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管理制度

2024-04-23

xx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管理制度(共10篇)

篇1:xx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管理制度

xx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管理制度

1、教导处负责校本课程的管理工作。积极帮助教师制订好教学计划,负责协调安排和组织指导教学计划的执行。

2、校本课程的开课必须由课题开发小组同意。科目的选择是在教师、学生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产生,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彰显教师个性。

3、任课教师在确定课题后,要制定课程目标,写好课程内容简介、课时计划等相关材料。

4、严格执行学校规定的校本课程授课时间,积极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授课,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5、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实际的评价方法,以此促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

6、学生有自主选择科目的权力,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让学生主动全面发展。

7、授课教师要加强临时班级的管理,每次上、下课都要点名,并将学生的到位情况报教导处。

8、教师们必须认真上课,在上课中,要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利用学校课程资源,尽可能地采用合作、参与、探究和体验等有助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教导处将不定期地随堂听课,检查教师的上课情况。

9、写好校本课程过程中发生的小故事,重视校本课程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主动根据学生情况,尝试编写教材。

10、学校保证课程开展必需的经费、器材等物质条件。学校对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

篇2:xx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管理制度

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实施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根据国家课程改革精神,特拟定我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指导思想:

1、以人文素养的培养为中心

通过对校本课程的需要评估,我们决定以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要求为前提,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定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向。

2、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理解生活的意义,生活的方式,扩展学生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从思想到行动,都能贴近生活,适应生活。从而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并创造生活,享受生活。

二、目标和内容

1、总目标

体现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教师、学生共同成长。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

2、具体目标

发扬“尊重人格、尊重差异、个性解放、自主发展”的人文主义精神,推进小学教育人文化改造,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符合课程改革的宗旨。因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我校校本课程的目标,针对学生实际,我们把它分为:尊重他人、认识自我、勤于反思、善于合作。

3、校本课程开发内容

校本教材的开发内容,主要有“课程整合、课程新编和课程选择三种。

课程整合:主要包括不同学科间的整合和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两方面。

课程新编:计划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试编教材等。

课程选择:教材以选择为主,以学校开发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的教材。

课程具体内容:感恩教育:

我校自2003年起重视对学生的孝心教育,引导学生体会和感激父母的艰辛和不易,培养学生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情。2005年,学校把“感恩教育”作为一切工作的切入点,使之形成一种“感恩文化”,融入到了学校管理等各个环节,促使学校全面和谐地发展。具体做法的构想:

(1)营造氛围,发挥隐形教育的功能。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突出“感恩教育”特色,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区、功能区、运动区设置不同内容的墙壁文化。学校计划在运动场的长廊上,设计以感恩为主的古今中外人物图片和以故事为主的连环画,例如孔融让梨,诗人孟郊的作品《游子吟》等;在教学的走廊上,我们设计两块内容:一是文人的感恩语录墙,二是读书文化墙。在学校功能区的走廊上,我们则会设立一个“星光大道”:将学校评选出的感恩小明星、孝敬星、文明星、工作星等展示在这里,并介绍上榜明星的典型事迹,突出学生身边的榜样,以期达到“学身边榜样,做有益于社会之人”的目标。

(2)编写校本教材《感恩教育》,让感恩教育走进课堂。

为了把“感恩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学校要成立以校务办、教导处、语文组组成的《感恩教育》校本教材编委会,编委会成员查阅借鉴相关资料,结合学校几年来的德育成果,编印《感恩教育》教材,使感恩教育真正地走进课堂。

《感恩教育》校本教材的编写以道德品质教育为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体现以人为本、学以致用的原则,通过典型事例教育学生要凡事心存感激,感激父母的辛劳,常思一粒米、一角钱的来之不易,从而激发学生认真学习的动力;进而感激老师的教育,感激同学的帮助,感激社会的给予„„,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3)设计多样性的、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实施“感恩教育”

为了使“感恩教育”贴近学生、落到实处,学校将继续本着“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情景为中心”的原则,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增进了父母与子女的亲情、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学校德育处、大队部以“感恩教育”为主要内容,细化为12项主题教育,即劳动教育、心理教育、道德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理想教育、“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环境保护教育、卫生教育、青春期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并把“主题教育月”形成传统,长期坚持,具体安排如下:

一月:感悟亲情教育月,二月:文明礼貌教育月,三月:吃苦磨练教育月(春游、远足),四月:法制公德教育月,五月:特色文化教育月(感恩节),六月:珍爱生命教育月(环境保护教育),七月:社会实践活动月,八月:国防教育主题月,九月:行为规范教育月(传统美德教育月),十月:学会学习主题月(体育节),十一月:心理健康教育月,十二月:文化艺术主题月(英语节)。通过主题活动的体验,达到感动、感悟,形成健康的人格。

大队部采用多形式开展教育活动。以开学典礼、国旗下讲话、黑板报、橱窗等为阵地,全方位地进行“感恩教育”的宣传。以班级为主体,定期召开“感恩教育”主题班会,组织学生谈体会,并推荐优秀的“感恩教育”主题班会在全校集中展示。组织学生用在家时间实践自己的感恩活动,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开展为父母做事,对父母说知心话,为父母过生日等活动,体会和感受父母培育自己的艰辛和不易,弘扬孝顺父母、报答父母的传统美德;让学科教师利用教育机会表达学生对父母的爱,将感恩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为了感激老师的培育之恩,举行了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开展“尊师重教”活动,要求学生讲文明用语,遇到老师自觉向老师问好;教师节,道一声“老师辛苦了”,组织“感谢师恩”感恩贺卡制作比赛。开展了以感激同学的帮助之恩为内容的活动:“我为同学做一事”;“今天我值日”活动;写一篇你受挫折的故事;回忆对自己帮助较大、恩情较大的人,然后通过一封信、邮件、电话、互联网等通讯工具表达感恩心情。

四、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的保证机制

(一)学校成立以主要领导为核心的校本课程研究小组:

组 长:黃纪发校长

全面负责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负责教研管理和教材编写指导。

副组长:冯进兵、伍先龙、许雁彬

政教处、教务处分工合作,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内容,具体组织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组织人员编写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

