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学教学大纲

2024-05-07

城市管理学教学大纲(精选6篇)

篇1:城市管理学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城市管理学》是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开放教育本科的一门必修课,是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骨干专业课。

本课程72学时,4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结合中国城市发展和城市管理的现实问题,使学生全面了解城市管理的基本内容,重点掌握城市管理的主要方面,明晰城市管理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和工作内涵。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

作为行政管理专业的骨干专业课,城市管理学属管理学范畴,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管理学、运筹学背景知识;同时,作为研究政府管理行为的科学,与政治学、行政学、城市学等课程有密切关系。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本课程较系统地讲述了城市管理的基本理论及学科发展,阐述了城市管理的主体、体制、职能和发展战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管理中有关城市规划、城市经济管理、社会管理、环境管理、区域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我国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与发展的有关情况,城市管理知识体系中最新内容如城乡关系协调、城市突发事件管理等;

2、适应电大成人业余学习的特点,在课程的难度、进度和重点内容上作适当安排;

3、对各章的学习内容提出明确的教学要求和学习重点,以便于组织教学和学生自学;

四、教学方法与形式的建议

1、按照“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规定的学习方式,以学生自学为主,多种形式的教学辅导为辅。

2、文字教材是教学的根本依据,内容详尽,结构完整,体例合理,是学生必备和必读的文本。

3、音像教材和网络课程是形象、生动地展现课程内容的多媒体辅助教材,它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4、网上答疑、直播课堂、课程讨论、电话、信件、面授辅导、文字辅助教

材等多种教学形式,可以提供及时、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5、鼓励学生创造性思考,可以采用小组讨论、互助学习、案例分析、社会调查等形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要求的层次

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教学中要求了解的内容,基本上是考试的基础部分;要求理解的内容,基本上是考试的主要范围;要求掌握的内容基本上是教学和考试中的重要内容。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

一、教材说明

1、文字教材。本课程以《现代城市管理学基础教程》文字教材为基本教材。文字教材采用合一式。教材由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张波副教授任主编。它是教学和考试的主要依据。教材由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出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发行。

2、音像教材。根据城市管理学课程的具体内容,配有(电视)录像课,共14学时。音像教材主要讲授课程中的重点与难点,并适当拓宽教材的内容。

3、网络课件。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城市管理的基本知识,中国高级公务员培训中心组织编写制作了网络课件。网络课件是学习的导学、助学的工具,是集教学指导、疑难辅导、方法训练、拓展知识、交流互助的集合,它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自学的需求,并贯穿课程学习的始终。

二、学时分配

讲 次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七讲 第八讲 第九讲 第十讲 第十一讲 第十二讲

教 学 内 容 绪论 城市管理主体 现代城市管理基础理论 城市发展战略管理 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 城市经济管理 城市社会管理 城市环境管理 城乡关系协调与管理 城市—区域协调发展与管理

城市突发事件管理 期末复习指导 学时总数

课内学时 录像学时 网络课程 6 6 8 8 8 8 8 4 4 4 4 72 1 1 2 2 1 1 1 1 1 1 1 14 1 1 2 2 1 1 1 1 1 1 2 15

第三部分教学大纲

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部分的教学,了解城市管理学的基本概念,我国城市化发展历程和城市管理学的发展历程;理解城市的起源和发展,城市化发展的阶段和各自特征;掌握城市化的概念和内涵,城市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掌握城市管理学学科内涵以及城市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城市与城市化

一、城市的起源

二、城市的涵义

三、城市的发展

四、城市化

第二节城市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城市管理的必要性

二、城市管理的可行性

三、城市管理思想的演进

第三节怎样认识城市管理和城市管理学

一、城市管理的内涵、对象

二、现代城市管理的特征

三、城市管理研究的方法

第一章城市管理的主体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城市管理主要相关主体的运作方式,了解城市政府管理体制和政府城市管理职能的相关内容;理解政治权力系统与政治参与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地位、职能和相互关系,理解管治的内涵与原则和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管理方式方法创新;掌握城市管理的主体构成体系和城市多元主体的作用结构与相互关系。

第一节城市管理的主体构成

一、城市管理的政治性主体

二、城市管理的参与性主体

三、政治性主体与参与性主体的关系

四、主体的契合——管治

第二节城市政府的体制与职能

一、城市政府的管理体制

二、现代城市政府的职能

第三节促进多元主体共治的城市管理方式方法创新

一、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府

二、网格化管理

三、多元主体协同的下一代创新模式

第二章现代城市管理基础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内涵、新公共管理与传统管理的区别,掌握新公共管理的主要做法、新公共管理对于现代城市管理的启示;理解规模经济理论、范围经济理论、成长经济理论,掌握集聚经济理论和增长极理论及其对于现代城市管理的启示;理解囚徒博弈和囚徒困境的含义,掌握囚徒困境发生的原因和破解方式,掌握囚徒博弈及囚徒困境破解对于现代城市管理的启示;了解可持续理论的主要内容,掌握目前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第一节新公共管理理论:促进城市体制管理创新的基石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

二、新公共管理与传统管理的区别

三、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做法

四、新公共管理对城市管理的启示

第二节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实现城市高速成长的动力基础

一、规模经济理论

二、范围经济理论

三、集聚经济理论

四、成长经济理论

四、增长极理论

六、其他区域经济理论

第三节重复性囚徒博弈理论:促进区域协作的根基

一、囚徒博弈

二、囚徒困境的破解

三、囚徒博弈及其破解对现代城市管理的启示

第四节可持续发展理论:实现城市永续成长的源泉

一、经济可持续

二、生态可持续

三、社会可持续

第三章城市发展战略管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城市发展战略管理的意义和营销导向的城市发展战略思想,了解学习型政府的构建对城市发展战略的意义;理解城市发展战略的内涵和内容组成,城市定位的原则,城市发展战略制定及实施过程,理解学习型政府的内涵和特征;掌握城市发展战略分析的一般方法。

