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中学物理教学浅谈素质教育

2024-04-27

结合中学物理教学浅谈素质教育(精选9篇)

篇1:结合中学物理教学浅谈素质教育

结合中学物理教学浅谈素质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经济振兴,科技进步;国家繁荣,国际竞争不仅需要精英人才,而且更需要大批的劳动者。则不管是精英人才还是普通的劳动者,都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知识基础和全面素质。这必需是有一个良好的素质教育。初中正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也是一个人成才的关键所在。如此,就需要我们大力的从小学抓起,从初中抓起。但是事与愿违 ,长期产来,在教育中形成一道无法愈越的障碍,那就是起考查作用的考试制度,让多少学子望而却步,不得不违心地应付考试。正因为如此,学生把自已局限于背知识,记知识等方面,而根本无法把知识应用于实践,更不用谈提高自身的全面的整体素质。在过去的一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也曾尝试的在教学中采取一些基本的措施,希望通过此来加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虽然这仅仅局限在物理科方面,但也确实的收到一定的效果。因此,笔者对这深有体会,下面就谈谈几点本人对素质教育的初浅看法:一.视教育与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即一个课堂的好与坏,关系到学生接受知识的多与少。物理是一门重实验、重科学的学科,是搞好课堂教学并非一件易事,而是搞活课堂更非一朝一夕,记得初上讲台时,只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根本没有注意到学生的感受,一堂课下来,学生虽然在课堂上听得头头是道,但如果是让他们独立地完成一道作业时,他们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其实学生除了课本上有的,表面的知识以外,对该知识的外涵、扩延等都未能很好地领会,更不用谈把这些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进而加强他们的素质教育。况且,我们现在在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法,即只是按照课本中的步骤以及知识是点一步步地讲解,这样虽然容易让学生了解,但更多的却是会给学生造成一种过多的依靠课本知识,而无法充分开拓自身的素质能力。作为素质教育过程的主体,在物理科方面更应该加强以及搞活课堂教育与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理解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已的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与实践。下面就以“质量与密度“这一章来简要的叙述下下如何在课堂上进行素质教育的教学。“质量与密度“这一章是我们初中物理最重要的一章,也是最能体现学生整体素质的一个关键点。其一,利用教学手段对学生加以教育。通常,我们在教学中采用表达、板书等传统的教学手段,所以首先我们应大概的罗列出本章的知识要点及知识重点,让学生对整章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一般我们框架法,其知识层次为:概念质量测量概念密度测量密度知识的应用实验其中质量概念可用比较法与演绎实验法,一把铁锤比一个铁钉所含的物质多,一条木船比一把木椅所含的物质多,从这比较中可归纳出,铁锤的某个量大于铁钉的某个量,而这某个量科学上用质量表示,由此可得出质量的含义为物体中含有物质 的多少。相同的,密度的概念也可用实验归纳法。再看一下“密度知识的应用“,密度知识应用于质量、体积和密度中,如果单一的让学生死记硬背这是收不到任何效果,相反可能会让学生产生混淆。其实,只要让学生背一个公式即ρ=m/v,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求出密度,同时根据数学关系,可把ρ=m/v转化为m=p.v和v=m/ρ,由此可轻松的求解质量和密度,而这,不但让学生懂得了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数学应用能力,而且更可以避免产生混淆。 当然,除此传统的教学手段以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比如在投影器、幻灯机、多媒体等方面下功夫。我们甚至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计一整套完整的教学方案,尤其是在密度知识的应用,若加以适当的多媒体教学,其结果将会显得更加的完善。 其二.全力诱导学生参与。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素质的对象。没有学生的参与,不管你怎样在课堂上夸夸其谈,教学与素质教育都是空谈。而这,涉及到如何启发诱导学生。“密度知识的应用“中,讲解 鉴别物质时,课本上有这么一个例子:用密度知识鉴别戒指的真假纯金?如果在讲解之前先给学生讲个故事:古罗马的皇帝制造了一个皇冠,皇帝想知道它到底是不是真的,为这,皇帝让阿基米德来判断,结果呢,阿基米德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正是利用密度的知识来判断的。插上这么一个小故事,更加激励了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也为诱导学生全力参与打下伏笔。虽然诱导学生的参与并不只这种方法,但只要我们能积极的、全力的调动学生,那么在课堂上的其它传授的知识,学生的接受率将会大大的增加,而且像这种方法,还可以对学生进行一次思想教育。其三,挖掘物理特点,培养创新能力。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学中的每一个概念、公式、规律的发现和确立都要依赖于实验。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加强学生实验方面的训练,无疑将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和创新素质的一条必由之路。课本中几乎所有的实验都是为了配合所学内容而安排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因此,学生不容易通过这些实验掌握实验的研究方法,为此,我们应该增加演示实验数量,加深学生的实验能力;重视实验误差的初浅分析,培养学对科学的严谨性和科学的严密性;增加实验练习,加大学生运用知识于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物理思维方法,培养个体创新能力。其四.在教学中适当的加以思想品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物理虽也是一门理论性、实验性的学科,但也能渗透学科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课堂上稍微的穿插一个科学家爱国的例子,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课堂上重点的介绍我国科学家对物理的执着追求与研究,可以起到对学生进行严谨性,科学的工作态度教育等等。往往课堂上的一些微小事情更能够启发、诱导学生,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其五。课堂气氛的构造。一堂课乃至整堂课的知识要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效果,课堂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在课堂上信口开河、语言通顺、表达清晰、抑扬顿挫、生动有趣与一个在课堂平平淡淡、吞吞吐吐的比较起来,效果差得太远。因此,创造一个好的氛围也是必须的。课堂就如一个大社会,关键是如何的搞活、搞好它,以及如何的进行素质教育与素质教学。当然,要搞好课堂教育与教学并非只有如上所述,但不管方法有哪些,重要的是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学习之所学、认识之所需,这才是最重要的。二.让学生自由的发展。素质教育强调的是让学生的各项素质全面发展,这包括:身体和生理的素质、心理的素质以及社会文化素质。在这三种素质中,除了智力因素与文化因素是可以根据所需向学生主动教导外,其余的等者认为重要的是学生的自由发展,教师只能在旁边加以辅导。现在的教育往往是全面责任制,即所有事皆由教师规定,正是这统包统筹的制度让学生反感,进而拒绝配合,那么实行下去,素质教育不但不能收到有效的结果,反而会阻碍学生全面发展。初中学生正是长身体、调心理的重要时期,外界的压力只会增加他们的负担。因此,坦率的讲,能够让学生自由、充分的发展,无疑对学校、对学生还是对素质教育都是一个好的办法。物理正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个体独立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物理教学如果能够注重的培养学生的身心发展,让学生在自身的锻炼与发展中,逐渐的培养自身的素质。自然而然的在没有更多的压力下,学生们更乐意的接受自已、接受自我。当然,寂学生的自我发展,前提是在教师的辅导下。三.物理教学中开展课题研究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物理知识在现代生活、社会生产、科学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物理学的研究对于培养学生的自身素质具有普遍意义。开展物理的课题研究可以对学生进行最基本的科学研究与探索的`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科学素养范围很广,包括知识、方法、态度、精神和价值观。这些需要我们在物理教学中大力的培养。最重要的是,在物理教学中全面开展课题研究,使学生学到物理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训练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思维,熏陶科学作风,并且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提高科学研究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精神,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目标。四.创设学生素质培养的有利环境。一个好的环境决定学生发展的结果,因此创设一个对学生身心发展俱皆有利的环境是至关重要的。这可以从班级整体气氛、校园整体氛围、人际情境和家庭情境入手,以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目标,以启迪智力、陶冶道德、注重能力培养为前提来创设。例如,可以在班级举行以小组为单位的长期物理竞赛,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各设一名小组长,其实行内容可适当地扩大,包括课内课外,范围更是可以涉及到德、智、体、美、劳等领域,形式可考虑采用积分形式,每次考试有进步的可加分,小组也可加分,反之,犯错误的,除了个人扣分,小组也应适当地扣分;这样一下来效果将会显示出来,学生对物理大有兴趣,而且有集体感、成就感等方面皆有很大的发展。众多的实践告诉我们,通过环境的影响来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是非常可行的。五.开展学生自制教具和小制作活动。在课外,适当的开展自制教具和小制作活动,对加深和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兴趣、发展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善于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自制教具和小制作活动中,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初中物理中,这方面的内容非常丰富,如自制小天平、弹簧秤、杠枰、潜望镜、小孔成像、演示器等。关键是如何让学生认真阅读和收集这方面的资料,肯动脑筋、肯花时间。尤其是在有实验演示的课文教材中,在教之前,可先布置学生制作教具和小制作,提供实物和原理结构图让学生参考,鼓舞学生。同时,在课外还要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一些带有创造性的制作,甚至于小发明。这可充分的发挥出学生自身的能力,并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这是一个包括非广泛的词,是一个没有界限的活动范围的词,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素质教育所要表达的是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之具有更大的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使之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以上是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心得体会,仅仅是个人看法。真正的素质教育还有待于我们更深入去研究,去探索。

