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2024-05-07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精选10篇)

篇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课题方案

上集镇北塘小学:赵红阁

一、课题的提出

1.社会发展需要数学教育改革

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数学学习的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学会建立数学模型,用以解决实际问题。然而,在我们之前的数学教育中,数学在某些方面成了封闭的系统,成了固定的逻辑联系。不是数学成为人的工具,而是数学教育使人成了数学的工具,成了解题的工具。因此,面对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面对需要每个人发挥创造力的现实社会,我们只有改进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才能使数学教育适应社会的需要。

2.课程改革对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要求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标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们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其有效性势在必行。

3.我校目前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及时需要改变

目前我校数学课堂教学,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教学中的低效、无效现象还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前有部分教师缺乏理论支撑,在教育教学观念上,往往还停留在“讲授——接受”的层面上,拿着新教材,唱着老歌谣。学生的能力、素质得不到充分的发展。

(2)不能结合实际,因材施教,照搬照抄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案例,不管本地实际,不研究学生特征,教学时心中无学生,满足于是否把教案完成了,忽视学生的动态生成,呈现一种教学形式化的趋向。

(3)课堂效率不高,导致学生的作业量增加。大量的作业,给学生加重了课业负担,同时也使得教师陷于繁重的批改任务之中,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研究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形成一种教师越忙、学生越苦的现象。

综上所述,开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的研究,能促使教师从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揭示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途径和方法,改变以往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这对于提高课改的实效性、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以及促进学校发展都具有很高的实践意义。

二、研究的目的

基于新课程理念、教育的建构主义及教育实际情况三大理论基础,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引导,进行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性的研究,转变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升教学水平,促进专业发展,最终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实施的原则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丰富理论,提倡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紧密结合,积极参与。

2.科学性原则。研究中所探索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必须是符合学生心理、认知规律的科学的方法。

3.整合性原则。新课改理念下的有效教学策略,必须对各种先进的教学理论进行整合、对传统的教学手段和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整合等。

4.主体性原则。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5.可操作性原则。有效教学策略必须具有可操作性。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概念的界定:

教学:按师生关系的角度来说,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活动,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活动;一种认为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交互作用,是师生双方的矛盾和依赖的过程。我们认为,教学是由教师引起的、学生主动学习的师生双方的交互过程。

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有效教学首先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其次关注教学效益;第三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第四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最后,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教学策略: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有效性教学必须为实现这个理念服务,是教师为了实现这个理念而采取的教学措施。

2.研究的内容:

(1)有效的情境创设策略(2)有效的课堂提问策略(3)有效的活动教学策略(4)有效的课堂练习策略(5)有效的课堂评价策略

五、研究方法

1.调查法:对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建立课题实验的现实基础。

2.文献法:查找已有的与有效教学策略相关的文献、资料、成果,进行验证和实践。

3.观察法:通过观察了解学生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对学习产生的变化作出客观的评价。

4.行动研究法: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改变一定的教学方法模式,其目的是把实践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落实在新课程优化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上。

5.对比法:设定实验班级,进行过程性与终结性的对比。

6.经验总结法:运用经验总结法来构建开放的、多元化的、有效的课堂实施和经验。策略,并推出一批有推广价值的实施方案。7.案例分析法: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来构建具有本学科特色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并探索出有价值的研究经验。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措施

第一阶段:(2011年3月~2011年4月)提出课题,设计方案阶段

阅读有关资料,提出研究的目标和任务,设计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写成课题设计方案,明确课题组成员的具体分工。

第二阶段:(2011年5月~2012年4月)进行研究,具体实施阶段

1.理论学习阶段。

实验教师以研究方案为蓝本学习分析理论,互相交流。2.课堂实践阶段。

(1)根据数学教材分版块从课题五个研究方向进行教学研究。(2)整理课堂实录,撰写案例,汇总交流。(3)组织观摩课活动。3.撰写阶段性小结。

第三阶段:(2012年5月~2012年7月)成果汇报,总结阶段。

汇总各种研究资料,分析比较,汇编成果专集,全面检测评估研究效果,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和鉴定工作。

七、成果表现形式

1.结题报告;

2.教师论文、教学案例;

3.教师教学随笔;

4.展示课。

八、课题组成员分工

课题实验负责人:

陈智敏(温州市教坛新秀、副教导)负责课题实施与管理

主要成员:

黄冷霜(温州市教坛新秀、二年级教研组长)执笔,具体负责前期有关资料准备、收集工作及后期资料的汇总、积累工作。

郑建英(乐清市教坛新秀、六年级教研组长)负责课题相关研究。

蔡赛景(温州市学科骨干教师、一年级教研组长)负责课题相关研究。徐旭艳(乐清市学科骨干教师、三年级教研组长)负责课题相关研究。

九、完成课题条件和保证

本课题成员分别是乐清市、温州市的教坛新秀,以及市学科骨干教师并分别担任年级组的教研组长,有着丰富的一线教学实践案例和教学研究经验,为我们能很好的进行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保证。另外根据《校教科研制度》规定,学校有课题研究专项资金保障。

篇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实验方案

一.课题提出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明确阐述了数学教育应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这标志着数学教育正发生着“从知识本位到学生发展本位,从封闭性到开放性,从强求统一到注重差异”的重大变革。

如何在《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思想的指导下,探求适宜小学生终身发展的数学教育方面的有效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最大效能地实现《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多元的教育目标,是当前我所从事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必须面临的现实问题。

篇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一、创设情境,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想让学生对于数学学习保持持久的兴趣和高度的注意力, 就要从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入手, 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 创设各种情境, 让他们在生动、具体、熟悉的情境中快乐学习, 轻松掌握所学知识。在为学生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有明确的目的

