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大赛活动总结

2022-08-07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当一段工作完成后,或是一个项目结束后,回首工作与项目的过程,从中反思不足之处,可获得宝贵的成长经验。因此,我们需要写一份工作报告,但如何写出重点突出的总结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多媒体大赛活动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多媒体大赛活动总结

“多媒体大赛”活动策划书

电子商务学系

第一届“多媒体大赛”活动

主办单位: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电子商务学系分团委学生会

承办单位: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电子商务学系分团委学生会勤工部

一、活动主题:“多媒体大赛系徽设计”活动

二、活动时间:2009年12月2日 ——12月27日

三、活动目的:为了更好地体现我系的办学特色,弘扬校园文化,活跃课外活动氛围,提高学生的设计理念,培养创新精神及艺术修养,经研究,决定在系内开展系徽设计大赛。调动大学生的参与热情,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也可以展现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

四:活动对象:电子商务学系0

7、0

8、09级全体学生

五、活动宣传:

1、活动前通过班长会传达给各班班长并且抽时间到各自然班宣传。

2、活动前在寝室楼下、旧食堂前宣传栏处贴海报。

3、邀请函:电子商务学系分团委书记、电子商务学系分团委学生会主要干部、艺术系和新闻系部分学生干部以及对活动感兴趣的老师

六、活动内容及流程:

1. 报名

时间:2009年12月1日—12月3日

地点:在各自然班班长那报名(每个班出一个队伍参赛)

上交选手名单:12月3日

2. 指导以及作品上交

活动时间:2009年12月3日—12月17日

形式:班导师对参赛队伍进行指导

上交作品时间:2009年12月17

3. 初赛

时间:12月19日晚上7点

地点:1#91

3形式:初赛根据上交的作品介绍以及PPT由评审团直接进行评选,选出10份作品(09级组5 份;08级和07本科组共5份);评分标准:采取满分为十分制,包括三个方面,即方案创意(2分)、方案描述(2分)、方案整体效果(6分)

4. 决赛准备:

1)进入决赛的选手在12月20日—12月23日对PPT进行修改

2) 上交时间:12月24日

3) 同时选手抽签决定出场顺序

5. 决赛

时间:2009年12月26日晚上7点

地点:1#91

3具体要求:

1) 选手晚上6:30全部入场

2) 选手带好自己的作品按次序入座

3) 活动开始前主持人登场,介绍大赛流程(即活动主题、内容、形式、到场嘉宾、评委团以及活动中要注意的事项。)具体活动流程:

A.选手自我介绍(2分钟)

B.ppt展示以及介绍(8分钟)

C.评委打分

D.评委根据选手的表现进行点评(工作人员总分)E.宣布比赛结果

电子商务学系分团委学生会勤工部策划人 :何咏

2009-11-29

第二篇:第十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活动方案

附件一:

第十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

活动方案

主办单位: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大赛地点: 北京

指定网站:中国教育资源网()

一、活动综述

本届课件大赛将在全国范围内面向各级各类院校教师和信息技术人员征集参赛课件,邀请现代教育技术领域和各学科知名专家组成评审组进行评审。通过评审,遴选出一批好的作品,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各教育教学单位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及应用水平,提升广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整合的能力,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请参赛者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参赛课件提交至大赛组委会,经过评审组初审、复审后评选出进入决赛的作品,参加在北京举办的现场决赛及获奖作品的交流、颁奖活动。参赛者可随时关注大赛指定网站,了解本届大赛的活动进程。

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的“中国教育资源网” 通过课件大赛等活动,目前已征集到各学科优秀教学课件上千门,向各教学单位推广使用优秀课件资源,获得了广泛认可。在本次大赛中,所有进入决赛的课件将被优先选录进“中国教育资源网”,在保护作者知识产权和相关权益的原则下,由我中心与作者签约,向全国各级各类教学单位推广。

