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数学课堂练习优化设计的有效策略研究阶段计划

2024-05-08

小学低段数学课堂练习优化设计的有效策略研究阶段计划(共14篇)

篇1:小学低段数学课堂练习优化设计的有效策略研究阶段计划

我们以为课堂练习是学生学习,教师学习,教学相长的进程。通过课堂练习,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用于具体实践,举一反三。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可以把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有效的反思自己的教学。下面我就本课题的研究谈一下自己的体会。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目前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确切有了很大改变,但其中存在的题目也很多,比如在数学练习活动设计上依然老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操纵。成绩主导,多练多算使学天生为做题机器。练习模式单一化,毫无新鲜感可言,这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基于对练习重要性的熟悉和练习现状的分析和反思,急需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练习的改革之路,旨在通过研究确立效力意识,从现状动身,从有效入手,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提质。研究中我通过深入揣摩教材练习的编排意图,领会练习的内涵基础,掌控数学教材中丰富的练习活动资源,渗透活动意识,转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有趣,变封闭为开放,积极探索设计出既考虑学生学习基础、能力的差异,又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均发展需要的练习活动内容。总言之有以下成效:

1、全体参与并突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个学生发展修建良好的环境,提供有效的途径。突出重点即夸大针对性,针对性是指练习要根据不同内容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现实状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还要留意前后知识的联系,要留意对后继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使学生通过练习有所进步,从而真正地实现练在关键。

2、趣味性和生活性: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没有爱好的地方就没有聪明和灵感。在练习中,结合学生已有知识设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习题,让学生能感遭到数学的趣味性,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样有助于进步数学学习的爱好、思惟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练习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亲身感遭到数学题目就在我们身边,熟悉现实中的生活题目与数学题目之间的联系,从而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的意识及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题目的能力。

3、层次性和开放性:层次性原则包括两个意思,首先从学生方面来考虑,练习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既要关注落后生和中等生,同时又要关注优秀的学生,让学困生吃饱,让优生吃好,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其次从知识系统上来考虑,练习必须要依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规律逐渐加大难度。开放性即练习不论是在内容的选取还是情势的显现,都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自主创新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思惟的广阔性和灵活性。在研究中也存在了一些题目:实验中,教师精心设计练习活动,练习活动题做到百里挑一,但是在实践练习操纵中,对约占33%的学生不能做到举一反三,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有效,对一部份学生来讲练习量偏大,练习量的控制掌控不够精确。这就要求课题组成员能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满足于现状,锐意进取,大胆创新,积极投身课题实践,善于思考,鼓励发现题目、解决题目,能在初步研究成果上,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深入课题实验,继续努力探索一种操纵性强、适应面广、能大面积进步教学质量的课堂练习有效实践模式。

篇2:小学低段数学课堂练习优化设计的有效策略研究阶段计划

一、勤于收集实践资料

符合教学规律的经验必定要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同时教学实践资料也是提炼教学经验的基础。在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记录,对研究作、验证、提炼,概括有关现象,才能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在日常实践中和平时研讨活动中,我校都很善于收集第一手的资料,以及汲取他人优秀的经验,为提炼经验成果准备大量直接经验素材和间接经验素材。在日常中,认真设计课堂练习,对后记深入反思;积极参加每一次的研讨活动,认真撰写听评课笔记,每人都有着2至3本的听课笔记;深入反思研讨的数学课例,都在深入研讨的基础上撰写了案例;认真学习数学专题讲座,例如参加林兴校长讲座《例谈心理效应在课堂练习设计中的应用》,并详细记录;等等。我校组成员都很重视实践资料的收集,在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行动研究法,对个案的深入思考,在对比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反思其中所蕴含的规律.二、精心提炼实践经验

实践经验要经过提炼,使之符合于教学规律,上升到教学理论高度,才能更好地指导于今后的工作。研究的每一步成果乃至最终成果的展示,无疑只凭一大堆乱七八糟的过程性材料是不实际的,我们将这些成堆的材料浓缩成“阶段性小结或、阶段性研究、个案分析、终结性研究”等形式,这些过程性材料的撰写,既借鉴和继承别人的经验,又结合自己的研究发展创新,提出自己独有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使其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实用性和推广性。我校数学“提高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研究”经过深入研究,在广泛探讨的基础上初步探索出:提高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五字法则”、“八字策略”、“八个标准”、“十个原则”:A有效练习设计,力求“真·精·趣·新·活”:从实际情况出发,务实求真;从落实四基着眼,少而精练;为调动参与着想,生动有趣;以“新”吸引思考,独特创新;为提升思维助力,灵活多变;B有效练习的设计内容——突出主体,提高实效:基本练习,突出实效性;综合训练,突出灵活性;扩展创新,体现发展性。C有效练习设计“十个原则”: 科学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层次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多样性原则;灵活性原则;体验性原则;自主性原则。D有效练习的标准:重点突出,具有基础性;突破难点,具有针对性;纵横联系,具有综合性;激活思维,具有开放性;循序渐进,具有层次性;扩展延伸,具有应用性;动手实践,具有发展性;新颖有趣,具有激励性。随着研究成果的提炼,组的科研素质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提高了水平和科研水平,提升了意识和水平,不断改善行为。更注重数学练习的设计,更注重数学活动内涵的挖掘,让充分地体验和探索,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得到较大的拓展,让学得经松,学得愉快。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都有了提高,逐渐向“学习型”和“研究型”转变。

三、分类整理条目清晰

研究促进了的专业化成长,通过实验和深入研究,我校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渐渐地养成了勤学习、勤实践、勤反思、勤的习惯,能力和科研能力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的数学课堂练习的正确率明显提高。随着数学研究的逐步深入,我们做好平常实践的点滴积累与反思,在不断推敲研讨中,提升对课堂练习有效性研究的理性认识,不断丰富内涵,经验提炼成果。我们将对研究成果进行分门别类整理,更好地为今后的数学所借鉴,我们从理论性成果和应用型成果两个方面进行整理。