第一节城市发展战略的涵义和内容

一、城市发展战略的涵义

二、城市发展战略的内容

三、城市发展战略的制订过程要点

第二节城市发展战略的制订

一、城市发展战略观:从资源到营销

二、城市营销的内涵

三、城市营销的主要内容

四、营销导向城市发展战略的主要作用和措施

第三节新形势下我国城市发展战略管理的潜在重点

一、全面导入绿色GDP、人文GDP的目标绩效观

二、构建敏捷城市,提高城市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敏捷

三、全面导入循环经济

四、重视突发事件管理

五、新形势下我国城市发展战略管理案例——建设“三个北京”

第四节城市发展战略管理的组织保障——学习型政府

一、学习型政府的内涵和特征

二、建立学习型政府的作用和意义

三、学习型政府的构建

第四章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城乡规划与建设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理解城乡规划的任务和原则以及编制过程,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西方城市成长管理经验;掌握城乡规划审批、实施与控制,城市土地管理的主要内容,土地储备的关键环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筹融资方式和管理模式,城市成长和空间管理的内涵。

第一节城市规划与管理的基本内容

一、城市规划的定义及其发展

二、城市规划的任务和原则

三、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

四、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

第二节城市规划管理要点内容

一、城乡规划管理机构

二、城市规划编制:主体与过程

三、城市规划的审批

四、西方城市规划管理体系与方法简介

第三节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和用途管制

一、土地利用规划

二、土地用途管制

三、城市土地使用制度

四、城市土地供给和土地储备制度

第四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

一、基础设施的涵义与特性

二、基础设施建设途径

三、基础设施经营与管理

第五节城市成长的空间管理

一、城市成长管理内涵

二、西方国家城市成长的空间管理制度简介

三、中国城市成长管理的起步

第五章城市经济管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城市经济管理的基本内容;理解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原因和应对措施,微观规制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和作用,城市财政管理的主要内容;掌握城市经济管理的方法类别以及各种方法的利弊,掌握新条件下城市经济管理领域的核心要务,特别关注政府的财政收支管理。

第一节城市经济管理的基本内容

一、城市经济概述

二、城市经济管理概述

三、新条件下城市经济管理领域的核心要务

第二节市场失灵与政府调控

一、市场失灵的涵义及其原因

二、政府应对市场失灵的宏观调控

三、政府应对市场失灵的微观规制

四、城市土地市场失灵的应对

第三节政府失灵与调控

一、政府失灵的涵义

二、政府失灵的主要原因

三、政府失灵的调控

第四节城市财政管理

一、城市财政管理概述

二、城市财政管理的性质与职能

三、城市财政管理以及财政收支 第六章城市社会管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城市社会管理的基本内容,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主要内容,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历程,城市社区的分类和管理原则、城市社区自治的基本理念;理解城市人口运动趋势,我国城市人口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城市住房商品化改革的主要内容,城市社区管理改革;掌握城市人口的特征指标,我国城市住房管理改革的目标,城市社区的内涵和城市社区管理的内容。

第一节城市人口管理

一、城市人口管理概念与内涵

二、我国城市人口运动趋势

三、我国城市人口管理特点

第二节城市住宅管理

一、城市住宅管理的意义

二、我国的城镇住房制度沿革

三、城市政府住宅管理职责

四、政府对城市公共住宅的供给和经营管理

第三节城市社区管理

一、城市社区的涵义与类型

二、城市社区管理的涵义和主体

三、城市社区管理的内容

四、国外社区管理的典型模式

五、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现状及对策

六、城市社区自治

第七章城市环境管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城市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涵义和内容,城市环境管理中的循环经济理念;理解城市环境管理和原则;掌握城市环境管理的一般手段,循环经济中的3R原则。

第一节城市环境的涵义和特征

一、城市环境的涵义

二、城市环境的特征

三、城市环境问题的出现和污染的严峻现实

四、城市污染治理的主要瓶颈

第二节城市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城市环境管理的概念和发展

二、城市环境管理的内容

三、城市环境管理的原则与手段

四、城市环境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城市环境管理新理念——循环经济与源头导向

一、循环经济是从源头解决环境问题的经济

二、循环经济对末端治理的历史性超越

三、循环经济的3R原则

四、循环经济中3R原则的排列顺序

第八章城乡关系协调与管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我国现代城市化发展过程,城市中的农村人口的出路如何;理解城市边缘区与城中村的成因,城乡一体化的意义和发展要点;掌握城市边缘区与城中村问题的管理对策。

第一节我国现代城市化发展脉络

一、城市建设健康发展时期(1949~1957)

二、城市发展波折时期(1958~1965)

三、城市发展停滞时期(1966~1978)

四、城市发展恢复正常、城市化进程加快时期(1978年以后)

第二节城乡发展中的冲突与调和

一、城市边缘区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二、城市中的乡村——必须妥善解决的课题

三、城市中的农民:要成为享受居民待遇的城市住民

第三节城乡关系的最高形式:城乡一体化

一、城乡一体化定义

二、城乡一体化的战略意义

三、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要点

四、近年来我国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政策和相关实践

第九章城市——区域协调发展与管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城市作为开放系统的属性,以及区域和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好处。理解中外城市和区域协调的种类和可能途径。掌握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手段。

第一节城市发展的非独立性

一、传统的封闭式城市发展思路的不足

二、区域协调的内涵和特征

三、城市群协调发展的益处

四、城市群协调发展的要求

第二节西方发达国家区域协调的具体做法

一、国外区域协调机构的发展过程和特征

二、典型案例——美国区域规划机构的运作方式分析

第三节城市与区域协调发展的类型与途径

一、当前我国区域协调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城市和区域协调发展的类型

三、区域协调的不同调控模式

四、区域协调的管理组织形式

五、区域协调的多种手段

六、区域协调的新形势:Citistate(城市联盟)

第十章城市突发事件管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城市突发事件管理的一些突出案例;理解城市突发事件的界定和分类,理解城市突发事件处理的一般程序和方法;掌握城市突发事件管理的内涵、结构体系、功能体系。

