阶段:数据管理 第六阶段:成熟

2.诺兰阶段模型的作用:

总结了发达国家信息系统发展的经验和规律。一般认为模型中的各阶段

都是不能跳越的。因此,无论在确定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或者在制定管理信息 8

系统规划的时候,都应首先明确本单位当前处于哪一生长阶段,进而根据该阶段特征来指导MIS建设。

3.MIS系统的开发策略:

“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即先建功能模块,再进行系统集成。】

“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如同结构化程序设计,先划分功能模块和总体布局,再分别实现各模块的功能】 4.MIS系统开发策略的优缺点:

5.MIS系统战略规划的作用和内容:

没有规划,行动就会没有目的和方向。

A.MIS战略规划的作用(战略规划的重要性)

①.合理分配和利用信息资源,以节省信息系统的投资;【充分利用企业现有资源进行MIS系统的开发,而不是一切从头开始】

②.通过制订规划,找出存在的问题,更正确地识别出为实现企业目标MIS系统必须完成的任务,促进信息系统的应用,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既找出MIS所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而不是所有问题——如产量与质量,不要盲目的追求系统的大而全】

③.指导MIS系统开发,用规划作为将来考核系统开发工作的标准。

【计划是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也是工作成果考核的依据和标准】

B.MIS战略规划的内容

①.信息系统的目标、约束及总体结构 ②.单位(企业、部门)的现状

③.业务流程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流程在新技术条件下的重组 ④.对影响规划的信息技术发展的预测 6.制定MIS战略规划的常用方法:

企业系统规划法(BSP): U/C矩阵的使用方法

关键成功因素法:关键成功因素是指对企业成功起关键作用的因素 7.结构化系统开发

三个阶段:(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 8.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优点:

①.自顶向下整体性的分析与设计和自底向上逐步实施的系统开发过程:即“自项向下,逐步细化”的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强调整体性,下层子系统为上层系统服务,局部为全局服务);“自下而上”开发调试各个功能模块(分阶段实现整个系统,降低系统开发的风险);

②.面向用户:开发过程中要面向用户,充分了解用户的需求和愿望;(只有用户才真正了解系统需要实现什么样的功能)

③.开发过程工程化,工作成果文档标准化、图表规范化:要求开发过程的每一步都按工程标准规范化,文档资料也要标准化(保证系统开发的连续性,减少错误,增强沟通—开发中的各种文档资料);

④.工作进度阶段性明确:结构化开发方法严格遵循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论,认为系统的开发过程本身具有不可跨越的阶段性,每个阶段都有其明确的任务和目标。(上一阶段的工作没完成就决不允许进入下一阶段)9.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缺点:

①.系统目标难以确定:由于在系统分析时就要确定系统的目标和需求,并且以文档的形式固定下来,作为开发系统的依据,这种做法潜藏着某种危机;

②.对环境的适应性差:开发思路上是以不变应万变,希望预先将所有的问题在系统分析阶段讨论清楚,然后形成文档,双方签字认可,不管以后形势如何变化,都以此来解决问题;

③.系统的开发周期长:由于要经过非常严格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的三个阶段的工作,因此开发周期比较长,这会导致原来的方案和了解的需求因环境的变化而不适合;

④.工作量大:由于结构化的系统开发方法需要大量的文档和图表,这方面的工作劳动量非常大,有时会造成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

【总体来说,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适合于大型信息系统的开发,它的不足是开发过程复杂繁琐,周期长,系统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10.原型法的优缺点 A.原型法的优点:

1)以用户为中心,强调用户参与开发过程(用户既是系统的使用者,又是系统的开发者)

2)通过一系列对原型的修改和完善,大大降低了系统开发失败的风险(首先:原型法减少了大量重复的文档编制时间,用户和设计人员用于完善和实现最终系统的时间大大减少,从而减少了开发危险。其次:由于使用原型系统来测试开发思想及方案,只有当风险程度通过原型使用户和开发人员意见一致时,才能继续开发最终系统,从而减少了因盲目开发而造成的资源浪费)

3)降低了用户培训时间,简化了管理,降低了开发成本;(用户参与原型系统开发的过程就是培训的过程)

4)开发周期短,环境适应性强;(由于原型法需要快速形成原型和不断修改演进,因此,系统的可变更性要好,易于修改,能快速适应用户变化的需求)

B.原型法的缺点:

1)系统分析和设计的深度不够,可能在需求目标比较模糊的情况下就开始开发系统,从而构建的第一个原型可能并不是最优方案; 2)对开发工具、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要求比较高;

3)由于该方法在实施过程中缺乏对管理系统全面、系统的认识,因此,它不适用于开发大型的管理信息系统。

【原型法贯彻的是“从下到上”的开发策略,它更易被用户接受。但是,由于该方法在实施过程中缺乏对管理系统全面、系统的认识,强调的是系统局部的优化而非全局的优化,因此,它不适用于开发大型的管理信息系统。该方法的另一不足是每 10

次反复都要花费人力、物力,如果用户合作不好,盲目纠错,就会拖延开发过程。】 课后习题:

5.5试述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原型法的优缺点和适用场合。答:(1)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①优点:更强调开发人员与用户的紧密结合,而且在开发策略上强调“从上到下”,注重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②缺点:开发过程复杂繁琐,周期长,系统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③适用场合:适用于大型信息系统的开发。

(2)原型法的①优点:贯彻“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更易被用户接受。②缺点:缺乏对管理系统全面、系统的认识,每次反复都要花费人力和物力。③适用场合:适用于中小型的管理信息系统。

5.6什么是企业流程?企业流程重组的步骤? 答:(1)企业流程是指为完成企业目标或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跨越时空的在逻辑上相关的业务活动。

(2)企业流程重组的步骤:

1、明确目标

2、识别现有流程

3、理解测量现有流程效果

4、思考信息技术带来的新机会

5、设计新流程

第六章

1.系统分析的根本任务

在充分认识原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通过问题识别、可行性分析、详细调查、系统化分析,最后完成新系统的逻辑方案设计,或称逻辑模型设计。

①.逻辑方案不同于物理方案,逻辑方案解决“做什么”的问题,是

系统分析的任务;(即系统要完成什么样的功能,提供什么样的信息)

②.物理方案解决“怎样做”的问题,是系统设计的任务。(即系统 的各项功能是如何实现的,用什么样的具体方法产生和提供信息)2.可行性分析的任务和内容(最终结果是可行性分析报告)

