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与信息化的结合》

2024-04-11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与信息化的结合》(精选8篇)

篇1:《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与信息化的结合》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与信息化的结合》

海口市第二十五小学 杨畅

【摘要】当前人们的生活处在现代化阶段,信息化意识、信息化手段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同样,我国的教育也在积极推进现代化、信息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利用信息化技术的开放性、及时性、交互性以及沟通的便捷性,给处在启蒙阶段的小学英语教学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信息化,小学英语,多媒体,英语教学

当代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信息技术走进了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也走进了小学英语课堂。第八次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还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分别提出了要求。各种媒体资源以及专门为英语教学服务的网站为各个层次的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果教师能够恰当地利用各种资源能开展有效的教学,计算机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教学整合这一有效途径,能够大力挖掘信息技术的潜力,使先进的教育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优化教学结构及教学进程,达到帮助学生把握重点,解决难题,提高课堂学习效果的目的。

一、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整合的含义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宗旨是通过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通常是一本书,一支粉笔,一盘磁带,一张挂图。面对贫乏的教育资源,教师在教学中像是被捆住了手脚,一身技艺无从施展,同时这种现状也极大地束缚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学生有所差异,感兴趣的就爱学,不感兴趣的就不爱学,强迫学习的效果差,记忆也不牢固。面对传统教育下枯燥无味的单纯英语语言教学,乱七八糟的英语单词和越记越乱的英语语法,太多的学生提不起爱好,造成英语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后果。在教改之后,英语教师尝试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来进行辅助英语教学,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计算机信息技术就是利用计算机交互地综合处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及视频等多种信息,并使这些信息建立逻辑关系的技术。在组织日常的英语教学活动中,英语教师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进行整合,达到生动,灵活,直观的传授英语语言知识的目的。从而激发学生们的英语学习热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小学这个特殊群体里,小学生刚刚开始接触英语。他们对英语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全在学习初建立。因此,我们小学英语教师担任着很重要的任务。如果小学的基础打的不牢固,那么会影响他们以后的终身学习。所以,在小学英语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将其与英语教学进行整合,是有很重要的意义的。

二、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体现

在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教学整合的实践中,我也大有收获。下面,我就结合我校,我班及我所教的四年级英语(下册)《Module5 Size 》第一课时(Part A)谈谈我的一些认识。(一)“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对学生来说“兴趣”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兴趣是课堂教学的前提,英语教学能否取得成效,关键在于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根据所教的内容,适时地选择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就如我所上的这节课,我就根据所授内容:A部分的句型(并且作为第一课时),内容较多,且有一定难度,也有一些生词,所以我就选择了借助多媒体。我班学生平时接触多媒体不是非常频繁的,因此,在上课前两三分钟,我就把多媒体打开,让他们先感受这节课的不一样,学生们的兴趣立即调动了,上课时也显得与平时的不太一般。

另外,使用课件,我们可以把学生的视觉、听觉同时调动起来,使得英语这一外国语言直观、形象化,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得学生快速进入语境,从而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如在本课中,我所要新授的是关于描述身体部位,对朋友进行简单描述的知识。在热身/复习环节,通过猜谜语和看动物的图片来复习单词 big, small, long, short, tall 等描述性的形容词, 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在呈现新课环节,我先后出示不同的人物面具,让学生猜一猜是哪个人物,然后对面具人物进行描述,如“She has long/short hair.”并辅以动作帮助学生理解含义。另外我还可根据本班同学高、矮、胖、瘦及其它具体情况,教学 long hair、short hair、thin 和 strong 等词组和单词。呈现新词时,配上肢体动作让学生更快地理解单词含义,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积极主动地学习语言。

在趣味操练部分,通过 Let’s find out 游戏,出示几组不同的形容词,学生进行问答来描述出一个人的模样和特征来巩固所学的要点。在操练过程中,我通过集体描述课文人物、提问学生描述、当小模特、小组活动多种形式,活化了操练的形式,避免无味地单一操练,以巩固所学的描述人物外貌特征的表述,用听、说、做、练相结合的方法来使学生掌握本课的生词和句型。

在新授对话中出现的人物时,我就运用了外国人,让学生先观察他们,然后听他们说话,最后来猜他们是哪个国家的人。顿时,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们的兴趣高涨。这样,我就很轻松地教授了对话中的新词,并让学生愉快地掌握了单词。

所以我认为,教师要巧用多媒体,要根据所教内容,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运用多媒体。也许不必要太过于频繁地使用,也不必要每一环节呈现的内容都通过多媒体来出现。那样,反而让学生觉得那是基本的教学手段,从而让学生形成一种依赖。毕竟并不是每一所学校的条件都能允许我们每一节课都使用多媒体的。

(二)“善用”多媒体,激活学生的思维

现代信息技术在各科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突破了以往课堂教学空间与时间的局限,具有信息储存量大、变换速度快、反应灵敏、视听效果好等特点,能使声音和形象、视觉和听觉、语言和情景有效结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例如:在呈现过自我介绍:I am…I’m from …I’m …I speak…的句型之后,我先让学生自我操练,介绍自己。之后,我通过大屏幕,呈现一个中外朋友聚会的场景,让学生帮助来介绍他们当中的外国人。这样,就使得句型的操练变得灵活、生动而有趣,也让学生面对生活真实的场景,应用所学的用语。英语并不是我们的母语,孩子们在学习时会遇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农村的孩子学习的困难就更大些,因此语言环境对于学习英语是很重要的。本课中,我呈现了这一真实的场景,引生入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活跃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而不是局限于英语课堂中运用所学的英语交际用语。同时也使得句型操练不再呆板,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再如:学完本部分对话之后,我呈现了一个passage,要求学生填词。这样的练习,提取了对话中的重点信息,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总结的能力。同时,再次呈现本课的重点句型,加强巩固记忆,也避免了操练的单

一、枯燥无味。(三)“妙用”多媒体,拓展学生的视野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主要是通过书本、图片、录音等有限的手段向学生传输信息,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就改变了这一传统而单一的教学,将巨大的网络的资源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这样,不仅让教学内容得到拓展,而且能挖掘出许多教学内容以外的更多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外国文化,让他们感觉到不出门却能在全英语氛围下的学习环境,体会到中西方国家的语言情景和文化差异。适时地,恰时地运用多媒体,拓展学生的思维。如:在介绍到Xiaoyong来自于中国时,我通过几张特色的图片,带领学生快速地旅游了中国,让学生欣赏到祖国的美丽,从而更加热爱咱们的祖国。

