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红色家书读后感

2024-04-25

品读红色家书读后感(共14篇)

篇1:品读红色家书读后感

【品读红色家书】读《红色家书》心得体会

近来,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诵读学习了《红色家书》,重温了中国革命先烈的光辉历史,感到深深的震撼,倍感今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汲取了奋发前行的力量,对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充满信心。我认真参与党支部组织的读红色家书活动,学习了《红色家书》中的篇目,读后感受很深、触动很大。

家书是家庭的情感纽带,是家教的重要载体,也是家风的一面镜子。这些家书,承载着人格和亲情,蕴藏着智慧和力量,是我们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高尚品格和道德风范,在人生道路上如何做人、做事的生动教材。《红色家书》通过一封封直指心灵的家书,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一张张昂扬向上的老照片,重现了历史。每封家书都充满了感情色彩,我深深感触到了家书的作者们对于父母、子女、爱人、亲人的醇厚亲情、面对各种复杂环境时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一幕幕都是鲜活生动、实实在在、触手可及的。这些家书的作者们,深爱着自己年迈的父母、幼小的孩子、相知的伴侣,但他们更加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他们有着无比坚定的革命信仰。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党的一大共有13位代表,最后走上天安门城楼、见证新中国成立的,只有毛泽东和董必武。其中陈公博、周佛海、张国焘背信弃义叛党投敌。这些人之所以中途变节,就在于没有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红色家书的主人公们,都具有坚定崇高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认定马克思主义是真理,认定只有共产主义才是人类的出路,认定中国共产党定能成功,使得他们毅然决然地告别白发爹娘、告别娇妻幼子,他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但是血脉亲情是永远无法舍弃的,共产党员也是有着铁骨柔情的血肉之躯,在他们满腔的革命豪情背后也有着割舍不断的儿女情长。于是,我们就从这些家书的字里行间读到了一个个血泪交织的感人故事。

为了新中国的建立,许多共产党员奋不顾身,捐躯赴国难,视死如归、用血、用汗、用宝贵的生命铸就了中华民族,换得大地阳光灿烂,让我们现在过上了幸福生活。幸福的日子容易使人忘记了什么叫英勇、坚贞。安逸的生活,美好的享受,使人淡忘了血与火的历史,也使人麻痹了精神。我要感谢《红色家书》,读到他们的事迹,为我树立了榜样,它使我对人生价值有了崭新的理解。

(上饶市皮肤病医院党支部书记齐伟)

篇2:品读红色家书读后感

——读《红色家书》有感

<引言> 在全市党校系统“传颂红色家书,传承红色经典”主题读书月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之际,我校常务副校长陶东阳读《红色家书》体会文章在《南昌党建》发表,从学习革命先烈的坚定信念、家国情怀、英雄气概等三个方面,抒发了对革命烈士崇高精神的敬仰之情,表达了传承红色基因、做新时代奋斗者的坚定决心。

家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鱼传尺素、鸿雁传书,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沟通亲情、表露心绪、寄寓乡愁的一种常用形式。特别是在战乱频仍的年代,家书尤显珍贵,故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一名句流传千年。近日,细细品读省委书记、省长刘奇同志推荐的《红色家书》,不由得心潮澎湃,潸然泪下,仿佛斗转星移,时光回溯,自己也置身于炮火纷飞的革命年代,与革命先烈们面对面交流,体会他们对家人的真挚情感,感受他们对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执着信念。他们的感情,质朴而深沉;他们的信念,炽热而坚定;他们的精神,虽经岁月流逝,依然熠熠生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砥砺前行。

品读红色家书,当学革命先烈“为求主义实现而奋斗,为谋民众利益而牺牲”的坚定信念。方志敏在狱中写道: “你法西斯匪徒们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丝毫动摇我们的信仰!我们的信仰是铁一般的坚硬的”;刘愿庵面对劝降者干脆地回答:“共产党人是最服从真理的,我除了服从真理之外,决不会服从于其他”;夏明翰在给大姐的信中写道:“我一生无憾,认定了共产主义这个为人类翻身解放造幸福的真理,就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甘愿抛头颅,洒热血。”革命先烈的话语虽朴实无华,却铿锵有力,充分体现了战争年代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和价值立场。中国共产党正是靠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凝聚起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磅礴力量,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总书记多次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作为新时代共产党员,必须以革命先烈为楷模,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始终保持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事业的政治品格。

