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满释放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经验材料

2024-04-26

刑满释放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经验材料(共13篇)

篇1:刑满释放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经验材料

文章标题:刑满释放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经验材料

刑满释放人员给予必要的帮扶救助是我国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的重要措施之一。近年来,**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综治委等八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意见》精神,依据部门职能职责,进一步做好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为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加强领导。局党委非常重视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工作,明确由一名副局长专门负责这项工作,并指定一名同志为联络员。局综治办、办公室、社区建设处、低保处、救灾救济处经常沟通信息,建立了协调共管机制。[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二是把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工作作为社区建设重要内容来抓。我局把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工作重心下沉到社区,以社区为平台,立足社区,自上而下编织社会救助网络,创新了一个便捷有效的社会救助载体,指导各城区、街道建立健全了社区帮教组织和制度,普遍成立了社区帮教小组,对社区内刑释解教人员进行登记造册和动态跟踪;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帮教工作计划和相关措施,积极开展了帮教活动。各社区帮教小组经常与刑释解教人员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工作生活情况等;同时,组织他们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帮助他们消除顾虑,重新振作,并帮助他们解决家庭生活上的一些实际困难。

三是对符合条件的刑释解教人员及时救助。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民政部门牵头建立和完善了以城市低保制度为基础,以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就业帮扶、生活救助、社会互助为配套和补充的“七位一体”的城市救助机制。对符合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救助条件的刑释解教人员,及时进行救助,并简化申报、审批程序。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市约有1300多位刑释解教人员因生活困难列入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还为其中50多位身患大病的刑释解教人员进行了医疗救助;同时由街道、社区推荐就业200多人;其余生活困难但尚不具备进入低保条件的刑释解教人员则采取春节走访慰问、临时救济等方式进行帮扶,为保持社会稳定,预防重新犯罪,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是救助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过程中,本着人道主义的精神救助刑释解教人员。根据《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刑释解教人员不属于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范畴,但我们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和“上为中央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的民政宗旨,仍对主动到救助管理站寻求帮助的刑释解教人员给予了救助。**市救助管理站平均每月救助流浪乞讨人员250余人,其中刑释解教人员占5左右,达到10-15人,对他们的救助包括临时性的生活保障和返乡救助,对发生大病的还进行大病救助。与此同时,还对他们进行一些普法知识方面的教育。在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工作上,力求使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后,政治上不受歧视,心灵上感到慰藉,生活上基本保障。

《刑满释放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经验材料》来源于,欢迎阅读刑满释放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经验材料。

篇2:刑满释放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经验材料

从制度入手,建立安置帮教工作的长期工作机制

做好镇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创建平安社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刑释解教人员通过服刑、劳教之后,通过剥夺自由的痛苦,回归社会后,其思想觉悟不一定较大的提高,再加上社会生活中的不必要的歧视,群众中舆论评价,刑释解教人员开始新的生活,寻找新的工作,有一定的困难,有可能造成再一次犯罪。另一个方面,刑释解教人员回来以后,人员流动大,今天在广东,明天在四川,父母难得管,家庭不稳定,很容易在很短的时间内与社会上的不三不四的人员很快地混到一起,引发社会治安的新问题。再次,刑释解教人员往往是家庭条件差,无专业特长,又喜欢在工作中拈轻怕重,所以寻找工作就有很大的困难。征对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中的新问题,新趋势、洪山殿镇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从制度入手,建立安置帮教工作的长效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措施,提升工作水平,努力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为建设平安洪山、和谐洪山,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一、洪山殿镇根据本身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的管理,加强制度方面的建设,制订如下工作职责:

(一)、安置帮教工作站职责:

1、要及时调整工作人员并确保运转有效;

2、与公安派出所相互协作,开展专项调查摸底工作;

3、帮教对象一人一档,建档率达98%;

4、落实信息上报制度,月报表、工作要点、总结和大事记上报及时、数据准确;

5、及时上报自强自立刑释解教人员典型事迹材料;开展安置帮教工作表彰、宣传;

6、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和帮教活动,帮教率达98%;

7、统计报表报送及时、数据准确;

8、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就业安置,就业安置率达70%;

9、积极探索做好外出务工刑释解教人员的引导、服务、管理工作,司法所及时与刑外出务工释解教人员沟通信息,对其进行联合帮教,加强管控;

10、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率控制在0.3%以下。

(二)、相关单位职责:

1、公安派出所要认真开展近三年刑释解教人员调查摸底专项活动,对表现不好、有违法犯罪倾向人员落实帮教管控措施;对有现实危害活动的,加强查证、侦控和打击, 要及时办理刑释解教人员落户98%以上;

2、镇劳动和社会保障所:对刑满释放、解除劳动人员开展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做好各项就业服务工作。对在服刑、劳教前已参加失业保险或正在领取失业保险金,刑满释放、解除劳教后符合条件的,劳保部门要按规定使其享受或恢复失业保险待遇;对被判刑或劳教前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或已领取基本养老保险的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要做好养老保险接续和养老金调整工作;

3、镇民政办:要做好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社会救助政策的宣传、咨询和落实,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符合城市低保和农村特困救助条件的,按照程序将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特困救助范围;对不符合“低保”条件,因特殊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酌情救济;

4、工商所:鼓励、引导和扶持符合条件的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自谋职业,为他们办照经营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引导其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维护合法权益;

5、镇财政所:将安置帮教工作经费列为财政预算,为安置帮教工作的正常运转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6、镇共青团:配合开展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中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法制宣传教育;

7、镇妇联:维护女性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方面的

合法权益。要发挥基层妇女组织的作用,配合公安、司法和村委会做好帮教工作;

8、镇农办:将农村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纳入阳光工程、开展就业技能培训;