再如,在本课结束时,我就播放了一段中外国民交流的场景,让学生初步感受不同国家,及不同的语言。同时,又向学生拓展:Although we are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we are friends.对他们进行教育。这样,增加了我课堂的容量,同时也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三、信息技术的运用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对教师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教学观念要正确。教师对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要能够正确对待,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重要的是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重在信息的获得、筛选与运用,课程整合是要在已有课程的学习活动中有机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但整合不等于混合,它强调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要能清楚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学科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它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事,使信息技术成为一种终生受用的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工具。新生的事物固然有它的优点,但是在不断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趋势下,不能淡化传统教学的重要作用,要能够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运用多媒体教学是为了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而不是取代。要能够把信息技术辅助英语教学的应用经常化、习惯化,不只是偶尔在优质课评比或公开课中使用,更不能因为效果好就多多宜善。(二)综合素质要提高。

利用多媒体进行英语教学需要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教师,要求教师既要有较高水平的英语能力,又要有懂得现代信息技术与一定计算机基础知识,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结合多媒体和现行的特点,设计出具有多媒体特色,有助于学生参与、思考、探索的多媒体课件。(三)应用方法要得当。

计算机最具魅力,集图、文、音、像、画、照片等功能于一体,其信息量大、传递快,起着优化课堂的作用。但如果运用不当,反而会起负作用。教师应能够把握好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时机,具有与传统教学在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能最佳结合的能力。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能做到信息适度,内容有代表性,为学生提供的学习资源适用。因此,教师要能够以英语课程目标为最根本出发点,以改善学习者学习英语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为目的,把信息技术的应用“毫无痕迹”地融合在课程实施中,最终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将传统的接受式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能够围绕课程目标和改善学习这个中心来实施现代化教育手段。

四、运用信息技术的创新有效完成教学任务

《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任务”简言之就是“做事”,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根据教学内容,我给学生设置了不同的“任务”,让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等方式去完成“任务”。

学生有着主体的意识,独立的思维,他们的想象丰富,有着不可估量的创造力,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合作完成任务,能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创新精神以及增强合作完成任务的信心。

创设有童趣的任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欲望。在教学colours一节中,我用电脑设计了一系列学生熟知的黑白画:白雪公主童话故事、米老鼠和唐老鸭、新年化妆舞会、庆祝圣诞节、四季图等,学生互相讨论并点击各种色块给图中人物的服饰、器官、周围的建筑、景物等上色。Colour it white./ yellow / blue / red / black …… Colour the bells yellow.Colour the trees green.Put on a purple hat.Paint the hall orange and white.……

学生纷纷发挥想象去设计,尽可能把图画描绘得五彩缤纷、赏心悦目。用电脑给图画上色并能随时调整所需的颜色,他们在操作过程中不断地重复所学的颜色单词,练说一定量的句型。设计颜色是一个准真实的任务,配上小组合作的方式,在完成任务中大量地复现单词和句型,如同置身真实情境来说英语,很好地把学习与日常生活应用结合起来。利用电脑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享受成功时欣赏别人的习作。我通过网络播放迪斯尼乐园、世界各国庆祝节日及部分著名童话故事(如丑小鸭、小红帽等)的片断,大家都喜滋滋,乐融融的欣赏,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设计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给他们在实施中带来交流上的成就感。

五、借助网络平台自主探究学习

教学要为探究创造条件和机会,教师应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自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去解决问题,学生在认知得到提高的基础上,学会上网搜索、查找资料,对信息整理加工,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学习和解决问题。

我让学生进行拓展学习,四人一组合作设计英文画报。教他们用搜索引擎中文Google或Baidu搜索关键词,学生上网搜索所需要的卡通图画、装饰纹样、英语诗歌、英语短文、英语小幽默、英语锦句名言、英语小知识、名人简介等。他们把网上找到的资料进行加工整理,筛选所需要的图案或文本,制成了一张张生趣盎然的英文画报,并给各自的画报命名《英语哈哈报》、《快乐ABC》、《小小英语报》、《My Paper》……,还相互发e-mail传递自己小组的创作成果,互相欣赏,提出意见和建议。学生在创造画报过程中,上网主动获取所需知识,根据主题共同探讨所需内容、材料和相应的图案,提出如排版设计、颜色搭配、题材筛选等问题,共同探讨如何处理各个问题,努力尝试把画报制作得美观、大方、内容充实、有特色。充分体现他们自主探究、主动体验的精神。

学生通过网络对信息查询、收集、筛选、抽取、重组、表达与交流,培养了他们思维的批判性、灵活性和深刻性,使之有利于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和问题的解决。

六、运用网络技术反馈教学评价

评价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可以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的评价体系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的评价方式是以教师为主的单一评价,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计算机网络反馈教学评价,学生对自己所做的练习先做评价并按需要做适当的修改,再互相浏览他人的习作,对别人的练习进行评价,把结果反馈给同学。如我让学生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I can walk.Birds can fly.Fish can __________.2、I often _____ my hands after go to W.C.3、Sunday is the _____ day in a week.I don’t go to school ________Sunday.4、I go to school _____ bike every morning.5、What time do you get up ? I usually get up ______ seven in the morning.这类题目能训练学生灵活运用单词、巩固部分句型的固定用法,还使学生在做题时遵循了日常的生活规律和常识。还有如连词成句、句型转换、给句子找错误等类型的练习和评价中,能教会学生怎样客观评价他人,既能学会承认他人的优点,并能从中学会容忍他人的缺点,进而使自己能虚心学习。每个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都不一样,通过互评,加深对词汇句型的灵活运用,还能学习其中的语法点。教师通过网络及时浏览学生的习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或存在的问题,结合实例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评讲,帮助学生接纳和认同评价结果,促进其不断改进,获得发展。

总之,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它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发展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计算机信息技术不能游离于课程之外,同时它不应仅限于整合在某一课程之中。我们需要熟悉它的非凡潜质,进行课程改革。而在这一改革演进的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整合的程度越来越深,在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不断地充实计算机信息技术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理念,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以迎接信息技术与全方位教育体系相整合这一巨大挑战。我们要主动应对,跟上时代的步伐,把对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的研究和实践推向更高的水平。

篇2:《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与信息化的结合》

河南省渑池县天池镇笃忠小学 杨富民 邮政编码:472421 联系电话:*** 邮箱:***@163.com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可以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直观化。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阐述了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探讨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相结合的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多媒体;结合随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可以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直观化。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结合,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本文就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结合作初步探讨。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为教师的课前备课提供参考。备课是教师在上课前的教学准备。我们在备每一节课的教材时,必须确定教学目标,知道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采用什么教学方法,这时我们就需要去广泛阅读有关的资料,包括教学参考书、报刊杂志、浏览网上信息。由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资源共享和信息搜集处理功能,使教师在备课时,除了借助教材和教参外,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撷取更多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开阔教师的眼界,拓展教师上课的思路,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结合自身教学的实际情况,通过自己对信息的整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设计的质量和艺术。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课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特点,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于一体,它在处理图文、动画、视音频等方面的良好作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要,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的展示知识间的联系,引起兴趣,利于很好的理解知识。例如在教学《加法的意义》时,用动画的形式展示。原来有5只鸡,又来了9只鸡。学生在观察后,用自己的话说表示的意义,引出“合并”。多媒体展示了知识的发生过程。而且形象生动,学生能很好的理解。

