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管理教学旅游管理论文

2022-04-16

一、会议基本情况2006年10月28日至29日,由教育部工商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旅游专业组主办、福建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承办的“全国重点骨干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科建设与发展研讨会暨教育部工商管理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旅游专业组工作扩大会议”在福州最佳西方财富酒店召开。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会展管理教学旅游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会展管理教学旅游管理论文 篇1:

浅谈基于工作过程的《会展旅游管理》课程改革

摘要:通过总结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会展旅游管理》课程根据职业岗位工作内容和工作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和顺序、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驱动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主训练和提高职业能力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经验,指出了高职课程教学的新思路。

关键词:会展旅游管理;工作过程;项目课程;任务驱动教学

作者简介:陈菲(1983-),女,湖南祁东人,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旅游企业管理、旅游教育;陈平(1964-),女,广西梧州人,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旅游教育。

随着城市会展业的日益繁荣,会展旅游快速发展,会展旅游项目策划、管理岗位人才严重紧缺,这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契机,也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扩展和提升提出了迫切要求。为适应日益发展的高职教育要求,满足会展旅游策划和管理人才严重紧缺这一形势需要,改革《会展旅游管理》课程成为摆在教学一线教师们和研究者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会展旅游管理》课程是基于会展旅游的策划、管理工作岗位而开设,有明确的岗位对应性,而这些岗位工作通常围绕某个承接项目开展,有固定、清晰的项目管理工作流程和工作规范,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职业岗位工作分析来确定《会展旅游管理》课程的知识和能力目标,依据实际工作过程和工作内容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和顺序,选择一个真实职业活动中的工作项目为实训载体,用分解的具体工作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学习,注重能力考核,以达到使学生掌握职业岗位工作能力的教学目的。依据这一创新思路,我们对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会展旅游管理》课程的改革进行了大胆的实践尝试。

一、在岗位工作分析基础上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的高职课程改革一个首要的任务就是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尤其是能力目标,而这一任务的基础是全面的职业岗位调研和详尽的岗位工作分析。我们通过参观中国第一展——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广州博览会、广州国际美食节等著名国际会展和亲身体验会展旅游,走访广交会国际旅行社、广之旅国际旅行社、广州香格里拉大酒店等十多家著名会展旅游策划和服务企业,与他们的人力资源部经理、会展旅游策划、管理岗位一线工作人员访谈、查阅和分析岗位说明书和岗位工作规范等资料,明确了会展旅游管理岗位人员必须熟悉会展旅游业务的运作,能用会展旅游的策划、管理技巧及管理知识编写一份合格的会展旅游项目策划书,并能成功营销、制订相关有效合同、管理旅游服务、有效救治危机和处理旅游纠纷及客观进行项目评估。在此基础上,我们结合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要求,与这些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制定了《会展旅游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具体分为知识目标、职业技能目标和职业素质养成目标。

课程的知识目标,是要使学生熟悉会展旅游活动的主要和重点环节,掌握设计活动主题时重点考虑的因素、活动初步方案的内容;熟悉会展旅游的可选广告宣传媒体、主要公关营销、人员推广方式,直接发函方式中寄给目标公众资料的内容,掌握进行会展旅游广告宣传、公关营销、人员推广的步骤;熟悉常见会展旅游项目的收支科目,掌握收支平衡分析法、多阶段定价法、零基预算方法和编制财务预算的步骤;熟悉编写会展旅游策划书的步骤、基本内容,掌握策划书的编写技巧;了解会展旅游纠纷处理的原则、依据和方式,掌握会展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中纠纷处理的技巧和方法;了解会展旅游满意度调查的目的和方法、会展旅游评估的作用,熟悉会展旅游评估的内容,掌握会展旅游满意度调查表的设计方法、意见反馈和改进方法、会展旅游评估的工作步骤。

