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教学大纲

2024-04-27

管理学教学大纲(共6篇)

篇1:管理学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中文名称:管理学

课程英文名称:Management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 课程学分数:54/18 课程学时数:3/1

一、教学目的(黑体五号)

通过《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掌握管理的理论框架基础上,能够认识管理活动的各项职能和管理活动的各种规律,并能运用所学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管理学发展的新趋势及其面临的挑战,同时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二、教学要求(黑体五号)

1. 掌握管理学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要求学生认真研究和正确对待国内外各种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坚持理论联系实践,努力用所学管理学原理和方法去观察分析企业管理问题。3. 使学生具备企业管理者的基本素质,具备一定的管理才能。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编

总论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2学时)第一节 人类的管理活动

内容:人类活动的特点、管理的必要性、管理的概念 重点讲授:管理的概念(掌握)和管理的必要性 第二节 管理的性质与职能

内容:管理的职能、管理的二重属性 重点讲授:管理的职能

第三节 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内容: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的技能 重点掌握:管理者的技能

第四节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内容: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本书的结构 难点:管理学的概念、管理的职能、管理者的技能 思考题

1. 什么是管理学?

2. 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发展(6学时)第一节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内容: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形成的社会文化节背景、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要点 第二节 西方传统管理思想

内容: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科学管理思想的发展 重点讲授: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和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 第三节 西方传统管理思想的发展 内容:行为学派的产生:、“管理科学”学派、系统管理理论、决策管理理论、新经济时代的管理思想变革:管理思想创新

重点讲授:行为理论(梅奥的霍桑实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克雷戈的X、Y理论)、决策理论(西蒙的决策理论)以及管理创新理论 第四节 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内容: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的新趋势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新趋势 思考题

1. 泰勒提出的科学管理理论有哪些内容?如何评价泰勒制?

2. 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行为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 什么是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有何标准?

第三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3学时)第一节 管理原理的特征

内容:管理原理的特征、研究管理原理的意义 重点讲授:管理原理的特征 第二节 系统原理

内容:系统的概念、系统的特征、系统原理要点 重点讲授:系统的概念、系统原理要点 第三节 人本原理

内容:职工是企业的主体、有效管理的关键、现代管理的核心、管理是为人服务的 重点讲授:有效管理的关键、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 第四节 责任原理

内容:明确每个人的职责、职位设计和权限委授要合理、奖惩要公平及时。第五节 效益原理

内容:效益的概念、效益的评价、效益追求 重点讲授:效益、效率和效果概念区别 第六节 伦理原理

内容:伦理的重要性、伦理的特性、伦理与法律的关系、伦理与社会效益的关系 重点讲授:伦理的定义、伦理与法律的关系、伦理与社会效益的关系

本章重点和难点:人本原理的重要意义、责任原理的内容、伦理原理与法律、效益的关系。思考题:

1.什么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如何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节 2.什么是效果、效率和效益?管理活动为什么要遵循效益原理?

第二编 管理前提与本质 第五章 管理伦理(2学时)第一节 有关伦理的几种观点

内容:功利主义的伦理观、权利至上的伦理观、公平原则的伦理观、综合社会契约的伦理观 第二节 伦理管理的特征和影响伦理的因素

内容:伦理管理的特征;影响伦理的因素 第三节 改善伦理行为的途径

内容: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建立伦理守则和决策规则、在伦理方面领导员工、设定工作目标、对员工进行伦理教育、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价、进行独立的审计、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 第四节 伦理行为的具体体现

内容:企业对环境的伦理行为;企业对员工的伦理行为;企业对顾客的伦理行为;企业对竞争对手的伦理行为;企业对投资者的伦理行为以及企业对所在社区的伦理行为。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伦理管理的特征、企业的伦理行为的具体体现以及如何改善伦理行为 思考题

1.在商业伦理上,存在哪些观点?各种观点的区别是什么? 2.合乎伦理的管理具有哪些特征?

3.管理者可以采取哪些方法来改善组织及其成员的伦理行为?

第六章 组织文化(2学时)第一节 组织文化的概念和特征

内容:组织文化的概念;组织文化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组织文化的基本要素

内容:组织文化的结构层次、组织文化的基本要素 第三节 组织文化的功能

内容:自我内聚功能、自我改造功能、自我调控功能、自我完善功能、自我延续功能 第四节 塑造组织文化的主要途径

内容:选择价值标准、强化员工认同、提炼定格、巩固落实、丰富发展。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组织文化的定义和特征、组织文化的功能、如何塑造组织文化 思考题

1.什么是组织文化?它具有哪些特征? 2.组织文化具有哪些功能?

3.为什么说组织价值观是组织文化的核心?

第七章 管理信息(1学时)第一节 信息概述

内容:信息的定义、对信息的评估、有用信息的特征 第二节 信息系统

内容:什么是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的要素、信自系统的开发步骤、计算机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

第三节 其它的信息技术

内容:简要介绍其它的信息技术包括电信和网络、人工智能、办公自动化等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信息的定义、信息系统的开发步骤 思考题

1.什么是信息?信息和数据有何区别与联系? 2.信息系统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第八章 管理决策(3学时)

第一节 决策的定义、原则与依据

内容:决策的定义、决策的原则、决策的依据 第二节 决策的类型与特点

内容:决策的类型、决策的特点 第三节 决策的理论

内容:古典决策理论、行为决策理论、当代决策理论 第四节 决策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内容:决策的过程、决策的影响因素 第四节 决策的方法

内容:集体决策方法、有关活动方向的决策方法、有关活动方案的决策方法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决策的影响因素;决策的方法 思考题

1.如何理解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 2.简述决策的过程

3.集体决策和个人决策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

4.确定型决策方法、风险型决策方法和不确定型决策方法各有哪些?

第三篇 计划

第九章 计划与计划工作(2学时)第一节 计划的概念及性质

内容:计划的概念、计划与决策的关系、计划的性质 第二节 计划的类型

内容:各种计划的类型包括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业务计划、财务计划和人事计划、战略性计划和战术性计划、具体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程序性计划和非程序性计划。第三节 计划的编制过程

内容:计划编制过程包括确定目标、认清现在、研究过去、预测并有效的确定计划的前提条件、拟订和选择可行性计划、制订主要计划、制订派生计划、制订预算,用预算使计划数字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计划的定义、计划与决策的关系、计划的编制过程 思考题

1.解释计划内容的5W1H 2.决策与计划的关系是什么? 3.简述计划的编制过程。

第十章 战略性计划(4学时)第一节 远景和使命陈述

内容:远景和使命包括的内容是什么、核心价值观、核心目标、BHAG目标 第二节 战略环境的分析

内容:外部环境分析、行业环境分析、竞争对手分析、企业自身分析、顾客分析 第三节 战略选择

内容:公司层次战略、业务层次战略、职能层次战略 本章重点和难点:战略环境分析和战略选择 思考题

1.什么是战略性计划?战略性计划的内容是什么? 2.试分析影响行业竞争的五种力量。

3.战略选择包括哪几个层次?分别包含哪些战略选择?

