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文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2024-04-27

汇文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精选14篇)

篇1:汇文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xx中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设计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校课程多样化和个性化呼声日益强烈,教育的均衡化与优质化已成为基础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第六条中明确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在课时计划中也明确规定:‚地方与学校开发或选用的课程占课时总比例的10%~12%。‛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发展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实施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随着课程权利的再分配和学校自主权的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将会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精神。为了全面实施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进一步搞好课题研究工作,根据课改精神,编制我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二、指导思想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从我校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出发,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和开发新教育资源,依靠本校教师、专家、领导与家长共同开发的原则开发具有龙实中特色的校本课程,以体现个体差异,全面育人的开发宗旨,为学生提供品德形成与人格发展、潜能开发与认知发展、身体与心理发展、艺术审美、综合实践等方面的学习经历,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发展。

三、开发目标

1、学校层面目标:①、建立起规范和完善的龙湾区实验中学课程体系;②、探索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管理方法;③、打造出学校的校本品牌课程和特色课程。

2、教师层面目标:①、建立一支具有正确的课程观的教师队伍;②、培养一批具有课程开发能力的综合性人才队伍;③、3、学生层面目标:①、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独立自信;②、让学生掌握某项技能,学会探究,使学生善于思考,敢于实践;③、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格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环境。

四、开发原则1、主体性原则:以学校为主体,自主开发和发展的课程,应充分体现学校特色;体现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体现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主导。2、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限定选修与自主选修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4、开放性原则:体现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充分发掘学校现有和将要拥有的课程资源。5、实效性原则:校本课程开发中,学校不强调每门课程都必须有绝对的系统性、完整性,而强调对学生有启发性,学有所思,注意结果的有效性、针对性。

五、课程结构与门类

(一)课程结构根据课改精神,学校将全部课程整合为基础性课程(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两大类。校本课程分为限定选修课程和自主修课程。

1、基础性课程基础性课程由国家、地方统一开发并组织实施,强调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最基本要求。它是由各学习领域体现共同要求的学科课程组成,主要分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语文、数学、英语、体育和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地方课程等学科,是全体学生必修的课程。

2、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根据现有的条件和资源、学生现状以及学生、学校、社会未来发展的要求所开发的各种在本校实施的课程。它由限定选修课程和自主修课程两部分组成。(1)、限定选修课程由基础性课程延伸的学科拓展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各类专题教育组成。是学生限定选择修习的课程。(2)、自主选修课程由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学科课程与活动组成,是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的课程。

(二)校本课程的内容校本课程的开发,采取筛选、改编已有的课程,或者新编校本课程的方法。在研究中,将本地区、校内外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融入学科课程之中,通过改编、补充、拓展和新编等方式开发校本课程。教育资源包括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家庭资源三个方面。本地区的社会资源包括三大块,即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社会发展;学校资源包括校园环境、教师特点、学生特长;家庭资源包括家长特长、家庭特点、家庭环境等。这些内容可以是综合的,也可以是主题性的。

六、校本课程教材编写要求:1、校本教材以活动形式为主,资料袋形式为辅,不统一要求编写系统性的知识册,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1)自编教材;(2)选编教材;(3)选用优秀教材;(4)拓宽现有教材。2、校本教材内容的选择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内容组织要强化活动设计和实践应用,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教材内容应尽力图文并茂,并通过简要案例、对比分析、逻辑演绎等手段,促进学生理解内容。内容表述要简明扼要、条理清晰、语言生动。3、教材编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开发适合学生特点的电子教材,形成文字印刷教材、电子视听教材以及网络课程资源相结合的一体化教材。关注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教材内容的互动性和生成性。教材编制要重视开发和合理利用本区域所具有的教育资源。

七、课程的实施与管理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员:

主要职责:统筹规划学校的校本课程;制定保证校本课程实施的相关制度;组织教师的培训: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管理;审议、评价校本教材。

2、教务处职责:(1)开展学生选课指导,负责指导学生选择科目;(2)提供课程菜单、课程介绍、课程表及教学常规与过程管理等工作;(3)建立校本课程学生档案,负责学生学习评价的组织与统计。

3、教科室职责:(1)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组织教师申报课程;(2)组织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对申报的课程进行评审,做出评价意见;(3)建立校本课程授课教师档案,负责教师的教学评价。

4、教研组长职责:(1)组织落实本组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申报与实施工作。(2)召集组员定期研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确定课程的具体实施方案。(3)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二)校本课程的实施

1、课时设置:每周设2-3课时校本课程。

2、限定选修课程实施流程:

3、自主选修课程实施流程:

八、校本课程的评价校本课程开发的特殊性决定课程评价的特殊性。校本课程开发强调学校的自主权,这就决定课程评价必然是一种内部评价;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是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生特色的突显,这就决定了评价的多元性;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性,决定课程评价的过程性。校本课程的评价着眼于学生的个性与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要从指导思想,师生参与程度,创造性的发挥学校办学育人的特色等方面,对校本课程和学生发展进行评价。1、评价中的‚三坚持‛与‚三原则‛‚三坚持‛: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坚持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坚持评价内容的多维化;逐步建立电子化学生成长记录册,侧重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力、个性等方面的分析性、发展性评价,同时要逐步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三原则‛:即‚参与性原则‛、‚过程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参与性原则:校本课程学习评价注重学生亲身参与和学生全员参与,强调课时计划规定的课时活动量的参与情况和参与态度的考核。同时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并自觉参与评价。过程性原则:校本课程学习评价要特别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和实践体验,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并且把对学生的评价与对学生的指导紧密结合起来。激励性原则: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色,施展自己的才能,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勤于实践,勇于创新,不断促进学力发展。

2、校本课程评价的三个方面为了保证校本课程的开发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张扬学生的个性,彰显学校审美育人的办学特色,主要从三个方面对校本课程进行评价:课程纲要(教材)、课程实施、学生学业成绩。课程纲要评价的要素主要有:课程目标是否符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目标是否明确清楚;课程内容的选择是否合适,所需的课程资源是否能够有效收取,内容的设计是否具体有弹性;课程组织是否恰当,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等。课程实施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定,主要包括:教学的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的评价。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问卷、座谈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归入业务档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学生选择该科的人数;二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四看学生问卷、座谈的结果,从而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方法等方面取得成绩作出评价,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对学生评价主要是三看:‚一看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作好考勤记录;二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用‘优秀、良好、一般、差’等形式记录在案;三看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活动等形式展示,成绩记入成长档案中。‛评价的形式多样,一般可采取以下‚四结合‛的形式,即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学习活动表现,平时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形式。

九、保障措施

1、学校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2、加强培训,统一认识,明确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对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所创新、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

3、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奖励机制,确保经费的及时划拨,

篇2:汇文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1、校本课程开发是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计划的需要:

为充分发挥课程计划的法规性和权威性,构建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大部分组成的综合课程体系,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具体落实教育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需要。

2、校本课程开发是全面发展学生素质的需要

国家课程主要是为培养特定年龄学生的共同素质而设计的,无法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学校教育必须尽可能满足这种差异性,这个责任要由校本课程来承担。校本课程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个性特点,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3、校本课程开发是全面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需要:

国家课程的制订主要考虑的是共性,追求的是共同、统一,难以照顾到具体地区、具体学校的差异性,差异性就是办学特色,因而要真正落实我校的办学特色,必须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来体现。

4、校本课程开发是全面促进教师综合素质提高的需要:

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精神和技能,需要教师不仅会“教书”,还要会“编写”教材,即具备课程开发的能力。校本课程的开发,使教师面临一种挑战与机遇,激发教师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教育智慧。校本课程的开发,还使教师有机会全面了解课程的编制过程和把握课程的纵向及横向结构,以更深刻地理解国家教育方针和学校办学宗旨,这对全面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依据

原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和江苏省教委颁布的1999-2000学年《普通高中的课程计划》是我校开设校本课程的主要依据。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试验)》规定:

普通高中学科类课程分为必修、限定选修和任意选修三种方式。限定选修学科是学生在学习必修学科的基础上,侧重接受升学预备教育或接受就业预备教育所必须进一步学习的课程,设有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劳动技术等学科。

任意选修学科是为发展学生兴趣爱好、拓宽和加深知识、培养特长、提高某方面能力而设置的。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和志向,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校可能提供的任意选修学科科目中自主选择修习。

活动类课程包括校会、班会,社会实践,体育锻炼,科技、艺术等活动。校会班会、社会实践和体育锻炼是全体学生必须参加的活动课程,科技、艺术等活动是学生自愿选择参加的活动课程。社会实践活动可集中安排,其它活动宜分散安排。

同时,还规定:

学校应根据国家教育委员会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课程计划的有关规定,从实

际出发,对必修学科和限选学校做出具体安排,合理设置本学校的任选课和活动课,并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因此,校本课程主

要集中在国家课程中的任选课和活动课上;当然,学生的需求及学校办学宗旨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探索性

校本课程侧重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学习的自主性、探索性和实践性,如课程研究、社会调查、社会服务、自我项目设计等。

2、综合化

校本课程特别重视学科知识或跨学科的综合,这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帮助。

3、校本化

考虑到我校地域位置的特点及学生现状,我校 校本课程的开发优先考虑人文要素教育,英语交际、计算机及农村科技等方面。

四、校本课程的总体结构 1、课程计划(见下表)

2、任选课详细科目设置如下:

3、说明:

⑴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周活动量38课时,每课时40分钟。

⑵每位高中毕业生所学校本课程的最低学分为30分,其中限选课10学分,任选课为20学分。

五、校本课程 《课程方案》的编写

确定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必须按照规范形式,编写所开课程《课程教案》。

其内容包括:

㈠一般项目:

主讲教师

教学材料

课程类型

授课时间

授课对象

授课地点

㈡具体内容 1.目标陈述 2.内容及活动安排

3.课程实施(含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学生等)。

4.课程评价(主要指对学生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㈢现有条件分析

包括课程成品形式、需自编讲义及学校提供的设施等。

江苏省丰县中学

2002.1.17

2005.9.2修订

2008.9.1再次修订

2011.9.4再次修订

高一校本课程上课安排表 2013.2.24 注:

1、年级按班级数将选报学生分班(最好按现在班级)。

2、各学科组长按以上编排,定本科上课教师名单及顺序。

3、化1指化学实验室1,其余同。

高二校本课程上课安排表 2013.2.24

[附]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细则:

1.授课时间:任选课集中安排在下午2-4节课,周二、周四高一;周三、周五高二。必选课其余时间安排。

2.教学材料:教师用材料自己组织,每位任课教师可报销50元的教材费。学生用材料可组织讲义下发,年级统一结算。

3.授课地点:阶梯教室及实验室。

4.授课待遇:正常课每节30元;大课每节60元;报告会(年级以上)每次30元。

篇3:汇文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一、开展课题研究的实施策略及推进方式

(一)以课题研究为主线,培养体育骨干教师队伍

1.组织开展子课题的申报工作,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2012年12月进行了北京市朝阳区《中学体育与健康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课题子课题的开题报告,全区共有65名教师参与了子课题的申请,其中有58名教师通过了子课题的开题。通过教师设立的子课题,更多的教师通过参与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提高了科研能力。各子课题设计的研究领域既有理论研究也有实践研究,其中,理论研究主要是涉及本校体育与健康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体育游戏研究等;实践研究主要有球类的研究包括篮球、足球、网球、羽毛球;民族传统项目的研究,包括毽子、太极拳、散打、学生防卫术、防身术、舞龙;新兴项目的研究,包括美式腰旗橄榄球、板球、板羽球、珍珠球、手球、高尔夫、棒球;其他体育项目包括游泳、定向越野、轮滑、瑜伽、健美操、舞蹈。对于相同项目的教师,每个教师又进行了不同侧重点的研究,本次子课题研究不仅仅是项目的开发与实施,还涵盖了教学策略、教学评价、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兴趣等多个方面的研究,有利于培养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

2.开展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的理论培训,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

为了加强子课题教师的理论水平,提升子课题教师的科研能力,特对朝阳区承担子课题的教师开展了校本课程知识的培训,主要是从校本课程的调研报告、校本课程纲要的撰写、校本课程的教学设计、校本教材的编写等方面,聘请专家对教师们进行培训。特别邀请北京市课程中心和朝阳区教科所的专家为教师们就校本课程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指导,通过专家的引领,教师们明确了校本课程的概念和基本研究方法,为后面的课题深入打好了基础,极大地提升了教师们的科研能力。

3.开展子课题的中期汇报,推进子课题研究进程

在有条件的地区分片召开了小型中期评估会议。会议采取汇报、交流、总结的办法,即每一个子课题都在会上汇报本课题的研究过程、成绩和问题,并就一些共同问题进行研讨交流,总课题组专家根据各子课题的实际情况,分别提出诊断性的建议和意见,供子课题下一阶段研究工作参考。

4.结合本校实际,以及子课题的项目特点开发适合本校的体育校本教材

以酒仙桥一中、八十中、工大附中、清华附中朝阳学校等学校为代表的有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开展了起来,他们以校领导为组长,教学处统一协调,体育组结合本校实际开发了一批具有本校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如,球类包括篮球、足球、网球、羽毛球;民族传统项目包括毽子、太极拳、散打、学生防卫术、防身术、舞龙;新兴项目包括冰球、旱地冰球、美式腰旗橄榄球、板球、板羽球、珍珠球、手球、高尔夫、棒球;其他体育项目包括游泳、定向越野、轮滑、瑜伽、健美操、舞蹈等。