篇2:结合中学物理教学浅谈素质教育

体育新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期间广大体育教师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不断努力和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自主、合作探究这种新型体育学习方式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体育学习的效果、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新型体育学习方式逐渐被广大一线中小学体育教师和学生所认识与接纳。与此同时,在实施的过程中实施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而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并在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新型学习方式,是一个值得关注与探讨的话题。

一、新型体育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内涵

(一)自主学习的内涵。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1]自主学习具有独立性和差异性等特点。

(二)合作学习的内涵。

合作学习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学等为理论基础,以开始和利用课堂中人的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全员互动合作为基本动力,以班组授课为前导结构,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全面提高学生成绩和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以短时、高效、低耗、愉快为基本品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2]

(三)探究学习的内涵。

探究学习简单解释为学生以类似或模拟科学研究的方式所进行的学习。[3]探究学习是一种学生主动研究的学习活动,是一种现代学习的理念、策略和方法。它强调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选择和确定学习内容,通过个人及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适度的研究,以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学习具有价值性、兴趣性和开放性等特点。

二、正确认识“自主、合作、探究”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新型体育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是相对于过去“灌输式”提出来的,不仅仅有三种。有一点必须明确的是提出新型学习方式并不是否定过去的学习方式,新型学习方式只不过是对过去“灌输式”的有力补充。由于现在我国强调素质教育,要求学生能力的发展,要求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主动学习,因此,要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这里强调一点,新课程强调新型学习方式,但并不是否认和抛弃接受式学习,接受式学习同样存在,而且在某些时候是无法替代的。传统的体育学习方式强调接受式学习,关注的是学生的运动技术是否掌握、身体素质是否提高、体育成绩是否进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不仅仅是要促进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术,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促使学生在课后也能够积极参与到体育学习中来。传统学习方式在这方面是远远达不到的。因此我们对待传统学习方式采取的方法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自主学习就是自己主动地学习,自己有主见地学习。在运用自主学习方式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评价,包括:已有运动基础、爱好何种体育项目、性格特点,等等;鼓励学生按照既定计划积极主动地锻炼自己,并且不断探索和逐步建立适合于自己、比较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合作学习不是简单的分组活动,需要有共同的目标,每个学生须扮演特定的角色,承担相应责任,齐心协力地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奋斗。探究学习的关键是:不直接把构成教学目标的有关概念和认知策略直接告诉学生,取而代之的是教师创造一种智力和社会交往环境,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开展这种探索的学科内容要素和认知策略。

三、实施新型体育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

(一)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育教师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认真学习新型学习方式,明白新型学习方式对学生体育学习的重要性,在课堂中灵活运用。如在课堂准备部分,打破体育教师要求学生按照教师事先安排好的游戏进行热身,而是要让学生自由分组,之后每个学生负责组织一个热身的游戏,这不仅体现出了合作学习,而且体现出了学生的探究学习。体育教师的确可以在体育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引导学生自己创设各种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这是自主学习的一种表现。

(二)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关注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

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体育教师如何教学,而且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如何学习。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个体间的兴趣、爱好和知识、技能掌握水平等的不同而具体采用。学习方式应该是每一位学生特有的,而不是全班都是统一的学习方式,每个人的学习方式都不同,没有必要把学习方式僵化。体育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特点,进行多元化的体育教学,而不能仅仅单一地进行接受—灌输式学习。因此,即便是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面,我们也需要看到每位同学的表现各有不同。我们不能因为强调新型的体育学习方式,而将所谓的新型学习方式模式化、标准化或者形式化,要求所有同学整齐划一。否则新型的学习方式将套上传统的接受—灌输式学习方式的枷锁。

参考文献:

篇3:结合中学物理教学浅谈素质教育

在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进行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我一直在钻研的一个课题。我个人认为身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人民教师, 应当以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为指导, 全面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 除了学习, 遵守无产阶级的新的道德规范之外, 还可以吸收我们民族有益的传统道德营养。在中学音乐课堂里结合思想道德教育意义重大。以下是笔者在音乐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创设情境, 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 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壤上。”音乐艺术是情感的艺术, 是人们情感的凝聚。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每一首作品都应以情感为切入口, 这样才符合艺术审美活动规律。感悟音乐作品的情感首先要为学生创设情境, 这是“情感化”的基础和前提。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积累各种类型的素材, 为情感的演绎做好充分的准备。每首作品都有特定的情绪, 特定的图像画面。创设情境, 让学生融身于事, 融情于景, 在联想中产生共振, 情发于其中而产生共鸣。比方说我在教《东西南北茉莉花》这首女声合唱曲的时候, 就把女生分成四组, 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不同的地区, 并按地区准备不同的服装每一组各10套。歌唱时分别要求如下:第一段《茉莉花》音调平稳流畅, 琅琅上口, 和声声部饱满充实, 声音柔美而结实。第二段《茉莉花》音调婉转悠扬, 感人肺腑, 高低声部的轮唱呼应使旋律迂回曲折。第三段《茉莉花》音调抑扬顿挫, 一领众合的合唱使人精神焕发。第四段《茉莉花》音调铿锵有力, 豪放激越, 旋律跳动;衬词高昂的呼应, 使歌声热烈奔放、色彩辉煌。四段《茉莉花》为我们展现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风格和特征。结合演唱并加以延伸, 引出民族的文化也是世界的文化这一观点。中国南京民族乐团的音乐家们曾在号称“世界音乐之都”的维也纳举办“中国春节民族音乐会”。以富有江南丝竹和金石之声的《茉莉花》拉开这场音乐会的序幕。我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宋祖英也曾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情感真挚地演唱过江苏民歌《茉莉花》, 中国民族音乐在世界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赢得了广泛的赞誉。通过这首富有民族音乐风格歌曲的学习, 让同学们切身体会到民族自豪感, 并激发同学们肩负民族希望的强烈使命感。

二、创作校歌, 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校歌作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意义重大。它可以从思想上激励全体师生团结一心, 共同建设发展学校。

“衡州雁峰之西, 滔滔蒸水岸北, 这里有我美丽的校园, 江山啊江山, 我成长的摇篮。治学有良师, 做人有懿范, 厚德博学, 秉承古训, 求实创新谱写华章;爱国忧民, 实现民族复兴, 我们要成为时代骄子, 我们要成为祖国栋梁, 美好的未来, 我们一起开创”。2012年3月校歌谱曲完成 (邹修仲作词) 并开始在音乐课堂上教唱。从那以后, 同学们每天都要唱这首歌曲, 唱出对学校的热爱, 唱出对理想的追求, 唱出对未来的向往。这首歌鼓舞着江山学子爱学校, 爱自己, 爱生活;有理想, 守纪律, 勤学习, 团结友爱, 团结奋进, 勇往直前。将德育渗透到校歌中, 取得良好的效果。同学们之间团结友爱, 互帮互助, 师生之间和谐一致, 关系融合, 大家都心情舒畅, 校园内充满生机和活力。

“江山学子爱江山, 文明就餐作示范:第一排队不插队, 第二不乱倒饭菜;人人养成好习惯, 不带饭菜出食堂;优良作风常保持, 学习雷锋好榜样;为校争光见行动, 一流校风传三湘”。这是一首食堂文明就餐歌 (邹修仲作词) , 本人谱曲后即在音乐课堂上进行教学, 再结合学校在食堂就餐的具体管理,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从以前的就餐秩序乱, 浪费粮食严重到现在的就餐秩序井然, 同学们很少有浪费粮食现象。江山的学生开始做到文明就餐, 人人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塑造优良的性格, 优良的性格可以实现精彩的人生。

三、改编歌曲, 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中国红色革命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唱过了八路军, 红军, 新四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至今。歌中以铁的革命纪律和优良革命传统美德唱响中国的人民军队。从严要求规范军队作风, 锻造出人民的钢铁之师, 赶走日本侵略者, 解放全中国。而今把这首歌曲进行改编, 在音乐课堂上来进行教学, 歌词 (邹修仲作词) 如下:

江山学子个个要牢记, 三大原则八项注意, 第一学习态度要端正, 上课自习一定要认真;第二生活作风要过硬, 艰苦奋斗时刻记心间, 第三严守校规和纪律, 从严要求将来有出息;

三大原则我们要坚持, 八项注意切莫忘记了, 第一学习精力要集中, 主动探索才能得高分;

第二作业独立思考, 基础知识一定要掌握, 第三做好错题笔记本, 吃苦耐劳才能上名牌;

第四做人培养好作风, 艰苦朴素不要乱花钱, 第五不许打架和上网, 抽烟恋爱赌博害自己;

第六做到热爱班集体, 讲究卫生不乱丢垃圾, 第七做操做到快静齐, 散漫作风坚决要除掉;

第八午休就寝最重要, 抢时休息不许讲小话, 遵守纪律个个要自觉, 互相监督切莫违反了;

原则纪律条条要记清, 江山学子永远爱江山, 拼搏精神鼓舞向前进, 厚德博学人人成栋梁。

这首歌曲从生活学习作风各方面要求同学们, 通过音乐课堂教学, 同学们开始注重品德修养, 同时开始明白这也是创一流校风, 落实校训的需要。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的红歌征集中有一首歌曲《走向复兴》, 听起来让人精神抖擞, 鼓舞人心。于是我对这首歌曲进行改编, 歌词如下:

我们迎着初升的太阳, 走在校园的大路上, 我们是优秀的江山学子, 勤奋努力厚德博学, 我们迎着风雨走向前方, 全校师生团结一心, 我们要把亲爱的母校, 变得更加兴旺辉煌, 前进前进向前进, 挺起胸膛何惧风浪, 前进前进向前进, 肩负民族的希望。

我们迎着灿烂的阳光, 驰骋在知识的海洋, 我们是自豪的江山学子, 立志成为时代骄子, 我们迎着胜利向前方, 振兴中华是我们的理想, 我们迈着坚定的步伐, 江山屹立船山的故乡, 前进前进向前进, 求实创新点亮明天, 前进前进向前进, 走向兴旺创造辉煌, 走向兴旺走向兴旺, 走向兴旺创造辉煌。

音乐课堂上把这首歌曲教同学们唱的时候, 同学个个唱得非常有劲, 铿锵有力的节奏, 激励斗志的旋律, 唱出了每一个江山学子的自豪感。激励全校师生团结一心, 把母校变得更加兴旺辉煌。

总之, 让我们的音乐课更加贴近同学们的学习与生活, 通过生动、优美、直观的音乐形象吸引人、感染人、使受教育者得到潜移默化的道德育化。音乐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音乐教育课程的性质是“音乐与人”的问题。所以音乐教育强调注重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因此在音乐教学实践中, 教师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和音乐教育的本质任务, 坚定不移地把“育人”放在首位, 通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 使之积极地、创造性地参与审美实践活动, 获得更丰富的审美体验, 形成审美情操, 完善人格塑造, 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邹修仲著, 教师文库丛书《教育的行与思》, 海南出版社出版.

