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国防教育

2024-05-15

浅谈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国防教育(精选11篇)

篇1:浅谈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国防教育

浅谈如何在中学

数学教学中渗透国防教育

新乡市第三十中学

贺领

浅谈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国防教育

【摘要】: 国防教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对全体公民进行具有特定目的和内容的普及性教育活动。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必须加强中学生国防教育。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参透国防教育,对培养合格的接班人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国防教育 途径

从火烧圆明园到甲午海战,从八年抗日到台海危机,从帝国侵略到和平演变,历史在时时警示着我们:“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在当今和平年代仍然需要对国民进行国防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规定:“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初级中学应当将国防教育的内容纳入有关课程,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

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结合自己教学实践,本文就数学教学中的国防教育谈一点粗浅认识。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国防教育的背景与意义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在我国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今天,对初中阶段的学生实施国防教育有着特殊的重要性。

1、发展的需要。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发展只能在和平中发展。但是目前地球上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世界大战可以避免,并不意味着战争的危险已经根除、并不意味着天下太平。2001年的撞机事件、2012 2 年越南、菲律宾等国频频在南海制造事端,近期日本针对钓鱼岛又大放厥词,自以为有美国撑腰,不断挑衅,已经造成中日存在“擦枪走火”的危险。这些问题既关系着中国的主权,也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发展。

2、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内容、方法上与国防教育密切相关。《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自主探究数学规律, 并根据规律来解决社会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无论是航空航天、国防工程,还是人防建设、军事演习等,都离不开相关的数学专业知识,国防教育应用到大量的数据和数学方法。因此,数学课堂应该渗透国防教育,让学生学习国防知识。

3、现实的差距。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国防教育,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比如规定每年9月第三个星期六为全民主国防教育日。但是,从有关的统计资料和实际调查不难看出,作为初中生群体,他们生于和平年代,长在红旗下,对国防有所了解,但缺乏科学的认识。国防意识还比较模糊,因而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要加强国情教育和国防教育,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使其与现代国防教育相适应,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 充分挖掘新教材中的国防教育因素

数学教材是实现数学课程目标的具体体现,是学生学习新知的基本线索和教师赖以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新教材中出现了许多和国防教育有关的内容。以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第1版教科书为例,每学期均出现与国防教育相关内容,初步统计为:七年级上册有我国陆地和领水面积等;七年级下册有部队行军内容;八年级上册 3 有海岛测量、船只与灯塔等;八年级下册有海岸线、炮弹落点等;九年级上册有病毒感染等;九年级下册有飞机滑行距离、飞船飞行、飞机探测目标等内容。

实施国防教育的途径

中学数学教育有其自身的教学规律。国防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一个方面,其实施过程应当遵循教学规律,与传授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技能及兴趣相结合。

1、寓国防教育于数学教学之中。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形式和主要途径。实施国防教育同样离不开课堂教学。教学前可以采用“自主思考-集体讨论-确定教案”的方式进行备课。学期开始教师对新课程标准要深入学习,对教材进行认真分析,根据教材内容疏理出国防教育渗透点,考虑采用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的内容,寻找实施环境教育的途径,有目的地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揭示数学与环境的关系。

例如在学习二次函数时,利用飞机滑行距离练习题,给学生讲解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舰载机的成功试飞,可以使学生关注的航空母舰发展,理解发展海军的迫切需要。

在学习全等三角形时,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东海诸岛等情况,关注钓鱼岛事件,增强他们学好知识将来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利用数学课题、活动、纪念日进行国防教育,增强国防意识。学科教学和课外活动作为教育整体的组成部分,都能使学校教育功能得到提高,二者具有优势互补、相辅相成的作用。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 4 与计算机的结合,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数学课外活动中,让学生利用《flash》、《几何画板》等软件,制作动画,模拟军事对抗。通过这些动手动脑的数学活动,既让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又锻炼了其实践和思维能力,还增强了其国防意识,起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

利用“九一八”、“一二九”等纪念日,在课堂上进行重温历史事件,达到明史知耻,明史知义的教育目标。

3、利用习题、插图来渗透国防教育

在作业中布置和国防教育有关的习题,在考卷中编写试题,既可以巩固环境教育的效果,又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学生的国防意识。还可以利用教材中战机、地图等能够给学生带来视觉刺激的插图,渗透国防教育。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国防教育,要把“传道”寓于“授业”之中,使之浑然一体。教学中要有国防教育的意识,并使之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思想、心理实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倾注自己的情感,把国防思想教育适时、恰当、有机、适度地渗透到数学知识载体中和教学的各个环节,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篇2:浅谈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国防教育

如何在数学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我个人认为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方法。

1、利用数学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我们现行的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几何的一些知识》、《中国最早使用负数》、《勾股定理》、《关于圆周率》、《我国古代有关三角的一些研究》、《我国古代的一元二次方程》等阅读教材后,告诉学生,我国自古在数学研究应用方面就有辉煌的成就,如祖氏公理的发现早于世界其它国家1100多年,杨辉三角的发现先于其它国家400多年;祖冲之对圆周率π值的计算、负数的使用、方程组的解法都比欧州早1000多年,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令世人瞩目。现代,我国科学的丰硕成果同样也令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自豪,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了数论中“(1+2)”定理,被誉为“陈氏定理”;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因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而荣获诺贝尔奖等,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2、利用数学应用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加强数学与实际的应用联系,强化应用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这不仅在于数学应用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而且还可以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我们在讲授初三几何《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举例》引言课时,针对学生不重视这类问题的通病,向学生讲述了这样的事实:早在公元前两千年,我国的治水英雄?大禹,为了解决在治水中的地势测量问题,就巧妙地利用了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依据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决了不少治水工程的难题,这种方法要早于西方三角术的研究达两千年之多。通过这个故事,不仅使学生看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而且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应用题的积极性。在以后讲授解直角三角形知识在各方面的广泛应用时,再进一步启发学生,数学知识只有最终同实际问题相结合,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实用价值。