课程的职业技能目标,是要让学生具备拟定会展旅游活动方案的能力;具备会展旅游活动宣传推广、公关营销的能力;具备会展旅游项目定价和财务预算编制的能力;具备会展旅游项目策划的能力;具备会展旅游服务指导和过程管理的能力;具备会展旅游纠纷处理的能力;具备会展旅游活动满意度调查和评估的能力。

职业素质养成的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养成有计划性、细心、全面考虑问题的职业素质,培养细致到位、针对性服务、合作、高效的工作习惯。

二、依据岗位工作过程设计以项目为载体的课程教学内容和顺序

从《会展旅游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可以看出,该课程是一门知识综合性强、实践能力要求非常高的课程。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摆脱教材的知识体系和学科式的理论说教,以能力训练为目标,选择一个真实职业活动中的工作项目“一次××展览会旅游的策划与管理”作为贯穿整个课程教学的大型综合能力训练项目,依据实际岗位对一个会展旅游项目的策划与管理真实工作过程来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顺序,每一个教学单元就是一项工作任务,对应着一项具体的能力训练目标。如图所示:

在上图中,我们可以发现,左边的表格表示的是现实社会中的会展旅游策划与管理岗位真实的工作过程,内容涉及策划、财务预算、营销、合同管理、过程管理、危机管理和纠纷处理及项目评估;右边的表格表示的是《会展旅游管理》课程教学单元,分别与左边对应为拟定某个会展旅游项目的初步方案、编制财务预算、营销会展旅游活动、制定和签订会展旅游合同、管理会展旅游过程中的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处理危机和旅游纠纷、评估此次会展旅游活动几个部分,特别的是,我们还在课程最后设置了一个完善会展旅游策划书和进行答辩的教学单元,目的是让学生在教学中仿真模拟实践整个项目策划、组织、管理工作过程之后,重新对之前所作的策划书进行修改和完善。这样的课程整体设计,将岗位要求的职业能力与课程教学中的能力目标完美地结合起来,使真实的岗位工作内容与就业导向的课程教学内容巧妙地融合,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即是通过操作一个具体的岗位工作内容实现,在实践的基础上理解和掌握知识,构建整个课程的知识体系。

三、引入任务驱动、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教学方法

为了达到能力训练的目标,我们在单元教学中引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例如,拟定××会展旅游初步方案这个教学单元,我们设计了4个学时,要求学生以团队作业(5-6人一组)的形式完成五个具体任务:一是分析相关信息,主要包括会展旅游组织者自身、旅游产品供需和社会背景信息;二是确定一次会展旅游活动及明确活动目标;三是分析目标公众,要求初步圈定活动的参与者,分析目标公众的主要来源地区、行业、年龄和性别结构等群体性情况。四是设计活动主题,要求需要重点考虑几个因素,包括活动目标、信息个性、地方特色和公众需求等。五是拟订初步方案,即要求对整个会展旅游活动的形式、创意、思路及模式进行深入思考,使总体构想细化,具有可操作性。为了让学生顺利地自主完成这五个具体任务,达到能设计出适应、引导、创造消费者需求的会展旅游活动主题、拟定一次会展旅游活动初步方案的目标,由老师先以广交会旅游活动主题和初步方案为例做示范讲解和展示上届学生的作品,然后学生分小组通过上网搜阅资料、“头脑风暴”式的自由讨论、综合分析信息、分工合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期间老师负责回答学生的提问,进行启发和指导,任务完成后安排一个成果交流环节,老师进行点评和知识的归纳,学生课后再进行方案的完善和知识的总结。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这种教学方法不再是依赖教师在课堂上的灌输,而是在确定了一个学习内容和解决具体任务之后,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探讨,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在实践操作中获得知识。而老师也不再是作为无所不能的角色,而是由教学过程中的主角变为配角,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线索、思路和支持,因材施教地启发学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这样,课程的能力目标在一个个任务的完成中得到了贯彻和落实。