第一节城市突发事件管理概述

一、突发事件的界定与分类

二、突发事件管理及其结构

三、突发事件管理的功能体系

第二节突发事件处理的一般程序和手段

一、确认危机来源

二、危机判断

三、预警系统的建立

四、危机管理的应对阶段

第三节美国及纽约市突发事件管理体系简介

一、美国国家突发事件管理体系

二、纽约市危机管理办公室介绍

第四节城市突发事件管理相关案例

一、城市自然灾害应对

二、城市事故灾难处理

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理

四、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处理

五、综合案例——北京2008年奥运会

篇2:城市管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要说明

城市管理学(原市政规划与管理)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的一门必修课。通过学习城市管理的基本理论,借鉴西方国家城市管理的经验,结合我国城市发展和管理的现实问题,可以使学生全面了解、掌握城市管理的基本内容,我国城市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我国城市管理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和职能,可以使学生在学好城市管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密切关注我国城市管理的实践,并运用所学理论对现实城市管理现象进行分析。

作为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的专业必修课程,城市管理学(原市政规划与管理)属管理学范畴,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管理学、经济学背景知识;同时,作为研究政府管理行为的科学,与政治学、公共行政学、城市学等课程也有密切关系。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城市管理学(原市政规划与管理)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的一门必修课。本课程共计72学时,4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通过学习城市管理的基本理论,借鉴西方国家城市管理的经验,结合我国城市发展和城市管理的现实问题,使学生全面了解城市管理的基本内容,重点掌握我国城市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明晰我国城市管理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和职能。

三、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与分工

作为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的专业课程,城市管理学(原市政规划与管理)属管理学范畴,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管理学、经济学背景知识;同时,作为研究政府管理行为的科学,与政治学、公共行政学、城市学等课程也有密切关系。

四、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

通过网上进行考核,网上考核包括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综合成绩的40%,终结性考核占课程综合成绩的60%,两项分数合成为课程最终成绩。形成性考核成绩与终结性考核成绩都必须及格方为考试及格。

2、形成性考核

形成性考核由五次网上考核构成,考核采取开卷答题方式进行,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形成性考核成绩以百分计,第一次与第二次形成性考核成绩各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20%,第三次模拟测试不占成绩,第四次与第五次形成性考核成绩各占形成性考核总成绩的30%。

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测评的重点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网上形成性考核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更好的自主学习、自助学习,更好地实现教学互动。通过网上形成性考核也可以加强对地方电大教学过程的指导与监督、教学效果的了解与评估。

3、终结性考试

终结性考核采取网上考核形式,考核采取闭卷的形式进行,时间为100分钟。终结性考核以百分计。终结性考核的重点是学生对城市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以及对我国现行城市管理制度,城市管理制度改革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理解与掌握程度。

篇3:城市管理学教学大纲

2010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到,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 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按照高等教育目标系统整体框架, 普通素质和专业素质是当代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形成的一种能力, 而职业意识则是加快培养上述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

“现代城市管理学”是大学中有关专业, 比如行政管理专业、城市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涉及范围广、专业性很强, 跟实践有密切的联系。如何把这门课讲透, 让学生理解而不感到生硬并且很有兴趣, 对授课教师是个巨大的挑战。通过对这几年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 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 怎样培养人”的教育工作主题, 在重视学生职业意识培养, 提高学生能力的思路下, 我摸索出了一些简单而实用的教学心得,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 从思想上强化职业意识的培养

对于行政管理、城市管理专业的大学生, 这门课对他们今后从事的工作会起到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 因此, 一定要让同学们意识到书本的知识会与他们今后从事的工作有直接的联系, 要从职业意识的角度认真对待这门课。为达到这个目标, 教师应注意把职业意识的培养贯穿课程的始终, 尤其上导论课的时候, 一定要强调职业意识对该门课程的意义, 让同学们从思想上重视职业意识的培养, 避免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动力不足, 不会因为课程内容的复杂而有畏难情绪, 因而有利于课程的有效实施。

3. 从课堂上强化职业意识的培养

3.1 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 培养职业意识的理论修养。

大学不同于其他类型学校的本质特征在于通过传播高深知识培养专门高级人才, 而理论知识则是高深知识最突出的表现。但是, 从目前看, 当代大学生并不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 尤其是《现代城市管理学》这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该门课程理论知识比较深奥和抽象;二是该门课程涉及的理论知识非常广泛。因此, 对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说, 在短短一个学期的时间内掌握这么多的理论知识, 的确有些难度。为了解决这些矛盾, 我认为, 可以从职业意识的角度培养学生对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 增强学习的动力。一是从职业意识的角度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 使同学们从思想上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论知识是我们将来从事相关工作的领航灯, 是前辈们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经验。有了扎实的理论知识, 才能使我们的工作完成得更科学、更出色。二是讲授的内容要牢牢把握时代的职业特点,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比如, 讲授城市交通管理的章节时, 可以事先给学生布置相关的预习, 以一个城市交通管理工作者的视角去查找自己熟悉城市的相关资料。授课前, 先请几名同学汇报他们的预习成果, 给大家一个感性的认识。正式授课时, 可以把理论知识和同学们的汇报工作相结合, 加深他们对理论知识的记忆。举个简例:学生汇报预习成果时, 曾对两个城市红绿灯的不同闪烁状态进行过对比, 因此介绍城市交通系统管理中节点交通管理的相关知识时, 可以结合上述学生的预习工作, 讲授信号配时优化管理的有关理论, 加深学生对节点管理相关知识的记忆。三是引导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的深度可以根据职业兴趣进行取舍。在掌握大纲要求的必须理论知识后, 引导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选择合适的参考书目和课外读物, 而不需要对任何理论都均等地深入了解, 既培养职业意识, 又拓宽知识面, 也不会感到负担过重。

