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口腔溃疡30例疗效观察

2024-05-15

小儿口腔溃疡30例疗效观察(精选10篇)

篇1:小儿口腔溃疡30例疗效观察

小儿口腔溃疡30例疗效观察.txt如果你看到面前的阴影,别怕,那是因为你的背后有阳光!我允许你走进我的世界,但绝不允许你在我的世界里走来走去。片仔癀治疗小儿口腔溃疡30例疗效观察

福州市马尾区琅岐卫生院(350015)叶大庭陈万丰

小儿口腔溃疡为多种因素引起的常见病,占本院儿科同期 门诊患儿的1.2%。我院应用片仔癀胶囊粉局部涂抹或含漱治 疗30例,并设对照组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于1997年5月至1998年12月门诊就诊患儿62 例,全部病例均通过肉眼观察口腔(舌背部),有散在性溃疡面,粘膜充血水肿,呈红绒状。年龄7个月~5岁之间,均有流涎、拒食、哭吵现象。其中反复发生口腔溃疡者5例,占8%;伴 有发热者36例,占58%;伴有咳嗽,咽癌等上感症状者56例,占91%。

2.治疗方法.随机将62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儿均经常规口 腔护理。治疗组: 30例,男19例,女11例。饭(喂乳)后取 片仔癀胶囊粉直接涂抹予溃疡表面,每日2~3次;较大儿童可 用片仔癀粉0.6g加生理盐水50ml摇均,进行含漱,一日数次,夜间睡前再涂片仔癀甘油1次。对照组:32例,男20例,女 12例。每日用3%双氧水溶液清洗疮面,然后用锡类散喷涂,每 日3~5次。若有发热等其它症状,进行对症处理,不用抗菌素。

3.疗效判定

经治疗≤2天热退,拒食消失,流涎停止,溃疡全部愈合 者为显效;≤3天上述症状消失者为有效;≥5天溃疡未全部愈 合者为无效。

4.结果

治疗组:显效23例,占76.7%;有效7例,占23.3%;总 有效率100%。用药疗程最短1天,最长3天,平均疗程2.34 天。对照组:显效2例,占6.3%;有效11例,占34.3%;无 效19例,占59.4%;总有效率达40%。用药疗程最短2天,最 长7天,平均4.36天。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 <0.005),说明片仔癀胶囊粉治疗口腔溃疡明显优于锡类散。

5.讨论

片仔癀是漳州片仔癀集团公司生产,其主要成份有麝香,牛黄等贵重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敛生肌,活血 化瘀。对多种致病菌,病毒等引起口腔溃疡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同时对疮面受损细胞有促进修复再生作用。本资料表明,片仔 癀治疗口腔溃疡具有疗程短,见效快,口感好,使用方便,患 儿容易接受,无任何副作用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篇2:小儿口腔溃疡30例疗效观察

作者:刘春娟 作者单位:(陕西省扶风县妇幼保健院,陕西 扶风 722000)

【摘要】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联合蒙脱石粉外用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将小儿口腔溃疡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4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利多卡因、蒙脱石粉外用治疗,为观察组,43例应用常规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体温降至正常时间:观察组为(1.8±0.91)d,对照组为(3.16±2.09)d;疼痛流涎消失的时间:观察组为(3.93±2.02)d,对照组为(5.34±2.16)d;溃疡面愈合时间:观察组为(5.43±2.52)d,对照组为(7.72±2.61)d;住院时间:观察组为(6.93±2.12)d,对照组为(8.34±2.76)d,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利多卡因联合蒙脱石粉外用治疗可有效改善小儿口腔溃疡的临床过程,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溃疡的愈合,值得推广。

篇3:小儿口腔溃疡30例疗效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疱疹性口腔炎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符合诊断要求。60例患儿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在7个月~4岁,平均年龄3.7岁。全部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拒食、烦躁、流涎等,舌、唇内、齿龈黏膜处有单个或成簇的小疱疹。已发展成溃疡的有23例,颌下淋巴结肿大25例,伴腹泻9例,热性惊厥3例。就诊时病程12h~3d,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程以及临床症状等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治疗组患儿使用更昔洛韦3~5mg/(kg·d)加入生理盐水静脉点滴,每日1次,疗程为3~5d;对照组使用利巴韦林10~15mg/(kg·d)加入葡萄糖液静脉点滴,每日1次,疗程为3~5d;根据患儿具体情况,两组均采用相同的对症处理方法对患儿进行退热、疱疹消退等治疗。并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

1.3 疗效标准

疗程结束后对两组疗效作出判断。显效:2d内体征消退、体温恢复正常,口腔粘膜及四周皮肤疱疹明显消退。有效:5d内体征减轻、体温恢复正常,口腔粘膜及四周皮肤疱疹缩小。无效:治疗5d后体征仍未减轻、体温无变化,疱疹不愈生成溃疡,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两组数据均经统计学处理,P<0.05表示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组采用更昔洛韦治疗,显效22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治疗,显效19例,有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数据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退热时间(2.33±0.26) d,口腔疱疹消退时间(4.42±0.37) d;对照组退热时间(3.51±0.72) d,口腔疱疹消退时间(5.83±0.52) d。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