1)可行性分析的任务:是明确应用项目的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①.必要性来自实现开发任务的迫切性

②.可行性则取决于实现应用系统的资源和条件

这项工作需建立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了解原系统存在的问题,用户对新系统的要求等)

2)可行性分析的内容(1)管理上的可行性(2)技术上的可行性(3)经济上的可行性

3.详细调查的目的:

在于完整掌握现行系统的现状,发现问题和薄弱环节,收集资料,为下一步的系统化分析和提出新系统的逻辑设计做好准备。4.详细调查应遵循的原则:用户参与 5.组织结构:

指的是一个组织(部门、企业、车间、科室等)的组成以及这些组成部分之间的隶属关系或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通常可用组织结构图来表示

6.管理业务流程图:

是一种描述系统内各单位、人员之间业务关系、作业顺序和管理信息流向的图表,利用它可以帮助分析人员找出业务流程中的不合流理向。7.业务流程图例题: 例1:

解:

例2:解:

8.数据流程图的特点:

抽象性、概括性、层次性 9.数据流程图例题:

例1:

解:

例2:

解: 第一层:

第二层:

10.检查数据流程图的正确性:(1)数据守恒,即输入数据要与输出数据相匹配。数据不会莫名其妙的产生,当然也不会莫名其妙的消失。

流入过程的所有数据必须流出该过程或用于产生流出该过程的数据(黑洞)流出过程的所有数据必须曾流入过该过程或是由流入该过程的数据产生(奇迹)(2)数据流指处理的输入或输出,任何一个数据流至少一端是处理框。

也就是说,数据流不能从外部实体直接到数据存储,不能从数据存储到外部实体,也不能在外部实体之间或数据存储之间流动。

(3)父图中某一处理框的输入、输出数据流必须出现在相应的子图中,否则就会出现父图与子图的不平衡,这样的分层将使用户无法理解。因而,检查父图与子图是否平衡尤为重要。父图的某框扩展时,在子图中可以用虚线框表示出来,有利于这种检查。

(4)在绘制数据流程图时,应注意处理框与数据存储之间数据流的方

向。一个处理过程要读文件,数据流的箭头应指向处理框,若是写文件则箭头指向数据存储。修改文件要先读后写,但本质上是写,箭头也指向数据存储。

(5)命名要恰当。数据流程图中每个成分的命名是否恰当,直接影响数

据流程图的可理解性。因此,对于每个成分应仔细推敲后再命名。在命名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1.数据字典:

为了对数据流程图中各个元素做出详细的说明,有必要建立数据字典 12.数据字典的内容:

主要是对数据流程图中的元素进行定义:

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处理逻辑、数据存储、外部实体

13.决策树、决策表案例:

解:

例2:

解:

12.逻辑方案的内容:

①.新系统的业务流程 ②.新系统的数据流程 ③.新系统的逻辑结构

④.新系统中数据资源的分布 ⑤.新系统中的管理模型

第七章

1.系统设计的任务是:

在系统分析提出的逻辑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物理模型的设计。2.系统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

系统性、灵活性、可靠性、经济性 3.代码设计:

代表事物名称,属性,状态的符号,为了便于计算机处理,一般用数字、字母或它们的组合来表示.4.代码的功能(作用)

①.它为事物提供一个概要而不含糊的认定,便于数据的存储和检索。代码缩短了事物的名称,无论是记录、记忆还是存储,都可以节省时间和空间。

②.使用代码可以提高处理的效率和精度。按代码对事物进行排序、累计或按某种规定算法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十分迅速。

③.代码提高了数据的全局一致性。这样,对同一事物,即使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叫法,都可以通过编码统一起来,提高了系统的整体性,减少了因数据不一致而造成的错误。

④.代码是人和计算机的共同语言,是两者交换信息的工具。代码设计在系统分折阶段就应当开始。在系统设计阶段才能最后确定。5.代码的种类:

顺序码:顺序码又称系列码,它是一种用连续数字代表编码对象的码,例如,用1 代表厂长,2代表科长,3代表科员,4代表生产工人等。

区间码:区间码把数据项分成若干组,每一区间代表一个组,码中数字的值和位置都代表一定意义。

助忆码:

6.不同代码的优缺点:

顺序码的优点是短而简单,记录的定位方法简单,易于管理。但这种码没有逻辑基础,它本身不能说明任何信息的特征。此外,新加的代码只能列在最后,删除则造成空码。通常,顺序码作为其他码分类中细分类的一种补充手段。

区间码的优点是:信息处理比较可靠,排序、分类、检索等操作易于进行。

但这种码的长度与它分类属性的数量有关,有时可能造成很长的码。同时,这种码的维护也比较困难。

7.计算校验码例题:

8.校验码的作用:

代码的正确性直接影响到整个处理工作的质量。为了保证正确输入,有意识地在编码设计结构中原有代码的基础上,另外加上一个校验位,使它变成代码的一个组成都分。校验位通过事先规定的数学方法计算出来。代码一旦输入,计算机会用同样的数学运算方法按输入的代码数字计算出校验位,并将它与输入的校验位进行比较,以证实输入是否有错。9.输出设计的目的:

是为了正确及时地反映和组成用于生产和服务部门的有用信息。10.输入设计的原则:

输入设计包括数据规范和数据准备的过程。在输入设计中,提高效率和减少错误是两个最根本的原则 课后习题:

7.2试述我国身份证号中代码的意义。它属于哪种码?这种码有哪些优点?缺点? 答:(1)我国身份证号18位,其中前6位代码的意义是,持证人所属的省、市、区,接下来7到14位是出生年月日,15位到17位是顺序码,其中第17位可以看出性别,第18位是校验位。(2)它属于区间码。它的优点是:信息处理比较可靠,排序、分类、检索等操作易于进行。缺点是:这种码的长度与其分类属性的数量有关,有时可能造成很长的码。7.4系统设计时,用什么图来说明系统目标与系统各功能模块之间的关系?答:功能结构图。7.6系统设计中,为什么要先作输出设计,后作输入设计?