讲正负数的时候引入个人或单位的收入和支出,温度的升降,河水的起落,股票的涨跌;讲数据的统计可结合学生的零花钱、校服型号、年龄;讲方程、不等式更是可以以生活中的买卖问题、行程问题为实际模型,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里磨练并提高数学思维。另外为了加深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针对性地给学生布置一些实习作业,如自己制作测角器,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河流的宽度;或者建议学生到农村、工厂、建筑工地参观学习,了解数学知识在各方面的应用,并让他们对生活事例建立函数模型。让学生秉弃数学是空中楼阁的思想,学习实实在在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

总之,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必须密切配合社会形势,市场经济变化态势,及时增加渗透生活、生产常识、金融投资常识、市场竞争常识等,引导学生处处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以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利用数学之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和追求完美的思想。数学并不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它实际包含着许多美学因素。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早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美的特征表现在和谐、对称、秩序、统一等方面。

比如圆是平面图形中最完美的图形,它的完美不仅在于它的完全对称性(轴对称、中心对称),而且在于它体现着一种伟大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这是因为圆本身就是把无数零散的点,有秩序地、对称地、和谐地、按统一的规律(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排列而成的封闭图形,就像一个和美的大家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同时也遵循着集体的纪律。由此我启迪学生,你们个人就象圆上一个个孤立的点,你们所处的班集体乃至于整个社会就好比一个圆,集体的形象与荣誉与你们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若个人不遵守集体的纪律,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就会像不在圆上的点一样,游离于集体之外,也就得不到集体的温暖。这样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集体主义教育自然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田。同时,圆也隐含完满、团结的力量,圆的终点也是起点,让我们深深明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道理,它激励学生们不懈的奋发向上,追求完美的自我。

当然,每个几何图形都有它的教育意义。三角形让我们学会沉稳,四边形让我们学会灵活应变,矩形帮我们塑造个性,圆帮我们打磨棱角,一次函数为我们指明方向,二次函数带我们冲击人生的高峰,三角函数指导我们穿越人生的起起落落„„

再比如黄金分割,让我们以一种完美的比例去欣赏世界、创造世界,迸发了模特行业,巴农门神庙,还帮我们制造出新型的农药、医疗药品、化学制剂,也让学生们在熏陶中以一种全新的心情投入到追求完美之中。

4、利用平面直角系及函数图象教学,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

数学中存在着严密的逻辑推理,同时也存在许多富有哲理的东西,我注意挖掘这方面的素材,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

比如我在讲授平面直角坐标系时,首先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一种划定点位置的工具,它把几何中研究的基本对象“点”与代数中研究的基本对象“数”联系起来,通过平面内点与有序实数对的对应关系,将一个点在平面内的位置,由它的两个坐标(横坐标、纵坐标)确定下来。由此加以引申,我们所处的整个社会,实际上也有一些无形的坐标系,每个人进入社会后,就象平面内的点一样,都在寻找自己的位置。一般说来,个人的定位参数概括起来也有两个,即个人的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在这两个因素中确定定位高低、好坏的唯一能动因素是后天因素,那就说明个人在社会上的定位,在某种程度上与自己的后天努力是密切相关的。因而告诫学生,在初中这个人生观发展的十字路口,每个学生都应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端正人生态度,为以后长大成才而努力学习。

另外,在学习完函数图象后,通过对各类函数图象特征的总结,如有的是直线、有的是抛物线、有的是双曲线、有的是折线等,启发学生,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就如同函数图象一样,有时平坦,有时崎岖;有时高潮跌起,有时低潮绵延,应始终保持冷静向上的人生态度,去经受成功与失败的考验。

5、结合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辩证思想,它较其它学科更为具体和广泛,这是数学学科的一大特点。如角的推广、函数的定义、轨迹的概念等都是运动和变化的思想在数学中的具体体现;数的对立统一(正和负,整与分,有理与无理,实与虚)、运算法则的对立统一(加与减,乘与除,乘方与开方)都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反映;一些定理、定义、公式、法则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依赖,都反映了普遍联系的规律;还有反证法的思想,实际上是矛盾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体现。在讲授相应新课的同时,适时地、恰当地渗透些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对数学方法的熟炼掌握,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世界观。

6、利用课题学习,让学生正确应对生活。

初中数学中有许多的课题学习,《制作长方体》、《数据的收集与处理》、《调查吸烟的危害》等让学生们在研究或调查过程中受到磨练或浅尝挫折,通过他们的小组分工、协作、合作,会让他们在探究中自学到许多课本中没有的知识,为他们将来踏入社会生活的社交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也会培养他们遇败不馁,在逆境中成长的思想。

篇3:浅谈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国防教育

1. 用数学美对学生进行教育, 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

“哪里有数学, 哪里就有美”.数学美的特征表现在和谐、对称、秩序、统一等方面.比如圆是平面图形中最完美的图形, 它的完美不仅在于它的完全对称性 (轴对称、中心对称) , 而且在于它体现着一种伟大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 这是因为圆本身就是把无数零散的点, 有秩序地、对称地、和谐地、按统一的规律 (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 排列而成的封闭图形, 就像一个和美的大家庭, 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 同时也遵循着集体的纪律.