对照组与治疗组均有1例患儿出现皮疹,对照组另有1例患儿出现恶心呕吐,停药后两组不良反应均自行缓解。两组未见其他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疱疹性口腔炎是由单纯性疱疹病毒Ⅰ型感染引发而起,主要侵犯患者的口腔、唇的皮肤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患者多为1~3岁婴幼儿。临床症状早期表现为齿龈、唇内、舌、颊等部位口腔黏膜单个或成簇出现直径约2mm左右的小疱疹,伪膜脱落后形成溃疡,有些患儿溃疡也会至上颚及咽部。临床患儿多表现为发热、烦躁不安、拒食、流涎等。

利巴韦林是临床应用较早的广谱抗病毒药物,对多种DNA及RNA病毒有较好的抗击作用,是合成的核苷类抗病毒药,主要针对核糖酸病毒(RNA病毒)。疱疹性口腔炎是由单纯性疱疹病毒Ⅰ型感染引发而起,而单纯疱疹病毒属于DNA病毒。当利巴韦林的作用机制是,利巴韦林在细胞内被磷酸化为利巴韦林单磷酸,从而干扰肌苷磷酸脱氢酶活性,起到影响鸟苷酸合成的作用,最终阻止DNA病毒的合成。利巴韦林单磷酸还可以抑制病毒聚合酶的活性,抗击病毒。但其容易产生耐药性,因此临床疗效受到限制[2]。本组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治疗,显效19例,有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3%。更昔洛韦是一种合成核苷酸类广谱抗DNA病毒药物,是非选择性核苷类药物,属于新型无环类核苷药。更昔洛韦是阿昔洛韦的同系物,是继阿苷洛韦后开发的广谱抗DNA病毒的药物,其化学结构与阿昔洛韦相似,比阿昔洛韦多一个羟基,是人工合成核苷类似物[3]。更昔洛韦和某些病毒编码的胸苷激酶结合后,继而迅速磷酸化,以抑制DNA病毒的复制。其作用机制为更昔洛韦在宿主细胞内被病毒诱导最终于形成更昔洛韦三磷酸,有资料显示更昔洛韦三磷酸在病毒感染细胞内的浓度要高出非感染细胞的一百倍[4]。不仅可以抑制病毒DNA聚合酶的形成也可以直接掺入病毒DNA终止其链长的延长,最终起到抑制病毒的复制。临床上主要应用于巨大细胞病毒感染,对单纯疱疹病毒Ⅰ型、Ⅱ型病毒也可起到作用。

本研究治疗组采用更昔洛韦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优于对照组。退热时间及疱疹溃疡消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临床取得良好疗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见效快、疗程短,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自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疱疹性口腔炎患儿60例, 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 治疗组采用更昔洛韦、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静脉滴注治疗。结果 治疗组采用更昔洛韦治疗, 显效22例, 有效7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治疗, 显效19例, 有效6例, 无效5例, 总有效率83.33%。两组退热及疱疹消退时间比较, 治疗组明显缩短。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 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更昔洛韦,利巴韦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疗效分析

参考文献

[1]尚君明.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疗效观察[J].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2006, 3 (3) :256-257.

[2]药静亚.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 5 (28) :225.

[3]于祥, 董春阳.金莲清热泡腾片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61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2, 4 (3) :172.

篇4:小儿口腔溃疡30例疗效观察

关键词:小儿脑瘫;穴位注射;高压氧

中图分类号:R7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3)05-0049-02

脑性瘫痪(cerebral pa1sy,CP)简称脑瘫,是指出生后1个月内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临床表现为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可伴癫痫、智力低下、听觉障碍、视觉障碍及学习困难等;是小儿主要残疾疾病之一[1],治疗难度很大。在发达国家有许多康复训练方法,但大部分脑瘫患儿经长期康复训练也难以治愈或完全生活自理。本科在康复训练基础上采用穴位注射神经因子配合高压氧治疗小儿脑瘫,取得良好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患儿均为本院脑内科2010年1月~2012年10月脑内科小儿脑瘫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岁~7周岁,平均3.6岁,合并有其它功能障碍(精神发育迟滞,视力、听力、语言障碍等)者29例;运动功能障碍分级:极重度3例,重度7例,中重度6例,中度12例,轻度2例。对照组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岁至6周岁,平均3.7岁;合并有其它功能障碍者28例;运动功能障碍分级:极重度3例,重度7例,中重度7例,中度12例,轻度1例。经统计学处理,2组在性别、年龄、合并症及运动功能障碍分级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及纳入标准 ①符合1988年7月在佳木斯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制定的诊断及分型标准[1];②患儿年龄2~7岁;③入组时患儿监护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年龄7周岁以上;②合并有严重的器质性疾病(先天性心脏病、脑水肿、颅压高、肝肾功能不全、精神病);④合并慢性传染性、感染性疾病者;⑤明显的遗传基因异常者;⑥其它不符合纳入标准者。

2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及高压氧治疗

2.1 康复训练 主要用物理治疗(PT)、作业治疗(OT)、语言治疗(ST]。所选用的方法有鲍巴斯(Bobath)法,以抑性手法达到抑制脑瘫患儿的异常姿势、异常姿势反射、异常运动模式,以促通的手法来促进脑瘫患儿的颈立直、坐位立直、站位立直及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选用德国沃易特(vojta)法,对躯体行反射性移动运动,来促进正常运动发育,以反射性翻身与反射性腹爬进行诱导训练。根据患儿的病情,由康复治疗师进行一对一的康复训练,每天训练1~2 h,90 d为1疗程。轻度脑瘫患儿康复训练1~2个疗程,重度脑瘫患儿康复训练3~4个疗程。

