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人员

2024-05-13

参加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人员(共12篇)

篇1:参加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人员

参加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人员,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实际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下同)满15年以上的,按月计发基本养老金。根据最新的养老金计算办法,职工退休时的养老金由两部分组成: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不再统一是120了)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全省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注: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全省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在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到,在缴费年限相同的情况下,基础养老金的高低取决于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就是自己实际的缴费基数与社会平均工资之比的历年平均值。低限为0.6,高限为3。因此在养老金的两项计算中,无论何种情况,缴费基数越高,缴费的年限越长,养老金就会越高。养老金的领取是无限期规定的,只要领取人生存,就可以享受按月领取养老金的待遇,即使个人帐户养老金已经用完,仍然会继续按照原标准计发,况且,个人养老金还要逐年根据社会在岗职工的月平均工资的增加而增长。因此,活得越久,就可以领取得越多,相对于交费来说,肯定更加划算。例如:根据上述公式,假定男职工在60岁退休时,全省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4000元。累计缴费年限为15年时,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0.6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0.6)÷2×15×1%=480元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1.0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1.0)÷2×15×1%=600元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3.0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3.0)÷2×15×1%=1200元累计缴费年限为40年时,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0.6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0.6)÷2×40×1%=1280元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1.0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1.0)÷2×40×1%=1600元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3.0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3.0)÷2×40×1%=3200元个人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139编辑本段调整方案企业退休人员新增养老金2009年全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将增加110元左右,这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称人保部)具体落实国务院十项保增长措施的一项重要举措。人保部有关人士透露,由该部起草的关于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的总体方案,已经于2008年11月11日上交国务院。中央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中的第八项提出,要“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2008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增加了100元。人保部人士表示,并不会大幅度提高2009年的增长水平,养老金人均增加110元,只是一个全国的平均数。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的调整是以省为单位,要由各省分别计算各自的养老金增长水平和所需金额,然后上报人保部进行审核。人保部会根据其自己测算的各省数据,与各省上报的数据进行综合考虑后,确定各省最后的养老金增长水平。数据显示,中国政府已经持续多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企业参保退休人员的月平均养老金已从1995年的321元,提高到2007年的963元。根据2007年8月1日公布的《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决定,从2008年到2010年将连续三年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这是继2005年到2007年,中国政府有计划的上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之后的第二轮上调。从2008年1月1日起,全国4200多万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标准再度上调。人均增加10%,为100元左右。2008年至2010年将继续上调三年,且上调幅度高于前三年,到2010年,全国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将超过1200元。根据200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报告的安排,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了1263亿元用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于2009年的增幅,全国总工会有关人士表示,这只是一个平均数,各地养老金调整水平会有所差别。根据2008年各地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待标准,人均增涨最高的省份为北京,每月增长200元,最低为安徽,每月增长55元。

篇2:参加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人员

人员死亡后抚恤待遇标准问题的通知

新政办发[2010]169号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各州、市、县(市)人民政府,各行政公署,自治区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了提高我区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人员非因工或因病死亡后抚恤待遇标准,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人员非因工或因病死亡后,供养亲属一次性抚恤金按以下标准执行:

(一)已达到退休年龄,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离退休(退职)人员,一次性抚恤金按其死亡时本人的月养老金标准一次性发给20个月的供养亲属抚恤金。

(二)未达到退休年龄的在职参保人员,一次性抚恤金以其死亡前本人12个月(不满12个月的按实际缴费月数计算)的平均缴费工资基数为标准,按缴费每满1年(不满1年的按1年计算)支付1个月,最多一次性发给20个月的供养亲属抚恤金。

二、已领取基本养老金离退休人员失踪后按规定被停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一次性抚恤金待遇的计发时点按停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当月确定。

三、一次性抚恤金由非因工或因病死亡人员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领取。

四、供养亲属一次性抚恤金所需费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人员,由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支付;未参保人员按原资金渠道解决。

五、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财政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关于解决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障等遗留问题的试行办法〉的通知》(新政办发[2010]98号)规定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范围的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在参保缴清养老保险费用后领取养老金待遇期间死亡的,按本通知规定执行。

篇3:参加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人员

一、中铁某三级子公司的调查现状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国有大型建筑施工企业, 20余万名职工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业务覆盖勘察设计、施工安装、工业制造、房地产开发、资源矿产、金融投资等多个领域, 总资产3118亿元, 净资产663.6亿元, 是全球第二大建筑工程承包商, 连续七年进入世界企业500强, 而目前, 中国中铁在中国企业500强中的排名已经进入了前十名。

中铁某三级子公司, 拥有在职员工2236名, 在职员工在公司的注册地参加医疗保险, 除少部分职工在公司注册地工作外, 有将近1800名职工分布在38个工程项目部, 这些工程项目部又分别在全国16个省市的37个县级行政区, 又因工程项目的工期在3个月到5年不等, 职工工作地会根据工作的需要而不断变化, 而根据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规定, 所有企业必须按照属地原则参加统筹地区的基本医疗保险, 执行统筹地区统一的政策, 各统筹地区统一筹集、使用和管理基本医疗保险基金, 这就给职工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带来的便利造成了困难。

而现在关于医疗保险中对异地安置人员的医疗各地规定不一, 但总体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对需要住院的职工在住院时到参保地办理异地安置手续;二是由用人单位在职工工作地选择1-2家医疗机构报参保地审批。否则异地住院医疗费用由参保人员完全自付。

通过以上调查可以看出, 在大型建筑施工企业中, 职工人数较多, 大多数职工的工作地点分布较为分散而且经常发生变动, 且各地对异地安置职工的医疗保险问题的规定并不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给职工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带来了障碍, 这也减弱了企业职工的抗风险能力, 从而不利于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以及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这需要医疗保险主管部门以及所有大型建筑施工企业给予高度关注并进行深入思考。

二、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利与弊

(一) 大型建筑施工企业职工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好处

对于企业职工来说, 企业职工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后, 最大的好处便是, 医疗保险实行社会统筹, 具备社会共济性, 增强了职工的抗风险能力, 保障了职工的基本医疗需求。职工可以建立个人医疗账户, 个人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全部划入个人账户, 同时企业为职工缴纳的医疗保险费也将按照一定的比例划入个人账户, 可为职工在规定范围内自由支配使用。企业职工在参保地就医方便, 只用支付医疗保险规定的自付项目费用, 其他费用由医保机构直接和医疗机构结算, 减少了职工就医的资金压力。相比企业内部医疗管理制度, 医疗费用报销不受企业因资金短缺时造成的报销拖延, 报销有保障, 可以即时减轻职工的经济负担。

对于企业来说, 企业职工医疗费用总额较大时可由医保部门报销一部分, 可有效降低企业的成本, 提高企业的效益。同时省去了医疗费用审核手续, 不存在因审核不专业不细致造成的报销不公平。另外, 企业为职工缴纳部分医疗保险, 可看做是企业提供给职工的福利, 可以提高企业的外在形象, 以便吸引更多优秀人才的加入, 从而更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 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后存在的问题