组 员:各教研组组长

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二)组织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纲要或教材是课程的表现形式,是教与学的载体,在校本课程的构建中,编写教材或纲要,是最艰难、最关键的环节。校本课程研究小组,要组织一批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善于思考问题的、文笔能力比较强的教师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三)采用“三板块”形式,进行全员性通识培训。

(1)理论学习

购买有关课改的书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课程实施探索》。我们采取自学和辅导、分散和集中、讨论和测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办法,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树立大教育观,并用大教育观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我们提出了面向21世纪,要树立十种新型的教育观即新型的教师观;新型的教学观;新型的学生观;新型的质量观;新型的课程观;新型的人才观;新型的教学方法观;新型的过程教学观;新型的教学手段观;新型的终身学习观。

(2)专题研究

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使教师掌握新课改理念,树立新课改意识,及时捕捉信息,开阔视野,寻找差距,完善自我,提高素质,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活动实践

每学期,我们都计划按两个环节进行。

①年段研讨:每学期要以年级或年段为单位,对校本课程进行实践研讨。

②对外展示:每学年结合市级的各种教研活动对外展示,努力倡导新教材要活用,旧教材要再创造,但无论是新教材还是旧教材,都要体现新课标的教育理念。

(4)校本培训的特点

①、自主探究

②、合作交流

③、发挥网络的作用

(四)建立以“四定四制”为核心的管理机制,确保校本课程实施。主要建立了三个机制,1、激励机制: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提供了无限的表现与创造的空间,要想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人尽其才,各尽其能,对会教能编的教师,学校要采取各种形式,及时进行表彰和鼓励。

2、评估机制:要研究制订校本课程评价标准,并与学校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考核相结合。要恰当的采用行政手段,确保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使每一位教师真正成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者。

3、投入机制:要有基本投入,要舍得投入,要优先投入。

篇3:中学美术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我们在校本课程开发上进行了积极探索, 深入挖掘校本课程资源与当地文化传统资源的紧密联系, 凸显美术特征、地域特征。内部出版发行并全县推广《民间剪纸》《低碳生活-快乐手工》《校园文化设计与开发》等优秀特色校本教材。这些教材的出版均是根据各学校教师、学生资源开发的, 一定程度上彰显了每个学校的办学特色。

一、研究地方传统特色文化和学生感兴趣的方面的校本教学内容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 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感与认知相适应, 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为此, 在校本课程开设上应尽量选用多种模式,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 强调知识与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 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剪纸这一民俗活动在农村喜闻乐见, 但是年轻人会此项活动的越来越少, 为了传承和保护这一民间艺术, 我们组织编写了一套《民间剪纸》教材, 从剪纸的概述、丰富的表现技法、剪纸的基础知识、组合等方面, 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民间剪纸课程的设置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在春节的时候、亲戚朋友结婚的时候剪几个窗花, 剪几个喜字, 既装饰了环境也增进了学生们的成就感, 更多的是传承了民间文化活动。

二、研究与现代科技密切相关联的科技信息美术校本教学内容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 孩子们离我们的美术手工课堂越来越远, 课余时间更多地消耗在电脑旁, 如何把孩子们从电脑旁拉到我们的美术课堂中来, 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最后我们找到了这一问题的答案, 把现代科技密切相关联的科技信息融入美术校本教学内容中, 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参与兴趣, 从而提高了活动效果。只有这样, 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的美术知识水平, 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教师上美术课时, 也不能天天“游戏”, 长了也呆板, 使美术课单一枯燥。利用现有设备, 培养学生兴趣, 上好美术校本课程。

另外运用现有的教学设备来补充也非常有必要。通过自己找些资料, 如挂图、画册、录相、幻灯、光碟等, 让学生观看欣赏。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 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 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只有通过大量作品欣赏, 教学示范, 才能使学生增加感性的认识, 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不断的艺术熏陶中, 才能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例如:在初二美术国画校本课程中, 因为教室条件限制, 教师示范很麻烦, 而且学生也不容易观看, 我们就可以用VCD通过电视来演示。让学生先欣赏作品, 再观看绘画过程和技法表现。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真正欣赏到美的内涵, 同时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有的学校已经配备了多媒体教室, 我们还可以用多媒体电教手段为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提供大量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 这对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十分有利。

三、研究与校园文化密切结合的校园文化校本美术课程

校园文化这一块跟学生、学校息息相关, 如何引导学生融入校园, 将课堂当中所学到的学以致用, 这也是我们所要研究的主题。《我爱我家———校园文化设计与开发》这本教材就从校园黑板报、校园宿舍文化、让墙壁会说话、校园文化欣赏这四个方面进行阐述说明, 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校园文化设计, 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进去。

四、研究如何从自然和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校本教学内容

自然社会生活美术课程可谓与我们息息相关, 生活当中处处都有美, 只是你有没有留心, 平时我们废弃的好多物品都可以赋予它们第二次生命, 比如:易拉罐、一次性纸杯、废旧毛线等等。这也就是我们一直倡导的低碳生活, 如何引导青少年在生活和学习当中低碳生活, 并让他们影响我们的家庭乃至社会。《低碳生活快乐手工》从变废为宝的纸杯、易拉罐大变身、树叶拼贴画、毛线画、根雕艺术、快乐折纸这几方面分布讲解, 让低碳生活从你我做起, 大家一起行动, 共同节约能源, 享受属于自己的创意生活。

中学开设美术类校本课程还有很多的优势, 学生成天沉浸在大量的题海中, 缺乏动手活动, 美术类校本课程的开设大大弥补了这一弊端, 也让学生从繁重的学习中解脱出来, 同时也能更好地学习文化课知识。

另外, 美术类校本课程的开设也给了美术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 让他们不仅局限于教科书, 更给了他们展示的空间, 使他们的思维更加全面。

参考文献

[1].石国兴、王德林, 《素质教育概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1.12

篇4: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摘 要 由于体育课程不断深入地改革,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已提出与应用新的体育校本课程。体育校本课程内容更加注重学生的活动方式,以及生活经验,与学生实际生活更贴近,非常符合现代教学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体育校本课程内容的资源开发。

关键词 中学体育 校本课程 开发

在开发中学体育校本课程时,应结合本地区、本校的有效资源,以及实际的情况,合理的、适宜的定制,使其与教育资源整合、教育改革、教育的发展相互协调、相互配合,从而提高教育质量。通过研究中学体育的资源配置,以及开发校本课程,加强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从而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为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依据。