(3)增大课堂信息容量。决定课堂容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的接受能力,多媒体手段给学生的多重感官刺激和直观教学,加快了学生理解进程,从而缩短了学生对同样内容的接受时间,为增大课堂容量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另一方面,课堂容量一定程度上也受到粉笔板书、手动作图的速度的影响,利用多媒体技术存储功能可以根据需要把一些图形、题目、题目的分析或解答过程等在课堂上适时地在学生面前再现出来,还可以利用计算机高速处理信息的特点,在课堂上快速、准确地进行作图,为课堂增加知识容量。(4)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具有极丰富的表现力,能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学内容实现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整与散、虚与实之间的互相转换,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扩大了学生认知的时空,缩短了学生的认识过程。多媒体信息技术还能够将教学重点和难点一一呈现出来,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提供丰富感知、呈现思维过程,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让学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极大地支持了学生对逻辑推理、问题解答和数学观念的寻求与研究,学生学习知识就会化难为易。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相结合的措施

依据教学标准,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将实际问题抽象化,与学生价值观等得到进步和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1)形式灵活,让学生亲临其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应注意形式要灵活,效率要高,在教学中使用哪些信息技术,到底是用传统的小黑板,还是网络化教室,在什么环节上使用,都应该由我们的教学目标来决定,而不是赶时髦,搞“花架子”。利用信息技术与数学进行整合教学,可以给学生呈现出一个真实的或虚拟现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其中体验,学会在信息学习环境中学数学,在生活中学数学。如教学二年级“千克、克的认识”,运用模拟教学课件,创设一个“虚拟公园”的情境。“公园”里动物们正在比体重。这让学生非常激动,刺激了他们强烈的参与欲,迫不急待地想在网络中做“裁判”。根据电脑显示,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点击到合适的秤上去称,再说一说谁重谁轻。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主动参与互动,也得以充分展示,每个学生自然地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通过信息技术紧密地整合在一起,生活经验走进了教材内容,既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积累经验,弥补教材的不足。课本中有些要求实践的教学内容,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不可能让学生亲临其境,从而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与数学进行整合教学,可以弥补教材的不足。如“元、角、分的认识”和“千克、克的认识”,是小学数学教材中二年级学生比较难掌握的学习内容。在教学中,运用模拟教学课件,创设一个“虚拟现实”超市情境。“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分为学习用品区、生活用品区、儿童玩具区、食品区等。在购物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看商品上的标价,还学会了拿钱找钱,也学会了合理花钱,懂得了节约用钱。这一情景创设让学生身临其境,近距离接触生活实际,感受数学知识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体验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并满足了学生喜欢参加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不仅学会了用脑去想,而且学会了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去表达,用手去操作,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3)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由于基础和条件的不同,学生学习和操作电脑的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一部分来自家庭条件较好并拥有电脑的学生,或曾经学过电脑知识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而没有条件接触电脑的学生,则连开关机都不会。即使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在知识结构及掌握程度上,也存在差异。这些差异给课堂教学整合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教学设计若缺乏周密地考虑,就会使有基础的学生“吃不饱”,从而失去上课的兴趣;或是让没基础的学生“吃不下”从此失去信心。面对学生的差异,教师必须强化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地尊重每一位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励和帮助他们主动地学习,充分发掘他们的潜能,使每一位学生的能力都得到扩展与提高。在上新内容前,必须先作调查,记录下学生对学习内容掌握的程度及要求,根据不同学生情况给其制定不同的学习安排。不同学生的需要能在一节课内得到较大程度的满足,教学做到了因人而异,有的放矢。

(4)直观教学,启迪学生思维。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多种感官同步进行的直观效果,能够将教学内容一一呈现出来,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提供丰富感知、呈现思维过程,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让学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内容,极大地支持了学生对逻辑推理、问题解答和数学观念的寻求与研究。尤其是引导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动态演示,形象揭示知识的生成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借助于观察和比较,启发思维,逐步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更深刻地把握知识的本质。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点、线的闪烁,依次闪动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来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紧接着把长方体的实物图像去掉,抽象出平面图,完成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再通过面、棱的移动,拼合等一系列的演示,同时配有声音,利用色彩动态来比较,得出长方体“相对面的面积相等,相对棱的长度相等”这一结论,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了这一知识。

总之,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广泛运用,是教育改革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篇3:《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与信息化的结合》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有效结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 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 从而营造一种信息化的教学环境, 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 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 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也是在一定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 利用计算机以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认知工具, 丰富教学环境, 并将它们全面地运用到教学学科的教学过程中, 使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环节相互融合, 并在整体上产生效应, 从而促进传统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根本改变,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结合

(一) 在教学中,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 为生活、工作都带来了很多变化, 当然, 也为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所以, 教学工作者必须要学会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的优越性, 这是现代教育者必须要具备的。网络资源的全面性以及更新速度快, 让教师能够充分地去利用这个网络资源, 然后根据课程作出具体的组织加工, 设计出适合于课堂的最佳课件, 充分为教学服务。

多媒体网络具有很多优势, 比如, 信息量大、传输迅速等, 我们可以利用它搜集有效信息, 扩展知识, 从而提高自己, 开阔视野。这些优势, 可以充分地扩展学生的阅读量。比如, 作家的身份经历以及作品的背景以及其他相关材料等, 都可以积极地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 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提升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二) 信息技术对阅读渠道的拓展, 加深交流合作

信息技术可以改变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合作, 促进教师与学生, 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生活的交流, 使交流更便捷。所以网络环境不仅可以实现共享与互补, 还能达到多元化、多维度的交流。学生在课程的学习中遇到疑惑, 可以充分通过网络的形式去解惑, 同时在网络的形式下, 进行自由的合作与探讨, 并与教师进行互动。教育工作者也可以利用网络对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进行了解与跟踪, 引导他们更好地去与社会交流, 更有效地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信息技术与阅读的结合, 使得教师由单一的传统权威者变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和合作者, 这能充分地提升学生的能力。

(三) 信息技术与阅读整合, 促进学生的创新发展

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的整合, 使学生可以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学习课程内容, 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 将抽象与具体思维结合, 多方面多渠道地去充实学生的阅读感受, 有助于推进学生的创新发展。信息技术不仅实现了课内外的沟通, 还增加了学生的试听感受, 让学生自然地产生相关联想, 有效帮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加深知识的广度与深度。