1. 工程项目部的职工无法使用

医疗保险个人账户资金。工程项目部的职工在进行门诊时, 由于目前大部分的统筹地区门诊费用都是先划入职工个人的医疗IC卡中, IC卡只允许在本统筹地区使用, 在其他的地区无法使用, 这就导致进行流动施工的建筑施工企业职工无法使用自己的个人账户资金。虽然职工自己的个人账户中仍有余额, 但由于身处异地, 无法使用, 就医时也得自己先掏钱。

2. 职工就医的所有费用需先自

付再报销, 无法享受医疗保险带来的便利。由于目前各个统筹地区对于异地职工的医疗费用采用职工先自付后报销的方法, 即异地职工患病时, 先自行负担所有医疗费用, 再根据规定将报销所需资料交所在企业, 由后者将其报销单据拿到参保地医报经办机构报销, 同时把职工个人账户上的资金划出来, 再把应由医疗保险负担的费用以现金形式退还给职工。这种做法导致异地就医的职工无法享受医疗保险带来的便利性。若职工患了重病, 需要花费较多的资金时, 职工就只能动用自己的储蓄资金或者是通过借钱先垫付现金, 给职工带来较大的资金压力, 与在参保地就医只负担自付部分形成巨大差异。

3. 办理异地就医费用报销, 要

求资料众多, 手续繁杂。在异地工作的职工就医住院的医疗费用, 需要拿到参保地才能够报销, 而参保地对于职工在外地就医所花费的医疗费用的报销, 要求具备各种齐全的票据资料, 比如病历、医院的级别证明、医疗费用票据、医疗费用明细、各种医嘱和证明材料, 等等, 才给予报销。职工在收集齐全各种票据资料后需要将这些资料邮寄到所在单位, 由单位再报参保地医保机构报销, 等到拿到报销款, 往往是个漫长的过程。而且在资料的收集、邮寄、报销等过程中, 还会出现一些问题和差错, 非常麻烦。这些都是在参保地就医的职工不会遇到的。

4. 定点异地医疗机构, 因分布

区域较多且所在地经常变化, 存在困难。定点异地医疗机构, 即由职工所在企业在职工工作地选择的、经参保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审批, 指定职工就医必须选择的医疗机构。由于大型建筑施工企业中异地工作的职工人数较多, 分布区域较广, 且工作地经常变化, 定点异地医疗机构也必须随之变化, 这样, 在定点异地医疗机构的选择、审批上增加了医保机构和企业的工作量, 若与在企业内部报销或参保地就医相比较, 这些则为新增的工作量。

三、建议

(一) 加快全国统筹进展, 尽早实现全国医疗保险联网统筹

加快全国统筹的进展, 适当提高全国医疗保险基金的统筹层次。提高医疗保险统筹层次是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因为只有提高统筹层次, 才能充分发挥“大数法则”的效能, 全面提高医疗保险的公平性和全民的抗风险能力, 以及提升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管理服务的效率。这里需要强调的是, 并不是统筹层次越高越好, 因为统筹层次的提高, 参保人员的就医范围也就会随之扩大, 待遇水平也会随之提高, 这必然会增加医疗保险基金的支出。所以统筹层次应当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医疗保险事业发展和医药卫生体制状况相适应。另一方面, 对医疗保险业务实行联网统筹管理, 比如建立参保人员电子病历, 这样参保地的医疗保险部门就可以通过网络系统查看异地的属于自己参保患者的病历, 来确定病人的病情以及医疗费用是否合理, 从而解决了异地职工报销的问题。

(二) 加强信息化网络建设, 规定只要在当地医保定点医院就医就能报销

全国各地均有当地医疗保险定点医院, 但是目前总体上还是实行分散化管理, 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将原来的分散化管理变为集中统一化管理是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发展的必然要求。利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搞好对我国医疗保险的信息化网络建设, 并与全国各地的医保定点医院和定点零售药店进行联网, 随时了解查看参保人的医疗消费记录, 及时做好医疗费用的结算。在此基础上, 应当作出只要在当地的医保定点医院就医就能报销医疗费用的规定, 这样就省去办理异地就医的手续, 使企业职工享受到参加医疗保险带来的便利。

(三) 异地就医大额医疗费用可申请由参保地医疗机构部分垫付

对于在异地工作的企业职工, 在面临需要花费较多医疗费用且比较严重的疾病时, 个人账户资金不能使用, 还要自行垫付所有费用, 若医疗费用超过了职工的经济负担能力, 则只能是向别人借钱就医, 这就给职工带来了资金上的压力。若规定职工异地就医需要大额医疗费用时, 可以申请由参保地医保机构垫付一定比例的医疗费用, 或就医地医保机构负担一部分再由两地医保机构对账结算, 就可以大大减少职工的资金压力。 (作者单位中铁航空港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篇4:参加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人员

[关键词]企业;城镇职工;医疗保险

一、基本情况

某企业是在京中央某企业的直属直管单位,地处河北某市,企业现有在职职工1340人(其中有内部提前退休28人,有40多人工作居住在市属的各县),退休人员450人(其中有210人安置在异地),企业的基本养老保险已在北京市参保。由于以上管理机构、地域和人员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所在地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及保障水平一时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企业担心参加所在地的医保会使企业的职工和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障水平下降,企业参保积极性不高等原因,造成了企业的基本医疗保险未能及时在企业所在地参保。由企业参照所在地的医疗保险政策自己管理。

二、风险分析

1998年底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中明确规定: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包括企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等)、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社会保险是国家强制保险,不参加社会保险即构成企业违法。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企业参加所在地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是保障民生的基本要求。

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的一重要管理原则是属地管理。基本医疗保险与大病统筹、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是联带管理,未参加所在地的基本医疗保险也就不能参加所在地的大病统筹、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大病统筹是医疗保险不同保障层次的重要环节,是参保人员患大病的重要保障。企业发生工伤事故是无法绝对避免的,发生工伤事故后,相关的劳动能力鉴定等都无法正常进行,企业面临的风险是可以想像的。按照企业所在地政府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的规定。职工连续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的最低年限为女满30年,男满35年,2000年12月31日前符合国家规定的工龄视为本人的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年限。职工退休时,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的年限达不到最低缴费年限的,应以本人退休时的基本养老金为缴费基数,由用人单位继续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直至达到最低缴费年限。2001年1月1日以后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退休职工,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的年限达不到最低缴费年限的,应以本人退休时的基本养老金为缴费基数,由用人单位继续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直至达到最低缴费年限。经统计,截止到2009年1月1日,该企业2001年1月1日以后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退休人员中,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的年限达不到最低缴费年限的,男有53人,女有29人,累计欠缴年限为284年零3个月,假设职工退休时的基本养老金平均为1500元作为补缴的缴费基数,则须补缴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的金额为:(284×12+3)×1500×7%=358155元,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一笔可观的开支。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新退休职工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的年限达不到最低缴费年限的将越来越多。