一、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中资源的配置

从各种不同使用方向上,合理分配教育的受益者、家庭、及社会投入到中学体育事业中的人、财、物力等,即中学体育资源配置。第一,结合各区域和学校的调控,以及学校布局等多方面,配置中学体育资源;第二,对于已经配备学校体育资源配置的学校,可以借助于校本课程开发中资源的管理,提高设备、场馆、以及设施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学校现有体育资源配置的作用,提高中学体育校本资源的利用率,是中学体育资源的配置在校本课程的开发的最终目的,即最大程度上发挥投入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产的优势及利用率。

二、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

(一)科学组织管理

在开发中学体育校本课程过程中,需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包括校外专家、体育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专家、以及校领导等,同时,需要学生处、教学处和学校领导等相关部门结合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和模式,合理调动各方面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有序地开展工作,并协调和组织管理整体运作过程,这样才能将校内与校外的体育课程资源有效得整合起来,提高学校体育场馆及社区的体育设施的利用率。对于体育课程的开发的模式,应以学校的办学目标为基础,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与学校的办学特色。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也应结合学校办学目标,以及学校的资源条件。

(二)完善科学管理

作为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和推广的领导机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在制定地方课程实施方案时,应从各个方面总结经验和教训,从而使校本课程能与国家课程衔接适当。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还应支持与提供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所需的一定资金,同时,积极组织体育教师、学校领导、其他科任教师、家长、学生、社區其他人士等,进行沟通交流,从而为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调动各方力量。

(三)立足本土化

在中学体育校本教材开发中,其重要的特点就是本土化。在完善体育课程过程中,要充分与学校学生的文化背景,以及学校自身的特色相结合。体育课程开发除了要开发体育课程内容,还包括对现有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如整合校园硬件资源、重复利用现有体育器材、对体育资源进行优势互补、利用校园周边社区等办法,即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校本资源的使用率。体育的校本课程开发最终目的是将现代气息完美的融入到民族的与乡土的课程素材中,从而建立既有本土特色又有学校自身特点的课程体系。

(四)积极开展体育校本师资培训

在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影响着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即是老师参与的主动性,因此,需加强培训中学体育教师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强体育课程理论知识的培训,使体育老师深入了解“三级课程管理”的内涵,以及《课程标准》的相关理念。对体育教师的课程理论和知识进行一系列措施和培训,从而增强实践技能。

第二,提高体育老师的专业素质,以及主体意识,在进行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时,要对成功的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案例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总结,同时,按照体育课程改革的精神,更新原来的课程体系、自主意识、教学思路和教学观念。

第三,加强体育老师创新与科研的能力,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学体育老师都没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因此需加强体育老师的科研意识,从而提高老师的教学能力与课程研究能力,以适应校本课程开发要求的现状。在培训过程中,为调动老师的热情,使其积极参与课程开发,可采取校内培训和校外培训相结合的方法,从而激发体育老师积极研究新的教学大纲和体育课程标准,并将其付诸于实践应用。

(五)健全评估机制

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指导思想是“健康第一”,在评估体育校本课程时,其方法除了采用考试或测验等基本方法外,还要结和使用实效性强、科学性高简便易行的评价工具,从而灵活的从多方面评估体育校本课程。在评价一个老师课程质量、教学方法、以及校本课程方案的过程中,应从教学态度、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业进程等各方面对老师进行评价。为全面准确地适应体育校本课程多样化的需要,评估方式应采取灵活运用课程评分的理论和模式,学校、教育行政部门、中介机构等,都可以开放的展开评估。

三、结语

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重要的工程,需要我们精心准备、合理实施、优化内容,强化管理。要坚决克服简单的教程编写的现象,一定要在本土体育文化底蕴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去粗取精,充分吸收教师、学生等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逐步将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走向正规化、多元化,使其更加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特点,适应学校体育传统和地方的体育文化特色。

参考文献:

[1] 林小燕,蒋学进.新课程标准理念下体育课程资源的教材化[J].体育教学.2011(5):4-5.

[2] 陶涛.浅析高中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J].福建体育科技.2011(10):51-52.

篇5:郑州107中学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改要求,结合学校及年级实际,构建符合我校校情的系列校本课程,坚持“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的原则,充分调动老师们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个性,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从而满足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目标:

1、学生通过校本课程,尽量弥补国家课程自身的局限与不足,扩大视野,掌握科学的学法与策略,不断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适应社会要求,得到全面发展。

2、在校本课程的开设系列上,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既体现学科特点,又不拘泥于课本。

三、课程内容:

初步确立以下课题方向,在此基础上,适当、适时增添新内容。

1、中学生文化修养

2、中国古代文学文化探究

3、数学思想方法探究

4、西方文化赏析

5、身边的物理、化学现象

6、历史人物评析

7、政治、经济、地理常识

8、音乐、舞蹈、表演、播音与主持、体育基础训练

9、围绕“话说郑州”,从不同的角度看郑州的发展

四、遵循原则:

1、现实性原则:在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目标时,我们充分考虑年级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科研水平,学生发展情况,以及学校各方面因素的承受能力。

2、基础性原则:校本课程以全面发展学生能力,促进学科知识的运用与综合为目的,为学生打好基础服务,也就是为每个学生打好今后发展的基础,这就更加要求校本课程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化特征。

3、发展性原则:学校教育是为学生未来做准备的,因此,课程与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着眼于开发学生的潜力,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

五、实施方法:

1、课程具体内容由学科组确立主题,人人参与编写,报课题领导小组审查后,确定具体内容,课程内容的确定主要处在动态管理中。

2、制定开课计划,老师在不同班级上课,年级进行问卷调查,选取满意度较高的老师,开设讲座。

3、对校本课程开发实行规范化管理,拓宽开发范围和内容,做到“统一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统一指导与互相交流相结合。”“统一考评与单项研讨相结合,”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

4、校本课的实施规化与资料的管理,校本课程的实施做到六有,即:有教师、有场地、有时间、有教案、有内容、有成果。使校本课程纳入良性的发展轨道。

六、校本课程的评价:

1、评价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构建个体发展,评价要关注个体需要和处境,尊重个体差异,激发个体的主题精神,以促使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价值。

