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的反思论文

2024-04-29

对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的反思论文(共9篇)

篇1:对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的反思论文

21世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类跨入21世纪的时候已经进入到了网络时代,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中学教育改革的深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也不例外地采用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手段。毫无疑问,这是历史教学的进步,是课堂教学有益的探索,这对中学历史教学改革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21世纪的教育,没有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是难以想象的,作为21世纪的中学历史教师,不能掌握和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也是难以胜任的。然而就目前我所观摩的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历史课,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大力提倡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今天,我认为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要应注意的以下三个方面的进行反思

一、思想认识上的反思

教育理论决定教育行为,在运用多媒体计算技术辅助教学问题上也是如此。因此,我们首先要不断学习,提高认识,更新观念,走出思想认识的误区:

⑴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是“花架子”,它可有可无,可用可不用。如果上面有人来进行教学检查,或是参加各种教学竞赛,教师们就使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上课,犹如表演节目,特别是一些老教师,一时半载还很难适应多媒体上课,因此一个学期很难用上几次计算机,在科技和教育迅速发展并相互结合的今天,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时代的要求。中学历史讲述的是过去发生的事情,课堂上面对的是成长的青少年学生,而历史的博大精深,继承又发展,包罗万象,且不可再现的特点,使我们一节课45分钟提供给学生的历史资料或历史问题是非常有限的,这也要求教师必须借助其他辅助手段,帮助学生学习历史,了解历史,感悟历史,而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是其中一个必然的选择,它可以再现历史现象,增强历史的趣味性和直观性,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历史课的活跃性和师生的互动性,可以大量补充与教材有关的历史资料,加大课堂容量,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增强历史课的渗透性和开放性,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师生角色转换,增强历史课堂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可见,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辅助中学历史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和独特的优势,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并非是可有可无。

⑵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是“万能的法宝”,它可以代替传统的教学手段。科学技术虽然日新月异,但任何技术都不是万能的,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也不例外。在计算机辅助教学日益推广的今天,我们尤其要防止踏入技术万能的误区。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的运用,要根据教学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等因素恰当选择,并与教师的教学风格有机结合。只有使用得当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否则,最终可能会事与愿违,适得其反。有的教师认为历史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计算机多多益善。这就违背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初衷,从而步入到一个新的误区。

⑶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应用教学,将削弱甚至取代教师的作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是一场教育教学的革命,因此,必将带来一系列的新变化,特别是教师脚色的转换。传统的历史教师靠一张嘴,一枝粉笔,重在“教”,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现代的教师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网络等媒体将与教师共享知识传递的权威。但是,计算机不应该也不可能取代老师的角色和功能,而且教师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如何“抛砖引玉”更显重要。是任何现代化机器设备所不能取代的。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二、教材出理上的反思

教材是每一个教师备课和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在上课前应吃透教材,把握教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材,补充资料,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也是如此。由于认识上的偏差,有的教师在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对教材的处理和素材的选择存在着三种倾向:

⑴舍弃教科书,一味追求课外的“新史料”。例如有的教师在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往往花费很多时间去查找课本上沒有的历史资料,影视音像,反而忽略了教课书上本来就有的一些重要的资料,这不仅浪费了教师很多时间和精力,而且脱离了课本,偏离了课程标准,不利于学生对教材的领会和把握,因此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要处理好课本资料与课外资料的关系,紧紧围绕课本去精选课外资料,而不能贪多求新,舍本逐末。

⑵偏离重难点,过分強调课堂“大容量”。例如,有的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教学的高密度和大容量,利用多媒体展示资料的快捷特点,弃教学的重点难点于不顾,拼命地搜集和使用资料,一堂课“电灌”下来,教学内容可谓丰富多彩,但学生并不知道哪些内容与教材有关,真正了解和掌握的却很少,重点难点也没有突破,课堂大容量却导致学生的低效益。因此,我们要根据课本的重点难点选取适当资料,并应注重适当,有度和高效。

⑶缺乏实效性,过于突出课件的`“时髦感”,一个好的课件,在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前提下,因该文字取舍精当,动画清晰和谐,音乐优美,兼具科学性和艺术性,而我所见到的一些多媒体课件,虽然不乏优秀者,但有的为追求时髦和前卫,文字资料,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一齐上,一堂课“演”下来,学生或兴奋过度,或疲劳不堪,对本课内容及内在的逻辑联系却不得要领,结果是事倍功半;有的图文花俏、音乐夸张、色彩过于华丽,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结果也是事与愿违,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教法运用上的反思

现代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新的手段,但任何一种教学手段和方法都各有其长短,任何一堂课的教法也不是单一和僵化的。在中学历史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中,我们要防止:

⑴邯郸学步丢弃传统。我们对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应该继承发扬并加以创新,不能因引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而邯郸学步、数典忘祖。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起辅助作用,教师富有艺术的美丽的教学语言可激发学生的情感,系统优美的板书能帮助学生提炼史料,适时巧妙的启发诱导可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因此,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的多媒体计算技术应巧妙结合,有机统一,两者才能相得益彰,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⑵重形象直观,轻抽象概括。直观性是历史教学的原则之一,也是多媒体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这个原则的贯彻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在加强历史教学直观性的同时,教师应如何配合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分析综合,如何对形象的直观的历史现象进行抽象和概括,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是要传播信息,还要善于整理、加工和诠译信息,在图文演示和教师讲述有机结合中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掌握历史发展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⑶重课件演示,轻思维点拨。历史课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成败的关键主要在于多媒体课件的思维含量,即它能否有效地实现人机“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能否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否较好发挥教师课堂组织和点拨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诱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在人机“对话”中培养学生的能力,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是目前历史计算机辅助教学存在的最大的,也是最难解决的一个问题。有待中学历史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去不断探索。

篇2:对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的反思论文

摘 要:高中历史教学反思是高中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传授知识的一个过程, 而且还是教师自我审视的一种手段。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需要不断反思, 不断总结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因素, 做好高中历史教学的内容整理。针对教学过程中实际存在的教学问题进行分析, 通过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以此来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历史教学; 教学反思; 策略;

一、序言

当前, 我国大部分高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 那就是喜爱看一些历史的书籍或者影视资料, 喜欢上历史课, 但是不喜欢背历史知识要点。因此, 高中学生在面临选择文科和理科的时候, 大部分学生不愿意死记硬背, 都选择了理科。而且, 由于外界的一些影响, 导致文科毕业的学生就业率差, 所以, 导致学生不愿意学习历史课程。虽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但是我认为教师除了教授教材上的内容外, 还需要教授学生主动学习历史课程, 吸引学生学习。因此, 历史教师需要学会反思, 需要对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行为进行反思。

