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务工人员自尊、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调查

2022-09-11

外来务工人员作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省劳动密集型低端产业岗位上从事着简单、高危、廉价、超时的劳动, 在我省经济发展的浪潮中是不可替代的力量。但是由于体制隔离, 他们与城市原居民之间的隔阂难以消除, 由此不可避免地引起外来务工人员的消极心理。他们的消极心理不仅影响自身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 同时也关乎我省的稳定和发展。外来务工者的心理健康是可以通过预防解决的。因此认识和研究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理, 掌握他们的心理健康服务需要, 就可以有效为其提供服务。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郑州市、开封市不同行业进城务工人员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 年龄18-62岁, 共507人。对收回问卷进行分析后, 共获有效问卷432份, 有效率85%, 其中男性273人, 占比63%;女性159人, 占比37%。

(二) 研究工具

1. 自编基本情况问卷:

自编基本情况问卷共10个条目, 内容包括:年龄、婚姻状况、所在行业、收入情况、子女数量、是否与配偶及子女一起生活等基本生活情况问题。

2. 自尊量表 (self-esteemscale, SES) :

由Rosenberg于1965年编制, 共十个条目。分四级评分, 1表示非常符合, 2表示符合, 3表示不符合, 4表示很不符合。总分范围是10—40分, 分值越高, 自尊程度越高。

3. 访谈法:

选取个别被试作为访谈对象, 通过面对面的个别化交流搜集多方面的资料。

(三) 数据处理

统计工作采用SPSS16.0软件包完成, 对进城务工人员的自尊、社会支持以及心理健康需求等情况进行描述。数据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完成。

二、结果与分析

(一) 进城务工人员自尊、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服务调查

1. 自尊在进城务工人员不同群体间的差异比较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 男女进城务工人员自尊总分在性别维度不存在显著差异 (见表1) 。

注:*P<0.05, **P<0.01

把受教育程度列为三个选项, 分别是小学及以下、中学、大专及以上。方差分析表明, 自尊总分在不同教育水平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受过大学教育的外来务工人员的自尊总分最高 (见表2) 。

注:*P<0.05, **P<0.01

将年龄划分为20岁以下、20-30岁、30-40岁、40岁以上四个阶段, 通过方差分析显示, 不同年龄进城务工人员自尊总分的差异不显著 (见表3) 。

将婚姻状况分为未婚、已婚、离异、其他四个维度, 以此了解不同婚姻状况进城务工人员的自尊, 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婚姻状况进城务工人员的自尊总分不存在显著差异 (见表4) 。

2. 社会支持在不同群体间的差异比较

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表明, 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支持总分在性别维度差异显著, 女性社会支持总分高于男性 (见表5) 。

通过方差分析得出:社会支持总分在不同受教育水平外来务工者之间差异不显著 (见表6) 。

通过对不同婚姻状况外来务工者社会支持总分的方差分析显示, 此维度差异显著, 已婚进城务工人员社会支持总分高于未婚、离异及其他婚姻状态。

将配偶情况列为配偶在老家、在异地、同城但不在一起、在一起这四种情况。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支持总分在不同配偶情况间存在显著差异, 与配偶在一起的进城务工人员社会支持总分最高。

(二) 心理健康服务需要个别访谈调查结果

采用个别访谈法对10位外来务工人员、3位私营公司负责人、2名社区服务人员及1名国企工作人员和1名外商独资企业工作人员进行个别访谈, 以丰富本研究。访谈的地点有的为其单位, 有的通过约谈方式进行。整个访谈采用半结构式, 让被试可以自由发挥。通过与被试的沟通与交流, 发现了一些共性的东西。

1. 对心理健康不够关心、了解有限、认为心理健康不重要

注:*P<0.05, **P<0.01

注:*P<0.05, **P<0.01

注:*P<0.05, **P<0.01

注:*P<0.05, **P<0.01

其中8位外来务工受访者年龄在30岁以上, 他们认为, 心理健康无暇顾及, 最关心的是收入问题。虽然全家在郑州这座城市已经多年, 但没有归属感, 只是在这里打工而已。

每天为了生活奔波, 也为了孩子将来有更好的生活。高姓钟点工这样说:和别人讨论的话题大多是有什么活儿可以干, 这个活儿给多少钱。回到家有两个孩子需要照顾, 没有想过其他的。所以可以归结为生活的压力和无太多保障, 让他们没有机会关注生计之外的东西。他们自述, 不常谈论心理健康的话题, 觉得只要身体健康, 就可以在这个城市继续打拼, 什么人际关系、情绪等问题, 一点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找一个有更高工资的工作。

2. 获得心理健康知识的途径主要通过电视, 有无提供心理健康服务不重要

10位外来务工人员对于心理健康知识获得途径几乎是一致的, 来自于电视。电视节目中的心理访谈和个案, 让他们获得一些心理健康知识。部分访谈者表示比较关注里面谈到的心理健康知识, 部分认为看别人的事还挺有意思。十位被试表示从未在自己所住社区或单位看到过任何有关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 也未注意过心理健康的义务宣传。

对3位私营公司负责人进行了访谈, 他们认为公司没有义务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员工的心理健康是个人问题, 与公司没有太大关系, 更关注公司的盈利情况。同时他们提出很多国营企业还不关注这些, 他们作为规模不大的私营企业更是没有必要。

同时, 也表示如果以后公司做大, 他们会考虑。1位工作在规模不小的外商独资企业工作人员说, 公司只有医生, 而没有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人员。包括那名在国企工作的人员也谈到单位曾经组织听过一次有关心理健康的讲座, 但单位并不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3. 倾向于自己解决心理问题, 认为心理健康服务没有必要

当问到:如果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心理问题, 会求助于专业人员或者机构吗?2个被试表示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有的被试认为“家丑不可外扬”, 其余的明确表示不会有这方面的问题出现, 如果真有还是自己来解决。他们甚至认为单位或者社区是否提供心理健康服务无所谓, 因为他们太忙, 没有时间关心这些问题, 最重要是没什么必要。同时, 他们认为单位也没必要把钱花到这方面, 还不如工资高点更实惠。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 外来务工者的自尊在受教育程度方面和收入水平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高学历和高收入者自尊水平高;自尊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方面差异不显著。外来务工人员对心理健康知识了解有限, 对自身心理健康状况不够重视, 获得心理健康知识的途径较单一, 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意识较差, 倾向于自己解决问题。

摘要:本研究以外来务工人员心理健康服务需要为出发点, 采用问卷法、访谈法, 对郑州、开封的432名外来务工者进行调查。通过对自尊、社会支持及心理健康服务需要现状的调查表明:整体而言, 我省大部分外来务工者的年龄在20岁以上, 约占总数31%的劳动者与配偶异地生活, 外来务工者工资较2013年有一定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自尊水平受教育程度和收入影响较大, 性别、年龄及婚姻状况则对其影响较小;外来务工群体中, 女性感受到的社会支持高于男性, 已婚及与配偶共同生活者感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 外来务工者的受教育程度对其感受到的社会支持影响不大。

关键词:进城务工人员,社会支持,心理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 徐小平.城市社区老人心理健康服务现状调查—来自重庆市主城社区的调查数据[J].社会工作, 2008 (12) :33-36.

[2] 张泉水, 刘晋洪, 陈家建, 黄晓宇, 张秀芬.深圳市外来工心理卫生服务需求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6, 14 (4) :406-407.

[3] 荆建华.关于农民工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现状的研究-以河南省421名农民工为例[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2013 (7) :57-61.

上一篇:优化例题,让课堂效果“一线牵”下一篇:分析空中加油机的特点和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