3.2 积极组织课程实践, 培养职业意识的实践修养。

“现代城市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课本中的内容大多从宏观的角度展示了现代城市管理的诸项视野。学生的社会阅历不深, 并且在社会中大多处于被管理的地位, 因此, 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很多内容比较陌生, 不能形成实实在在的职业意识, 也不能有效地唤起对将来从事职业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开展课程实习则是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知识的第一步, 也是学生获取直接知识, 加强职业意识实践修养的有效举措。因此, 在授课期间, 可以安排相关的课程实践, 让学生以管理者的身份亲身体验城市管理的一些具体工作, 并为实习单位提出有关城市管理的相关建议, 增强职业意识的成就感。比如, 讲完城市环境管理的有关章节时, 可以联系当地的城市管理局, 给学生安排课程实践, 请那里的工作人员给学生讲解关于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城市市容管理、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让学生亲身体验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 并引导他们现场处理一些事件, 从而唤起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责任。事后, 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为实习单位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增强学生的职业自豪感和使命感。

3.3 引导学生主动调研, 培养职业意识的道德修养。

城市管理工作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地域感, 不同城市管理的侧重点虽然有所不同, 但是最终的目标就只有一个:“让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 职业意识的道德修养是城市管理工作者的必要素质之一。为了培养学生职业意识的道德修养, 可以引导学生把握时代热点, 利用所学理论知识, 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进行调研, 从中找出不符合城市健康发展的不利因素, 并提出解决方案。比如, 目前武汉市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城管革命, 每一个武汉市民都在积极地为武汉市的城管革命贡献自己的力量, 争取武汉早日步入“全国文明城市”的行列。在该课程的讲授期间,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选择兴趣点较高的领域, 去调研武汉市相关部门城市管理工作的成绩和不足, 并为武汉城市管理工作提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强化他们的职业意识, 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同时, 教师还可以从中选出比较优秀的调研报告进行班级分享, 并提交到武汉市相关管理部门。这样一来, 不仅可以使同学们成果共享, 而且能够让同学们的职业意识得到加强。

3.4 多样化考核方式相结合, 培养职业意识的有效修养。

每一个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规定的学分, 才允许毕业。如果教师只注重考试成绩, 而忽视平常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 以及调研活动的管理, 学生就只会把注意力集中在有限的一次或两次考试上面, 即使考试取得了高分, 考完了也会把脑袋里暂存的知识全部还给书本, 达不到开设这门课程的初衷, 不利于学生职业意识的有效培养。为了杜绝这一现象发生, 让学生较好地掌握该门课程, 逐渐培养比较全面的职业意识, 除了上述几个引导方法之外, 还需要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 即注重过程, 多样化考核方式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首先, 上绪论课时, 在全班强调该门课程的学习方法和考核方式, 引起学生的重视;其次, 强调实习报告在最终总评分数中占有较大的比例, 对那些提出较好建议的学生给予适当的精神鼓励和分数奖励;再次, 对于在课堂上积极与教师互动的学生要给予适当的精神鼓励与分数奖励;最后, 在最终的考核试卷上, 主观题的比重适当加大, 尤其要利用综合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地应用, 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有效掌握程度, 从而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的全面培养。

4. 从广泛联系和发展的角度强化职业意识的培养

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 我们培养出的学生并不是用一成不变地思想对待自己将来的职业, 而是以辩证的观点, 注重职业的广泛联系性和发展性。“现代城市管理学”是一门交叉性课程, 讲授得是现代城市管理的一般理论和方法, 涉及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地理学、环境学等多个学科内容。现实中, 相关政策具有及时性, 不同的城市由于先天和后天的特点, 发展的侧重点和发展的速度各有差异, 因此在管理的过程中呈现出纷繁多样的现象。因此, 教师在讲授该门课程时, 可以有意识地采用纵横交叉的对比方法进行相关知识的传授, 把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贯穿课程的始终, 注重培养职业意识的广泛联系性和发展性。比如, 讲授城市住房管理的相关章节时, 既可以纵向对比中国改革开放前后的住房管理政策和表现, 又可以横向对比当今国家住房宏观管理的政策下, 我国一、二、三线城市的住房管理现状, 从而使同学们更加了解我国“十二五”以来国家对住房的宏观调控, 以及各城市政府对国家住房政策落实的不同举措, 同时, 也要把中国的住房管理政策和国外一些代表城市的住房管理政策进行对比。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真正了解到今后从事职业的发展性和联系性, 同时也感受到生存的压力, 从而强化职业意识。

通过在“现代城市管理学”教学中注重职业意识培养的几点体会和教学案例, 我体会到只有培养职业意识, 才能促使学生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和今后实践知识相结合, 才能真正掌握这门课程的精髓, 否则只有空洞抽象的说教, 无法取得有效的课堂效果。只有注重职业意识的培养, 才能架起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有效桥梁, 才能培养出具有普通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 http://www.gov.cn/ldhd/2010-09/08/content_1698579.

[2]李小朋, 刘永红.从工程意识培养的角度谈“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 2011, (5) .

[3]徐艳伟.高校教师有效课堂教学的构建[J].教育探索, 2010, (3) .

篇4:城市管理学教学大纲

三次专业会议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南,围绕新时期城市管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城市管理学科与专业建设、城市管理理论与实践创新等议题展开,邀请了全国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城市管理领域的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主旨演讲,极大地丰富了城市管理学科的教学内容和理论。专家学者一致认为,中央在时隔37年后再次召开城市工作会议,表明了中央高度重视城市管理工作和高等院校城市管理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 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强化队伍建设、注重人才培养,“鼓励高等学校设置城市管理专业或开设城市管理课程”。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召开和《指导意见》的发布为我国城市管理学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标志着我国城市管理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我国城市管理专业的发展已经走过30多年的历程。30多年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2001年以前为尝试创办阶段。1984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率先在经济学专业开设了城市管理专业。1985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该专业正式设立并开始招生。自此,我国城市管理专业在城市发展的大背景下孕育而生。2001-2012年为初步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城市管理专业作为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外的自设专业,先后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19所大学设置了城市管理专业。2012年以后为快速发展阶段。教育部在2012年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城市管理专业纳入专业目录,标志着我国城市管理专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期。据统计,目前,我国已有50多所大学开设了城市管理专业,开设城市管理专业的大学遍布全国各大区。据悉,今年11月,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将在浙江大学召开第八届全国城市管理专业会议。本刊将继续关注城市管理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的指导下,共同迎接城市管理的新未来。