品读红色家书,当学革命先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陈觉在就义前给妻子的遗书中写道:“谁无父母,谁无儿女,谁无情人,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王孝锡在诀别诗中写道:“我非木石人,能无手足情?死则为正义,生则为人人”;刘伯坚在给兄嫂的遗书中写道:“弟准备牺牲,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一切听之而已。”落红岂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革命先烈抛家舍业参加革命,非是无情,而恰恰是因为他们最懂真爱、最讲真情,所以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了千千万万个家庭的自由和幸福,用热血和生命奏响了精忠报国的时代强音。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大爱,与我国自古以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一脉相承,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中华历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基因。“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总书记曾在给父亲的祝寿信中写道:“这也激励着我将自己的毕生精力投入到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事业中,报效养育我的锦绣中华和父老乡亲。”当前,我们党正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砥砺奋进。作为新时代共产党员,必须继承和弘扬革命先烈的家国情怀,谋大局,讲奉献,敢担当,始终紧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棒”,跑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接力赛”.品读红色家书,当学革命先烈“饮弹从容向天啸,长流浩气在人间”的英雄气概。翻开《红色家书》,一个个英雄人物跃然纸上。陈觉和他的战友们在被押上囚车去往刑场的路上,高歌道:“我们的革命有钢骨的意志,英雄的气魄。我们要斩断道路上的荆棘,冲破黎明前的黑暗”;王孝锡被捕后作诗道:“慷慨歌太平,从容作楚囚。暴刀逞一快,何惜少年头”;杨匏安在狱中写下《示难友》:“慷慨登车去,临难节独全。残生无可恋,大敌正当前。知止穷张俭,迟行笑褚渊。从兹分手别,对视莫潸然”.面对严刑拷打,面对流血牺牲,革命先烈早已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他们心中所念的,唯有革命事业的成功。()毛泽建在就义前的遗书中写道:“人民总归要做主人,共产主义事业终究要胜利,只要革命成功了,就是万死也无恨,到那天,我们会在九泉下开欢庆会的。”革命烈士慷慨赴义,他们所表现出来的革命英雄气概,令敌人胆寒。总书记曾引用屈原《九歌》中的慷慨激扬诗句赞颂英雄:“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英雄。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于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更需要英雄精神的导航。作为新时代共产党员,应继承革命先烈的英雄气概,将他们的大无畏精神融入我们的血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今天,这些革命先烈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标签和价值标杆,是指引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进的永恒灯塔。作为教育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党校理应在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上走前列、做表率。为此,南昌市委党校与南昌市委组织部共同组织开展了“传颂红色家书,传承红色经典”主题读书月活动,通过举办读书会等“八个一”学习活动,在全市干部教育培训中营造阅读《红色家书》的浓厚氛围,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沿着革命先烈用生命照亮的道路继续坚定前行。

篇3:品读红色家书读后感

透过这些抗战家书, 我看到了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共御外侮的壮烈, 看到了抗战英烈奋勇杀敌、血染疆场的伟大, 耳边仿佛响起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怒吼, 思绪被带到了那个炮火连天的抗战岁月。84年前, 日寇悍然发动对中国长达14年的侵略战争。一时间, 祖国山河破碎、生灵涂炭。面对祖国母亲惨遭蹂躏, 中华儿女怎么可能无动于衷?为了祖国和中华民族的尊严, 无数中华儿女纷纷驰骋沙场、抛头洒血, 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洪流之中, 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 中国人民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

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 牺牲随时可能到来, 写给家人的只言片语, 也随时可能成为诀别之言。因此, 这些抗战家书, 是抗战英烈最真挚的情感表达。家书字里行间流露出抗战英烈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表达了对民族解放、祖国强大的热切期盼, 充满着对家庭和亲人的无限爱恋, 感人至深、令人动容。

感动我的, 首先是一种责任。战争与人, 是生与死的对话。面对残酷的战争和强大的敌人, 抗战英烈舍生忘死、杀身取义, 这是为什么?琼崖华侨回乡服务团团长符克说, “我之自动参加救国工作, 不惜牺牲自己生命, 为的是尽自己的天职, 尽其能力贡献于民族解放之前而已。”新四军连长程雄说, “为了民族, 为了阶级, 为了可爱的家乡, 为了骨肉相连的弟妹, 求得生存和幸福……走上最前线, 消灭敌人, 保卫中华。”正是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一沉甸甸的历史责任, 激励着抗战英烈们将生死置之度外, 誓与敌人血战到底。他们对历史责任无限忠诚, 光荣地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赢得了历史和人民的尊重和永怀。

