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诗词感悟人生

2022-07-11

第一篇:品读诗词感悟人生

品读古诗词 感悟真人生

——从古诗词中寻求人生的真谛

李小东

(农业资源与环境10级1班 2010512216)

摘要 古诗词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的明星,它是一个时代,一个王朝,一个诗词人最简洁、最真实的写照。品读这些文化中的精品,感受诗词作者的心路历程,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深思人生,从而感悟人生,让生活变得也想古诗词那样简约而不简单。 关键词 古诗词 感悟 人生

王国维引用三句古词来形容成大学问人的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王国维归纳的三境界,第一境界为求学与立志之境,此为“知”之大境界。第二境界为“行”之境界,为实现远大理想而坚忍不拔。第三境界为“得”之境界,功到自然成。

古语有“前人栽树,后人纳凉。”诗人在诗词中展现了自己的情感思想,也给后人留下许多人生哲理,让我们在诗句、词间感悟人生价值。

一、从古诗词意象中感悟奋进 点亮希望之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当我们处于人生的黑夜时期时,你也不要忘记给自己一缕希望的阳光,这一缕阳光或许看似微弱,但它却可能拯救整个人生! 古诗词中有不少催人奋进、鼓励向上的诗句。如:”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之八)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板桥《竹石》)。“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这些诗句告诉我们一些人生哲理,点亮我们心中的希望,并启发我们探究先贤的思想与智慧,摆脱心理的束缚,大胆地领略探索的愉悦。鼓励我们要怀着一颗乐观、向上的心看待事物,要相信自己的能力。要拥有将士们的爽朗豪放的性情,为国征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慨。年青人做事要大胆地“崭露头角”,积极地表现出自己的才能,才能抓住机会,受到“成功”的青睐。

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从这些诗的作者身上我们可以看到那种不惧艰险,自强不息,坚持自己的做人原则,永不放弃的精神。困难只能折磨他们的肉体,但摧残不了他们高尚的灵魂。如果用花他形容他们,那他们就是凌寒绽放的梅花,出淤泥不染的荷花。他们明知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坚持自己的目标。“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坚持走下去,总有一天你将会成功。

二、从古诗词意象中感叹时间的珍贵

斗转星移,世事沧桑,岁月流逝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在大千世界中,时间是最容易被忽视,被虚度的东西。也可以说,时间似乎总是人们最容易浪费掉的东西。人生短暂,时间在不经意间就会从手指间流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唐·李白《将进酒》)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长歌行》)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陶潜)时光转逝,你想留也留不住,现在不是叫你留住时间,而是时间可贵,要懂得珍惜。“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当你回首往事,却发现已经过了那么多年,可那仿佛就在昨天。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告诫莘莘学子,要珍惜光阴,时间难买,不可虚度。时间是珍贵的,它不会为谁而停留。时间不等人,你能做的就是珍惜它,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不要等到“空悲切,白了少年头”。

读一首好诗词,会勾起你内心深处情感的触动,每次的触动都将会带给你不同的收获,它让你有时间静下来思考我们所走过的路,仔细想一想,我们每天都为那些无用的事劳累奔波,心灵被自己的身体所服役,在茫茫人海中迷失了自己,不知所措。

多读诗词,读好诗词,品味那些真真的人生之路,不断地反思,坚持自己的理想,在你困难的时候想一想那些诗人是怎么坚持的。诗词人生,人生如诗词,学习经典文化,我们才能有所收获。自强不息 ,相信未来。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食指《相信未来》节选

参考文献

(1)陈树宝 诗歌中的意象与意象组合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6(6) (2)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3)邑人 《哈佛教授讲给学生的人生哲理》中国华生出版社 2008 .11 (4)乔万民 《千家诗·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6.1 (5) 王国维 《人间词话》中华书局出版社出版社

第二篇:《品读经典感悟人生》

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博大而精深,传统文化犹如一座蕴涵丰富的宝藏深植于这块文明的厚土.而那一部部宏伟的典籍,一册册光辉的篇章,一首首、一曲曲气吞山河或如泣如诉的诗、词、赋、曲如群星璀璨、华光四射.中华民族就是在这样的土地上,在这样的星空下,生生不息,继承和创造着.