1.理论性成果:提高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研究的优秀设计、案例与反思、、研究等。林兴校长《让课堂练习在多重转变中精彩生成》发表《新》CN刊物,研究成果讲座《例谈心理效应在数学课堂练习设计中的应用》在县级好到好评;郑木木《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练习课》在连江县岗位培训、泉州实验进行课例展示,受到好评;谢仍旺老师《年月日》在连江县开放日活动中展示,精彩的练习设计得到好评;邱丹主任论文获市一等奖;吴海燕老师《四个“变奏曲”让计算更鲜活有效》获市三等奖;组成员撰写论文30余篇,案例、反思等30多篇,汇编《成果》一本。

2.应用性成果:提炼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提高练习有效的原则和方法,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有效练习的内容和形式,在日程实践中加以推广,例如提高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五字法则”——真·精·趣·新·活;“八字策略”——突出主体,提高实效:基本练习,突出实效性;综合训练,突出灵活性;扩展创新,体现发展性;“八个标准”——重点突出、突破难点、纵横联系、激活思维、循序渐进、扩展延伸、动手实践、新颖有趣;“十个原则”——科学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层次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多样性原则、灵活性原则、体验性原则、自主性原则。以及撰写实践案例、录制实践光盘、有效课堂练习题汇编等,成为日常实践可以参考的文献资料。

篇3:小学低段数学课堂练习优化设计的有效策略研究阶段计划

首先, 练习设计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向。老师们在做教学设计的时候, 必须要先钻研教材, 明确本课的重、难点。在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了相应的了解后, 再根据教学进程和教育目的要求, 按照循序渐进、从易到难的原则, 进行练习内容的确定, 并对练习的习题进行精心准备和科学设计。对于练什么内容, 解决什么问题, 达到什么程度, 教师均应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通盘考虑。同时应加强对练习方法的指导, 使学生知道应该做什么, 怎么做, 最终要达到怎样的效果。如在教了一些数学概念、数学公式、数学法则之后, 要及时安排巩固性的知识点练习, 之后要进行一般性的练习, 再扩展知识点的范围, 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还要进行综合的练习, 将新知识与以前学的知识进行纵向联系, 促进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网的进一步形成, 培养起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其次, 练习设计要有趣味性、代表性和层次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设计与选择练习的时候可以多选择一些有趣味性的练习, 这样的练习会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如: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下《谁爬得快》一课, 在学生学习了路程、速度与时间关系后, 在对速度的学习中, 笔者设计了让奥运冠军刘翔与一辆家用小汽车跑不同的路程进行速度的比试, 让学生预测他们会谁先到达终点, 并说说自己根据什么得出的预测。由于有了大家喜欢的体育冠军的参与, 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 学习效果非常理想。练习题也要选取那些具有代表性的, 这样才起到举一反三、抛砖引玉的作用。有代表性的练习便于学生知识的巩固和“两基”的掌握。再就是试题的难度一定要安排得适当, 不能让难度太大了, 如果大部分学生在思维能力上承受不了的话, 将会直接影响后续教学的进行, 也不利于学生的思维扩展。采取多层次的练习, 可以有效巩固学生学习的知识, 还能促进学习技能的转化, 实现数学教学的目的:传授知识———智力开发———能力培养。对于习题的设计, 要根据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实际出题, 要针对学生的认知效果的不同进行层次不同、要求不同的练习题。还要以大部分学生掌握的水平出发, 教者选择一些“必做”的习题、自选的有难度的习题, 让好、中、差的学生在习题练习上都能各取所需、各有所获。

第三, 练习设计要合理安排题量和时长。数学练习的题量, 要根据每一个阶段的教学内容的要求, 以及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来确定, 要能保证基础知识能被学生牢牢掌握, 又要让学生掌握一些知识扩展点。特别注意的是要减负, 不要机械地重复练习, 否则会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降低。所以练习设计也要注意学生的心理, 创设情景, 提高学习的兴趣。现在教材中的练习都非常具有趣味性, 大部分都是围绕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 或者是和与他们一起长大的朋友“跳跳、淘气”等一起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

第四, 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和灵活性。过去, 有些教师为了追求成绩, 为了让学生学会知识, 采取“题海战术”, 即采用大量的练习来进行训练, 其结果并不是因为练得多就效果好。课堂练习要讲究技巧, 盲目地练是低效的, 练习要有针对性, 练习的巧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并不否决机械练习的作用, 往往有时需要针对某个新知识做巩固理解时就需要用机械训练。如: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下《精打细算》一课主要是小数除法的训练。在对竖式进行训练时就可以采用这种反复的、机械性的训练方式对知识进行巩固与掌握。而对于那些易混淆的内容, 要引导学生加以辨析。针对教学中易出错、易混淆的概念,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对比的练习方法来认识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 通过对比练习, 让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异、同之处, 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区别和理解。练习的设计要能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 既要面向全体学生, 又要加强分类指导, 无论是习题的份量, 难度的大小及练习时间的长短, 教师都应根据学生的实际, 既要照顾大多数学生, 又要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

现代教学论认为, 数学教学的主要特征, 就是将教学过程变为引发学生练的过程, 每堂数学课教学任务都是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来实现, 所以数学课堂练习的优化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 只有通过研究, 改变传统的练习观, 从“有效”入手, 才能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提质”。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入, 通过一些外出的听、评课学习, 与同事之间的交流, 笔者深刻感受到教师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自主探索精神、同伴间的相互交流, 注重了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篇4:小学低段数学课堂练习优化设计的有效策略研究阶段计划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设计;策略研究

一、小學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研究与分析

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革新,各个小学学校都展开了相应的创新教学模式,教师更加注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新观念,也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学习发展。而对于教学而言,课堂教学是整体教学活动中的关键部分,做好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联系的设计策略研究,不但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可以真正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有效联系的设计策略研究应用

教师不但要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要在课堂上通过有效联系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有良好的引导,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师通过合理设计进行数学教学,更能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将抽象概念转换为丰富的动态信息图。教学活动是连接学生思维的良好桥梁,让学生动手操作可以不断刺激学生的脑细胞,使得学生能够自己发现数字与数字之间的差距和联系,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例如,可以让学生通过拨计数器珠子,从而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中发现数字之间的微妙关系,还有通过设计相联系的数学活动,也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感知能力,教师要努力掌握好课堂节奏,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适当的教学活动,要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发展,使得教学课堂得以高效化。

参考文献:

[1]潘为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讨[J].新课程:小学, 2010(9).