近年来,虽然企业的社保工作人员做了大量细致工作,参照所在地的医疗保险政策制定了详细的实施办法,并为之实施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职工年龄和退休人员的逐年增加,新的疾病诊疗手段方法、新的药品层出不穷,患恶性肿瘤等大病、疑难病的职工和退休人员人数的不断上升,医疗费用逐年上升的趋势难以改变,企业的社保工作人员难以胜任审核诊疗项目、药品目录等专业工作,企业提取的用于医药费支出的医疗保险基金越来越难以为继。2008年全年,该企业就有15人患恶性肿瘤等大病、疑难病,医药费支出高达160万元。

三、结论

未及时参加所在地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会给企业、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带来隐患和风险。现社会,企业领导和社保工作管理人员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参加所在地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企业社保工作管理人员已做好准备,与所在地有关部门积极协调,争取早日参加所在地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解除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的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篇5:参加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人员

退休业务办事指南

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员办理退休暂行办法的通知》(渝府发〔2004〕95号)、原重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员特殊工种退休审核审批权限下放有关问题的通知》(渝劳社办发〔2008〕159号)规定,我市已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员办理退休业务程序如下:

一、正常退休

(一)业务定义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参加了本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并达到正常退休条件的参保人员办理退休的业务。

(二)受理范围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规定为符合下列情形之一并符合其他相关条件的参保人员办理正常退休:

1、达到法定正常退休年龄: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工人或非管理岗位年满50周岁,干部或管理岗位人员年满55周岁(离开干部或管理岗位两年及其以上的,年满50周岁及以上);

2、个人参保人员达到法定正常退休年龄: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1996年1月1日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年满50周岁,1996年1月1日及其以后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且无视同缴费年限的,年满55周岁;

3、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不含折算工龄,下同)累计满15年及其以上,其中:1996年1月1日以前参加工作(或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达到退休年龄的,缴费年限累计满10年及其以上的。

(三)办理程序

1.申报。

需提供以下资料:

(1)《重庆市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员退休申报表》;

(2)《居民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3)《职工档案》;

(4)享受特殊待遇的人员,还需提供以下资料:

重庆社保代理首选“智通人才”•专业顾问式团队•中国驰名商标更值得信赖

智通人才重庆公司社保代理部李启超电话:023-61828938QQ:343602953

享受高海拔津贴的,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的,需提供原单位所在地县以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人事或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证明。曾在高海拔地区部队服役的,须提供原所在部队师以上政治机关出具的证明,曾服役的部队精简改编,原师部撤消,无法出具证明的,则由原师部上级部门出具相关证明。

享受特殊贡献待遇的,需提供经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审批的《退休人员享受特殊贡献待遇报批表》和《重大贡献的退休人员提高退休费比例报批表》。

享受高级专家津贴的,即做出重大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需提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审批的《退休人员享受特殊贡献待遇报批表》和《重大贡献的退休人员提高退休费比例报批表》。

享受终生无子女、孤寡人员津贴的,需提供街道(乡镇)计划生育办公室出具的有效证明。

享受独生子女津贴的,需提供由街道(乡镇)计划生育办公室审核盖章的《独生子女光荣证》复印件及相关证明。

2.审核。

(1)参保地社会保险局收到用人单位或个人参保人员本人提交的退休材料后应及时审核,对材料齐全并符合要求且无欠费的,当即受理;

(2)对材料齐全并符合要求但有欠费的,应向用人单位发出《催缴欠费通知书》,并抄送申报退休的职工,督促用人单位完清欠费后予以受理;

(3)对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要求的,应及时发出《补正材料通知书》,一次性告知应补充的全部材料,待其材料补正齐全后予以受理。

3.办理。

参保地社会保险局对退休材料进行全面审核,在《审批表》的审核意见栏对相关事实作出认定并签署意见后,转报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批。

市社会保险局直接经办的参保单位的职工退休,由市社会保险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直接办理。

4.执行。

(1)参保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业务人员按照审批后的《重庆市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员退休审批表》计算参保人员基本养老金,并打印《重庆市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计算表》;

(2)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委托用人单位签收《退休文书送达通知书》,并委托单位将《重庆市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员退休审批表》、《退休证》、《重庆市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计算表》及时向办理退休的参保人员送达;

(3)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支付之月起,参保人员的基本养老金纳入我市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中支付,并实行社会化发放。

二、特殊工种退休

(一)业务定义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规定为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并达到法定特殊工种退休条件的参保人员办理退休的业务。

(二)受理范围

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参保职工:

1、参保并按规定缴纳了基本养老保险费;

2、达到规定特殊工种退休年龄:男性,年满55周岁及其以上;女性,年满45周岁及其以上;

3、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不含折算工龄,下同)累计满15年及其以上,其中:1996年1月1日以前参加工作(或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达到退休年龄的,缴费年限累计满10年及其以上的。

4、符合下列情形之一:

从事高空或特别繁重体力劳动累计满10年;

从事井下或高温工作或经常在摄氏零度以下低温场所工作,或常年在海拔3500米以上高山、高原地区工作或常年在海拔4500米以上流动工作累计满9年;

从事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或常年在海拔4500米以上高山、高原地区工作累计满8年。

(三)办理程序

1、申报。

需提供以下资料:

(1)《办理特殊工种退休和提前退休的参保人员基本情况公示表》;

(2)职工本人书面申请;

(3)其它资料明细详见“正常退休”。

2、审核。

(1)审核《办理特殊工种退休和提前退休的参保人员基本情况公示表》内容是否完整,印章是否齐全;

(2)其它初审程序详见“正常退休”。

3、办理。

业务人员在业务系统中录入审核信息,并打印《重庆市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员退休审批表》,将单位申报的所有资料和《重庆市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员退休审批表》报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审批。

4、审批。

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查合格的,在《重庆市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员退休审批表》上签署审批意见并核发退休证。

5、执行。

执行程序详见“正常退休”。

三、病退休

(一)业务定义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规定为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并达到规定病退休条件的参保人员办理病退休的业务。

(二)受理范围

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人员:

1、参保并按规定缴纳了基本养老保险费;

2、因病或非因工致残,经市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3、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不含折算工龄,下同)累计满15年及其以上,其中:1996年1月1日以前参加工作(或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达到退休年龄的,缴费年限累计满10年及其以上的。

(三)办理程序

1、申报。

需提供以下资料:

(1)《鉴定结论书》;

(2)其它资料明细详见“正常退休”。

2、审核。

(1)审核《鉴定结论书》内容是否完整,印章是否齐全;

(2)其它审核程序详见“正常退休”。

3、办理。

办理程序详见“正常退休”。

4、审批。

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查合格的,签署审批意见并核发退休证。

5、执行。

执行程序详见“正常退休”。

四、政策性提前退休

(一)业务定义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规定为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并符合达到国家规定政策性提前退休条件的企业参保人员办理退休的业务。

政策性提前退休,是指纳入国家、市级破产(关闭)计划的破产(关闭)企业的符合相关提前退休条件的参保人员或符合国家和市政府规定的其他提前退休范围和条件的退休人员办理退休。

(二)受理范围

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参保人员:

1、参保并按规定缴纳了基本养老保险费;

2、符合达到国家规定政策性提前退休条件;

3、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不含折算工龄,下同)累计满15年及其以上,其中:1996年1月1日以前参加工作(或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达到退休年龄的,缴费年限累计满10年及其以上的。

(三)办理程序

1、申报。

需提供以下资料:

(1)享受提前退休政策的相关证明材料及文件;

(2)《办理特殊工种退休和提前退休的参保人员基本情况公示表》;

(3)其它资料明细详见“正常退休”。

2、审核。

(1)参保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业务人员审核参保单位提供的享受提前退休政策的相关证明材料及文件是否有效;

(2)审核《办理特殊工种退休和提前退休的参保人员基本情况公示表》内容是否完整,印章是否齐全;

(3)其它审核程序详见“正常退休”。

3、办理。

(1)业务人员在业务系统中录入初审信息,打印《重庆市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员退休审批表》,将申报的所有资料和《重庆市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员退休审批表》报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审核;

(2)经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审核合格后,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批。

4、审批。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查合格的,签署审批意见并核发退休证。

5、执行。

篇6:参加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人员

档案有助于武汉市未参保集体企业职工及退休人员家属工参加城镇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方案的良好实施

2011年2月,湖北省电信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及各子公司开始实施将未参保集体企业职工及退休人员家属工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养老保险是按国发【2000】8号文件的规定,因企业破产,倒闭,停产,半停产多年且无力缴纳社会保险费而未参加我市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及退休人员.他们需要通过身份认定便可参保,而身份认定工作由市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统一组织实施,依托单位实行归口管理,身份认定工作很具职责分工,依托单位,按照个人申请、申请报单位初审 认定部门复审 认定结果报备的程序及要求进行.认定做工全程接受群众监督,认定结果实行公示制度.我公司严格根据个人原始资料或能够认定其身份的其他资料进行初审,并在《认定表》上分别签署意见,经办人签字加盖公章,然后将认定表和相关资料上报认定部门复审.而我局充分利用原始档案资料的记载对人员身份进行认定,而无原始档案资料或原始档案资料不全的,必须由申报单位,单位主管部门,认定部门逐级加盖公章予以确认.这是非常麻烦的,所以在身份认定的基础上,为每一位人员建立个人身份认定卷宗,就显得十分必要.我公司按照统一格式,统一要求,统一标准,为每一位员工建立个人身份认定卷宗,由我公司负责归集,整理装订成册,并附目录,基本做到一人一卷宗.并在参保登记时,由我单位向所在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移交身份认定卷宗,并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统一存放及管理.一律按照无卷宗或未按规定建立卷宗的人员不得纳入参保范围.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我公司的现代化管理效率,通过在档案中提供的有力资料,确保了我公司未参保集体企业职工及退休人员家属工的利益,解决了员工个人各方面的问题,发挥出良好的社会效益.我公司通过利用档案,严格按照工作范围,认定程序建立,管理和移交档案,我局为每位参保登记人员从个人提交申请起建立卷宗,认定过程中,及时将各类表格和资料归档,参保登记时,也由我部门统一向社会保险登记部门移交卷宗,确保参保登记人员与档案一一对应.促进了此次我公司社保工作的高效率顺利完成,确保了员工的生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坚实基础,保证了我公司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充分发挥了档案的价值作用.体现了我公司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使我公司未参保集体企业职工及退休人员家属工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问题得以圆满解决.

篇7:参加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人员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担保证明一览表

说明:

1、此表为因各种原因不能提供有效原始资料的城镇小集体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企业临时工申请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时填写所用;

2、此表与《江西省城镇小集体企业职工等未参保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申报审批表》一并申报;

3、此表一式三份,用人单位主管部门、社保经办机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各存一份。

附表2:

江西省城镇小集体企业职工等

未参保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申报审核表

填报单位:(盖章)

说明:

1、此表为城镇小集体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企业临时工申请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时填写

所用;

2、申请人按要求填写此表前,须向原用人单位同时提供申请书、本人身份证、户口本及有效证明材料

(含原件和复印件);

篇8:参加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人员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基本上形成了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两大制度平台。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组成。要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全国统筹,实际就是对基础养老金进行全国统筹。基础养老金实现全国统筹不仅对于完善中国社会养老保险体制、提高养老保险的公平性、效率和财务可持续性意义重大,而且对减少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和形成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意义深远。然而,迄今为止,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的方案和路线图仍没有明确。

2 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的现状

为了提高基本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优化养老保险制度设计,国务院于1991 年发布 《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 “由目前的市、县统筹逐步过渡到省级统筹”; 从2008 年开始,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首任会长郑功成便开始呼吁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应全国统筹,至2009 年已经有25 个省达到省级统筹;至2010 年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正式提出“基本养老保险逐步实现全国统筹”。2012 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再次强调要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 《2012 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提道: “全国31 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建立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 然而,学界却不认可这一数据。郑秉文认为: “目前已实现省级统筹的省份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陕西; 其中,陕西的统筹层次在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时候,就已经是省级统筹了。”郑功成则通过调查得出结论:“仅北京、上海、天津、重庆、陕西、青海、西藏等7 省市实现了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收统支; 绝大多数省区还停留在建立省级、地市级调剂金阶段,个别省份还未建立省级调剂金制度。”从两位专家得出的调查结果中,可以发现,全国大多数省份仍未真正的实现省级统筹,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体上依然分散在市、县一级,地区分割统筹的局面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到目前为止,我国基本上都达到省级统筹,为进一步实现全国统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虽然各省基本上都达到了省级统筹,但是真正实现省级统筹的省份并不多,并且在实现省级统筹的过程中,各省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的差异问题也将进一步阻碍全国统筹的实现。

3 阻碍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主要因素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进行全国统筹的想法早已提出,但是历经十几年,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仍未实现全国统筹,甚至仍未有一个具体的路线图。学者对全国统筹的初步思路,首先实现省级统筹,在省级统筹的基础上进行全国统筹。我国养老保险在进行省级统筹时,就面临着种种困难,主要原因在于各地的经济发展不均衡,则在省级统筹的基础上进行全国统筹时同样也将会面临由于经济发展失衡而阻碍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实现。于是本文认为经济发展失衡是阻碍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主要因素。

经济发展失衡,导致人口流动,从而改变的各地的人口年龄结构,即改变了各地的人口老龄化程度。我国经济发展程度,整体来看,从东部至中部再至西部,经济发展呈递减趋势; 人口流出( 流入) 呈现递增( 递减) 趋势。对于人口高流入地来说,劳动力充足,会有更多的在职者抚养当地的退休者,这就导致人口高流入地有充足的养老金,人口高流出地养老金缺口,即养老金出现基金结余与赤字并存的现象。由于各地的利己主义保护,省份间的养老保险基金不能进行基金调剂,阻碍了养老保险的可持续性发展。