二、对新的教材特点进行分析和反思

我国教育部门采用了新的历史教材来安排历史教学, 根据新课标的发布, 我们知道了新的历史教学知识体系具备三个特点:一是知识处理上变得更加灵活, 通过模块来完整的体现出知识教学要点, 通过压缩教学时间来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独立性。二是使知识要点的主题变得更加突出, 通过融会各种古今知识来丰富历史的教学内容。三是使知识要点的选择更加个性化, 通过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学习方式, 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另外, 由于新课程历史知识是围绕着专题知识结构和组织历史内容形成的, 它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训练能力, 让学生能够判断知识要的, 能够通过各个方面的教学内容来锻炼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因此, 历史教师需要研究知识要点, 需要着眼于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历史, 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帮助学生认识历史, 了解历史, 教会学生利用分封制自主提出问题, 在筛选问题的时候, 需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究问题, 自己解决问题, 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另外, 历史教师还需要做好新课程历史知识专题的深入挖掘工作, 需要围绕专题组织历史实际来形成专题知识结构, 依托专题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以此来提升历史教学的学术性和思辨性。历史教师也可以直接通过教学任务分解来实现综合性历史教学管理, 需要着眼于学生的“学”和“思”, 理解教师的“教学”, 掌握知识的落实程度, 从而发挥出课堂历史教学质量, 让学生正确的理解历史知识。因为传统的旧的教学观念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历史教学使用需求了, 因此, 历史教师需要引导着学生一步一步的分析法制和分封制的内在联系, 帮助学生总结出正确的结论, 同时, 按照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正确的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 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相应的问题, 并在筛选问题的过程中, 让学生自主学习知识, 自己理解知识, 自主解决问题, 学生就可以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有利于让学生主动学习,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 反思模块教学方式能够优化课堂教学质量, 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识。

三、对教学现状的.反思

高中历史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 需要及时调整好新课程实践中的知识难点, 尤其是专题模块和问题中心的内容体系, 需要针对学生的学习问题进行总结。由于新课程的专题设置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 因此, 需要学生储存着大量的知识内容在脑海里面, 所以, 学生学习某一个专题内容之前就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量才能够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所以, 新课程一开始就采用了专题教学的方式,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存量。目前, 我国高中历史教学总是使用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导致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 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知识内容的铺垫, 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另外, 由于新课程中的初中历史内容与高中历史内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衔接问题, 不利于教师的日常教学。因为, 学生掌握的知识是否充足会直接影响教师的专题教学质量。当前的新课程就是采用了专题教学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而现行的高中教学只是在高三的时候才运用了这一方法。因此, 在新课程教学中, 老师必须做好大量的知识铺垫。由于新课程标准的历史专题涵盖着大量的综合历史观点, 它涉及了政治、经济、文化等知识体系, 因此, 教师如果在日常教学中遗漏了这些知识内容, 那么就会造成教学中过渡的流畅性, 导致学生无法理解新的知识内容。虽然《新课标准》中有着较强的知道教学作用, 但是教师仍旧需要对新课标准进行理解, 然后使用自己的教学方式自主的开展教学活动, 这种做法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四、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不仅需要传授知识内容, 而且还需要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 通过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学会合作和创新, 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另外, 教师需要聚焦课堂, 反思教学内容, 通过学习新的知识来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 通过教学反思的方式来不断改进教学方式, 从而优化课堂教学质量。因为, 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能够提升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性, 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另外, 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锻炼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因此, 教师需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让学生凭借着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来感受历史文化, 通过自己的摸索来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以及创造力。教师还需要扮演好“导演”的角色, 引导学生主动的学习, 让学生知识去感受和摸索以及发现, 教师需要提出问题, 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探究时间, 让学生自己去体验, 去感悟, 去实践, 让学生通过想象力和创造力来了解历史知识。此外, 教师还需要激发学生的思维方式, 使用新课程的标准来进行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积极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课堂成为教学的“沙龙”, 以此来实现新课程的维度整合。

五、教学反思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

新课标的教授方式与传统的知识教授方式不一样, 它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来达到教学的目的。所以, 教师在日常教授的过程中, 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师方式理念, 需要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 通过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来整合自己的教学知识要点, 打破传统的、单一的科学教学模式和知识框架体系, 通过专业的知识专题来进行教学, 从而达到优化课程的目的。

六、结束语

因为教学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历史回顾, 它是深刻的反省思考, 它是教师探索知识的大门, 能够帮助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 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改善问题, 从而总结出自己的一套教学理念, 能够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 教师需要不断通过总结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需要通过教学反思来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 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通过教学反思来优化教学方式, 以此来提升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从而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专业的、具备丰富教学经验的复合型优秀教师。

参考文献:

[1]郭兴刚.高中历史教学与反思[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 (8) :60.

篇3:对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的反思论文

一、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现状分析

1.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走形式主义路线, 削弱了课堂效果

完全撇开常规课堂教学, 一味地追求课件表面的华丽与生动, 却忽略了攻破教学重难点的本分, 结果顾此失彼, 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降低了课堂效率, 削弱了教学效果。

实际上, 计算机辅助教学很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借助其交互优势和视听优势, 突出教学重点, 突破教学难点, 将抽象的、难以直接用言语来表达的概念和理论以形象的易于接受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那种走形式的多媒体教学只会喧宾夺主, 冲淡主题。笔者最近有幸看到一位老师的公开课展示, 其中利用Flash做成的多媒体课件, 展示变阻器的调节原理, 非常形象和直观, 透彻分析其原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交互性强的特点, 随机取数让学生上台进行练习, 直至掌握为止, 将原本难以用板书、板画和模型说清楚的原理和用法轻轻松松地解决了。可见, 在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注意规律和记忆规律的基础上, 恰当地利用多媒体技术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程度, 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效果的, 更有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2.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没有处理好教师、学生、多媒体三者之间的关系

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 教师应有效利用。前文述及, 那些充当媒体放映员的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放弃了自己的主导地位, 任由多媒体唱主角。这种忽略了“点拨者角色再造”的行为使教师成为课堂上的摆设, 导致课堂教学主次颠倒, 人机错位。因此, 课堂教学中要把握好多媒体运用的“度”, 要适度而行, 适可而止。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如此描写教师、学生、多媒体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师———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 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而不是主动施教的知识灌输者;学生———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的灌输对象;多媒体———创设学习情境, 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完成知识意义建构的认知工具, 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时所使用的手段、方法。可见只有恰当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既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 还要善加利用多媒体的辅助功能, 才能更有效地实现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