2.2 高压氧治疗 采用宁波高压氧舱厂制造的医用高压氧舱(NG200/450A型),流量8~10 L/min,分别维持1.8~2.0ATA压力,治疗1 h,每日1次。治疗10 d,休息15 d为1疗程,共3个疗程(60 d)。

2.3 穴位治疗 患儿取平卧位,选取足三里穴,进行皮肤常规消毒,用5 mL注射器配6号针吸取神经生长因子(舒泰神北京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S20060023)2000 U,垂直进针,回抽无血后注入。每周注射3次,双侧穴位轮流取用,注射10次休息15 d,注射30次为1疗程。轻度脑瘫患儿注射1个疗程,重度脑瘫患儿注射2个疗程。

3 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数据输入计算机,制成数据库文件,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完成数据的统计处理工作。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显著性。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ADL评分采用中国康复医学中心脑瘫患儿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表[2],全表分9大项,50小项,满分为100分,50项中能独立完成,每项2分;能独立完成但时间长,每项1.5分;能完成但需辅助,每项1分;不能完成,每项0分。分为6个等级:积分值≤20分为极重度,积分值21~35分为重度,积分值36~50分为中重度,积分值51~65分为中度,积分值66~80分为轻度,积分值>80分为正常。运动功能观察采用1992年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纪要标准[3]。痊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肌肉痉挛明显缓解,肢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语言基本正常或略低于同龄儿水平;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肌肉痉挛明显缓解,肢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语言基本正常或略低于同龄儿水平;有效:运动发育、关节活动度、协调功能、原始反射及自动反应及肌力等项较治疗前有明显进步;无效:以上各项指标治疗前后无变化。

4.2 治疗结果 见表1~2。

5 讨论

小儿脑瘫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疾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脑瘫已成为社会、医学、教育等领域的重要课题。改善脑瘫患儿的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提高好转率,积极发展新技术是医学界所有人的共同心愿。

中医理论认为,脑瘫与肝肾亏损、髓海空虚、窍闭神匿、神不导气、筋脉失养有关。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穴位,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除湿、扶正祛邪之功能。在神经系统方面,可促进脑细胞机能的恢复,提高大脑皮层细胞的工作能力。有研究证明[4],足三里穴位注射神经生长因子在脑瘫患儿康复中具有多重修复作用,可促进脑瘫患儿脑细胞功能重建,促进大脑的语言功能、运动功能、认知功能的代偿。

高压氧治疗能增加血氧含量,提高氧分压,促进氧从血液向组织弥散,扩大血氧弥散范围,改善脑组织缺氧状态,使扩张的脑血管收缩,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有利于脑细胞的正常代谢,促进神经细胞的侧支出芽,促进脑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微循环疏通,加速受损的脑组织修复和脑功能的恢复[5]。

现代医学证明,不论何种原因,脑瘫的基本病理改变有脑皮质萎缩,脑白质周围软化,神经细胞的退行性变等。本研究采用穴位神经生长因子注射配合高压氧治疗,两者结合,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可明显改善脑瘫患儿的各项症状,有利于脑功能重建及改善运动功能,能进一步提高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参考文献:

[1]林庆.全国小儿脑性瘫痪座谈会纪要[J].中华儿科杂志,1989,27(3):162.

[2]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903.

[3]任永平.婴幼儿脑性瘫痪运动功能量表及其评价[J].中华理疗杂志,1995,18(3):216.

[4]刘振寰,祁岩超,潘佩光,等.针刺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08,15(9):4~6.

[5]高春锦,杨捷云.实用高压氧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7:391.

篇5:小儿口腔溃疡30例疗效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30例在我院就诊的跟部外伤性溃疡患儿的临床资料, 男17例, 女13例, 无显著差异;年龄9个月~5岁, 平均3岁;病程12~35d, 平均25d。溃疡均为外伤后感染所致。局部换药, 应用抗生素效果较差。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15例采用三黄汤熏洗, 把2年以上的老南瓜子50~150g捣烂成泥状, 敷于溃疡周围皮肤一圈, 厚约0.5~1cm, 再取鲜马齿苋200~300g捣烂成泥状, 敷于溃疡面上, 厚约0.5~1cm, 每天换药1次, 无菌敷料包扎, 10d为1个疗程, 共1~3个疗程。对照组15例采用双氧水、生理盐水清洗创面, 局部用凡士林纱布覆盖治疗, 疗程同上。对照组采用双氧水、生理盐水交替冲洗创面3遍, 碘伏消毒创面边缘皮肤, 凡士林纱布覆盖创面, 无菌敷料包扎。每日1次, 10d为1个疗程, 共1~3个疗程。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以表示, 进行t检验, 以P<0.01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溃疡疮口干燥, 皮肤愈合为痊愈;肉芽组织生长良好, 无任何分泌物, 疤痕平坦为显效;皮肤溃疡疮口未完全愈合, 肉芽组织生长较好, 有少量分泌物为有效;皮肤溃疡疮口及分泌物未见明显的改变, 甚至加重, 无肉芽组织生长为无效。见表1。

[例 (%) ]