每一堂数学课都有一个清晰的教学目标和一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在设定教学情境的时候, 要考虑到是否有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 是否能够促进学生认识水平的提高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有效发展。所以, 在教师备课的过程中,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始终围绕这本课的教学目标展开, 发挥设定情境的促进作用, 利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引导学生从教师设定的数学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 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从而获得数学知识, 完成教学任务。在整个教师引导的过程中,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具体, 有一定的启发性。

(二)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与时俱进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当今社会的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 他们可以通过电视、网络、书籍等各种渠道获得大量的信息, 所以教师不能再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来束缚学生的综合发展。作为教师, 我们要与时俱进,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也应该具有新时代的气息, 这样才能让学生有参与的积极性。比如在学习《百分数的应用》一课时, 我播放了北京申奥成功时的片段, 并且出示了各个城市的得票数, 让学生运用百分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学生在学到数学知识的同时, 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 激发出了学生的爱国之心。

(三)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结合学生自身特点

教学情境可以分为很多种形式, 比如我们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常用的问题情境、比赛情境、故事情境等。不管教师采用哪种形式, 都要从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 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来设定具体的情境。对于低中年级的学生, 教师可以为他们创设讲故事、做游戏等形式的教学情境, 对于较高年级的学生, 教师应该多创设一些有助于激发学生思考和自主合作探究的问题情境, 通过数学本身的学科魅力来感染学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当中来。

二、深入研究教材, 传授有价值的数学知识

要想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教师就必须对学生输入有效的数学知识。对于学生而言, 有效的数学知识指的是他们还不知道和了解的数学新知识和新材料, 需要经过学习才能掌握的内容。教学内容的设定是否有效与数学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在数学课堂的学习状态有着直接的关系。第一, 学生数学知识水平的提高需要有效的数学知识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只有让学生学到了应有的数学知识才能说是教学的成功。第二, 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有效的数学知识量。学生的发展是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 数学知识不是智慧, 学生会运用这些知识才是真正做到了智力的发展。第三, 数学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的数学知识量。学生只有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探索数学知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产生愉悦感, 才能真正驱动自己内在的学习原动力, 产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三、进行有效的数学探究,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理念确定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所以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教师就要想方设法调动起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使学生能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有效的探究学习过程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虽然学生是整个学习活动的主体, 但是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 小学阶段的学生是不够成熟的学习主体, 他们的年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和学习经验有限, 所以教师要注意发挥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做好课堂教学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 让他们学会学习。特别是学生在遇到分歧或者疑难问题的时候, 教师要及时施以援手, 加以指导和点拨, 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4: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促使学生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才会有学生学习的轻松,同时也会有教师教的轻松,使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打造高效的教学课堂。

一、提高教与学的质量,保障教学的有效性

所谓的有效性,主要是指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要有效,还要做到学生学的有效。

1、教的有效性

教学方法要有形式内容方面的有效性,要追求形式及内容的完美结合,也就是说,课堂上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运用不同的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方法要得当,比如教学的的情境、学生间的小组合作学习、小组间的探究学习等,都要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开展,不能是简单地追求某种形式的排练。

所以,有效教学要提高教学的效益,这时教师要提高时间与效率的观念。教师的教学不单纯地凭感觉,不能把效率真理解为“用最少的时间讲更多的内容”,教学效率与生产效益有不同之处,它不以与教多少内容相关联,主要是看单位时间内学生所学的效果。

高效的课堂教学更需要教师及时地反思。也就是要求教师在反思中规范自己的日常教学,并不断地问自己几个为什么:什么样的教学更有效,自己的教学如何做到有效,怎样克服无效与低效问题,还有更有效的教学吗?

2、学的有效性

(1)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学中发现:教学效率较低时,学生进行计算时就会出错,但是,较少的学生是因为方法不正确造成的,大多数学生是因为不认真审题,粗心和马虎、书写不工整等不良习惯所造成的。

(2)让学生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学生在做题之前,要看清数字与符号,并对其认真观察,找到其特点及内在联系。

(3)让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能够在每次审题以后思考所用到的计算方法,能否进行简便计算等。

(4)要养成计算练习以后进行反思的习惯:做完练习以后要及时反思,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判断能力,可以总结计算经验,提高练习的效率。除些之外还要专心计算、合理地检验等良好的计算习惯,这些都需要在计算教学中进行培养。

二、学以致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又为生活服务,用之于生活。我们要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又要亲手操作,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探索中理解如何学好数学。

1、注重数学与实际生活间的联系

数学与生活实际之间正在进行着新课程改革。怎样有效地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进行沟通,也是我们教学中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

加强教材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这种联系要间接、要真实,不能太牵强,更不能太造作的。在运用教材运用知识时,练习内容也是封闭式的,思维方式太模式化。这在运用时,不是在运用,而是在进行简单化的训练,也只是对数学学科的简单运用,没有对数学与实际生活加强联系,使数学学习没有了生命的活力。对于某种枯燥的运用,时間久了,学生就会对数学学习失去原有了兴趣,使数学与现实生活脱离联系,这对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不利的。

2、注重数学中的动手实践

实践出真知,在实践中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创造成功。教师要让学生多动手操作,能够在做中想、想中学,对各种活动加以探索。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能够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的注意力与创造思维更集中,这样,学生能够以极大的热情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运用创设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教师通过把教学的需求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相结合,在学生生活的周围就地选择相关的生活现象,创造既新鲜又熟悉而且还有趣的教学情境,从而能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浓厚的好奇心理和实践意识,从而促使他们的学习状态及学习态度发生巨大的变化。 “学生能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明确的思想标识,新型教材的新点之一就是获取的知识点的导入、导出以及问题的形成和解决形式都是在教师所创作的情节环境中铺展开来的。所以,教师所创造的教学情境是一项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教学措施。