3.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无法替代师生间真实的情感交流

非典期间, 北京市的中小学停课。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充分运用网络进行教学, 使学生停课不停学, 教师的教学录像在网络中播放, 并运用校园网平台实时答疑解惑, 发收作业, 组织活动, 有的班还在网上开了班会, 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但返校时, 同学们都反映学习效果不如在校好。因为在这样的教学中, 学生缺少了最真实的交流与沟通, 缺少了很多在课堂上我们常见的相互启迪、相互感染, 少了真实的情感, 少了读读、写写、想想的环节, 而这些才是真正的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视听无法代替情感的交流, 教师在黑板上的一笔一划, 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可以缓缓地流进学生的心田, 而从那屏幕上射过来的冷冷的光则永远无法期待!所以, 对多媒体的运用, 我们应该把它放在它应有的位置上。

二、改进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建议

1. 摆正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之间的关系

归根结底, 改进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效果, 首先还在于思想观念的转变, 那就是不能图省事、走极端, 要摆正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与传统教学之间的关系:既不能太传统、太迂腐, 抓着套路不放, 不思进取, 敷衍了事;也不能太激进、太浮躁, 痴迷于流光溢彩, 哗众取宠。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经过长期的课堂实践所总结出来的一套东西, 经验所至, 自然有其宝贝的地方。然而, 事物总是矛盾的统一体, 再好的东西也有它的不足, 有它需要与时俱进的地方。既然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走进了课堂, 并逐渐为广大师生所认可, 就说明有它足以让人称道的地方。马克思主义教我们辩证地看, 对于那些经历了时间沉淀的传统教学手段, 我们绝不能全盘否定, 以所谓的现代元素放心大胆地取而代之。这里倡导的中庸思想从古至今都是毋庸置疑的:突出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功能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和发展。无论传统还是现代, 本着一个宗旨, 即更有效地把学生教好, 让学生学好, 那才是教师应该想的和应该做的。

2. 要因人而异, 因课而异, 正确选用和制作课件

目前学校用于教学的课件大多是由网络直接下载或修改后投入使用, 出于时间和技术的考虑, 极少由任课教师自己制作。即使制作出来, 往往也不尽人意, 因为熟悉教学实际需求的老师大多只懂简单的课件制作技术, 而懂技术的人又远离各科教学实际, 这就造成了课件的质量不高、适用性差等问题。其次, 教学的特殊性使得同一堂课就算是同一位教师来上, 都会因为学生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进程、不同的引导、不同的处理方式;一个教师设计使用很好的课件也很可能根本不适合于另一个教学风格迥异的教师和课堂。没有好的课件就达不到很好的资源共享, 没有优质的共享, 教师就只有对一些课件不假思索地运用, 缺乏自己的定向选择, 不会按照自己的教学实际重新编排。使用这些课件, 教师便成了课件的奴隶, 成了课件的讲解员、放映员, 根本谈不上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对象, 也根本体现不了教学的主观意义, 更谈不上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原则了。

多媒体课件多种多样, 设计思路各异, 因此一定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 依照语言教学的规律, 选取或者是自制课件。适用的课件, 首先不能出现科学性错误, 不能把错误的概念、知识传授给学生;其次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年级, 不同的学习进度、学习习惯, 准备合适的多媒体材料, 做到课件为老师、学生所真正适用;最后当然要考虑一下课件的技术性和审美性, 以免让一些粗制滥造的课件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

3. 无需过分依赖多媒体, 做好克服技术障碍的心理准备

信息技术不断发展, 硬件水平日渐提高, 但是多媒体技术还不是一个已经完善了的事物。各种各样的硬件、软件缺陷使得多媒体教学仍旧存在种种弊端:病毒来袭, 电脑瘫痪;突然断电, 资料全失;投影机失去信号;音箱没了声音;因多媒体软件版本和格式问题在不同的机器上卡壳等。如果教师备课不充分, 而过分依赖多媒体设备, 当出现上述问题时, 则意味着本堂课教学的失败。因此, 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时, 教师的备课应该包括对技术障碍的预防措施:一是提前熟悉所要使用的多媒体设备的性能, 尽量在上课前实地演练;二是每堂课都要做好拿起粉笔, 进行传统教学的心理准备;三是积极而迅速地调整自己和学生的心态, 让学生马上回到传统课堂中来。

摘要:本文针对教师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从能否正确看待现代教学与传统教学, 能否处理好教师、学生、多媒体三者之间的关系, 多媒体课件开发是否科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改进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反思

参考文献

[1]张堃.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教育与科学, 2010 (6) .

[2]史晓慧.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的误区及对策[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7) .

[3]汪发萌.新课改下的多媒体英语教学[J].龙岩学院学报, 2010 (3) .

篇4: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多媒体 基本类型 优势 历史教学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的基本类型

一、对话授课型——利用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这是最基本的类型。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它以教材的章节为单元来制作课件,通过一系列对话框将内容完整,画面清晰、美观,文字简练,并配以音乐的对话框按一定的程序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促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的状态,提高上课效率。同时,学完某个知识点后可随即向学生提出问题,及时检验学生对知识的领会和巩固,反馈迅速,对不同的回答计算机将给予不同的反馈信息和后继处理。

二、历史重现型——利用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可增加学习的兴趣。这是历史课件最常见的用法。计算机通过大量珍贵历史瞬间(图片、录像)的重现把学生带入历史人物活动的舞台,学生多种感官并用,并参与认识过程,如同身临其境,既可增加学习的兴趣,又能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理解历史事件,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觉得历史不是枯燥无味的史实堆积,而是栩栩如生的生动画卷。

三、游戏教学型——利用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可增加学习的兴趣 实现"乐学"。这是课外学习历史的辅助形式。通过有趣的游戏形成竞争性的学习情境,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或者通过操作,在游戏中实现学习。

四、编制试题型——这是辅助教学的实用性。即对题库中的试题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分类,计算机按照一定的要求(难易和知识点的分布)从题库中选择试题,打印成卷。因试题随机组成且难易得当,知识点分布合理,有较高的信度,可大大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若有历史多媒体教室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联机测验,计算机会对每位学生的回答作出评判,并记录解答时间、次数等参数,按照标准计算成绩,迅速作出学习评价。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的优势

一、优化历史教学课程设计

现在常见的教学是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设计,这种课程强调让学生受到本学科思想和方法熏陶,认识本学科的知识结构,达到对学科知识的理解、迁移和运用。但这种课程设计容易割裂历史学科跟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综合,它不易适应现代社会科学发展中的综合、交叉和渗透的趋势,也难以使学生认识历史发展中诸多因素的内在联系。为了克服学科中心设计产生的分科知识割裂的缺陷,避免历史知识的抽象化倾向,多媒体教学可根据教材需要和学生实际,随时引入时事政治实况及观点、自然界的变化现象,甚至是物理、化学的实验操作过程和结果等,使各科知识融合贯通,直观自然又方便快捷,这可大大丰富教材内容,使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设计尽可能地完善,历史课程设计更加优化,同时也增强历史教学的社会性、时代性和综合性。