[2]丁燕倩.在课堂中让练习设计放光彩[J].学苑教育,2011(11).

篇5:小学低段数学课堂练习优化设计的有效策略研究阶段计划

课题的提出:

目前,随着新一轮课改的实施,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已形成了“以学生为本”的局面,课堂教学气氛浓烈。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小学数学的练习设计也应与教学相互相成,要在练习设计的目的、形式、容量等方面下功夫。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很多问题。归纳来看,目前小学数学练习设计存在不足之处包括:对数学练习设计的目的不明确,缺乏练习的针对性;对数学练习设计的形式单一,缺乏练习的层次性;对数学练习设计的容量大,缺乏练习的变化性。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应如何科学的、规范的、有效的进行数学练习设计,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我们应担当起义不容辞的责任。

研究目标:

1.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课堂练习设计的策略,强化教师“预设”意识,促成学生“生成”的达成,提高教师有效教学的策略,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2.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合理的练习结构和学生喜欢的课堂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进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3.利用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数学知识的逻辑化和数学应用的三个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因素,全面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辩证思维和形式思维等,优化思维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研究内容:

1.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的原则。

2.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的内容和形式。

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中教师的作用。

4.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中学生的情感体验。

研究策略:

1、利用每月一次的课题组活动,认真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理论知识,理论指导实践,不断提高实验人员的科研理论水平,并定期写好个人心得体会。

2、认真组织上研究课题课,沟通探讨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3、定期做阶段性总结,反思。

4、精心备课,注重观课议课。

课题研究教师在备课、听课、议课、课后反思四个方面来研究有效练习,备课中着重体现如何设计有效练习,有哪些有效练习题。起到什么效果?观课时着重听这位教师是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练习的,单周写出练习题的设计及练习方法;议课也围绕此课题讨论有效练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否合适,所产生的效果如何来进行评议,并针对“如何设计有效练习?”这一问题进行研讨,确实把这一课题落实到实处。课后反思体现出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练习使学生掌握了什么知识,起到什么作用,收到哪些效果,双周写反思。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有效练习研究计划

李广梅

篇6:小学低段数学课堂练习优化设计的有效策略研究阶段计划

研究开题报告

数学科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随着新课改的层层深入,这种理念已渗透到了教育教学的各个层面,当然也渗透到每节数学练习课堂中。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训练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掌握教学情况,进行反馈调节的重要措施。优化练习课堂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举措;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让数学练习课散发新课程的气息,是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们应该共同思考的问题。

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任何年龄的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我校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使得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知识的能力差距很大。然而,我校小学数学练习课的教学必然显得死板、机械、沉闷,阻碍了学生思维发展和能力的培养。“脚踏西瓜皮,练到哪里算哪里”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得不到主动的发展;也没有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这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更不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鉴于此,我们提出了“提高小学数学练习课堂有效性策略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正是探索如何使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形成必要技能技巧的要求并给予切实指导的研究,也是为好落实和实施《数学课程标准》,推动我校小学数学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我校教师和学生的整体素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目标及内容

1、研究提高小学数学练习课堂中的练习设计有效性的策略:强化教师“预设”意识,促进学生“生成”达成,提高教师有效练习教学的策略,使学生更快速、更深刻地巩固知识,更熟练技能,同时更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研究内容:(1)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的原则。

(2)探讨不同类型的数学课型的练习设计策略研究。

2、建构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合理的练习结构和学生喜欢的课堂练习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进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研究内容: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的内容和形式。

3、探索提高小学数学练习课课堂有效性的策略研究与学生发展的关系:利用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数学知识的逻辑化和数学应用的三个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因素,全面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辩证思维和形式思维等,优化思维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对练习课的精心设计、合理布置作业,能使学生巩固、内化学得的知识技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研究内容: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中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用行动研究和问卷法为主,同时在研究中还辅之以抽样法、观察法、数学法,确保本课题得以高效地实施。

1、抽样法: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按一定的方式从各个年级中选取两个班做样本,对其进行调查研究,然后将这一部分调查研究的结果推论到总体上去,从而得出总的结论。为课题的研究作一个全面了解。

2、问卷法: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设计一套问卷,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而收集资料。在实施阶段之前和实施阶段之后各设计一套问卷,为课题的研究和实验提供有效的数据。

3、观察法:根据研究课题,有选择地针对学困生课堂练习的各种情况,采取研究者或凭自己的感官,并借助于其他摄像、照片等,注视课题研究的现象,探寻课题研究的本质的方法。

4、数学法:运用数学方法进行综合,找出一些课题研究在数量上的相对稳定的关系。及时总结、修改、不断完善,力争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的理论。

(二)研究进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3月至2011年8月)

(1)制定课题方案与申报工作。对课题进行论证,进一步修正、补充、完善。

(2)成立课题小组,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做好成员分工。

(3)建立学习交流信息的制度,组织学习理论,收集有关文献资料。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年9月至2014年3月)

(1)确定发展目标。培训参与研究的人员,边研究边积累资料,定时交流研讨,做好阶段小结。

(2)通过和实验教师的共同研究,撰写实验方案。

(3)前测,调查问卷

(一)。

(4)开展评价活动、验证实验方案。

(5)注意资料收集归档。

(6)后测,调查问卷

(二)。

(7)积累实验案例,分析实验效果。

(8)初步评选优秀案例及论文。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4年6月至2014年8月)