为了配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该课程教学中我们还灵活运用了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情境模拟、角色扮演和顶岗实习,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真实的工作情境。比如充分利用春秋广交会,将教学内容和进度与校外实训基地的用人需求紧密衔接,安排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现场为广交会客人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的服务及参与六个要素的管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工学结合。

四、采用突出能力的课程考核方式

为了检验项目课程任务驱动教学的实际效果,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项目任务的自主学习和实操中,必须在《会展旅游管理》课程中打破单一的知识考核、笔试等传统考核方式,而应突出能力考核、过程考核、职业现场考核和企业介入考核等科学的新型考核方式。因此,我们将原来《会展旅游管理》课程平时考核(成绩占30%)加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占70%)的课程考核方式改为平时考核(成绩占30%)加实训考核(成绩占40%)加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占30%)的以能力考核为主的课程综合考核方式,实训重点考核广交会期间吃住行游购娱的服务与管理、会展旅游纠纷处理、策划书的编写与答辩三个实训项目。我们通过观察学生的实训过程表现和考核实训效果(成果)或测试实操能力来做出综合性的评价,例如,我们综合考察学生在广交会期间吃住行游购娱服务过程中的态度、综合表现和服务效果来评定该实训项目的成绩。在三个实训项目考核中,始终有企业专家的参与,及时向我们反馈教学效果。

五、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总结

通过以上的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改革实践,我校06级、07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会展旅游管理》课程教学中通过体验完整的“一次××展览会旅游的策划与管理”工作过程,在完成一个个具体任务之后,对现实会展旅游管理岗位工作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了真正的了解和掌握,与05级学生相比,实操能力大大增强,《会展旅游管理》课程改革收到了显著的成效,得到了校外高职教育教学专家的好评。因此我们认为,与职业岗位对接、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为主的高职课程依据岗位工作过程和工作内容来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和顺序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同时引入项目载体、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会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我们的尝试还表明,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教学改革的前提是要做好职业岗位工作分析,把握好项目任务教学法的特点,在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和考核中,始终应该有行业企业的专家和岗位一线的能工巧匠参与,这样才能使课程得到科学地设计、高效地实施,同时实施者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才能保证课程教学改革的成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S].

[2]袁江.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4).

[3]贺平.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

[4]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22).

责任编辑谢荣国

作者:陈 菲 陈 平

会展管理教学旅游管理论文 篇2:

面向21世纪的中国旅游高等教育建设与发展

一、会议基本情况

2006年10月28日至29日,由教育部工商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旅游专业组主办、福建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承办的“全国重点骨干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科建设与发展研讨会暨教育部工商管理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旅游专业组工作扩大会议”在福州最佳西方财富酒店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教育部工商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旅游专业组成员及来自全国25个省市及自治区的80多所重点骨干旅游学院的院长、系主任和相关出版社的代表100余人。

在中国“十一五”计划实施的开局之年,在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和中国旅游教育的转型的关键时期,为了配合国家教育部及教育部工商管理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工作安排,配合国家旅游局 “十一五”旅游人才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服务全国旅游院校和旅游管理专业发展需要,教育部工商管理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旅游专业组特组织了本次研讨会,以促进中国旅游教育和全国旅游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会议传达了教育部及教育部工商管理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领导讲话的精神;通报了教育部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调查分析情况;总结“十五”期间中国高等旅游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与会代表就新形势下旅游管理专业的改革与发展、全国旅游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品牌专业建设和评估、核心课程设置与关联延伸专业建设、旅游管理专业博士硕士点建设等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就旅游专业建设目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深入地研讨并达成共识。本次会议是一次新时期中国高等旅游教育发展的阶段性总结和指导专业新一轮发展的重要会议。

二、主题报告内容

会上有4位嘉宾作了主题报告。这4个报告全面客观、系统分析了中国的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现状,从宏观与微观层面考究了中国旅游教育与旅游管理专业学科建设的发展走向,勾勒了中国旅游教育未来的发展宏图。