4.为什么要研究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哪些因素影响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第十一章 企业资源计划(3学时)第一节 物料需求计划及制造资源计划

内容:1960年代开环的物料需求计划、1970年闭环的物料需求计划、1980年代制造资源计划

第二节 企业资源计划及其管理思想

内容:1990年代的企业资源计划、ERP的核心管理思想 第三节 企业资源计划的构成

内容:财务管理模块、生产管理模块、物流管理模块 第四节 企业资源计划的实施

内容:项目的前期工作、实施准备阶段、模拟运行及用户化、切换运行、新系统运行 第五节 业务流程再造与企业资源计划

内容:业务流程再造的定义、业务流程再造的过程教学要求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ERP的概念、ERP的构成、业务流程再造的概念及过程 思考题

1. ERP与MRP,MRPII有何区别? 2. 简述业务流程再造的过程

第十二章 计划的实施(1学时)第一节 目标管理

内容: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目标的性质、目标管理的过程 第二节 滚动计划法

内容:滚动计划法的基本思想、滚动计划法的评价 第三节 网络计划技术

内容:网络计划技术的步骤和评价

本章重点和难点:德鲁克的目标管理思想、目标管理的过程 思考题

1. 什么是目标管理思想?

2. 如何根据目标管理思想来组织计划的实施?

第四篇 组织

第十三章 组织设计(4学时)第一节 组织设计概述

内容:组织设计的原因、组织设计的原则 第二节 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分析

内容: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经营环境、经营战略、技术、企业发展阶段、规模等)第三节 部门化

内容:职能部门化、产品部门化、区域部门化、矩阵组织 第四节 集权与分权

内容:权力的定义、权力的性质与特征、集权与分权的相对性、组织中集权倾向、分权及其现实途径

本章重点和难点: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部门化结构形式、集权与分权的标志。

思考题

1.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工作能力如何影响管理幅度?

2.组织结构设计的任务是什么?设计时要考虑哪些因素的影响? 3.信息技术对企业的组织结构有何影响?

第十四章 人员配备(2学时)

第一节 人员配备的任务、程序和原则

内容:人员配备的任务、人员配备的工作内容和程序、人员配备的原则 第二节 管理人员的选聘

内容:管理人员需要量的确定、管理人员的来源、管理人员选聘的标准、管理人员选聘程序和方法

第三节 管理人员的考评

内容:管理人员考评的目的和作用、管理人员考评的内容、管理人员的考评程序和方法 第四节 管理人员的培训

内容:管理人员培训的目标、管理人员培训的方法

本章重点和难点:人员配备的任务、管理人员的选聘、管理人员考评的程序 思考题

1. 人员配备要遵循哪些原则? 2. 外部招聘有何优缺点?

3. 管理人员考评对管理人员有何积极影响?

第十五章 组织力量的整合(2学时)第一节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内容:非正式组织的产生、非正式组织的影响(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第二节 直线与参谋

内容:直线与参谋的关系、直线与参谋的矛盾、如何正确发挥参谋的作用 第三节 委员会

内容:运用委员会的理由、委员会的局限性、如何提高委员会的工作效率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非正式组织的产生、影响和作用、直线与参谋的关系 思考题

1,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有何区别?

3. 直线关系与参谋关系的角色是什么?如何恰当处理直线与参谋间的矛盾?

第五篇 领导

第十六章 领导与领导者(3学时)第一节 领导的性质和作用 内容:领导的含义和作用

第二节 理想的领导者与领导集体

内容:领导者的素质及条件、领导集体的构成 第三节 领导方式及其理论

内容:领导方式的基本类型、领导方式的连续一体理论、管理方格理论、权变理论 第四节 领导艺术

内容:做领导的本职工作、与下属的沟通、信任和合作、时间管理

本章重点和难点:领导的内涵、领导的作用、管理方格理论和权变理论 思考题

1.什么是领导?它包含哪些要素?

2.领导具有很强的艺术性,你认为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十七章 激励(2学时)第一节 激励的性质

内容:激励力、效价与期望值的关系 第二节 激励理论

内容:需要层次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激励模式 第三节 激励实务

内容:常用的四种激励方式(工作激励、成果激励、批评激励、培训教育激励)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激励理论和激励方法 思考题

1.简要说明需要层次理论。

2.简要说明公平理论的内容,并运用公平理论谈谈如何在管理中做到“公平”?

第十八章 沟通(2学时)第一节 组织中的沟通

内容:沟通的重要性、沟通的过程、沟通的类别、非正式沟通及其管理、企业中的沟通网络 第二节 沟通的障碍及其克服

内容:有效沟通的障碍、如何克服沟通中的障碍 第三节 冲突与谈判

内容:冲突的定义、冲突的起源、冲突的处理:回避、迁就、强制、妥协、合作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沟通的定义和作用、非正式沟通、冲突的定义以及冲突的处理 思考题

1.什么是沟通?沟通有何重要性? 2.什么是冲突?如何克服冲突的障碍? 3.企业应如何对待非正式沟通?

第十九章 控制与控制过程(2学时)第一节 控制原理

内容:控制的必要性、控制的基本原理、控制的类型 第二节 控制的要求

内容:有效控制的特征(适时控制、适度控制、客观控制、弹性控制)第三节 控制过程

内容:控制过程(确立标准、衡量工作成效、纠正偏差)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控制原理、有效控制的要求、控制的过程 思考题:

1.试述控制的必要性

2.控制有哪些类型?有效的控制应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第二十章 控制方法(2学时)第一节 预算控制

内容:预算的形式、预算内容、预算的作用及局限性 第二节 非预算控制

内容:非预算控制方法(比率分析、审计控制、损益控制、投资报酬率控制以及亲自观察觉法和报告分析法)第三节 成本控制

内容:成本控制的基础、成本控制的步骤、成本控制的作用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预算控制的定义、形式和内容;非预算控制的方法 思考题

1.简述预算控制编制步骤。

2.内部审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七篇 创新

第二十一章 管理的创新职能(1学时)第一节 创新及其作用

内容:创新定义、创新与维持的关系及作用、创新的类别与特征 第二节 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

内容:目标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机构和结构的创新、环境创新 第三节 创新的过程和组织

内容:创新的过程:寻找机会、提出构想、迅速行动、坚持不懈 本章重点和难点:创新的定义、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创新的过程 思考题

1.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制度创新包括哪些内容? 3.创新的过程包括哪些?

