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需要五种意识

2024-04-19

创新需要五种意识(精选6篇)

篇1:创新需要五种意识

加强党建工作需要增强五种意识 当前加强机关党建工作,要注意增强五种意识: 第一种意识,是要有执政党建设的意识。加强执政党建设,是当前党的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对于机关基层党组织来说,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的执政基础要求来思考谋划工作,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各级机关是我们党执政的基本载体,是党代表人民执掌政权的领导机构,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挥部、参谋部,是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者、实施者,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事务的管理者。各级机关作用的充分发挥,离不开机关党建的重要保障。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重大命题。胡锦涛同志在全会第二次大会上指出,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根本的是要探索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规律。从政治学上看,一个政党执政,必须解决好政治上合法性的问题,也就是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的问题,机关党员干部队伍的作风、形象,直接关系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公信度。因此,要从巩固执政地位、增强执政基础的高度认识和看待机关党建工作。目前,中央正在修改《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原来的是1998年印发),以使机关党建工作更加符合加强执政党建设这一新形势和新要求。《条例》出台后,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切实把握机关党建的规律,明确

1机关党建的内涵、范围、工作要求和工作重点,不断提高机关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第二种意识,是要有走在前列的意识。去年,胡锦涛总书记对机关党建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出:“机关党建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走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前头”。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新形势下机关党建工作的特殊性、重要性、紧迫性的准确把握,体现了党中央对机关党组织、党务工作者的重托和殷切期望,也为我们加强和改进机关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全国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的主题,就是贯彻落实总书记的这一要求。走在前列,是由机关的性质和重要地位所决定的,是新形势新任务对机关党建提出的必然要求,是基层单位和人民群众对机关党建的殷切期盼。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自己肩负的重要责任,牢固树立机关党建走在前列的意识,坚定走在前列的信心,正视机关党建工作的薄弱环节,不断提高走在前列的本领,把走在前列的要求具体体现到机关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机关党建工作,把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好、党员干部队伍管理好、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好,努力建一流队伍、树一流形象、创一流业绩,使机关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智力支持。

第三种意识,是要有服务大局的意识。当前,我省正进

入加快建设惠及全省人民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快推进,经济社会正在转型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健康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已成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任务相当繁重。如何化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顺利实现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宏伟目标,关键要看我们的党组织有没有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这就迫切要求全省机关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增强围绕大局、服务中心的意识,不断提高应对风险和挑战、推进科学发展的能力,也迫切要求全省机关党员干部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新时期赋予的新使命、新任务。去年,我省各级机关党组织围绕“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各项举措,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开展了“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也得到了企业和基层的一致好评。新的一年,我们要继续组织和引导各级机关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紧紧围绕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保稳定的工作大局,集思广益,集聚力量,以务实有效的举措抓好工作推进和落实,为落实省委决策部署和完成各单位中心工作作出新的贡献。

第四种意识,是要有坚持主线的意识。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扎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是党从自身历史方位的变化出发提出的。我们党走过了80多年历程,已经成为在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长期执政的党,在这样的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突出的是要坚持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在机关党建工作中自觉坚持这条主线,就如同干部工作中要始终贯穿“德才兼备”的选人用人标准一样。党的先进性好比是干部的“德”,党的执政能力就像是干部的“才”,只有兼具德与才,这样的干部才可以称之为好干部。同样道理,只有具备良好的执政能力,始终保持先进性,我们的党才能成为一个具有强大战斗力、凝聚力和生命力的执政党,两者不可偏废。对机关来说,提高机关干部的执政能力,当前一个重要的任务是大力开展学习型机关建设。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迅猛发展,据世界银行报告,进入后工业化的国家,由资本积累产生的财富增长只占30%,另外70%靠的是知识和科技。从机关党建的角度来说,我们必须对中央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大决策有足够的认识,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广大机关党员干部不断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切实增强驾驭全局、改革创新、依法执政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同时,要加强机关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建设,特别是要不断加强机关党组织的思想政治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在广大机关党员干部中大力开展“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加强道德修养,培养高尚情操,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切实解决机关党员干

