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校本培训规章制度

2024-05-08

中学校本培训规章制度(共9篇)

篇1:中学校本培训规章制度

齐市民族中学校本培训制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因此,为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我校教师的教学水平、专业水平和课堂教学能力,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结合我校教研工作发展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论为指导,以课程改革研究为重点,以改革课堂教学方式为突破口,以抓常规为载体。通过校本培训,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师知识结构,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更好地实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二、培训目标

1.逐步完善校本培训制度,形成有利于教师岗位成长的“培养、培训、管理”一体化的有效运行机制,构建学习化组织。

2.继续进行新课程的培训,通过培训,使全体教师具有现代理念,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专业水平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

3.继续实施名师工程,进行骨干教师评比,使我校各级骨干教师增加到教师总数的20%,做到学科、年龄、知识结构分布合理,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科研教改的学科带头人。

4.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使每位教师真正树立课程开发意识,形成自主研发课程的能力。

5.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指导教师学会学习,提高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促进教师自主成长和提高。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实现学科教学创新、德育工作创新和管理工作创新,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三、培训原则

(一)自主性原则

根据我校的条件和教师发展的需要,以高中课程改革为依据,突出教师在校本培训中的主体地位,关注教师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培养,满足教师自身发展的需求。学校提出校本培训课程内容,要灵活多样地组织实施,采用更切合教师实际的发展性评价模式,自主地对学员进行考核和评价。

(二)针对性原则

针对我校发展和教师实际的需要安排培训内容,做到有的放矢,体现学校特色。要考虑不同层次教师的需要,使不同层次的教师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可持续发展性原则

校本培训要根据时代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的新要求,不断更新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法和手段。要不断整合、挖掘学校内外资源,确保校本培训内容的可持续发展。

四、校本培训内容

1.根据校本培训特点、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校本培训的内容,较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基本理论的培训。

2.及时进行实践新课程的经验和反思交流会,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3.与时俱进地进行新教育理念的培训。

4.加强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的培训,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5.进行教育科研基本知识与方法的培训。

6.加强德育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的培训。

7.通过各种形式加强教师的师德培训,培养一支受学生喜欢、家长放心、品德高尚的师资队伍。

五、培训方式

1.以“学”代培。大力倡导和鼓励全校教师以自主学习为主,通过自学不断更新观念,强化内在素质,更新教育教学方法,自觉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

2.以“课”代培。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让学校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实践,锻炼和提高自身素质是十分重要的。抓好新教师的汇报课、各种形式的教学竞赛、教学开放周等活动,促使教师快速成长.

3.以“结对”代培.充分发挥新老教师的特点,达到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互帮互学的目的。

4.以“研”代培。组织教师参加各种教学研究活动,促使教师不断提高反思;学习、研究的自觉性。要求教师积极参加课题研究,力争人人有奋斗的目标。

5.以“会”代培。要有计划有层次地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各级各类学术研讨会、专题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教学观摩展示会等,促进教师继续学习。.

6.以“考察”代培。学校要有计划、有目的,分期、分批组织

教师外出学习、考察,使教师们眼界开阔、思想解放、观念转变。通过学习、比较,在各个方面为教师提供可借鉴的东西,激发教师自觉学习、研究及实践的积极性。

六、校本培训具体管理办法

1.校本培训由学校负责组织实施,由1名学校领导(副校长)主要负责,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由教务处、科研室、教研组分工负责具体安排落实。

2.抓好校本培训的过程管理,学校要抓好校本培训的考勤、记录、考核、书面总结等过程管理工作。

(1)校本培训实行考勤制度。因故不能参加者,必须向学校分管的领导请假。校本培训课程累计缺课(含请假)三分之一或旷课四分之一及以上者,取消该学员参加培训的考核资格,由学校校本培训职能部门通知其本人。凡安排外出参加培训的教师,回校后应及时向学校汇报,并主持一次教研活动。

(2)做好校本培训材料的档案管理。校本培训档案材料是学校接受业务管理部门监控与评价的重要依据。它应包括校本课程的各项规章制度、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培训记录(录像、软件等)、成果(可精选)、考核成绩、书面总结等有关材料。所以,学校要做好校本培训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

(3)倡导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及时关注新思想、新方法,把握教育动态,获取科研信息,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学习要有记录,个人要有笔记,每学期每个教师不少于3000字的学习笔记。

(4)建立健全校本培训教师个人档案。内容涵盖学校集体培训、学科培训的情况记录、个人反思、自学笔记、听课记录、优秀教案、参与课题研究情况、论文获奖证书复印件等有关材料。

3.建立健全校本培训考核制度,学期末校本培训考核小组对教师进行考核,并作为评先、评职称的重要依据。

(1)每学校对全体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理论素质进行一次考核,并作为教师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

(2)每一个教研组要有一个研究课题,每一个教师要有研究方向。各教研组每两周组织教学研讨活动1次:每学期承担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或对外公开教学活动1次。

(3)组织多种形式的评比活动,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如评比优秀课、优秀教案、优秀论文、优秀课件等。对校本教研中成绩突出的教研组和个人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结果将作为考核评优的重要依据。

2008年9月

篇2:中学校本培训规章制度

教师是教育思想、方向、方最集中的体现,他不仅决定教育质量而且制约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所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就明确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

因此,为适应当前全国素质教育形式的发展要求,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我校教师的道德、业务水平,加快知识更新。完善知识结构,增强创新意识,更加搞好我校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特设立教师校本培训制度:

一、校本培训总体目标

努力建设一支能适应新课程教学的需要,“爱岗敬业、务实勤业、博深精业、开拓创新”的符合我校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家长学生满意,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二、校本培训管理机构