教育部工商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旅游专业组组长马勇教授的主题报告是《工商管理学科建设与旅游管理专业发展》。马勇教授通报了新一届教育部工商管理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后对“十一五”期间旅游管理专业发展规划与建设意见。马勇指出:建设旅游管理专业要认识到充分利用教育口各级别各种教育资源的重要性,如重点学科建设(校级、省级、国家级)、品牌专业建设、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建设等等;同时专业建设要与旅游行业有效接轨,充分接受国家旅游局的领导和指导;积极开展旅游管理专业评估标准的研讨;设立《旅游高等教育通讯》加强旅游管理专业的信息交流。

教育部工商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旅游专业组田里教授主题报告为《中国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全面分析研究了新世纪旅游业发展对旅游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系统剖析了我国旅游专业高等教育的现状、问题及成因,分别从战略与战术层次对我国旅游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重大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与阐述,提出对策。结合评估具体的指标体系他提出自己的看法,他指出:旅游院校培养的本科毕业生必须按照大学的标准化培养目标与模式,不能一味屈就于企业的标准,必须保持知识的独立价值,高校旅游教育应该有自己独立的培养制度。

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高峻教授作了题为《中国旅游业“十一五”人才规划》的主题报告。报告依据历年统计资料和数理统计方法对“十一五”期间旅游人才的总量、结构、素质等进行了预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十一五”期间中国旅游人才规划的的重点、实施计划和保障措施。

Tourism Science旅游科学面向21世纪的中国旅游高等教育建设与发展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助理刘名俭副教授作了题为《旅游管理专业精品课程建设与发展探讨》的主题报告。报告全面调研与分析了全国旅游管理专业精品课程的建设情况,介绍了目前唯一一项国家级旅游本科精品课程《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成功创建经验,并为全国旅游院校建设精品课程提供了有益的发展思路及实施工程计划。

三、会议主要成效

参会代表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科建设、办学方向、培养目标、专业评估、专业拓展、精品课程建设、博士硕士点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热烈探讨,基本达成以下共识:

1.重新定位旅游学科发展方向

会议认为,目前全国旅游管理专业本科院校有393所,专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迅猛,在中国学科体系中已独树一帜,应该在全国旅游管理专业规模不断扩展、旅游学术积累不断丰厚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专业建设和学科行为,使之在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逐步成熟化。会议提出把全国旅游院校本科旅游教育分为应用型(技术)和科研型(理论)的两种类型,教指委制定相应的分类指导方法,把本科旅游教育与高职旅游教育在学科发展上加以区分。

2.制定旅游管理专业评估标准

会上讨论了由田里教授负责起草的旅游管理本科专业评估方案初稿。会议认为,专业评估很有必要,既是对全国旅游管理专业发展水平的一次检阅行动,也是对全国旅游管理专业学科建设的一次提升过程。专业评估要“以评促建,重在建设”,发挥其规范管理、提升整体实力的重要作用。专业评估标准要进一步作调整,兼顾不同地区和学校的差异性。

3.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质量

会议代表希望,在教指委的指导下,提升教学、科研、师资、人才培养等专业建设质量。一是积极争取教育部门对旅游管理专业的支持,努力申报教育部门提供的各类专业发展资源,如国家(省)级精品课程、规划教材、教改项目、教学成果奖、重点学科、品牌专业、重点研究基地、名师、重点试验中心、文(理)科试点班等等。二是加强旅游科研,积极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以及教育部、各省市各类旅游科学研究项目,并积极参加科研成果的评奖工作,增强旅游管理专业整体实力。