5.校本教材的实施

在不同的子课题学校中,校领导高度重视,协调全校的力量,利用选修课,采用自主学修、比选等方式,打造自己特色的校本课程,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自己的校队、展示表演的队伍,以及形成了对外展示的特色等;他们以校本课程为平台,以增强学生体质、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在课内课外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建立学生的团队,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展,让学生自行组织校级的比赛,参加区、市级乃至国家级的比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二)以课堂教学为主线,探索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的课堂教学方式

为了更好地引领教师上好校本课程,提高校本课程的课堂实效性,本课题还注重对校本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每学期都安排了承担子课题的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模式的展示课,并组织全区教师进行观摩交流,积极探索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

为验证课题成果的应用效果和探索课题成果转化的模式,在清华附中朝阳学校召开子课题《清华附中朝阳学校体育与健康类校本课程教学评价的研究》现场会。朝阳区所有体育教师500余人参加现场会观摩。通过研讨交流,增进了研究人员与一线教师的了解和联系,提高了研究工作的有效性。

(三)以主题研究为主线,进行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开展教学设计评优与优质校本课程评选活动,提升教师科研水平

为了引导承担子课题的教师对教学实践中的重要问题进行研讨,进一步深化对校本课堂教学各关键环节进行有效设计的研究,推出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意义和不同教学风格的教学课例和案例,指导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探索,为下一步子课题资源库的建设积累材料,2013年6月特进行了承担子课题的教师的校本课程教学设计评优活动,2013年11月进行了优质体育与健康类校本课程评选活动,并召开了获奖教师的经验交流分享会,推动了全区校本课程的实践探索与校本课程资源库的建设。

2.开展校本教材编写培训,进行校本教材编写工作

为了促进课题的深入探索,物化课题成果,课题组进行了校本教材的培训。聘请北京市教科院课程中心朱传世老师为子课题负责人做了《校本教材编写方法研究》的培训,帮助教师们明确了校本教材的撰写方法。此后,课题核心组为所有子课题制作了校本教材结构的模板,为教师们在撰写校本教材中提供了参考和建议。通过一系列工作的推进,酒仙桥一中、八十中学、陈经纶中学等都相继出版了校本教材集。

二、研究取得的成就

(一)完成了《北京市朝阳区中学体育与健康类校本课程现状的调查研究报告》

作为本课题研究之一的《北京市朝阳区中学体育与健康类校本课程现状的调查研究报告》已经顺利完成,通过本次调研,了解到了全区各校开展体育与健康类校本课程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为本课题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二)校本教材课堂教学模式基本形成在各位承担子课题的教师实践总结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课题组总体梳理了校本课程课堂教学模式(见下图)。

(三)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各校承担子课题的教师亦是积极参与与课题相关的论文、案例的撰写,有不少教师的案例和论文在市、区的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科研能力。如,汤忠文老师,于2012年3月获北京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优秀论文二等奖,于2012年9月获北京市第三届智慧教师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于2012年9月获得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实验优秀论文二等奖;王小敬老师,于2012年3月获北京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优秀论文二等奖;娄浩瑾老师,于2012年3月获北京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优秀论文一等奖;赵光辉老师,于2011年5月在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机制研究分会举办的“精彩一课”论文征集评选中荣获一等奖,于2011年11月其论文被评为一等奖,于2013年7月在北京市中小学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中获二等奖;苏海鹏老师,于第三届全国学校定向运动学术研讨会中获优秀论文二等奖。

(四)初步物化了校本课程成果

目前,不少学校已经将本校校本课程的教材雏形整理完毕。陆续评选、收集、整理和出版了朝阳区体育与健康类校本课程物化成果,包括《朝阳区优质体育与健康类校本教材》(拟定正式出版)、《朝阳体育与健康类校本课程论文集》、《朝阳区体育与健康类校本课程课例集》,以及已正式出版的《体育教学常用游戏汇编》。这些陆续制作完成的课题物化成果可以和更多的体育教师分享。

篇4: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摘 要 由于体育课程不断深入地改革,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已提出与应用新的体育校本课程。体育校本课程内容更加注重学生的活动方式,以及生活经验,与学生实际生活更贴近,非常符合现代教学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体育校本课程内容的资源开发。

关键词 中学体育 校本课程 开发

在开发中学体育校本课程时,应结合本地区、本校的有效资源,以及实际的情况,合理的、适宜的定制,使其与教育资源整合、教育改革、教育的发展相互协调、相互配合,从而提高教育质量。通过研究中学体育的资源配置,以及开发校本课程,加强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从而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为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依据。

一、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中资源的配置

从各种不同使用方向上,合理分配教育的受益者、家庭、及社会投入到中学体育事业中的人、财、物力等,即中学体育资源配置。第一,结合各区域和学校的调控,以及学校布局等多方面,配置中学体育资源;第二,对于已经配备学校体育资源配置的学校,可以借助于校本课程开发中资源的管理,提高设备、场馆、以及设施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学校现有体育资源配置的作用,提高中学体育校本资源的利用率,是中学体育资源的配置在校本课程的开发的最终目的,即最大程度上发挥投入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产的优势及利用率。

二、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

(一)科学组织管理

在开发中学体育校本课程过程中,需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包括校外专家、体育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专家、以及校领导等,同时,需要学生处、教学处和学校领导等相关部门结合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和模式,合理调动各方面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有序地开展工作,并协调和组织管理整体运作过程,这样才能将校内与校外的体育课程资源有效得整合起来,提高学校体育场馆及社区的体育设施的利用率。对于体育课程的开发的模式,应以学校的办学目标为基础,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与学校的办学特色。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也应结合学校办学目标,以及学校的资源条件。

(二)完善科学管理

作为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和推广的领导机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在制定地方课程实施方案时,应从各个方面总结经验和教训,从而使校本课程能与国家课程衔接适当。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还应支持与提供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所需的一定资金,同时,积极组织体育教师、学校领导、其他科任教师、家长、学生、社區其他人士等,进行沟通交流,从而为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调动各方力量。

(三)立足本土化

在中学体育校本教材开发中,其重要的特点就是本土化。在完善体育课程过程中,要充分与学校学生的文化背景,以及学校自身的特色相结合。体育课程开发除了要开发体育课程内容,还包括对现有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如整合校园硬件资源、重复利用现有体育器材、对体育资源进行优势互补、利用校园周边社区等办法,即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校本资源的使用率。体育的校本课程开发最终目的是将现代气息完美的融入到民族的与乡土的课程素材中,从而建立既有本土特色又有学校自身特点的课程体系。