(四) 信息技术创造学生有兴趣的内容

利用信息技术, 创造一个轻松有趣的情景进行教学, 为学生提供一个和谐欢快的学习氛围,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信息技术能够提供多种声像、图文等, 启发、引导、鼓励学生更深入地去了解以及理解课程的内容, 让学生更积极地去学习, 把学习变成一个有趣的过程。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结合, 从多方面增进了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为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

总的说来,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是信息时代比较重要的课程学习方式, 同时, 这也将会是以后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小学语文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 并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结合是一个新兴的事物, 现如今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探究, 只要教师都能发挥自己的能力, 相信一定能够在整合中取得好的成绩。

篇4:《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与信息化的结合》

一、激活兴趣,打开情感窗口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因此优化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尤为重要。信息技术的运用打破了传统模式的束缚,构建情景教学模式,以宽广的通道,丰富的形式引发学生观察兴趣,激发情感体验,促进学生思维和想象力的发挥。

二、倡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培养与养成,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孔于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创设情境的最佳途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教学创造了优异条件。现代信息技术以播音员朗读范文的动人声音,不但为学生创设一个多姿多彩的阅读世界,更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处于愉快的教学情境之中,产生积极的情绪与愉悦的心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多媒体的介入让文字立体化,变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一段段动人的故事,一首首美妙的音乐,真正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如学生对革命时期恶劣的生活环境了解太少,在讲《金色的鱼钩》前播放了一段红军战士顶风冒雪过雪山的场景,以及《长征》视频,配以文字,说明条件的艰苦,红军战士面临的种种困难,唤起学生的同情心,敬佩情,那么学生就能理解班长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对课文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深度。

三、使用信息技术,充实课文内容

课文内容是有限的,学生的认识水平、地域差异、生活经历更给理解课文造成一定的局限,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可弥补课文空白,丰富课文内涵。如在《黄山奇石》中展示形态各异的古松图片,云海奇石的瑰丽景色,更多的了解黄山风光,丰富知识,开拓视野。再如在《富饶的西沙群岛》中展示丰富的海底资源,把学生带入神秘的海底世界,认识千姿百态的海洋生物等。

四、引入信息,缩进与课文之间的距离

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画、声音等各种教学信息交融在一起,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激发想象,使学生思维高度活跃,从而引发学生创新的火花。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浅,常常感到课文陌生,难以想象其中蕴涵的无穷魅力,为了避免学生“文字”与“实际”脱节,往往要借助信息技术,把课文动态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创建典型场面,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把陌生遥远的事物推到学生面前,激发情感的同时使学生对教材语言的感染也敏感起来。如教学《海底世界》中,设计让学生担当潜水员的角色,观察水面,随时报告海底所见所闻,这一创造性教学环节,令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获得真切感,积极投身于教学环境之中,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五、利用信息工具,积极收集资料获取知识信息

教师布置收集内容,有明确的要求范围,利用收集的材料为学习服务。例如在学习《你,浪花的一滴水》时,课前教师布置收集资料,内容如下:搜集关于雷锋的生平、事迹等资料,把学生引入雷锋生活的情境。请同学们上网查询。课上随着课文内容的理解穿插汇报,资料与课文内容揉在一起,文字更为立体化,内容得到拓展延伸。

六、主动探究,操作解决疑点

教师不应把计算机作为控制学生的“现代武器”,应给学生留有一定空间,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创设合适自己学习的问题情境,发现疑点,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积极化解难题。如在学习《葡萄沟》第四自然段时,我这样处理:第一步、把课前收集的资料指导分类整理,与葡萄干的制作工艺文件另存。第二步、自学课文,找出不理解的地方,标记为问题,按顺序进行整理,提交交流中心。第三步、点击交流中心问题库,选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分析处理,也可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查阅有关内容。第四步、借助多媒体选用三维动画模拟制做过程,理解为什么留小孔、搭木架、怎样利用热空气等问题,最后汇报交流。虚拟制作过程,改变了生活环境对学生造成的葡萄干制作的片面认识,探究解决的过程,发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为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七、合作学习,实现资源共享

合作学习是信息时代人们学习的三大特征之一,也是新时代人才的重要素质。构建“交互性”学习方式,学会交往与沟通是现代社会的要求,也是信息时代必备的学习能力。 “主动探究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充分显示了信息交流的多向性、丰富性和快捷性。它可以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立体式的多向交流的机会。形成了“教师的学习指导-学生的个体学习-学生的群体合作学习”,三要素的优化动态组合。通过小组内互相之间的讨论、学习,对不同观点可以比较、分析、综合,从而加深学生对学生合作精神的养成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培养也大有好处。

篇5:《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与信息化的结合》

【摘要】

信息技术信息量大,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对语文教学资源的再利用起到了积极作用;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多媒体;课堂效率;教学质量 前言

2015年人大会议上提出“互联网+”这一概念,我国也逐渐开始进入到互联网+时代。在这一时代之中,社会各领域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教育领域也是如此,不仅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更加多样化,而且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更加突出,整体教育正朝向素质化以及科技化方向进行改进,我国教育领域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教育改革。尤其是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明显。现代媒体已经不再是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教师运用现代媒体的目的现在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协作学习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正文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实践将信息技术适当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之中,以构置特定的教学情境,渲染教学氛围,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更重要的是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改善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信息技术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一)信息技术信息量大,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教学方法,知识传授的速度慢、范围窄,限制了信息量的扩充。而现代教育技术具有速度快、知识信息量多而不乱的特点,有利于满足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现代教育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网络优势,能收集更多的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源,增大教学的信息量。师生双方利用计算机在教学活动中交流、讨论,实现资源的共享。在听、读、说、看、操作活动中,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大大提高。

1、激发了学生主动探讨的学习兴趣

通过多媒体网络课件把过去、传统、静态的书本教材转变为由声音、文本、图像、视频等构成的动态教材,丰富和扩展了书本知识,为学生创设了生动丰富的情景。

2、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综合性的积极稳定的创造性的心理品质,是人的创造力不断增长与发展的根本动力与灵魂,它是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传统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有限的,而利用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教学,对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是生动的、积极的。正如上面所提到的课件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情感投入,让学生真正融入到音乐、文字、图像中去,深入其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继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3、让语文课成为“真实”的语文课。

在现代教育理念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课堂并非孤立于真实的世界之外的学习空间,要求把课堂融入真实的生活之中。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用语言表达和交流是人类的基本生活需要。而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却常常进行架空的技巧训练,学生缺少表达和交流的欲望。在网络教学环境下,学生必须通过文字录入来表达、交流自己的思想,在语言运用中去学习语文,这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最重要的意义。