注:经统计学处理,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 疗效显著 (P<0.01) , 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本临床观察表明, 马齿苋和老南瓜治疗小儿跟部外伤性溃疡病, 取得良好疗效, 用药后一般不会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我国各地, 药源充足, 临床应用方便、安全、无毒、无副作用, 价格低廉, 适宜推广[1]。小儿足部溃疡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相关, 如坏死组织清除过分反而会导致创面扩大, 针对具体清创方法, 如清创频率、清创时机的把握、清创原则及清创效果评价的研究较少, 今后可对此进行进一步的探索。患儿足跟部外伤多为自行车或摩托车车轮辐条绞伤, 伤口愈合慢, 易形成经久不愈的溃疡。其原因是: (1) 车轮辐条的高速摩擦、绞榨, 使足跟部组织重度挫裂伤甚至坏死; (2) 辐条的泥沙、油腻重度污染伤口, 使伤口极易感染; (3) 足跟部为末梢血运部位, 血运差; (4) 伤口位于关节部位, 加上鞋的摩擦, 严重影响伤口愈合。所以, 单纯局部换药溃疡恢复慢、愈合差。马齿苋为马齿科植物马齿苋的全草, 性味酸寒, 《本草纲目》记载临床有散血消肿, 利肠滑胎, 解毒通淋之效[2]。马齿苋还具有清热利湿, 凉血解毒, 消肿止痛, 活血散结的作用, 含丰富的维生素A样物质, 能促进上皮细胞生理功能趋于正常, 并有明显的抑菌作用。用常规双氧水加生理盐水交替冲洗创面, 起到了对局部清洗杀菌的作用, 有促进创面愈合的疗效, 但效果不是很理想, 给患者造成痛苦和经济负担, 引起骨髓炎等不良反应。马齿苋鲜品药效大于干品。南瓜子含有脂肪油、蛋白质、尿素分解酶及大量维生素B成份, 能促进上皮增长, 加快皮肤愈合[3]。马齿苋和老南瓜生长于我国各地, 药源充足, 临床应用方便、安全、无毒、无副作用, 价格低廉, 适宜推广。

参考文献

[1]胡劲倍, 孙荣良.康复膏治疗小儿足踝跟车源性挫伤100例[J].浙江中医杂志, 2006, 3:79.

[2]屠连珍.马齿苋的药理研究[J].中成药, 2001, 27 (7) :519.

篇6:小儿口腔溃疡30例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781.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12-0007-01

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ns,OLP)是一种临床上较难治的粘膜病之一。是口腔粘膜的常见病。好发于中老年妇女,与免疫状态、精神因素、感染密切相关。糜烂型OLP症状较重,有0.4%~12.3%的癌变率。近2年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30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近2年来就诊的OLP52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22例,治疗前2个月未使用任何免疫制剂。治疗组30例中,男11例,女19例,最小年龄30岁,最大年龄73岁,多数在40~60岁之间,占68%,发病部位,以颊部居多,发生双颊粘膜17例,单侧6例,颊部累及龈沟3例,舌腹及舌背各3例,单纯龈缘1例;对照组22例中,男10例,女12例,年龄分布及发生部位与治疗组基本相似。52例患者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7年,临床症状:疼痛、灼痛、干燥、粗糙感、进食时刺痛感,在白色斑纹网状浸润基础上,呈片状充血剥脱浅表糜烂、溃疡,严重时有自发性出血。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口服强的松5mg×3次/天;左旋咪唑25mg×3次/天,连服3天,停药4天,2个月为1个疗程。中药方治以健脾清热,祛湿养阴、滋养脾肾、活血化瘀。处方:川芎、丹皮、石斛、元参、茯苓、当归、红花、黄芩、生地、甘草、泽泻、白芷。湿重加车前子、知母;热盛加黄柏。每日l剂,分2次口服,1个月为1个疗程,于西药治疗1个月后服用,服药期间禁烟、酒、油炸、辛辣食物。

2.2对照组采用上述西药治疗。

2组治疗均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如牙周洁治,残根牙拔除等)、感染性炎症。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痊愈:日腔粘膜斑纹糜烂、出血损害全部消失,溃疡愈合,自觉症状消除,随访1年未复发;显效:口腔粘膜斑纹大部分消失,糜烂、充血范围缩小明显,溃疡基本愈合,无明显自觉症状;有效:局部充血及白色斑纹明显减少,糜烂部分愈合,自觉症状减轻,充血转淡;无效:口腔粘膜损害及自觉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3.2治疗结果治疗组30例中痊愈14例,显效6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22例中痊愈3例,显效4例。有效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64%。

4讨论

OLP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非感染性粘膜疾病,多数学者认为可能与精神因素。免疫因素:内分泌失调,循环障碍及感染因素有关。典型病理表现为,上皮不角化,基底层液化变性,以及固有层有密集的淋巴浸润。中医认为OLP病理时间较长,久病必虚,久病成瘀。本病属阴液不足,气血不和,气虚血瘀,治疗应以补阴为主,兼以活血化瘀,清热祛湿。方中生地、玄参、石斛滋肾胃之阴;黄芩、丹皮清热凉血;川芎、红花助当归活血化瘀,行气和血;白芷止痛。祛腐生肌促进粘膜愈合;赤芍、红花活血化瘀有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炎症渗出和促进吸收作用;茯苓、薏苡仁健脾利湿;黄柏清热燥湿。有研究表明川芎可增强T细胞转化功能;丹皮具有抑制NK细胞活性作用,当归对已形成沉积的抗原复合物有促进吸收和消除作用。