4.加强旅游管理专业的内外合作

一是加强国内旅游院校的教学与科研合作。二是要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创造条件与国外联合办学,创造旅游学校师生到境外培训、实习的机会。目前有很多旅游院校开展了非常有效的国际合作项目,发挥了积极的示范作用,同时港、澳地区的院校也有意与大陆院校进行广泛合作。三是与其他学科的合作,尤其要更注重与管理学科横向的合作,与历史、地理、经济等传统学科的合作,教指委将在一级学科的基础上推动二级学科领域的合作。

5.调控旅游院校的总体办学层次

一是在全国旅游管理专业调研的基础上,从战略上严格控制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规模,保证毕业生高就业率和良好的专业形象。二是大力推进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支持与鼓励有条件的旅游院校积极申报硕士点,提升旅游管理学科形象。三是适度发展旅游管理博士研究生教育。注重学科积淀和学术积累,提升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科地位。

6.建立高等旅游院校的交流平台

一是形成教学指导委员会为中心的“旅游教育会议”制度,每年举办专业建设和发展研讨会,及时通报信息、交流经验、研讨对策。二是出版《旅游高等教育通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负责刊印;《旅游科学》等专杂志设专栏刊登国内外旅游教育和旅游学术会议的重要信息,加强信息交流。三是教指委旅游专业组建设“中国旅游教育”网络平台,展示成就,通报毕业生供需情况、国内外访问学者、博士后流动站等各种信息,整合资源,全国共享,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承担网站制作维护工作。

7.拓展旅游学科的专业延伸领域

目前学科目录“旅游管理”只有一个专业方向,从某种程度限制了旅游管理学科发展领域的深度和广度。在专业设置问题上,许多旅游院校做了不少探索,积极向休闲、会展、娱乐等领域拓展,实行校内的优势资源整合,突出院校和地域特色,创立特色品牌专业,如华侨大学整合体育系设立“运动休闲娱乐”方向,中山大学设“休闲与俱乐部管理”等专业。

8.建设旅游专业核心精品课程体系

按照教育部关于制定的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和规范,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和校级旅游类精品课程。会议提出规划,争取用3-5年内,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精品课程100门,校级精品课程500门。旅游涉外性强,专业标准应与国际接轨,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教材,形成具有国际化特色的核心精品课程体系;积极倡导开展双语教学,加快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国际接轨。

9.筹备旅游硕士研究生培养会议

目前全国旅游管理硕士学位授予点有100多所院校。为规范和促进全国旅游管理硕士点的建设发展,提高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质量,教指委将筹备成立“全国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会议”,组织全国旅游院校探讨和研究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问题,并拟成立“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指导小组”。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教育分为普通硕士研究生教育和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力量争取有关部门设置“旅游专业硕士”。会议提出,要加强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教材的建设,组织高水平旅游专家、教授编写高质量的研究生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研究生教材分社愿意大力支持在教指委组织下出版高等级的研究生教材。

10.通报年度国际国内旅游学术会议

每年国内外举办的高级别旅游学术会议有很多,但由于信息渠道的原因,很多院校没有积极参加。本次会上与各旅游院校积极沟通,通报了2007年度召开的六次国际国内旅游学术研讨会,并希望全国旅游院校积极组织参与,全面展现中国旅游科学研究发展的实力和水平。本次会议为各旅游院校促进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和提供了重要指导。会议提出,“十一五”期间,在教育部及工商管理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在国家旅游局行业指导下,各旅游院校应继续大力推进学科建设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积极为旅游产业发展服务。(湖北大学马勇教授撰稿)

(责任编辑:梁保尔)

会展管理教学旅游管理论文 篇3:

基于PBL的“会展策划与管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探索

摘    要:“会展策划与管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是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立足“会展策划与管理”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基于PBL以及混合式教学理念内涵深入构建由“前项目”(Pre-project)、“项目计划与执行”(Organization)、“项目分析”(Analysis)、“项目操练”(Practice)等构成的“四阶段”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模式。以期通过该教学模式的深入实施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专业学生课程学习的融入度与获得感,促进该课程教学综合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PBL;会展;混合式教学;模式