其次, 是一种情怀。抗战英烈也是人, 他们也有家庭, 也有父母双亲、兄弟姐妹和妻子儿女。但是, 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 在忠孝不能两全之际, 相比尽孝奉亲乃至恋妻顾子, 先国后家、临危赴难成为抗战英烈的共同选择。家书中, 处处可见抗战英烈这一炽热的家国情怀, “国将不保, 家亦焉能存在”“倭寇不除, 国无宁日, 谈何家全”“国不保, 家何能存”, 等等。也正是因此, 抗战英烈对家人的惦念、对亲情的眷恋显得更加深沉而醇厚。赵一曼在给儿子的遗言中写道, “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 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我最亲爱的孩子呵!”字字泣血, 句句滴泪, 读起来心中有一种被撕痛的感觉, 久久不能释怀。

第三, 是一种气节。中华民族自古重气节, “志士仁人, 无求生以害仁, 有杀身以成仁”, “历尽难中难, 大节定不亏”, 这些名言警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爱国明志、厚仁守节。抗战英烈是民族气节的典范,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捍卫了中华民族“威武不能屈”的民族尊严。1940年11月, 年仅19岁的金方昌被日军逮捕。凶残的敌人砍掉了他一只胳膊, 挖去了一只眼睛, 金方昌强忍疼痛, 在牢房里用剩下的手蘸着眼睛里冒出的滴滴鲜血, 写下了“严刑利诱奈何我, 颔首流泪非丈夫”的诗句, 把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表达得淋漓尽致。在血与火的考验、生与死的抗争、光明与黑暗的较量中, 中华儿女直面日寇的铁蹄, 迎着战争的硝烟, 前赴后继、顽强抗争, 表现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浩然正气, 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主义篇章。

篇4:品读红色家书读后感

两园·一剧,尽享红色耄耋

“两园·一剧”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体验式红色旅游主题公园。两园,即八路军文化园、游击战体验园;一剧,即《太行山》实景剧。据“两园·一剧”市场部负责人张慧经理介绍:“‘两园·一剧’集八路军文化、机械娱乐、参与体验、精品演艺、住宿餐饮、会议接待、教育培训于一体,是全国大型的八路军文化体验式教育基地和全国最大的体验式红色旅游主题公园。浓郁热烈的军旅风情,缤纷动感的体验参与,使其成为游客首选的红色旅游景区。”

八路军文化园位于武乡县城太行西街,八路村——真实还原抗战时期八路军生活、生产、工作、娱乐的历史场景;军艺社——结合高科技的数字技术,展现八路军“亦文亦武”的抗战风貌;三大演出——情景剧《反扫荡》、影视蒙太奇体验剧《太行游击队》、《欢庆胜利》大巡游,通过声、光、电等现代高科技手段生动再现了八路军发展壮大的过程,以及八路军将士与当地老百姓军民同心、共同抗击日寇的艰苦历程。采访中,张经理满怀激情地谈到:“在八路军文化园参观游览的同时,游客还可以参与到‘当一天八路军’的活动中,穿军装、照军相、扛步枪、吃小米饭、住老区炕、唱抗战歌曲、看抗战戏剧,穿越历史时空,深度体验八路军文化。一件件熟悉的物件,一张张生动的画面、一幕幕动人的演出,都深刻地触动着每一位爱国者的心灵。”

游击战体验园位于八路军总部旧址、百团大战指挥部——蟠龙镇砖壁村。依据朱德总司令提出的“八路军十大游击战法”,在三面悬崖的险要地势设地雷战、地道战、追击战和围困战等军事体验区。游客可以亲自参与到“打一场游击战”的角色扮演活动中,手握机枪、高举手雷、隐埋地雷,真正打一场游击战,来一场真人CS对抗赛,当一回真正的抗日英雄,体验烽火年代那硝烟弥漫的战争场景。

《太行山》实景剧由著名导演李前宽执导,以抗日战争为背景,以太行山水为依托,利用现代化的声、光、电相结合的方法真实再现八年抗战中八路军将士与太行山人民浴血奋战,共同抗击日寇的感人史实。演出主题内容包括:《序幕》、第一章《太行血》、第二章《太行魂》、第三章《太行情》、第四章《太行泪》、第五章《太行剑》六部分,该剧将真实革命情景与乡土风情演艺相结合,融体验、观赏、教育于一体,其规模之大、样式之新,足以令此演出在众多的红色旅游模式中独树一帜,成为太行山参观、学习、接受教育的一个红色旅游新亮点。