2、评价的基本目的是为了教育和促进学生的表现,而不仅仅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表现,评价是为学习服务,为提高学习效率、改进学习方法及策略提供依据,成为学习的动力和源泉,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将教师校本开发情况纳入年终个人量化考核。

七、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长:张云敬(校长)

副组长:帅志民(副校长)

安伟亮(教务处主任)

汪庆(教务处副主任)

杨滨瑜(教务处副主任)

尹淼(教务处副主任)

员:李

萍(语文组组长)王现枝(数学组组长)赵雪霞(英语组组长)

篇6:xx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管理制度

为全面贯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落实基础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的理念,推动素质教育实施进程,强化德育管理,创新德育教育模式,全面提高我校学生素质,按照芒教发【2014】129号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为使我校校本活动课程开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协调为统领,以学校创新发展为核心,以开展活动为抓手,充分发挥校本活动课程的德育、智育和社会功能,促进学生热爱校园生活,培养学习兴趣,激扬青春活力,促进学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二、领导机构

为使活动顺利开展,成立江东中学校本活动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陈自问

副组长:杨永权、李加啟、杨彩芹、唐菊芬、刘香早、杨有荣 成员:办公室、团委、各教研组、班主任

设立办公室,办公室主任有申够香同志担任,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和报送、宣传工作等工作。

三、项目设置及活动内容

我校活动围绕“注体魂、强体魄、启心智、扬个性、强技能、提素质” 主题,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体现时代特征,深化校园文化建设。项目设置如下:

1、武术兴趣小组 组长:赵兴有

活动内容:部分武术动作练习、武术基本功训练、武术套路、武术器械等。

活动地点:老教学楼背后

2、足球兴趣小组 组长:何建春

活动内容:足球运球、传球、停球、游戏、竞赛、战术等。活动地点:新篮球场

3、篮球兴趣小组 组长:黄国汉

活动内容:从三分线外运球且三步篮,运球接力比赛、小组比赛、组建校队

地点:操场篮球场

4、田径兴趣小组 组长:番再旺

活动内容:快速跑、中长跑、投掷、三级跳远、急行跳远 活动地点:运动场

5、科学世界组 组长:黄邦成

成员:封尊善、李继荣、赵家仓、白家旺、汤双燕 活动内容:开展物理实验探究、开展逆向实验探究 活动地点:物理实验室

6、以棋会友组 组长:杨善性

成员:杨新华、张智、蔺祖秀 活动内容:象棋教学、象棋比赛 活动地点:老教学楼教师

7、英语兴趣小组 组长:黄林顺

成员:房以东、李开会、彭晓婷

活动内容:疯狂英语、英文歌曲、英文对话等 活动地点:194班教室

8、轻舞飞扬组 组长:唐晓玲 成员:杨艳琴、郑才芬

活动内容:声乐、合唱团、舞蹈、钢琴 活动地点:音乐教室

9、我是小老师组 组长:桂顺超

成员:欧阳冬萍、段绍宾、哏玉团啦、王如莲 活动内容:学生口语艺术、礼仪培训

10、跳棋小组 组长:张晓梅

成员:沈滟、段彩蓉、杨彩玲、黄帮华 活动内容:跳棋策略、跳棋比赛、团队比赛 活动地点:

11、剔毫寻趣组 组长:李延康

成员:杨恩云、卯福高、姚桂菊、杨利彬 活动内容:毛笔书法、钢笔书法等书法训练 活动地点:

12、金笔画组 组长:杨婷 成员:汤波、陈云贵

活动内容:基础课程:素描、色彩;美术作品鉴赏、举办学生作品展览

活动地点:美术教室

13、彩虹组 组长:杨彩芹

成员:唐菊芬、李文转、莫存香、苏丽梅

活动内容:心理健康教育主题课、争当小记者、黑板报、手抄报、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手语表演、情景剧、展播影片、感恩活动 活动地点:大会议室

14、朝花积识阅读兴趣小组 组长:吴俊

成员:李琴芬、杨永堂、刘航

活动内容:阅读并交流、朗读指导、看视频 活动地点:198班教室

15、放飞我的IT梦 组长:陈茂方

成员:杨聪会、郑雄、李安元 活动内容:制作电子报 活动地点:学生机房

16、未知之旅 组长:蒋席改

成员:姚昌恒、寸键、杨国章、王权 活动内容: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生活中的化学 活动地点:化学实验室

17、数学兴趣小组 组长:李加啟

成员:胡本文、李加啟、郭兆波、王茹莲 活动内容:205班教室

初一:中外数学史或著名数学家的故事、生活中的数学、巧拼七巧板、正方形的展开及物体三视图、制作无盖长方形纸盒、抛掷硬币感受概率、探讨什么样的多边形可以铺地砖 初二:古建筑中的旋转对轴欣赏、黄金矩形——雅典帕德嫩神庙、面积与代数恒等式、电脑上的键盘为何不按顺序、笛卡尔故事

18、地理科普组 组长:杨开旭

成员:苏正清、陶满仙、胡进香

活动内容:以展板、讲座的形式开展地理科普知识宣讲 地点:204班教室

19、金话筒朗诵小组 组长:高顺密

成员:赵玉娟、黄晗、张新璐、黄显玲 地点:196班教室

活动内容:普通话强化训练、朗诵技巧培训及美文朗读欣赏、朗诵汇报比赛 20、热线12 组长:陶芬香

成员:张莉晓、刀岁旺、张蓉、陈建松

活动内容:以案说法、观看普法栏目剧、开展模拟小法庭、时政播报、时政点评

活动地点:191班教室

21、冲锋组 组长:熊丽锦

成员:陈彩会、刘香早、乔尚良、黄加宏 活动内容:认识校园周围常见的生物名称、认识生物的生活环境、对职务进行分类

活动地点:校园周边、生物实验室

22、影视欣赏 组长:张惠玲

活动内容:播放人生必看的50部经典电影、写观后感并评比 活动地点:207班教室

23、话说云南 组长:麦万存

成员:王德旺、邵维威、曹明传 活动内容:云南地方史 活动地点:206班教室

四、小组建立及活动时间

各班班主任负责组织报名,将本方案宣传到每一位学生,每生有且只能报一个项目,班主任要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特长、兴趣爱好动员学生。每周三下午第七、八节课,教务处协调课程,对课程表进行修改。