第二十二章 企业技术创新(1学时)第一节 技术创新的内涵和贡献

内容:技术创新的内涵、技术创新的贡献 第二节 技术创新的源泉

内容:七种创新来源(意外的成功或失败、企业内外的不协调、工艺过程的需要、产业和市场的改变、人口结构的变化、人们观念的改变以及新知识的产生等)第三节 技术创新的战略及选择

内容:技术创新的战略、创新对象的选择、创新方式的选择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技术创新的内涵、技术创新的源泉和技术创新的战略选择 思考题

1.技术创新内涵包括哪些方面?

2.材料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第二十三章 企业组织创新(1学时)第一节 企业制度创新

内容:工业企业社会的制度结构特征、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制度创新的逻辑

第二节 企业层级创新

内容:工业企业社会的层 企业层级结构特征、知识经济与企业层级结构的改造 第三节 企业文化创新

内容:工业社会中企业文化的特征、知识经济与企业文化创新

本章重点和难点:企业制度创新、企业层级结构创新、企业文化创新 思考题

1.知识经济表现出哪些特征?

2.为什么说网络化的层级组织结构应该是稳定与变化的统一?

四、教学参考书 教材:周三多编,《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复旦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

[1]《管理学》第三版(美)斯蒂芬·罗宾斯著 毛蕴诗译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当代管理学》加雷思·琼斯 珍尼弗·乔治著 郑风田 赵树芳译 人民邮电

出版社

[3]《管理学案例集》 徐波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

[4]《管理学原理案例库》 刘兴倍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5]《管理学题解精粹》李俊杰,崇文书局

[6]《管理学原理》 杨文士著。人民大学出版社 [7]《管理学》 张玉利著,南开大学出版社 [8]《人力资源管理》(第九版)(美)德斯勒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五、考核方式

考勤(10%)

平时案例分组讨论及发言(20%)期中开卷文章或学习小结(10%)期末闭卷考试(60%),以案例分析等主观题为主要考试内容。

(撰写人:刘宇璟,审核人:XXX)

篇2:管理学教学大纲

Introduction to Management

课程编码:21221080 学分:2.5 课程类别: 专业课

计划学时:40 其中讲课:40 实验或实践:0 上机:0 适用专业: 城市规划与设计

推荐教材:周三多主编,《管理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参考书目:王坚平编著,《现代管理学》,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年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管理学原理是管理学科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管理学一般理论、一般原理、一般特征的角度对管理活动加以研究,从中找出一般规律性。管理学研究现代管理的一般规律,具体表现为一般原理,因此,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管理一般原理和管理过程(职能)。重点是管理原理和管理过程,管理原理主要包括系统原理、动态原理、人本原理和创新原理;管理过程主要以职能为主线,分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课程的基本要求

1、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管理学的主要知识体系、基本概念和理论。

2、通过课堂讲解、讨论和学生课下阅读、思考,使学生在掌握管理学知识的基础上,对管理实践的问题能有一定的独立分析、认识和思考能力。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

第一章 管理学概论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

让学生了解管理和管理职能、管理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管理的性质与基本原理,以及管理者及其素质等知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管理和管理职能;管理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管理与管理职能

第二节 管理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第三节 管理性质与基本原理 第四节 管理者及其素质

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发展与管理流派 建议学时:8 [教学目的与要求]

让学生掌握西方主要的管理思想及其管理流派的发展与趋势,包括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 科学管理的主要思想,管理理论的丛林,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发展 第二节:科学管理理论 第三节:行为科学理论 第四节:现代管理理论

第五节:中国管理思想及其发展 第六节: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

第三章 组织与组织目标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让学生掌握组织目标与目标管理的概念与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 组织目标,目标管理,目标管理的基本过程。[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组织目标概述 第二节:组织目标阐述 第三节:目标管理概述 第四节:目标管理的基本过程

第四章:组织结构与组织管理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让学生掌握组织结构的类型与设计,组织变革的特点与方法,虚拟企业的概念。[教学重点与难点] 组织的概念,组织结构设计,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组织变革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组织概述 第二节:组织结构的设计 第三节: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 第四节:组织变革

第五章:组织环境与组织文化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让学生了解组织环境、组织文化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管理中的重要性等。[教学重点与难点] 组织环境,跨文化管理。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组织环境 第二节:组织文化 第三节:跨文化管理

第六章:计划与计划方法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让学生掌握计划的内涵、特点与重要性,计划的过程与评价。[教学重点与难点] 计划的内涵,计划的过程,计划评价。[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计划概述 第二节:计划的过程 第三节:计划评价

第七章:预测与决策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让学生掌握预测的概念与方法,决策的概念与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 决策的定义与类型,科学决策的步骤与方法。[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预测概述(阅读)第二节:预测的方法(阅读)第三节:决策概述 第四节:决策的方法

第八章:领导与激励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领导的概念,主要的领导理论。激励的概念及其主要的激励理论。[教学重点与难点] 领导的内涵,领导理论。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领导概述 第二节:领导理论

第三节:激励概述(阅读)第四节:激励理论(阅读)

第九章:沟通与协调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认识理解与沟通的重要性,理解与沟通的主要技巧等。[教学重点与难点] 有效沟通。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沟通概述

第二节:沟通的分类与沟通网络 第三节:有效沟通 第四节:协调

第十章:控制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让学生掌握控制的思想、概念、原理、过程与方法等。[教学重点与难点] 控制的定义及其基本原理,控制的方法与过程,有效控制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授 课 内 容]

篇3:管理学教学大纲

纵观当今职业发展需求及社会职业供需关系, 不难发现当今职业需求呈现出职业化、综合化与多元化的特点, 因此要提高体育管理学专业学生的未来的职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空间必须要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当今体育事业虽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态, 但是体育管理学专业的学生将来所从事的工作内容多数和相关的体育赛事紧密相联, 而体育赛事作为一项社会活动, 本身就充满复杂性和多变性, 对从业人员有着更高的要求和实践操作能力。通过课堂观察不难发现当今我国高校体育管理学专业无论从教学内容还是从教学方法上来讲, 仍然是以课堂教学授课为主, 尽管在体育管理学理论知识的传授方面作用较好, 但长此以外, 极易造成学生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 以至于缺乏实践经验的学生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严重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获得, 单纯注重书本知识的灌输和判断能力的培养, 与未来体育管理高级人才的需求相距甚远。因此, 在课堂上, 为学生创设一个仿真的环境, 使其在课堂上便能够充分感受到实际社会环境并接触到实际问题, 从而提高学生有效利用所学知识在复杂的社会条件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就针对这一问题, 主要研究了案例教学法的含义、作用及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此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使案例教学法能够更好的发挥其作用。