答:输出是系统产生的结果或提供的信息。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输出是系统开发的目的和评价系统开发成功与否的标准。尽管有些用户可能直接使用系统或从系统输入数据,但都要应用系统输出的信息,输出设计的目的正是为了正确及时地反映和组成用于生产和服务部门的有用信息,因此,系统设计过程与实施过程相反,不是从输入设计到输出设计,而是从输 17

出设计到输入设计。

7.8用几何级数法设计代码检验位的方案如下:原代码共4位,从左到右取权16,8,4,2;对乘积和以11为模取余作为校验码。试问原代码为6137的校验位应是多少? 答:(6*16+1*8+3*4+7*2)/11=130/11=11┄┄9

第八章

1.系统实施的主要内容: 包括物理系统的实施、程序设计与调试、项目管理、人员培训、数据淮备与录入、系统转换和评价等

2.程序和系统调试的目的: 是发现程序和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并及时予以纠正。3.程序的正确性验证一般有理论法和实验法两种 4.系统切换的方法:

直接切换法(系统风险很大)

并行切换法(是最可靠也最常采用的系统转换方法)试点过渡法

5.程序设计的目标:

可维护性:是指使用期间内对系统功能的完善和调整;

可靠性:具备较好的容错能力,意外情况下便于处理; 可理解性:便于程序开发人员阅读; 效率:指能否有效利用计算机资源; 6.在模块化程序设计中应注意:

①.模块的独立性。在系统中模块之间应尽可能地相互独立,减少模块间的耦合,即信息交互,以便于将模块作为一个独立子系统开发。

②.模块大小划分要适当。模块中包含的子模块数要合适;既便于模块的单独开发,又便于系统重构。

③.模块功能要简单。底层模块一般应完成一项独立的处理任务。

④.共享的功能模块应集中。对于可供各模块共享的处理功能,应集中在一个上层模块中,供各模块引用。

7.自顶向下的模块化方法采用以下三种基本逻辑结构来编写程序:

顺序结构、循环结构、选择结构。

第十章

1.管理的必要性:

为确保和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和有效性,有必要对其进行管理。2.开发阶段是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大段落,每个阶段都要求有明确的成果 子项目是因系统过于庞大,须分轻重缓急逐步开发而划分的分项目 子项目是因系统过于庞大,须分轻重缓急逐步开发而划分的分项目 3.信息系统运行管理的目的:

是使信息系统在一个预期的时间内能正常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产生其应有的效益。4.评价的目的: 是检查系统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技术性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系统的各种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经济效益是否理想,指出系统的长处与不足,为以后的改进与扩展提出意见。5.信息系统的评价方法:

目前一般都采用多指标评价体系的方法,这种方法先提出信息系统的若干评价指标,然后对各指标评出表示系统优劣程度的值,最后用加权等方法将各指标组合成一个综合指标。3.信息系统的评价内容

• 对信息系统的评价主要是从技术与经济两方面进行。• 技术上的评价内容主要是系统性能,具体内容为:

①、信息系统的总体水平:例如系统的总体结构、地域与网络的规模、所采用技术的先进性等。

②、系统功能的范围与层次:例如功能的多少与难易程度或对应管理层次的高低等。③、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范围与深度:例如企业内部与外部信息的比例、外部信息的利用率等。

④、系统的质量:例如系统的可使用性、正确性、可扩展性、可维护性、通用性等。⑤、系统的安全与保密性。⑥、系统文档的完备性。

• 在经济上的评价内容主要是系统的效果和效益,包括直接的与间接的两个 方面。

• 直接的评价内容有: ①、系统的投资额。②、系统运行费用。

③、系统运行所带来的新增效益。④、投资回收期。

• 间接的评价内容有:

①、对企业形象的改观、员工素质的提高所起的作用。

②、对企业的体制与组织机构的改革、管理流程的优化所起的作用。③、对企业各部门间、人员间协作精神的加强所起的作用。

第十一章

1.决策支持系统(DSS)的概念: 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应用决策科学及有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以人机交互方式辅助决策者解决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决策问题的信息系统。2.DSS与MIS的关系

篇2:总结复习大纲

政治考试大纲内容与形式皆有变化,考研复习基础不牢,诸多内容心里打鼓,怎么办?这些问题在历年考试大纲公布后都会出现,大家不必惊慌,毕竟,考试大纲变动的情况所有的考生都要面对,而不是针对某一个人的。大纲公布后,广大考生在复习的.时候,除了要对知识点进行详细掌握之外,重点还要告诉自己坚持,保持良好心态,走到最后。

一、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既然考研路都到这份上了,就不要再做逃兵了,也不要总给自己借口了。惰性是一点一点养成的,借口一旦多了,慢慢就成了习惯,改就难了。

坚持规律的作息生活,这样人就不容易有惰性,有时候哪怕是效率低一些,也不要总往外面跑,给自己借口是放松,自己最了解自己不是吗?考研教育网题型大家,如果回来后精神焕发还好,要是回来后依然如此,那么就对自己要求稍严格一些。

二、学会吃苦

篇3:总结复习大纲

根据大纲考试要求的说明,考前该如何复习英语呢?

一、听力

要求考生听懂有关日常生活中所熟悉话题的简短独白和对话。考生应能: (1) 理解主旨和要义; (2) 获取事实性的具体信息; (3) 对所听内容做出简单推断; (4) 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或态度。

提高听力,关键在于平时多听多读,且精听与泛听相结合。考生应找一些信息量大、信息交叉点多的听力材料坚持每天不间断地进行听力训练。

平时要养成有效的听力习惯,就要采用正确的听力策略:1.树立信心,沉着冷静,全神贯注,积极思考。2.利用听录音前的时间及对话之间的十秒钟的停顿,迅速捕捉信息浏览问题,预测可能涉及的内容。3.对有把握的试题应快速作答;对无把握的试题要在所听信息的基础上排除错误选项,优化处理;不会作答的立即暂时搁置,准备听新的题目。4.重在听懂每句话的意思和内涵,注意捕捉文中所涉及的人物 (who) 、事件 (what) 、时间 (when) 、地点 (where) 、原因 (why) 、方式 (how) 、程度 (how long, how soon, how much) 、数字 (how many/how much) 、选择 (which等,边听边记下要点。5.注意听短文的首句和首段。6.注意力一定要集中在整体内容的理解及关键词即实词上,千万不能只停留在个别单词或单句上。7.根据平时积累的英美国家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知识、逻辑、常识,以及文章的题材结构和主题思想,来猜测没有听懂或漏听的意思,或者通过推断、排除来选出正确答案。8.录音结束时选择也应该结束,即使吃不准也不要想它,马上看下一个题的选项。9.正式考试前在家听英语磁带十分钟“热身”,再进考场考听力。