9、镇中、小学校:对具备复学条件的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安排其复学,符合升学条件的,应与其他考生享受同等待遇,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人员,安排其继续完成学业;

10、镇综治办:安置帮教工作列入综治考核内容。

二、工作要点:

1、切实加强对安置帮教工作典型的培育和宣传。充实和完善刑释解教人员创业典型储备库,大力宣传帮教安置工作先进典型,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氛围;

2、规范基本台帐,一人一档,已建立一人一档制度的,要进一步完善档案内容,提高工作质量。社区服刑人员期满解除矫正后,司法所要及时将其纳入帮教对象,做好建档案工作,落实帮教措施;

3、依托村基层组织,开展社会安置帮教工作。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尽量安排公益岗位解决就业,探索新形势下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参与安置帮教工作的新方法、新举措;

4、建立和培养帮教志愿者队伍,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安置帮教工作。依托工、青、妇、关工委等群团组织成立向阳镇安置帮教志愿者队伍,开展多种形式参与帮教工作。

通过以上相关制度的建设,加强了对刑释解教人员的管理,净化了社会空气,形成了政通人和,安定团结,蒸蒸日上的良好社会氛围,我镇在做好相关工作的同时,正在进一步摸索对于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之路。

洪山殿镇安帮办

篇3:刑满释放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经验材料

安置帮教工作首要的一点是要解决帮教对象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困难, 解决其生存安置问题, 安置是帮教的前提, 没有基本的生存条件, 其他一切都是空谈, 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 才谈得上思想、道德和行为的帮教。而在实践工作中, 安置本身就包含着帮教的因素, 是帮教的一种形式。“好的安置是为了更好的帮教”。

在落实好安置后, 安置帮教工作还要具有以下两大目标, 一是使帮教对象放下心理负担, 鼓励其建立对以后生活的信心, 为发挥个人能动性创造条件, 从而使其断裂的社会化重新进入正轨;二是对于改造不彻底的帮教对象要防止其重新走上犯罪的道路, 扼制重新犯罪的发生。有些帮教对象本身的罪行比较轻, 不具有较大社会危害性, 本人认罪态度与改造的效果都较好, 而另一些帮教对象则因为自身和环境的一些因素导致其已经扭曲的价值观念无法恢复, 从而再犯罪的可能性比较大。对于不同情况的帮教对象, 安置帮教工作要有不同的针对性和侧重点。

帮教对象在回归社会后所面临的社会压力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第一, 社会舆论的指责;第二, 部分社会机遇的丧失;第三, 初级群体功能的缺失。一方面, 牢狱经历给刑释解教人员带来的无形的社会压力在很大程度上压制了其对以后生活的信心, 使其对于生活的积极能动性得不到正常发挥;另一方面, 高墙内的生活使得其正常的社会化过程遭遇断裂, 再社会化的进程困难重重。这样看来, 安置帮教工作的重点就应放在如何帮助帮教对象改变自身既存社会境遇, 重塑自信, 充满信心的开创新生活上面。

第一, 社会舆论的指责。刑释解教人员在犯罪前长期生活于某一社区中, 社区文化总是有形无形的为社区居民提供行为归属感与安全感, 对社区居民承担着社会化的功能及为其生存提供心理支持。而社区公众对违法犯罪人员总有一种道德上的否定性评价, 因为触犯法律也即违背社会主导价值观与社会基本道德准则, 就会受到社会舆论的指责。刑释解教人员会感受到周围人的排斥与反感, 他的社会评价与公共形象飞转直下, 失去在该社区生活的归属感与安全感, 最终导致其丧失做为人的尊严与健全的人格。在这一方面, L县帮教对象的负责人先有策略地去了解该对象所处的社区的居民对他的态度与看法, 因人而异的制订帮教措施, 组织帮教对象参加各种公益劳动, 如帮助孤寡老人种田, 参加村里修路的义务劳动等, 不仅有利于帮教对象更好的改造, 让社区居民看到其改造的良好效果, 且让对象本人有了“被他人需要”的感觉, 有助于其情感构造趋于正常, 相信自己还是一个有用之人, 进而生发凭自己的能力生存下去的信心和勇气。利用各种社区集体活动增加帮教对象与社区居民接触的时间与空间, 有助于增加彼此间的相互认同与理解, 消除彼此的不信任与误解, 这就为刑释解教人员创造了有利于其再社会化的社区氛围。

第二, 部分社会机遇的丧失。在一个人一生的社会经历中, 会有许多次社会机遇, 它们对于每个人都非常重要, 有可能提升他的社会地位, 彻底改变一个人的生活状况。可对于有过犯罪记录的人来说, 在以后的生活中获得这些机遇的可能性就会大打折扣。尤其是对于心理脆弱或性格要强的人, 这方面的压力会大大打击其重新建立新生活的信心, 特别是入狱前生活、工作待遇不错的刑释解教人员在重新回归社会后会有较大的心理落差, 认为自己以后什么机会都争取不到, 抱着破罐破摔的心态, 这就不利于其心理的健康发展和对生活的积极能动性的发挥, 不仅达不到改造的效果, 对往后的生活连展望都没有就更谈不上生活满意了。安置帮教工作应注意在帮教的过程中尽量激发帮教对象自身的才能和创造性, 鼓励帮教对象自己去争取机会, 积极为其创造合适的机遇。