创设生活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求知,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得知,新鲜事物或者新奇的教学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创造的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从自身的生活方面来亲切的感受教学模式的改变,从而可以使学生逐渐的养成细致观察、善于思考的优秀品行;还可以促使学生探究欲望和求知潜能的激发。所以,创设问题教学情境的教学方式,能不断促进学生学习潜能的激发,同时,也是促进教学方式由教师主导向学生自主学习方式转化的有效促进手段。如,在“圆的认识”学习课中,为使学生理解并明白“同圆或等圆的半径长度都相等”的知识要点,我们创设的教学情境:用课件给学生展示不同的车辆的图片,并提出相关的问题:自行车、三轮车、汽车、火车等车辆的轮子为什么都是圆形的?为什么不把它们做成长方形、正方形、椭圆形呢?通过创设与学生息息相关生活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提出的问题里来,使其的思想意识及思维集中到课堂上。首先,让学生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设想和问题,接着 ,教师再由通过课件展示来实验学生的设想或者问题是否可行,这样通过教师的演示和实验,对圆与正方形、长方形、椭圆的进行对照、比较后再学习,可事半功倍。与学生息息相关生活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现实的生活和教学知识是密切相关的,数学,是生活中的数学,能极大地促使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促进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践生活中去,对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也大有益处。

打造高效课堂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有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加上有效的习题设计,这将是我们课堂教学中的催化剂。以促进学生主体性得以发挥,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及探索精神来学习。

[参考文献]

[1]孙敏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2009.2

篇5: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1、社会发展需要数学教育改革

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数学学习的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学会建立数学模型,用以解决实际问题。然而,在我们之前的数学教育中,数学在某些方面成了封闭的系统,成了固定的逻辑联系。不是数学成为人的工具,而是数学教育使人成了数学的工具,成了解题的工具。因此,面对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面对需要每个人发挥创造力的现实社会,我们只有改进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才能使数学教育适应社会的需要。

2、课程改革对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要求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标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们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其有效性势在必行。

3、我校目前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及时需要改变

目前我校数学课堂教学,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教学中的低效、无效现象还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前有部分教师缺乏理论支撑,在教育教学观念上,往往还停留在“讲授——接受”的层面上,拿着新教材,唱着老歌谣。学生的能力、素质得不到充分的发展。

(2)不能结合实际,因材施教,照搬照抄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案例,不管本地实际,不研究学生特征,教学时心中无学生,满足于是否把教案完成了,忽视学生的动态生成,呈现一种教学形式化的趋向。

(3)课堂效率不高,导致学生的作业量增加。大量的作业,给学生加重了课业负担,同时也使得教师陷于繁重的批改任务之中,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研究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形成一种教师越忙、学生越苦的现象。

综上所述,开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的研究,能促使教师从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揭示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途径和方法,改变以往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这对于提高课改的实效性、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以及促进学校发展都具有很高的实践意义。

二、研究的目的 基于新课程理念、教育的建构主义及教育实际情况三大理论基础,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引导,进行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性的研究,转变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升教学水平,促进专业发展,最终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实施的原则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丰富理论,提倡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紧密结合,积极参与。

2、科学性原则。研究中所探索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必须是符合学生心理、认知规律的科学的方法。

3、整合性原则。新课改理念下的有效教学策略,必须对各种先进的教学理论进行整合、对传统的教学手段和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整合等。

4、主体性原则。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5、可操作性原则。有效教学策略必须具有可操作性。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概念的界定:

教学:按师生关系的角度来说,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活动,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活动;一种认为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交互作用,是师生双方的矛盾和依赖的过程。我们认为,教学是由教师引起的、学生主动学习的师生双方的交互过程。

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有效教学首先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其次关注教学效益;第三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第四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最后,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教学策略: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有效性教学必须为实现这个理念服务,是教师为了实现这个理念而采取的教学措施。

2、研究的内容:

(1)有效的情境创设策略(2)有效的课堂提问策略(3)有效的活动教学策略(4)有效的课堂练习策略(5)有效的课堂评价策略

五、研究方法

(1)调查法:对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建立课题实验的现实基础。(2)文献法:查找已有的与有效教学策略相关的文献、资料、成果,进行验证和实践。(3)观察法:通过观察了解学生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对学习产生的变化作出客观的评价。

(4)行动研究法: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改变一定的教学方法模式,其目的是把实践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落实在新课程优化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上。

(5)对比法:设定实验班级,进行过程性与终结性的对比。

(6)经验总结法:运用经验总结法来构建开放的、多元化的、有效的课堂实施和经验。策略,并推出一批有推广价值的实施方案。

(7)案例分析法: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来构建具有本学科特色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并探索出有价值的研究经验。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措施 第一阶段:(2009年9月~2009年10月)提出课题,设计方案阶段 阅读有关资料,提出研究的目标和任务,设计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写成课题设计方案,明确课题组成员的具体分工。第二阶段:(2009年11月~2012年4月)进行研究,具体实施阶段