部在党性、品德、作风、能力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机关形象,让党和人民满意。

第五种意识,是要有构建新格局的意识。在去年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会议上,省委作出了在我省着力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的工作部署,作出这个重要部署,主要是考虑当前我省已全面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新阶段,正处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必须打破城乡界限,树立统筹推进、资源整合的理念。机关党建作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重要领域,也必须按照构建这一新格局的要求来思考谋划、统筹推进。这就要求机关党建工作,一方面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关心支持其他领域的党建工作。比如,要按照“共抓、共建、共享”的要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开展与农村、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对口帮扶工作,创新互帮互助的内容和形式,加大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特别是经济相对困难村以及领导力量薄弱村的支持和帮助力度。还比如,在推进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中,要按照“以条带块”的工作思路,要求有着行业管理职能的机关部门党组织不仅要抓好自身建设,还要切实承担起指导新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的任务。目前,我省的律师、会计师行业已经全面推进了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其他行业的主管部门也要加强指导督促,共同推动新领域党建工作。另一方面,按照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要求加强机关党建工作,还要积极吸收

借鉴其他领域党建工作的经验做法。机关党建工作有自身的优势,其他领域党建工作也有自己的特色。比如,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选举中推行的“两推一选”和“公推直选”;再比如,农村、社区党建工作中推行的党员定期评议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制度。这些做法,都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举措,机关党建工作要善于借鉴和运用这些好经验、好做法,切实提高自身的建设水平。

篇2:创新需要五种意识

1、学习锻炼意识

加强学习和锻炼,丰富自己的内涵,提升自己的能力,完善自己的素质,为走向社会建功立业夯实基础。

2、服务意识

我们要发挥“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要以一种积极态度去做好每一件事情。不管是日常工作,还是开展各项活动,都应该心中想着同学,都应该强化为同学成长成才服务的意识,并且以是否能为广大同学的成长成才提供有益帮助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这样,学生干部的工作才能够得到同学的理解和支持,才能顺利开展,取得成功。

3、责任意识

责任意识就是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职责范围,明确自己的责任,尽职尽责。

4、团结协调意识

团结协调意识就是要求我们学生会要搞好内部团结,同时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做好工作。团结对于一个集体、一个组织至关重要。有人说“团结出生产力、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效益、团结都受益”,可以说“三力两益”把团结的意义讲得非常透彻,尤其是把团结的落脚点放在都受益上,使人感觉更贴近生活,更迎合人们的心理。

5、创新意识

篇3:高中数学解题教学需要五种意识

一、铺垫意识

经常有数学教师抱怨, 某道题讲解了多少遍, 学生还是一脸茫然, 不得其理, 不会解题。究其原因, 从教师方面考察, 很可能是研究此题之初没有做好铺垫。一个数学问题或一道数学题之所以让学生为难, 一定是存在着某个思维高地, 学生难以企及。这时, 教师需要具有铺垫意识, 做好解题的铺垫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铺垫犹如凿山开路, 学生沿着这些山路无疑终会走到山顶。

具体而言, 做好铺垫就是再现题中蕴含的本质情景, 还原场景;或者简化题中的若干条件, 去枝去叶, 暴露主干;或者先行解决外围若干难点, 扫清障碍, 直奔主题;或者将所求结论由易到难层层细化, 让学生顺势而行, 直至顶端。如此, 学生便会洞悉其中的奥妙, 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而且因为知晓其中的来龙去脉, 由点及面, 这一类问题甚至与之相关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思维的深刻性、全面性也会得到加强。

案例1.已知Sn是数列an的前n项和, 且Sn=n2-n+1求数列an的通项.