第三, 初级群体功能的缺失。德国犯罪学者施耐德这样论述道:“只有极少数人还愿意同一名以前相识的, 但是因为犯罪而坐过牢的熟人有所往来, 哪怕其罪行只是轻微的罪行”。刑释解教人员回到居住地后, 以前的朋友圈或已消失, 或已改变, 这更深化了他的自我否定性评价, 加重了其自卑心理和孤独感, 若这时他的家庭再不是完整和睦的或者其近亲属对其没有给予起码的信任与感情支持, 会让人在脆弱时期的情感需要无法得到满足, 他会感到被整个社会遗弃, 导致自暴自弃, 失去积极生活下去的动力。在农村, 因为思想认识相对保守, 这样的问题会更突出。对于有这样困难的帮教对象, 为其营造一个平和温暖的氛围对帮教效果无疑具有积极和重要的意义。帮教负责人应去深入了解帮教对象的家庭境况和亲密朋友圈, 担当起沟通桥梁的角色, 做好其朋友或家人的工作, 让他们了解该对象正处于特殊的脆弱时期, 情感支持的存在与否不仅关系着其能否重新振作起来, 重新做人, 同时对其弃恶扬善也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尽力缩短初级群体对该刑释解教人员的适应与接纳期。

人在适应社会过程中的能动性表现为个体的选择性, 即个体选择不同的社会化方式和内容, 而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则表现为个体的能动性, 这更加强调主体的积极性。因此, 充分整合和利用社区各种资源和活动, 体察帮教对象的情感缺失所在, 帮助其满足必要的情感要求, 给予其信心和精神支柱, 助其打破既存社会境遇, 重塑自尊心与积极的个人价值体系, 有利于再社会化达到最佳效果, 就不至于导致刑释解教人员在回归社会后个人能动性在社会认同的领域的充分发挥受到主观或客观的抑制, 不得已只能选择违背普遍社会价值的社会化方式。在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过程中, 不仅应注意帮助其增强对社会的适应性, 且还应注意增强他们在社会化过程中的选择和辨别能力, L县安置帮教工作最有实践价值的就在于激发他们对于生活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回报社会, 将内化的社会主流文化价值通过自己的行为和生存途径表现出来, 以获得社会的认可和肯定。

对于犯罪情节严重, 社会危害性较大, 改造不彻底, 因各种原因具有再犯罪可能性的刑释解教人员来说, 他们在具有普通刑释解教人员的共同社会境遇之外, 还有一些自身特点, 对于他们的安帮工作不仅要做到以上的几方面, 更需强化他们对社会普遍价值规范的认同和遵守, 重点防止其因各种自身和环境的因素走上再犯罪的道路。刑释解教人员之所以有再犯罪的可能性, 除了有之前提出过的几点社会压力的因素之外, 还普遍有以下两点突出的原因:第一, 监控环节的弱化;第二, 犯罪亚文化的影响。L县安置帮教工作从这两个方面的原因入手, 找到有针对性的实施途径, 从而有效扼制重新犯罪。

第一, 监控环节的弱化。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后, 无论他们是农村户口还是城镇户口, 大多数人因种种原因都要出外打工, 好多人根本没有按照规定到当地派出所报到, 规定他们外出和归家时都要汇报, 但实施上也是难以实现。这就使得这些人一出监狱就处于失控的状态, 帮教工作对这些人员难以进行, 再加上身在陌生环境使他们处于隐蔽的“无名”状态下, 家乡的社区文化对行为方式和实践的约束所形成的道德压力失去了发挥其规范功能的特定情境, 传统伦理道德对其行为的制约力减弱, 再犯罪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这就为重新犯罪预留了一块很大的空间。人员流动性大带来的管理难度大, 是安帮工作的一大难点。L县安置帮教工作针对这个问题, 一方面采取发函形式与所在地公安、综治部门联系, 将其纳入当地管理范畴, 定期接受当地有关部门的法制教育和帮教工作;另一方面采取由其帮教负责人在节假日该人员返乡期间走访谈话, 及时了解其各方面情况, 同时将这部分人员全部纳入公安机关的重点人口管理, 把好了衔接管控关, 减少了脱管、漏管现象, 这就降低了这部分人员再犯罪的可能性。

第二, 犯罪亚文化的影响。有些改造不彻底, 心理扭曲未复原的刑释解教人员受到与社会普遍价值规范和行为倾向相抵触、相背离的犯罪亚文化的影响深重, 对自己的犯罪行为和所造成的社会危害性没有清醒的认识和反省, 在回归社会后并不打算与过去一刀两断, 积极着手开始新生活, 而是天天和一些不良朋友纠缠不清, 他们有的本来就是犯罪同伙, 有的是在服刑时认识的狱友, 这些人在他们失去社会支持心理脆弱之时就会趁虚而入, 介绍他们从事一些灰色行业的工作, 而这些行业本身就包含着极高的重新犯罪的可能性, 这就极有可能把他们引上再犯罪的道路。帮教工作只有真正打开帮教对象的心结, 才能使他们的偏轨思想得到矫治, 从而引导他们认同并遵循社会普遍价值规范, 恢复正常心态, 复归正常生活。人之所以能遵循既定行为准则,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作为社会人的尊严感和责任感使之自我约束, 若丧失了这种尊严感, 就会脱离社会链条, 无所顾忌、为所欲为, 最终引发犯罪。在心理层面, L县安置帮教工作从认知和情感两方面实施帮教, 即要使帮教对象对自己的犯罪行为有认知和了解, 从而引发罪责感, 激发和培养起他的个人尊严感, 使其主动承担罪责, 从内心摒弃犯罪亚文化的价值观念, 认同社会普遍价值规范。例如, 有一名刑释解教人员因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九年, 据访谈, 该人在服刑时就不服管教, 出狱后更是天天与社会上的不良青年厮混, 扬言要报复社会, 毫无改过向善之心, 在其所在村更是人见人怕, 横行乡里。帮教小组工作人员在了解了他的情况后认为对其进行帮教最首要的就在于让其正确认识自己的犯罪行为以及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危害。他的几名帮教负责人对他进行了法制教育, 与其一起探究当初犯罪的动机, 让他了解自己的行为带来了怎样的社会影响, 共同探讨如何避免此类犯罪行为的发生。经访谈得知, 通过这种互动式的帮教, 该帮教对象通过认识反省自己的犯罪行为给他人和社会造成的损害, 产生了罪责感, 生发了弥补罪过的意识。帮教工作的成效由心理层面体现到了行为层面, 就给逐渐培养起帮教对象遵纪守法的行为模式创造了条件, 消除了其破坏规范秩序的欲求, 使其安心履行一个社会人的基本责任。