1 案例教学法在体育管理学学科教学改革中的建设意义

1.1 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我国教育系统长期以来特别关注学科专业知识的灌输, 尤其注重学生判断能力的培养, 而对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非常重要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较少涉及, 因此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地位长期被压制, 无法在教学活动中使自身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获得相应的提高。而案例教学法首先是从具体实际案例分析入手指导学生独立思考, 抽绎并内化为自身知识储备, 逐步将自己的认识水平提高到理论的高度, 从而理解体育管理学中的某项基本知识的过程。因此, 案例教学法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成“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上来, 强调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好实际问题;注重鼓励教师激发学生对实际案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人为创设的案例环境中, 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解决所面对的突发问题, 以此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 通过以上的教学变革从而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不断开拓与深化。在案例教学过程中, 师生不再是以传统的书本知识的习得作为第一要义, 对所学知识进行判断, 而是注重对所学知识进行再认识, 注重其思考问题的过程与其解决问题所用的方法。在案例讨论中, 教师可以根据预设的情境鼓励学生可大胆假设, 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思考来寻求答案, 这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1.2 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育管理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最终目标和计划就是通过专业系统地学习, 为社会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管理人才, 这一培养目标就必须要求学生除了必须掌握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之外, 还必须能够将这些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到体育管理实践中, 并在实践中升华并且提高。案例教学法完全可以满足这一教学要求, 将实际的体育管理活动呈现给学生, 给学生留以独立分析决策的空间, 让学生身临其境, 再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实际案例的内外环境做出分析判断, 最后再通过集体讨论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在实际案例中, 已为学生提供并介绍了体育管理工作人员的丰富经验, 学生在对实际案例进行阅读、分析、思考探索和讨论的过程中, 就能吸收其经验并接受其教训。除此之外, 也能帮助学生掌握一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成功的案例分析课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 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案例教学法由于倡导学生的参与度, 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课堂表现, 因此无论从教学内容还是从教学形式上来说, 较传统教学方法增加了很多不可控因素, 对教学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技术要求, 但同时也为一线教师提供了更具动态的教学案例和科研素材, 无疑对于高校体育管理学教学教师在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对于合格的体育管理学教学教师而言, 案例教学法的采用则迫使教师在备课过程中, 首先必须认真筛选出适合课堂教学的案例;然后在课堂讨论环节中, 教师必须把握好课堂节奏, 在讨论中起到指导的作用, 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若想上好这样一堂课, 就对他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但需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做后盾, 以回答学生提出的任何问题, 还要求教师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与强烈的教学责任心。除此之外, 还要求教师能够关心时事, 在选择案例的时候要做到紧扣社会现状, 具有代表性。因此可以说, 案例教学的过程, 不但是学生学习的过程, 而且也是教师学习的过程, 它要求教师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2 案例教学法在当今我国高校体育管理学专业实施的制约因素

2.1 高校体育管理学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综合素质普遍较低, 不能全面实施

案例教学法较传统的教学法而言, 该教学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针对性和实践性, 因此, 这便对体育管理学的授课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因为其只有针对性与实用性等特点, 就要求体育管理学教师必须要充分认识学生的学情, 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必须要严格契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 体育管理学教师除在具备渊博的理论知识之外, 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课堂教学以及社会实践经验。但现阶段, 我国大部分体育管理类教师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普遍不足, 能够从事大赛管理经验或者参与组织体育赛事的教师人数比例过低, 他们虽然具有较好的理论知识基础, 但是缺乏必要的管理实践经验, 因而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 难以对案例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解答, 这样也就难以发挥出案例教学所应有的作用。

2.2 教学基础设施配备普遍不足, 制约案例教学课堂实施

案例教学法较传统教学方法而言, 由于需要大量的教学情境的设计和学生实际的参与, 因此在教学基础设施上也对当今的体育管理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案例教学时需要让学生观看一些有关案例的图片视频资料, 并现场进行实践探索, 寻找解决方案, 个别内容还需要教师组织学生现场演练, 因此这就需要采用一些多媒体教学设施, 比如录像机、计算机、投影机之类的配套基础设施能够跟得上, 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但是, 由于我国特殊的教育体制等方面的原因, 我国高校教育资源地区配置不合理, 除了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外, 我国大部分高校仍然缺乏这类的多媒体设备, 因此尽管是案例教学, 案例也只能是以书面材料的形式出现供学生阅读, 这样就很难将案例直观形象的呈现在学生面前, 也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积极性, 同时, 也会影响教师采用此教学方法的积极性。

3 小结

案例教学在培养学生相关教学能力和未来我国体育管理人才培养方面拥有不可低估的重要建设性探索意义, 因此我们必须要正确认识案例教学, 积极需求与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现阶段相适应的体育管理学教学改革思路及对策, 在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重视师资队能力的提高, 提高学生适应案例教学的能力等方面下功夫, 无疑将是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一个较好的发展出路。

参考文献

篇4:管理学案例教学法教学实践探析

关键词:管理学;案例教学法;实践

案例教学法目前在我国高职院校教学中比较普遍,但在具体实践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对此,我们必须进行深入分析,借鉴西方好的经验,找到我国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好的解决办法,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一、关于案例教学法的介绍

1.案例教学法的含义

案例教学法由美国哈佛大学工商学院创立,是一种侧重于理论联系实际,着重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的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首次被应用于管理学学科教学中后,收到极佳的教学效果,被认为是成功的教学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对现实问题和某一特定事实进行交互式的探索过程。案例教学具有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课堂学习中的注意力,优化教学效果等优点。因此,管理学的案例教学在国内的一些高校中开始得到推广。

2.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1)案例教学法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以往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的“灌输式”模式,学生所学知识都是从教师那里直接获取,学生只管埋头做笔记,听教师讲课,且认为教师所讲总是对的,不会提出质疑,这种状况导致学生不能接触管理学的实践活动,而通过案例教学法,教师就会引导学生参与到管理学的一些以往发生的经典案例及目前正在进行的重点案例中来,并让学生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从案例中直接获取知识。