二、优化历史课的教学模式

传统授课组织形式,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主要依靠阅读教材、讲解教材、提问回答等进行。基本形式是:教师讲解教材板书结构学生回答问题反馈信息这种沿袭了数千年的教学模式,固然有它的长处,也目前最常用的模式,但也有其无法克服的弊端。历史是一本生动的、活的教材,仅靠讲述是想象不到气势恢宏的历史场面和美妙绝伦的艺术珍品的,而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则能化静为动、化虚为实,能形象地再现历史事件和人物,使学生身临其境,大大激发其学习兴趣。它既增强了历史的可信性,缩短了现实与历史的距离,又能启发思维,促进理解。

三、优化问题设计

传统历史教学在课堂上很难通过图片、录像等生动直观的教具来启发学生,多媒体教学正好解决了这一难题。多媒体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创设多种形式,更为逼真的问题情景,它既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精心剪辑过的录像、图片进行思考,也可以通过录像、图片引出问题进行思考,达到知识迁移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目的。同时利用多媒体快捷、方便的特点,选用典型的史料,当堂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这种形象、直观、快捷都是传统历史教学所不能比拟的。

四、优化历史资料的积累和储存

利用计算机建立教案库、试题库。它可集中许多优秀教师的经验和智慧,并可不断地补充、增改,随时可用。计算机按一定的要求编排的教案、试题条理清晰,可节省很多整理时间,使教师有更多的精力完善自己的教学和研究,提高自己的教学和研究水平。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思考

一、提高历史教师的素质

首先要有一支具有现代化教育观念的教师队伍,广大教师要接受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改变过去那种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就可以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观念,必须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新技术新技能,特别是中老年;其次,专修业务,不断"充电",既要继续学习和钻研,掌握最新的知识和史学理论,提高业务水平和课堂教学的艺术,又要积极学习和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辅助历史教学;最后,增强创新意识,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形成一种符合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技术发展的新的教学思路。

二、发挥群体的作用

一个人的思维总是有限的,制作一个课件要发挥教研组的群体作用,集思广益、反复论证、不断修改,特别是中青年历史教师的知识和操作技术与老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相结合,尤为重要。

三、注意积累素材

制作一个优秀课件,需要大量的图片、录像等资料,平时要做一个有心人,特别是利用Intemet丰富的教育资源下载有关历史资料并分门别类储藏在计算机里,随时备用。日积月累,丰富的资料库将为制作课件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

四、演示与操作相结合

篇5:对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的反思论文

一、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的指导思想

1.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一定要找准切入点,这个切入点就是根据教学的需要,直接表述所要解决的教学内容。

2.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就是要研究主导作用和辅助作用之间的关系,就是要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地利用计算机进行现代化教学。

3.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就是要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关系,进入良好教学情境。

二、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要以教学难点为切入点

我们在教学中经常遇到教学难点不好处理,难点常常是抽象的不具体的,教师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概念模糊、或逻辑思维难于形成的现象。如果利用计算机CAI辅助教学软件,把教学难点制成教学课件,通过它用立体化、多层次、多角度的展示认知对象,这样的话,就很容易解决教学中的难点不难的问题了,发挥出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的应有作用。

[实例]技工学校课程:机械制图,3.8读组合体视图。教学目标:掌握读组合体视图的基本方法——形体分析法,进一步培养空间思维能力。难点:会运用形体分析法读图。例如:读轴承座组合体视图。

观察课件:

第一组画面读轴承座三视图。

第二组画面用不同颜色的实线分出每个组合件(抓特征、分线框)。

第三组画面按主视图的分线框,将每个组合部分拿出沿着主视图拉伸,进行立体化(对投影、想形状)。

第四组画面将每个组合部件组合起来(和起来、想整体)。

第五组画面将组合起来的轴承座立体图旋转360度(进一步确立思维空间)。

通过观察课件,把教学的难点进行分解和量化,并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使学生学习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从这个教学过程看,充分地利用了立体化、多层次、多角度的方法展示了认知对象,并且表达了人的良好思维过程。若是采用挂图、教具模型进行教学的话,在整体认读上都会有一定局限性。

三、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要以创建最佳教学情境为切入点

语文课是对民族文化心理、精神、品格、审美特点的形象化阐释,那么在教学中就要有一个感染与动感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充当一定角色,除了思维参与外,还需要有心理与情感的体验。这种说法我是非常赞同的,若是上述的内容要让语文教师用语言文字展示出来,岂不是要费九牛二虎之力?如果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把文字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用声音、图形、图象及影象展示课文内容,岂不是多方位、立体化的教学吗?

[实例]技校语文课,第一课《荷塘月色》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善于运用抓住景物的特点、多方面刻画景物以及情景交融写法。教学重点:学习多层次、多角度地描写景物,使写景和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方法。

观察课件:(听配乐朗诵课文,并观察课件画面)

第一组画面勾勒出荷塘轮廓。

第二组画面月色下的荷塘,曲曲折折,荷叶、荷花、荷波。

第三组画面荷塘上的月色,月光、月影。

第四组画面展现荷塘月色景致,树、远山、路灯的光、蝉声、蛙声。

通过听和观察课件,再加上课文分析和讲解,基本上能够使学生学习达到教学目标要求、教学重点。课件仅用了一组又一组的画面,就形象直观地设置了教学情境,提高了学生审美观,并且充分利用人的感觉器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要以描述动态效果为切入点

有许多的教学内容往往是动态的,比如:电动机的转动原理、液压传动原理、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等等,都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动态过程,这些过程在社会生产实际中只能看到形成的结果,但是看不到原理的演变过程。教师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动态原理过程是非常困难的,如果教师利用计算机的FOUNOERAUTHORTOOL软件,制成教学课件,把文字信息转换成图形、图片及动画媒体素材,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进行集成,那么这样的话,就会很容易使抽象的动态原理过程具体化、形象直观化,便于了学生理解和掌握。

[实例]交通技校学校的汽车驾修专业的汽车构造课,第一章第二节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难点: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原理

观察课件:

第一组画面四冲程汽油机汽缸的结构

第二组画面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原理

这个课件充分展示了客观实际教学,若利用挂图、投影仪、幻灯片及实物教学,根本达不到最佳效果,因为用上述四种教学方法,学生看不到动态原理的形成过程,利用计算机的动画效果,可以把结构、动力产生根源及动力的形成,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个切入点用了模拟实物的教学过程,有序展示了认识思维的过程,使教学的难点具体化、形象和直观化了,达到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教学要求。

五、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要以点拨疑点为切入点

有些教学内容往往可以不用讲授法进行教学,更适合于问题式教学方法,若采用传统式教学方法,只能是一问一答、空对空的形式,不便于学生理解和思考问题。如果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的话,教师利用一组画面的形式提出问题,把学生思考的问题直接带入到反映客观实际教学之中,让学生自己观察和思考问题,自己归纳总结和得出结论。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实例]技校电工实习课,课题四万用表的使用方法,教学重点:使用万用表时的注意事项。疑点有二:①转换开关位置选择错误,万用表会损坏吗?②当测量线路中的某一电阻时,线路必须与电源断开,不能在带电的情况下测量电阻值,否则会烧坏万用表,是真的吗?