集中优势,凸显红色旅游亮点

武乡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八路军的故乡、子弟兵的摇篮”,是太行精神的重要孕育地之一,是一座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两园·一剧”正是在这种独特的红色文化氛围之下应运而生,将八路军文化与现代科技相融合,并将老区人民伟大的爱国情怀贯穿于各个表演之中,以一种感人至深的体验式旅游赢得众多游客的青睐。

主题景观:八字双枪大门、八路村、军艺社、胜利坛、九曲桥等多处含义独特的景观让游客在闲暇之余,不仅可以观赏到美丽的风景,更可品味建筑艺术的魅力与背后的灵魂。

精彩演艺:《欢庆胜利》大巡游、情景枪战剧《反扫荡》、影视蒙太奇体验剧《太行游击队》、民间杂耍、戏剧鼓书等二十几种表演以其最热烈的民间艺术形式、极具鲜明的舞蹈、杂技、武术表现特征,为游客展示了八年抗战的艰辛与抗日胜利后普天同庆的欢快场面。

激情体验:地道战、地雷战、追击战、围困战等游击战法以及真人CS枪战,以先进的射击游戏设备,让游客进行对抗性、竞争性的团队实战模拟演练,亲身体验抗日战争辉煌的战斗场面。

拓展训练:水面、陆地、高空多种拓展项目,可供参与“当一天八路军”活动的企事业单位团体、学生团队进行军事训练,激发自身潜能,提升团队协作凝聚力。

实景演出:将真实革命情景与乡土风情演艺相结合,融体验、观赏、教育于一体,其规模之大、样式之新,足以令此演出在众多的红色旅游模式中独树一帜,成为太行山参观、学习、接受教育的一个红色旅游新创新。

红色旅游新突破 注重体验式旅游

“两园·一剧”坚持以体验式营销为基础,并重点抓住了的几大主要原则:主题原则,传承太行精神;体验参与原则,把产品宣传好,让游客零距离接触、享受精神食粮;两抓原则,抓软件和硬件,用一流的讲解、服务和态度对待未来发展;和谐原则,以合作互赢的方式与旅游业的同行共同服务消费者。

很多人习惯上认为红色旅游会比较沉闷,而“两园·一剧”的“独特”就在于有所改变、有所创新。“两园·一剧”改变以往红色旅游景区单一式的观光旅游模式,将红色、古色、绿色搭配,参观游览与游客互动参与体验融为一体。“我们采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还原历史旧貌,再现历史史实,集历史教育与现代娱乐为一体,让游客零距离接触,使红色旅游体验没有距离感,让游客在放松身心的同时,能够学到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张经理如是说。

如今,随着旅游消费需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游客倾向于选择可以互动参与、能够充分融入的体验式旅游景区作为旅游目的地。在这一点上,“两园·一剧”景区能够极大地满足游客的体验需求。如:情景剧《反扫荡》、影视蒙太奇体验剧《太行游击队》、《欢庆胜利》大巡游等精彩演绎都设计了互动参与环节,游客可以亲自上阵,与演员共同表演,圆一回自己演员的梦。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体验项目,如:地雷战、地道战、追击战、围困战几大游击战法,CS实战体验、拓展项目等,都可以让游客穿上军装,扛起步枪去真正当一回八路军,这样的体验项目不仅能满足游客的游玩需求,更能为游客提供一种精神享受。

十月,武乡县推出“武乡月、中国情、红色喜”为主题的活动,将把两园一剧红色旅游产品优势推广出去,吸引更多的游客走进武乡,体验红色激情,同时武乡红色旅游也将走出去。在中国刮起一股红色旅游“飓风”。