(2)案例教学法具有极高的综合性

一个典型的案例中往往包含着多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和事物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在为学生讲授案例时,也要从专业的视角来分析案例中所体现的学生能够学习和借鉴的知识,可能涉及社会学、法律学、医学等学科内容,这就使得案例教学法具有极高的综合性,能让学生学到更全面的知识。

二、案例教学法应用于管理学的意义

1.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借鉴意义

案例教学法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符合新课标下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这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启发教师改善自己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通过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实际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考,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力求做到符合学生的具体需求,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2.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价值意义

(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在案例教学法中,每一个案例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而且学生接触到的案例大多是发生过的经典的案例,这就要求学生在自己的头脑中进行情景再现,梳理出本案例的各种关系和具体内容,这样就使学生尽量去想象当时的画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时,在分析案例时,又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提出本案例合理有效的解决办法,这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的能力

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只是起到帮助和引导的作用,分析案例和解决问题主要是学生的事,要靠学生自己来完成。通过案例的解读、分析和解答等一系列过程,能够让学生充分展示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和教学目的。

三、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1.案例教学课程前的准备

在案例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应先将案例发放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做好充分的课前预习工作,以备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与发言。而教师自己也要提前对本次案例教学备好课,以及想好课堂上如何提问、启发和引导学生,如果出现不可预知的问题,教师该如何应对等一系列问题,保证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

2.教学课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在教学课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通过分小组来进行交流和讨论,在讨论之后,每组选一位代表来谈本组的看法,并与其他组交换意见,最后由教师做出点评。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和实践的能力等,力求达到教学的高效率。

3.教学课程后的总结

在每一节案例教学课结束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分析本节课的优势和不足,在下一次教学中,保留好的方面,避免不好的方面。同时,教师也要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与反馈,真正做到让学生、学校和家长满意的教学。

四、案例教学法应用在管理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先进教学法与传统文化及体制的冲突

案例教学法毕竟由西方创立,符合西方的文化及教育体制,在传播到我国后,其自由开放的指导思想与我国传统的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教学模式与体制相碰撞,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一些传统的教师的排斥,一些学生的不理解等,使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实践中举步维艰。

2.在具体授课中所受的束缚

我国教育体制下的课堂要求学生遵规守矩,学生的自由受到限制,而且,学习的课时在新学期开始前已被划定,授课知识也被安排和计划好,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其积极主动性,也不能让学生了解到最新的案例,也束缚了教师教学方法的自由发挥,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学生对管理学知识的理解不够彻底,学不到更多的知识。

3.自身的缺点和不足

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完美无缺的,案例教学法同样如此,也有其自身的缺点和不足需要改进,例如,案例教学法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较高,一些传统的教师或一些成绩差的学生可能就不适合这种教学方法,因此,案例教学法也要得到不断改进和完善,以更好地适应我国教师和学生的要求。

五、对改进案例教学法教学实践的建议

1.案例教学法与我国教育体制很好地融合

我国各高校在使用案例教学法讲授管理学知识时,要全面地分析我国教育的实际状况,对西方的案例教学法进行分析和改善,使其适应我国教育的实际状况,同时,也可以对其教学的具体方法做出创新,让案例教学法在我国管理学教学实践中发扬光大。

2.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关系

在案例教学法的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当着“指路人”和“向导”的角色,而学生则扮演着“实践者”和“主体”的角色,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能够自主地学习,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到更多更有用的知识,使其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

3.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共同发挥作用

案例教学法并不是唯一的教学方法,其自身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把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有效的教学方法相配合使用,实现教学目的。

总体来说,笔者在本文中对管理学案例教学法的教学实践进行全面的探析,在介绍案例教学法的基础上,提出案例教学法应用于管理学的意义,并通过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对策和建议,让案例教学法在我国教育体制下得到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斯琴高娃,王强.关于《现代管理学》案例教学的思考[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06).

[2]曹世燕,武辉.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应用型人才:由《管理学原理》课程教改引发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0(32).

[3]王淑娟,胡芬.案例开发:教学案例的规范性及现状评估:第二届“中国管理案例共享国際论坛”(2011)综述[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1(02).

作者简介:常颖,1977年10月出生,女,蒙古族,就职于呼和浩特职业学院,讲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农牧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篇5:《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管理学原理》是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基础课程。其研究对象是一般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社会上的管理活动虽然十分复杂,性质多样,但是这些表面复杂多样的管理活动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性,即本质规律。《管理学原理》就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它的研究的目的就在于寻找客观规律,总结管理的一般原理和方法用于指导管理实践。

本课程适用对象为管理类所有专业和经济类专业学生,总学时为64学时

二、课程内容概述:

《管理学原理》课程主要是由低向高从二个层次来阐述:第一层次是管理的内涵,包括管理入门、管理理论的发展和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管理环境与道德;第二层次是管理过程,包括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激励、沟通、控制、创新等管理的职能活动。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习管理的兴趣,了解管理学的学科特征,熟悉基本的管理工作程序,掌握基本的管理工具、方法,运用基本的管理知识解释现实中的管理现象,运用基本的管理知识解决现实中的管理问题.四、教学方法

1、课程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核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积极采用互动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与情景模拟式教学、团队学习、专家现场授课、学生课堂演讲等教学方式。

2、注重实践教学,综合运用多种模拟实践教学的形式。即在课堂内或校园内,引入管理要素,建立仿真环境,营造管理情景,使学生向实际管理者那样进行模拟决策。具体形式主要有:模拟公司系列实训、调查与访问、岗位见习、校园体验、管理游戏等。

3、教师及时向学生推荐扩充性学习材料(包括相关学术论文、理论前沿跟踪、企业经营管理实例、各类的相关参考书籍等)并指导学生阅读学习,从而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

五、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体系: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全程考核系统。

(1)理解概念、注重能力

(2)多元性与开放性答案

(3)实行全程化考核。

2、考核比例:平时(30%)+期末(70%)

平时考核(课堂发言、出缺勤、课后作业等)

期末考核(闭卷考试)

六、教学辅助资料

1、《管理学原理案例库》

2、《管理学原理习题集》

3、《管理学试题库》

4、《管理学实训指导书》

5、管理学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参考资料

1、《管理学》,周三多,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管理学》,斯蒂芬•P •罗宾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3、《管理学原理案例库》,刘兴倍,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管理学原理习题库》刘兴倍,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八、课程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理解管理概念及其研究对象;

2、认识作为管理者角色承担的职能

3、理解管理的二重性

4、认识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技能点: 有意识地培养作为管理者的技能 【讲授内容】

1、管理的内涵、特征、管理的职能、管理的性质

2、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3、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讲授重点】