五、活动要求

为确保活动正常有效地开展,做到计划、组织、辅导、活动内容的落实,学校从人员、时间、制度等方面加强管理,具体要求如下:

1、每个兴趣小组每学期制定活动计划,每次活动应严格按计划进行,并做好相关活动记录。

2、辅导教师要准时到岗,不迟到、不早退。每次活动前二分钟,教师要带领学生准备好所有活动设施。活动时间未结束,学生不得提前脱离活动状态。

3、兴趣小组要切实加强安全教育,认真落实安全措施,教师自始至终要担任好指导组织工作,活动巡视和指导要面向全体。

4、教师要做好兴趣小组活动期间的常规教育和管理工作,建立点名制度,要加强与班主任的联系,不可随意将学生退出活动小组。专用活动室的负责老师要做好活动室内物品保管、门窗收关等工作。

5、各活动小组必须在每次活动前做好扎实的安排,每次活动教师要提做好准备,期末要写好总结,学校期末将统一进行检查。

六、考核

全校教职工必须全员参与(黄国良、封美仙、李建有除外),活动开展情况将作为教职工正常晋升职务、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陈茂林负责每次活动检查并如实记录。

1、不参加一次活动年终绩效考核一次性扣10分,考核定为称职及以下等次,不得评选乡级、市级、州级优秀教师;一年不参加4次及以上的当年停止晋升职务,取消正常晋升职务工资,并退一档职务工资;对未参加任何一项活动的人员将高职低聘处理。

2、公假、事假、病假、法定假期间不记录本次活动,各种假期结束正常记录。

3、教师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对未到学生及时联系班主任并告知家长。

本方案自2014年12月10日起实施。

篇7:xx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管理制度

3.1加强内容建设,丰富校本课程内涵

教学项目和内容的开发是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和核心内容,也是最不能忽视的实施环节。教学内容的设置应打破“千校一面”的桎梏,一定程度上凸显学校自身的办学优势和特色,打造具有“一校一品”的特色化校本课程内容体系,从而使体育课程能够真正地扎根于校园文化。具体而言,在体育项目的选择和设置上,除了体育大纲要求的基础项目外,还应积极引入具有自身特色的项目资源,如一些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传统特色的运动项目,在实现对地方文化有效发扬的同时,更多地融入趣味性和技巧性,既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体育需求,还可以巧妙地赋予中学体育更多的社会责任。此外,中学体育还可以进一步丰富自身的选材视野,引入一些在学生群体中具有重大吸引力的现代运动项目,为构建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提供丰富的选项。中学体育在承担中央和地方教育部门赋予教学任务的同时,可以对这些体育项目进行一定的校本化改造。以足球教学为例,在传统11人制足球的基础上,可以增设5人制足球、3人制足球教学项目,同时还可以将更多的足球游戏纳入进来,打造具有特色的足球校本课程内容。此外,学校还可以“另起炉灶”,大力开发具有“一校一面”的特色教学项目,可以从现代流行项目和民族传统项目中寻找选项,如柔力球、舞蹈操、瑜伽操、踏板、轮滑、呼啦圈、抖空竹、荡秋千、打陀螺、珍珠球、溜铁环、摔跤、拔河,此外还有跳竹竿、跳房子、跳皮筋、跳绳等。此外,对于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运动项目,也可作为体育校本课程项目进行开发,如踩高跷、舞龙舞狮、扭秧歌、打雪仗、滑雪橇,以及各类民间体育游戏。这样的体育项目设置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构建特色内容的同时,更好地突出体育的实践性特点。

3.2重视监督管理,提高校本课程执行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体育校本课程的执行力,各个学校应探索成立专门的开发小组,即组织由体育教师为主,其他教师为辅的体育校本课程教研组。在确保校本课程能够真正落到实处的同时,还应尽可能提升其在学生家长和学生中的影响力,获得更为广泛的`支持。体育校本课程的实践性特点决定了其组织和参与成分必须具备广泛性的特点,通过一线体育教师的协调和组织,构建开放、科学、民主、合作的体育教学氛围,同时组织教研组成员开展常态化的校外学习和交流活动,吸取先进地区和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经验。体育校本课程需要多方位、长时间的努力开发才能取得一定实效性,在充分发挥一线体育教师教研能力的同时,需要构建一套高效的监管体系,即学校应成立由校领导负责的专项工作小组,明确职责划分,对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必要的教学政策和物质条件支持,同时监督课程开发的具体落实情况。

3.3完善评价机制,保障课程开发的延续性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对于大部分学校而言都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没有“范式”可以供参考。因此,校本课程开发应突出发展性特点,只有以发展的眼光推动校本课程开发,才能不断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特色性和实践性。校本课程的评价修订应作为开发的重点工作,从教学计划、实施过程到实施效果进行全面深入的评价,尤其是需要做好后期的反馈和评价工作。通过反馈信息发现问题,作为调整课程结构的重要参考,促进课程架构的不断完善。体育校本课程评价体系应具备如下特点:评价主体的广泛性,即主体应包括有关专家、教师、学生和家长;评价过程的动态性,即评价活动要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保持同步,跟踪好教学环境和课程对象的变化;评价方式的发展性,即评价活动应采取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而全面客观地把握校本课程的具体实施效果。

4结语

中学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我们在正确认识校本课程开发对中学体育教学重要意义的同时,应把握好校本课程开发的“校本”特点,从凸显特色性和实践性入手,以课程内容开发、执行力保障及课程评价等环节作为打造体育校本课程的有力“武器”。通过创建特色化的教学内容,高效的执行体系及全面的评价体系,在确保校本课程开发质量的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主动精神。

参考文献:

[1]史磊.浅析高中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体育世界:学术版,(10):122-123.

[2]陈高材.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教育科学:引文版:315.

[3]陆立波.浅谈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6(4):37-38.