篇5:品读红色家书心得体会

对党忠诚是共产党员的基本政治要求,是最根本、最重要的政治品格。品读红色家书,那一段段荡气回肠的革命历史,无不诠释着老一辈共产党人对党的绝对忠诚。李大钊被捕后,敌人用尽了酷刑,他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没有说一句有损党的荣誉、有损革命利益的“供词”,连当时敌人的报纸都不得不承认“李无确供”;我们品读红色家书、缅怀革命先辈,就是要坚定对党的忠诚,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勇挑重担,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党的一大共有13位代表,最后走上天安门城楼、见证新中国成立的,只有毛泽东和董必武。其中陈公博、周佛海、张国焘背信弃义叛党投敌。这些人之所以中途变节,就在于没有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红色家书的主人公们,都具有坚定崇高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认定马克思主义是真理,认定只有共产主义才是人类的出路,认定中国共产党定能成功。正是他们,鞭策着我们激励着我们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首要任务,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仰者和忠诚实践者。

篇6:教师品读红色家书心得体会

红色家书显示了革命先烈们的忠肝义胆和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抗战英雄高捷成在《致叔父书》里写到:“在这六年中东西奔波,南北追逐,历尽一切千辛万苦,雪山草地,万里长征,在所不辞!无非为的是挽救国家的危亡!志向所趋,海浪**在所难阻!”“这是从戎的决心,这是救国抗战为国牺牲坚决的立志!救国才能顾家,国亡家安在!”这种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和对党绝对忠诚的赤子之心,是我们当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精神力量和思想指引。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先烈们的红色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按照中央和省、市、县经济工作、“三农”工作会议的部署,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发展实体经济为重点,以乡村振兴为抓手,着力实施重点项目建设,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迈出坚实步伐。

篇7:品读红色经典读后感

有人说:一本好书,是文化的积淀,智慧的显露,语言的精髓。所以,只有多读有益的书,才能增强自信心,更加勇敢顽强,才会使自我拥有一对永不折断的翅膀。

《青春之歌》以历史时期的爱国学生为背景,描述了以大学生为中心的一批爱国进步青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塑造了各种类型的知识分子形象,表现中国的一代青年在党的领导教育下,不断更新自我,摆脱旧思想来束缚的曲折成长过程,说明了广大青年知识分子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用心投身于无产阶级伟大革命之中,才能拥抱起完美青春。

读着《青春之歌》,或许我们没有抗战时期那些英雄儿女动人事迹的切身体会,但是透过主人公林道静的成长和进步,我们依旧能够感受到在这场历史大风暴中主人公林道静出身于大地主家庭,但她不甘心当封建地主的小姐,在她不断为个人的命运挣扎时,却遭到了一连串的打击――她自杀未遂,教书被逐,寻找职业四处碰壁应对层层苦难的打击,林道静并没有放下,尽管前行的路充满坎坷,艰辛异常。可她只当这些灾难、痛苦是人生的调味剂,从不向命运低头,这种永不服输的精神、革命青年的光辉理想和勇于献身的革命热情,对我们有着强大的促人奋发的感染力。

想起有位伟人说过,追求的高度决定了生命的高度。客观上的美丽往往是短暂的,就像鲜花的烂漫与凋零,就像青草的翠绿与枯黄,就像容颜的妩媚与憔悴;但是生命的高贵在于情感,在于精神,正如帕思卡尔所说:人只是一根芦苇,世界上最脆弱的东西,然而却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人的全部高贵就在于思考。因为在思考的过程中,生活中转瞬即逝的美丽就会在心底凝固为永恒。林道静在党的引导下,对自我的人生进行思考,最终决定跟党走,跟着中国共产党走向康庄大道!在《青春之歌》中,我们跟随林道静一齐,追寻一种温暖,一种力量,一种无与伦比的美丽!

篇8:《红色家书》读后感

《红色家书》是由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组委会编辑的民间家书系列图书的第二辑,旨在征集整理现存民间家书,唤起民众对亲情的珍视,传承中国文化。

悟《红色家书》,无数革命先烈在战火纷飞时代,为了保卫国人的安全,勇敢的冲锋一线,不惜付出生命代价。放在病毒肆虐的现在,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世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不顾一切的保卫我们罢了。通过诵读《红色家书》,我们可以感受到,革命先烈的坚定信仰、时代担当和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更从中悟到了舍己为人的力量。