值得一提的是, 通过走访多个帮教对象和查阅卷宗可看出, L县安置帮教工作人员在对帮教对象实施帮教的同时还注意尊重和保护帮教对象的隐私, 满足帮教对象本人对于隐私方面所提出的要求, 体察其在脆弱时期的自我保护性心理需求, 注意帮教方式的选择, 灵活变通的开展帮教活动。刑释解教人员在刚回归社会时会对外界有不信任, 排斥的心理, 认为帮教工作是在重新当众揭他的伤疤, 对帮教工作往往有抵触的情绪 (尤其是性格谨慎敏感的帮教对象) , 这样的情况会造成帮教工作的虚化, 使其流于形式而无任何效果。而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会潜移默化的使帮教对象逐渐打开心结, 增加对帮教工作人员的信任, 接受进而支持配合对于自身的帮教, 这就使帮教工作寓于自然和谐之中, 有利于减少工作的障碍和阻力使其顺利进行, 以达切实的帮教效果。再一点, 刑释解教人员在回归社会后的社会交往中往往会担心自己的犯罪行为被社会公众贴上“标签”, 不被理解和信任的苦恼会加重他的心理负担, 若超出一定限度, 就容易引发新的矛盾甚至是违法犯罪行为。L县安置帮教工作注意引导帮教对象拓展人际交往, 加强自我调适, 增强在社会生活中以自己的行动和成就破除偏见的自信心, 使其在积极的心态中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引申出去, 就是重视对帮教对象的协调适应能力的培养, 使其增强心理素质, 在往后未知的挫折面前保持正常的心态, 从而有效规制自己的行为, 避免越轨的发生。

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而又细致的工作, L县安置帮教工作在制度和实践上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收到了显著的社会效果, 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但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比如, 与监所信息衔接连接平台建设还有待加强;刑释解教人员流动性不断加大, 人户分离现象日益凸显, 而信息管理手段落后, 增大了安置帮教工作难度等等。这些都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加强。

摘要:对于刑释解教人员的过渡性安置帮教工作, 不但是对我国刑法“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的重要补充, 而且是预防和减少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措施。安置帮教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一环, 若该项工作做不好往往会使社会治安出现恶性循环, 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造成不利影响。相反, 将安置帮教工作做的富有成效是维护社会主义人权的需要, 体现了社会的公正, 文明与进步。经实地调查与个案访谈, 对L县富有特色的安置帮教工作进行讨论, 以期对该项工作的今后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关键词:安置帮教,刑释解教人员,经验启示

参考文献

[1]李学斌.重新犯罪控制研究[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9.

[2]陈世涵.人格改造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1.

[3]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4]杨世云, 窦希琨.比较监狱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1.

篇4:刑满释放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经验材料

多年来,**镇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按照上级部门的统一部署,遵循市委提出的“监所内必访、出监所必接”的总体要求,充分整合社会资源,扎实推进安置帮教的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接下来就将相关工作向在座各位领导做一个简单汇报:

一、融入“耐心”,在“访”上下功在全面实现镇安置帮教工作各个环节的无缝衔接工作中,我们坚持从每一个细节出发,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在狱内必访、出监必接等环节上下足功夫,先后多次到各监所,对在监服刑人进行回归社会前的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由司法所组织开展以“四个一”为主题的提前帮教活动,即组织一次现场沟通交流、介绍一下社区新貌、带去一份亲人的嘱托、送上一份爱心礼物,真正做到“暖其心、正其身”,为出监帮教提前做好准备。今年以来,我们赴**监狱必访了16名对象,今年上半年必访了8名,送去生活必需品以及书籍等,让服刑人员了解社会的变化、发展,鼓舞他们重新回归社会的信心和期望。

今年6月我们对**监狱2名**籍服刑人员开展了调查排摸,采用上门家访的形式,对2名对象的家庭状况、社会关系、社区表现等做了全面了解,为下半的狱内必访工作更好地开展打下基础。

二、融入“关心”,在“必接”上下功夫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及上海世博会两个国际性重要活动的举办,**镇不断完善社区和监所的衔接工作,规范开展全区刑释解教人员“出监所内必接”工作。去年6月,司法所组织矫正专职干部、社工和帮教志愿者前往**监狱对服刑人员王某进行了“出监所必接”。2007年,王某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有期徒刑5年,随着释放日期的临近,无一技之长又无任何经济来源的王某心情非常烦躁,思想情绪很不稳定。接王某出监所后,与他做了面对面的交流,鼓励他树立信心,用积极的心态面对今后的人生。当了解到他出狱后面临的生活困难时,专职干部和社工表示会给予关注,社工教育王某不能依赖他人的帮助,要自食其力,靠自己的劳动来努力改变窘境。这次接所工作取得了预期的良好效果,为对象回归社会后的帮教做好衔接工作,也使服刑人员感受到了政府的关心、社会的关怀,促进其尽快回归社会、融入社会。

三、融入“热心”,在“帮”上下功夫

狱内必访工作是安置帮教工作的前置工作,帮教工作不仅应体现在回归社会以后,而在于从必访阶段就开始形成长效机制,所以对于“帮”,社区各有关部门都主动作为、履责到位,最大限度地激发、调动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我们依托社区内规模较大的企业,建立了刑释解教人员技能培训和安置就业基地,千方百计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工作、创业等实际困难,初步实现了对刑释解教人员管得到、帮得牢、服务好的工作目标。