[2]《山东教育》杂志编, 《中外著名教育家小传》, 知识出版社出版.

[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歌唱》, 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篇4:结合中学物理教学浅谈素质教育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习思想教育一、引言

工学结合是一种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将现代教育制度与劳动制度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的学习制度,是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实际工作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就业核心竟争力,更好地促进学生职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工学结合实习能有效地使学生、学校和企业达到“三赢”的目的。

几年来,山东工业职业学院下属的电气工程系一直与多家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习,取得了良好成效。笔者曾带领学生在海信容声(扬州)冰箱有限公司进行过工学结合实习。下面就实习前后如何加强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谈谈看法。

二、实习前的准备工作

为使工学结合实习能够顺利进行,系里进行了大量的前期工作。

1.将“校企深度合作,工学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成立了工学结合工作领导小组,认真筛选接受学生实习的企业,并与企业签订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与义务。

2.制定了《电气工程系学生工学结合管理规定》,规定中对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行为提出了要求,且要求校内实习指导老师深入企业,做好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思想政治工作与日常管理工作,特别要做好安全稳定工作。

3.开发了校企合作教材《机电类工学结合学习手册》,将工学结合的有关规定、职业素养教育、实习企业状况、实习周记等内容集于一体,便于学生学习。

4.发放“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系里要求家长从以下几方面配合学校的工作:首先,是多与孩子沟通,让孩子理解父母的殷切期望,领悟父母的艰辛;第二,督促孩子加强学习,克服惰性,引导孩子劳逸结合,张弛有度,保证有充足的精力投入到实习中来;第三,对孩子严格要求,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立意识与吃苦精神,鼓励孩子不断进取,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明天。

5.召开实习动员大会。系领导亲自进行实习动员,将工学结合实习的作用和意义进行阐述,让学生了解工学结合的目的、意义和实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6.邀请参加过实习的师生进行经验介绍。通过开展经验交流和心得体会交流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意识,树立学生的敬业精神,增强了学生对工学结合实习的期待和信心,为实习的顺利开展奠定了扎实的思想基础。

7.邀请企业老师赴校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并将企业的基本情况、企业文化、管理制度等进行提前渗透,为实习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

二、实习中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笔者作为实习指导老师,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

1.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进企业后,给学生灌输这样的理念:生产再忙,安全不忘;人命关天,安全为先。在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遵守操作规程,遵守安全要求,对不熟悉的工作,千万不能盲目操作;要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具,如口罩、手套、胶带等,以防出现意外;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绝不能上网时间过长甚至通宵上网,务必将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之中。

2.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进入企业后,从允许犯错误、各方面不作过高要求的学生迅速转变为对产品质量有严格要求的责任主体。同时,工学结合实习意味着学生既要“工”又要“学”。面对新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应指导学生掌握好“工”和“学”的平衡,使学生适应企业的“流水线”作业,消除他们紧张、恐惧和逃避的不良情绪。

3.培養学生的职业意识。在与学生的交谈中,注重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要求学生工作时像老板一样专注,且能迅速适应环境变化,化工作压力为动力,善于表现自己,低调做人,高调做人,勇于承担责任。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规划,明确职业发展目标。

4.强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学生在实习中不只是与技术、与设备打交道,更重要的是与人的交往。要求学生学会与同事、班长及车间主任相处,搞好人际关系。当学生与同事发生矛盾时,提醒他们及时与同事沟通、化解,必要时可以找实习带队老师、班长或车间主任协助解决。

5.关心学生的生活。实习指导教师是学生在厂里的唯一靠山,应该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多与企业沟通,尽量维护学生的权益。笔者曾多次就学生的调岗问题、请假问题与企业进行沟通,结果都做出了适当的调整,学生也基本满意。

6.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到厂房巡线、去宿舍问候、在餐厅等候等方式,保证与学生每天见上一面,及时解答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电话、电子邮件、QQ聊天等形式与学生保持联系,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实习情况,为学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7.发挥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实习中,学生干部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小视的。在某种程度上,他们比老师更具有感染力与号召力。他们在老师与同学中起着桥梁作用,他们一方面能从学生的视角接受老师所要传授的内容,并将之传达给同学;另一方面还能将同学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老师。

8.发挥企业的作用。企业的文化、管理人员及学生的“师傅”等也是思想教育的力量之一。要求学生积极参加企业组织的各项有益活动,踊跃向企业的宣传部门投稿,快速融入到企业的大家庭中;虚心向师傅学习,爱岗敬业,争当“月度之星”。从中学生找到了自信,看到了自己的价值,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9.督促学生写实习总结。每周周末,督促学生写出实习周记,让他们就一周的实习岗位、实习要求、实习内容和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找车间主任或班组长写出“指导教师评价”意见。实习结束时,要求学生写出“工学结合实习总结”,并由实习基地对学生的实习情况做出鉴定;返校后,要求学生参加实习感受征文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和教育工作者分享他们的实习体验、收获和感悟。

三、实习中出现的问题

尽管系里做了充分的前期工作,实习指导老师克服困难,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但实习中仍出现以下问题。

1.对工学结合实习不理解。主要表现有:(1)抵触。在企业老师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和理论知识讲授时,有少数学生旷课,表现出不支持,不愿意去实习。(2)抱怨。工学结合实习可以说是学校强制性地把学生推向社会。因此,极少数学生对学校表现出不满意、甚至是抱怨的情绪。(3)失落感。学生进入企业后,不但在校期间的人际关系网被打破,还必须去适应陌生的环境,这让他们产生了失落感。

2.角色意识转换不及时。进入企业后,学生所扮演的角色不仅是学生,还是企业员工。因此,他们要服从企业的管理与安排。然而,少数学生仍然以学生自居,以学生的身份来逃避困难和面对挫折,并未将自己真正融入到企业中。

3.过分的优越感。少数学生在企业中表现出一种过分的大学生的优越感。他们对自己毕业后工作性质的定位是既轻松,又高薪。因此,在实习中表现出怕苦怕累的思想,不愿意去艰苦的岗位,不愿意加班,而同时又希望拥有较好的待遇。

怎样做好上述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罗洪铁等.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M].人民出版社,2005.

[2]王毅.高等职业教育理论探索与实践[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3]林英.基于工学结合的顶岗实习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4).