管理的职能、管理的性质、管理者技能 【实践教学】

1、调查与访问——了解管理者的职责与素质

2、案例分析与讨论 案例一:管理有大小事吗 案例二:百年老院的现代管理启蒙

3、组建一个模拟公司

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了解管理理论的萌芽

2、理解泰罗制、法约尔管理思想及其韦伯的科学组织理论;

3、理解行为科学理论的内容

4、理解管理科学理论的几种代表理论

5、了解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技能点:

培养泰罗标准化思想在生活中的运用 【讲授内容】

1、管理理论萌芽

2、古典管理理论

3、行为科学理论

4、管理科学理论

5、管理理论新发展 【讲授重点】

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 【实践教学】

1、案例分析与讨论: 案例一:田忌赛马 案例二:新达公司的效率

第三章 管理环境与管理道德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理解管理环境的分类及其构成因素

2、了解几种道德观

3、理解管理者道德行为的影响因素

4、掌握社会责任的内涵 技能点:

1、培养自身的道德修养

2、培养良好的社会责任与价值取向 【讲授内容】

1、管理环境的分类及其构成因素

2、道德观

3、管理者道德行为的影响因素

4、提升员工道德修养的途径

5、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 【讲授重点】

管理环境;管理者道德行为的影响因素;社会责任的内涵 【实践教学】

1、案例分析与讨论: 案例一:向科的困惑

案例二:某宾馆处分职工的道德困境

2、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询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

3、讨论题:对于你来说,社会责任意味着什么?你认为工商企业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吗?为什么?

第四章 决策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理解预测的程序和方法

2、理解决策的依据

3、掌握决策的类型

4、理解决策的几种定性方法

5、掌握决策的盈亏平衡法 技能点:

1、培养运用头脑风暴法决策的能力

2、培养应用盈亏平衡法分析决策问题的能力

3、培养在不确定性情况下进行决策方法选择的能力 【讲授内容】

1、预测概念、程序、内容和方法

2、决策的定义与依据

3、决策的类型

4、决策的过程

5、决策的方法 【讲授重点】

决策的依据、头脑风暴法和德尔菲法的应用、盈亏平衡决策法 【实践教学】

1、管理游戏 头脑风暴

2、分析与讨论: 案例一:铱星的悲剧

3、实验室计算机模拟确定性决策方法的应用

第五章 计划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熟悉计划的类型

2、掌握计划的编制环节

3、掌握目标管理的内涵

4、理解战略管理的含义 技能点:

1、培养战略分析的思维

2、掌握目标管理方法的运用

3、培养计划的组织实施能力 【讲授内容】

1、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

2、计划的类型

3、计划编制过程

4、目标管理

5、战略管理 【讲授重点】

计划的内容、类型、编制方法;目标管理;战略管理 【实践教学】

1、案例分析与讨论:

案例一:拟订可考核的目标

2、管理游戏 推理判断开关

3、模拟分析一份企业计划

第六章 组织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理解组织结构的构成与形式

2、掌握组织结构设计的部门化、层级化

3、掌握组织文化的内容和功能

4、理解组织变革的内容 技能点:

1、掌握部门划分的方法

2、培养组织文化建设的能力 【讲授内容】

1、组织与组织设计

2、组织的部门化、层级化

3、组织文化建设

4、组织变革管理 【讲授重点】

组织结构的形式;组织的部门化、层级化;组织文化 【实践教学】

1、课堂讨论

直线职能型和矩阵型,哪一种结构设计你最愿意在其中工作?哪一种又最不愿意呢?为什么? 2、案例分析与讨论: 案例一:工作职责分歧

2、组建一个模拟公司,建立组织结构与公司制度,培养组织结构的初步设计能力。

4、为模拟公司设计组织文化,写作一份组织文化建设方案。

第七章 人员配备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

2、了解员工招聘的方法

3、掌握绩效考核的程序、方法与要求; 技能点:

1、培养人力资本管理意识

2、培养绩效评估方法的应用 【讲授内容】

1、人力资源计划

2、员工的招聘与解聘

3、员工培训

4、薪资报酬

5、绩效评估 【讲授重点】

人力资源供需计划、绩效考核 【实践教学】

1、案例分析与讨论:

案例一:“何慕事件”的幕前幕后

案例二:GE公司“机舱面试”选择接班人

2、素质拓展:龙马传奇

第八章 领导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了解领导的概念,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及其领导者的权力来源

2、理解几种有关领导方式的理论

3、理解如何获得领导有效性 技能点:

1、培养提高自身权威

2、培养有效运用权力的能力; 【讲授内容】:

1、领导的内涵

2、领导风格类型

3、领导理论

4、领导艺术 【讲授重点】

领导权力的来源、领导风格类型、领导理论 【实践教学】

1、案例分析与讨论:

案例一: “闲可钓鱼”与“无暇吃鱼”

2、模拟公司演讲

第九章 激励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掌握激励的原理;

2、理解激励的理论

3、掌握激励的方法 技能点:

1、培养激励有效性的意识

2、培养激励员工的能力 【讲授内容】

1、激励原理

2、激励的需要理论

3、激励的过程理论

4、激励实务 【讲授重点】 激励原理、激励需要理论、激励的方法 【实践教学】

1、案例分析:

案例一:林肯电器公司 案例二:童友玩具厂

2、趣味阅读并讨论:

猎狗与兔子

第十章 沟通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掌握沟通的原理

2、了解有效沟通的障碍

3、理解组织冲突的原因和管理

4、掌握人际交往的技能

5、理解团队建设的重要性 技能点:

1、培养人际交往和沟通的能力

2、培养组织冲突管理的能力 【讲授内容】

1、沟通的原理

2、沟通的方法

3、人际交往的各种技能

4、组织冲突与谈判

5、团队建设 【讲授重点】

沟通原理、冲突管理、团队建设 【实践教学】

1、沟通游戏 领导与沟通

2、案例分析与讨论: 案例一:某市轻型汽车制造厂

案例二:强生公司的“泰莱诺尔”中毒事件

3、沟通训练:实地交际与沟通,培养与陌生人交际沟通的能力。

第十一章 控制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理解控制的必要性。

2、了解控制的类型。

3、掌握基本控制方法的运用

4、了解控制过程的工作步骤和相互关系。技能点:

1、培养控制意识能力

2、掌握控制过程的几个环节 【讲授内容】

1、控制概念及其意义

2、控制类型

3、控制方法

4、控制过程

5、有效控制 【讲授重点】

控制类型、控制过程、控制方法 【实践教学】

1、案例分析与讨论

案例一:经济学院的教学过程控制 案例二:100个土豆是如何变成40个

2、顶岗实训——质量监督助理

3、到实习基地企业调查访问

4、实训四——控制感知与质量问题分析

第十二章 管理的创新职能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理解创新的内涵及其在管理职能中的意义。