4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方案的构想

4. 1 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方案构想的主要原则

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方案构想应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一是提高养老保险的公平性、效率和财务可持续性等长期性占率性目标的同时,重视从中国养老保险体制的现状出发; 二是充分调动中央与地方的积极性,明确中央与地方的责任,形成推动改革合力; 三是在较长时间的过渡期内,承认各地的差异,按 “帕累托改良”原则确保改革使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的原有利益不受损。

4. 2 全国统筹方案的构想

流动人口是在中国户籍制度条件下的一个概念,指离开了户籍所在地到其他地方居住的人口。在当前情况下,流动人口的养老保险权益得不到保障。于是本文从流动人口出发,进行流动人口统筹。本文的流动人口是指跨省的流动人口,流动人口包括跨一省流动人口和跨多省流动人口。

在不经过省级统筹的条件下直接进行全国统筹。对于统筹的对象,首先统筹跨省流动的人口,随着流动人口规模的递增,逐步进入到全国统筹。对于流动人口,养老金征缴办法按照工作所在地的办法进行征缴,允许各地的养老保险缴费率存在差异,但对于所征缴的养老保险金的归属权不同,对于统筹的流动人口所上缴的养老保险金归中央统筹,即由中央进行管理,由中央发放统一的社保卡。无论流动人口跨过多少个省,在各地所缴的养老保险金都归中央管理。流动人口养老金的计发办法,各省的养老保险的计发办法都是根据当前情况制定的,当前各省的养老保险金计发办法符合当前当地实际情况,因此对于流动人口的计发办法应该把各省的计发办法作为参考。每个流动人口养老金的计发办法按照本人所跨的各省养老保险计发办法进行计发,如对流动人口所跨的各省的计发标准进行加权平均计发。这样中央与地方都有一定的责任,各级政府管好各级的责任,哪级出问题就追究哪级的责任。

5 加快推进全国统筹的建议

5. 1 建立统一的信息系统

由于流动人口具有流动性,工作具有流动性,随着工作的变动,流动人口参保面临一定的问题,尤其是流动人口进行养老保险金的缴费和领取。由于全国各省的养老保险制度不统一,在建立参保者个人信息时,大多只是实行在当地能进行查询,在外地查不到,则如果要在外地参保,还要重新建立个人信息,重新参保,给参保者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因此要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首先要建立统一的信息系统。

5. 2 立法保障参保者的权益

流动人口规模日益庞大,对于这部分人口的统筹对全国统筹的实现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根据调查流动人口达2. 5 亿多,其中农民流动多达1. 8 亿,流动的人口大多为农民,这部分人大多不愿参保,因为这部分人的工作性质具有高度流动性。目前我国对于保障流动人口享受养老待遇合法权益的措施还有一定的缺陷,主要是在流动人口缴费和领取养老金时存在的问题。因此,要完善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应立法保障这部分人的合法权益。

摘要:由于经济发展的失衡,我国流动人口规模日益庞大。然而,人口流动冲击了各地的人口老龄化程度,进而影响着各地的养老负担程度。为了均衡各地的养老负担,需要深化社会养老保险体制改革。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方案的构想是从流动人口出发,在不经过省级统筹而直接进行全国统筹,也就是先统筹流动人口,随着流动人口的扩大逐步进入到全国统筹。

关键词: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流动人口

参考文献

[1]郑秉文.养老金全国统筹为何举步维艰?[N].第一财经日报,2013-06-21.

[2]郑秉文.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难在哪里[N].经济参考报,2013-06-21(8).

[3]郑功成.全国统筹:优化养老保险制度的治本之计[N].光明日报,2013-07-23(15).

[4]任雪燕.细化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计分析的几点思考[J].中国市场,2014(52).

篇9:参加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人员

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发展历程

我国的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先后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对企业职工实行的以企业为本位的劳保医疗。保障对象覆盖了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及其家属。20世纪80年代初,原有的劳保医疗制度面临费用上涨、企业之间医疗负担显失公平等诸多问题,改革重点是在原有的制度框架下引入供需双方的制约机制,参保对象需支付一定比例的门诊和住院医疗费用,或者由企业将医疗经费定额包干给职工个人,以此来约束参保人员的过度就医行为,控制医疗费用。20世纪80年代末,为了使医疗保障制度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劳保医疗开始尝试向社会医疗保险转轨,核心内容是实现医疗费用的社会统筹。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城镇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金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标志着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步入了建立统账结合的新阶段。

当前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基本结构

1998年12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确立了统账结合的医疗保险制度模式。根据个人账户与统筹基金是否横向分开,目前统账结合的具体方式有“通道式”和“板块式”两种。其具体的运行方式决定了医疗保险费用结算方式以及医疗保险的费用支付范围。“通道式”的具体运行方式是参保人员发生的医疗费用先由个人账户支付,个人账户用完后,由个人自付统筹基金起付标准内的费用。累计医疗费超过起付标准,进入统筹按“三段累进制”报销。超过基本医疗最高支付限额的费用,由大病高额补充医疗保险基金报销。而“板块式”实行个人账户支付门诊费用。统筹基金支付住院费用的运行方式。参保人员门诊发生的治疗费用由个人账户支付,如果个人账户不足以支付门诊费用,则由个人现金支付。

现有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从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门诊保障的力度实际上是在不断削弱的。诚然,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是为解决旧的劳保医疗制度下个人医疗行为无约束、企业医疗负担过重、企业之间医疗负担不公平以及医疗费用增长过快等问题。然而,现行医疗保障的制度安排不能很好地解决职工“看病贵、看病难”的实际问题。

职工门诊保障主要由个人承担。“板块式”实行个人账户支付门诊费用。统筹基金支付住院费用的运行方式。参保人员门诊发生的治疗费用由个人账户支付,如果个人账户不足以支付门诊费用,则由个人现金支付。

个人账户基金结余过多,未充分发挥保障作用。医疗保险基金由社会统筹基金和职工个人账户的累积额两部分组成,此设计通过统筹基金保障职工不因大额医疗费用开支引致沉重负担,同时希望通过个人账户使职工个人树立起费用节约的意识,并通过个人账户可以继承等特点,增强职工缴费的积极性。但是目前的个人账户却有基金结余过多之嫌。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确立了“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原则,未对医疗保险基金结余的适宜度进行定量规定。相对于统筹基金而言,个人账户仅仅用于个人门诊费用的支付,横向调剂作用更差,发挥门诊保障作用有限。

门诊费用增长快,职工疾病经济负担较重。与个人账户资金大量结余形成对比的是门诊费用直线上涨,加重了职工的疾病经济负担。医疗费用增长大于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而门诊费用又是医疗费用中增长较快的。尽管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从1998年开始建立,覆盖人群在不断扩大,但是患病后因经济困难未寻求门诊的比例仍然有所增加,而且这一情况城市比农村更为严重。门诊费用的超快速增长已使得基本医疗服务的可获取性和公平性受到损害。