1.加强学习,建立健全学习研究制度。

应健全学习研究制度,制定好每学期的课题研究工作计划。2.认真做好搜集、积累和整理资料工作。

要重视日常的搜集和积累,有针对性地搜集和积累;可以从看书阅览材料中搜集,也从教育教学实验中搜集如备课、研究教材、分析学生、设计实验课,编拟的教案、记录等;还应从上课的实践中搜集和积累。建立教例撰写制度,开展案例研究,探索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教学效果分析等。还可以从评课中、作业、课外活动及课外调查中搜集和积累资料。3.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切实提高研究质量。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最基本的、最有效的教学形式,是实验研究的最实在、最丰富的实践活动,每一位实验教师都应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研究,重视上好每节实验课。要重视实验教学的备课工作,努力上好每一节研究课。

4.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活动,提高课题研究水平。开展多种教科研活动,是推动科研工作深入进行的重要措施。课题研究活动有优质课评选和交流活动;教改前沿性问题、热点问题的研究课,以及围绕这些热点问题而开展的网络研讨活动;优秀教学设计评比等活动。以上活动应分或学期做出工作计划;订出内容,提出要求,安排好研究活动时间等。同时也要写好阶段性小结。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的研究》课题组

篇6: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课题的论文

数学课是一门基础学科。在整个教育教学体系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单单是一门基础学科更是一门工具学科应用学科。在日常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紧密地和我们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学习数学知识不光是学会了一门知识更是学会了一种生活生存的本领。学好数学对于学生意义重大对于国家来说利国利民,做为一名教师更加有责任和义务去做好数学教学工作。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常常被看做是基础知识工具知识是为以后初中高中大学以至于更高层次的数学研究做准备的,因此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很关键很重要。

那么如何去做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呢?如何在数学启蒙阶段让学生有个好的数学习惯和基础?如何让学生对数学充满了热爱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呢?站在教师的角度上我们更应该去全方位地审视自己的工作,新课标的学习之下我们认识到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清楚的认识到学生是关键是我们教育的对象,兴趣才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只有学生真正感兴趣了,学生才会主动的积极的热情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这样学生学的轻松教师也教的轻松,往往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很棒的。学生的兴趣是靠教师趣味、智慧的语言激发的肢体动作感染的、动手操作引领的、恰如其分的情景(境)渲染等,这些方法我们叫做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它对于我们的教学工作十分重要,它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兴奋剂。可以真正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带着兴趣、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去学习。因此教师的课堂导入环节就显的很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打造高效课堂。

近期我的微型课题研究工作已经开始了,通过最近和小组成员进行收集、整理、学习相关资料,并进行了研讨和实战教学。经过研究我们发现小学数学课的导入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下面是我自己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总结的一些具体的方法:

一、谈话导入法。语言是人类沟通的重要工具,教师可以利用与学生的谈话来导入新课。比如:在讲1000以内数的认识时,教师就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之前都学过100以内数的认识,都知道了一个一个地数10 个1是10,一个一个地数10个10 是100。让学生用数字接龙的方法回顾这个知识点。今天我们就突破一下对数的认识看看1000以内的数我们怎样去数呢?大家敢不敢接受挑战呀。看看谁能用最聪明的方法来数1000以内的数。虽然是几句简短的语言交流其实已经画龙点睛地把本节课的内容呈现出来了,并为学生的探索学习奠定了一定基础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二、实践动手操作法。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后又服务于生活。我们要让学生在这种贴近生活、贴近实践的动手操作中去学习数学知识,使学生从学习中找到乐趣和探索欲望真正理解学习数学的意义。“实践是创造的源泉,学生具有活动实践的天性和创造成功的欲望”。教师应放手大胆地让学生多动,尽量让他们在做中想、想中学亲身经历各种探索活动。教师经过精心的设计后利用动手操作的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创造思维来导入新课,那么学生会真正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的。比如:在“克和千克”一课时,就可以让学生把收集好的各种商品标签拿出来整理一下,哪些标签上的质量单位(重量单位)是克或千克并让学生去试着读一读。然后让学生猜一猜物品的重量(物品和相对应的重量标签进行搭配)加深学生对克和千克的认识。最后拿出电子称和台称让学生把准备好称重的东西拿来称一称说出重量。这样的开课导入开启了学生的动手操作的欲望,紧密地联系了生活实际。整堂课学生都会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并会生成一些更有价值的收获。

三、小故事导入法。数学知识往往就是和数字打交道,时间久了学生会觉的枯燥乏味。对于小学生而言,故事对他们来说非常的形象、生动、妙趣横生、奇妙无穷。因此,我根据课型的需要往往会利用一个生动活泼的小故事来渗透我的新课调住了学生的胃口,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效果还挺不错的。比如:在讲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课时。“从前有个猴妈妈它有四个猴宝宝,它们一起快乐无比地生活着。春天到了猴妈妈带着它的四个孩子一起去野外摘桃子,不一会就摘了12 个桃子大家看着粉红的桃子都十分高兴都馋的直流口水迫不及待的都想吃。这时猴妈妈就犹豫了,怎样才能平均地分给四个孩子呢?(公平、公正、公开的去分)“12个桃子分给四只小猴子,可以怎样分呢?”同学们谁愿意帮帮这群馋嘴的小猴子呢?乐于助人的小朋友将获得智慧星哦。接着经过思考后学生的表现都是争先恐后的回答,并让学生借助于道具来分一分。一个趣味智慧的小故事就能让学生兴趣高涨、思维涌动、进入探索知识的热潮中去,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篇7: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在我县已进行近八来,小学数学教学经历了一次巨大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方面的洗礼,数学教学焕发着充沛的活力。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当前,我县小学数学教师“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的现象比较普遍。特别是农村学校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还未得到根本改变,教学过程仍然以教师控制为主,学生参与率较低,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不高,高耗低效,缺乏策略,成为教与学的阻碍。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系统地研究教学的有效性原理,努力形成有效教学策略体系,用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最终达到全面发展。鉴于此,我们于2008年9月申报了“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并被列为“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第三期教科研重点课题。旨在使我县数学教学在科学的先进理论指导下得以优化,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并在认真总结现有经验的基础上,揭示在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数学教学的基本规律,努力追求教学理论上的自觉和实践上的高效、优质,为大面积提高学校数学教学质量提供经验。