2、了解技术创新的类型及其基本方法。

3、了解组织创新的类型及其基本方法。技能点:

1、培养创新意识

2、培养创新能力 【讲授内容】

1、创新及其作用

2、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

3、创新过程及其管理

4、工作流程的再造 【讲授重点】

创新的基本内容、创新活动的过程、流程再造 【实践教学】

1、案例分析与讨论

案例一:王安实验室与惠普公司:两种不同的变革方式

篇6:城市管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城市管理学》是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开放教育本科的一门必修课,是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骨干专业课。

本课程72学时,4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结合中国城市发展和城市管理的现实问题,使学生全面了解城市管理的基本内容,重点掌握城市管理的主要方面,明晰城市管理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和工作内涵。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

作为行政管理专业的骨干专业课,城市管理学属管理学范畴,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管理学、运筹学背景知识;同时,作为研究政府管理行为的科学,与政治学、行政学、城市学等课程有密切关系。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本课程较系统地讲述了城市管理的基本理论及学科发展,阐述了城市管理的主体、体制、职能和发展战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管理中有关城市规划、城市经济管理、社会管理、环境管理、区域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我国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与发展的有关情况,城市管理知识体系中最新内容如城乡关系协调、城市突发事件管理等;

2、适应电大成人业余学习的特点,在课程的难度、进度和重点内容上作适当安排;

3、对各章的学习内容提出明确的教学要求和学习重点,以便于组织教学和学生自学;

四、教学方法与形式的建议

1、按照“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规定的学习方式,以学生自学为主,多种形式的教学辅导为辅。

2、文字教材是教学的根本依据,内容详尽,结构完整,体例合理,是学生必备和必读的文本。

3、音像教材和网络课程是形象、生动地展现课程内容的多媒体辅助教材,它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4、网上答疑、直播课堂、课程讨论、电话、信件、面授辅导、文字辅助教

材等多种教学形式,可以提供及时、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5、鼓励学生创造性思考,可以采用小组讨论、互助学习、案例分析、社会调查等形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要求的层次

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教学中要求了解的内容,基本上是考试的基础部分;要求理解的内容,基本上是考试的主要范围;要求掌握的内容基本上是教学和考试中的重要内容。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

一、教材说明

1、文字教材。本课程以《现代城市管理学基础教程》文字教材为基本教材。文字教材采用合一式。教材由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张波副教授任主编。它是教学和考试的主要依据。教材由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出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发行。

2、音像教材。根据城市管理学课程的具体内容,配有(电视)录像课,共14学时。音像教材主要讲授课程中的重点与难点,并适当拓宽教材的内容。

3、网络课件。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城市管理的基本知识,中国高级公务员培训中心组织编写制作了网络课件。网络课件是学习的导学、助学的工具,是集教学指导、疑难辅导、方法训练、拓展知识、交流互助的集合,它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自学的需求,并贯穿课程学习的始终。

二、学时分配

讲 次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七讲 第八讲 第九讲 第十讲 第十一讲 第十二讲

教 学 内 容 绪论 城市管理主体 现代城市管理基础理论 城市发展战略管理 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 城市经济管理 城市社会管理 城市环境管理 城乡关系协调与管理 城市—区域协调发展与管理

城市突发事件管理 期末复习指导 学时总数

课内学时 录像学时 网络课程 6 6 8 8 8 8 8 4 4 4 4 72 1 1 2 2 1 1 1 1 1 1 1 14 1 1 2 2 1 1 1 1 1 1 2 15

第三部分教学大纲

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部分的教学,了解城市管理学的基本概念,我国城市化发展历程和城市管理学的发展历程;理解城市的起源和发展,城市化发展的阶段和各自特征;掌握城市化的概念和内涵,城市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掌握城市管理学学科内涵以及城市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城市与城市化

一、城市的起源

二、城市的涵义

三、城市的发展

四、城市化

第二节城市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城市管理的必要性

二、城市管理的可行性

三、城市管理思想的演进

第三节怎样认识城市管理和城市管理学

一、城市管理的内涵、对象

二、现代城市管理的特征

三、城市管理研究的方法

第一章城市管理的主体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城市管理主要相关主体的运作方式,了解城市政府管理体制和政府城市管理职能的相关内容;理解政治权力系统与政治参与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地位、职能和相互关系,理解管治的内涵与原则和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管理方式方法创新;掌握城市管理的主体构成体系和城市多元主体的作用结构与相互关系。

第一节城市管理的主体构成

一、城市管理的政治性主体

二、城市管理的参与性主体

三、政治性主体与参与性主体的关系

四、主体的契合——管治

第二节城市政府的体制与职能

一、城市政府的管理体制

二、现代城市政府的职能

第三节促进多元主体共治的城市管理方式方法创新

一、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府

二、网格化管理

三、多元主体协同的下一代创新模式

第二章现代城市管理基础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内涵、新公共管理与传统管理的区别,掌握新公共管理的主要做法、新公共管理对于现代城市管理的启示;理解规模经济理论、范围经济理论、成长经济理论,掌握集聚经济理论和增长极理论及其对于现代城市管理的启示;理解囚徒博弈和囚徒困境的含义,掌握囚徒困境发生的原因和破解方式,掌握囚徒博弈及囚徒困境破解对于现代城市管理的启示;了解可持续理论的主要内容,掌握目前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第一节新公共管理理论:促进城市体制管理创新的基石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

二、新公共管理与传统管理的区别

三、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做法

四、新公共管理对城市管理的启示

第二节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实现城市高速成长的动力基础

一、规模经济理论

二、范围经济理论

三、集聚经济理论

四、成长经济理论

四、增长极理论

六、其他区域经济理论

第三节重复性囚徒博弈理论:促进区域协作的根基

一、囚徒博弈

二、囚徒困境的破解

三、囚徒博弈及其破解对现代城市管理的启示

第四节可持续发展理论:实现城市永续成长的源泉

一、经济可持续

二、生态可持续

三、社会可持续

第三章城市发展战略管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城市发展战略管理的意义和营销导向的城市发展战略思想,了解学习型政府的构建对城市发展战略的意义;理解城市发展战略的内涵和内容组成,城市定位的原则,城市发展战略制定及实施过程,理解学习型政府的内涵和特征;掌握城市发展战略分析的一般方法。