1、领导小组

组长:高春其

副组长:潘新红、沈秋明

2、领导小组职责

(1)制订本校教师培训计划、建立评估考核措施、建立参培教师业务档案。

(2)定期检查指导培训教师的学习与教学、帮助教师解决学习与教学中的疑惑困难。

(3)期末总结师训情况、评估考核。骨干教师的培训。

3、骨干教师职责

根据骨干教师的具体情况,协助学校,承担教师培训。

上好示范课、专题讲座,做好分工,承担其他教师的传帮带工作。

4、培训教师职责

(1)积极参加学校制订的培训活动,并在活动中承担一定的任务。

(2)认真学习新课程的有关理念,提高自己理论水平,做到读书有笔记,学习有体会,教研有案例,研究有论文,课题有成果。

(3)新理念要与教学实践研究反思相结合,学习实践反思提高,把新课程理念探索的新路子从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

(4)整理自己的业务档案。

三、检查考核评估

1、由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制定考核方案。

2、专技人员每年须参加区教育局规定课时以上的各级各类培训。

3、培训教师须有培训的记录材料和培训心得,合适的时间做有关培训交流汇报。

4、具体要求以检查考核措施为准。

四、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实行。

篇3:论如何提升中学校本培训的品质

一、目前中学校本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虽然校本培训规模发展的速度很快,但其专业的研究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各方面的问题也在实际的发展和实践中不断暴露出来。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研究课题组的《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研究报告》指出,从操作方面看,教师校本培训的随意性较强,培训活动常常流于形式,无计划、无方案、无主题,蜻蜓点水,相互抄袭,缺少特色和个性,难以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而我国目前的教师校本培训的专业知识没能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进入日常课堂教学,对知识的理解也只是停留在书本上。

很多学校在校本培训活动中也缺乏对校本培训内在结构因素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系统研究,难以构建切合实际而又行之有效的校本培训模式,出现了纵使培训内容广泛,却无法落实的局面。

同时,中学校的教师校本培训评价体系也普遍存在着评而不议、议而不改的现象。而且,大多数的校本培训系统评价都是源于校外的,带有学术性质,不能反映有关校本培训对教师在课堂行为或教学实践中所产生的变化或获得的提高以及对学生的影响等有关方面的信息,因而目前的这些校本培训评价体系缺少较强的说服力。

二、问题产生的影响

校本培训的局限性对学校的发展会产生一定的滞后影响。这些没有生机且老旧的培训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如今教育发展的潮流,也不利于教师的个性化发展,从而使教育成果大打折扣,很容易阻碍学校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某些发展缓慢的学校也会产生急功近利的思想,忽视了社会效益和教学质量,从而偏离了培训的本质。

三、提高校本培训的几点建议

1. 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校本培训具体内容。

校本培训的内容涵盖范围广泛,包括了教师教学方法的学习和创新、课堂管理、表达和组织能力、学习技巧等多方面,培训的重点也不能仅仅局限于学习的课程,而是要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培训活动和教育教学活动要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自修、讲座、教学小组、专家引领等多元化的形式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校本培训的内容无需面面俱到,一味追求多而全,只有根据学校的实际和教师教育教学的实际而设计的培训内容,才会真正体现学校和教师的发展需要,解决实际的问题,使培训的内容具体而有效。

2. 完善校本培训的评价体系。

英国有学者提出了评价教师在职培训的九项指标:教师是否确定自己的培训需要;各级管理者是否支持,保证全体教师参与培训;地方教育局是否有师资培训配套政策,是否拥有教师培训资源;是否有可供教师选择的形式和时间;培训内容是否与教师需要相关;是否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作为顾问的大学和其他机构是否有一定的经验与技术;学校培训准备是否充分;培训后是否积极推广培训成果。目前,针对我国的校本培训评价体系,比较理想的做法是以对学校本身实际的需要而进行评价为基础,通过社会评价、自我评价和校内评价等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在实施校本培训计划的前后以及整个过程中对各项内容指标进行系统的评价。评价是为了找到问题,修正错误,汲取经验,为更好地实施校本培训提供有效依据。

3. 在过程中合理配置、组合和利用校内外资源,使校本培训内容与时俱进。

教育“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的理念,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了重要位置上。同时,新课改也不断产生着传统校本培训无法解决的新问题和新情况,这就要求学校在组织校本培训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培训方法,做到协调有序、内外结合,培训的内容要适应时代教育教学发展的主流,教师们要加快知识更新的脚步,同时有效整合校外的各项资源,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提升校本培训的品质。

4. 加强教师个性发展与学校发展、教师群体发展的协调性。

篇4:论如何提升中学校本培训的品质

关键词:中学;校本培训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1-0099-01

教师校本培训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这一概念的提出,最先是英、美等国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和发展起来的,同时,欧美国家也开始注重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认识到了学校是教师成长的主要环境。在我国教育研究领域,教育行政部门也日益的开始意识到开展校本培训的重要性,在教育部颁发的各类有关校本培训的文件中均确切提出了:“中小学教师的全员培训要以校本培训为主”这一主题。这一模式的产生和发展促使师资培训的理念、制度和策略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观,特别是对教师所就任的学校在教师培训和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有了新的发现与认识。由仅仅是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地方,逐步发展成学生和教师一起学习,共同发展,同步提高的园地。

此片文章主要阐述一下中学校本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几点建议。

一、主要问题

目前虽然校本培训正在不断的迅速发展,但专业领域的研究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例如:校本培训活动开展存在随意性,计划、方案、主题零散,相互抄袭的现象严重,流于形式。理论与实践很难很好的融合在一起用于解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缺少针对性和特色性。另外,大部分的院校在实施校本培训的过程中也忽略了内在结构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很难制订出符合实际而又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由此便出现了培训内容涵盖面广,却又很难落实的现象。同时,目前的校本培训的评价体系很难反映出教师在课堂及教学实践过程中所得到的变化和提高,以及通过校本培训后是否真正对学生产生了影响等方面的信息,这些主要原因是由于现阶段校本培训的评价体系基本都是源于校外,带有很强的学术性质,缺少说服力。更有甚者仍存在评而不议,议而不改的现象,使校本培训失去了意义。