2. 注重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关注人的发展, 注重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因此, 新教材中有许多联系现实生活的内容应渗透德育:在人口控制、森林覆盖等许多统计数据的分析和理解中渗透国情教育;在用敏锐的数学意识和精确的计算方法解决有奖销售、银行利息调整问题时渗透经济与金融教育, 等等.所以一位有心的数学教师, 会从自己或学生接触的现实生活中寻找出数学和现实的结合点, 浓墨重彩地进行描绘, 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接受思想教育.如在教授“两点之间, 线段最短”时, 我出示了一个情境:学校的足球场中间为什么会有一条没有长草的“路”?从这条“路”上走的利弊各是什么?让学生分析讨论, 归纳总结.从而让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的同时, 思想上也受到一定的教育冲击, 理解不能只顾个人眼前利益 (从这条“路”上走可以少走几十步) , 但损害了集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踩坏了学校足球场的草坪, 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不遵章守纪的自私自利的人) .

3. 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世界观

数学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辩证思想, 它较其他学科更为具体和广泛, 这是数学学科的一大特点.如角的推广、函数的定义、轨迹的概念等都是运动和变化的思想在数学中的具体体现;数的对立统一 (正和负, 整与分, 有理与无理, 实与虚) 、运算法则的对立统一 (加与减, 乘与除, 乘方与开方) 都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反映;一些定理、定义、公式、法则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依赖, 都反映了普遍联系的规律;还有反证法的思想, 实际上是矛盾中否定规律的体现.在讲授相应新课的同时, 适时地、恰当地渗透些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对数学方法的熟练掌握, 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世界观.

篇4:浅谈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国防教育

一、创设情境,孕育情感

心理学家认为:情感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情境,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正是为了引导学生有如身临其境地体验作者传递的情感。例如,《静夜》是郭沫若的一首著名的现代诗,全诗想象奇特,意蕴深刻,学生粗看似乎好懂,而真正的想要领略其中的深意,又觉得十分不易。在赏析这首诗时,可以先给学生生动地讲述诗中引用的“鲛人流珠”的精彩神话,以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使他们感到很有味道,把他们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这首诗的赏析上来;然后,让学生朗诵全诗,领略诗人描绘的特有的静谧月夜的美景和想象的海雾蒙蒙的天河,以及天河岸边“对月流珠”的鲛人,使学生能较好地理解诗人在诗中寄托的那种迷惘苦闷、追求向往光明的心境。

二、深入教材,激发情感

每一门学科中都蕴涵着不同的情感因素,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作家的高尚品格和道德情操,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激发学生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更深一层地体味到作品内在的真、善、美。在文学长廊中,帮助学生:了解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风亮节,理解辛弃疾“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雄才大略,感染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情怀,看一看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铮铮铁骨。让学生明白每一句千古不朽的名句,都包含着高尚的民族之魂;让学生在朗读每一句话、每一首诗时都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在了解作者和理解作品的过程中,感受正确的价值观,从而知道怎样去分辨是非、真伪、善恶、美丑、好坏等。

三、三维统一,渗透情感

新课程中规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不是主观臆造或人为加上去的,而是教学内容及其生活实际的内在的客观要求和反映。语文课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就会潜移默化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在结合观点深入剖析教学材料和生活热点时,教师就是在为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输入着一个个成长的“基因”。布卢姆认为,几乎所有的认知目标都含有情感成分,这种成分只是蕴涵在认知目标里并没有被具体说明,而且每个情感目标很可能也伴随着一个知识目标。认识领域和情感领域基本上是从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一一对应的,认知过程是产生情感的前提和基础,情感总是伴随着认知过程的产生和发展,同时又反过来作用于认知过程。只有把情感目标落实到每一课的知识内容的教学中,并在知识和能力目标的教学中,提升和挖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精华,情感才能真正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

篇5:浅谈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国防教育

政治学科,也可以叫做思想品德课。它的教学任务主要是教学生如何做人,做什么样的人。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学校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和素质教育。在政治学科教学中渗透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文化软实力的要求,是时代的需要,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经之路,是推进国民素质教育的必要保证。心理健康内涵的核心是自尊,所以要尊重学生。我们所倡导的是学生要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和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目前,我国中小学学生的素质教育正现在风口浪尖。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中小学生普遍存在心理问题。比如厌学情绪严重,喜怒无常,烦躁,忧郁,学习积极性降低,学习效率低下,进而逃学,打架,喝酒,抽烟,甚至吸毒,最严重的是他们心理脆弱,产生轻生想法。这些事件给社会、家庭、个人都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青少年的心里健康状况堪忧已是不争的事实。据调查,我国目前缺少专职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因此在当今时代,改革已成必然之势。加强学科渗透,大力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为新课标的实施深化起到垫石铺路的作用。所以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作为未来教师的我们,当然责无旁贷!

一、树立优秀的教师形象,以身作则。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所以教师的形象也在时时刻刻地影响着他的学生。教师必须不断的学习新课标教育理论,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以教师自身为榜样,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感染。运用激励的手段,创设活跃的氛围,采用直接的感受,通过真诚的交流帮助学生全面的了解自己。并且以宽容的心态和极大的耐心包容学生的不足,并给予适时适当的点拨、鼓舞和纠正,提高教学活动的时效性。从而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并且进一步自我超越,获得学习的快乐,品尝成功的喜悦。

二、充分挖掘学科教材中的心里健康教育内容。

就拿政治学科来说,高中政治分为四大模块,分别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这四个模块的知识直接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关。而政治课的教学的目的和内容也与心理健康教育息息相关。比如在意识的能动作用部分内容的学习中,提到意识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使人奋进,催人向上;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此处教学,我们就可以向外延伸到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不良情绪容易导致心理障碍,从而影响学习和生活。在持续的消极情绪的反应作用下,正常的判断力下降,产生抑郁,严重的还会导致轻生。通过这些心理知识的介绍,学生从中领悟到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是多么的重要!