一、引言

“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弊端日益显著,大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边缘地位,教师总是处于主动灌输知识的独演角色,阻碍了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与能力的培养。随着新时代网络多媒体技术和移动互联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大学生互联网平台信息获取习惯的稳固形成,“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改革逐渐

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以期通过融入线上教学模块适用于大学生新时代网络化学习的新学情,调动大学生主动学习的積极性与创造性,破除传统课程教学中“一言堂”的顽疾。

“会展策划与管理”是广东海洋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应用型较强的专业课程。通过广东海洋大学教务系统学生评教模块收集并整理“会展策划与管理”课程2017~2019年度学生学期评教数据,并对学生评教结果进行了深度教学反思,发现师生互动效果不佳、学生学习积极性差、课程教材可读性低、会展实践平台与机会匮乏等是该门课程教学中较为凸显的现实问题。课程教学中以教师传统教授、学生被动聆听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难以培养出适合会展行业需求的会展专业高素质人才。如何结合新时代混合式教学理念,打造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共建共享的混合式教学课堂是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广东海洋大学以及授课教师在“会展策划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中亟需重视与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PBL”与“混合式教学”理念内涵

项目式教学(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将传统教学内容重新整合, 借助具体的学习项目和若干个子项目任务,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完成探索过程和知识的内化吸收的一种项目与任务驱动型的教学模式[1]。项目式教学理念内涵特征为:(1)以项目解决为课程教学的中心;

(2)为探究问题本质和解决对策而设计的课堂讲授及各种课外活动;(3)需要学生团队、教师和其他相关者共同协作完成;(4)学生需要自主、主动开展学习活动,教师扮演督促、 协调和引导角色;(5)使用各种方法与技术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分析能力和研究能力;(6)需要公开发表项目成果,可以是口头汇报、书面报告、产品设计方案[2]。

混合式教学(Blending Learning)是由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首次提出,他认为混合式教学模式集合了传统教学方式与网络化教学两种方式的优势,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3]。混合式教学基本特征为:(1)教学形式上:传统面对面教学与网络教学的结合;(2)教学技术上:基于Web技术,结合视频、音频、文本、图形、动画等多种多媒体技术;(3)教学手段上:传统教学手段与信息技术手段的结合;(4)教学目标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5)教学评价上:过程评价、结果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的结合[4]。

三、基于PBL的“会展策划与管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

超星学习通是面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移动学习专业平台,具有资源丰富、功能多元、使用便利等优势特性,存在课堂管理(签到、选人、投票、计时器、通知等)、教学组织(PBL、作业、抢答、评分、同步课堂、白板、资料、讨论等)、教学统计(作业统计、课堂活动、课程积分、任务点统计等)等众多功能模块。本文基于超星学习通网络平台和项目驱动式教学理念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探索,深入构建由“超星学习通”为线上教学平台,“项目任务”为课程教学演进驱动力,“前项目”(Pre-project)、“项目计划与执行”(Organization)、“项目分析”(Analysis)、“项目操练”(Practice)等四个阶段为课程教学过程的 “会展策划与管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如图1)。

(一)“前项目”(Pre-project)阶段:会展项目的引入与讲解

   “前项目”(Pre-project)阶段指的是教师与学生在某个会展项目任务正式启动前做准备工作的时期。“前项目”阶段是“会展策划与管理”课程项目式混合教学的先导阶段,作为主讲教师应提前将精心设计好的《项目指南》上传至学习通网络平台端口。《项目指南》的内容具体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项目(P1,P2...,Pn)PPT:主要呈现围绕某个会展项目而展开的理论知识点、学习目标与学习重难点;(2)项目视频:主要是以项目任务为焦点的相关主题视频来帮助学生结合理论知识点理解会展项目;(3)项目要求文档:主要介绍会展项目完成的目标、任务知识点、要求、流程与方法。而专业学生则通过超星学习通线上网络平台获取教师上传的项目任务有关的视频、音频、PPT、图片、文档等多媒体资料,了解会展项目的具体要求与学习要点。同时,教师发布项目指南后,学生可以对项目指南不合理的地方或者有意见与建议之处通过学习通网络端口留言模块表达。进而,教师通过线下课堂对每个会展项目理论知识进行重点性讲解并对学生疑问进行详细解答。