二、单项选择

内容覆盖面广,考查范围均为大纲中所列的所有语法项目———包括动词的时态语态、非谓语形式、情态动词、名词、冠词、形容词、副词、代词、连词、数词、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倒装、省略、主谓一致、构词法、习惯表达法和交际用语等;重点突出、强调动词的考查;突出语境的作用,提供语境间接考查语言知识的运用。

因此,考生必须对语法部分进行全面、细致的复习,增强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单选题的复习不能靠简单地死记硬背,要做到先理解语境再考虑语法,语境是选择判断的最重要依据。在单选题上,不宜采用题海战术,但要把做过的一些题,特别是错题,反复地看,同时简单的题要总结规律,不要在难题上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要重视语境题、时态题、动词短语相关的单选题。

三、完型填空

要求考生:1.根据上下文提供的语境来确定选项的能力。2. 具有较强的快速阅读和语篇的整体理解能力,能根据上下文线索通篇考虑。3.具有逻辑思维能力、理解文章主题思想的能力和推理判断的能力。4.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词汇、短语的能力。

提高完型填空能力要做到:1.不断积累并熟练掌握词汇(包括词性的转化、多义词、同义词的区别、词义程度的深浅、所表示范围的大小或感情色彩的不同等)、短语搭配、惯用法及一些重要句型、语法等扎实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把零星的、分散的知识加以总结概括。2.加强训练,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真正培养出较强的语感。每日做两篇完型文章,同时要注意内容的多样性,难度由适中到偏高,逐步过渡。3.重视短文的关键句、主题句,从而尽快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态度和观点。4.注意分析错题,总结出错的原因,找出正确的解题思路,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逐步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和熟练的解题技巧。

良好的完型填空解题习惯和解题技巧是:1.细读首句。2通读全文,掌握大意,粗选答案。3.仔细斟酌,上下文连贯,精选答案。深入分析空格前后句,确定空格意思。语法问题,考虑时态、语态,以及整个词法、句法;语义问题,依据短文自身完整的语言环境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判断。但应注意:决不能停留在局部死抠,应以整体的大致把握为原则。选择答案时既要把对语境的理解和词的用法结合起来,又要考虑句子结构是否完整、正确,还要注意句子意义上的连接和照应关系,有时还应在段与段之间、情节与情节之间或更大的范围内关照上下文。同时还应注意行文逻辑、生活常识及事物发展的规律。4.复读全文,消除疏漏,验证答案。在复核过程中,看全文是否连贯畅通,内容清晰,主题突出。凡遇不通之处必是有待推敲的疑点。对平时易犯的错误尤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个别拿不准的答案,应当根据自己的语感,尊重第一次选择的答案,若无充分依据,切勿轻易改动。

四、阅读

要求考生读懂熟悉的有关日常生活话题的简短文字材料,例如公告、说明、广告及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章。考生应能: (1) 理解主旨和要义; (2) 理解文中具体信息; (3) 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 (4) 作出简单判断和推理; (5) 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 (6) 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态度。

提高阅读能力,首先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默读习惯,使注意力集中在文字符号上,纠正唇读、心读、喉读等做法,克服指读、回视、重读等不良习惯。其次要善于抓住句子中的核心词,从一个句子快速地扫视到另一个句子,进行连贯性理解。养成每天阅读英语的习惯,注意要大量阅读,精泛结合,广泛猎奇;要快速阅读,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要整体理解,重视文章的题目和主题句,学习掌握作者的逻辑推理的方法技巧及整篇文章的框架结构;要积累词语,反复记忆。考前最好每天做3—5篇阅读理解题,培养熟练的阅读技巧,遇到问题及时解决,坚持不懈。

阅读理解题的解题技巧与策略:1.先看题干,带着问题读文章。2.速读全文,了解大意,明白主题。考生必须在十分有限的时间内运用略读、扫读、跳读等技巧快速阅读,搜寻关键词、主题句,捕捉时空、顺序、情节、人物、观点,并且理清文章脉络,把握语篇实质。3.详读细节,理顺思路与文章脉络。记叙文多以人物为中心,以时间或空间为线索,按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展开故事;论述文则包含论点、论据、结论三大要素,通过解释、举例来阐述观点。可根据文章的特点,详读细节,以动词、时间、地点、事件、因果等为线索,找出关键词语,运用“画图列表法”,勾画出一幅完整清晰的文章主题和细节的认知图。4.逻辑推理,做好深层理解题。深层理解主要包括归纳概括题(中心思想、加标题等)和推理判断题,是阅读理解中的难点。深层理解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必须忠实于原文,要以文章提供的事实和线索为依据,立足已知推断未知,不能凭空想象,随意揣测;它要求读者对文字的表面信息进行分析、挖掘和逻辑推理,不能以偏概全。只有吃透文章的字面意思,推理才有前提和基础。推理题在提问中常用的词有:infer, imply, suggest, indicate等。5.猜词悟义,扫除阅读拦路虎。猜词是应用英语的重要能力,也是高考中常用的题型。它不但需要准确无误地理解上下文,而且要有较大的泛读量,掌握或认识较多的课外词汇。考生要学会“顺藤摸瓜”,通过构词、语法、定义、同位、对比、因果、常识、上下文等线索确定词义。6.养成良好解题习惯,保持好的心态。

五、对话填空

要求考生掌握所给对话大意,并根据所给首字母的提示,在标有题号的右边横线上写出一个英语单词的完整、正确形式,使对话通顺。

做好这一题,有必要提醒考生把2009年高考英语词汇表反复背熟。还应充分利用听力材料,大声朗读、复说,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并注意在特定的、实际生活中存在的语境里接受、掌握词汇,还应重点注意常用词的实际运用。

六、写作

要求考生根据情景用英语写一篇100个单词左右的短文。情景包括目的、对象、时间、地点、内容等;提供情景的形式有图画、图表、提纲等。《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基本书面表达能力的具体要求:内容表达清楚,体现活跃的思维和清晰的逻辑,句式和词汇丰富,语法和用词准确,语篇连贯,交际得体。