观察课件:

第一组画面万用表转换开关位置在电流档上,测量220伏电压。

第二组画面在万用表测量原理图中,观看测量220伏电压时电流途径的方向,只有表头在闭合的回路中,表头电阻值近似零值,那么会使表头电流无穷大,结果怎么样?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万用表会损坏)。

观察课件:

第一组画面万用表转换开关在电阻档上,线路具有380伏电压,测量线路的`电器阻值。

第二组画面演示万用表测量原理图中电压的分压情况,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万用表会烧坏)。

这个课件注意了“问题式教育”的利用,通过提出问题,学生细致观察课件、思考问题,自己归纳总结和得出结论,达到了含义上的理解,促进学生逻辑思维活动,使学生精确地掌握了概念。起到了优化课堂教学的作用。

六、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提高信息传授速度,强化学生思维训练

在教学中也常常遇到文字信息量比较大,而且还不好用语言高度概括,经常是占用课上时间又比较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又不是很好。若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的话,可以把大量文字信息用图形、图片、声音等多种媒体素材进行浓缩,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信息传播速度,压缩了上课的辅助时间,从而达到向一堂课要效益、要质量的目的。

[实例]技校语文课,第二课《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计划为3课时。教学目标:学习作者从不同角度观察、描写同一景物的写法,理解“我的空中楼阁”的真正含义。教学难点:学习写景静动结合、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步,让学生看课文听配乐朗诵课文,解决抒情散文情景、动静之美及阅读障碍,达到对课文初步的感性认识。第二步,观察课件:第一组画面描写我的小屋坐落在山脊上,清新自然。观察位置:立足于小屋之外,远观小屋,点明小屋与山的关系。第二组画面:描写小屋“领土”有限,而“领空”无限,令人心旷神怡。观察位置:立足于小屋之内观赏四周,从小屋与周围环境的联系来赞美小屋,动静结合的手法。

这篇文章若是单独从课文去理解“我的空中楼阁”的话,篇幅大、情景错综复杂,学生较难理解课文。课件仅用两组远景与近景相结合的画面,把空中楼阁的景与情的场面进行了整体描绘,使学生进入情景之中,把课文的整体由文字信息转变成图象信息,达到了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导教学把复杂的问题进行精练与简化了教学要求,达到节约时间与空间,提高了传授与训练速度教学目的的要求。而且还强化了学生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训练。

七、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导教学的注意事项

1.制作的画面一定要典雅朴素,不要大红、大黄、大绿的画面同时出现,避免学生视觉的烦躁不安。

2.制作的画面只有一个中心点,这个中心点紧紧围绕着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描述。一些点缀的画面越少越好,这样可以使切入点更加准确,同时防止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保证了课件在使用过程中更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3.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导教学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使一切内容均由计算机包办代替。为什么广播电视教学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少了,这就是人们充分的考虑到利与弊的关系,同理计算机教学也有它的局限性。

4.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不能简单化、公式化,更不能片面的理解为了应用而应用,不能由过去的传统教学,转变为电气化的教学,若这样的话就违背了教学规律,忽视了教学主体的作用。

5.每次课所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的次数及时间,不能过多过长。这是因为设计一堂课要充分考虑它的整体效果,不能让学生有破碎零乱的感觉。只要是一只粉笔、一块黑板能够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坚决不要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如不这样就会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正确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就是现代化教育技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就是按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学生、教学手段与教育环境的进一步和谐、统一,从而达到合理的优化教学过程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机械制图》劳动出版社(1月)

篇6:网络游戏对历史教学的辅助作用

陈彦桥

(开封市铁路中学)

摘要:虽然人们对网络游戏的弊与利还有争议,但其已成为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学生的重要娱乐项目,则是不争的事实。本文通过分析网络游戏的特点,与历史教学活动的契合点,以探讨如何利用网络游戏有益的辅助作用。关键词:网络游戏 历史教学 辅助作用 青少年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影响身体健康、荒废学业,甚至因此走上犯罪道路的报道,屡屡见诸各种媒体。网吧中,一些学生一边“专心致志”地游戏,一边手捧盒饭,他们目光迟滞、吆三喝

四、脾气暴躁,这些令家长和教师感到痛心和无奈。一些家长虽然用尽各种办法,但总是收效甚微,甚至引起学生强烈的逆反心理。教师苦口婆心地劝说,往往引起一些学生对学习的更加厌恶。在网络时代,不可能明令禁止地封堵学生玩网络游戏,只有进行积极地引导,使学生知道如何正确地分配学习、娱乐时间,了解有益的网络游戏,同时找到网络游戏与教育教学的契合点,发挥其有益的辅助作用。网络游戏是利用TCP/IP协议,以网络为载体,可以多人同时参与的游戏项目,它可以让每个人足不出户地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玩家进行交流,从而形成一个以网络为平台的虚拟社会。与其他传统媒体游戏相比,它带给玩家的不再单单是死气沉沉的NPC(Non-Player-Controlled Character,非玩家控制角色),而是众多形形色色的其他玩家。网络游戏之所以受到青少年学生的喜爱,与其自身的特点有关:

1、时尚性。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网络游戏逐渐成为一种大众娱乐方式。会玩网络游戏,成为时尚标志之一;拥有高等级的虚拟人物或极品装备成为游戏者炫耀的资本。

2、技术领先性。网络游戏充分利用当代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并不断融合新的技术和手段,这不但给人带来游戏的快感,同时也满足了人们的探索欲和猎奇心理。

3、竞争性。玩家可以赋予游戏中的自我性别、生理、心理特征,可以独来独往,亦可统帅千军万马,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其他玩家进行平等、自由地对

抗、竞技。在此过程中,玩家可能获得丰厚的回报,也可能获得失败的经验和教训。

4、互动性。这是网络游戏的最大优势。网络游戏不仅可实现玩家与游戏之间的交流,还能使玩家间进行行为互动和情感交流,甚至进行线上与线下的交流。一般来说,玩家只有通过与他人的协作、互动才能更好地进行游戏。从这一点来说,网络游戏可以培养玩家的团队合作精神。