篇5:城市管理学教学大纲

公共教学资源是高校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基础,科学管理和安排公共教学资源,才能做的统筹兼顾,资源共享。为了有效提高公共教学资源使用效率,充分发挥学校教学资源的公共服务特性,确保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提升为教学服务的水平和质量,避免因管理不善或闲臵而造成的资源浪费,创建节约型校园,促进公共教学资源开放共享,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公共教学资源的一般属性和我校公共教学资源的现状,我校公共教学资源应包括:服务于全校教学工作的网络教学、教室(包括多媒体教室)、实验室、计算机机房、电教室、语音教室、录播教室、微格教室、教学调频电台、教材及教学用品等。

第二条 公共教学资源实行学校统筹、分级管理的办法。由教务处宏观管理,其中,电教室、微格教室、教学调频电台由传媒学院具体管理,公共计算机机房由信息网络中心具体管理,实验室由各学院、实训中心具体管理,其余由教务处具体管理。

第三条 公共教学资源由教务处规划建设、调度使用,管理单位依据各项管理规定所规定的程序与要求进行管理和使用。全校师生均应服从教务处调配和安排。

第四条 公共教学资源的新建、改建,各单位要严格按程序充分论证、科学规划,将实施方案报教务处审核,经学校审批后方可进行,未经教务处审核的方案,不得自行建设。

第五条 实验室管理根据《兰州城市学院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规定》执行,教材管理根据《兰州城市学院教材建设与管理规定》执行。

第二章 教室管理

第六条 按教室使用属性将教室分为“专用教室”和“普通教室”。专用教室指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录播教室、微格教室等,除此以外的为普通教室。

第七条 全校所有教室的管理、使用及其调整,由教务处统一负责安排。教学所用的教室由教务处在每学期开学前根据开课计划按一定比例分配到各学院,由学院自行管理,剩余教室做为公用教室由教务处统一管理。

第八条 教室的调度坚持教学第一,服务本校师生的原则,努力做好教学保障工作;在满足正常教学需求的前提下,其他用途使用教室须经教室管理部门批准,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管理部门允许不得私自占用或改作它用。

第九条 教室使用者、管理人员都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学校有关规定。各单位、部门负责人要加强使用教室过程中的把关工作,对把关不严而造成不良影响的相关单位及审核人员,一经发现,取消其教室申请审核权;第一次对该单位予以全校通报,第二次停止该单位本学期的申请教室使用资格。

第十条 各单位管理使用的教室门贴标识规格要统一设计,粘贴到教室门的统一位臵,标识不得大于门上的玻璃,要向下留出2-3厘米空白,以便从外可看到教室内的情况。

第十一条 各单位和个人应服从学校安排,严格按已排定的时间和教室进行使用,不得任意变动,不得擅自占用上课、有辅导的教室。未经教务处同意擅自占用教室资源者,将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予以全校通报。

第十二条 任课教师应严格按课表安排的教室和时间开展教学工作,对已排定的上课时间和教室,不得随意擅自调动,若因故需要临时调整的,应由本人填写《调课申请表》,由学院分管教学负责人签字审核,教务处领导审批同意后再安排。非教学活动需要教 室的,应不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若教室管理部门认为对教学有影响的,有权拒绝安排。

第十三条 为了提高教室的利用率,保证有教室上课,根据需要上、下午和晚上都可排课。各学院教师应服从统一安排。

第十四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开课计划外使用教室(老师、学生、学生社团举办的报告会、讲座、论坛、播放视听材料等活动),必须事先向教务处申请,办理教室使用手续。申请教室使用得到批准后,若因故没有使用的,应立即向教务处办理注销手续,没有办理手续的,一经发现,取消其申请教室使用资格。

第十五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均不得以虚假名义申请借用教室或改变经审核后的教室用途。若有违反,一经查实,根据情节轻重,对相关单位进行全校通报或暂停该单位本学期申请教室使用资格。

第十六条 涉及报告、讲座、论坛等活动,凡主讲人为校外人士、且内容涉及思想意识形态的,主办单位需提前一天将有关主题、提纲、主讲人基本情况和举办时间、地点、听众范围、本单位领导意见以书面形式向党委宣传部报批备案,再由教务处安排教室;被邀请的专家学者是来自国外或境外的,同时必须按照外事工作程序,提前一周报校党委宣传部和国际交流处,再由教务处安排教室。

第十七条 校内外各单位举办的各种收费培训班,为有偿借用。各类收费的培训班、成人高等教育及短训班、信息发布性的讲座报告等活动,需借用教室或晚上、双休日、假期和法定的节假日使用教室,须向学校缴纳一定的教室租用费,以便支付额外的教室管理费。且使用申请人应提供以下材料:需要教室申请书、介绍信、本人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一份、工商执照原件和复印件一份,办班资质证明原件和复印件一份,讲课人基本情况简介,培训计划(教学内容概要),课程表(以上复印件均需加盖培训单位公章)等。

第十八条 教室使用申请原则上至少应提前两天,但不多于一周。其申请使用步骤如下。1.申请人从教务处网页下载《兰州城市学院公共教学资源使(借)用申请表》填写相关内容,由本单位相关领导审核,教学由分管教学领导审核,学生课外活动或学生社团活动由学院书记或主管的相关部门审核,并报教务处审批;

2.教务处根据学校使用实际,安排时间、地点并通知使用单位; 3.专用教室使用完毕后,使用人要填写专用教室使用记录。第十九条 教室只能用于经批准的活动内容,不得擅自改变教室用途或用于下列活动:

1.违背国家宪法和四项基本原则的;

2.危害国家统一、安全和利益,泄露国家机密的; 3.煽动民族分裂,破坏民族团结的;

4.宣扬色情、淫秽、迷信、暴力或邪教活动,以及其它损害社会公德的活动;

5.未经批准的商业宣传活动、各类讲座、培训班等; 6.法律、法规、校纪、校规禁止的其他内容; 7.其它不符合教室功能的活动。

第二十条 在使用教室过程中,教室使用者应遵守学校相关规定,服从教室管理人员的管理,不得影响其它教室的正常教学活动和学生自习。若有违反,教室管理员有权予以劝导、登记、制止、上报,直至终止其对教室和设备的使用。对不听从劝导的人员,通报相关学院,予以处理;造成设备损坏、丢失的,根据学校有关规定负责赔偿。对于发现问题,没有及时反映的教室管理人员,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一条 教室管理部门应根据学生学习实际,正常教学之外开放部分普通教室为自习室,并做好自习教室地点与时间的公布工作。教室开放期间应采取“逐间逐层”动态开放的原则,既保证学生的自习需要,又做到节约资源。一般开放时间为每天早上7:00至晚上10:00,节假日(含双休日)以及寒暑假期间教室的开放时 间根据需要另行安排,临近考试期间开放部分教室为通宵自习室。专用教室要根据课程表按时开门、锁门。

第二十二条 学校重大考试和工作安排时,全校所有教室的使用按教务处的通知处理,已借出使用的教室也应服从安排,自行暂停或延后活动。期末考试期间,教室作为考场,原则上不予借用。

第二十三条 专用教室上课的教师,必须事先参加专用教室设备的使用方法培训,经考核合格,或经学院认定合格后方可使用。未参加培训的教师,不得在专用教室开课。使用人员应遵守以下职责:

1.需要使用设备的人员,课前必须先熟悉相应教室的情况,熟练掌握相关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因违反规定,造成设施设备损坏、丢失的,由使用人和使用单位负责赔偿;

2.使用人员课前到教室管理员处领取设备控制台钥匙和有关配件,并做好登记;

3.严格遵守设备的操作规程,严禁违规使用。使用过程中发现设备故障时,应及时向管理部门报修,不得擅自调试、维修;

4.上课期间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教育学生爱护教室财物、保持教室卫生,禁止学生动用非使用设备;

5.使用结束后应认真整理讲台(控制台),关闭设备电源,锁好设备控制台(盒),填写设备使用记录,交回领取的物品,反馈设备使用情况;

6.经学院批准停课、调课时,由教师书面通知教室管理员,以便及时关闭设备和门窗,保证财产安全。教师未履行告知义务而导致财产损失的,由教师承担责任。

第二十四条 教室借用完毕应及时通知教室管理人员,并归还所借用的移动设备。对没有及时通知教室管理员和归还设备,造成设备损坏、丢失的,由相关学院(单位)按学校有关规定负责赔偿; 对不履行赔偿义务的将终止其今后教室与设备的使用。

第二十五条 专用教室的计算机已安装了常用软件,若上课的教师需使用其它教学软件时,填写《兰州城市学院专用教室软件安装申请表》,在开学前一周向管理部门申请安装,教师不得擅自更改设臵、安装卸载系统和操作软件。

第二十六条 任课教师是专用教室使用和管理的主体,课前应监督学生,不要让学生乱动教学设备,课后应督促学生将座椅及其它外周设备等归位,有学生机的让学生按操作规程切断所开启的全部电源,并填写使用记录本,关好门窗,在学生全部离开后方可离开。

第二十七条 在语音教室上课时,开课前应编制好学生座位表,并分发到任课班级。上课时至少应提前10分到达,并作好教学准备。

第二十八条 在语音教室上课时,上课前任课教师应指导学生检查学生机的状态,发现设备故障时,应及时调整学生座位,并在使用记录本上记录故障情况。未经教师许可,学生不得擅自更换座位。

第二十九条 学生除使用指定的座位及设备外,不得动用教室中的其他设备。上课时在教师的指导下操作设备,不得随意按扭计算机或学生机开关、扭动话筒或电线。

第三十条 任课教师必须严格遵守语音教室设备操作规程,严禁在控制计算机上安装和删除程序、文件。设备发生故障时应及时通知管理人员,不得擅自处理。

第三十一条 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应使用正版的或正规翻录的磁带、磁盘、光盘和软件,其它媒体介质及盗版软件一律不得使用。

第三十二条 专用教室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生临时停电,任课教师应立即切断控制台电源开关,有学生机的督促学生关闭座位上所 6 开启的电源, 待重新来电后再按照操作规程打开电源开关,继续使用。

第三十三条 语音教室在课余实行有计划的开放。在开放时间内,学生按照管理人员指定的座位上机,并遵守各项管理规定。

第二十四条 任课教师、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要爱护公物,及时清点物品,严禁将教室内的任何物品带出室外,防止物品丢失。

第三十五条 学生应提前10分钟进入教室,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如遇特殊情况迟到,应自觉到后排就座。

第三十六条 教室是肃静和文明的学习场所,师生员工应自觉爱护公共财物。进入教室的教师和学生应遵守学校有关规定,保持教室内清洁,严禁打闹和大声喧哗;不得在教室吃东西、随地吐痰、吸烟和乱扔垃圾,不得将垃圾遗弃在课桌抽屉;严禁在教室的设备、课桌椅及墙壁上随意刻画、污损。上述行为一经发现,任课教师应令其立即终止,妥善清理恢复正常。如造成损失者由当事者负责修复或赔偿,并视其情节轻重给予一定处罚或相应纪律处分。

第三十七条 师生员工应自觉维护教室的文明环境。严禁在教室及其周围打闹或大声喧哗,不得穿背心或低胸吊带上衣、超短裤(裙)、拖鞋进入教室,严禁赤脚、赤膊进入教室;不得用任何物品抢占座位。