“前项目”(Pre-project)阶段本质上为教师教学设计显化、学生自主学习与反馈的阶段,教师上传以项目模块为主体的学习内容与要求并对会展项目理论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并与教师形成良性的交流互动界面,无形开启学生主动参与课程教学设计与组织活动的篇章。在该阶段中,教师设计的会展项目模块主要包括:会展项目公司团队建设(P1)、会展项目立项策划(P2)、会展项目可行性分析(P3)、会展项目招展策划(P4)、会展项目招商策划(P5)、会展项目活动与服务策划(P6)、校园展会项目实践(P7)、会展公司项目考察与实践(P8)。

(二)“项目计划与执行”(Organization)阶段:会展项目的研讨与实施

“项目计划与执行”(Project organization)阶段指的是经过“前项目”阶段教师与学生的准备工作后专业学生聚焦会展项目任务所开展的具体工作计划与安排,是专业学生自主学习“会展策划与管理”课程的深化阶段。该阶段中,教师承担的是监督与指导的角色,学生承担的是组织与执行的角色。专业学生需要根据教师在“前项目”阶段中所发布的P1~P8项目指南,以公司架构组建会展项目团队并分配项目角色与任务,共同制订并实施项目启动计划与执行方案。而会展项目团队在项目计划与执行阶段过程中所涉及的角色分工、方案研讨、资料共享、难题疑问等都需要通过学习通的项目分组模块、讨论模块、资料模块、留言模块等实时留下团队互动交流的“项目痕迹”。而教师作为会展某个项目全程执行的监督者与引导者,需要时刻关注项目团队学习通网络平台的交互空间状态,根据“项目痕迹”在学习通平台模块空间回复项目团队的项目疑问,并予以项目团队思维引导与线下帮助。比如:对于“会展项目立项策划”项目模块而言,很多学生可能在“前项目”阶段中对项目PPT中“项目立项”内涵与内容的讲授理解不够深入,导致会展项目方案的分析模块缺项或分析方式出现偏差,教师通过浏览专业团队学习通线上“项目痕迹”及时对会展项目涉及的立项理论知识点进行“语音视频式”的补充阐述,让学生能够及时调整方案分析的方向与内容。同时,专业教师可为项目团队开展的会展市场调研提供与问卷设计和发放相关的帮助与便利。

(三)“项目分析”(Analysis)阶段:会展项目的汇报与反思

“项目分析”(Analysis)阶段是会展项目团队方案成果的检验阶段,是培养学生表达分析能力、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能力的关键阶段。经过“前项目”阶段的准备和“项目计划与执行”阶段的实施,会展项目团队已经形成集团队智慧的方案成果,需要在“项目分析”阶段中通过课堂汇报展示的方式予以成果检验。在该阶段中,师生的角色及其作用主要为:(1)主讲教师作为“策划员”“组织员”