篇5:结合中学物理教学浅谈素质教育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党建工作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思想理论依据和动力保障,是学校内涵特色发展的政治保障,保证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因此党建工作必须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才能达到最终目的。但现在一提到学校党建工作,很多老师就认为这是党员的事情,好像与自己没啥关系。甚至有些党员同志思想上也产生了许多消极的模糊认识和误区,认为党建就是每次的开会、学习、抄笔记,有些学校也单纯就是通过党建来抓党建,部分党员也已经忘记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忘记了自己作为党员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发挥的作用。针对上述问题,我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学校的办学思想、方向要与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相结合

党建工作为学校整体工作创设良好的政治舆论氛围,积极宣传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监督学校认真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对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支持学校依法治校,监督广大教师依法执教,保证学校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办学方向、办学特色等方面应该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广大教师的争先创优活动要与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结合起来

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是要体现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党员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主动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中,在师德规 范、课堂教学、教书育人等日常工作中要勇挑重担,要做到成绩突出,家长满意、学生爱戴。我校党支部组织开展 “党员示范课”活动,要求党员教师全员参加,由各党小组分别安排上示范课,充分发挥党员骨干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激励党员教师引领教学改革潮流,提升业务素质;以党员的先进事迹来影响群众、感染群众、带动群众。在学校开展的评选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优秀共产党员、师德标兵、教改能手等活动中要充分考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情况,设立党员先锋岗,让党员教师真正感觉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也让党员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学校校长负责制和党组织的民主监督作用结合起来

学校党组织要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健全党组织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凡学校发展规划、职称晋升、评优评先、基建项目、大额经费开支等重大事项必须提交学校支委会研究决定,由校长负责实施。要把党组织的领导延伸和渗透到学校的各个领域,提高党建工作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影响力。

四、学校德育工作要与党建工作相结合

学校党组织要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组织广大师生认真学习十八大精神和习总书记的讲话,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校充分利用每周升国旗仪式,认真做好“国旗下讲话”和每周“模范班级”流动红旗评选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理想前途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结合每年庆祝“七一”建党节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如:专题报告会、主题班会、缅怀先烈扫墓活动、征文演讲比赛 等,通过这些活动更加坚定了广大师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的信念。

五、把教师队伍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结合起来

近几年来我县教体局和学校都非常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广大教师的理论素养。但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学校对学校管理人员培训的多,对党务工作者培训的少,对骨干教师培训的多,对广大党员培训的少。因此学校要注重党务工作人员和党员教师的培训,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他们参加各种形式的专业培训,要以丰富多彩的活动载体,开展教学经验交流和理论研讨活动,把教师的业务培训和党务培训相结合,切实加强党员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教学业务能力培训,不断提升他们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力求达到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和谐统一,使党员成为教学业务骨干和学科带头人。

六、把教师管理和党员管理结合起来

管理好一所学校首先必须要有健全的制度保障,很多学校在对教师的管理制度上做的比较好,建立健全了一整套的行之有效的教师管理制度,但在对党员的管理上,制度建设就不够健全和完善。因此在制度建设上要做到对教师的管理和对党员的管理制度相互结合,分别制定,细化管理,相互促进。对党员教师的管理要更加严格于其他教师,要求全体教师做到的党员教师就要带头做到。如,在上课、备课、作业批改和辅导学生等方面,学校都有明确的规定和制度,党员教师就要带头去执行,且做的比其他教师要更好。不断完善“三会一课”制度、班子例会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等,把日常 的党建工作跟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机融合,在日常的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和党员学习等活动中,不要只学一些纯理论的东西,也要多学习学校管理方面的东西,让广大党员了解学校的规划、管理制度,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率先垂范的积极性,促进党员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引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健康发展。

七、把师德师风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作为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要在自己的职业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标准。只有不断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塑造教师良好的形象,才能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把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相结合,加强党员教师的党性修养和服务学生意识,提升党员教师的人格魅力;把加强学校教风、学风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以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师德师风建设。我们学校在教师中开展师德师风演讲活动,师德标兵评选活动等,让典型带动和引领积极向上的师德师风的形成;学校党支部和全体党员教师签订了师德师风承诺书,从依法执教、爱校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关爱学生、廉洁从教、遵规守纪等八个方面向社会、家长作出公开承诺;我校还开展教师党员帮扶困难学生活动,每个党员教师要在自己任课的班上帮扶两名学习困难、行为习惯较差、家庭条件不好的同学,要求党员教师随时要关注这些学生,要对这些学生从思想上、生活上和行为习惯上都要进行教育和帮助;我们同时要求 党员教师严格约束自己,廉洁从教,坚守高尚情操,抵制不良风气,做到教育的公平公正,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教书育人环境。深入开展“清风校园”活动,围绕“敬廉崇洁,办人民满意教育”主题,以提高学校领导班子勤政廉政、教师廉洁从教、学生敬廉崇洁为重点,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

八、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党的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

文化育人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因为文化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是“润物细无声”的。精神文明建设是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校在部署校园文化活动时要和党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结合起来。精神文明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提升办学品位、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将“打造一所学校,形成一个亮点,彰显一种特色,引领一方文化”作为建设校园文化,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措施,积极“用文化的方式发展有灵魂的教育”。从某种程度来讲,抓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就是抓校园文化建设,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了党、政、工、团、队的合力作用,拓展载体,丰富校园文化内涵,结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六五”普法活动、反邪教警示教育、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形成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合力,使广大师生在思想和精神境界上得到大幅提升,校园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师生精神风貌焕然一新。校园文化成为了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助推器,同时点燃了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激情,提升了学校办学品位。

九、把校务公开与党务公开相结合 校务公开指涉及学校重大决策、教职工切身利益、大额资金开支、干部廉洁自律等重大问题,通过教代会这一基本载体,在法律法规和有关制度规定的范围内适时地规范地向全体教职工或社会公布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种制度和措施。校务公开的目的在于加强学校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增强学校工作的透明度,提高广大干部和教职工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的自觉性。校务公开是扩大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要求,是教职工行使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权力的前提和基础,是依靠教职工办好学校的有效途径。从校务公开的内容、原则、形式和时间等各方面比较来看,学校的校务公开和党务公开的方面都是一致的。因此学校党组织对党务公开的内容就是在校务公开基础上的内容的延伸。

十、把学校教育教学的常规工作与党组织开展的专项工作结合起来

几年来,教育系统党委根据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形势提出了党建专项工作,如开展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群众路线教育、党员承诺制、廉政文化进校园、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等专项活动,这些活动都能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找到结合点,都是学校教育教学等工作的时代反映,都能和学校的教育教学常规工作以及党建的基础性工作联系起来,都是为了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这里的关键在于要找好专项工作与常规工作的切入点和载体,然后从点到面根据学校的实际做好结合文章,促进学校的各项工作高效、健康、可持续发展。