二、时间安排

征集时间:2010年3月20日—9月20日

初审时间:2010年9月21日—9月30日

复审时间:2010年10月1日—10月15日

决赛时间:2010年10月29日—11月1日

三、分组方式

根据提交课件的适用对象,将参赛课件分为高教文科组、高教理科组、高教医科组、高教工科组、高职组、中职组。

四、评审标准

参赛课件不限制作软件和制作工具,不限风格形式。课件教学内容50%以上为作者原创,课件引用的图文资料应注明来源,如由此引起知识产权争议,应由作者承担责任。每件参赛课件的制作者原则上不超过8人。凡参赛的课件应为非正式出版物。评审标准详见附件四。

五、奖励办法

1、作品奖

高教文科组、高教理科组、高教医科组、高教工科组分别设一等奖五名,二等奖十名,三等奖二十名。高职组设一等奖三名,二等奖五名,三等奖十名。中职组设一等奖二名,二等奖四名,三等奖八名。

以上各奖项(奖项设置将根据各组参赛人数进行调整)获奖者须参加现场决赛方可获得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颁发的获奖证书及奖品。

一、

二、三等奖奖品价值分别为800元、500元、300元。

各组均设最佳创意奖、最佳教学设计奖、最佳技术实现奖、最佳艺术效果奖各一名、优秀奖若干名,获奖者将获得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颁发的获奖证书。

2、组织奖

各院校教务处或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作为大赛组织单位可统一报送参赛课件。组织单位应统一填写《组织单位回执表》,每个参赛课件还须另行填写《参赛回执表》。报送参赛课件数量达到10件以上的组织单位获组织奖,并可提名1人获先进个人称号。获奖单位将同时获得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颁发的奖牌(杯)、证书及奖金。

六、参加办法

(一)报名

1.参赛者须在9月20日前(以邮戳时间为准)将《参赛回执表》及课件介绍刻录在课件光盘中交至本届大赛组委会;

2.《参赛回执表》可通过中国教育资源网下载;

3.参赛课件评审费400元/件,请于9月20日前交(汇)至本届大赛组委会。

(二)报送

1.参赛者须提交电子版课件介绍,介绍课件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2.单机版课件以光盘形式提交参加评审;

3.网络版课件以光盘形式提交原程序、网址、五分钟演示录像参加评审;

4.报送光盘前须查杀病毒。

(三)初审

进行资格审定、技术测试、作品思想内容的审核。

(四)复审

评审组于2010年9月21日—10月15日对通过初审的课件进行复赛评审,选出各组参加决赛的课件。进入决赛的课件名单将于10月20日在中国教育资源网上公布。

(五)现场决赛

组委会将通知决赛作者于2010年10月29日—11月1日到北京参加现场决赛。决赛中,参赛者首先进行5分钟的演示和讲解,然后回答专家提出的问题。现场公布决赛成绩,决出各组

一、

二、三等奖。缺席的参赛作者将被视为自动弃权。

(六)现场观摩

组委会将以书面形式邀请获组织奖单位领导和教学管理人员、未进入决赛的作者观摩现场决赛和交流活动。

(七)颁奖典礼

组委会将在颁奖典礼上公布决赛结果,有关领导为获奖的个人和单位颁奖。大赛评审组组长总结和分析课件大赛的全部评审过程、点评获奖课件。

七、报到事宜

决赛交流及颁奖典礼报名截止日期为10月26日,报到时间为10月29日。具体地点及日程将另行通知,亦可通过中国教育资源网了解有关信息和具体安排。

八、联络方式

单位: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开发处 课件大赛组委会

地址:北京西单大木仓胡同37号教育部业务楼431室

电话:(010)660830

28、66085178传真:(010)66083028

联系人:薛丽君xlj@moe.edu.cn;王正言wzhy@moe.edu.cn

九、汇款办法

(一)邮局汇款

收款地址:北京西单大木仓胡同37号教育部业务楼431室邮政编码:100816 收 款 人:于泓

(二)银行汇款

开 户 行:中国光大银行北京礼士路支行

账号:08750112-01-00301-0364-86

账户:北京博汇英才教育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第三篇:第十四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活动方案

附件一:

第十四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活动方案

主办单位: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大赛地点:北京

指定网站:全国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网()