“裁判员”的角色,需要精心组织策划每一场会展项目的汇报活动,让每一场会展项目汇报会充满仪式感与获得感,使项目团队从思想碰撞与交流中获得新的思想与认知。同时主讲教师还需制订针对每个会展项目的评分标准,以“对话”的方式对每组项目团队方案开展深刻的点评,既让学生明晰团队方案的优点与亮点,肯定自身团队的劳动成果,又让学生意识到方案的不足之处并明晰具体的改进方向。(2)专业学生主要作为“点评员”“演讲员”的角色,在汇报会中项目团队需要集体发言陈述自身的项目方案贡献,主讲人员对方案内容进行详细讲解与分析,其他非主讲项目团队需要对主讲团队方案按照评分标准进行客观评分并需要对主讲团队方案进行优缺点的点评。(3)在“项目分析”阶段中,师生间、生生间产生“平等对话式”的思想交流与碰撞,既能促进专业学生对会展项目理论知识与实践问题的深入思考,使专业学生获得会展项目理论分析与应用能力,同时也能促进专业教师改善教学方式方法以及完善教学内容的组织与设计。方案汇报会结束后,由教师进行汇报会的总结,并需要学生撰写针对每场会展项目方案的反思,并将项目方案及反思上传至学习通平台端口,让项目团队互相学习与借鉴。

(四)“项目操练”(Practice)阶段:会展项目的情境化实践

“项目操练”(Practice)阶段是“会展策划与管理”课程混合教学模式“四阶段”中集中培养专业学生会展理论应用与实操能力的必修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校园展会项目实践(P7)、会展公司项目考察与实践(P8)两大项目模块给予专业学生从事会展项目的专业实践平台与机会,让其深入了解并参与校园以及社会商业型展会项目具体运营过程,提高专业学生的综合实践与应用能力。会展项目情境化实践的总体流程与内容为:(1)专业教师针对校园展会与社会商业型展会制作项目实践指南,并将项目实践指南上傳至学习通网络平台。项目实践指南包括会展项目选择类型与机会、会展项目实践要求与形式、会展项目汇报评价标准等等。(2)专业教师通过线下课堂阐述会展项目情境化实践内容、目标及重难点,并对专业团队的疑问予以解答。同时专业教师需随时关注项目团队实践动态,并根据项目实践问题予以适当的指导与帮助。

(3)专业学生通过线下课余时间参与到校园展会或者社

会商业型展会项目中,运用自身所学解决会展项目运营管理中的具体实践问题。完成项目实践任务后进入课堂汇报项目情境化实践过程,分享收获与体会,同时需将团队项目情境化实践的过程性资料分享至学习通网络平台。(4)由学生与教师组成专业评价委员会根据项目实践评分标准对项目团队实践汇报开展客观公正的评价,各大项目团队小组开展组间互评与自评,最后根据项目团队小组的综合成绩予以评优。通过会展项目情境化的集中实践环节,学生在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全面深刻的检验,专业学生从中提高了项目实操能力,为其以后从事会展行业打下良好的专业实践基础。

四、结语

网络教学进入校园,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替代式的进入,而是不断与传统教学相互碰撞,在碰撞中逐步融合,在融合中不断补充和完善,形成实践中有效可行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方法体系[5]。课堂教学时间与课程课时的相对有限性必然要求专业学生增强课下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而“超星学习通”线上教学是“会展策划与管理”课程线下教学的有效补充,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以后该门专业课程教学中,应当不断实践基于PBL教学理念的“四阶段”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与总结教学经验,深入探究课堂传统教学与线上教学如何在时间安排、内容衔接、活动设计、师生交互等方面更有效融合与贯通,形成 “会展策划与管理”课程混合式教学的成熟模式。

参考文献:

[1]曹一林.基于PBL教学模式的外语立体化教材的编写与建设[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11).

[2]刘广平,陈立文,李嫄.国外基于项目式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述评[J].高等建筑教育,2014,(4).

[3]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9).

[4]张其亮,王爱春.基于“翻转课堂”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4).

[5]余胜泉,路秋丽,陈声健.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一种新的教学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2005,(10).

编辑∕陈晶

作者简介:王强(1992—),男,江西婺源人,广东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基金项目:广东海洋大学校级质量工程暨“冲一流”与“创新强校工程”教改项目“OBE-PBL教学法在‘会展策划与管理’课程中的应用研究”(570219034)

作者:王强 张育芬 李志勇

上一篇:教学质量强化学校管理论文下一篇:风险管理建筑管理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