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一方面,刑释解教人员自身认识存在偏差,认为自己出狱后应当是由政府来解决生活问题,而不是靠自身的努力来改变现状,在帮教过程中存在排斥的心理,希望相关监所能在对象服刑期间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在监所内提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另一方面,服刑人员没有认识到我们的狱内必访工作是保障其刑释解教后顺利回归社会的重要环节,本身对回归问题的轻视是刑释解教人员不主动与我们联系的重要原因。

篇5: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

1、对回归本辖区刑释解教人员,做好建档入户登记,及时协调基层建立帮教网络,认真做好信访解答和工作处理。

2、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和帮教做到情况熟、人员底数清,并有针对性地解决安置帮教工作中存在具体困难和问题。

3、对基层帮教组织的帮教和安置就业,做好协调指导和工作督促检查,帮助解决工作上存在的问题,协调辖区企事业单位做好刑释人员的就业安置工作。

4、负责做好基层帮教组织骨干成员的工作业务培训,熟悉掌握党和国家对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方面的文件精神,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5、积极努力创办好过渡性的安置实体,逐步建立起“三无”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就业基地。

6、积极主动与各有关部门协调、扶持刑释解教人员做好自谋职业,自我安置和外出发展、做好思想引导。

7、认真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摸排工作,搞好回访考查,抓住工作重心,及时推广在工作中出现的典型和经验,表彰鼓励先进。

8、认真组织,做好赴监狱劳教(少管)场所的社会帮教团、主动协助监所、做好服刑在教人员的认罪服法和教育改造工作。

9、认真做好工作统计报表,为上级领导决策当好参谋。

篇6:关于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

2011年,我所在安置帮教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区局领导关心和帮助下,认真展开了我所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为营造平安和谐的福贡社会环境作出了贡献。

一、认真做好管理工作

我所现有刑释解教人员4人,为了认真搞好此项工作,工作人员不怕困难,了解情况,核对材料,落实安置帮教人员,建立健全了各种档案资料,从而使该项工作管理有序,措施得力,方法得当,从而全面了解掌握了我所刑事解教人员的基本情况,为帮教工作打好了强有力的基础。

二、全面做好了安置帮教工作

安置帮教工作是管理“两劳”人员的重中之重的工作,为使他们以正常人的心里回归社会,不背上心里包袱,我所工作人员秉着一棵热忱的心、“帮教”为宗旨,多次与对象谈话,实行多方面谈心交心。使他们恢复正常的心态回归社会,特别是对“三无”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做了认真细致的工作,分析情况,落实可靠帮教人员,解决生活、就业居住等困难,筹做了深入细致的各项工作。使我所安置帮教按照有关要求全面落实,为创建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公园司法所

篇7: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总结

2010年,在区司法局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大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平安冶山”建设总体目标,按照“帮教社会化、就业市场化、管理信息化、工作职责规范化”的方针,充分发挥和强化各部门协调配合,多形式开展帮教,多渠道落实安置,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刑释解教人员的重新违法犯罪,有效维护社镇安定稳定。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镇有刑释解教人员104名,其中2006年以来的刑释人员46名,2007年以来的解教人员3名,解除社区矫正人员55人。已通过各种渠道妥善安置的有104人,安置率达100%;今年我镇无重新违法犯罪的刑释解教人员。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保障,落实各项帮教措施

各单位将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减少社会隐患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了各项具体措施的落实。

一、加强研究部署。镇、村(居)两级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召开工作会议,具体研究部署全镇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把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纳入“平安冶山”建设和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做到同规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评比、同表彰,较好协调了我镇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整体推进。

二、健全组织机构。镇、村(居)全部成立了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协调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各级领导小组能根据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充实领导小组成员及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全镇共有安置帮教工作站12个。

三、加强工作经费投入。经费是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的一个重要条件。各单位都拨出专项经费,用于开展安置帮教工作。镇财政每年安排2万元专项经费,镇党委、政府把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或实报实销形式给予了工作经费保障,为安置帮教工作的落实提供保障。

(二)、强化制度建设,规范管理安置帮教工作

我镇把健全工作网络作为安置帮教基础来抓。按照“工作职责法制化”的基本要求,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一是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在开展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过程中,健全接茬帮教制度、例会制度、定期家访制度、定期联系制度、联合帮教等工作制度,做到帮教工作制度规范化,使各项安置帮教工作措施得到了较好的落实。镇安置帮教办公室在接到监狱、劳教所的接茬通知书后,及时登记造册,为帮教对象逐一建立了一人一卡的人员档案,对帮教对象实行台账式管理。分类建立本辖区的刑释解教人员档案信息管理资料,做好与市、区安置帮教机构的联网准备,有效地减少脱管和漏管等问题的发生。

二、进一步落实排查清理制度。根据省市区安帮办的要求,镇安置帮教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召开会议,专门部署排查清理工作,组织派出所、村(居)安置帮教工作站对本辖镇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对象集中进行了排查清理。把排查出来的人员与监所提供的人员进行认真核对,不一致的,再次清理,做到对帮教对象不漏登、不脱管、不脱控。三是进一步落实管理制度。镇安置帮教办落实一人一卡档案管理、去向动态管理、重点对象专门帮教监控、人户分离管理等管理制度。充分运用电脑网络,及时与市、区一级联系,在网络上实行信息传递、统计报表填报,有效地减少脱管和漏管等问题的发生。

(三)强化帮教政策,不断拓展安置渠道

我镇严格执行《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八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意见》,明确了综治、司法行政、公安、劳动和社会保障、民政、工商、财政、工、青、妇等部门的管理协调职能。对各相关成员单位提出明确要求,加大帮教工作中,注重解决刑释解教人员的生活出路和就业渠道,促进他们能通过自己劳动,获得社会认可。积极做好过渡性安置工作,帮