(二)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一些课文内容晦涩难懂、抽象枯燥,在传统教学方法中配以模型挂图和死板的教学道具,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讲解说明,也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可以达到将抽象概念具体化的良好效果。如在教学人教版识字一这课是,通过学习十二个词语感受春天季节的美丽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由于识字课枯燥乏味我就预先设计制作了能体现词义的课件,并选取了一段钢琴曲作背景音乐。课堂上,我先以一张配有诗文的电子幻灯片呈现教学内容,在悠扬的音乐声中,有感情地诵读全文,一下子激起了孩子学习的热情,课堂气氛轻松活跃。随着课件中朵朵鲜花的盛开,树木吐出新芽,鸟儿欢快的歌唱学生眼神中流露出对课文学习的兴奋和向往之情。

(三)紧跟科学发展步伐,促进教学内容快速更新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掌握最新知识,紧跟前沿科技成为现代教育必须考虑的问题。与时代发展相脱节的学生将得不到社会的肯定;没有现代教育理念、不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语文教师也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组织教学,有利于学生知识视野的拓宽,使知识的传播具前沿性和全面性。当今时代,新知识、新概念层出不穷,教师如果仍将教科书或是教参作为教学的法宝,显然无法适应变化发展着的形势。语文学科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如果教师知识面窄、传授知识手段单一落后,教学就会显沉闷,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会很好得。

(四)对语文教学资源的再利用起到了积极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数字化教学材料,具有可以长久保存、可以通过网络技术或其他通讯手段广泛传播的特点,便于学生自学和教师交流。信息知识的传递手段对语言和文化教育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传统教学中,许多优秀的有经验的教师耗费心血编写的语文教案,由于保存不便,且缺乏交流,随着岁月的流失而散失,从某种意义上讲,造成了知识和经验的浪费;而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教师的智慧和经验都将以电子技术的方式记录,后来的教师在使用前人的课件时,可以从他们深邃的思想、独特的教法中汲取经验,也可以根据语文新课程的发展和授课对象的要求进行创新。

二、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在拼音教学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中对第一学段关于汉语拼音的要求是:“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说明了汉语拼音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学生学习汉字的基本工具。但是,我们很多教师都有同感:一年级的小学生在学习拼音字母时分辨“b、d、p”与“f、t”是难点。教学中要突破这些难点,我除了利用教材文本生动形象的插图,还把它制作成动画课件播放演示并配合儿歌进行教学,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突破难点。在拼读音节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较好地掌握“两拼法”“三拼法”,如“bāng”,我制作了一幅动态课件:声母“b”和韵母“āng”分别从左右两边向中间移动靠拢,“bāng”音节并同时配上发音。再如“jiàn”,则分为“j”“i”“àn”以不同时长的跳动组合在一起同时配音,实现“声短介快韵母响”的效果。

2、在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识字是语文学习的基本目标之一,它要求学生不但掌握字的读音,认清字形,还要理解字义,会应用。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电脑课件,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识字

(二)第四课《日月明》的识字教学。我设计了本课教学电脑课件显示:在蓝天上一轮红日放射光芒,弯弯的月儿还没落下去。在它们旁边分别有象形字“”“”及正楷字“日”“月”,然后“日”“月”相向移动,产生日月同辉的效果,组成“明”字。同时配上拼音míng并读出来。通过这过程,形象生动地让学生学会了“明”字的音、形、义。

3、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①在古诗教学中的应用

古诗语言准确、精练、优美,内容丰富,想象奇特,感情充沛,常给人留有广阔的想象与思维空间。小学生理解古诗内容,体会其意境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难度较大。利用多媒体技术可化抽象为具体,引导学生想象,突破难点。

②在课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阅读课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现行的教材明显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从广泛的阅读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更好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此,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至关重要。教师在课堂上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功能,可以扩大教学范围,提高教学效率。

4、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作文是用书面语言来表达思想。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作文可分为写“实”和写“虚”两类,让学生写观察性作文即属于写实作文。

小学生观察时选择性、注意力集中程度、细致程度、逻辑性等方面发展尚未成熟,因此常出现观察粗浅、条理缭乱、主次不分,甚至观后遗忘等现象。而有些观察也往往要受到时、空条件的限制,影响了作文的质量。多媒体教学就可以解决这些困难。例如,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作文训练题:写一种水果或者蔬菜。常见教师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一种并取得实物进行观察,这种方法利用实物观察当然好,对于跟前实物的形状、颜色等方面能观察得具体细致。但如果要反映该种水果或者蔬菜的生长过程,就会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了。这时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系统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图像资料、文字介绍、音像素材等信息材料,帮助学生观察、了解写作对象的生长发育过程及其特点。这样有利于完整、具体地介绍事物形成作文,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再如,看图作文的指导。我们可以把静止的图画通过电脑课件形成音像动画。

例如,我校陈秀敏老师执教《我是童话小作家》作文指导课,在课前预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雨靴和麻雀”展开想象环节,我建议并帮助她把静止的画面通过课件制作变成动态效果:先出现背景———一块空地,接着出现一只雨靴,在由远而近的扑翅膀声中一只麻雀落在雨靴旁,此时一只麻雀的叫声响起,随后接二连三“飞”来更多的麻雀(各种姿态),有的落在雨靴的周围,有的“跳”到了雨靴上,麻雀叽叽喳喳的声音响起,像是在七嘴八舌地谈论起来了。这样使画面更加形象生动,更能启发学生的想象,使作文内容更加具体,描写更加细致,想象内容更加合理,由此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想象能力。

此外,多媒体设备中的实物摄像投影仪器更为作文评讲课提供了即时展示师生阅读修改习作的平台。课堂上,教师选择典型作文范例(优中差不同等级至少各一例)当堂评析,圈、点、画、改、作批注及时进行,让全体学生共同感受作文修改评析过程,这样的作文讲评课更能培养学生自能修改作文的能力,同时也潜移默化地使学生的习作语言逐渐走向规范,提高习作水平。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在高速发展,它将被更广泛地应用于教育领域,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规律和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紧密结合形成较高的教育技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做出有益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6:小学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经验结合

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坝墙子学校 邱家聪

时间如梭,当教师已经三年了。在学校,我主要承担小学五年级数学课教学和信息技术课以及学校的信息员任务。这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是一个新的开始,面对不同的群体,性格迥异的学生,我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思路和教育手段,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我思绪万千、感慨多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也进入了多媒体时代,把视听技术更加完美地结合到了一起,对现代学科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现代教育技术以多媒体的应用为主要特征,使课堂的教学更具有有效性,更加巩固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然而,其在不同的学科领域有不同的表现。在数学领域,把数学知识以多媒体的方式快速地传播,使得数学知识更有趣、更容易掌握,因而能更快更广地普及。因此,在我的教学中总结了五点教学内容:

一、注意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引导学生饶有兴趣的参与到数学课的学习中来尤为重要。我利用生动形象的图片,在电脑中播放出来。和自己创作的教学模具,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我们学校的电子设备齐全,在课堂时播放出来。记得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方程,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到用字母表示来引出方程。对应用题中列方程式感到吃力,这时我使用电子课件制作出生动的幻灯片,初次设计一个天平,让学生观察。学生对我播放的内容感到一种新颖,下面有的学生还问:老师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方程,你怎么开始播放天平了,这时我对学生说,方程有一种特性,以等号为平衡点,等号的两边分别是天平的两个托盘,要使两边的托盘相等,就得使等号两边的关系式是相等的。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实物更加接近学生的兴趣,来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二、注重课前教材的认真研读,做到了解全面、分析透彻

每个学周前我都对下一周将要学习的内容做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注意结合我所教的同学的年龄特点和学习习惯制订了详细的教学工作计划。做到上好每一节课,搞清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和平行班的老师就教学难点问题做详细的分析,做到充分驾驭课堂。留意从教学辅导材料中取经,吸取好的教育教学方法为我所用,注意写好每一节课的教学反思。力求一节课比另一节课精彩,力求将我所知所想的教学理念渗透到我的课堂中来,让我的学生能在寓教寓乐中轻松学数学。

三、培养师生情感,使其亲师信道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要使学生亲师信道,必须改变过去“一言堂”的课堂环境,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使学生不再受束缚,使教学向民主化、人性化方面发展,允许学生有想法,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敢于说出困难之处,教师从而使教学的指导更有针对性,更能切实地对本课教学的重难点与予以关注,进行有效的教学。在这方面,我课外充分的运用了我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生在QQ上成为好友,多与学生交流,让学生感到老师不在是传统意义上的“严师”,而是,生活中的“好朋友”。在课堂上,我对尽量学生多微笑,多鼓励,少讽刺、挖苦。要把问题交还给学生,激励学生在互动中解决问题。力求的从生活入手,从学生兴趣出发,课堂气氛和谐轻松融洽。

四、注重个别辅导,及时转化学困生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坚持以表扬鼓励为主的正面教育,对于学困生做到多关心、不歧视、不放弃。让他们感觉到来自老师以及班级体的关爱。认真研究造成其学习的困难的根本原因,坚持对症下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个别辅导,开展学生间、小组间的互助互学活动,逐步让一部分学困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力的增强逐渐进步。在教学中,坚持对每一名学生我都做到要用同等的眼光来看待他们,因为这个班级上学期我带了半年的班,我了解到了一些学生的家庭状况,对此,我坚持对待他们要比平常的孩子还要更多的关心

五、注重反馈,加强课后的练习与巩固

所学知识要想牢固掌握,光靠一节课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课后的联系与巩固才能检验出来。我在练习巩固时注个别辅导,寻找特定群体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开展练习。布置的作业不求多、杂,而力求精、细,要求学生能按质按量的完成,对于没有很好掌握的同学及时辅导,找出不足与疏漏,及时补救。注意布置分层作业,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难易不同的作业。例如:在上学期主要学习的内容几乎都是计算题为主要的,像,小数的乘法,与除法。在计算方面,有的学生计算水平很高,而有的学生相对薄弱点,还有的学生跟不上节奏,这种情况下,我利用多媒体教学,制作出精美的幻灯片,并且在易难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特别用以特俗的特效加以提醒,让学生在兴趣中体会到难点以及容易出错的地方。让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可以了然醒目。

篇7:《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与信息化的结合》

日照市五莲县实验小学 孙启华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遵从这一基本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生活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要让数学课堂焕发生机,教学中就必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从活动中交流数学思维,从活动中获得数学知识,从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这样看来,现代社会需要从小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教师要树立发展观,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大智慧的发展,让课堂焕发真正的生命活力,蕴涵着人文交融的和谐氛围。同时研究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积极开展数学实践活动。下面我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以学生的活动为基础,谈谈数学教学与实践活动的有效结合。

一、让活动成为学生思维起飞的乐园。

“实践与综合应用”是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四大领域之一。《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综合实践应用”将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尽管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涉及自然、美术、思品与生活等内容,但它首先是姓“数”,其落脚点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不是主要为了让学生掌握其他学科和其他领域的知识。同时“数学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应用于现实”,是新课标提出最基本的原则。基于这个原则,小学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教学与现实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自己周围的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从而了解数学价值,培养数学意识,体验生活,认识社会。活动应以数学知识为基点,生活为载体。

学生对知识和能力的获得都是通过自己在实践活动中内化实现的。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内化,学生必须有一个主动参与、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增大学生的自由度,倡导陶行知先生对儿童实行的五大解放,让教师建立一种以实践活动促进发展的新型教学观。

(一)数学实践活动是一次次再创造的学习过程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数学学科内的综合实践活动,其活动过程是“观察生活做数学”的过程。数学实践活动教学研究中我进一步认识到,数学实践活动的“体验数学”的过程不只学习新知的过程,而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即“活动、体验、建构”是一次次再创造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活动、自由表达、体验过程、主动建构。所以这样的数学实践活动过程应由三部分组成,首先教师创设一定的现实生活情境,学生根据数学现实找出所要研究的对象,其次是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合作交流,最后对活动进行评价小结,进行反思。所以数学实践活动的“看数学做数学”过程是让学生体验数学、应用数学、进行数学反思的过程。

数学实践活动不仅不能脱离学生所学教材的实践活动,更要通过数学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数学实践活动与平时的数学教学进行整合,服务于学生所学习的内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又不同于一般的数学活动教学,它是以解决问题为重点,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精神。

例如: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我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考虑,结合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在数学课堂上设计“小鬼当家”的数学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能正确地读出商品的标价,知道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实际表示的钱数,轻松愉快地购自己喜欢的物品。当学生热情高涨的时候,我趁热打铁,让学生自己结合教材进行探究和讨论:“这些数有什么特征?”“这些数又叫什么数?”“你会读、写小数吗?”等问题。这时学习小数已经成为学生的自身需要,他们主动参与、主动探索,逐步建立数学知识。课后,又能把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之中,达到学以致用。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设计数学问题,造成学生的认识冲突,产生不足之感和探求之心,从而使学生积极地思考,主动地参与到“矛盾冲突——探究发现——解决问题——获得愉悦”的学习过程中去。这样,教师在活动中架起了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个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联系的桥梁,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获得具体分析的感受,激起相应的学习情绪,自始至终地主动探索,实现了数学的再创造。学生在活动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体会到数学的有用之处,享受到数学的内存之乐。课堂也因此焕发出了学生的生命活力。