左旋咪唑与强的松联合用药是一种控制OLP的有效方法,目前尚不清楚此治疗方法确切机制。有报道认为,左旋咪唑为一种免疫调节剂,可促进迟发性超敏反映,诱导粒细胞的成熟和促进T细胞的功能,减少抑制性T细胞的功能,促进12-I和其他细胞因子的产生和NK细胞的增多,同时能增强单核细胞的趋化和吞噬作用,激活巨噬细胞和粒细胞移动抑制因子诱生内源性干扰素,从而产生提高免疫和抗病菌疗效。强的松具有免疫抑制功能。主要抑制巨细胞对抗原的吞噬和处理,抑制“B”细胞转化为浆细胞,干扰体液免疫。左旋咪唑和强的松联合用药,剂量小,副作用少,每周4天停药,有助于避免长期使用激素所产生的副作用。每周3天的全身用药可有效缓解疼痛,促进病损消失。所以中西药结合治疗OLP通过对机体免疫的双向调节作用,使机体达到免疫平衡,起到调理机体.标本兼治的效果。

篇7:小儿口腔溃疡30例疗效观察

关键词:化积汤,食积便秘

小儿便秘是指大便较长时间的秘结不通, 排便天数延长, 或者是虽然有便意但排出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1]。便秘究其病因很多, 但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功能性及器质性两大类。器质性便秘是指先天肠道畸形导致的便秘, 这种情况是不能通过调理而治愈的。而功能性便秘通过后天的调整完全可以治愈, 绝大多数患儿均属于此类[2]。

祖国医学有关于便秘的记载很多, 如“阳结”、“阴结”、“风秘”、“气秘”、“风燥”、“脾约”等。但总体原则上可分为实秘与虚秘两大类[3]。儿科根据病因不同, 临床上主要有燥热便秘、食积便秘、气滞便秘、血虚便秘以及气虚便秘[1]等几种证型。而食积便秘是儿童时期其中一种最为常见的类型。小儿为“纯阳”之体, 素体本易生内热, 因其饮食调养不当, 嗜食肥甘厚味辛辣之品, 少食青菜水果, 又使内热丛生, 郁积于肠道之内, 两热叠加, 耗伤体内津液, 形成便秘。其基本病机为大肠传导失司, 使粪便排出延迟, 大便在肠道内的水分又被过量吸收, 粪便过于干燥硬结更不易排出。基于此种情况, 笔者采用了消食导滞、化积通便的治疗原则, 选取2012年1月以来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门诊的食积便秘患儿共30例, 自拟化积汤来进行治疗, 取得了比较明显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30例食积便秘患儿, 其中男19例, 女11例, 年龄在5~7岁之间。

诊断标准:证候表现:大便秘结, 脘腹胀痛, 不思饮食, 手足心热, 小便黄少, 舌红, 苔黄腻, 脉沉实[1]。排除标准:除外其他证型便秘尤其是器质性便秘者。如在服药过程中又患有其他疾病、使用其他治疗方法以及未能按时服用药物者均按剔除与脱落病例处理。

方法:给予化积汤加减来进行治疗。方用:莱菔子10g, 鸡内金10g, 佛手10g, 炒麦芽10g, 神曲6g, 石斛15g, 槟榔10g, 枳壳10g, 当归10g, 肉苁蓉10g, 火麻仁15g, 郁李仁15g, 黄芩15g, 甘草5g。2日1剂, 水煎服, 日3次口服。疗程共20天。

疗效判断标准:根据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来进行疗效判定。主证:大便秘结不通, 多日1行。兼次证:腹胀腹痛, 食欲不振, 手足心热, 小便黄赤。显效:主证与兼次证均改善明显;有效:主证与兼次证有部分缓解;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变或病情加重。

2 结果

选取的30例食积便秘患儿中, 经过治疗有19例疗效显著, 部分患儿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7例有效, 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到87%, 说明化积汤是治疗小儿食积便秘的有效方药。

3 讨论

便秘是小儿时期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原因可由先天肠道病变所引起, 也可受到饮食、习惯和精神等因素的影响。由于我国当今社会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 以前传统的营养不良性便秘现在已经非常少见, 大多数患儿便秘的主要原因是营养摄入过剩和食物搭配的不合理而产生。家长一味强调增加孩子的营养, 使其高热量食品摄入过多, 而蔬菜水果食用相对较少, 养成了偏食挑食的习惯。又因为现代儿童食品工业的大规模飞速发展, 许多高级的儿童食品精制细作, 都以精细食物为原材料, 这就使大多数小儿很少能够吃到粗纤维食品, 也容易导致便秘。祖国医学中所提到的食积便秘其病因正是基于此种情况。