二、存在问题的影响

校本培训所存在的漏洞及局限性对学校及教师的长远发展带来了滞后的消极影响,培训内容与实际的脱轨的现象对于学校的持续发展和教育教学的长远目标均存在着阻碍的反作用。综上提到的这些没有活力且陈旧的培训模式已经很难迎合现今教育发展的趋势,同时,也阻碍了教师的个性化发展,而对于教师的教育如若缺乏了个性化则很容易打击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从而导致了教育成果大打折扣,阻碍了学校教学目标的实现。发展缓慢的学校和教师也会产生急功近利的现象和教育意识,从而忽视了社会效益和教学质量,偏离了培训的本质。

三、提高校本培训的几点建议

1.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设计有针对性的校本培训模式及内容。校本培训的内容包括:学习和创新教学方法、课堂班级的管理、表达和组织的能力、学习技巧的传授等等,覆盖面非常的广泛。因此校本培训的重点是要将培训活动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始末,而不是仅仅局限在学习课程的某一点上。培训活动和教育教学活动要有机的结合起来,要通过自我学习、听专业讲座、组织教学小组、利用专家引领等多样化的形式使培训活动和教育教学活动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以提高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校本培训的内容要反映出学校和教师发展的实际需要,切实解决所遇到的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没有必要一味的追求面面俱到,多而全,校本培训内容和模式的设计只有根据学校的实际而制定的校本培训内容和模式才会真正适应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面的发展需求。

2.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需求构建校本培训的评价体系。在英国,有学者提出了九项评价教师在职培训的指标,分别是:教师自己是否确认有培训的需要;管理者是否提供支持并确保教师的全体参与培训;地方教育部门是否具备师资培训的配套政策及资源;是否可以提供多样的形式和有效的时间让教师来选择;是否根据教师的自身实际需要来设计培训的内容;是否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是否具有过硬的培训经验与技术;学校是否有充足的培训准备;培训后的成果是否可以得到广泛积极的推广。在我国,学者们认为评价校本培训需要构建一个多层次的评价体系,其评价的指标体系主要分为基地建设、教学管理、教务管理和质量管理四个方面的内容。目前,针对我国的校本培训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比较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就是要从学校的自身实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实际需要为评价的基础,无论是利用社会评价、自我评价还是校内评价等其他的评价方式,都要持续坚持评价是要始终贯穿校本培训计划的始末以及整个实施过程的原则。要充分发挥出评价的作用,找到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问题所在,分析修正错误,总结经验,为进一步实施校本培训提供有效的依据。

3.通过合理配置、组合和利用各方面的资源,促进校本培训内容的与时俱进和手段的现代化。校本培训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历史时期,而对于研究的继承不能是一味的循规蹈矩,而是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面向新时期的要求,教师们一定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具备新的思想、掌握新的技能,制定新的对策。教育部门明确提出了“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的理念,政府已经把教师的队伍的建设提上日程,摆在了突出重要的高度上来了。与此同时,新课改的制定也与传统的校本培训产生了无法解决的新问题和新情况,这些冲突的显现就急切的需要学校在制定和规划校本培训活动的过程中,探索新的培训方法,创新扩展新的培训方式,做到与新形势、新知识、新环境的协调有序,培训的内容要不断的更新,符合和适应教育教学发展的主流,加快知识更新的脚步,充分利用和发挥以校内各种资源为基础的教师校本培训与发展,同时有效整合校外的资源,例如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各类教师培训机构的指导、兄弟学校的合作、专家的引领等,通过多元化的手段打造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不断提高校本培训的水平。

4.将教师的个性发展与学校的发展、教师群体的发展有效的相结合。校本培训构建的最理想模式就是将学校的长远发展与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相结合,因为校本培训是一种既能展现学校自身特色,又能体现教师个性的培训活动。现阶段,学校的教师队伍基本都面临着多元化的问题,师资力量参差不齐,教师水平不一致,因此为了达到解决问题、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目的,为了进一步促进教师和学校的整体共同发展,这就要求教育研究者们在选择校本培训的模式过程中,要结合实际,保证模式的恰当性、合理性与适用性,需要学校和教师共同深入思考、权衡利弊,做出科学的、适合自己的选择。

作者简介:张晓锋(1983-)女,汉,沈阳师范大学2008级同等学力在读,教育经济与管理。

篇5:横渠实验中学校本培训制度

为做好全校教师校本培训工作,切实提高我校教师综合素质,特制定本制度。

一、校本教研培训基本理念

校本教研培训要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研究与培训的主体,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

二、校本教研培训总体要求

校本教研培训的目的是推进新课程实验的实施,及提高教师素质。校长要总负责,教导处负责具体抓,建立层层管理、逐级落实、全员参与的教学研究管理与活动机制,确保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实处。

三、校本教研培训主要形式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校本论坛、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问题解决、协作解决、教学咨询、教学指导、说课、听课、评课、课改沙龙、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等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与培训制度,并通过教学观摩、教学开放日、教坛新秀献课等活动,为教师参与校本培训创设平台、创造条件。灵活运用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以“问题——计划——行动——反思”的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校本教研培训具体制度(一)校级领导管理制度。

1、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是身体力行者。校长负责抓校本教研,制定校本教研培训制度,指导学校教务处与科研室制定校本教研培训计划,发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督促和评价学校校本教研。

2、校级领导带头学习教研理论并参与教学研究,举办专题讲座,向教师介绍教学研究方法,指导各部门开展校本教研,成为教师的真诚同伴和专业引领的力量之一。

3.校级领导带头开展课题研究,亲自参与校本教研活动,及时了解研究动态,发现问题修订研究计划。

4、校级领导要充分挖掘校内教育资源,整合教科室、教导处等机构的校本教研力量,形成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的校本教研机制。

5、学校按计划确保校本教研经费到位,供购买资料、派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请专家讲课及其它校本教研活动,保证校本教研的顺利进行。

(二)教务处管理制度。

l、教务处具体负责校本教研培训工作,确定学校核心课题,以核心课题统领学校课程改革。

2、教务处负责校本教研培训具体策划,组织课题组组长,定期学习理论,举办科研沙龙,交流研讨,举行信息交流会或读书汇报会。

3、教务处负责校本教研职能部门的常规管理工作,组织教研组组长开展理论学习及实践指导。

4、教务处负责人的主要任务:①自觉参与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科研素质。②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搞好每一次的校本培训活动。②根据教研组或课题组的需要进行必要的指导与帮助。④每学期听课20节以上。⑤做好宣传工作,及时向各级各类媒体宣传报道校本教研情况。