开展职工门诊统筹的路径及意义

从趋势看,基本医疗门诊统筹可以作为未来城镇职工门诊保障改革的基本模式,即在个人账户承担门诊医疗费用的基础上建立门诊统筹基金,在参保人员之间调剂使用。

当前职工医保制度仅以个人账户形式来提供职工门诊保障,代际间横向分散风险的能力较差。患病风险低、门诊就诊次数少的人,其个人医疗账户资金可能沉积;患病风险高、门诊就诊频繁的人,其医疗个人账户资金可能严重不足,不足的部分仍需个人负担。这使部分医疗保险基金“固化”到单个私人账户中,无法互助共济,横向分散风险,形成了“基金结余”和“保障不足”的矛盾。基本医疗门诊实行费用统筹可以在现有筹资水平下提高参保人员的保障水平,提高医疗保险资金的使用效率,甚至可以在适当降低参保人员缴费水平的条件下提高门诊保障水平。

从需方给付来看,基本医疗门诊统筹能够提高医疗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增强医疗保险保障水平,减轻职工疾病经济负担。我国大部分城市都是“版块式”统账结合医疗保障形式,即门诊费用由个人账户支付,住院及部分大病医疗费用由统筹基金支付。个人账户使用范围比较单一,即使账户资金积累较多,个人账户的积累效能大大减弱。门诊医疗纳入统筹范围,由个人账户和统筹基金共同承担门诊费用,能够提高医疗保险的待遇公平性,改善医疗保险基金的利用效果。

从卫生资源利用来看,门诊医疗实行统筹有利于调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优化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在现有卫生资源条件下提高参保人群的保障水平。某些疾病的治疗需要住院还是只需门诊并非泾渭分明,如按照只报销住院医疗费用而在门诊治疗就只能由病人负担的方式,会造成小病大养现象,增加住院统筹基金的支付压力。实行门诊统筹则能够有效促进住院和门诊的协调作用,优化卫生资源配置。促进疾病早期的预防和治疗,通过少量门诊治疗费用支出减少大病医疗开支。疾病发生阶段越早,治疗手段越简单,治疗的成本效益比值越高。门诊统筹能够抑制小病大养的现象,同时能够减少小病发展成大病的几率,从而减少住院费用的开支。

简言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中对于门诊保障来说还相对薄弱,实施基本医疗门诊统筹不仅是提高职工医疗保障水平的有效手段,也是促进社区卫生资源利用,优化城市卫生资源配置的重要途径,更是我国医疗保障制度三大支柱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篇10:参加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人员

人员退休审核“一站式”服务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退休审核“一站式”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强管理、健全制度、优化流程,根据《黑龙江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员退休审批管理暂行办法》(黑劳社发〔2007〕12号)及《关于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员退休审批提供“一站式”服务有关问题的通知》(黑人社发〔2013〕56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退休审核“一站式”服务坚持职责明晰、部门联动、优化程序、创新机制、提升效能的原则,形成高效、便捷、透明的退休审核服务模式,打造专业、务实、廉洁的养老保险服务队伍,确保各项政策有效落实,从而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效能。

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三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职责(以下简称人社行政部门)。人社行政部门负责参保人员退休资格审核、退休待遇及退休信息的核改,负责审查参保人员人事档案,认定档案出生年月、参加工作时间、参保时间、连续工龄、特殊工种年限、劳动能力鉴定评定等级及按原办法封定档案工资、计发比例、科技津贴、书刊费等涉及退休资格的项目。

省人社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和调整全省退休审核政策,负责审核省级参保单位参保人员退休审核、待遇核改工作,负责全省特殊工种和因病提前退休的审核及待遇核改工作。

市(地)人社部门负责本辖区、县(市)正常退休审核及待遇核改工作;负责特殊工种和因病提前退休及待遇核改的复审工作,向省人社行政部门提交复审信息并汇总上报相关材料。

县(市)人社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正常退休、特殊工种、因病提前退休初审及待遇核改初审工作,向市人社行政部门提交初审信息并汇总上报相关材料。

第四条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职责(以下简称社保经办机构)。社保经办机构负责核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基础信息,核定并发放退休待遇。根据人社行政部门的退休审核、退休信息核改结果,核定养老金待遇金额并社会化发放退休待遇。

第五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中心职责(以下简称信息中心)。省厅信息中心负责为退休审核“一站式”服务提供技术支持和信息保障。根据省人社行政部门提供的行政管理需求,调整和完善金保工程退休审核信息系统;根据社保经办机构提供的业务需求调整和完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业务经办管理信息系统;受理人社行政部门和社保经办机构依据政策法规授权处理的特殊、批量业务。

第三章申报审核程序

第六条 退休申报。参保单位或存档部门(以下简称申报单位)填报《黑龙江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员退休审核名册》(以下简称《退休审核名册》,附件1),携带人事档案等相关材料到人社行政部门审核退休条件。

第七条 退休审核。人社行政部门由初审人和复审人共同审查档案等相关材料,初审人录入并提交认定信息,打印《黑龙江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员退休审核表》(以下简称《退休审核表》,附件2),加盖初审人名章;复审人核查档案材料、核对认定信息,网上点击审核结果、加盖复审人名章和退休审核公章。

第八条 待遇核定。社保经办机构待遇核定部门根据《退休审核名册》及《退休审核表》核对相关信息、核定养老金待遇并打印《黑龙江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员基本养老金核定表》(以下简称《养老金核定表》,附件3),加盖公章及审核人名章。

第九条 待遇发放。社保经办机构待遇发放部门根据《退休审核表》、《养老金核定表》核对相关信息,发放养老金待遇。

第四章待遇核改程序

第十条 核改申报。申报单位填报《黑龙江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员待遇核改审核名册》(以下简称《待遇核改名册》,附件4),携带人事档案及相关材料到人社行政部门核改退休条件。

第十一条 核改审核。人社行政部门由初审、复审、处(科)室主管领导终审三级共同审查档案及相关材料,初审人录入并提交认定信息,打印《黑龙江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员退休待遇核改审核表》(以下简称《待遇核改表》,附件5),加盖初审人名章;复审人核查档案材料、核对认定信息,网上提交复审结果、加盖复审人名章;处(科)室主管领导核查核改项目及相关材料,网上点击终审核改结果、加盖终审人名章和退休审核公章。退休待遇核改要留存相关佐证材料复印件,并加盖公章及各级审核人员名章后存入退休人员档案。

第十二条 待遇核定。社保经办机构待遇核定部门根据《待遇核改名册》、《待遇核改表》核对相关信息,重新核定相关待遇。将加盖公章和经办人名章的《待遇核改表》存入退休人员档案。

第十三条 待遇发放。社保经办机构待遇发放部门根据《待遇核改名册》、《待遇核改表》核对相关信息,发放养老金待遇。第五章核改信息管理权限

第十四条 人社行政部门负责的参保人员信息核改项目包括:出生年月、参加工作时间、间断工作年限、专业技术职务、国家职业资格等级、封档工资、退休时间、待遇享受月份等退休人员相关信息。

第十五条 社保经办机构负责的参保人员基础信息核改项目包括:姓名、性别、公民身份证号码、户口所在地、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地址等参保人员相关信息。