三、灵活运用教材,开发创新型思维。

新教材,新教法,新的评价方法都非常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在教学中时时处处地为学生创造条件,通过训练、辅导、暗示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积极采取和谐、兴趣、成功等原则,为学生提供一个乐学、好学的环境,防止和消除学生的因“思维定势”而产生的懒惰心理。

四、开展课堂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一堂课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是学习知识的能力。适当的课堂实践活动可以更好的活跃课堂,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更深的理解知识和释放学生的情绪。在组织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情感过程体验和正确价值观观念的形成。注重培养学生开朗、乐学、自主的健康人格。比如就某个话题展开一场辩论,让学生关注社会时政热点并谈谈自己的想法,营造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减轻学生过于沉重的课堂任务和心理负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教学氛围,从而达到提高和发展学生的心理品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五、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

两千多年前,孔子曾提出因材施教这一教育理念。所谓因材施教,就是让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来有针对性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得不说,应试教育,单调枯燥的课堂教学模式长期压制着学生的个性,祖国未来的希望都快要成为考试的机器了,没有思想,只有服从。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当中,把学生的个性从应试中解放出来,各美其美,让他们充分了解自己的特长、个性,是新课标教育任务的重中之重。

六、重视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败观。

承受力是一个人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在学科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的让优生接受失败的考验,让他们体会到做任何事都有可能失败,所以必须全力以赴,但是失败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那么难以接受;同时降低对差生的要求,从旁辅导,帮助他们对自己的能力重新定位,重拾自信,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学习生活中多关注他们,尊重差生的现有状况,实施有效的沟通,通过合理的评价找出他们不足的原因,提出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到幸福和满足,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在取得学习成绩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七、转变教师的角色,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放下架子,深入学生内部,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课堂上,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亲切的话语,便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要学会欣赏自己的学生,夸奖自己的学生,给学生以自信和勇气。在温柔和蔼、亲切爱笑的老师面前,学生如沐春风,心灵自然纯净,身心自然健康。

篇6:浅谈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国防教育

学校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无论对学生个人还是对整个社会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就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问题,我试着做了如下分析。

首先,教师从总体上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关注学生的人格心理教育。主要学解决学生身心发展的冲突,以及个体适应社会生活中产生的自我意识、自我态度、自我控制和自我评价等方面的心理困惑。包括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正确评价自己的不足,发现和认可自己的优点,悦纳自我,同时又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帮助学生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可通过组织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多参加体育活动等形式培养和磨练他们的意志,增强自主性、独立性。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帮助学生正确处理与家长、老师和同学的关系,与人为善,宽容,谅解,克服妒嫉自闭等不健康的阴暗心理,与周围人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让学生生活在一种轻松、自由、愉快、民主的氛围中。

(二)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动机、态度、方法进行引导和训练,包括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潜力,认识自己身体,智力上的优点与缺点,扬长避短,寻找适合自己的目标和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培养求知的欲望和兴趣,指导学生在学习中确立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三)关注学生的生活心理教育,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和价值观,正确处理生活中的日常琐事,包括帮助学生培养爱整洁,有秩序的生活,培养生活自理能力,注重个人卫生与公共卫生,戒掉不良的生活习惯。帮助学生了解休闲生活的意义,体会休闲的乐趣,正确安排休闲的时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形成合理的消费习惯,不盲目攀比,不跟风。

然后,具体进行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有:

(一)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贯彻心理健康教育

1、教师要营造民主平等、积极合作的课堂心理氛围。教师和蔼可亲的教学态度,对每一位学生都给予同样的关怀、爱护,有助于形成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态度以及师生情感的互动。

2、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动机。教师要注意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学习兴趣,进而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科特点,改进教学的策略方法,使学生愉快地学习。

3、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强化学生的成功体验。教师善于运用课堂提问、作业等方式,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失败,进而不断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

4、化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心理困扰。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消极情绪,要善于因势利到地进行调适和疏导,并随机处理各种突发事件,是学生较长时间地保持平静、愉悦的心态,有效的学习活动。

5、重视教师人格力量的作用。教师要有意识的以自己的自信乐观、善良正直、积极进取、认真负责、锲而不舍等人格特点去影响学生。

(二)在课外活动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兴趣小组活动结合起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课外开展认识、探索、实践的兴趣小组活动中,学生往往有很多高的积极性、主动性。将心理健康的知识和各种兴趣小组的活动结合起来,学生更容易接受,效果也就更好。同时,在小组活动中,学生们还可以了解人与人之间的优势和不足,学会合作学习。

2、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少先队、共青团组织的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少先队、共青团工作宗旨是一致的,通过主题队会和活动阵地(墙报、宣传栏等)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宣传教育是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

3、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游戏活动结合起来。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蕴含于游戏活动中,既有趣味性、活动性,又有知识性,学生还能从中体会到合作、团结的意义。学生通过游戏和训练活动,可以逐步领悟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4、营造和谐的人际环境。良好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与父母的关系等都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内容。学校应该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协作、学会协调、学会谦让等。

最后,教师在指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一定要把握好原则和方法,做到心中有数、对症下药。应当做到尊重与理解学生,与学生建立起一种互相尊重、包容、理解的关系,要把学生看做平等交往、沟通的朋友,学会倾听学生的意见,不能轻易对学生的想法横加指责。对学生态度要真诚,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看问题,换位思考,理解学生。同时,要想使心理教育不流于表面,收到成效,就必须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如平时有意留心观察学生言行、找学生谈心聊天、或者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等方法进行心理教育。最后可采用说服教育,运用榜样或偶像的力量,个别指导等策略进行指导,以达到有的放矢,消除学生“心病”。