助帮教人员解决临时性生活问题:一是鼓励和帮助刑释解教人员自谋职业,从事个体经营。对他们愿意从事个体经营的,及时协助办理营业执照等相关事宜。二是农村的刑释解教人员实行就地安置,为其落实责任田,从事农业生产,或协助他们承包荒山、果园,或联系到非公企业就业等。三是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通过劳动服务中心、社会中介组织等,根据帮教对象的技能和实际情况,推荐到企业就业。四是由安置帮教办协助联系到过渡性安置帮教基地就业。全镇目前共创办了1个过渡性安置基地,对个别因暂时无业可就人员,介绍进入帮教组织挂钩的过渡性安置基地就业。五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引导他们自主择业,走创业致富之路。

(四)开展专项活动,保障调查摸底工作有实效

2010年,按照南京市《南京市综治委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刑释解教人员排查回访专项活动的实施意见》的部暑和要求,加强领导,广泛宣传发动,扎实推进专项活动的深入开展,对辖镇内五年刑满释放人员和三年解除劳教人员的重新违法犯罪情况进行倒查。一是及时部暑。年初省、市下达专项活动通知后,我镇及时贯彻,制定下发了专项活动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步骤、措施。二是强化措施。建立帮教工作部门协凋联席会,组织工作督查小组对各村(居)调查摸底情况进行行跟踪检查。三是注重实效。司法所根据原已掌握的情况和上级提供的住处及时分发到各村(居)。通过进村入户,进行核实、分类排查。对有重新违法犯罪倾向的对象及重点对象,由派出所、司法所人员配合村(居)帮教人员进行排查,并根据掌握的动态情况,落实管理措施;对于表现一般,思想不够稳定的及人户分离的对象,及时深入进行调查,确实掌握情况。

我镇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重视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一是部分外出刑释解教人员由于务工居住场所频繁变化,给及时掌握刑释解教人员动态信息增加了难度。二是基层帮教机构和队伍有待进一步健全;三是社会力量整合有待提高。

三、2011年工作思路

2011年我们会继续深入基层一线,及时了解掌握刑释解教人员的情况和动态,不断完善安置帮教措施,强化过程管理,主动做好工作。认真解决安置帮教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新路子新方法,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作出最大的努力。

1、进一步落实安置帮教措施。加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管理,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动态管理、教育和思想疏导,落实具体帮教措施,最低限度地防止重新犯罪和非正常上访事件的发生。

2、进一步健全安置帮教组织机构。及时调整充实镇、村(居)两级安置帮教工作办事机构,健全完善以人民调委会为基础的村一级安置帮教组织,切实发挥帮教组织职能作用。

3、进一步完善接茬工作制度。进一步强化司法行政与公安的协作制度,密切配合,互通情况,共同做好服刑在教人员离开监所前后的接茬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4、进一步加强信息报送和交流反馈。健全镇、村(居)二级帮教组织双向沟通渠道,及时发现和掌握刑释解教人员情况和动态,及时上报问题,确保信息反馈及时准确。

5、进一步加大重点对象的管理控制力度。加强排查清理出来的重点对象及有重新违法犯罪倾向的重点帮教,加强重点管理、重点跟踪、重点帮教,及时发现和防止其重新违法犯罪。

篇8: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计划

2014年,XX乡帮教安置工作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按照自治区、市和新区政法工作会议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深化工作措施,坚持“帮教科学化、安置社会化、管理信息化、工作规范化”的工作思路,突出重点,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帮教安置工作措施,努力预

防和减少重新犯罪,为辖区经济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完善工作机制

(一)健全组织网络。建立健全新建社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组织机构,对现有帮教安置工作组织网络进行调整和充实,抓住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契机,健全村级人民调委会、治保会等组织,依托村级治保会组织,落实帮教工作人员。继续落实科级干部包村、站所包组、村组干部、联防队员包片责任制,同时要依靠“三老”队伍组建帮教志愿者队伍,抓好“一帮一”、“多帮一”制度的落实,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置帮教工作网络。乡领导小组成员每年至少召开两次碰头会,通报情况,研究工作。设立帮教安置工作联络员,定期召开会议,及时协调解决刑释解教人员的报到、落户、帮教、安置中的问题。

(二)落实工作制度。进一步落实例会制度、档案制度、定期排查制度、重新犯罪备案制度、月报制度、回访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制度,确保对帮教对象做到自然情况、犯罪性质、回归时间、职业技能、转变情况、安置情况“六清楚”;采取感化式、跟踪式、巩固式“三式合一”的帮教形式,为每一名刑释解教人员落实一个帮教小组,做到“以情感人、以法育人”。在强化管理的基础上还要做到五个必访:即一是帮教对象生活上有困难必访;二是帮教对象思想有波动时必访;三是帮教对象遇嫁娶大事或突发事件必访;四是帮教对象交往有异常时必访;五是帮教对象家庭出现矛盾时必访。力争将归正人员的重新犯罪率控制在3%以下。

(三)突出信息化管理。乡司法所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信息网络平台管理,乡村建立规范化档案管理机制,完成预释放人员的核实衔接工作,各村应为每一名刑释解教人员落实一个帮教小组,制定一套帮教计划,司法所要为每一位归正人员建立刑释解教人员信息档案卷,做到“一人一档,动态更新”。

二、规范帮教安置工作程序,落实帮教措施

归正人员报到后,根据个人情况为其建立个人帮教档案,明确帮教人员,落实帮教安置措施。

1、帮教安置办公室为刑释解教人员建立一人一档,建档率达到100%。

2、认真排查人户分离和居所不明的刑释解教人员,做到情况清、底数明,努力减少脱管漏管。

3、对于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安置要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活动,每半年一次回访,并作好谈话记录等资料归档工作。