(三)教研组管理制度。

1、教研组是学校组织教师开展教材、教法研究,探索教学规律,进行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的业务组织单位。

2、教研组的设置由教务处一年一定,原则上设组长1人。3.教研组长由教务处聘请业务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和组织能力的教师担任。各教研组长要配合教务处抓好日常教学管理工作。

4、教研组活动必须做到“定时、定内容、定主讲人”,做到“有计划、有研讨记录、有效果分析总结”。具体工作:

①按照学校要求,结合学科教学实际,开学初制定可操作性和科学性强的学期教研组工作计划。

②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常规建设,实现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考核评定及课外文化、科技活动等基本教学环节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③组织教师进行校本教研的常规系列活动:理论学习、观看录像、钻研教材、集体备课、评价研讨。正确把握课程改革与课程标准的基本内涵,以理论学习与实践观摩相结合,使全体成员领会教材的编排体系,明确单元教学的重难点及内在联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使学生的素质提高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④每学期至少组织全组教师开展1次校本教研流程观摩活动,围绕三维目标的落实,制定本学科教改实施计划,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学习和推广本校和外地经验,结合日常教学开展连续性研讨,以此改进教学。

⑤组织组内每位教师每个学期至少向校上交1篇教学研究信息。⑥带领本组教师申报教育研究课题,每学年每个教研组都要有课题研究,有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

⑦带领本组教师按照《学校教研组考核说明》的要求积极创建优秀教研组。

(四)专业引领制度

为使校本研究向纵深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提倡专业引领。它含有两种形式:专业研究人员(教研员、科研员)协作式和教师自学教育理论。

1、学校每学期要定期聘请专职教研人员到学校进行理论指导、教学现场指导以及专业咨询;开展学术报告会,每学期聘请专业研究人员到学校做专场学术报告,向教师传递信息、提供观念、训练技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各教研组每学期必须邀请专业研究人员来参加“教研组教研流程观摩”活动,直面课堂,进行教学现场指导,共同备课、共同上课,一起反思、体悟、交流,促进教师对新知识的建构。

3.学校每学期拨出一定的资金作为邀请专业研究人员的有关费用。

4、学校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要在校本教研中发挥专业引领作用,每学期要做一节公开课,开一个讲座,辅导一个教师,出一节样本教案,写一篇示范性教学论文。

5、积极开展教师自学教育理论活动,要养成读书的习惯,尤其是读教育名著。并且每学期撰写一篇读书心得

6、开展教师定期外出学习活动,让教师开阔视野.7、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均进行考评,考评结果纳入量化考核(与评职调资挂钩),记入个人业务档案。(五)教师队伍管理制度。

1、认真积极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教研培训学习、讲座等活动,形成进行教学反思的习惯,外出学习的教师应做好学习笔记,回校后在相应范围内及时传达,或者上“移植课”。

2、每次校本教研活动,相关教师要按时参加并积极发言,与同伴互助,共同进步。

3、教师参加校本教研必须完成以下常规工作:①按时参加教研组校本教研活动,并把研究贯彻落实到课堂以及其它教育活动中。②在开学初制定本学期个人教研的研究重点。③实施“三个一”工程: A、学——每周学习一篇教育教改理论文章;B、听——每周至少听课一节;C研——每学期写一篇研讨论文。

五、校本教研培训活动管理制度(一)校本教研活动设计制度

1、营造严谨、求实、民主、宽松的校本教研氛围,改变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状态,有效开展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研究。

2、加强自我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能力,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状态。

3、力争得到专业人员的有力支持与指导,专业人员可以是院校的研究人员、教育研究部门的专业人员、有丰富研究经验的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等。

4、加强学科沟通整合,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倾向。定期组织不同教研组或课题组分别交流。

(二)校本教研活动过程制度

1、每次校本教研活动,负责人要制订好详细的活动计划、做好周密的安排、按计划组织活动,做到准备充分、效率高。

2、每次校本教研活动,负责人要做好校本教研活动过程记录并作好活动总结。

3、由教研组或课题组组织的校本教研活动由负责人及时向教务处或教科室汇报或汇总活动情况,教务处或教科室组织的由负责人及时向校长室汇报或汇 总活动情况。

4、每次校本教研活动,负责人要整理好过程记录与活动总结,建立并保管好各级管理主体的校本教研档案。

5、校本教研活动的参与者要积极参加相应的校本教研活动,努力配合管理主体顺利进行教学研究,以主人翁的态度搞好校本教研,提高自身素质。

六、校本教研培训考勤制度

1、每次校本教研活动,负责人要做好考勤工作,对签到的老师予以学时确认。

2、每次校本教研活动,负责人要做好考勤,对未参加培训活动的老师进行登记,并向教务处汇报。

3、把校本培训考勤纳入评优、评先、评职、考核、学校绩效考核制度,对积极参加活动的予以适当奖励,在评优、评先、评职、考核中予以加分。未积极参加培训活动的做适当的处罚。

七、校本教研培训奖惩办法

1、每学期根据优秀、达标教研组,学期根据优秀、达标教研组,优秀、达标课题组评比实施细则开展评比活动,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2、对校本教研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教师个人,优先派出参加各级专业培训。

3、属于校本培训范畴的活动,按实际学时给予计算继续教育学分,报主管部门登录。

4、评比结果与教师个人考核及各类评优评先挂钩,对校本教研工作漠不关心、无故不参加、态度差的教师不得参与各类评优评先。

篇6:中学校本培训规章制度

一、学校将校本培训工作纳入学校考核评估的范畴,纳入校长的目标管理中。

二、教师参加培训的成绩将作为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教师参训的情况与教师评优、评先、职称评聘挂钩,做到培训、考核、使用、待遇相结合;开展各教研组、课题组的达标验收和示范课评比活动,对校本培训工作中的先进组及先进个人予以表彰。