当今世界,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我们将如何实现民族的复兴伟业?我们将怎样参与全球竞争?有一句话说得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也就是只有中华民族继承和弘扬优良的传统文明,以其独特魅力和力量才能“征服”世界,才能保有民族的特质,从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了解传统、继承传统、发扬传统,阅读经典不失为最佳途径之一.因为阅读经典就犹如与先哲同行,聆听他们对世界、对历史、对人生的感悟,你会被那睿智的思想灵光所照彻.比如读先秦诸子,你不但能感受到儒家“仁爱”的人性光芒,还能激发你“济世、修为”的进取之心;你不但能感受到道学空灵的境界,还能学会洞悉世界的方法…… 阅读经典,你能感受到一颗颗激越跳荡的民族心和一段段荡气回肠的爱国情.屈原峨冠博带、手执长剑,伫立在汩罗江边眺望楚都,忧叹长问,文天祥在零丁洋上悲壮的豪迈高歌,岳飞壮志未酬白发陡生的剜心之痛,情景毕现,无不拨动人们的心弦.

阅读经典,你还会走进祖国的山山水水.李白雄奇瑰丽的诗笔,把你带进激情的山川;王维清丽的诗情,把你融入如画的意境;还有那边塞的冷月、那大漠的孤烟、那长河的落日、那北国的壮伟、那江南的温婉……你怎能不倾情祖国的河山之美.

阅读经典,你还会感受到慈母温暖的目光以及亲人倚门的殷殷期盼;或看见朋友或踏歌而别,或把酒而叹;或体察到离别时又有前路无知己的孤寂……

经典浩如烟海,我们只能撷英粹精.让我们从小选取一些经典篇章来阅读,或许我们现在有许多还无法解读,但不要紧,我们重在濡染经典的灵气.让经典长相伴随,在日后的生活学习中你也许会豁然顿悟,更重要的是中华文化的脉气贯注于你,中华文明的特质熔铸了你.你,就这样走向人生、走向世界.

第三篇:品读《朝话》,感悟人生

自从上大学,前前后后读的书其实也不算少,但《朝话,人生的省悟》却是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的一本书。它文字通俗却不浅薄,其中蕴含着大量的人生道理,启发人深思。

品读朝话,实在是一件惬意的事。尽管平常比较烦心,事情总是一件接着一件,没完没了,但是我越是忙碌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就越喜欢偷懒,一个人偷偷地躲在属于自己的小角落里,读一些舍友他们所谓的闲书。他们越忙,人的脾气也就越是暴躁,每晚深夜归来,很是劳累,但是他们总喜欢玩一些可以宣泄情绪的游戏。而我对游戏的趣实在不大,总喜欢在那些时候选择看一些书籍,尤其是一些古典类的文学作品。譬如:《唐诗三百首》 、《庄子神游》 、《论语》等。早在上学期的《东西文化比较导论》选修课上,便在老师的引导下了解了梁漱溟先生。但是,《朝话:人生的省悟》这本书却是在这段时间内才阅读的。读着他的文字就像有一位长者在身边与你对话,在谆谆教导着你,关怀着你的人生。品味着朝话,人不知不觉地安静了下来,思绪从纷乱繁杂的社会中抽离开,以一种局外之人般的冷静,看待这个社会,思考自己的人生。这过程中,有悔过、有疑惑、有反思。而人这在这种过程中慢慢地变得成熟、理性,进而变得刚强。