写作是考生容易丢分的部分,越是到最后越要重视写作,要多看一些范文,熟练掌握30多个连接词语,非常流利地背出100多个句型,这样在写作当中才能表现出比较好的水平。另外还要用一些常用动词和句式,做一些汉译英的练习。

写作步骤:1.仔细阅读写作要求及注意事项,审好题。2.确定格式、题材及基本要点。3.丰富、扩展要点,将句子补充完整。4.把写好的句子联成短文,打好草稿。5.检查草稿,修改拼写、标点符号错误,修改人称、时态、语态错误,修改句子结构和逻辑错误。考虑语篇结构、考虑句式的变化和词汇的丰富。6. 规范书写。

七、综合模拟训练

高考冲刺这一阶段时间里,考生还应结合外地的信息和资料,精心地挑选十几套长度、难度和高考试卷基本相同的试卷,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提高自己的临场发挥的能力和应试的心理素质,提高解题技巧和熟练程度,合理地把握分配在各题上的时间,从而提高解题速度,进一步查漏补缺。

篇4:关注考试大纲,提高复习实效

一、2015年高考考试内容梳理

2015年历史考试大纲中“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必修课程内容具体见下表,选修课程(略)。

二、典型考题解剖

例1.(201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下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2012年历史考试大纲将教材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中的 “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与“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合并后改写,与教材相比综合性更强,意在强调这个时段的阶段特征。复习时要归纳分析两条主线贯穿这个阶段:一条是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具体表现为列强发动的一系列侵华战争;另一条是中国社会开始向近代化迈进,具有表现为中国各阶级、各阶层由无意到有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学习西方。

本题是紧扣考试大纲的变化设计的,形式新颖、视野开阔、综合性强、开放度高、思维力度大、能力要求高,典型地体现了考试大纲中的四个考核目标与要求。本题中“获取和解读信息”具体表现为历史阅读能力,即读懂历史材料,正确理解题意,并从历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具体表现为知识迁移能力,即运用已有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以认识和理解新的历史事物和历史现象;“描述和阐释事物”具体表现为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即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归纳、综合等方法对“冲击——反应”模式进行解释、总结,作出合理的分析和正确的评价。

例2.(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Ⅱ)28.“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

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 的价值

2013年历史考试大纲将教材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中的“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拆分为“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与“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与教材相比考试大纲细化了知识要点。本题就是依照考试大纲拆分出的京剧为切入点,通过京剧脸谱突出对基本文史知识的考查。

例3.(2014年高考天津文综卷)5.达尔文《物种起源》一出版,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马上将达尔文的学说运用到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社会达尔文主义。他认为,人类社会也像自然界一样,存在着生存竞争。在竞争中,强者生存了下来,而弱者则被淘汰。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进步。这种观点( )

A.正确。社会科学可以借鉴自然科学理论

B.错误。社会科学不可以借鉴自然科学理论

C.正确。自然科学理论可以移植到社会科学领域

D.错误。自然科学理论不可以移植到社会科学领域

2014年历史考试大纲将教材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的“探索生命起源之谜”改写为“进化论”。考试大纲与教材相比更为具体,针对性更强,对考生复习的指导作用更为明显。本题就是以“进化论”为主题,引伸出“社会达尔文主义”,考查考生灵活运用平时掌握的理论、知识、技能去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例4.(2014年高考北京文综卷)(节选)37.(3)世界是联系的,也是多样的。结合“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个历史事件的具体史实,回答:中国的有识之士是如何立足国情、学习外来文化的?中国取得了哪些具有自身特色的成果?

2014年历史考试大纲将教材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中的“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写为“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并补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本题以联系的世界和多样的世界为切入点,综合考查考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阐释和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

三、复习备考启示

考试大纲是备考复习所需的重要素材和依据,其中蕴涵与高考命题的相关信息、资源和动向,考试大纲中提到试题“有一定的覆盖面”,“问答题的设计,将在考查历史知识的同时,注重能力的考查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备考中我们需要研究考试大纲有关知识和能力这两方面的变化,以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关注考试大纲中考试内容的变化。2015年新课标历史考试内容(必考部分)与教材内容相比,变化的方式有合并、拆分、改写和补充四种。合并的部分强调历史阶段特征,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复习过程中要把握知识线索,宜粗不宜细;拆分的部分强调教材中重要的历史概念、史实,复习过程中应细化这些部分;改写的部分强调知识要点,突显主干知识,复习过程中要举一反三深化知识要点;补充的部分是将教材中重要历史事件加以补充和完善,复习时注意补充部分与教材内容的联系,通过补充内容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综上所述,我们要结合考试大纲,将教材作为复习资源,灵活运用教材,对考试大纲规定的学科知知识和能力要求,由浅入深、由点到线再到面,构建历史学科的知识网络。

2.关注考试大纲中题型示例的变化。

篇5:总结复习大纲

的考研大纲和去年的没有什么区别,这为同学们的复习提供了便利,数学教研室总结一下五点,只要细心按照以下五点复习,相信大家一定能取得很好的成绩。

复习要有目的

我觉得同学复习的时候不要漫无目的,应该根据历年的考试,复习的时候大家要按题型复习,就是我们把历年考过的题目分为若干个基本题目类型,然后根据每一个题目类型做一些相应的题目,在做题的过程中特别要注重方法的总结,我感觉方法的总结对于我们同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每一个题目,尽管我们说很多题目是非常非常多的,可以说我们到考试之前你就会发现还有很多题目没有做,但是题目类型我们历年考过的题目类型也就这么多,掌握每一种类型的做法这是非常重要的。

懂得举一反三

另外就是在复习的过程当中还要注意举一反三,也就是如果拿到一个题目以后,现在的题目是这样的,那么你想一下,他改一个条件,他改一中问法可不可以?也就是说对于这个考试你要自己预测一下,这种类型的题目他换一种方法可不可以,再一个就是数学复习的时候要有一个延续性,就是说我们大家在复习的过程当中数学可能和其他的东西不一样,搞突击说我几天复习数学,停几天不复习再复习别的,这时候你拿到一个题目以后可能就感觉到手生。

照顾全面

另外,还要特别强调的一点,因为我们考研数学大纲里面尽管也分什么掌握、理解、了解,但是凡是在考研大纲出现的.我们考试的时候都是可以考的,不管是了解、理解都是可以考的,所以大家在复习的过程中应该照顾全面。