篇7:浅谈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国防教育

有句话叫“百年教育,德育为先”,在新的课程标准中也把德育教育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数学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同时也要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在教学工作中我也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并有了一定的经验。

一、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的主要内容。

1、以中国数学的光辉历史和杰出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爱国主义思想是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重要方面。中国数学的光辉历史和杰出成就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打开数学发展史册可以看到我国古代数学研究的累累硕果。著名的勾股定理是西周数学家商高最早提出来的,称商高定理;刘徽首创“割圆术”,科学地得出徽率(圆周率)3.14;祖冲之对圆周率进行运算得出杰出成果3.1415926<π<301415927,这些杰出的数学家及其成就,把中国数学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峰。在我们的数学教育中,可以多给学生讲讲这方面的知识,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也能将这些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给学生培养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平时还可以给学生留一些小作业,如周末回家收集我国数学家的资料等等,然后回学校大家再一起交流。

2、以我国数学家们的光辉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德育的教育方法之一是榜样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榜样对青年学生具有最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我国有着光辉灿烂的数学史。许多古代杰出的数学成就对

古代人类文明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小学数学课本中收入了许多这方面的生动素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结合有关数学内容,介绍我国古代科学家的杰出成就,介绍现代中国人对数学发展的巨大贡献,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华罗庚幼年未受过正规教育,可才华横溢,为数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著名数学家陈景润顽强拼搏,在攀登“哥德巴赫猜想”的征途上遥遥领先;著名德国数学家希伯索斯发现了无理数,为了坚持这一发现而被抛尸大海……在世界数学发展的历程中,每前进一步,都需要数学家们的胆识、勇气和毅力,甚至以生命为代价。一部数学发展史,是人类追求真理,求实、创新的生动写照。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向学生生动地介绍古今数学家的崇高思想和光辉业绩,能激励学生奋发学习,培养民族责任感和民族忧患意识,树立振兴中华、开创未来的崇高理想和为科学献身的志向。

3、充分利用数学活动进行德育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不一定非要让学生坐在那里进行学习,还可以给他们组织一些活动进行学习。例如在讲时间单位“年、月、日”的时候,可以由两名同学拿着乒乓球在讲台上转圈演示,地球自转一圈是一日,地球绕太阳转一圈是一年,以及平年闰年的形成等等,通过提供给学生必要的活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记得牢,使学生领悟到了获取知识的另一种途径。

4、在教学中注意学生个性品质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德育,不仅要有目的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而且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个性品质教育主要包括:

(1)实事求是,言必有据。数学来源于生产实践,因而是最讲真实的一门科学,数学的基本特点是严密和抽象。

(2)坚韧不拔,顽强拼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明确学习目的,激发他们刻苦顽强的精神。

(3)一丝不苟,严肃认真。教师要通过备课与讲课、作业的批改与讲评、测查命题与阅卷、课外辅导等教学工作中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影响和感染学生;同时严格要求学生书写整洁、认真练习、质疑问难、有错必改;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和科学作风。在作业方面我要求学生都统一格式,字迹认真。

(4)独立思考,勇于创新。教育学生对每一个数学结论或结果都不要盲目接受,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而要想一想为什么成立,是不是确有道理,搞清来龙去脉。使学生了解在一个数学概念出现后还会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一个数学问题往往有多种解决途径。通过对数学概念、内涵与外延的深入钻研和探讨,通过将一个数学问题经过各种变换,转化而引入另外问题的做法;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发展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的原则。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德育,必须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并且依据德育过程的客观规律去进行,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1、适度性原则。

德育渗透是将思想、观点、精神、情操等有意识地扩散、迁移、传递给教育对象的,使之在无意中接受。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德育渗透的依附性,要防止牵强附会、形式主义和贴政治标签,不可将数学课变为政治课,那将失去数学课的教学本质。

2、渐近性原则。

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发展水平,找出切合实际的教育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循序渐近地进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可能都一个标准,对那些稍微有差距的学生要给予宽容,只要他比以前有进步那就达到目的了。

3、以情动人的原则。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发掘和表扬学生的内在情感,调动他们积极的心理因素。德育要讲究艺术性,要充分发挥情感的感染作用。教师动之以情,才能激学子之情,使之乐其所学。要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那样,在“润”字上下功夫,寓理于情、清理结合、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在课堂的理性灌输中融进形象化的情感,使教与学之间产生和谐的共振效应,德育就会进入新的境界并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在学习上帮助学生,使他们感受到爱。

4、持之以恒的原则。

德育不能搞一阵风,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长期精心培养,持之以恒的渗透,才能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科学世界观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要经历一个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数学中的德育渗透应遵循教育原则,将德育贯穿于教与学的全过程中,反复地向学生渗透其德育内容,不可厚望于某节课、某个内容。只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寓德育于教学之中,长期地熏陶、渗透,才能收到效果。

篇8:浅谈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国防教育

一、充分认识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也承受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 生活越来越丰富的同时, 各种不良现象也悄然而至, 社会中既存在着真善美, 但同时存在假恶丑, 青少年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迅速发展阶段, 模仿性强、辨别是非能力不足, 很容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近年来, 青少年犯罪率不断上升, 特别是青少年犯罪低龄化、手段多样化状况日趋突出, 青少年犯罪不仅给自己和家庭带来沉重的伤害, 同时也为社会和谐稳定埋下巨大的隐患, 如何预防并进一步减少青少年犯罪, 已成为目前社会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在青少年中加强法制教育是依法治国的根本, 是一项长远性、根本性的工作, 要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对学生来说是最直接、最实用、最基本的途径。而数学这门基础学科占的课时比例较重, 因此, 作为教师, 必须提高数学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认识, 才能真正开展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