一、活动综述

本届课件大赛将在全国范围内面向各级各类院校教师和信息技术人员征集参赛课件,邀请现代教育技术领域和各学科知名专家组成评审组进行评审。通过评审,遴选出一批好的作品,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各教育教学单位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及应用水平,提升广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整合的能力,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请作者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参赛课件提交至大赛组委会,经过评审组初审、复审后评选出进入决赛的作品,参加在北京举办的现场决赛及获奖作品的交流、颁奖活动。作者可随时关注大赛指定网站,了解本届大赛的活动进程。

汇集历届大赛获奖作品的优质教育资源平台——“优课网”是与我中心合作的唯一推广平台,在本次大赛中,所有进入决赛的课件将被优先选录进“优课网”,在保护作者知识产权和相关权益的原则下,由优课网与作者签约,向全国各级各类教学单位推广。

二、分组方式 根据提交课件的适用对象,将参赛课件分为高教理科组、高教工科组、高教文科组、高教医学组、高职理科组、高职文科组、中职组、微课组(参赛办法详见七)。

三、时间安排

征集时间:2014年3月1日—9月15日

初审时间:2014年9月16日—9月30日

复审时间:2014年10月1日—10月15日

决赛时间:2014年10月24日—10月27日(高职理科组、高职文科组、中职组)2014年11月7日—11月10日(高教理科组、高教工科组、高教文科组、高教医学组)

四、评审标准

参赛课件不限制作软件和制作工具,不限风格形式。课件内容50%以上为作者原创,并注明主要参考资料。每件参赛课件的制作者原则上不超过8人。凡参赛的课件应为非正式出版物。评审标准详见附件三。

五、奖励办法

(一)作品奖 各组均设

一、

二、三等奖若干,各奖项获奖数量将根据各组参赛课件数量按比例设定。获奖者须参加现场决赛方可获得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颁发的获奖证书及奖品。

各组均设最佳创意奖、最佳教学设计奖、最佳技术实现奖、最佳艺术效果奖各一名,设优秀奖若干名,获奖者将获得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颁发的获奖证书。

(二)组织奖

参赛课件可由各省教育厅、院校教务处或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作为大赛组织单位统一报送。报送参赛课件数量达到10件以上的单位获组织奖,并可提名1人获先进工作者称号。获奖单位将同时获得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颁发的奖杯、证书及奖金。

六、参赛办法

(一)大赛报名

1.7月1日后参赛单位和个人可在优课网()“大赛报名系统”上填写参赛单位信息、作者信息和课件信息;

2.在“大赛报名系统”中下载系统生成的“报名信息文件”,与课件一并刻录在光盘中;

3.在光盘表面上标注“报名信息文件”中的课件编号;

4.在9月15日前将课件光盘提交至大赛组委会;

5.评审费400元/件,请于9月15日前交(汇)至大赛组委会。

(二)作品报送

1.作者将光盘邮寄到大赛组委会之前,可在“大赛报名系统”上对参赛信息进行修改;

2.单机版课件以光盘形式提交可执行程序参加评审;

3.网络版课件以光盘形式提交源代码、网址、五分钟录屏演示录像参加评审。

(三)初赛评审

评审组对报名参赛课件进行资格审定、技术测试、作品思想内容的审核。

(四)复赛评审

评审组对通过初审的课件进行复赛评审,选出各组参加决赛的课件。进入决赛的课件名单将于10月16日在全国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网及优课网上公布。

(五)现场决赛

组委会将通知决赛作者分别于10月24日—10月27日(高职理科组、高职文科组、中职组)、11月7日—11月10日(高教理科组、高教工科组、高教文科组、高教医学组)到北京参加现场决赛。凡取得决赛资格的作者均可修改课件并自愿携带电脑参加现场决赛。决赛中,作者首先进行5分钟的演示和讲解,然后回答专家提出的问题。现场公布决赛成绩,决出各组

一、

二、三等奖。缺席的参赛作者将被视为自动弃权。

七、微课组参赛办法

作者应通过优课网()报名并上传微课作品。评审采用专家评审与网上投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一)参赛要求

1.各学科教师均可参赛,内容不限;

2.视频清晰稳定、构图合理、声音清楚、音画同步,能真实反映教学情境,充分展示教师良好教学风貌;

3.视频片头应显示标题、作者和单位,主要教学环节有字幕提示;

4.视频须以flv格式上传,录制时长为8~10分钟,容量不超过20Mb;