人,从出生到死亡,读书学习、毕业找工作、结婚成家、退休,人生就像一个个早已规划好的过程,而我们则在不同的过程中不停地奔波。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我们总是疲于奔命。越是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人就更加执着于结果。但我们却忘了反省。自己的追求,自己这样做,这样过生活,究竟是对的还是不对的?不回顾、不反省,人便不像是过生活,反而是生活在过你。梁漱溟在介绍朝会的来历时写道:如在冬季,天将明未明时,大家起来后在月台上团坐。疏星残月,悠然天际。老先生喜欢在这种静寂清明的情景下,静坐思考。今天的很多人都失去了清晨,也很难感受到这种简简单单思考的幸福。在《忏悔—自新》里,老先生写道:在人生的时间线上须臾不可放松的便是如何对付自己。人要反思、忏悔,才能更好地面向未来。人还要有自觉力:“一个人缺乏了自觉的时候,便只像一件东西而不像一个人,或说只像一个动物而不像人。”反省与自觉真是我们过好生活的两个重要的保障。我觉得,一个人把自己安排对了,便算是成功一大半了。

古人曾说:“以往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无论是处在怎样的境地,只要你还活着,就没什么大不了的。“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啊!”所以,日三省吾身,总归还是好的。

第四篇:品读《父辈的故事》 感悟奉献的人生

《父辈的故事》记录了河南油田的成长历史,展现了石油会战的铁人精神,书写了老一辈石油人的拼搏人生。

这50个小故事的主人公,有会战指挥部的局总工程师,也有采油厂的采油工;有研究员的老工程师,也有钻井队的运输工人;有采油厂的厂长,也有钻前大队的炊事员。虽然他们有不一样的工作性质,不一样的奋斗岗位,不一样的困难艰险,可是他们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是一样的,他们不畏艰险的拼搏精神是一样的,他们默默无私的奉献精神是一样的!!!

最让我敬佩的是老一代石油人的奉献精神!一个个老石油人的故事,让我不由地思考起来,为什么前辈们能喊出“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言壮语?是什么能让前辈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是老一辈石油人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是老一辈石油人无私忘我的拼搏精神,是老一辈石油人科学求实的创新精神!!

前辈们,你们是一面精神的旗帜,是一种精神的力量,已深深地烙在了这片热土上,融入了我们年轻的血液里!我们年轻党员要向前辈们学习,把这种感天动地的石油精神发扬和传承下去,用坚定地信念、过硬的作风、创新的激情、奋进的脚步,汇聚成推进发展的磅礴力量,勇敢地担当起光荣的使命,为河南油田的明天谱写出更加光辉的奋斗篇章!!

第五篇:品读清明诗词

品读清明诗词,感悟人生真谛

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节后雨水增多,万物由阴转阳,吐故纳新,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的说法,清明节也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按照习俗人们要举家出动,带着酒食果品纸钱等等前去上坟扫墓,把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一一焚化,添一些新土,再折几支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晚唐诗人杜牧就用一首诗生动的描述了清明节的一幅画面:“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节这一天诗人不能回家扫墓,孤零零的一个人在路上奔波,哪知天公也不作美,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眼前一片烟雨蒙蒙,淋湿了春衫,渗进了寒意,诗人心境凄凉,想找个酒店避避雨,消消心头愁苦,找人打听,骑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用手向远处一指,在那盛开着红杏的树梢。影约可见飘扬着一面旗帜的酒店,正在招揽客人呢。

清明节这一天,大家不光要忙着扫墓,还要去荡秋千,打马球,放风筝,插柳枝,据说这是因为寒食,要求禁止生火,只能吃冷的东西,为了防止冷餐伤身,所以大家都出来,参加体育活动,以增强体魄,下面这首《长安清明》就描述了清明时节一些有趣的情景。“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兮白打钱,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诗中提到

的秋千是寒食、清明节的主要娱乐活动,如果这几天荡不成秋千,那就是件非常遗憾的事。韩愈在《寒食直归遇雨》,写过因为寒食遇雨,“不见红毡上,那论彩索飞”而很感到怏怏不乐,很是扫兴,北宋朱敦儒的《清平乐》词,写的更有趣味。“春寒雨妥,花萼红难破,绣线金针庸不作,要见秋千无那,西邻姊妹丁宁,寻芳更约清明,画个丙丁帖子,前阶后院请求天晴。”