二、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法制教育内容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将教学内容与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数学课上成法制课, 喧宾夺主, 也不能无视教学内容中所蕴涵的法制教育因素。要根据学科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教学内容, 把握时机, 适时渗透, 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法制教育。

有些法制内容蕴含于情境之中, 有些法制内容蕴含于学生活动之中, 有些法制内容蕴含于例题之中, 有些则蕴含于练习之中, 需要老师去发现、去挖掘。

例如, 我在上“感受可能性”一节时, 通过掷骰子游戏使学生体会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同时在做游戏时, 让学生自己在小组内确定游戏的奖惩, 有些小组竟制订了掷得数字和小的要输钱给数字和大的小组。我借机渗透与赌博有关的法律。

另外, 还可以在学生学习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内容以后, 设计这样的活动———“转盘游戏”。

一个圆形转盘被分成10格, 分别写着数字1~10, 转动转盘, 指针停在某一个数字上, 就从下一格起, 数你转到的数字的格数, 转动一次转盘10元钱。

比如, 当指针指向4时, 就要从“5”起, 数4格到“8”, 8格对应的奖品就归你了。

活动结束后, 小组之间先比较自己的奖品, 谈谈自己的感受。有没有“被欺骗”的感觉。借机渗透法律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又如, 在学习“科学计数法”这节内容时, 我设计这样的题目:据估计, 我国现有人口接近14亿, 现有耕地面积大约19亿亩;美国现有人口大约3亿, 现有耕地面积大约29亿亩。

1. 请用科学计数法表示14亿人, 3亿人, 19亿亩, 29亿亩。

2. 计算并比较我国和美国的人均现有耕地面积。

3. 通过计算、比较, 你发现什么?说说我国在人口、土地方面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借机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三、注重法制教育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应用于生活, 同样“法制源于生活, 寓于生活, 用于生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把数学赋予实际生活中, 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如在学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后, 我给学生布置作业:放学回家后调查自己家里每天使用塑料袋的数量, 通过计算一个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塑料袋的数量, 结合塑料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说说自己的看法。

又如, 在学习分式方程的运用时, 就有很多渗透法制教育的地方, 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做一做”为自然灾害的地区捐款, 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破坏自然环境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利用教材中的例3, 居民用水问题的解决, 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八条, 渗透节约用水法律法规, 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和行为, 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篇9:浅谈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国防教育

一 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渗透德育

德育与英语课堂教学的互相渗透是休戚相关、无处不在的。有德育功用的英语课文比比皆是,不胜枚举英语课堂教学渗透德育,不但要求教师重视课文,切不可脱离课文,漫无边际地高谈阔论,而且要求教师发挥主导作用,遵循英语教学原则,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自觉地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之间的矛盾协调起来。为了达到“教书育人”之目的,教师备课时要认真钻研教材,细心深入发掘教材中的育人素材,找到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有意识地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英语知识的传授中。新编高中英语教材是一套系列教材,课文所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具有很强的时代感、思想性、知识性和真实性。这些教材的内容涵盖了名人传记、自然灾害、环境保护、生态平衡、能源与交通、行为规范、人际关系、音乐体育、妇女权利等诸多方面,其中都渗透了丰富的德育因素。教师可充分地挖掘利用教材中这些德育素材,强化其感染力。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下,联系自己的实际去思考和讨论,使其思想得到升华。

二 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处事态度以及品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教学中体现的激情和精神面貌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身教重于言教,教师以自己的行为规范影响学生,利用自身的情感因素给学生树立一个学习的楷模,给学生示范正确的行动导向。要求学生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自己首先要做一个充满爱心的真诚的人,老师在讲课过程中措辞就要讲究礼貌,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有 “Please”、“Excuse me”、“Thank you”、“Sorry”等,遇上学生问候,我微笑或点头应答,学生帮我忙我一定说声“Thank you”,教学中偶有失误我真诚说声“sorry”。???????中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品德的重要时期。赫尔巴特说过:“教学中如果没有进行德育教育,那它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必须去了解影响孩子品德形成的客观因素,挖掘课本中相应的德育素材,利用英语课堂活动的延伸,进行德育渗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三 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直观教具,进行德育渗透

英语教学如果一味地采用老师单调的讲解和空洞的说教,学生会感到乏味,更谈不上德育渗透。而使用多媒体,把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信息集于一体,使呈现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这样能使学生在无形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例如,讲授War and peace时,屏幕上那一幅幅给人类带来灾难的历史战争画面与那一帧帧壮丽山河的美景,形成鲜明的对比,再配上富有感情的演说录音,就能激发学生对侵略战争的仇恨、对侵略者的愤慨,更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以及对世界和平与美好生活的向往。课堂气氛热烈,学生进入了意境,受到了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教育。

四 可利用格言、谚语、名人轶事、交际用语进行渗透

英语除了语音语调优美,还有各种场合的礼貌用语、富有情感的爱国歌曲和具有时代感的范文,都具有情感的感染作用,启迪人、教育人的作用,以及人际关系的指导作用。通过事例所展示的社会人生的画卷,帮助学生掌握和认识社会的发展规律,启迪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在学习、欣赏中领悟到某种生活的哲理。而德育需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并注意要具有现实性。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发掘其内容的深层内涵与现实意义,给学生以深刻的启示。如学说:Excuse me. I’m sorry. Thanks a lot. May I do…? What can I do for you? Could I have…? It doesn’t matter. Glad to meet you.等交際用语(即文明礼貌用语),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自觉摒弃日常生活中不文明的语言,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个人交往的水平和能力。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找好德育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进行自然渗透,切忌长篇大论。例如:“Good morning!”“How are you?”“Hello!”“Nice to meet you!”“Thank you!”“Sorry.”等礼貌用语,是学生学习英语最初接触的内容。教师要利用学生初学英语时的兴趣,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在学生进行语言操练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在教“My Family”时可进行尊敬父母的教育;教“Our School”时可进行热爱学校、尊敬老师、关心同学的教育。在对话的教学中有很多助人为乐、交还拾物等内容,都是教学生做人的良机。在具体教学时,时时处处都有德育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有心人,见缝插针,点滴渗透,使思想教育与语言学习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语言美的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增加交往的信心和勇气,使他们的日常用语趋向规范和得体。