篇9:《红色家书》读后感

坚定信念,始终做到心中有党。从1921年到1949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中,有名有姓的烈士超过370万人,这些革命先烈,当时是怀着怎样的初心?又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他们经受住了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从李大钊的狱中自述到刘绍南的狱中壮烈歌,革命先烈之所以能够视死如归、浴血奋斗,战胜千难万险,夺取革命胜利,靠的就是坚定的理想信念。我们要像先烈那样,坚定信念、对党忠诚,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党的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勇挑重担,始终做到心中有责。在风云激荡的革命岁月,革命先烈为了夺取革命胜利,永不言败、奋战到底,正如杜永瘦遗书中写的那样,“只要革命成功了,就是万死也无悔”,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组织部门是党的政治机关,组织工作责任重于泰山,组工干部必须尽忠职守、尽责担当,切实扛起统筹推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之责,敢攻坚、不畏难,自觉把责任扛在肩上;要有“人生能有几回搏”的责任感、紧迫感,倍加珍惜工作岗位,从小事做起,从细微处入手,尽心尽力干好本职工作。

篇10:红色家书读后感

——读《红色家书》之何叔衡作《活的人要真活,不要活着还不如死》、《只有求自己才有门径》有感

明天,是党的九十七岁生日,是丫头8岁生日,也是周日。而我,明天还有工作,将要第六次缺席丫头的生日聚会。正纠结于如何让家人理解我置女儿于不顾的行为时,我读到革命先驱何叔衡老先生在革命时期写给兄长的家书《活的人要真活,不要活着还不如死》以及给儿子的家书《只有求自己才有门径》,心里瞬间豁然开朗。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何叔衡化装去上海,翌年被组织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特别班。此时他年过五十,仍学通了俄语,以此研修革命理论。为了心中的理想信念,冒着巨大的生命危险,抛家弃子,客居异乡,只能通过书信、报纸了解国内的情况。不是不念家,不是不爱亲人,只是在家国之间,在百姓面前,他选择了国家、百姓!

对信仰的选择:“此间有教堂的牧师对我说,咒骂您的,到了您的兄弟妻子时;欢迎您的,自然要扩大到世界全人类。又云,贫穷、饥饿、纷乱、压迫四者,是一人的鬼门关,是众人的安乐园。我由此想到我一身一家的事,即怡然处之了。”

对妻子的表白:“我是永远要对得起我的骨肉和您的呀。您请袁陈各戚代您的手笔写几句话到我。要是琐碎的事呀。”

对儿子的教导:“你信中‘急是空的’这一句话,十分扼要,凡事只有快快活活的去想,快快活活去做,总有办法,听他天大地大的事都是如此。至于不同人乞怜,须知现在被压迫的太多,都是可怜的人,所以乞怜也是空的。只有求自己才有门径。又,凡事总要早打算,明年要做些甚么事,下月要做些甚么事,明日要做些甚么事,总要脑子里先想一下。”

字里行间无不浸透着老先生的深切牵挂、至情至性!要割舍这份浓情,去为了大众的福祉舍命奔劳,得有多坚定的信念去支撑啊!

毛泽东评价何叔衡老先生:“何胡子是一条牛,是一堆感情。”萧三先生亦有诗云:“做事不辞牛负重,感情一堆烈火燃。”的确,何老先生就是带着对家人、对百姓一堆感情去投身革命的一头牛,是最可敬的“一头牛”!

我们有幸生活在和平时期,这样的幸福生活是多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抛家舍命谋来的!今天的我们,已经不需要有“抛头颅、洒热血”的悲壮,即便身处异乡,偶尔归家也是平常可为的事情。做为一名为企业服务的员工,任何情况下守好自己的岗位,干好自己的工作,是做为一个职业人应有的信念。这种遵守职业道德、信守职业承诺的信念,还要传承给我的女儿,我要为她做出榜样。我相信,我的家人也会支持工作中不完成不罢休的“一头牛”,也会感受到百里之外牵肠挂肚的“一堆感情”。生日快乐,丫头!

篇11:红色家书读后感

——读《红色家书》有感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我们衣食无忧,亲人常伴身侧,信息交通四通八达。而远在革命抗战时期,只能依靠着一封封家书,饱含亲人的思念与爱,穿越山水,跨过烽火,传递到远方的人手里,薄薄的信纸满载着那个乱世温暖的寄语,一句平安,一张照片,一个故事,无不抒写着革命先辈们对党的热爱与家的思念。

刘愿庵就义前给妻子的遗书中,写到:“别了!亲爱的我的情人,不要伤痛,努力工作,我在地下有灵,时刻是望着中国革命成功,而你是这中间一个努力工作的战斗员!”读到这封可以说是最后一封家书的时候,我感受到刘愿庵前辈字里行间是对妻子的歉意,对老父亲的愧疚,对中国革命的期待。我想:就义之前,他是勇敢的,因为他为党和人民不怕牺牲自己,他也是不甘,因为他不能再为父亲尽孝,与妻子享受,无法看到中国革命成功的那一天了。