二、研究目标、现实意义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目标就是以树立全面正确的有效课堂教学的理念为先导,立足于我县数学教学的实际及学生数学学习的现状,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通过对教学策略的分析、改进和应用,探索符合新课改理念和落实苏教版教材编排意图的最佳教学途径,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促进教师教学业务的专业化成长,造就一个新型的小学数学教师群体。

现实意义:

1.本课题实验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数学教学质量和教师素质。通过组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教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学习探索,从教学思想、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整体优化,提高自身的素质。

2.本课题实验有利于促进数学教学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的结合。数学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是联系数学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和纽带,有助于改变数学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相脱离的状况,有利于促进农村小学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通过构建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为全县实验教师提供使用苏教版实验教材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范式。

3.本课题实验有利于充分体现和发挥具有江苏特色的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的特点和作用。通过对苏教版国家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实施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定会给教师以启迪,更好地使用好教材,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更加主动,更加生动活泼和富有个性,给所有学生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给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具有江苏特色的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的特点和作用能得到充分地体现和发挥。

三、国内外同一领域的研究现状

为了了解“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这一课题在同一领域的研究现状,把握发展趋势,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教育理论专著、期刊、报纸及网络资料。从国内外专家和学者对有效教学理论的具体论述中可以发现:都比较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效益的提高,关注教师的反思意识和效果的可测性或量化。但国外学者比较侧重于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进行整体的把握,所做的研究理论普遍性很强,但缺少实践的针对性。而我国学者相对于课程改革以前来说,现在更加关注新课程观念下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如有效教学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教学与学生参与等。这些研究特点是:①倡导改变或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②越来越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③对传统的“注入式”、“操练式”教学方法的摒弃。然而,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缺乏学科针对性,未能根据课程特点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缺乏具体课程的实践应用性,尤其缺乏一线教师作为教育的实践者所积累起来的具有切身体会的课堂教育教学经验。因此,基于国内外研究经验、理论积累以及我县教师自身的特点,本课题紧紧扣牢新课程的相关理念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以小学数学课堂为主阵地,通过课堂观察、案例分析、实践研究和更新教育观念、深刻自我反思等方面的教师的行动研究,来探究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从而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构建小学数学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模式及操作策略。

四、概念界定

1.有效教学:在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的指导下追求师生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去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

2.策略: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具体地说,按教学活动的进程把教学分成准备、实施与评价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系列的策略。

3.有效数学教学策略: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必须具备有为发展学生一切的思想,运

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五、研究的基本原则

1.课堂中心性原则:以课堂为立足点和归宿,通过课堂教学过程的逐步优化,推动课题研究的全方位开展。

2.全体参与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个学生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提供有效的途径。

3.主体性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保持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启发探索性原则: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索者,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新事物。教师的启发,目的在于引起(而不是代替)学生探索。

5.民主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平等对话,相互尊重,相互启发,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保证学生有良好的心境和愉悦的情绪。

6.实践性原则: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实践中动脑、动手、动口,深刻体会生活是数学的唯一源泉,在实践中构建自己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认知结构。

7.评价激励性原则:尊重学生个性,关注学生情感,对学生创新学习的态度、方法和成果,多肯定,多表扬,多鼓励,帮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六、研究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逐步形成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新一代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思想和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

2.发展性教学理论。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发展性教学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建立能促进儿童一般发展要求的教学。以最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既包括智力因素,也包括非智力因素的整个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3.发现教学理论。发现教学要求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通过对一些事实和问题的独立探究,积极思考,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不是把现成的结论提供给学习者,而

是从青少年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点出发,在教师引导下,依靠教师和教材提供的材料,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回答和解决问题,使它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

4.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强调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以往的知识结构对于现有的学习过程的影响。也就是说,只有走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注重差异发展,培养学生的认知策略和认知能力。

5.有效教学理论。以学生为中心,把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辩证统一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上。“学习中心论”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和核心,它强调: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以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促进学生发展。

6.小学教学“数学化”理论。“数学化”理论认为:人们用数学的方法观察现实世界,分析研究处理具体现象,并加以整理和组织,以发现其规律,这个过程就是“数学化”。“数学化”是学生认识世界、把握世界的方法和过程。小学生通过“横向数学化”把生活世界引向符号世界,又通过“纵向数学化”把符号世界一步步地完善。

七、课题研究的内容及分工

1.子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研究》

负责学校:泗阳实小 负责人: 仇小红 联系人:赵文超

2.子课题《小学数学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案例研究》

负责学校:泗阳实小 负责人:王志娟 联系人:赵文超 3.子课题《构建小学数学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模式及操作策略研究》

负责学校:泗阳双语实验学校 负责人:陈佳梅 联系人:葛卫星

4.子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与师生课余活动的关系研究》 负责学校:泗阳双语实验学校 负责人:段立兵 联系人:葛卫星

5.子课题《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使用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负责学校:泗阳众兴实小 负责人:陈月梅 联系人:刘小红

6.子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评价的研究》

负责学校:泗阳众兴镇中心小学 负责人:史立峰 联系人:刘小红

构建小学数学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模式及操作策略研究是研究的重点;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评价的研究是本课题研究的难点。