(四)积极开展体育校本师资培训

在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影响着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即是老师参与的主动性,因此,需加强培训中学体育教师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强体育课程理论知识的培训,使体育老师深入了解“三级课程管理”的内涵,以及《课程标准》的相关理念。对体育教师的课程理论和知识进行一系列措施和培训,从而增强实践技能。

第二,提高体育老师的专业素质,以及主体意识,在进行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时,要对成功的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案例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总结,同时,按照体育课程改革的精神,更新原来的课程体系、自主意识、教学思路和教学观念。

第三,加强体育老师创新与科研的能力,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学体育老师都没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因此需加强体育老师的科研意识,从而提高老师的教学能力与课程研究能力,以适应校本课程开发要求的现状。在培训过程中,为调动老师的热情,使其积极参与课程开发,可采取校内培训和校外培训相结合的方法,从而激发体育老师积极研究新的教学大纲和体育课程标准,并将其付诸于实践应用。

(五)健全评估机制

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指导思想是“健康第一”,在评估体育校本课程时,其方法除了采用考试或测验等基本方法外,还要结和使用实效性强、科学性高简便易行的评价工具,从而灵活的从多方面评估体育校本课程。在评价一个老师课程质量、教学方法、以及校本课程方案的过程中,应从教学态度、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业进程等各方面对老师进行评价。为全面准确地适应体育校本课程多样化的需要,评估方式应采取灵活运用课程评分的理论和模式,学校、教育行政部门、中介机构等,都可以开放的展开评估。

三、结语

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重要的工程,需要我们精心准备、合理实施、优化内容,强化管理。要坚决克服简单的教程编写的现象,一定要在本土体育文化底蕴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去粗取精,充分吸收教师、学生等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逐步将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走向正规化、多元化,使其更加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特点,适应学校体育传统和地方的体育文化特色。

参考文献:

[1] 林小燕,蒋学进.新课程标准理念下体育课程资源的教材化[J].体育教学.2011(5):4-5.

[2] 陶涛.浅析高中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J].福建体育科技.2011(10):51-52.

篇5:汇文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以独特的运动形式、深邃的文化底蕴、显著的健身效果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全民健身,首选太极”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太极拳的和谐、平衡等理念,体现了中华文明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开拓与发展。一九七八年十一月十六日,邓小平同志作了“太极拳好”的题词,温家宝总理访问日本在公园晨练时,也向世人展示了太极风采。因此,应当把学练太极拳当作一项有益的运动,而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传统,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太极拳的主要特点是螺旋缠丝、刚柔相济、虚实相间、内外相合。练习太极拳,具有活动节络、运化气血、开发潜力、调节身心诸功效。开展太极健身运动,必将增强师生的身心健康、培养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对于推进素质教育起到独到的作用和积极的影响。太极拳中刚柔相济、虚实相间、上下相随、阴阳平衡的理论,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对立统一规律。通过学习,有助于加深对辨证唯物论和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认识。

因此,为了丰富校园文体生活,双盛中学积极推广普及太极拳,进一步规范大课间的管理,将太极拳作为一门校本课程纳入课堂教学计划,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集体主义精神,特制定太极拳锻炼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精神为指导,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为切入点,不断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加强体育活动的组织开展,使“健康第一”的理念深入人心,切实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不断推进素质教育。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太极拳进校园活动,丰富了课内外体育活动内容,练习太极拳不仅使中学生在身心上得到锻炼,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可以修身养性,对中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进行美德教育,增强其个性、品德与思想的培养,达到修养身心,陶冶情操,为学生提供终身健身强体的技能的目的,同时也是对中华民族武术精神的传承。保证了学生每天在校锻炼一小时,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和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升。

三、工作措施

(一)建立领导小组

组 长:徐兴洪

副组长:郭应华、魏正双、张芝荣、李开华、龚崇碧、王勇、龙军 成 员:张利华(太极拳指导老师)张敏、欧光贵、杨超、高俊、杨莉、候丽萍、谭启军、邓家勇、邓清华、白华东、欧明松、杨连秀、张红、邓道敏、邓英琪、曾小刚、谢应刚、王静、叶代泉、梁欢、李斌、李文琴、陈亮、姚明福、伍静、宋元光、王清军、陈显清、冯正贵、黄引、刘兴无、吕绍琴、肖功平、李满。

(二)注重落实,讲求实效

1、以体育课堂为主阵地,将太极拳教育学纳入体育课堂教学计划,将太极拳作为一门校本课程统一编入学校体育课程计划;

2、针对初中学生年龄小,接受能力弱,特此简化太极拳,学校利用每天大课间时间,每天至少演练一遍太极拳,要求做到动作整齐、动作规范。

(三)积极开发太极拳校本课程,打造太极拳特色活动

1、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太极拳对增强学生的柔韧性等身体素质有很大帮助,可以塑造学生更具气质的身体形态,增强了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尚武崇德的精神可以培养学生讲理守信、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2、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太极拳校本课程能够促进教师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研究学科教学,着力课程整合,在不断的研究、实践探索中,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提升专业知识水平,丰富自己的学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3、学校特色发展的需要

学校特色的发展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学校构建特色目标是要将其放到与人的目标追求中加以考察,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要依托学校特色的发展。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当结合本校的传统优势和发展需要、学生的兴趣和成长需要,开发好本校的课程,厚积学校的文化沉淀,促进学校向特色化发展,形成自己学校 教育文化的特色品牌,而太极拳教育正是我校着力打造的特色教育。

(四)开发太极拳校本课程教育

从2011年7月份开始,在蒋佩琴老师的带领下我校进行24式简化太极拳练习,在教师中普及太极拳,并在学生中得到普及从而创设一个师生共同参与太极拳练习的氛围。学校成立了太极拳展演队,并在活动中展示了太极拳套路的表演,获得了领导的一致好评。

我们将以太极拳教育为载体,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加强体育课教学,进一步开展好大课间体育活动,深入开发学校太极拳校本课程,创新体育活动形式,让“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思想深入每一位师生,真正使每一位学生在校园中“健康、快乐、和谐”的发展。

篇6:汇文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一、开发背景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学校课程多样化和个性化呼声日益强烈,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更快了,为了尽可能地满足社区、学校、学生间的差异性,充分利用社区、学校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课程决策权部分下放到学校。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同时,这也成为我们弘扬学校文化,发展学校特色的新契机。为了全面实施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进一步搞好课题研究工作,经学校研究决定编制本方案。

二、开发目标

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利用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开发科技类校本课程,落实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具体目标:

1、对学生:能使每位学生都能在科学知识、科学技能、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教育和培养;让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动手,不断完善学生的品质和人格,为学生和谐发展奠基。

2、对教师:提高每一位教师的科学素养和科技教育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对学生科技教育的指导,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从单纯的只是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3、对学校:探索校本的科技教育模式和课程管理新形式,不断彰显学校的科技教育特色,提升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品位。