篇6:结合中学物理教学浅谈素质教育

曾忠钊

摘要:在中学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学生、教师以及家长都更加 关注学生文化的素质教育,从而忽视了学生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 育。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 务。本文据此分析了中学体育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并提出 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方法。关键词: 中学体育 素质教育 顽强意志 团结互助

一、中学体育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

(一)在中学体育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强健其体 制体育活动的根本在于强健人的身体。中学生因为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则更需要强健的身体与旺 盛的精力来从事其学习活动。因此,在中学体育教育中体育教师 若能采取正当的教育方式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免疫 力的提高、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以及科学锻炼方法的掌握起着积 极的促进作用。

(二)在中学体育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顽强意志 与团结精神的培养实践证明,在中学体育教育中学生不仅能打下 坚实的身体基础、提高其身体素质,更对其顽强意志的培养、团 结精神的加强起着莫大地推动作用。当学生在体育教学与体育竞 赛中认真学习与顽强拼搏,尽自身最大努力去克服一个有一个的 生理或心理困难,完成一个有一个的目标,都对学生的精神发展 带来巨大的收益。

(三)在中学体育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 面发展俗话说的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对中学生而言,只有健 康的身体才能保住其得到更多的学习收获。科学证明,科学合理 的体育锻炼对于学生大脑功能的强化、思维灵活的提高以及学习精力的补充都有着促进作用,这也是劳逸结合最典型的代表。

二、中学体育教育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一)中学体育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体育教师的 自身素质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不仅是体育活动的实施者 更是体育活动的主导者。因此,当在中学体育教育中提出素质教育时体育教师首先应 更新体育观念,升级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这些都要求了体 育教师应具备崇高的事业心及责任感。同时,体育教师还应从培 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出发,帮助学生从体育教学中实现其人生的 全面发展。当然,体育教师要充分融摘 要近几年来,由于我国 经济发展已日趋稳定,人们对学校的教育方式也日趋关注。素质 教育也就自然而然地被提上教育模式改革的议程并加以实施。然 而,事实证明,在各中学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学生、教师以及 家长都更加关注学生文化的素质教育,从而忽视了学生体育教学 中的素质教育。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刻 不容缓的任务。本文据此分析了中学体育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 意义并提出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方法。

(二)加强对中学生在体育教育中思想品质的教育在中学体 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思想品质教育应做到以下三点:其一,在以 素质教育为宗旨的体育教育中,体育教师应严密地设计课堂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听从指挥、尊师重道的良好品质。例如,体育 教师在课前可以和学生约法三章,强化学生的纪律意识,让学生 切实做到听令行事。其二,体育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穿插游戏活动,让学生养成团 结互助、坚韧顽强的品质。由于国家对人口的控制,现在大部分 中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因此这就导致了他们自私自利的劣习。因 此,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可设计一些团体活动,让学生在实 际操作中切实体会到团队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并 顽强其毅力。其三,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也可通过举办各项竞赛活动来 实现。众所周知,体育成绩的获得定然离不开日复一日的艰苦训 练以及各种失败的打击。因此,当体育教师举办各项体育竞赛活 动时,学生必然为了获得良好的竞赛成绩而努力锻炼。在学生每次的锻炼中学生必然要在失败中学会勇敢顽强的精 神最后,在加强对中学生体育教育中思想品质教育的过程中体育 教师也应时刻注意自身的行为,做到以身作则的表率。

(三)在体育教学中应加强中学生对体育兴趣的培养在中学 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不仅应关注学生的体育成绩,更应重视 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俗语有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 生对体育活动感兴趣了,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并获得体育的 乐趣。若是一些中学生因为对某项体育项目缺乏兴趣,而体育教 师又强制要求学生参与其中,最终只能带来适得其反的教学效 果,更有甚者会导致中学生对所有体育活动失去学习的兴趣。因 此,只有当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时,体育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或以活动形式或以竞赛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才能 获得教学的效果。例如,一些学生甚至是大部分学生对于长跑倍感惧怕,但长 跑又切实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这时体育教师可以在公园或 是广场开展学生的长跑活动,通过学生熟悉的环境减轻学生对于 跑步的压力,最终让学生在快乐活动中转变对体育的态度。

(四)在体育教学中应重视对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由于时 代发展的需要,社会上的激烈竞争也蔓延至学校。对于中学生而 言,他们因为升学容易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调查显示,中学生 因为升学压力轻生者也不在少数。因此,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关 注已变得尤为重要。当然,这方面素质的培养可以在中学体育教 学中体现出来。例如,体育竞赛的组织帮助学生切实理解到失败 是成功之母的含义。

篇7:结合中学物理教学浅谈素质教育

聪明在于积累,天才出自勤奋。英国化学家原子论的创史人道尔顿,以“午夜方眠,黎明即起”作为治学的座右铭,自学成才。瑞典化学家舍勒原来是一个药店的学徒工,由于他顽强的学习精神,刻苦钻研,结果发现了许多气体并合成了许多有机物。求真理,顽强不屈。如氟单质的制取,从1813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开始对氟进行研究到1886年由法国科学家莫瓦桑制得单质氟,其间有不少科学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很多人中毒,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然而科学家们还是前仆后继,毫不退缩。

严肃认真,敢于创新。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把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全面研究了燃烧现象,彻底推翻了统治化学长达百年之久的“燃素说”。而英国化学家瑞利和拉姆基在测量气体的密度时,发现由亚硝酸铵制得的氮气和由空气分离所得的氮气密度不同,但是仅几毫克的差别。别人是容易忽略的.,而他们却认真地分析研究,进一步地分离测量,最后发现了稀有气体。

二、通过中外科学家的感人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

中国化工之父侯德榜博士,从小热爱祖国,学习勤奋。留美8年获博士学位后,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以赤诚的爱国之心回到祖国,建起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永利碱厂。“七・七”事变,天津沦陷,日本鬼子威逼永利合作时,侯德榜态度坚决,断然拒绝,后率众入川,筹建了川厂。在他的努力下,经过多次的摸索和试验,终于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名震中外,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

丹麦著名物理学家玻尔在二战时期被迫离开被德国占领的祖国。为了表示他一定要返回祖国的决心,把诺贝尔金质奖章溶于王水隐藏起来。后来纳粹分子窜进玻尔的住宅,而那瓶溶有奖章的王水溶液就在他们的眼皮底下。战争结束后,玻尔又从溶液中还原提取出金,并重新铸成诺贝尔奖章。重新铸成的奖章显得更加灿烂夺目,因为它凝聚着玻尔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把自己的艰辛努力发现的元素命名为“钋”,以纪念她的祖国波兰。