篇8:xx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管理制度

一、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基本情况

1.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总体情况不好

在所调查的44所学校当中, 有43.18%的学校以不同形式、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体育校本课程开发, 其中重点中学6所占调查总数的75%;完全中学6所占调查总数的37.5%;初级中学7所占调查总数的35%。表现出重点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情况好于完全中学学校, 完全中学学校好于初级中学学校的状况。这说明, 体育师资、场地器材条件、经费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部分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展。但是从调查过程的实际访谈中得知, 有相当一部分学校是为了应付上级教育部门的教学检查而仓促准备实施的, 且在实施过程中脱离学校实际、缺乏科学的评估、严密的设计和科学的论证, 如此一来, 校本课程开发或开设成了“一次性工程”, 形同虚设, 不少校本开发纯属短期行为。

2.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项目及呈现形式单一

在对19所开发体育校本课程学校所开发的项目调查中, 所开发的体育校本课程项目共15类项目, 其出现频率分别为健美操9次;武术 (操) 6次;游戏4次;高跷竞速2次;毽球5次;篮球4次;三人板鞋4次;抛绣球2次;器械拓展训练类2次;跳绳3次;田径3次;形体2次;乒乓球2次;竹竿舞2次;打陀螺1次;珍珠球2次;羽毛球1次;理论课类1次。由以上调查可见, 大部分体育校本课程项目集中在了健美操、游戏、武术 (操) 等项目上,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项目范围比较窄, 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体育新兴项目及体育理论内容课程较少, 课程大多数是以体育大课间的形式出现。另外在实际调查的访谈中还了解到, 各学校所开发的体育校本课程基本上都没有向上级部门上报, 而且对课程本身的评价还停留在校本课程开发主体的评价, 仅有两所学校对校本课程的评价是通过学校课程领导小组来实施的。

形成以上原因分析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由于《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规定学校每天应当安排课间操, 而开发健美操、武术操校本课程则有利于课间操的实施;二是由于开发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和新兴体育项目为校本课程所需度人力, 物力, 时间相对较多, 因此各个学校都在回避这样的校本课程开发;三是开发新兴体育项目、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和体育理论课程需要教师有更多的理论准备和前期的工作准备。

3. 开发体育校本课程学校选择开发项目依据与实现形式不合理

新一轮课程改革所颁布的《课程标准》逐步改变了过去《体育教学大纲》统得过死的局面, 以目标统领内容, 只确立了一个内容结构框架, 确定了不同学习领域、不同层次的基本目标, 至于具体采用什么内容、什么方式和步骤去实现这些目标, 各地、各校有充分的开发空间, 每个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校本教材, 因此, 如何选择校本课程开发成为各个学校体育教师关注的问题。调查显示开设体育校本课程学校中, 以学校体育特色为依据的有10项;以教师特长为依据的有9项;以学生体育需求为依据的有8项, 而综合考虑的仅仅有4项。

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来源和活动方式, 可以把校本课程开发活动分为两类:一类是显性校本课程, 即所有的课程内容都是新开发的, 没有依赖现有的课程材料, 是较高层次的校本课程开发;另一类是隐性校本课程, 即从现有课程材料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并稍加改进, 如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课程拓展等。对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实现形式的调查结果显示:出现最多的是选用已有课程和拓展已有课程作为本校的体育校本课程, 而能够体现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补充课程和新编课程则排到了第4和第3的位置, 以上调查结果表明广大体育教师在课程开发能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其主要原因是:第一, 教师缺乏相应的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指导;第二, 教师平时的教学工作量过大, 很少再能抽出时间来搞校本课程开发。广西少数民族及民族体育项目众多, 为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 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课程开发过程中积极探索适合广西特殊地理及人文环境的体育校本课程。

4.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主体仅以教师为主

在所开发的体育校本课程当中, 有14项是由学校的部分教师开发的;占开设体育校本课程学校的73.68%;分别有7项是由个别教师或全体教师开发的, 占开设学校的36.84%;由学生开发的体育校本课程则仅有两项;而由课程专家、学生家长、社会人士开发的体育校本课程为零项。在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 由全体教师开发的全新的校本课程被称为“高级的校本课程”, 它是集中着教师集体的智慧、经验和能力, 体现了最新的学术动态和课程发展理论。由学生开发的体育校本课程, 是学生体育需求、兴趣爱好的积极表现, 更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课程的学习。而由课程专家、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开发的校本课程则体现着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良好互动, 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结合打好基础。因此在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中应该加强全体教师的合作意识,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协调各方面力量, 使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向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

二、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相关学习、培训及后勤保障情况

1. 体育教师参加课程改革学习、培训较少

调查结果显示:在对132人的调查中, 有47人从来没有参加过关于体育校本课程的学习或培训, 占调查教师的35.61%;仅参加过一次学习或培训的教师38人, 占调查教师的28.79%;参加过两次学习或培训的教师19人, 占调查教师的14.39%;而参加过三次或三次以上学习或培训的教师只有28人, 只占调查教师的21.21%。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当前广西体育教师新课程标准学习或培训虽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 但是, 还存在着培训内容安排与参训人员的实际需求脱节的问题, 例如:学习或培训内容过于笼统, 针对性不强。因此, 在教师学习与培训方面应通过职前师范教育和在职教师进修, 有针对性地帮助教师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 改革教学方法, 使学习与培训工作灵活多变, 增强适应性。

2. 教学设施不能满足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教研室建设滞后

在对学校现有教学场地、器材设施能否满足体育校本课程开发需要的调查结果中, 仅有12人选择能够满足, 占调查人数的9.09%;有52人认为不能满足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需要, 占调查教师人数的39.39%。体育场地器材影响学生体育活动的兴趣。同时一个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建设直接决定着这个学校体育教学的开展。因此对体育校本课程进行足够的投入是保证课程开发顺利进行的前提, 也是吸引教师积极参与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学校经济状况的制约, 体育场地、器材不能满足体育教学及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需要。

学校教学任务完成得好坏,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研室的工作。调查显示有9所学校已经成立了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教研组且取得一定成效, 仅占调查学校的20.45%;有17所学校还没有将教研组建设列入计划, 占调查学校的38.64%。说明广西中学体育校本教研组建设情况不尽如人意, 各学校应该加紧成立相应的校本课程开发组织机构, 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体育教学与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进行。