第十六条 省厅信息中心负责按政策法规对人社行政部门和社保经办机构提交业务变更需求涉及的相关信息以及其它授权处理的相关数据进行修改。

第十七条 人社行政部门、社保经办机构按职能权限修改人员相关信息后打印《黑龙江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员信息修改表》(附件6)加盖公章及经办人员名章留存。

第六章制度建设

第十八条 建立一岗双责制约制度。退休审核建立双审复核机制,初审人、复核人共同审查档案及相关材料完成退休审核工作。退休待遇核改建立三级复查机制,初审人、复核人、处(科)室主管领导为终审人共同审查档案及相关材料完成退休待遇核改工作。各级审核人按照审核权限明确岗位责任。

第十九条 建立退休审核预审制度。正常退休实行预审。人社行政部门提前一年将下一年达到规定退休年龄的参保人员档案预审完毕。特殊工种实行提前半年预审,确定每年5月和9月为预审月,省级人社行政部门每年5月预审下半年特殊工种档案材料,每年9月预审第二年上半年特殊工种档案材料。

第二十条 建立内控预警监督制度。建立退休审核内控监督机制,开发“金保工程”退休审核内控软件,将退休审核、待遇核改风险点、问题多发点纳入内控软件,设置信息筛选、排查和预警功能。省厅信息中心提供筛选排查汇总信息和预警结果,各级养老保险行政部门、基金监督部门负责查询、比对,定期实施专项监督。

第二十一条 建立疑难职工档案联审制度。成立由人社行政、社保经办、信访、纪检等部门组成的疑难档案联审工作组,建立部门联审工作机制。对联审工作组认定的问题档案一次性审核终结,收回问题档案,并在“金保工程”网上锁定问题档案人员信息。

第二十二条 建立密钥复查备案制度。各级人社行政部门、社保经办机构要将本部门业务审核人员密钥用户名、密钥号码及密钥用户对应的职责权限上报当地人社纪检监察部门和省厅信息中心双重备案。省厅在全省范围定期对密钥管理情况进行检查。

第二十三条 建立网上申报备案制度。在“金保工程”退休审核系统中设立申报备案信息模块,建立女职工岗位变更、特殊工种从事情况网上报备制度。将全部报备数据纳入信息系统管理,并将新增女职工岗位变动情况、从事特殊工种情况在网上进行报备。

第二十四条 建立参保补费网上认定制度。建立新参保补费网上认定信息系统。人社行政部门负责对已参保企业未参保人员按相关规定新纳入人员进行参保资格和补费条件认定。通过网上认定系统,录入出生日期、工龄等信息并打印《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补费认定表》(附件7),社保经办机构根据《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补费认定表》及网上认定信息办理参保缴费手续。

第二十五条 建立退休审核一次告知制度。各级人社行政部门建立退休审核一次告知制度,印制《退休审核一次性告知单》,告知单内容包括申报材料及申报退休前需核实参保人员基础信息(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参保信息(参保时间、建账时间)、单位信息(单位名称、单位代码)、缴费信息(欠缴情况、间断情况)。退休申报前提前告知申报单位核实参保人员相关情况,更改错误信息或补缴欠费后再申报办理退休审核手续。

第二十六条 建立基层现场办公制度。各级人社行政部门要通过深入基层现场办公的集中审核方式,对各市(地)、退休审核人数较多的企业和县(市),按排时间,组织专人集中上门审核退休档案,核改退休待遇、解答疑难问题。

第七章其它要求

第二十七条 充实人员力量,提高业务能力。各市(地)要加强人员配备,将综合素质好、业务能力和组织纪律性强的骨干力量充实到“一站式”服务队伍中,并严格实行退休审核一岗双责工作制度。同时,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对政策掌握的准确度和业务操作的熟练度。

第二十八条 加强“一站式”办公环境建设。各级人社行政部门、社保经办机构要为退休审核“一站式”服务开辟绿色通道,设立人社行政退休审核、社保经办待遇核定和待遇发放“一站式”服务窗口。有条件的市(地)可增设“一站式”服务窗口,增设社保经办机构账户管理、基金财务窗口和银行收费窗口。要在“一站式”服务大厅安装监控设备和窗口服务评价设备。

第二十九条 逐步实现档案影像化管理。要加快参保人员档案信息化建设,各市(地)要抓紧研究开发档案影像扫描信息系统,集中场地、集中力量、集中时间分批次扫描参保人员档案要件,实现参保人员档案影像化管理。

第三十条 加强信息技术保障工作。省厅信息中心要健全退休审核“一站式”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建立网上报备、参保认定、内控软件等操作程序,完善退休审核、待遇核改数据统计和分析评估功能,实现退休审核程序和监管信息化。

篇11:参加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人员

1、为什么要制定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办法?

答:2011年7月1日起实施的国家《社会保险法》,对各类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保险作了规定,即: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医疗保险,所需费用由个人缴纳。为贯彻《社会保险法》,本市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关于本市灵活就业人员参加本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保险若干问题的通知》(沪人社养发〔2013〕22号)(以下称《通知》)。

2、哪些人员可以按灵活就业办法参保?

答:凡具有本市户籍,男性未满60周岁、女性未满55周岁,从事有合法经济收入的自雇人员、无雇工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按《通知》规定,参加本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另外,本市户籍人员的外省市配偶,在本市灵活就业并有合法经济收入,男性未满60周岁、女性未满55周岁的,也可参照《通知》规定执行。

3、灵活就业人员如何办理参保、缴费手续?

答:灵活就业人员按规定办理就业登记后,可向户籍所在地或居住地街道、乡(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提出参保申请,由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代为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登记手续,并由个人按社保经办机构规定的程序和要求按月缴纳基本养老、医疗保险费。

4、灵活就业人员按什么标准缴费?

答:灵活就业人员缴纳基本养老、医疗保险费的基数为上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300%。缴纳基本养老、医疗保险费的比例分别为30%和14%。

5、参保的灵活就业人员个人账户如何管理?

答: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其建立个人养老、医疗保险账户,按国家和本市规定记账并计算缴费年限。

灵活就业人员个人养老保险账户终身不变。就业情况发生变化或者已建立个人养老保险账户的职工从事灵活就业后,个人养老保险账户储存额累积计算。灵活就业人员个人养老保险账户储存额只能用于养老,不能提前支取。

6、灵活就业人员可以补缴社会保险费么?

答:根据2001年,原劳动保障部《关于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1〕20号)的相关规定,此次《通知》明确:灵活就业人员实行按月缴费,不得以事后追补缴费的方式增加缴费年限。

7、参保的灵活就业人员享受何种养老保险待遇?

答:参保的灵活就业人员,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年满55周岁,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下同)满15年,可以提出按月领取养老金申请,符合国家和本市规定条件的,月养老金计发按照本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办法的规定执行;缴费年限未满15年的,可以继续缴费至满15年后申请按月领取养老金,也可以转入户籍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符合待遇领取条件的,按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8、参保的灵活就业人员如何享受医疗保险待遇?

