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推法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朱陟)

2024-04-21

倒推法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朱陟)(精选2篇)

篇1:倒推法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朱陟)

《解决问题的策略-倒退法》教学设计的个人反思

铜陵市金昌小学

朱陟

通过这次“教学设计”,我对自己平时的教学活动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反思,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彻底的反思。就这次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倒退法》的教学设计,我和其他老师的探讨,论证,最后完成,下面我就本次的教学设计反思叙述如下:

1、进一步的润色教学目标和问题情境,使得问题情境更合理。创设情景是一节课的开场白,“万事开头难”,情景创设的恰如其分,那么这节课的学生就被激活了,我想我们本来的开门见山,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工具创设一定的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引入主题(倒退的方法),提出问题,过度自然。

2、在教法上更注重以直观的演示把抽象的倒退逻辑展示给学生,体现多媒体在教学中的突出地位。探索研究,解决问题是一堂课的高潮部分,也是实现目标的具体操作过程。例1的一次还原,例2的多步还原,我们都是结合媒体的动态演示进行的。

3、教学环节更清晰、明了。我把原来教学设计的三个部分变成四个部分。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每一个部分又分为若干层,这是在对每一教学过程的目的、意义,再认识的基础上做的改变。改变后,过程目标更清楚,课的结构更合理。我想精彩的教学细节不仅可以使教学过程具体、丰富而充实,而且可以使教学过程充满诗意和灵动,迸发智慧和创造。如巩固练习掌握方法部分,我分为小试身手和拓展深化,补充了部分既联系生活又富有趣味性的练习。

4、在总结拓展时,运用多媒体展示李白喝酒的故事,让学生通过读一读、说一说,增强对数学文化的深入认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这些凝聚着智慧的数学研究史料,我们不仅可以欣赏,更使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素材、发挥其数学的文化价值。

以上是我个人对这节课的反思。

篇2:倒推法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朱陟)

铜陵市金昌小学

朱陟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9~60页的例

1、“试一试”“练一练”,以及练习十第1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教学重点

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教学过程

一、体会周期现象 1.初步感知。

谈话:昨天五(1)班同学在文体活动课上做了一个游戏:穿珠子比赛。老师从中选择三串珠子,想看吗?(出示三串不同颜色有规律排放的珠子,图略。)

提问:好看吗?仔细看一看,有什么样的规律?(板书:规律)学生可能这样回答:一个红珠和一个黄珠间隔排列;两个红珠夹着一个黄珠„„

引导:我们可以把几个珠子看作一组照这样依次往下排呢? 明确:第一串以“红黄”两个为一组依次往下排列,第二串以“红蓝黄”三个为一组依次往下排列,第三串以“蓝蓝红红”四个为一组依次往下排列。

2.提出问题。

谈话:刚才,同学们很快找到了三串珠子排列的规律,(板书:找)非常好。看到这样有规律排列的珠子,你想研究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这样回答:想研究第200颗是什么颜色?想研究第一串珠子中有几颗红珠?……

(根据情况加以肯定)

谈话:我也想提一个问题,行吗?照这样穿下去,第17颗珠子是什么颜色?

[说明:学生的学习兴趣经常源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教师“引导者”作用的体现之一。这一段教学,利用学生熟悉的、喜欢的现实材料,让他们感受现象中存在规律,把学习心向凝聚到发现规律上来。

发现规律需要逐一研究各个客观事物的特点,还要概括一类现象共同的本质特征。引导学生展开数学思考是教师“引导者”作用的又一体现。在教学中,抓住“把几个珠子看成一组”这一关键问题,引导学生经历由表及里、从富有个性到具有共性的认识过程。]

二、发现周期规律

1.独立思考(出示第一串珠子)。启发:第17颗珠子是什么颜色?你有什么办法来解决?动动脑,动动笔吧。

2.小组交流。谈话: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的?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一人介绍,其他三人做评委,看他的方法究竟行不行?