5.提供相应的作品文字介绍等;

6.作者享有作品的著作权,授权优课网享有网络传播权;

7.评审费400元/件,请于9月15日前交(汇)至大赛组委会。

(二)比赛安排

上传作品:2014年5月1日—9月15日

网上投票:2014年6月1日—10月15日

专家评审:2014年9月16日—10月15日

现场颁奖:2014年10月27日、11月10日

(三)评审办法

1.专家评审组对参赛作品进行初评、终评,评出

一、

二、三等奖若干,各奖项获奖数量将根据参赛作品数量按比例设定。获奖作者可直接参加评审专家点评和现

场颁奖活动。获奖名单将于10月16日在全国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网及优课网上公布。

2.依据网上投票情况设最佳人气奖,获奖数量为参赛作品总数的5%。

八、赛前培训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将邀请资深评审专家对历届参赛课件进行点评,指导教师应用新技术制作课件。相关培训内容及报名办法详见全国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网(;chenqian2012@moe.edu.cn

十二、汇款办法

(一)邮局汇款

收款地址:北京西单大木仓胡同37号教育部业务楼431室

邮政编码:100816

收 款 人:于泓

(二)银行汇款

开 户 行:中国光大银行北京礼士路支行

账号:08750112-01-00301-0364-86

账户:北京博汇英才教育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第四篇:第十三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河北赛区活动方案

附件一:

第十三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

河北赛区活动方案

主办单位: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组织单位:河北省教育发展研究与信息管理中心

承办单位:河北省ITAT管理中心

一、活动综述

本届课件大赛将在全省范围内面向各级各类院校教师和信息技术人员征集参赛课件,邀请现代教育技术领域和各学科知名专家组成评审组进行评审。通过省内评审,遴选出一批好的作品上报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经复审后,由大赛组委会通知决赛参赛者,参加在北京举办的现场决赛及获奖作品的交流、颁奖活动。

二、时间安排

征集时间:2013年5月15日—9月10日(省内征集)

初审时间:

2013年9月10日—9月20日(省内评审)

2013年9月21日—9月30日(教育部信息中心初审)

复审时间:

2013年10月1日—10月15日(教育部信息中心复审)

决赛时间:

2013年10月25日—10月28日(高教、职教组现场决赛) 2013年11月6日(普教组公布结果)

三、分组方式

根据提交课件的适用对象,将普教参赛课件分为高中、初中、小学、幼教四个组;将高教(本科)参赛课件分为高教文科组、高教理科组、高教医科组、高教工科组四个组;职教参赛课件分为高职组、中职组两个组;本届大赛新增微课程组(详细情况见参赛方案)。

四、评审标准

参赛课件不限制作软件和制作工具,不限风格形式。课件教学内容

150%以上为作者原创,课件引用的图文资料应注明来源,如由此引起知识产权争议,应由作者承担责任。每件参赛课件的制作者原则上不超过8人。凡参赛的课件应为非正式出版物。评审标准详见附件。

五、奖励办法

(一)教育部奖项

各组均设一等奖五名,二等奖十名,三等奖二十名。以上各奖项(奖

项设置将根据各组参赛人数进行调整)获奖者可获得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颁发的获奖证书及奖品(高教、职教组须参加现场决赛)。

各组均设最佳创意奖、最佳教学设计奖、最佳技术实现奖、最佳艺

术效果奖各一名、优秀奖若干名,获奖者将获得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颁发的获奖证书。

(二)省内奖项

省内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若干,具体数量将视参赛

总人数决定,并且将采取一定措施鼓励农村教师参赛;报送参赛课件数量达到10件以上的组织单位可获组织奖,并可提名1人获先进组织者称号,获奖单位和个人将获得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和河北省教育发展研究与信息管理中心表彰。

六、参赛办法

(一)报送

1.参赛单位填写《组织单位回执表》、参赛者填写《参赛回执表》,

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课件光盘提交至河北省教育发展研究与信息管理中心。《组织单位回执表》、《参赛回执表》可通过河北省教育厅门户网站(