八、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检索与课题相关的近年来国内外的各种原始文献及学校的相关档案,了解关于教学策略研究已做的工作,吸取对本课题研究有用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2.调查研究法:通过运用问卷、访谈、测量、研究等科学方式,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收集有关问题或现状的资料,从而获得关于课题研究的相关事实,并形成关于课题研究的科学认识。

3.行动研究法: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创造条件,对实验对象施加影响。有目的的观察记录实验对象的变化,从而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并聘请市内外的专家担任本课题研究的指导顾问,提高课题研究的计划性和效益性,以使课题规范、正常的运作,从而达到既解决问题又增长认识的双重目的。

4.案例研究法:选取所有参与研究的骨干教师所在班级,以他们在教学实践中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为研究案例,以便从实践中积累研究成果,形成经验总结和实验研究报告。

九、本课题与同类课题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1.都是对传统课堂教学中不利于学生个性充分发展、低效的教学方法的摒弃,倡导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教学策略。

2.都是借助于现代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成功经验,并试图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论证上升为教学理论。

区别:

1.研究的背景不同:本课题是在课程改革实验近八年的基础上进行的,对如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以组织实施者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课堂教学进行研究。

2.研究重点不同:其他研究大多侧重理论方面,而本课题试图借助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等理论,在具体的操作实验中,实践新课标理念,寻找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同时丰富教育教学的价值性理论。

3.研究对象、范围不同:其他实验研究均在一所学校选择实验班级进行实验,选择实验对象的面不广,对不同地区的情况缺乏了解,实验成果在推广过程中受到限制,而本课题实验受主持人职务之便在全县设有实验班级,这样获得的实验经验上升为理论时,更具有普遍性,便于大面积推广。

十、研究周期(2008年10月——2010年10月)及任务

1.起步阶段(2008.10~2009.3)

(1)组建课题组

(2)撰写课题论证报告、申报立项(3)组织课题组学习,有关理论(4)撰写课题研究方案(5)组织开题论证

2.实施阶段(2009.4~2010.2)

(1)组织课题组理论学习(每周一次)

(2)开展课题研讨活动(每学期不少于四次)(3)组织有效课堂优课评比活动(4)收集有效课堂教学案例

(5)邀请新课程专家讲学,上研讨课(6)撰写有关计划、总结、论文等。3.深入阶段(2010.3~2010.7)(1)课题专项研讨

(2)收集信息、整理资料(3)收集教师成果

4.总结阶段(2010.8~2010.10)(1)撰写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2)编写课题研究论文集(3)收集整理各类资料

(4)编写《有效课堂教学案例》(5)组织鉴定结题 课题组人员分工:

陈今晨 赵吕森 王 通 课题组顾问,指导课题工作; 陈 忠 赵文超 负责课题具体研究工作;

葛卫星 刘小红 陈佳梅 仇小红 负责课题指导协调工作;

陈月梅 陈佳梅 仇小红等负责组织协调、整理资料、撰写阶段总结;

史立峰 王志娟 伏芸芸 孙成前 蒋丽 负责收集材料;

段立兵 王志娟 张前侠 孙成前 蒋丽等同志负责实验研究、资料收集、落实课堂教学、撰写笔记、交流汇报。

十一、研究成果的形式

阶段性成果:实验总结、科研论文、课堂教学;

终结性成果:研究报告、科研论文、教案论文集、课堂教学精彩片段集、课堂教学。

十二、保证措施

1.课题组主要成员中现有省特级1人,市学科带头人3人,市骨干教师5人,市教学能手4人,省、市优质课教师4人,县优质课教师6人,在理论与实践上,均有一定的优势,有利于课题的深入开展。

2.教研室确定的四所学校都是省级实验小学,各校有图书资料10万多册,报刊杂志100多种,电脑全部联网,便于资料收集。

3.四所学校共计在校生达18000多人,教学班320多个,便于实验研究。

4.作为省级实验小学,各校都重视教育科研,学术氛围浓厚,教师参与教科研积极性高,有一定的研究基础。

5.县教研室做好组织协条工作,确保每校课题研究经费足额到位。

主要参考文献:

(1)叶澜教授的《重建教学价值观》、《重建教学过程观》、《重建教学评价观》

(2)《中小学数学》2005第4期和206年第6期

(3)黎奇主编《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8: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有效性,策略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课堂提问是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的有效手段,但是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

1. 问题数量多,价值低。

在课堂上,老师提问事无巨细,没有太多的教学价值,只是为了提问而提问,琐碎的提问不仅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也打击了学生课堂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思考时间短,学生主动性不高。课堂主动性掌握在教师手中,为了不浪费教学时间,老师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短,急于抛出答案,学生被动接受,没有学习的主动性。

二、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策略研究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提问的设计、实施都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才能有效实施课堂提问。

(一)课堂提问的设计策略

1. 提问的目的要明确。

提问,能引导学生学习,因此提问的目的要明确。如,教授一年级位置有关的课程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位置的概念,可以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你的左边是谁?你的后面是谁?什么东西在桌子上面?什么东西在课本下面?排队的时候,你的前后左右都是谁等,这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而且提问的目的也很明确:认识方位,知道位置名词怎么表达。

2. 提问的问题要适度。

所谓适度是问题的开放度、难易度、数量要适度。数学是逻辑性严密的一门学科,小学阶段的教学虽然没有太深入的内容,但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的整体水平差异不大,但是也要考虑学生的个人特点,所提问题的开放程度、难易程度都应适度。如,小学数学中最常见的一个问题:植树问题。这个问题的开放程度、难易度很适合高年级学生,一些考试中也常见类似的开放性问题。