5、虚拟性。网络游戏提供的是一个近乎现实世界的虚拟世界。这个世界是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思想通过网络手段更逼真地模拟和再现,玩家可以体会到一种模拟现实人生的沧桑感和使命感。这里有特定的“法律”与规则,玩家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重塑自我,尝试一种与现实生活不同或完全背道而驰的个性。网络游戏成为一些玩家的世外桃源,可以帮助他们摆脱孤独、获得自尊、自信、友谊、成功等等,可以让他们放纵欲望,无所顾忌地冒险。因此,从某种角度上说,人们称网络游戏为“电子海洛因”。

总之,近乎真实的现实模拟、绚丽的图像、悦耳的声音、扣人心弦的情节设计,使网络游戏受到各年龄段人们的喜爱,尤其是广大青少年学生。但由于自制力较差,青少年学生又极易陷入网络泥潭,不能自拔。因此,教师要在了解网络游戏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适量游戏,利用网络游戏积极地服务于教育教学活动。

首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游戏中的积极方面与消极方面。网络游戏强调团队合作、自主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协调能力,可以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性格。当然,网络游戏的这一特点是把双刃剑,如果没有家长教师的引导,一些学生可能会产生孤僻、报复、嫉妒心理,甚至会采取不正当手段竞争。网络游戏最大的弊端,就是浪费时间、荒废学业。在家长和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适时、适量地进行游戏,还是利大于弊的。

其次,历史教育教学来说。历史教学的基本任务是知识教学、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而这三个基本方面,在一些网络游戏中都可以找到一定的契合点。

1、知识教学。现在的网络游戏中,相当一部分是以历史为题材的,如西游系列,三国系列,水浒系列,大唐系列等。游戏中的建筑、服饰、语言、人物形象等,都是游戏设计者根据历史背景设计出来的。虽有一些错误之处,但大部分还

是接近历史背景的。如网易的《大话西游》系列游戏,根据电影《大话西游》、名著《西游记》改编而来,其细节设计上,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唐朝的一些社会风貌,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设计作为学生了解唐代的一个辅助工具。网络游戏与一些传统媒体一样,给人们以直观的历史感。历史教师可以利用这种直观感受,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比如,历史教师可将一些网络游戏中的正确历史知识与错误历史知识截出,让学生加以辨认。这样,学生在进行游戏时,会不断地反复这些历史知识。以《大话西游》来说,教师可将游戏中的NPC,如李世民、魏征、秦琼等截出,然后让学生辨认并说出他们的主要历史活动。

一些网络游戏的设计者,也考虑到游戏人群中有大量的学生,因此,他们将一些知识变为玩家获得经验和金钱的手段。如《大话西游》游戏中的“科举活动”,玩家通过答题获得经验和金钱,这些题包括历史常识、典故、诗词歌赋等等,这是网络游戏对知识教学活动直接的辅助作用。

2、思想教育。通过历史知识的教学活动,既要求教师传授知识,还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主要是爱国主义教育、人生观教育、世界观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等等。这些教育有认知的成分,如对爱国主义历史人物与事件的知识理解;也有情感的成分,如对爱国主义事件、人物的认可,对出卖民族、国家利益的人或事的批判,对祖国、家乡的热爱等。网络游戏在这一方面也有其有益的辅助作用。如,一些反面的角色被游戏设计者设计成面目狰狞、邪恶的形象,而正面的角色则设计成光明磊落、慈祥的形象。学生一眼便能看出善与恶,并形成对善恶正确的情感态度。当然,历史教师应该对这种认识进行引导。如《梦幻西游》中,侵犯唐朝边境的突厥,被设计成强盗、土匪的样子。学生固然会直接产生对其的憎恶之情,但他们不会正确地认识突厥的侵略。历史教师可利用这一形象作为切入口,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突厥在历史上的作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反侵略思想和民族观念。

3、能力培养。历史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技能、编制图表的技能、解释表述技能、问题解决等。而网络游戏也强调玩家的思维能力、解读地图能力、表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特别是对地图的解读能力。几乎每个网络游戏都有地图,虽然这些地图不是精确的科学地图,但地图的一些要素还是包含其中的,如正方向、图例等,玩家只有很好地解读这些地图,才能顺利地进行游戏。

历史教学也强调“左史右图”,网络游戏中的地图解读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读图能力。当然,这种提高是以教师正确地引导为前提的。

网络游戏除了对实现历史教学目的有有益的辅助作用外,还对历史教学方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荷兰学者胡伊青加(Huizinga)在《人:游戏者》一书中指出:“游戏是一种自愿的活动或消遣,这种活动或消遣是在某一固定的时空范围内进行的,其规则是游戏者自由接受的,但又有绝对的约束力,游戏以自身为目的而又伴有一种紧张、愉快的情感以及对它‘不同于日常生活’的意识”。胡伊青加强调游戏的自愿自主性,脱离现实而又深深地植根于现实,游戏环境的自我封闭性三个特征。网络游戏仅仅是在这些特征上加了“网络”二字。希腊语中,游戏(paidia)与教育(paideia)拥有相同的词根,都指的是儿童(pais)的活动。皮亚杰从心理发生学的角度指出,“认知活动发动了游戏,游戏又回过来加强认知活动。”孔子也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成于乐,游于艺”。中外先哲们都强调了游戏活动对学习的重要性。而新课程改革也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重视教学活动的互动性,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网络游戏的“诱人魅力”正是需要历史教师学习的。

在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应扮演游戏管理者的角色,他们不直接参与到学生(玩家)的探索性学习过程中,但却要制定探索过程的规则,回答探索过程中的一些常识性问题,通过暗示性引导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在具体课程中,教师可设计一些任务性质的学习活动,如将学生分成3-5人的小组,小组成员们通力合作以完成教师设计的问题或活动任务,成功者获得真实或虚拟的奖励,失败者受到一些虚拟的惩罚,其关键点在于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如何使学生真正融入其中。

总而言之,网络游戏如不加以引导,必将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绊脚石;家长、教师正确的引导,则会使其对学生成长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就历史教学而言,历史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游戏,寻找网络游戏中的教学素材,吸取网络游戏的积极因素以融入教学活动中,使网络游戏成为历史教学的有益补充。参考文献:

胡伊青加:《人:游戏者》,贵州人民出版社,2007年。皮亚杰:《儿童心理学》,关福元译,商务出版社,1993年。

篇7:对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的反思论文

多媒体教学的节奏过快,可能会导致学生由于知识量过大而造成知识点难以消化和理解,因此,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汉语言文学教学时,教师应当尽量掌握好授课节奏,确保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在制作《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国统区文学抗战相关章节课件时,可以在网络上搜索一些抗战时期的电影如《保卫我们的土地》、《中华儿女》,歌曲《抗敌歌》、《长城谣》以及相关图片作为材料。在讲《中国近代文学史》抗战章节时,可以在课前播放课件来引起学生兴趣,也可以在讲到重点时播放课件来突出要点,或是课后播放课件加强学生知识掌握度。课件制作时内容不宜过多,内容过多容易使学生难以消化知识,课件内容应围绕课程内容,作为突出或引导作用,PPT外观无需过多修饰,因为多媒体是一种辅助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手段。