篇12:参加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人员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关于妥善解决未参保城镇小集体企业职工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等遗留问题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制定出台并实施城镇小集体企业职工等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是省委、省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必然要求,关系到许多未参保城镇小集体企业职工等人员的切身利益。各地、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切实措施,确保今年底前完成未参保城镇小集体企业职工参保工作。

二〇一一年七月二十八日

关于妥善解决未参保城镇小集体企业职工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等遗留问题的实施方案

为妥善解决我省未参保城镇小集体企业职工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等遗留问题,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障等遗留问题的意见》(人社部发〔2010〕107号)和省政府2011年民生工程安排意见,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范围和对象

凡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城镇小集体企业职工(包括劳服企业、五七工厂、家属工厂中的五七工、家属工及超过退休年龄的人员),可按本《实施方案》规定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一)曾经与城镇小集体企业建立劳动关系或形成事实劳动关系,且所在企业已没有生产经营能力、无力缴纳养老保险费;

(二)2010年12月31日前具有我省城镇户籍;

(三)未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二、参保政策

符合条件人员经本人自愿,按个人身份在原城镇小集体企业所在地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一)2010年12月31日前,男未满60周岁、女未满55周岁的人员。

1.缴费。补缴2010年底前缴费的年限加2011年1月1日以后至退休年龄时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2011年1月1日以后基本养老保险费按规定逐年足额缴纳。其中,补缴2010年底前的缴费,补缴基数统一按不低于所在设区市2009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核定,缴费比例按20%计算,补缴期间缴费指数统一按办理补缴手续时的缴费基数与所在设区市2009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计算,个人账户按缴费基数总额的8%一次性记录。

2.待遇。按规定参保缴费后,达到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时,实际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从批准退休次月起,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定按月计发其基本养老金,并参加以后基本养老金调整。鉴于这部分人员没有国家承认的连续工龄,无视同缴费年限,按实际缴费年限计算缴费年限。

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后死亡的,按规定享受丧葬抚恤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的余额可以继承。

(二)2010年12月31日前,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人员。

本人自愿,可参照本条第(一)款规定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1.缴费。一次性补缴至参保时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其中,补缴2010年底前的缴费,补缴基数统一按不低于所在设区市2009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核定,缴费比例按20%计算,补缴期间缴费指数统一按办理补缴手续时的缴费基数与所在设区市2009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计算,个人账户按缴费基数总额的8%一次性记录。

2.待遇。一次性补缴15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后,从办理缴费手续的次月起享受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规定计发的基本养老金。其中,超过70周岁的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按70周岁确定。

(三)1995年9月30日前曾在城镇小集体企业工作,2011年12月31日前男已满60周岁、女已满55周岁的人员,也可选择按下列办法参保。

1.缴费。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人员一次性向当地社保经办机构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32500元,在此基础上,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缴费1500元,最多减至男年满75周岁、女年满70周岁(具体补缴标准详见附表1)。不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参保地社保经办机构按规定为其建立缴费和支付台账,专门用于记录一次性缴费及基本养老金等待遇支付情况。

2.待遇。按规定参保缴费后,从办理参保缴费手续的次月起按月领取450元基本养老金。今后,调整基本养老金按全省月人均调整水平扣除中央财政月人均调待补助标准后的60%加上中央财政月人均调待补助标准执行。

参保人员死亡的,按规定享受丧葬抚恤金,其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扣除已领取基本养老金和丧葬抚恤金后的余额,可一次性退还给其指定的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

(四)按本《实施方案》补缴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免收滞纳金。

三、参保工作程序

(一)申报

符合条件人员办理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填写《江西省城镇小集体企业职工等未参保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申报审核表》(见附表2),由本人向企业(或现管理机构)提出申请;企业不存在的,可直接向企业主管部门申请。1995年9月30日前曾在城镇小集体企业工作,2011年12月31日前男已满60周岁、女已满55周岁的,参保人员可按照本《实施方案》第二条有关规定明确选择参保办法,一次选择后不再更改。

申报时,应提供以下材料:

1.本人身份证、户口簿;

2.职工档案或用工登记表(职工花名册)、《劳动合同》、工资发放表、工资台账、在城镇小集体企业工作期间的工作证、入党入团志愿书、有关获奖证书等能够证明其工作经历的相关原始资料;

3.户籍与企业所在地不在同一县(市、区)的,需提供户籍所在地社保经办机构未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证明;

4.其它需要提供的材料。

(二)审核

1.经企业(或现管理机构)初审(主要核实申报人的姓名、出生时间、城镇户籍、工作经历等基本情况),并填写《江西省城镇小集体企业职工等人员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汇总表》(见附表3),报企业主管部门。

2.企业主管部门对企业(或现管理机构)上报及个人直接申报的材料进行审核,核实申报人的基本情况,经公示七天后无异议的,再填写《江西省城镇小集体企业职工等人员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汇总表》(见附表3),按照属地参保原则,汇总报送至原城镇小集体企业所在县(市、区)社保经办机构(附个人初审材料)。

3.县(市、区)社保经办机构对企业主管部门报送的申报材料进行审核(主要核实申报人的姓名、出生时间、城镇户籍、工作经历、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等情况),对审核后符合条件人员的名单进行为期七天的张榜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和纪检监察部门应设立投诉举报电话和投诉信箱。

4.经公示无异议的,由县(市、区)社保经办机构对其进行登记造册,报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批后再办理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手续。同时,填报《江西省城镇小集体企业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省财政补助资金申请表》(见附表4),由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审核,并逐级上报至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各设区市2011的补助资金申请表应于10月底前报送至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以后应于当年4月底前报送。

四、财政补助

省级财政根据城镇小集体企业职工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实际人数,按照每人每月30元的标准补助当地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

五、工作要求及有关问题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加强对未参保城镇小集体企业职工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作的领导,抓紧成立以政府领导为组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公安、档案、信访、纪检监察、工会及相关企业主管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并配备工作人员与办公设备,落实工作经费。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二)妥善解决相关问题。曾经在我省机关、事业、城镇企业等各类用人单位工作过,建立劳动关系或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人员,因各种原因解除劳动关系或离开原单位,2010年12月31日前具备我省城镇户籍,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本人自愿,可参照本《实施方案》第二条有关规定,以个人身份在原单位所在地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三)采取有效措施。各地要明确目标责任,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抓紧开展工作。要广泛开展政策宣传,开辟专门窗口,为参保人员提供政策咨询和方便快捷服务。要及时为符合条件的人员办理申报、审批和参保缴费、待遇发放手续,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接受社会监督。要强化养老保险基金征缴,省、市两级要加大养老保险基金调剂力度,各级财政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城镇小集体企业职工参保后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六、本《实施方案》从下发之日起执行。个人申报和缴费工作应于2011年12月31日前完成。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解释。

附表(略):1.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的城镇小集体企业职工等未参保人员缴费标准表

2.江西省城镇小集体企业职工等未参保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申报审核表

3.江西省城镇小集体企业职工等人员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汇总表

上一篇:弱电施工技术交底记录下一篇:应届毕业生英文简历写作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