小儿由于喂养不当, 平素嗜食辛辣肥甘厚味之品, 导致饮食停滞, 湿热内蕴, 湿热又阻滞气机, 气机不利, 大肠传导失司, 则使大便秘结不通;积滞有形之邪聚于中焦, 故出现腹胀腹痛, 不思饮食;脾属阴而主四肢, 手足心属阴, 脾胃素有积热, 故导致手足心热;小便黄少、舌红、苔黄腻为积滞内热之象;脉沉实乃食积化热之证。根据证候分析, 临床采用消食导滞、化积通便的治疗原则, 自拟化积汤来进行治疗。方中莱菔子性平, 味辛、甘。归肺、脾、胃经, 具有消食除胀、降气化痰之功, 用来治疗食积气滞、脘腹胀痛、胸闷食少等证。因其消食除胀作用较强, 故又有“冲墙倒壁”之称。现代研究还表明莱菔子能够使胃肠的收缩幅度增高, 对小肠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为治疗食积便秘的要药, 所以以其为君药。鸡内金性平味甘, 归胃脾小肠经, 具有消食健胃之功效, 用于治疗饮食停滞, 营养不良等证。本品具有较强的消食化积功能, 还能健运脾胃, 对本病有着极好的疗效。佛手辛温, 归肝脾胃经, 能够理气和中疏肝, 用于脾胃气滞诸证。因其具有行气导滞、调和胃脾的功效, 可以治疗食积气滞之大便秘结不通。炒麦芽性平味甘, 归脾胃肝经, 有健胃消食的作用, 尤其善于消乳积, 治疗小儿乳食积滞之厌食、便秘、腹痛、腹胀等临床表现。神曲甘温, 归脾胃经, 能够消食和胃, 临床上用于治疗各种饮食积滞之证。以上四味均有消食导滞之效, 只是侧重不同, 共为臣药。枳壳行气除胀和中, 作用较为缓和, 防止药性过于猛烈耗伤正气;槟榔下气消积, 治疗积滞腹满;石斛养阴生津清热, 能够促进胃液分泌, 助消化;当归、肉苁蓉润肠通便, 能适当的增加胃肠蠕动, 缓解大便秘结的情况;火麻仁、郁李仁也可以润肠滑肠, 常常配合使用, 但火麻仁偏于滋阴润燥, 作用较为缓和, 而郁李仁长于滑肠通便, 都能够治疗小儿便秘;黄芩清热泻火, 可泻上焦肺火, 肺与大肠相表里, 故又对大肠之火有较强的清泻之功, 帮助泻热通便。以上各药共为臣药。生甘草清热泻火, 调和诸药, 使药力合理发挥而不损伤正气, 为使药。上述诸药合用, 有效的体现了消食导滞, 化积通便的治疗原则。

食积内热较重者, 可加栀子、连翘、银柴胡;便秘严重者, 可加生地、桃仁滋阴润燥缓解症状;腹痛明显者, 可加延胡索、木香、乌药;伴有呕吐者, 可加竹茹、姜半夏;不思饮食者, 可用山楂、九香虫等药物。

小儿便秘的情况多种多样, 应根据具体的病因来辩证施治, 治疗的关键还是在于临床辩证准确, 例如食积便秘选用笔者自拟的化积汤, 重用大量消食导滞之品, 再配以润肠养阴的药物, 就会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徐荣谦.中医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0:4.

[2]徐廷翰, 李薇, 唐林容.顽固性便秘的诊断与治疗[C].第十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

篇8:小儿口腔溃疡30例疗效观察

资料与方法

2010年4月~10月收治确诊手足口病患者62例。诊斷依据为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确诊的手足口病患者,排除口蹄疫、疱疹性咽颊炎、风疹等。均为轻症患者,伴有口腔溃疡。患儿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年龄8个月~2岁,均有低热。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伴有流涎拒食。随机分为思密达组和锡类散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2。

治疗方法:两组常规给予利巴韦林颗粒[10~15mg/(kg·日),日3次,口服],双黄连口服液(1岁以内10ml/日,日3次,口服;1~2岁5ml/次,日3次,口服),同时给予口腔护理。治疗组以适量思密达用温开水搅成糊状,4次/日,分别于早、午、晚饭后及睡前涂于口腔溃疡局部,对照组则给予锡类散涂抹。

疗效评定标准:①显效:24小时内症状基本消失,能进食,体温下降,溃疡面明显缩小;②有效:48小时内症状基本消失,能进食,体温下降,溃疡面缩小;③无效:72小时后症状仍明显,拒食、流涎未能改善。

结 果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后,思密达组和锡类散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差别显著(P<0.05),说明思密达用于治疗手足口病口腔溃疡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的锡类散。见表3。

讨 论

手足口病大多由肠道病毒群中的柯萨奇A16型引起。肠道病毒群属于RNA病毒类的小RNA病毒科,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以及1968年以来新发现的肠道病毒68~72病毒。这些病毒在世界各地广泛引起散发和流行性疾病,尤其多见于小儿。肠道病毒抵抗力较强,在胃肠道能耐受胃酸,蛋白酶和胆汁的作用;在体外能耐受乙醚,去垢剂等脂溶剂。在pH值3~9时稳定;对热有一定抗性,粪便中的病毒在常温下可存活数周,-4℃数月,-20℃或-70℃数年,但50℃可迅速破坏病毒;紫外线和干燥也易灭活肠道病毒;在化学消毒剂中,0.3%甲醛、0.1MHCl、0.3~0.5ppm游离氯能迅速灭活病毒。大多肠道病毒为杀细胞病毒,病变由病毒直接损伤所造成。组织的损伤可激发炎症反应,特别是水肿可影响神经元。小儿较成人多,尤以婴幼儿发病率高;调查多次证实,1岁以下婴儿感染是成人的7倍。此病主要表现为口腔炎及位于手足之皮疹,多见于4岁以下小儿,夏季多见。临床上首先表现为口痛、厌食及低热,亦可不发热。口腔内可见散在性小疱疹或溃疡,位于舌、颊黏膜及硬腭等处为多,偶然波及软腭、牙龈、扁桃体和咽部(此点与疱疹性咽颊炎不同),溃破后呈浅溃疡,于1周内痊愈。局部淋巴结多不肿大。皮疹可先见斑丘疹,后转为疱疹,圆形或椭圆形,3~7mm大小,较水痘皮疹为小,质较硬。皮疹出现于手脚为多,掌背均有,也可见于臂、腿与臀部,偶见于躯干。皮疹数目少的仅有几个,多至几十个。皮疹早期出现低热者约占半数。一般病程短而轻,多于1周左右痊愈,皮疹不留瘢痕和色素沉着,需防止继发感染。