3.2多媒体课件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不要限制学生思维

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授课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在授课时完全按照提前所设定好的课件在进行授课,一步步将学生引导至自己所设课件的答案让其理解,却没有意识到这种做法只不过是让学生理解自己的意见而不是学生自由发挥、自主思考出来的答案,长此以往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可能埋没掉一些非常有创意的答案和看法。在长期使用此种教学方式的过程中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度和灵活运用以及其思维发展。教师设计多媒体课件时,除了课件内容小外,还要把课件所设置思维框架撤除,让学生自主思考。例如:教师在讲古代汉语文学时,以讲述古文字为例,可以在讲到重点的时候,借助PPT课件播放古文字的渊源字形或相关图案等,让学生猜字形、联想相应的现代文字等。这样既能起到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汉语言文学教学的作用,又能避免学生思维被提前设计好的课件所限制,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汉语言文学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3.3多媒体技术辅助汉语言文学教学时,教师不能忽略与学生的交流

“教学”从字面来理解,只有教师和学生都参与进去,才称之为“教学”,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有能向学生传授知识、了解学生学习状况、拓展学生知识量、维护师生关系等多效合一的作用。教师在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汉语言文学教学时,应当注意多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多媒体设备播放课件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互动环境,在多媒体课件播放前后都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最佳时机。例如:汉语言文学作品赏析《咏史其二》,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索与之相关的视频资料,课件播放完后,可以要学生以表演等形式表现出诗词意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将会有一个非常和谐的交流场景和时机。课程结束后,教师还可以将链接共享给学生,让其课余时间拓展知识。

3.4教学方式多样化应用

教师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汉语言文学教学可以推进教学进度,也就是说教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与学生进行互动,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例如:教学游戏,以游戏的形式,产生带有竞争性质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能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案例学习,教师将汉语言文学写作时,可以通过案例学习为学生提供真实案例的资料,在丰富的信息资源环境中,让学生以调查员的身份,去搜集资料、探讨作者写作背景、文章风格、文章主题、文章形式等,起到带动学生思考,自主学习的作用。

4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高校将多媒体运用到实际教学中用以辅助教学的方式的确为教师授课提供了不小的便利,以及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给予了助力,但是多媒体在辅助教学中到底起到了多大的作用,和对于教学效率又有多少帮助,这些都需要教师通过不断的探讨和实践,才能将多媒体的种种利好运用到教学中[4]。在课件制作过程中建议教师将学生放在主要位置而非一味的追求课件的赏析性,课件制作时应当以学生学习知识作为中心。

参考文献

[1]谭秀中.对多媒体辅助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3):93-94.

[2]李灿,罗玉成.多媒体减式思维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研究型教学新范式的形成———以美学原理课程为例[J].宜春学院学,2012,34(1):155-158.

[3]丁国文.对多媒体辅助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14):161.

[4]赵莎莎.采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创新古代文学传统教学模式[J].电子测试,,(12):152-153.

[5]谭秀中.对多媒体辅助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03).

[6]田玲.网络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36).

[7]丁国文.对多媒体辅助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4).

[8]《汉语言文学研究》征稿启事[J].汉语言文学研究,2012(04).

篇8:对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的反思论文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再现历史情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强调:“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 将会扼杀学习探索真理的欲望。”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历史教学活动中, 激发学生浓厚兴趣, 并使之形成持久地饱满地学习热情, 对于完成教学任务十分重要。多媒体技术创造的生动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恰当地解说、感人的音乐, 会在学生的大脑皮层引起兴奋, 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已过去的历史现象生动、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学生仿佛身临其境, 压缩了空间感和距离感, 使其主动地学习。

如在讲授“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一课时, 用Flash动画制作一幅秦灭六国的动态地图, 体现秦朝疆域的扩大;然后再插入一张秦始皇的画像, 形象地展现了“秦皇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的神韵和气势, 使学生如见其人、身临其境。老师趁机提问:具有雄才大略的秦王嬴政如何管理疆域如此辽阔的国家, 他采取了什么措施?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 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刺激学生的多个感官, 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

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知识记忆的任务是十分繁重的, 这也是学生普遍感到头痛的一个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就要寻求加强记忆的方法。心理学工作者研究认为, 多种感觉器官协同进行识记是提高记忆效率的好办法。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给学生以全方位的感官刺激, 使他们直观地感知历史时间的变化、地域空间的转换、历史人物的活动和重大事件的发展, 进而加深记忆, 提高了学习效率。

如讲疯狂的战车时, 由于涉及的事件多、人物多、地图多、时空跨度广, 学生往往难以掌握, 并容易把人物和事件混淆。我在课堂上使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分别演示了德国 (希特勒) 和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过程。每侵略一个国家, 能自动、醒目地显示该国的名称, 插入该国领导人图片, 并配以声音讲解, 这样就可以把人物和事件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使学生的多感官获取同一事件的相关信息, 学生就会在脑海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有效地加强记忆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扩大课堂容量, 提高课堂效率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愈发重要。如何在这四十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就需要老师认真思考了。历史教材内容繁多、体系庞杂, 历史课的信息容量大。教师可在课前将教学所需的板书提纲、知识结构、历史地图、图片、录像等制作好, 在讲授过程中适时地展示出来。这无疑大大节省了讲解、板书、绘图的时间, 可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大课堂容量,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个成功的多媒体软件胜过千言万语。

如复习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时, 事件头绪多、容量大、人物多、派别多、主张不同, 学生易混淆。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制作一个课件, 把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所属派别、各自的主张和作用等有机地排列起来, 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加上老师的讲解, 可以使学生直观准确地掌握谁属于哪个派别, 有何主张, 是哪个事件的代表人物, 该事件有何作用。这样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学生学到的知识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加大信息容量, 从而使学生可以系统、全面地进行掌握历史知识, 培养学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把历史与现实社会相结合,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初中学生正处于由青少年向青年过渡阶段, 是其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 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教师应该充分依据教材内容, 挖掘教材德育因素, 根据青少年的认知特点,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优化历史课堂教学, 创设良好的德育情景, 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 以达到对学生思想情感教育效果。