三、成立专门的考核评估小组,每学期定期从教师教育理念、课堂教学质量、师生关系、教学基本功、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并将检查情况及时通报。

1、结合专题讲座内容和教材,进行以案例分析为主要形式的书面考试。

2、全体受训教师分学科听同一名教师的一节课,听后当场写出书面评课意见。

3、抽查部分老师进行现场论文答辩。

4、开展师生调查、评价教师活动等。

5、理论学习部分,结合教师教育教学实际的落实,进行多种形式考核。

(1)理论知识、专业知识,通过书面测试进行考核。

(2)理论、专业知识应用通过各种校本教研活动的形式进行考核。

6、教育教学研究、教育科学研究通过成果展示,论文介绍考核;

7、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以书面测试、实际操作进行考核;8、学历教育,以取得证书为准;

9、教师基本功通过基本功大赛及上交的材料评比形式进行考核;

10、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考勤情况,作为考核内容之一。以上考核合格者可根据“校本培训学时计算方法”,折计成每年校本培训 30

学时。不合格者要通过相应的培训或自学提高自己,待下一次组织测评合格后方可计入。教师在一个培训周期(五年)内,至少要达到150个学时(包括集中专题培训、技能培训、学术活动与课题研究、主讲公开课、听课、撰写论文)。除完成培训任务外,在竞赛中获奖及发表论文等均算入学分。

篇7:校本培训规章制度

①集中培训与跟踪培训相结合;

②专题研讨与参与式培训相结合;

③全员培训与骨干教师培训相结合;

④实验、教研、科研相结合;

⑤课堂教学与开展活动相结合;

⑥教研与校本培训相结合;

⑦培训与考核相结合。同时,进一步强化制度管理,落实保障措施。确立以下培训制度:

1、建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领导小组,由师训专管员负责日常培训的安排与考核,并做好资料的积累。

2、通过组织听专题报告、看音像资料、办心得交流、参观访问等形式,提升教师素养,拓展知识。

3、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市、区组织的各类教研和观摩活动,加强备课组建设,开展切实有效的教研活动,进行理念、课程、教材、教法的培训,实现研训一体。

4、经常组织青年教师教学评比或研讨活动,上好实践课、研究课、示范课,通过说课、上课、听课、评课等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5、鼓励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研究,认真进行教学反思,开展案例分析,写好教育随笔和论文。

6、为教师搭建成长平台,做好校级骨干以及教有特色、教有实绩教师的评选,要求骨干教师或课改积极分子将外出学习的体会带回学校,发挥好引领和辐射作用。

7、对在教育教学能力相对较弱的教师,采取与骨干教师结对的办法,使其改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以适应教学需要。

8、在校内为新教师配备业务上的带教教师,使新上岗的青年同志能尽快地适应工作,提升职业道德和教育教学能力。

9、学校通过组织外出学习、举行德育观摩课、每月集中培训和自我学习等方式,加强对班主任的培训,使之具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得到绝大多数师生、家长的好评。

10、要特别关心英语教师短期外籍教师和教辅人员的岗位培训。

11、要求所有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历达标,支持和鼓励教师参加高一层次的学历培训。

12、发挥报刊图书和网络资源的优势,开展教师自主学习,要在校园内形成读书学习的风气,提升培训的效益。

13、要积极利用区小学教研室、德育室、关工组和高校专家的力量,发挥名师指导作用。

篇8:中学年轻语文教师应重视校本培训

一、转变观念, 理解新课标

如今年轻的语文教师, 大部分都是应试教育的产物, 他们对于新课标的认识还很欠缺, 我们在不断听课的过程中, 发现许多年轻语文教师确实很勤奋, 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备课, 可一到课堂上, 学生还是不能接受。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 学生掌握到的知识技能却很少。原因何在?关键在于年轻教师还不能理解新课标, 未能转变观念:从注重“教”转为注重“学”。年轻教师容易把“教”放到第一位, 忽略学生的“学”, 他们只关注自己讲了多少, 忽略学生掌握了多少。总而言之, 年轻教师应理解、弄清楚新课标的三个目标, 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和价值目标, 将新课标的三个目标从传统的教学观念转为新的“教练”观念。何为教练?有教有练, 有教师的教, 也有学生的练。体育竞技场上, 运动员的老师叫教练, 要想获取知识, 必须跟教练学。在这些场合中, 我们更多的是看到学生练, 教练在旁指导。这也体现了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 以老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手段。

二、从年轻教师的困惑着手培训

年轻教师教学能力的缺乏和教学观念的落后, 可以通过校本培训进行提高。校本培训是提高本校年轻教师的有效途径。校本培训和一般的培训不同, 校本培训针对的是自己学校年轻教师的具体问题开展的有针对性的课程培训。我们在对近三十名年轻语文教师的调查中发现, 年轻语文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困惑很多, 总结起来主要有六个方面, 而年轻教师希望得到帮助的主要有七个方面。 (见表1)

了解了年轻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困惑和需要得到的帮助, 我们就可以制定一系列的校本培训措施, 帮助他们快速地成长起来, 在语文教学的舞台上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语文教师特有的魅力。

三、校本培训的具体措施惑5.上课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卡壳。第七周探讨成语、病句的备考复习

(一) 开讲座。6.为何做了语文教师第十周怎

让年轻语文教师在老教师的讲座中, 感受语文教师的荣耀感, 为始终做一个有能力有个性魅力的语文教师而努力, 鼓励他们做博闻强志、智慧型的受学生敬慕的语文教师, 激发他们对语文教学的热爱。可以让他们在讲座中提出问题, 开讲座的老教师针对问题给予解答, 也可以在讲座上专门开设专题教学的辅导。 (见表2)

这些基本技能的培训能让年轻语文教师感受到, 只有下功夫练好基本功, 才能有更大的发展潜能。

(二) 推进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1.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1) 复习旧课:复习提问;重、难点纲要式的填空或简答等。