典型失误:an=Sn-Sn-1=2n-2 (n∈N*) , 没有注意到公式an=Sn-Sn-1的使用条件n≥2, 导致a1并不满足所求通项。

本题并不算难题, 但很多学生经常出错, 不明白为什么要检验a1, 教师若作如下铺垫, 将会非常自然地化解原题的难度, 学生将会较容易接受并理解其中关键所在。

铺垫1:已知Sn是数列的前n项和, 且Sn=n2-n, 求 (1) a1, a2, a3, (2) 数列的通项。

铺垫2:已知Sn是数列的前n项和, 且Sn=n2-n+1, 求a1, a2, a3.

二、纠错意识

很多数学概念、定理之间差别微小, 其相互联系特别是逻辑关系却颇为复杂, 学生往往很难理解, 等到解题实践时, 总是在这些关节点上摔跟斗, 特别是初次接触这类习题, 或是间隔一段时间再现的时候。这时, 教师就需要具有纠错意识, 解题教学过程的纠错, 犹如庭审现场上法官、律师以及当事人就案件过程的再现和辩驳, 这对犯错之人的悔过和旁听人员的教育无疑是异常深刻的。

所谓纠错意识, 就是教师在解题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错误的具体情况, 分析其根本原因, 理顺若干相关概念的逻辑关系, 反复强调并再现“错误现场”;接着, 教师应整理学生类似错误, 归纳总结;然后适当引申, 编制相关习题进行补偿练习, 举一反三, 升华思维。实践证明, 在解题教学过程中, 适时纠错, 补偿强化, 将会有效克制学生再犯类似错误。

案例2.已知函数f (x) =x3+3ax2+bx+a2在x=-1处有极值0, 求实数a, b.

失误再现:因为f′ (x) =3x2+6ax+b, 依题意, 有f′ (-1) =3-6a+b=0, f (-1) =-1+3a-b+a2=0故a=1, b=3或a=2, b=9.

失误分析:可导函数f (x) 在x=x0处导数为零, 即f′ (x0) 只是函数f (x) 在x=x0处取极值的必要条件, 而非充分条件, 因此本题由f′ (-1) =3-6a+b=0求出a, b后还需代入原函数去检验———导函数在x=-1的左右附近是否异号。

纠错对策:在教学中, 我们可以画出学生熟悉的函数f (x) =x3的图象,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函数在x=0处的导数值和函数的单调性, 加以解释和分析, 并强调检验的必要性, 另外, 还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偿练习, 学生才会从本质上理解进而接受、消化。

三、反思意识

很多学生总是给老师反映, 自己上课能听懂, 但却不能独立解决数学问题。那么,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究其根源, 就是缺乏解题反思。从学生方面考察, 多数学生解题活动仅仅停留在机械模仿或者浅层创造阶段, 解题只是为了完成作业或是追求量的积累, 几乎没有解题反思的习惯;从教师方面考察, 部分教师的解题教学只是让学生知其然, 往往缺乏知其所以然的精辟分析和画龙点睛式的总结, 在方法上更缺少解题反思的指导。

所谓反思意识, 就是教师在解题教学中通过思维方法上的对比、评价、技能技巧上的归纳、总结、思想情感上的启示、陶冶, 促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一种有目标、有策略的主动行为, 而不仅仅停留在简单接受与模仿的低层次上。只有教师有意识的反思演示、言传身教才能唤醒学生的反思意识, 学生才能养成反思的良好习惯, 才能勇于质疑、挑战权威!

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重要的数学活动, 它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反思是对思维结果进行再认知和检验的过程, 是一种探究和特殊的再概括, 更是一种创新, 具有较强的研究性。在解题教学中, 引导学生适时反思, 无疑能提升学生以及教师本身的思维水平, 我们务必践行。

案例3. (苏教版选修2-1第66页第10题)

已知双曲线过点P (1, 1) , 能否作一条直线l交双曲线于A、B两点, 使P为线段AB的中点?