三、开发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多给学生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作灵活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学生得到发展。

四、开发内容

科技类校本课程的开发,我们采取筛选、新编科技类校本课程等方法。在研究中,我们将本地区、校内外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融入学科课程之中。内容包括综合性的,也有主题性的,开发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科技教育系列教育活动(包括科技知识阅读、科技制作、科技种植、科技考察等等);

2、科技教育与课程整合;

3、电脑培训;

4、《科技教育》知识读本。

五、校本课程的开发步骤

(一)建立领导机构:

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组长:张焕林

成员:王金树、王敬玉、王伟、刘海龄、刘美君、胡泽宇、各班主任、年部组长

六、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

1、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政教处随机听课,随时测评。

2、教师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学生考勤记录。

3、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实现教学目标。

4、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5、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总结经验

6、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经验。

七、保障措施

1、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全体教师参与课程开发

2、加强培训,统一认识,明确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对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所创新、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

3、协调社会、家庭,为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保障。利用网络大力宣传校本课程,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争取社会各界、社区和家长的积极配合,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区有效参与的新机制。

松江河中学

篇7:新集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整理稿

1、学校的办学理念:学会生活,热爱生活,幸福生活

2、学校的培养目标:个性灵动,行走天疆;(发展培养学生个性,让学生动起来,让学校活起来,让每一个农村学生走在社会各个行业,能展示自己的一技之长,从而幸福的生活)

3、学校的“文化”主题:“活”文化(活下去,活的好)其中“活”文化灵魂与“河”相对应(没有水怎么活)与“合”相对应,(没有人口怎么活);和(没有稻米怎么活)三“he”构成了“生活”

4、学校的课堂文化:滋润德育,知味课堂,智慧活动

5、学校课堂结构构建:结合三个“he”构建课程体系

6、农耕文化 :主题:耕读传家,民食为天

农耕文化:(1)收集整理种植工具,吃的工具,用的工具,丈量工具

(2)与现代信息结合,开发系列校本课程

(3)课程:手工制作,(动手拼做农具)制成模型,介绍其作用,开发与之两套教材

7.课程体系构建

(1)“河”文化,研究汉江文化底蕴,开发方向:

(2)“合”文化:结合课程资源(主要是实践课程,现有课程开发)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主要介绍农村的乡土,风俗,人情,习俗等,开发方向:

(3)“和”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家庭和美,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风,班风等,开发方向:

8、课程文化开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围绕学校的文化理念,以让学生学会生活,让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立足农村,办出特色,让新集中学走出乡村,走向全国。

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将24字核心价值观分成3个层面: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篇8:中学美术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我们在校本课程开发上进行了积极探索, 深入挖掘校本课程资源与当地文化传统资源的紧密联系, 凸显美术特征、地域特征。内部出版发行并全县推广《民间剪纸》《低碳生活-快乐手工》《校园文化设计与开发》等优秀特色校本教材。这些教材的出版均是根据各学校教师、学生资源开发的, 一定程度上彰显了每个学校的办学特色。

一、研究地方传统特色文化和学生感兴趣的方面的校本教学内容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 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感与认知相适应, 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为此, 在校本课程开设上应尽量选用多种模式,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 强调知识与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 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剪纸这一民俗活动在农村喜闻乐见, 但是年轻人会此项活动的越来越少, 为了传承和保护这一民间艺术, 我们组织编写了一套《民间剪纸》教材, 从剪纸的概述、丰富的表现技法、剪纸的基础知识、组合等方面, 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民间剪纸课程的设置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在春节的时候、亲戚朋友结婚的时候剪几个窗花, 剪几个喜字, 既装饰了环境也增进了学生们的成就感, 更多的是传承了民间文化活动。

二、研究与现代科技密切相关联的科技信息美术校本教学内容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 孩子们离我们的美术手工课堂越来越远, 课余时间更多地消耗在电脑旁, 如何把孩子们从电脑旁拉到我们的美术课堂中来, 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最后我们找到了这一问题的答案, 把现代科技密切相关联的科技信息融入美术校本教学内容中, 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参与兴趣, 从而提高了活动效果。只有这样, 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的美术知识水平, 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教师上美术课时, 也不能天天“游戏”, 长了也呆板, 使美术课单一枯燥。利用现有设备, 培养学生兴趣, 上好美术校本课程。

另外运用现有的教学设备来补充也非常有必要。通过自己找些资料, 如挂图、画册、录相、幻灯、光碟等, 让学生观看欣赏。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 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 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只有通过大量作品欣赏, 教学示范, 才能使学生增加感性的认识, 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不断的艺术熏陶中, 才能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例如:在初二美术国画校本课程中, 因为教室条件限制, 教师示范很麻烦, 而且学生也不容易观看, 我们就可以用VCD通过电视来演示。让学生先欣赏作品, 再观看绘画过程和技法表现。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真正欣赏到美的内涵, 同时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有的学校已经配备了多媒体教室, 我们还可以用多媒体电教手段为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提供大量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 这对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十分有利。

三、研究与校园文化密切结合的校园文化校本美术课程

校园文化这一块跟学生、学校息息相关, 如何引导学生融入校园, 将课堂当中所学到的学以致用, 这也是我们所要研究的主题。《我爱我家———校园文化设计与开发》这本教材就从校园黑板报、校园宿舍文化、让墙壁会说话、校园文化欣赏这四个方面进行阐述说明, 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校园文化设计, 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进去。

四、研究如何从自然和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校本教学内容

自然社会生活美术课程可谓与我们息息相关, 生活当中处处都有美, 只是你有没有留心, 平时我们废弃的好多物品都可以赋予它们第二次生命, 比如:易拉罐、一次性纸杯、废旧毛线等等。这也就是我们一直倡导的低碳生活, 如何引导青少年在生活和学习当中低碳生活, 并让他们影响我们的家庭乃至社会。《低碳生活快乐手工》从变废为宝的纸杯、易拉罐大变身、树叶拼贴画、毛线画、根雕艺术、快乐折纸这几方面分布讲解, 让低碳生活从你我做起, 大家一起行动, 共同节约能源, 享受属于自己的创意生活。

中学开设美术类校本课程还有很多的优势, 学生成天沉浸在大量的题海中, 缺乏动手活动, 美术类校本课程的开设大大弥补了这一弊端, 也让学生从繁重的学习中解脱出来, 同时也能更好地学习文化课知识。

另外, 美术类校本课程的开设也给了美术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 让他们不仅局限于教科书, 更给了他们展示的空间, 使他们的思维更加全面。