篇12:红色家书读后感

这封家书是冷少农写给母亲的。在信中提到,母亲曾指责过他不仅不忠不孝,忘恩负义,而且不是个东西。但事实真是如此吗?因此冷少农在信中解释了这一“迷题”。他说:“我是把我的孝移去孝顺大多数痛苦的人类,忠实的去为他们努力。”是啊,他并非不关心家里人,他只是将自己对家里人的关心分出来来关心一些更可怜的人。冷少农也在信中多次提到那些可怜之人是多么痛苦,看着他们自己又是多么难过,多想他们都过上好日子呀!

人们常说,“家里的老人总是报喜不报忧”,何况漂泊在外的儿女啊!我曾经在一个电视节目上看到,冷少农的孙子在说起爷爷的故事时,提到了太奶奶一直以为冷少农之所以不回家,是因为在外面享受荣华富贵,穿金戴银,不肯让家里人一起享福。自从太奶奶看了冷少农寄回来的男女青年合照照片,她更肯定了这一猜想,并且认为冷少农在外面重新安了家。其实,冷少农并非在外面享受荣华富贵,而是为了革命而奋斗,为国家做贡献,寄回来的那张照片,只是为了让家里人安心,不再牵挂他。直到冷少农牺牲后,家里人才知道冷少农是在为国家而奋斗,日子过得并没有那么好。太奶奶知道这件事后,心里一直有愧于冷少农。他过得那么苦,那么关心家里人,自己十几年来还一直怀疑他。真的太对不起他了!

篇13:《红色家书》读后感

一、永葆崇高信仰,坚定理想信念

革命战争年代,革命者们不畏艰险、不惧生死,为革命理想赴汤蹈火、为革命事业奋不顾身。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力量源泉;忠诚的党员本色,是我们党坚强有力的关键所在。作为一名基层的党委书记,我必将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自己终身的必修课,把对党的绝对忠诚作为自身最基本的政治素养,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加强自身理论素养。发挥党委班子带头作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树立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意识。

二、永葆奋斗初心,树立担当意识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责任担当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并强调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在硝烟弥漫的战斗年代,革命先烈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不畏艰险、英勇奋斗,缅怀先烈业绩,发扬先烈精神,当代共产党员更要勇担时代赋予的责任重担。对于当前而言,我们就是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保证脱贫路上不落一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永葆淡泊明志、照亮清廉本色

淡泊是情怀,清正见本色,廉洁勤政,清廉为民,是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刘伯坚给兄嫂的书信中写道:“我为中国革命没有一分钱的私产。”“为着中华民族就为不了家和个人,诸兄嫂明达,当能了解,不致说弟这一生穷苦,是没有用处。”掩卷沉思,革命先辈始终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他们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私利;他们正人先正己,时刻用党的纪律和规矩约束着自己和家人,这些都值得今天我们每一位领导干部对照反思。

篇14:《红色家书》读后感

品读《红色家书》,继承革命遗志,坚定理想信念

《红色家书》让我们看到了理想信念的坚不可摧,看到了革命爱情的忠贞不渝,看到了骨肉亲情的血浓于水,使我们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坚定信仰,至真至纯、至善至美,更从中汲取到精神的养分。一个个鲜活的革命者,告诉我们,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越是荆棘满路,就越需要我们去开拓;越是困难当头,就越需要我们身先士卒,以坚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

品读《红色家书》,摆正自身位置,树立良好家风

作为乡镇干部,要摆正自身的位置,认清手中的权力是谁给的。人民群众的信任,既是肯定,也是鼓舞,更是鞭策。只有深刻理解这种信任,才能珍惜手中的权力。家风的好坏,在一定意义上也关乎党风、政风、民风。近年来,很多落马官员,都是没有把守拒腐防变的“后门”,在利益面前,伴侣、子女,被不良的有心人当成了突破口,敲门砖,导致自己走上了不归路。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对子女说:“我没给你们留下什么财富,但给你们留了个好名声”。好名声就是好家风,是检验自身作风硬与否的“试金石”,是砥砺品行的“磨刀石”,是抵御贪腐的“防火墙”。

品读《红色家书》,坚定政治立场,勇于担当实干

上一篇:冰封世界优秀作文下一篇:程国清“四风”自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