注重基础

20的考研大纲和去年的没有什么区别,这为同学们的复习提供了便利,数学教研室总结一下五点,只要细心按照以下五点复习,相信大家一定能取得很好的成绩。

复习要有目的

我觉得同学复习的时候不要漫无目的,应该根据历年的考试,复习的时候大家要按题型复习,就是我们把历年考过的题目分为若干个基本题目类型,然后根据每一个题目类型做一些相应的题目,在做题的过程中特别要注重方法的总结,我感觉方法的总结对于我们同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每一个题目,尽管我们说很多题目是非常非常多的,可以说我们到考试之前你就会发现还有很多题目没有做,但是题目类型我们历年考过的题目类型也就这么多,掌握每一种类型的做法这是非常重要的。

懂得举一反三

另外就是在复习的过程当中还要注意举一反三,也就是如果拿到一个题目以后,现在的题目是这样的,那么你想一下,他改一个条件,他改一中问法可不可以?也就是说对于这个考试你要自己预测一下,这种类型的题目他换一种方法可不可以,再一个就是数学复习的时候要有一个延续性,就是说我们大家在复习的过程当中数学可能和其他的东西不一样,搞突击说我几天复习数学,停几天不复习再复习别的,这时候你拿到一个题目以后可能就感觉到手生。

照顾全面

另外,还要特别强调的一点,因为我们考研数学大纲里面尽管也分什么掌握、理解、了解,但是凡是在考研大纲出现的我们考试的时候都是可以考的,不管是了解、理解都是可以考的,所以大家在复习的过程中应该照顾全面。

注重基础

还有一个大家要注意,复习不要把思路和思想以及时间放在偏题和怪题上,因为我们历年的考试基本上有70%差不多是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运算 的这三个基本,在复习过程中还是以这三个基本为根本,在这基础之上力求提高,有些题目尽管看起来是好的题目,综合性很强,技巧性很强,但是很有可能考试的时候不考。比如不定积分,考试的时候是用很巧妙的方法做出来的,这样的题目看起来好看但是考试不一定考,因为我们这几年考试像不定积分这一部分基本上我们发现差不多不定积分有两种方法,也就是说单靠技巧做出来的题目基本上是不考的。也就是说大家在复习过程中要把剩下的有限的时间还是在基本的基础之上加以提高,不要苛求偏题、怪题。

篇6:总结复习大纲

四、报关单位的报关行为规则

(一)、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的报关行为规则

(二)、。。报关企业的。。

1.报关企业的报关服务的地域范围 2.。。从事报关服务应履行的义务 3. 其他规则 五.海关对报关单位的分类管理

AA、A、B、C、D

(一)、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管理类别设定,如上

(二)、报关企业管理类别的设定

(三)、报关单位分类管理措施的实施

六、报关单位的海关法律责任

(一)、报关单位海关法律原则性规定

构成犯罪的 尚不构成犯罪的 尚未构成走私的

(二)、报关单位违反海关监管规定的行为及处罚 共15条

第一章第四节 报关员

一、概念

二、报关员的资格

(一)、资格考试

(二)、考试纪律

(三)、资格的取得

合格—申请—报关员资格证书—申请注册—报关员证

三、报关员注册

(一)、注册条件

(二)、注册程序

1、注册受理机关

2、申请注册应提交的材料

3、注册决定的做出及报关员证的颁发

4、注册有效期

(三)、注册的变更、延续

四、报关员执业

(一)报关员执业的范围

(二)报关员的权利和义务

(三)报关员执业禁止行为

(四)报关员的海关积分考核管理

1、记分考核管理的对象和范围

在职报关员,范围,工作不规范、走私、暂停和撤销的报关员

2、记分考核管理的性质

教育和管理措施 目的。

3、记分考核的管理部门

4、记分考核管理量化标准

5、记分考核管理的救济途径

6、岗位考核

五、报关员的海关法律责任

第二章报关与对外贸易管制 第二章第一节 对外贸易管制概述 3种对外贸易管制分类:

管理目的:进口贸易管制,出口贸易。

管制手段:关税措施,非关税措施

管制对象:贸易进出口管制,技术进出口。,国际服务管制

一、对外贸易管制的目的及特点

各国主要表现为;