科学家的这些热爱祖国的动人事迹,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优良品质。

三、通过环境保护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篇8:结合中学物理教学浅谈素质教育

工学结合是一种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 是将现代教育制度与劳动制度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的学习制度, 是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实际工作结合在一起,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提高学生就业核心竟争力, 更好地促进学生职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工学结合实习能有效地使学生、学校和企业达到“三赢”的目的。

几年来,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下属的电气工程系一直与多家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习, 取得了良好成效。笔者曾带领学生在海信容声 (扬州) 冰箱有限公司进行过工学结合实习。下面就实习前后如何加强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谈谈看法。

二、实习前的准备工作

为使工学结合实习能够顺利进行, 系里进行了大量的前期工作。

1.将“校企深度合作, 工学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成立了工学结合工作领导小组, 认真筛选接受学生实习的企业, 并与企业签订协议, 明确双方的责任与义务。

2.制定了《电气工程系学生工学结合管理规定》, 规定中对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行为提出了要求, 且要求校内实习指导老师深入企业, 做好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思想政治工作与日常管理工作, 特别要做好安全稳定工作。

3.开发了校企合作教材《机电类工学结合学习手册》, 将工学结合的有关规定、职业素养教育、实习企业状况、实习周记等内容集于一体, 便于学生学习。

4.发放“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 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系里要求家长从以下几方面配合学校的工作:首先, 是多与孩子沟通, 让孩子理解父母的殷切期望, 领悟父母的艰辛;第二, 督促孩子加强学习, 克服惰性, 引导孩子劳逸结合, 张弛有度, 保证有充足的精力投入到实习中来;第三, 对孩子严格要求, 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立意识与吃苦精神, 鼓励孩子不断进取, 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明天。

5.召开实习动员大会。系领导亲自进行实习动员, 将工学结合实习的作用和意义进行阐述, 让学生了解工学结合的目的、意义和实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6.邀请参加过实习的师生进行经验介绍。通过开展经验交流和心得体会交流活动, 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意识, 树立学生的敬业精神, 增强了学生对工学结合实习的期待和信心, 为实习的顺利开展奠定了扎实的思想基础。

7.邀请企业老师赴校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并将企业的基本情况、企业文化、管理制度等进行提前渗透, 为实习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

二、实习中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笔者作为实习指导老师,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

1.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进企业后, 给学生灌输这样的理念:生产再忙, 安全不忘;人命关天, 安全为先。在实习过程中, 要求学生遵守操作规程, 遵守安全要求, 对不熟悉的工作, 千万不能盲目操作;要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具, 如口罩、手套、胶带等, 以防出现意外;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证充足的睡眠, 绝不能上网时间过长甚至通宵上网, 务必将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之中。

2.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进入企业后, 从允许犯错误、各方面不作过高要求的学生迅速转变为对产品质量有严格要求的责任主体。同时, 工学结合实习意味着学生既要“工”又要“学”。面对新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 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应指导学生掌握好“工”和“学”的平衡, 使学生适应企业的“流水线”作业, 消除他们紧张、恐惧和逃避的不良情绪。

3.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在与学生的交谈中, 注重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要求学生工作时像老板一样专注, 且能迅速适应环境变化, 化工作压力为动力, 善于表现自己, 低调做人, 高调做人, 勇于承担责任。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规划, 明确职业发展目标。

4.强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学生在实习中不只是与技术、与设备打交道, 更重要的是与人的交往。要求学生学会与同事、班长及车间主任相处, 搞好人际关系。当学生与同事发生矛盾时, 提醒他们及时与同事沟通、化解, 必要时可以找实习带队老师、班长或车间主任协助解决。

5.关心学生的生活。实习指导教师是学生在厂里的唯一靠山, 应该在生活上关心学生, 多与企业沟通, 尽量维护学生的权益。笔者曾多次就学生的调岗问题、请假问题与企业进行沟通, 结果都做出了适当的调整, 学生也基本满意。

6.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到厂房巡线、去宿舍问候、在餐厅等候等方式, 保证与学生每天见上一面, 及时解答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电话、电子邮件、QQ聊天等形式与学生保持联系, 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实习情况, 为学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7.发挥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实习中, 学生干部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小视的。在某种程度上, 他们比老师更具有感染力与号召力。他们在老师与同学中起着桥梁作用, 他们一方面能从学生的视角接受老师所要传授的内容, 并将之传达给同学;另一方面还能将同学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老师。

8.发挥企业的作用。企业的文化、管理人员及学生的“师傅”等也是思想教育的力量之一。要求学生积极参加企业组织的各项有益活动, 踊跃向企业的宣传部门投稿, 快速融入到企业的大家庭中;虚心向师傅学习, 爱岗敬业, 争当“月度之星”。从中学生找到了自信, 看到了自己的价值, 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9.督促学生写实习总结。每周周末, 督促学生写出实习周记, 让他们就一周的实习岗位、实习要求、实习内容和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并找车间主任或班组长写出“指导教师评价”意见。实习结束时, 要求学生写出“工学结合实习总结”, 并由实习基地对学生的实习情况做出鉴定;返校后, 要求学生参加实习感受征文活动, 让更多的学生和教育工作者分享他们的实习体验、收获和感悟。

三、实习中出现的问题

尽管系里做了充分的前期工作, 实习指导老师克服困难, 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 但实习中仍出现以下问题。

1.对工学结合实习不理解。主要表现有: (1) 抵触。在企业老师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和理论知识讲授时, 有少数学生旷课, 表现出不支持, 不愿意去实习。 (2) 抱怨。工学结合实习可以说是学校强制性地把学生推向社会。因此, 极少数学生对学校表现出不满意、甚至是抱怨的情绪。 (3) 失落感。学生进入企业后, 不但在校期间的人际关系网被打破, 还必须去适应陌生的环境, 这让他们产生了失落感。

2.角色意识转换不及时。进入企业后, 学生所扮演的角色不仅是学生, 还是企业员工。因此, 他们要服从企业的管理与安排。然而, 少数学生仍然以学生自居, 以学生的身份来逃避困难和面对挫折, 并未将自己真正融入到企业中。

3.过分的优越感。少数学生在企业中表现出一种过分的大学生的优越感。他们对自己毕业后工作性质的定位是既轻松, 又高薪。因此, 在实习中表现出怕苦怕累的思想, 不愿意去艰苦的岗位, 不愿意加班, 而同时又希望拥有较好的待遇。

怎样做好上述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罗洪铁等.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M].人民出版社, 2005.

[2]王毅.高等职业教育理论探索与实践[M].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5.

[3]林英.基于工学结合的顶岗实习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0, (24) .