五、利用课外活动,进行德育渗透。

篇10:浅谈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国防教育

单位:天津市蓟县第二小学 姓名:苏春凤

物质生活日益发展的今天,人的精神世界却在经历一场浩劫。在现实生活中,有人因一点挫折而跳楼;有人为一点小利而杀人„„加强生命教育,强化生命意识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科教学渗透生命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教育渠道。语文作为人文学科,在对学生进行祖国的语言文字教育的同时,也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因此,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讲究策略,把握生命教育的正确时机,适时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让他们在关注生命存在中学会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一、让学生置身课堂情境体味生命哲理

1.注重阅读感悟,在感悟中珍爱生命。

我认为生命教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使人唤起自身美好的“善”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须知一颗流星,一点萤光,在广袤的夜空,都是亮丽的风景,都让他们感受到“这一个”的独一无二和与众不同,从而也感受到自己的独一无二和与众不同。另外我们的课文篇篇都是文字隽永、文质兼美的佳文,有描写大自然旖旎风光的,有讴歌世间真情的,有阐发真理的„„构成了色彩斑斓的语文百花园。漫步园间,我们要让他们留心周围,及时采撷一些缤纷的生命小花,以馈赠给自己与众不同的人生。

2.以教材为载体,使生命教育“融”入教材。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润物细无声”,对于生命教育同样是这样。譬如:四年级第二学期的第五单元所展现的是一幅幅感人而又多彩的生命画卷。《触摸春天》中的女孩安静是个盲童,她却用心灵描绘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安静是个热爱生活的人,因为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感到生活的美好。《永生的眼睛》这篇课文讲了琳达一家几个人先后为盲人捐献眼角膜的感人故事,他们的生命虽已逝去,但他们的眼睛却因此获得了永生。《生命生命》写了三个事例:小飞蛾在险境中的挣扎、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和“我”静听自己心脏的跳动,这三个事例蕴涵的意思由浅入深地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花的勇气》激励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冷风冷雨并不可怕,要以无所谓的勇气面对一切艰难险阻。本组课文的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次令人震撼的心灵冲击,生动的人物形象,清晰而明白的人生态度,无不闪烁着生命的光泽。

本册第五单元阅读链接中建议学生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是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塑造健全人格的活教材。《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美国著名女作家海伦·凯勒的一篇散文佳作。文章主要写了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失去光明后在黑暗中、万籁寂静中听到的、看到的最美丽的声音、最美丽的风景。对于双目失明的她来说,能看到光明,便是人生一大乐事了,而宽容豁达的她,不求太多,只要三天,只要有三天能用自己的双眼去观察社会体验生命便已知足了,可是残酷的命运,最终给她的还是绵绵的黑暗。但她从不气馁,她的作品中散发着她对生命的强烈的珍爱。海伦·凯勒面对残酷的命运时所表现出的这种珍爱生命的品质对当代学生同样具有现实意义。

这个单元所有的课文学习,最终让学生形成这样一种认识:无私奉献、珍爱生命、活得充实、自尊自信„„这些都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亮点。这些教材本身就是最好的德育。

二、让学生“感”以致用,习作内化。

学生在依据教材有了自己的感受以后,还要及时的把这种感受强化、内化。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途径。“文学即生活”,因此在习作教学中,要时刻关注学生抒写的生活生命话题,通过对话式的交流,和学生一起探讨生命的含义。

叶圣陶先生曾说: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是生活本身。”可见写作教学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抒写的生命话题,让学生探究生命的规律、内涵和本质,对自然界生命和人类自身的生命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进而培养积极进取的生命意识和精神,以便更好地提升自身生命的质量。

三、让学生把课堂感悟转化为生活实践。

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最基本的途径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因此,通过开展有价值的实践活动,可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生命的真谛。

我们班积极组织了“感恩母爱”、“珍爱生命” 等主题班会,还开展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的主题讨论活动。活动前,学生利用图书室、网络等资源以及课堂所学的进行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活动时,他们通过讲述人物的典型事例,感受生命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教育要从实践中走出,更要走向实践。只有让学生在实践中受到教育,才能提高教育的效率,才能把汲取的教育理念提升为人的自觉行为。

篇11:浅谈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国防教育

通州区袁灶小学 王小丰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当今中国及至整个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的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它探寻的是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崭新的发展道路,追求的是社会的和谐发展,它的基础是对环境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而今天,一些有助于人类发展、有助于人类进步的科学技术给人们展现出无比光明的未来的同时,我们在不经意间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使人们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未来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当前人们所具备的环保意识与环保行为,今天的儿童是21世纪的主人,加强他们的环保教育,已成为现代儿童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环境保护,教育为本”。不断培养和提高下一代的“绿色伦理”观念,是历史和社会赋予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义务和职责。

环境教育是使学生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树立正确对待环境的态度,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改善环境,以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教育过程。环境教育是一项从幼儿到成人的终身教育,不是一两次的突击教育,而是一种长期性的、普遍性的全民教育。它的主要目的是加强环境意识,提高自身素质。