第三十八条 爱护教室设施,不准乱拆乱卸,不得随意把教室内配臵的桌椅和设备搬出教室,不准从窗户或砸门进入教室。如遇风雨要自觉关好门窗。对私取或损坏教室内设施者,除责令其加倍赔偿外,还必须视其情节轻重给予纪律处分。

第三十九条 进入语音教室、录播教室的师生,必须穿戴鞋套,否则,不得进入。

第四十条 专用教室钥匙由管理人员统一管理,未经许可,严禁乱配或转借钥匙。

第四十一条 教室管理部门进行教室及其设施的日常维护,关好教室门窗、电灯,检查教室门窗、黑板、照明、桌椅等设施是否完好,发现损坏及时报修相关部门。

第四十二条 教室内公物如课桌、椅、黑板擦、粉笔等教学用品应当配齐,教室管理员对粉笔、黑板擦等易耗物品应当经常巡查、发放。若不够用时,要及时申请领用。教学物品专供教学使用,严禁将教学物品擅自挪用、借用或盗用。

第四十三条 每栋教学楼设一个教师服务室,做为供教师休息、在学校统一管理的教室内上课的教师课前领用及课后归还教学用品的场地,管理人员为教师提供相应服务并做好各类登记。教师服务室专供上课教师用,学生未经许可不得入内。

第四十四条 教务处于每学期开学前将公用教室课程表送达教师服务室,课表发生异动或临时安排的课程要及时书面通知教室管理员,以便按时开门。

第四十五条 根据专业课教学和公共课教学的工作量及学校统管教室数量,由教务处配备公用教室管理人员,遵守以下职责:

1.根据课表及教室使用计划的安排,至少在上课前二十分钟打开教室门锁;

2.在课前和课后的交接期间,在教师服务室办理多媒体设备钥匙领用、回收手续,并做好多媒体教室使用登记记录;

3.定时巡视教学楼,及时关闭空闲的专用教室,积极做好防火、防盗、防病毒、防事故的有关工作,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下班前应检查确认教室门窗、电源的安全关闭;

4.发现专用教室设备电源未关、控制台未锁时,应及时关闭或上锁并作好记录;

5.负责公用教室的卫生清洁工作,每天进行两至三次清洁,保持洁净的教学环境;

6.必须每天检查教室使用记录,发现教学设备故障或损坏,及时向负责维修的部门报修。

第四十六条 各学院自行管理的教室卫生由各学院负责。

第四十七条 教室内设备的安全由保卫处负责。教室内的教学设备及课桌、椅等物品不得移出教学楼,如确需搬出教学楼必须征得教务处同意,否则,如有教室内物品遗失,由保卫处负责赔偿。

第四十八条 教室的土木水电暧及桌椅、门窗、玻璃等设施由后勤管理处进行维修和补充。

第四十九条 专用教室的教学设备仪器由国有资产管理处进行维修及维护,软件系统及技术问题由信息中心和传媒学院进行维护解决。

第五十条 管理部门严格执行本办法并做到经常督促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对违反上述规定者有权进行批评教育,对不接受批评教育者由学校进行处理。管理人员如未尽其职,必追究其责任,并视其情节给予纪律处分和扣发工资。

第五十一条 各教室管理人员,应将各教室使用登记本定期上交并将教室使用情况统计汇总到教室管理部门。

第五十二条 学校给教室管理部门划拨一定的经费,用于教室内易耗物品、清洁用品及一般性维护等费用。

第五十三条 各部门职责

(一)教务处职责

1.负责全校各类公共教学资源的宏观管理及共用教室的具体管理;

2.负责本、专科学生排课工作并发布排课信息; 3.根据教学需求提出各类专用教室的建设计划; 4.制定公共教学资源的管理制度;

5.负责协调解决公共教学资源管理使用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6.负责部分公共教学资源开放服务的管理; 7.学校统一管理的公用教室卫生及室内易耗物品(黑板擦、粉笔、白板笔、电子教鞭等)的补给;

8.根据教学课程要求,安装、调试、维护公用教室相关应用软件。

(二)国资处职责

1.负责专用教室内仪器设备的维护(设备防潮、防尘、防病毒等)和维修,确保仪器设备正常运行;

2.每学期开课前作好设备的全面保养、维护,确保设备正常工作,并作好有关记录;

3.每周定时检查每个专用教室的所有设备,调整设备状态,并从管理员处查看、汇总专用教室设备使用登记表;

4.负责任课教师设备使用技能的培训工作。(三)后勤管理处职责

1.负责配臵排课所需教室内基本设施,界定、调配办公用房使用的性质及用途;

2.负责除仪器设备以外各类教室设施(房屋、水、电、暖、桌椅、门窗玻璃、窗帘等)维护和维修;

3.负责各类教室基础信息(面积、座位数等)的统计工作; 4.负责教师服务室的服务工作;

5.负责对学生进行爱护设施设备的教育和安全教育。(四)保卫处职责

负责教学楼及各教室内设施设备的安全工作,制定各类教室安全管理制度,做好安全保卫工作。

第三章 教学调频电台的管理

第五十四条 教学电台主要供校内语音教学以及语音考试使用,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无线电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第五十五条 教学电台由教务处负责审核播放内容及安排播出计划,开课或需播放资料的学院负责提供播出内容和介质资料及学生收听信息反馈,传媒学院负责日常的播出、设备维护和使用人员的技术培训。

第五十六条 开课学院应按时提供节目源,认真审查播出内容,保证播出内容质量和健康。电台工作人员播出时,应认真校对播出内容、填写播出记录,不得播放无计划的素材。

第五十七条 电台工作人员对播控设备及电台播出安全负有全部责任,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电台播控室,并按时锁好电台播控室的门窗,注意防火、防盗,确保设备安全。