参考文献

[1].石国兴、王德林, 《素质教育概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1.12

篇9:中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思考

关键词:美术;素质教育;审美教育;校本课程;基础教育

美术校本课程,在于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增长知识、提高技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对今后培养绘画人才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美术校本课程”是我校文体活动的一个战略阵地。它既能充分展示教师风采、丰富校园文化、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又能为打造学校品牌、提升学校形象奠定坚实的基础。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中学美术教育能够传达感情,让学生感受艺术的魅力。美术教育也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小学美术教育,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美术课程更是凸显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

一、中学美术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美术教育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性学科,对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相当重要的,我们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美术方面的潜能,能让他们都有所发展。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美术教育,我们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美术教育,要选择最为基础的,大家都能接受的,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方法,形成课程基本内容,给学生最能吸收的养分,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使学生能够爱学习,多学习,参与到我们的整個教学活动中。营造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学习氛围,融洽师生间的友好关系。一般说来,师生间的友好关系决定着课堂气氛,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思维积极性,让他们敢问、敢想、敢说,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灵活敏捷的思维、创造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思考。

二、中学美术校本课程设置方向

美术校本课程主要有四个方向:水墨、陶艺、版画、书法。每个方向均有十几所学校研究开发。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实际情况自主开发一部分课程,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使课程更加符合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特点,从而提高课程的实效,它是国家和地方课程有利的补充。

三、美术校本课程要因地制宜,与地方美术特色相结合

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教研方式,在每个学校的现有条件和师资特长上下功夫,出谋划策,鼓励老师以“民族艺术课堂化探索”为主题进行校本教研,比如,沙画、剪纸和版画、软陶、纸浆画、陶艺、壁挂、金属泥浮雕、书法、黑白装饰画等都可以步入研究。通过这些课题的研究,逐步形成更适合本地区学生的校本美术课程,不断向着“一校一特色”目标迈进。当孩子们领到美术教材欣喜地看到书里面有两节课是我们东胜区的校本研发课程,并有学生作品及自己的身影时,那份欢悦激动之情令老师们久久不能忘怀。

四、美术校本课程的实施,一定要有计划,有过程,落到实处

要办好美术校本课程,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将美术校本课程办得有声有色。所以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着手。

1.组织健全美术兴趣小组

美术兴趣小组人数不宜过多,大约30名左右。活动固定,通常每周一、两次,活动制度化。参加这次兴趣小组的人员除了自愿以外还应是在美术方面有特长的学生。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教师要做到精心计划,精心备课,精心上课,这样才能保证兴趣小组的深度、广度和力度。

2.具体计划小组活动内容

这次兴趣小组学习的内容主要从巧用油画棒方面着手,以刮蜡画为主,基础课程(素描、色彩等)为辅。所以,小组具体的活动内容分为三个:(1)重点辅导学生刮蜡画方面的学习;(2)重视基础方面的学习,从素描、色彩、速写等方面人手,从而解决课堂中难以解决的疑难问题;(3)指导学生从事美术创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热爱生活的习惯,以校园中的好人好事以及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旋律,创作出内容积极向上、催人奋进、有一定艺术品味的作品。

“美术校本课程”是我校文体活动的一个战略阵地。它既能充分展示教师风采、丰富校园文化、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又能为打造学校品牌、提升学校形象奠定坚实的基础。要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学习制度,准时参加美术学习。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勤奋好学、积极进取的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期结束时,要举办全校性的绘画作品展览会,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篇10:汇文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关键词:中学体育;校本课程;特色

自体育教学大纲在我国中学体育中广泛推行以来,在取得一定实效性的同时也暴露出其千篇 一律的问题,对中学体育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较大阻碍。每一所学校在地域地理、学校发展、学生特点、管理风格等方面都有着自身特色,整齐划一的教学形式并不利于中学体育在各个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在贯彻教育大纲的同时,中学体育也应在自身的特色发展上做好文章,以校本课程开发为依托,构建具有特色的体育课程教学体系,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1体育校本课程的内涵

篇11:xx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管理制度

1、教导处负责校本课程的管理工作。积极帮助教师制订好教学计划,负责协调安排和组织指导教学计划的执行。

2、校本课程的开课必须由课题开发小组同意。科目的选择是在教师、学生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产生,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彰显教师个性。

3、任课教师在确定课题后,要制定课程目标,写好课程内容简介、课时计划等相关材料。

4、严格执行学校规定的校本课程授课时间,积极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授课,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5、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实际的评价方法,以此促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

6、学生有自主选择科目的权力,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让学生主动全面发展。

7、授课教师要加强临时班级的管理,每次上、下课都要点名,并将学生的到位情况报教导处。

8、教师们必须认真上课,在上课中,要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利用学校课程资源,尽可能地采用合作、参与、探究和体验等有助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教导处将不定期地随堂听课,检查教师的上课情况。

9、写好校本课程过程中发生的小故事,重视校本课程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主动根据学生情况,尝试编写教材。

篇12: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一、当前学校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发利用校本资源状况

近年来,我校依据安徽省教育厅教基[20__]044号《关于调整安徽省义务教育实验课程安排表的通知》精神,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编排课程表,并在地方与学校课程中安排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书法、班队活动、信息技术、数学实践活动五门课,每周各一节。此外,还在每天的第一节安排了30分钟的晨读课,用于诗词等韵文的诵读和英语听说活动;在上午的第二节与第三节课的课间,安排了大课间活动,内容为做操、跳绳和踢键。在学校机动周安排了诗韵文化展演、体育运动会、走进社区等主题教育与专题实践活动。

二、规范执行课程计划条件分析

学校现有教学班__个,学生700余人,专任教师40人,除科学、信息技术、音乐、美术等学科专业教师相对缺少外,基本上能保证国家课程的开齐和开足。__个教学班均配有班班通设备,校园网实现了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人人通。学校设有多媒体、音乐、美术、科学实验、图书阅览等多功能教室以及塑胶篮球场、塑胶跑道等运动设施。除运动场相对不足外,其他办学条件基本能满足规范执行课程计划的需要。