篇9:结合中学物理教学浅谈素质教育

【关键词】 历史教学 现实问题 学生生活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9-038-02

0

进行课程改革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要求老师能进一步培养学生在学习时能和现实联系,加强和学生交流与沟通。《历史课程标准》一书中也提出:“对历史的学习是逐步累积,逐步加深印象的学习过程,以此渐渐深入认识和了解历史与现实。”这对提高历史教师的传统教学提供一种思路:历史教师如何结合历史与现实的教学?这已不是什么新概念了,很多中学历史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积极体现这一课程理念。不过,我们仍需要不断的探究怎样将传统教育和现实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我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点设想:

一、将历史导入生活化

对学生而言,历史遥远而陌生。假若能把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历史结合在一起,和历史一起生活,那么学生就能轻松愉快地学习历史。作为教学章“伟大的抗日战争”等,可以与目前的热点钓鱼岛事件,反问:“为什么中国人有这么大的动作?”引导学生说,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时期在中国犯下的暴行,让学生意识到血腥的日本法西斯,给中国带来的巨大灾难,中国人民知道只有团结,奋起抵抗才能摆脱“亡国灭种”的危险。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可以客观的面对中国和日本之间存在的难题,按照“以史为镜的原则,指导未来发展”的准则。这个做法可以和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让学生能对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见解,对历史能产生浓厚的兴趣与爱好,让学生更主动去学习历史,获益良多。这样学生也能知道历史不只是肤浅的历史,它不是单独存在的,它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为我们生活中所遇到的难题提供了处理方法。历史不只是过去,它为我们提供了无形的服务,通过历史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老师应该做的是,指导学生善于学会使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使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为生活提供帮助,从社会问题中寻找历史。曾有个名人说过:怎样才算学到了知识?那就是学生可以把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切事情转化为自己需要的东西。

二、创设历史情境打造高效课堂

这位名人还说过,学习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学生要学会的是自觉自主地学习,以此得到更多新知识并善于运用这些知识。”根据历史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心理认知特点,创设历史课堂教学情境的方式很多,我们通常采用的有两种:第一种是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例如看视频,欣赏图片,从视听说三方面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有身在其中的感觉,进而实现知识的理解与升华。第二种是历史重现,学生在历史背景的环境下学习,可以调节上课学习的氛围,为课堂增添色彩,很受学生的欢迎。在讨论建立社会主义的过程的时候,“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活动为什么会失败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如果在讲这个历史的时候,学生可以通过历史图片和观看视频,让学生对历史有更直观的了解,就可以更清楚问题所在。再如,关于评价秦始皇功过问题,学生大多受电视剧或小说的影响,先入为主地认为秦始皇是一代暴君,难以理解秦始皇的功绩。可通过表演活动设置的虚拟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品味秦始皇的功与过。要使学生能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就得提供一个适合的学习环境,这是基本条件。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对学习历史这门学科有十足的积极性充,在历史课堂中使每一个学生在历史逐渐感兴趣,并慢慢地爱上了历史学科,判定一个老师的教学是否成功的标准时学生是否对你教导的学科有学习的积极性。

三、用历史的视角看生活

研究历史的原因不只是知道历史的发生,从中获取的经验更是可贵,把它运用到生活中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帮助。这需要我们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将历史与学生生活、学习和国家、国际实情相联系。如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可引导学生用美国林肯总统坚持不懈的精神勉励自己,战胜挫折,走向成功。比如中国上海举办的世界科技展览会实现了中国民族期盼已久的愿望。借此,指导学生了解到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性,这对中国的全球化发展是必然要求,是中国融入世界的基本条件。但同时也要指出,中国与一流的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需要我们年轻的一代奋发图强,将来为国家腾飞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探讨现实生活遇到的难题时,要以过去为基准,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历史给现实生活的意义,让过去与时俱进,不断增添新的活力。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我们遇到的问题,特别是一些“热点”都有各自的起源。在生活过程中,人们经常借用历史经验去提升自己,改变自己以及对现实生活有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事物的本性,以此对未来有更好的发展。要想在课堂中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可以通过适当参入一些社会关注的问题。

四、以地域空间为线索归纳历史知识

要使学生和历史更具亲密感,可以通过让学生了解有关的历史背景和历史事件。比如在南京的中国历史事件?中国古代历史的部分:“六朝古都。中国近代史发生的事件:①1842年,首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在清政府的无能下委屈签订;②1912年,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③北伐战争,北伐军战胜吴佩孚、孙传芳带领的队伍;④1927,国民政府以南京为基地;⑤1937南京大屠杀的发生;⑥1947年,千里跃进大别山;⑦1949年,南京抗战胜利,民国政府解散。类似这些,运用历史渊源去引导学生探索真实的生活,不仅使学生开阔视野,收获知识,而且帮助他们掌握信息收集技巧和灵活使用资料的能力。学生兴趣盎然,获益匪浅。因此,老师把历史资料和地区现实结合,学生们在形象的熏陶下加强爱和情感的感悟;通过感受语境了解对象的情感;以此让学生和人物形象重合,和人物情感相容,体会人物感受;把握语言艺术,学生可以在欣赏中同时受到教育。

五、把活动探究课落到实处

新课程对于开放式课堂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安排,如在教科书的很多活动研究班,因为是研究活动课,在课堂上我们会尝试新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找到适合每个人的方法,能够较好地把生活和历史联系在一起。如北京师范大学版本有关理解周围的历史的材料,通过“时间测量方法”课程中,学生独立进行数据收集,研究历史,探究历史,体会人类文明社会进步与发展和人们生活之间的影响,提高了数据的收集能力,交流和思考的能力等多方面的进步和提高,从发展的角度看人类社会的演变。让他们在面对知识时,是自己渴望去获取而不是别人强加要求的,这样才能说他们对历史的学习有积极性和兴趣。当然,需强调指出活动中更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若越俎代庖,会导致活动课流于形式,收效不大。对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准备的资料收集的建议是让学生自己完成,以培养他们的独立性。遇到难以解决的麻烦或困扰时,老师可以稍微给点提示,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活动组织能力等。

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必须在有气氛的环境中,我们的生活和历史密切相关,所以如果我们能找到一种适当的方式去研究历史,和生活联系起来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它。老师若能在课堂上把历史和生活联系,让学生养成准确的学习态度,指引学生时刻能把二者的关系联系起来,一定可以熟能生巧运用知识。

[ 参 考 文 献 ]

[1]马克·布洛赫《历史学家的本领》,上海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2]商继宗,钱颖.《不同角度的心理学》湖南省出版社,1999年.

上一篇:橱柜活动团购攻略下一篇:有关2022全面依法治国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