(1)按计划完成实验任务。

(2)分析研究过程,整理研究资料。

(3)指导参与课题的教师进行实验数据资料整理分析,撰写研究研究报告及相关教学论文,优秀研究案例等,总结研究成果。

四、预期成果及推广应用

(一)文本成果

1、研究报告:开题报告(研究背景及目标、研究内容与方法);阶段性报告(研究过程及成果);结题报告(研究结论及观点、存在问题及今后方向)。

2、形成具有针对性的提高练习课有效性的《东怡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精编》;

3、形成提高练习课有效性的相关研究论文《东怡小学数学论文集》;

4、形成提高练习课有效性的《东怡小学数学练习课优秀课例》、《东怡小学练习课案例分析》;

5、进行提高练习课有效性的教后探讨与总结并作文字记录。

(二)非文本成果

通过本课题研究,对学生来说,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实践性、自主性,以及创造性思维的积极发挥,减低学生练习时的疲态,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分析、综合、猜想、证明、概括、判断、推理等过程的练习活动,让学生在练习中尽情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体验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以发展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对教师而言,探讨出“有效练习的途径”,对传统的“练习观”进行反思,确立效率意识,从现状出发,从“有效”入手,反思当前哪些练习是有效的,哪些练习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提质”,全面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三)推广应用

1、探索并形成我校小学数学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练习课堂的有效性策略,形成若干设计模式及具体操作方法,切实提高教师练习课堂教学的设计能力、更加有效地发挥数学练习在使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形成必要技能技巧方面的知识能力;

2、通过实验,形成若干系列化的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练习有效性的案例及指导意见,作为教师学习和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参照;

3、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提高数学教学效益和质量;

4、发挥小学数学练习课堂教学有效性练习在评定检测学生数学成绩方面的评价功能,以及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篇7:小学低段数学课堂练习优化设计的有效策略研究阶段计划

1.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课堂练习设计的策略,强化教师“预设”意识,促成学生“生成”的达成,提高教师有效教学的策略,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2.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合理的练习结构和学生喜欢的课堂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进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3.利用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数学知识的逻辑化和数学应用的三个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因素,全面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辩证思维和形式思维等,优化思维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研究内容:

1.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的原则。

2.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的内容和形式。

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中教师的作用。

4.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中学生的情感体验。

课题研究的原则:

1.针对性和层次性原则

2.多样性和趣味性原则

3.拓展性和开放性原则

4.典型性和生活化原则

研究方法及措施:

研究方法:

主要依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规律,采取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查阅法、调查法等。

具体措施:

1、全体参与课题人员经过认真讨论,制定课题计划并做好具体分工:

肖艳峥 课题负责人 负责制定、调整研究计划,实施方案设计,阶段性研究报告,结题研究报告,结题论文汇总和撰写。

王 磊 课题组成员 负责理论学习,方向引导,方法指导,整理各种材料。

王丽萍 课题组成员 负责资料采编与积累,收集整理材料。

王艳利 课题组成员 协助制定研究计划、撰写论文,根据自身优势积极参与有效练习的研究。

2、利用每月一次的课题组活动,认真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理论知识,理论指导实践,不断提高实验人员的科研理论水平,并定期写好个人心得体会。

3、认真组织上研究课题课,沟通探讨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4、定期做阶段性总结,反思。

5、精心备课,注重观课议课:

课题研究教师在备课、听课、议课、课后反思四个方面来研究有效练习,备课中着重体现如何设计有效练习,有哪些有效练习题。起到什么效果?观课时着重听这位教师是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练习的,单周写出练习题的设计及练习方法;议课也围绕此课题讨论有效练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否合适,所产生的效果如何来进行评议,并针对“如何设计有效练习?”这一问题进行研讨,确实把这一课题落实到实处。课后反思体现出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练习使学生掌握了什么知识,起到什么作用,收到哪些效果?双周写反思。

研究成果展示形式:

调查问卷 论文 课例 资料展示

活动安排:

九月份:

(1)制定课题组活动计划。

(2)学习关于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的论文著作,拓宽我们的研究思路,提升课题研究水平。

(3)以练习设计的方法为主开展研究。

(4)参加数学组组织的听课,评课。取人之长,补已之短。

十月份:

(1)学习相关理论资料,在教学中收集相关材料。

(2)及时记下教学中的得失,认真反思,总结经验。

(3)参加数学组组织的听课,评课。取人之长,补已之短。

十一月份:

(1)学习有关有效练习的课堂实录并做好反思。

(2)完成课题研究案例,随笔。

(3)参加数学组组织的听课,评课。取人之长,补已之短。

十二月份:

(1)课题组成员做一节相关数学课并总结、反思。

(2)参加数学组组织的听课,评课。取人之长,补已之短。

元月份:

(1)撰写课题小结,交流小结。

篇8:小学低段数学课堂练习优化设计的有效策略研究阶段计划

一、明确课堂练习的功能

1 .教育功能 。

任何一种教学活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当然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健康的,也可能是消极的,甚至是有害的。数学知识具有应用的广泛性, 结合课堂练习可以向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性,通过课堂练习进一步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 补充与发展、对立与统一、现象与本质。

2.巩固功能。

在数学课中,几乎没有一节课是只讲不练的,就是新授课,上新课前有为学习新知识服务的预备性练习。 新课过程中结合有关内容作单项的、 局部的反馈性练习,新课结束时巩固性基本练习、变式练习,还有提高性对比练习、综合练习,或为后继学习作埋伏性练习, 或为激发兴趣, 满足求知欲的思考性练习等。