(2) 引入新课:设置问题情景引入, 如可以通过文字描述、音乐、图片等设置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3) 讲解新课:教师讲解或由学生描述, 再由师、生进行点评等。

(4) 每讲完一个新的知识点后, 要选一道典型的练习, 让学生练习, 通过练习来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然后, 教师或学生进行点评, 及时纠正学生所出现的错误。

(5) 把典型练习改动一下, 作为变式练习, 进一步考察学生的应变能力。

(6) 教师每讲一个新的知识点都重复按 (3) — (4) — (5) 这一过程进行。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8) 布置适量的课外作业:大题一道, 小题2—3道, 课外作业必须控制在10分钟左右。如果超过了这样的作业量, 那学生的课余时间就会全部用于应付课外作业, 学生的预习、复习将成为纸上谈兵。

(9) 允许学生课堂上提出与本课堂相关的问题, 教师要详细解答。当然, 教师也可以让别的学生来回答所提出的问题。同时, 也应该允许学生就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辩论, 教师对此要善于把握时间。

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是为了让年轻语文教师明晰教学规范, 更深层次地理解新课程标准, 而不是束缚他们的手脚, 要让他们有创造性地根据不同课型构建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

2.以诗歌鉴赏为例

在诗歌鉴赏这类复习课中, 可以指导年轻教师在参照考点、依据考纲复习的同时, 灵活调整课堂教学顺序。因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按《考试大纲》、《高考说明》的教学序列, 诗歌教学是先形象, 后语言, 再表达技巧, 最后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但是因为古典诗词语言跳跃性很大, 学生往往很难准确、明白地理解一首诗歌, 在这样的情形下要学生回答问题, 是难上加难。因而教学过程中可以先讲语言, 先讲古典诗词中语言的特性。进行诗歌鉴赏, 首先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征, 既要懂得“诗家语”, 又要懂得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体会诗歌语言的美, 这是诗词鉴赏的基础, 同时也是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内容。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顺序等。

(1) 改变词性。中国古代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 常常改变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 这些词语就是一首诗词的关键字词, 即“诗眼”或“词眼”。例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 就是形容词活用为使动用法, 把春天的到来形象地写出来。又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 把春意盎然写得形象生动, 使读者一下子想到了蜂来蝶往, 鹊跃枝头。所以我们在鉴赏诗词时要把握词性的改变, 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2) 词序颠倒。古诗语言的次序颠倒有五种典型的情况:

(1) 主语后置:崔颖《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意即“晴川 (晴朗的原野上) 汉阳树历历 (可数) , 鹦鹉洲芳草萋萋”, “汉阳树”和“鹦鹉洲”置于“历历”、“萋萋”之后, 看起来好像是宾语, 实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类似的还有辛弃疾的“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等。

(2) 宾语前置:杜甫《月夜》诗“香雾云鬓湿, 清辉玉臂寒”实即“香雾湿云鬓, 清辉寒玉臂”。诗人想象他远在鄜洲的妻子也正好在闺中望月, 那散发着幽香的蒙蒙雾气仿佛沾湿了她的头发, 晴朗的月光也使得她洁白的双臂感到寒意。这里的“湿”和“寒”都是使动用法, “云鬓”、“玉臂”本是它们所支配的对象, 结果被放在前面, 似乎成了主语。还有苏东坡“故国神游”, 本为“神游故国”, 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诗“竹怜新雨后, 山爱夕阳时”意为“怜新雨后之竹, 爱夕阳时之山”, 等等。

(3) 主、宾换位:如白居易《长恨歌》“姊妹兄弟皆列土, 可怜光彩生门户” (门户生光彩) , 卢纶《塞下曲》诗“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林暗风惊草) 等。

(4) 定语的位置:在偏正词组中, 定语在前, 中心语在后, 这是古今汉语的一般情况。诗词曲定语的位置却相当灵活, 往往可以离开它所修饰的中心语而挪前挪后。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定语挪前:陆游《昼卧》诗“香生帐里雾, 书积沈边山”应为“帐里生香雾, 沈边积书山”。

定语挪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渡镜湖月”意即“一夜飞渡镜湖”, “月夜”这个偏正词组本为句首的时间状语, 现被分拆为二, 定语“月”远离中心语而居于句末, 仿佛成了宾语的中心部分, 但作者“飞渡”的显然只能是“镜湖”, 而不可能是“月”。又如《春夜喜雨》诗“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后句应为“锦官城花重”。

(5) 以宾语面貌出现的状语:如杜甫《秋兴》八首之二“千家山郭静朝晖, 日日江楼坐翠微” (朝晖中千家山郭静, 日日江楼翠微中坐) , 李商隐《安定城楼》诗“永忆江湖归白发, 欲回天地入扁舟” (永忆江湖白发时归) 。

阅读诗词时如不了解古诗词的这些特点, 就会产生理解上的障碍。所以只有还原诗词颠倒的语序, 才能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和情感侧重点。

学生了解了古典诗词语言的特性, 自然也就能理解诗歌的意思了, 在展开诗歌其他考点的复习时, 学生自然掌握得快,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要年轻语文教师肯在各个教学环节上下功夫, 教学就会有好效果, 学生的成绩就会提高。

(三) 听课、评课。

听课的过程, 既是向其他教师学习的过程, 也是对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不足地方的经验教训的吸取。我们应该把课分为示范课、汇报课, 年轻教师听老教师、优秀教师的示范课, 老教师、优秀教师听年轻教师的汇报课。这样, 互相学习, 互相促进, 必定能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加快年轻语文教师成长的步伐。

从另一个角度, 听课又分为新课、复习课、评讲课, 通过老教师与年轻教师双向听课、评课这样的互动, 年轻教师的教师教学能力可进一步提高, 反过来老教师也受益匪浅, 作为高三教师, 评讲课显得尤为重要。年轻教师的通病就是把评讲课变成对答案课。评讲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发现错误, 分析原因, 找到正确的解答等方法, 这是一种探究性的课, 若不加注意就达不到评讲课的效果。