3.全班交流。

提问:谁来告诉大家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学生中可能会出现:

(1)●○●○●○●○●○●○●○●○●→红

(2)奇数为红珠,偶数为黄珠,17是奇数→红(3)17÷2 = 8(组)……1(个)→红 交流时重点理解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提问:谁能讲讲算式中的四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余数“1”表示的是第9组珠子中的第一个。)

4.解决第二、三串珠子里的问题。

谈话:刚才大家想出了不同的方法解决了第一串珠子里的问题,这几种方法都很好。那么第二串、第三串珠子中,第17颗珠子分别是什么颜色呢?用你喜欢的方法试试看。

估计大多数学生会采用计算的方法: 17÷3 = 5(组)……2(个)→蓝 17÷4 = 4(组)……1(个)→蓝

引导:采用计算的方法的人举手。为什么不用刚才的第一种或第二种方法呢?

5.小结。

引导学生交流下列三个问题。

(1)这三题都是求第17颗珠子的颜色,为什么第1题除以2,第2题除以3,第3题除以4呢?

(2)你怎么知道第1题是红色,第2题、第3题是蓝色的呢?(3)要算出某一颗珠子是什么颜色?关键是找准什么?然后看什么来确定?

[说明: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由于各人的思维习惯、认知策略以及选择的学习活动不同,因而班集体内必然会呈现多样的方法。教学应该尊重学生提出的每一种方法,还要适度优化方法。

解决第一串珠子的问题,学生分别使用了画图、用奇数与偶数推理、用除法计算等多种方法。教学把精力放在解释除法算式的具体含义上,让学生体会这种方法的数学化程度高,适用面宽,从而在解决第二、三串珠子的问题时,自觉使用除法,达到优化方法的目的。]

三、运用周期规律

1.出示例题中彩旗、彩灯、盆花画面。

谈适:每逢过节,一些单位都喜欢用彩旗、彩灯、盆花来装扮,一起来看这幅图。漂亮吗?彩旗、彩灯、盆花的排列有规律吗?每组图中排在第21个的是什么?用计算的方法算算看。

学生自主解决,并组织交流。(1)21÷4 = 5(组)……1(面)→红旗(2)21÷3 = 7(组)→绿灯(3)21÷2 = 10(组)……1(盆)→蓝花

提问:第(2)题没有余数,你怎么知道是绿灯的?

追问:像这样的题目,有余数的怎样看?没有余数的又怎样看? 谈话:那现在我来说余数,你来抢答是什么,好吗?

师生共同活动。(第1题彩旗,余2、3;第2题彩灯:余1;第3题盆花:没有余数)

2.谈话:我发现你们学数学很有灵感,想不想再来检测一下自己?(出示“练一练”第3题)

提问:你能画出每组的第32个图形是什么吗? 3.当回设计师。

谈话:你也能设计像这样有规律的图形吗?试试看,再算出第32个图形是什么。

学生活动,并与同桌交流。小结:你觉得像这样有规律排列的物体怎样知道第几个是什么? 4.拓展练习。

谈话:小军还在穿珠子呢!一起来看,他用红、黄两种珠子,按这样的顺序穿的。(黄、黄、红)

结合情境引导学生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第18颗珠子是什么颜色?(2)还是3颗为一组,为确保第18颗是红色,还可以怎样穿?你是怎么知道的?

(3)还是3颗为一组,确保第22颗是红色,可以怎样穿?你又是怎样知道的?

[说明:在变式或开放的问题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周期规律,是本课的一个亮点。判断第21盏灯的颜色,把根据余数作判断的经验迁移到没有余数的情况;设计的穿红、黄珠子的拓展练习,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 5.联系生活实际举例。

提问:其实生活中像这样有规律的事情太多了,你能举例吗? 提问:你们对十二生肖有了解吗?说说看。(1)你今年几岁?属什么?今年多少岁的人跟你是同一属相?(2)小明今年11岁,属牛,他妈妈也属牛,他妈妈今年多大?

四、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有收获吗?有疑问吗? 设疑:还是继续来看穿珠子吧:(出示画面)小红穿的60颗珠子中,有几颗红珠,几颗蓝珠呢?课后去研究。

上一篇:书里有个“我”作文下一篇:说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