3.反馈功能。

课堂练习可以及时反馈学生对知识掌握、形成技能等各种信息,一节课常要安排多次反馈性练习, 以便得到强化,错误得到纠正,及时调控教学进程。 因此,教师要及时把握各种练习的情况,学生完成练习后,他们最关心的是练习的结果是否正确,因此教师要及时点评,给予肯定。

4.发展功能。

通过课堂练习可以使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得到提高,数学思想方法得到锻炼,思维品质得到培养,通过课堂练习可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语言表达能力,促进思维的条理化、概括化,发展学生个性品质和数学才能。

二、掌握课堂练习设计的原则

1 .目的性原则。

课堂练习设计必须符合内容科学,必须符合教学内容所提出的教学要求, 准确把握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必须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客观规律,同时设计的练习要目的明确。

2.层次性原则。

课堂练习设计要由易到难,由基本到复杂,由巩固性练习到发展性练习。 因此, 在设计课堂练习中,教师必须考虑到练习的难度和层次性,必须适合学生现有水平并兼顾到学生的“ 最近发展区”。

3.针对性原则。

课堂练习设计一定要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基础这两个方面去考虑,克服不从客观实际出发,只求练习数量和难度,而应根据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关键、重点、难点去设计练习。

4.多样性原则。

课堂练习设计要注意题型的多样化和练习方式的多样化, 从题型上有填空、 选择 、解答等 ,从方式上 有口述 、动手操作、书面练习,有单项练习也有综合系统练习等。

5.时效性原则。

课堂练习设计要处理好数量和质量的辩证关系, 教师对课堂练习要及时反馈,帮助学生及时发现、纠正错误,调整学习策略来完成学习任务,对错误的问题分析要具体、有针对性,点评要精辟。

三、用“好”、用“活”课本例题、习题

明确有效课堂练习设计的关键是用 “ 好 ”、用“ 活 ”课本例题习题 。 课本的例题 、 习题是教材编写者精选的,有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外延,即其对理解、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和解题策略形成都具有一定典型作用和潜在的价值。

1.对课本的例题要补充思维过程,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由于篇幅的限制,教材编写都是十分精练,仅是完整的解题格式,省略了分析解决问题思维过程,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真正搞懂解题依据是什么知识,用的是什么方法,是怎样形成解题过程的。

2.标新立异、另辟蹊径,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课本中的解法是科学正确的,但并非只有一种。 教师要引导学生标新立异,鼓励学生不迷信书本,积极思考,敢于探索, 敢于创新,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创新热情, 如果学生有了自己新的问题思路, 他会为自己的伟大发现而兴奋不已,产生对数学学习极大热情和愉快成功的体验。

3.用“活”课本例题、习题,培养学生的创新力。

数学习题浩如烟海,如何从“ 题海”中解放出来, 重要的一条就是挖掘例题、习题的潜在内容, 引导学生向更广的范围、 更深层次去联想,纵横引伸,把所学知识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归纳、演变,促进知识融会贯通。

篇9:小学低段数学课堂练习优化设计的有效策略研究阶段计划

关键词:练习设计;教学策略;创新知识;实践能力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注重新授内容的教学,而对于新授之后的练习重视不够,甚至重复练习,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有效的数学练习不但能检查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练习的反馈情况,及时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优化课堂练习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举措。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思维水平。根据多年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我总结了以下几种教学策略。

一、巩固型练习

巩固型练习就是让学生对已经学过的知识加深理解,并牢固掌握而设计的练习,这种练习要有明确的目的,在教学中,主要是通过学生口答、计算、讨论等多种方式完成。新知学习完成后一般都要进行以巩固和反馈为目的的巩固性练习,通过计算、判断、基本应用题、简单图形题等的练习,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学过的知识。而在复习课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条理化的整理,也往往会用归纳知识点、列表总结、对比辨析等方式设计巩固练习,相对新授课的巩固练习,复习课知识内容更加系统化,涉及的知识点也更多。在设计巩固练习时,教师必须注意紧扣教材内容,知识点清晰,形式活泼多样,杜绝大量重复、机械性的练习。

二、迁移型练习

迁移型练习设计是为使学生从旧知识向新知识过渡而设计的。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每一部分都不能独立地存在。教师在教授与旧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新内容时,可以设计一些导入性练习或过程性练习,为学生学习新知识作铺垫。当学生学习新知识遇到困难时,也可以设计一些迁移型的练习,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识提供帮助。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除数是整数的计算方法,因此,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去发现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的就是迁移方法,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三、归纳型练习

归纳型练习就是把相关的不同知识放在一起进行练习,可以采用归纳要点、填表总结等多种形式。在设计综合练习时,教师要准确地把握住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练习设计要有一定的拓展性,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一些公式、定理的推导和巩固过程中的练习;另一类是在学习完一课、一单元后,教师通过归纳练习将相关的知识点整理成一个知识系统,以方便学生理解、记忆。新课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习方式的改变为特征,要求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参与,变学生的学习过程为体验过程。

四、比较型练习

比较型练习主要是针对学生学习中易出错、易混淆的内容进行设计的练习,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区别和理解,可以是两类知识内容的对比,也可以是多类知识内容的对比。

在教学“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带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运算。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新知前有一个心理准备,对四则混合运算的学习活动有一个适应过程,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可以设计两组紧密联系的对比性练习让学生对比、观察,在交流中加深理解所学的知识。如果采用直接导入的形式,那么,教学就会显得平淡、枯燥。通过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可以加强学生基础训练,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因此通过新授课前的一组对比性练习,既可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上有一个心理的适应过程,也可以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通过交流这种形式唤醒他们知识的储备。

五、探究型练习

探究型练习就是在练习设计中注重引入激发学生思维的练习,可以运用在导入或新授知识、巩固新知识等各个环节。在设计探究型练习时,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解决遇到的问题。数学解题不仅仅是得到一个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我们经常遇到有些学生由于对基本概念理解不清或错用数学方法等原因,导致解题过程出现“偏差”,甚至“失败”。教师如果能围绕问题提供相关信息,将有助于学生展开探究的过程。如围绕一个知识点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来理解问题,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分层施教的原则,精心设计练习的内容和形式,把握好练习的度和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柳松芳.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练习优化设计练习[J].小学教学参考,2014.