在这里我谈几点有关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的几点体会:

一、善用教材,适时施教

要想改进提高整个民族的环保意识,就要通过教育来改善人们的思想.提高公民的意识,就要从娃娃抓起。基础教育尤为重要,它肩负着培养具有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绿色消费等方面知识、技能和伦理的未来公民的使命。学校作为传授环保知识的主渠道,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首先我从教材中找出蕴含有环境教育的内容进行分类,结合东莞市和凤岗镇近十年环境绿化面积的一些具体数字(包括校园绿化),制订出相应的教学计划。为了把环境教育自然适度地渗透到教学中去,我主要从应用题中挖掘可渗透的内容,并找贴切的结合点,融于教学设计。而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中就充分的体现出来了。如:第一单元“数一数”中就让学生受到了良好的环境教育:第一节课就展示了优美的校园环境:1面国旗、2个单杠、3个石凳、4个环保箱、5幢教学楼、6朵花、7只小鸟、8棵松树、9位女生、10位男生„„在学生练习数数的同时教育学生要爱护我们周围的一草一木一水,爱护公共设施,不随地 吐痰,不乱扔纸屑杂物等,使我们生活的环境多姿多彩,生气勃勃。又如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中结合了东北虎、丹顶鹤、蜥蜴、青蛙等动物形象,不仅让学生学到了数学知识,还让学生使学生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地球上不能只有人类,野生动物灭绝之时,就是我们人类灭亡之日,所以我们要爱护身边的动物,特别是野生动物。又如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减法里,介绍了美丽的云南,让学生感受到我国的好山好水。随着学生认识水平的提高,知识的拓宽,他们的思维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也逐步抽象、充实,从居住环境到校园环境,从自然环境到人工环境,从水、大气、土地到动、植物,从资源、人口到地球、宇宙,在教材中也有所反映。如:三年级下册中第35页应用题“这块草地有一间教室那么大,它一天产生的氧气够3人用,我们三年级有120人,多少块这样大的草地产生的氧气,够三年级学生用?”“工厂运来一批煤,烧了28吨,还剩13吨。这批煤有多少吨?”“四季香果园采用科学管理后,去年收的苹果比前年多16吨。去年收苹果84吨,前年收了多少吨?”再如,也是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笔算除法,主题图出示了学生们在植树,正好结合“3.12植树节”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教育学生爱护花、草、树木,爱周围的环境„„类似这样的题目还有很多,虽然教学大纲上没有明确提出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但我想,这种内容的题目会在学生做题的同时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结合环保数据,适时进行教学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的信息量和信息传递的速度是按指数规律增长的,但教科书由于编写时间和容量的限制,一些对儿童有影响的信息不可能都反映出来,因此,要在数学教学中自觉地、有目的地进行有效的环境教育,善于搜取当代社会与数学紧密联系的新颖信息,显得十分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广泛阅读书报,时时留心有关数据,以便在数学教学中适时提供环境教育的数据。如:

1、让学生收集植树对于我们有哪些益处?

2、为什么这座居民楼要安装节水阀?

3、塑料袋造成的白色污染有多么的严重?等等。教学时可出示相应的挂图,然后创设问题情境导入:

1、为什么要大量地植树造林呢?

2、为什么要节约用水?

3、为什么要禁用塑料袋?等等。让学生在欣赏挂图的同时,了解人与周围环境和谐的关系,了解环保的作用。接着让学生汇报资料:

1、(1)制造氧气;(2)保持水土;(3)消除噪声;(4)净化空气;(5)调节气候;

2、一个关不紧的水龙头,一个月流掉的水数以吨计;一个漏水的马桶,一个月要漏掉十几吨水。

3、(1)一周、一个月一个家庭的塑料袋的用量;(2)一个班级、一个年级、全校的塑料袋的用量;(3)一个镇、一个市、一个省、一个国家的塑料袋的用量;(5)全世界100多个国家的塑料袋的用量;然后,教师再出示以下题目:

1、树木就像空调机一样,每平方米的树木每天向空中散发6千克的水分,这样水分吸热而降低气温,那么100平方米的树木可向空中散发()千克的水分。

2、你们知道一平方米树木每天可以释放多少氧气,吸收多少二氧化碳?

3、一棵生长50年的树的生态价值——制造31250美元的氧气,2600美元的蛋白质,防止大气污染62500美元,涵养水源、促进水分在循环37500美元,防止土壤侵蚀、增加土壤肥力31250美元,为鸟类及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32150美元,综合价值197250美元≈20万美元≈180万人民币。

①如建造一所希望小学需要40万元,180万元可以建造()所希望小学? ②如果培养一名大学生需要5万元,180万元可以培养()名大学生?

4、制造1吨纸需要砍伐17棵树,如果12亿人每人浪费一张纸(150张纸约重500克),需要毁掉多少棵参天大树?

5、谈一谈周围(学校、家庭和社区)的绿化情况,我们应该怎样做?

6、谈一谈应该怎样节约用水?

7、谈一谈怎样环保购物?

教学时结合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展开讨论,引发学生思考:这些写在我们身边的数字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培养学生养成“爱绿护绿”的良好习惯,从而培养学生从小爱护花草树木,不乱采摘花草的好习惯;教育学生在生活中自觉地节约用水,用水时龙头不要开得过大,用后要关好水龙头。学会一水多用,如用洗米水洗碗、洗菜、浇花,用洗衣水擦地、冲厕所等,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要求学生不滥用塑料袋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知道数学与环保科学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并培养学生与环境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道德。从而让学生增强环保意识,做保护地球的好公民。

上一篇: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学期教学计划下一篇:煤矿调度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