思密达其有效成分是双八面体蒙脱石微粒,对整个消化道黏膜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并具有抗酸、止血的作用;对消化道的病毒、细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有较强的固定、吸附和清除作用,对消化道黏膜有很强的覆盖能力,能与黏液蛋白相结合,提高黏膜屏障对攻击因子的防御功能,能促进上皮组织恢复和再生。手足口病口腔溃疡的发病机制与肠道病毒的破坏及口腔卫生不良密切相关,思密达对口腔溃疡的创面愈合具有独特的覆盖功能,对减轻症状,促进创面愈合具有独到之处;同时对表面的致病因子有强大的固定作用。可明显缩短小儿口腔溃疡的愈合时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且思密达口味香甜,患儿易于接受,已成为今后治疗手足口病口腔溃疡的首选。

本研究表明,思密达对各种致病微生物有强大的吸附作用,并将其固定至黏膜表面,而后随唾液排出口外,从而避免口腔黏膜细胞被病原体损伤,防止病原体及毒素进入体内,因而有退热作用。

参考文献

1 孟宪敏.思密达的临床新用途[J].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8,5(1):68-69.

2 阮仙林,林金仙.思密达防止红霉素胃肠道副反应38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8(8):479.

3 刘湘云.肠道病毒.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02-810.

4 刘晶星,肠道病毒.贾文祥.医学微生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30-234.

表1 两组病情比较[例(%)]

表2 两组年龄比较[例(%)]

篇9:小儿口腔溃疡30例疗效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中所涉及的研究对象为2010年5月-2012年10月本院收治的60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 所有患者均经过严格的临床检查和病史询问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出血, 并符合WHO中规定的相关诊断标准[1]。根据患者入院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 以及临床中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案, 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男18例, 女12例;年龄17~74岁, 平均 (53.21±4.35) 岁;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6例, 胃溃疡患者13例, 复合型溃疡患者1例。观察组男17例, 女性13例;年龄16~75岁, 平均 (52.17±5.06) 岁;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5例, 胃溃疡患者12例, 复合型溃疡患者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及时的对症基础治疗, 主要有补液、输血、纠正酸碱失衡和水电解质紊乱、抗感染、抗炎等[2]。对照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奥美拉唑治疗, 将40 mg奥美拉唑注射剂加入到100 m L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静脉滴注, 2次/d, 以疗程5 d[3]。观察组患者在基础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泮托拉唑治疗, 将40 mg泮托拉唑注射剂加入100 m L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 2次/d, 以疗程5 d[4]。

1.3 观察指标

治疗期间加强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 注意患者是否存在黑便、呕血等不良反应情况;监测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等生命体征;行大便隐血试验和大便常规试验;检查患者治疗前后的肝肾功能和血尿常规。治疗4周后采用胃镜复查临床情况。

1.4 疗效评定

采用姜英杰等[5]制定的研究标准来评估临床疗效。治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 溃疡面愈合或转入到瘢痕期;好转: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发生明显改善, 溃疡面进入愈合阶段或缩小面积>50%;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未见任何好转, 甚至恶化。有效率=[ (治愈例数+好转例数)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 观察组有效率为93.3%, 对照组为70.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治疗期间, 观察组中出现1例腹泻、腹胀患者, 1例头痛患者, 均不影响继续给药治疗;对照组中出现3例头痛, 4例腹胀、腹泻;观察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 主要是由于侵袭患者胃肠道的因素增多, 且患者自身的防御能力不强而导致的。胃液的主要成分是胃酸, 并经壁细胞分泌, 同时受到神经和体液的调节[6]。壁细胞中的受体较多, 其中胃泌素受体、组胺受体和胆碱能受体等占重要地位。在细胞受体与某些位置相结合后, 细胞内酶原也会同时得到激活, 进而促进壁细胞中H+-K+ATP酶活性, 增加胃液中胃酸的分泌[7]。