篇10:小学低段数学课堂练习优化设计的有效策略研究阶段计划

1.你喜欢数学吗?

A.喜欢B.谈不上喜欢与不喜欢C.不喜欢请选择你喜欢数学吗?

2.你有喜欢的数学老师吗?

A.有B.说不出来C.没有请选择你有喜欢的数学老师吗

3.你喜欢哪种类型的授课方式?

A.老师讲,学生听B.由学生小组讨论,老师点拨

C.无

4.你喜欢小组合作讨论吗?

A .喜欢B .还可以C.一般

5.你喜欢老师的授课方式吗?

A.喜欢B.还可以C.一般

6.你在课堂上每次都积极参与讨论吗?

A.是B 有时参与,有时不参与

C .不参与,因为我害怕说错,他们笑话我7.课堂上你对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有什么看法?

A.他真勇敢B.谁让我自己不会呢

6.课堂上你会主动和同学交流吗?

A .会B.不会,我担心说错被他们取笑C.有时会,有时不会

8.你认为学习数学的压力主要来自于?

A.听不懂教师的课B.作业太多C.数学太难了

9.你能承受学习数学的压力吗?

A.能承受B.基本能承受C.不能承受

10.一般情况下,老师布置的数学课堂练习量:

A.适量B.有点多,我跟不上C.很多,我根本做不来

11.你觉得平时课堂上,老师布置的练习

A.与新课知识很相近B.比新课知识难一点C.跟新课一点关系也没有请选择你觉得平时课堂上,老师布置的练习

12.你觉得数学课堂练习的难度?

A.适中B.有点难,跟新课内容不同的C.很难

13.你认为自己练习做不好的原因是?

A.上课不够专注,没听清楚老师讲解B.我很认真听了,但还是不会做

C.大部分我都会做,但有些变化的题目就不会

14.你认为数学练习重要吗?

A.很重要,只有通过练习才能较好掌握数学知识B.不太重要,有一点点练习就可以啦。C.不重要,只要把例题掌握了就可以了。

15.你认为数学课堂练习效率高吗?

篇11:小学低段数学课堂练习优化设计的有效策略研究阶段计划

(2012.10——2013.11)

一、研究目标

1、对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2、理论联系实际,探究出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及优化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

3、加强理论学习,根据研究的框架体系,进行分类开展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解决实践中可能碰到的问题,探索出概念、计算、解决问题、练习课、复习课等有效教学的基本模式。

二、活动安排

(一)2012.10—2012.12

1.对我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并作出分析。

2.继续探讨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及优化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观摩各相关课型的名师课堂实录。

(二)2013.1—2013.9

1.课题组成员设计好一节与自己所研究课型相对应的教案,制作好相应的教学课件,上好与此相应的示范课,同时写好教学反思。

2.利用学校隔周开展的大教研认真参与说课、听课和评课活动。共同商讨有效教学模式中应注意和把握的问题。努力做到科研和教学相结合,相应地提高教学质量。

(三)2013.10—2013.11

课题组成员撰写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模式教学反思、及与各自研究课型相关的论文各一份。

实验小学数学课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组

篇12:小学低段数学课堂练习优化设计的有效策略研究阶段计划

“小学数学练习设计有效性研究”

《小学数学练习设计有效性研究》课题实验计划

一、练习设计有效性研究的提出

数学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新授课还是练习课、复习课都离不开练习。它是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精心设计每堂课的练习,是完成教学任务,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然而,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发现在数学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

1、练习单调,形式单一,以计算训练为主。

2、课堂作业当堂完成少,课后完成多。

3、注重新授作业,忽视复习巩固作业。

4、新授时作业少,复习期间作业多,学生负担重。

5、反复训练多,举一反三少,不注重练习设计,过于强调练习与教材的一致性,课堂练习题大多是一些条件明确,思路单一,结论明确的封闭性习题。

6、书面作业多,其他形式的作业少。基于上述现象,我认为有必要对练习重要性的再认识和对练习现状的重新反思,因此提出了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力图通过研究,改变传统的练习观,从现状出发,从“有效”入手,确立效率意识,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

二、练习设计有效性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探索不同教学内容练习的重难点及练习的多种形式,从而使课堂的练习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2)、改变传统的作业形式,探索多种课外作业的形式,提高作业效率。

(3)、通过实践研究,转变教师、学生的教与学方式,以期形成小学数学练习活动设计的有效策略。

(4)有效教学理论

三、练习有效性研究的实施措施

(一)课内练习有效性的实施措施

数学课堂练习是一堂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深入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培养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促进学生深层次发展的有效途径;所以一节数学课,练习是否有效,将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练习的内容和形式,既要整体考虑练习方式,又要考虑练习的具体内容,把握好练习的度和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在“点”上突破

“点”即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重难点,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内容,从现状出发,根据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使教学过程突出重点,突破学生学习的难点,对重点内容可采用集中性练习,对难点既要抓住关键,又要适当分散。

2、在“巧”上探索

课堂练习要讲究技巧,盲目的练是低效的,练习要有针对性,练习得巧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那些易混淆的内容,要引导学生加以辨析。

3、在“趣”上调控

课堂练习不能只重数量而轻质量,要在“精”和”趣”字上下功夫。如果练习缺乏精心设计,只是重复的,大量的“题海战术”,只能加重学生的负担,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这时教师不能只关注习题的本身,应设计一些新颖的、趣味的,具有挑战性的练习。

4、在“展”上延伸。

在课堂练习中,适当增加一些原创题。让学生综合地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有一定难度的习题(针对一部分学生),来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探索、创新精神。这样的练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二)、课外练习有效性的实施措施