第一节城市发展战略的涵义和内容

一、城市发展战略的涵义

二、城市发展战略的内容

三、城市发展战略的制订过程要点

第二节城市发展战略的制订

一、城市发展战略观:从资源到营销

二、城市营销的内涵

三、城市营销的主要内容

四、营销导向城市发展战略的主要作用和措施

第三节新形势下我国城市发展战略管理的潜在重点

一、全面导入绿色GDP、人文GDP的目标绩效观

二、构建敏捷城市,提高城市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敏捷

三、全面导入循环经济

四、重视突发事件管理

五、新形势下我国城市发展战略管理案例——建设“三个北京”

第四节城市发展战略管理的组织保障——学习型政府

一、学习型政府的内涵和特征

二、建立学习型政府的作用和意义

三、学习型政府的构建

第四章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城乡规划与建设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理解城乡规划的任务和原则以及编制过程,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西方城市成长管理经验;掌握城乡规划审批、实施与控制,城市土地管理的主要内容,土地储备的关键环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筹融资方式和管理模式,城市成长和空间管理的内涵。

第一节城市规划与管理的基本内容

一、城市规划的定义及其发展

二、城市规划的任务和原则

三、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

四、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

第二节城市规划管理要点内容

一、城乡规划管理机构

二、城市规划编制:主体与过程

三、城市规划的审批

四、西方城市规划管理体系与方法简介

第三节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和用途管制

一、土地利用规划

二、土地用途管制

三、城市土地使用制度

四、城市土地供给和土地储备制度

第四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

一、基础设施的涵义与特性

二、基础设施建设途径

三、基础设施经营与管理

第五节城市成长的空间管理

一、城市成长管理内涵

二、西方国家城市成长的空间管理制度简介

三、中国城市成长管理的起步

第五章城市经济管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城市经济管理的基本内容;理解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原因和应对措施,微观规制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和作用,城市财政管理的主要内容;掌握城市经济管理的方法类别以及各种方法的利弊,掌握新条件下城市经济管理领域的核心要务,特别关注政府的财政收支管理。

第一节城市经济管理的基本内容

一、城市经济概述

二、城市经济管理概述

三、新条件下城市经济管理领域的核心要务

第二节市场失灵与政府调控

一、市场失灵的涵义及其原因

二、政府应对市场失灵的宏观调控

三、政府应对市场失灵的微观规制

四、城市土地市场失灵的应对

第三节政府失灵与调控

一、政府失灵的涵义

二、政府失灵的主要原因

三、政府失灵的调控

第四节城市财政管理

一、城市财政管理概述

二、城市财政管理的性质与职能

三、城市财政管理以及财政收支 第六章城市社会管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城市社会管理的基本内容,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主要内容,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历程,城市社区的分类和管理原则、城市社区自治的基本理念;理解城市人口运动趋势,我国城市人口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城市住房商品化改革的主要内容,城市社区管理改革;掌握城市人口的特征指标,我国城市住房管理改革的目标,城市社区的内涵和城市社区管理的内容。

第一节城市人口管理

一、城市人口管理概念与内涵

二、我国城市人口运动趋势

三、我国城市人口管理特点

第二节城市住宅管理

一、城市住宅管理的意义

二、我国的城镇住房制度沿革

三、城市政府住宅管理职责

四、政府对城市公共住宅的供给和经营管理

第三节城市社区管理

一、城市社区的涵义与类型

二、城市社区管理的涵义和主体

三、城市社区管理的内容

四、国外社区管理的典型模式

五、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现状及对策

六、城市社区自治

第七章城市环境管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城市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涵义和内容,城市环境管理中的循环经济理念;理解城市环境管理和原则;掌握城市环境管理的一般手段,循环经济中的3R原则。

第一节城市环境的涵义和特征

一、城市环境的涵义

二、城市环境的特征

三、城市环境问题的出现和污染的严峻现实

四、城市污染治理的主要瓶颈

第二节城市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城市环境管理的概念和发展

二、城市环境管理的内容

三、城市环境管理的原则与手段

四、城市环境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城市环境管理新理念——循环经济与源头导向

一、循环经济是从源头解决环境问题的经济

二、循环经济对末端治理的历史性超越

三、循环经济的3R原则

四、循环经济中3R原则的排列顺序

第八章城乡关系协调与管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我国现代城市化发展过程,城市中的农村人口的出路如何;理解城市边缘区与城中村的成因,城乡一体化的意义和发展要点;掌握城市边缘区与城中村问题的管理对策。

第一节我国现代城市化发展脉络

一、城市建设健康发展时期(1949~1957)

二、城市发展波折时期(1958~1965)

三、城市发展停滞时期(1966~1978)

四、城市发展恢复正常、城市化进程加快时期(1978年以后)

第二节城乡发展中的冲突与调和

一、城市边缘区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二、城市中的乡村——必须妥善解决的课题

三、城市中的农民:要成为享受居民待遇的城市住民

第三节城乡关系的最高形式:城乡一体化

一、城乡一体化定义

二、城乡一体化的战略意义

三、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要点

四、近年来我国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政策和相关实践

第九章城市——区域协调发展与管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城市作为开放系统的属性,以及区域和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好处。理解中外城市和区域协调的种类和可能途径。掌握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手段。

第一节城市发展的非独立性

一、传统的封闭式城市发展思路的不足

二、区域协调的内涵和特征

三、城市群协调发展的益处

四、城市群协调发展的要求

第二节西方发达国家区域协调的具体做法

一、国外区域协调机构的发展过程和特征

二、典型案例——美国区域规划机构的运作方式分析

第三节城市与区域协调发展的类型与途径

一、当前我国区域协调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城市和区域协调发展的类型

三、区域协调的不同调控模式

四、区域协调的管理组织形式

五、区域协调的多种手段

六、区域协调的新形势:Citistate(城市联盟)

第十章城市突发事件管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城市突发事件管理的一些突出案例;理解城市突发事件的界定和分类,理解城市突发事件处理的一般程序和方法;掌握城市突发事件管理的内涵、结构体系、功能体系。

第一节城市突发事件管理概述

一、突发事件的界定与分类

二、突发事件管理及其结构

三、突发事件管理的功能体系

第二节突发事件处理的一般程序和手段

一、确认危机来源

二、危机判断

三、预警系统的建立

四、危机管理的应对阶段

第三节美国及纽约市突发事件管理体系简介

一、美国国家突发事件管理体系

二、纽约市危机管理办公室介绍

第四节城市突发事件管理相关案例

一、城市自然灾害应对

二、城市事故灾难处理

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理

四、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处理

上一篇:金山红星幼儿园教师签到表下一篇:【热门】护理专业自荐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