例 (%)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目前, 临床中使用的抑酸制剂主要有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 其中H2受体拮抗剂可减少患者基础胃酸的分泌, 可有效促进溃疡的止血和愈合。但是该种类药物只能够在受体水平上抑制胃酸的分泌, 不能够进行全面的抑制胃酸分泌。泮托拉唑在临床中主要用于反流性食管炎、消化性溃疡等病症的治疗, 属于第三代质子泵抑制剂, 其可缓解因各种刺激所引起的胃酸分泌症状[8]。泮托拉唑是二烷氧基吡啶基苯并咪唑类化合物, 可存在于p H极低的胃肠壁细胞小管中治疗, 经人体作用将其转化为环化次磺酰胺, 形成具有酶抑制作用的复合物, 同时降低其活性, 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并对患者的肝脏正常代谢不存在影响[9]。采用泮托拉唑治疗可能会伴有轻度的腹泻、头晕、皮疹、皮肤瘙痒等症状, 但不影响继续用药治疗和药效的发挥[10]。

本文将30例采用泮托拉唑治疗的患者与30例采用奥美拉唑治疗的患者进行疗效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3%, 对照组为70.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且观察组患者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少于对照组。可见泮托拉唑在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的治疗中具有明显的作用, 且不良反应少,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波, 姚伟明.雷尼替丁和奥美拉唑对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胃内24 h pH值的影响[C].中华医学会2001年全国胃电图和胃肠动力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2011:109-110.

[2]李文, 张广超, 赵卫川, 等.消化性溃疡急性出血内镜下注射治疗[G].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普通外科临床与基础学术会议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外科危重病学习班论文汇编, 2012:198-199.

[3]曾运红.上消化道出血实施健康教育效果评估及对策[G].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 2012:106-107.

[4]张书, 时昭红, 胡伟, 等.口服联合胃镜下喷洒微米大黄炭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观察[G].第二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消化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 2012:120-121.

[5]姜英杰, 聂玉强, 李瑜元, 等.不同内镜下治疗方法对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比较[G].第九届国际治疗内镜和消化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2012:214-215.

[6]王璐.治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进展与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2012, 10 (11) :215-216.

[7]郏济芳, 王丕龙, 靡佑清, 等.甲氰咪胍治疗消化性溃疡及急性胃粘膜病变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J].重庆医学, 2010, 12 (3) :154-155.

[8]Effect of intragastric pH on control of peptic ulcer bleeding[J].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2012, 10 (7) :103-104.

[9]王明涛, 姜世满.抑酸药物对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治疗效果观察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2, 10 (3) :106-107.

篇10:小儿口腔溃疡30例疗效观察

【摘要】:疱疹性口腔炎多见于1-3岁婴幼儿,发病无明显季节差异。总结我院近3年来应用洁悠神治疗疱疹性口腔炎65例,用西瓜霜治疗44例作对比分析,潔悠神治疗组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关键词】:洁悠神 疱疹性口腔炎 疗效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239-01

1 临床资料

选择近3年来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09例疱疹性口腔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5例,男33例,女32例,年龄8月-4岁,平均2.1岁,对照组44例,男22例,女22例,年龄10月-3.8岁,平均2.2岁。两组患儿在病程、年龄、性别等各项基本资料方面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与结果

2.1全身治疗 治疗组与对照组均采用相同的全身抗病毒治疗,疗程1周。

2.2局部治疗 治疗组给予洁悠神直接喷洒溃疡处,3次/日,对照组用西瓜霜喷患处,3次/日,用药3天,观察流涎,疼痛及溃疡变化,记录结果。

2.3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表现为72小时疼痛感明显减轻或小时,不流涎,溃疡缩小1/2以上或愈合;有效表现为疼痛减轻,流涎减少,溃疡缩小在1/2以下;无效表现为治疗前后疼痛无明显变化,流涎无减少,溃疡无缩小。

2.4 结果 见下表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比较

病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治疗组 65 60* 5 0 100*对照组 44 2113 10 77.27χ2值 27.33 16.5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3 讨论

疱疹性口腔炎是婴幼儿常见疾病,有病毒感染所致。可单独发生,亦可继发于全身疾病如急性感染、腹泻、营养不良等。本病表现为口腔黏膜单个或成簇的小疱疹,迅速破溃后形成溃疡,由于疼痛剧烈、患儿表现为拒食、流涎、烦躁,常因拒食啼哭才被发现。以应用西瓜霜、锡类散等治疗,疗效不理想。洁悠神直接喷洒溃疡表面,止痛效果明显,溃疡愈合快。洁悠神系新型高分子活性剂,均匀喷出固化后,为分子级抗菌隔网膜,兼具“物理抗菌”和隐形纱布的双重独特功能,通过形成正电荷网膜,吸附带负电荷的病原微生物,使其失去呼吸或代谢作用而窒息死亡[1]。洁悠神通过分子级抗菌隔离网膜起到隔离创面,减少刺激,减轻疼痛,促进创面愈合作用[2],。洁悠神对正常细胞无损伤,经口无毒,对皮肤和黏膜无刺激性,无致敏性,可用于口、咽、鼻部及不易固定的手脚等部位。临床治疗显示,洁悠神组止痛效果和溃疡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无任何痛苦,操作简便,患儿及家长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淮,”洁悠神”在预防STD继发感染中的作用[J].皮肤病与性病,2001,23(1):57-58.

[2].米菁,等.洁悠神长效抗菌剂用于激光术后创面的观察[J].注用激光,2002,4:443-446.

[3].肖运迎.洁悠神治疗婴幼儿口腔溃疡65例临床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9:1.

[4].贾进文.洁悠神的临床应用[J].包头医学.2012,1.

上一篇:珠算口诀及珠算练习下一篇:教育经费统计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