4、对外出人员的帮教,要掌握其去向,摸清其动态,要利用多种形式如亲属联系,电话联系等,在重大节假日等特定时间亲自上门,对其帮教,做到无空白点。

5、配合有关部门,落实安置措施。对符合城市或农村低保和社会优抚救助条件的刑释解教人员,及时纳入低保和优抚救助范围,协调工商部门减免刑释解教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有关费用。

6、各村组要认真落实有关政策,落实归正人员的承包地和宅基地问题。

7、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率要达到100%,就业安置率要达到97%以上。

三、加大安置工作力度,做好就业安置和生活保障工作

帮教安置工作要狠抓“提前介入、回归接茬、安置扶持、帮教服务”四个环节,要在帮教安置机构网络化、回归接茬制度化、安置就业市场化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1、各村要积极创造条件,重点解决“三无人员”(无家可归、无亲可投、无业可就)过渡性安置问题,以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在从事个体经营证照办理、信贷、就业技能培训等方面提供支持,进一步提高安置率。

2、创新理念、拓宽思维,广开刑释解教人员就业安置渠道,鼓励刑释解教人员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和引导刑释解教人员依靠自身努力实现就业。

3、要做好帮教安置向社会化的延伸工作,各级帮教组织要不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开展对帮教对象送温暖、送法律、送科技和帮教活动,利用讲课、普法,现身说法,传授技术等形式,鼓励两劳回归人员学文化、学法律、学技术,依靠自身努力实现就业之路。

篇9: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职责

帮助刑释解教人员学法守法,提高守法的自觉性,争做一名自食其力,勤劳致富的公民。

每月向解教人员了解当月的生产、生活和遵纪守法的情况;谈话、谈心活动每季不少于一次。

解教人员遇到实际困难,帮教人员尽力帮助解决或通过有关单位帮助解决。

解教人员反映的治安和违法犯罪情况,除向公安、司法机关反映报告外,不得对外泄密。

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分析刑释解教人员的思想动态、表现情况,研究帮教工作具体事宜。

融侨城社区

融侨城社区安置帮教工作措施

1、每月不定期的针对每一帮教对象政策教育,尤其以维护社会稳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为重点教育内容。.2、帮教小组加强同帮教对的家庭、亲朋好友的联系,使他们时时处处有人帮,有人管。

3、从思想上、生活上、工作上多关心帮教对象,对他们工作中,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尽可能给予帮助。促使他们更好接受帮教。

4、及时掌握帮教对象的思想动态、工作及其它情况,并每月向派出所及时汇报问题,每季度以书面形式汇报有关情况及帮教成果。

5、对释放人员重新回到社会,没有安定收入,很可能重新走上犯罪,社区发挥优势,帮助他们自谋划出路、找工作,目前社区实现安置率达95%以上,帮教率达到95%,重新犯罪率控制在正常情况下0%以下,社区无各类邪教和有组织违法犯罪活动。

融侨城社区

融侨城社区安置帮教工作制度

一、帮教制度:

1、帮教领导小组定期检查帮教工作情况。

2、组织帮教小组成员研究帮教措施,重点对“释解”人员进行管理。

3、对两释人员情况做好纪录,对其表现及时掌握其动向,避免重新犯罪。

4、健全帮教组织和有关档案。

5、配合派出所做好“释解”人员的教育工作。

二、管理制度:

1、每年与派出所等有关部门统计“释解”人员情况。

2、建立帮教人员登记表。

3、成立帮教工作领导小组。

4、建立健全社区帮教组织。

5、定期召集帮教小组成员汇总情况。

6、帮教工作列入司法所和综合治理工作目标责任制中。

7、协调有关部门安置帮教对象从事有关工作。

8、积极动员有关服务部门解决帮教对象的实际困难。

篇10:刑满释放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经验材料

工作考核办法

为进一步推动我旗刑释解教人员安臵帮教工作深入开展,根据中央综治委等六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刑满释放、解除劳动教养人员安臵和帮教工作的意见》、《自治区刑释解教人员安臵帮教工作考核办法(试行)》和《自治区刑释解教人员安臵帮教工作责任制》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刑释解教人员安臵帮教工作的考核,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基本原则,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扎实严谨的作风,进一步强化对刑释解教人员安臵帮教工作的检查督促,促进刑释解教人员安臵帮教工作全面、持续、健康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本办法适用于对我旗刑满释放、解除劳动教养人员安臵帮教工作的考核,考核工作每年第四季度进行。考核实行百分制。

一、我旗各基层刑释解教人员安臵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发挥职能作用情况。(标准分34分)

1、安臵帮教工作领导小组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安臵帮教工作的方针政策,工作思路清晰,决策科学有效,组织协调、督促检查作用发挥充分的,得3分。

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切实解决安臵帮教工作实际问题和困难的,得3分。

2、领导小组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工作会议,传达贯彻中央和自治区有关精神,研究部署工作任务,指导、协调工作搞得好的,得3分(不能提供会议纪要或会议记录的本项不得分)。

3、领导小组办公室认真履行职能,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起草政策性文件和工作实施方案,制定下发年度计划和工作重点并协调、督促、检查有关地方和部门落实的,得3分。

4、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至少召开两次工作会议,贯彻领导小组会议决议,研究解决两个以上实际问题的,得4分(每次会议得2分,不能提供会议纪要或会议记录的本项不得分)。

5、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对服刑和刑释解教人员进行就业培训指导,协助看守所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按规定减免相关费用的得3分,未完成的酌情减分。

6、民政部门对符合城市低保或农村救助条件的刑释解教人员,及时纳入低保范围或农村特困户基本生活救助范围分别达到90%和70%的得3分,未完成的酌情减分。

7、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支持、引导刑释解教人员从事个体经营,对符合条件的人员减免费用的得3分,未完成的酌情减分。