1、课前作业。结合本班学生实际适当布置前置性作业。

2、课后作业。课外作业上我们尽量少布置或不布置书面作业,而布置一些其它形式的课后作业。

(1)实践性作业。实践性作业,不但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拓展性作业。这类作业不仅使学生获得了课本上的基本知识,而且学生能主动地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真正理解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3)研究性作业。通过设计一些典型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解决的关键问题和特色创新之处: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

四、课题实验的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1年9月初---2011年9月底)

(1)确定实验班,制定课题实施计划。

(2)学习讨论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

(3)查看搜索相关文献资料,把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2、实施阶段(2011年10月初---2012年4月底):

(1)按实施方案分两个阶段(两个学期)进行实验。

(2)进行有关理论学习。

(3)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案例研讨。

3、总结阶段(2012年5月初---2012年7月):

完成各项成果资料工作,做好课题研究的结题和成果论证工作。

五、成果形式

1、阶段性总结、2课题成果结题报告

3、练习设计精编

4、论文

5、教案、6、案例分析

六、实验达到的预期目标

篇13:小学低段数学课堂练习优化设计的有效策略研究阶段计划

一、人文与情趣并重,情趣优先

1. 注重趣味性

小学低段的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玩. 设计练习时要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从新的练习形式、新的题型、新的要求出发,避免陈旧、呆板、单调重复的练习模式,保持练习的形式新颖,生动有趣.

可以让学生做练习的主人,设计改错题;可以让学生当医生,设计判断题;也可以让学生当法官,设计操作实验题,调动学生各个感官参与练习. 还可以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练习,如运用猜谜语、讲故事、摘取智慧星、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各类小竞赛等. 这种游戏性、趣味性、竞赛性的练习,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做练习的兴趣,又能取得满意的练习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练习,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如学习“认识物体和图形”后,可以对学生说,科学家伽利略说过:“自然界以数学的语言讲话,这语言的字母是:圆、三角形以及其他各种数学形体. ”接着布置作业:让学生利用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小棒等创造出尽可能多的物品.

这样的设计,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创造了更多的接近生活现实的图形.

2. 兼顾人文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 , 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和练习设计中就应该体现现代文明. 一道好的习题一般都能较好渗透思想教育, 让学生在解题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熏陶. 增加练习要求表述的亲和力,使学生感到轻松有趣,让学生学习充满自信.

首先人文精神需要的是渗透,需要的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落地无痕”. 如果在练习设计时把各种人文因素优化组合、滋润渗透,可以使数学教学脱去僵硬的外衣,显露出生机,洋溢着情趣,充满着智慧,使学生徜徉在浓浓的人文氛围中,潜移默化,形成一定的人文修养. 所以数学练习设计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充满人文关怀. 要营造亲和的氛围,使之“未成曲调先有情”, 如题目表述改变常规题目要求的提法、创设激励机制等.

如:“数学乐园欢迎你! ”“数学希望坛”“知识万花筒”“快乐ABC”“神机妙算”等,尤其在小学低年级中可采用第一人称:“我是小小裁判员”“我是小小神算手”“我会比”“看图列式我能行”“我帮算式画图画”等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其次,要充分挖掘练习题的人文因素,使学生体验科学的数学知识所蕴藏着的巨大的人文力量.

其次,在数学课中通过对话,进行人文性的渗透.

如在教学二册“十几减9”后的练习题中有一道情境题,在情景图中通过小白兔、小灰兔对话给出信息, 小白兔说:“咱俩共收了16个萝卜 ,分给你9个. ”小灰兔说 :“你剩的太少了. ”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选择信息计算. 练习时我们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 然后让学生独立用“十几减9”的计算解决情境中的实际问题. 最后 ,我们让学生说说:“假如你是小灰兔,你会对小白兔说些什么? ”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小白兔,谢谢你! ”“小白兔你真善良! ”“小白兔你的心太好了,自己剩的少,给我的多! ”“小白兔还给你一个吧,这样我们就一样多了. ”……孩子们说得多好啊!

这样题目中又蕴含了一种人文哲理,给了学生一次无声的人格教育.

二、现实与应用融合,感受价值

1. 体现现实性

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场所,也是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 为此,在作业设计时,创设生活性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并逐步成为一个知识的实践者.

2. 感受应用性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须躬行”,为此 ,倡导数学练习设计的实践性、应用性,在体验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盘活知识,通过实践使之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这不失之为一种好的练习方法.

如学习“千克和克的认识”后可以布置让学生调查物品的重量:一袋洗衣粉、一个鸡蛋、一袋大米、一台电视机……学了“认识钟表”后可以让学生在星期日记录整点时的活动;学习“统计”后可以让学生统计城市里主要道路上车辆通行的情况,为交通局制定车辆分流方案提供参考……

又如在学习了平均数这个内容后,可以布置这样的实践活动:

(1)调查你所在小组同学的身高 , 并计算小组同学的平均身高.

(2)在报纸上找出与平均数有关的信息 , 并与同伴说一说. 通过收集、整理数据,求平均数的实践活动,进一步巩固基础,发展思维、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发展统计观念. 这样的练习设计,引导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社会,给学生以更广阔的学习数学的空间, 学生学到的将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观察、分析、合作、交流、创新、实践等综合素质得到了培养和训练.

当数学与儿童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 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 我们可以看到学生能联系实际,灵活应用数学知识,有创新地解决了问题. 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释、解决数学问题和生活中的问题,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数学的巨大魅力,亲近数学之情油然而生.