(二)精诚合作,人文交融,感染学习过程,焕发主体活力。

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上一个诸葛亮”,合作、研究、交流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不是一种顺从,而是一种相互认同,相互接纳,学生共同学习、生活的学习过程。数学实践活动的主要学习方式是研究性学习,因此它必须是一种全新的、开放式的活动。必须让学生在游戏中、在实践操作中、在交流研讨中、在合作互动中、在情感体验中去应用数学,从而获得认识社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与策略。

探究活动离不开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既有明确的分工,防止出现互相推诿、被动参与或惟我独尊的情况,又要注意小组成员之间的通力合作,因此要做好准备工作,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让学生知道应该怎样做,然后老师要就所研究的课题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防止出现小组内的单干户。

注重发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活动的灵魂,是学生主体的第一次体现,也是革新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一环。问题由学生始,才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有一双数学的眼睛,一颗数学的大脑;才能使学生摆脱过去依赖思想和模仿、记忆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真正“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选择问题,自己制定解决方案,给学生较大的自由选择权。教师必须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在全面深入研究学生和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课堂学习的实际状况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环节,设计动态化的教学过程,鼓励学生通过感官、数学计算、科学知识、人际协商解决活动中的冲突,通过实践活动感受生动的现实生活,帮助学生构建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合作交流,展示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离不开合作交流,在师生、生生,小组与小组,小组与大组等的交流中,学生对知识或活动内容的理解更丰富,更全面。所以在合作交流中要让学生想说、敢说、乐说,畅所欲言。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在撞击、知识在整合,在相互启发的过程中思维会实现质的飞跃。如让学生设计“郊游乘车”方案时,我们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互动。给予学生更大的自由活动空间,以获得更多的相互交流机会,以利于学生更自然、更大胆、更主动地进行交流合作,互帮互助,产生共生效应,达到共同发展提高。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学会在合作中与人协调和施展自我,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探究活动的效率。另外交流的目的不是评判探究成果的多少与优劣,而是创造一个真诚倾诉和启迪思维碰撞的机会,通过倾听分享他人的活动成果和心得感受。交流与分享的成果内容,不仅包括物化的探究报告、改革建议、图书资料等,还包括实践活动的过程和内心体验。如在探究过程感受最深的是什么?遇到过哪些困难?困难克服后心理感受怎样,等等。在交流时,坚持在某小组发言的基础上,让其他同学对他们的发言内容提问或提出建议,使交流过程成为全班同学共同反思的过程。在活动中教师应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都还给学生,让学生拥有主动权。学生团结合作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在愉快的活动中感知事物,并通过动手操作、实践等来研究讨论,获取亲身体验和直接经验。从而总结交流来掌握知识,饱尝“梨子”的滋味。

(三)多元化的评价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方面。

评价中采用了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综合评定的民主的、开放性的多方协商评定法,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由于是让学生自我评价,其压力较小,学生可以充分地畅谈自己参与活动的体验、经验和教训,自由地交换意见,同时,这种集体和个人的自我评价也可以使学生享受到健康的民主熏陶和教育。

二、活动成为张扬个性,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舞台。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个体的张扬不可能完全相同,由此便产生了不同的特点,这便是个性。活动便是使个性外显的一种方式,有个性才可能有创造。陶行知先生将“创造”看作人生的真谛,他笃信每个人都有创造能力,积极主张开发儿童的创造力。教师应将打开数学创造之门的“钥匙”交给学生,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现自我的课堂,使学生在这样的课堂里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创造。在活动过程中还要注重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创造性,鼓励学生不拘泥于书本,敢于标新立异,提出新思想、新观点、新思路、新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聪明才智去解决实际问题。

(一)鼓励学生多渠道解决问题,张扬学生个性

一个问题往往会有多种解法,不同的人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运用策略也不尽相同。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呵护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萌芽,对于新奇的想法,我们要保护与鼓励;要给学生创造“异想天开”的机会,决不要随便地加以否定。在活动中,学生遇到挫折时,我们要增强他们百折不挠的信心和勇气,使学生敢于提出想法,鼓励他们进行创新的尝试,让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主动地探求知识,多方式、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达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利息”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开放式的探究活动:2007年春节,张大伯把18000元钱存入银行,定期两年,再过一个月就要到期了,但是前几天张大婶突遇车祸住院治疗,急需用这18000元钱,可是银行规定:凡不到期取款一律按活期计息,为这张大伯左右为难,请你替张大伯想想办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出了多种解决办法:方法一:救人如救火,先治伤要紧,损失一点钱就算了;方法二:向亲戚朋友暂借一个月,一个月后归还;方法三:先向银行贷款18000元,时间为一个月,一个月后再取出存款还贷款;方法四:把家里值钱的东西贱卖了先救人,一个月后再取出存款使用……每种方法都体现了一种思维方式,这种历程不正是学生成长的足迹吗?在这种有趣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学生积极自主地学,自己发现知识,教师作为学生探索知识的 “参谋”只是提供创新的机会、和谐的环境,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得到真正落实,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了学生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学生可以在创造的空间里自由翱翔,学习成了一种乐趣。

(二)培养数学情感,激发创造热情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通过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到情感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创造能力的20~30%,当他受到情感激励时,其创造能力可以发挥到80%~90%。情感作为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学生精神生活的主宰,不可忽视。因此,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更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情感和态度的培养。那么,如何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让积极的、健康的情感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我认为只有在生活中学数学,在实践活动中学数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数学的结论是抽象的,但数学课不是抽象的。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尽可能给学生一个可以展示自己的空间,一个想象的空间。在这个广阔的空间里,交流感情,碰撞出创造的火花。例如:教学“认识人民币”,学生学完“1元=10角,1角=10分”后,我引导他们思考还有没有不同的想法。一句话激起了千层浪,激发了学生的数学情感,学生纷纷说:“我知道1元还可以等于2个5角。”“1角等于5个2分。”……有一位学生甚至站起来说:“我发现1元还等于10个10分,就是100分。”这位同学能从“1元=10角,1角=10分”中推导出新的关系式:1元=100分,可见其思维的流畅性、创造性。学生们都能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接着,我不拘泥于教材的限定,设计了“开银行,购物品”的实践活动。当“顾客”拿着1元钱来找“小小工作人员”(全体同学)换零钱时,大家是各显神通,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换钱方法,如:2张5角的;5张2角的; 1张2角、3张1角和1张5角的……有的同学甚至换到以分为单位的,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课堂也因此引发出学生的生命活力。学生掌握了钱与钱的等价交换,但生活中更需要钱与物的等价交换——买卖东西。于是,在活动中,我又腾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活动演练中学习“买东西”。学生在活动中识别商品,看标价对话,拿钱找钱,并初步学会识别假币,懂得要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加深了对人民币的认识,掌握了一定的生活技能。在此基础上布置学生回家帮爸爸妈妈购买物品,达到了意犹未尽的效果。在这里数学课成了活动的课堂,表现自我的课堂,创造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里,他们集思广益,开拓思路,交流感情,引发创新思维的灵感,认识趋于全面、深入、正确、新颖,营造了培养创新人才的“土壤”,正如陶行知先生所号召的:“解放儿童的创造性,以从事创造工作。”