3.问题的数量上,要考虑课堂时间和教学效果,问题数量不需要太多,简而精,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充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如,教学五上“多边形面积”这一课,先让学生观察平时看到的校门、花坛、停车位等,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测算它们的面积大小;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学生已经掌握,可以提问:怎么用三角形的面积算出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图、折纸、裁剪、拼合等,用已知的三角形来推导出多边形的面积。

(二)课堂提问的实施策略

问题设计好后,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才是关键。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问题的提出要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1.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提问教学氛围。创设教学情境,就是要抓住数学课堂教学的重点,达到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回答问题的教学目的。创设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指导思想是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散思维。如,教学圆这一课时,提前让学生观察平时看到的圆形物体,上课的时候,让学生回答。接着提问:为什么这些要用圆形而不用其他的?如何不用圆规画出一个标准的圆形?让学生发挥主动性去创造性地画圆(如直尺、绳子等)。最后引导学生回到圆的定义上:圆是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2.课堂提问、给出答案的时机要恰当。提问是教师、学生双方在教学上的互动,是一个交流的过程,提问的时机要与教学需要相吻合。如在教学重点、难点处提问,为学生答疑解惑;在思维受阻时提问,解放思维,发散思维;在课堂教学结束前提问,提出教学反思与预设问题,让学生反思课上,提前预习新知识。

3. 提问表达要明白无误、不能模棱两可,并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要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表达要明白,不能模棱两可,让学生二次发问才明白问题,并且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如,教学五下“小数除法”,因为带有小数,板书算式之后,可以提问:带有小数的除法,能不能化解成整数的除法?教学六上“比”,让学生预习之后,可以提问:比和什么算法有关系?比和分数有什么关系?提问之后要给学生留有时间思考,不用急于让学生回答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的提问,关键是要抓住教学重点,要明白学生的兴趣点所在,通过创设情境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进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联想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达到教学的预定目标。

参考文献

[1]陈贤丽.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J].教学与管理,2009(14):53.

篇9: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育   课堂教学   有效性   全面发展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9.090

我国著名教育改革专家余文森先生曾经提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实就是指在课堂教学、课堂学习中,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包括知识、技能、方法、态度等多个方面,从而实现人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符合时代要求的,符合教学目标的,符合教育宗旨的。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地方,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地方,由此可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性。在高效的课堂中,学生可以很轻松地学到更多的知识,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学有所值,教师教学压力也会减小。教师不能片面地认为完成教学任务就等于完成了工作,不能只注重数学课堂的形式,而忽略了教育的初衷。

一、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存在的问题

我们现在提倡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说明我国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很多与有效性相悖的问题。新一轮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些要求强烈地冲击着我国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经过实际调查研究,我们总结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不能做好课前准备,态度不够端正

提到课前准备,大部分人认为这是需要教师做的,教师讲课要备课,毫无疑问。但是几乎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和家长都忽视了学生上课需要做的课前准备工作,那就是预习。经过调查研究,有预习习惯的学生,成绩相对较好。而且更重要的是,这部分学生听课效率极高,可以在课堂上学到更多东西,这可能就已经接近所谓的课堂教学有效性了,但这仅仅是接近,离真正的有效性还有很远的距离。

小学数学课堂,每一节课都有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单纯在课堂上学习,是很难达到教学目标、任务的。而且课前预习,不单单影响课堂有效性,还体现的是学生学习的态度问题,态度不端正,效率就更无从谈起了。而且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少有教师、家长要求孩子进行预习,他们大部分认为,数学这门课比较特殊,不像语文、英语之类的课程,预习会有很大的效果。所以都忽视教育孩子进行数学的课前准备,认为数学没有必要预习。

(二)课堂气氛沉闷,感觉数学枯燥乏味

数学这门课程,本身就具有很强的逻辑性,需要学生有突出的逻辑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小学生来说,天性活泼好动、喜欢自由,遇到小学数学单纯的公式、数字,自然感觉枯燥乏味,无聊透顶,而且会渐渐磨损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很难学好数学的。因为不感兴趣,学生就不会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课堂气氛自然沉闷。那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根本难以实现。其实,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一直是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或者说是永恒的追求。面对这样学生不主动参与的情况,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已经完全不适应现在的素质教育理念。所以说要想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革新教学方式。

(三)教学本身无法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教学内容单一

文化知识是生活的产物。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但是它又高于生活,因为学习数学不只是学习一些基础理论、运算法则等等,更重要的还是要将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小学数学更是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小学数学中的问题设置,都简洁明了,从生活中来,这样更方便学生的理解。但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少有教师将课堂与生活也联系在一起。教师的授课内容,也都来源于课本,课本讲了什么,教师就讲什么。所以授课内容单一也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低的原因。如果教师能将课堂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课堂的气氛就能被调动起来,学生接受知识也会更开心、更有效。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教学有效性是新时代教学的要求,所以提高教学有效性是我们当下课堂教育必须重视的。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的学习到知识,但不仅仅局限于知识,还有其他各种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既是教学有效性的体现,也是教育的要求和宗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有重要意义。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能够增加学生的信心,改变学生学习的态度,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学生本身的条件改善了,那么数学教学课堂有效性就会更容易达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就自然使学生主动投入到课堂中,就会提高课堂有效性。教师也应该围绕教学内容,创设相关的情景,借用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也不能仅仅依赖于学生,教师也应该充分发挥作用。身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性格特征、反应变化以及对教学内容的感兴趣程度。学生的全面发展,仍然要依靠教师的引导、开化。讲课方式也要适应学生心理特征、心理变化规律,尽量让课堂气氛活跃,尽量让学生更好地成长。