三、增强开放性和综合性,主动建构知识

1. 增强开放性

增强开放性是相对封闭性练习来讲的,一般是指条件不完备、问题不完备、答案不唯一、解题方法不统一的练习,具有发散性、探究性、发展性和创新性. 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活思路,充分调动起学生内部的智力活动,能从不同方向去寻求最佳解题策略. 在数学教学中, 只要把封闭式练习加以改良,就会变成更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开放式的练习,使学生有机会运用一系列思考策略进行活动,以巩固和实践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发展数学思维能力,使他们由模仿走向创新. 因此,在教学时,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时空,激发并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例1】妈妈去商店买杯子 , 杯子的价格有2元一只与3元一只两种. 她付给售货员20元钱, 找回了2元. 请指出妈妈买杯子的所有可能. 生的解题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1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18 20 - 18 = 2

2 2 × 9 = 18

3 3 × 6 = 18

4 3 × 2 = 6 2 × 6 = 12 12 + 6 = 18

……

【例2】在教学“角的认识”时 ,可设计这样的练习 :用三根小棒,你能摆出哪些图形? 数一数,有几个角? 这是一道解题策略开放的练习,因为摆的方法不同,摆出的角的个数也不同; 既可摆出平面图形, 也可摆出立体图形. 通过这样的练习,能给学生创造一个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既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又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

这类开放性作业,内容形式新颖,问题解决具有发散性,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方法,从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得到自己认为满意的答案,较好地激发了学生探索、发现的创造意识. 另外,开放性作业起点低、层次多、答案不唯一、策略多样化,学生容易下手, 能使所有的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切入点,进行思考,体验成功,体现“人人掌握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大众数学的思想.

数学是一门学科, 更是一种文化.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不仅仅指的是让学生对学科内各知识点之间的综合运用,还应该包括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知识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现数学的价值. 因此,数学练习设计要走出数学学科, 让学生去领略另外学科的精彩. 设计时综合学生所学科目,确立了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情景主题为背景,适时地穿插另外学科知识,丰富发展数学的内涵,让学生学习数学学科以外的知识,从而领略数学的精彩.

2. 体验综合性

综合性是指练习的内容能涉及多门学科, 包含多种知识,以利于学科之间的整合. 如:学校举行50米短跑比赛,小红用了12秒,小风用了15秒,小强用了9秒,小立用了11秒,谁跑得快? 谁跑得慢? 最快的比最慢的快多少秒? 学生解答这道题必须知道跑步时用的时间少,说明他跑得快,只有知道了这一点,才能正确地解答这道题. 再如:对一年级的小学生, 可以布置“用数字介绍我们的学校 (或者我们的班级)”; 学习了比例尺后,可以布置“给自己的房间设计平面图”等综合性作业.

如:学习了“年、月、日”这一知识后,设计这样一道练习:

下面节日同在大月的一组是:

A. 劳动节建军节B. 儿童节国庆节

C. 元旦教师节D. 妇女节清明节

这一题不仅检测了学生对于“年、月、日”的知识,特别是对于一年中有哪几个月是大月的了解,还借助于全年中的一些重大节日这一背景,介绍了这些重大节日的由来,检测了学生对社会知识了解的程度.

篇14: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设计策略

一、精心设计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作业,激发每个孩子的求知欲望。

在设计有效的课堂练习时,首先针对数学学科特点,要摆脱机械重复的、枯燥乏味的、烦琐的死记硬背、无思维价值的练习;其次,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设计一些具有童趣性的数学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觉主动地完成作业,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内容是否新鲜、有趣。当孩子们在一个趣味性较浓的氛围下做题时,学习兴趣浓,解题速度快,避免机械重复练习所引起的注意力分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巩固所学知识,变“要我练”为“我要练”,增添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望。

二、精心设计适合学生层次差异的作业,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要求:“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课程要面对每一个不同的个体,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因此,在教学中我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堂教学的知识结构,设计了一组有层次的课外作业习题,让学生任选其中几道解答。如教学四年级《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一组的练习题:

第一层次:我能行,简便计算下列各题:15+264+36。

第二层次:我敢试,简便计算下列各题:(92+38)+(62+8)。

第三层次:我会用,下列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43+49)+157。

第四层次:我最棒,计算后说说自己的发现: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

第一层次的练习与例题相似,第二层次的练习与例题稍有变化,第三层次的练习是新知与旧知适当结合,第四层次的练习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这样有效地设计,所有学生都能量力而行,尝到成功的欢乐,对数学学习更有信心,使他们学习数学更主动与积极。

三、精心设计具有探究性的数学作业,让每个孩子拥有创设自由的空间。

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探究,获取信息,创新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练习设计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让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问题的探索者。我相信,学生这样完成的作业,印象深,效果明显。

例如教完《圆的认识》,我设计了一道题,利用圆,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用笔、纸、小剪刀、刻刀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工具,依据圆形的特点设计图形。结果大出我的意料,有的学生尝试了剪纸,有的学生设计了乌龟,有的学生画出了熊猫,作业五花八门,内容千姿百态,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设计出来的图形都是以圆形为基础图形。从学生“杰出”的作品可知,他们对于画圆的知识已灵活运用。这样的练习设计不仅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更多的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不正是需要这样吗?

四、精心设计源于学生生活经验的作业,让每个孩子成为数学的实践者。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蕴涵着丰富鲜活的课程资源,远离生活就意味着让学生失去课程的另一半世界。生活是数学学习的场所,也是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为此,我在教学《认识厘米和米》后,为了让学生发现厘米与米的联系与区别时,让学生动手做一根长度为1厘米与1米的绳子,亲自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当数学与儿童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在设计这个练习时,我们可以看到学生能联系实际,灵活应用数学知识,有创造性地解决数学实际问题。

练习设计是一门无约束的艺术,我相信,只要坚持创新设计练习,有效的课堂练习设计一定会像缤纷的奇花异果一样,在新课程理念的春风的吹拂下,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扉,使数学百花园的空气带着丝丝清香滋润学生的数学心田,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生长,让学生喜欢数学、爱学数学。“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永远是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2011.

[2]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商务印书馆,1979(1):144.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2011年9月30日.

上一篇:深圳积分入户政策下一篇:心理课感想2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