3. 开发学校经费投入不足、对开发主体没有相应的奖惩措施

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仅有15.79%的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有充足的经费投入;而没有经费的学校则占31.58%;在对待校本课程开发主体奖惩这一问题上, 仅有2所学校有奖励措施, 仅占调查学校的10.53%。因此学校应该在有限的经费投入上进一步加强对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支持力度, 同时对校本课程开发主体实施相应的奖惩措施, 从而进一步调动开发主体的积极性。

4. 体育校本课程与其他学校缺乏交流

在调查的19所学校中, 与其他学校经常交流的只有3所, 仅占15.79;与其他学校偶尔交流的9所, 占47.37%;没有交流的7所, 占36.84%。

校本课程开发实质上是以学校为基地进行的、开放的、民主的决策过程, 旨在解决学校的实际问题。它以学校为本, 但并不把目光局限于本校, 拒绝与外部的对话合作, 而是要超越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以本校教师为主体, 但并不是教师孤立的个人行为, 它更需要借助外部力量联合开发。校本课程开发决不是学校自我封闭、学校和地方间相互割据, 它需要与不同学校、不同的机构、不同的群体进行沟通、启发激励、交流分享与竞争合作, 需要吸纳不同的智慧, 倾听多种声音与诉求, 借鉴不同的经验以及方法策略来创造性地生成校本课程的开发思路、方案与策略。同时要善于发挥条件较好学校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通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既可以学习借鉴成功经验, 取长补短;又能优化课程资源配置, 提高现有校本课程资源的利用率, 以加快薄弱校本课程建设的步伐, 进一步挖掘、激活学校课程开发的潜力, 丰富、扩充校本课程的内涵, 增强校本课程的活力。

5. 时间、场地设备资源及具体做法成为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主要困难

校本课程尽管有国家课程不可代替的优点, 但也存在不可否认的弱点, 再加之我国校本课程开发起步较晚, 而且缺乏充分的规划与组织, 使得我们至今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还十分薄弱。尤其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的教师, 已习惯于利用已有成果, 对于自己去选择课程内容, 并进行课程设计已不太适应, 尤其是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师, 每周近20学时的体育课, 再加上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及课余运动训练等, 几乎再难以抽出时间去精选、改编、创新体育教材。实施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过程所遇到的困难的调查中, 体育教师认为在课程开发中遇到的最突出的困难就是工作量大, 教师的时间和能力不够, 有89.66%的教师选择了次选项;其次是体育场地设备资源不足, 有81.03%的教师选择;第三是整体规划不足, 具体做法模糊, 有75.86%的教师选择。

三、结论与建议

1. 广西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整体情况不太理想, 所开发的校本课程项目不均衡且比较单一, 体育新兴项目校本课程较少, 尤其是广西少数民族特色项目的校本课程开发有待进一步加强。建立以高校、广西体育教研中心及其各区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为主体的校本课程开发机构, 加强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指导和服务。

2. 学校领导对体育的支持力度不大、经费投入不够、场地器材不足制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教师工作量较大, 教师的时间, 能力不够、体育场地设施资源不足、整体规划不足, 具体做法模糊成为影响已实施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学校的主要因素,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教研室及校本课程开发机制不完善。改变学校领导观念, 加强资金投入。学校要在保证基本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的基础上, 投入校本课程开发专项资金, 实施相应的奖励措施以鼓励更多的人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

3. 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近几年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接受与体育教学相关的培训较少, 难以适应课程结构改革的需要。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制度与学校教研制度。加强对在职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 突出目前适应新课程标准的难点, 把教师能力欠缺的方面作为培训核心内容。同时应该提倡一种自下而上的“实践———评估———开发———反思———改进”的课程开发模式。

4.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主体比较单一, 课程开发内容不能满足学生体育需求。因为课程开发主体基本上均为教师, 而作为课程具体实施对象的学生基本没有参与课程的开发。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要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也参与到校本课程开发之中, 鼓励其他校本课程开发主体参与校本课程开发。

参考文献

[1]崔允漷.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9) .

[2]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2.

[3]李秋初, 李艳萍.体育校本课程的价值目标.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3) .

[4]阎智力, 商伟.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与校本课程开发.教育科学2004 (5) .

篇9:中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思考

关键词:美术;素质教育;审美教育;校本课程;基础教育

美术校本课程,在于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增长知识、提高技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对今后培养绘画人才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美术校本课程”是我校文体活动的一个战略阵地。它既能充分展示教师风采、丰富校园文化、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又能为打造学校品牌、提升学校形象奠定坚实的基础。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中学美术教育能够传达感情,让学生感受艺术的魅力。美术教育也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小学美术教育,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美术课程更是凸显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

一、中学美术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美术教育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性学科,对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相当重要的,我们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美术方面的潜能,能让他们都有所发展。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美术教育,我们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美术教育,要选择最为基础的,大家都能接受的,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方法,形成课程基本内容,给学生最能吸收的养分,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使学生能够爱学习,多学习,参与到我们的整個教学活动中。营造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学习氛围,融洽师生间的友好关系。一般说来,师生间的友好关系决定着课堂气氛,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思维积极性,让他们敢问、敢想、敢说,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灵活敏捷的思维、创造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思考。

二、中学美术校本课程设置方向

美术校本课程主要有四个方向:水墨、陶艺、版画、书法。每个方向均有十几所学校研究开发。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实际情况自主开发一部分课程,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使课程更加符合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特点,从而提高课程的实效,它是国家和地方课程有利的补充。

三、美术校本课程要因地制宜,与地方美术特色相结合

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教研方式,在每个学校的现有条件和师资特长上下功夫,出谋划策,鼓励老师以“民族艺术课堂化探索”为主题进行校本教研,比如,沙画、剪纸和版画、软陶、纸浆画、陶艺、壁挂、金属泥浮雕、书法、黑白装饰画等都可以步入研究。通过这些课题的研究,逐步形成更适合本地区学生的校本美术课程,不断向着“一校一特色”目标迈进。当孩子们领到美术教材欣喜地看到书里面有两节课是我们东胜区的校本研发课程,并有学生作品及自己的身影时,那份欢悦激动之情令老师们久久不能忘怀。

四、美术校本课程的实施,一定要有计划,有过程,落到实处

要办好美术校本课程,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将美术校本课程办得有声有色。所以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着手。