反思方法:通常本题可用待定系数法来完成, 首先设直线方程 (分斜率存在和不存在两种) , 然后联立双曲线方程, 由中点坐标去求解斜率即可。那么还有其他方法吗?有!设两点坐标, 用点差法求直线斜率。还有其他方法吗?还有!其实还可运用参数方程完成本题。

反思题目:本题能否放在椭圆中, 能否放在抛物线或者圆中呢?经分析不难知道也可以。

反思结论:本题用点差法求直线斜率, 还得到很重要的结论———圆锥曲线中点弦的斜率公式。

四、应用意识

新课程标准中倡导人人学“有用”的数学, 这种学习目标的完成需要教师合理有效地开展数学活动来得以实施和加以体现。在解题教学中开发其应用价值, 以体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教师须重视数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价值。

事实上, 人类孜孜追求的科学文化知识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各种规律、定理、结论都从人类实践中来, 也必将回到实践中来去, 接受其检验。如此, 数学教师的解题教学活动不应该是简单的就题讲题, 方法上的提炼总结和思维上的点拨启发固然对学生的发展作用巨大, 但是倘若忽略了例题习题的应用价值, 我们自始至终只能做一个教书匠, 离教育家也就越来越远了。站的高, 望的远, 我想不无道理。

所谓应用意识, 就是教师在解题教学过程中联系社会生活实际, 探究题中蕴含着的生活经验规律, 从而开阔学生思维, 欣赏和体味生活经验的高度抽象美, 甚至可以达到指导实践、改变实践的目的。数学例题习题很多都具有应用价值, 教师若能深入研究, 结合学情适时开发, 一方面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一方面开拓思维疆域, 更重要的是回归数学活动的本源, 可谓一举三得!

案例4.已知a, b, m∈R+, 并且a<b求证:

应用探究:教材上多用分析法证明此题, 如果教师就此结束, 就题讲题, 其效果、价值并不大, 本题的应用价值也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实际上, 本题蕴含着丰富的教学价值, 比如我们若能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巧妙联想, 便可得到上述不等式蕴含着糖水加糖更甜的活生生的生活经验。这样解题教学就变得富有意趣, 教师的教学活动也就上升到了更高的层次———人类实践经验的抽象总结与传承!再者, 从训练学生思维的方面考虑, 这是典型数学抽象性的形象直观化, 化难为易, 便于理解, 更可以有效防止学生思维狭隘平淡,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广阔性。

五、文化意识

长期以来, 应试教育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过多地重视知识的传授, 而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 这不仅直接导致了青少年巨大的学习压力, 而且导致目标导向的偏离, 造成学生生命认识的畸形发展。这种顾此失彼的现象不利于学生对生命的完整理解, 而且也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与自身创造潜能的开发。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 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主流数学教育思想已经达成共识:数学教学要以知识整合为载体, 发扬人文精神, 传承人类文明, 提升人文素养。我想, 解题教学也应如此。

人文素养的提升, 不仅在新授课上, 在解题教学活动也能开展。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文化意识, 首先表现在选题上。我国是文化积淀非常深厚的国度, 教师可以适当编制和选取蕴含祖冲之的圆周率、刘徽的极限思想的习题, 已经渗透含有古代著作《九章算术》、现代陈景润的“歌德巴赫猜想”等中国经典的数学问题。相信, 这些丰富的背景资料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数学的美妙、数学源远流长的光辉历史。

教师展现文化意识还表现在探究习题的渊源和发展上, 适度为学生介绍习题蕴含的“文化因子”, 引领学生感悟和思考其中包含的人文精神, 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热爱, 增加文化内涵, 培养他们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从近几年各地的高考试题看, 湖北卷命题围绕这一方面做得尤为突出。

案例5. (2012湖北理科第10题) 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开立圆术”曰:置积尺数, 以十六乘之, 九而一, 所得开立方除之, 即立圆径, “开立圆术”相当于给出了已知球的体积V, 求其直径d的一个近似公式人们还用过一些类似的近似公式。根据π=3.14159…判断, 下列近似公式中最精确的一个是 ()

评注与赏析:

《九章算术》是我国一部流传至今的古代数学典籍, 据考证, 大约成书于东汉初期, 作者姓名不详。这部中国古典数学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总结了我国先秦至西汉的数学成果, 形成了以问题为中心的算法体系。魏晋时期, 杰出的数学家刘徽于魏景元四年 (263年) 首次注释《九章算术》。该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有着鲜明的特色, 是世界数学宝库中的一支奇葩。《九章算术》是一部问题集形式的算书, 共有246个问题, 按不同算法类型分为九章。

本题“开立圆术”出自《九章算术》第四章有关求解球形的体积问题。刘徽借鉴此书并提出了“割圆术”, 即将圆周用内接或外切正多边形穷竭的一种求圆面积和圆周长的方法, 利用割圆术科学地求出了圆周率π=3.14的结果。本题蕴含浓厚的文化因素, 选题于中国古典数学经典著作《九章算术》考察球的体积公式以及估算, 令人眼前一亮, 绝对是一道好题!

结束语

篇4:新课程教师需要五种意识

关键词:课程;资源;对话;生命;效率

新课程以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教师的教学生活为旨归。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与参与是推行新课程的前提,因为他们最终决定着课程实施的走向。新课程全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理念,需要教师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教师再也不是由专家编写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及家长、社会人士等一起共同构成新课程的合作者;教师再也不是只知“教书”的匠人,而是一批拥有正确教育观念、懂得反思技术、善于合作的探究者。因此要真正实现角色的转变,教师需要具有研究意识、反思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等,这些都已达成共识,这里不再赘述。笔者以为,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还需要有课程意识、资源意识、对话意识、生命意识、效率意识等。

一、课程意识

课程观决定教学观,并因此决定教学改革的深度和广度。在传统的教学论概念系统中,课程被理解为规范性的教学内容,主要表现为教学大纲等指令性文件、教科书等学习文本、教参等辅导文本,故又被称为“学科课程”或“文本课程”。这种课程观是孤立、封闭、僵化的,最大的弊端是忽视了人的发展,使得课程与教学成为两个彼此分离的领域,教学过程就是忠实有效地传递课程的过程,师生的生命力和主体性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新的课程观认为课程是一个生态系统,不仅有物,更有人的存在。即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经验课程”;课程不只是知识的载体,更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并作为相互作用的主体,教师即课程,学生即课程,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课程也因此成为开放的、动态的、生长的生态系统。在这种课程观的指引下,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提升与建构的过程,教学改革由此才能真正抵及教育的内核,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因此,进行课程改革,教师要树立课程意识,学习课程理念,从传统的教学观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把课程与教学整合起来,这是课改的前提和基础。

二、资源意识

课程资源的提出、利用、开发是本次课改的一个亮点。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中小学的实际教育成果,因为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切性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广大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关注度、重视度不够,大多数教师还停留在“教书匠”阶段,教学过程窄化为“教教科书”的过程。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资源意识,把教科书看成惟一的课程资源。殊不知,教科书仅仅是众多教学媒体中的一种,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网络系统给师生提供了不可限量的资源,当然还有其他形态的资源,如社区资源等。因此,树立资源意识,选择、利用、开发课程资源是教师的必备素养。除了常规的校内、校外的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外,广大教师应特别关注以下几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第一,以网络为代表的大众传媒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第二,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如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修养、个人素质等;第三,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如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性向、兴趣动机等;第四,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性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三、生命意识

教育是一项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而生命是人的根本,因此,教育除了鲜明的社会性之外,还应具有鲜明的生命性。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指出:“人的生命是教育的基石,生命是教育学思考的原点。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然而,在传统的教学观指引下,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师的生命如蜡烛一般燃烧、枯萎,学生被物化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了无生命的气息。因此,关注、改善、提升学生和教师在学校中的生存状态与生命质量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首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心目中有教书无育人、有知识无生命的状态,把学生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来看待,促进学生发展,宽容个体差异,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教学方法适合学生特点,教学过程注重动态生成,呈现生命态;其次要改变教师自身的角色,变知识的传授者、各种教育要求的执行者和操作者为教学活动的思考者、研究者和创造者,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体验到教师职业的尊严与欢乐,体验到自己的生命价值。因此,需要教师树立生命意识,从生命的高度关照教学生活,这样才能使课堂成为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经历,成为师生生命中有意义的构成部分。