这是祭奠亲人的哀伤节日,又是春光明媚的踏青时节,既饱含逝去的沉重,又充满青春的欢笑。清明了,又是踏春的季节,针线活也干不下去了。约好了与姐妹们一起戏秋千,寻芳草。在古典诗词中,秋千是春天,欢乐,青春的象征,秋千与红杏绿柳,烟波画船一样,是明媚春日里一道美丽的风景。“红杏香中萧鼓,绿杨影里秋千。”宫城内外,草野乡村,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谁都不甘寂寞,谁都不甘落后,在锣鼓喧天,欢声笑语中,人们竟戏秋千尽情消遣,何等热闹快活。你看“春昼阴天一倍长,秋千娱乐集嫔嫱,彩缯画板高高送,来去随风散异香。萧鼓迎神赛社筵,藤枝摇曳打秋千。”然而秋千又与伤春惜春的情感联系在一起,由于寒食,清明已至暮春,秋千的出现,也意味着春天行将结束,它便牵动了人们悲伤的情怀。晚唐李商隐写过秋千与老去的春天一样,是感伤的回忆。“粥香饧白杏花天,省对流莺做绮筵,今日寄来春已老,凤楼迢递忆秋千。”那些节后未拆的秋千,冷落在残花巷陌,撩人愁思。“寒食清明都过却,愁怀无处著,晴日柳阴池阁,风絮斜穿帘幕,帘外秋千闲彩索,断肠人寂寞。”

前面我们多处提到寒食,那寒食和清明节之间是什么关系。同学们可能不太青楚,寒食就是清明节的前一天。这一天人们不生火,只吃冷食,实际上,扫墓最墓就是寒食节的一项仪式,唐玄宗开元二十年的时候,皇帝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就把寒食节扫墓这个仪式给定下来了。大家呢也都照此执行,但是后来呢随着时间的推移,寒食节与清明节就合二为一了,寒食节也就慢慢的淡出了人们的视野,逐渐的就变成了清明扫墓。相传寒食节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慌慌张张的出逃了,这流亡期间,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最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执政后,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介子推却背着老母躲进了深山,晋文公让军队上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提出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让介子推出来,哪知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也没看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已经抱着一颗大树烧死了,安葬遗体的时候,人们发现介子推留给晋文公的一封血书,“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从此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

执政的座右铭,他勤政清明 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所以晋国的百姓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他的那天,大家都用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宋朝诗人黄庭坚,在《清明》这首诗里就赞颂了介子推的品格。“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篙共一丘。”清明时节 桃李盛开,大地一片生机勃勃,荒芜之处,是埋葬着死者的墓地,死去的人们长眠地下,使活着的人心里感到难过,诗人由清明的美景想到死者,从死想到了生,想到人生的意义,人乞祭余骄妾妇,有个齐人到墓地,去偷吃别人祭奠亲人的饭菜。吃的油腻满脸,回到家里,却对妻妾们撒谎吹嘘,他是在当某个大官的朋友家里吃饭,主人如何盛情招待了他,这种人的人生猥琐卑鄙,毫无人格尊严,士甘焚死不公候,而另有一些高士,就如春秋战国时代的介子推,他宁可被烧死,也不要高官厚禄,最终是抱树死在绵山之中,黄庭坚由清明的百花盛开,想到荒原的逝者,由清明扫墓想到齐人乞食。由寒食禁烟,想到介子推焚死,进而想到人生的价值,他感叹的说,虽然无论智愚高低,最后都是蓬篙一丘,但是人生的意义,却大不相同。

品读金典,开阔眼界,净化心灵,光亮人生。 谢谢大家!

上一篇:普法宣传活动记录下一篇:平安家庭主要事迹