1.组织健全美术兴趣小组

美术兴趣小组人数不宜过多,大约30名左右。活动固定,通常每周一、两次,活动制度化。参加这次兴趣小组的人员除了自愿以外还应是在美术方面有特长的学生。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教师要做到精心计划,精心备课,精心上课,这样才能保证兴趣小组的深度、广度和力度。

2.具体计划小组活动内容

这次兴趣小组学习的内容主要从巧用油画棒方面着手,以刮蜡画为主,基础课程(素描、色彩等)为辅。所以,小组具体的活动内容分为三个:(1)重点辅导学生刮蜡画方面的学习;(2)重视基础方面的学习,从素描、色彩、速写等方面人手,从而解决课堂中难以解决的疑难问题;(3)指导学生从事美术创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热爱生活的习惯,以校园中的好人好事以及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旋律,创作出内容积极向上、催人奋进、有一定艺术品味的作品。

“美术校本课程”是我校文体活动的一个战略阵地。它既能充分展示教师风采、丰富校园文化、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又能为打造学校品牌、提升学校形象奠定坚实的基础。要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学习制度,准时参加美术学习。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勤奋好学、积极进取的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期结束时,要举办全校性的绘画作品展览会,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篇10:xx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管理制度

【摘要】:从《探讨中学体育普及民族传统武术的理论及意义》我们了解到民族传统武术教材继承和开发的意义,校本教材开发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个层面进行探索和研究。由于教师所具备的能力有差异,会限制其参与的程度。应该有针对性,有时效性的去提高其教学水平,以胜任教学的需要。同时,学校也应充分的创造外部条件有助于校本课程的开发。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

随着体育教育理念的更新,“健康第一”以及“终身体育”思想进一步深刻影响,学校体育课程的开发不再受到教材的限制,开发校本课程有了广阔的空间。但是,由于受到学校激励机制的yi不健全、教师自身专业,以及学校条件的限制,校本课程的开发在城乡结合部中学学校开发还有许多困难有待进一步研究。

一、前言

围绕健康,快乐,终身受用的教育理念,实施太极拳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在太极拳教学过程之前,教师应具体对教学内容有充分估计,创造教学情景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所学的内容;要适应体育教育发展,选择性编定武术教材是我校体育改革一项工作.目前我校选择了24式简化太极拳教材,重设武术课程,以适应当前体育教育改革需要。本文就孝陵卫中学的太极拳校本课程的开发作一研究。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2.1实验对象

南京孝陵卫中学全校教师和学生。

2.2研究方法

采用实验法。包括:1、太极拳课程选择、整合、补充、拓展、新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把教学主体关系设计成开放性,把传授知识,技能融于师生之间的交往和互动中,并以自身的“榜样作用”影响和引导学生,师生之间共同实践,亲身体验太极拳运动,并积极地引导和启发学生掌握武术技能,感受传统体育太极拳的韵味。

体育教师应该具备选择和应用各种教学方法的能力。一方面给学生示范讲解教授的内容,另一方面注重学生在实践中反馈信息。由于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决定了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提高对武术的兴趣,了解对终生体育的需求的基础知识。例如:判断终身体育的两个基本标准:1、这项运动是否能贯穿人的一生,以时间纵轴为标准;2、在同一时间看是否有不同年龄的人在从事这项运动,从事练习者年龄跨度越大则越接近终身体育的标准。

三、结果和分析

3.1太极拳教学提高了学生对武术教材的兴趣。

3.2太极拳教学培养了学生自主协作合作学习能力。

3.3太极拳教学注重教学过程和效果评价.

3.4太极拳教学拓展的学校体育的空间,对社区体育有指导作用。

3.5结论:在太极拳校本开发中,体育教师要更新观念,积极投入到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去。体育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设计者实施者,应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索与研究,制定出本校的体育校本课程。体育教师要注重自身的素质提高,重视体育科研工作,搞好本校课程开发工作。

四、我校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4.1体育教师的兴趣倾向与课程标准化,科学化的矛盾

校本课程建设中,体育教师容易出于自己的知识,经验,技能水平,照顾学生需要而表现出兴趣主义。这种兴趣主义的表现有:一是过多从自己兴趣出发设立课程,二是过于照顾学生的兴趣,不能保证一定的健康性,学术性,知识性。

实践中建议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初期学校积极鼓励体育教师从自己兴趣出发开展校本课程的设置。然后,可以逐渐从健康性,学术性,知识性,等方面多角挖掘课程。改革和完善,进而使校本体育课程更标准化,学科化。

4.2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局限。

体育课程开发对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现有的体育教师专业素质水平还不能适应体育课程开发的要求。实际上,体育教师队伍的状况参差不齐,体育教师很多看法还不成熟,缺乏行之有效的实践。有能力参与体育课程开发的体育教师目前还不是很多,缺乏学校行政部门及专家的指导,所以开发体育课程需要重视体育教师培训,要鼓励体育教师积极投身于体育课程的改革中,这可以促使教师提高专业素质。

五、校本课程开发的`建议

5.1体育教师应该具备和提高开发体育校本课程的能力。

体育教师的知识,技术,技能是影响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成功的重要因素。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对体育教师的素质要求很高,首先,体育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需要和体育的特点及自己的优势,确定体育教学的内容;其次,体育教师要能编写体育教材。再次,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有驾驭体育教材的能力。师资的培训使体育教师不断具备开发体育校本课程的能力。我们更希望:1,体育教师的培训应更具有针对性。2,体育教师的培训应更具有实效性。3,体育教师的培训应更具有连续性。

5.2创造有利于校本课程开发体制与建立激励机制。

5.2.1进一步改革体育教育体制,建立激励机制。

如果一个教师有学校的支持,对体育教育的改革就不会有后顾之忧;如果一个教师创新奋进,却仍然“干与不干差不多”,就会失去改革的动力,学校领导没有相应的决策,没有相对民主的管理机制,那么教师很难积极参与到课本课程的尝试和开发中来。也就是说,除了教师要扭转旧有课程观以外,也需要有相应的制度激励。但教师对新制度,新改革的认识,接受,实践,还有一个过程。只有建立一些激励制度,措施,才能加快这一过程。在许多学校,竞争机制还只是在很小的范围内起作用。

5.2.2实现体育课程改革活动的开放性。

上一篇:试验检测单位资质下一篇:国际商务礼仪知识及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