河北赛区承办单位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合作路328号

邮政编码:050000

办公电话:0311- 870600030311- 690398780311-69039879

联 系 人: 寇鹏燕 毛艳丽

电子邮件:koupengyan@163.commaoy518@126.com

第五篇: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总结

和平中学多媒体课件

制作大赛总结

由我校教导处承办和平中学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活动,在经历了前期的宣传、中期的课余制作和收集、后期的组织评比三个阶段后,已于四月底顺利结束,经过评委会成员的认真评判和细致反馈,经过评委的充分探讨,对本次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作总结如下:

一、 组织准备

①这次活动得到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学校各方面的帮助、配合,受到各年级组、教研组、学科组和各位教师的重视和关注。各教研组在赛前都进行了认真的宣传动员,充分的发挥了教研组的作用;

②各位教师们积极踊跃参赛,最后共有6名教师递交所制作的课件参加了本次比赛。每位参赛教师认真精心制作课件,无论是课件的设计,还是教学知识环节设置,都取得了令人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尽管每个人的水平不一样,但参赛的积极态度是一样的,这也是以后我们教育教学活动应大力提倡和发扬的。

二、大赛评比

针对上交的课件作品,本次评比活动分为技术性和艺术性、教育性和科学性两部分进行。技术性和艺术性部分主要评委由我校对计算机操作、课件制作、美术等方面较熟悉的老师组成,对课件作品的制作技术、操作性、可移植性、美感等方面进行评审后百分制打分,乘以70%纳入总成绩;教育性和科学性部分主要评委由我校教研组长组成,对课件作品的知识合理性、准确性及教学可行性进行评审后百分制打分,乘以30%纳入总成绩;综合两部 第1页,共4页

分的成绩及总成绩,评选出本次课件制作大赛的获奖结果:

一等奖:1名 二等奖:2名 三等奖:3名

三、总结分析

1、优点 :绝大部分教师能够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及其交互控制组合起来进行知识的表达,部分教师的课件具有丰富的表现力,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丰富的学习氛围。在音乐的带领下,在动画的生动形象的演示下,在多姿多彩的图片展示下,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使课件起到了形象、直观、激发兴趣的作用;在多媒体教学中,所选取的材料,都和教学内容密切关联,突出了教学内容的重难点,集中醒目。操作运用方面:均能熟悉操作程序,调试运用自如,显示出较扎实的现代信息技术基础。

2、不足:

图片、文字进入的声音大,易分散学生注意力;音频、视频的引入过多,易冲淡重点;课件代替了板书,课件变成让书本搬家,屏幕变成电子黑板;内容太多,放映速度快,界面频繁切换,影响了记忆的速度,大部分学生反映连笔记都来不及记,对所学内容印象不深,从而使教学效果锐减;有的课件文字字体过小,有的课件文字与背景色对比度太小,后面的同学看不清等。

3、建议:

(1)多媒体课件便是帮助教师展现风格最好的工具,因此多媒体课件要体现出自己的风格,使主讲人、主讲课题、课件这三者之间的风格融合在一起。我们提倡教师对课件进行二次开发,把网上优秀的资源拿来为我所用,但我们更提倡我们教师自己制作出具有自己鲜明风格的优秀课件来。

(2)数量宜少不宜多。图片太多,容易冲淡知识;文字太多,影响学生记录。

第2页,共4页

(3)色彩对比要鲜明。底色和文字颜色反差大一些,利于保护视力。 (4)慎用听觉、视觉冲击。如果想完成教学目标,最好不要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5)好的多媒体课件应把图片、动画、声音、视频等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使其超文本功能、交互功能、网络功能的优势得到充分的体现;另外操作技术也应精益求精,争取操作环节上别出错。

因此,多媒体什么时候该用?应该用多少篇幅的文字……这些问题是值得教师与学生一起探究的……不管怎么说,这次竞赛活动,对我校教师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包括多媒体技术在内的现代教育技术必将为更多的教师所掌握、所运用;其在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必将为大家所瞩目!

和平中学教导处

第3页,共4页

附:

获奖名单:

一等奖:许彩霞二等奖:张永江(理化组)张朝霞(英语组)三等奖:刘岩山(语文组)刘淑猛(理化组)陈浩礼(数学组) {语文组}

第4页,共4页

上一篇:单片机间全双工通信下一篇:地理中考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