四、对话意识

对话教学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西南师大张增田博士和靳玉乐教授认为,对话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独白式”教学而言的,是以“沟通性”的“对话”为其本质的。这里的对话,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具有解释学、社会学和文化学意义。究其实质,是指教师在正真民主、平等、宽容的氛围中,以言语、理解、体验、反思等对话方式在经验共享中创生知识和教学意义,提升人生品位、境界及价值的教学形态。由此可见,对话教学是一种尊重主体、体现创造性、追求人性化的教学。显然,对话教学体现了对师生双方主体性的尊重,意味着教学从传递知识到生成知识的转换,知识不再是教师以独白的方式传递给学生静态的书本内容,而是动态的、开放的、生成的,从而真正实现新课程以人为本的理念。因此,广大教师应树立对话意识,将对话教学理念贯穿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在自己的日常教学中进行互动交流的师生对话,合作探究的生生对话,师本(文本)、生本的视界融合以及反思重建的自我对话。

五、效率意识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些旨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激发学生创造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尤其对革除传统课堂积弊更是效果明显。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由于对新课改理念缺乏本质上的认识,许多课堂只是在形式上发生了变化,并未正真触到实质,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因此,广大教师应树立效率意识,进行有效教学。新课程观认为,所谓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具体来说,有效教学主要包括: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人发展;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关注可测性或量化,科学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关注教师的教学反思,要求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是否真正有效。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为“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创建而努力.教育研究,2004(2)。

[3]叶澜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育参考,1997(4)

[4]张增田,靳玉乐,论新课程背景下的对话教学.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5)

(作者单位:浙江绍兴鲁迅中学。电邮:yxpyh2008@126.com)

篇5:增强五种意识 提升五种能力

组工部门作为干部队伍稳定发展的重要组织者、实践者、推动者,作风好不好、服务跟上跟不上,对外关系到影响力,对内关系到凝聚力。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面临迎国检的艰巨任务。随着成品油税费改革、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实施,在困难和问题多、发展和稳定压力大的情况下,如何适应新情况、新任务,努力发挥组工干部的作用,扎实开展文明和谐创建工作,事关全局、事关长远。实践证明,越是攻坚破难,越要强化组工干部素质建设。对此,笔者认为应增强“五种意识”,提升“五种能力”。五种意识:

一要增强大局意识。组工干部作为公路文明和谐创建暨四化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者,要以公路事业发展大局为重,胸怀全局、着眼长远,按照“三个服务”的要求,把公路事业发展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去审视,放在社会全面工作的大格局中去谋划,自觉地把自身工作放到这个大局中去定位、去研究、去把握,围绕落实上级组织的思路举措,增强执行意识,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

二要增强责任意识。责任心是干好工作的原动力。组工干部首先要强化责任意识,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不仅对自己的工作要尽职尽责,确保不出问题,还要高标准、严要求,教育引导全体公路干部职工奋勇争先,争创一流业绩。干任何事情,做任何工作,不可能一帆风顺,矛盾和困难永远存在,要坚持在艰难中负重奋进,在坚持中勇往直前,不管形势多么复杂多变,不管前进的道路多么艰难曲折,只要坚定信心、科学应对、积极作为,就一定能够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公路事业实现新跨越。三要增强忧患意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在当前新形势下,一定要树立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常怀远虑,防患未然。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立争创一流的精神,以更大的胆略和气魄,把发展的步子迈得更好更快。要牢固树立勤俭节约的思想,反对大手大脚、铺张浪费,切实从严控制行政经费支出,压缩非生产性开支上出主意、想办法,充分发挥公路资质、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参与推动公路市场竞争,努力发展壮大自身实力。四是要增强进取意识。要牢固树立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一门心思干事业、聚精会神谋发展,时刻保持干事创业的激情,保持攻坚破难的锐气,努力做到“三个保持,五个