三、学校20__—20__年进一步规范执行课程计划开发校本资源设想

篇13:试论农村中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

一、以地方自然资源为依据, 选择美术校本课程内容

在以地方资源为依据的艺术活动中, 教师要善于去唤醒学生对生活的感受, 引导他们用艺术的方式表现他们的内心情感, 在愉快且充满想象的艺术教学中, 用自己的眼睛来发现美, 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美, 用自己的意愿来创造美, 实现个性优化和身心素质全面和谐发展。 根据当地 ( 通渭县李店乡) 的自然资源, 开设了柳编美术课程。 具体的方法是:将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8个小组, 每个小组指定一名学生作为组长, 由组长将任务一一分配给每位学生, 从选料到确定造型, 再到动手制作, 组长都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 遇到问题, 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最后由教师加以总结、点评。 同学们的柳编工艺品有果盘、花篮等, 形态各异, 争艳斗奇, 既有观赏价值, 又有实用价值。 这样, 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李店中学地处苦水河边, 利用这一特点, 结合美术课本上的综合实践课——“ 策划一次出游活动”, 进行沙雕练习。 课前, 我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 写出策划书, 绘出旅游路线图, 绘制旅游标志、旗帜。 同学们热情高涨, 在河滩上大胆塑造了很多形象, 有动物、人物、卡通形象……另外, 同学们还在河边捡到各种形态的鹅卵石, 回来后经过艺术归类, 根据造型和花纹同神话故事相结合, 大胆想象, 巧妙构思, 所做的作业栩栩如生, 在学校艺术展出活动中受到了学校领导的赞扬, 并搬上县、市两级电视台, 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此外, 还可以让学生带上水粉、水彩等工具和速写本, 去画日出、山川河流、春耕秋收, 这都是让学生高兴的事情。 学生们满怀激情地画出了一幅又一幅自己心中的画卷, 看着这些画, 我激动不已。 这些校本教程用地方资源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了他们合作、探究的精神, 同时也使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二、与中考接轨, 为中考服务, 选择美术校本教材内容

新课程设计摆脱了旧的教学模式, 不再是单纯的某一学科的教学, 而是在教学内容上综合了文学、舞蹈、数学、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 培养学生从发现美、表现美到创造美和追求美的能力及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而实现了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 教学过程活泼、内容丰富, 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在满足学生表现欲的同时, 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教学中体现出艺术课程的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和愉悦性, 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2007 年语文中考试题中出现了关于标志的内容, 很多考生对此茫然不解, 不知道从何做起。 因此, 我想到将美术与其他学科接轨, 为中考服务。 例如, 将标志、石膏几何形体的素描、色彩搭配等方面选为教材内容。 对此, 我对学生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标志练习。 具体做法是:让学生搜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见到的各种标志, 课堂上我将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 让他们对标志有一个更深刻更全面的了解, 并教他们如何去设计、讨论、掌握设计标志的方法。 学生们为学校的春季运动会、篮球赛、书画展出、家长会、法制报告会等设计了会标, 为学校设计了校标, 这些活动, 收到了意不到的效果。 通过石膏几何体的写生训练, 学生们对几何体有了立体的概念, 并能随手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立体图形, 对数学课中几何问题的分析、解决有了很大的帮助。 通过色彩搭配一课的练习, 学生们了解了黄色和绿色相调和后会形成草绿色, 红色和蓝色相调和后会形成紫罗兰色, 红色和黄色相调和后会形成橘黄色, 这对数学中概率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置, 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 既能学到与自身生活有关且有用的知识, 又能增加学生学习文化课的兴趣, 使每个学生都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结束语

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置, 满足了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所不能满足的那部分学生实际发展的需要。 同时, 通过该课程, 扩大了学生的视野, 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培养了学生了解家乡、认识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 培养了学生掌握、参与社会调查的方法, 资料的收集和分析与处理的方法, 以及探索研究的方法, 使学生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获得亲身参与的积极体验, 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初步养成了合作、分享、乐于探究、积极进取的良好品质, 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人文素养和生活品味。

参考文献

[1]侯廉贵.小学美术校本课程与乡土文化[D].华中师范大学, 2008.

[2]杨颖.玩转特色, 玩出精彩——整合校本资源, 开发美术课程[J].中国农村教育, 2012 (05) .

篇14:汇文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一、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基本情况

1.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总体情况不好

在所调查的44所学校当中,有43.18%的学校以不同形式、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其中重点中学6所占调查总数的75%;完全中学6所占调查总数的37.5%;初级中学7所占调查总数的35%。表现出重点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情况好于完全中学学校,完全中学学校好于初级中学学校的状况。这说明,体育师资、场地器材条件、经费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部分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展。但是从调查过程的实际访谈中得知,有相当一部分学校是为了应付上级教育部门的教学检查而仓促准备实施的,且在实施过程中脱离学校实际、缺乏科学的评估、严密的设计和科学的论证,如此一来,校本课程开发或开设成了“一次性工程”,形同虚设,不少校本开发纯属短期行为。

2.体育校本课程开发项目及呈现形式单一

在对19所开发体育校本课程学校所开发的项目调查中,所开发的体育校本课程项目共15类项目,其出现频率分别为健美操9次;武术(操)6次;游戏4次;高跷竞速2次;毽球5次;篮球4次;三人板鞋4次;抛绣球2次;器械拓展训练类2次;跳绳3次;田径3次;形体2次;乒乓球2次;竹竿舞2次;打陀螺1次;珍珠球2次;羽毛球1次;理论课类1次。由以上调查可见,大部分体育校本课程项目集中在了健美操、游戏、武术(操)等项目上,体育校本课程开发项目范围比较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体育新兴项目及体育理论内容课程较少,课程大多数是以体育大课间的形式出现。另外在实际调查的访谈中还了解到,各学校所开发的体育校本课程基本上都没有向上级部门上报,而且对课程本身的评价还停留在校本课程开发主体的评价,仅有两所学校对校本课程的评价是通过学校课程领导小组来实施的。

形成以上原因分析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由于《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规定学校每天应当安排课间操,而开发健美操、武术操校本课程则有利于课间操的实施;二是由于开发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和新兴体育项目为校本课程所需度人力,物力,时间相对较多,因此各个学校都在回避这样的校本课程开发;三是开发新兴体育项目、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和体育理论课程需要教师有更多的理论准备和前期的工作准备。

3.开发体育校本课程学校选择开发项目依据与实现形式不合理

新一轮课程改革所颁布的《课程标准》逐步改变了过去《体育教学大纲》统得过死的局面,以目标统领内容,只确立了一个内容结构框架,确定了不同学习领域、不同层次的基本目标,至于具体采用什么内容、什么方式和步骤去实现这些目标,各地、各校有充分的开发空间,每个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校本教材,因此,如何选择校本课程开发成为各个学校体育教师关注的问题。调查显示开设体育校本课程学校中,以学校体育特色为依据的有10项;以教师特长为依据的有9项;以学生体育需求为依据的有8项,而综合考虑的仅仅有4项。

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来源和活动方式,可以把校本课程开发活动分为两类:一类是显性校本课程,即所有的课程内容都是新开发的,没有依赖现有的课程材料,是较高层次的校本课程开发;另一类是隐性校本课程,即从现有课程材料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并稍加改进,如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课程拓展等。对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实现形式的调查结果显示:出现最多的是选用已有课程和拓展已有课程作为本校的体育校本课程,而能够体现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补充课程和新编课程则排到了第4和第3的位置,以上调查结果表明广大体育教师在课程开发能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其主要原因是:第一,教师缺乏相应的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指导;第二,教师平时的教学工作量过大,很少再能抽出时间来搞校本课程开发。广西少数民族及民族体育项目众多,为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课程开发过程中积极探索适合广西特殊地理及人文环境的体育校本课程。