(二)保障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课堂教学所有内容、方式,都是为了达到教育好小学生的目的。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方式、内容的改变,保障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讲,学生听,这样还不够。针对重要的知识点,不能仅仅传授给学生就觉得完成了任务。还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亲身经历,切实感受这些知识点。教学方法还应该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施以不同的方式,争取照顾到每一位学生,不遗漏、不放弃。另外,课堂教学还应该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数学。数学具有抽象性,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学习更有效果。例如,学到空间几何体,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做一些几何体,感受空间图形的特性。讲到轴对称图形,就要让学生自己画,动手折,亲自去感受。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可以让学生得到综合发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需要教师与学生互相配合,共同努力。调动课堂气氛,保障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这是实现教学有效性的途径。数学是创新的、发展的、前进的,所以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也需要我们有创新的思维,发展的眼光。做到以上几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必定会实现。

参考文献:

[1]陈惠芳.问题导学:开展“对话式教学”的应然之道——以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为例.上海教育科研,2013(8).

[2]顾建芳.基于问题中心的有效教学——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上海教育科研,2014(4).

[3]侯景丽.如何实现小学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读写算:教研版,2014(12).

此文系“甘肃省十二五”2014年规划立项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GS2014GHB085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篇10: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姚丽娜

新疆大学附属中学 830001 摘要:本文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过程的观察提出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诸多措施,并尝试将分析所得的结果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一)有效的教学目标应该是新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

教学目标应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以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为指导,新课程标准中对于各个学段学生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有明确的论述,这是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心理规律和生活经验的,而在每堂课中都应该体现对于学生这些方面的训练、培养和发展。而且教学目标对于课程标准的呈现应该是一以贯之的,换句话说就是,每一堂课的目标都应该体现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的要求。如课标中对于统计方面知识的要求在各个学段当中是不同的,而不同的学段又包含了若干个年级,而对于每个年级的要求就要根据年级所涉及的相关内容来确定。

(二)有效的教学目标是对教材的深入分析后而制定的 教材作为教学实施的重要载体之一,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表象和媒介,而有效的教学目标一定是教材内容与课标精神的统一体,教材的内容往往给我们提供的是一个比较宽泛的面,而以面教面势必影响学生深层次的学习和对学科知识乃至体系的理解和掌握,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一点尤为明显。因此这就需要教师深入地挖掘教材、分析教材,把教材中的内容变成一个个相互关联并且能体现训练内容的点,这些点有些时候可能是并列的,但更多时候是逐层深入,层层递进的。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学期“数一数”时,教学目标不仅是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还应结合教材内容细分为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其实这样的教学目标己经十分的详实和明确,当时北师大版的小学数学教材有一个特点就是在教材中更多地突出了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在以上的目标制定后我又结合书上对于计数器使用,制定了正确使用计数器的教学目标。同时在教材中关于进制方面的知识是上一个学段学过的但是是以点的形式存在的在学生的知识体系中并没有形成链条,因此我有又确定了制定完整的十进制数位顺序表的教学目标。这样既注重了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又为学生的数学知识的系统化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情境的有效性

(一)教学情境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具有激趣性 现在在我市内普遍采用北师大版的小学数学教材,其最大特点是采用大量的情景教学,这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许多教师在授课时也大胆的对教材例题的呈现方式进行调整、改编,选用学生熟悉的卡通人物、感兴趣的童话故事或模拟贴近他们实际生活情境的形式来呈现,激发了学习的乐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使枯燥的数学问题变为活生生的生活现实。

(二)教学情境与知识内容的相适性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教学服务的,而教学的实施必须以一定的内容为依托。通过教学内容的传授来交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如若简单地以知识为内容,忽视情境的创设,就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相背离,枯燥的教学势必影响教学的有效性。但是情境又不能脱离教学内容而独立存在,这样教学便失去了其本质。所以要发挥情境的有效性,就应该使其与知识内容有机地结合,使得情境中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成为启发学生思考所学内容的切入点,只有这样的情境才能使师生之间的教学活动更融洽和协调,当然也就更为有效,正所谓水到渠成。而情境当中的诸多要素一定要与教学中的各个环节紧密联系,相互融合,寓知识点于情境中,这样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就能形象化地理解所学的知识,也就在表象和抽象的知识之间架起了一道桥梁,使得知识的传授更为顺畅。3.1提问的有效性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在某一教学情境中包含着许多的教学问题,教师应通过有针对性的提问,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所提出的问题不可过于大而全,使学生摸不着边际。

例如,教学三年级数学“年、月、日”时,课前导入,师:今年是什么年?生1:鼠年。生2:2008年。生3: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生4:奥运年。学生的回答虽然五花八门,但不能就此说学生的回答是错误的,因为教师在提问时问题过于概括,没有针对性。3.2提问的适度性

一个正常的教学班级,学生由于个体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会形成不同的知识接受程度。同一道题对于不同认识结构的学生所产生的效果也是不同的,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思维能力之间存在一个适宜度的问题,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要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分出层次,注意不同的群体辐射面。难易适度的基础性问题应提问中等学生,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提问学有余力的学生。3.3提问的系统性

小学数学课堂应教给学生一种数学的思维,帮助学生形成准确的数学概念,牢牢打下深深地第一印象。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提问的系统性,不可“东打一片,西打一下”,无形造成学生的理解障碍,将课堂变得支离破碎,重点不清。结束语:

上一篇:城市管理学教学大纲下一篇:中秋节中班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