(一)保护本国经济利益,发展本国经济

(二)推行本国的外交政策

(三)行使国家职能

二、对外贸易管制与海关监管

(一)海关监管是实现贸易管制的重要手段

(二)报关师海关确认进出口货物合法性的先决条件

三、我国对外贸易管制的基本框架和法律体系

(一)基本框架

(二)法律体系

1、法律

2、行政法规

3、部门规章

4、国际条约,协定

第二章第二节 我国货物、技术进出口许可管理制度 目的

一、禁止进出口管理

(一)禁止出口管理

1、禁止进口货物管理

自然1批,旧机电2批,固体废物345批,淘汰产品影响健康6批

2、禁止进口技术管理

(二)禁止出口管理

1、禁止出口货物管理,共5批

2、禁止出口技术管理

二、限制进出口管理

(一)限制进口管理

1、限制进口货物管理

(1)许可证件管理

(2)关税配额管理

2、限制进口技术管理

(二)限制出口管理

1、限制出口物品管理,配额限制、非配额限制

2、。。。。技术。。。

三、自由进出口管理

(一)货物自动进口许可管理

(二)技术进出口合同登记管理

第二章第三节 其他贸易管理制度

一、对外贸易经营者管理制度

国务院-备案

二、出入境检验检疫制度

(一)出入境检验检疫职责范围

实行目录管理,证书,到货检疫

(二)出入境检验检疫制度的组成

1、进出口商品检疫制度的组成。概念,组成,分类4类

2、进出境动植物检疫制度 目的,管理制度

3、过境卫生监督制度

三、进出口货物收汇管理制度

(一)出口货物收汇管理

外汇核销形式

(二)进口货物付汇管理

也是外汇核销形式

四、对外贸易救济措施

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手段

(一)反倾销措施

1、临时反倾销措施

A、征收临时反倾销税

B、要求提供保证金、保函、担保

2、最终反倾销措施

(二)反补贴措施

1、临时反补贴措施

2、最终反补贴措施

(三)保障措施

1、临时保障措施 提高关税

2、最终保障措施

3、第二章第四节 我国贸易管制主要管理措施

一、进出口许可证管理

(一)管理范围 1、2010年实施进口许可管理的货物

重点:旧机电产品 11大类,88个10位编码 消耗臭氧层物质 47个10位编码 2、2010年实行出口许可证管理的商品 49种共619个10位编码

(二)办理程序

1、出口许可证及消耗臭氧层物质进出口许可证的申领

2、重点旧机电产品进口许可证的申领

(三)报关规范

1、进口许可证 1年的+3月份

2、出口许可证不得起过6个月+--> 12月31日

3、出口许可证内容不能更改

4、一证一关,非一证一关

5、溢装免证 +3%原油,成品油 其他+5%

6、禁进出口的添加或简单加工的、按原有HS编码

7、禁进出口 贵金属2%以内,其他10%以内

8、指定出口报关口岸管理

二、两用物质和技术进出口许可证管理

(一)管理范围

2010年实施两用物项和技术进口许可证管理商品------------------------出口------------

(二)办理程序

主管部门批准文件—网上申领—发证机构签发

(三)报关规范

1、出具许可证

2、省级主管部门受理,报商务审定

3、“非一批一证”,“一证一关”制

4、有效期1年内

5、不得买卖、转让、涂改、伪造或变造

6、签发后不得更改

7、进出口 收发货人 数据一致

三、密码产品和含有密码技术的设备进口许可证管理

国家密码管理局 签发 许可证

(一)管理范围

6类商品 加密 传真机、电话机、路由器、以太网交换机、密码机、密码卡

(二)报关规范 4种情况

四、自动许可证管理

目录 自动进口许可证

(一)管理范围

1、自动进口许可证管理的商品范围

2010年.一般商品。机电产品、重要工业品 3个目录

2、免交自动许可证的情形

(二)办理程序

(三)报关规范

五、固体废物进口管理

(一)管理范围

(二)办理程序

废物进口许可证

六、进口关税配额管理

2010年进口关税配额管理的农产品------的工业品

(一)实施关税配额管理的农产品

全球关税配额 “一证多批”

申请期10.15—30 商务部和发改委授权机构 1月1日前发证

(二)实施关税配额管理的工业品

化肥进口 全球配额

七、野生动植物种进出口管理

进出口野生动植物种商品目录 公约证明,非公约证明

(一)非公约证明管理范围及报关规范

1、管理范围

2、报关规范

非公约证明及其他单据

一批一证

(二)公约证明管理范围及相关规范

1、管理范围

2、报关规范

(三)物种证明适用范围及报关规范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1、适用范围

2、报关规范

八、进出口药品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属限制进出口管理范畴 进出口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兴奋剂。一般药品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商务主管部门

(一)精神药品进出口管理范围及报关规范。药品管理法,精神药品管理办法,精神药品管制品种目录,“一批一证”制

(二)麻醉药品进出口管理范围及报关规范 麻醉药品管理办法

(三)兴奋剂进出口管理范围及报关规范

。体育法,反兴奋剂条列,兴奋剂目录,蛋白同化剂、肽类激素进出口管理办法 验讫章,有效期1年,一证一关制

(四)一般药品进口管理范围及报关规范

进口药品通关单 一批一证制

九、美术品进口管理

文化部

十、出入境检验检疫管理

法检目录,向检验检疫机构报检

(一)入境货物通关单 一批一证制

(二)出境货物通关单 一批一证制

十一、其他货物进口管理

(一)黄金及其制品进出口管理

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

《黄金及其制品进出口准许证》

《黄金及其产品进出口管理目录》

(二)音像制品进口管理

新闻出版总署制定的单位

新闻出版总署进口音像制品批准单

(三)有毒化学品管理

(四)农药进出口管理

《。农药管理条列》,农业部

《农药目录》,一批一证制

(五)兽药进口管理

《进口兽药管理目录》,进口兽药通关单,一单一关制,30日内有效

第三章海关监管货物报关程 第一节概述

一、海关监管货物

1、一般进出口货物

2、报税货物

3、特定减免税货物

4、暂准进出境货物

5、过境、转运、通关货物

6、其他未办结海关手续的进出境货物

二、报关程序

货物、审查、查验、征税、放行 4个海关作业环节

按时间上 前期阶段、进出口阶段、后续阶段

前后期分为:

1、报税产品、特定减免货物、暂准进出境

其他进出境

前期阶段:向海关办理备案手续

进出口阶段:办理出口申报、配合查验、缴纳税费、提取或装运货物,,手续

后续阶段:进出口货物核销、销案、申请解除监管。。手续

三、电子报关及电子通关系统

《报关单填制规范》

(一)电子报关

(二)电子通关系统

1、海关H883/EDI通关系统

2、海关H2000通关西贡

3、中国电子口岸系统

第三章第二节、一般进出口货物的报关程序 一、一般进出口货物概述

(一)含义

一般进出口货物--(海关监管)---一般贸易货物

(二)特征: 一般进出口货物

1、进出境时缴纳进出口税费

2、进出口时提交相关的许可证件

3、海关放行即办结海关手续

(三)范围P90 二、一般进出口货物的报关程序

* 进出口申报、配合查验、缴纳税费、提取或装运货物 报税品:暂缓纳税

(一)进出口申报

1、概述

(1)含义:电子数据、纸质 报关单

(2)申报地点: 进口,进境地海关

出口,出境地海关

(3)申报期限

进口,进境之日起14日内

出口,运抵海关监管区后,装货的24小时以前

(4)申报日期

被海关接受之日起

被退回的,视为海关不接受申报

(5)滞报金

运输工具申报进境之日起第15日为起征日

滞报金额=进口货物完税价格x0.05%x滞报天数 50元起

2、步骤

(1)准备申报单证

1、报关单(报关员)

2、随附单据

1、基本单证 货运单据、商业单据

2、特殊单证(收发货人)

(2)申报前看货取样

进口

(3)申报

1、电子数据申报

2、提交纸质报关单及随附单证

(4)修改申报内容或撤销申报

(二)配合查验

1、海关查案

含义、查验地点(海关监管区内实施)、查验时间、查验方法、复验、行径开验

2、配合查验P96

3、货物损坏赔偿

(三)缴纳税费

(四)提取或装运货物

1、海关进出境现场放行和结关

2、提取货物或装运货物

3、申请签发报关单证明联和办理其他证明手续(1)申请签发报关单证明联

<1>进口付汇证明联<2>出口收汇证明联<3>出口退税证明联(2)办理其他证明手续

<1>出口收汇核销单<2>出口货物证明书

第三章第三节、报税加工货物的报关程序

一、报税加工货物概述

(一)含义: 报税加工货物 加工贸易:

1、来料加工

2、进料加工

(二)特征:报税加工货物的特征

(三)范围

(四)管理:(模式)

监管模式:

1、物理围网-海关监管区域

2、非物理围网 <1>纸质手册 <2>联网监管 :企业为单位,电子账册,大企业 合同为单位,电子化手册,中小企业

1、商务审批(审批后才能备案)

(1)审批加工贸易合同

(2)审批加工贸易经营范围

2、备案报税

受理加工贸易料件备案原则:<1>合法经营 <2>复运处境 <3>可以监管

3、纳税暂缓

不复运处境的

应征缓税利息=应征税额x计息期限x缓税利息率/360 担保的--> 加工贸易银行保证金台账

商品:

1、禁止类

2、限制类

3、允许类

分类管理的具体内容P102 进口限制类 台账保证金=(进口限制类料件关税+进口限制类料件增值税)x50% 出口限制类:台账保证金=P103

4、监管延伸

(1)准予报税的期限:一年

(2)申请核销的期限

5、核销结关

报税加工 核销后 才能结关

二、纸质手册管理下的报税加工货物报关程序

合同备案、进出口报关、合同报核

(1)合同备案

1、合同备案的含义

2、合同备案的企业 <1>经营企业 <2>加工企业

3、合同备案的步骤 P105 录入合同、海关审核、保证金台账、备案、、、、、、、备案

4、合同备案的内容

备案单证、备案商品、报税额度、台账制度

5、台账备案的凭证 <1>加工贸易手册 <2>其他准予备案的凭证

6、合同备案的变更

7、与合同备案相关的事宜 <1>异地加工合同备案

<2>加工贸易单耗申报 <3>加工贸易外发加工申请 <4>加工贸易串料申请

(2)进出口报关

纸质手册下 报关(报税加工货物)

适用于:

1、进出境货物报关

2、深加工结转货物报关

3、其他报税加工货物报关(报税品)

1、进出境货物报关(报税品)

申报、配合查验、暂缓纳税、提取货物

(1)保税品进出口许可证件管理

(2)保税品、进出口税收征管

出口关税=出口货物完税价格x 出口关税税率x 出口产品中使用的国产料件和全部料件的价值比例

2、深加工结转货物报关

转至另一加工贸易企业进一步价格复出口

程序:计划备案、收发货登记、结转报关

(1)计划备案

(2)收发货等级

(3)结转报关

3、其他报税加工货物的报关

产生的剩余料件、边角料、残次品、副产品、受灾报税货物 的处理方式有:

内销、结转、退运、放弃、销毁、受灾报税品的处理

(三)合同报核

1、报核和核销

报核:申请核销、结案的行为

核销:申请解除监管、及手续的海关行政许可事项

2、报核的时间

成品出口或手册到期之日起30日内

3、报核的单证 *

4、报核的步骤

5、特殊情况的报核

6、海关受理报核和核销

三、电子账册管理下的报税加工货物报关程序

(一)电子账册管理简介

1、含义:海关对报税品监管的模式

2、特点 对象为大型加工贸易企业

3、电子账册的建立

(1)联网监管的申请和审批

(2)加工贸易业务的申请和审批(3)建立商品归并关系和电子账册

经营范围电子账册

便捷通电子账册(备案、通关、核销)

(二)报关程序

备案--进出口报关---报核和核销

1、备案:<1>电子账册

<2>便捷通 <3>变更

2、进出口报关

<1>进出境货物报关

<2>深加工结转货物报关 <3>其他报税加工货物报关

3、报核和核销 企业报核

1、预报核

2、正式报核

3、海关核销

四、电子化手册下管理的报税加工货物报关程序

(一)电子化手册管理简介

1、电子化手册管理的特点:

1、合同为单位

2、全额报税。。

2、电子化手册的建立

企业、业务----申请、审批------商品归并、电子化手册

(二)报关程序

备案----进出口报关-----报核和核销

1、备案

电子化手册备案:

1、按合同常规备案

2、分段式备案

合同备案: 内容:表头数据、料件表、成品表

通关备案

3、进出口报关

2、进出口报关 进出境货物、深加工结转、其他报税加工货物

3、报核和核销(电子化手册)报核—核销--结案

五、出口加工区进出货物报关程序

(一)出口加工区

对报税货物加工 封闭式监管

功能:报税加工 报税物流及研发、检测、维修

不实行许可证制 货物全额报税

不实行保证金台账 适用电子账册 管理

(二)报关程序

1、与境外之间 按转关运输中直转转关方式结关的报关程序

(1)境外货物运日出口加工区

(2)出口加工区货物运往境外

2、与境内外其他地区之间

(1)出口加工区货物运往境内区外

(2)境内区外货物运入加工区

(3)出口加工区出区深加工结转

(4)出口加工区机器设备出区处理

六、珠海区进出货物报关程序

(一)珠海园区简介

1、含义 珠澳跨境工业区:珠海园区 澳门园区

2、功能 报税物流、报税加工、国际转口贸易

3、管理 实行报税区政策 税收上:出口加工区政策

电子账册监管制度 计算机联网管理 不实行保证金制 不征收缓税利息

(二)报关程序

1、与境外之间

进出备案制管理--海关

不实行进出口配额 许可证件管理

2、与境内区外其他区之间

(1)出区--> 境内 :视为出口 港澳签发的CEPA产地证(2)进区--> 境外 :视为进口 第三章第四节 报税物流货物的报关程序

一、报税物流货物概述

(一)含义 未办理纳税进境的--报税仓储货物

(二)特征

(三)范围

(四)管理

监管模式:<1>非物理围网:报税仓库、出口监管仓库

<2>物理围网:报税物流中心、报税园区、报税区、报税港口、综合报税区

1、设立审批

2、准入报税

3、纳税暂缓

4、监管延伸

5、运离结关

二、报税仓库货物的报关程序

(一)报税仓库简介

1、含义 <1>公用型报税仓库 <2>自用型报税仓库

2、设立

上一篇:西美尔(齐美尔)社会学理论下一篇:青苹果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