(四) 业务考试。

所谓“师高弟子强”, 一个教师, 尤其是一个参与高考备考的教师, 若是不加强自己对高考试题的研究, 他的课堂效果就不会好, 他教的学生成绩也不会好。驾驭课堂需要专业的高考备考水准, 把一个问题讲深、讲透, 让学生会思考、会操作、能拿分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在做题的同时, 我们会有很多层面的思考, 对考点、题目、答题思路等都有自己的理解, 因而课堂上教师谈自己做此题的体会比任何一本教科书都有效。假如每位年轻教师每个星期都完整地做一套高考题, 以此指导学生高考备考, 学生成绩自然会好得多。

(五) 扩展知识面, 交流心得体会。

语文教师, 特别是年轻语文教师不能不读书不看报、只抱着几本课本教书育人, 这样的语文教师教书也就算是教到了尽头。庄子说:“吾生也有涯, 而知也无涯。”一个人确实该活到老学到老。更何况我们是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的语文教师。如果语文教师, 尤其是年轻语文教师不加强业务知识, 不外出学习, 不广涉图书, 不博闻强识, 不扩宽知识面, 我们的身上就不会折射出语文教师个性魅力的光芒。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一切高质量教育计划就都是空谈。培养各类需求的人才离不开各类优秀的教师, 因此从事语文教育的教师就更需要不断地学习, 以适应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个又一个新的高要求。“校本培训”这种可持续的、开放式的继续教育模式, 能为广大青年语文教师打开方便之门, 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增强他们的素质, 能让他们成长为爱岗敬业、业务过硬、素质优秀的语文教师。

摘要:在青年教师取得教学成绩前, 学校应集合优势资源, 不断深入对其进行校本培训。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实践, 以转变观念, 理解新课标入手, 指出应以年轻教师的困惑着手培训, 并提出了校本培训的具体措施。

篇9:中学校本培训规章制度

摘要:校本培训是成都市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模式,从2001年开始试点以来,至今全成都市已有143所中学开展校本培训。文章重在对143所开展校本培训学校所取得的成绩和特色进行梳理,并提出了确保校本培训健康有序开展的措施。

关键词:教师继续教育;中学校本培训;培训力;特色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成都市中学的校本培训从2001年起在成都市树德中学等7所学校开始试点。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逐步扩大试点。目前,全市共有143所中学开展校本培训。经过七年的校本培训实践,成都市中学校本培训,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有:第一,提高了继续教育的成效,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了继续教育的功能,拓展了继续教育的范围,丰富了继续教育的方式、方法。第二,使得学校科研、教研氛围更浓厚,教师的观念、教学技能和教学效益得到了提高,有效地转变了参培教师的理念,进一步增强了教师终身学习的观念。第三,通过校本培训,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专业化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得到明显提高。第四,校本培训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缓解了教师的工学矛盾。开展校本培训后,教师就近学习,减轻了参培教师的经济负担,使教师学有所获,得到了实惠。

一、成都市中学校本培训学校特色

(一)立足教师实际,紧扣学科特色

各学校在开展校本培训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针对学校教师的实际确定了培训目标和内容。目标与内容紧密联系,以目标为导向,内容为载体,两者互为依托。如四川师大附中明确提出校本培训的目标为:扩展教师的知识面,适应学科渗透和课程改革的新形式;实行技术与学科整合,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让新教师尽快熟悉教育教学常规,,独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与此相应,他们设置了如下的校本培训内容:新概念初、中、高级英语,语文、科普知识、人文知识;教育教学理论,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教育教学技能;教学常规,班主任工作常规,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网络与未来教育,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多种教学资源的利用。

此外,温江中学、都江堰中学、交大附中、十四中、锦城外国语学校等都结合本校实际对校本培训的目标和内容作出了规定。各校根据本校的实际,在目标的制定上,或强调教师的综合素质,或注重教师的教学技能。但在具体内容的设置上,均以教师为本,尊重教师根据自身特点选择相应的培训内容。

各校校本培训的具体内容可分为素养培训和专业培训两方面。素养培训在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包括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技能技巧、心理健康以及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等。十二中、树德实验中学进行的心理健康与创新教育,教育技术与教育改革培训;都江堰中学举办的教学策略探讨,系统教学法,教师课题结题报告和论文撰写讲座;交大附中开展的新课程改革与实验,素质教育和教师素质研讨:八中课堂教学专题研究等等不一而论,都充分体现了各校在校本培训中对教师素养的高度重视。而专业培训主要是对教师的学科知识而言。各校在校本培训中尽量凸显学科特色,通过举办一些相关学科的知识讲座来拓宽教师的专业视野,夯实教师的专业基础。温江中学、师大附中和龙泉中学等安排了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的讲座与研讨会,得到教师的热烈响应,极大提高了教师钻研本学科知识的积极性。

(二)成立培训组织,加强制度建设

校本培训的顺利开展与进行,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组织机构的保障,也需要学校各级领导的重视,尤其是明确了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由校长对校本培训进行组织、管理和表彰。学校领导对校本培训都有较为深刻的认识,明白继续教育对每个教师的积极意义,同时也意识到校本培训与学校的长远发展息息相关。为此,各校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并以此为核心,以其他部门为依托,相互协调,相互交流,使其在校本培训的过程中形成一种合力,共同推动校本培训的顺利开展。学校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校本培训组织机构,成立了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组员包括了各科室的负责人。在层次分明的校本培训组织机构中,对每个部门应承担的职责都有明确规定。如教科室负责制定校本培训的实施方案与考评,教导处提出校本培训的内容,实验室、图书室、电教组提供资料与技术保障等。

制度的建设与组织机构的成立是相伴相随的,作为保障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制度建设的力度理应在组织机构逐渐完善的同时得以加强。因此,各校从管理、评价、激励等方面着手,逐步强化校本培训的制度建设。大部分学校建立健全了继续教育制度,制定每学期教师校本培训的计划,有的学校要求全体教师参加各种专家讲座,有的学校则以课程的形式将校本培训的内容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两种,让教师联系自身实际作出选择。这些学校往往以制度化的形式将每学期的校本培训固定下来。为了达到校本培训的目的,大部分学校将校本培训考核评价制度与奖励制度挂钩,建立起一套较为有效的激励机制,增强了校本培训对教师的吸引力,有利于校本培训在学校的进一步开展。