8、财政部门将安臵帮教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能保障工作正常开

展的得6分,不能提供财政部门拨付经费文件的本项不得分,所拨经费不能保障工作正常开展的酌情减分。

9、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志愿者开展多种形式的安臵帮教工作的得3分,未完成的酌情减分。

二、机构、制度建设和日常工作情况,未完成不得分,效果差的酌情减分。(标准分44分)

10、建立健全旗级苏木、镇刑释解教人员安臵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得2分,落实工作人员并有效开展工作的得2分。

11、公安、司法等相关部门相互支持配合,制定完善落实衔接制度和各项措施的得3分。

认真查找人户分离和下落不明刑释解教人员,努力减少脱管漏管,当年刑释解教人员衔接率达到70%的得3分。

组织对刑释解教人员排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及时消除治安隐患的得3分。

12、对司法所安臵帮教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达到总人数的60%的得3分。

13、司法所建立刑释解教人员一人一档,建档率达到90%的得3分。

14、对安臵帮教工作实际目标管理考核工作落实好的得3分。

15、对安臵帮教工作先进集体、个人或刑释解教人员典型进行表彰或集中宣传的,在媒体(含报刊、网络等)和盟以上信息简报上发表宣

传稿件或刊登不少于3篇的得3分。

16、信息通报制度健全,信息渠道畅通,每年向旗刑释解教人员安臵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工作要点、工作总结及其他综合性文字材料的得3分。

17、按时报送季度、半年、全年统计报表,并且数据完整准确的得4分。

18、对刑释解教人员开展各种形式的帮助教育活动,有文字材料帮教率达到90%以上的得4分。

19、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臵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就业安臵率达到70%以上的得4分。

20、经过安臵帮教工作,重新犯罪率在3%以下的得4分,超过3%的扣4分,达到3%的不得分;刑释解教人员中发生严重危害社会稳定、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重大刑事案件,责任人被旗综治委查究的不得分。

三、重点工作开展情况,未完成不得分,效果差酌情减分。(标准分22分)

21、探索建立刑释解教人员危险性评估体系,重点对有重新违法犯罪倾向人员和没有生活出路、可能导致重新违法犯罪的重点人落实管理、帮教各项措施的得4分。

22、对现有过渡性安臵实体(基地)进行普查、清理整顿的得3分。

至少认定或建立一个安臵实体(基地)的得6分;实体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的得3分。

23、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部委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刑释解教人员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意见》,制定并落实具体措施的得3分。

24、安臵帮教工作取得突出成绩或创出新经验,得到业务部门肯定的或得到表彰的得3分。

四、附则

25、本办法由旗刑释解教人员安臵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解释。

篇11: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简报

刑释解教人员在最初回归社会时,由于长时间与社会隔离,他们面临着许多现实困难,并影响他们转换成“自由”公民。因此,刑释解教人员迈出大墙、走入社会这一特殊阶段的回归衔接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易家湾镇蒿塘村刑满释放人员宋某,20xx年9月刑满释放后,家中房屋倒塌,妻子和孩子被迫迁居娘家,易家湾镇司法所介绍他去昭祥置业公司做保安,并由蒿塘村村委会资助2万块红砖帮助宋某重建房屋,勉励其珍惜生活、远离犯罪,成为当地佳话。

昭山乡谭某刑满释放后,父母离世、妻子离婚、房屋倒塌,自己一无所有。乡司法所了解情况后,积极与乡建设办、民政办联系,帮其争取了农村危房改造指标,并申领了临时救助金,帮助其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

篇12:刑满释放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经验材料

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开展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通知》及省、州、市《关于开展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通知》要求和会议精神,按《楚雄市开展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实施意见》和《鹿城镇开展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实施方案》的文件要求,经社区刑释解教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研究,结合我社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依法治国方略为指导,按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和创建“平安社区”的要求,以法律为依据,整合并运用社会力量、社会资源加大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力度,加强和完善现有的安置帮教方式,探索并推行安置帮教制度的改革创新,为经济建设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最终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

二、工作目标

开展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是通过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社会各方面力量,对刑释解教人员进行安置帮教,并更直观的开展法制教育,努力帮组刑释解教人员解决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力争社区内刑释解教人员无重新犯罪。

三、工作机构

经社区两委班子研究,决定成立社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马恩华北浦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副组长:姚力荣北浦社区警务室中队长成员:李莉北浦社区居委会委员

张有艳北浦社区居委会委员

王志北浦社区警务室干警

周善福北浦社区警务室干警

李成东北浦社区警务室干警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社区综治办,马恩华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全面工作,由李莉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

四、工作要求

1、抓好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的安置和帮教。

2、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和就业技能培训。

3、制定安置帮教制度,落实对刑释解教人员做好造册建档工作和衔接帮教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教,对有重新违法犯罪倾向的刑释解教人员进行重点管理和帮教,做到不漏管、不失控,预防重新违法犯罪。

篇13:刑满释放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经验材料

1、抓好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的安置和帮教工作。

2、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和就业技 能培训。

3、制定安置帮教制度,落实对刑释解教人员做好造册 登记建档工作和衔接帮教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帮

教,对有重新违法犯罪倾向的刑释解教人员进行重点管理

帮教,做到不漏管、不失控,预防重新违法犯罪。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刑满释放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经验材料】相关文章:

刑满释放人员创业07-21

刑满释放人员走访记录05-02

刑满释放人员发声亮剑03-27

刑满释放工作自查报告03-27

刑满释放几年可以入党05-04

对刑满释放人的祝福语04-17

心灵释放04-27

释放压力教案04-20

反腐释放三大信号06-28

加快释放改革红利07-05

上一篇:神火集团简介下一篇:宝剑赠知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