如在讲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时, 先展示一些有关香港标志性建筑的图片, 体现它的繁荣和美丽, 引起学生的向往, 再向学生提问:“回归后的香港继续保持繁荣和昌盛, 那么1997年以前香港是在哪国的管辖下, 它是如何回归的?”由此很自然地就进入了新课, 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历史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又如讲到香港回归时, 播放视频: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7年收回香港的令人激动的画面, 英国国旗在香港降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缓缓升起, 感悟国家的强大, 此时插入图片, 香港是如何一步步被抢占的, 说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通过对比, 使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这样把学生的情感引向高潮, 让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 也进行一次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因此, 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当然, 并不是每节课都适用多媒体教学, 也不是每个课件都能达到预期效果, 教师一定要根据内容选用适当的教学手段, 以便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总之, 历史是一个由时间、空间和人物构成的演进着的三维立体画卷。多媒体教学为历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由于其生动活泼、图文并茂、明朗直观、人机交互等特点,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使学生主动地感知历史、认识历史、掌握历史、运用历史, 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使历史这个古老而富有活力的学科萌发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王金霞编著.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2010

篇9:浅谈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

关键词: CAI课件历史地图教学

目前可用于制作CAI课件的软件很多,历史素材也十分丰富,因此首先要在进行充分的教材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筛选素材,将制作课件所需声像材料进行分类处理,以备利用。如将课件中将要体现到的图片、地图扫描,在这方面可用于图形扫描和处理的软件很多,如Photoshop、Ulead iPhoto Express (我形我速)、Microsoft的照片编辑器、Windows的画笔等,但据笔者使用经验,Photoshop在图象质量、后期处理的功能和压缩比上均有很大的优势,不足之处是价格贵,功能强大但操作复杂;笔者常用的另一软件Ulead iPhoto Express (我形我速) 是与扫描仪捆绑销售的,功能足以应付一般的图形处理,全中文界面,操作简单,虽然感觉上图形质量(特别是转化为JPEG压缩格式时)比Photoshop有所逊色,仍不失为一款优秀的图形处理软件;微软照片编輯器和画笔优在操作简单,但功能较单一,支持格式少。其他软件亦不乏精品,其中的Paint Shop Pro等甚至以共享软件的方式推出,广受好评,但由于没深入使用过,未敢妄加评价。

使用以上软件进行图形采集和处理后,即可利用有关软件进行CAI课件的制作。可用于制作课件的软件同样繁多,功能和易用性也同样繁简不一,笔者所接触到的课件大多采用Authorware、Microsoft PowerPoint97等制作,此外还有一些采用Director、方正奥思平台和新推出的凯迪平台等软件开发。

Authoware和 Director都属于技术先进、功能齐全、界面良好的多媒体创作工具,其良好的人机界面、灵活的多媒体素材编排方式能够集成多种格式的外部图像、声音、文字和视频,用于编制播放式和交互式教学课件实属上乘之选。但以我省目前的现代教育设备的配备水平,除少数学校有能力配置了网络教室可供师生使用有交互功能的课件进行教学外,大部分学校均采用“多媒体演示教室”的配置,因此对课件的要求仅需实现播放功能和简单的超级链接即可,从这一角度看,PowerPoint(演示文稿)基本具备了这一功能,且此软件操作简单,是目前制作历史教学CAI软件的首选。

在确定了CAI演示课件的工具软件后,对中学历史教材涉及的地图进行分析和综合,结合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将地图的演示以点、线、面的方式分为以下三类。

1、方位地图。这类历史地图主要为了强调某些历史中国论文联盟www.lwlm.com整理事件的具体方位,从教学目上看,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使学生掌握这些地点的相对位置、地名和所发生的历史事件。如唐朝的手工业中心的分布图、两次鸦片战争形势图中的“通商口岸”、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工业建设主要成就示意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等。在制作课件时要以反差较大的色彩制作一些形象的图样或箭头指向,如用兵器或爆炸形色块代表战争爆发的城市(如图2淮海战役示意图)。用货币或具体商品代表工商业城市,或直接用色环闪烁覆盖原图中欲强调的方位,在动态手法上则采用多次“闪烁”、“回旋”等手法吸引学生的视觉焦点,同时以“平行线条”或“切入”、“飞入”等方式展现地名,必要时可打出字幕强调地点的有关史实或需要学生较好掌握的知识点。

2、线路地图。这类地图的特点是体现线路的延伸方向和途径路线,从教学目的上看,主要是要使学生掌握历史事件发生过程中的方位变化、方向及其发生的相关史实,如张骞通西域、红军长征、人民解放军突进中原、新航路开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等。在制作手段上可充分采用手绘或多种箭头的组合,在经过处理的空白图上采用动态手法,使地图上的线条沿历史进程延伸,达到强化效果的作用。手法上应用“切入”展示较多,必要时可分断拼接,以配合讲述的进程,所经地点、地名的强调可参照上述第2点的方法运行。如笔者在制作三大战役的有关地图时采用此法,将解放军的进攻、敌军逃窜的线路分别用红、蓝两色箭头表示,根据不同进程定义不同的方向,编好顺序,同时在表现解放军包围、歼敌的过程时采用在战争地点制作爆炸形状的色块,配合以“爆炸”声效,授课时起到了良好的辅助教学作用。再如笔者讲授新航路开辟时,在经过处理后的地图上绘制几条航路,体现了其延伸的方向和过程(图3),用以配合课堂讲述,与以往采用的挂图方式相比,在生动性和可操作性上均有天壤之感。

3、版块地图。此类地图主要表现区域特征,如三国鼎立局面、北洋军阀割据、抗日敌后根据地、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早期殖民扩张等均属此类,这类地图在教学中的任务主要是要使学生掌握区域特征和相应位置。在进行处理时配合讲述,用色块填充版块,采用“溶解”、“闪烁”或“切入”等手法定义其“出现”,同时可根据内容不同定义伴音,如笔者在制作“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扩张图”中分别将不同色块的两国殖民地“组合”→“复制”→“粘贴”,分别定义两国殖民地“慢速闪烁”(爆炸声效)→“溶解”(1秒钟后自动)(图4),感观刺激量较大,客观上强化了地图的区域特征,在实际授课中效果良好。

以上例举的是在对中学历史教材中的地图进行简单归类后,制作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的一些探索。事实上,历史地图形式多样,不少地图无法单纯地用哪一类来归纳,或者是上述几例特征同时体现在一张地图上,因此我们在制作CAI课件时应从教学实际出发,不拘一格,以教学目的为出发点,以达到最佳辅助效果作用为目标,方能体现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宗旨。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课件制作仅是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第一个环节,它只是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将教材研究与电教手段相结合而成的一个“课件”,只有将它运用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才能发挥它的优势,达到我们的最终目的。因此,在实践中运用、分析和评价课件成为我们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CAI课件进行分析、评价和交流,不仅有助于提高软件的质量,还可以发现教师在编制、开发课件时可能存在的认识问题,因此开展充分的评价、交流活动,对优化历史学科的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河北省广平县第二中学)

上一篇:雪娃娃初中作文下一篇:寿县正阳中学召开中考考前培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