(三)制定培训计划,丰富培训途径

制定计划是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校本培训能否持续进行的一个重要前提。各校制定的校本培训计划,着眼于学校和教师二者的发展。在学校的发展上,对校本培训的课程、教师的学时、学校的投入等都做了具体规定,这些培训计划切合各校教学的实际,具有较强的可行性。树德实验中学的现代教育技术专项培训是促进学校整体发展的一个计划,这个计划说明了校本培训的时间、地点、内容等,对学校的发展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在教师个人的发展上,许多学校推出了帮助青年教师成长和重点培养骨干教师的计划,由于针对教师个体,因而计划的安排比较详细。龙泉中学为青年教师建立了“一帮一”导师制,要求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业务能力强、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担当导师,担负起培养青年教师的重任,并对被帮助的青年教师提出了“三年立足、五年合格、十年出特色”的整体目标。都江堰中学、彭州中学在校本培训中建立了名师培养与管理制度。

各校校本培训的形式较为灵活,途径较为多样。成都树德实验中学注重多种培训方式的灵活运用,并总结出了校本培训的几种主要模式:课题研究模式、教学展示模式、问题自省模式、读书研究模式、讲座培训模式、学历提高模式和技能考核模式。交大附中在充分利用骨干示范式、专题讲座式、课题驱动式、自主反思式等培训方法的同时,还开始探索校本培训的立体化、网络化的模式,将校本培训的计划、内容都放到网页上,方便教师随时学习和查询,提高了校本资源的利用效率。其他学校的校本培训也不拘泥于培训形式,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率。

(四)新、实、活的内容和形式,为校本培训注

入了生机与活力

校本培训以其培训观念新、培训内容实、培训模式活、培训管理直接的优势,提高了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校本培训内容紧贴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针对性强,各校在校本培训中,注重校本教学研究,把重心落在课堂,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专题培训,成就了一大批科研骨干、教学骨干、德育骨干、心理健康教育的行家。如:十四中的“多维互动课堂教学模式探索”、树德中学的“繁荣观课文化,重构课堂文化,提高课程意识与能力”、石室联中的“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师角色”、蜀兴职中的“职高学生课堂学习心理问题及分析策略”。这些校本培训的内容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实际,使教师培训过程化、经常化、生活化。

(五)丰富、发展教师继续教育资源

学校的校本培训锻炼了一批有培训能力的教师和一批受教师高度认同的精品课程和培训专题,如盐道街中学“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角色”、石室联中的“学科新课程的评价体系探索”、温江中学的“三主和谐教育研究”、十八中的“合作探究和谐发展”等。

二、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以保证校本培训健康有序的开展

七年来,成都市的校本培训在整体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由于开展校本培训各学校的基础和条件的差异等多方面的因素,使校本培训在实施中尚存在认识和操作的一些问题,需要我们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解决。

(一)进一步提高对校本培训的认识

部分学校存在对校本培训认识上的误区与偏差,认为校本培训就是学校内日常政治学习、教研会、师带徒,备课听课等常规教学活动的总和;还有的学校认为校本培训就是离开培训机构,把培训机构的培训放在学校,不过是方便教师完成50学时的培训任务,因而不能认识新形势下学校肩负的培训教师、发展教师的历史使命,造成学校培训资源的浪费。校本培训是继续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学校要通过不同的形式多种途径宣传继续教育的重要意义,使教师充分认识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参加继续教育的自觉性。

(二)校本培训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调查表明,教师和校长对校本培训的认同度是不一样的,校长们更多地从校本培训的功能意义上认同,而一些教师则认为,校本培训不过是把专家请到学校来,不过是把平常的教研活动记为规范性培训,还有的认为是培训机构的培训移到学校来实施等等。由于对校本培训价值、功能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认识水平的差距,由于组织运作的差距,由于各种硬件条件的差距,由于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水平的差异,使校本培训开展情况不平衡。成都市的校本培训,在一些学校仅运作在“在学校中”这一层面,培训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各培训机构要加强对校本培训的指导,学校要认真分析教师的实际需求,充分重视校本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培训形式的多样性,扎扎实实开展好校本培训。

(三)努力提高校本培训的培训力

一些学校存在的校本培训质量不高,层次较低,效益不理想,除了认识,观念层面的原因,还有重要的原因是培训力不足,表现在缺乏先进的培训理念,无明确的培训主题,培训计划性不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不够,无学校特色、特点、培训形式单一等问题。因此开展校本培训的学校,要加强培训者的培训,要把本校的特、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送到培训机构或大专院校进修培训,充分发挥他们在校本培训中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四)加强校本培训资源的开发利用

理论上讲,校本培训的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学校、学校的组织机构、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师个体,课堂生活体验等都是非常鲜活的校本培训资源,但部分学校在实施校本培训中缺乏培训资源开发意识,不放心、不敢放手给教师提供平台,担心降低培训质量,或缺乏培训骨干力量,仅靠聘请外来专家、学者讲学,作为校本培训的实施形式,既增大投入,又不能很好开发利用本校的培训资源。因此,在今后的校本培训中,学校领导要有校本培训资源开发意识,积极发动学校教育专家、特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策划、组织和实施,以新课程实施为平台、开发校本培训的人力资源、课程资源,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培训资源。

(五)加强校本培训的组织管理

校本培训的管理是校本培训质量的重要保证。在校本培训实践中,一些学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仍有一些学校缺乏科学的组织管理,出现管理无序、松散等情况,使校本培训有其名,无其实,而流于形式。因此,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校本培训的领导,学校要加强校本培训的管理制度建设,严格执行继续教育的有关政策法规、制度,通过校本培训制度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增强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六)加强培训机构对校本培训的指导

上一篇:送课交流有感下一篇:绩效管理制度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