4.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主体仅以教师为主

在所开发的体育校本课程当中,有14项是由学校的部分教师开发的;占开设体育校本课程学校的73.68%;分别有7项是由个别教师或全体教师开发的,占开设学校的36.84%;由学生开发的体育校本课程则仅有两项;而由课程专家、学生家长、社会人士开发的体育校本课程为零项。在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由全体教师开发的全新的校本课程被称为“高级的校本课程”,它是集中着教师集体的智慧、经验和能力,体现了最新的学术动态和课程发展理论。由学生开发的体育校本课程,是学生体育需求、兴趣爱好的积极表现,更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课程的学习。而由课程专家、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开发的校本课程则体现着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良好互动,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结合打好基础。因此在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中应该加强全体教师的合作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协调各方面力量,使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向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

二、体育校本课程開发相关学习、培训及后勤保障情况

1.体育教师参加课程改革学习、培训较少

调查结果显示:在对132人的调查中,有47人从来没有参加过关于体育校本课程的学习或培训,占调查教师的35.61%;仅参加过一次学习或培训的教师38人,占调查教师的28.79%;参加过两次学习或培训的教师19人,占调查教师的14.39%;而参加过三次或三次以上学习或培训的教师只有28人,只占调查教师的21.21%。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当前广西体育教师新课程标准学习或培训虽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还存在着培训内容安排与参训人员的实际需求脱节的问题,例如:学习或培训内容过于笼统,针对性不强。因此,在教师学习与培训方面应通过职前师范教育和在职教师进修,有针对性地帮助教师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使学习与培训工作灵活多变,增强适应性。

2.教学设施不能满足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教研室建设滞后

在对学校现有教学场地、器材设施能否满足体育校本课程开发需要的调查结果中,仅有12人选择能够满足,占调查人数的9.09%;有52人认为不能满足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需要,占调查教师人数的39.39%。体育场地器材影响学生体育活动的兴趣。同时一个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建设直接决定着这个学校体育教学的开展。因此对体育校本课程进行足够的投入是保证课程开发顺利进行的前提,也是吸引教师积极参与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学校经济状况的制约,体育场地、器材不能满足体育教学及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需要。

学校教学任务完成得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研室的工作。调查显示有9所学校已经成立了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教研组且取得一定成效,仅占调查学校的20.45%;有17所学校还没有将教研组建设列入计划,占调查学校的38.64%。说明广西中学体育校本教研组建设情况不尽如人意,各学校应该加紧成立相应的校本课程开发组织机构,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体育教学与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进行。

3.开发学校经费投入不足、对开发主体没有相应的奖惩措施

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仅有15.79%的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有充足的经费投入;而没有经费的学校则占31.58%;在对待校本课程开发主体奖惩这一问题上,仅有2所学校有奖励措施,仅占调查学校的10.53%。因此学校应该在有限的经费投入上进一步加强对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支持力度,同时对校本课程开发主体实施相应的奖惩措施,从而进一步调动开发主体的积极性。

4.体育校本课程与其他学校缺乏交流

在调查的19所学校中,与其他学校经常交流的只有3所,仅占15.79;与其他学校偶尔交流的9所,占47.37%;没有交流的7所,占36.84%。

校本课程开发实质上是以学校为基地进行的、开放的、民主的决策过程,旨在解决学校的实际问题。它以学校为本,但并不把目光局限于本校,拒绝与外部的对话合作,而是要超越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以本校教师为主体,但并不是教师孤立的个人行为,它更需要借助外部力量联合开发。校本课程开发决不是学校自我封闭、学校和地方间相互割据,它需要与不同学校、不同的机构、不同的群体进行沟通、启发激励、交流分享与竞争合作,需要吸纳不同的智慧,倾听多种声音与诉求,借鉴不同的经验以及方法策略来创造性地生成校本课程的开发思路、方案与策略。同时要善于发挥条件较好学校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通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既可以学习借鉴成功经验,取长补短;又能优化课程资源配置,提高现有校本课程资源的利用率,以加快薄弱校本课程建设的步伐,进一步挖掘、激活学校课程开发的潜力,丰富、扩充校本课程的内涵,增强校本课程的活力。

5.时间、场地设备资源及具体做法成为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主要困难

校本课程尽管有国家课程不可代替的优点,但也存在不可否认的弱点,再加之我国校本课程开发起步较晚,而且缺乏充分的规划与组织,使得我们至今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还十分薄弱。尤其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的教师,已习惯于利用已有成果,对于自己去选择课程内容,并进行课程设计已不太适应,尤其是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师,每周近20学时的体育课,再加上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及课余运动训练等,几乎再难以抽出时间去精选、改编、创新体育教材。实施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过程所遇到的困难的调查中,体育教师认为在课程开发中遇到的最突出的困难就是工作量大,教师的时间和能力不够,有89.66%的教师选择了次选项;其次是体育场地设备资源不足,有81.03%的教师选择;第三是整体规划不足,具体做法模糊,有75.86%的教师选择。

三、结论与建议

1.广西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整体情况不太理想,所开发的校本课程项目不均衡且比较单一,体育新兴项目校本课程较少,尤其是广西少数民族特色项目的校本课程开发有待进一步加强。建立以高校、广西体育教研中心及其各区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为主体的校本课程开发机构,加强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指导和服务。

2.学校领导对体育的支持力度不大、经费投入不够、场地器材不足制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教师工作量较大,教师的时间,能力不够、体育场地设施资源不足、整体规划不足,具体做法模糊成为影响已实施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学校的主要因素,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教研室及校本课程开发机制不完善。改变学校领导观念,加强资金投入。学校要在保证基本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的基础上,投入校本课程开发专项资金,实施相应的奖励措施以鼓励更多的人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

3.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近几年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接受与体育教学相关的培训较少,难以适应课程结构改革的需要。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制度与学校教研制度。加强对在职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突出目前适应新课程标准的难点,把教师能力欠缺的方面作为培训核心内容。同时应该提倡一种自下而上的“实践——评估——开发——反思——改进”的课程开发模式。

4.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主体比较单一,课程开发内容不能满足学生体育需求。因为课程开发主体基本上均为教师,而作为课程具体实施对象的学生基本没有参与课程的开发。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要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也参与到校本课程开发之中,鼓励其他校本课程开发主体参与校本课程开发。

参考文献

[1] 崔允漷.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9).

[2] 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3] 李秋初,李艳萍.体育校本课程的价值目标.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4] 阎智力,商伟.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与校本课程开发.教育科学2004(5).

[5] 袁革,魏银彬,孟国荣.少数民族体育与校本课程开发.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3(5).

(该文为广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课题,项目编号:JS2011018)

上一篇:论孝初一作文下一篇:观黑梦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