三、活动是综合实践的天地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好的数学教育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突出数学活动的实践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的重要信息途径。”由此可见,新课程是把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摆在了突出的位置。可以这么说,数学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人的实践活动。实践是认识的源泉,也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在数学活动中,突出实践,加强感悟,努力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解决数学问题的途径,从而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果我们教学中忽视了“实践”或实践不到位,那么学生所学知识就不能形成技能,数学教学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例如学习图形面积与体积我提出这样的实践活动,下水道为何通常做成圆柱形而不是长方体形或正方体形?先组织学生到环卫设计部门和施工现场参观考察,并让学生实际测量一个圆柱形涵洞的长度和直径,计算其体积和表面积;再让学生合作讨论展示交流,最后评选最佳设计方案。这样的活动综合了测量、绘图、计算以及如何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比较选择,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能大胆想象,积极思维,主动去了解认识新奇未知的事物,探索不同事物的关系,体验探索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真正体会到知识来源于实践,又用于实践,当学生领悟到实践的价值时,就会自觉地萌发出再创造的动力,这样循环往复进行下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实践能力也会不断发展。

四、活动是数学价值的体现

英国教育学家萨德勒认为:“学校以外的事情,甚至比学校以内的事情更重要。”《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景中学习和理解数学”。因此,适当的开展课外的实践活动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是课本知识的延续和拓展。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走向自然,走向社会,通过查阅资料、搜集数学信息、参观调查、体验生活,增加了许多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这些知识帮助学生提高了判断能力与推理能力,帮助学生提高了综合的数学素养,扩大了学生自由探索的空间,学生的视野开阔了,思考的空间也增大了。在课外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他们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数学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丰富了自己的感性认识,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

例如:《珍惜水球》,让学生观察和调查自己家庭中一个月的用水情况,通过展示交流信息,算出一个班学生所有家庭一个月的用水量及一年的用水量,继而预测全国所有家庭一年的用水量。又通过计算一个滴水的水龙头一天的流失量,一个月乃至一年的流失量,让学生体验人们司空见惯滴哒滴哒的水龙头,一年的流水量可供1名学生饮用10年。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认真地收集与水资源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讨论并得出结论。各小组根据自己得到的不同数据信息形成学习体会和探究成果:学生体会到浪费水的可怕性,节约用水时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学生能够根据收集的数学信息大胆的设想,积极参与,敢于发言。充分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教师在整个活动中的任务是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提高了学生收集和整理数学信息的能力。

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教师肩负着培育下一代的重任,我们有责任从自身努力,让学生拥有参与、选择课堂活动的权力,以及与老师共享管理课堂的权力。让数学实践活动成为“沟通教育理念彼岸和学生发展此岸的具有转化功能的桥梁。” 参考文献:

篇8:《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与信息化的结合》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试行) 》中明确要求:“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 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为此, 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德育渗透于日常的信息技术教学之中,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激发爱国热情

信息技术、信息产品中, 国外的洋品牌充斥着市场, 使不少人产生了崇洋媚外的思想。针对这种情况, 可以将我国古代、现代有关信息技术的发明及重要成就及时融入日常教学中,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中国早在13世纪就有了世界上最早的计算工具——算盘, 闻名世界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推动了整个世界文明的发展;1958年, 我国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诞生, 等等。同时, 也要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 我国的信息技术水平与国外先进的信息技术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 我们的信息技术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主要要靠我们的努力学习, 将来发奋图强, 振兴我国的信息技术产业。让学生正视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的现状, 激发学生刻苦学习, 报效祖国的爱国热情。

二、以实事求是为重点, 培养科学态度

实事求是是一切科学研究的基础, 信息技术也不例外。在教学中, 应该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教育学生,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学习态度。使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是一门很严谨的学科, 来不得半点虚假, 会就是会, 不会就是不会。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研究习惯。摒弃只重视理论学习而忽视动手实践操作, 或只重视动手实践操作而忽视理论学习的片面学习倾向。在学习过程中, 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对出现的问题或困难给予帮助, 培养学生刚毅顽强的学习态度, 并帮助学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指导他们努力学习, 不断尝试, 取得成功。

三、以发展创新为手段, 形成思维方法

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 就是掌握了认识事物的工具。在信息技术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思维方法。

(1) 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各主要因素的实际情况, 选定相应的科学方法进行教学, 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和技能。如:在教学利用Powerpoint制作电子幻灯片时, 可以贴近生活实际, 以堆放书本这一日常现象, 形象地比喻出在Powerpoint中插入或绘制图片时, 后放的图片总会盖住前面放的图片, 形成不同的层。

(2)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信息技术是一门全新的学科, 只有摒弃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而采用自己动手、合作探索的学习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3) 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有些知识比较抽象, 要善于把抽象的知识和问题转变成形象的东西。如:CPU, 可以形象地比喻为:对于计算机来说, CPU就相当于人的心脏一样重要。学生通过类比、分析、思考、概括等思维活动, 逐步形成了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 养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

四、以合作探索为途径, 养成学习习惯

在教学中, 教师要经常和同学进行交流、讨论, 从小培养学生合作探索、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他们相互友爱、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设计一些合作学习的内容和项目, 让学生自主学习, 完成既定的任务。在遇到困难时, 可以与本组其他成员讨论交流, 共同进步, 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要鼓励部分由于基础差, 而不敢独立操作, 总想等教师和同学帮助的后进生, 使他们能大胆尝试, 充分肯定他们的进步, 帮助树立自信心, 逐步养成自尊、自爱、自强不息的精神。

另外, 可以通过多种形式,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 提高他们明辩是非的能力, 培养和发展他们的辨证思维能力。例如:组织学生讨论“上网该不该提倡”的问题。学生思想活跃, 各抒己见, 都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最后大家通过讨论一致认为:学生可以上网, 可以从网上获得丰富的资料, 但必须加强管理, 不能沉湎于其中, 更不能浏览不健康的网页和做一些违法的事情。

上一篇:以用犹如为话题造句下一篇:中学生正能量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