第五十八条 电台工作人员应保持电台播控室的整洁和卫生,每天定时清理工作间,整理播出的节目带,并做好设备的保养和维护。

第五十九条 维修技术人员应定期对电台进行技术保养,及时处理电台故障,确保电台正常工作,对于无法解决的问题必须立即报告。

第六十条 语音教学播出计划按课程教学安排管理,因故造成播音延误的,按教学责任事故处理。

第四章 附则

第六十一条 本管理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篇6:城市管理学教学大纲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析 作者:招晓菊 彭燕

来源:《职业·中旬》2011年第11期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面向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服务于深圳,在教学改革方面以学校特色为基础,依托企业进行了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

一、明确培养目标,突出高职特色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高职教育中,始终坚持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信息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而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应用性、综合性较强的行业。因此,学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既要体现学校特色,又要符合行业要求。在进行专业论证和定位时,通过深入的学习、调查和研究,确立本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为地铁车站的站务岗(包括行车值班员、客运值班员、售票员、厅巡四种岗位),从事地铁站务、票务及客运组织服务几个方面的工作。又进一步依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就业为目标,技能为导向”的实施方针,确定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行车组织、票务组织、客运组织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熟悉城市轨道交通法律常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和沟通意识,以及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适应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高技能人才,并以“适度理论知识,突出实践应用能力”的思路来设计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培养方案。

二、改革教学内容,构建突出岗位就业目标的课程体系

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学院坚持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办学理念,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改革始终围绕学生的职业岗位定位和职业能力进行,使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和职业岗位定位无缝结合,课程目标直接与就业目标挂钩,以实现学生就业的目标。

在初期,通过多次的调查研究发现,高职铁路运输管理方面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不适合深圳城轨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因此进行了大胆的调整。

以校企合作为基础,邀请企业对口部门领导、专家及一线技术骨干与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成课程体系开发小组。课程体系开发小组依据规范的流程开发课程体系。首先将专业定位为培养深圳地铁车站一线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其次将就业岗位定位为地铁车站的四种岗位:行车值班员、客运值班员、售票员、厅巡;然后具体分析四种岗位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并根据对应岗位的能力要求,分解出支撑能力要求的知识技能模块,如不同情况行车组织、列车运行调整、客流预测与分析、突发事件处理原则与方法、AFC设备的操作与管理、票务报表与台账、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等;最后通过整合、重组,将相近知识技能模块(或知识点)整合到一起组成一门课程,从而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目前根据地铁车站职业岗位核心能力要求,结合地区行业特色,校企共同建设并不断完善了《票务组织》《行车

组织》《客运组织》《安全管理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专业课程,增加了《票务组织实训》《行车组织实训》《客运组织实训》等专项集中实践环节,实现了理论紧密联系实践,突出岗位就业目标,做到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职能要求无缝衔接,很好地保障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

三、积极发挥校企合作的资源优势,实施“2+1”教学模式改革

教学模式的改革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核心,以教学考核内容和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把教学模式的目标作为课程设计的标准与出发点。目前,学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行“2+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学习时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以课堂学习为主并完成相关实训;第二阶段增加实践时间,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现场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培养操作技能并进行顶岗实习。即第1、2学期进行基础知识学习和相关实训;第3、4学期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实训;第5、6学期进行毕业论文撰写和顶岗实习。

为了培养动手能力强、适应企业一线环境的高技能人才,学院和企业合作制定适应“2+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要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坚持校内教学环境与企业环境相结合,充分发挥企业的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相应专业核心理论课程学习后(主要从第二个学期开始),以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为原则,与企业共同制定方案开展了各项综合技能训练,使学生达到专业领域职业岗位基本技能和能力要求。

四、依托企业,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是学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硬件,直接影响教学工作、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在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学院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依托企业,合作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设备先进齐全,实习实训环节精心设计安排,在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专业素质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完成各项综合技能训练及顶岗实习。实习实训的内容、项目是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专业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在开展的各项实训中,积极发挥校外实训基地的资源优势,努力加强虚拟和仿真实训功能建设,推行了地铁列车驾驶虚拟仿真、BOM机操作虚拟仿真和LOW操作虚拟仿真等实训项目,充分体现学院“信息化”的教学资源和手段特色。第二,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在顶岗实训中,在岗位业务、技术方面有企业的专职人员指导,真正做到教学内容与实习、实训内容的衔接、扩展,在提高学生岗位职业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与企业生产融合的深度。

第三,实习实训当中执行规范的职业标准,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真刀真枪地进行职业规范化训练。通过实习实训,学生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培养了职业技能,同时还进一步了解了企业文化、岗位职责、管理体制、运营运作等方面的详细情况,这为学生毕业后走出校门适应企业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保证了学生毕业就能上岗、上岗就能独立工作。

五、依据职业资格标准,校企共建专业教材

教材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核心因素之一,是实现高质量教学的基本保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高职教育发展历史还比较短,高职类的专业教材比较少。因此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学院在不断完善以就业为导向课程体系的同时,与城轨企业深入合作,组织校内外专家、专业教师和企业一线管理人员共同开发编写了校本教材。教材的编写以职业资格标准与要求为依据,以职业岗位需要为导向,力求突出高职特色,强化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准。目前,已经完成五部校本教材的编写,其中有三部正式出版。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作为一门新开设的专业,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积极主动进行教学改革,努力办出高职特色。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路,强调岗位能力的培养,构建的课程体系岗位针对性强,且具鲜明的订单培养特色,很好地解决了专业教学的职业针对性和学生就业问题,有效地面向企业、服务深圳。目前,已毕业的学生因专业技能水平过硬、综合素质较高、表现突出,受到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一些毕业生已从众多院校毕业生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城轨企业未来的骨干力量,这充分体现、肯定了学院的办学效益和特色。

由于高职教育发展的历史不长,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在专业教学和实践中仍需面对很多问题,如信息化教学资源与平台的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等问题,都需要继续进行实践和探索。

[项目来源]:广西新世纪教改工程项目《基于工作过程高职交通运输类“2+1”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 2009C136)启动项目。

(作者单位:招晓菊,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下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