永不”,即保持爬坡过坎的压力感、保持进位争先的使命感、保持干事创业的责任感;永不满足、永不停顿、永不保守、永不敷衍、永不懈怠。

五是要增强效能意识。要把岗位当成事业来看待,在其位谋其政,居其职尽其责,事不避难,敢于担当,勇于任事,高度负责,力戒松松垮垮,拖拖拉拉,急事急办、特事特办,扎扎实实推进工作。要按照“重点工作项目化、项目建设责任化”的要求,认真落实责任制,亲历亲为、坚定不移地抓好工作螺丝。要提高抓落实的标准,既讲效率又讲质量,既重过程又重结果。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当好抓落实的表率。

五种能力:

一是要善于学习。学习是党员干部增长才干、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

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工作责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增强自我学习意识,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励志、学以增智、学以致用。要明确学习重点,突出加强专业知识学习,重点围绕推动公路事业更好更快发展主题,以改革创新为重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岗位练兵和技能比武活动,努力提高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要认真学习党纪国法、政策法规知识,做到谨慎用权、秉公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要切实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认真学习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和社会稳定工作的规律和特点。要认真开展向王伯祥、崔学选、文建明等先模人物学习活动,努力向典型看齐,争当先进。要把加强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凝聚群众智慧,汲取实践经验,不断提高做好群众工作、化解突出矛盾的能力。

二是要独立思考。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大力倡导认真只能把工作干对,用心才能把工作干好的工作理念。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要切实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全面考虑工作程序和细节,及早制定应对预案,不能粗枝大叶、马马虎虎,不能得过且过、疲于应付。

三是要统筹协调。综合性、协调性是政工工作的重要特征。要达到环环相扣,统筹兼顾,必须加强上下级的沟通协调。重任拾柴火焰高。要始终坚持全局发展一盘棋,牢固树立团结、协作、配合意识,互相补台,密切协作,对组织上的决策部署,坚持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

四是要自主创新。创新是发展的灵魂。新形势、新任务层出不穷,单靠老一套,难以激发政工工作的活力。要不断丰富活动载体和阵地建设,运用灵活有效的方式方法,保持文明创建工作各项活动的灵活性,多样化,要善于用发展的眼光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用创新的思维开展工作。要鼓励探索、鼓励创新,大胆试、大胆闯,在干事创业中成就自我,实现人生价值。

篇6:“五种意识”

来源:联合日报日期:2013-08-20 09:03:56浏览次数:1

54临朐县政协树立和强化“五种意识”,充分发挥综合协调、组织引导和服务保障的作用,推动了政协工作的开展。

强化大局意识,提高学习自觉性。利用每周五下午集体学习时间,及时组织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及中央、省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系统学习全国政协、省市政协的有关会议精神,特别是深刻把握县委、县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自觉立足全县甚至全国的大局谋划和推进工作,努力做到更好地围绕中心参政议政。

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工作预见性。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变化,主动适应政协工作的新思路、新要求,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超前谋划、提前准备,深入调研、狠抓落实,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效能。

强化质量意识,提高工作实效性。增强质量意识,树立“精品”理念,对每一项工作干就干好、做就做优、一抓到底,坚决杜绝责任不清、推诿扯皮、虎头蛇尾,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今年以来,组织开展调研视察活动5次,组织撰写、报送高质量的调查报告4篇,均得到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分别作出批示。

强化纪律意识,提高制度执行力。综合机关学习、考勤、保密、党建等19项规章制度,结合个人岗位职责和新闻宣传、信息考核办法,制定出台了《机关工作人员千分制考核办法》,从日常考核、奖惩项、民主评议三个大的方面对进行考核,严格了考核程序,明确考核结果运用和责任追究,形成了用制度管人、以规则办事、凭绩效奖惩的良好氛围,大大提高了各项制度的执行力和约束力。

上一篇:彰化县物流业现状调查报告下一篇: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社会化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